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2024-08-12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共8篇)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1

摘要:按照质检系统CQS体系要求和湖南省纤维检验局个性化的需要出发实现了一个一体化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一个对外的门户网站、一个检验管理系统和一个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目标和各个子系统的结构设计。这个系统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系统,门户网站,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1、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随着数据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许多机关单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办公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了加快质检行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步伐,于2003年在全系统范围内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该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其强大的流程处理、通讯和安全机制、全面的功能和丰富的内容、快捷方便的技术特点深受机关工作人员的欢迎。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规范的办公业务处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公文处理时间,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增加了透明度,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本文按照质检系统CQS体系要求,从湖南省纤维检验局个性化的需求出发,提出并实现了一个一体化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该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一个是对外的门户网站,一个是检验管理系统,一个是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下面分别对系统的基本目标和各个子系统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2、办公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

1)系统架构应采用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等的三层或多层分离结构基础上的Browser/Server模式,并采用中间件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系统具备可扩展性,能在保证系统结构不做较大改变的基础上,方便升级和加装功能模块。

2)系统中要求有严格的权限机制,对数据库操作的所有功能都是相互隔离,基于权限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建立内部、外部数据操作的权限管理模块,提供保障数据库安全性的相关方案。系统应保证Window XP Professional客户端的正常使用,浏览器建议采用IE6.0版本。

3)存在并发操作的功能,有相应的安全机制进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库操作加锁,解锁相关代码,保证多人修改数据时视窗数据的一致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系统要求支持100人在线,并可同时快速,安全,稳定可靠地操作。

5)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明了,可带有相关提示,要求易于操作和推广;内部代码需要有较强的可读性,需有相关的解释性文字或文档;错误处理代码完善;程序结构优化。软件产品应能方便安装和拆卸,不能设置技术障碍。

6)对于输入信息量大的操作或使用频繁的操作,尽量提供能只用键盘即可完成所有的操作的功能,以加快操作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7)软件的打包和安装,以及软件试运行后,软件公司需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如软件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8)开放性。全面支持当前主流的开放标准,能与其他平台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等交换数据。系统应提供基于X M L的数据交换接口,支持与第三方软件的应用集成。

3、办公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

3.1 门户网站设计

整个网站的构建用cms网站构建系统完成。c m s网站构建系统是一套基于JAVA架构的网站管理系统,能够快速灵活地构建各种级别的动态网站。根据需求分析和政府机构网站一般构建原则,具体的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3.2 检验管理系统

本系统流程主要以检验业务管理为主,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可以分为样品管理、检验报告、标准管理、设备管理、企业管理等子模块,各模块相互之间紧密联系,通过中间的数据结构联系。具体见图2。

3.3 办公自动化系统

局机关内部行政工作软件,包括以下内容和模块:1)日常办公模块;2)工作处理模块;3)动态栏目模块;4)内部人员即时通讯模块;5)统计查询和系统维护后台模块。具体设计见图3。

4、结束语

当前办公信息系统已成为各级政府高效办公必不可少的应用系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电子政务需要不断地更新业务工作过程,因此对办公信息化系统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广泛地了解已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纤维检验局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一体化的综合办公信息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该系统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俊明.构建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资讯平台

[2]范利顺.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浅谈.科技咨询导报.2007,(27):32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办公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互联网周刊.2007,7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2

关键词:消防;综合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Tal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Fire

Zhao Qing

(Dandong Fire Brigade,Dandong118000,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from their own practical work,combined with the fire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roblem,described the fir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Fire;Integrated information;System

在现代化信息建设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基础的今天,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发达水平的标志。作为应该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消防事业,目前迫切需要尽快步入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纵观我国的现状,各个产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在大跨步前进,而我们消防部队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一套适合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的消防综合信息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消防综合信息系统的发展

信息系统在消防的应用缘起于火灾统计的计算机处理。在整个公安系统中公安消防部门是较早应用计算机开展业务工作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火灾统计工作,80年代末实现了火灾统计数据的超级汇总。90年代中期,部消防局组织开发了火灾统计计算机系统并配发各地,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火灾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培养了一批消防部队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工作的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在消防各个业务方面的应用也愈为广泛和深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公安消防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国消防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消防业务信息化应用逐渐丰富,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项工作的意识普遍增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己形成良好发展氛围和态势。

二、消防综合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虽然消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消防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不够高,覆盖面还不够广,建设情况还很不平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和消防工作和消防部队建设日益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消防信息的特点是种类多、互补性强、关联关系较复杂。目前各业务应用管理系统大多处于独立运作、数据独立存放状态,信息系统网络化、集成化程度低。业务部门之间、甚至业务部门内部由于信息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数据的不一致性,规模效益不高,不能满足消防业务工作对信息支持的急迫要求。业务信息系统间普遍存在信息交叉采集、重复录入的状况,造成存储冗余、重复建设、警力和资金浪费。

其次,整体应用水平不高。应用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完善,网络化应用范围小,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小,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扩充系统功能,提高系统共享能力,提升系统规模效益。部分地区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不高。信息结构不统一,信息综合利用困难,数据准确性较差。各业务信息系统自行确定传输格式,底层传输软件不统一,业务信息系统间数据交换困难。在信息安全机制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口令复杂,无法实现“单点登录、全网漫游”,严重影响信息共享。

再次,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随着国家信息化和公安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项长期的、不断发展和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各级公安消防部门承担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比较分散,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有的在秘书处,有的在微机室,有的在通信处,特别是支队一级缺乏专业人员,大多为其它业务岗位人员兼任,且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专业技术队伍的稳定,与国家信息化的大趋势,公安信息化发展的总要求,以及消防信息化建设的繁重任务极不适应。

三、消防综合信息系统发展的必要性

结合我国现阶段消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放眼未来消防事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在全国建立一个完整的消防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该是以国家目前正在建设的“金盾工程”为基础,实现四网融合(即传统的电话通信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数据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综合信息系统。从消防各岗位实际工作出发,应该涵盖消防监督执法、消防通信指挥、部队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功能。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地方政府、消防监督机构和被检查单位之间建立三角形网络。網络以支队级服务器为核心,建立服务器到消防监督机构终端、当地人民政府终端、被检查单位终端的三条链接,同时三者之间也通过网络直接链接。消防监督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本地区情况进行统计,向社会公布各类相关消防法律法规、工作制度,以网络作为防火工作宣传阵地,也可以在监督检查之后,将检查结果、隐患整改等情况录入软件系统,同时将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的单位或者一些基础资料上报给当地政府。一方面便于对监督工作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便于在政府的牵头下对重大火险隐患单位进行督促整改,为执法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地方政府通过网络对本地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可以采取政府令、办公会等有效手段推动各项监督执法工作深入进行。各类单位通过网络,在终端计算机内录入本单位各类防火档案、总平面图、水源图等相关信息,对各种变更情况及时进行更新,为防灭火工作提供便利,还可以对监督检查工作进行反馈,提出复查申请等,提高消防监督机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晋彪.消防部队信息化及机械化建设探讨[J].2007,12:23-28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3

设备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以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装备部为中心, 各二级单位动力装备科为主体, 各大队、站为基础, 各区队为信息源的四级设备网络。本系统将向油田公司设备管理的各级各类人员方便地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 为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服务, 提高油田公司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 促进企业高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系统开发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系统管理的业务包括设备购置计划、设备基础数据、设备维修和设备动态管理、车辆管理、润滑管理等。

(2) 体现油田公司动力装备管理的实际情况、管理模式、体系架构, 提升设备管理的手段、方法, 减轻统计工作强度, 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系统基于Intranet和油田公司现有硬件设施 (网络版) 。

(4) 开发完成后, 培养了使用人员和IT人员。

二、系统架构概况

软件采用了B/S模式作为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基础, 使用J2EE技术的相关开发软件作为系统的开发工具, J2EE架构为B/S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技术保障。

软件主要使用了JSP、Servlet、EJB、JDBC、Java技术。图1显示了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行托管代码的基本网络架构。在应用程序逻辑通过托管代码执行时, 服务器可执行标准操作。

三、系统主要模块内容

设备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包含通知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基础数据子系统、购置计划子系统、动态管理子系统、维修管理子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基本规定子系统、润滑管理子系统、报表管理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别实现相关功能, 它们之间有很好的数据和信息调用机制。

1. 通知

实现了动力装备部与各级使用单位之间通知的接收和发送。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包括动力装备部通知、下发文件;动力装备科呈送的各种文件。

2. 系统管理

系统包括软件权限、用户、数据操作, 各模块的有机结合使系统在单位内部和上下级之间安全使用。

(1) 权限管理。

(1) 用户管理。根据目前系统使用人员维护当前系统用户。动力装备部、动力装备科、大队和区队分别拥有自己的系统管理员。各单位的系统管理员可以维护自己单位和下属单位的用户信息。其他用户 (非系统管理员) 不可见该类数据。用户在年初可初始化上年无用数据, 系统提醒备份。

(2) 角色维护。维护当前系统可用角色划分以及用户对应的角色。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 给各部门或部门的个人分配相应的角色。

(3) 部门管理。维护部门 (动力装备部、动力装备科、大队、区队) 信息。

(4) 日志管理。

(2) 用户信息。

(1) 用户信息。

(2) 口令修改。用户可修改自己的密码信息。

(3) 用户注销。

(3) 数据操作。将已有的系统数据导入系统中或将系统中数据导出为相应文件格式。需增加机动代码的导入导出。

(1) 数据导入。

(2) 数据导出。

(3) 清除日志。

(4) 清除运行记录。

3. 基础数据

(1) 设备档案信息。主要专业设备的基本信息维护, 并且根据需要录入对应相应操作规程及图片。初次录入设备基本信息包括型号和厂家等, 初始设备状态默认为“完好”, 在设备调拨至使用单位后更新其资产值。支持被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实时修改设备状态及使用单位。细化、分组信息类型使输入数据更加方便快捷。支持批量新增。

(2) 设备备件。设备备件的生产厂商、价格信息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对设备备件信息数据的管理, 指对备件厂商和其价格的管理, 以及汽配中心维修配件价格的管理, 以便在维修时核对备件价格。

(3) 操作规程库。提供设备操作的规程说明内容, 方便索引相关条目。管理单条设备档案信息数据时, 能够将该设备操作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资料文件管理起来, 提供设备操作知识帮助。系统管理人员可自行录入和管理设备操作规程, 便于设备操作知识传承和积累。

(4) 维修规程库。提供设备维修规程说明内容, 方便索引相关条目。

(5) 维护保养规程库。提供设备维修保养规程说明内容, 方便索引相关条目。

(6) 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数据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将设备管理制度相关的规定文件管理起来, 为设备操作者或系统人员提供管理制度相关的帮助。系统管理人员可自行录入和管理制度。

4. 购置计划

(1) 购置申请。各采油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购置申请并且上报至动力装备部, 能够对购置申请进行汇总。对大队、区队等下属单位提出年度设备购置申请, 处级单位审核。申请的单子可以录入管理。可查询和统计数据。

对日常补充购置申请, 需要将设备购置申请说明扫描后, 作为附件保存。

(2) 供应商维护。供应商信息数据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

(3) 购置申请汇总。年度购置计划执行数据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

(4) 年度购置计划。动力装备部根据各采油厂购置申请情况汇总, 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年度采购计划数据的管理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填写年度购置计划单。根据科级、大队、区队等下属单位提出设备购置申请情况编制年度购置计划。该计划执行情况可以根据年度购置情况反映计划执行情况。

(5) 计划报物资采购办公室。动力装备部制定的年度采购计划可报物资采购办公室审批, 打印审批的采购计划。将年度购置计划报物资采购办公室审核, 作为年度购置计划执行的有效参考。计划通过物资采购办公室的审批后,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动力装备部可通过Web网页方式, 将采购计划上报给采购办公室, 采购办公室打印后审批。

(6) 采购办公室回执。将采购计划报物资采购办公室后, 计划的审批意见要给上报单位一个回执, 让管理指令信息上下通畅。采购办公室领导在审批完采购计划后, 签写纸面件的采购计划审批回执, 并将回执单扫描后存入系统。

(7) 购置通知单。设备购置通知单数据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采购设备时下发购置通知单, 将采购设备的指令性计划下达到采购单位负责人, 安排采购。

(8) 设备验收。设备购置验收数据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设备验收需填写验收单, 并记录验收的情况。设备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设备档案的信息管理。设备验收记录能够很好地记录设备投入时的状态和状况。

(9) 设备领料。设备领料数据的管理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能够将整件、独立工作件、设备消耗材料的领用做出详细的记录, 能够对材料使用做出评价。

5. 动态管理

(1) 设备运转记录。维护设备月运转记录:可批量维护设备运转记录, 并在根据需要记录设备故障及事故信息, 实时修改设备状态。查询某设备、某采油厂或任意单位设备运行记录。运行记录根据需要精细到小时、每天或公里。

(2) 设备调拨。单位内部或外部的设备可以调拨, 调拨可以在单位内部之间或单位和外单位之间进行。调拨进来的设备可以入设备档案信息库, 参与数据管理。

(3) 设备闲置。

(4) 设备租赁。

(5) 设备封存。

(6) 设备报废。报废申请单数据的管理、报废申请审核数据的管理、报废处置数据的管理: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设备报废申请时产生一个报废数据库预记录, 若报废审核通过报废条件, 报废数据库记录在报废库中建账, 在设备档案信息库中下账, 补充报废处置意见。

6. 维修管理

(1) 年度大修计划。各采油厂根据实际情况录入并管理年度大修计划数据, 如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各采油厂自行编制年度设备大修计划, 自行审批。向公司直属单位上报设备年度大修计划, 由动力装备部审批。

(2) 派工单。对大修计划细项派工或者直接生成派工单。对派工单数据进行管理。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

(3) 维修登记。针对内修外修不同状态, 登记设备大修信息。包括主要配件、人工费以及更新设备状态等数据。对维修数据进行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

(4) 维修配件信息。对主要配件信息数据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

(5) 配件市场价。

(6) 维修商维护。

(7) 厂商设备维修。

7. 车辆管理

(1) 车辆档案列表。记录车辆档案的详细数据。对车辆数据的管理, 包括维护、查看、查询和打印。把车辆档案信息从设备档案信息库中分离出来。

(2) 车辆管理设置。

(3) 车辆登记表。记录公司车辆分布情况。可以出设备登记统计表。

8. 基本规定

(1) 字典数据:各类设备的技术参数。

(2) 经济指标计算。

有关设备管理计算公式如下。

在册总台数包括在用、停用、待报废、待修理设备, 一保、二保时间如在规定内完成以完好计, 超过时间以非完好计, 小修、三保、大修以非完好计。

(3) 机动代码。

(1) 自编号。自编号包括以下内容。

a.设备分级管理标志:部管设备、公司管设备、厂管设备分别以B、J、C代表。B、J或C放在自编号首位, 可从下拉式菜单中选择, 一台设备只能选取其中一个字符, 既是公司管设备又是部管设备, 只选择部管设备而不选公司管设备。

b.凡是国外引进设备在最后一位选取, 非进口设备选取国产设备。

c.数码编号根据每个单位的设备自行编号, 它由两部分组成, 单位码以油田公司规定二级单位统一码为准 (三位) 在重新登陆后自动代入, 后四位数为各二级单位的原则自编号, 不够四位数的前边以零补齐。

(2) 格式。自编号:设备的自编号是唯一区别每一台设备的代码。根据业务处理的实际需要, 自编号编码除以自然数按顺序编制外, 还附加了管理级别标识符、单位码和进口设备标识符, 共四部分组成。自编号码共16位。

自编号能够自动累计。资产编号与公司财务软件编码一致, 新录入设备的自编号是唯一的。

机动代码是指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所颁布的主要设备编码, 按统一目录编写。编码由7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按大、中、小类和具体型号分4层。前两位是第1层, 表示大类;第三位是第2层, 第四位是第3层, 分别表示中、小类。后三位是第4层表示单层设备型号, 类别与型号之间用“—”连接。

9. 润滑管理

(1) 润滑五定。能够记录润滑五定数据, 并查询相应数据及润滑油品规格信息。

(2) 换油纪录。能够记录换油数据, 提供查询和统计。

10. 报表管理

(1) 主要设备经济技术指标。

(2) 主要专业设备技术状况表。

(3) 设备登记表。

(4) 设备分布表。

(5) 配件价格对比分析统计表。

(6) 设备管理15项总体指标。

(7) 历史报表。

四、系统实现的“软件功能模块” (表1)

经过试用证明此软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满足了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各采油厂设备管理的需要, 实现了全面集中式系统的设备管理网络化。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4

【关键词】一体化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质检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3.2;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24-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数据库技术及新型数据编程人才的不断涌现,各级办公系统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俨然成为一个事实。许多单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严格遵造国家质检总局的严格要求,使其流程更简捷,办公效率更高,增加了企业的效益的效果不言而喻。

1 一体化综合办公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1.1 集团内部的广域网的结构和设计

在广域网内建立核心网络,以网络辐射的模式,将网络进行扩展,辐射到其它办公场所乃至全国各地的子公司,这样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便于链接,有利于信息的快速链接、处理避免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情况的发生。此种网络情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保证内部人员有足够的宽带系统进行运行,千兆及以上的速度,保证信息的流通性。(2)要有良好的网络维修及建设人员,这样可避免常规的及非常规的网络损坏,一旦发生意外及时处理。(3)各部门分类即要有通畅的检索系统,保汪各部门查询信息的连贯性。其系统结构图如下:

1.2 采用板块平台的方式进行应用开发

一体化自动办公系统需要采取公司(机关)各部门的信息进行开放式的检索,那么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必须拥有一定的灵活性,自动化办公不可能像认为手动的灵活,所以必须要及时的更新软件,开发新软件。一旦软件老化,将会导致整个公司系统的瘫痪,那么结果是十分可怕的。这就需要公司招聘一定的技术开发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开发跟得上公司的需求,再此不过多讨论。开发人员必须具有表头函数和外挂能力,程序员需要开发新的程序代码,有的时候拥有备用的程序代码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用板块平台的方式进行开发应用。譬如搜索板块,spss的开发应用,以及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等,都需要不断的开发更为高效的合理的软件模式,让用户一目了然,清晰直观。

1.3 应用效果

一体化办公信息系统已经渐渐的走进各部各级办公领域。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俨然已经成为覆盖面大的一个母系统,可以延展到公司的内部及其它各地的子公司及其各部门。逐渐的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覆盖的内容更重要也更丰富,一体化自动办公最突出也最通俗的就是利用电脑及其它自动化机器控制,在其高效运转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在此前提下,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无论多么繁琐的工作都可以有电脑得到解决,如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如图2):艾克信猎头公司是一家新兴的公关公司,在其刚刚发展之初,公司就配备了一体化自动办公设备,使公司在人员及其稀缺的情况下,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减轻了人员的负担。使公司在建设之初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目标,从而使其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目前该公司的发展态势良好,近期引进了一套新的软件,已期未来得到更好的预期目标。

2 一体化综合信息办公系统应用的基本目标

2.1 保证系统的安全、全面、可拓展性

一体化综合办公系统的应用已经越发的广泛、简单可行易操作,在国家质检部门已经得到了肯定。单位内的各部门应该更加重视该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发出更加简洁的操作界面,使信息录入、发布的过程能更加的清晰、透明、一目了然、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软件的灵活,保证质量,不能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时不时的瘫痪,那样不利于整体运转。

2.2 系统中要求有严格的权限机制

系统中要有严格的权限机制,保证每个模块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好安全防卫工作,模块内外部之间要有权限管理模块。数据库操作应该进行解锁加密,解锁相关代码,能够保证多人同时使用时能够信息对称,并且不混乱,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建议使用ie6.O版本。

2.3 系统要求保证200人同时在线使用,而不导致瘫痪

2.4 软件操作界面需要简洁明了

软件操作界面要求简洁明了,使单位各层人员都能熟练的进行操作,易于使用。有相关的解释性说明,有帮助界面,有错误代码提示,使程序结构优化。当然最好的是界面要简洁,可聘请专业的美术人员进行界面的设计,优化版面结构这样可以使各个用户更能清晰、喜悦的融入到力公环境中。

3 贯彻落实“五个主导”的指导方针,加强一体化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应用

3.1 规划主导,建立统一的软件和硬件的应用平台

根据各部门的信息办公指导要求,除了建立安全性能高的防火墙外,还要定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检查,加强其网关设备的定期更新工作。在单位内部建立千兆网络,加快办公及信息的校验速度,使单位各部门内的网络自动化办公提升到+新的水平。

3.2 单位主导,建立一个工作业务信息流转平台

在单位上下施行一套公文、业务、通知、等等一系列的单位内部交流转换的平台,并能按照各部级的需要保持各个系统的逻辑性与独立性,在其基础上构成一个高效,独立自主的办公体系。实现集中管理,分级部署的逻辑战略思想。

3.3 工作主导

简而言之,就是单位的办公系统必须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不论从其可操作性还是各个模块的运营,都要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高效快捷的现代化办公理念。

3.4 用户主导

质检单位的人员的素质应该各方面得到提升,使其充分的融入到一体化的自动办公系统中去,当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使,要及时的向有关维护部门进行反映,保证该系统的高效运转,加强防范意识。

3.5 管理主导,优化企业管理程序

结合质检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各个部门高层的管理经验,可针对自动化办公的优势来制定更为有效合理的监督体系,自主开发该项系统,不但在网上可以传递工作信息也能够将工作的分配,及人员的调任安排,验证、审核的工作内容得到体现。

一体化自动办公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或各部级机关的首选,不仅适应了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更以其无比强大的工作效率让办公人员的才华得到了施展,不得不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当然在一体化综合办公信息体重的开发与管理上,未来我们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当然这也需要各单位在实战中不断的改进。

4 一体化自动办公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展

以集团内部广域网为例,XX省XX检验局的网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该网站的设计特点是模块清晰,各层各部的职责清晰明了,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很明确的认识到该部门的机构部门。企业的网站不仅仅是内部工作人员的办公平台,更是其它人了解该单位的一个渠道,所以网站的设计必须很快能够抓住的眼球,这样才能使下一步工作进行下去。对于该网站的结构设计,我们可以进行借鉴并研讨其中的价值,附图3如下:(其为该网站的督办系统)

参考文献

[1]朱骏名,构建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1)10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办公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互联网周刊2007

[3]盛玉华,朱晓峰编著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5

信息安全是涉密信息系统生存之本,目前军工企业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由于涉密信息系统与其它网络和系统物理隔离,对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的访问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访问控制成为保障军工企业涉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重点和难点。

2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现代化的信息系统都以计算机网络作为基础运行平台,涉密信息系统也不例外,而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即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也就是ISO/OSI七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 互连基本 参考模型OSI/RM (Ope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但是,目前现实的情况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不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而是非国际标准TCP/IP。TCP/IP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即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从实质上讲,TCP/IP只有最上面的三层, 因为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因此,结合以上两种体系结构的划分方式,目前大部分实际应用中的网络体系结构可划分为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由于物理层只是用于实现网络底层的机械和电气特性,本文从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这四层分析访问控制技术在这四层中的综合运用,并最终建立起对涉密信息系统整体的访问控制防护。

3 访问控制

3.1 交换机端口与 MAC 地址绑定

数据链路层处于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二层,也是网络入侵者必须首先通过的最底层,所以做好数据链路层的访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 )地址是烧录在网卡中的,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计算机和接收数据的计算机的地址。这个地址与网络无关,也即无论将带有这个地址的硬件(如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接入到网络的何处,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变,不能由用户自己设定。MAC地址的长度为48位, 世界上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如在交换机的某个端口上绑定合法的MAC地址,则其它未在该端口上绑定的MAC地址全部为非法地址,会在接入该端口时予以屏蔽,这样就保证了只有已经绑定了的合法的MAC地址才能接入该端口,杜绝了非法MAC地址的入侵,这样能够防止非授权计算机从数据链路层接入涉密网。

以Cisco 3560交换机 [操作系统版本:Version 12.2(25)SEB2]为例 ,把MAC地址00:14:c2:59:1c:98绑定在交换机的gigabit Ethernet 0/8端口上, 并且该端口上只允许来自这一个MAC地址的数据帧通过,操作命令如下:

绑定效果如图1所示。

3.2 主机审计系统阻断非法接入

虽然交换机端口绑定合法MAC地址能够防止非法计算机接入涉密网络,MAC地址一般也是不能修改的,但是目前出现了一些修改MAC地址的软件,入侵者如果将本机MAC地址修改成交换机端口所绑定的合法MAC地址, 并把IP地址的VLAN设置成与接入的交换机端口同一VLAN,还是能够侵入涉密网络系统。

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考虑在数据链路层的上一层———网络层采取相关的访问控制措施防止非法接入在涉密信息系统的每个终端上安装主机审计系统客户端,这样通过服务端可以对每个终端的信息配置、操作行为、I/O接口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定时扫描接入网络的每一个终端,阻断通过修改MAC地址和IP地址接入涉密网而未安装主机审计系统的非法计算机。

对于需要接入涉密网而未安装主机审计的合法计算机,可在服务端先保护需接入的IP地址,确保新接入而未安装主机审计的合法计算机的网络连接不会被阻断,待安装了主机审计系统客户端程序后,服务器端可撤消对该IP地址的保护。

这样可以在网络层有效防止入侵者通过修改计算机MAC地址和IP地址接入涉密网络。

3.3 防火墙访问控制

防火墙是在涉密信息系统内应用最广泛、最为有效的访问控制手段,防火墙工作于网络层和运输层,防火墙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网内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均要经过防火墙。

在防火墙中可以配置端到端的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控制网内每一台计算机的网络访问请求,可以关闭计算机不使用的端口,从而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和其它计算机对该端口的访问,封锁特洛伊木马。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防火墙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能够过滤掉网络入侵者的攻击。

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必须首先穿越防火墙,才能连接目标计算机,可以在防火墙内配置各种不同层次的访问控制策略,从而对网内的计算机进行不同的访问控制防护,如限定可以访问目标计算 机的合法IP地址或地 址组,限制能够访问的端口和服务等。

设置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是控制入侵的有效手段, 如果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某一计算机的网络流量异常可立刻通知防火墙阻断该计算机的网络连接, 从而有效防止入侵者对其它计算机的攻击和入侵。

3.4 身份认证系统身份鉴别

在应用层非法入侵者往往通过窃取合法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入侵涉密网络和计算机。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涉密网内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和确认。

身份认证系统是基于目录服务,利用PKI/CA(公钥密码体制 / 认证中心)、数字证书、动态口令、智能卡和生理特征等认证方式,对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提供统一身份鉴别和统一用户授权的安全服务机制。

身份认证系统一般由密钥管理中心(KMC)、管理中心(CA)、证书注册审核中心(RA)、证书目录服务系统(LDAP)、加密机等构成。

PKI是基于公钥密码算法技术来确立可信的数字身份的。相对于对称密码算法而言,公钥密码算法也称为非对称密码算法,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其中一个是公开的,称为公开密钥,另一个是秘密的,称为私有密钥。

在公钥密码算法体制中,用户被分配给公开 / 私有密钥对,私钥与公钥之间不能互相推出,私钥由用户自己持有,公钥可以发给任何人。公钥和私钥互为加解密密钥,用户选择公开密钥还是私有密钥用于加密,取决于用户加密的目的。私钥由于其私密性,还可以用于数字签名来实现身份认证。PKI采用证书来管理公钥,将用户的现实身份和公 / 私密钥对建立联系,并由可信赖的权威认证机构(CA)来管理用户的证书。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可用于操作系统和各应用系统登录时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非法用户从应用层入侵涉密网络和信息系统。

4 综合防护

涉密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采用单一的访问控制技术只能从某一层次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 只有从网络体系的各个层次采取综合的访问控制措施, 并使各层的访问控制措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有效地解决整个系统的非法入侵问题。访问控制综合防护体系如图2所示。

5 结束语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6

根据医院护理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 我们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护理信息管理的网络软件系统。它基于流行的编程和网络技术实现重危病员评估积分、护理诊断计划生成、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护理人员无纸化考核、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护理质量监控评估等方面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1 系统实现的功能

系统设计为6个功能子系统:

(1) 重危病员评估积分。本部分设计为一张打分表, 对重危病员信息按十二项生理参数指标、年龄、意识、脏器衰竭情况、治疗护理干预5大类共计31小项指标按异常高范围、正常范围、异常低范围进行评分, 对每项积分指标, 均设计为单选钮以简化操作, 提供了积分明细、科室排序、分类积分三种方便的查询方式和表格生成功能。

(2) 护理诊断计划生成。设计了护理诊断类别信息库, 与该库每一条记录相对应, 分别设计了诊断相关因素库、预期目标库、护理措施库。系统管理人员对这些库具有维护权限。点按鼠标, 既可选择任一病员生成护理诊断计划书, 生成过程简单、快捷, 并提供查询、维护、打印护理诊断计划书的功能。

(3) 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实现以ICU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Mcai) 。为了增加灵活性和实用性, 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技术, 分别将ICU概论、常规、技术理论、新信息四个方面设计为多媒体数据库, 系统管理人员可随时更新、充实这些内容, 对所涉及到的声音、图形、图像信息, 以动态方式进行管理。

(4) 护理人员无纸化考核。包括人机自测系统和业务考核系统, 人机自测系统使个人在科室工作站随时取得系统题库的肉容进行练习, 以自我检验学习效果;无纸化考核系统则是在工作站登录本系统, 进行机考试, 自动评分并记入后端数据库。

(5)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现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相关信息的管理, 对每个人按照一、二、三类学分的等级分别进行登记, 依据全国和军队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细化了学分标准, 集体学术活动的学分登记借助于射频式IC卡设备实现。可按学分类别和业务能力对个人、科室及全院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及报表生成。

(6) 护理质量监控评估管理。本子系统根据总部《军队医院护理质量主要评价指标》设计编写, 分别对工作效率指标、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质量指标三大类的各项分指标进行细化, 按照质量参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得出衡量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目标

2.1.1 实现系统设计与护理管理模式的融合

融合军地医院多年来护理管理及改革的经验和现代管理理念, 将量化管理和过程控制管理融入系统中, 较好地解决了MIS与管理模式的衔接, 实现了护理管理目标实施的过程管理和护理业务的环节控制。

2.1.2 建立护理人员绩效与量化管理评价体系

作为主要调控手段, 制定了护理量化学分标准与人员绩效考评体系, 形成以学分为主线, 实现“项目分布采集—项目集中审核-学分自动生成-实时分析评定”的网络模式。

2.1.3 基于Ajax技术实现系统优化

Ajax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无需刷新页面便可向服务器传输或读写数据, 这样即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又加快了响应速度, 缩短了用户等候时间。基于Ajax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加了-个中间层, 使用户操作与服务器响应异步化。并不是所有的用户请求都提交给服务器, 只有确定需要从服务器读取新数据时再由Ajax引擎代为向服务器提交请求。

2.2 系统实现

本系统以医院局部信息网络为依托, 功能上作为“一号工程”软件系统的补充与扩展。以Windows Server 2003作为网络系统软件平台, 系统的后端基于SQL Server 2000大型数据库, 因SQL Server 2000采用了先进的结构, 具有简化而高级的特性来促进完善的数据库设计、可靠的实施和处理。开发工具选用了Visual Stutio 2005和C#语言, 作为优秀而功能强大的编程工具能充分实现程序设计人员的分布式处理构想, 利用其组件并结合AJAX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 完全实现浏览器服务器 (B/S) 结构, 从而使系统的客户端维护大大简化, 实现了系统运行的高效化。系统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应用特色

3.1 强化护理工作的环节与过程控制, 实现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网络化是护理信息管理追求的目标, 本系统使管理部门与科室的信息互通更加规范、方便、准确。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机上评测、继续教育等信息通过参加者本人在前台工作站完成, 需管理人员认定的信息在相应工作站进行集中处理, 从而分解了数据采集的工作量。系统设计中借助数据字典的建立, 保证所采集数据的规范, 采集过程简单、省时, 数据采集的同时为每个护理人员建立了完整、准确、规范的业务档案。

3.2 简化护理评测过程

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评测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较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系统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评测过程。在网络模式下, 废弃了原有的传统手工评测方式, 实现了实时评测, 从而加强了过程控制, 强化了环节管理。

3.3 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在“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的呼声中, 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于护理业务与管理工作, 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护士能将更多地时间用于落实护理措施, 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 从而有利于护士素质和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3.4 基于信息技术构建起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本系统是针对护理工作中日常、动态、大量信息的管理, 对各种信息利用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医院管理的水平。系统的应用将减少或取代低水平、手工、机械的重复劳动, 使护理管理人员将精力和时间花在宏观控制与管理规律的探索上。系统设计上采用最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与网络技术, 以达到对护理信息的实时、快速处理, 实现护理信息的共享与综合利用,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决策水平。

4 结束语

医院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基于ASP.NET组件、AJAX技术, 采用Visual Stutio 2005和SQL Server 2000开发实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将护理日常业务工作与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紧密结合起来, 能有效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模式单一、管理过程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增强了护理管理的可预见性、管理过程的规范和科学性。经过实践检验, 其作用和效果非常明显, 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为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创造了条件。

摘要:介绍的是一个基于WEB实现的医院护理综合信息系统, 基于ASP.NET组件、AJAX和Visual Stutio2005开发, 实现了重危病员评估、护理诊断、人员培训与考核、继续教育和护理质量监控等管理的网络化。

关键词:护理,Web,信息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李贺.SQL Server2000应用与开发范例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明日科技.Visual C#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张跃廷.ASP.NET程序开发范例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4]明日科技.C#开发经验技巧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7

数字化气田作为本世纪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要求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数字化办公,而且要求现场数据采集、传输和中心集成,以及生产、销售、安全等信息处理都要实现数字化。如何把现场气井、管线等的生产、销售、安环等实时瞬态工业信息有机地集成与控制,就成为数字气田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实时生产调度与决策系统和构建气田信息化支撑平台的基础和关键[1]。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GPRS、CDMA、GSM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油气生产安全信息监控系统。然而对于一些通信不发达地区,或者通信设施遭到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的场合,这些常规的无线通信方式就无法发挥作用。随着北斗卫星系统的民用化,通过将其引入数字气田的建设,结合3G以及APN与VPN等手段,构建数字气田无人值守移动平台,实现数字气田无人值守采集、传输和远程监控分布式移动计算体系结构,并采用基于元数据网格、面向请求和缓冲的数据交换以及基于数据变化率的压缩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大地缩短了信息获取的时间,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气田的工作效率,加快气田的数字化建设步伐。

1 基于北斗卫星与3G相结合的井场无人值守生产数据采集传输系统

1.1 系统结构

油气田现场大部分作业区地处野外荒漠、地域分布广、传输距离远,井场生产安全数据的上传方式必须满足安装方便、可靠性高、低功耗、低成本和低通信费用的要求,单一传输方式一般不能满足。此外,井场生产安全数据主要是数值型或文本数据,数据传输量不大。为此我们提出北斗卫星系统与3G结合的井场无人值守生产数据传输方式:即在3G移动网络不能覆盖的地方,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实现井场生产安全数据的上传;在3G能够覆盖的地方采用以3G+VPN传输网络为主,北斗通信卫星为备份的冗余传输系统。以此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北斗卫星系统具有应用简单、造价低廉(只有中国石油卫星专用通信网VSAT系统的十分之一)、覆盖范围广、维护容易、短报文通信和运营成本低的优势,而且北斗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自主产权,不受他国的限制和控制,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保障。在3G移动网络能够覆盖的地方,由于3G传输费用相对北斗卫星低,所以采用3G+Internet+VPN相结合的传输模式,北斗卫星系统则在主传输通道故障情况下作为备用通道工作。

系统结构分为三层:终端子系统、无线传输网络和远程监控端。如图1所示。终端子系统由分布在现场的流量计算机、RTU和无线数据采集终端组成,通过无线通信安全网络汇聚到企业Internet中心平台,经过中心平台数据处理后,利用Web Server进行发布。

中心平台实时接收终端子系统上传数据,对远程井站生产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报警,并作必要的统计分析、报表生成以及与生产运行系统的集成等工作。

1.2 终端子系统

实时采集终端系统由传感器、变送器、流量计、工业控制机和上位计算机等多种智能设备组成,采集的信息主要是静压力/差压和温度。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和模块化设计,一条总线上可带多达上百台流量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终端,一台流量计算机可有八个流量,一台采集终端可进行十六个点的信息采集,所以系统硬件的扩充余地较大。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1.3 基于APN+VPN的无线通信网络

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温度和天然气泄露等数据,经处理和计算后将必要数据(包括可能的报警信息)通过3G+APN+VPN实时传输到远程中心平台。

APN安全接入通道

利用SIM卡的唯一性,对用户SIM卡手机号码进行鉴别授权,在网络侧对SIM卡号和APN进行绑定,划定用户可接入某系统的范围,只有属于指定行业的SIM卡手机号才能访问专用APN。专用网络采用专用IP地址和VPN方式,且和外网Internet无接口,封闭隔离,保护入网PDA、手机、系统平台和油气田专网安全。

3G VPN传输

3G业务数据通信在网络连接中,涉及到的3G网元主要有GGSN(网关3G支持节点)和CommHUB,借助3G网络APN/Radius/DHCP等的功能特点,在3G网络后台构筑业务网络接入平台。连接拓扑示意图如图3所示[3]。

图中,CommHUB划分专用企业客户专线连接业务虚网(Service VLAN),通过防火墙与外部客户网络连接;在GGSN和3G网络后台局端客户专线连接路由设备之间开设GRE 路由通道,保护内网地址空间的安全和实现网络业务的连接性;在GGSN和后台业务路由连接设备间启用了GRE路由通道连接,因此在防火墙上不用实施网络内外侧的地址转换(NAT);在企业Intranet和移动出口网关服务器之间通过Internet连接,建立VPN的IPSEC隧道,保证这两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不被他人在中途进行信息窃取、修改。

同时,本传输系统在专用APN接入的基础上再加上VPN接入方式的混合接入方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4]。

1.4 基于北斗卫星传输的通信流程

油气生产数据监控和处理是以地区管理为主,并且要求数据传输正确和保密,因此采用三级管理,分布式建立自动化油气生产无人值守生产数据SCADA系统。

该系统中,最上级为企业总部中心,监控系统内各井场设备状况,和生产安全状况。第二级是企业作业区分中心,分中心直接利用北斗指挥型接收机接收其下属野外井场生产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第三级是安装在偏远地区的无人值守野外井场。野外井场自动采集各类传感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集成、编码,通过北斗通信型接收机发送给各自作业分中心。

北斗民用运营中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建立与各种电信接入渠道相对应的网关,使运营中心具有与电信网络联通的能力;同时,运营中心又通过与北斗地面系统的自定义协议建立内部连接。这样通过运营中心将两个不同的网络通信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企业总部与作业分中心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通信。

2 中心平台

2.1 基于元数据网格的多层数据库架构

分公司下属作业区各应用数据库大都按照“只增加不删除”的原则增加部分内容,应用系统采用“数据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开发。由于相关标准和业务需求的变更,原“数据库—应用系统”架构的设计不能满足变化的业务需求,为此我们设计和采用新的 “源数据库—元数据库—实施项目库—结果数据视图”的多层数据库架构(如图4所示),并采用界面定制、模板定制、计算公式定制等多项技术,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生命力[5,6]。

本体系架构针对分散数据库的特点,采用集成与索引、编目和空间数据集成等手段,提供和用户全局一致、关联的数据访问门户。

这种架构能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对源数据字典、元数据字典、实施数据库进行维护,重新定制业务系统界面和相应的应用模板,可以由应用人员自己完成。

油气田元数据主要是有关油气田开发资料、数据集的一些特征信息,包括:数据集编码和名称、采集次数、时间和采集周期、数据起止时间、空间范围、质量状况、存储介质和存储格式,以及数据量、数据来源、数据集存放地点和数据集索取方式,还包括数据更新周期等等。

油气田元数据网格服务(如图5所示)包括三个主要过程:用户通过元数据网格服务到元数据库中检索元数据;用户根据元数据到网格应用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数据;网格应用数据库中新增数据库、表、字段、某些特殊记录时,向元数据网格数据库发布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

2.2 数据交换策略

根据气田信息中历史数据、实时数据、静态数据的不同应用特点,以及考虑数据交换的性能和灵活性,系统采用请求交换、周期交换和缓冲机制等交换策略。

(1) 请求时交换 对于实时数据,当应用或用户请求时,由交换中心负责到相应数据源获取。

(2) 周期性交换 对于存储在数据中心的历史数据,由交换中心定期将各数据源(如分中心等)中的相关数据交换到数据中心,供高层应用直接使用,或通过交换中心查询。

(3) 数据缓冲机制 为了改善系统性能,引入缓冲数据库,存放最频繁访问的数据,以避免每次请求都要访问各个数据源。

缓冲数据库记录包括如下字段:

(1) 请求字段;(2) 结果;(3) 访问位;(4) 年龄位。

当用户或应用请求数据时,交换中心首先查找缓冲数据库,如果该请求由匹配的缓冲记录,则直接返回结果,并将“访问位”置1;否则,访问目标数据源,并更新缓冲数据库。如果缓冲数据库未满,则插入一条缓冲记录,将“访问位”置1,并设置“年龄位”为0;否则,选择一条最近一段时间内未访问的缓冲记录进行替换。

替换算法如下:

(1) 交换中心周期性地将所有缓冲记录的“访问位”清0。

(2) 当缓冲数据库已满,选择一项“访问位”为0的记录进行替换;

(3) 交换中心周期性地将所有缓冲记录的“年龄位”加1,当“年龄位”达到阈值T时,将相应记录淘汰,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阈值T根据数据的更新频率进行设定。

数据交换中心以统一的标准格式与各应用系统、数据源以及用户进行交互,当应用或用户需要数据时,向数据交换引擎发送请求,不需要关心数据分布的位置。

2.3 基于数据变化率的自适应数据压缩技术

实时数据管理完成瞬时数据的收集后,当汇总间隔(通常设置为1 小时)的正点时刻到来时,历史数据汇总进程采用压缩算法(如相同值只保留一次或相近值只保留一次,或根据数值变化率)计算汇总时间段上数据并保存到历史数据库中,保存最大、最小、平均值、总计等数据大大缩小历史数据的容量,同时把报警信息存入报警历史库中,并对报警值进行统计,对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系统按照SCADA设计思想采用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方式组织数据,目前有两种方式保存历史数据,即定时保存和变化率保存。

定时保存:指不管数据的变化情况如何,数据库只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采样数据存入历史库,这种保存方式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

变化率保存:该方式可以让用户根据各个参量不同的量纲指定一个变化的精度,即预先设定变化率阈值,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如果系统发现当前采样数据和最近保存数据之差和数据量程之比在用户指定的变化精度之内,记录当前采样点数据作为临时数据,但不作为最终保存数据,当下一个采样点数据变化率仍在变化率阈值内,就用这个采样点覆盖上一个采样临时数据,仍然不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只有采样点数据超过了用户指定的变化率之后,系统才认为数据真的发生了变化,就把该参量临时数据和当前采样点数据保存为历史数据。这种保存方式反映了数据的变化,同时记录了数据变化的拐点位置,历史数据失真小,保存的历史数据的误差在用户的控制之内,而且还有效地压缩了数据,同时在采样周期小的情况下,能大大节省存储空间。由于数据实时上传,实时压缩,能够根据上传数值,改变压缩策略,所以能够自动适应数据的变化。因此基于数据变化率的自适应数据压缩技术在历史数据管理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原理如图6所示。

图6中记录点1、记录点3、记录点5,均超过了数据变化率,故记录这些点,拐点记录点2、拐点记录点4记录变化的位置也属于重要点也需记录,当需要还原没有记录点数据时,可通过二次插值进行恢复。如果变化率定义为1%,意味着每个采样数据都被记录,此时数据的存储是无损的,通过以上的压缩方式,使得历史数据的记录更加准确,同时极大地提高经济存储的性能。

2.4 基于短消息/EMAIL/的立体监控网络

短信汇报系统、实时数据监控中心作为录井信息平台的两个辅助模块,是对该平台的一个补充。短信系统是通过公司现有的RTX资源,利用手机短信收集重点井的生产信息,收集的信息由该系统自动分析归类并自动整合到数据中心数据库进行发布,处于外地的主管领导通过手机或PDA,可以及时了解录井生产状态,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调度依据。

在本系统中发生井喷、井漏等重要的报警信息和一些重要的调度事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考虑到手机短信的普及以及较高的实时性,系统结合Email、手机短信,确保重要事件和事故报警得到及时处理。

邮件生成服务根据事件类型和报警级别筛选出需要通知的重要事件,生成相应的邮件主题、内容。邮件处理服务根据用户的Email地址和定制的事件类型、报警级别决定发送的对象,同时把手机号码和邮件内容发送到移动短信网关,由移动短信网关把信息发送到相应的手机、PDA或短信消息中心。

通过Email、短消息方式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生产动态、重要事件通知以及事故预警的立体监控网络,实现重要事件和报警的高速传递,避免了大信息量的发送,同时确保信息传递的高可靠性,有利于油气田的安全生产。

3 结 语

油气生产无人值守信息采集平台系统在川西气田运行一年多来,系统运行稳定,传输速度快,能够及时可靠地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和实施远程控制,特别是把北斗卫星引入到无人值守数据采集平台中,为数字气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移动分布式应用,构建的APN+VPN的安全传输通道,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中心平台采用元数据网格服务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通过本平台的研究为无人值守分布式SCADA系统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不仅适合与气田,而且适合于油田、煤炭、电力、水利等分布式环境,具有实际的应用前景。

摘要:针对气田偏远井场,采集和传输面临困难的问题,通过引入北斗卫星,设计并实现了面向数字气田的无人值守信息采集平台体系结构。重点讨论北斗卫星传输方式,3G+APN+VPN的安全传输通道等传输技术、形成基于元数据网格服务、数据变化率的自适应数据压缩以及基于请求和数据缓冲交换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应用在油气生产实际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实现为其他行业无线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关键词:无人值守,北斗卫星,SCADA,VPN,元数据网格

参考文献

[1]刘铭,施仁.工业远程监控设计方案探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7):54-56.

[2]杨力,等.数字气田远程监控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

[3]付德永,刘科,等.SCADA系统中GPRS技术研究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16):95-96.

[4]田根,童小华,张锦.基于PDA的GIS系统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2004,30(2):76-77,85.

[5]尹志杰,童维勤,支晓莉.基于.NET的通用软件开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7):36-38.

油气综合信息系统 篇8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使传染病疫情报告还存在迟报甚至漏报, 报告不准确或报告卡填写不全、字迹不清等现象, 使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未能真正做到及时、敏感和准确地监测疫情。

为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疫情报告的条款?[1], 我院采取了新的传染病管理制度, 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 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和迟报及报卡质量不高情况的发生。但是, 从我院2006年5月到2008年8月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 (以下简称“报卡”) 中, 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就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讨论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表现为发现传染病不及时登记报告, 没能认真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 也没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传染病报卡意识不够强, 对首诊填写报告意识差, 因此, 传染病迟报和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1.1 开出有关传染病项目化验单后, 不能及时与化验室联系并查阅化验结果。

1.1.2 诊断确诊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规定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1.1.3 对转院和死亡病人存在迟报和漏报现象。

1.1.4 对入院诊断为传染病已报卡的病人, 在进一步确诊否定后, 未及时订正或未订正。

1.1.5 在法定传染病中, 对疑似传染病报告有迟报和漏报现象。

1.1.6 不熟悉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1.2 填写地址不清楚或填写错误或未填

报告卡中问题表现最多的是地址填写不详, 省、市区、街道 (巷) 小区、门牌号、楼号、单元号等填写不全或错字、别字, 填写的文字表述比较笼统或漏填;而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址更是五花八门;对于学生, 很多在工作单位一栏无详细的学校、年级、班级。由于地址不详, 给诸如访视、消毒、流行病学调查带来困难。

1.3 缺项、漏项或空项

如肝炎的分型、性病的种类、梅毒、结核等情况, 多见缺项和记录不全;性病报告卡的传染来源、诊断依据经常空项或不填。

1.4 假名与假地址

这一现象多见性病及结核病卡, 给结核病访视、转诊带来不便。

1.5 发病日期和初诊日期填写不准确

多见于首诊未确诊或填报粗心。

1.6 报卡责任不明确

个别病人曾入住多个科室, 期间发现有传染病再转往相关科室继续治疗时未交接好, 直至病人出院后查漏才发现未报疫情卡或初诊医生开检验单, 待试验结果呈阳性时, 接诊的医生不是初诊的医生, 报卡的责任未能明确由谁执行。

2 对策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 由于现行卫生体制改革、内部结构调整和受医疗保险业的限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卫生防病、预防保健科工作必须根据医院工作的基本条件,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基本特点, 探索一种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疫情管理模式[2]。

2.1 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 措施得力

医院传染病漏报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医院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管理者对传染病的重视程度。我院制定了严格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奖惩制度, 明确各科室的职责, 使传染病管理工作具有充分的组织保证。并设立预防传染病管理专项经费, 用于奖励传染病报告做得好的科室和个人, 在统一的指挥系统下, 达到分级清楚, 责任明确, 反应快捷, 处置及时准确, 保障有力到位, 确保了来院就诊的传染病例“诊断及时、报卡及时、低传染、零漏报”。

2.2 为加大管理的力度

2007年5月份, 我院下发了《关于传染病例、院感病例管理奖惩办法》文件。在文件中详细制定了对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或报卡不完整等的处罚办法及报卡质量好的奖励办法, 并将这些奖惩结果按考核扣分, 月底报质控办, 与个人工资奖金挂钩。

2.3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可以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反复的学习, 使医务人员强化了法律意识, 提高了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登记工作的自觉性, 各科医务人员也能够依照法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基本上做到了专职人员每天对重点科室的门诊医师就诊登记本进行传染病漏报检查登记, 如门诊挂号数、门诊登记数、门诊登记符合率、传染病发病数、传染病报卡数、漏报数、迟报数等。做到每天一登记, 每月一小结, 每季度一汇总。

2.4 建立完善的双签制度

为了杜绝传染病漏报、迟报, 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要求各科室医师发现初诊病人是传染病者, 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必须在当天上报防保科;各科室建立传染病报告双签字本, 责任明确, 奖惩到人。

2.5 针对性训练, 提高疫情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边工作边学习的方法。首先, 组织专职人员参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培训学习;其次, 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管理人员请来给全院医务人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4];第三, 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随时请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医院还对科室的责任疫情人员加强培训。第四、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下门诊、病房查看传染病情况。凡新上岗的工作人员都要在我科轮转两周, 使他们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知识, 如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性、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的上报程序、传染病的上报时限、传染病的报卡内容、如何填写传染病卡片等[5]。这样使责任疫情人在短期内不但熟悉了业务, 也摸索出一套查漏堵漏的工作方法。

2.6 预防保健科人员加强传染病的审核、订正、补报等工作[6]

审核:传染病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 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合核实。

订正:在我院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 应由报卡医师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 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 应及时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补报:发现有漏报的传染病病例, 应及时通知责任医生补报。

2.7 督查作用和信息反馈

加强监督管理, 检查报告网络, 列出具体规范, 并把它作为定期检查传染病报告奖惩的依据。如检验科的化验结果是发现、诊断传染病的重要依据, 也是检查传染病漏报易忽视的环节。门诊医生开出化验单后, 有的病人因已进食, 不能当天检验;有的检验结果当天不能出报告;还有的病人因隐私问题私自将检验结果拿走, 导致医生不知检验结果;也有个别的医生因不是自己开的化验单而漠不关心等, 导致了疫情漏报。为了减少漏报, 按规定要求, 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到检验科查化验结果登记, 发现疫情先与传染病登记本核对, 没有化验结果的立即通知开化验单的医生补报。这样不但杜绝了检验科的疫情漏报, 也加强了疫情报告的管理。另外, 还要注意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信息交流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疫情管理人员每次检查各种登记本都存在一些问题, 如传染病报告卡漏项、漏报、迟报, 字迹潦草, 结核病人不填转诊单, 性病病人的做假行为等, 通过为传染病病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沟通医患关系, 消除了病人的心理障碍, 使他们主动配合医院, 逐步杜绝了做假行为。

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报告, 是《传染病防治法》所赋予我们每个医疗工作者的职责, 是否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发生情况, 不仅是关系到政府决策部门能否全面掌握本地疫情, 快速有效地采取控制措施, 防止其蔓延或爆发流行, 而且还是衡量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医务工作人员法律和职业意识强弱的一种标志。

综上所述, 医院加强对从事非传染病诊治医生的《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疫情报告培训是减少医院传染病漏报的重要措施。而建立和完善医院内疫情报告的管理科室及报告制度, 加强传染病卫生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是减少传染病漏报、提高报卡质量的关键。

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传染病卡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从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06年5月到2008年9月的传染病报卡中, 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 在传染病报卡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而经院领导参与、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后, 报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的管理,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管理的能力, 同时, 提高院领导对传染病管理的重视程度, 是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关键。

关键词:传染病报卡,问题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吕军, 陈刚.对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2) :454.

[2]洪涛, 王健伟.我国传染病防治现状与挑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23 (12) :705-707.

[3]王陇德.对SARS流行的反思及近期的防治控制工作[J].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 (20) :1753-1756.

[4]潘森.综合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3, 14 (1) :59.

[5]苗青, 刘元东, 付留杰.2003年某部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4, 9 (21) :832-833.

上一篇:名实问题下一篇:校园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