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经营(共12篇)
茶叶生产经营 篇1
茶叶是一种特种作物, 陕西省茶叶产地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 山阳县法官乡也是茶叶的产地之一。茶叶主要品种为青茶, 属当地品种, 其抗寒、抗旱能力强, 且具有优质丰产的特点。根据我们近几年茶叶生产经验, 现将茶叶生产技术总结如后。
1、茶苗的繁殖
1) 种子采收和贮藏
陕南茶籽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成熟。采收时果皮部分变褐色、失去光泽、裂痕明显;种壳呈棕色、有光泽、籽粒有较强的弹性。采回的茶果应摊晾在阴凉、通风处, 3~5d后果壳裂开, 剥取茶籽。贮藏多采用“沙藏法”。
2) 播种育苗
实行秋播或经过沙藏在第2年春播。园地宜选用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苗床采用高床, 高约15cm, 宽1~1.3m。播种前用清水浸种5d左右, 每天换水一次。用穴播或单粒条播 (穴播行距20cm, 穴距10~13cm, 每穴4~5粒;单籽条播行距20cm, 粒距2~3cm) 。覆土3cm厚。播后床面要盖草, 保持湿润。夏季7~8月间要搭荫棚, 为幼苗遮荫;同时注意灌水、除草、追肥。苗高9寸左右即可出园。
3) 扦插育苗
春、夏、秋季均可进行, 夏季发根较快。扦插的苗床, 床面上要铺5~7cm厚的生土 (打碎过筛) , 以防止插穗切口腐烂。插穗宜选用新梢半木质化, 表皮由黄绿变为红棕色, 腋芽饱满的枝条;每个插穗要有1个芽, 1片叶, 1个节间, 长约2~4cm。要随剪随插。株行距2~3cm。深度插到叶柄为止, 叶片与土面平行, 不可紧靠土面 (叶片方向应顺着风向, 避免风吹摇动, 影响成活。扦插后立即灌水, 使土壤与插穗密切接合, 并搭荫棚遮荫, 防止插穗因蒸晒失水过多影响成活。
2、茶树的种植
种植茶树采用直播或移栽茶苗, 秋季和春季均可进行。直插每穴4~6粒, 插后用麦糠拌细土覆盖;栽苗每穴3~4株, 根部带原土或粘泥浆, 有利成活, 栽植前施基肥, 并要作好规划, 坡地最好修成水平梯田或按等高线种植。行距13~15cm, 丛距3~5cm。
3、栽后管理
1) 中耕除草
栽后每年结合灌水施肥中耕除草2~3次, 4~6月浅锄2次, 秋冬深锄1次, 以利土壤疏松和微生物活动, 增加土壤含水量, 提高栽后成活率, 加速茶树生长, 从而提高茶叶产量。
2) 科学施肥
秋施基肥, 一般施农家肥1~2t/亩, 开沟深施, 施肥深度20cm以上, 施后盖土。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2~3次, 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 在茶叶开采前30~40d开沟施入, 沟深10cm, 施后盖土。
3) 茶树的修剪
(1) 幼年树的修剪
通过修剪养定树型, 使茶树有粗壮的骨架和侧枝, 为扩大树冠打下基础。幼年茶树进行3次定型修剪:当茶苗高达26cm以上时, 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 离地面9~13cm处, 剪去上部所有的枝条, 剪口须在分枝部位之上;第1次修剪后, 到第2年早春, 茶树上发出许多分枝, 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 离地3~4cm处剪去所有枝条;第3年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 离地5~6cm处剪去上部所有枝条。修剪时应注意留枝条的外侧芽, 使树冠向外扩展, 修剪时期以早春茶叶萌发前为好。
(2) 壮龄树的修剪
壮龄树每年或隔年在早春和晚秋, 按上年度逐年提高修剪部位7~10cm, 剪去树冠顶部的枝梢 (又叫浅剪) , 以扩大树冠, 促进分生侧枝与芽梢萌发, 提高产量;由于连年修剪, 植株逐年增高, 茶树萌发许多细密分枝, 树冠枝条节结过多, 每隔3~5年要剪去上部13~17cm长所有纤细分枝 (又叫深剪) 。浅剪、深剪交替进行。树龄过大, 萌芽力不强产量降低时, 需重修剪, 即把修剪部位降到第2或第3次定型修剪的高度 (一般剪去原树高的1/3) 。
4)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 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配合采用化学防治, 以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茶园病虫害主要有茶炭疽病、茶小叶蝉、茶毛虫等。
(1) 茶炭疽病
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 病斑上生有细小的粒点, 病斑上无轮纹。这是茶炭疽病症状的主要识别。病原菌是一种真菌。防治方法:可用600~800倍代森锌液或70%甲基托布津防治, 在停采期间可采用0.6~0.7%石灰半量或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2) 茶小叶蝉
为害症状是芽叶萎缩、硬化, 节间缩短, 叶尖焦枯。夏茶受害最重。防治方法:用40%乐果5000~6000倍液或50%敌敌畏3000倍液喷杀。
(3) 茶毛虫
1年发生2代, 群集食叶。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杀。
4、茶叶的采收
采茶, 是指采摘茶树上的芽叶。标准是茶树20%~30%新梢上的芽有2~4片叶时, 就可开始采收。一般第1次采收在4月中旬 (低山在谷雨前后, 高山在立夏前后) ;第2次在6月上、中旬;第3次在7月中旬。采收时要按茶树芽叶生长情况, 分批多次采摘和分批留叶采摘 (即采茶时适当保留一些叶子, 做到采养结合, 有利茶树的生长) 。
茶叶生产经营 篇2
学生:王会竹
园艺园林学院08级茶学C班学号20084163622
2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茶叶以其健康、环保、绿色、无公害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对长沙居民茶叶消费情况的调查,初步了解长沙地区茶叶需求规律和消费行为特点,并为相关企业提供建议和措施。关键词: 长沙茶叶消费
(导入语)茶叶与可可、咖啡同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醇饮料,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特殊的嗜好,而且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世界各地正掀起以健康、天然为主调的绿色消费热潮,饮茶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茶叶以其丰富的饮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大绿色消费者喜爱崇。
1.调查问卷
1.1 调查时间与范围
于2011年11月在长沙市选取长沙火车站、qq电脑城、湖南农业大学周边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
被调查者基本特征: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茶叶消费习惯:选择喝茶的原因、喜欢的茶类、购茶的价格,年消费量;茶叶的来源与种类,习惯购买地点等。
2.调查结果
2.1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和饮茶的比例
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少于女性,年龄集中在18-4O岁,受教育程度大部分在高中及以 上。职业以学生最多,其次是服务业人员和企业人员。此外,在民族一栏多数未填,鉴于民族文化交融的现状,可视为以汉族为主。
在对消费者喜欢喝茶的调查中发现有过半的人喜欢喝茶。其中绿茶类是消费者最喜欢的茶叶品种,这可能跟湖南是产绿茶的大省市,有着喝绿茶的传统习俗;并且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茶保健功效的深入认识,更加注重喝绿茶并讲究茶的品质。其次是黑茶,特别是安化黑茶。市场上都在选择喝普洱茶66人,占10.3%,这是因为在2006年普洱茶热潮下,尽管消费者以前并不熟悉普洱茶,但在强势的文化轰击下接受了口感与绿茶有着极大区别的普
洱茶,加之普洱茶对消脂去腻具有一定的效果,满足了部分消费者想通过饮茶减肥的心理。消费者选择喝茶主要是因为茶具有保健和解渴的功能安化黑茶也在市场的炒作下逐渐被消费者所认知,被大家所熟悉的是安化的千两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乌龙茶,其原因首先是乌龙茶富有情趣而又相对新奇的功夫茶茶艺的吸引力,加之乌龙茶文化的大力推广,铁观音已经深入人心。另外很多人认为乌龙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2饮茶的场合和季节
调查发现,48%的人主要在家中喝茶,44%的人多在工作中饮用,这主要取决于家庭消费习惯和单位福利条件等因素,还有8%的人在茶馆、聚会处等其他场合饮茶较多。调查显示,50%的人主要在夏季喝茶,35%的人则在冬季喝茶较多,其余15%的人多在春季饮茶。名茶生产季节虽集中在春季,但事实上,夏季喝茶解渴补充体内丧失的水分和冬季泡茶取暖使得这两个季节的消费量更多。
2.3茶叶消费习惯
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嗜好性饮料,消费需求往往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所左右。如表一所示,就经常喝茶的场所而言,大部分选择在家里喝,占58.87,其次是在办公室;由于长沙有部分白领会选择到一些商务茶馆开会或是谈判,因此到茶馆喝茶的人占一部分。关于每天喝茶的时间,53.85 受访者表示“想喝就喝”。这意味着,茶叶在消费者心目中较普遍的定位是日常用品,而非特殊品。
表
一、长沙居民茶叶消费习惯
项目
常喝茶的地方
日常喝茶的时间
百分百%58.87 21.66 8.64 10.83 12.86 14.90 9.50 8.89
家里 办公室 茶馆 其他 用餐后 看书时 看电视时
处理公务时
想喝就喝 53.85
2.4喝茶和购茶的目的消费者喝茶主要是你为了提神、保健和享受购茶的目的一部分是家用,一部分是在作为
礼品送给别人。现在他们的观念就是要赠送健康,这已与传统的送烟酒的行为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说明,现在居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2.5茶叶价格和成本
调查显示(如表二),30.66%的人能承受的茶叶价格是200-600元/公斤,51.48%的人
主要购买低于200元/公斤的茶叶,600-1200元/公斤、超过2000元/公斤的茶叶的购买者比例分别为4.92%、2.53%。此项调查可反映普通消费者对茶叶生产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名茶价格的可接受程度。众所周知,名茶的生产成本主要是采摘工资,而调查中只有33%的人对此明确,因此普及茶文化和茶叶生产知识均能促进茶叶尤其是名茶的销售和消费。
2.6购买途径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主要渠道是超市和专卖店。67%的消费者选择到超市和商场购买茶叶。选择到专卖店买茶的有24.7%。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交通便利和周围设施比较齐全的超市或专卖店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较强烈。这些超市主要以大型超市为主,例如:家润多、沃尔玛等。另外,有35%的人喜欢在茶行或特产店购买茶叶,剩下的人通过其他渠道购买茶叶,比如到茶叶产地加工厂和农户购买。对于长沙大部分的批发者来说,高桥茶叶市场和长沙茶市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购买茶叶是,消费者会注重茶叶的包装,其中,大部分的人觉得茶叶品质和包装同等重要,仅很少一部分的人则提出包装应好于茶叶品质,其余的人还存在其他要求。总体讲,91%的人还是趋向于理性消费的,不应提倡茶叶过度包装。
表
二、长沙居民茶叶购买特点
项目
获得茶叶的渠道
百分比%20.10
茶叶专卖店
购买茶叶的价格(元/0.5kg)
超市 高桥茶叶市场 长沙茶市 100元以下
34.14 17.31 12.71 51.4810.41 4.92 2.53
300-6000元
600-1000元 1000元以上
3.调查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我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茶的保健功效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茶叶的消费量也会持续增长。
3.2建议
由调查可知,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在茶叶上的消费也在增加。由于多数人多茶叶的了
解比较少,他们倾向于购买被大家所熟识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品牌。如,君上银针,高桥银峰和安化黑茶等。因此经营商应该走品牌营销模式,加大对茶叶营销的投入。传统的广告模式当然必不可少,但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形势。比如,邀请一部分消费去公司茶叶基地和加工车间参观,让其了解整个的加工环节。这是因为,茶叶质量安全仍然是消费者关心的话题之一。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还是颇受市场欢迎的,茶叶生产者和销售者都该注意这点。另外,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到大型超市购买茶叶,因此,建议可以在超市里开自己的品牌店,借鉴天福茶叶的成功销售模式,做出自己的特色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参考文献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篇3
【关键词】严格选地;严格苗检;三改一补;合理施肥;加工包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吃的要绿色无污染,喝的也要绿色无污染。中国人的喝,主要指的是喝茶。喝茶也成了国人的一大消费,尽管现在各种饮料异彩纷呈,但相对来说,茶叶销售还是占据了市场饮料行业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喝出健康,这是国人对饮茶的一大要求。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茶叶栽种、生产所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要阐释的也就是在人们高需求下,茶叶面临污染下的无公害生产技术。
1.严格选地建园是保证茶叶无公害的前提
茶叶栽种者(或公司)在种植无公害茶叶前,要对准备建园的荒山进行水、大气、土壤测试,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选择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的地点,茶园周围8公里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并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3公里以上,且有隔离带。
2.严格苗检
无公害茶叶的茶苗引进时,要进行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苗检,最好经过质检部门的检疫,对“病”苗坚决说不。严格苗检,可以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对茶苗百分之一的疏忽,对整个茶园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3.严格“三改一补”
无公害茶叶有时候因地制宜,种植户在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节约成本对一些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改造时时,一定要按“三改一补”即“改园、改土、改树和缺株补植”技术规程因地制宜来操作,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目标进行山水园林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4.合理施肥
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不含合成化学调节剂和矿物肥料。
农家有机肥必须是无工业污染、且经过高温发酵后杀死了各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除去了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生产季节可少量使用无氯速效化肥,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全年肥料施用总量的15%。
5.防治病虫
病虫防治必须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不挂万漏一,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5.1强化农业防治
无公害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①选用抗病虫良种,角质层厚的、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抗病虫能力强。②合理密植,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条植,亩植3000株左右。③适时修剪。据不同树势在每年的茶季结束或春茶前进行轻修剪、春茶结束后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并同时剪去枯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④平衡施肥。据生产茶类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比N、P、K三要素比例,保持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能力。⑤中耕除草。⑥分批多次采摘。⑦冬季清园封园。茶季结束,应将茶园以及茶园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蒿杆清理出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施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危害。
5.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它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为害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病毒“8010”防治茶毛虫、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杀鳞精防治茶尺蠖、天霸防治茶小绿叶蝉、农抗101防治云纹叶枯病。
5.3化学防治
指定专人负责茶园病虫监测预报,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把农药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进行防治,绝对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遵循交替轮换复配用药原则,并改进喷药技术和方法提高喷药效果。
6.加工与包装
好马配好鞍,无公害茶叶的加工与包装,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有时候,一道工序、一个有创意的包装,可以使茶叶的价格翻倍。严格要求加工设备及环境卫生整洁、无污染,禁止使用色素、防腐剂、品质改良剂等化学添加剂,杜绝有害金属包括铅锡锰镉等金属材料作为加工工具,选用阻氧、无味无毒、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在包装贮运及其它流通媒介除了不能接触以上金属外,汞、砷、铜等也要杜绝,同时要严格监测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和其它致病菌、黄曲霉素等的发生状况使之完全符合无公害茶叶的检测标准。我们纳雍的茶叶,不是茶质不行,是加工工序陈旧和包装技术落后,此两个弊病也严重影响到纳雍茶叶的出口创汇和外销,同样的茶质,如果放到云南或者浙江去加工和包装,经济价值要翻两倍以上。
7.无公害茶叶的一些知识
无公害茶叶,大家对其只有一些表象的浅认识。很有必要对种植户(或公司)详细解释下。无公害茶是一个科学名词,指这种茶叶不含污染物质,或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但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对消费者没有公害,它是一个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总称。绿色食品是我国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分为A级和AA级两种,由我国农业部和各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对生产地进行环境检测和质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低残留茶是近几年来针对欧盟制订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量(MRL)标准而提出的。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种,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认定的单位才有资格颁证,我国有机茶由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及其批准的有机茶开发分中心审批和检测,证书有效期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进行检查颁证。
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评价 篇4
1 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测算
1.1 茶叶生产调查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5户茶农,其中较好茶农1户,中等2户,较差2户。调查结果:种植面积8.34 hm2,总产量5 075kg干茶,总收入675 500元,总成本457 055元,净收入218 445元,总成本中直接费用368 080元,间接费用88 975元。直接费用包括化肥农药111 800元,电、汽费用37 530元,销售费用13 750元,人工费用198 000元,其他费用7 000元;间接费用包括机器设备折旧61 500元,茶山开种和茶苗待摊费用22 475元,广告费用900元,其他费用4 100元。从调查中可得出:种植茶叶产量609kg干茶/hm2,产值8.11万元/hm2,总成本5.48万元/hm2,纯收入2.62万元/hm2,平均收入133.10元/kg干茶,需成本90.06元/kg干茶,纯收入43.04元/kg干茶。
1.2 种植茶叶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
以上5户茶农种植茶叶的具体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情况如表1~2所示。
(元)
注:人工费用包括师傅工时和茶园锄草、喷药、采茶等管理雇工和家人投入工时,工价按市场现行价。
茶叶的经济指标分析:
土地生产率=农产品产值/土地面积=8.11万元;
土地盈利率=(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2.62万元;
劳动生产率=产品产值/活劳动时间=6.76万元;
劳动盈利率=(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活劳动时间=2.18万元;
成本产品率=农产品产值/农产品成本×100%=148%;
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农产品成本×100%=48%[1]。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得出,土地种植茶叶可创产值8.11元/hm2,可获盈利2.62万元/hm2,每个劳动力年可创产值6.76万元,年可盈利2.18万元,每百元的资金投入可创产值148元,可获利润48元,可见茶叶的经济效益相当高,根据预测,茶叶的投资只需2.8年就可完全收回,而且以后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2 茶叶生产与水稻和地瓜的经济效益比较
茶业生产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很好的项目。自1999年,屏山乡引进台资创办全县第1家茶业台资企业———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以来,截止2007年底,全乡种植茶叶面积达668hm2,户均茶园面积1 867m2,产量达500多吨,产值6 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290元,农民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得到的人均收入2 20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7%。种植水稻产干谷6 375kg/hm2,按市场价2.0元/kg计算,产值12 750元/hm2,成本11 460元/hm2,实际盈利1 290元/hm2。种植地瓜产量3t/hm2,按市场价0.4元/kg计算,产值12 000元/hm2,成本10 650元/hm2,实际盈利1 350元/hm2。种植茶叶与种植水稻和地瓜相比较,产值相差68 310元/hm2和69 060元/hm2,实际盈利相差24 930元/hm2和24 870元/hm2;同样的一个劳动力年所创造的产值相差4.8万元和4.76万元,年实际盈利相差19 868元和19 550元;同样的100元投入,产值相差37元和36元,利润相差37元和35元。从以上数字可见种植茶叶完全合算,大田县可以把水田和地瓜山用来种植茶叶,这是调整优化土地利用模式,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
3.1 推行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组织形式,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是加快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也必须加强引导。不断探索完善制茶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的联结带动机制,在稳定发展生产的同时,突出资源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经济作物产品,促进区域经济增特色,产业发展上档次。
3.2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必须有机结合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和商品特点,在研究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忽视生态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所得到的效益是不巩固不持久的;离开在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去谈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取的。三者必须有机结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基础,同时注意社会效益。
3.3 加强茶园管理
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取决于茶树鲜叶的产量和质量,而鲜叶的生产又取决于茶园管理。实践证明对茶园投入较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实行精细管理,其产生的经济效果明显不一样。调查表明单位面积产量越高,茶叶质量就越好,纯利润就越大,利润指数表明高产茶园的经济效益优于一般茶园。
3.4 强化科技应用
立足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繁育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大茶叶新品种培育和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猪-沼-茶”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切实做好全乡茶叶品种的提纯复壮、改良更新工作,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技术,推进实用型、实效型新技术进村入户。加快新型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夜校的培训功能作用,对农技人员、村干部、农民进行茶产业方面实用技术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推进实用型、实效型新技术进村入户,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使培训人员在生产经营中当好领头雁,指导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摘要:调查分析了屏山乡农民种植茶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并与种植地瓜和水稻的经济效果进行对比, 对其进行评价分析, 阐明了种植茶叶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并对屏山乡发展茶叶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关乃孚.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9.
茶叶生产实习报告 篇5
一. 实习目的一方面,本次实习在于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培养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希望将来与社会沟通,更加顺利融入社会。
另一方面,本次实习是自己希望了解茶叶的生产管理的工作包括生产组织工作;生产计划工作;生产控制工作等。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得学生了解所在实习的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生产管理的主要模板、生产管理的目标、生产管理的方法、绩效考核和基本业务,从而运用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运用生产管理的理论以及借鉴国内外企业相关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问题分析,对策及可行性建议。
二. 实习内容
1.优质茶叶栽培
自然条件最好在山区丘陵,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需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而大棚覆盖栽培是今年来为满足早生名优绿茶市场需求,促进提早茶芽萌发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其优点是能明显改善茶园小气候,使棚内增湿增温。茶树树冠培养与修剪使茶树改变原来的自然生长状态,形成良好的树冠,更新复壮生长势,促进新梢生长,调节光照条恶件,除去病虫枝叶以及打破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等,通过修剪实现茶叶的高产优质。肥料是茶叶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应该经济,合理,科学的施用肥料,做到因时,因地,因茶树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施肥方法,达到施肥的最大效果。
2.机械化加工
名优绿茶加工的基本工序可分为: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毛茶整理等六个基本工序,每一种名优绿茶都离不开这六种工序的作业原理,所以名优绿茶种类繁多,有条形茶,扁形茶,针形茶,卷曲形茶和球形茶等,而应用机械加工制作,使用的机器设备种类形式也较多。
3.茶叶包装和贮藏保鲜
包装是促进销售的工具,优良的包装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不单要研究包装的形式,还要研究包装的策略。包装的功能有保护,美化商品,促进销售,增加利润,便于携带,贮存和运输等,在营销中占重要地位。名优绿茶是含有较高的生化成分,受环境条件影响,名优绿茶的品质变化比中低档查更加激烈,而国内外实践证明,采用低温冷藏是解决茶叶保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三. 实习总结
作为一个学习工商管理的大学生,平时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很难与实践挂钩,而暑假期间的实习生活就像一块试金石,它检验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同时,也将我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践生活中。我觉得这关系到我们将来能否在社会中立足,迎接这个充满机遇与竞争的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人际关系,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无论做什么事,离不开人际关系,而我认为创业就是一个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过程,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应该开始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我们能够拥有更早的起步。
茶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篇6
1. 提高产量 在肉鸡饲料中添加2%经糖化处理的茶渣,圈养30天,比对照组多增重800克;在奶牛饲料中加入1%的乌龙茶粉,可使产奶量提高10%以上。
2. 改善品质 在肉用鸡饲料中添加3%的茶叶粉,肉鸡的日采食量和体重不受影响,但鸡肉中的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E、维生素A的含量显著增加;蛋用鸡饲料中添加1%的绿茶粉,蛋鸡的各项指标不受任何影响,但蛋黄中维生素E、维生素A的含量增加。另据报道,在成猪饲料中添加适量茶叶,屠宰后猪肉的腥味大幅度降低,维生素E含量增加,口感好。
3. 防治疾病 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对多种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因而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畜禽疾病。据报道,育雏阶段在饮水中添加1%的茶叶水,可使雏鸡成活率提高36.3%、白痢发病率下降65.5%;用茶叶30~60克、皂角15~30克,捣碎、拌匀,塞入牛肛门内,可治牛瘤胃臌气;用陈茶叶150克,加适量水,煎成浓汁灌服,每周2次,连续服用2周,可除去牛身上的蜱、虱;耕牛使役过度或因外伤感染而形成溃疡时,用茶叶与适量艾叶、薄荷、大蒜秆煎水,取汁清洗伤口,可以消炎、去毒;用茶叶50~100克,黄柏、蒲公英各50~80克,水适量,煎成浓汁,候温灌服,可消除牛乳房肿胀。另外,茶叶还可以治疗前胃弛缓、感冒、肾炎、水肿、鼻炎等多种疾病。
4. 消除臭味 茶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除臭作用,可用于圈栏或畜禽加工废水的除臭。茶叶的吸附性还常用于家畜解毒或饲料除霉。
茶叶生产经营 篇7
1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
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是茶园和茶场在茶叶生产和茶叶的加工过程中被包含附加以及转移到的各种生产经营的费用的总和, 主要涉及到前期茶叶物质生产投入和劳动力两大方面。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核算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种植栽培茶叶的肥料、农药的费用。在茶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茶叶从开始种植的种苗到后来的茶叶采摘需要进行的肥料施用和农药的喷洒量, 保证茶叶在萌芽到成长再到采茶的过程阶段都能够健康, 这些农药肥料的费用都属于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
1.2茶叶生产经营劳动者报酬。茶叶生产的范围和场地面积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现在的茶叶生产规模都类似于美国“庄园式种植”, 茶叶的生产经营都是成片成区的经营, 很多茶叶企业、茶园、茶场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因而所雇用的劳动者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生产费用、采茶劳力的雇佣, 所支付的报酬都属于会计成本的核算范围。
1.3茶叶生产经营的培训管理费用。在茶园、茶场, 都有很多属于非直接性支付方式的“隐性支付”, 但是这些费用十分重要又必须要支付。对于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保证茶叶的质量, 要重视茶叶种植过程中, 包括茶叶的灌溉、病虫害的防治, 而这些都需要茶叶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茶叶生产经营必须要引进人才或者通过邀请相关茶叶专家进行培训指导, 而这也属于会计成本核算方面的支出。
1.4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设备的消耗折旧和修理费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 茶叶的生产经营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劳作模式, 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 其实茶叶的生产经营种植在很多茶园茶场都有着一体化、协作化的机械生产, 在这些机械生产的背后同样也体现出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这些机械设备的耗用和磨损的费用。
1.5茶叶生产经营对茶叶的营销费用。在茶叶市场要想占有一席之地, 茶叶的包装同样重要。好的包装、好的营销手段都有助于茶叶市场的开拓。因此, 要重点关注茶叶的营销包装手段, 注意茶叶营销成本的控制和分配, 茶叶营销包装的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要得到茶叶企业的热点关注。
2茶叶生产经营中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2.1茶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混乱而复杂。在很多的茶叶企业, 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和项目往往存在着数量繁多的弊端, 这给茶叶企业带来了会计成本核算的难度不断增加, 使在核算过程中成本的核算项目重复而且不科学。在茶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会计成本的核算体系建设也不够完善。比如说像茶叶企业、茶园茶场的劳动者报酬问题, 会计成本核算经营往往弄得十分复杂, 设置正式员工工资、采茶季节的临时雇佣工人工资、福利奖金等等科目, 结果造成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杂乱甚至有遗漏或者重复叠加的现象, 导致茶叶企业的核算的真实性得不到体现。茶叶企业在管理和建设的措施不到位, 很多领导对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成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只要茶叶收成好、茶叶卖得好就行了, 存在这种错误狭隘的观念。
2.2茶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实施的不合理、不到位。一方面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缺乏合理性, 另一方面茶叶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对茶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通常很多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往往是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会计成本核算经验, 或者是沿用过去茶叶企业自身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从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上来讲, 由于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自身条件的特殊性, 会计成本核算的模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套用和沿用其他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缺少具体针对性。另外, 由于许多茶叶企业的分工和制度这些因素的不完善, 茶叶企业的核算制度不能有效地落实规范, 茶叶企业负责人大都是“无为而治”, 对整个会计核算过程缺少有效监督管理, 使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大打折扣。
2.3茶叶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会计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和职责, 对于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自然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程度不高, 会计成本的核算就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很多茶叶企业的位置较为偏僻, 从业人员和领导负责人的知识水平有限, 对会计成本的核算知识往往不懂, 自身业务水平难以达到现代市场的要求, 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了茶叶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 不利于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茶叶生产经营中会计成本核算的解决途径
3.1完善茶叶生产经营会计成本核算大纲和法律准则, 确保在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会计审核内容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在茶叶领域内, 会计成本核算的法律条例和细则较少, 这就使得许多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审核存在着许多违反市场公平和规则的问题弊端得不到整治和惩处。因此, 相关立法和执法部门要加快法律实施的完善以及对存在着的会计成本审核的违反法律、弄虚作假的打击力度, 给茶叶的生产经营以及茶叶的会计成本审核予以一个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3.2准确定位茶叶生产经营会计成本的核算内容, 简化茶叶生产经营中会计成本核算流程。在对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核算之前, 要结合茶叶企业自身的现实经营状况和经济能力对茶叶企业自身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界定, 这样才能保证在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和项目能够全面涵括又不会叠加重复, 提高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因此, 对于茶叶企业、茶园茶场来说, 要充分了解茶叶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雇用的劳动人员、运行设备价值、茶叶的推广营销等等) , 同时要结合茶叶企业的有关规定和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做出优化建议, 对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的核算过程进一步改良优化, 使得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核算内容都能够得以真实有效体现, 从而实现会计成本核算的真正价值。
3.3创新茶叶生产经营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深化落实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会计成本的核算方法具有多样性, 这些核算方法所使用的企业和行业也不尽相同, 核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茶叶企业在选择会计成本的核算方法的时候, 要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使会计成本核算的结果可靠性更高, 将企业的真实资源利用和成本的核算结果状况能够实现有机融合, 更好地为茶叶企业服务。同时, 要不断完善创新茶叶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 加强茶叶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监督, 对于所要审核的会计成本的各项内容要严格落实, 保证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的核算可持续性和科学性。
3.4强化茶叶生产经营会计成本核算意识, 提高茶叶生产经营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茶叶企业或者茶园茶场在山区在郊区的较多, 有些领导负责人和茶叶工作人员都是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 因而在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的核算这些专业只是要求较高的知识领域掌握程度不高, 会计成本核算人员不够专业, 对会计成本的核算知识了解不深, 使很多茶叶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难以有效实行和开展, 甚至很多茶叶企业会计成本的审核工作开展之后就不了了之。因此, 必须要提高会计成本的审核人员的业务水平, 引进外来的会计成本审核的专业人士, 加强本地的会计成本的核算人员的知识培训, 同时应加强会计成本审核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不弄虚不做假, 这样才能保证在茶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干预性降到最低, 使得会计成本核算在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真实有效。
4结语
茶叶经济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在茶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和部分, 对茶叶企业在整个经济市场的优化竞争配置有重要的意义。在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 要对具体的核算指标以及所要核算的指标的高低进行合理科学的评判, 因而在以后的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 要不断总结并加以完善, 使会计成本核算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茶叶企业、茶园茶场的生产经营成本, 使茶叶生产经营能够“如虎添翼”, 在市场经济的规模竞争大潮中能够“独领风骚”, 进一步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壮大。
摘要:近年来, 中原经济区茶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茶叶生产企业如果要在如此激烈的茶叶市场中得以立足和发展, 必须要依靠和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模式。会计成本核算是茶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茶叶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的核算及时了解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茶叶市场的动态需求, 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茶叶生产经营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从而获得利益的增长。本文将结合茶叶生产经营的状况特点以及会计成本核算在茶叶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意义, 分析和探讨茶叶生产经营中如何进一步解决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茶叶生产经营,会计成本核算,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1]胡亨鑑.茶叶生产成本分析与经济效果[J].茶叶通报, 2012 (4) :4
[2]张展基, 戴育滨, 陈志远.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紫金县茶叶生产经营模式的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12) :183
[3]梁再川.谈专业茶场年终会计核算[J].茶叶通讯, 2000 (4) :40-41
[4]王熙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会审计, 2013 (8) :123
茶叶生产经营 篇8
关键词:茶叶经营生产,成本核算,模式探讨
引言
茶企业的经营从茶园的选择, 茶苗的选购到采茶青再到加工成品茶, 每个过程都要对成本进行核算。成本核算能够体现出茶企业在经营中资金的走向和流动情况, 及时了解茶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情况和管理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就要对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进行管理, 这样, 才能实现经营产业的利益最大化。
1 会计成本核算概述
会计成本核算是一种企业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手段。它主要是把企业中的生产运用资金和后期服务过程中的经费情况进行成本的预算工作, 同时也记录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走向和流动情况。会计成本核算的情况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另外, 经营者可以通过会计成本核算直接了解企业运营的情况, 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会计成本的核算结果, 还可以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分配。各个部门也可以按照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2 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呈现的问题
茶叶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包括:1) 茶园的租赁。对种茶地支付土地使用费用, 即支付土地的租金。2) 茶叶的种植。通过人力物力种植茶树。在种植的过程中, 需要花费人工费和茶苗、化肥、农药等费用。3) 茶园的维护。定期对茶园进行维护, 需要花费人工维护费。4) 采茶加工。将采摘的茶青进行加工提炼, 需要花费人工费和加工过程中的生产材料费等。经营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对其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然而, 在会计成本核算中, 常常出现核算内容不全面、不科学、核算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监督和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
2.1 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企业在对茶叶的生产经营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 一般都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核算中, 往往只注重金钱的流失和收入等有形的方面, 而知识信息等无形的内容往往被忽视。知识和信息等资源都是企业人事的无形财产。这些无形财产是有形财产不断积累的保障。在核算过程中忽视这些无形财产, 就会导致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很容易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例如, 在茶叶的生产加工中, 只对茶叶的加工费用和人工费用进行了成本核算, 而没有对加工的方法和效率进行核算。因此, 我们要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进行完善, 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 不管是有形的财产投入还是无形的知识投入, 都要按照体系标准的进行核算, 这样, 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成本损失。
2.2 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不科学
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 往往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成本问题。而企业的成本构成远远要比这些人想的复杂得多。而有些企业会计在成本核算时, 只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计算, 这样, 就会造成企业成本的核算结果不准确, 方法不科学, 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3 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很多的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的相关制度存在着不完善, 不合理的现象, 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对相关的制度管理存在问题, 而使得相关人员无法按照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进行管理。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对制度的不重视, 这样, 就导致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容易对企业的预算造成影响。
2.4 对会计成本核算缺少监督和管理
企业中的成本核算工作一般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工作人员对企业前期工作进行核算, 其次是对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成本核算, 最后是对企业的后期工作进行总体的核算以及对之后的发展工作进行核算。每个成本核算过程都需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而且对这一过程的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而现在的很多企业在对会计成本进行核算时, 缺少监督和管理的工作。由于缺少监管, 就会产生企业中的实际花费与计划花费不符的现象。这样, 就会出现对企业的资金造成浪费的现象。
2.5 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时, 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技术人员对企业的成本划分重点, 因此, 企业在用人时, 应该选择有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能力强的员工。而对于素质较低的工作人员来说, 他们对专业的成本核算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专业技巧能力较差,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流失问题。甚至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3 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改进与优化
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在工作中, 面对核算的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监督和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 我们要及时采取相关的办法对成本核算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要做出相关的改革措施。丰富核算的内容, 将成本中的有形和无形财产都进行预算;用最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全面的考虑会计成本的核算内容, 增加核算的科学性;完善相关的核算制度, 并严格执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 选用专业的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并定期对核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增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定期开展会议, 在会议中上报前期的工作进展和工作结果。对核算的结果, 可以通过会议讨论进行检测。同时, 也要在会议中探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成本核算的模式形成一个整体, 对每个整体都严格管理, 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3.1 对核算内容做出全面划定
茶叶生产经营的企业由于经营范围较大, 内容较多, 这样在核算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管理漏洞。为了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率和科学性。我们可以对核算的整体内容进行相应的划分。可以按照企业成本投入的时间划分, 也可以按照不同部门的成本投入划分。划分后, 在按照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成本核算。这样, 不但能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还能方便工作人员的数字统计工作。以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茶园的租赁过程为例, 我们对茶园的土地租赁进行成本核算时, 我们要考虑的方面不仅是土地租金的价格问题, 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核算出茶园的位置到加工厂的距离, 进而减少在加工茶叶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运输费用。
3.2 核算方法升级创新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经营方法, 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企业内部可以相互借鉴。对于较简单的企业成本核算, 可以很容易地从其它企业中找到最合适的核算方法, 进而对自身的核算方法进行升级创新。而对于经营模式较复杂的企业, 就需要企业的相关人事根据自身的特点情况, 借鉴其它企业合理的核算方法, 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核算方法。进而为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茶企业可以借鉴其它相关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 来对自身的核算方法进行升级。
3.3 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据着主导作用。在茶叶的生产经营中, 要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必须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制度。对企业设置合理的制度, 让每个员工按照制度规范自身的工作。并设置奖惩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建立会计成本核算监管部门
在企业中有效的监管部门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 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样的, 对会计成本核算设置相关的监管部门, 能够增强成本核算的质量水平。监管部门可以按照相关的核算制度对员工实行奖惩制度。进而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
3.5 加强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性
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遵守相关的制度, 按照制度, 成立监督小组, 定期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监督。并根据奖惩制度提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丰富核算的内容, 将成本中的有形和无形财产都进行预算;用最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全面的考虑会计成本的核算内容, 增加核算的科学性;完善相关的核算制度, 并严格执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 选用专业的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 增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
结语
当今社会, 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市场的竞争力也在日趋增加。在茶叶的生产经营中, 为了提高茶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首先要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改革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竞争力的增强, 这就要求企业学会发挥创新精神, 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江苏商论, 2013 (23) :214-215.
[2]王芸.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 (2) :107-108.
[3]戴劲.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4 (2) :85.
[4]秦海敏.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内容及其账务处理研究[J].商业会计, 2009 (23) :44-45.
五峰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分析 篇9
1 五峰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产业规模
到2012年底, 全县共有88个村产茶, 有茶叶生产、经营实体151家, 茶农13万人, 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24万hm2, 茶叶总产量达到17794t (名优茶产量5338t, 约占总产量的30%, 其中名茶10%, 优质茶20%, 中低档茶产量为12456t, 占总产量的70%) ;茶叶农业产值达到6.01亿元, 茶叶综合产值16.5亿元;茶农收入达到3.7亿元 (名优茶收入2.3亿元, 占总收入60%以上) , 占农民纯收入的29%, 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2 茶叶生产保障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不断加强。成立了县茶叶工作领导小组, 设立了县茶叶局, 各乡镇农技站也相应配备了茶叶技术骨干。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通过低丘茶园改造项目, 每年茶叶基地建设投资超过2000万元。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有茶叶局专家组、茶叶专业协会;乡有农技中心、茶叶专业技术员;村有茶叶专业合作社、科技明白人。
1.3 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以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全县得到广泛应用, 涌现出了双向服务型、价格保护型、利润分享型、协会网络型等一批新的农企利益联接形式, 原料100%来自基地农户。全县茶叶产业订单面积近6666.67hm2, 常年订单收购茶叶鲜叶3万t左右, 收购金额1.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我县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10家, 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与湖北农科院果茶所联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茶叶技术工程中心。
2 五峰茶产业发展分析
2.1 五峰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2.1.1 生态优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30°, 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内, 四季分明, 冬冷夏热。境内山系属武陵山支脉, 全境皆山, 森林覆盖率达到81%, 位居湖北省县 (市) 之首, 茶在林中, 林在茶中, 形成“条条块块镶嵌在林中, 峰峰峦峦漂浮在云中”的生态茶园格局。丰富的森林落叶源源不断地为土地补充有机物质, 生物的多样性也维持了茶园害虫与天敌 (有益昆虫与鸟类) 的生态平衡。
2.1.2 品种优势。
五峰长期栽培下来的群体品种有2666.67hm2, 非常适应本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品种优势明显。生长于采花乡黄家台村的“茶树王”, 是五峰本地群体中小叶品种的代表, 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目前, 五峰从本地茶树群体中选育的“鄂茶7号”、“五峰310号”和“五峰212”等3个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已被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 品种数量居全省之首。
2.1.3 品质优势。
五峰独特的土壤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优质茶叶生长。境内成土母质多为泥质岩, p H值大多在4.5~6.5之间, 土层深厚, 土质结构疏松, 保水、保肥性好, 天然营养丰富, 含有丰富的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立体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15~18℃, 终年云雾环绕, 雨水充沛, 垂直气候明显, 昼夜温差大, 茶树光合作用积累的营养成份多, 茶叶原生品种生产的茶叶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高, 氨基酸含量达到7%, 而一般品种含量只有4%;水浸出物最高接近50%, 而一般在30%左右, 并表现出味鲜醇、耐冲泡、香气高的独特风味。
2.1.4 品牌优势。
近年来, 五峰先后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湖北省绿色食品示范县”、“湖北省名茶生产第一大县”;所生产的“采花毛尖”相继获得“湖北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采花毛尖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实力雄厚, 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 全县已有4支茶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有51支茶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 有11支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4支茶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2支茶获地理标志商标。
2.2 五峰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茶农效益偏低。
五峰平均每667㎡茶园为农民提供收入仅2000元。造成茶农效益偏低原因:春茶尾期, 由于气温迅速升高, 原料陡增, 鲜叶供过于求, 导致收购价下降, 茶农采摘积极性低, 采摘质量下降, 造成原料严重浪费;夏秋茶的绿茶市场没有打开, 红茶加工没有形成气候, 造成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不到40%;特殊的地理环境, 导致鲜叶收购同质不同价, 海拔800m以上的鲜叶收购价要比其它地区同等质量的鲜叶低15%以上;产品销价上涨幅度明显高于鲜叶涨价幅度。2006年以来, 茶叶产品价格上涨了68%, 而鲜叶价格仅增加20%。
2.2.2 加工集群偏弱。
茶叶是鲜活农产品, 需要就近收购, 就近加工, 否则会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伤, 影响绿茶的品质。五峰加工企业较多, 但规模加工企业的加工点布局不合理, 茶农采摘的鲜叶往往依靠贩运, 增加了中间环节, 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同时, 中小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实力偏弱, 带动能力不强, 除采花茶业以外, 另外6家骨干企业的产值加起来不足1亿元, 其它微型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大多在100~300万元, 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都不尽如意, 缺乏市场竞争力。
2.2.3 基地管理松散。
全县现有茶园基本上是农户承包经营, 虽然成立了一些茶叶专业合作社, 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社会化组织和服务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 大多数茶区还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 没有形成联合, 导致茶园管理参差不齐,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质量安全难以控制, 单位面积效益悬殊大, 效益好的每667㎡收入达8000元以上, 效益差的每667㎡收入只有几百元。
2.3 五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
2.3.1 打造茶叶产业大品牌。
支持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做大做强“采花”品牌, 着力打造“天麻剑毫”保健茶品牌, 放大“湖北名茶第一品牌效应”。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整体推介”的原则, 打造“五峰宜红”、“五峰绿茶”公共品牌, 充分发挥公共品牌的旗帜作用, 引领五峰茶企整体推进。组建专班深入挖掘整理五峰土家茶文化资源, 丰富“采花毛尖”、“五峰绿茶”、“五峰宜红”品牌文化内涵, 抢占中国茶文化的制高点。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由政府组织每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巡回开展以公共品牌为重点的宣传推介活动,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强广告宣传, 组织参加国内外大型茶叶博览会、展销会及茶事交流活动。
2.3.2 培植产业发展大龙头。
支持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创新发展, 加大微茶粉、速溶茶等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 壮大企业规模, 争创“百亿茶企”, 使之尽快跻身全国茶企“前三强”, 成为五峰茶叶产业发展的大龙头。支持千珠碧茶业有限公司、忠顺茶业有限公司、汲明茶业有限公司、千丈白毫茶业有限公司、五峰银毫茶业有限公司、虎狮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茶叶企业做大做强, 培植大宗红绿茶、黑茶等中低档茶叶经销大户, 打造产业发展的优势集群, 提高茶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由政府牵头, 实行国有资本参股, 引导吸纳外商外企资本、本地骨干茶企资本, 组建五峰红茶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红茶产业发展的龙头。
2.3.3 建设“五峰茶叶”产业园。
配套土家茶乡新城建设, 融合旅游产业开发, 在渔洋关城区开发建设“五峰茶叶产业园”。产业园由茶企总部、交易市场、茶叶大厦 (茶文化休闲中心、检测检验中心、网上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服务管理中心) 、仓储物流基地、集中加工基地等板块构成。聘请全国知名茶叶市场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 使之成为“土家茶乡”的重要标志、五峰茶产业发展的高地。
2.3.4 建设生态有机茶基地。
基地建设严格按照良种化、生态化、标准化要求推进, 3年内基地面积达到1.33万hm2, 跻身全国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县、有机农业 (茶叶) 示范县和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 全县有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获得认证并达到欧盟标准。成立专门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机构, 对全县茶叶基地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2.3.5 全力扶持红茶产业发展。
根据红茶市场逐年回升的趋势, 为改善茶叶产品单一、茶资源浪费严重的突出问题, 将突破性扶持红茶产业发展, 复兴五峰红茶, 使之成为茶产业的重要增长极。红茶产业复兴走品牌带动、龙头引领、内外并举、集群发展之路, 5年内实现产量1万t、产值10亿元、茶农增收1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的目标。鼓励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千珠碧茶业有限公司、忠顺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在“五峰宜红”品牌的引领下, 自主开发名优特产品, 做大红茶生产规模。
2.3.6 加大政府投入和政府支持力度。
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从2013年起, 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政策兑现和支持品牌宣传、新技术推广、产学研合作、茶文化宣传等。县级预算安排的无公害专项资金60%用于茶叶质量安全保障。筹集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财政局每年筹集3000万元周转金, 支持茶叶龙头企业扩大鲜叶收购与生产加工规模。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国土局每年捆绑1000万元以上、财政局每年筹集800万元以上、扶贫办每年筹集2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和合作社扶持。加强对茶叶产业的金融支持。林业、扶贫、财政、民宗等部门每年对茶叶龙头企业给予5000万元以上贷款的贴息支持。创新金融部门信贷及服务模式, 加大对中小茶叶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各部门申报、安排茶叶产业扶持项目, 由县茶叶办公室统筹, 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佳使用效果。
3几点建议
3.1支持基地建设应把绿色防控补助同茶苗补助放在同等位置
质量安全是茶产业的生命线。过去支持基地建设主要是茶苗补助而忽视了基地安全质量。鉴于茶叶面积、茶叶产量日趋饱和, 而茶农图省事, 不愿投入绿色防控的实际, 建议对茶园绿色防控给予重点支持, 从我县近几年实践看, 支持黄板纸、太阳能杀虫灯为最佳。
3.2支持龙头企业把品牌宣传、市场开发作为重点
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购买、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较强, 而在品牌宣传、市场开发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政府应在品牌宣传特别是公共品牌宣传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鼓励企业开发新市场。
3.3支持茶叶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茶叶主产区绝大多数是偏远山区, 人才本身就缺乏, 引进人才的政策力度不够, 建议县政府在人才的引进、培训进修、评优表模、职称评定、拔尖人才评选、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支持。
摘要:阐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发展优势及生产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 对推动五峰经济发展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茶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分析
参考文献
[1]刘云.宜昌市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2) .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篇10
1 我国茶叶安全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主要是指茶叶质量对饮茶者不会造成身体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即要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饮用, 对饮用者不会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状况。”早在2001年国家农业部已将茶叶纳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中首批74个农产品之一, 在茶叶种植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以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促使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有了明显好转。但近些年来, 国家相关部门时有发现, 在我国很多地区茶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 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 追求GDP指数, 而忽略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导致我国被认为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中, 有发展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 同时也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贸易造成的。
1.1 农药残留严重的因素
茶农为追求茶叶高产, 不合理使用农药, 甚至盲目使用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茶叶未到安全间隔期便开始采摘, 违背茶叶采摘的科学性等等都是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近几年, 在国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中, 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降低, 出口茶叶农药残留的总量已从1999年的80%超标率降低到2004年的18%, [1]传统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等农药逐渐消失了, 但新的农药残留问题又出现了。2008年1月1日, 农业部已决定禁止销售含八氯二丙醚的农药产品, 但我国现阶段茶叶中普遍存在八氯二丙醚 (S-421) 残留, 各省的超标率在6%~20%。[2]正因为农药残留超标, 欧盟国家加大对中国茶叶口岸查验力度, 仅2012年初, 欧盟就多次通报我国出口茶叶农药超标, 给我国茶叶出口带来极大的影响, 也损坏了茶叶大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1.2 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因素
茶叶重金属含量超标主要是铅、铜、镉等, 铅含量超标位列首位, 是造成茶叶质量安全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茶树被重金属污染不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导致茶树叶绿色消褪呈现棕色, 最终降低茶叶产量。重金属污染途径有三, 一是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中铅超标影响茶叶的生产种植。二是种植过程中使用含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一方面肥料中的重金属对茶树生长有极大的影响, 铅、镉等容易被茶树根吸收;另一方面长期使用肥料, 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改变土壤的存在形态和生物有效性。三是茶叶加工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加工机械中含有的铅容易转移到茶叶上。
重金属具有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污染范围广以及无法被生物降解等特征, 并且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在生物体内聚合, 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 最终在人体内蓄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曾对我国23个省市将近600个茶样检测中, 表明铅含量在绿茶和乌龙茶相对较低, 在红茶及紧压茶的含量相对高。2011年11月, 我国质检总局公布乌龙茶抽查结果, 立顿、铁观音等19种茶叶品牌查出稀土含量超标。[3]此外, 镉含量超标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西方国家已经将镉列为最主要的农业环境污染物, 近几年国内大米和蔬菜中都发现了镉超标现象, 因此, 茶叶中也要足以重视是否存在镉含量超标。
1.3 有害微生物残留的因素
微生物残留也是现在茶叶质量安全必须考虑因素之一, 茶叶在生产、加工、储存以及运输等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各种细节等问题非常容易滋生细菌或者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从而导致茶叶有异味甚至霉变。从当前茶叶贸易过程出现的茶叶有害微生物事件看到, 我国茶叶中有害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肠道感染细菌超标以及黄曲霉毒素等。发达国家已将微生物检测作为茶叶质量的参考项目, 如美国要求茶叶中不能出现大肠杆菌, 俄罗斯要求茶叶细菌总数≤1000个/g。我国除了云南的普洱茶地方标准DB53中规定了不得检出大肠菌群MPN100g≤300和致病菌, 其余均未出现茶叶微生物检测规定。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小作坊式茶叶生产, 不重视加工、生产等方面的卫生条件, 甚至有些茶业企业因人员素养不高, 不注意卫生造成茶叶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霉菌污染。
针对茶叶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以及有害的微生物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 但国家控制毕竟是事后控制, 要想从源头上杜绝茶叶质量安全的问题, 茶叶生产企业首先要做好质量管控。
2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策略
我国茶叶生产企业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由于经营管理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落后, 导致我国茶叶品牌意识薄弱, 国际知名的茶企业非常少, 而且茶叶品质一直徘徊不前。我国是茶叶大国, 各地方都具有传统的茶叶品牌, 如何发展各个地方茶叶经济, 如何增加各自茶叶品牌国内外的销售量, 这就需要茶叶生产企业严把质量关, 生产优质、健康的茶叶。
2.1 建立HACCP体系
茶叶生产企业通过建立HACCP体系, 这是国际公认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是对食品中危害物质临界点控制。HACCP体系重点在于CPP识别控制点, 抓好CCP就等于抓住了茶叶的质量命脉, 茶叶生产者要认真研究不同的茶原料、发酵、干燥、精制到压制等几个CPP的特征和控制方式, 建立生产过程中每个控制点的极限值。一旦出现问题, 立即启动检测系统并查找问题原因。如广西六堡茶建立HACCP体系后, 不但促进了六堡茶叶质量的提升, 而且维护了广西六堡茶的名片形象和品牌建设。
2.2 建立健全茶叶质量追溯体系
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是要求企业从茶园种植、鲜叶采摘、毛茶加工、精制加工以及茶叶销售等建立完整的茶叶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供应链的管理制度。[4]如在茶园种植基地管理阶段, 这是严把茶叶质量的基础, 茶叶生产企业若想控制农药以及微生物残留、重金属等问题, 必须从茶园基地管理入手, 严格控制茶园基地一切活动。一方面建立基地档案;一是要实地调查严格筛选, 综合评定茶叶生产种植的环境以及预定未来几年茶园周边的环境变化;二是建立茶园档案, 记录茶园种植面积、品种、周边环境变化 (包括出现的工厂、汽车量等) ;三是详细记录茶园的农事活动, 如施肥、用药、修剪等;四是茶叶采摘记录, 如采摘日期、数量、储存、天气情况等等, 每一步都由专人负责。另一方面, 完善茶园基地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如茶叶安全用药准则和管理制度、茶叶肥料使用管理制度、茶叶质量安全承诺书等等。完善这些规定制度, 无论是企业自己的茶园, 还是与别的茶园合作, 企业都能掌控茶叶动态, 控制茶叶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证茶叶的质量。茶叶基地管理环节如此, 鲜叶采摘、毛茶加工、精制加工以及茶叶销售等环节也是如此, 建立详细的档案和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保证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得以实施。
2.3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茶叶生产企业要加强人性化管理, 一方面通过优越的条件招聘专业人才, 促进茶叶生产科研开发力度,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加强员工培训制度, 帮助员工提升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 加强员工对企业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的学习和了解, 更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第三、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 让员工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此外, 多开展员工活动, 关心慰问老员工, 这样才能让员工内心产生归属感, 也有利于企业家庭氛围的培养,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更有利于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身茶叶生产工作。
茶作为全球三大没有酒精的饮料之一,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近些年来, 茶的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 全球茶叶的消费量保持3-5%的增幅递增。[5]如何在茶叶市场中站稳脚跟, 如何建设中国茶叶品牌, 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各个茶叶生产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 严格把关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 狠抓茶叶质量, 生产无毒害、绿色健康的茶叶, 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阻碍, 才能稳稳占领国内外市场。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 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我国茶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 进而探讨茶叶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及人性化管理分析企业质量管控的措施, 旨在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 提高茶叶生产的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茶叶生产,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参考文献
[1]谭正初, 萧力争.我国茶叶卫生质量现状与茶叶质量安全控制[J].茶叶通讯, 2008, (1) :19-21.
[2]陈宗懋.欧盟新修改的茶叶农残标准更趋严格[J].中国茶叶, 2007, (1) :7.
[3]陈志雄、周昱.企业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 (1) :70.
[4]冯娟娟.中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9, 27-28.
探路老字号茶叶品牌的经营之道 篇11
现在许多茶区,茶叶都是支柱产业,每年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但是当地品牌虽多却缺少支柱品牌。许多地区都还是茶农经营为主,在资金、管理上都有待提高,难以适应入世之后的经济形势。而身在北京的老字号茶企,虽然它们缺少产茶区的地理优势,但仍然能够成功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其经营必然有独到之处,值得研究学习。
案例分析
张一元茶庄创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距今已有112年的历史,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希望生意像一元开头那样,永远兴旺发达,代表着创始人对品牌美好的期望。从茶庄发展以来,张一元也和许多老字号一样,通过自身的变化来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张一元于1990年改制,成为国家、社会法人、企业职工共同持股的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发展迅速。今天,张一元茶庄已经发展为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其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总经理王秀兰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继承人。张一元对产品性价比要求严格,注重发展不同产地与产品的茶叶生产基地,严格监控茶叶生产和销售,部分产品保持低价以求稳定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张一元注意把握市场更新产品,开拓自身的茶饮料市场,并逐步扩展进入果汁饮料和饮用水市场。在经营中,张一元很早提出代客邮寄提升服务水平,并在经营中利用电子信息系统管理。在品牌营销中把握机遇利用世博会等事件积极提高企业知名度,尝试走出北京,在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市开设分号,以求进一步扩大品牌辐射范围,销售网点多达121处。
吴裕泰始创于1887年,清光绪年间在东直门内北新桥开业,最先为茶栈。经过从茶栈到茶庄的演变过程,目前发展为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吴裕泰的连锁店已经布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达到近两百家。拥有一个配送中心,一个茶文化陈列馆,一个茶艺表演队和两个茶馆,年销售额超过亿元,是京城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吴裕泰注重产品质量,在多地设有茶叶基地,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坚持货真价实的原则。在经营中不断调整以求满足饮茶者的口味,近年恢复了前店后厂,自行窨制、自行拼配的传统。茶叶从产茶地采回,入其厂进行窨制,窨制好的茶送至茶店,将各种原茶进行加工,按祖传的比例拼配,经反复品尝,达到外观、色、香、味俱佳的品质,并使各品类茶叶的各种档次均各具独到的口味。吴裕泰重视茶叶产品质量,除了注重加工过程,更在产品出厂时设立严格关卡。国家标准针对茶叶农残重金属的检测项目为4项,吴裕泰对自身的要求扩展为16项,精益求精。在经营方面,吴裕泰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有老字号特色的文化营销,用信息化解决连锁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拓展茶叶保健方面的市场。
北京茶叶总公司是北京市二商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原名为中国茶叶公司北京营业处,建于1950年,1951年建北京市茶叶加工厂,1988年扩建为北京茶叶总公司。1981年,公司注册了新中国第一个茶叶类商标—京华,并于1984年开创国内使用铝箔袋包装茶叶的先河,之后京华茶叶迅速占领北京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就在京华茶叶发展的鼎盛时期,北京市二商集团将其出售给了联合利华。联合利华本要精心塑造京华为国际茶叶品牌,却遭遇滑铁卢,最终品牌被雪藏8年,直至2007年重新被北京市二商集团购回。关于这段历史,各方的解释莫衷一是,联合利华方面认为中国茶叶市场强大的本土色彩影响了它对京华的改造,造成努力付之东流;北京市二商集团则利用出售品牌的资金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并最终重新拥有京华品牌;也有学者分析认为,联合利华的举动实则是为了推销自己的品牌立顿,在立顿推出绿茶和茉莉花茶产品的同时,京华失去了最佳发展时机。
老字号茶叶品牌经营策略归纳
基地和配方作为基础稳定产品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产品质量优异作为购买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选择因素。自从一部分茶叶企业在北京市场大力宣传有机茶之后,绿色茶叶成为了消费者青睐的产品。近几年来,关于出口产品检验结果的报道常常能够影响到国内消费者的选择,欧盟率先提高了茶叶的农残检验标准,日本也修正了检验条款,这些信息也将影响到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选择。
北京老字号茶叶企业本身并不在茶区,在进货上很可能遭遇多种影响,他们选择用建立基地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从产品的源头—鲜叶原料的质量抓起,提升毛茶品质。这些企业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努力打造无公害茶园基地,通过栽培管理,推广良种,生态防治等手段生产优质茶叶,杜绝有害农药的使用。在加工中,从厂址的选定到机械的选购都严格把关,加工中要规范操作规程,推行标准化的生产。
很多消费者对于茶叶专业的审评术语非常陌生,难以根据这些晦涩的词联想到茶叶并决定自己的购买目标。消费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有市场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地域总有不同的口味,拥有口味受欢迎的产品是许多老字号经年累月的遗产。这就提示我们,茶叶品牌在经营中既要注意新产品的开发,又要注重现有产品的质量保证和一致性。茶叶不同于别的产品,同样的一棵茶树,因为时间、气候的差别,前后两年做出来的茶可能差别巨大。做好毛茶的分级与拼配,尽量保持产品时间上的一致性非常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老字号都历经沧桑,许多配方都已经失传,与其花费大量资源研究新产品,不如重新找回这些有市场的老朋友。
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老字号继承的是优良传统,并不是全盘接受;创新则是提升欠缺的地方,尤其是在经营方式方面。也有人把部分老字号品牌的停滞不前归结为经营模式的落后,甚至提出放弃独立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从解放初期的公私合营到现在,许多茶叶店都从北京茶叶公司或外地茶商进货,都不再自行窨制茶叶,因此,这些老字号茶庄大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比较成功的老字号茶叶品牌,比如张一元和吴裕泰,却努力寻回和发扬自己的秘方。老北京人喜欢喝“高沫”,“高沫”加工起来难度大,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沫”就在茶叶市场上断档了。张一元茶庄根据老顾客的需要,把退休的技师请回来,加工“高沫”。同样的问题,这种做法明显棋高一着。就像很多老顾客所说的,“喝了这么多年的茶,好的还是这一口儿”。
nlc202309022142
根据市场及时拓展新产品
原先北京的茶叶消费主要集中在低端茉莉花茶市场,随着茶事活动的丰富,市场变得多样化。根据调查,北京地区绿茶的消费者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绿茶之后,普洱茶和乌龙茶也开始渐渐进入北方市场,以它们独特的口味和功夫茶文化等吸引消费者。作为通路品牌,老字号积极扩展自己的产品领域,在销售的产品中增加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茶类的数量。2009年年末,来自福建武夷山的红茶金骏眉进入北京茶叶消费者的视野,吴裕泰便推出了包含金骏眉的新春茶叶礼盒,引领北京茶叶市场的消费。张一元也在新春销售中推广坦洋功夫红茶,并在茶店中进行茶艺表演,吸引消费者关注新产品。
除了在茶叶品种上的丰富之外,茶叶深加工产品、茶饮料的领域也是老字号扩展的目标所在。很多年轻的消费者原来没有饮茶的习惯,不习惯茶叶的泡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成为了市场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消费者。不习惯泡饮茶叶的消费者往往习惯饮用饮料,原来市场上的茶饮料多为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等饮料品牌和三得利、伊藤原等国外茶饮料品牌的产品,张一元在拓展饮用水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茶饮料产品,弥补了这方面老字号茶叶品牌的空白。虽然这一项目最终以失败收场,但不失为一种尝试,之后吴裕泰又推出了自己的茶食品。同时,老字号茶叶品牌也积极推出茶叶保健产品和茶叶深加工产品,扩展经营领域。
茶文化与企业文化、地域文化一脉相承
随着消费者对精神消费需求的增加,品牌在宣传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也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茶叶品牌拥有的最大的品牌文化资源就是茶文化,它不但符合现代消费中精神消费、健康消费、和谐消费等消费理念,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把品牌带到不同的领域,扩展不同消费群体。以老字号吴裕泰为例,茶文化节宣传茶叶常识和保健知识,以“健康”为主题,倡导科学饮茶;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第一支“少儿茶艺表演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走进社区,在社区内请专家教授“茶与健康”课程。伴随着这些活动,越来越多的目光被吸引,认识到茶的美妙。
老字号拥有的最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就是传承,老字号们也在一直坚持开展与历史和文化相结合的茶文化活动。老字号茶庄的顾客大部分是回头客、老主顾,家庭几代人都喝这家的茶叶,“半生喝茶,一世情缘”。吴裕泰开展的“老字号寻亲”,正是借机宣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为消费者建立一种归属感。品牌想要长寿,不妨在一开始就抓住这点,在文化宣传中突出品牌伴随消费者生活的意愿。同时,企业文化也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历史、经营窍门、店面招牌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老字号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他们的创业历史和店规都是今天介绍宣传品牌独具吸引力的法宝。调研中显示出了消费者对招牌店面的强辨识度,这更是老字号古香古色的店面和高辨识力的招牌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带来的经营优势。
现在的许多与地域相关的茶文化都是关于名茶起源传说的,北京不是产茶区,无法拥有这种类型的文化传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文化的作用。但除了茶文化,老字号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地域性,这是包含当地旅游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像提到全聚德就会联想到北京,而提到茅台酒就想到贵州一样,大多数老字号都有自己的地域象征,可以被好好利用。比如北京地区,修葺一新的前门,就有三个特色老字号茶店:吴裕泰、张一元和庆林春。同时,自己的营销活动也可以加入当地的文化生活,将地域文化、茶文化、品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张一元大戏院正是将茶文化和北京地域文化结合起来,打包推销给消费者。
现代化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便捷生活是21世纪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希望足不出户就能和走街串巷一样享受便捷。除了增加店铺之外,茶店如何为客户提供便利呢?物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商业中重要的一员,与物流业的合作解决了这一问题。1982年开始,张一元茶庄开展代客邮寄业务,这一做法坚持了20年。在此基础上,张一元茶庄又与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和市投递局联合开展了“张一元免费送茶工程”,利用邮政部门的配送条件,把“张一元”茶叶送到顾客家里。随着物流业和网络的发展,老字号茶叶品牌的网站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老字号的网站功能性和精美度都有了很大提升:注重网上销售、推广产文化、介绍企业活动、吸引人才,注重企业形象的张一元在主页上设置了品牌形象的调查问卷,强化网站功能。
从连锁的角度来看,随着规模的扩大,店铺数量增加,实施信息化,才能摆脱在管理、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北京老字号茶叶品牌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店规,坚持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监管方式,探讨新的经营方法,规范服务程序,加强人员培训。例如,吴裕泰在技术上引进网络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加盟店与直营店的同步管理,及时了解产品销售和储藏情况,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为战略调整和进一步规划提供丰富素材。
对灵山县茶叶生产的思考 篇12
1 茶叶生产的现状
1.1 面积、产量、产值不断增加
2014年茶叶种植面积0.43万hm2, 同比增长2.38%, 茶叶产量7 494 t, 同比增长10.69%, 产值25 480万元, 同比增长14.02%。主要分布在丰塘镇、石塘镇、平南镇等16个镇。
1.2 无公害产地面积大, 茶树品种多
灵山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有超过90%的茶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福云六号是主要的种植品种, 种植面积达到了68%;灵山中叶种、云南大叶种占25%;其他的品种占到了7%。
1.3 灵山茶叶加工将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
现有茶叶加工厂120多家, 全县注册的茶叶商标15个, 主要品牌有“白蕾”“桂灵”“石瓯山”等, “白蕾”商标获广西著名商标, 7个茶叶企业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当地茶叶企业从实际茶叶特点出发, 根据市场需求, 优化和改进茶叶加工工艺, 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加工的茶类有绿茶 (银螺、毛峰、松针、扁茶等) 、红茶 (工夫红茶) 、黑茶 (六堡茶) , 以绿茶为主。灵山绿茶品质特征为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黄绿。灵山茶因其外观良好、冲泡醇香等特点广受市场欢迎, 并多次在茶叶评比活动中获得各种奖项。2014年2月, 灵山绿茶获选入农业部《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编入《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介绍丛书》。
1.4 形成茶叶生产重点企业
当地逐渐形成了重点茶叶企业和一大批名优、特有产品。一是广西正久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有“白蕾”牌绿茶、红茶等茶系列产品, 拥有国内先进的“名优茶清洁化加工连续生产线”, 每年茶叶的产量达到400 t。2010年该公司“白蕾”商标还获得了广西著名商标的称号。二是灵山县桂灵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商标是“桂灵”, 生产的范围包括绿茶和红茶, 年茶叶加工能力为150 t。三是灵山县石瓯山茶场, 利用本地桂青中、小叶品种加工, 主要产品有“石瓯山”牌绿茶、黑茶 (六堡茶) , 年加工茶叶500 t以上, 是钦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是其他茶叶企业。石塘镇许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毛峰绿茶、石塘镇益多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灵龙香绿茶、丰塘镇英榜茶厂生产的工夫红茶以及平南镇俊兴茶厂生产的工夫红茶质量上乘, 产销两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分散, 集约化程度不高
灵山县茶叶生产还以茶农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为主, 种植面积较大、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园不多。在生产中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新技术、新机械推广使用力度不大。
2.2 龙头企业少, 产业化程度低, 带动力不强
目前, 全县有茶叶加工厂120多家, 但多数生产规模不大, 管理水平不高, 形不成规模生产, 象广西正久茶叶有限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少, 规模效益不理想, 辐射带动能力也较弱。
2.3 茶叶高精产品档次不多, 品牌建设工作滞后
从生产和加工的情况来看, 灵山县茶叶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加工产业链较短, 产品附加值较低, 茶农获得的经济效益较少。同时, 灵山县茶叶企业的品牌虽多, 但没有拳头产品, 品牌建设非常落后, 降低了全县名优茶的附加值, 影响综合效益。
2.4 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产品知名度有待提高
灵山茶叶面积、产量虽然都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前列, 品质也不错, 但产品知名度不高。据外地客商反映, 灵山茶叶产量大、品质好, 但由于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品牌影响力不强, 市场知名度有待提高。这几年, 虽经灵山春茶节的宣传推介, 逐渐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但还应继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持之以恒, 扩大灵山茶叶的知名度, 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发展对策
为提高灵山茶叶的知名度, 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改造提升现有茶园, 提高茶叶产品质量。要以茶叶龙头企业为主, 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为载体, 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提高茶叶的安全水平和科技含量, 打造标准茶园, 创建茶叶名牌, 增强全县茶叶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切实增加品牌茶叶市场占有份额, 努力提高茶叶经济效益[1]。
3.1 实施名优茶工程, 提升茶叶产业品质
3.1.1 加大名优茶开发力度, 优化茶叶种植品种。
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产品质量转变, 在严格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按照种植、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扩大名优茶生产规模。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办法, 以茶叶生产龙头企业为重点, 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 从整体上创优灵山县茶叶品种, 努力打造优质茶精品茶基地。
3.1.2 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
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 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农业部门要指导茶农严格按要求选择地块、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 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同时, 要加强对茶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检测, 为创造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品牌提供保障。鼓励和扶持企业申报无公害茶、绿色茶、有机茶产品认证, 力争3年内使灵山县绿色、有机品牌茶叶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尽快建立健全茶叶标准化体系, 为提升该县茶叶品质, 打造品牌提供技术指导。
3.1.3 加强技术指导, 切实提高茶叶生产水平。
加强茶叶良种引进推广和种植加工的技术服务, 指导和扶持现有茶厂进行技术改造, 重点引进新的加工设备, 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县农业和科技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沟通联系, 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到我县来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全面提高灵山县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2]。
3.1.4 加强质量监管, 提升产品质量。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茶叶产品质量的监管, 严格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保证体系, 保证产品质量。
3.2 实施品牌塑造工程, 打造灵山茶叶品牌
3.2.1 打造区域品牌。
要把目标放在灵山茶叶重点销售区域, 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饮茶习惯和不同消费群体, 找准市场, 开发产品, 打响灵山茶叶品牌, 占领地方市场。
3.2.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3]。
一是鼓励企业申报认证, 凡申报并获得有机茶、QS、ISO、HACCP认证的, 政府均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二是奖励获奖企业, 对以本县品牌申报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著名商标或名优产品奖项、茶叶评比奖项的企业给予奖励;三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创品牌。龙头企业是创品牌的主力军, 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创建品牌, 做好服务, 为企业创建品牌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四是通过立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要完善灵山县茶叶发展规划, 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促进名优茶的生产发展。
3.2.3 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以广西正久茶业有限公司、灵山县桂灵茶业有限公司、灵山县石瓯山茶场等茶叶骨干企业为龙头, 在自愿的基础上, 逐步把分散农户经营的茶园和小型茶叶生产企业组织起来, 整合资源, 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 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全力打造灵山县茶叶品牌。此外, 通过招商引资, 引进外地企业来县内种茶办厂, 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化发展[4]。
3.3 实施流通工程, 不断拓宽茶叶销售市场
要大力开拓灵山茶叶市场, 改进营销手段, 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络, 加大灵山茶叶宣传促销力度。积极组织县内名优茶叶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交易会, 与区内外各大茶叶市场、超市或茶叶销售大户挂勾联系, 争取设立灵山茶叶销售专柜, 在灵山茶叶主销区域召开灵山茶叶推介会, 扩大灵山茶叶的影响。同时, 加快推进投资超亿元的灵山茶叶市场项目的建设进度, 搭建茶叶购销平台, 突出灵山的广西茶叶大县地位, 把灵山建设为全区茶叶销售集散地。
参考文献
[1]肖诗达.福建省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茶叶科学技术, 2006 (1) :6-8.
[2]谢金霞, 范文娟.昭平县茶叶生产的气候优势及生产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1) :64-65.
[3]苏祝成, 童启庆, 扬义群.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 2001 (1) :57-60.
【茶叶生产经营】推荐阅读:
茶叶生产标准化10-07
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11-11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08-29
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情况概览05-13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在我校之崛起07-05
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11-16
茶叶出口经营方案设计11-06
茶叶销售经营毕业实习报告10-24
茶叶品质10-14
茶叶企业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