科研信息系统

2024-06-18

科研信息系统(共10篇)

科研信息系统 篇1

1 平台建设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逐年增长,高校逐渐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国家对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经费的使用的监管力度也逐年加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强调科研管理必须完善制度建设,尤其呼吁重视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但从多年的运行绩效上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随意性大,缺乏指标控制。

由于财务系统缺乏科研项目的预算指标,功能仅限于基本支出核算,并未进行人员经费、业务费、设备及材料费、差旅费等项目明细核算,弱化的预算管理、非严格的经费支出安排导致科研经费常被挤占、超范围支出,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严重。

现阶段我国高校职能部门设置中,科技处管理项目,财务处管理经费。从事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管理工作,在课题经费到达财务部门后,由于课题相关信息的滞后,课题组成员进行项目开支时才了解部分情况,甚至根本不了解情况。这种由于体制的缺失两部门之间沟通不够、信息不共享导致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出现了经费未按项目申报的预算指标进行使用、管理的情况。

3)管理软件信息孤立,缺乏联动。

高校单项业务信息系统如会计核算系统、科研项目信息系统、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等系统形成单独的“信息孤岛”,没有形成科技管理系统的互动,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无法实时集成、共享和利用,导致信息传递严重滞后,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等学校有必要将财务核算系统与科研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解除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的信息孤岛,实现各信息系统的联动,最大限度降低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偏差,同时在整合的系统平台上为各类人员提供账簿和报表数据分析工具,挖掘出隐藏在会计信息中深层次的知识,提高各部门的管理效益。

2 平台整合的视角

财务与科研平台整合建设,主要包含对现有财务系统、科研系统的软件结构、数据库的调整,网络互联及系统接口的建设。整合后的信息大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录入源的唯一化,减少数据重复与冗余,增强数据联动性,提高系统整体运作性能。总体方案设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从业务上进行整合

由于高校机构设置、业务划分及各种历史原因,科研项目管理从申请、立项到财务入账、报销支出等业务环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复与脱节。

正是由于图1中重复与脱节的业务环节,致使科研、财务各自为战,各管一摊,互不沟通,互不联动。两部门唯一联系的是“科研经费入账通知单”,科研项目的管理,尤其是在经费与绩效上的管理,质量差、效率低。

业务整合方案:a)财务部门取消“项目信息录入”环节,该业务由科研部门人员承担,项目信息一次性录入,双方使用,避免重复劳动与工作误差。b)科研部门在项目立项后即建立严格的预算指标,并将经费支出范围与规则同步到“财务核算系统”中进行项目明细核算。c)财务部门随时将项目执行情况及预算指标控制情况返回科研部门,为项目中期检查及项目结题提供分析数据。

2)从软件上进行整合

任何管理信息系统(MIS)软件均是建立在业务分析基础上的,对科研、财务软件的整合即是对双方业务计算机语言描述的整合。在软件整合中应注意对双方数据库表结构(Table)、关系结构(Relation)、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及数据流程、控制流程进行适应性的重建,如预算指标体系字段的统一、数据传递与同步等。双方软件数据通信与信息接口的过程中注意数据的共享、死锁及安全问题。

软件整合方案:a)自主开发的软件可直接修改程序源代码,增加相应模块。b)商业软件进行接口的二次开发。c)安全问题可以从物理角度出发采取设置物理防火墙、前置查询机、双网卡等方法,同时也要从偏软角度出发设置用户认证与授权、用户角色管理、数据加密等。

3)从网络上进行整合

我国高校科研、财务部门现行软件大多依托与自身部门内部局域网,且系统多采用封闭的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网络物理上的独立性将决定网络的整合成为整合方案中重要的一环。在不改变科研、财务内部局域网结构的基础上,在确保各自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将双网互联,在物理上形成对大平台整合建设的支撑。

网络整合方案:增加前置查询机,通过物理防火墙分别连接科研、财务网络。如图2所示。

与此同时,网络整合后应有所创新与突破,我们将整合前的C/S结构变换为C/S+B/S混合结构,通过局域网的前置查询机,将科研项目管理与核算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挖掘、整合与翻译,最终以各种形式、各种人员能理解的语言通过互联网发布出去,满足科研人员、管理者、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特殊要求。

3 实例研究

以A大学科技处与财务处信息平台整合方案为例,系统的总体方案如图3所示。

4 总结

高校科研财务大平台的整合建设,是管理理念的一次飞跃,从体制上突破了学校职能处室与业务功能划分的屏障,将改革从理论上的研究、制度上的研究提升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具体应用的层面上来。实时公开的科研项目信息、预算指标编制信息、预算执行信息等数据,加强了经费使用的透明度,起到了实时网络动态监管、经费使用信息指导与回馈的作用,优化科研经费配置,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摘要:整合高等学校财务核算系统与科研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解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经费核算与指标控制相脱离问题。将科技人员信息系统、科技项目信息系统、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及财务信息系统等“信息孤岛”相互整合,形成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及财务核算、监督、分析、控制的一体化平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核算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科研项目,指标控制,系统整合

参考文献

[1]崔琳.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6(12).

[2]潘琼.基于网络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29-31.

[3]严为众.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J].时代经贸,2007(2).

科研信息系统 篇2

1医院不合理用药及原因

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常有发生。如医生并未真正了解患者病情就对其用药、联合药物挑选不当、用药剂量以及途径等不当,更甚者出现重复使用药物作用相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3]。该类情况出现主要是由相关医务人员引起的,医师造成的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主观原因:从主观角度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医师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水平;第二,缺乏职业素养和责任心,没有意识到身为医师的职责,未给患者足够的关怀;第三,未对患者病情做详细了解与分析;第四,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失去医德;第五,用药处方书写方式不正确;第六,为患者配药时,常以自身习惯用药为主,未对最新的配药知识进行了解。

1.2客观原因: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缺乏对药品基本信息的了解或是被药品推销商的诱惑,造成医院出现不合理医药管理;第二,医院未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先进知识培训;第三,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以应对大量病患,常出现误用药物等现象;第四,病患较多,为医师开处药方增加了不少压力;第五,可能由于薪资问题,使医师开处方行为受到一定影响。

2医院信息系统在合理医药管理中的应用

2.1用药基础数据的维护:数据库的完整度与精准度决定着信息医院信息系统的后台监控技术的水平与质量。该软件医院信息系统在被开发前,就对其维护工作进行了充分研究,如用药说明书、临床路径以及应用指南等,将相关的所有信息录入到相应的模块中。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时能方便地查到药品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信息。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完毕后,仅对监理人员与相关部门开放数据库维护窗口,此做法可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对医院基础用药数据进行维护。

2.2对治疗与预防用药进行监控:通常,医生在输入达抗菌药物医嘱后,医院信息系统将会弹出治疗会使预防用药选择窗口。

2.2.1治疗用药。其用药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疗用;另一种是针对性治疗用。如所用药物属经验性疗用则需对有关感染性症状进行详细填写;若是针对性治疗用还需对所培养的细菌名称进行填写。会使用报表形式对用药之前是否需要要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留取、标本类型等信息呈现出来。

2.2.2预防用药。当抗菌药物是在患者处于围手术期时使用的,主治医生需对手术名称进行完整填写,上交后医院信息系统则会为医师提供用药时间。若手术为I类清洁切口术,医院信息系统会告知医生通常不用对切口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除非手术情况较为特殊,并会为医生提供详细的特殊状况列表供医生选择。该类药品种类有限制,只能选择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等,挑选后,医院信息系统会对用药疗程进行判断,若其范围超出了界度,会发出提示窗口,如果医生选择使用超疗程,需对其理由进行填写,有对用药时间进行控制,防止出现给药过长现象。监管医院信息系统里的数据可被任意提取,为临床用药提供方便、科学的评价资料。

2.3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指出,门诊不可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使用,且该药物的使用需经过会诊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使用[2]。医院利用信息医院信息系统,让该药物的使用会诊过程实现网上操作。设置有会诊专家资料库。当患者病情急需该药物进行治疗,且不涉及其他科室疾病使,为提高会诊效率,可直接选择本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医院信息系统设有三重保障体制,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通知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医院信息系统设有电子病历,可让专家能快速对患者病情、各项检查指标以及基本信息等进行了解。当医生所选有的抗菌药物超出权限时,医院信息系统会告知其没有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时,并会将所有为其提供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填写完毕后交由药事管理人员进行申签,若医生未按照规定对此表进行填写,将无法通过审签,并将此情况进行记录,作为考核此医生的参考凭证[1]。

2.4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的医嘱点评:对处方进行点评可保证医院医疗技术改进水平,提高对临床医药管理、治疗质量。该功能需根据相关点评规范针对各医院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类。该医院信息系统可对医嘱、处方的预点评时间进行设置,药事管理人员只需要对提交的预点评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再一次进行评估、确认。只要结果被确认,医院信息系统将会进行永久保留,并形成报表。

2.5正确用药量的重点指标统计功能:医院监管者会把合理用药作为依据,来制定相关药事管理政策或者是相关措施,同时也是国家对医院合理用药评估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重要指标主要分为三种:处方指标、用于外科清洁手术中预防用药指标和抗菌药品用药指标。

综合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与应用 篇3

关键词:单模光缆;NVR存储系统;POS接口;现场工业总线

中图分类号:TV39;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4-0132-02

1 项目概要

2013年5月,我矿工业广场视频监视系统由于线路老化、传输干扰大、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我矿决定对原有视频系统进行扩容改造。我作为公司信息技术负责人,参与了LZ公司招标方案讨论,LZ公司的方案需要单独建立流媒体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室外主传输干线采用网线作为主传输介质。针对LZ公司的方案,结合我矿实际,作者提出了利用矿井已经建设的综合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扩充建设的方案:①节约投入成本;②便于我矿信息系统的统一建设管理和调度指挥。经过公司领导层的决定,同意利用已经建设成的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带领由甲乙双方组成的工作小组,在技术融合等方面通过实验取得了突破,圆满完成了在原有综合信息资源上扩充建设的目标。

2 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结合我矿要求与实际情况,经过工作小组的磋商与研究后,得出了以下四个阶段分步实施步骤,获得了全体项目参与人员的一致认同。

2.1 传输线路融合方法

我矿工业广场范围广,布线范围中有胶带运输系统,汽车衡销煤系统和其它动力系统,布线环境复杂,干扰大。基于上述特点,主传输干线由LZ公司招标方案的网线改为性价比理好GYTA(野外专用)8芯單模光缆,光缆具有抗电磁干扰性好、保密性强、速度快、防腐性强、远距离传输、传输容量大等优点。通过改变传输介质解决了作业环境电磁干扰大、环境恶劣、跨度大、范围广等问题。

工业广场各监控点采用超五类防水屏蔽双绞线(STP),利用总线接入方法就近接入附近POS接口网络交换机设备。通过光电传输方式与已经建成的综合信息系统工业以太环网无缝结合,便于管理,减少从室外向机房铺设大量视频传输线路。

2.2 摄像头型号的确定

摄像头通讯芯片选择了与HK公司专业流媒体处理系统识别的DES通讯型号,通讯芯片的确认,使已建设的流媒体软件能准确搜索和编辑新接入的摄像头。工业广场安设地点的视角不同选择了半球型、枪式、360 ?觷可旋转球型摄像头;图像质量要求不同选择不同像素的摄像头;使用环境不同选择了防水并且耐高温的防护罩,选择了抑制强光、红外夜视的专业CCD感光芯片。通过对摄像头的选型,使摄像头与主传输线路的通讯及现场需要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2.3 流媒体处理系统与各视频点的融合

①向HK公司新购买30个视频授权配置点,从以前的60个点扩充到了现在的90个点,解决了流媒体处理系统授权点限制问题。

②与HK公司通过协商和技术交流,升级服务器流媒体解码软件,解决了流媒体处理系统解码版本低于新扩充摄像头解码版本引起不能观看视频的问题。

③流媒体服务器把新接入的地面监控视频信息通道与井下已经建设好的视频信息通道进行分类管理,把分好类的视频流信息存储在已经建设好的大容量NVR存储平台上,通过NVR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视频流信息的发布和浏览,从而实现各类视频信息融合在同一管理平台上存储和发布。

2.4 网络通讯技术

公司现有内网(192.168.X.X)与外网(10.57.X.X)两个网络段。在流媒体服务器上配置了两块网卡A和B,A连接内网,B连接外网。在网卡A上配置好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关和DNS为空;在网卡B上配置好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及DNS,解决不同网络段互相访问问题,使两个网段均能登陆流媒体服务器实时浏览所需视频资源。各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登陆流媒体服务器,使用不同权限的用户登陆,便能实时浏览和控制所需要的视频资源。

3 项目测试

2013年6月15日施工完成后,我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在两个网段(192.168.X.X与10.57.X.X)登陆流媒体服务器,均能实时访问我公司井上和井下的视频监控点;2013年11月完成了芙蓉公司和川煤公司网络的配置,实现了在川煤集团和芙蓉公司实时浏览所需要的视频资源,视频监控效果如图1所示。

4 项目效果

①项目的改造达到信息资源利用整合和降耗节资的目的。我矿在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利用已拥有的综合信息系统资源,使我矿信息系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信息管理平台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投入,使综合信息系统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管理,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建设,为公司节约投资成本40余万元,本次共建设37个监控点,每年降低维护成本约5万元。

②该项目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延伸性,现阶段川煤集团和芙蓉公司均能正常浏览相关视频资源。

③项目有较好的推广效果,现阶段芙蓉集团公司三矿得到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陆超,张曦煌.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协议的改进工作[J].计算机应用, 2005,(10).

[2] 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李福芳.浅谈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才智,2011,(8).

[4] 范明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1).

[5] 袁会香.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6).

科研信息系统 篇4

经济学案例和宏观经济政策部分通俗易懂, 可以全部使用英文讲授, 少数难点部分加上中文PPT注释即可。

六、广泛列举英文案例, 积极开展讨论

西方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应用广泛.教学中可以结合每章内容, 授课前先用英语提出案例, 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去学习原理,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差别定价时, 启发学生们思索身边现象, 如:机票的不同折扣, 商场的换季打折促销, 手机的各种收费套餐等。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习宏观经济政策这章时, 把学生们分成几组, 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 让学生们课前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先用英文阐述自己所代表流派的经济学理论, 再分析这个流派为应对危机可能提出的经济刺激政策, 各组学生间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 并播放介绍当前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英文短片。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们热情参与, 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还积极关注经济、政治事件, 学会了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现实问题, 同时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七、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经济学内容繁多, 而教学课时有限, 难以面面俱到, 详尽讲授。尤其是双语教学, 学生使用原版教材会遇到很多困难,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 初步了解内容, 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题, 而是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定课题, 完成小论文。学生们首先需要透彻理解基本原理, 然后从学术期刊网和互联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 仔细阅读、整理, 形成思路, 再设计结构, 组织语言, 最后完成论文。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先进等:双语教学必须规范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3)

[2]周华:经济学科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学术探讨, 2003, (3)

[3]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4]罗君丽:关于开展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探索, 2007, (10)

张爱春江西省上高县实验小学叶堂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互动式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下, 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按照不同课程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 为学生创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 培养他们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互动式教学法与图书信息系统的客观联系

互动式教学法与图书信息系统的客观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图书信息系统为互动式教学法提供信息来源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发挥学生的潜能。互动式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师生互问式”、“生生互动式”、“师生身份互易式”三种类型。不论采用何种模式, 为实现互动式教学法的目标,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图书信息系统提供完备的信息支持。

在“师生互问式”中, 对用答问式方式教学的内容, 教师需要认真研究, 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 然后利用学校的图书信息系统查阅相关资料, 广泛阅读相关参考书, 精心准备问题的答案, 以确保在课堂上尽可能充分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对用问答式方式教学的内容, 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对准备用师生讨论式方式教学的内容, 要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引导解答。

“生生互动”是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教学方法, 其具体方式很多, 如课堂讨论、分组辩论、上台演讲、座谈等, 可以是同班同学互动, 也可以是不同班、不同年级、不同系同学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方式都需要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深入展开,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信息系统精心选择讨论主题, 学生则可以充分收集理论上和实践上现有的观点、论据和操作模式。

“师生身份互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一种典型方式, 即师生互易角色:学生做老师登台讲课, 老师换做学生听课。这一模式对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要求更高。图书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充分支持, 使学生能够通过电子阅览室、资料室、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获取参考书籍、文献资料和相关动态。

2. 互动式教学促进图书信息系统创新

由于目前许多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 并且毋庸置疑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对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涉及, 这就容易脱离现实, 脱离教学的实际需要, 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互动式教学要求坚持立足现实, 通过对现实科学、理性地分析, 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 增强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创新性的培养,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希望能够更加广泛、深入的获取信息。任课教师的备课、指导工作也依赖于图书信息系统的支持。互动式教学法在这二个方面对信息的要求, 不仅为图书信息系统的日常工作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更为高校图书信息系统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灵感。

二、图书信息系统工作的创新

互动式教学不仅需要学校图书馆不断地及时地补充馆藏文献, 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献购置费, 针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采购需要的各文种、各类型、各载体的文献资料, 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同时更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断创新, 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阅览条件, 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平台。

1.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为了满足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特定需要, 图书信息系统在增加藏书收藏的同时也必须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互动式教学法的要求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有针对性地揭示馆藏资源, 让读者了解馆藏、熟悉馆藏。不仅要编制专题资料汇编、定题服务索引、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 而且要积极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服务。尤其是专题数据库的构建, 对国内外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学科研究的信息分类进行汇总, 既能方便使用者查询和利用, 又能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提供信息超前服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以往相比有了更高要求。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极其关注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使使用者更加追求信息的时效性, 迫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内容最新、最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国内外信息。所以, 此时的用户很多时候会把目标锁定在连接方便、检索快速、内容广泛、时效性强的网络信息上。这就要求图书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信息超前服务, 主动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为此, 图书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通过认真、深入细致的工作, 做好师生的需求调查、文献资源开发和信息研究等准备工作, 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 调整、改进工作方案;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时刻关注信息动向。

3. 提高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质量

随着大量媒体、光盘出版物的发行和因特网上信息的日益丰富, 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利用图书线性系统现有人力与物力优势, 与IT公司密切合作, 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将现有馆藏文献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大量收集因特网信息资源, 构筑虚拟馆藏。如网络报刊、在线图书馆、电子图书等, 由于它们绝大多数存贮在相应的专门服务器上, 属于免费资源, 因而收集此类信息能迅速补充电子馆藏, 同时还能节省经费和馆藏空间。实际上, 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就是收集该信息资源的URL地址 (全球资源定位器) , 由于该地址会经常发生改变, 因此应尤其注意保持更新。

4. 细化用户培训

图书信息系统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必须搞好读者培训, 实现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向现代的咨询服务转变, 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偶然性的信息服务方式, 采用主动规范性的现代服务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信息需求出发, 运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获取信息。图书馆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处理网络信息资源。

细化用户培训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要遵循分学科、分层次的培训原则。分学科是指针对各学科特点, 选择相应的培训课程和上机实习资料等;分层次是指培训内容分初、中、高三个级别, 针对读者的文化水平、计算机知识水平及从事科研工作类型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二是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信息理论、光盘检索知识和网络检索技能等;三是采用多种培训形式, 如利用文献检索课、新生入馆培训、举办光盘检索技巧和互联网培训班、联机在线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印发书面材料及设立咨询台等。

信息系统论文结构 篇5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及问题概述1.2研究范围及创新1.3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背景2.1意义2.2必要性2.3紧迫性2.4有利条件

第三章 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4.1系统开发方法和思想4.2系统开发步骤和规划原则4.3系统的业务需求4.4系统的用户需求4.5系统的功能需求 第五章 系统设计

5.1系统设计的总目标5.2系统的功能框架5.3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5.4系统数据库的设计5.4.1数据库设计规则5.4.2数据库设计实例 第六章 系统实现的设想

6.1系统实现的软件体系结构6.2系统实现的软件系统平台6.2.1操作系统平台6.2.2数据库平台

6.3系统实现的集成与开发平台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论文建议结构2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项目背景和意义1.1.1项目背景

1.1.2系统开发的意义1.2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分析1.3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3.1系统目标

3.2系统业务数据流图3.3系统功能需求3.4系统非功能需求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4.1总体架构设计

4.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4.1.2系统体系结构4.1.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4.2系统功能设计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应用5.1平台选择5.2应用实例

俄罗斯实时视听信息系统 篇6

世界范围内数字广播有了很大的发展, 数字电视DVB-T、DVB-T2、ATSC、ISDB和数字广播DRM、DAB, 得到推广应用。但是, 直到21世纪初, 研究界和广播运营商才开始关注调频频段 (87.5MHz~108MHz) 立体声广播数字化的问题。2009年, 公布了可工作于VHF调频频段的DRM+, 作为DRM的新模式E。2005年9月, NRSC正式发布了HD Radio系统标准规范文本, 包括FM HD Radio和AM HD Radio, 该系统成为美国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俄罗斯的模拟FM广播包括两个频带:65.8MHz~74MHz, 87.5MHz~108MHz。第一频带沿用原苏联的极化调制, 第二频带是国际通用的FM系统。第二频带内分布了很多立体声广播 (在此频带范围内, 莫斯科地区约有50个电台) , 第一个频带的使用情况空闲很多。

俄罗斯很早就开始了基于调频频段数字化广播的研究。2000年8月, 俄罗斯发布了在VHF频段实施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建议——AVIS (视听信息系统) , 它能够同步广播包含伴随立体声的动态色彩图像等信息。在2009年10月, AVIS更名为RAVIS (实时视听信息系统) , 这次重命名强调的是该系统的目的是实时播出信息。

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期间, 根据SCRF第09-03.04号决议, 对RAVIS系统完成了进一步细化, 并在莫斯科和索契进行了试验播出。在研究和测试工作的基础上, 2011年2月, 俄罗斯工业部下属的联邦技术标准化与计量局批准了国家标准GOST R54309-2011实时视听信息系统 (RAVIS) [1], 标准该自2011年9月1日起生效。标准规定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窄带RAVIS基本原则, 确定数据流的形成过程、方法、信息复用、信道编码和信号调制。

为推进RAVIS系统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俄罗斯计划推进系统开发和建立试验广播网, 然后全面实施系统建设。俄罗斯计划开发RAVIS系统的芯片, 通过芯片的大量生产, 成本估计能降低到不超过10美元~15美元, 预计能把接收器的成本降低到40美元~50美元。

俄罗斯工业部已支持开展“开发国家标准移动多媒体RAVIS系统的统一收发设备”项目, 项目总额1.66亿卢布。但是, 这只是完成多RAVIS系统设备生产和达到现有广播覆盖能力的所需金额的1/10。因而, 俄罗斯计划以RAVIS系统作为工业标准和广播系统的商业吸引力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最保守的估计, 若能早日部署RAVIS系统, 到2017年底RAVIS提供的工业产品和服务的真实价值将达到约30亿卢布。

2 RAVIS系统的主要特点

实时视听信息系统RAVIS是一个有限带宽的多媒体广播系统, 旨在有效地利用调频广播频段,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2][3]:

1.相对于模拟FM广播, RAVIS系统可以将频谱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 更有效地利用VHF频段, 在一个标准的FM广播带宽内可以传输超过10套CD音质立体声数字声音节目或多声道声音节目;

2.系统是工作在VHF I~III频段范围内的广播系统, 除了87.5MHz~108MHz频段, 也特别支持在俄罗斯的65.8MHz~74MHz频率范围内的广播, 同时保持现有频率分配, 通过简单的程序可获得无线传输许可证;

3.系统使用了高效的视频和音频的压缩编码, 支持高品质音视频播放;

4.系统支持多径环境下的移动接收, 适合山区和林地, 水域等多种环境;

5.系统具备建设单频网的能力, 支持沿公路和铁路建立单频网广播;

6.系统支持传输协议数据传输, 允许引入新的多媒体服务, 包括视频;

7.系统支持实施基本公共预警系统和紧急情况播报, 支持用于各种安全服务通信和军用系统。

RAVIS以广泛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开发中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成果, 如声音和视频数据压缩, 信道编码和调制。主要如下:

1.该系统采用了高效的音频编码器HE-AAC, 应用了SBR、PS技术以及多声道的MPEG环绕立体声编码;

2.系统引入了新的信道纠错编码算法, 应用了级联的BCH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LDPC) , 而不是RS和卷积码, 信噪比降低了2d B~3d B;

3.系统有效地利用的分集接收和/或发送分集。如RAVIS的窄带信号不仅受到的频率选择性, 而且信道幅度衰落的影响, 在这样复杂信道条件下, 分集技术是保证接收的一个有效手段。

3 RAVIS系统介绍

RAVIS系统是适用于VHF频段的窄带数字地面广播系统, 支持立体声声音和视频广播。RAVIS系统满足多种环境, 支持固定接收, 城市多径、无直射路径环境下的车载接收、山区和密布森林区域的接收。该系统可用于广播机构, 安全机构, 银行金融机构, 组织和机场运输指挥等方面发挥作用。RAVIS系统在100k Hz、200k Hz或250k Hz带宽的窄频带信道内传输数字信息流。可以在250 k Hz的信道带宽内播出超过10个CD音质的声音节目或伴随立体声的视频节目。系统有200k Hz和100 k Hz的带宽选择, 在复用中支持较少的声音节目。

所发送的信号组成OFDM信号帧, 每一帧由41个OFDM符号, 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Ts=Tu+TG, 其中Tu是OFDM符号的有用部分的持续时间, TG保护间隔 (TG=Tu/8) 的持续时间。RAVIS的系统参数见表1。

RAVIS系统发送三个独立的逻辑数据信道:主业务信道 (CBS) , 低速声音信道 (NSC) 和可靠数据信道 (ACI) 。主业务信道 (CBS) 用于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此信道的最高速率可达900kbps。低速声音信道设计为传输声音数据, 例如速率12kbps的应急广播。可靠数据信道用以传输额外的数据, 其速率可达5kbps。低速声音信道和可靠数据信道与主业务信道的区别在于对抗噪声的能力, 相对于主业务信道, 它们具有更大面积的覆盖和可提供持续性的服务。逻辑信道NSC和ACI可以用于紧急警报或其它业务。在系统的设置中, NSC信道和ACI信道可以独立设置为打开或关闭。在通道关闭时, 它们的容量被用于传输CBS信道的信息。逻辑信道参数列于表2中。

除了信道带宽有多种选择外, RAVIS系统还可设置信道编码和调制, 满足不同的环境和噪声条件下的广播需求, 给广播电台提供了在系统传输可靠性和数据速率之间的选择。在选定参数下, 可用带宽的传输系统RAVIS内提供不同的配置, 传输服务 (视频, 音频, 附加数据) 。表3示出了在不同的信道编码码率、调制带宽参数时主业务信道的传输速率。

根据仿真测试, 标准[1]中给出了CBS信道在16QAM调制, 3/4码率时的系统信噪比门限.

4 RAVIS系统发射机

发射机的输入包括语音和数据。分组信道编码涉及两个纠错编码器:BCH和LDPC级联。LDPC码做内码, 用于纠正随机错误, BCH码做外码用于纠正突发错误。BCH编码和LDPC编码输出后的块长度随着信道带宽和编码码率不等, BCH编码后长度范围在2715bit~15360bit, LDPC编码后长度范围在5658~20664比特。CBS信道中BCH码添加120~140个编码比特, 设计用来矫正编码块中的10个错误比特。采用的LDPC码是非规则码, 其校验矩阵可根据初始值和关系式生成。在NSC和ACI信道中, BCH码设计用来纠正编码块中的6个误码比特, LDPC码编码使用较短的块长, 分别为1312和1066, 并且只有1/2一种编码码率。

比特交织器的设计以减轻数据包错误的影响, 比特交织在编码帧内进行。QAM模块将比特序列映射到选定的信号星座图上 (QPSK, 16-QAM, 64-QAM) 。深交织可以在一个多个或多个编码帧内进行, 对信道衰落提供额外的对抗措施。

与主业务信道相比, 低速语音信道仅采用QPSK调制, 提高了抗信道的噪声性能。给定信道的LDPC码长度为1312, 满足低延迟的要求。在该通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大于12kbps。可靠数据信道是保证业务信道可靠接收的信息, 仅使用BPSK调制, LDPC码长的度为1066bit。该通道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不超过5bps。

复用器将输入数据流按已知的序列形式输出到OFDM调制器。

在OFDM信号中加入离散导频和连续导频的同时, 在4个固定子载波上 (以载频为中心, ±27和±81个子载波上) 添加即时信息传输载波符号, 即时信息传输载波符号是承载业务信息的差分BPSK信号, 所承载的业务信息包括多个信道的调制、编码、交织类型、系统带宽等。导频和即时信息传输载波符号在接收端提供了接收同步能力、信道失真校正和传送附加信息的功能。

如果启动发送分集模式, IFFT的输出处形成的采样信号是发送分集, 完成数字模拟的转换输出。

最后, 两个RAVIS模拟信号依次输入到中间频率 (IF) 放大器和高频 (UHF) 的上变频。放大信号馈送到发射机的两个天线。

5 RAVIS系统接收机

接收器的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为66MHz~74MHz, 87.5MHz~108MHz。采用两个天线可实现接收分集。高频放大和低频频率转换 (UHF+IF) 提供了数字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输入端可选择有两路输入线程的接收分集, 其中每一个线程都有一个低频信号采样。该模块是一个自适应的复用, 两路信号相对于读单个天线 (无分集接收) 能提供信噪比的增益。

OFDM接收模块通过导频载波和符号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同步。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紧随同步模块。

解复用器将OFDM符号同步后的流分离成三部分数据流, 分别是主业务, 低速语音和可靠数据信道。每个OFDM载波符号均为三个流中的一个。

三种类型信号输入到调制检测器上。主业务信道有3个调制模式:QPSK, 16QAM, 64QAM。可靠的语音信道仅检测QPSK, 可靠数据信道仅检测BPSK。完成每个载波符号的解调。

解交织器完成频率和时间解交织器的功能, 以减轻比特误差的影响。

BCH和LDPC码用以消除信道差错, 并将比特序列转换成编码帧。

去随机化执行相对于随机化发生器的逆变换。

解复用器的通道提供了视频和音频流的流量数据选择。

6结束语

我国当前也将面临调频数字化的问题, 俄罗斯的RAVIS系统的自主开发的思路可以为我们所参考, 其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通过自主研发, 产生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频谱应用的自主的数字广播标准, 可促进国内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组织国内广播网络设备的生产制造,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可以规避采用国外标准的专利费用, 推动国内设备制造的有序竞争, 显著降低数字化的成本。

RAVIS系统中多种系统带宽的灵活设计, 可满足不同频谱占用不同传输内容的需求;BCH和LDPC级联编码有效的较低了接收门限;接收分集和发射分集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接收性能。这些技术思路可在我国调频数字化系统中酌情考虑。

参考文献

[1] ГОСТ Р 54309-2011. АУДИОВИЗУАЛЬ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СИСТЕМАРЕАЛЬНОГО ВРЕМЕНИ (РАВИС) П.роцессыформированиякадровой структурык, анальногокодированияимодуляциидлясистемы цифровогоназемногоузкополосногорадиовещаниявОВЧ диапазоне. Технические условия

[2]твечаетли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системаРАВИСпотребностям локальногорадиовещанияП, .ечатнаяверсияжурнал "Broadcasting.Телевидениеирадиовещание"№3, 2011.

浅析办公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7

1办公信息系统设计的系统概括

随着信息的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手段正在逐步运用你于我们日常的办公系统中,这样很大提高了我们的办公速度,也对传统的办公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发展也恰好适应了我们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让一些日常文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简便了许多,这样使得办公人员能很高效率的完成目前的工作,也解放了他们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办公室的自动化。基于我国的发展形势,办公信息系统已经不是简单的文档的填写,而是有了更高的文字要求,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实现办公信息系统的完善,也就可以解决各个部门信息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很快地提高效率,还能节约我们很多的成本,也使得资源可以再利用。因此实现办公系统的自动化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需要利用一些数据库的资料与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办公系统更加完善,这样也满足了社会和工作的要求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其中安全措施加以考虑,目前办公信息系统虽然已经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问题,需要我们采取防火墙的措施。由此可见,办公信息系统是未来信息办公的首选方式。它采用的利用利用互联网完成加密通讯和进行信息传输,也加大了办公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得办公系统进入到我们日常的办公之中。

2办公信息的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

2.1办公信息的基本框架

办公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的、而又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内部的信息与资料,我们必须建立合理的方式,确立基本的框架才能使得我们我们的办公系统更加的安全和可靠。这其中就需要我们解决一些繁杂的系统,可以利用我们的办公信息使它变得简洁化。我们可以利用利用一个主系统,然后再把下属的各个系统的信息归属到总系统,而且总系统的各个文件可以直接的下发,使整个系统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每一个人我们可以模仿一些其他的形势,可以注册每个人自己的帐号,才会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位,然后再利用一些绑定,调用的操作,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稳定安全的框架结构。

2.2办公信息设计的安全性

因为如果要建立办公信息的文字系统,它是包含了几乎整个信息与一些内部资料,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性于可靠性。也由于办公信息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使得它有一些的局限和脆弱性,加大对其的管理,如果信息被盗去或篡夺将是使电子办公信息系统失去了它的有效性,办公系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并且会对客户造成很大的损失,信息的不断流动更是会造成它的不可磨灭的损失,因此保持办公信息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必须义无反顾地保持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不应该只限于理论方面,应该更多的关注于是实际操作,我们也必须建立它的规范化,才能使得安全有所保障。

2.3办公信息的应用

在我们能够保证办公信息的安全实施以后我们也不是立即将它投入使用,而是应该再有一些观察,确保一些漏洞问题的减少或者没有漏洞问题才可以真正地投入到使用当中,排除它的障碍才可以使它有条不紊的进行,应该以客户的权益为大,保证办公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集中化管理和研究才会使得我们的技术更快地发长和进步,我们也应该增加一些软件的更新问题,在定期的时间内如果有新的防护系统的出现,我们应该提醒它们自动更新,形成合理的自动化的模式,使得办公信的运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与简洁,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平时的工作效率,减轻一些压力。

3办公信息的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3.1办公信息系统及时修复漏洞

新的软件一开始投入使用难免使得大部分人不适应,或者操作的一些不熟练使得信息化的办公并不是那么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平时对应用于办公信息系统人员的提醒以及对防盗信息的及时更新,使得我们的办公信息更加完善,也能很好的方便我们平时的办公。

3.2办公信息系统软件及时更新

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软件的更新是非常快的,而且很快地就会存在一些漏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办公信息的软件加以强化训练,它能自动的定期的发现更新,如果软件有的需要升级或更新,它能自动地发现自身的漏洞并加以更新高自身的分析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需要,研究人人员可以添加自动化成分,使得远程控制更新数据与软件系统。

3.3优化办公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办公的信息化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使办公的信息的设计更加完善与完整, 这样才能集中的发挥办公信息的作用,方便我们日常的生活, 也提高了各个领域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我们的压力不断地减少所以必须建立安全可靠合理的办公体系,才会使得我们的工作安全方便无误的进行,我们要及时改进这些问题,促进办公信息系统的更加广泛的应用。

结语: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许多的遗漏或者不满足客户要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不断地研究与发展,而不是只利用现有的技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强化我们的办公信息体系,才会使得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办公安全进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逐渐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而办公信息系统的设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系统技术也逐渐深入到办公系统中。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办公信息系统高效的发挥作用,就应该设计出适合我们需要的办公系统,而办公信息系统的实现也是目前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办公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并且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安全的网络办公平台。

关键词:办公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贾慧.基于LDAP统一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治学院学报,2011(5).

[2]鲁春燕,孙娟.浅析C/S模式和B/S模式的优缺点[J].福建电脑,2008(6).

[3]李正涛.OA系统发展历程与趋势[J].办公自动化,2008(8).

《压花信息系统》网站优化的实现 篇8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信息量呈几何式增长, 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也在逐步多样化, 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搜索引擎的使用依旧是关键因素。 因此把握搜索引擎规则、优化网站以获得靠前的排名, 进而带来更多的流量和潜在客户, 成了网络营销的关键。

在搜索引擎中获得靠前排名的方法除了付费竞价广告还有网站优化。网站优化即是针对网站自身视觉设计、结构、内容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完善, 赢得搜索引擎的青睐, 带来更多用户, 进而达到营销目的策略。

2 网站优化的基本内容

网站优化是对网站进行程序、域名注册查询、内容、版块、布局等多方面的优化调整, 也就是网站设计时适合搜索引擎检索, 满足搜索引擎排名的指标, 从而在搜索引擎检索中获得流量排名靠前, 增强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网站优化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 站内优化, 二是, 站外优化。[1]

搜索引擎优化 (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简称SEO) , 指为了提升网页在搜索引擎自然搜索结果中 ( 非商业性推广结果) 的收录数量以及排序位置而做的优化行为, 这一行为的目的, 是为了从搜索引擎中获得更多的免费流量, 以及更好的展现形象。 建站者在了解了SEO的一些基本原理后, 可以通过对网站的合理优化, 使这些优质资源更好的发挥其检索效果, 改善用户的搜索体验。

3 压花信息系统网站优化策略

压花信息网站建设过程中, 遵循规范化的网站建设标准, 对网站进行了合理优化, 具体实现方式主要通过网站内部优化实现, 通过网站内部优化, 可以使网站结构更加合理规范, 符合搜索引擎的检索要求, 提高网站搜索引擎排名, 提高网站的访问量, 提升网站的宣传能力。

3.1 网站结构优化

网站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明晰的导航, 这能帮助用户快速从网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也可以帮助搜索引擎快速理解网站中每一个网页所处的结构层次。 压花信息系统网站采用树型结构, 分为以下三个层次:首页———列表页———内容页。

压花信息网站在建设过程中, 尽量减少首页到内容页的层次, 使得搜索引擎处理起来, 会更简单。 同时, 网站上每个网页都有指向上、下级网页以及相关内容的链接:网站中每一个网页, 都是网站结构的一部分, 都能通过其他网页链接到。

使用面包屑式的导航, 让用户更容易确定当前所处的位置:网站首页>列表>当前浏览页面;导航中使用文字链接, 不使用复杂的js或者flash、图片做导航, 同时使用Alt注释, 用Alt告诉搜索引擎所指向的网页内容。

3.2 规范简单的url

在《 压花信息系统》 网站中, 对于url的设置也进行了优化, 使得搜索引擎更容易通过主页检索到相关页面, 具体方法如下:

●在系统中只使用正常形式url, 不让用户接触到非正常形式的url

●不把Session id、统计代码等不必要的内容放在url中

●使用robots.txt禁止Baiduspider5, 避免搜索引擎抓取不想向用户展现的形式

3.3 网站题目和关键词优化

网页的title标签中的内容即网页题目, 是搜索引擎抓取的主要内容, 用于告诉用户和搜索引擎这个网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压花信息系统》 网站的首页、列表页、内容页设置的title示例如下:

<title>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压花信息</title>

<title>农职压花—作品展示</title>

<title>农职压花 — 压花教室</title>

对于任何搜索引擎, 关键词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选择正确的关键词对于网站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确定好关键词后, 还要考虑到关键词密度, 推荐的关键词密度是, 主要关键词3%-7%, 次要关键词密度1%-3%。 《 压花信息系统》 网站的关键词设置如下:

<meta name="Key words" content=" 压花, 压花书签, 压花卡片, 压花首饰, 压花技术, 农业职业学院“ >;

关键的描述为<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农职院压花包括各种压花技术和压花作品, 有压花画册、压花卡片、压花书签等">, 主关键词写在首位设置为压花。

3.4 网站内容优化

网站内容优化体现在网页布局设计、文字优化、图片优化及代码优化几方面, 《 压花信息系统》 网站在网页布局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对网站进行优化:

●主导航覆盖面宽, 基本包含的网站的主体内容, 网站的主导航如图1:

●图文形式要做到图片在上, 文字说明在下

●首页栏目多, 尽量提升丰富度

●js特效放在body之后

在文字优化方面, 主要策略如下:

●文字统一, 保证加强文字的统一性, 就是统一加粗或者加斜, 不要搭配使用。 在本网站中加粗均使用<strong>标签, 倾斜使用<em>标签。

●文章符号统一, 网站中的符号全部使用中文符

图片优化主要是对于网站中所有图片都设置相应的alt属性, 在保证图片清晰度的情况下, 尽量减小图片。

代码优化的设置策略是在页面布局中使用div和css实现布局, 尽量不使用表格和框架。

4 总结

《 压花信息系统》 网站优化, 主要是根据搜索引擎基本工作原理, 遵循网站设计规范, 结合搜索引擎的优化技巧进行整体的站点优化, 提高网站的访问量, 改善用户体验, 为网站的长期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搜狗百科, http://baike.sogou.com/v305822.htm[OL].

[2]SEO和网站优化cbd教育[OL].

[3]百度营销研究院, 百度推广搜索营销新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6.

铁路通信信息系统的研究 篇9

国内铁路行业目前正在建设客运专线, 既有通信管线设计中通信线路网络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线路资料、卡片种类繁多, 装订存放不便; (2) 手工概算、预算效率低, 准确性也低; (3) 原人工统计时工作量大, 且统计结果准确率低; (4) 手工管理模式资料完整性、一致性以及时效性都很差, 查找速度也慢。 (5) 数据的更新, 查找和统计困难, 紧急情况下应变能力差, 无法向运营维护部门迅速、准确地提供数据。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对通信管线的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

2 总体目标

运营单位依据数据信息能够迅速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业务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在建立设备历史和现实信息的基础上, 对设备技术状况实施有效管理, 并在设备发生故障时, 提供有关设备状态信息变化的支持信息, 为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维护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广泛而丰富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在勘测设计工作中的复用, 能够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最关键的是在改建项目的设计前期获取到既有工程历史数据信息和变化数据信息, 这给改建项目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3 系统功能

3.1 基础数据信息管理

分类建立本线设计阶段生成的施工文件的属性信息, 实现信息的编辑、查询、统计。建立完整的电子格式、非完整电子格式文件的数据信息, 并对其进行编辑、查询、统计。

3.2 静态信息管理 (设备履历簿)

提供线路运营情况计算、线路设备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及各类设备年报, 为线路设备的大修、维修提供决策依据, 提供通信站和通信机械室等机房分布及各种相关设备, 包括区间设施、通信管线和区间通信设施, 救援指挥应急通信设施的基本信息等。

3.3 动态信息管理

综合监测接收综合监测车实时传输以及从地面下载的数据, 对综合检测结果, 如线路的高低、水平、轨向、车辆震动加速度等, 接触网的线电压、电流、接触网导线磨耗等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 形成缺陷报告, 并提交给综合维修段。

因为工程的灵活性, 有些琐碎的因素无法得到全面考虑, 需要增加人工参与界面。例如电缆接头的安排, 需要考虑电缆盘长、车站分布、加感节距、地线设置、区间电话、桥梁控制点等诸多因素, 应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 供用户交互式参与设计。

根据工程项目, 经常需要选择的因素如下:

干线光电缆:只有电缆;只有光缆;一光缆一电缆;电缆贯通, 光缆分段敷设 (无线光纤直放站使用) 。

地区站场光电缆:完成地区线路设计、中间站电缆径路图设计。

选择相关数据库

选择相关图形库

根据经验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

选择接头余长方式;选择桥、隧道余长;选择各种地貌的防护措施;地貌信息等的输入;大中桥及小桥涵信息输入;隧道信息输入;桥隧相连信息输入。

4 具体实现步骤

4.1 基础数据输入及底图绘制

将航测图, 线路平面图作为基础数据输入, 形成带有线路走向的航测示意图, 导入桥、涵、隧道里程表和车站站名和信号机、里程、位置表, 调入地貌文件及防护方式数据库, 在线路走向航测示意图上依据桥、涵、隧道里程标示出地貌特征及防护方式图。

4.2 绘制通信线路径路走向图

在前面所绘制底图的基础上, 加入通信线路的走向信息, 这里主要针对起始、终止走向和关键点如过轨里程处理等, 程序或手工绘制通信干线光电缆径路示意图, 另外还要规定地形处理防护及埋深以及余长。

4.3 生成带有各地形、地貌、预留长度的数据表

生成带有各地形、地貌预留长度列项的按照铁路里程由小到大排序的数据表。

4.4 生成作图数据表

依据上述数据表, 对计算参数赋值, 计算出设计桩号、敷设距离、接头位置, 导入地形、地貌文件数据库;土质及埋深文件数据库;防护类型数据库;接头类型数据库, 生成包含接头信息的作图数据表。

其中接头布置控制点:区间电话柱设置

按照区间进、出站预告信号机间, 每1公里设置一处, 接头类型为电缆分歧头。

电缆接地:两相邻车站间, 每4公里设置1处。

加感节距:半加感节距为1公里, 整加感节距为2公里, 允许偏差值的考虑。

桥等不宜放置电缆接头的控制点。

光电缆盘长、车站、工区等机构的分布。

本软件应根据以上控制因素, 自动生成光电缆接头示意图, 并列出影响电缆接头布置的控制点, 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 供用户进行人工选择修改 (包括增加、删除、编辑等) 。

依据接头示意图, 运行绘图程序, 并标示接头编号。

4.5 生成图表

利用上述台帐数据文件表, 导入线路台帐数据图模版文件和工程数量表模版文件, 对模版文件数值进行修正, 生成每张子图, 通信线路台帐数据图和工程数量表, 可自由选择拖动至通信干线光电缆径路示意图中。

5 总结

本研究侧重于铁路勘测设计方面、铁路基础设施管理方面在通信及信息领域的应用。与航测遥感处合作开发, 在其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 综合相关专业信息资源, 为铁路勘测设计、基础维护、设备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后可用于通信专业设计, 对其他专业也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如果利用航测遥感处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开发与之配套的辅助设计软件, 完成通信管线设计并在其基础上延伸, 开发维护管理信息系统, 可在提高功效的同时提高设计文件质量, 并为运营单位提供维护管理信息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结合客运专线运营管理信息化需求, 为铁路综合维修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从铁路通信信息系统的功能出发, 给出了系统实施的具体步骤, 充分说明了该系统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关键词:铁路通信,信息系统,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立青.客运专线制梁场整体规划与设计[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9, (01) :31-33, 40.

[2]何云.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基底处理CFG桩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 2009, (03) :678, 675.

[3]吴国庆.铁路客运专线数据通信网的设计[J].通信技术, 2009, (05) :103-104, 109.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构建研究 篇10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框架,制定,发布

随着我国信息化资金投入量的逐年增加, 加之不容乐观的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疫情状况, 使得对信息系统审计需求增加, 最终导致对信息系统审计准则需求的增加 (李汉文、刘杰, 2010) 。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为《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该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发布, 为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活动提供了依据。但该项内部审计准则不具备可操作性, 没有具体指导审计人员的指南或作业程序。我国也缺乏IT控制审计的审计指南, 不能对审计人员的IT控制审计行为提供指导 (庄明来、阳杰, 2009) 。

在当前条件下, 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鉴于此, 本文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构建进行探讨, 以期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

一、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建设上的缺失

国外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截止到2013年12月, 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 (ISACA) 已经发布了16项基本准则、41项审计指南和11项作业程序, 建立了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指导信息系统审计指南和作业程序的准则体系, 并制定和发布了COBIT标准;而国际内审协会 (IIA) 也发布了IT风险评估指南 (GAIT) 与全球技术审计指南 (GTAG) , 以加深内部审计人员和管理层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知识的了解。

同国外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相比, 我国审计准则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 (如表1所示) 。ISACA和IIA等机构所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不仅可以指导为满足财务审计需要的信息系统审计行为, 同样也可以指导单一的信息系统审计行为, 这是有别于我国的。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主要为满足财务审计的需求, 而不是单纯针对单一的信息系统审计行为。因此,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处于制度供给不均衡的状态 (李汉文、刘杰, 2010) , 制定与完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中注协、中国内审协会与审计署没有制定颁布统一可操作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但在信息系统审计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操作规定, 如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规则》。该操作规则相比《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而言, 操作性更强, 两项规范在信息审计范围、阶段、方法、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如表2所示) 。

众所周知, 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在信息系统审计对象方面并不存在巨大差异, 三种类型的审计都可以运用相同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指导其审计活动, 但《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规则》与《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却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情况的出现, 表明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国外的ISACA等机构的审计准则外, 国内还没有具有权威性的现成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可供参考, 各个机构与部门都依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关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范围以及目标等方面业界认识比较一致, 但在涉及准则制定时却有不同的看法。我国起步伊始的信息系统审计制度体系, 如果存在规范不一问题, 势必会使广大审计人员无所适从, 这无疑不利于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健康发展, 同时表明, 我国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二、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弊端

当前, 我国所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主要是围绕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 发布机构为中注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国家审计署, 而非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布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财务审计, 而不是专门针对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这种模式概括起来就是, 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模式。例如, 《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规定,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根据相关法律对计算机财务系统开展审计活动;《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规定, 为便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使用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会产生影响, 被审计单位必须报送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验收报告、申请使用该系统的报告、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变动情况等资料;《审计法》更是从法律上明确了审计机关检查财政财务收支信息系统的权力;《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虽然从内容上来看是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的, 但其依据的基本准则为《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财务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这也没有完全摆脱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模式。

这种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模式, 准则或规范的发布主要是考虑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财务报告生产过程, 为了更好地进行财务审计, 而不是单纯地为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非财务信息系统的审计变得日益重要, 其重要程度在某些领域上已经超过财务信息系统的审计。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不能仅仅围绕财务审计, 这样会制约信息系统审计行为的开展。

信息系统不仅仅是输出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审计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系统生命周期审计、信息系统软硬件审计、安全审计和信息系统绩效审计等。如果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财务审计, 那么当系统生命周期审计、信息系统软硬件审计、安全审计以及信息系统绩效审计等提上议事日程时, 现有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就远远不能起到引导和约束信息系统审计行为的作用。

而在国外, ISACA这样的机构专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当面对服务于财务审计之外的信息系统审计时, ISACA有相应的审计准则、指南与程序用以引导和约束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如美国审计署在对联邦存款保险计算机病毒保护程序进行审计时, ISACA所发布的审计程序病毒及其他恶意代码 (P4) 审计程序可以为其提供依据。在我国,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的原动力来自于财务审计的需要。当面临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审计时, 审计人员往往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因此, 要使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缩短与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差距, 就必须摆脱为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模式。

三、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构建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包括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 其中正式制度安排包括信息系统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和其他相关规范 (刘杰, 2012) 。本文所指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构建, 只是正式制度安排的一部分, 不包括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的构建。对于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构建, 不仅要考虑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内容, 还要考虑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的框架、模式和发布时间等。总体来讲, 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的策略方面, 我们应立足中国的现实, 考虑国家文化特点 (张文秀, 2012) , 借鉴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先进经验, 不再以“财务审计”为中心, 重新建立起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中心的准则制定模式。

(一)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框架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是“以管理为核心, 法律法规为保障, 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审计框架体系。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是一个规范的管理框架, 把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纳入管理框架内, 解决各方因为职责不明确而影响信息系统审计质量的问题。由此可知,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不仅可以使信息系统审计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同时有助于提升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质量, 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提供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框架应合理满足上述要求, 否则, 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将失去其意义。

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体系结构上, 我国可以借鉴ISACA的审计准则体系结构, 即采用基本准则、审计指南与作业程序的结构。该体系结构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结构, 既反映了ISACA对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的成果, 又反映了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的经验。采用基本准则、审计指南和作业程序的体系结构, 体现了概念统一、前后有序和科学完整的特征 (陈婉玲、杨文杰, 2006) 。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时, 国内相关准则制定机构没有必要另外开发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体系结构, 可以借鉴ISACA的先进经验, 以基本准则为核心,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或信息系统审计作业程序。这种三层次的体系结构既考虑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前瞻性, 又考虑了审计准则体系的灵活性, 可以为审计指南或作业程序中未规定的行为提供指导。

(二)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模式

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发展策略方面, 王会金 (2012) 认为, 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对于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 国内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应当借鉴国外成熟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的经验, 摆脱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制定模式, 转换为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中心的制定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有利于建立全面、系统和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

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模式的转换, 需要整合中注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审计署的审计准则制定资源 (刘杰、黄忠莉, 2013) , 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机构。这主要是考虑到中注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审计署制定准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财务审计活动, 让其引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的构建,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也不能摆脱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模式。这同我国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速度是不相适应的。因此, 笔者认为, 建立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中心的准则制定模式, 需要成立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机构。

(三)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具体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包括民间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政府审计准则。国外针对政府信息系统审计制定了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或规范, 如美国审计总署 (GAO) 就制定了专门的《联邦信息系统控制审计手册》, 这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资源相对富裕的情况下, 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我国当前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资源相对短缺, 因此应首先立足于制定针对民间审计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内部信息系统审计和政府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参照执行。这主要是考虑到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不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刘杰、黄忠莉, 2013) 。

1.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总体规划。在准则制定的内容方面, 国内外学者存在两种观点: (1) 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即围绕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规划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2) 按照审计任务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即围绕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系统功能等规划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内容。

两种观点相比较而言, 第一种观点更具有普遍适用性, 准则的制定可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而第二种观点要求准则制定面面俱到, 不能有盲区出现。按照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板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在第二种观点下,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能会导致信息系统审计准则落后于审计实务, 当审计人员面临新的信息系统问题或情况时可能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而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制定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具有结构清晰与可扩展性强等特征。当信息系统审计准则落后于审计实务时, 审计人员同样可根据基本准则以及对基本准则解析的审计指南执行审计工作。

综上对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内容规划的论述可知, 按审计工作流程规划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内容, 是当前条件下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的现实选择。

2.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内容的具体规划。其应当包括基本准则、审计指南和作业程序三个组成部分。基本准则是审计指南和作业程序的基础, 审计指南与作业程序的制定与发布应当符合基本准则的相关规定。

(1) 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应在借鉴ISACA基本准则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规划。基本准则的内容应力求全面、完整地体现审计理论的基本内容, 对审计章程、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承接以及审计业务三方关系、审计评价标准、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计划、审计工作的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工作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等进行规范与解释。上述内容涉及对基础概念的解释, 这些基础概念的清晰度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审计目标的实现。若在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中对这些基础概念界定不清晰, 则可能会将信息系统审计引入误区。例如, 部分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将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理解为查错纠弊, 则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层次上, 不能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审计理论或信息系统审计理论主要是用于指导、评估和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指南和审计程序。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是准则的准则, 是对审计理论或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的全面反映, 若将审计理论的内容排除在基本准则之外, 信息系统审计指南和作业程序的制定将缺乏理论指导,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很可能使审计人员在面临崭新问题时陷入盲目的境地。因此, 在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中, 应全面、完整地体现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本质、目标和假设、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使其成为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外, 在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中, 我国应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评价标准进行规范。在审计和评价标准的选择方面, 我国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国文化特点和制度差异等移植ISACA的CO-BIT标准, 另一方面可以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和评价标准。

(2) 信息系统审计指南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的解释, 第二个层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具体评审指南 (如下图所示) 。

在信息系统审计指南的具体内容方面, 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应当与ISACA所发布的审计指南保持基本一致, 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信息系统基本审计准则的解释指南方面。在基本准则部分, 笔者强调, 应全面、完整地体现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本质、目标和假设、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内容, 因此, 在审计指南中也应有相关的解释指南。在信息系统审计指南方面,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ISACA在2010年发布了《信息系统审计指南第41号——安全投资收益评审》, 这表明ISACA已经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投资绩效的审计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企业或政府在信息化资金方面的投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 企业不得不应对如何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企业的信息系统效率、效益和效果以及软硬件资产的保护问题。因此, 信息系统的具体评审指南, 应注重发布对信息系统投资收益评审与信息系统软硬件评审的相关指南。

(3) 信息系统审计的作业程序不具有强制性, 只是对审计实践中的网络入侵检测、防火墙、数字签名、电子资金转账等特殊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截至2013年4月, ISACA已经发布了11项作业程序, 这11项作业程序主要是关于信息系统风险管控与安全问题的作业程序。我国可以对比这11项作业程序制定与发布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审计作业程序。同时, 随着企业对知识管理能力重视程度的提高, 对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估的作业程序也应当成为信息系统审计作业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指导企业对自我知识管理能力的评估。

3.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需要注意的问题。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对于每一项基本准则、审计指南和审计程序具体内容的制定, 都应当立足国情、广开言路, 发挥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信息系统审计实践部门以及其他各方力量的作用, 加强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积极听取各方意见, 尤其要注重吸收信息系统审计实践部门的意见。

在基本准则、审计指南与作业程序的各项具体内容上, 除参考IIA与ISACA的审计准则之外, 也应当积极借鉴我国现存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或规范, 一些成熟的信息系统审计实践准则或规范可以在修订的基础上由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布。如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操作规则》, 该规则对信息系统审计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审计内容、步骤及方法等都做了深入、详细的规定。虽然该操作规则主要是针对检测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 而内部控制审计仅仅是信息系统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该操作规则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但该操作规则对我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或规范来源于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实践, 符合我国国情, 因此应当予以借鉴。

(四)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

1.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与发布的规划。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可以参照ISACA的做法:首先制定与发布基本准则, 然后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审计指南和作业程序, 按照信息系统审计实践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审计准则, 准则的制定与发布采用“完成一项、发布一项、实施一项”的方式 (陈婉玲、杨文杰, 2006) 。

ISACA基本准则的雏形在1997年就已经制定并发布。2005年随着审计指南与作业程序的制定与发布, ISACA将1997年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拆分成八项, 并对基本准则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2005年9月以后发布了相关的补充准则以弥补前面八项准则的不足。

审计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 因此ISACA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在时间上晚于基本准则, 第1号审计指南的发布时间为1998年1月1日, 生效日期为1998年6月1日。截止到2003年1月1日生效的前20项审计指南基本上都属于审计指南的第一个层次, 即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准则进行解释, 这些审计指南也事关信息系统审计流程, 是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急需的, 因此, ISACA首先致力于与信息系统审计流程相关或实践急需的基本准则与审计指南的制定与发布。

随着B2C电子商务、ERP系统、网上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开展, ISACA陆续制定与发布了B2C电子商务审核、企业资源计划系评审计、网上银行、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审核、虚拟专用网络评审、企业流程再造项目审核等具体项目审计指南。同时, 为弥补前面所发布的审计指南在后续审计、责任、权利和义务、保密以及审计方法等方面的不足, ISACA也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实践, 修订和发布了相关指南。

在ISACA所发布的作业程序方面, 第1号作业程序的生效时间相对更晚, 这主要是考虑到作业程序需要基本审计准则与审计指南应用于实践之后, 从信息系统审计实践中进行提炼。

由此可见, 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发布是根据先基本准则, 后审计指南, 最后才是作业程序的顺序来进行的。而在基本准则与审计指南中, 先发布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急需的规范, 再发布具体项目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以及基本准则的补充准则。

2.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与发布应注意的问题。在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方面, 我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且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资源短缺 (刘杰、黄忠莉, 2013) , 所发布的基本准则或审计指南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但并不影响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的发布。准则制定机构随后可以根据审计实践的调查与反馈, 采用补充准则的方式对基本准则加以完善。

在信息系统审计指南方面, 制定有关审计工作流程方面的指南也是当务之急, 即制定与发布利用其他审计人员的成果、审计取证、信息系统业务外包情况下的审计、审计业务承接、信息系统审计中的重要性概念、审计文档、审计抽样、信息系统控制的效果、审计计划中风险评估的运用、应用系统评审、审计计划修订、第三方对信息系统控制的影响、标准、IT治理、审计报告以及后续审计等审计指南。

在具体项目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方面, 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强与实践机构或部门的沟通, 调查当前急需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 对急需的审计指南首先制定与发布。例如, 有关电子商务评审的审计指南, 随着2005年《电子商务签名法》的发布以及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中注协制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该准则指出:注册会计师按照本准则的规定对电子商务进行考虑, 旨在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 而非对电子商务系统或活动本身提出鉴证结论或咨询意见。该准则与ISACA发布的第22号审计指南存在着巨大差距。在《B2C电子商务评审》中, ISACA对B2C电子商务评审问题进行了深入、详细的阐述。我国应当结合审计实践尽早制定B2C电子商务评审等相关审计指南。

至于作业程序的制定与发布, 准则制定机构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审计实践的调查研究, 作业程序的内容应当借鉴国内信息系统审计实践中成熟的审计操作规则, 而不是完全照搬、照抄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作业程序, 对当前审计实践急需的作业程序先制定、先发布。

综上对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模式、具体内容以及制定与发布等问题的论述, 准则制定机构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 谨慎对待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问题, 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参考文献

[1] .王会金.论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在我国的需求与发展.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11

[2] .张文秀.国外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国家文化差异与制度移植.审计研究, 2012;5

[3] .刘杰,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度形成机制与体系结构.财会月刊, 2012;3

[4] .刘杰, 黄忠莉.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制定的组织际资源整合.财会月刊, 2013;7

[5] .李汉文, 刘杰.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非均衡性研究.财会月刊, 2010;4

上一篇:内容数据下一篇:打造优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