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研管理

2024-05-29

教师科研管理(共12篇)

教师科研管理 篇1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是针对高等院校教师科研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从学校实际出发, 根据教师科研的要求, 实现教师基本情况的管理, 为教师管理提供一个电子平台。

1 可行性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管理,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压力。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教师科研管理是对教师及其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管理。为了更好地进行此类工作, 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2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 需求分析

从实际用户的人工业务分析得出, 所开发的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应具有高效性, 准确性, 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对用户来说, 应具有操作简单, 界面友好, 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此, 分析本“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功能如下:2.1.1基于权限的管理。教师类用户, 只能查看信息;管理员用户, 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信息。2.1.2掌握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编号、教师姓名、学历、授课信息等。2.1.3信息浏览灵活。对教师科研信息提供模糊和精确的查找。2.1.4 方便管理。教师信息可进行添加、删除、编辑等操作。2. 1.5报表生成和打印。

2.2 系统设计

2.2.1 开发工具。本系统使用Visual Basic作为软件开发工具;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DBMS。2.2.2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从实际的教师科研管理角度, 每位教师有一个唯一编号, 通过教师编号与其它表中的ID字段形成一对多的关系, E-R如图1。2.2.3模块设计。根据系统需求, 结合实际教师科研管理情况, 整个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 系统流程如图2。

3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3.1 数据库连接的建立

本系统采用ADO方式链接数据库。在工程中添加对ADO的引用, 采取“数据环境设计器”作为链接载体。在工程中添加数据环境, 建立Conn数据链接。通过Conn集合连接数据库中的基本表并通过添加命令形成以SQL语句为主的数据命令, 在工程中可随时调用, 尤其是在建立动态报表时。

3.2 Splash窗体设计

Splash窗体作为系统的启动对象, 通过加入时钟控件使窗口无操作链接到登录窗口;同时, 作为系统“帮助”窗体, 利用公共变量mb About来标识区别。代码如下:

若mb About为True, 表示系统运行Splash窗体;若mb About为False, 则表示系统运行“帮助”窗体。

3.3 登录窗体设计

用以确认身份 (教师或管理员) 的窗体。该界面设有保护功能, 在身份认证时, 输入3次仍不正确将被取消登陆权利, 系统自动关闭。为了便于用户操作, 各个输入框和按钮可通过Enter键互相切换。

3.4 系统主界面 (MDI窗体)

本系统采取多文档界面 (Multi Document Interface) 。用户在此窗体上采用分权限访问方式调用其它窗体, 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a.管理员, 可进行教师信息查询和管理;教师, 只能查询信息。

b.人性化设计, 达到键盘、鼠标两用方式。例如:教师查询菜单的快捷键为Alt+F。

c.执行非法操作后, 系统会提示出错。

3.5 教师科研管理窗体设计

管理员操作窗体:通过导航栏显示当前满足条件的教师编号和姓名字段, 便于用户管理和操作;通过“自定义查询”功能可进行多条件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两种方式;管理员可对记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生成相关报表。此外, 在修改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必填项。

3.6 信息查询窗体设计

在主窗体中, 单击“查询”按钮, 弹出“查询”窗体。该窗体中用户选择查询条件, 并通过输入值对教师科研信息进行单 (或多) 条件查询。

方法如下:

4 开发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4.1 多表同时连接

在程序设计中, 有许多利用Data Grid控件连接数据源中多个表单。比如, “教师科研管理”窗口, 在导航栏中任选一位教师编号, 相应的“详细信息”选项卡中显示此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科研信息。方法:程序中添加相应的Refresh语句, 找到数据库中相应教师编号Serial的指针, 可得到对应的编号值, 调用SQL语句完成刷新。关键语句是:

查询结果窗口也是如此。

4.2 数据源的调用

由于是管理系统, 数据库的调用量很大。若出现表之间调用冲突的情况, 会导致对象关闭或打开时数据无法调用。因此, 用SQL语句进行数据连接, 避免冲突产生, 尤其动态调用表中信息时。

4.3 动态报表生成

利用Data Report生成报表, 针对静态信息较为容易, 但对于动态报表, 需用到数据处理环境的内部功能。那么, 设置参数的SQL命令即利用它先设一参数, 这样在程序中就能根据参数值的改变, 动态生成报表。

5 结论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开发。后期实践中表明, 该系统基本达到用户要求, 人性化设计使操作便捷。通过程序对数据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当然随着校园网络应用越来越多样灵活, 信息化的网络方案也随着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会不断发现新问题, 研究新方法, 让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大有作为, 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阿奇.VisuaI Basic.NET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

[2]林陈雷, 郭安源, 葛晓东.Visual Basic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实力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6.

[3]赵斯思.Visual Basic数据库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9.

[4]刘萌, 周学明, 国安源.Visual Basic企业办公系统开发实力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

教师科研管理 篇2

摘要:阐述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期实现的关键技术,系统能够适应科研成果统计、课题在线申报等管理的要求,满足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科研信息;管理人员;审核

一、系统需求描述

当前高校教师的科研信息越来越多,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给学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带来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丢失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整合相关的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平台,服务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全面、实时、准确地给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科研信息。

1.系统角色需求分类。

1.1教科研管理人员。此类人员主要职责是对所有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并正式入档,同时对所有院系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和打印报表等服务。

1.2院系科研秘书。此类人员主要职责是对所在院系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并上报教科研管理部门,同时对所在院系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和打印报表等服务。

1.3普通教师。教师使用系统进行个人教科研信息的上报和校级课题的申请,对个人上报的教科研信息(未完成审核的)进行修改,教师可以对个人的科研信息按照查询条件查询和打印。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科研管理系统采用.Net技术构建,采用B/S模式,其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1科研成果登记。科研成果登记模块主要设计用于教师登记个人科研成果,主要包括论文、著作、专利、课题等个人科研信息的申报登记。

2.2科研成果审核。科研成果审核模块主要设计用于科研秘书和教科研管理人员对教师个人申报的各项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成果的计入学校的教科研科研统计基本数据。

2.3校级科研申报。校级科研申报模块用于校内教师申报校级教科研课题,主要记录包括课题名称,参与人员,课题背景,课题意义,应用前景、申报经费和课题的起止时间等课题信息,上述信息可以导出成Word格式,作为科研评审组审核课题的依据。

2.4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基本维护,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密码修改和人员权限分配等功能。

2.5信息统计与查询。信息统计与查询模块用于对历史信息的查询和统计,主要包括论文、著作和专利等科研信息的统计,并且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导出和打印服务。

2.6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备份与还原和系统用户的创建与权限分配。

二、系统实现及其特点

1.报表打印。报表打印是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查询检索出来的科研信息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式打印并附上相关的统计结果。本系统中利用.Net自带的RDLC(ReportDefinitionLanguageClient)生成报表。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简单易用的控件,特别是表格控件,非常方便实现字段在报表上的排列;②灵活的可定制性,RDLC使用XML来描述报表的相关信息;③高度可编程性,报表的预览和打印等一系列操作通过代码就可以实现;④支持数据钻取功能;⑤可以将数据导出Excel文件格式,而且可以不需要安装Excel。2.2生成申报书。在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填写相关信息,这些申报信息虽然已经记录进入数据库,但是在审核过程中,评委不可能人手一台计算机进行查阅,因此有必要将将上述信息生成Word格式并打印留存,便于评委审核使用。

三、结语

教科研系统采用了B/S模式的系统结构,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所有的后续升级和维护工作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客户端就能及时刷新,避免了传统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系统运行一年来,实现了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学院在科研方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磊,陈建华.谈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6):26-27.

[2]何杰,张剑平,王刚,梁殿超.基于Internet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实现[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8):34.

[3]陈巧玲.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商业时代[J],2008(17):71-73.

[4]李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3):3283-3285.

教师科研管理 篇3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西城区提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内涵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这赋予了教育科研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发展学校特色。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其重点是认识教育对象,改进教育行为。因此,研究的选题应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研究在学校中展开,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校本”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离开了“校本”,学校的教育科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科研的“校本”,既体现在研究的目的、内容、过程,也体现在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上。实事求是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科研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科研管理软件与高效率科研管理 篇4

1 科研管理、科研管理软件和科研管理信息化

1.1 科研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将管理定义为人们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地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达成某种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总和[1]。它具有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管理理论本身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以后的古典管理理论,由于把人看作是机器来管理,无视人的社会性一面,被后来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取代。后者对人性有更多的理解和把握,在管理中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使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发挥,进而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到了现代管理阶段,由于能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运用不同方法研究管理,对管理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完整、准确。

科研管理是对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活动的管理,它是对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的管理。科研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不同于其他管理,科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难以预测。因此,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探索资源合理配置,研究高效的科研管理方法,以实现学校科研管理目标任务,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

1.2 科研管理软件

科研管理软件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而开发的,用于科研管理的技术系统。各高校建设的科研管理软件虽叫法不一,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其功能基本类似,都是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涵盖计划、合同、成果、专利、资金、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内容,有些还关联到办公、人事、财务等其它业务系统,其内容实时更新和数据按需快速整理等功能,在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学校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科研决策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科研管理信息化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科研管理的过程。目前高校在实施科研管理中普遍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科研管理,实现人与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被看作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并将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目的限定为帮助科研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科研管理、科研管理软件和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三个不同但又有相互关联的概念。科研管理是有人参与的动态过程,属社会实践范畴;科研管理软件只是由一些能实现某些功能的机器符号组成的技术系统,属工具范畴;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的过程,其中管理者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根本[2]。

科研管理信息化虽然是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和技术基础,但却不能片面依赖信息技术。科研管理软件无论设计得多么完美、功能多么强大,也只是管理工具,要真正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提高科研管理的效能,还是要从管理本身入手,探索包含管理人员、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结合方式[3]。科研管理信息化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技术使用问题,它还应当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施行提供保障,能够为科研人员预定的科研目标的实现提供便利,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富有人文精神的交流提供通道。

2 科研管理的内容及其与科研管理软件的结合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包含项目申报、科研评估、成果(专利)管理、科技统计、经费管理、报表管理等内容,是靠传递信息(发布、获取)、处理信息来实现。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对科研管理软件的依赖程度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2.1 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

传递信息指在信息发送者、接收者之间的信息转移,包括信息的发送者、接收者、传送的信息、传送的环境五个要素。在信息传递阶段,要适度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将人文因素与现代通信手段有机结合,尽可能避免信息失真。

在处理信息阶段,科研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提供相关科研信息。由于信息处理阶段不涉及(或较少)外部人员,又通常被称作内部事务处理阶段,它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全面、高效、科学,但若是在前期信息收集不全面、失真,就会严重影响信息处理结果。

2.2 科研管理软件使用中的问题和情感缺失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网页、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通讯方式传递信息已很普遍,项目申报、结题信息等就常通过网页、邮件群发通知实现。但现代通信手段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有负面效应:(1)信息“泛滥”。相对以往,信息传递变得很容易,只需按一下按钮或点击鼠标就可完成,导致许多可发可不发或不需要广而告之的信息不经任何筛选和过滤就发布到网上或通过邮件群发给科研人员,造成后果是科研人员面对大量涌来的各种讯息和通知无所适从并进而变得漫不经心。(2)情感缺失。现代通讯借助机器传递的信息是呆板的、机械的信息,传递者和接收者缺乏面对面的情感沟通交流,使得双方难以深入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意图,一些言外之意,特别是传递者的感情内涵难以包容,导致情感因素的缺失。这些缺陷不仅造成信息的不完全或被误解,而且使双方感情上的互动理解变得困难,一些科研人员甚至厌倦、排斥或应付软件。所述两点,前者属于信息沟通中的“噪声”,后者属于“情感因素的缺失”,它们是导致信息失真的两个重要因素。

上述现象和分析表明信息传递阶段和信息处理阶段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和程度应有不同的要求。在信息处理阶段可以最大化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科研管理软件的功能,但在信息传递阶段,应把握使用现代信息传递手段的度和方式,探索科研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模式。若过于依赖软件,忽视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忽视人的社会性一面,片面追求效率,等于回到了古典管理理论时期,是管理的倒退。认为有了科研管理软件就实现了科研管理信息化,管理效率自然就可以随之提高,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3 利用科研管理软件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的实践探索

科研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活动。科学研究的动机或动力来自于对探索真理的好奇心和个人成为科学共同体一员的愿望[4],科研管理的措施必须与科学研究的动机相适应才能对科学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否则将难以起作用,甚至还可能起负作用。科学技术研究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科研行为和科研成果形成一个“科研社会体系”,科研成果的发表表示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被这个体系所“接受和认可”,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如果有利于这种接受和认可,就会受到科研人员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响应,否则就有可能会遭到冷遇。

“上海交大科研管理系统”除了具有信息发布、常用表格下载功能,还能完成从项目申报、成果管理和基金管理到科技统计、专利管理、经费管理、科研档案、报表管理等事项,此外还兼有多功能信息管理功能实现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群发,可谓功能强大全面。作为“上海交大科研管理系统”主要建设人员,我们结合科研管理软件建设使用和近十年的科研管理经历,在“利用科研管理软件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获得了一些经验。

(1)坚持人性化管理是高效使用科研管理软件的前提。同其它管理一样,科研管理也离不开人的参与,不管科研管理软件如何完善、功能多么齐全,都不能代替人的管理作用。

(2)科研管理软件系统开发是一项只有开始期没有结束期的任务,主要因为:1)科研管理软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决定了软件系统要不断更新;2)科研管理软件系统只有在使用时才能不断完善,而科研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软件也要不断完善才能满足科研管理的需要;3)科研管理理论自身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人们对科研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入,科研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会相应地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3)在实际管理中,要根据工作内容选择适当的管理手段,探索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最佳结合的方式。仅以发布通知为例,从发布手段上可以选网页、邮件、电话、传真、书面材料通知等,从发送范围上可选择针对性和群发通知,要掌握的原则是:1)通知要有针对性。除需广而告之的通知(如项目申报通知)外,其它通知尽可能做到针对性发布,切忌盲目群发,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不打扰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2)避免多头通知。网络技术的使用使组织结构“去中心化”,上级管理人员可以很便捷地联系到科研人员,许多通知在发给校科研管理部门时已直接发给相关科研人员,因此,在收到上级部门发来的信息时,要先弄清已发的范围,避免多头通知。3)不可盲目地不经消化就转发上级通知。要根据事情轻重缓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学校上报材料的截止日期、联系人等),消化了通知内涵后重新拟定通知内容,尽量减少科研人员看懂通知的时间,切忌不经消化转发上级通知。4)通知要有策略。就通知传递方式而言,面谈比打电话效果好,电话通知比发邮件通知效果好,发邮件比网页通知效果好,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有机地组合各种信息传递手段,把握发布时机,使得信息有效传递,如重要通知一定要有收到反馈,还可根据情况在截止期前一两天再邮件提醒。

综上所述,科研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科研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如何使科研管理与科研活动的根本目标相适应,将最新信息技术应用于科研管理,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是一个只有开始期而没有截止期的探索过程。

摘要:为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效率而开发的科研管理软件推进了科研管理信息化,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偏差,导致过度依赖科研管理软件,造成管理中的情感缺失所致。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经验,就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科研管理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的科研管理信息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科研管理软件,效率,情感缺失

参考文献

[1]朱立言,陈振明.公共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潘琼.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11):117-119

[3]刘艳妮,张严峰,刘珠梅,等.关于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4):39-41

教师科研管理 篇5

(一)一、基本信息

1、姓名:按身份证姓名填写,人事档案名字和身份证名字不一致的、或有曾用名的一律填到曾用名。

2、性别:里面有4个选项,但只填男或女。

3、教职工号不填。

4、国籍地区:中国。

5、身份证件类型:只填居民身份证。

6、身份证号:必须按身份证如实填写,并且只支持18位的居民身份证号码。

7、籍贯:如实填写至,指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出生地,具体到区县一级。

8、国籍:如实填写。

9、婚姻状况:里面有“未婚、已婚、丧偶、离婚”,其中“已婚”又包括初婚、再婚、复婚,如实填写。

10、参加工作年月:指计算工龄的开始时间。

11、教职工来源:里面有招聘,军队转业、复员,调入、引进人才,其他,其中招聘又包括: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民办教师转正、代课教师转正、其他招聘5个选项。(代培生请选择“109-其他招聘”)

12、是否在编:公办教师和工勤人员选择“是”,民办机构的选择“否”。

13、签订合同情况:包括未签合同、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其他合同4项,如实填写,公办在职人员填聘用合同。

14、是否受过特教专业培养培训:如实填写。

15信息技术能力:有精通、熟练、良好、一般、较弱5选项,根据个人情况填写。

16、是否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否;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又包括中央特岗教师、地方特岗教师、新疆双语特岗。没有的填“否”,有的要填起止经历。

17、是否以上骨干教师:以证书或文件为准,如实填写。

18、人员状态:填在“在本单位任职”,支教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交流轮岗”,脱产学习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进修”,长病假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长病假”。

19、个人照片:近期免冠半身照片,照片规格:宽26mm,高32mm,分辨率150dpi以上,照片要求为jpg格式,文件大小应小于60K。

20、出生日期:一般按身份证填写,如身份证出生日期与人事档案不一致的,填人事档案出生日期。

21、出生地:如实填写。

22、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群众或其他民主党派,如实填写。

23、进本校年月:以进本校时间如实填写。

24、教职工类别: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凡未任课又不属于行政人员的填写教辅人员。

25、用人形式:“人员是否在编”填“在编”时,该项不填。即公办教职工不填该项。

26、是否特级教师:如实填写。

科研经济管理与提升科研绩效研究 篇6

【摘 要】科研经济管理与提升科研绩效都是当前科研单位需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二者相互促进同时也相互影响。加强科研经济管理,以市场化经济运作思路管理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提升科研产出和科研绩效,才能实现科研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分析了加强科研经济管理对提升科研绩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形式下基于科研绩效提升的科研经济管理策略。

【关键词】科研经济管理;绩效;考核;科研产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支持下,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国内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据《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共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1184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48.2亿元,增长15%;R&D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8%。2014年全国科研经费投入同比增15%,已经超过了GDP增速。同时由于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济管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2013年,广州查处该市科技信息系统腐败案25件29人,涉案金额共计5000余万元。该案件的披露暴露出科研资金管理水平急需提高。更有政府官员指出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在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的同时,加强科研经济管理就非常必要了。还有学者提出对科研项目制度有效科研绩效考核,确保专项科研资金确实用于科学研究。2015年中科院院长表示绩效产出将成科研院所资源配置的指标。在新时代背景下,科研经济管理与提升科研绩效已经息息相关,需要每一位从事项目科研的负责人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加强科研经济管理对提升科研绩效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对科研系统的改革与改造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听取众多学者意见后,以科研绩效考核成绩来决定项目科研经费分配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相信是未来一大趋势,而且国内正积极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科研经济管理势在必行。

1.加强科研经济管理能提升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科研产出。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科研经费的审批与使用都将接受正规有效的监管,确保经费绝大部分都是用于为科研产出服务。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有效杜绝了科研系统内的贪腐问题,大大较少了科研资金流失问题。

2.加强科研经济管理将不断提升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新时代背景下,一系列的改革将确保资源流向真正能在科研方面有作为的科研单位。加强科研经济管理,提升科研绩效,同时高产出的科研单位又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在完善的科研经济管理体系下,科研研究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良性循环,反之则是一个恶性循环。在未来社会科研经济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科研绩效水平。

二、新形式下基于科研绩效提升的科研经济管理策略

新形式下科研绩效提升与科研经济管理都非常必要。科研经济管理的目标是提升科研绩效。结合多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科研经济管理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将科研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纳入项目审查的内容之一。科研项目审查是申请科研经费的必要环节,将科研经济管理建设纳入科研项目审查内容将迫使科研单位重视科研经济管理工作。在项目审查过程中要严格审查经济管理方面的制度能否有效执行。从实践来看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控制度的科研单位,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执行。因此,在科学项目审查过程中要重点审查科研项目内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是否建立的完善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对还有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的科研单位和科研项目要尽快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

2.尽快完善国内科研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对规范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科研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科学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规范和完善科研经济管理,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科研经济环境。除了会计制度的法规体系,还有知识产权、专利法、著作法等相关的法律建设也需要尽快完善起来。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营造的良好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才能确保科研成果最大化地转化为经济价值,投入人力、物力开展科研经济管理才有实际意义。

3.科研经济管理要以科研绩效提升为最终目标。科研绩效是近几年学者针对国内一些科研产出不高或无产出现象提出的监管手段。科研绩效考核实现了科研研究落实到专门的责任人,提高了科研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科研绩效考核大大刺激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一些尸位素餐的研究人员必然在绩效考核制度下显露原形。通过科研绩效考核将淘汰一些产出不高的项目或科研人员。科研经济管理要积极为提升科研绩效服务。例如:项目立项之前,通过研发项目经济管理的项目风险评估确定研究的风险指数,并对项目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研发过程顺利有效开展提高产出。在服务绩效考核的同时,完善的绩效考评也为科研经济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不断提升国内科研经济管理水平。

4.重视社会上专门从事科研经济管理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科学研究仍然是科研机构比较擅长的领域,如果在科研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经济管理系统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管理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对一些中小型的科研机构这样的投入无疑会造成科研经费的消耗。发展经济管理服务中介服务结构,一些科研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一些管理工作外包给服务中介,不仅能提升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还能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用于科研开发,提升科研绩效产出。

三、结束语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知识或新技术的探索过程,因此科研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做好科研经济管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科研绩效概念的提出则为科研经济管理提供可以入手的途径。以提升科研绩效为目标的科研经济管理则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完善和加强。

参考文献:

[1]谢沛善.淺谈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2]葛国耀,宋子良.新时期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特殊性探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3(04).

[3]张雪英.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02).

教师科研管理 篇7

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并对科技事业投入了大量资源,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高校是国家科技投入,尤其是财政科技投入的主体。根据科学技术部2015年3月发布的《科技统计报告》显示,一方面高校R&D经费占全国比重较大。2013 年我国R&D经费总量为11846.6 亿元,高等学校R&D经费856.7 亿元,占全国R&D经费总量7.2%。其中,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中,高等学校占55.4%;应用研究经费中,高等学校占34.8%。另一方面高等学校R&D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从2005 至2013 年,高等学校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占比均在54%以上。2013 年,高等学校R&D经费中,政府资金为516.9 亿元,占比60.3%;企业资金为289.3 亿元,占比33.8%;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共50.6 亿元,占比5.9%。 高校科研作为高校主要业务活动,其支出比重很大。根据2014年各高校公布的决算报表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年度收入位于教育部部属高校前列的学校,其项目支出占总学校总支出比例分别为52%、51%、45%、53%、50%,大约占比一半;而科研支出占项目支出比例约70%左右。由此可见,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占学校总体经费支出比例巨大。与科研其他有关资金、资产、资源是高校资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对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具体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机构、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及其他有关经营性服务管理等四方面,每类科研管理均涉及到申请立项管理、合同管理、经费管理、过程监控、验收管理、成果管理等事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观念较落后

目前,有些高校存在对科研经费监管上重视不够,认识不正确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倾向还很严重。高等院校缺乏从事科研管理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封闭观念小私有的“小而全”思想造成科研资源共享难。高校科研资源不集中,加上片面采取“小而全”组织模式,导致高校仪器设备选型不合理、重复购置,投资效益低下。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在我国高校看来,如何通过共享平台面向校内外实现共享成为我国科研界的一个难题。同时,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薄弱,正是因为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知识产权意识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较落后。高校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工作中重科研成果鉴定而轻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严重,对本该属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忽视申请商标注册,造成知识产权的任意侵害和严重流失,并推行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低。

(二)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一,高校评估机制和教师业绩评价制度有待改进。现阶段,高校对评估、硕士点和博士点申报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来计算,科研项目和课题经费越多,基本可以代表一个学校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和师资力量所具备的素质越高,高校的“排名”也依赖于此。高校对教师考核和评价也以科研经费到位额度以及论著或论文的发表数量、成果鉴定数、专利数、获奖数等作为衡量指标,并成为高校教师提职、提升的有力保障,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尽可能多的争取项目,甚至出现“拉关系”、“走后门”和“跑项目”的反常行为,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

第二,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不透明,科研机会不平等。在课题立项评审阶段,公平机制的建立应保持以下特点:课题申报者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向所有人开放,任何人不得采行使何职权或取任便利条件,以优先得到课题申报。但事实上,此种公平机制在现实中不容易得到维护。当前,我国很多科研基金的评审流程应遵循三个步骤逐层递进模式: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但具体评委的情况、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评审过程却不涉及合理的公开,课题申报成功或失败,也没有公开说明具体的原因。课题以隐秘的关系评审形式下,将必不可少地掺杂人为因素,更有甚者一些课题评审专家同时兼具课题的申报者或参与者,科研立项评审机制透明性、公平性难以保证。

第三,是科研管理的监控措施十分薄弱。历年来,科研经费一直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各项经费都是实行“带帽制”。从项目组层面来看,在意识上形成了科研有关的资源是自己的看法,在管理模式上形成了“小作坊”做法;从院系和学校层面来看,职责定位主要在取得科研项目,过程监控形同虚设。这一局面导致科研有关资源长期以来处于监控空白地带,存在问题也较多且较为严重。因此,加强科研管理控制机制,直接关乎着学校整体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处、突破之口。

鉴于此,为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性作用,高校通过对科研管理的审计来促进科研管理。

三、高校科研管理审计对科研管理的促进作用

科研管理的业务活动有以下内容:科研项目、科研机构、人才支持计划及其他有关经营性服务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申报立项、过程监控、结题验收、成果管理等四个业务流程;科研机构管理包括立项成立、过程监控、撤销等三个业务流程。科研管理审计应基于各科研管理业务,以及其业务流程和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审查和评价。

(一)科研管理审计的目的

高校科研管理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控制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

首先,高校科研管理审计目的应与高校内部审计一般职能定位相适应,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促进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科研管理的目标就是让科研活动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到有效。

其次,由于科研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对智力活动和成果的管理。科研管理审计应以建设性和服务性目标为基础,力争为科研创新、激发科研成果提供良好有序的环境;力争促进各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其应有职责,促进责任落实;力争防范科研管理中违法违纪风险,守住底线。

(二)科研管理审计的作用

根据高校科研管理模式,高校科研管理审计对象可以划分学校层面、学院(系、所、中心,下同)层面、项目(课题,下同)层面等三个级次。

1、对学校层面整体科研管理情况的审查和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校整体科研项目及其经费情况的审计调查,用既了解学校科研项目在研个数、各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学校整体层面各类科研项目及其经费数据整体情况、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情况包括学校整体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情况、科研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分工情况。审计对象包括各个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校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

促进学校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主要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筹划和监督实施,包括科研经费管理条例规定、对院系科研经费管理进行追踪、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和严格把关科研经费的开支等。

促进学校层面的科研管理相关部门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监管体系中应促进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履行职责,落实管理责任,不能替代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履行此类责任,这在科研经费过程审计中的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部门应促进科研管理责任细化、落实,对科研管理的衔接部门应加以重视,并通过对管理责任的定期检查促进科研管理责任的落实。

2、学院层面科研管理情况审查和评价,促进学院领导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促进学院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学院层面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是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包括合理设计本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实施国家和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条例,对本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和严格把关本学院科研经费的开支等。

促进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相关单位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应推进学院级有力地实施和落实其应当承担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学院级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和配置效率。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学院级负责人做经济责任审计中应重点培养对科研经费管理责任的审计。

3、项目层面科研管理情况审查和评价,促进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

促进项目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项目层面科研经费的管理内部控制是项目组的自我控制,包括设计本项目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上级有关管理办法、对本项目科研经费支出进行管理控制等。

促进项目层面的科研负责人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促进项目负责人了解其所承担的直接经济责任,并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审计促进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文玉琼.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11期

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探讨 篇8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僵化

目前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往往是分离的,科研单位对科研业务的管理现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的制定及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结题;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项目组负责经费的开支审批。一些科研单位为了调动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制定了一些较为宽松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结合项目负责人制度,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提取一定的管理费,其余部分由课题组自由支配,财务部门只履行简单的报销手续,从而造成了课题组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与控制,使科研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还有一些科研单位虽成立课题组,但课题负责人只有课题研究权利,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由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来审核处理,大大削弱科研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二)缺乏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预算是项目负责人申请科研项目时对经费收支所做的概算,是项目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往往是非财务人员,在经费预算的申报和执行的过程中,预算观念一般不强,预算管理意识普遍淡薄,项目经费预算存在先天不足,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预期成果所需要的成本,预算的准确性不高,失去了预算应有的严密性和严肃性。而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无法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另外编制项目预算时的条件与项目执行时的条件会发生变化,也存在预算无法按原计划执行的可能性。因此在实施预算过程中,科研经费预算形同虚设,不具备应有的约束力。

(三)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一直以来,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较为薄弱。对科研项目中的各项成本要素支出不能准确、科学地核算,特别是一些间接费用。在科研项目较多的科研单位中,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费用不能据实分摊,还有部分单位从没将这些间接费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进行核算,造成了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四)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目前,大多数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课题组负责制,课题组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组负责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有的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把固定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多张发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造成浪费和流失。

(五)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

许多科研单位都存在着科研项目不及时决算的现象。剩余的资金长期挂在账上用于不属于该课题的其它支出,使得科研单位无法及时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尽管科技主管部门为此曾专门下发文件,力图纠正,但收效甚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和成果的验收,却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六)阶段性审计不足

许多科研项目往往跨越几个会计年度,大多数科研项目只在结题时进行项目审计,中间很少有阶段性审计。科研单位的实际经费支出与项目任务书的经费预算有较大差异,不能按项目节点使用经费,在项目临近结题时出现人为调节科研经费的情况。

二、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全程参与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制定和完善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且有财务全程参与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通过建立财务全程参与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部门在科研立项、预算、核算及评审工作中的决策和监督地位。首先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项目立项和验收时必须要有财务部门参与。立项的预算要有财务部门的审核意见,验收时的项目决算要有财务部门的审计意见,实行财务一票否决制。项目预算的审定和项目决算的审计通不过的,项目不予立项或验收不通过,从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其次建立起能够适应科研创新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实现经费实时、动态管理,同时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加大财务监督和控制,满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特殊需求。再次对科研项目进行业务考评和财务指标考评相结合。业务考评主要根据项目任务书中的绩效目标,对其项目的技术指标、论文数、专利成果数、人才培养情况等,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考核;财务指标考评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的到位情况、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等,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并将业务考核、财务考核的结果作为立项和来年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这样有利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最后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首先从政策方面向科研人员宣传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技术方法,使科研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并使他们认识到科研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即预算成本不应仅包括直接成本,还应包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课题组负责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时,科研、财务部门应给予指导,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既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再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并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课题预算和财经法规对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严格把关,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要真正做到抓住预算,就能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最后从科研工作的实际出发,考虑到科研工作的难以预见即不确定性,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允许项目预算在其明细指标上作出调整。

(三)强化科研成本核算

在预算工作的基础上,依据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等原则,统一科研会计科目及报表格式,正确划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科研费用和生产费用的界限,根据项目情况据实分摊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间接费用,规范科研外协、采购监控过程,规范和强化对科研成本的核算,发挥科研经费核算的服务保障职能。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对科研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固定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区分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和科研项目使用的固定资产。对科研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其次对科研项目中产生的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备案登记,形成无形资产的及时入账处理。

(五)加强科研项目的阶段性审计

加强科研经费核算的监督,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的阶段性管理(年、季、月),为项目研究提供经费使用分析,发挥科研经费管理的服务保障职能,在项目结题评审验收时,强化项目审计,并为项目编制全面财务审计报告,

教师科研管理 篇9

关键词:中学教科研,课题,课堂,教师成长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强劲动力, 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重庆七中坚持“科研服务教学, 科研指导教学”的方针, 坚持走“科研兴校, 内涵发展”之路, 去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对课题管理的认识

和其他中小学一样, 长期以来, 重庆七中的教科所课题多来源于高校专家或上级部门的子课题, 且主研多为学校领导干部, 一线教师直接参加者不多。所以, 在教师自行承担课题之初, 也就存在教师不会选题、研究过程不扎实、研究结果只务虚等现象, 甚至有的课题半路夭折。

反思以上问题, 我们发现问题原因主要是对课题研究引导、指导、督导不力。所以, 我们认为课题管理工作要为课题研究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强化过程督导、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成果孵化等措施, 帮助教师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困难, 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如何进行课题管理

(一) 健全课题管理机构、制度, 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我校1998年设立专门的机构———科研处, 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 设分管主任1名、专职科研员1名。另外, 还聘请了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组成学术委员, 协助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我校制订了《科研主任岗位职责》、《重庆七中教育科研管理条例》、《重庆七中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本科研制度, 以加强对课题的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经费管理、结题管理等。

此外, 还坚持资料管理、季报、交流展示、人员动态管理等工作制度。

(二) 引导正确选题, 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教师开展课题的研究, 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选什么题?研究什么?

课题从哪里来?教师最熟悉的莫过于学校, 所以, 应该选择立足校本的课题。

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 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因此, 课题也必然来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我们引导教师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二是针对有争论的问题。我们要求坚持反思教学行为, 及时发现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此基础上, 鼓励教师展开研究, 把问题提炼成课题。以“一切从教改实际出发, 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为课题筛选的依据, 去思考、实践和探索。

实践证明, 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找到真正的问题, 而课题研究的开展又能引导教师不断探索、突破问题。

(三) 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促进研究实施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众所周知, 备课组是学校最基础的教学研究组织, 教师在其中最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所以, 我们倡导以备课组 (或教研组) 为单位, 集体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整合备课组的教研团队、教研时间、教研智慧, 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共同问题, 梳理并共享教学经验。这既可以有效地改善教育教学, 也可以使教师个人和团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还可以促进备课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化, 既破解了教研、科研两张皮的尴尬, 也减轻了教师的科研负担。

学校如何管理课题研究?首先, 是对课题人员的管理。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谁主研谁主干, 谁主干谁主研”, “谁挂名谁干事, 谁干事谁挂名”。此外, 还课题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对挂名而不做事的进行淘汰, 对积极参加研究的进行增补。

其次, 是对研究过程的管理。我们要求对立项课题必须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 反对弄虚作假的“伪科研”, 通过季报表、交流展示会、汇报课等方式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 (1) 季报表:各课题组每季度上交“课题研究季报表”, 报告研究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思路; (2) “交流”制度:每学期末召开课题交流会, 每个课题组用5~8分钟, 展示其研究思路、实践操作、阶段成果和经验,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 展示课:每学期每个课题组各组织一次课题交流展示课, 供校内教师观摩, 课后由做课老师和课题组负责人结合课题研究进行说课和阐述, 再由观摩的老师开展讨论, 最后请市区教研员进行点评和指导。实践证明, 课题展示课既可检验、交流课题研究对教学的促进和改善, 也可相互借鉴。实际上, 每次的展示课除了校内老师外, 还有很多区内外的老师前来观摩。

(四) 强化课题研究专业引领, 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既依托高校、市区教育教学专家, 更依赖我校土生土长的骨干教师, 通过讲座、现场点评、一对一指导等方式, 从课题研究的选题、立题、开题、结题等进行全程培训。

首先是把好选题、开题关。老师们选题往往喜欢“大而全”, 有的甚至“玄而虚”。所以, 当老师们初步提出课题的时候, 我们就组织展开讨论, 引导课题组从实际出发筛选合适的研究课题, 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和切入点, 努力提高话题研究的针对性。

其次是把好过程关。每次汇报课, 我们都请市区教研员参加观课、点评和指导, 对课题研究进行专业的引领。

最后是把好结题关。充分利用校内本土专家, 加强课题研究结题的指导。先在校内模拟结题评审会, 由校内专家阅读资料、听取汇报后, 结合实际提出意见, 对课题研究的结题和论文撰写进行深入的指导, 帮助提炼成果、打造精品。

此外, 引导教师树立客观、正确的科研成果观。我校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不光是看发表了几篇文章, 更不仅仅是看结题证书, 而是看它是否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 是否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步。

三、课题管理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 我校老师承担的课题普遍呈现出重心低、问题真、切口小、针对性强、容易做、周期短、见效快、与教研整合好的特点, 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语法课教学目标细化与课堂实施研究》《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变式的习惯和能力研究》《基于“课例”的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等。所以, 大家都能够做、愿意做, 形成了较浓的课题研究氛围, 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科研意识强、思想观念新的教科研骨干队伍。我校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中, 既有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也有刚刚从教不久的年轻教师。其中, 有些是自发的, 有些则是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有目的地安排的。

课题研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也促进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还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战斗力, 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年轻教师得到了更好的历练。有些老师以前喜欢单打独斗, 彼此之间交流甚少, 通过课题研究使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多、更深。有些老师以前不喜欢总结反思, 不喜欢调查研究, 多是靠经验直觉进行教学, 经验交流也多限于口头方式, 难以条理化、书面化, 经过课题的研究, 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和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梳理和提炼。在上学期重庆市课改论文竞赛中, 我校老师的参赛论文就有71篇。在沙区2010~2013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 我校参评的3个课题, 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在沙区“卓越课堂”决赛中, 我校获一等奖17人、二等奖9人, 且均为从教不久的年轻教师。

四、课题管理的反思

总体来说, 我校教科研工作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也面临着一些很难回避的问题。

好的方面: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科研工作的重心正在逐步下移, 科研与教学的一体化态势已逐步形成, 教科研工作确实在推动着学校的发展与改革。

存在问题:教师自我反思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区、校力度很大、投入很多, 但仍有部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还没有充分地激发出来。有些课题的研究过程还不够落实, 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不够高。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落实在老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加强的工作重点。

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 也用科学的态度评价自己的工作, 希望能把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罗才荣.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 2007, 36.

[2]陈柏华.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 2008, 06.

教师科研管理 篇10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然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教高([2006]14号)文件中提到: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012年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提到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时,强调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任何时期更需要科研先行。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发展进入了关键期。职业教育在基本完成优化教育结构任务之后,进入了以质量为重点的科学发展新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职业教育“一形成两满足”的战略目标和改革发展的四大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怎么建设?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需要怎么满足?以及如何落实政府责任、如何提高质量、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如何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1 把握高职科研工作的定位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但如何造就高职科研氛围,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呢?我们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有所作为。一定要坚持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科研促进社会服务,科研促进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于学院自身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着力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方面课题的研究;以服务于地方政府与行业部门的工作、积极争取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与参政议政等方面课题的研究;以服务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企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兴奋点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一些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方面可以有所不为。

1.1 要在科研定位上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的科研应该与普通本科高校科研的学术性和学科性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的研发更应强调“类别方向”,而不是“水平高低”,必须走出重看不重用的误区。从实际应用看,前沿、高尖端型的科研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一线生产、技术管理、操作能力方面的项目研发更能凸显高职院校的优势。

1.2 要在科研内容上展示技能特点

高职院校应根据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定位,结合高职学院的职业性、技能性、针对性来决定科研项目的内容,以展示职业技能特点。要将研发贯穿于专业论证、市场开发、专业建设和培植发展的全过程。从专业技能岗位的划分,到技能标准的制订,再到技能考核方案的制订,落脚到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都要体现应用型研发的特征。

1.3 要在科研方法上形成校企互动

无数事实表明,任何远离企业和市场的闭门造车式的科研,注定是盲目、无意义、更不会有结果的徒劳。即使出了成果,不仅很难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所以,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应从高职院校的产业和市场实际出发,依托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1.4 要在科研队伍建设上建立培养激励机制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升格举办或由多校合并而成,在师资队伍上普遍存在着,来自高校的专业教师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只会实践操作的现象。高职科研队伍在科研工作方面普遍呈现起步较晚、队伍薄弱、专业技术型研究经验欠缺等方面的不足。所以,要想尽快改变高职院校的科研弱势现状,就必须要在队伍建设上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

2 掌握学院科研工作的现状

2.1 学院科研工作应注意两个结合

我校地处西北经济贸易中心———西安,地理位置上存在明显的区域特色。相比东南沿海,无论在学校发展理念上,还是在建设行动中,我们都明显滞后。但在西北地区,我们又有明显的区域经济优势。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这里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我校的地理位置恰好是城镇中心,西安市近郊,对于这样的现实,学院的发展理念更显重要。学院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去,不能远离,更不能视而不见。科研工作在这里必须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向上结合,根据自身特点,与教育部、教育厅、高教处、职成处、教育科学领导规划办公室、教科所、科技厅、科技处、各职业教育协会密切联系,建立广泛的业务往来,拓展我校的科研工作空间。探索高职教育理念与实践,更要注意和地方中小企业经常走动,发现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实现职业学院的服务功能;第二方面向下结合,沉下身、静下心,从职业教育本职方面做起,积极进行教改,断实践与探索。

2.2 注意发挥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骨干作用

教师是科研队伍的主要力量,但我校目前仍然是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任务是教师的第一任务。由于编制的原因,学院各部门人员都显得不足,教学一线教师短缺,教师的教学目标课时数很重,很难有较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科研能力也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很多老师疲于上课,思考问题的时候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高职老师应当是“双师型”的人才,不仅在课堂上和实训岗位上做好教师角色;还需要在课外成为一个出色的研究人员。老师要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与行业、企业进行横向联合,整合理论和技术资源,分析生产流程,创新工艺,更新技术。因此,科研是高职院校应有的基本功能,不是可有可无。

我校目前从职称结构上看,还有欠缺:教授很少,这个层面的科研力量很单薄,没有起到大梁的作用;新近的年轻教师,职称偏低,但大都经过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往往还需要培养和挖掘;中间年龄的教师,很多都是从中专学校转制留在学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但科研能力普遍偏低,科研动力更显不足。我校的科研工作主要体现在某个领域的某个教师“单兵作战”,往往比较自由,缺乏合作与交流,科研团队更是难以形成。

2.3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科研运行机制

推进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要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研运行机制。这一点,我校步子迈的较早,科研运行机制也不断创新,科研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为此,学院站在提高教师综合科研能力的高度,针对教师的各种需求,学院科研部门制定出台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考核与奖励办法》,在科研管理工作中采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人事管理激励、科研管理激励”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效果比较明显。学院这两年的科研立项申请和成果结题申请明显增多,教师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突破。同时,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类别不断扩大,参与科研的范围向更多的领域发展,教师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

3 强化自身的科研管理意识

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要站在学校的层面,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积极推进学校的科研工作。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科研管理意识,为不断提升学院的科研管理水平而努力。

3.1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基层的科研服务窗口,基层科研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务实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奉献精神。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用自己的言行展现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风采。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于管理过程中,服务要热情、待人要平等、工作要讲求时效性,要及时向本院教职工传达上级领导部门的各种通知,提醒并督促教师按时上报课题等有时间限制的材料,以免因为逾期而影响上级部门的工作进程甚至给科研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

首先,熟练掌握基层科研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各个节点的起始和终结时限。通过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服务手段的学习,精通现代化办公设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等设备及相关软件。其次,培养强烈的信息意识,及时捕捉和收集同高职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经过对该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归类,把过滤后的有价值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为科研人员做好参谋和指导工作。

3.3 要具备相应的学科素质

由于科研管理人员服务对象为各学科领域中学历层次高、知识范围广的科研人员,这就要求不断学习和完善本管理领域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动态以及前沿研究成果,以便对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有效处理。

科研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只有在工作中强化自己的科研管理意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科研工作更多的是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而科研管理则是对这一人类特殊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管理,活动内容和方式难以固定,涉及面广、门类宽泛,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信息,确保学校科研工作有效进行。

4 结束语

笔者这几年的科研管理实践使我对科研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科研管理工作不是一个传达者角色,更多的要扮演创造者的角色。要把握项目指南的要求,理解和深化指南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结合学校的现状开展工作。这里体现了一个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创造性。第二,要把科研管理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既然是事业,就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延续性。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等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寻找其中的不足,同时要指出改进的办法。第三,要把每一个项目当作自己的项目来对待,提高服务意识,不要让教师觉得和我们有一定的距离。第四,细节决定成败,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努力虚心学习,尤其向科研管理做得好的单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强调了高职科研的必要性,并在科研特色、内容、方法上以及科研队伍建设上对高职科研工作进行了定位。笔者以我院科研为背景,分析了我院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科研工作思路,同时根据科研管理实践提出强化科研管理意识、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科研,定位,科研管理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4号文《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2]欧阳曼.高职院校科研运行机制创新——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19-20.

[3]刘婷,齐楠.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l1,(27):213-214.

教学是管理,教师是管理者 篇11

管理的职能,一是组织,二是监督,三是帮助。

学习上,很多事,孩子们不做,或不知道要做,于是老师组织,指挥号令,安排布置甚至带领。要做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步步走下去。孩子常常就这样,老师交代了,他动;老师不交代,他不动;老师安排布置的,他完成;别人安排布置的,他就是不理。在对孩子的影响上,“局长不如校长,老爸不如老师”。

安排了,布置了,孩子仍然可能不动。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监督,检查验收,督促,促使他动,强制他完成。人的自觉性是不可靠的,孩子更是如此。有时候,宁愿玩,也不学。如果没有老师,就保证不了他把精力用于学习。经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老师安排布置了,要学生怎样怎样,后来考试果然考到了,学生却答得差,老师就生气:我叫你如何如何,偏不听,看啊,考了啊。这其实不能只怪学生,也是老师这个学习管理者“监督”职能发挥不好之过——你不要只是满足于安排布置,还要检查督促,不落实不罢休。

孩子学习,自己学不动,或者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或者学得不轻松愉快,学不好,或者学不周全,学不够,或者缺乏学的条件。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指点,推荐,准备,补充。有了老师的存在,他可学了,能学了,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全面,到课有收获,旷课有损失,老师的作用就显现了。

孩子不知道要学习,或知道了仍没学习,不学习,正因为老师的存在,安排布置引领,检查督促鞭策,他学了;孩子不懂得学什么和如何学,或者无法学,学不动,学得艰难,学不全,学不好,正因为老师的存在,指导帮助,他能学了,会学了,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好。这就够了,不枉老师一场了。如果没有老师的存在,孩子们或许不做这一切,或者做不好这一切。老师是学习的保障和保证。师的存在,让学习者做了该做能做的,做好了该做能做的,做得轻松而愉快,得到了该得到能得到并且非从此无以得到的。这,就是老师的独立存在价值。正因为此,老师,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

老师干的这些事,老师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活脱脱不正是一个管理者所干的事和所起的功能和作用么?

老师所干的活儿,叫教学。教学,就是管理;教师,就是管理者,管理学生学习的人。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

管理如养牛,管理者好比养牛人。耕牛不会自动耕田,养牛人就要拉它到田里,派它耕田的活儿,给它耕田的任务。它不动,养牛人就要挥鞭驱赶,迫使它动。它乱动,养牛人就要牵它鼻子,予以纠正,让它正确地前进或后退,恰当地往左或往右。它饿了,给它吃;渴了,给它喝;累了,让它歇。这就是管理者,养牛人。管理者只是管理牛耕田,指挥,监督,帮助。耕田的始终是牛,不是人。无论如何,人不能代替牛亲自耕田。吆喝:“耕田了!走——,缩——,左——,右——。”不动?好,我来:“走……缩……”亲自耕田,这就是牛,不是人了,耕田的事儿就不会有好结果了。

管理如铺窝,管理者好比铺窝人。母鸡孵蛋,孵蛋的是鸡,人是铺窝的,垫草挡风,供吃供喝。铺窝人只是管理母鸡孵蛋,为其孵蛋帮忙服务,提供条件,并不代替母鸡亲自孵蛋。大吼:“孵蛋了!”不孵?好,我来……亲自孵蛋,那就是鸡,不是人了,孵蛋的事儿,也一定没有好结果。

管理如养鸭,管理者好比养鸭人。鸭子可以下鸭蛋,长鸭肉,生鸭毛,管理者只是管理群鸭下蛋,长肉,或生毛,为鸭们下蛋、长肉或生毛帮忙服务,提供条件,并不代替鸭们亲自下蛋、长肉或生毛。“下蛋了啊!长肉了啊!生毛了啊!”不干?好,我来……亲自下蛋、长肉或生毛,那就是鸭,不是人了,下蛋长肉以及生毛的事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管理者只管理,不代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管理者必须正确地管理,从对象的个性出发,基于个性,终于个性,是什么成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什么。同时,还要正确地要求管理者的管理,只要他根据对象个性,正确地进行了管理,他的管理工作就算尽职尽责。

正确地管理牛耕田,正确地管理鸡孵蛋,正确地管理鸭下蛋、长肉和生毛。是牛,就不能当鸡来养;是鸡,不能当牛来用。不能要求牛孵蛋,鸡耕田。群鸭中各鸭是高度个性的,它们中,有公,有母,一些长于下蛋,一些专于长肉,一些甚至只会生毛。对鸭的要求,只能是,能下蛋的下蛋,能长肉的长肉,能生毛的生毛,不能强迫公鸭也下蛋。

耕了田,就是好牛;孵了蛋,就是好鸡;下了蛋,或者长了肉,或者生了毛,就是好鸭。非要牛孵蛋,非要鸡耕田,非要鸭下蛋,只能是要求的错,怪不得牛,怪不得鸡,怪不得鸭。

相应地,正确地要求养牛人、铺窝人和养鸭人。对养牛人,不能作孵蛋的要求;对铺窝人,不能作耕田的要求。鸭蛋是好东西,鸭肉是好东西,鸭绒同样是好东西。对养鸭人的要求,首先是正确地养鸭,一定时间以后,任他交出鸭蛋可以,鸭肉可以,鸭毛也行,不一定非鸭蛋不可。只要正确地养牛使牛,正确地铺窝,正确地养鸭,养牛人、铺窝人和养鸭人就算有功,至少是尽责。非要牛孵蛋,非要鸡耕田,非要鸭蛋才算数,那分明是要求的错,怪不得养牛人、铺窝人和养鸭人。

基于个性,目标多元,于牛于鸡于鸭,于养牛于铺窝于养鸭,才是公道。

教学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人,学习者始终是学生,不是老师。老师只是管理学生学习,绝不代替学生学习。学习只能根据个性,从个性出发,“是个什么,成为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什么。老师,学校,教育,所有大人干的所有的事,都只是,养好用好孩子这个“牛”,让他自己去耕好学习这个“田”;铺好学习这个“窝”,让他自己去孵好学习这个“蛋”;管好孩子这群“鸭”,让他们顺其自然地“下蛋”、“长肉”或者“生毛”;不要让牛孵蛋,鸡耕田,公鸭也下蛋。——一句话,正确地管理学生学习,守护学生个性地成长,是个什么做什么,能成什么成什么;是个升学的能升学,是个种地的能种地,“让天才成为天才,蠢才成为蠢才”。

正确地要求老师的工作,不要以学生升学为唯一标准。升学好不是坏事,升学不好也不就是没有成就。首先是教学行为正确,只要教学行为正确,即使升学不好,也算有功,至少是尽职。教学行为正确是基本标准,基本标准必须满足;升学好是其中一个标准,可以追求,不可强求,——如果强求,求也白求。

代替学生学习,老师就成了学生,不再是老师;非要种地的也升学,跟非要牛孵蛋、鸡耕田和公鸭下蛋,没有区别。

不幸的是,现在学校,基本就干着这样的事情。

“思考啊,背诵啊。”不思考,不背诵?好,我来想,我来背……“为什么地球上有黑夜?……想不出来?因为太阳被月亮挡住了嘛。”“同学们,想一想,‘锄禾日当午’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知道?‘汗滴禾下土’噻。”癞蛤蟆,戮一下,跳一下。“跳啊,跳啊。”不跳?好,我跳。

学生,你工于绣花,或者长于装配?不成,只能学好“3+X”。你唱歌好,绘画好,或者打球好?不行,只能“3+X”考试成绩好。老师,你教出的学生会弹琴弦,会种庄稼?不行,你只能拿出升学率。垂涎林妹妹?没门,只能薛姑娘。这就是典型“包办婚姻”式教育,是养鸭只求蛋,并且强逼公鸭也下蛋。

这样教学,学习肯定完蛋。

管理,绝不是搬运;管理者,绝不同于搬运工。搬运和搬运工干的事是“转移”:把东西从别处或自己处转移到另一处,把知识从书本或自己转移给学生。教学“管理”和“管理者”要干的事是管理学生自己掘得知识,尤其是利用这知识去发达自己那颗头脑,不是简单的“转移”。

教师管理“三化” 篇12

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句俗语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它是管理经验的结晶,被奉为管理学的经典,适用于所有行业,作为担负教书育人历史使命的教师队伍,自然也不能脱俗,也要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这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常谈常新。我们觉得,教师管理制度不是随意而定的,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起码应该符合三个条件,这就是合理、全面、规范。

首先,管理制度要合理。制度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自然要与环境条件相适应,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匹配性。教师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学校性质特点、校园环境特点和人际关系特点,否则,制度就是一纸空文,无法很好地实现约束人的目的。如:职业中专与普通高中都是高中层次的学校,但两者有不同的生源条件、不一样的办学目标和差别巨大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更是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一所职业中专硬要套用普通高中的规章制度,显然具有不合理性,因为无法与环境相匹配,制度就没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合理的制度还应注重公平性,在这样的制度下,只有共同的教育工作者,根本不允许有特殊的个体,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制度而存在。

其次,管理制度要全面。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教师应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学校必须制定涵盖全面的制度,将教师的行为纳入到日常管理范畴。同时,只有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才能让教师队伍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任何一所学校,考勤都应有考勤的规则,上课都应有上课的制度,开会都应有开会的要求,这是起码的要求。在职业学校,由于特殊的办学性质,带实习,跑招生,搞安置,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不管工作多么重要,不管地位多么特殊,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制度之外,都必须纳入到制度的约束之中。从管理效益上看,制度越全面,职责越清晰,越能有效制止扯皮现象,越能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最后,管理制度要规范。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谨慎从事,要经过多方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可以执行的条文。成熟的管理制度,应该是条目清晰、层次鲜明、表述准确、通俗易懂,不能让人在字面上产生疑义和歧义,否则,可能就会有人钻空子,在容易产生疑义和歧义之处找岔子。现在,很多学校都很讲究量化管理,把制度细化为一个个数字,执行起来十分方便,但量化要切合实际,行为的分值应该与行为的后果相一致。有的职业学校为了突出招生功能,规定完不成招生任务的教师扣200分,而旷工一天扣30分,显然这样的量化是不合理的。在不规范的管理制度下,教师难有好心情,工作起来也就没有热情。

制度是田野上用篱笆围起来的“雷区”,谁也不可以熟视无睹、任意踩踏,否则,对篱笆造成损害,对自己造成损失,对他人造成损伤。但这“围墙”毕竟是用篱笆围成的,客观上主要起警戒作用,不会阻碍视线,完全可以透视风景,也不会破坏教师在工作之余欣赏风景的好心情,如果制度过多、过滥、过死,那无疑就是用密不透风的砖墙围起来一个个城堡,走在边上,让人有进入迷宫的困惑,人人心情郁闷,校园内死气沉沉,甚至会让人产生身陷牢笼的窒息感。

良好的制度,有利于形成一个秩序井然的群体,让各项工作更有条理,这是教师管理的基础性目标。

人性化。制度毕竟是由人制定的,是为维持良好秩序服务的手段或工具,绝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制度应该顺应人性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不能让制度牵着人的鼻子走,把人变成苛刻管理制度下匍匐前行的奴隶,那样的话,再大再漂亮的校园也会是死水一潭。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太苛刻,让被管理者———教师受到强大的约束,内心极不痛快,这就歪曲了制定管理制度的本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很难达到和谐统一。如:某校规定了严格的签到和签退制度,教师一天到晚要在严格框定的时间内签6次名,为避免教师中间脱岗,还制定了严格的不定时查岗制度,班子成员每天不定时到教研组里检查人数,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整日神经兮兮的,连厕所都不敢去,除了上课,每日老老实实地待在办公室里,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领导这样把教师当犯人一样看待,教师心里的反感情绪骤然增长,自然会找茬对付领导。学校纸上的规定是“上班时间不许趴在桌子上睡觉”,领导查岗时发现有教师倚墙打盹,不由分说就要在本子上记扣分,教师毫无惧色地反唇相讥:我没有趴在桌子上睡觉呀?这怎么能算是违反纪律呢?

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故能广阔无比;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故能浩瀚无涯。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育工作者,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既需要包容,也需要温暖,更渴求关怀。在制度化管理措施的背后,领导不应该忘了用包容之心,给予教师必要的人情关怀。我们学校的领导很重视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教师的直系亲属生病了,领导一定会去看望一下,一句亲切的问候,让家属心里特别温暖,也让当事教师特别感动;教师家里有特殊困难了,领导一定会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东西不一定很多,但领导代表的是一个单位,送去的是全校教职员工的一片心意;教师心理上有疙瘩了,善于察言观色的领导常常很快就能了解到实际情况,肯定会及时进行沟通,领导亲自出面了,诚心诚意,慈祥和蔼,再大的矛盾和疙瘩也会烟消云散。尽管也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处在这样人性化的环境中,校园的人际关系非常和谐。人心都是肉长的,教师都是有较高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人,以付出为第一责任,内心里很容易满足,只要你真心尊重他、真正关心他,他就会无怨无悔地“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性,就像田野上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娇艳无比,点缀着自然的风景,让田野上的每一个耕耘者都能赏心悦目,身心的疲劳一扫而光。一朵鲜花盛开,蜜蜂飞来唱歌,蝴蝶飞来跳舞,小鸟飞来伴奏,留下一片勃勃生机,吸引万千生灵瞩目,让田野充满了爱的温暖,让人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这花朵还能发出缕缕清香,四散飘逸,沁人心脾,能唤醒每一个靠近者心底的良知,让他把别人的温暖和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让人际环境更融洽,这是教师管理的高层目标。

专业化。教师的工作,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教师管理不能只是行为上的约束,更应该在理念上进行引导,在技术上进行引领,否则,教师不能实现专业化发展,学生不能实现和谐化发展,学校也不会实现持续化发展。专业化管理,这是教师管理中最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技术手段。

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管理,管理者必须首先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有广博的理论基础,有扎实的教学技术,有充足的实践经验,是教育工作的先行者,是教育理论的博采者,是教育思想的酝酿者。学校管理理论上有一句名言:“校长是教师的教师。”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很有哲理,如果没有资格和能力做教师的教师,趁早别干管理教师的工作。如果外行管理内行,不单是在技术层面上难以达成默契,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即使是在心理上也难以达到相知相容,双方都会觉得很别扭,无法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专业化管理似乎有几分抽象和随机,远不像约束教师行为的详细明确的纲目条文那样具体和固定,更多地倾向于把握教师队伍的脉搏跳动,关键在于管理者必须以教学参与者的身份,熟悉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状况,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管理者必须能准确感知每一位教师的业务需求,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千方百计给教师们创造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如:举办业务比赛,向外推荐能人,派人外出学习,指导同行交流。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管理的目标,就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多给他们以专业的引领,如:指路子,进行听课指导;献方子,推出优质案例;换脑子,探讨教育艺术;压担子,确定科研课题。要通过深入人心的梳理和引领,把教师队伍带入到蓬勃向上的优美环境之中,引导教师实现专业的飞速成长,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让每一个个体都充满自信,都满怀激情。

教师是耕耘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智慧,让大地更丰实,让树木更挺拔,让花朵更娇艳。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必须在躬耕之中,研究更好的方法,探索更好的想法,实践更好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做得游刃有余。通过自我摸索和实践,可以达到目标,但专业的引领同样弥足珍贵,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学校领导必须首先做一个教育专家,才能够站在更高处,做教师前进的灯塔和路标,教师心无旁骛地把研究教学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了,整个团队就可以在“不管”中实现管理的目标。

上一篇:勤工助学信息管理平台下一篇: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