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现状

2024-07-21

中国进出口现状(精选9篇)

中国进出口现状 篇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现状

2009-05-08 中国机械投资网

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最主要的大类产品,其2008年的出口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总额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大大高于2007年全年的出口。其中,11月份当月出口3.49亿美元,高于前10个月2.85亿美元的平均值,同比增长24.1%,增速有所回落。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出口增速不减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的国家与地区达到203个。除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出口相对较小,对其他市场出口量都比较大,对欧洲、亚洲、北美洲出口总额较为接近。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美国仍是我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的主要市场,需求仍然旺盛。2008年1~11月,我对美国出口额达9.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9%,高于同类产品出口增速5个百分点。

从对品种的需求看,美国对我国小型医疗器械与设备的需求极其旺盛。2008年1~11月,我对美出口额达到1.05亿美元,接近出口总额的30%,同比增长了将近1倍。非洲和亚洲对我小型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十分旺盛,2008年前11月,我对非洲出口1932万美元,同比增长56.7%,对亚洲出口9529万美元,同比增长47.5%。

我国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品种比较齐全,从医院的一般检查与治疗器械到高端治疗设备一应俱全。出口金额最大的是血压测量仪器,2008年1~11月的出口总量达到3953万,出口总额达到3.64亿美元,约占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1%。近几年,我国大型诊断与治疗设备技术与产能大大提高,更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1~11月,核磁共振成像装置1~11月共计出口389台,总额达到1.39亿美元,同比增78%,同比5年前增长了2.9倍;X射线断层检查仪出口1491台,总额2.05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同比5年前增长了2.9倍;病员监护仪出口9.35万台,总额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同比5年前增长了13倍。我国大型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则主要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

医疗器械产业近年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内制造能力升级和技术创新,并且逐步成为世界医疗器械“制造中心”,如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合资厂或建独立的研发中心,通过技术转移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升级和弥补自主产品方面提供了有益帮助,在产品出口方面继续成为主力军(见表2)。同时,国内迈瑞、谊安、创新、新华等企业的B超、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临床监测设备等已基本覆盖国内外中端产品市场,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已占有相当的份额。

然而,我国对高端产品,如MRI、直线加速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尚与欧美日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关键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尚需产业重组和政策扶持。但随着“海归”回国创业,将引领一批民营企业向高端产品在自主创新方面迈出一步,对未来的医疗器械产业仿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主要以医用辅料、手术器械、一次性耗材、B超、临床监测设备及按摩器具等中小型产品为多,但随着国内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加和世界经济放缓,将逐渐影响到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并降低我产品市场竞争力。2008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到211个

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和英国为前5位(见表3),所占比重为52.51%,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相比之下,2008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方面主要以彩色超声波诊断仪、X射线应用设备、残疾用器具等填补国内空缺,主要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韩国等8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前5位进口国家所占比重高达69.91%(见表4),表明市场依赖度比较高。

总的来说,现今,我国医疗器械外贸运行基本正常,尽管存在国内各种成本上涨和国际经济增长趋缓造成的一些不利因素,但经营企业纷纷采取必要措施,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对外售价以弥补成本增长形成的压力。此外,我国产品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备,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市场对我产品物美价廉的信誉,并非提价弱化需求。

二、国外医疗器械及药品市场概况

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它供应了世界市场40%的医疗设备,同时消费了世界市场37%的医疗设备。美国医疗设备产值每年以5-8%的速度增长,贸易顺差约为50亿美元。美国医疗设备厂家的特点是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高性能的设备,对新产品的研发投资较高。

外科手术与医疗仪器为美国医疗仪器设备产业之最大类,占其产值之36%,产品主要括麻醉设备、切片仪器、血压计、输血设备、气管内视镜(非电子式)、导管、手术夹具、诊疗仪器、血液透析设备、皮下注射针筒、呼吸治疗设备、手术台、氧气筒、吸取设备、骨板、螺丝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美国许多医疗设备厂家选择进口技术层次较低的医疗组件。

中低价位的医疗产品在美国东南部有庞大的市场,因为许多产品经由迈阿密市转口销往加勒比海地区国家。企业可以通过参加美国东南部的医疗展会,如Medtrade,将产品销往美国东南部或直接销往加勒比海地区国家。

2、俄罗斯

据了解,2004年俄罗斯医疗消费总值达到63.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5.5%。而2007年,俄罗斯医药市场被预测将以25%~30%的增长率 虽然,俄罗斯对医疗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其本国的医疗产业发展缓慢,医疗需求与生产能力成反比。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医疗占据了80%的药品市场。在新特药中,进口药所占的比重更大,而这些畅销的进口药品则主要来自波兰、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等12个国家。俄罗斯市场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肝胆病等药品、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的需求很大。目前,俄罗斯主要是依靠从西方大量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且价格较高。因此,我国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医疗产品在俄罗斯市场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而且前景看好。

3、乌克兰

乌克兰本国生产1500种药品。每年,乌克兰医药产品出口量增长额达到30%,但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市场急需诊断、外科手术、放射线科、实验室、妇产科医院和烧伤中心所需设备。医院及门诊需要引进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及医疗用品。

4、土耳其

土耳其为人口持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公营医疗体系长期供不应求。为改善国民生活品质,土国政府财政每年扩充公立医疗体系设施,采购医疗设备、器材及用品。土耳其政府重视医疗器材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基础产业薄弱,仍需依赖进口。近年该国医疗用品暨器材进口金额每年维持增长10%~20%。

土耳其医疗器材进口业者指出,中国的医疗设备产品的性价比是欧美国家无法比拟的,颇具杀伤力,销路很好。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土耳其的健康医疗环境排第70位,土耳其人平均花在医疗的费用约为100美元,医药平均消费额在1998年为35美元,相对其他欧洲国家仍极为偏低,发展潜力很大。基于在中东的特殊地理,土耳其也成为伊拉克医疗物资贸易中转地,援助物资通过这里运往伊拉克。我国和土耳其1971年建交。2000年,中土两国贸易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05亿美元。目前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小,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潜力较大。

中国进出口现状 篇2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 中国玉米、小麦的期末库存量过去8年几乎翻了1倍;稻谷的期末库存没有出现暴增的情况, 2015—2016市场年度与2008—2009市场年度相比, 增幅也有约24%。

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粮食:世界市场与贸易》显示, 2015—2016 市场年度, 中国小麦、稻谷、玉米的期末库存分别是8 729.5 万吨、4 768万吨、11 349.4万吨, 合计约2.5亿吨, 主粮库存规模世界第1。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大量粮食只能进入国库睡大觉, 大量的粮食库存需要找到出路。

粮食在仓库中存放时间超过3年, 品质将大幅下降。2008年前后, 世界粮价有一波暴涨, 中国收紧了粮食加工产品的出口, 至今未放开。

用玉米加工的淀粉、淀粉糖, 用小麦加工的方便面用粉, 都曾是中国向东南亚等地出口的主力产品, 由于粮食加工产品出口的收紧, 再加上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 中国粮食加工业传统的出口市场份额已经丧失。如果粮价恢复市场化机制, 中国企业仍然有望重新夺回这些市场, 粮食库存的压力预计也将随之消解一部分。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现状分析 篇3

发动机、汽车零部件创汇额持续增长。1-8月,发动机累计出口创汇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6%;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累计出口创汇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16%;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出口创汇39.45亿美元,同比增长36.89%;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出口创汇38.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76%。

市场特点

1、四驱越野车出口增速加快令人瞩目,1-6月出口金额与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94.21%与581.72%。小轿车出口也分别同比增长112.47%与94.24%,保持了强势。这与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轿车与四驱越野车的良好表现分不开。小轿车、九座以下小客车和越野车出口约占出口数量和金额的35%。自主品牌仍然是中国轿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车,今年前6个月累计出口已接近5.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4万辆相比,增幅高达290%。除了整车出口外,今年3月奇瑞向美国出口近7000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突破。

2、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汽车的结构仍以商用车为主,显现了一批像宇通、金龙、江淮、重汽、福田、中兴这样的出口明星企业。商用车主要包括载重车、特种用途车和大中型客车,绝大多数是自有品牌,“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看好。载重车、大中型客车和特种用途车分别占汽车出口数量的65%和出口金额的72%。中国商用车整车出口贡献率更是远远大于进口贡献率。中国商用车虽然能够较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但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单车利润比较低。以柴油客车为例,30座以上柴油客车平均出口价格为4.95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是5.1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

3、轻微型货车出口量比较大,今年上半年,轻微型货车出口量超过生产总量的11%,下半年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轻客出口大幅增长,除了5月略微下降外,前4个月共出口轻型客车1.2万辆,同比增长221%;出口金额达9226万美元,同比增长276%。这是近几年中国轻客企业调整出口策略,从注重出口的一次性收益向逐步完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转变的集中体现。

4、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中东、非洲和亚洲是中国汽车整车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并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扩张;通过大力开发,欧洲(主要是东欧)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出口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由2005年的3个增加到目前的7个,分别是:俄罗斯、伊朗、比利时、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安哥拉。

5、中国汽车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约占出口金额的72%左右,加工贸易约占20%,其他贸易为8%。随着出口业务的拓展,国内多数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竞相压价带来的恶果,开始委托当地的代理商或总经销商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6、摩托车出口集中度提高。今年1-8月,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为:隆鑫、大长江、力帆、金城、宗申、新大洲本田、银翔、轻骑股份、广州大阳和建设股份,分别出口51.84万辆、39.23万辆、36.29万辆、34.31万辆、32.81万辆、20.41万辆、20.37万辆、17.94万辆、17.42万辆和17.13万辆。1-8月,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摩托车287.74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5.51%。

7、中国汽车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走出去。中国国内汽车产能过剩这个现实直接导致汽车厂商必须到国际市场寻求出路。到国际市场做出口,相信远比在国内搞销售的效益好。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走出国内,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因。目前中国汽车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快速成长的需要。在那些价格敏感度很高的新兴市场上,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决定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增长原因

据分析,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之所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1、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拉动了汽车整车出口的同步发展。由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长足发展,去年以来,中国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民族企业对提高国内小轿车出口份额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改变了自有品牌小轿车出口薄弱的局面。2006年中国以自主品牌汽车为主体的整车出口超出进口近12万辆,增长强劲,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数量占国产汽车出口总数约60%。

2、外资大量涌入扩张了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能力。发达国家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较高,跨国公司正在将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中国劳动力成本偏低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外零部件商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很多国外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到中国合资或独资建厂。对大型跨国公司生产技术和加工能力的引进和吸收,强化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竞争力,扩大了中国对外出口规模。

3、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为汽车及零部件提供了出口平台。世界汽车制造商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采购网,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向全球各地的生产厂和零部件厂供货,使得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平台跻身国际市场,促进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增长。

中国进出口现状 篇4

(一)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过去中国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进行出口贸易与其他国家产品进行竞争,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制造业逐步成为夕阳产业,向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此类属于劳动力导向型。根据小岛模式,中国发展自身比较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夕阳产业,有利于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的周边产业出口。

(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稳定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影响出口竞争力,扩大我国的对外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绕过贸易壁垒。进行跨国并购或者直接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有利于我国企业拓宽国际市场,解除由于贸易壁垒而使得出口贸易受到限制,增加产业内贸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联的产品出口贸易。

(五)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国企业通过向发达国家进行绿地投资,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可以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进入所在产业高端技术聚集地,进行模仿学习,获取先进知识与技术。增加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从而扩大出口贸易。我国的大连机床就是通过并购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和兹莫曼公司从而获取逆向技术溢出,跻身世界十大机床。

(六)寻求资源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企业增加资源类产品国际定价权。2011年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44.5亿美元,占19.4%。对于稀缺资源的对外直接投资,弥补中国企业国内的要素禀赋不足,进行此类的投资,有利于扩大企业在国际定价上的话语权,增加产业的出口贸易优势。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问题

我国从2002年来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增长1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44.6%。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增长和结构调整,在国际收支平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1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1、政府缺乏统一的管理。很多企业对国外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在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

2、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租凭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和制造业。占据了总投资额的76.9%。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科学研究等的高新科技产业比重很小,只有2.1%1。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层次偏低,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3、专业型人才相对匮乏。中国很多跨国企业缺乏跨国性经营人才,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海外经营能力欠佳,陷入亏损。2011年,中国有22.4%的境外企业亏损。

(二)应对措施

1、中国企业加大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中国过去得到的都是发达国家的淘汰机器或者技术,得不到有效地高速发展,总是利用自身地劳动力优势,在出口贸易方面与他国竞争,而现在劳动力优势渐失。所以需要加大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逆向技术溢出,获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并且加大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投入,可以使自身在国际贸易上占据有利地位,从而能扩大此类产业的对外出口贸易。

2、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当有效实行自身的职能,对企业实行政策上的正确引导,进行融资、税收、信息及咨询等服务。同时,政府需要完善海外投资保障体系,避免企业对外投资受到政治风险影响自身信心和积极性。

3、中国的跨国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吸引金融、财务、管理、外语、贸易、法律、政策等发面的专业人才,降低对外直接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形成企业内部优势,增加产业内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2012.1 根据《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得出

[2]鞠秋芳.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J].经济天地.2012年第12期.[3]刘韵妍,刘渝琳.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7期.[4]徐莉,班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J].东岳论丛.2012年10月.[5]李书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趋势.中国国情国力[J].2012年第6期.[6]舒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国际贸易[J].2012年6月下.[7]毕海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经济与管理[J].2012年7月中.[8]罗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12年10月下.[9]谢静怡.中国海外投资能否一帆风顺[J].中国外资.2012年7月下.[10]赵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风险分析[J].经济观察.2012

论文中国进出口平衡趋势分析 篇5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的发展,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必须完成重大转变。在巨大的贸易规模下,出口增速始终高于进口增速,使得贸易失衡愈演愈烈,难以弥合。商务部对外贸方面的目标是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几年进出口总额差异的分析来揭示我国进出口变化趋势。

【论文关键词】进出口 贸易平衡 贸易顺差 Mann-Whitney U统计量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巨大的贸易规模下,如果出口增速始终高于进口增速,使得贸易失衡愈演愈烈,难以弥合。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逐月飙升的贸易顺差提高了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但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摩擦一触即发。商务部的思路清晰而坚定——中国的外贸增长方式必须完成重大转变。要求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并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实现贸易平衡转变。结合我国国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利用外资进行战略上的调整:一是要转变观念。从行政引资、追求外资规模,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资转变。二是调整方向。从过去注重以外资投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向着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促进自主产业升级转变。三是优化结构。鼓励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就业能力强、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四是完善政策。逐步形成内外资企业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五是加强监管。规范引资秩序,建立以国家产业安全为基础的外商投资监测系统,规范外资并购行为。 本文利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数额的对比分析来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

二、数据来源及所使用统计方法说明

数据本文所用一切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2006年中全国31个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数据。 使用检验方法说明:本文所使用的是非参数统计方法,即对所产生数据的.总体分布不作架设,或给出很一般的简单假设条件下的数据分析方法。Mann-Whitney U统计量检验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参数统计方法,用于检验确定两个总体是否有相同的总体中位数(h)的非参数假设检验。该检验对两个总体中位数相等的原假设(H0:h1=h2)进行检验。备择假设可以为左尾(h1h2)或双尾(h1≠h2)。Mann-Whitney检验不要求数据来自于正态分布总体,但却设定了下列假设: (1)相关总体具有相同形状; (2)各总体相互独立。 Mann-Whitney检验使用样本数据的排秩而不是它们的特定值来检测统计显著性。 令(Xi,Yi)=1 (Xi-Yi<0) ,(Xi,Yi)=0 (其他) 则Wxy可以表示为:Wxy=∑i=1∑j=1(Xi,Yi),将这mn个(Xi,Yi)求平均,则有: U(X1,…,Xm;Y1,…,Yn)=Wxy/mn=∑i=1∑j=1(Xi,Yi)/mn. U(X1,…,Xm;Y1,…,Yn)称为以(Xi,Yi)为核的两样本X1,…,Xm和Y1,…,Yn的U统计量。

三、统计分析过程

以2005年31个城市为样本运用Minitab软件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数据进行Mann-Whitney检验可得到统计结果: 同理可得到:W2004=1012.0, P2004=0.6222; W2003=1041.0, P2003=0.3676 ; W2002=1041.0 ,P2002=0.3676; W2001=1035.0, P2001=0.4142; W2000= 1070.0,P2000=0.1904; 从2000年到2005年得到的W检验统计量折线图如下所示:

四、结论

因为W检验统计量越小代表我国年出口与进口的差值越小,所以从图中可以显示,虽然近六年的进出口差异度有跌宕分布,但总体来说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说明我国的进出口在逐步向进出口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在α=5%的显著性水平下,近六年检验的P值均大于α,这说明不能拒绝进出口量相等的H0假设,即认为近几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已经不是很显著了。

中国进出口现状 篇6

内容提示:基本国情、行业现状,为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确定中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的总战略目标为:“十三五”末(2020年)基本进入橡胶工业强国行列,“十四五”末(2025年)实现局部国际领先。

3月26,由中国工业协会主办的全球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橡胶行业会议——2014中国橡胶年会暨中国橡胶工业展在青岛举办。国内外橡胶业界近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围绕“技术创新、环保节能、品牌打造、重组转型”主题,国内外专家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橡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走势、全球橡胶供需形势、橡胶产品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行业运行平稳,品牌产品增长快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致辞时表示,2013年,我国橡胶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均高于石油和化工全行业平均水平。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全行业绿色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制定实施了自律性标准《绿色轮胎技术规范》,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采用了湿法造粒等一批先进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制了一批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橡胶产品,行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为行业“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作了《2013年橡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4年预测》的报告。她说,一年来,在国际市场微弱回升,橡胶原材料价格弱势波动的情况下,橡胶行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行业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进展。

邓雅俐从4个方面概括了过去一年中国橡胶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一是整体运行平稳,高性能产品增长较快;二是利润小幅上升,艰难困境有所改变;三是市场走势波动,产品价格重心下移;四是行业出口有增有减,总体呈现微增长。

据了解,全国橡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9280亿元;生胶消耗830万吨,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天然橡胶消耗420万吨,合成橡胶消耗410万吨。一些企业停掉了落后产品生产线,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符合市

场需求的高性能产品、品牌产品增长率上升到两位数,如子午线轮胎、电动自行车胎、强力输送带、钢编胶管等。绿色轮胎产业化进程加快,轮胎子午化率达到88.98%。轮胎模具市场向规模大、品种全、质量好、技术领先的模具企业集中。

从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排名看,入选门槛又有提高。近年来,橡胶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大,赛轮股份、玲珑股份、中策橡胶集团、双钱集团、三角集团等一批企业纷纷在国外设立工厂或有投资意向,以稳定橡胶原材料供应和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如此种种,为我国由橡胶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徐文英以翔实的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橡胶制品的进出口情况。她指出,我国橡胶制品出口价格水平低,而橡胶制品单位进口平均价格是出口平均价格的2倍以上。这表明,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我国还没有掌握关键的高、精、尖技术,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我国橡胶行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作为着力解决的主要工作持之以恒做下去。

邓雅俐指出,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上下游关联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行业自身发展阶段看,中国橡胶工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因此,预计2014年中国橡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稳中有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面临问题突出,创新是未来发展动力

李勇武指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能普遍过剩、资源环境制约强化、创新能力较弱等突出矛盾与问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结构调整给传统产业带来较大冲击,行业增长逐步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档。橡胶行业作为重要的传统产业,还面临低碳消费、绿色出行等人们生活方式转变提出的更高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橡胶工业的技术装备还存在较大差距,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增幅回落,对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高端化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和要求。

为此,李勇武要求橡胶行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动、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行业发展的主动、市场竞争的主动。他特别强调,橡胶行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创新、再创新。

树立发展目标,实现强国梦想

橡胶工业的“强国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会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范仁德系统阐述了《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研究》的内涵。

橡胶工业强国梦主要由8个技术经济指标来表征,即质量、工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产量、销售额、生胶消费量,同时提出了两个五年规划的“指标路线图”和时间表。范仁德表示,这些指标仅是预测和方向,主要还是要实现高效率和运行质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范仁德还进一步论述了实现橡胶工业强国的10项战略措施和基本路径,即新材料发展、智能制造、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名牌、现代企业管理、现代营销、多元化市场、资本运营、人才战略措施的内涵,并确定了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路线图”和时间表。

做好行业服务,推进行业科学发展

在谈到中国橡胶工业协会2014年的工作部署时,邓雅俐连续用了几个“推进”、“推动”,促进行业科学发展、规范发展。

一是进一步做好《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研究》,推进实施橡胶工业强国建设。二是大力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3月1日,《绿色轮胎技术规范》行业自律标准开始试行,协会将向有关部门争取行业或国家标准立项,使之更具有权威性,成为强制性标准。并以绿色轮胎产业化为契机,全面推进橡胶工业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步伐,引导全行业推进绿色生产、绿色产品,提高行业科学发展的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三是推动《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尽快出台。《准入条件》在工艺、质量和装备,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通过公告管理,加强对全国轮胎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抑制以现有技术装备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加大结构性过剩,加快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进出口现状 篇7

1 2014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及影响出口量因素分析

海关数据显示, 2014年各茶类出口量全面下降, 茶叶出口30.1万吨, 同比下降7.5%, 其中绿茶出口24.9万吨, 同比下降5.8%。绿茶出口仍在茶叶贸易中发挥支撑作用, 占出口总量80%以上;红茶出口2.8万吨, 同比下降15.6%;乌龙茶出口1.5万吨, 同比下降9.7%;花茶出口5782吨, 同比下降15.7%;普洱茶出口3385吨, 同比下降25%。2014年我国出口茶叶出口量下滑,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 茶叶出口价格偏低。由于近年来生产成本增加, 涨幅较大, 抑制了海外市场需求, 导致贸易量下降;二是, 茶叶出口缺乏有力的品牌支撑, 国内茶企90%以上的出口产品为大包装初级原料茶或贴牌精包装茶, 利润率低, 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三是, 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日趋严格。欧盟、日本等茶叶农残检测标准严苛、检测方法多变。四是, 国际形势影响。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 加之西方制裁使卢布大幅贬值, 茶叶消费不振;一些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 茶叶贸易周期长、回款慢, 企业经营风险大, 企业积极性下降, 导致茶叶出口萎缩。

2 中国出口茶叶行业发展的优势和瓶颈

近年来, 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茶叶出口量、额屡创历史新高, 骄人成绩难掩背后隐忧, 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棘手瓶颈问题, 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是中国茶引领世界茶叶发展潮流大势所趋。

2.1 中国出口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

(1) 自然资源优势。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 茶叶资源丰富, 茶叶产品种类繁多, 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中国地域辽阔, 茶区分布广, 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东南部多为丘陵地带, 利于造梯田, 排水体统良好;土质呈酸性, 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冬天温度较高, 茶树可以安全过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光照与雨量充足, 适宜茶树的生长。

(2) 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 茶不但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

(3)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首先, 中国加入WTO后, 农产品贸易相对自由化, 中国可以获得永久性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非歧视性待遇,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其次, 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扩大中国茶叶出口的非关税壁垒等不公平待遇,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最后, 有利于引进技术、利用外资, 强化茶叶深加工产业, 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出口。国际茶企如立顿中进入中国市场, 对中国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市场导向, 实现经济效益观念的改变提供示范;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技术水平, 培养了大量人才,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新进的管理理念。

(4) 国际有利因素。一是, 美国出口增长, 将成为中国出口市场额新增长点, 美国逐渐成为新的茶叶消费大国, 2014年美国的茶叶进口量首次超过英国。过去十年美国茶叶进口量增长了30%, 美国市场或成为中国出口茶叶的新的增长点。二是, 肯尼亚的干旱为我国红茶出口提供了机遇。肯尼亚作为世界最大的红茶出口国之一, 一直是我国红茶出口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15年上半年, 肯尼亚持续干旱导致新茶叶供给减少, 茶叶生产商大幅减产。基西郡的三家茶叶工厂都在低于产能生产。这对我国红茶的出口也是个机遇。

2.2 中国出口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

(1) 国内茶叶企业发展不均衡

我国茶叶出口市场格局, 是由历史诸多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逐渐发展起来的, 有很大的依赖性, 这种依赖显示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一是, 我国多数茶企从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缺乏真正意义的国际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 实力和规模普遍偏小, 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 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 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二是, 新市场拓展不力, 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 缺乏联合互动的对外宣传机制。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消费者以饮红茶为主, 我绿茶主要销往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特种茶类尚未形成国际市场消费热。三是, 我国90%以上茶企欠缺自主研发产品能力, 贸易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 不能根据市场不同偏好生产适销对路商品, 新品种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 但企业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 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四是, 茶叶出口平均利润率低。据统计, 2014年上半年我国茶叶出口均价仅为3.9美元/公斤, 比世界第四大产茶大国斯里兰卡低9.3%, 仅为日本出口绿茶均价的1/4。加之原料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 目前全国原料茶出口平均毛利润率仅为5%-10%, 贴牌精包装大宗珠眉茶利润率甚至不足5%。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 沦为外商的生产车间, 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 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 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五是, 茶文化贸易促进作用未有效发挥。茶叶不仅是健康饮品, 也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茶文化传播对茶叶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我国是茶的故乡, 茶文化历史悠久、长盛不衰, 但在茶文化输出方面我国与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日本茶与茶文化均从中国传入, 但现在日本茶道在世界影响深远, 日式绿茶也几乎成为西方人心目中正宗绿茶的代名词。台湾地区近年来也规划了阿里山高山茶等5条茶旅游线路, 塑造台湾茶优质形象, 2012年以来, 台湾茶叶出口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 “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茶叶品种也成为高端茶的代表。

(2) 国际市场冲击较大, 国内自主品牌竞争力不足。

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中, 可乐品牌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咖啡品牌有雀巢、麦斯威尔, 世界茶饮料第一品牌被公认为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 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立顿进入中国后, 在为中国茶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目前, 立顿茶叶已经抢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 在同类产品中可谓是凤毛麟角。立顿公司通过在中国收购茶叶然后进行拼装包装后销售, 极大地抢占了中国茶叶的自然资源, 通过加工赚取行业最高的利润。同时, 中国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管理理念不完善的家庭作坊式的中小茶企难以与之抗衡。“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国内茶叶品牌在国外认知度低, 市场开拓困难。

(3) 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日趋严格。

我国茶叶已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70%为欠发达国家, 企业在开拓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时面临严格的技术壁垒。

2006年, 日本施行“肯定列表制度”, 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有71项增加至276项, 并采用“干茶法”检测, 将设限以外的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明确设限以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此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额。

2005年8月1日, 欧盟再度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一新标准相当于把监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2014年以来, 欧盟对农残法规进行15次修订, 其中8月25日实施的农残新规, 将啶虫脒等4项农药残留限量加严了一倍, 直接影响我国约30%的输欧茶叶出口。

3 应对措施和建议

3.1 研究制定专门的茶叶安全国家标准, 争取我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话语权

现阶段, 我国是全世界茶叶标准最多的国家, 企业标准约1万余项。但最为关键的茶叶安全标准存在诸多不合理、不科学内容。比如不少指标过于宽松, 不利于茶农和茶叶企业合理使用农药, 易造成较大污染;有的指标对稀土总量要求过于严格, 不少产品难以达到标准, 由此严重挫伤消费信心, 制约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影响茶叶出口贸易, 亟需按照科学性、通用性、实用性的要求, 全面梳理现有茶叶标准, 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与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 又与国际接轨的茶叶安全国家标准。

3.2 大力开发自然资源, 促进茶文化的推广

一是,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扩大出口市场的范围。茶叶企业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 利用中国茶类多茶区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绿色茶叶, 研制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者喜好的绿色茶叶食品。发展有机名优茶, 是促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 优化出口结构, 提高小包装及有机高档茶出口比例, 对自有品牌出口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打造中国茶叶国家名片。三是, 建立全国统一的茶叶交易拍卖平台。可效仿斯里兰卡、印度等主要茶叶出口国, 通过交易拍卖平台设立最低价格, 保证出口茶企合理利润, 推动茶叶贸易方式与国际接轨。四是, 大力推广中国特色茶文化。充分挖掘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内涵, 在国际上推介“中国茶之旅”、开展茶艺表演等活动, 通过传承和弘扬, 提升中国茶文化国际影响力。

3.3 树立品牌化, 增强中国茶叶的国际知名度

整合茶企,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积极培养国际化品牌。加强品牌建设, 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茶叶的附加值, 也有利于增强出口茶叶在国际社会的认同感。重点扶持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 以保证品牌品质的可控, 促进品牌的集约化发展。中国国内茶叶生产商应借鉴国际品牌的经验, 树立大品牌的意识, 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茶叶品牌。

3.4

在茶叶生产企业中全面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 研发替代农药, 建立出口茶生产基地, 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 通过茶厂茶园一体化, 推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茶产品, 全面提高茶产品质量。实现机械化生产, 推广HACCP体系, 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加强茶叶的质量管理, 提高安全性, 既是对消费者负责, 也是中国茶叶冲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茶叶出口的根本途径。

摘要:针对现阶段我国茶叶出口的现状, 分析茶叶出口的优势和瓶颈, 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提高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茶叶,出口,现状,应对

参考文献

[1]李朝晖.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J].世界农业, 2013 (8) :33-37.

[2]揣江宇, 胡麦秀.美国技术性壁垒对中美茶叶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20) :109-113.

[3]陈虹菲, 曹越.浅议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J].产经, 2014 (6) :56-57.

[4]沈佐民, 宛晓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 2007 (5) :23-27.

[5]赵伯臻.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财税经贸, 2014, 5 (下) :47-48.

中国家具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 家具出口贸易现状对策

中国家具业20多年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世人瞩目,尤其是入世后,随着一系列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家具关税的逐年降低,中国家具出口额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递增,引起世界家具行业的广泛关注。我们自身也意识到单凭劳动力成本优势来抢占市场,已经力不从心了。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家具生产及出口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促进我国家具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一、中国家具出口贸易分析

1.出口总量分析

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中国家具出口几乎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率。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家具生产第六大国,占全球家具生产的7.9%;2004年中国家具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大出口國。2006年中国家具出口额约为17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入世后,我国家具产业经过调整,利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持续的木材资源供给和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得中国家具出口形成高速增长的态势(见下图)。

图 中国家具出口额变化趋势

2.出口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家具产业主要包括了木质家具、软体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和竹藤家具等几大类,其中又以木质家具出口居多。因此,以木质家具为例,分析其出口结构。

从其出口结构来看,除其他木质家具以外,木框坐具及卧室用木质家具仍然是中国家具出口的主体。其中,木框坐具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2004年平均占24.92%的份额;卧室用木质家具增长较快,由1997年的12.37%增加到2004年的22.27%。办公室木质家具和厨房木质家具在家具总出口中居次要位置。其中,厨房用木质家具所占份额下降较快,由1997年的10.65%下降到2004年的6.18%;办公室木质家具也相对稳定,年均保持在4.73%。在家具产品出口贸易中,以实木为主要原材料的木质家具占据主要地位。

3.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家具出口贸易中,美国所占的份额最大,中国家具对美国的出口持续保持了年约30%的发展势头,几乎占美国全球进口家具总额的一半。例如,在美国木质厨房家具进口比例占63%,其中就有16%来自中国,4%来自意大利,3%来自德国。其次,香港地区是中国家具出口第二大市场,但其份额呈下降趋势。日本也在中国家具出口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份额在不断下降。英国、澳大利亚并不占据中国出口的主要位置,但已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中国家具出口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家具出口的盈利的空间正在不断降低,由过去的30%~40%的纯利润下降到10%~15%,我国家具出口贸易中的主要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遭遇贸易壁垒

中国家具出口过于集中在美国市场,这将可能成为诱发进口国提起家具反倾销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降低了家具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利于家具贸易的长期发展。例如,在2003年7月,美国14个州的27家家具企业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提起反倾销诉讼;2004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此做出仲裁,中国125家应诉家具企业中,109家获得8.64%的平均税率,6家获得0.79%~16.7%的单独税率,大大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中国家具企业应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发新产品,新客户,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加大对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规避反倾销的贸易壁垒。在企业自身积极开拓新市场的同时,家具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不断为家具企业提供海外市场信息。

2.品牌意识欠缺,遭遇创新“瓶颈”

我国家具出口以木制家具为主,对木材的消耗巨大,对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不高,加之设计水平滞后于发达国家。在国内外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刺激下,国内很多家具企业跨过“低门槛”,一味跟风仿制,在家具款式上出现“小厂仿大厂、大厂仿国外、同类企业互仿”的局面。造成我国家具出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出口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而具有民族化特质和国际化设计理念的原创力产品十分缺乏。这样以来,容易引发涉外知识产权诉讼。

因此,我国家具行业在生产环节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将民族化特质与国际化设计概念相融合,培养自主品牌。这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投入到更多的资金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部门;培养更多的家具产品的设计人员。

3.出口贸易利润空间缩小,遭遇“微利”时代

由于国际原木和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使得中国家具生产和运输成本不断提高,出口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又抬高了国外进口商的讨价还价底线,大大缩减了出口商的利润空间,从而构成对中国家具贸易增长的不利因素。

要改变中国家具出口无序竞争,相互压价的现状,一方面应该实现中国家具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家具企业的经营实力;另一方面,家具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及时了解各会员企业的情况,及时通报各出口市场的基本情况、国际家具市场行业行情及预警信息,整合家具企业在出口时的议价能力,以推动中国家具出口步入有序、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瞿积亭刘东:中国家具产业比较优势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3(3):51-52

[2]田朝华陈建成张元:中国家具业的发展沿革与进展[J].绿色中国,2004,(3-4)

[3]黄淑琴:中国家具业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林业,2004,(8):39-40

中国进出口现状 篇9

2008-08-27

为加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展位使用管理,打击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行为,规范办展秩序,特制定本办法。目 录:

第一章 展位使用要求

第二章 展位违规使用认定和查处

第三章 违规使用展位举报奖励

第四章 违规使用展位处理

第一章 展位使用要求

第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省府城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企业以地方交易团形式参展。国资委管理企业参展组团单位由商务部另行规定。

第二条 广交会展位仅限使用条件已经交易团审核和商(协)会(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或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下同)复核合格,并获得参展展位的企业(简称参展企业)使用。

第三条 参展企业须如实在广交会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备案登记,按广交会规定使用展位,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实际使用者须与展位楣板标明的参展企业一致。

第四条 广交会严禁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

第五条 交易团负责本团展位使用的管理,并与本团参展企业签订广交会展位使用责任书。

第六条 参展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展位使用。展位负责人须为该展位参展企业正式工作人员并具有广交会核发的当届参展商证。

第七条 交易团于每年3月20日(春交会)或9月20日(秋交会)之前将参展单位展位负责人情况录入广交会网络管理系统。每位展位负责人只能负责本公司在某一展区的一个或多个连片展位,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并有责任配合相关部门对展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八条 商(协)会会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代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简称外贸中心)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情况进行检查。

第九条 流通型企业仅限在申请某一展区的展位数量达到2个或2个以上时,可与有联合经营或供货关系的非流通企业(联营/供货单位)共同参展(联营参展),并须一并提交有关材料。同一展区最多可申请与两家联营/供货单位共同参展。

第十条 联营参展时,展位楣板上只列明参展企业名称,同时由外贸中心制作包括联营(供货)单位信息的参展证明。参展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向联营(供货)单位收取超出正常展位费用的任何费用。

第十一条 品牌展区禁止企业申请联营参展。

第二章 展位违规使用认定和查处

第十二条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认定标准:

(一)以非参展单位的名义对外签约。

(二)在展位内派发非参展单位名称的名片。

(三)以任何方式将展位转让、转售、分包、分租。

(四)未报、虚报、假报展位负责人,或未按要求办理展位负责人变更手续。

(五)参展企业未按广交会规定摆放参展证明牌。

(六)经展位使用联合检查组确认的其他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的行为。

第十三条 联营参展中的以下情况视为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

(一)参展企业向联营(供货)单位收取超出正常展位费用的其他费用。

(二)在一个联营展位内联营两家或两家以上联营(供货)单位的。

(三)在展位内派发非参展单位或非备案联营(供货)单位名称的名片。

(四)参展企业未在展位内摆放包括联营(供货)单位信息的参展证明。

(五)联营参展超出流通型企业与非流通型企业联营类型限制范围。

第十四条 联营(供货)单位在参展中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的,视同参展企业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

第十五条 对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的参展企业,按以下办法进行处罚:

(一)即日起封闭违规展位和违规参展企业在同一展区的其他展位,所有展品撤出展馆。

(二)没收相关参展证件。

(三)取消从当届起连续十届在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所属展区的参展资格,并记入违规名单。如果一企业在两个及以上展区违规转让或转租(买)展位,取消其从当届起连续20届的相关展区参展资格。

(四)处罚结果对外公布,并在《广交会通讯》上通报。

第十六条 对违规参展企业负有组展责任的相关交易团,按以下办法进行处罚:

(一)予以通报批评。

(二)从下届广交会起扣减违规参展企业所属交易团等量展位数。

第三章 违规使用展位举报奖励

第十七条 广交会设投诉举报专线电话,鼓励举报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行为。

第十八条 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的购买方主动举报,提供展位倒卖证据并经展位使用联合检查组查实认定的,有关展位由主动举报方使用,重制展位楣板并办理相关参展证件。

下届广交会,主动举报的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购买方可按管辖关系向所属交易团申请展位。如符合参展资质标准,相关交易团应按举报的同一展区同等数量展位安排参展,广交会在违规使用展位所属展区为其所属交易团相应增加等量展位。

第十九条举报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的第三方,经展位使用联合检查组查实认定且符合广交会参展资质标准的,可按管辖关系于下届广交会向其所属交易团申请展位。相关交易团应按举报的同一展区同等数量展位安排其参展,广交会在违规使用展位所属展区为其所属交易团相应增加等量展位。

第二十条主动报告或主动查处本团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行为的交易团,不予通报批评,不扣减其展位数量。

第二十一条 主动举报其他交易团参展企业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的交易团,经展位使用联合检查组查实认定的,自下届广交会起按查实的展位数增加其展位数量,由其按相关办法安排本团合格企业参展。

第四章 违规使用展位处理

第二十二条 查处收回的展位从下届广交会起,按照以下办法安排,安排结果至下一次重新分配各交易团展位总量前有效:

(一)商务部向各交易团公布。

(二)各交易团在3个工作日内向商务部提出展位使用申请;商务部按有关方法将收回展位安排给提出申请的相关交易团使用。

(三)相关交易团在5个工作日内将商务部切块安排的展位分配给符合展位使用条件的申请企业,经相关商(协)会复核后安排参展。

第二十三条 查处收回展位符合第十八、十九、二十条情况的,按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条规定安排。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104届广交会起执行。

上一篇:独游城西诸僧舍,独游城西诸僧舍陆游,独游城西诸僧舍的意思,独游城西诸僧舍下一篇:二手房屋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