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通用12篇)
茶叶加工 篇1
茶叶深加工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天然药物化学的提取分离技术, 在原料茶、成品茶及其下脚料等为原料, 获得各种活性成分, 继而精加工成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各种食品和饮料的添加剂、动物饲料、轻工建材等多领域。茶叶深加工技术提高了茶叶利用率, 增加茶叶附加值, 增强茶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通过分析茶叶深加工的产品领域, 剖析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 为茶叶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功能食品领域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 人们的饮食愈加追求绿色、营养和健康。研究证明, 茶叶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如25%~30%的蛋白质、20%~25%的糖类、10%的脂肪类化合物、3%左右的有机酸, 还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为人体提供物质和能量以及调节生理功能。
根据食品的种类以及茶叶的利用方式, 将茶功能食品分为3种。一是添加型, 如糕点、糖果和菜肴中的主料、或茶粉茶汁辅料。二是渗入型, 即将茶叶提取的成分通过煎煮、浸泡等多种方式, 使其浸入到食品中增加食品风味, 如茶叶蛋、茶香瓜子等。三是化学型, 从茶叶中提取获得多酚、皂素及多糖等化学成分, 利用其活性作用应用于相应的食品领域, 如茶叶香肠、茶叶月饼中起到防腐抗氧化的作用。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的传统饮用方式为沸水冲泡、缓斟慢饮, 但是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快节奏、多样化的要求, 简便快捷的茶叶消费方式逐渐兴起。我国茶饮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的70年代, 90年代快速发展, 目前, 我国已成为国际上茶饮料产销量最大的国家, 年产值已近千亿。我国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以及良好的口感, 制作成液态、固态的茶饮料, 如茶可乐、八宝茶、茶汽水、茶酒、袋泡茶、速溶茶和保健茶等。
2 动物饲料领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粮食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畜牧业的高度集约化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为了达到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收益目的, 饲养部门广泛使用化学兽药和化工添加剂, 以保障动物健康同时, 改善动物产品质量、促进动物的快速生长。然而, 化工产品带来动物食品中的严重残留, 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因此, 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和使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我国茶叶产量巨大, 无毒无害, 是相对性价比较高的动物饲料添剂, 有望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刘晓华[1]在鸡饲料中添加茶多酚, 降低肉仔鸡脂类沉积、还显著减轻鸡排泄的粪便臭味, 改善鸡舍的环境。詹勇[2]同样在海佩科肉仔鸡饲料中添加茶多酚, 显著提高鸡的免疫功能, 保护鸡自然感染法氏囊病。任廷远[3]认为, 目前我国饲料主要是玉米, 因其价格较高增加了动物饲养成本, 茶叶成为一种良好的替代原料。利用茶渣发酵高蛋白代替部分精饲料, 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的市场要求, 可以作为将来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3 轻工建材领域
茶籽中富含茶皂素, 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 可提高纤维板防水性、加固混凝土的稳定性, 农药中可作为润湿剂, 日用化工品中可作为洗涤剂, 在机械工业中用作减摩剂, 养殖业中作为虾的保护剂。
茶叶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茶多酚, 具有抗菌、清除自由基以及吸收紫外线产生抗氧化等功能, 在日化领域的使用, 是茶叶在领域代表性的应用。茶多酚在化妆品中广发应用, 起到抗衰老、滋润清洁皮肤、减少皱纹等作用[4]。茶多酚具有抗菌能力和吸附能力, 在空调的过滤网或鞋垫中发挥清除异味清洁空气、杀灭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在香烟过滤嘴中发挥解毒功效。除了已被实验证明的作用以外, 尚有许多特殊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应用, 如健齿功能、防治白内障及保护视力作用等。
4 医药卫生领域
作为重要的组成成分, 茶叶在中药中配伍使用已历数千年。例如, 荷楂菊茶清热祛湿、消肿行淤;加味四物汤促进血液循环、补血补气、减缓筋骨酸痛、改善头晕目眩;枸杞生地茶滋肝补肾, 养阴清热;石斛瓜蒌茶可用于肺燥咳嗽咯干痰及慢支炎。《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 以米膏处之。若饮, 先炙令色赤, 捣末置瓷器中, 以汤浇之, 用葱姜芼之, 其饮醒酒”[5]。
现代科学研究也已证明, 茶叶提取物具有抗癌抗突变、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美容、抑菌、调节免疫功能、降糖降脂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因而广泛用于各类肿瘤、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陈雪[6]通过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D-半乳糖氧化损伤致衰老小鼠的动物模型, 灌胃给与不同浓度的茶叶水提物, 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药物。结果表明, 茶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不同茶叶在发酵后仍然保留其抗氧化能力, 而绿茶作用最强。Yang[7]发现, 普洱茶中含有洛伐他汀, 竞争性抑制了胆固醇合成中HMG-co A还原酶, 下调该酶的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最终减少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产生降脂活性。于大永[8]用MTT法比较金花茶花、种子和叶3个部位的提取物对人白血病U937细胞和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这3个部位均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但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选择性和植物部位选择性。
5 展望
传统茶叶中大约70%属低价值茶叶, 传统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大约有2%~4%的茶末和茶茎等废弃物料, 产量最大的夏茶往往被忽视, 而茶园也每年都废弃了大量的茶籽和茶树修剪枝叶。以上均是能再生的资源, 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利用这些低废弃物, 增加茶叶生产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
茶叶生产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历史, 茶产业也随着经济社会而飞速发展, 2000年的年产值不足90亿元, 到2012年已超过2 000亿元。随着茶产业在蒸蒸日上的同时, 传统茶业生产却越来越受到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 深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有报道证明, 2011年传统茶叶产量162.3万t, 产值730亿元, 而茶叶深加工仅消耗了10万t, 却获得超过800亿元的产值。仅9%的原料消耗, 却产生出了与90%的原料消耗相同的效益;而国外先进的茶叶市场中深加工产品却占大多数。因此大力进行茶叶的深加工研究, 努力拓展茶叶深加工产品市场将大有可为。
摘要: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是我国生产的主要饮料。随着经济发展, 传统的饮茶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茶叶生产附加值不高, 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 开发茶叶深加工技术、开拓深加工产品市场, 是茶叶生产的重中之重。基于此, 通过剖析茶叶深加工的医药卫生市场、功能食品市场、动物饲料市场以及轻工建材市场, 阐明了茶叶生产的未来出路在于大力开发深加工工业生产。
关键词:茶叶,深加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晓华, 郜卫华, 陈喜斌, 等.茶多酚对肉仔鸡 (公鸡) 脂类代谢和免疫机能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3 (11) :31-33.
[2]詹勇, 李进昌, 杨贤强, 等.茶多酚 (TP) 对家禽免疫功能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8 (4) :74–76.
[3]任廷远, 安玉红, 敖丹, 田红艳.贵州发酵茶叶渣生产高蛋白饲料探讨[J].贵州茶叶, 2013, 41 (2) :9-11.
[4]Kashket S, Paolino VJ.Inhibition of Salivary Amylase by Water Soluble Extracts of tea[J].Arch Orab Biol, 1998 (33) :845.
[5]王春华.茶与医药保健文化[J].茶业通报, 2007, 29 (3) :143-144.
[6]陈雪, 易有金, 刘华金, 等.不同茶叶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7) :892-894.
[7]Yang D J, Hwang L S.Study on the Conversion of Three Natural Stanins from Lactone Form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Hydroxy Acid Forms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in Pu-erh Tea[J].Journal of Chromatograp hy A, 2006, 1119 (1) :277-284.
[8]于大永, 时贞颂, 史丽颖, 等.金花茶花种子和叶提取物对U937和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观察[J].中成药, 2013, 35 (9) :2005-2007.
茶叶加工 篇2
乙方:xx商贸中心
经友好协商,就乙方委托甲方加工茶叶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委托甲方加工茶叶的品种及价格:
(一)名称:花茶、绿茶
(二)样品编号:
(三)品质特征:
二、数量:10吨/品种
三、包装形式:散装或者用乙方指定的包装
四、交货时间:每季度交货一次。
五、交货地点:北京
六、交货及验收:货到以乙方签字收货为准
(一)验收地点:
(二)验收人员:
(三)验收依据:
八、付款方式:根据甲方经营情况可以:预付、现付、或内全部结清。
九、违约处理:
(一)交货时间:(二)价格:(三)数量:
(四)品质:(五)包装及净重:
十、XX年,同一品种,乙方保持委托最少两家厂(场)家生产的权利。根据实际合作情况,确定今后长期的合作计划。
十一、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方如有违约,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由北京市法院裁决。
甲方:
乙方:
介绍两种新型茶叶加工机械 篇3
一、6CM-75型微电脑控制龙井茶炒制机
该机按传统的龙井茶炒制的工艺设计,微电脑控制加工工艺,青锅、辉锅单机完成作业。能自动控温,耗电省,成本低,工效高。该机型热源根据需要可分别选用红外线电热管加热、煤气或木炭加热,使用电压220伏,功率2千瓦左右,干茶生产率0.75公斤/时左右,比手工提高工效3~5倍。该机炒制工艺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适宜加工高、中档龙井茶,炒制质量达到龙井茶品质要求。
二、6CM-43型炭热控温针、扁茶两用炒制机
该机集杀青、理条、干燥成型工艺于一体,单机完成作业,炒制工艺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炒制的名茶色泽均匀,一致性好,而且加工质量稳定。炒制的扁形茶,具有外形扁平光滑、芽叶完整、色泽绿翠、香味醇爽等优点;炒制的针形茶,具有条形紧细、挺直匀整、色绿润,汤色和叶底绿明、香浓味爽等优点。
该产品设计先进,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采用自动控温、电子计时、多槽式组合铸铁炉膛。可根据炒制需要进行控温、计时,使炉膛和茶锅温度始终保持在茶叶炒制设定温度范围内,从而稳定茶叶的加工质量。
该机适合各种针、扁形名茶的加工,与手工炒制相比,耗能降低1/2,工效提高5~10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无公害茶叶加工要点 篇4
加工厂要远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等50m以上, 远离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 远离交通主干道20m以上, 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水源清洁、充足, 日照充分。
初制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 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加工厂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 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 排水系统通畅, 厂区环境需绿化。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 有条件的用冷藏库贮存茶叶, 保存温度5℃左右。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
2、加工设备
茶叶加工设备应选用环保型的名优茶加工机械设备, 如多功能机、杀青机、整条机等。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 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 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3、人员要求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 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 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
4、鲜叶加工
鲜叶应来自无公害茶园, 不宜与其他来路不明的鲜叶混合。鲜叶和毛茶严格按验收标准收购, 不能收购掺假、含有非茶类物质以及品质劣变的鲜叶和茶叶进行加工。鲜叶应合理贮青, 地面贮青鲜叶堆放厚度不宜超过30cm, 根据有关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加工条、扁、针、卷曲型名优茶和炒青、烘青茶。按鲜叶品种、等级或原料情况, 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 确保产品质量。加工过程中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包装材料要符合食品要求。
5、农户加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篇5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茶树本生长在亚热带地区,1998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占义,在北纬38度45分的灵寿太行深山五岳寨种植成功,实现了南茶北移技术的重大突破。经历十余年,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主要分布在漫山、抓麻、南营、槐树沟等地。我县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共计15.6万亩,大都分布在岔头、陈庄、宅头、南营四个山区乡镇,发展前景广阔。
我校有茶叶专业教师7人,并聘请南茶北移创始人张占义和老茶农张国庆、马连山为兼职教师,共招收学生391人。
茶叶加工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茶叶生产与加工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更好的培养技术类人才,积极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们对茶叶生产与加工过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中职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的缺陷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茶叶发源地,我国不仅有成千上万种茶叶,还有成千上万的茶农和上亿的茶叶爱好者。茶叶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茶叶生产与加工教育,促进我国茶生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更需要实用性人才。我国中职学校教育因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影响,长期处于理论重于实践的教育模式,在日常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中,教师只注重为学生讲解茶叶生长环境、需要温度和水分等各项基本知识,而学生们对茶叶生产与加工的概念与真正生产中的实际操作存在很大差距,这就是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的传授造成的,中职学校学生对茶叶生产与加工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状[1]。
(二)课程内容过于笼统化
我国茶叶文化博大精深,全國各地茶叶种类的不同,气候和地势的不同,导致我国茶叶生产与加工有着不同的方式,而在中职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中,所讲内容体系过于笼统,没有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的产茶差距而进行分类和细节的传授生产加工过程。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学会了笼统的理论知识,而毕业后到各地工作过程中无法适应具体的工作内容。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为了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这一理论,中职学校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未来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校增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还能够将课本内容与企业中实际操作内容更好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其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并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从事茶叶的种植与加工工作,茶叶的田间作业和加工流程,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的为学生提供参加操作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达到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和社会要求的目的。
(一)教师有意识的改变教学模式,增强职业素质
为了培养出社会实用性人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首先要增强职业素质,在课堂上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要能够做到既有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强,才能更好地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传授给学生。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把茶叶生产与加工的理论知识点,为同学们讲述清楚即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教师不仅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同学们进行演示,从茶田耕作,到收获,再到进一步的加工过程,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中职学校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积极提高职业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人才[3]。
(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体系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要熟悉茶田和茶叶加工工作技巧和设施,包括茶树栽培和繁育技术、茶叶加工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等工作。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体系,将当地茶叶生产基地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基地和媒介,将教材内容与茶叶生产基地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加强实践能力。
(三)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入中职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学科课堂,学校就要积极努力为学生搭建能够参加实际操作的工作平台。学校可以与当地种茶基地建立联系,建立起工学结合机制,以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岗位标准和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学校和产茶企业双面的经验学习[4]。
结论:中职学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堂,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的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使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得到掌握,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 职业学校茶学专业教学浅析——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 科技资讯,2009,29:168.
[2]于龙凤,安福全.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2,05:35-36.
[3]钱和生,任谦,何晨阳.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92-96.
茶叶加工 篇7
1 影响茶叶品质与保鲜的因素
茶作为一种绿色植物饮品, 在某种程度上和绿色蔬菜一样具有不易存贮、变质迅速的特点, 除了完全发酵的黑茶外, 其余半发酵或不发酵的茶在品质与保鲜问题上都会面临比较大的阻碍。
影响茶叶品质与保鲜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与光照。高温几乎对任何绿色植物的保质与保鲜都是致命的打击, 高温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氧化速度的加快, 而氧化则是绿色植物衰败的直接诱因。高温、氧化、衰败、变质是一系列呈正比的化学变化过程, 处于高温环境中的茶叶会从包括颜色、香气、滋味、形状在内的各个方面加速腐败变质的过程, 例如颜色由明转暗, 香气消散、茶汤滋味由醇转涩甚至变苦, 严重情况下茶叶甚至会有霉变。如果不慎饮用了已经变质的茶汤, 轻者影响品茶的滋味, 重者可能损害饮茶人的健康。
除了温度, 湿度对茶叶品质与保鲜的影响也不小。茶叶的吸湿性极强, 在相对干燥的晴天时, 若将完全干燥后的茶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不足24小时就能使茶叶的含水比率达到7%, 如果持续暴露五至六天, 则茶叶的含水比率可以超过15%。如果是雨季相对潮湿的天气里, 将完全干燥的茶叶暴露在空气中, 每过一小时, 茶叶中的水份含量就增长1%。假如不幸同时遭遇高温状态, 则当水份含量超过10%后, 由于高温和高湿环境中活跃的微生物的同时作用, 茶叶会迅速霉变, 不仅原有的色香味形俱失, 且品质腐败无法继续饮用。
温度与湿度两种影响茶叶品质和保鲜问题的因素是普通人比较容易考虑到和认识到的因素, 但光照问题就常常容易被人忽略。很多人不清楚的是, 茶叶是光敏感性物质, 光照变化对茶品质与保鲜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光照不仅会促进茶叶中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而且由于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类胡萝卜素, 这一复杂的化合物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副产品有吸收光能进行氧化作用的问题, 一旦类胡萝卜素发生氧化反应, 其释放的氧化物质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口感。而被光照后的茶叶由于叶绿素褪色, 茶叶的颜色会变得晦暗不明, 冲泡后丧失原有的色泽。
因此, 茶叶的存贮需要格外注意控温、控湿和避免光照, 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够低温冷藏存贮, 温度控制在10℃较为适宜, 如果能降温到0℃-5℃则更好。
在茶产业领域传统的茶叶品质与保鲜技术一般是在茶叶加工与存贮两个方面, 较常运用在加工过程中的有发酵过程酸碱值改变的技术, 降低残留酶的活性, 减缓萎凋程度, 控制发酵程度技术等。存贮环节常用的则是延长茶叶保质期的各种保鲜技术如干燥、低温冷藏、低温避光、真空充氮等。
2 初加工过程中速冷对茶的影响
2.1 做青过程中的速冷处理效果
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安溪在处理当地特产铁观音时的做法, 在铁观音轻微做青的程度上结合了低温速冷手法, 操作环境在空调室内, 温度在16℃-18℃之间, 湿度范围70%-80%, 实践的效果证明铁观音的品质在这种新模式下有所提高。铁观音的新做青处理手段的模板是台湾对乌龙茶做青速冷方式, 乌龙茶在轻微发酵后的降温过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品质, 无论从茶汤的色或味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认同。
2.2 杀青后的速冷处理的影响
经过长期实践检验, 杀青结束后接受速冷处理的茶叶中多酚氧化与过氧化两种酶的活性都得以降低, 由此减缓了茶多酚的氧化作用, 而茶多酚又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决定性成份, 这种被减缓的氧化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得以更多和更长时间的保留, 从而让茶叶的色香味形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原有特征而没有太大变化。将刚刚完成杀青的茶叶迅速在15℃低温状态下保持半小时左右可以提高茶叶品质与保鲜效果。如果将刚杀青的茶叶快速冷冻存贮, 其内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的成份会比传统常温存贮的含量超出许多。比如依上述方法速冷处理存贮六个月的杀青茶的营养物质留存会比传统方法高出至少四分之一。近年来市场上流行起一种“冰鲜”乌龙, 指乌龙茶杀青后跳过干燥处理阶段直接被零下18℃冷冻处理, 其处理后的产品色香味均优于传统制作工艺的成品。但尚存的缺陷在于未经干燥过的杀青茶中湿度过大, 有些高达45%, 故而品质难以长期保存, 其保质期缩短至不足三月, 这是一个暂时没有得到解决的矛盾问题。
2.3 干燥过程中的速冷处理的影响
出于对需要长期存贮茶叶的品质与保鲜的要求, 一种在干燥过程中的低温速冷模式也开始应用到茶叶加工过程中。干燥是茶叶制作工艺里又一极其重要的环节, 前面已经提到茶叶对于湿度的敏感性, 因此干燥是确保茶叶存贮时的品质与保鲜的必要手段。速冷干燥原本在医药与食品领域中已有广泛应用, 具体到茶产品处理方式为:杀青后的茶叶不再冷冻, 而是直接进入真空状态的速冷干燥机进行低温环境中的干燥处理。这与传统依赖高温蒸发烘干茶叶的做法正好相反。经过现实中对乌龙茶的检验, 在零下10℃干燥过后的茶比传统高温烘干的成品保留了更多的法呢醇、香橙烯、芳樟醇等物质, 这些物质的高含量使速冷干燥的乌龙茶在色香味上有了更好的品质保证。
3 深加工过程中速冷对茶的影响
3.1 速冷对茶粉的影响
茶粉是茶深加工后的成品之一。传统制作形式是以粉碎机对原型茶进行高速研磨粉碎, 但常温下粉碎机的运转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机械热能, 这样的高温状态对茶品质与保鲜显然十分不利。因此, 速冷技术也运用到了茶粉制作过程中。这一技术的灵感缘于在传统中药制作中的粉碎处理, 为了避免中药材在研磨粉碎过程中被高温破坏了药性, 技术人员利用了液氮的低温特性处理中药材的粉碎工艺。茶粉加工也借鉴了这种低温液氮粉碎模式, 经过液氮低温的保护, 茶叶中的敏感物质不再因高温而损伤, 这样研磨得到的茶粉冲泡出的茶汤中的各种香气物质均比传统常温粉碎得到的成品含量更高, 例如法呢烯高出10.88%, 橙花叔醇高出13.7%, 吲哚高出14.06等。香气物质的高存留确保了液氮干燥后的茶粉冲泡出茶汤的香气更加浓郁香醇, 由此也保证了茶粉的品质。
3.2 速冷对茶提取物的影响
所谓茶提取物主要指对茶多酚等营养物质的提取, 由于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茶多酚对于人体保健和治疗方面的显著作用, 因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制作药品已经成为茶这一古老植物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的又一重要渠道。传统的茶多酚提取方法是从茶煮沸后的液体中的热提取法, 新的速冷模式则是在零下50℃的低温提取。实践结果显示这种速冷提取得到的茶多酚比率可达98%, 其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儿茶素的提取比率则较传统的热提取法高出近10%。
茶提取物的另一项是浓缩提取, 就是将茶汤提纯为浓缩物质的过程。常规的操作手法有蒸发、蒸发结合过滤、反渗透、反渗透结合过滤四种。在对红茶、绿茶、乌龙茶进行浓缩物提取时, 没有蒸发过程的反渗透与反参透结合过滤两种模式的浓缩提取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保留均比有蒸发过程的另外两种模式更多。蒸发意味着高温, 可见处理茶的浓缩提取工艺中也需要避免高温对茶品质的损伤, 而应尽量采取低温速冷形式。
3.3 速冷对茶存贮的影响
茶这种温度、湿度、光照都十分敏感的作物在存贮时尤其需要选择低温速冷的方式。以绿茶为例, 存贮温度越低, 存贮效果越好。低温0℃-5℃下存贮十二个月的绿茶相比零下18℃存贮相同时长的绿茶在色香味方面的品质相对较差。特别是清香型绿茶的品质变化更加剧烈。原因在于零下18℃存贮条件下茶叶的湿度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而湿度也是影响茶品质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另一项低温与常温状态下存贮检验中, 湿度均在5%-9%的茶叶处于低温存贮条件下时, 其中的湿度在经历八个月存贮时间过后仅有常温存贮条件下的一半。同样, 在相对较高湿度条件下, 比如7%的水含量, 低温存贮的茶叶较常温存贮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常温存贮条件下即使湿度下降到5%, 茶的品质也会比低温存贮的较差。
3.4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茶叶对于速冷处理的敏感效果不同。例如乌龙茶在低温存贮条件下对于温度的要求就与绿茶不同。绿茶存贮的温度越低品质越好, 乌龙茶则相反, 5℃下的乌龙茶比零下18℃的品质更佳。因此速冷工艺在运用时应分茶叶类型有区别地实践后再进行推广。
4 结束语
速冷处理是相对于我国茶产业传统制作工艺的一个伟大创举, 从意识层面推翻了持续多年的以高温加工和常温存贮的茶工艺惯例。速冷经过大量实践检验证实了其在茶产品加工与存贮中的实效, 值得广大茶叶生产单位尝试和推广。但由于目前仍有若干问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各生产企业还需要在不断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本单位茶生产要求的速冷处理工艺。
摘要:本文介绍了影响茶叶品质与保鲜的因素, 分析了速冷对茶品质与保鲜的影响, 即初加工、深加工和存贮阶段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茶叶加工过程,速冷处理,茶叶品质,保鲜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冰.焦艳丽.江东文等.低温液氮粉碎对绿茶粉品质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 :256-261.
对茶叶加工园区建设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象山村,茶叶加工,园区建设,思考
台溪乡是三明市最大的产茶乡,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在全市排名均居第一,均占尤溪县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万亩茶园的乡镇之一。近年来,台溪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推进。2013年茶园总面积达2400hm2,毛茶产量3600t,产值达1.6亿元,种茶农户6200多户,涉茶人员1.2万人,农户年平均茶叶收入达4000元以上。2008年以来,台溪乡在清溪片区12个村实施了中央财政现代茶业项目,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加大了投入,改善了生态茶园的基础设施和初制厂的加工环境,有力地推进了茶叶加工集中区的快速发展。但加工集中区同工业园区相比,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就象山村在茶叶加工集中区域建设茶叶加工园区的情况作个分析,并就进一步提升加工园区作用进行探讨。
1 基本情况
1.1 园区优势
象山村总人口3586人,农户861户,从事种茶802户,茶叶加工77户,工业区占地面积6hm2,茶叶加工厂27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初制厂清洁化改造5家,年加工茶叶能力1100t。该村是我县最大的茶叶专业村,是现代茶业项目实施点,建立茶叶加工园区的条件基本成熟。1.1.1茶园基础较好。地处戴云山、武夷山两大山脉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400—500米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周没有工业污染,是我县无公害茶叶的最佳产地。现有茶园面积246.7hm2,获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园75 hm2,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村民来源于茶叶收入占80%以上,辐射和带动了清溪片12个村茶叶产业的发展。
1.1.2 品种资源丰富。
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适制绿茶、乌龙茶、红茶等多种茶类,特别是因开采时间在华东茶区最早,素有“华东第一绿”的美称,所产绿茶、红茶系列产品,多次在省内外获金奖,在国内茶叶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1.1.3 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2008年以来实施现代茶业项目,新建标准生态茶园112 hm2,品种改良43hm2,节水喷灌20hm2,蓄水池3270m3,机耕路7.6km,套种绿肥和护梯植物54hm2,种植防护林及行道树1.8万株,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基本实现茶树高产优质。
1.1.4 龙头企业带动较强。
该村有福建碧叶馨茶叶业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采取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了茶农增收、企业增效,加快了茶产业发展。
1.2 建设内容
1.2.1 加强基础改造。
园区路网全部硬化,路边种桂花树,主干道硬化宽度6m,支道3.5m。2010年实施了茶青市场建设、厂房改造、环保工程、园区绿化项目,包括水电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办公设备等方面,完成投资3200万元。充分体现了园区设施化,生态环保化,市场化,促进园区上新的台阶。
1.2.2 建设标准厂房。
园区核心地带6家加工厂连成一片,建设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2600 m2,厂房及仓库7400 m2,茶叶机械配套。新建红茶、绿茶、青茶生产线各1条,总投资340万元,2013年试生产,年产值2600万元,新增加工能力240t。
1.2.3 清洁化加工。
园区采取章程制管理,严格按照清洁化加工进行生产,达不到要求的及时整改。实施生产环境清洁化,茶厂生产、办公、生活等功能区合理布局,保持整洁。使用气热、电热杀青、干燥及光电拣梗机等环保加工设备,加工燃料达到清洁化。配置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制茶器具,推广加工设备清洁化。按茶叶标准化、连续化生产工艺要求,做到茶叶加工不落地,保证茶叶加工全过程不受污染,实现了茶叶加工工艺清洁化。
1.2.4 产业化经营。
园区成立了碧叶馨和清山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62户,加工企业18家,申报认证绿色食品的茶园100hm2,拥有修剪机210台、割草机20台、机动喷雾器13台、微耕机6台,设立了农资服务处,加强社会化服务。通过不断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构筑园区建设的服务高地,以吸引更多的农户和加工企业加入到合作社,增强了园区的凝聚力。
2 存在问题
2.1 品牌知名度低
茶叶加工厂多、小、散尤为突出,企业各自为政,乱而杂,未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茶园面积大,品牌小,仅有“碧叶馨、君良山”两块牌子。园区内获得省名优产品20多个,但缺乏叫得响的茶叶品牌,没有整合成市场覆盖面广、消费群体多的知名品牌。茶叶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占有率低。
2.2 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够
园区内企业通过QS认证仅1家,大部分加工厂规模小,小作坊多,在茶叶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产品流通品牌化等方面,标准化较低。茶园由广大茶农分散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科技投入较小
加工园区投资大、周期长,且持续性,国家、省市没有园区建设的项目扶持资金,靠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和企业自筹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台溪乡是三明市最大的产茶乡,农技站配备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1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科技投入跟不上,工人素质偏低,企业发展不平衡。
2.4 销售网络建设滞后,整体发展步伐缓慢
大部分企业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只侧重在本地销售,基本上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都是坐等客户上门。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营销人才和专门的市场开拓策划。目前,现代茶叶加工园区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讨,很多工作都是逐步实施,逐步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区的发展。
3 思考
3.1 切实做好加工园区的发展规划
发展思路:以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示范带动作用为发展方向,以生产名优茶为重点,实施绿色、品牌、文化战略,应用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园区带加工、以加工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实施规模经营,实现高效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积极打造“碧叶馨、君良山”品牌,建设标准生态茶园,为加工园区建好“第一车间”;改善基础设施,改建标准厂房,达到年加工茶叶能力1500吨,年产值1亿元。同时,促进并带动运输、包装、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加快园区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推进鲜叶、毛茶、成品茶质量标准化,逐步实现由家庭小作坊向社会化分工转变,由农户的单一种植业向多元经营转变。以现有尤溪红企业联盟标准为基础,制订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现茶叶从种植、加工、流通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从而示范带动台溪乡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园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3 发挥园区建设主体作用,推进生产经营组织化
充分发挥福建碧叶馨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尤溪县清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主体作用以及种植、加工大户的生产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户生产经营,把分散、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生产,和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加快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使之开展茶叶生产示范、应用“五新”技术、茶叶品牌营销等社会化服务,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进行有机的、紧密的联结,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以集约、规模、标准化生产,推动园区顺利实施。
3.4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园区建设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对现代茶业项目的扶持,为建好加工园区“第一车间”提供支撑。按照“突出优势、品牌响亮”的要求,整合省级初制厂清洁化改造项目和县财政支农资金,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村镇建设加大投入,使更多的资金向茶叶加工园区倾斜。继续扶持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持续推进QS认证,配备和使用农药残留、卫生质量检测设备,杜绝农残超标。
3.5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园区企业必须拥有一批茶叶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加工工艺与操作技术,懂得卫生质量要求,具备茶叶加工所需的基本素质。每年定期聘请省市茶叶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及相关信息服务,传授茶叶质量管理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五新”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兴茶,突破工艺技术难点,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利用新引进设备,聘请有丰富加工经验专家现场操作、现场指导,增加实践经验,努力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3.6 加大园区宣传力度,打造地域品牌
积极培育与朱子文化一脉相承的茶文化,体现地域特色,注重文化营销,在高速公路旁、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立宣传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推介会,通过茶艺表演、媒体宣传、产品展示、推介洽谈、品牌广告等活动方式,为提升园区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品牌资源,人才资源,引导获得省名优产品奖的企业加盟,扩大“碧叶馨”和“君良山”品牌的影响力。持续壮大碧叶馨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创福建著名商标,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传承朱子文化,尽享碧叶清馨,提升茶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7 建设营销体系,持续推进园区发展
茶叶加工 篇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 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正确认识茶叶质量安全的现状, 对于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的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残含量、微生物、稀土元素和非茶异物等方面。茶叶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 茶叶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质量安全的竞争, 这是所有茶叶生产企业最基本的纲要与准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相对提高, 更加重视茶叶的卫生和安全等质量方面。
茶叶清洁化加工中存在的污染
伴随着茶叶初制机械的研制和推广, 带动了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 如滚筒杀青机等机械的应用, 提高了茶叶的清洁化程度, 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
肥料污染
施肥可以改变土壤的环境, 提高茶叶的产量, 提高茶叶的品质等作用, 但因施用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用方法不正确, 茶叶会产生污染, 施肥可以通过土壤污染从而污染茶叶, 土壤污染有三方面: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化学污染。
农药污染
农药残留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给茶叶带来农药残留原因一是喷药, 二是其他间接途径。间接途径影响茶叶内的农药残留, 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农药。二是在茶园中使用了受污染水源的水。三是空气漂移。
灰尘污染
现代茶叶加工机械多是单机操作, 大量的茶叶由人工搬运。力求方便, 茶叶被堆放在机械旁的地面上, 因此很难保证清洁。且茶厂靠近污染工厂和主要公路也会影响茶叶的清洁。
材料污染
有些机械部件涂有机械润滑油, 有可能会接触茶叶而造成污染;任何要接触茶叶的材料, 比如说橡胶传送带、有害的金属材料、不干净的容器和其它的相关工具等在茶叶加工中的使用, 对茶叶的清洁造成影响。
人工污染
茶叶是入口的食品, 加工的工人如未及时清除、清洗出现的污染物和过多的手工接触茶叶会产生污染。对茶叶清洁化加工过程的问题分析, 产生的原因客观上是厂房破旧、车间布局不合理、设备退化等;主观上是工人安全意识不高, 清洁意识薄弱, 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在头脑中挥之不去。
茶叶清洁化加工的解决方法
科学施肥
要减少施肥对茶园土壤的污染, 要做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化肥、淤泥、垃圾和有机肥不用, 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有机肥不用。因而施肥的时候应该加强对肥料质量的监控和检测。支持平衡施肥, 降低土壤酸化活化重金属而增加茶树对它的吸收。
合理选择生产基地和植树造林
生产基地的选择应避开交通繁华要道, 基地及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 化工厂、钢铁厂等, 不能有烟尘和飘尘, 更不能有有毒气体排放。必要时可以在茶园的周围种下防护林和交通树以便将茶园与工厂和公路相隔离, 以改善茶园生态情况, 净化空气, 使茶园减少沉降物的污染。
科学用药保安全
使用农药时, 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作为目标, 正确选择对相应害虫敏感的农药, 把握四个限制:限制防治指标;限制农药的浓度和用量;限制用药的次数并合理轮换;限制安全间隔期, 与此同时注意施用农药方法, 对耙喷药。
优化和改造茶厂
茶厂生产链中存在明显隐患, 影响茶叶质量与卫生, 如很多设备破旧, 卫生、环境条件落后的茶厂, 存在重金属污染和有害微生物隐患。要适当放弃掉部分有不恰当布局、没有资源优势的小茶厂, 重新进行规划。加工厂必须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 选择的地址要尽量避开工厂和主要公路, 应有良好的环境。
合理布局厂房
要使茶叶加工时不落地, 要重视茶叶的贮青条件的改善, 因而茶叶的加工按产品标准化、连续化生产, 茶叶在鲜叶时还不会直接接触到地面, 就要兴建科学合理、卫生的贮青槽。另外, 努力建造干净的加工厂房面貌, 彻底根治不整洁、混乱的外部环境, 使工厂的内外环境一致, 整洁如新, 没有一丝污染物。力争从食品加工的要求进行规划布局。
改用清洁燃料
清洁燃料的优点有制茶质量高、清洁卫生、利于自动化控制、用不到烧火工人等, 因此用电力、柴油、石油液化气等较清洁燃料, 来解决烟煤污染的问题, 但清洁燃料存在主要问题是燃料价格贵。
完善管理制度
工厂要依照有效的茶叶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加工工艺禁止使用或添加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等有害的物质。茶叶产品须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 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基础。在茶叶生产加工中, 坚持着从生产乃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相互联系且追查的原则, 建立茶叶生产、经营记录制度, 实施标识管理。体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将茶叶质量安全保证的重点从对最终产品的检验转换到对工艺过程及原料质量进行预防性控制。
注意个人卫生
茶叶加工 篇10
关键词:茶叶,清洁化加工,现状,改进措施
茶叶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对其进行清洁化生产就需要在其种植、采摘、工厂初制加工、茶厂精制加工、包装、仓储、销售这一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严格执行清洁化加工的有效措施,无论其中哪个环节出现了失误,整个清洁化生产环节都可以评定为是不合格的。现今在讲到茶叶清洁化的时候,很多人在头脑里首先想到的是无公害种植,减少茶叶的化肥残留。虽然我们无法否认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于确保茶叶安全性的作用,但是茶叶清洁化绝不仅仅包括种植这一环节。如果“无公害”的茶鲜叶进入茶厂之后,初精致加工环节的卫生得不到改善,一个完整的茶清洁化生产过程也自然成为了子午须有的名词。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重点分析我国茶叶初制加工过程中的清洁化加工现状及有效改进措施。
1 我国茶叶清洁化加工的现状
(1)茶叶初制相关机械设备的研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加快了我国茶叶清洁化加工的前进步伐
现今,由于新型茶叶初制相关机械设备都不断的被研制出来,如滚筒杀青机及炒干机、往复式振动理条机、金属无管式热风炉等等。滚筒杀青机与滚筒炒干机的出现替代了原先的锅式杀青机与锅式炒干机,它们改变了原先锅式杀青机与锅式炒干机中不利于扫叶、出叶,在锅炉壁上容易粘附叶子或茶叶汁液的劣势,避免在机械上粘附上炒焦的茶叶形成锅巴,不利于茶叶的卫生加工;往复式振动理条机与连续式振动调理机则是用来替代之前的的工人手工操作,大幅度减少了人工,也避免了茶叶在工人手工操作中被人手上的粉尘、细菌等污染。横管式热风炉则渐渐被金属无管式热风炉所代替,在之前被大力推广的横管式热风炉由于其热效率比较低,再加上机械中的金属横管很容易因为过热而裂开,一旦金属横管裂开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一些煤烟就会融入所制的茶叶里面,茶叶卫生质量也就被大打折扣。在新设备金属无管式热风炉中无论是热效率方面,还是在避免热度烧坏机制中都有很大的改进,从而确保了茶叶的卫生生产;而蒸汽夹层炒茶锅则因为采用蒸汽作为其炒茶的热源,则大大减少了炒茶锅中烟囱的使用量,对于初制茶中避免烟气的污染非常有效果;另一个有效促进茶叶初制清洁化加工的机械就是冷藏室茶叶保鲜库,原本这个库房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保茶鲜叶的鲜度,然而它在防治茶叶中的虫害、细菌繁殖、霉变等方面也非常有利,这就使得茶叶清洁化生产没有了后顾之忧。
然而即使我国在茶叶初制机械设备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又或者是与我国其他类型的食品产业相比较,我国的茶叶初制加工机械设备还是处于简陋落后的状态。尤其是与当前人们非常注意食品安全这方面的新闻,茶叶初制清洁化加工不够完善与人们对茶叶清洁化加工的期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当前,许多茶厂都把茶叶清洁化加工作为其生产的茶产品吸引消费者的亮点。因此,许多茶厂都在建设标准化的生产车间,装修生产车间的地面与墙壁。然而令他们感到苦恼的是当前即使有钱,也买不来茶叶清洁化加工的现今机械设备。因此呈现出了许多令人疑惑的现象:在很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面所摆放的机械设备却是十几年前的老设备,在车间地上到处堆放着茶叶,很容易被工人不小心踩脏;又或者是刚刚大费周章地将生产车间的墙壁重新装饰好,过不了多久又被烟尘弄得乌七八黑。这些种种令怀中揣着钱的茶厂老板非常苦恼,明明知道茶叶清洁化加工的重要性,但是却求助无门。
(2)茶叶被煤烟污染严重
茶鲜叶中含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水分,即使是干茶中也含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的水分,这些水分在初制加工的时候都需要被蒸发走,因此茶叶初制加工步骤实质上就是一个让茶叶慢慢脱水的步骤,这个步骤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各个茶厂工艺的差别就在于掌控茶叶脱水的速度。脱水速度快,消耗的热量大,所需要的能源也就越多,相对来说对茶厂周围环境的污染也就越严重。大多数制茶机械设备都附带有燃烧煤火的灶台。而为了能更好地控制炉火,很多灶台都是选用结构简单的小型的手烧灶台。这种小型手烧灶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在煤刚刚放入灶台的时候,由于灶台中缺乏空气,导致煤燃烧不完全,大量黑烟从烟囱中冒出。如果煤的质量不好,在热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挥发物,而这些挥发物由于得不到充分燃烧就会产生更多的浓烟。在煤即将燃烧殆尽的时候,灶台中的空气过多,使得灶台产的热量急剧减少。因此制茶车间中的手烧灶台不仅产热速度慢,而且污染很大。为了减少污染,不仅添加煤炭的时候要频率高、一次添加量要少,而且对灶台也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造,现今的制茶设备虽对此作了革新,但是效果不明显,例如滚筒式制茶机,由于其结构方面的因素,这类制茶机中产生烟气很容易泄露到车间里面,再通过制茶容器壁中的缝隙进入到装茶容器中,导致茶叶被烟气污染。因此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极大地制约了茶叶清洁化加工发展。
(3)茶叶很容易掉落到地上被细菌、粉尘等污染物污染
制茶车间中的机械设备往往都是属于单机操作的设备,在制茶过程中茶叶的搬运就需要使用人工。因此很多茶厂为了省事,大量待制茶叶就会预先堆放在加工机械的旁边地上,车间中由于工人的走进走出,地面的清洁就成为一个老大难,即使将茶叶堆放在大竹席或是大塑料薄膜上,也很难保证茶叶不被细菌、粉尘污染。这个问题在做中低档茶叶的车间中,更为严重。
(4)茶叶被机器润滑油污染
制茶机械设备中很多部件都需要使用机器润滑油,例如滚筒杀青机、炒干机中的托滚,又或者是揉捻机中的加压机构等等,这些机械中的润滑油污染茶叶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是不直接与茶叶接触的部件,由于单机使用的时候茶叶堆放杂乱,许多设备部件中的渗油也会将茶叶污染。
(5)茶叶被制茶机械设备材料中的某些有害成分污染
严格意义上说,茶叶是属于食品级的产品,然而现今用于制造制茶机械设备中材料(如部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都采用了制造食品生产器械中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机械设备材料中含有的某些有害成分,会在制茶的过程中渐渐深入茶叶中,从而污染了茶叶的清洁。例如茶厂车间中最常见的输送茶叶的带子,很多时候就是用橡胶制成,在长时间的运送过程中,橡胶输送带就会产生热量,从而释放出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就有可能会影响茶叶的清洁。
(6)由于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人手接触过于频繁,及加工设备没有得到清洗,致使茶叶被污染
当一班的制茶操作完成以后,应当及时清洗设备才可以进入下一轮的操作作业。然而当前制茶工厂中缺乏机械设备清洗的意识,且在单机操作的时候如果清洗设备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导致制茶车间中清洗机械设备的机会少之又少。某个制茶车间主任曾指出:“我们也知道清洗设备对于茶叶清洁的重要性,但由于车间中都是单机操作,车间中堆放有过多的茶叶,本来搬运茶叶就已经让工人筋疲力尽了,更谈何清洗机械设备呢?”
我们都知道茶叶是直接进入消费者口中的产品,所以在生产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手的接触,尤其是成品茶更是如此。然而现今很多制茶工厂中都讲究“精致手工拣茶”,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利于茶叶清洁的。
2 茶叶初制清洁化加工改进有效措施
2.1 防治茶叶烟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1)选用清洁燃料
选用电、太阳能、石油液化气等较为清洁的燃料作为能源,不仅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极大解放人工,而且还可以提高茶叶的清洁性。清洁化能源可以用在小型茶机、名优茶机械、大型茶机等。例如振动式茶叶理条机,这种设备如果使用煤炭作为燃料,需要使用辐射板等复杂的传热过程来加热振动炒茶槽,这就导致传热的过程过于繁复,降低了热效率。如果改用清洁化的能源取代煤炭,则可以将辐射板取消掉,热能直接对振动炒茶槽进行加热,从而将设备中的传热过程简单化,提高热效率。
(2)合并减少烟囱数量,并在主烟囱上装置除烟尘设施
当前往往仅一个制茶车间就有十几个烟囱,因此如果在这十几个烟囱上都装置除烟尘设施那肯定是不合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地下烟道把这十几个烟囱合并成一个主烟囱,这样就可以在主烟囱上装置除烟尘设施。自然如果采取这个措施,在合并烟囱的是偶,也需要将茶机结构一并改善,这样可以确保茶机自身不会泄露烟尘,因此这个方法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2.2 解决茶叶落地与人手过多接触被污染的方法
解决这方面污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选用流水加工生产线。当前,在许多食品加工厂中都是采用流水加工线进行生产,这种生产线的自动化、清洁化的程度较之人工加工操作来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人工参与,其人工污染也自然减少了。然而在茶叶初制流水加工线中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就在于茶叶的种类众多,不同的茶叶在外形上也有或这或那的细微差别,这就给流水线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食品流水加工线,或者是日本茶叶流水加工线的经验,通过中间衔接设备的研发,处理没有连续加工机械的难题,进而研发出试用各种茶叶的流水加工先。
另一方面使用流水加工线还可以解决机械多难清洗的问题,可以将工人从繁重的搬运茶叶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才会有精力清洗设备。
2.3 解决机械设备润滑油污染茶叶的措施
(1)改变机械中零件结构,又或者是将需要使用润滑油的部件进行封闭,尽量减少泄露。
(2)选用不需要润滑油的非金属材料来制造设备零件。
(3)当前面(1)(2)措施都没有办法实施的时候,可以考虑选用食品级机器润滑油。
2.4 解决机器材料中有害成分污染茶叶的措施
解决这方面的措施可以通过向众多制茶工厂宣传禁止使用制造食品级机械的材料品种,那些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部件坚决选用食品机械允许使用的材料。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叶清洁化加工已经是茶叶加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茶厂需要认清形势,并逐渐增强其产品的清洁化,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中求胜。
参考文献
[1]陈永标,夏富春.茶叶的卫生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5):69-70.
[2]苏悦娟,孔祥军.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
茶叶加工 篇11
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发展现状
茶叶生产企业的发展,行业的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趋势,为中等职业教育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发展不平衡,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就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状况看,很多教师都是从茶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公招从高校到中职校园,基层生产经验不足。现代茶叶企业技术能手又因学历不高而不能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关门教书”,学校“封闭管理”,不仅使中职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和时代气息,而且成为严重制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瓶颈。现在部分中职学校和企业面临的局面:只是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学校没有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革新,企业也没有给予学校想要的校企共建的深度合作。
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标准不统一 自从中职教育进入自主择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部门对各类中职学校的管理和要求也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扩大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自主权。随之而来的是:由于缺少过去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加上中等职校招生政策放开,各类职业学校纷纷面向市场办学,“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致使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鞭长莫及。在2003年左右,很多中职学校陆续开设与茶叶相关的茶艺表演、茶文化等专业,2010年随着中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规范,也为了学生有进一步提升的学习通道,主要产茶省市中职学校陆续将茶艺表演、茶文化专业调整成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只是各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用工人才市场需求,在技能方向上有所不同。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相关规定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的调整,使实践教学达50%左右,各学校的教学计划总体来说虽趋于稳定,但都有比较鲜明的地域特性。办学水平、实训条件参差不齐,大多数实训设备跟不上工厂的更新,实训和生产场景有一定差距,实训指导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生产经验,课程设置技能方向不突出,人才培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企业需要。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中高职衔接途径不通畅 在我国教育政策的指导和保障下,中高职教育衔接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中高职衔接还是存在衔接渠道不畅,总体规模不大,招生制度不完善,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楚,只是学制上的衔接,内涵性的衔接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比如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方面,本科、高职和中职都有“茶类”专业。由于在三个教育阶段都属于冷门专业,中高职衔接更是面临缺少整体规划,从专业设置到课程设置等对接都没有做到规范性;中职学生专业技能较强,但文化基础课较差,升学的机会受到文化基础课薄弱的限制等因素。
中国茶叶产业就业准入标准不严格 茶叶的生产最终产品是饮料,茶叶行业的一些正规企业也实行了QS认证制度。但是,一些地方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良莠不齐,正规大厂和小厂(甚至是加工作坊)并存,市场监管并不严格。很多茶叶企业招聘的工作人员多是企业高层人员的亲属、附近村民,茶叶企业员工专业水平较低。在茶叶行业中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人才较少,需求缺口大。由于传统的茶叶行业隶属第一产业,因此入行门槛较低,非茶叶专业人才的比例较多,且企业员工年纪较大,学习能力欠缺,不愿意外出培训学习。这就造成了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在加工生产岗位方面竞争优势不大,工资较低。
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发展对策
面对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发展现状,并且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四川省贸易学校审时度势,把本校特色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创建为国家级示范中职重点建设专业,代表了我国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发展方向。下面就以上四个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茶叶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紧密结合 首先,学校要给予专业教师发展平台,大力培养本校教师。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二是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练就教师特长。其次,学校要引进相当比例的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由企业中的人才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再者,让真正专家化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生产前沿做出创新和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既有先进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办学水平。
统一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标准 笔者参与了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标准是由全国供销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四川省贸易学校牵头全国各中职学校、企业和部分高职院校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共同完成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标准出版,对各学校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要求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要求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要求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兼顾行业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现状,遵循专业建设发展规律。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通道畅通 要想促进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需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做好衔接工作:依据规范性、可操作的茶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已经存在),明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初级到高级人才培养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层次结构,以保障中高职课程顺畅衔接;根据茶业职业教育特点,明确中高职各专业的层次和布局与区域产业体系对接,既要在各自定位上办出特色,又要整合专业目录,形成中高职专业协调发展的上下贯通、左右融通的专业成长体系。为了更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高职专业的设置应为中职专业设置的延伸和拓展。
严格实施茶业就业准入制度 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之所以吸引力不够,就在于茶叶的生产和加工阶段就业准入制度不严格。学了这个专业和不学这个专业一个样,都能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的工作。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国家对茶叶生产与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茶叶行业的日渐成熟,企业对茶业从业者所需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准入控制就应该由茶叶行业协会在本行业内部建立起来并推行开去。随着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的茶叶行业或职业逐步增加,国家从行政管理的需要出发,在全国范围内以法制的形式对就业准入制度进行规范和控制。最终,就业准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茶业行业或职业中建立起来,并和职业教育一起得到很好的发展。
作为雅安茶文化的主要传承与传播者,学校从2002年开始挖掘整理蒙山派茶技,并进入课堂,全校普及,成果丰硕。2003年,由四川省贸易学校108名学生组成的大型茶技队,出演了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开幕式,同学们精湛的技艺,震惊全场,获得海内外嘉宾的高度赞扬。随后,四川省贸易学校培养的茶专业学生先后出访德国、韩国,并走进中央电视台、上海大剧院等。四川省贸易学校通过对茶文化的不懈传播,让学校和雅安走出国门,名扬四海,助推了雅安的茶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积极与兄弟院校交流建设成果。先后与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等13所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建设经验,解决建设困难。同时,学校还通过省供销社、雅安市教育部门的组织,与市内各中职学校及兄弟学校采用技能大赛、会议主题发言、专题研讨、教学研究等形式,传递示范校建设要求,引领发展。2013年,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年会在雅安召开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所高校领导、教师观看了四川省贸易学校举办的《茶文化建设成果交流》汇报表演,得到了高度赞誉。
今天的四川省贸易学校乘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昂首前行,永不止步!勇于挑战、勇于拼搏、勇于取胜的“贸易校人”将乘势而上,以饱满的热情铸就学校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 四川省贸易学校)
茶叶加工 篇12
一、茶叶生产加工机械使用现状
赵界村有茶农180户, 茶园面积41 hm2, 户均0.23hm2, 户均收入15 000元以上, 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种植品种10多个, 以银霜、土茶为当家品种, 占总面积的85%。基本上每家每户自行加工茶叶, 是个典型的茶叶专业村。
据调查, 赵界村现有茶叶生产机械 (修剪机) 30台左右, 购买价格500~2 900元不等。进口修剪机虽然价格较高, 但性价比较高, 耗油量较低, 一般工作1 h耗油0.5 L汽油;而国产的一些品牌机械由于发动机燃烧不充分, 耗油量明显增加。修剪机等茶叶生产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提高了作业质量。人工修剪0.067 hm2茶园需10 h, 现在使用机械修剪只需2 h就能完成, 并且修剪出来的茶园整齐, 平整度是手工修剪所无法达到的。
该村茶农拥有茶叶加工机械230台, 其中炒制机械210台, 辉锅机20台左右, 目前正在使用的加工机械以单锅机为主, 品牌以恒峰、天峰、顶峰等为主。
二、茶叶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 茶园管理普遍粗放, 机械化程度很低
机械开沟施肥、中耕锄草、采茶等环节几乎是空白。目前随着劳动力紧缺和成本提高, 茶叶采摘和茶园修剪、除草、施肥均需要机械来代替手工操作, 尤其是茶叶采摘和修剪, 人工成本已占很大比例。
2. 产业链不完善
产、加、销不配套,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尚在探索之中, 优质、高效、高性能的大中型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得不到更好的推广和使用。
3.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部分茶农和加工厂考虑眼前利益, 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加工规模, 致使生产加工机械得不到及时更新和补充。
4. 种植和经营分散
由于受传统作业方式影响和土地承包权流转不畅, 茶园分散, 茶农分散种植和经营, 不利于茶叶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有碍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发展。
三、发展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对策
1、加大茶叶生产加工机械的推广力度
通过推广茶园机械化管理、名茶机械化加工、名优茶冷藏等技术, 充分体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和茶叶品质及附加值的优点, 引导茶农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广泛使用机械作业。
2. 加大对发展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资金扶持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三条的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 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发展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资金扶持力度。
3. 做好科技培训及适用技术的推广
山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对于新产品新技术接受能力较低, 对于农业机械的操作技巧和维修保养技术不易掌握, 因此农机生产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农机发展形势, 利用现有农民培训工程、农机培训学校等, 组织相关农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适时进行培训, 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传授农机作业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增强广大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4. 加强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服务组织建设
组建茶叶机械化作业服务队, 开展茶园管理机械作业服务, 发挥机械高效省工特点, 为茶农起示范带动作用, 避免盲目购机造成资金浪费。同时为茶叶企业或茶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以解决在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5. 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
【茶叶加工】推荐阅读:
茶叶种植加工09-12
茶叶加工工培训方案10-22
OEM茶叶贴牌代加工协议05-15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在我校之崛起07-05
茶叶品质10-14
茶叶企业06-30
茶叶文化07-27
有机茶叶08-28
安徽茶叶09-23
茶叶成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