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站场(精选4篇)
油气站场 篇1
摘要:山区油气站场总图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难度与进度, 要充分考虑山区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的影响做好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与排水设计, 以确保总图设计最优化。本文从平面设计、竖向设计、排水设计三个角度分析了山区油气站场总图设计的要点, 希望能为山区站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油气站场,总图设计,排水
油气站场作为提供能源的重要设施, 其设计与运作情况直接关系到能源输送质量与效率, 不同地区油气站场的设计有不同要求, 山区作为地形较为复杂、自然条件特殊的典型区域, 其油气站场总图设计要综合考虑到诸多情况, 以确保站场的设计与分布符合能源输送要求。下面结合某地油田山区站场总图设计情况做简要探讨。
1 山区油气站场平面设计
某地油田位于盆地, 地形横跨多以高原与山区为主, 油气站场多分布在各类陡坡或者不规则地形之上, 其站场的平面设计要综合考虑诸多地形因素, 以实现最优设计。站场平面设计优劣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总图设计优劣。地形作为影响平面设计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于一般情况下可参考标准规模与工艺设计相近站场的平面布局, 山区地形由于较为复杂, 设计时必须加以修改, 不能直接套用, 尤其是地形特殊情况下, 各类功能区的布局与设置要综合考虑需求与最优地形条件, 避免将站场布置在沟壑、陡坡等危险因素, 应尽量以地势较缓、地形地势分布较为统一的区域为主。若设计中无法避免沟壑之类的特殊地形, 则要尽量将一些小型辅助设施布局进行优化, 以降低站场风险, 提升最终设计成果的稳定性。
某地油田因为横跨高原、山区与盆地等地形, 在平面布置无法参考标准化设计的情况下, 尽量选择了一些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安置各类功能区, 比如净化区站址的选择就尽量以平坦区域为主, 对于有些恰好处于沟壑或者山区、两沟等复杂地形的功能区, 以理想平面布置图为指导进行了辅助设施优化, 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战场设计的稳定性。像是办公区与生活区被布置在地形稳定区域, 污水处理系统、储运装置、生产装置、进站阀组区等则尽量靠近进站道路, 一些诸如污泥焚烧、硫磺回收、供热系统、变电所等则布置在向阳坡。
山区站场平面设计要综合考虑标准平面模板、山区地形、站场布局等特点做好内部功能区的规划与设计, 尽量结合山区地形特殊性, 将一些工艺联系紧密或者对地形要求相近的区布置在同一区域内, 避免过度高填、高挖等, 部分特殊地形则要做地基处理, 以减少沉降、变形等可能造成的破坏。
2 山区油气站场竖向设计
山区的特殊地形决定了油气站场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尽量做到平面与地形相结合, 符合平面设计要求, 做到二者相互辅助, 以实现核心竖向设计的优化与完善。山区复杂地形下要尽量对地势较缓的场地做合理平整, 对高填、高挖区域可采用台阶式竖向布置以减少土石方量, 配合山区坡向走势做到对地形条件的最大限度利用。比如某油田油气站场地形高差在30m左右, 坡度15°~38°, 按照统一高度进行平整的话将会形成较大的挖方与填方, 对于场地稳定性无疑有较大影响, 且涉及土方工程量也较大, 施工压力也很大, 所以综合考虑到多方因素, 可采用三台阶式布置, 将高差定为每级7m左右, 将最大坡度控制在8%一下, 通过四级土护坡与三级台阶完成竖向设计。
场地内台阶高度确定之后, 为了更好的与平面设计相结合, 内部功能区的设置要做好划分, 以便确定每级台阶的最佳宽度, 按照不同功能区互相之间的联系、与出入口之间的联系、工艺流程走向、对地形高差的要求等河流安排污水处理系统、办公区、生活区、储运系统, 便于管道有最佳进展路线, 各类功能区符合自身设计要求, 兼顾视野与管理应用。另外, 还要考虑到山区自然条件与季节风向变化, 将污染区的布置放在最小风频最上侧, 以便于污染气体的挥发, 避免扩散到场站内部影响生活与生产。山区油气站场竖向设计要对地形高差、坡度、平面等综合考虑, 尽量选择台阶式竖向设计以减轻负担, 合理确定台阶高度与护坡安全高度, 以提升竖向设计的实用性。
3 山区油气站场排水及挡护设计
考虑到山区油气站场本身场地边界与站外地形有一定高差, 所以出于稳定性考虑, 要做好边坡挡护的设计与雨水排外设计, 以便尽可能的预防洪涝, 实现急流槽、跌水井、集水井、截洪沟等的合理布置。因站场平面设计与竖向设计要求, 护坡位置的确定同样要综合考虑地形因素, 尤其不同山区地质条件有所差异, 要考虑到护坡高度、承载力及作用、工程费用、施工拿督等, 做好护坡设计。
排水设计中要将场地标高、地形地貌、洪涝灾害、排水需求等纳入考量, 在不阻塞或占用排洪通道的基础上, 通过边坡挖方合理设置截水沟, 以减少以边坡的冲刷作用, 配合排水通道、出水通道等保护场站。要结合山区地形条件、气候与自然条件选择适用排水方式, 尽量顺应坡向, 在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压力的基础上配合战场功能区布局实现最优设计。
4 结语
综上所述, 山区油气站场的总图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在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与排水设计上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与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 融入设计规划要求实现功能区的最佳布局, 做好山区油气战场的总图设计。
参考文献
[1]宋华.浅谈山区输气站场总图竖向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 :75~75.
[2]韩东强, 杨肇琰, 赵亮, 等.浅析油气处理站场空压站的设计[J].化工中间体, 2015 (4) :48~51.
[3]李小丽, 周文锋.复杂地形下站场总图设计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 2014 (2) :35~36.
陆上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现状评价 篇2
1 陆上油气集输站场现状分析
陆上油气集输站场, 是原油和天然气汇集、储存、输送及初步处理的站场, 它的功能强大, 但风险也较高。分析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现状, 查找安全事故, 可以保证站场中计量站、接转站、转油站、集中处理站等几个部分的安全生产, 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明确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影响因素, 进而促进油气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分析, 陆上油气集输站场存在以下几种安全问题:
1.1 员工欠缺安全意识
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 管理层未能充分重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 未通过及时有效的培训向员工灌输安全知识及技能, 这不利于在油气集输站场中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心理上形不成安全感, 就会失去成长的动力, 也会欠缺安全生产的责任心。
1.2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油气集输站场安全评价方面, 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信息化管理手段, 这要求相关的安全设施得到同步升级。作为管理者, 如果不能对系统设备进行有效投入和开发, 就无法保证新形势下的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生产。同时, 计算机侵入网络系统等现象, 也必然会影响到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维护。
1.3 技术安全性差
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管理, 技术不能达标的情况下, 不仅达不到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无法提高站场的安全管理效率。
2 陆上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对陆上油气集输站场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 查找问题及疏漏, 采取排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 是确保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
2.1 加强安全监管
要保证陆上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 就要兼顾以下三个过程:首先, 从油井采出石油气、液混合物后, 经管道输送至油气处理站, 要保证此安全操作以及原油经处理后符合国家标准;其次, 合格的原油经油气处理站输送至油田原油库, 确保此储备和深加工的过程安全;再次, 合格的原油、天然气最终输送给用户, 要保证此过程的安全性。
对油气集输站场的现状进行安全评估后, 应当确立科学、标准的安全监管体系, 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从根源上防止事故发生。具体来说, 要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监管人员, 确立安全管理的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 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好安全隐患防患工作, 具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保证应急救援设施的配备, 不断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日常生产中, 要注意用火、高温、起重、高处等特殊作业的安全, 及时检测设备情况, 正确登记及标注危险标识。
2.2 关注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陆上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油气集输站场的主要隐患就是火灾爆炸, 火灾事故可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所以, 要保证消防泵、消防水罐、泡沫泵等消防设备完好, 保证油罐区消火栓等器材的数量、规格、放置位置正确, 保证油罐区、生产装置区消防通道设置合理, 等等。由此, 可着重从技术装备上评价油气集输站场的消防系统安全性, 在确保消防系统的正常功能后, 尽量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及扩大。
同时, 确保消防安全的一个重点在于电气设施安全。在对电气设施进行安全评价时, 应当以防止人员触电、电火花、雷击火花等引发火灾事故为目标, 及时检测站场内电气线路的敷设、供配电、通风设施、爆炸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设置等, 相关的配置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2.3 完善监督考评机制
站场管理人员要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要求, 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规范, 据此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评, 并依据结果奖优惩劣。对于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批评与惩处, 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而对于工作效率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工作人员, 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及晋升机会。
2.4 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
油气集输站场工作中, 要培养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能力, 以提高站场的整体管理效率。注重安全生产的操作和管理, 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 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 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技能。同时, 要注重计算机系统和相关软件的安全性, 合理开发和调配相关人才, 在油气集输站场中逐步引入新型的报警系统和检测系统, 以保证局域网的安全, 避免病毒侵入、数据丢失、运行混乱等情况发生。
结语
对于陆上油气集输站场而言, 进行安全现状评价以及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就意味着原油及天然气在收集、存储、初加工、输送等各环节操作中得到安全保障。提高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系数, 减少安全隐患, 就要通过加强安全监管、关注消防安全、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等措施, 确保陆上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油气集输站场中存在的员工欠缺安全意识、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技术安全性差等问题, 提出加强安全监管、关注消防安全、完善监督考评机制以及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等相关建议, 力图提升陆上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陆上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现状,评价,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郑之初, 吴应湘, 李清平, 张军, 郭军, 唐驰, 周永, 龚道童.复合式油气水分离器研究[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2]郑利平, 梁建杭, 管胜强.天然气高压管道和站场的安全运行管理[J].煤气与热力, 2007 (06) .
油气站场 篇3
油气集输生产有多、长、广的特点, 同时在炼制时易燃易爆、工艺复杂、生产连续性强、火灾危害大。在生产过程中, 设备任一环节或者是人工操作失误, 都极有可能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 探明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对此采取的相关的措施, 是十分重要的。
一、种类与构成
按照任务和功能分为:计量站、接转站、转油站 (又称集油站) 和集中处理站 (也称联合站) 。计量站:由集油阀组和单井油气计量分离器构成, 将各油井生产的油气产品集中, 分别对各井的产油气量进行计量。接转站:既进行油气计量, 也接转原油, 用液体增压为主。转油站:把接转站来的油集中, 分离油气、计量油气、加热沉降和油气转输。集中处理站:对原油、天然气、采出水进行集中处理。
二、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场现状评估
80年代初、中期有多数的油气集输站场建成, 但是设备都较为陈旧, 场地狭窄, 腐蚀严重, 设备老化情况堪忧, 具有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 对于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隐患就不能不顾不管, 于是要针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以及及时做出合适恰当的措施。其中主要评价内容为以下五点:
1. 安全的管理:
除去设备的技术的客观因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因素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因此, 要提倡科学的管理方式, 摒弃落后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安全事故的防范要从管理层面做起。也就是合理安排设备、操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使之相辅相成。
(1) 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责任制度的确定、操作规程的制定等方面;
(2) 单位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取证情况;
(3) 救援紧急预案、突发情况发生处理方案以及救援组织的确立、培训及演练、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配备情况、应急救援人员组成及职责;
(4) 高空作业、高温作业、临时用电、起重作业、用火作业、票证是否齐全、完好、安全监督 (监护) 及完工验收程序、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票证审批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5) 安全附件 (压力表、呼吸阀、安全阀、阻火阀、液位计等) 安装、检验情况;
2. 油区平面与区域的布置
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多, 功能也发生着变化, 地区内环境也发生着改变 (村镇、民房的建筑等) , 因此油气集输站场的布局也发生着变化。所以重点在于:油气生产设施设备与周边村镇、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生产设施设备与生产厂房和辅助厂房之间的防火距离、放空管是否符合标准。
3. 操作技术安全:
个别站场可能因为安全条件不具备时, 应尽可能对隐患进行防范, 避免隐患的发生。
4. 消防安全:
评价主要是从消防设施的完整性以及技术性是否在发生火灾时, 起到有效、快速、及时的灭火效果。主要包含五个部分: (1) 消防水罐或水池座数和容量、消防冷却水系统设置形式 (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 、消防水源等; (2) 泡沫泵的类型与台数、油罐区泡沫灭火系统设置类型 (低倍数、中倍数或高倍数) 、泡沫管线敷设方式; (3) 消防水炮、油罐区消火栓设置要求、包括类型、栓 (炮) 布置、数量、直径等; (4) 泡沫泵以及消防水泵至油罐区消防管网之间管线设置、消防水泵的类型、消防水罐至消防水泵、消防泵房设置地点、台数和运行参数、消防水泵的类型; (5) 生产装置区、油罐区的消防通道设置、灭火器材的规格、数量、类型和放置位置等方面。
5. 电气设备安全:
重点包括:配电室的耐火等级、、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和安全要求、通风设施设置和配电屏的布置方式、站场内供配电等。
三、存在的隐患
1. 安全附件
压力表和安全阀未检验、油罐液压安全阀和呼吸阀底座未装设阻火器、测温仪表未进行校验。
2. 安全管理:
监火票、动火票、和HSE检查记录填写不规范、部分特种设备未注册登记等。
3. 消防系统:
消防水泵能力不足无备用泵、消防系统给水管网设置不合理等。
4. 电气设施:
呼吸阀、阻火器、人孔、透光孔、人孔等金属附件没有等电位连接、未设置应急照明等。
5. 平面布置:
生产设备间以及辅助厂房、生产厂房的防火距离不合格。
6. 工艺安全:
站内压力管道未进行检测、部分离心泵出口和活塞空气压缩机出口管段上未安装止回阀、机动设备和压缩机旋转部位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不完善等。
三、隐患产生原因分析
主要包括四点:
1.施工或设计问题:不符合力学原理, 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问题等。
2.管理问题:压力容器操作工无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书、大部分油气集输站场压力管道未进行检测等。
3.环境变化:民房、村镇、高大建筑、树木的阻挡。
4.标准升级:消防水泵能力不足且无备用泵、消防水量不够等。
结束语
为了加强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场的人员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故提出以下几则建议:对特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不定期演练, 有针对性的发现隐患存在的可能, 确保安全设施的投入与使用, 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江.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现状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03:254.
[2]杨亚莉.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现状评价探讨[J].化工管理, 2013, 10:57.
[3]鹿元首.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现状评价探讨[J].神州, 2012, 30:232.
油气站场 篇4
1 带压封堵技术及特点
管道带压封堵是指在密闭状态下,以机械切削方式在运行管道上加工出圆形孔,通过开孔加装支管,形成旁通,再采用专业工具对老管线进行开孔封堵。既不影响管线的正常输送,又能保证安全、高效、环保的完成新旧管线的连接工作。带压封堵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管径为Φ33~2 600mm的钢质管线、铸管、球墨管、PE/PVC管等;输送介质为油、天然气、水、乙烯、煤气、中质油、航油等无强腐蚀性的介质;管道介质温度为-30~350℃;管道介质压力为-0.1~6MPa。
带压封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工艺、安全可靠、无火焰操作、无油气泄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对于传统的做法必须停输,清空管线后才能进行新老管线碰头,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带压封堵方式不需要进行停产,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现场不同情况,该工艺可以分为单封、双封双堵、四封四堵3种形式来满足要求。
2 现场应用情况
2.1 准备阶段
(1)清除管线封堵位置的保温及防腐层,使其露出金属光泽,避免有焊道和腐蚀比较严重的部位;
(2)按设计要求,在母管线上焊接已预制好的主管的三通管件、旁通管的四通管件、放散平衡短节;
(3)焊接完成后要对焊口进行拍片检测,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
(4)检测合格后,在组合式四向三通管件上安装夹板阀,在放散平衡短节上安装闸阀。
2.2 开孔作业
(1)安装开孔设备:将相对应的开孔机、封堵连箱、封堵刀组件按程序一起安装在夹板阀上,通过高压胶管把开孔机与液压动力站联接,通过封堵连箱上的截止阀用氮气对开孔刀所在的容腔进行密封试验,检测各结合面的密封性。
(2)实施开孔:根据管线的材质,选定切削速度,对管线进行开孔截断作业。开孔截断完毕后,将开孔刀及切割下来的马鞍块(即管段)同时提入联箱内,关闭夹板阀,对联箱进行放空后拆除开孔钻机,开孔截断作业完毕(放散平衡孔采取同样的方式,只是开孔机的型号不同)。
2.3 封堵作业
(1)将封堵器安装到夹板阀上,将2处的封堵连箱和旁通管线连接在一起,打开2处的夹板阀(此时旁通管线与原管线同时运行);
(2)手动旋转封堵器手柄,使封堵筒向下移动,进入管道封堵位置后,实现对管道的封堵(此时原管线已停止进行,介质由旁通管线流通);
(3)缓慢打开放散阀,然后对该管段进行放空,并且以此来检查封堵的严密性。
2.4 碰头更换作业
(1)确定封堵严密后,进行老管线不动火切割作业。将管段切割口的内部清理干净,使其无可燃物后对新管线连头作业。
(2)管线连头作业完毕后,对焊口进行无损检测和防腐处理,确认无问题后解除封堵投运新管线,观察无异常后关闭夹板阀,拆除封堵器及旁通。
2.5 塞堵回填作业
(1)将切割下的马鞍块与塞堵板连接,找好角度与塞堵器连接。将塞堵器安装到夹板阀上,进行塞堵回填作业;
(2)塞堵回填作业完毕后,拆掉塞堵器、夹板阀,安装盲板;
(3)管线改造完毕,四通管件将永久保留在管线上,整个封堵施工过程全部结束。
3 结语
该技术在轮一联合站脱水系统改造工程中多次成功应用,其中单封单堵在气相管线中应用2次,双封双堵在来油阀组新老管线碰头中应用7次,实现了轮南油田7座计量间的不停产碰头,取得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带压封堵技术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环保,符合现代石油企业发展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开孔机自身的限制,带压封堵技术在对管线切割开孔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被切割下的马鞍块掉入管线中,需要对开孔机的工艺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卫军,郭瑞,张勇,等.不停输带压开孔封堵技术的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9(6).
[2]耿罗斌.管道封堵新工艺[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29(6).
[3]李怀新,刘天江,张宏兴.四封四堵不停输更换长管段技术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8,34(5).
[4]江龙强.管道封堵抢修技术现状及发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0(2).
【油气站场】推荐阅读:
油气管道站场06-11
输气站场08-19
铁路站场09-04
站场建设09-22
站场作业11-29
客运站场流程05-14
站场安全管理制度10-23
站场运行工作总结06-07
收费站场设施安全检查10-17
公交站场运营管理制度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