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经济(共12篇)
进出口经济 篇1
一、引言
中国于1994年进行了汇率、外贸等金融和贸易政策的改革开放, 该政策实施以来, 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入WTO后, 中国与国际市场联系更为紧密, 大力开放国际贸易市场, 积极引进外资, 加速中国国际化进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版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进行外贸改革以来, 中国进出口增长迅速, 几乎每5年翻一番。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经增长为1993年的16倍。但是由于2008年下半年爆发了金融危机, 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严重影响, 造成2009年的进出口总额与前一年相比下滑了将近14%。但随着国家调控措施出台, 2009年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2010年以后仍然增长较快。虽然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长迅速, 但是经研究发现, 在我国进出口增长存在区域分布不均的现象, 较多地受到地区经济制约。张曙霄、王馨等 (2009) 对我国三十一个省份的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 在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对比中发现了贸易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认为地区内以及与周边地区间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会给该地区的收入带来直接影响。研究还进一步证实, 如果国内区域贸易发展不平衡将会造成各地区收入的差距扩大。李刚、贾威等 (2009) 基于空间交叉回归模型, 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问题, 通过将我国区域划分为东、中、西部, 得出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易受空间影响的结论。并指出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上, 应该体现出地区的差异性。刘秀梅等 (2013) 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 即区域的发展直接影响贸易的发展, 如果区域间整体发展的差距过大, 必然导致各个区域的外贸发展相距甚远。侯杰 (2014) 构建了一套评估体系, 该体系包含了十八个评估指标, 可以测算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状况。文章指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确实严重失衡, 且整体发展态势呈现“双剪刀口”状。李琳等 (2014) 通过扩展DEA方法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经济梯级差异明显, 中东区域协同发展呈扩大趋势。
本文基于DEA模型, 从效率角度, 研究全国31个省份, 地区经济发展对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通过DEA方法可以从技术和规模两方面, 分析地区经济对进出口贸易影响原因, 从而分析进出口地区差异性, 提出政策建议。
二、DEA模型介绍
DEA是数据包络分析的简称。在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 W.W.Cooper和E.Rhodes首次提出, 沿用至今, 发展了许多应用模型和计算方法。应用DEA方法计算时不考虑量纲, 能够全面考察影响效率的所有相关指标, 是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法, 也是进行效率评价的最优方法。在分析动态复杂系统时使用DEA模型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例如可以避免模型假设和权重的主观认定, 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 可以实现单元间的对比等。因为在模型的使用过程中, 并不要求将单元内不同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以函数的形式提前明确设定, 也不要求固定各项指标间的权重比例, 更不要求考虑所设指标量纲间是否合理。用DEA模型分析的结果可以量化。使用DEA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各区域的外贸投资效率, 包括综合效率角度、规模效率角度、技术效率角度等。DEA模型的分析原理是将每个区域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研究, 过程中使用到数学规划和数据统计, 在保证区域输入、输出不变的情况下, 将各地区单元投影到前期确定的有效DEA生产前沿面, 并依据偏离程度作出判断。在DEA中包含两个基本模型, CCR和BCC。
(一) CCR模型。
CCR模型是DEA中的经典模型, CCR模型假设决策单元共有n个, 其中每一个决策单元的输出可能有s种, 输入可能有m种。公式中的xij代表在决策单元j中, 第i种输入可能的数值, ykj则代表在同一决策单元中, 第k种输出可能的数值。该决策单元的输入向量Xj>0, 输出向量Yj>0, j的取值由1到n, 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其对偶规划问题为:
(二) BCC模型。
BCC模型与CCR模型的区别在于, BCC模型仅站在技术效率的角度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 公式如下所示。
其对偶规划问题为:
三、实证分析
文章主要研究我国工业制造业进出口情况, 以每一省份进出口贸易情况为决策单元, 选取中国大陆三十一个省份2012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地区的分布上, 采用了当前社会广泛认同的综合划分方式。将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一个地区化分为东部, 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发达;将黑龙江、湖南、安徽等八个地区划分为中部;将重庆、广西、云南等十二个地区划分为西部。和东部地区相比,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三大地区的具体省市划分如表1所示。
对于效率的评价而言, 效率有效即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带来最大产出, 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受到当地人文、自然环境影响。文章分别从人、财、物的角度选取指标, 输入指标选取3个, 输出指标选取2个, 共计5个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X1这一指标从地区工业人力投入角度, 对地区进出口效率进行评价。X2为各地区工业总产值, 能够从工业角度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X3这一指标反映地区引进外资能力, 指标数据反映年末总值。Y1和Y2两个指标的设定可以作为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评价依据。
采用DEA基于投入的CCR和BCC模型分析方法得出结果见表3。综合效率评价结果源于CCR模型, 技术效率评价结果源于BCC模型, 规模效率评价结果通过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比例得出。
结果显示, 我国31个省市地区中, 综合效率有效的地区是3个省市, 其中东部地区有2个省市。在技术效率有效的5个地区中, 东部地区有3个省市。
以上样本数据均来数于《中国统计年鉴》。
从DEA模型的整体评价结果来看, 我国三大地区的综合效率有所差距, 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而规模效率水平相当, 都比较高。由此可以判断, 技术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综合效率水平的变化。从全国平均看, 我国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 东部地区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中西部地区效率低下, 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通过松弛变量分析可以发现, 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工业产值和效率较高, 属于技术推动型地区, 该区域的经济转化可以依靠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规模来推进。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属于人口密集型地区, 有大量的人力资源, 该类型地区经济转化效率相对落后, 应从人口分配角度进行考虑。
四、结语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版
综上所述, 近年来, 我国地区进出口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均呈现出失衡的发展态势 (见图2) , 且二者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度。我国欠发达地区技术利用效率低下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 我国应继续实施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 以技术带动效率, 促进区域间的差距拉近。我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因此, 该不均衡现象应得到足够重视, 中西部地区应大力提升效率, 推进全国经济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秀梅, 尤佳, 赵胜利.进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2013, 4
[2] .侯杰.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 2014, 1
[3] .李琳, 吴珊.基于DEA的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与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 2014, 1
进出口经济 篇2
【摘 要】由于进出口业务独有特征和国家市场环境变化莫测,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营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风险,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已经成为了企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探究了这一课题。
【关键词】自营进出口企业;经济危机;风险;防范对策
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然而市场环境并不是平静无奇,自营进出口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着众多风险。有些发达国家对我国进出口产品实行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迫使我国进出口企业主动退让市场;经济危机后国家经济逐渐复苏,欧洲有的国家债务危机重重,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动荡局面,有些地区战争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并造成了我国企业大额外债及坏债的损失;美元迫使人民币升值,阻碍了我国出口业务;国内建材、原油等产品价格的大肆提高,提高了企业生产升本,诸如此类的情况。这些情况使得我国自营进出口企业面临着重大风险,怎样预防外贸风险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研究人员重点思考的课题。
一、当前自营进出口企业经营现状
1.缺乏抗击风险的能力
自营进出口企业普遍都是民营企业,企业运营的根本目的在于取得最大化利润,经营模式不健全,资金短缺,导致对自营进出口企业对产品更新、升级等研究投入不足,也缺少有效地激励机制。所以,出口产品不具有个性及特色,就好比川菜缺少给人刺激的辣椒一样,失去了特色,必然会在餐饮行业渐渐失去市场,长期以往就会慢慢地被挤出市场。川菜的“辣椒”就是个性,就是致胜法宝,若没有了它,即便是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严重压缩利润,也会被市场所淘汰。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消费者对产品的视觉美感以及功能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支撑,特别是对于资源匮乏的小型对外贸易企业来说,有了创新才有了竞争的实力,有了“发言权”,也就拥有了市场,也拥有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2.缺乏风险的内部控制意识
一直以来,自营进出口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大意义。其性质为人造系统,人类在使用内部控制时根据自身需求来确定其功能,但是我国内部控制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自营进出口企业都处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习惯于行政指挥、领导说了算,机构领导多数由专业技术水平较好的人员担任,技术比较过硬,但是缺少对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不注重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内部控制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往往以强调灵活性、便利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另外,有的自营进出口企业不注重对国外客户的信用管理,忽略合同详细规定。在贸易过程中,企业最好对客户的信誉情况进行调查,即使是老客户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不能由于以前的信用记录较好而不实施审查。此外,我国自营进出口企业内部控制缺少监督制度。内部控制机制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并未贯彻落实,企业难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缺乏合理的外贸发展模式
世界金融危机出现以来,自营进出口企业长期实行“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性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由于订单数量的骤然下降,我国自营进出口企业纷纷陷入停产甚至破产的困局。近年来,我国陶瓷产品已先后遭到印度、韩国、巴基斯坦、泰国、欧盟、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欧盟、韩国对我国瓷砖曾征收最高达69.7%的反倾销税,而印尼对我国陶瓷餐具征收的反倾销税更是高达87%。2013年7月份,巴西贸易保护局发布公告称,将对我国未上釉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倾销幅度为每平方米15.50美元,欲征收264.1%的惩罚性关税。2013年7月29日,巴西公布陶瓷餐具反倾销案初裁结果,巴方将从7月30日起,直至终裁前,征收高达每公斤1.34至4.66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据计算,此次初裁就将使案件涉及金额高达7000万美元,逾千家中国陶瓷出口企业会受到影响。严峻的经济形势不仅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造成企业破产,引起失业率大幅上升,使得我国社会不安全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这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长期实行的“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4.缺乏预防贸易摩擦的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与国外的贸易摩擦随着我国企业及产品的转型升级而逐渐多样化,针对的产品也渐渐地从低端上升到高端,更有甚者已经涉入到了未来战略性产业及未来的市场领域。例如,欧美国家多我国光伏产业启动了“双反”翻查,就是一个特殊的案件:以前我们与国外产生贸易摩擦的产业主要是轻纺工业,随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数量及质量越来越提升,与发达国家重合领域较多,对于我国高端制造启动的贸易调查也越来越多。贸易摩擦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的伴生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
二、应对自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发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法规的作用,深入探究WTO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经典案例的分析,借鉴我国已经裁决案件的经验教训,从而灵活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法律保护手段。针对那些进口数额较大、涉及倾销的国外产品,尤其是深刻影响到我国基础产业的国外产品必须坚决立案,迅速接入,使得那些遭受到经济损失的产业第一时间获得法律救济。同时对国外企业启动的反倾销审查程序,必须加快反倾销案件年度复审、月审复审的速度。加入WTO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关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协商、行政审核、司法诉讼逐渐增多。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必须高度重视与WTO有关机构的沟通交流,注重反倾销国家的行政审核、司法诉讼、贸易争端以及法律人才培育等等事务。
2.加强进出口产品市场的监管
当前我国很多自营进出口企业为了逃避政府部门的监管,并未如实进行外贸或工商登记,这无疑是增加了市场运营风险。当前国际上工商登记管理机制不健全,常常出现虚假资金、虚假信用、虚假登记等现象。我国企业必须尽力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与资质的公开机制,构建合同信誉公示机制,消除不对称信息。我国工商行政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及时线索发现机制,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增强调查取证能力,不断加大监督力度。
3.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自主出口品牌
开展品牌战略,促进出口品牌建设是防范市场风险的关键途径。这主要是由于,品牌是企业的标志与形象,是企业源源不断的动力,拥有品牌即是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导权。实行品牌战略,促进出口品牌建设进程,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对外开发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自营进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保障。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并未真正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注重品牌建设。自营进出口企业要想长期立足于国际市场,必须尽力谋求发展,这必须依靠企业综合实力、产品竞争力,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品牌竞争力。品牌即是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售后服务,因此才能吸引消费者。另外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销商的风险,提高了获利把握,打造了一条通畅的销售渠道,进而越来越多的经销人员愿意代理改产品。这样无疑是进一步使得企业凭借品牌产品优势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并争取到了市场主动权,从而获取长远利益。
4.加强合同管理,审慎合同签订与执行
合同是国际贸易的核心,它的签署明确了贸易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合同双方履行合约的证据,也是经济赔偿、贸易纠纷、取得合法利益重要的凭据。所以,防范合同风险是防范进出口业务风险的核心。首先,必须严格审查合同对方的资质;其次,详细明确各个层次签约人的权限,重点审查;再次,必须全面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理,具有操作性;第四,必须适时追踪监管合同履行情况,防止对象利用合同中某项条款的变更进行违约或欺诈。另外,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合同登记机制,原版合同必须存档,预防以后出现纠纷时能够提供有效证据。
5.完善进出口业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能反映出出口业务管理的全过程,也能反映出自营出口业务企业对外业务的流程和具体状况。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就必须积极依托企业的内控机制。内控机制能够确保业务各项资源(特别是经济层面)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信息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趋势,因此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在系统内设定权限管理,每个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职务岗位在权限内完成,实现对业务工作、资金使用、内部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深入分析财务信息的产生、收集以及利用流程,制定基于人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人的操作。从而助推财会信息化的有序开展,同时也提高其运行安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的风险。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自营进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至关重要。自营进出口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际市场风险、合同风险、法律风险、客户风险等等各方面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不同的风险采用有效的对策,化解风险,避免经济损失。另外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提高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只有这样自营进出口企业才能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公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及效果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2]杨丽华,尹少华.新形势下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11(04)
进出口经济 篇3
【关键词】经济增长;进出口;计量分析
一、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直接的或静态的利益,而且能带来间接的或动态的利益。国际贸易在自身迅速扩大的同时,反过来推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回顾近代以来实现经济起飞的国家,对外贸易几乎都起到了“加速器”的重要推动作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更是“贸易立国”的成功典范。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直伴随着出口的强劲扩张,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80 年到2001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81 亿美元增加到21738 亿美元,增长56.1 倍,年均增长25%左右,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与GDP 的比值) 也从13% 提高到64%, 我国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也从0.9% 迅速提高到6.5%, 我国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排位也从第26 位大幅上升到第3 位。按不变价格计算,3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年均产长11.1%,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
那么,讨论外贸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就有必要细致研究我国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91~2007年间的有关统计资料,通过对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以计量角度来说明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模型的建立及回归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由于本文仅分析的是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可以假定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平稳的,由此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讨论。参数估计常见的方法有最大似然法、距估计和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估计随机变量参数最基本的方法,所以本文运用EVIEWS软件求相关参数。用GDP表示國内生产总值,IM 表示进口额,EX 表示出口额,T表示净出口,建立两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Y=€%Z+€%[X(Y表示GDP, X表示IM或EX、T)。样本区间选取1991年至2007年,所用数据(见表1)。
表1 GDP 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单独分析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使用数量经济软件EVIEWS,求得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与GDP的回归参数,(见表2)。
表2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知,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的相关性强;而经济增长与净出口的相关性较弱。现在再以回归方程进行定量说明。
(1)Y = 26494.33+ 3.073 X R2 =0.977 F =632.29(X表示进口IM)
(2.0662)(17.6064)
(二)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的检验:模型中的EX系数为正,表示随着EX的增加,GDP也随着增加;IM系数为正,表示随着IM的增加,GDP也随着增加。改模型符合实际情况。
(2)统计检验:EX与GDP的相关系数R2=0.976,拟合度很高;IM与GDP的相关系数R2=0.977,拟合度很高;T与GDP的相关系数R2=0.782,拟合度很小,所以净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3)对线性回归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设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d=5 %,查F分布表可知F€%d(1,n-2)= F0.05(1,15)=4.54,因为3个变量的F值均分别大于4.54,所以以水平€%]=5%拒绝原假设H0(€%[=0),认为回归效果显著,即GDP与出口、进口和净出口存在线性正相关。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证检验和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出口额和进口额即贸易总额,而不是净出口额。许多研究只考虑了出口与产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出口当作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在传统经济学中,从总需求的角度考虑GDP 的构成时,也仅仅计算了净出口。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净出口也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效应,但是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数R2 = 0.782较小,也就是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相反出口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强(相关指数均大于0.95),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进出口总额。
综上所述,贸易同经济之间是平行发展的关系。我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外贸发展取决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依赖于外贸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贸进出口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对GDP 的增长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进出口经济 篇4
受国际经济贸易大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等不确定因素的持续影响, 我国羊毛进出口量有所下降。据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统计, 今年1~4月, 该口岸出口羊毛4.5万t, 出口毛条近1万t, 同比分别下降11.9%和20.2%。
张家港口岸是我国羊毛进出口的最大港口, 该口岸进出口羊毛价格与量已成为影响国际羊毛行情和价格走向的重要风向标。据检验检疫部门分析, 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大产毛国近年羊毛产量来看, 目前世界羊毛总量短期内不会呈现较大变化, 而我国毛纺行业加工能力增长较快, 以及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将促使羊毛价格总体维持高位运行。另外, 消费需求滞后影响到生产需求, 但生产需求的下降和原料高价位尚未完全影响到消费品的价格, 因此进出口羊毛价格将出现“反复波动, 难以预测”会是中短期的特点。吉
进出口经济 篇5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状况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萎缩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冲击影响,尤其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如何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根据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和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为我国进出口经济贸易地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
二、国际经济形势
1.经济状况不稳定,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化明显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造成通货膨胀,呈现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导致了经济能力的衰退,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国家经济不够景气,一些企业、工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闭,人们的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虽然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受冲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积极采取经济政策加以调控,一段时期内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回暖趋势,但是从整体的国际经济形势看来,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状况。
2.全球经济化影响大,国际市场效应明显
国际市场效应对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非常稀有的进口贸易商品,如食品、石油等能源类产品,全球经济化的恶劣演变,造成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呈现大幅度地波动,其中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趋势,这势必会造成原材料进口后的生产成本增加,通过生产线生产成成品后,进入市场流通,必然会产生售价提高的现象,影响商品的物价水平,破坏了健康的物价平衡,这对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市场调控,维持平稳的物价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3.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和发展,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下,发展中国家迫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兴起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形势,如紧缩的宏观调控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危机发展的速度,造成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三、当前我国经济贸易现状及问题
1.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
我国当前的出口经济贸易中,出口产品数量大。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地影响,造成国际通货膨胀,从而对我们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欧美经济财政紧缩,经济复苏较慢;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顺差大。
2.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主流,或面临产业结构优化
现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工业制成品等货物或需求量下降,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产业结构优化或改革。
3.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形势
当前形势下,由于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仍旧延续快速增长的形势。尤其是石油、铁矿粉等工业原料、大豆等食品用料、重要能源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在积极进行进出口贸易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快速发展。
四、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经融危机,通货膨胀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此种形势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和目标方面的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反而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兴起和发展,此种情形下,使得国际趋势呈现出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2015年,我国把握住这种积极地发展形势,参与其中,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利用货币市场调控,降低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从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平稳地发展。
2.消极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状况不佳,经济能力衰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仍旧缓慢,一定程度了降低了进口的需求,国内产能过剩,商品供大于求,他们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商品进出口不能保持平衡,导致我国国内经济失调,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资资本易流向其他国家,会减少我国的外资,引发资本泡沫和债务危机的经济影响。 2015年5月,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进口,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8%。
五、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策略和应对
1.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逐步优化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
进出口经济 篇6
【关键词】出口贸易;经济形势;解决措施
由于受到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的经济受到的严重的打击,作为进出口贸易的合作伙伴,我国在进出口方面也遭受了严重的影响。
一、国际当前的经济形势
1.全球的失业率上升以及通货膨胀现象。恢复经济的主要动力缺乏在于失业率,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在财政吃紧和外债的压力下逐渐攀升,这使得在经济的恢复的道路中充满阻碍。
2.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不能保持稳定状态,尤其是欧盟国家、日本和美国。作为经济大国,虽然在一些方面美国表示出经济已经有所恢复,但是仍然不能隐瞒其经济恢复速度极其缓慢的事实。对于日本,灾后的重建使得日本的经济遭受重创,面对这样严重的经济问题,日本国内对外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导致对外贸易部分的下降。
3.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当中,新兴的经济型国家对于经济的发展要比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要迅速很多,但是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是要面临很多风险的。这样的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外来的货币增多,一旦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过多,一般政府就会在宏观上进行经济的控制,从而就会降低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贸易进出口的状况
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等不利影响,据中国商务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6.4%,进口额更是则大幅下挫16.2%。而目前,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是以机械制造加工类的轻工业为主,例如服装成品、针织、家纺等。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大大减少,所以我国为了避免减少损失情况必须要加强对贸易方面的结构调整。
我国在生产农业类产品方面也是大国,但是食用油和大豆这样的农产品依旧需要从国外进口,并且需求数量很大。不仅如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各种能源产品、电子产品、基础的设备材料等的进口数量在不断增长。对待进口贸易这一方面的内容,我国正在做出进一步的规划改善。
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主要是我国进口商品的对象,由于来往较多,在进口贸易方面出现的摩擦也比较多。这种单一方向的进口产品需求与集中的市场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不利因素,很可能会造成威胁。
尽管面对着各项数据下滑和产品结构紧缩的各项不利,但我认为,整体上贸易顺差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再基于中国制造长期形成的渠道优势,加上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后期向好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三、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吸引投资,为我国提供了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从而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变化,有利于矿产进口。
2.不利影响
(1)通货膨胀。在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中的能源资源价格出现上升的现象,而这些物资都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对象,如大豆、原油等。进口物资的价格上升必然会导致我国国内商品生产的成本增加,由此就会导致商品市场价格的上升,最后会产生的结果就是造成我国对市场经济的控制的困扰。
(2)由于欧美国家经济状况的不稳定,导致其联盟国家兴起了贸易保护主义,这样的现象导致我国对外进出口环境的恶化。商品进口价格昂贵,产品出口价格低廉,大大减少了我国可以流动的外贸资金,對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3)欧美国家经济复苏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大有兴起之势,主权债务危机开始延伸到其他国家,更加恶化了我国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了发展中国家,导致我国可用外资减少,难度增大。要谨防资产泡沫和债务危机的影响,要谨慎对待利差和汇率升值中获利的短期资本的流入。其他国家物资的出口价提高,导致我国的进口成本加大。国际黄金价格、粮食、原油和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在经济危机的作用下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纵观我国的进口商品大多都是一些比较稀缺的资源能源产品和部分农作物产品(如大豆等),而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必定会使得我国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整个生产线上的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市场物价水平上涨,给我国对市场控制措施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困扰。
四、面对国际影响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1.进行出口产品的优化,进行创新改革
我国出口的商品有很多,包括服装、床上用品、家纺、针织等成本低廉的产品,长期下来,我国就会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危害,因此,我国必须要进行对传统方式的贸易方法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并且研究出新型的产品,加强技术和设计手段,有效进行商品的推广活动,使我国商品在国际上打出一个发展品牌,更好的维持和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2.减少我国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性
一般企业的发展需要注重的是市场上的需求和供应关系,而我国企业发展的明显问题就是太过依赖进口商品,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解决这种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我国市场内需,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其次需要企业进行转型,尽量避免国际的经济动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3.提高服务业的素质
较高素质的服务业对经济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根据国际形式,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开发在华旅游的服务,培养新型的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人才,另外还可以开设教育培训、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技术转让等方面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不单单需要产品本身的质量,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的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够将服务贸易的质量做到最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进军国际市场,鼓励民营企业
我国设立了关于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的基金,目的是为了鼓励民营的中小型企业能够走出去,参与到国际的经济竞争当中去。一般国家支持商标注册、估计市场的宣传推介、境外市场考察、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创建企业网站、境外展览等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特点的项目。对于这种现象,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较高透明度、较强稳定性的政策体系,政府要明确表示对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支持,并在税收方面进行减免,帮助其避免政治风险和经营风险。
5.建立完善的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规定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所以会存在很多漏洞。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另外还要进行出口退税的调整,降低人民币压力。
6.稳定汇率
汇率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对外贸易中的主要问题,为了避免汇率带来的影响,我国应该着手于币种的结算增加,运用多种的避险工具来避开管理风险,并增强本身的消化汇率带来风险的能力。
7.监管资本的流动异常
在进行国际资本的流动使,如果发现异常就需要尽快地采取应对措施,尽量避免对我国造成经济金融方面的损失和影响。
五、结束语
面对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金融危机,全球的经济复苏的过程比较漫长,经济发展状态将长期僵持在一种低速增长的状态中。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案度过这一难关。我国的企业发展但多半依赖于进口商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很多企业都受了重创,所以扩大内需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是需要改革的关键步骤。另外,增加出口贸易、推广更新型的服务贸易是我国目前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姚愉芳,齐舒畅,刘琪,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2008,10.
[2]郑小梅,黄辞航,浅析我国加工贸易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J],2008,4.
进出口经济 篇7
2015 年11 月,习近平到访越南,期间与越南新领导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谈。通过对未来发展的分析,习近平提出了发展中越关系的五大建议,分别是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密切党际交往,相互学习借鉴;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扩大人文交流,促进中越友好;加强多边合作,建设和谐世界,这一观点的提出得到了越方的广泛赞同。在中国周边的外交局面中,中越关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1991 年中越双方关系正常化发展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贸易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逆差问题的出现也对越南经济造成了影响。因此,在现阶段中越双方贸易构建过程中,应该积极有效地解决逆差现象,从而为双方贸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在中越进出口贸易对越南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的过程中,结合时代变化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1 越南引进中国直接投资的概况分析
在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越南引进中国直接投资的数量以及规模逐渐增大,在统计分析中可以发现,2012年,越南引进中国直接投资项目893 个,交易的总金额达到了46.9亿美元。2013 年底,中国在越南投资了997 个项目,总金额达到了70亿美元。2014 年,越南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其注册资金得到了有效增加。2003-2013年越南引进中国直接投资存量与越南全国引进FDI存量情况如表1 所示。
2 中越进出口贸易对越南经济的影响分析
2.1 基础设施条件造成的影响
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地理环境的限制制约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虽然在近几年中越地区边境建设中大量项目得到了顺利开展,但是,当地的铁路、公路以及移动通信等项目的建设并不能充分满足贸易市场的基本需求。边境地区服务业务的建设相对落后,缺少娱乐、休闲以及相关配套的服务场所,而且金融服务业也相对滞后。这些现象阻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贸易市场无序竞争现象。
2.2 中越贸易逆差造成的影响
第一,越南对中国进口量过大以及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现象相对严重,导致越南国际收支经常出现赤字,逆差现象严重影响了越南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第二,越南很多原材料、机器等主要的进口国是中国,当越南对产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多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而且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越大,导致越南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现象。第三,越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是越南生产的产品知名度较低,而一些越南较为知名的企业并没有对产品进行宣传,从而导致越南对中国的出口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数据来源:中国2013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与联合国统计数据库整理得出。
2.3 中越贸易中低端产品造成的影响
由于中越双方在产品交易的过程中,低端产品相对较多,而且这些产品通常属于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源密集型,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这种现象的出现也造成了两国贸易额不高的现象。在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中国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经过简单加工的机械材料,而越南主要向中国出口农副产品、煤炭以及铁矿石等材料,这种低端产品的贸易往来并不能有效改善两国的贸易条件,再次制约了越南的经济发展。
3 优化中越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
贸易中的产品宣传工作是合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越两国在思想、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且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大有不同,如果在贸易进出口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2 种文化的差异性,会导致产品的贸易出现很多限制性因素,从而造成交易障碍。在现阶段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中国市场对越南市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偏见,随首中越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逐渐增大,很多南方人对于越南市场认识不全,他们认为越南的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对质量的要求不高,导致贸易出口过程中交易环境相对较差,在交易过程中贸易模式并不能充分满足双边需求。如果这些现象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阻碍两国贸易往来。因此,应该不断宣传两国文化、政策以及思想政治等内容,通过基础设施的构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与此同时,应该配备专业性的服务场所,强化金融行业的综合性发展,从而为进出口贸易的经济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改善进出口贸易中逆差现象
由于越南是一个资源出口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出口贸易支撑国家发展,但是,对于一个资源出口型国家而言,其产品出口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同时面临交易国家压价的困境,导致贸易经济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在初级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整个资源环境造成破坏,这对越南基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越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本国资源,进行产业资源的延伸,通过对农产品、海产品以及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提高出口产品的经济价值。越南可以引进中国的相关技术,实现初级产品的深度加工,有效发展本国的第二、第三产业,逐渐提高二、三产业在国家经济运行中所占的比重。使本国出口产品逐渐摆脱科技含量低、产品价值低等问题。与此同时,在逆差现象改变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有效改善对中国产品的进口结构,对于较为先进的产品及设备提供优惠的进口税率;其次,制定完善的贸易交易法则,从而有效改善逆差现象。
3.3 不断完善贸易法律及政策
在中越进出口贸易构建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履行计划中的国际承诺,首先,越南政府应该在商品运行的过程中完善贸易法律监督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通过对法规文件的更改及补充,充分保证制度内容的统一性以及有效性。而且也应该营造良好的经营投资环境,在不影响传统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新企业的发展。其次,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实践不断对制度内容进行分析、检测、修改及调整,对于与本国国情不相符的交易制度应该给予删除,其中的经营投资条款应该在满足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放松条款内容的限制,并在贸易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监督,对于质量达标的企业颁发经营许可证。再次,对于一些相对罕见的产品以及影响自然环境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要通过特殊手段才可以运营。相关制度的构建应该实现合理性、客观性以及公平性,保证越南的各个市场得到充分运行。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应该颁布统一的贸易法、企业法以及银行法等,消除国内投资者偏向外商投资的现象,实现多样化的投资运行,在根本意义上使越南的经济得到有效提高。最后,应该简化企业行政手续的办理程序,并公开相关的程序及手续办理时间,通过节省运营成本提高投资者对项目投资的信心,同时,也应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越南的商贸银行应该与中国银行继续保持代理关系,为边境的汇款工作提供便利的服务,在保证越南金融市场灵活运行的基础上,将边境结算的金额进入银行,从而有效打击产品走私以及贸易诈骗等活动,为中越两国进出口贸易往来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有效缓解产品逆差现象。
4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两国贸易存在着不均衡的发展局面,越南的贸易逆差相对较大,因此,在中越进出口贸易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从市场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而是应该通过对逆差现象的分析,构建科学的发展策略。与此同时,在中国与越南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扩大贸易,从而实现经济化的贸易运行[5]。
参考文献
[1]黎氏进.越中进出口贸易对越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2]阮氏河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越中经贸的影响[D].长沙:湖南大学,2011.
[3]阮英魁.越南—中国进出口管理问题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4]阮氏河.越南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进出口经济 篇8
全球经济在2013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5年,开始出现缓慢复苏。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波动、资金外流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缓慢。由于国际经济整体增速缓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8%,2013年放缓至7.6%。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认为,在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冲击会很快传递到其他地区。纽约时代周刊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应关注中国的不稳定性,中国近期经济增长依赖于高涨的房地产价格,并显现出所有典型的经济泡沫迹象,但泡沫正在破裂,恐怕将产生金融和经济危机。在20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中国会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文献综述
关于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最新研究的主要观点有,StalkGeorgeetal(2011)认为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市场转向消费者导向市场。中国的许多消费部门,包括电子、汽车、奢侈品及珠宝等,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市场。在亚洲国家间集装箱的流动大于亚洲与北美及亚洲与欧洲集装箱流动的总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进口。目前中国中产阶级正在兴起,互联网用户及手机用户消费巨大。Zhao Wenjun et al(2012)运用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马尔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0年我国30个产业分部门面板数据分析出口、进口、对外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产业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出口对中国产业经济增长方式无正向作用;进口及FDI对中国产业经济增长均有正向作用。进口的正向作用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企业规模较大的产业中更显著。Mercan Mehmet et al(2013)运用1989—2010年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及土耳其)年度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研究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每增长1%,经济增长率将上升0.27%。研究结果证实了内生增长理论所提出的贸易开放度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设。当考虑到贸易开放在通过更有效的生产方式引领新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及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增长中的作用,制定既能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又能保持经济强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非常必要。
张东阳(2013)认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是政府制定相关贸易政策导向措施;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建立在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上,未来应实现外贸集约型发展方式;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从而改变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谭余夏(2013)用1980—2011年的GDP和出口总额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中出口贸易贡献很大,为应对当前的贸易保护,我国应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争取其定价权。顾祎晛等(2013)构建了我国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Coe-Helpman(C-H)模型,利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我国进口贸易对生产要素有正面影响,通过进口引进的先进技术有明显溢出效应,对国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吴洁(2013)分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缓和贸易摩擦、激发技术创新、弥补供给缺口和诱导国内需求。孟灿(2013) 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显示进出口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出口的积极影响稍大于进口。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深化全球贸易,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推进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科学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证研究角度建立相关模型分析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制定出口贸易调整政策,促进进口贸易发展策略,引导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长期均衡发展,及确保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重大战略指导作用。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整理和变量选取
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最新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分别从现状描述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全面分析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选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增长变量,表示为GDP,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及进口额为出口、进口贸易变量,分别表示为EX和IM。考察时间序列区间为1982年至2012年,其中GDP、EX和IM数据均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库 (UNCTADstat)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后得出。为确保所研究的时间序列增长趋势为线性,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将GDP、EX、IM分别取对数,得到变量lnGDP、lnEX、lnIM,从而得出如表1的数据表:
(二)平稳性检验
为建立VAR模型和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lnGDP、lnEX、lnIM三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lnGDP、lnEX、lnIM的变动趋势和方向相同,是有趋势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具有某种长期均衡关系的可能性。对lnGDP、lnEX、lnIM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显著水平下lnGDP、lnEX、lnIM的时间序列不平稳,在1%显著水平下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平稳,通过了t检验。所以三个序列lnGDP、lnEX、lnIM都是I(1)序列。
(三)协整检验
1.VAR 模型最优滞后期及其稳定性检验。
因序列lnGDP、lnEX、lnIM为年度数据,样本周期较短,并考虑VAR模型估计的有效性,检验时最大滞后期选择2。
检验结果显示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由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准则确定为2阶,由Schwarz Criterion (SC) 准则确定为1阶,由Likelihood Ratio(LR)似然比检验为2阶,因此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可以暂定为滞后2阶,建立VAR(2)模型:
VAR(2)模型特征方程的3个根均在单位圆内,分别是0.9829、0.7960、0.5100,所以VAR(2)模型稳定,最优滞后阶数是2阶。
2.Johansen 协整检验。
序列lnGDP、lnEX和lnIM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95%置信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存在协整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是(其中括号中数字表示t值):
由协整方程可得出:长期内中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为负相关,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出口贸易额每增加1%,中国经济增长减少约1.04%;而中国进口贸易额和经济增长正相关,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进口贸易额每增加1%,中国经济增长则增加约1.89%。因此,长期内出口贸易增加对经济增长有负向抑制效应,而进口贸易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
(四)VEC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序列lnGDP、lnEX和lnIM的一阶差分变量是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其中VEC模型滞后一阶的估计结果如下所示。
D(lnGDP)、D(lnEX)方程的CointEq1误差修正项为负,表明变量lnGDP和lnEX将调整短期不均衡,并趋于长期均衡。D(lnIM) CointEq1误差修正项为正,说明我国当前进口贸易的调整政策有效,短期内均衡,应继续实施有力措施使我国进口趋于长期均衡发展。
序列lnGDP、lnEX和lnI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与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出口导向型战略仍有重要意义,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对后经济危机时期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持续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不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在5%的显著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和货物和服务进口贸易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与货物、服务进口贸易的相互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货物和服务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在后经济危机时期,为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应制定相关贸易政策,促进我国进口贸易增长,使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如图1所示,脉冲响应函数图中样本数据选取时限为1982—2012年,响应函数期数设定为30年。其中图(A)表示在对数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受出口贸易一个标准差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函数。该函数表明GDP受到出口冲击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在开始几期影响最大,后期趋于稳定,其影响为正向。具体来讲,即期反应是0,从第3期开始正向影响上升较快,一直到第12期其影响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从第13期开始GDP受到出口冲击的影响趋于稳定。由此得出短期内中国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时滞,长期中将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出口冲击对GDP的影响在开始几年较大,在后期趋于稳定。图(B)表示在对数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受进口贸易一个标准差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函数。由此函数得出,GDP受到进口冲击开始时即期反应是0,到第5期开始上升,在第15期达到最大,从第12期开始其影响逐渐趋弱。由(A)、(B)两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受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很大,在后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应当制定相关贸易政策和措施,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避免受到来自国内外贸易的较大冲击。图(C)表示在对数水平下中国出口贸易受到GDP一个标准差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函数;图(D)表示在对数水平下中国进口贸易受到GDP一个标准差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函数。从两图可以得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受GDP冲击的影响在即期很大,长期中其影响逐渐减弱,GDP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大。
四、实证结论与评价
(一)Johansen 协整检验
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长期中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稳定均衡的。根据VEC模型的估计结果,序列lnGDP、lnEX在短期中可能会偏离均衡,但通过修正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均衡。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形势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将抑制国内经济增长,由于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出口的大量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不高,而我国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出口贸易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向。而长期中进口贸易的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这是因为我国通过进口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等技术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实现逆向技术溢出,优化我国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而长期中进口贸易的增长又会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在进口增加的过程中,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开拓了新的市场,竞争和创新意识逐步建立,多元化发展的理念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中国出口贸易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反之不成立。而中国进口贸易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亦不成立。当前我国为应对世界宏观经济发展较缓的局面,必须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提升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调整出口贸易结构,改变仅仅对出口规模扩大的要求,降低初级产品出口,对外贸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尤其是提高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应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稳定大宗商品进口。随着进口产品的增加,与进口产品紧密联系的上下游企业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整体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使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发展,实现贸易的可持续性增长。
(三)脉冲响应函数
根据图1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A),所考察的1982—2012年时间序列区间内,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总体的冲击是长期的,贯穿了整个30年的样本区间,且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持续时间较长,除第2期到第3期为负向冲击外,从第0期到21期均为正向冲击;短期内冲击影响较大,长期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趋于平稳。而图(B)显示进口贸易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从第0期持续到第6期,从第7期开始其冲击影响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图(C)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从第0期到第15期较大,从第16期开始趋于平稳;第0期到第2期冲击为负向,第3期到第22期冲击为正向,第23期到第30期冲击为负向。图(D)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对进口贸易的冲击从第0期到第16期影响较大,从第17期开始趋于平稳;第0期到第4期冲击为负向,第5期到第25期冲击为正向,第26期到第30期冲击为负向,中国经济增长对进口贸易的冲击比对出口贸易的冲击影响更大。在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的30年中,进出口贸易的功能包括扩大需求规模和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了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资源从一般加工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是通过出口一般加工产品和进口高新技术产品来实现的。一国的出口能够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进口则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进、出口必须协调发展。对当前中国而言,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是提高高新技术占比,促进市场多元化和降低加工贸易比重,将原有产业转型到一般贸易。
五、政策建议
为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度,即增强贸易对要素供给和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对投资、就业、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的积极作用,我国贸易发展的路径具体如下。
第一,实施更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使之能有效引导进口和出口达到长期稳态平衡关系。出口减速是长期调整的主要原因,工资上涨、能源进口依存度提高等都导致中国当前和未来投资增速及经济增长放缓,但仍将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长期调整后将出现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趋同,进口和出口增长趋同,中国内陆河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趋同。
第二,适应当前国际贸易新形势,促进区际贸易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使中国出口出现繁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成为最积极的进口国,为世界和中国经济带来很大机遇。区际贸易是中国出口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进口被称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口。
第三,中国应加强与中国有巨额贸易逆差国家的金融及经济合作,在持续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应继续遵循开放贸易政策,强调出口和进口同时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贸易顺差。中国进口增长预示着世界经济中充满了商业机会,到2016年中国总进口额将达8万亿美元,会为世界贸易提供更多机会。相关贸易国应认清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放松对高新技术出口中国的控制,为均衡贸易增长创造条件。
第四,降低经济对出口的依赖,重视国内消费。2013年3月中国新一届政府宣布将对经济进行重调,以解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
摘要:本文以我国198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得出协整方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形势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将抑制国内经济增长,长期进口贸易的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冲击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促进我国出口与进口协调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进出口经济 篇9
关键词:进出口,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老挝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内陆国家, 在技术水平上较为落后, 资金相对短缺, 对外贸易结构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表现的不合理, 而且经济改革之后, 老挝的国际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最近几年, 老挝的经济增长需求不断加大, 老挝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外贸为老挝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也成为老挝本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老挝中央银行》、老挝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等数据的研究发现, 老挝消费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40%左右, 表明老挝的国内基本的生活用品和其他消费品基本由国外进口, 说明老挝的消费品过度的依赖于进口,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挝自主企业在技术创造上的发展。老挝的出口商品结构中, 主要是木材及木材制品、电力、农产品、服装等, 出口规模较小, 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老挝提出了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 大量吸引外资, 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自从加入东盟, 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一后, 老挝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 贸易自由化也渐渐的深入。目前, 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也超过日本, 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为老挝创造了更多了贸易和投资机会, 2012年, 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总额达17.28亿美元, 同比增长32.8%, 进一步加深了老挝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基于这些现状, 有必要对老挝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验证和分析, 理清老挝对外贸易的开放, 对于其国内经济的增长的影响。实行对外开放后, 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老挝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等, 研究老挝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而言, 对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多, 但是以老挝这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论文比较少, 本文站在一个新的视角, 对老挝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对之前学者们的研究进行完善和补充。
1 VAR模型假定与建立
1.1 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主要取决于要素供给、技术进步、资本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喻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这三驾马车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不一样, 老挝自改革开放以来, 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 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 成为越来越活跃的经济体。要考察经济发展的原因, 不仅要考虑到投资、消费等内部环境, 还要考虑到技术变革、制度变革等因素, 本文只考虑进出口规模的变动对老挝经济增长的影响。
依据以上分析, 提出下面基本假设:第一, 在目前一段时间内, 国家的技术水平不会有很大的变动;第二, 人民的消费水平维持稳定;第三, 老挝的制度不会发生重大变革。忽略其他因素, 只对进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
1.2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选择
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 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 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VAR模型可以全面处理内部变量间的动态关系。
VAR (p)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列向量, Xt是d维外生变量列向量, p是滞后阶数, T是样本个数。k×k维矩阵Φ1, …, Φp和k×d维矩阵H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εt是k维扰动列向量, 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 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且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假设是Σ是εt的协方差矩阵, 是一个 (k×k) 的正定矩阵。上式可以展开表示为:
即含有k个时间序列变量的VAR (p) 模型由k个方程组成。
为了叙述方便, 下面考虑的VAR模型是不含常数项的非限制向量自回归模型, 用下式表示:
2 老挝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为了更好地反映老挝进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本文通过老挝贸易部统计年报得到1990~2011年的样本数据, 分别整理得到各年份的进口额、出口额及GDP。
从老挝历年的进出口额和GDP来看, 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年改革开放后到1997年加入东盟前, 这一阶段, 经济发展较为平稳缓慢, 从样本数据看, 1991年老挝的出口额为692.622亿基普, 进口额为1418.226亿基普, GDP为7371.39亿基普, 到1997年出口额为6530.2亿基普, 进口额为13348.8亿基普, GDP为34696.99亿基普, 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而1997年老挝加入东盟之后, 加强了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两国交流频繁, 为老挝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快速发展, 到2011年, 老挝的出口额达到158597.6亿基普, 进口额为180243.5亿基普, GDP高达611008.9亿基普, 老挝的经济发展迅速, 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2.2 变量设定
进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为了考察进出口规模的影响程度, 分别用进、出口额代表老挝进、出口规模, 其中, 进口贸易额用i表示, 出口贸易额用e表示。在选择被解释变量时, 采用连续3年的GDP滑动平均值代表老挝的经济增长, 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 并且可以使其趋势线性化,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 分别对GDP滑动平均值、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取对数, 记为Ln Y、Ln I、Ln E。
2.3 ADF检验及结果
ADF检验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 如果在经济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在进行协整分析时就可能出现“伪回归”,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 首先对样本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对序列Ln Y、Ln I、Ln E和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表明, 原始序列的ADF值都大于10%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 从而表明原始序列存在单位根, 原始序列非平稳。而经过一阶差分后, 变为平稳序列。因此, 可以判断上述变量为一阶单整I (1) 序列。
建立VAR模型时, 不仅要考虑序列的平稳性, 还要确定其滞后期。滞后期选择不当, 很有可能会造成误差项的自相关, 影响估计值的正确性。利用上述数据, 经过反复分析, 根据AIC和SC最小准则, 同时结合VAR特征方程根的倒数值来判断, 即所有倒数都小于1, 都在单位圆内, 选取了最佳滞后期为3。这样能够保证后续分析的可靠性, 在VAR (3) 模型下对老挝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
2.4 Johansen协整检验
虽然ADF检验比较容易实现, 但其检验方式存在一定欠缺性, 在以上检验的基础上, 进行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协整关系的检验。本文采用特征根迹检验。因为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3, 协整检验是对VAR模型进行协整以后得到的VAR模型, 所以进行协整检验时, 滞后期确定为2, 其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
注:*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接原假设。
它们所对应的原假设“没有协整关系”的检验统计量的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则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假设, 说明各个量之间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对它们的回归不是伪回归。这说明老挝的进出口额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协整关系, 整理后得到协整方程为:
由协整方程可以得到, 老挝的进口、出口都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 每单位的进口给老挝带来0.5452单位GDP的增长, 每单位的出口也给其带来0.2810单位GDP的增长。说明在老挝的经济发展中, 进出口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尤其是进口的影响更为重要。
2.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经济增长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确认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文利用VAR模型对变量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并且对不同滞后期进行分析, 如果结果比较稳定, 则检验结果较为可信。结果见表3。
表3检验结果显示:第一, 从进口与经济增长来看, 进口的每一期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而经济增长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 也就是老挝可以通过进口, 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二, 从出口与经济增长来看, 出口从第三期开始, 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了老挝外贸滞后效应可能是2期, 而经济增长不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第三, 从进口与出口的关系来看, 进口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 表明进口的增长, 可以促进出口的增长, 且较为稳定。而出口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从这些结论意味着, 进口对老挝的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出口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 出口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大进口力度, 还能推动出口的增加, 老挝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进出口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从而达到加速或抑制经济增长的目的。
2.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 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 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 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 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方法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更好地观察来自一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对其他内生变量产生的影响, 可以反映出影响轨迹。现在选取长度为10的滞后期, 对老挝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进行分析。
由于GDP对进口和出口的脉冲反应模式不同, 由于内生变量在受到序列冲击时, 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最后都基本回到没有受到冲击时的位置, 这说明其对应的VAR模型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当本期给进口一个单位Cholesky标准差新息的冲击, GDP出现一个快速的反应, 在第七期达到正向冲击的最大值, 此后有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 然后慢慢趋于平稳状态, 对GDP的影响较快。当本期给出口一个正冲击后, GDP在第二年出现一个负向反应, 随之出现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随时间不断波动上升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老挝的进出口对经济的增长都有一定影响, 在短时间内, 老挝可以通过加大进口力度, 促进经济增长, 但这种方法的持续性较低, 虽然短期内出口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经过一段时间后, 出口会出现强劲的推动力, 且正向影响较为持久。从长期来看, 进出口对经济发展都有很大贡献, 老挝要积极发挥进出口的推动作用, 着重引进先进技术, 提高出口质量, 发挥区位优势, 发展边境贸易。
3 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了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老挝的经济增长和进口、出口数据进行了研究, 老挝的进出口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检验, 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1) 协整检验结果显示, 老挝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老挝的进口、出口都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 进口、出口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进口的影响更为重要。老挝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进口商品中消费品所占比例较大, 老挝可以通过从其他国家进口相对廉价的消费品来满足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利用国内消费拉动经济高速发展。
(2) G r a nge 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 老挝的进口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进口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且较为明显, 而经济增长不是进口和出口的Granger原因, 说明经济增长对进口或出口关系并不显著。老挝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知识、人才、技术和设备, 促进资本流动与循环, 推动国内的技术水平, 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3) 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 出口会出现滞后效应, 经过一段时间后, 出口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比进口的影响更具有持续性。老挝政府要将原材料的出口贸易转向到产品加工贸易, 坚持扩大出口规模, 积极扶持国内企业出口,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 在短期内, 进口对老挝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明显, 长期来看, 老挝需要推动“出口导向”政策, 抓住亚洲、东盟和中国等广阔的市场优势, 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 加强与各个国家与区域间的合作关系, 改善贸易环境, 维持外贸稳定发展, 促进经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一省, 王建坤.老挝经济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J].亚太经济, 2012 (5) .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孙夫启, 邵建春, 李霞.进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9 (3) .
[4]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 2010.
[5]Marwah K, Tavakoli A.The effect of foreign capitaland imports on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 fromfour Asian countries (1970~1998) [J].Journal of AsianEco-nomics, 2004 (15) .
[6]Krugman.P.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American EconomicReview, 1980 (5) .
进出口经济 篇10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 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 出口数量多, 贸易顺差大, 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 2010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 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 进口1193.5亿美元, 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 据商务部统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2006年,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 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 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 处于顺差优势, 在金融危机之后, 国际需求整体疲软, 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 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 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 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 对重要资源能源, 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 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 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 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 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 注重内需的发展, 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 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推进贸易创新,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以来, 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
本, 缺少技术创新, 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提高质量、档次, 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新技术的研制, 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 培育自有出口品牌, 提高商品附加值, 推进名牌展会建设,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 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 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 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 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 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 增加结算币种, 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 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 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 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 推进服务贸易, 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 以质取胜, 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 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 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 即服务的质量上。
5. 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 重视科技发展, 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 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 为缓解这一压力, 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 保障国家安全, 同时, 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应重视科技进步,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6. 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 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 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 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 调整出口退税, 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 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1]姚愉芳, 齐舒畅, 刘琪,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10
出口型经济亟待产业升级 篇11
人民币汇率创新高,进入6.5区间。此刻升值,自然有应对美方压力的策略考量,但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来说,人民币升值乃大势所趋。但人民币升值利弊皆有,各种利益集团也各有所需。中国政府此时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做出对人民币如何升值的决策。而在目前全世界越来越重视的气候变化谈判中,催生出来的对碳排放控制的巨大力量,无疑可以帮助中国政府打破一些利益集团的阻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升值。
这种碳排放控制产生的巨大压力与人民币升值直接的关联,来自于中国承受的通过出口型经济产生的碳转移。
据海关1月10日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中国继2009年后,再次捍卫了世界第一出口国的地位。中国2010年的GDP增速能够保持10%以上,出口给力不少。无疑,改革开放以后,出口型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庞大的出口型经济的规模,形成了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严重依赖性。在GDP、税收、解决就业等方面出口型经济都是栋梁之一。目前,中国与进出口相关的就业人数超过1亿人,外资企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4千万人。
但凡事有利有弊。中国在分享出口型经济巨大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既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也包括中国要承受国际气候谈判中对中国碳排放施加的巨大压力。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国,在2007年就以72亿吨的碳排放量超过了美国的59亿吨(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而在199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一个国家就增加了世界碳排放量的一半。而让中国碳排放量迅猛增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出口型经济。在出口型经济中,绝大部分的碳排量放来自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碳转移。随着欧美国家产业的升级,它们将大量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拥有大量的人口资源,具备优势明显的低制造成本,使得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工厂”。有关数据说明,中国每年这种迎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造成的碳转移量高达12亿多吨,占中国目前的碳排放总量近20%。假设把这12亿吨的碳排放转移回发达国家,即由发达国家自己生产袜子、皮鞋、冰箱、洗衣机。那么,美国将再次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第一大国,中国将成为第二大国。
中国成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尽管中国人均排放量低有历史累积,人均近6吨的排放量比起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这些人均20吨的国家而言,还是有差距。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碳排放量5吨左右的水平。国际上必然会在碳排放上给予中国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已经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与最近结束的坎昆会议上得到了体现。甚至,国际上有声音认为,“中国成为了世界气候谈判的麻烦制造者”。对于一个目前快速崛起的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面对自身巨大的碳排放量,必须采取实际的行动。为此,中国政府主动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碳排量降低40-45%的目标。
同时,国际上由于气候变化的谈判进展缓慢,对于一些相对积极推进低碳发展的发达国家而言,可能会出台单边主义的办法。出台碳关税就是之一。
所谓碳关税指的就是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目的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因拒绝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尽管这一法案暂时还没有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但该法案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碳关税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从某个方面来说确实有利于推进人类应付气候变化的挑战。
当然,既要达到中国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量降低40-45%这个目标,又要减少主要贸易伙伴通过碳关税带来的制约。那么,中国就必须对出口型经济实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出口经济、绿色出口经济,减少承接的碳转移量。 为此,中国应该在出口型经济中,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转变。必将加快淘汰大量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的速度。对这些产业无论从财政补贴、土地供应、电价还是出口退税等方面,都应采取不同的政策,从政策规定上逼迫出口型经济,转变到低碳、低耗能、低污染的路径上来。
进出口经济 篇12
一、数据处理
三个时间序列:LY: (青海省GDP的对数时间序列)
LE: (青海省出口的对数时间序列)
LI: (青海省进口的对数时间序列)
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年鉴国家外汇管理局
从图1观察三个数据具有相同的时间趋势, 这表明它们可能有趋同成分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必须保证这些数据是平稳的或者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很明显以上数据都不是平稳数据, 从图2可以看出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后有平稳趋势, 因此可通过单整检验来验证这一设想。
二、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LI、LE、LY三个数据在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进行协整分析的条件。
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三个指标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可以用协整分析研究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用Johansen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在协整检验前必须先确定VAR的滞后阶数, 根据AIC和SC最小准则确定VAR模型最优滞后期数为3。得到如图6所示的协整检验结果。
从Johansen检验的结果可知, 三个指标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去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可以得到如图7所示的协整关系,
有上述协整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协整关系函数:
结果表明:在GDP和进出口的长期均衡关系中, 出口的GDP乘数为1.776, 即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GDP增加1.776个单位, 进口的GDP乘数为-0.491。表明进口对青海内的需求没有没有产生一对一的挤出作用, 这是进口产品结果和市场开度所导致的。
三、基本结论
第一, 在GDP和进出口的长期均衡关系中, 青海GDP与进出口之间在5%的置信水平下存在唯一的显著协整关系, 说明GDP与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比较稳定, GDP和进出口在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第二, 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显著, 而进口并没有产生一对一的挤出效应这说明进口并没有排空青海省对国内产品的需求这是由进口产品类型与人们的消费习惯共同影响的。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45-67.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李良璧,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200-286.
[3]韦伯.工业区位论.李刚剑,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2-73.
[4]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1.
[5]MYRDALG.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London:Duckworth,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