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产业

2024-06-11

油气产业(共7篇)

油气产业 篇1

1月下旬,国际油价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并没有给严寒中的油气行业带来多少暖意,因为2015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造成的国际石油巨头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已成定局,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也同样难逃利润大幅缩水的厄运。

1月底,中石化和中石油相继发布了2015年业绩预告,中石油预计2015年实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60%~70%;中石化也称其油气产量及国内原油产量均出现下滑,这是1998年中石化重组成立以来,原油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跌。

低油价给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大石油公司为应对漫漫熊途也纷纷对经营战略进行了调整,将提质增效升级作为核心目标,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也进入了关键期,2016年石油行业将在低油价和改革升级中砥砺前行。

油价颓势难改产能过剩依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油气行业步入景气周期低谷,呈现出了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供大于求,油价、气价两跌的“三大两跌”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主要经济体货币和财政取向分化,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21世纪最严重的供应过剩。报告预测,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宽松局面难以明显缓解,国际油价反弹乏力。

从供应面看,世界石油供应继续增长,基本面仍将宽松。美国非常规石油生产在超低油价下的抗跌性仍然较强,欧佩克限产政策难产,伊朗解禁后出口增加,美国放开原油出口,都将加剧供应过剩的市场心理预期,供需再平衡尚需时日。报告预计,2016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长70万桶/日,其中欧佩克国家增长120万桶/日,非欧佩克国家下降50万桶/日。

“在供需总体宽松的形势下,国际油价仍将低位徘徊。预计2016年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低位运行,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年均价格为每桶40美元至50美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说。

在油价持续低迷的常态下,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下降,但依然过剩1亿吨。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国内炼油总能力为7.1亿吨/年,其中新增炼油能力3020万吨/年,淘汰落后产能4057万吨/年,净减少1037万吨/年。去年淘汰落后产能以地方炼厂为主,为取得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淘汰了3807万吨/年炼油能力,中石化西安石化也关闭了250万吨/年产能,中化弘润石化关闭了330万吨/年产能。尽管如此,我国炼油能力仍然供大于求。

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不断下降,从2011年的81.5%下降至2015年的75.4%,虽然比2014年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84%的国际平均水平。其中,主营炼厂开工率为86.2%,地方炼厂开工率为31.4%。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企业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份额由2014年的77%降至2015年的75%。

2016年,炼油能力净增量的增速会进一步放缓,预计2016年全国净增炼油能力900万吨/年,总炼油能力达到7.2亿吨/年,增长1.3%。其中新增炼油能力3000万吨/年,淘汰落后产能2100万吨/年。全年原油加工量为5.49亿吨,增长5.3%,增量主要来自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的地方炼厂,主营炼厂原油加工量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报告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将从“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3·9%降至年均增长2.5%。到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预计为8亿吨/年左右,过剩炼油能力仍高达8000万吨/年。

钱兴坤表示,全国炼油能力下降并非长期趋势,炼油能力的过剩有可能转为油品过剩。2015年,我国汽油、柴油和煤油净出口量为1973万吨,比去年增加400多万吨,同比增加32%。2016年,国内成品油资源过剩将进一步加剧,炼厂开工率仍维持低位,成品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报告预计全年成品油净出口将突破2500万吨,同比增长31%。

钱兴坤认为,我国炼油能力是结构性过剩,表现为低端产能过剩,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能并末过剩。

利润大幅下滑调整势在必行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所所长张卫忠对国内石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回顾,用“一升一降”总结和概括了去年国内外石油公司的表现:“‘一降’是指各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一升’则是指各大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有所增长,原油加工量有所提高。”

为了应对经营业绩的下滑,国际大石油公司围绕提升效益的核心目标,纷纷采取了深化调整、开源节流、改善成本结构等一系列战略来应对下行周期。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也同样遭遇了空前的挑战,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三大公司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压减投资、调整资产结构,发挥一体化优势,积极应对低油价带来的冲击。

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生产平稳运营,生产指标小幅增长。前三季度,3家公司原油产量合计增长5.5%、天然气产量合计增长3.49%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销售量均小幅增长;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和国内油气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三大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5.62%、27.36%、33.43%,中石油、中石化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8.14%和47.82%。2015年三大石油公司净利大幅下滑几成定局。

低油价已经对石油公司的经营战略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我国许多老油田的开采都面临成本过高的压力,而作为上市公司又不得不考虑经营利润,因此三大石油公司出现了不再以稳产为首要目标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面对不断流失的利润,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将提高效益放在首位。

早在2015年初,中石化便首次提出不以追求产量为原则来组织油田开发生产,按油价波动来弹性安排产量。2016年中石化在其发布的规划中再次提到,公司发展上将由“以产量论英雄”向“以效益论英雄”转变;勘探上,要由注重储量的数量向注重储量的质量和价值转变;生产经营上,要由以产量安排预算向以效益安排预算转变,探索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龙头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

中石油则表示,2016年国际油气市场仍将持续低迷,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为此公司将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创新四大战略,深入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和资产结构,努力为全体股东创造可持续回报。

中海油有限公司在日前公布的2016年新年战略展望中亦表示,中海油2016年的产量目标将比2015年下调,这是公司1999年上市以来首次调低产量目标。

张卫忠将2015年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的战略动向总结为“五控四保”。“五控”是指控投资、控风险、控成本、控人员和控事故;“四保”则是指保上游投资、保现金流、保科技创新、保股东回报。张卫忠认为2016年各大石油公司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战略,压投资、降成本、调结构、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确保稳健发展。

而从更长远的“十三五”发展战略来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油气公司的追求的目标。

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抵御严冬

单纯靠产能扩展来提升效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低油价以及市场化改革也倒逼企业背水一战、逆势突围。在持续的低油价以及油气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背景下,我国油气行业的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推进。此前有消息透露,《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新一轮油气体制改革已经开启。钱兴坤表示,各项改革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实施细节和配套政策制定将是2016年的重头戏,改革也从“点式改革”转向涵盖行业、企业和政府的全产业链的“三维立体式改革”。

钱兴坤认为,三维式立体改革包括了政府管理、行业和国有企业几个不同层面。

政府管理方面,改革将集中在公开审批流程、改革审批方式,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和行业监管体系等。

国企改革方面,主要是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在行业改革方面,油气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将围绕矿权制度推进改革,重点集中在提高矿权持有成本、加快矿权流转、建立储量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勘探开发监管体系等方面;油气流通领域继续放宽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限制,更多企业将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和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各类主体成品油出口配额进一步增加;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成品油价格可能率先放开,天然气价格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严格管输费的管理,完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功能,逐步推进油气价格市场化。

新一轮的油气行业改革将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打破自然垄断、放开竞争环节,油气价改和管网独立将率先推进。作为油气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拟定交易中心具体监管办法和价格改革实施细则,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在谋求全面市场化,今年有可能在广东和山东先行试点。与此同时,发改委正酝酿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今年将重新核定管输费用,管网独立苗头显现。

新年以来,各大石油公司也开始纷纷发力,推进改革进程。中石化将混改范围从油气销售扩大到油田勘探开发,在西南和西北两大油田启动混改;中石油也表示拟整合旗下的管道业务,按照网运分开的既定思路,逐步推动管道业务分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独立的管网公司。

1月18日,中石化西北油田与新疆巴州政府签订了《巴州、西北油田AT28井区合资合作协议》,标志着新疆与中石化在西北油田的首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启动。除此之外,中石化在西南地区的首家专业化技术服务合资公司在四川成立,标志着中石化驻川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两大油田双双启动混改,说明中石化混改范围已经从油气销售领域扩展到了上游的勘探开发领域。此前中石化一直在油气销售业务领域开展混改,加油站业务也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和综合服务商转型。

国联证券分析师认为,按照设立销售公司的既定策划方向,遵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石化正在积极推进内部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专业化发展。2016年中国石化的销售公司或将上市,中国石化将形成中石化股份、炼化工程、石油工程公司和销售公司四足鼎立的格局。

中石油则在2015年底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中油管道为平台整合旗下管道业务,对东部管道、管道联合、西北联合3家公司进行整合并购,收购完成后将占中油管道72.26%的股权。

在民企方面,商务部1月25日发布了新一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公示,山东汇丰石化集团、山东京博石化、山东天弘化学和山东寿光鲁清石化4家企业入围。加上此前已有6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资质,我国将有10家地炼企业分享国家对原油进口松绑的政策红利。

除了体制机制的改革,石油公司也在积极借力“物大云移”等信息技术对部分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升级,打造多业态的商业服务新模式。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在积极寻求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加快从油品销售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改革和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也会给寒冬中的油气企业带来一丝春的信息。

油气产业 篇2

【关键词】油气地质异常;非传统油气资源;勘探

引言

随着开采、挖掘的程度逐渐加深,整个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因此,在这种局面之下就需要在原有的油气勘探工作上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从整个全球视角下而言,国际上能够发现新油田大部分都是借助各种新方法、新思路。因此,从科学找矿和地质异常理论两个方面结合来作用于实际的勘探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油气地质异常概述

油气地质异常是基于地质异常上发展而来,主要是利用地质异常理论寻找油气的地质、化探等各种异常显示进行预测找油。因此,在这种新方式之下就不能夠再按照原有的思路进行找油,而是结合油气地质异常的数据对油气藏的存在与位置进行预测[1]。在实际的勘探工作中,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是想要提高其预测的准确性,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做好各项工作,主要有对应耦合分析以及对深层次的信息的高效提取,才能够真正达到有效挖掘和准确预测油气藏存在与位置的工作。

针对油气地质异常的类型,目前比较认可的就是将沉积盆地内能够决定含油气性的各类地质异常称之为油气地质异常。相反的,由于有了油气的存在,造成的地质异常,则称之为油气致异常。但是由于油气藏存在着复杂性,两种类型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从地质异常的显示形式也可以将油气地质异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显式地质异常,另一种为隐式地质异常。所谓的显示地质异常,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其是有形的,具体表现为当地质体的不连续界面或者不同地质体的分界面、地质体内部以及外部特征的突变,不同成因地质体的嵌入等多种表现形式。而隐式地质异常就是无形的[2]。这两种方式都具备了形成地质异常的条件。

具体的地质异常有沉积异常、构造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地层压力异常四种。所谓的沉积异常可以用其研究地壳的升降运动和其形成的地质异常。利用G值的计算方式,其作为升降幅度的相对指标,当G值较大时,其沉降幅度就越大。当G值为负数时,说明这个地区呈现出一种上升的状态,当出现负数的绝对值越大时,说明了上升程度越大。当G值为零时,说明这个地区的升降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对沉积异常进行分析能够了解盆地的沉积变化,从而能够分析岩性的变化,生油源岩的大致分布位置等。

所谓的构造异常即采用H值的方法大致确定油气地质异常的区域。其中的熵能够反映出事物的不确定程度,因此熵可以用来代表地质异常的复杂程度。由于其构造的异常,就能够知晓其断裂的分布位置以及走向,因此就能够了解油气的运移途径[3]。这样一来借助构造异常,就可以了解盆地内部油气从源岩运移的途径变化,同时还能够了解油气的储量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构造异常与沉积异常中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构造异常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区带相对沉降构造异常,第二种阶状垂直位移构造异常,第三种局部强烈沉降构造异常。在三种形式的构造异常当中,第一种是最典型的的构造异常,产生这类异常的原因是近水平的挤压与构造破坏处于一种正交方向时,岩石机械性能降低,刚性减弱,出现了断裂缝隙,导致地面坳陷沉降。

所谓的地球化学异常,由于油气中烃的异常,就能够在了解其异常的情况下了解油气运移的通道和位置,主要是利用了烃组成资料判断油气的运移。而地层压力异常则是低于或者高于静水压力的地层压力,简称为压力异常。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在超压带发现的大量油气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超压带也可以有油气的储存。在当地层孔隙间的流体压力等于地表到某一地层深度的静水压力时,其为正常的地层压力,压力系数为1,当压力系数小于1时,其为低压异常,当压力系数大于1时,则为高压异常。如果是处于正常压力与异常压力之间,则成为压力过渡带。通过油气的运移方向,就能够找出超压带的油气藏。

2.非传统油气资源勘探

针对非传统的油气资源勘探,包含了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以及页岩油等。

针对对致密气的勘探与开发,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相信随着在这方面的认识与重视逐渐加深,今后对该方面的勘探应该也会更加高效。所谓的致密气就是隐蔽的油气藏,想要充分对其开发,还需要各种先进的开发技术的配合,才能够实现有效开发。针对对页岩气的开发,在上述的四种非传统油气资源当中,页岩气是天然气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其之所以为页岩气,主要是因为其存在于高碳泥或者是暗色的页岩当中,是一种以吸附态或者是游离态为存在形式的天然气。在进行勘探与开发的过程中,以往的产气方式的低能,因此针对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还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高效。另外,根据某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所含有的页岩气的储量十分丰富,并且在开采方面难度系数并不高。目前我国对页岩气的开发并不是十分成熟,整个完整的勘探与开采的体系还未建成。

针对煤层气,既煤层瓦斯,分子式为CH4,与页岩气一致以吸附态或者是游离态的存在,只是其存在与固岩或者煤层当中。我国在此方面的勘探与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对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我国在此方面的储量十分丰富,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对页岩油进行勘探与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在国内针对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受到了比较明显的限制,但是整个页岩油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3.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对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与开采,其中不仅需要完善各种理论,同时还需要在有效结合理论的基础之上应用于实际当中,并且通过各种更加先进的技术与仪器设备,才能够实现高效可靠的勘探与开采。这样一来既能够丰富在此方面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的勘探业提供更加可靠的作业参考,提高勘探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孟元林,肖丽华,修洪文等.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浊沸石溶蚀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和次生孔隙发育带预测[J].沉积学报,2013,13(01):105.

[2]刘行军,柳益群,周鼎武等.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流体示踪:三叠系延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学前缘,2012,17(07):209-210.

2014中国油气产业蓝皮书发布 篇3

3月18日,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2014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该书对2013年国际、国内油气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对2014年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蓝皮书显示:2013年我国生产原油2.08×108t, 比上年增长1.7%;天然气产量1 129.4×108m3, 比上年增长9.1%。我国油气生产企业着眼资源可持续性, 加大油气勘探力度, 2013年实现油气动用储量替代率100%。截至2013年,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成果显著, 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 建成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 成为多个国家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蓝皮书认为, 2014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石油消费需求增速略有回升, 原油产量将继续增加;成品油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汽油将继续供大于需, 柴油供应依旧偏紧;天然气消费随着管网的建成将明显增加, 供应能力继续增强, 但局部地区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油气产业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和科技不断进步, 油气产业呈现出全球化、专业融合的发展特色, 逐渐打破了企业和投资者难以涉足的“坚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给能源供应和产业结构带来严峻的挑战, 国内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企业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 也在积极参与国际油气产业合作与资源再分配。

这种国际利益驱动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背景, 也给我国相关企业 (所有关心和意图介入我国油气产业全球化发展的企业, 当然也包括石油企业) 和投资者在油气产业领域发展提供了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近几年, 除了三大石油巨头 (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 以外, 中化集团、中信集团、保利集团和一些民营企业等非石油企业也都积极介入了海外油气这个新的产业和投资领域。

我国相关企业介入全球油气产业发展的投资策略建议

1.抓住当前有利时机, 进行油气产业综合性投资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也对全球油气产业发展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2008~2010年,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世界主要产油国家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甚至部分产油国发生了资金短缺的短期经济“休克”现象。

随着全球石油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油气产业 (包括勘探开发、中游集输、加工利用等) 将面临产业结构变化、企业并购等发展机遇。

根据当前我国石油产业全球化发展态势, 对相关企业介入其中提出如下建议:

(1) 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 抓住有利时机, 进行油气产业的综合性投资, 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中下游”产业投资。

(2) 加强与石油企业沟通, 建立与四大石油企业的决策和研究部门定期沟通和合作机制, 争取在当前全球油气产业战略化调整布局中协调一致。

2.与石油企业建立稳定持久的战略联盟

当前, 我国四大石油企业在全球进行了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海外石油天然气产业化投资,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四大石油企业分别在非洲、东南亚-大洋洲、美洲、中亚、中东地区进行了油气上游的勘探开发产业布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根据我国油气产业全球化发展动态, 对相关企业介入其中建议如下:

(1) 相关企业在制定全球油气产业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时, 应充分结合并融入四大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化建设 (不仅是上游勘探开发, 还包括中下游工业) , 并进一步与四大石油企业建立稳定持久的战略合作联盟, 适时进行全球油气产业的资产投资或企业参股并购。

(2) 对具体投资机会和产业化运作, 近期应关注中国石油、中化集团在非洲的产业布局, 中国石化在伊朗的投资, 中国海洋石油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油气产业规划。

(3) 从中长期看, 应从国家外交、政治甚至军事战略来观察, 针对那些有投资前景的油气“中下游”产业化建设投资项目甚至关联产业投资项目进行战略布局。

我国相关企业深度介入全球油气产业发展的布局建议

1.着眼长远, 与产油国政府、跨国石油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 跨国石油巨头通过国际化经营, 实现了常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00年以来, 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包括全球化石油企业经营、全球化产业资本运作、全球化油气市场营销等。

当今跨国石油企业凭借其超前的战略眼光、规模化的强大实力和技术优势, 在石油天然气产业领域拥有全球绝大部分优质油气储量和先进的油气产业开发生产技术。

根据当前我国油气产业全球化发展状况, 对相关企业介入其中我们的建议是:

(1) 相关企业的眼光不要仅仅局限于与国内四大石油企业的合作关系和战略联盟, 而应把眼光放得更广阔一些, 进一步研究与产油国石油公司、世界跨国石油巨头建立战略联盟, 进行油气产业合作的可能性。

(2) 在具体油气资源区域合作的选择上, 可考虑与非洲、中东等产油国进行石油贸易、与“中下游”产业合作, 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3) 在油气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 应关注跨国石油企业在里海、巴西、墨西哥湾、非洲海域的深海油气产业开发和油气集输系统等, 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专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资产并购投资。

2.跟踪全球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适时进行资产投资或企业参股并购

为了适应世界环保要求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投资开发的热点产业。BP (英国石油公司) 、壳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跨国石油巨头纷纷通过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 探索缓解全球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美国通用、杜邦、日本三菱重工、韩国SK等非传统能源企业着眼未来, 也进入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 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结构多元化的趋势。

为了应对世界能源形势和环境变化, 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石油作为国家传统支柱产业, 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能源的重大历史责任, 近年来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目前, 石油企业在煤层气、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风力发电等新兴能源产业领域, 迈出了新的步伐, 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根据相关企业介入新兴能源产业的投资方向和产业发展领域, 我们建议:

(1) 从国家能源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大局考虑, 相关企业应密切跟踪新兴能源产业化的发展动态, 并关注国内外企业新兴能源产业布局和投资规划, 做好进入新兴能源产业领域的准备。

(2) 根据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 相关企业介入新兴能源产业, 应从发电领域着手, 如大型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和地热燃料开发利用等, 同时可进行氢能、海洋能的产业化试点。

(3) 合作伙伴选择。一是在非常规能源如煤层气领域, 可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联合。二是在陆地风能发电领域, 可与发电企业合作, 如中国华能、国家电力、中国电力投资、大唐电力、中国华电、国家电网、广东核电和中国节能公司等;在海洋风能发电领域, 可选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以及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为合作伙伴。三是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领域, 可与电力企业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四是在生物液体燃料领域, 可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粮集团公司合作。

3.适应未来油气产业发展趋势, 适时介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产业

随着我国近海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 以及全球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发现, 有专家提出要“改变中国以近海为主的海洋石油开采布局, 实行近海、深海和超深海统筹并举, 以保障中国石油的基本独立供给”。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根据2005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组织的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初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为1070多亿吨, 其中海洋石油资源为246亿吨;天然气资源为54.54万亿立方米, 其中海洋天然气资源为15.79万亿立方米。

近年来,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向海洋油气产业领域拓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投资也大幅度增长。2006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十一五”规划期间, 要求五年内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开发50个油气田, 力争到“十一五”规划末期实现年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2007年中国石油公司宣布, 在渤海湾冀东滩浅海区域发现了三级储量达11.8亿吨的南堡特大型油田。这是20年来我国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发现,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方兴未艾。

三大石油企业虽在进一步加快海洋油气产业发展, 但是却面临着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等关键问题。

根据全球海洋油气发展情况和我国企业海洋油气产业技术能力, 以及我国相关企业介入海洋石油领域的可能性, 我们建议:

(1) 积极跟踪三大石油企业海洋油气产业规划和投资项目, 在技术领域积极寻找可以合作的投资项目和产业领域, 如三大海域 (渤海、东海、南海) 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海洋油气运输货轮的融资项目等。

(2) 针对海洋油气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 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全球知名的科研单位进行合作, 采取企业战略联盟或扶持专业核心技术、专利共享 (或独享) 等方式介入。

(3) 无论在我国的三大海域, 还是南美、非洲、里海地区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 都是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高回报的油气前沿投资领域。我国相关企业应慎重考虑、周密策划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甚至国外跨国石油企业建立海洋油气风险勘探和开发投资基金, 至于投资回报方式可优先考虑份额油。

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研究 篇5

油气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客观准确地评估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碳经济的推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经济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提高油气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油气资源开发的持续性;在油气开发过程中,有效地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减少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其中包括代际公平问题,推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1,2,3]。文献查阅显示,目前国内外就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且多数研究集中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面,对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设计和测评方法研究还亟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针对该问题进行尝试性探索。

1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1.1设计原则

本文在设计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时遵循了如下原则[3,4]。

1.1.1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指标要尽可能全面涵盖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个方面,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实际状况,而且测评目标和测评指标能够有机联系起来,从整体上看层次分明、相互关联。

1.1.2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对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的重要性,即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程度,做到所选指标精炼得当。

1.1.3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定量指标易于量化,容易评价,定性指标可以测评不易于直接量化的事项,采取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可弥补单纯定量或定性评价的不足及数据存在的某些缺陷,使评估能够真实客观反映现实情况,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1.1.4 突出油气产业特点的原则

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测评是针对油气产业这个特殊的资源采掘和炼化的行业,测评指标除了反映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性外,更应该突出油气产业的特殊性。设计的指标要力求与现行工作内容一致,且便于纵向和横向的对比。

1.2测评指标选择[5,6]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共选择了17项测评指标,构成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由储量替代率、储采比、石油储备天数、对外依存度、油气消费比重和技术开发投入6项指标体现;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由单位收入资源消耗量、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单位收入废物排放量和环保设备投资率4项指标体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由资产纳税率、工资支付率、安全事故率、员工综合满意度、主营业务成本率、产品质量满意度和捐赠收入比率7项指标体现。在17项测评指标中,员工综合满意度和产品质量满意度为定性测评指标,其他指标为定量测评指标;对外依存度、油气消费比重、单位收入资源消耗量、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单位收入废物排放量、安全事故率6项指标为测评逆指标,其他指标为测评正指标。

2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量化测评模型构建[4,7,8,9]

2.1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AHP决策分析法,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从而为决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步,构造判断矩阵。其形式如表2所示:

其中,aij表示对于测评指标Xk而言,元素XiXj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值,其赋值方法可采用1~9刻度法。对于任何判断矩阵都应满足以下条件:

{aii=1aij=1aji(i,j=1,2,3,,n)(1)

第二步,进行层次的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① 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

λmax=i=1n(AW)inWi(2)

式中,λmax为A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就是对应元素单排序的权重值。

②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记为CR,上述参数满足如下关系:

CΙ=λmax-nn-1(3)CR=CΙRΙ(4)

一般地,当CR<0.1时,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当CR≥0.1时,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消除错误得到满意结果为止。一般而言,1或2阶的判断矩阵总是具有完全一致性的。

第三步,进行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CR=j=1nwjCΙj/[j=1nwjRΙj](5)

其中,wj表示准则层第j个准则的权重,当CR<0.1时,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消除错误得到满意结果为止。

2.2对测评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表1设计的测评指标体系,参与测评对象的指标数值形成一个17×n阶测评矩阵B,n为参与测评对象的数量。

B=[b11b12b1nb21b22b2nb171b172b17n]=(bik)bik

表示第k个测评对象的第i个测评指标的指标数值。

本文采用以下相对隶属函数对测评矩阵B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指标的标准化:

rik={1,xiksilxik-sicsi1-sic,si1xiksic0,xiksic(6)

逆指标的标准化:

rik={0,xiksi1si1-xiksi1-sic,si1xiksic1,xiksic(7)

式中,rik表示第k个测评对象在第i个测评指标上的隶属度,xik表示第k个测评对象的第i个测评指标的数值,sic表示第i个测评指标的最小数值,sil表示第i个测评指标的最大数值。

通过以上计算,便可得到标准化处理后的测评矩阵R

R=[r11r12r1nr21r22r2nr171r172r17n]=(rik)

2.3运用双基点法进行综合测评

利用权重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测评矩阵R进行加权,得到新的矩阵D

D=[ω1r11ω1r12ω1r1nω2r21ω2r22ω2r2nω17r171ω17r172ω17r17n]=[d11d12d1nd21d22d2nd171d172d17n](8)

令,P*和P*分别标示矩阵D的理想点和负理想点。

P*=(p*1,p*2,…,p*17)T

上式中,P*i=max{dij|j=1,2,…,n;i=1,2,…,17}为近似理想点,P*=(0,0,…,0)T

再令,Dj=(D1j,D2j,…,D17j)T,j=1,2,…,n,则,被测评对象j与理想点的贴近度为:

Τj=(Ρ*-Dj)Τ(Ρ*-Ρ*)Ρ*-Ρ*2=(Ρ*-Dj)ΤΡ*Ρ*2=1-DjΤΡ*Ρ*2=1-i=117dijΡi*i=117(pi*)2(9)j=1,2,,n

根据计算的Tj值对各个测评对象进行排序,以Tj值小者为优。

3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量化测评模型应用算例

现在以A、B、C、D 4国作为研究对象测评其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国各项测评指标数值如表3所示,即得到测评矩阵B

通过向10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发放调查表,运用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各层次的单排序以及层次总排序(即指标权重)如下:

w=(w1,w2,w3)=(40%,40%,20%)

w1=(w11,w12,w13,w14,w15,w16)=(28.83%,28.83%,5.50%,10.49%,15.86%,10.49%)

w2=(w21,w22,w23,w24)=(25.00%,50.00%,12.50%,12.50%)

w3=(w31,w32,w33,w34,w35,w36,w37)=(4.97%,8.08%,21.20%,5.18%,13.48%,13.48%,33.61%)

w=(w11,w12,w13,w14,w15,w16,w21,w22,w23,w24,w31,w32,w33,w34,w35,w36,w37)=(11.53%,11.53%,2.20%,4.20%,6.34%,4.20%,10.00%,20.00%,5.00%,5.00%,0.99%,1.62%,4.24%,1.04%,2.70%,2.70%,6.72%)

以上指标权重排序CR经计算都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

指标权重计算显示,在该测评指标体系中,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单位收入资源消耗量、储量替代率和储采比4项测评指标权重均超过10%,说明这4项评价指标数值的大小将对综合测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公式(8)对矩阵B进行加权,得到加权后的标准化矩阵如表4所示。

根据公式(9)对4国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评,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测评结果表明,就这4个国家而言,A国的贴近度数值最小,所以综合来说其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B国的贴近度数值略高于A国,其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次之;C国的贴近度数值明显高于A国和B国,其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差;D国的贴近度数值最大,所以其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差。该测评结果与4国的实际情况吻合。

4结论

全方位地评价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出发,依据全面性、重要性、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突出油气产业特点4原则,从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量化测评模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双基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测评。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 根据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构建的测评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测评结果符合传统评价认识,该方法可信性高。

② 层次分析法和两基点法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达到综合测评的目的,为测评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也可为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提供思路。在实务中还可借助计算机编程实现测评,以提高测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嵘.中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5):118-122.

[2]杨嵘.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J].生态经济,2009(10):102-105.

[3]Fans Hermans,Luuk Knippenberg.A Principle-based Approachfor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6(9):299-319.

[4]He Songbiao,Wang Fang.Fuzzy Evaluation Research on Oil Industry'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Sydney:IISMES,2010.

[5]Wang Fang,He Songbiao.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C].Sydney:ICCSM,2010.

[6]何松彪,王芳.油田企业环境业绩的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7):4-5.

[7]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23-25,114-118.

[8]何松彪,王芳,李宏勋.我国石油工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11(1):94-98.

油气产业 篇6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产业,财税政策,影响机理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油气资源的稳定保障成为一个国家能源安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范围内探明新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速度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在常规开采技术下不能开采出来的油气资源, 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油、油砂等。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储量十分巨大, 仅页岩气的储量就达到30万亿~100万亿方, 位列世界第四, 煤层气的资源量也十分丰富, 资源储量位列世界前三位。加快利用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对于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出台《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煤层气 (煤矿瓦斯) 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促进非常规油气的开发, 但是国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财税政策确保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对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的财税政策影响进行动态分析, 探讨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财税政策的影响机理, 在对财税政策作用机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提出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二、基于系统分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财税政策影响机理研究

1. 系统分析模型。

约翰·斯特曼和彼得·圣吉将福瑞斯特教授创立的系统动力学应用于思维模式的研究, 建立了系统思考理论。所谓的系统思考, 就是将事件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机理进行全面的考虑, 采用整体思维处理动态负责问题。通过将事件放到系统中进行思考来扩大人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因果回路图是进行系统思考的重要工具。在因果回路图中包含多个变量, 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由正负箭头进行表示。由因果链中正负箭头的个数可以决定因果链的极性。当因果回路图为正反馈, 独立变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变量的同向变化;当因果回路图为负反馈, 独立变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变量的反向变化。本文将使用因果回路图作为分析工具, 对财税政策影响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的机理进行分析。

2. 财政政策对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

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财政激励政策加大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勘探、开发、生产等环节的投资与支持, 进而促进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图1为财政政策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影响因果回路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勘探投资的增加会提高非常规油气探明储量及可采储量的数量, 从而提升了企业开采非常规油气的意愿;开采数量的增加也直接影响到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内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销售, 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增加会使油气价格下降, 进而导致预期价格的降低;石油企业在决定是否勘探开发新的油气田或者增产原有油气田的时候会受预期价格的影响, 如果预期价格不高, 那么企业只会开发一些现有油田, 而不会投入新的资金用于勘探活动。

2007年国家出台《财政部关于煤层气 (瓦斯) 开发利用补贴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煤层气价格管理的通知》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财政补贴和价格管制。随后国家便对煤层气发电制定了优先上网、开采补贴0.2元/立方米的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煤层气的产量在2007之后大幅上升。2008年我国煤层气的产量为50亿立方米, 2010年产量就达到了100亿立方米。所以说财政优惠政策的实施对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税费政策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

非常规油气产业的税费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石油特别收益金、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其他税费等, 图2为不同种类的税费政策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影响的因果回路图。

(1) 资源税。非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属于国家能源矿产, 需要使用从价定率缴纳相应的资源税。从图2中看出, 非常规油气价格上涨会增加企业缴纳的资源税额, 资源税的增加会导致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上涨, 从而增加了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 导致非常规油气的价格上涨, 形成非常规油气价税协同增长的增强回路 (R1) ;非常规油气价格的增长会直接影响到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从长远看油气资源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而资源税是按照价格的一定比例进行征收, 价格上涨会促进资源税的上涨, 从而直接增加了油气开采企业的成本, 这一部分成本能否通过价格上涨转嫁出去或者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进行内部消化, 直接影响着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活动。目前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资源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只实施在煤层气上, 其他非常规油气并没有享受到资源税的减免政策。煤层气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明显要高于其他非常规油气, 这与资源税的减免有一定的关系。

(2) 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是为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 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合理开发和保护征收的一种费用。国家增加非常规油气矿产资源补偿费会提高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促进油气价格的上升, 因为补偿费是按照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征收, 油气价格的上升又会导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增加, 形成增强回路 (R2) 。目前我国只对部分非常规油气例如页岩气实行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政策, 但是对煤层气、油页岩等并没有优惠政策。

(3) 石油特别收益金。石油特别收益金是当国内原油销售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时, 国家按一定比例从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所获得的超额收入中征收的特别收入。石油特别收益金是按照原油超额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征收, 政府降低非常规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比率或者起征点, 会导致石油企业的成本费用增加, 进而推动石油价格的上升;石油价格的上升又会增加到石油特别收益金的缴纳, 从而形成石油特别收益金和油气价格上的增强回路 (R3) 。在石油特别收益金方面,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实施税费优惠政策。

(4) 流转税。流转税是对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进行征收的一种税, 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流转税主要是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消费税按照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计征, 营业税和增值税分别按照从价计征和从价定率进行征收。同资源税相同, 非常规油气价格上涨会增加企业缴纳的流转税额, 流转税的增加会导致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上涨, 从而增加了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 导致非常规油气的价格上涨, 形成非常规油气价税协同增长的增强回路 (R4) 。2007年1月1日起, 对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抽采销售煤层气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但在营业税方面, 财政部已经明确表示营业税是红线不能动摇不能减免。目前我国非常规油气同常规油气缴纳的营业税率相同, 而增值税率均为13%。

(5) 其他税费。其他税费包括领取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登记费、环境监测费、环境治理补偿费、污染物排放费、水资源费等费用, 这些费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到油气价格的高低。这些费用增了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 会影响到非常规油气产业勘探、开发和生产。

三、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1. 增加财政支出,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支出会影响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建设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引导资金进入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领域。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 很多非常规油气开采项目需要先进行基础设施的投入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因此我国需要制定积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政策, 加大其基础建设。首先, 要扩大产业直接扶持力度, 推动产业和谐发展。财政通过直接拨款、补助产业的勘探开发, 对一些风险较大的活动进行财政扶持。其次, 扩大非常规油气的支持范围, 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非常规油气产业属于一个大型综合产业, 其领域众多, 需要技术广泛。对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不能只对其中某一环节进行扶持, 而应扩大扶持面, 保持产业发展的连贯性。最后, 运用多种财政工具, 促进非常规油气产业融资能力提高。可以通过政府融资担保、财政补贴、设立专项资金等多种财政工具, 促进产业融资能力提升。制定明晰的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政策, 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解决制约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的资金和技术瓶颈问题。

2. 提升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 降低非常规油气开采成本。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对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产业来说更是如此。谁掌握了核心技术, 谁就在竞争中取得了先机。目前我国只掌握了小部分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技术, 大部分的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并不成熟。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勘探开发上, 针对产业技术还没有出台扶持政策予以帮助。因此, 获得非常规油气开采的核心技术, 必须在深刻把握产业发展特征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加大其税收扶持力度。

第一, 加快增值税扩围的步伐, 对创新技术的应用给予增值税优惠。第二, 发挥关税对非常规油气产业自主创新的调节作用。加快培育非常规油气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既要靠产业自力更生, 又要借助技术的吸收引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独特的形成、富集与分布规律, 应使用财政杠杆推动产学研的结合, 积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油砂、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

3. 以成熟经验做指导, 建立优惠政策体系。

目前在我们国家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经较为较为成熟, 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家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2013年在以往优惠政策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我国针对煤层气产业出台了《煤层气产业政策 (征询意见稿) 》, 里面涉及市场准入、产业布局、勘探开发等多个方面。因此我国应借鉴以往经验, 抓紧构建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的优惠政策体系, 具体来说:一是在国家层面尽快制定非常规油气资源战略发展规划。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战略意义, 需从长远性、战略性来用好资源。二是要根据不同种类非常规油气的特点制定区别的财税优惠政策, 区别对待。非常规油气的种类很多, 每个种类都有他自身的特点, 应根据非常规油气自身的特性制定差别的税率制度。

参考文献

[1] .ROGNER H H.An assessment of world hydrocarbon re sources.Annual Review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1997;22

[2] .国土资源部.2010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2011

[3] .张金川, 徐波, 聂海宽.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天然气工业, 2008;28

[4] .约翰·A.斯特曼著.朱妍等译.商务动态分析方法——对复杂世界的系统思考与建模.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

[5] .杨成.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与财政政策.现代商业, 2010;30

油气产业 篇7

关键词: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石油战略储备,环境保护

1 中国油气资源现状

1.1 常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现状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23个, 其中, 累计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的盆地有5个, 它们是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渤海湾盆地累计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 是储量最大的油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000×108m3的盆地有8个, 它们依次是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柴达木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其中鄂尔多斯、四川累计探明气层气地质储量分别超过1×1012m3, 是目前气层气探明储量最多的两个盆地。截止2010年底[1], 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312.8亿吨,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9.3万亿m3, 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9万亿m3。西部含油气盆地占到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一半, 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但从技术角度来看, 西部油藏储层开发技术难度大, 成本高。总体而言,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1.2 非常规油气资源现状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是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油页岩主要分布在80个含矿区, 技术可采储量为2432亿吨, 松辽、鄂尔多斯、准格尔是油页岩的三个主力盆地, 占全国的76.79%以上;油砂地质资源可采资源量为22.6亿吨, 分布在准格尔、松辽、鄂尔多斯等24个盆地, 从大区分布来看, 西部资源量最多, 占到全国的55.6%[2]。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总量是常规天然气总量的5.01倍。煤层气1700亿m3、页岩气3400亿m3、致密砂岩气120000亿m3、天然气水合物1318000亿m3, 水容气450000亿m3。目前, 具有形成产业规模前景的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 致密砂岩气已进入规模开发阶段[3]。

2我国石油与天然气产业面临的问题

(1) 后期潜力小, 东西部及海域油区接替不能完全实现。东部老油田均已先后进入“三高”开采阶段, 石油开采量仍很重要, 该局势只有通过科技投入才能得到改观, 但是也会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 在短期内扭转老油田的递减趋势困难较大, 而新开发油田多处于西部盆地山地或东部海域盆地, 其受到复杂的条件的限制, 目前探明储量相对较小, 石油品味偏低, 勘探开发要求科技含量高, 在短时期内不能有效接替东部老石油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保障。

(2) 油区环境污染严重。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然气放空造成的大气污染, 钻井造成植被破坏, 落地原油造成大面积污染严重, 油田污水造成水体污染等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 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 水质和空气污染, 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但这些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3) 对外依存度大, 油气资源安全加剧。201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2亿吨左右, 对外依存度超过50%, 据预测, 到2020年我国石油外贸依存度将达到60%以上。国内石油产量是无法满足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要求。

3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途径

(1) 东部老油区优化改造。增加油田老区技术改造, 包括加大对储层中剩余油分布进行详细描述, 对储层进行再认识;加大主要针对聚合物驱油技术, 深部调剖堵水等技术的研究;制定开发模式, 建立环境污染监督机制。

(2) 加大西部油藏勘探开发力度。西部油田开发面临油层埋深、勘探困难、水资源少, 而年产量占到我国的37%左右, 对西部新油区释、大孔道高渗层封堵、深部调剖等技术;3) 加大能源转化技术和利用技术研究, 并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来研究如煤制油、煤层气发电、节能减排等技术。

4 结论

我国油气资源要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就必须做到: (1) 对东部老油区实施适宜的改造措施, 达到稳产的目的; (3) 西部是最具接替区角色的区域, 但其勘探开发难度较大, 技术成本高、因此需大力增加低渗透和特地渗透领域的技术勘探投入, 促进东、西部接替的顺利实现; (4) 我国非常规油气储量丰富, 对补充我国油气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但其蕴藏和勘探开发技术异于常规油气, 因此需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的研究; (5) 培养国内骨干人才、组建骨干团队进行培训和技术分享,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人, 为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丁全利.“去年我国新增煤炭储量430.6亿吨”.中国煤炭报, 2011, 2, 25, 第001版.

[2]张会芳, 杨贝贝.“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综述”.辽宁化工, 2011, 40 (1) .

上一篇:学院文化下一篇:西方音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