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现状(共8篇)
茶叶出口现状 篇1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32.26万吨,同比上升6.66%,金额9.65亿美元,同比上升23.08%,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据茶商会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绿茶出口25.74万吨,出口金额7.06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9.93%和 24.62%。由于单价上升,金额增幅较大,其他茶类出口量同比持平或下降。其中红茶出口3.56万吨,同比下降2.76%,金额1.08亿美元,同比上升36.22%;乌龙茶出口1.79万吨,同比下降9.04%,金额7412万美元,同比上升3.81%;花茶出口7341吨,同比下降0.20%,金额4632万美元,同比上升16.07%;普洱茶出口4274吨,同比下降6.66%,金额2955万美元,同比上升12.70%。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市场分布较为集中,除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摩洛哥外,多出口在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日本、俄罗斯、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香港、伊朗和多哥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62.85%。
非洲是我茶叶出口传统市场,占出口50%。2011年,我对非洲茶叶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出16.32万吨,金额4.7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升16.57%和27.64%。
摩洛哥市场是我国茶叶出口风向标,2011年出口6.36万吨,金额1.90亿美元,同比上升3.83%和20.97%,分别占我茶叶出口总量、总额19.71%、19.64%;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出口量超过万吨,喀麦隆、几内亚、尼日尔等国增幅超过50%。
总量特征: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稳定增长,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中占据显著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00 年茶叶出口数量22.8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4%,茶叶出口金额3.5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9%,到2008 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达到29.7 万吨,比1999 年增长48.5%,年均增长率为
4.5%,茶叶出口金额6.8 亿美元,比1999 年增长100%,年均增长率为8%。2008 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2298 美元/吨,比上一年增长了9.4%。历年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不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居世界前列,市场占有率较高,1999 年茶叶出口数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4.6%,茶叶出口金额占世界总量的12.2%,到2006 年茶叶出口数量28.7 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重增加到17.6%,茶叶出口金额5.5 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增加到14.7%。2000~2008 年,虽然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太一样,出口数量几乎是直线上升,而出口金额在2001 年和2002 年均为负增长,说明这段时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偏低。2002 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现萎缩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但自2003 年开始,我国茶叶出口金额快速增加,说明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能够迅速调整和适应,着力于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改善贸易环境(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茶叶出口现状 篇2
早在秦汉以前, 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 茶是四川的特产, 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 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 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 衡山在其南, 岐山其北, 左洞庭之坡, 右彭蠡之川”的记载, 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 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
随着国际上贸易保护壁垒的不断加强, 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拦截, 加之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 四川茶叶出口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就四川省茶叶自身的发展情况, 找出一条内增竞争力, 外抵壁垒的出路是当务之急。
一、四川茶叶的出口现状
四川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 出口创汇有过辉煌的历史。1986年, 四川茶叶自营出口1.13万吨, 创汇1275万美元, 名列全国第二。2004年, 四川茶园面积达到209万亩, 居全国第四, 产量8.6万吨, 列全国第五, 茶叶总产值12亿元。但是2003年四川省茶叶自营出口却仅有111吨, 2004年130吨, 2005年204吨。而在2004年, 四川所产茶叶以原材料供应到外省再出口的数量却达到了6000吨。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四川省的茶叶产量目前约占全国的10%, 但出口值仅占全国的0.41%。在官方的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上, 川茶是名落孙山。四川的出口状况与其产茶大省的身份不相匹配。
(资料来源:http://bbs.inrx.cn/read.php?tid=111971)
二、四川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分析
1. 四川茶叶生产自身存在的问题
(1) 生产水平较低, 质量不能适应消费新需求
四川目前虽然已有产值过亿元的茶叶生产企业有2家, 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 但大量的茶叶生产企业依旧是加工设备陈旧简陋、工艺粗糙、管理水平低下, 茶叶品质难以达到出口茶叶质量要求。据统计, 此前两年, 四川省茶叶初制厂、家庭式加工作坊多达1万余家。近年来, 四川商检部门在对四川省出口茶叶的检测中, 还不时发现三氯杀螨醇、DDT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情况。由于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四川省内茶叶出口企业甚至遭遇这样尴尬:货物运抵日本后, 被对方检验部门要求作退运处理, 最后不得不就地销毁。四川省内目前执行的茶叶农残留限量标准本身低于欧盟标准, 与日本标准也不尽一致, 如不及时解决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 将严重阻碍四川茶叶的出口。
(2) 品牌建设跟不上市场需要
四川茶叶总体缺乏品牌经营意识, 商标的重要性和作用被长期忽视。川茶商标如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难与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相比, 而与英国“立顿”、日本“三得利”的知名度差距更为明显。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中国名茶的前十名的排行榜上, 没有川茶的身影。另外, 无标生产, 无标上市, 无标流通, 盗用知名品牌, 又制约了四川名牌茶的形成。因为没有品牌, 四川每年有大量的茶叶成为原料到他省包装后再出口。
(3) 产品单一, 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据调查, 除了农残、重金属超标等基础性问题外, 川茶在出口种类和出口市场上的缺陷也逐年显现。资料显示, 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四川省茶叶出口的鼎盛时期, 出口茶类以红茶为主。而上世纪末国际茶叶市场“红改绿”之风日渐盛行之后, 川茶出口开始大幅萎缩。目前, 四川省出口茶类主要是绿茶, 且只有单一的蒸青绿茶, 主要外销日本。
(4) 四川茶叶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 四川大多茶叶生产企业根本没有外贸人才, 而四川省内几家从事茶叶代理出口的公司也基本是业务多年不变。人才和市场的缺失, 使生产和市场脱节, 信息滞后, 产品总是对不上路, 大大的制约了四川茶叶的自营出口。
2. 四川茶叶出口面临的外部问题
(1) 国际市场茶叶产品质量要求趋严, 绿色壁垒不断出现
2005年8月1日起, 欧盟启动新的农残检验标准, 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比例从30毫克/公斤调整为0.01毫克/公斤, 限量标准一下比原来紧缩了3000倍。而硫丹作为一种有机氯类杀虫剂在我国茶叶作物上被广泛应用。即将来到的2006年5月29日, 茶叶进口大国日本将实施“肯定列表”制度, 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负责人认为, 国外市场茶叶产品标准日渐苛刻, 已对企业出口造成影响。
(2) 国际消费需求的变化, 使四川茶叶原来的定位不能很好满足消费者需要
茶叶的消费需求和格局由传统的泡饮方式向优质、新型、方便和保健的方式转变。绿茶市场在不断扩大, 销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茶类结构趋向多元化。随着医学界对茶多酚保健效应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证实, 茶叶有效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将会步入医学和食品领域, 尤其是在美、英、日、中等研究较多的国家, 其他还有茶皂素等内含物的提取和应用, 都给茶叶的综合利用带来广阔的前景。同时也给以传统方式制作茶叶的四川茶叶带来挑战。
(3)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 使得茶叶的出口价格日益增高, 减弱了茶叶的竞争能力。从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放弃了盯住单一美元的做法,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 人民币开始向上小幅升值。人民币的升值使得茶叶的外币价格提高, 减弱了四川茶叶得出口竞争能力。
三、提高四川茶叶出口水平的对策分析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对绿茶的需求在增长, 这种变化趋势对于占有世界绿茶绝对份额的中国和主产名优绿茶的四川来说, 是难得的机遇。另外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 一些沿海传统产茶省份的茶叶生产环境正在改变, 而四川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川茶具有后发制人的竞争潜力。扩大四川茶叶出口是一个牵涉农、工、贸多方面的大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一起努力, 对症下药。
因此我们认为四川茶叶出口水平的提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从茶叶的生产源头抓起, 将农、工、贸相结合, 保证茶叶的品质质量
川茶的症结就在于是千军万马产茶、千企万厂制茶、千品万牌卖茶, 停留在以小生产方式发展大产业的阶段。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招商或给予相关企业资金支持, 通过企业和茶农的结盟的方式实现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从而也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和应对绿色壁垒的问题。具体讲, 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 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签订种植、收购协议, 茶农按照茶叶加工企业的要求种植茶叶, 同时茶叶加工企业按照保护价格收购茶农的茶叶, 同时茶叶加工公司要向茶农提供茶叶种植采摘的技术指导。
2. 加强四川茶叶品牌的打造, 提升川茶的品牌价值
四川茶叶属于四川主要的出口土特产品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土特产品应该特别注重其土味, 其实不然, “土特”是一种文化, 该保留的东西要保留, 但也需要更新, 没有新意就不可能迎合消费者, 不可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四川茶叶应该在保留特色的同时要结合出口市场当地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打造出既有丰富历史内涵同时也融合现代元素的品牌形象。这包括对茶叶功效的再认识、茶叶的包装、茶叶的营销要素的综合运用。包括广告的设计、销售渠道的设计、促销活动的开展等多方面
3. 是加强外贸人才的培养,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人才是一切的关键, 人才缺失会导致产品和市场信息的缺失, 使生产和市场出现脱节。在目前的四川茶叶出口企业里, 真正能开拓市场把握市场, 用市场信息来指导生产的人才非常欠缺。因此, 只有加大人才的培养利用, 让人才去叩击市场, 才会有“芝麻开门”的效果。
4. 调整茶叶出口的结构, 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川茶出口应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四川省内茶叶内含物比浙江茶叶丰富, 制成绿茶茶味较重, 适合西非、中亚等市场需求。川茶应当在巩固对日本蒸青绿茶出口的同时, 积极发展对西非、中亚市场的炒青绿茶出口, 拓展绿茶出口市场;而宜宾等地的功夫红茶、红碎茶等产品曾在欧美受到欢迎, 当前应恢复出口渠道, 组织相应产品生产和出口;尝试高香茶、花茶等特种茶和定牌小包装茶出口, 提高产品附加值。
除此以外是转变传统产销观念, 适应市场新要求, 也是非常必要。目前, 围绕产品多样性和安全性而产生的国际市场新需求已经十分明显。与此同时, 国内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提高, 政府更是把食品安全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来要求。各种形势都在逼迫茶叶生产企业们要转变以往的产销观念, 适应市场消费要求。这既是压力, 又是革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唐文金周红兵“:四川茶叶出口贸易壁垒分析及对策”经济师, 2008年1期
[2]王云李春华“:四川茶叶出口的思路及措施”.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年
[3]“2008年中国茶叶市场分析及投资报告”中国茶城网
[4]“2007年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情况”中国食品产业网
[5]“2008年中国茶叶市场咨询报告”2007年12月
茶叶出口现状 篇3
中国是茶叶生产与贸易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茶叶主要以散装形式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竞争力。那么,中国茶叶该如何突破瓶颈,如何积极拓宽国外市场呢?本文针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茶叶出口日本的市场定位策略。
一、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及瓶颈问题
茶叶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国茶叶生产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3869万亩,干毛茶总产量189万吨,茶叶生产连续19年增产增收。与此同时,2003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量与金额都呈现上升态势,出口数量从2003年的26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32.58万吨,出口金额从2003年的3.67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2.47亿美元。
目前,我国茶叶的出口去向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日本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传统主销市场,每年的茶叶出口量达到1.7万吨以上。但我国茶叶仍然面临一些瓶颈问题。
(一)出口企业多,效益差
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企业有392家,其中,出口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有90多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16家,2000万美元的企业有8家。由于行业进入标准较低,企业数量很多,并且规模较小,出口多采用低价竞销。虽然茶叶出口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大部分茶叶企业都是薄利多销,出口利润较低。
(二)贴牌多,品牌少
受实力水平的限制,我国多数茶叶出口企业市场开发积极性较弱,产品多是贴牌生产,附加值不高,只能获取少量的加工费,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美国首席营销官协会曾调查公布,品牌厂商的产品毛利率平均为27%,而贴牌厂商的平均毛利率仅有19%。如今,我国茶叶产业产值约为300亿元,而国际著名茶叶品牌“立顿”的产值就达到了230亿元,相当于中国茶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三)散装多,精品少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以大宗原料茶为主,并且大部分茶叶以散装形式出售,产品多属于中低档,加工简单,科技创新含量不高。随着袋泡茶、速溶茶等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消费者喜爱,我国茶叶企业在产品创新研发与加工制作上投入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目前,全国各类名优茶产量仅占茶叶总产量的25%左右,大部分茶叶属于初级产品;而同为世界茶叶出口大国的斯里兰卡,其生产的茶叶约40%是高附加值产品,原料散茶仅占8%左右。
(四)出口绿色壁垒多
2006年5月,日本启动了《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中涉及茶叶的农药共251种,其中设限农残增加到144种,未设限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限量为0.01ppm)。2000-2012年间,日本对控制食品安全的最重要法规《食品卫生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对进口茶叶采取自主检查、监视检查或命令检查等抽检方式,包括残留农药、添加剂、放射线照射等多个项目。一般情况下,中国出口日本的平均每批次通关时间为4天左右,而当出口产品被实施命令检查时,通关时间则延长至10-20天,甚至更长。这增加了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的壁垒,也让中国农残检测技术面临新的考验。
二、中国茶叶在日本的目标市场分析
(一)日本茶叶消费市场概况
日本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每年消费茶叶量约15万吨,人均茶叶消费量达到1100多克。在日本家庭中,一家之主的年纪越大,绿茶的消费量越高;同时,年轻人的茶叶消费量较少,尤其是30岁以下人群。
日本茶叶消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冲泡,包括传统泡茶、袋泡茶等;二是茶饮料,如灌装茶。目前,日本消费的茶叶以绿茶、乌龙茶为主,且随着茶饮料和茶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品种日趋多样化。日本消费的绿茶主要是日本国内生产的,如伊藤园的抹茶、煎茶等,每年的需求增长明显。乌龙茶是中国的特有品种,日本主要是从中国进口乌龙茶,然后加工成茶饮料,乌龙茶在日本茶饮料市场约占20%的份额;袋泡茶、速溶茶等产品占日本茶叶市场份额16%左右。
(二)日本茶叶消费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近年来,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新生人口不断减少的同时,老龄人口大幅增加。日本总务省2007年曾公布,在人口3000万以上的37个国家中,日本老龄人口比例最大,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老龄化国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特点,需要对日本茶叶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对于20岁至34岁的年轻人,此阶段群体学习或工作生活节奏较快,对于需要花较长时间的饮茶而言,大多不容易接受,再加上日本人口已经进入少子老龄化阶段,此部分群体将只占据小部分市场;对于35岁至59岁的中年人,该阶段群体大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与综合素质,由于工作时间较长、空闲时间较少,对于快消茶而言,这部分群体将有可能成为目标消费者;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阶段群体在日本总人口结构中比重较大,大多已退休或者即将退休,拥有大量自由支配时间,经济上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且对于养生观念较为强烈,因此这部分群体将成为主要的目标消费者。
根据市场细分结果及日本茶叶消费市场结构,将目标市场定位为35-59岁的中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这两个目标市场。其中,对于35-59岁的目标消费群,由于此阶段群体在日本总人口结构中比重最大,并且普遍工作时间较长,主要以袋泡茶、速溶茶、灌装茶饮料等“便捷”产品进行市场开发。对于60岁以上的目标消费群,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着肥胖、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而饮茶有助于改善这些状况,因此主要以保健养生茶进行市场开发。
(三)进入日本市场的渠道
茶产品在日本的销售主要依靠日本当地的分销商,这些分销商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有各类茶叶专卖店和超市。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日本的分销渠道较长且复杂,这主要因为日本的批零企业多且小零售商的比例大,日本松散的零售体系拉长了日本的销售渠道。基于日本市场独特的分销渠道,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可以采取“出口+合作+直营”的模式,以出口为主,积极与日本企业合作,同时辅以茶馆,拓展日本市场。endprint
一方面,对于灌装茶饮料、袋泡茶、茶食品等产品的出口,我国茶叶企业可以与日本当地茶叶公司合作。日本很多茶公司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专业技术人员,在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加工上具有机械化、自动化的优势,并且与日本本土的分销商及重要客户有长期关系,可以更好地赢得订单和进入销售渠道。例如,康师傅与朝日饮料联手,生产和销售灌装茶饮料;湖北宜昌萧氏茶叶与日本山益公司合作建立茶叶加工项目,将湖北优质茶叶资源与日本先进技术结合,共同开发茶饮料,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成功销往日本市场。
另一方面,针对日本中老年人对茶文化的爱好以及他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通过在日本建立具有东方茶文化特色的茶馆,能够为中国茶叶拓展日本市场提供很好的“走出去”平台。为了降低茶馆国外经营的风险,可以首先考虑在华人较多、经济发达并且对茶文化接纳的城市和地区选址,比如横滨、神户等日本有名的中华街,这些城市都是日本对外开放的港口,经济发展水平高,并且中华街是重要的旅游景区,易于接受外来文化。
三、中国茶叶拓宽日本市场的定位策略
(一) 顾客定位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社会需求。日本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老年人普遍存在“三高”的健康问题,而饮茶在缓解这些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综合市场分析的结果,将目标客户分为35-59岁、60岁以上两大类。与在日本销售茶叶的其他企业不同的是,中国茶叶产品主要针对日本当地喜欢饮茶养生的群体,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这与日本的老龄化人口结构以及日本悠久的茶道文化相契合。虽然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在日本市场与立顿等跨国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保留自身特色又“入乡随俗”的同时,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进入日本茶叶消费的细分市场,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则有利于提高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
(二) 档次定位
不同档次的商品在品质和价位上有差异,正确合理的档次对于产品营销推广有着重要意义。在日本,普通消费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在超市购茶的消费者约占70%,选择专卖店的消费者约占10%。据统计,以100g茶叶的价格为例,在超市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中,选择价格200-399日元的人占38%,选择400-699日元的占32%;而在专卖店,购买高价茶的消费者较多,其中,购买700-799日元的占31%,购买800-999日元的占20%。茶叶企业可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购买意愿,制定茶叶在日本市场的档次及价格策略。对于35-59岁中年人,中国茶叶企业应积极开发袋泡茶、灌装茶饮料等产品,以中档产品形式出口日本,为消费者提供快捷健康的茶产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在日本的中国茶馆可以结合茶叶草本药理特性,出售保健养生茶等优质中国茶,提供泡茶、品茶、购茶的休闲消费场所,满足日本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质量定位
茶叶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随着绿色壁垒的增多,硬品质已成为中国茶叶步入日本中高端市场的通行证。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茶叶企业应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产品“源头追溯”体系,在茶叶收购和加工流程中加强检测,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使产品达标。对于袋泡茶、灌装茶等产品的生产制作以及茶食品加工,应注重品质、改进包装。2010年,江苏省昆山市茶叶出口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推行ISO9001认证和HACCP认证,使昆山袋泡茶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2008年,江西林恩茶叶公司引进了日本茶叶自动清洁化加工设备与技术,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提高了源头掌控的能力,稳定了产品质量。
(四)渠道定位
渠道的本质是茶叶好坏的标准,它提供给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是让消费者放心。日本茶叶市场已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快速消费类市场,我国茶叶企业在开拓日本市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市场结构及分销体系。对于灌装茶、袋泡茶等主流产品的出口,茶叶企业可以积极扩大与日本茶企的合作,在引进日本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同时,进行中国茶产品标准渠道品牌的输出,建立“正装好茶”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在扎实内销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外销举措,通过“走出去”经营,拓宽产品销售途径。此外,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还可与日本茶叶协会、茶叶营销机构等进口商组织加强联系,定期联合举办茶论坛、茶年会等活动,拓展出口日本的销售渠道。
(五)文化定位
文化定位不仅可以提升品牌的品位,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品牌更加个性化,独具鲜明特色。日本茶道是在长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中逐步形成的。最初,中国唐代的茶煮饮法在日本弘仁年代得到发扬光大,形成了“弘仁茶风”。到南宋时期,中国的制茶法与饮茶法在日本普及开来。再到清朝时期,福建的煎茶法传到了日本,中国紫砂茶具开始在日本盛行使用。直到现在,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仍有较大影响。茶叶不仅是健康饮品,还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如福建乌龙茶于17世纪起源于武夷山,由宋代贡茶龙团演变而来,具有降血脂、抗癌、防衰老等保健价值。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离不开中国茶文化的输出,需要政府扶持、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联合行动,在推广交流中引导国外消费者认知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健康机理,逐渐形成对中国茶的消费潮流。
(六)品牌定位
(十一)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 篇4
受理机关: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决定机关: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主办处室:法认处
会办处室:卫食处、开发区办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对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管理的通知》
申报对象:出口食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 申报材料:
以下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1.《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申请表》,此申请书由企业点击杭州检验检疫局网站获取,网址: /认证认可/政务公开;
2.出口茶叶卫生注册企业能对茶叶基地进行有效管理的证明文件,如茶叶基地使用或承包的有效证明、租地合同、供货合同或与农民签订茶叶种植合同的复印件等;
3.茶叶基地茶园管理制度,农药、化肥管理制度,鲜叶采收、运输管理制度,原料批次管理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控制度,可选农药清单,出口茶叶卫生注册企业对茶叶基地生产茶叶的溯源制度及对加工环节的控制措施等相关材料; 4.出口茶叶卫生注册企业植保员、茶叶基地负责人和植保员的相关证明材料;
5.茶叶基地平面图及地块组成清单; 6.土壤检测报告;
7.浙江省辖区内基地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出口蔬菜、茶叶和保鲜柑橘原料种植基地推荐表》; 8.其他需要的材料。收费情况:不收费
办理时限:57个工作日(不包括企业整改等因素所需时间)发文类型: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 有效期限:三年
流转程序:窗口受理→杭州局法认处组织现场考核→杭州局法认处审查→杭州局领导审核→浙江局食监处审批→窗口发证 窗口编号:
茶叶互联网营销现状 篇5
我国茶叶流通以批发市场为主,全国茶叶市场近10多年来从无到有,发展到了100多个,茶叶批发市场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我国茶叶产销矛盾,通过市场交易直接为茶叶生产者和贸易者提供信息服务,指导茶叶生产和贸易。但是,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网络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茶叶流通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当传统的茶业行业遭遇新兴的互联网络,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面临哪些问题,应采取何种对策,发展的趋势会如何,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茶叶网络营销现状
国内电子商务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的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的便捷和生活的繁忙使得互联网应用深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网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其中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国内某大型C2C网站数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交易金额达809亿元。某大型茶业论坛调查显示,有55%以上的茶友愿意选择网上购买茶叶。目前不少品牌茶企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中小企业也纷纷进驻B2B、C2C网络平台,或者开店直接宣传、拉动销售。但总的来说,多数茶企业仍未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信息的网络服务,茶业企业的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网络销售的平台主要有综合型网络交易平台、企业品牌网站、行业门户网站等。
1.1综合型网络交易平台发展迅速
综合型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为C2C平台,C2C全称是Customer to Customer,由于2的英文two与to同音,因此又称C2C,就是消费者互相之间进行销售买卖的意思。目前人气比较旺C2C网站有,淘宝,易趣,拍拍,有啊,其中以淘宝和易趣人气比较旺。以淘宝店为例:淘宝自2004年成立至今,发展迅速,随着其诚信体制的不断完善,支付系统的健全,免费开店,价格便宜,实惠,积累了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到2009年9月,据统计数据显示,淘宝店铺有1499589个,其中茶叶销售类的店铺有31126家。
目前很多茶企开了淘宝店并取得了不错的收效。吴裕泰、天福、怡清源等茶企都开了官方直营淘宝店,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怡清源淘宝茶叶旗舰店为例,该店2007年11月28日开业。开店后5天升钻,55天升皇冠,成就了淘宝网实物类卖家冲钻冲冠的神话;2008年年底成功赢得第100001个好评(一个好评等于一次成功交易),夺得四皇冠信誉;怡清源淘宝网店创立的“三W”(无邮资送货到家,无条件退换货,无限沟通24小时在线)经营理念,使其迅速成为业内焦点和学习的榜样,并得到淘宝网董事长马云的关注;目前,仅怡清源淘宝旗舰店C2C 店铺就已累计总会员数10万名。
在淘宝网上还活跃着一批泉州的茶人茶企,据统计,在淘宝网上,经营铁观音的店铺多达2400家,其中多数店铺所在地标注为“福建泉州”。据自安溪茶叶协会网络中心主任介绍,从2005年-2008年年底,网络总销售额约8000万元,60%-70%是面对省外销售。
1.2茶企网站向综合型的电子商务网站转化
早在2004年到2005年,很多茶叶企业都建立起了企业网站,其中包括很多中小企业,但是由于精力和实力以及网络营销的重视度的关系,大部分茶叶企业网站都是一个模板式网站,网站没有专人管理,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企业网站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现在随着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很多企业意识到网络销售这一渠道的重要性,有些已经开始进行有计划地开发和推广,一部分有实力的茶企在原有企业网站的同时,创办了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专门销售其公司的产品,代表企业有:天方茶业,八马茶业,张一元茶业。而有的企业
更是针对电子商务的目标客户设计的专门的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市场,信息反馈及时,买家可以对卖家的服务态度、产品质量发表评论,因此部分商家把电子商务市场当为新产品的试金石。
此外,现在出现的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他们凭借其对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电子商务知识,网络销售经验的积累,专门从事产品代理网络销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自身暂时没有实力和精力的茶企可以考虑这种产品网络销售外包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加销售业绩,率先抢占网络市场,也为其茶叶品牌的推广,宣传取得好的效果。
1.3茶叶行业门户网站的崛起
茶叶行业门户网站,指专门针对茶业行业而建立的网络信息平台。其内容包括茶业行业新闻、资讯、展会信息、市场行情、茶叶专业技术知识,茶业企业信息等等,通过这些免费资讯的提供,汇集人气来吸引相关企业在网站上做广告,或提供供求信息平台,商城交易平台。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茶叶行业门户网站吸引了广大茶友和商家的注意,这些网站的发展对茶知识的传播、喝茶习惯的引导,茶叶销售的带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三醉斋-中国注册用户最多,人气最旺的茶业论坛型网站;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网,依托茶叶流通协会的专业优势,信息比较权威;中国茶叶网,以资讯出名;企业马连道茶网,茶叶市场和网络的结合,实体销售和网上商城相结合,有最新的市场行情,茶叶价格信息。
2、我国茶叶网络营销机遇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孕育着无限商机。既然其它行业应用互联网已相当成功,那么茶叶行业同样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2.1网上零售机会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的采购,人们已经逐渐接受网上或者是电话订购,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尤其是在城区面积大、交通拥挤、工作节奏紧张的大城市。网上订购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与趋势,能提供这项服务的茶商将能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茶叶的零售店在营业时间上和市场范围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网上销售配合发达的物流,365天*24小时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销售。网上销售节省了门面租金等成本的开支,因而利润更加可观。需要说明的是,网上零售市场不仅只是在网上订购,同时也包括通过网上的宣传,然后吸引消费者与茶商联系或者到店面洽谈。
品牌茶企凭借雄厚的实力使得传统的茶叶营销实体店布局全国,茶叶终端销售几乎都在实体店内完成,网络营销的目的更多的是为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就小企业或个人商家而言,网络营销是为了促进直接销售,而品牌茶企则更多是为达到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目的,提升实力茶企的品牌形象。
2.2网上批发机会
茶企业自建企业网站可以让采购商家在网上收集信息时找到自己,另一方面,一部分茶叶市场已经建立起门户网站,建立起商家数据库,相关的茶企业可以自行在其网上上注册并发布相关的产品信息,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让采购商找到自己。此外阿里巴巴,慧聪等大型贸易网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寻求商机的平台。
2.3网上国际贸易机会
目前开展出口业务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国内外的展销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当面交流,缺点是成本较高、投入人力精力大。建立一个英文、日文、韩文等外文版本的网站并进行国际网络营销,将能开发无限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等大型国际贸易网站也是
茶企寻找国际贸易机会的平台。
3、我国茶叶网络营销问题及对策
3.1标准化
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制约茶业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网络营销中尤为明显,茶叶是一种饮品,口感和韵味变化多端,文字描述往往千篇一律,很难体现出本身商品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困扰,现在很多商家都推出货到付款,包退服务。
3.2诚信
诚信问题不仅是茶叶网络营销的绊脚石也是整个网络营销的严重阻碍,淘宝网为了解决诚信问题推行了信誉等级评价制度,投诉机制,消费者保障服务等措施。但随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信誉可以通过钱买到,网络销售投诉取证困难。
目前业内人士认为,解决的最好方式是配合终端实体门店加以宣传,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信用。另一方面,企业品牌本身也是一种诚信,茶企业的品牌建设为网络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品牌优势与价格体系
品牌茶企凭借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推广网络营销上,阻力相对较小。
知名茶企发展网上零售有如下的优势:(1)品牌优势。开展网上零售,知名的品牌能较大程度地解除网上消费者的顾虑,从而将品牌优势延伸到网上零售上,利用无形资产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2)终端优势。连锁店的门店分布较广,因此在配送方面更有成本与效率的优势。(3)品种优势。每个连锁店或加盟店的店面面积有限,因此产品种类非常有限。但是,网上则可以提供几乎无限多的品种,丰富的产品线能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顾客。
品牌的打造往往耗费了几代人的心血,但是网络销售的低门槛进入却给了更多人有机可乘的机会,很多人借助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内部认购价格开网店,价格远远低于市场销售价,给专卖店的销售带来了影响,更严重的是对其品牌价值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公司开始打击网店,有的加强对批发商,渠道的管理,有的干脆自己做起了电子商务,很多某某品牌的商场旗舰店先后出现。
网络市场和实体市场一样,需要商家遵循规章制度,切勿为暂时利益而走歪门邪道,良好的市场氛围和行业氛围需要大家共同建造。
4、展望
茶叶销售将来肯定会走向多渠道发展,而网络销售作为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销售的新增长点,也会成为打开全国茶叶市场销售的关键。
奕福茶叶网店现状的报告分析 篇6
而本店的销售量总体还行,货源来自本土地区,具有闽南当地的风格与特色,而当地的茶叶市场良好,货源丰富,是实行网络营销不可缺少的地区。
下面我们看看报告分析:
年轻人群有望成茶叶消费主力
在 “你的年龄多少”专项中: ①20-30岁44.69% 1030票 ②30-45岁 36.49% 841票 ③45岁以上16.4% 378票 ④20岁以内2.43% 56票。数据表明,茶叶已不只是老人饮料,将来年轻人有望成为消费主流。(男性占76.57%1765票福建受众占30%)
茶企建网站不为卖茶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茶叶网购情况调查”中①常网购茶14.12% 112票;②网上购茶因为方便44.14% 350;③少或没有网购主要是怕茶质不好56.62% 449票;④茶叶网购在淘宝61.03% 484票,在茶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茶
商网站的分别只占25.6% 203票与13.37% 106票。
在第一茶叶网上“茶企电商情况调查”中①茶企有网站61.4% 350票;②建网为电商21.05% 120票;③在网上没推广过企业茶45.44% 259票;④企业网站上卖茶很有效果3.86% 22;⑤企业建网主要为传播宣传40.7% 232票;⑥企业形象必要才建网38.25% 218票。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茶企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中①品牌度不高39.3% 224票;②竞争太激烈25.79% 147票;③价格上不去16.14% 92票;④茶知识不够全面11.05% 63票;⑤没有大的困难只占1.4% 8票。
数据表明:茶企已从价格战转向了品牌战。
“铁绿普”成市场“三大茶”
在 “你常喝什么茶?”先项中:①铁观音38.74% 939票;②绿茶24.83% 602票;③普洱茶12.46% 302票;④红茶9.82% 238票;⑤岩茶4.62% 112票。数据表明观音、绿茶、普洱成为消费三大茶;普洱、红茶旗鼓相当,且后者大有超越前者之势。
铁观音:茶礼市场的大当家
在第一茶叶网“要是送礼你选送什么茶?”问卷中①铁观音43.76% 736票;②绿茶19.98% 336票;③普洱茶17.54% 295票;④红茶8.74% 147票;⑤岩茶4.16% 70票;⑥黑茶与其它茶类占比相同都为2.91% 49票。
全国性销售茶叶成趋势
在第一茶叶网“茶叶主要销售方式”中①产地自产自销37.02% 211票;②全国开直营店25.96% 148票;③全国范围引进加盟商22.28% 127票;④靠网店QQ等互联网形式销售
9.82% 56票;⑤电话销售4.91% 28票。
数据表明:产地外的全国性销售已成茶销售主市场。喜欢茶,开茶叶店的最大理由
在第一茶叶网上“开茶店因为什么”中①喜欢茶45.61% 603票;②一般创业项目26.55% 351票;③高利润10.74% 142票;④生意兼私人接待9.08% 120票;⑤茶店业态体面8.02% 106票。
数字表明:茶店创业挣钱不是创业者第一要素,更有精神等其它方面。
漳州茶叶出口史话 篇7
随着茶业的不断发展,至明朝已呈现出繁盛的景象。茶农生产的茶叶不仅供民间自饮,而且飘洋过海.明中叶海澄月港继泉州港之后成为福建外贸大港。据《海澄县志》载,明中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三百吨,居全省之冠。明末清初,龙溪县龙山、平和大峰山、南靖圭洋乡上洋茶已远销缅甸。
据记载,100多年前,宜招(今华安仙都)茶园不断扩大,品种也在不断更新和培育,主要以当地茶种为主,同时也引进黄旦、本山和铁观音,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当时珍山乌龙茶、仙都茶叶闻名遐迩。大批量茶叶经由茶烘(今华安华丰)、新圩古榕渡口免检就可外运出口,茶叶作为家乡特产由华侨带出传至南洋,茶叶经营一度走向繁华。
清末,漳州茶叶声誉鹊起。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开业。由于漳州毗邻茶叶需求量大的广东省,又靠近贸易港口城市厦门。茶叶内销出口具备良好的条件,因而贸易居全省之冠。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行商经营茶叶的店铺也陆续开张,除本销(漳州各县)之外,逐渐扩展至广东饶平及潮、汕等处,同时逐渐改变过去坐贾经营方式,一方面派伙友下乡推销;一方面鉴于回乡探亲的侨胞出国时都购携大量茶叶,遂开始作自行运销海外的尝试。其中一些人与南洋各埠有联系,如源崇美、源春、荣胜、莲圃、琴记等,他们在开业后就大力争取向海外发展业务,经常运销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估计当时每年外销的茶叶达二千担左右。一些大茶庄直接在外开设分店的,如奇苑、瑞苑、张源美、荣胜、裕美等茶庄。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当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国初期至抗日前夕为2000担至6000担。它的来源地有安溪、武夷、漳平及本市长泰、平和、云霄等地。如长泰县青阳田尖、云霄县白云岩、龙海金仙岩。
抗日战争爆发后,乌龙茶主要外销口岸—一厦门、汕头相继沦陷,海关紧闭,水路断绝。外运阻塞,茶叶无从出口。国民党政府对茶叶实行统制,苛捐重税,经济萧条,物价暴涨。茶农生活维艰,不少茶厂倒闭,茶园成片荒芜,产量逐年下降,茶叶生产岌岌可危。至1949年茶园面积6775亩,总产99吨,比1937年减产65%。茶叶经营实存3 8家。
茶叶出口现状 篇8
一、我国茶叶出口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茶叶出口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全球茶叶市场地位显著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茶叶出口贸易量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呈现小幅振荡。如2014年茶叶出口量为30.1吨,较上年同期下降7.5%,出口金额为1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如图1所示,从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来看,2004-2009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速为7.6%,2010-2014年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海外需求抑制等,表现上下小幅波动的态势。从我国茶叶出口金额来看,2004-2014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2010-2014年,尽管茶叶出口量呈现波动,但出口金额仍旧保持着稳定增长,表明我国茶叶出口价格保持稳定,并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格局。同时,我国茶叶出口占全球比重呈现持续上升的格局,2004年为12.2%,至2014年增加至17.6%。自古以来茶叶都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我国茶叶在全球茶叶市场地位显著。
(二)我国茶叶出口品种多样,但以绿茶为主
我国茶叶出口品种多样,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特种茶又可细分花茶、普洱茶、乌龙茶、黄茶、紧压茶等。我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尽管近几年受国际需求的抑制的影响,绿茶出口量有所下降,但仍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我国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出口品种主要为珠茶、眉茶为主,占全球绿茶贸易量的八成以上。2004年我国绿茶出口量为21.6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7.14%,至2014年我国绿茶出口量增加至24.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2.7%。2004-2014年间,我国绿茶出口总量持续攀升,年均增长32.7%。由此组数据可见,绿茶在我国茶叶出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从全球消费市场来看,红茶是茶叶消费主体。在2000以前,我国茶叶出口以红茶为主,如1950-2000年的50年间,红茶出口量大于绿茶出口量的年份就有29年。新世纪以来,受我国自然条件的限制,红茶品质下降,导致出口量急剧下降。1991年我国红茶出口量为7.5万吨,2008年出口量下降至4.0万吨,2014年更是跌落至2.8万吨的最低点。特种茶是我国独有的出口品种,近年来出口量有所下降,如2014年乌龙茶出口1.5万吨,同比下降9.7%,普洱茶出口0.34万吨,同比下降25%。但特种茶单价提升较快,远高于绿茶、红茶出口价。
(三)我国茶叶出口集中于亚、非地区,摩洛哥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我国茶叶远销全球近200多个国家与地区,但主要集中于非洲、亚洲地区,占茶叶出口总量的八成左右,其次是欧洲与北美洲,约占到两成左右。2014年我国对非洲出口茶叶数量为16.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54.2%,而2008年这一比重仅为44.4%;对亚洲出口茶叶数量为7.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25.8%,2008年这一比重为34%(见图2)。对比可见非洲、亚洲仍旧是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地,2014年已接近九成,但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向非洲集中的格局,对亚洲地区的集中度逐步减弱。2014年,我国对欧洲、北美洲茶叶出口数量分别为4.14万吨和1.6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3.75%和5.5%,与以往年份占比基本持平。对南美洲、大洋洲茶叶出口比重一直较低,约为1%左右。从我国茶叶出口国别来看,2014年出口量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摩洛哥、多哥、美国、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长期以来,位于非洲西北端的摩洛哥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国。2014年出口量为5.9万吨,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19.6,出口金融为2.1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7%。
(四)国有、集体企业茶叶出口份额逐年下降,私营、外资企业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茶叶出口企业竞争加剧。从表1数据分析来看,近年来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国有、集体企业茶叶出口份额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国有、集体企业茶叶出口数量分别为15.8万吨和4.0万吨,占比56.4%和29.3%,2014年出口数量分别下降至4.7万吨和1.4万吨,占比分别下降至15.6%和4.7%。其二,外资、私营企业茶叶出口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外资、私营企业茶叶出口数量分别为0.6和7.7万吨,占比2.1%和27.5%,至2014年出口数量分别上升至2.02万吨和21.1万吨,占比分别上升至6.7%和70.1%。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是:国有企业茶叶出口急剧下降、私营企业茶叶出口持续攀升。
二、我国茶叶出口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我国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加之受全球经济影响导致出口业绩难以提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茶叶出口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日益明显,导致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海外需求抑制。尤其是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对于劳动密集、科技含量低的茶叶出口企业而言,面临着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格局。近年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名义增速年均超过了10%,自2012年劳动红利逐步消失,东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用工荒”。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达到5633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人民币升值,美元、欧元、卢布等货币贬值,使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通过海外市场提价转移成本上升压力变得几乎不可能。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经济动荡不稳,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茶叶出口企业面临生存压力,甚至不得不陷入有单不接、长单改短单的尴尬局面。除此之外,全球信贷紧缩,茶叶贸易周期长、回款慢,导致茶叶出口企业积极性下降。部分非洲国家疾病疫情和政局动荡影响了茶叶贸易,对非洲出口下降4.2%。总结而言,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总体保持上升,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影响,生产成本技术上升,导致茶叶出口业绩短期内难以提升。
(二)多国贸易保护手段的制约,挤压了我国茶叶出口空间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但近年来多国贸易保护手段的制约已成为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绿色贸易壁垒、反补贴等非关税壁垒,无形中提高了茶叶准入门槛,挤压了我国茶叶出口空间。近几年,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都对茶叶农残检测标准进行了制定与修订。受此影响,我国茶叶在出口之前面临着自检、第三方检验等多种检验,使成本上升,且由于标准严苛、检测方法多变,甚至面临着废弃、退货的风险。如2014年我国输欧、日茶叶因农残检测超标被通报了33次,其中欧盟30次,日本2次。严苛的标准是加大了茶叶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营风险,使原有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利润空间被挤压。由此,部分企业不得不调整经营战略,纷纷开拓出口门槛较低的非洲市场。总体而言,从发达国家日益严苛的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来看,对我国茶叶出口企业提出了升级转型、提升技术含量的要求。
(三)我国出口茶叶品质不高、竞争手段单一,处于产业链中末端
宏基(Acer)公司提出以“微笑曲线”来体现产业链的附加值。即位于中间的制造、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最低,而位于两端的研发、营销环节的附加值最高。我国茶叶出口企业主要以生产、加工为主,茶叶品质不高,长期将低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使之处于产业链中末端。从研发投入来看,科技创新意识差,茶叶产品多为初级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公布数据显示,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1%,远低于国内企业平均4.7%的研发投入。从种植来看,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全球第一,良种茶树种植面积比重仅为20%,受种植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位于全球第二。加之违规用药、重金属超标等,导致茶叶质量不稳定。从生产加工来看,茶叶出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尤其是中小企业约占到70%左右,普遍存在厂房简陋、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甚至为了竞争使用掺杂手段,导致茶叶质量难以保证。从经营手段来看,缺乏自主品牌,分销渠道缺乏。尤其是中小茶叶出口企业以定牌、来单加工为主,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品牌商所赚取,难以适应国际化需求。
(四)国际竞争对手比较优势明显,严重冲击我国茶叶出口行业
新世纪以来,国外茶叶出口行业发展迅速,在政府支持、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获得相对优势,在国际茶叶行业形成了比较优势明显。具体表现于:其一,国外纷纷出台多种政策措施,鼓励、扶持本国茶叶出口行业的发展。如越南为促进茶叶行业向现代化、机械化发展,提供低息、无息贷款;印度为鼓励茶场将利润用于购置机械、设备,提升茶叶出口行业生产效率,出台免征所得税的政策;斯里兰卡为减轻茶叶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免征其国内茶叶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税收,仅在出口环节征收茶叶税2.5卢布/Kg(相当于0.23元人民币)。其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茶叶出口占据着成本绝对优势。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的人工、土地成本低廉,更具价格优势。其三,高品质茶叶不断在国际市场受到追捧。如日本绿茶因其品质较高、质量上升,在国际市场中享有高价格待遇;印度近年来通过多种手段扶持茶叶出口企业,在茶树品质、制茶技术等方面取得成效,茶叶品质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口碑;斯里兰卡低海拔地区种植茶树,使红茶品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给中国红茶出口造成较大冲击。
三、提升我国茶叶出口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茶叶出口结构,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当前我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红茶出口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国际茶叶市场需求相反。由此,要促进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的发展,必须优化茶叶出口结构,在稳定、保障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捕捉市场信息、开拓新兴市场。具体可从以下几条路径着手:其一,优化茶叶出口结构。继续扩大绿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鼓励白茶、普洱茶等茶叶产品出口,将其转化为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点。规避国外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控制红碎茶出口,提高袋泡茶、速溶茶等出口比重。其二,针对国际茶叶市场消费特点,倡导使用小包装茶叶。其三,优化茶叶出口地区结构。继续扩大亚、非地区的市场份额,逐步开拓欧洲、北美洲市场。积极捕捉国际茶叶市场信息,如突破苛刻的检测标准,不断提升出口质量与份额。积极开拓中东、独联体市场的开发,做到新兴市场、传统市场都有所收获。
(二)扩大国内茶叶需求,鼓励茶叶出口企业“走出去”,积极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际大环境对茶叶出口行业的影响日益突显,竞争更为激烈。因此,提升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主要可从内、外两条路径着手:其一,积极创新茶叶产品,扩大国内茶叶需求。扩大国内茶叶需求,对于增强茶叶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对生活品质要求提升,茶叶生产企业可通过创新茶叶产品,扩大国内需求,从而减小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其二,鼓励茶叶出口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兼并重组本地企业,进行茶叶加工、经营,从而规避贸易壁垒,减少交易成本。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地区的伊斯兰国家,这些国家是我国茶叶出口主要消费国,居民视茶如粮,能够利用当地技术、人力,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同时,针对当地居民消费习惯,适当创新、研制产品,从而扩大销售份额。
(三)逐步完善茶叶产业链管理,提升茶叶出口企业利润空间
产业链管理是舶来品,作为一项庞大的体系,涵盖战略、业务、生产、技术等,对于企业培育竞争优势、提升综合实力、扩大利润空间有着积极意义。完善茶叶产业链管理,要从全局性的高度着手:其一,改良茶树品种,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加强种植环节管理。扩大无公害、有机茶园面积,提升种植效益。加强茶农素质教育,实施登记备案制度,科学种植。其二,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管理。结合海外市场需求,创新特色产品,提升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长度。尤其是发展有机茶、功能性茶(降压茶、降糖茶),从而实现品牌溢价。其三,积极发展连锁店、加盟店,加强营销环节管理。加强与国际茶叶行业组织的交流,发放宣传资料,提升国内茶业出口企业知名度。加强与重点消费国茶叶行业交流、协作,升级贸易流通方式,提升茶叶行业国际话语权。其四,加强品牌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标杆,逐步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加快与发达国家的产品认证互认进程,出台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政策,扶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逐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茶叶出口企业利润空间。
(四)全方位、全过程提升我国出口茶叶质量
受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日益严苛的影响,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生存带来挑战。由此,茶叶出口企业必须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出口茶叶的质量,以减小质量风险,应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具体可从以下几种路径着手:其一,茶叶出口企业创新组织模式,加强与茶叶生产源头的协作,提升茶叶质量。建立茶叶原料生产基地,采取多种模式与茶场、茶农合作,对种植、用药等统一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茶叶质量。其二,建立全面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即实现从茶叶采摘、加工到包装、配送等环节全方位的质量监控,通过信息技术,使消费者能够查询茶叶产地、加工等各环节信息。其三,通过国际认证、有机认证等,提升茶叶质量。如IS09000、HACCP等认证。
(五)加强政府、行业协会、茶叶出口企业间的联系,提升我国茶叶的知名度
【茶叶出口现状】推荐阅读: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08-08
茶叶出口经营方案设计11-06
茶叶产业现状发展09-17
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11-16
出口贸易现状07-16
进出口现状08-24
出口产品现状分析08-16
农产品出口现状10-24
中国进出口现状07-21
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及现状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