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2024-07-27

茶叶文化(共12篇)

茶叶文化 篇1

引言:当今社会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的茶叶是深受国人喜爱的饮品之一, 茶叶市场也在逐渐走俏, 许多的茶叶公司打造自己的品牌将茶制品进行出口贸易。为了更好地宣传茶文化, 将其推向国际社会, 需要在宣传方面下功夫,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 茶叶名称的对译方式会有所不同, 一份优秀的外宣资料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增加了与同行的竞争力, 为国外的消费人群带来直观的认识和巨大的宣传力度。由此可见, 还是很有必要在文化语境与茶叶名称的英译方面做出探究, 促进茶叶经济发展, 并带动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1 中国的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并利用茶叶、种植茶叶的国家。随着历史的发展, 茶由一般的药物发展成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 这不仅仅与时代的转变有关, 还与一定时期的地域文化、人们的日常饮食喜好息息相关。

茶文化的具体发展历程如下:在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时期, 西汉时期, 茶的产地被命名为“茶陵”, 即湖南的茶陵。晋代、南北朝茶文化开始出现萌芽, 茶不只是局限于提神解渴, 它开始成为人们精神上的饮品, 为社会所用, 人们开始逐渐以茶代酒, 还用以祭祀场合, 成为一种精神、情操的表现。茶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 还造就了精神层面上的财富。在唐朝时期, 茶文化开始形成, 其标志是780年陆羽著作《茶经》。此书从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进行了双方面阐述, 融合了儒、道、佛三教的思想, 提出了中国茶道的精神。唐朝茶文化的发展, 与禅教的兴起有着一定的联系。宋朝是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宋代时期茶叶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茶叶文化也在推动中前进。清朝, 茶文化已经普及, 人们对饮茶有了一定的讲究和说法, 茶的种类、泡茶的技艺、茶具的款式等等都日趋发展完善, 清朝茶叶出口正式成为一种行业。

2 中国茶叶名称的优美英译

2.1 中国茶叶的特色名称

一些优美的英译对照优美的词汇, 会给宣传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在运用茶叶名称的时候, 有许多技巧, 比如:多运用带自然神韵的名字, 像金坛雀舌、白毛猴、凤凰茶等带动物名字的茶叶名称, 他们饱含了人们对动物的喜爱, 而雪峰毛尖、青城雪芽、金山翠芽、天池茗毫等采用了自然界的山水取名,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除此之外, 选用带有美丽花草的词汇等作为茶叶的名称, 这些名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紧密相连, 这样在大家饮用和欣赏茶的时候, 不再是单调的茶叶, 而是充满了灵动性, 增加了饮用者和购买者的喜爱程度, 促进茶叶的经济发展。

茶叶在名称上不仅仅是带有自然神韵的, 还有具有生活气息。在茶叶的名称中加入富有生活气息的词汇, 例如铁罗汉、铁观音、化佛茶、普陀佛茶, 这些是具有传统佛教思想的茶叶名称, 彰显了对神灵的敬重。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茶叶名称例如龙岩斜背茶、仙居碧绿、小布岩茶凸出了地域特色, 不同的地区生产的茶叶有不同的特点, 人们在听到茶叶名字的时候, 很容易联想到地域的特点,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养茶方面照样实用。一些以制茶者名字为茶叶命名的, 则体现了对制茶者的崇敬之情, 例如, 周打铁茶、文君嫩绿、国媚茶。在茶叶的名称中选用制茶者的名字, 既表达了对制茶者的纪念, 更是对制茶者思想的传承, 让人们在饮茶的同时品味不同的人生。这是一种文化力量的传承。

2.2 茶叶名称的英文对译

不同的文化语境下, 茶叶的英译是不同的。当茶叶作为一种商品, 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需要卖方在自身的交际能力下, 说服买者接受商品。这其中宣传的力度和宣传的方式是需要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茶叶名称是需求者对商品最直观的认识, 一个优秀的茶叶名称不仅可以吸引需求者的眼光, 而且会增加需求者对商家的好感, 从而能提升茶叶的销售量。为了达到交际过程中的共赢状态, 商家在茶叶名称的英译过程中, 要结合不同的语境, 因为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过程中, 双方缺乏共享的认知环境, 所以需求者只能通过直观的茶叶名称英译, 来接受商家的交易意图。

茶叶名称的对译, 要求简洁明练, 通俗易懂, 给需求者最直观的认识。茶叶名称的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两大类, 其中直译就是在交际双方不存在认知环境的差异, 直接通过茶叶名称的翻译, 对交际双方传递共同的认知, 最终达到共同交易的目的。大多数的茶叶名称都采用这种英译方法。例如:茶叶通常被分为四类, 即“不发酵茶” (Nonfermented) , “后发酵茶” (Post-fermented) , “部分发酵茶” (Partially fermented) 与“全发酵茶” (Completely fermented) 。再例如:“玫瑰绣球” (Rose Bulb) “, 肉桂茶” (Cassia Tea) , 绿茶 (Green Tea) , 这些都是采用直译的方式英译的, 需求者直接通过英文的对译就能知道这款茶叶的意思, 一目了然, 当然这是基于交际双方存在着共同的认知环境, 受商家给予的信息提示, 取得最佳的关联性效果。然而有的茶叶名称在英译的过程中, 会稍微的做些改变, 已达到整体的英译效果, 比如“洞顶茶”被翻译成“Dongding Tea”“, 龙井茶”被翻译成“The Dragon Well Tea”等, 这些词汇都为了方便大家记忆, 采取了这种争取最大关联性的方式进行翻译。

意译茶叶名称的英译方式, 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 双方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性, 因此要在英译的过程中, 争取最大的和谐度, 让交际双方都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红茶”被翻译为“Black Tea”。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 人们关注的是茶汤的颜色, 所以是“红茶”, 但是外国人注重的是茶叶的颜色———黑色。所以红茶的英文对译被翻译成了“Black Tea”, 这就是译者的变通性思维, 让中外双方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 共同认知这一事物, 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最终实现利益效果。意译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茶叶需求者的认知需要, 这种变通的方式没有对茶叶名称的英译造成影响, 反倒是促进了交际双方的共同合作交流。

3 不同文化语境对茶叶名称英译的策略

当茶叶成为商品远销国外市场时, 茶叶的英文对译成为宣传的重中之重。在交际过程中, 结合不同的文化语境, 对茶叶的名称进行对译, 茶叶名称的简洁、通俗、贴切, 会给需求者带来最直观的认识。文化语境是指源语与译文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要准确地认识语言语境, 有极强的文化环境认知能力, 了解外国消费者的认知习惯、情感行为, 这样才能适应国外的茶叶需求者, 帮助他们认识我国的茶制品和茶文化。

下面我们对不同文化语境中茶叶名称英译的策略进行探究,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精炼对译策略:在对外的宣传过程中, 尽量让英文对译文字简短, 不要重复拖拉, 言简意赅地进行英文对译会方便茶叶需求者的阅读, 更方便理解, 让英文对译一目了然。另外采取解释对译策略, 茶叶产品的生产和外销是茶叶公司的主要任务, 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 结合不同的文化语境, 在英译解释不够全面的情况下, 适当的进行补充, 以便茶叶需求者更好地理解。因为有的茶叶名称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 很难让国外茶叶需求者理解, 所以适当进行解释策略, 对需求者来说有很大的必要。还有一个策略就是在对译过程中采用改译策略, 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时候中国的一些文字翻译成英文后, 外国人根本不能理解, 因为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介于这些因素, 我们在英译的过程中, 运用简单的语句更改, 对英译文字进行润色, 使得其符合国外茶叶需求者的文化语境, 能更好帮助外国人认识我们的茶叶, 促进我国茶叶市场的销售量。

无论是运用哪一种英文对译策略, 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我国的茶制品和我国的茶文化。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我们在宣传力度上也要进一步增强, 真正做到能结合不同的文化语境, 做出正确的英文对译, 这样就可以增加外国茶叶需求者对中国茶叶名称的辨识度, 同时促进我国的茶叶市场上的繁荣, 并为传承我国的茶文化也做出一份努力。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 我国的茶叶已经销往世界各地, 但是残酷的市场竞争给中国的茶叶市场也带来了压力, 为了提高我国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加强我国的茶叶市场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我国的茶文化, 让他们认可我们的茶叶市场。本文在追溯了我国的茶文化历史后, 对茶叶名称的英译进行探究, 力争打造一条让茶文化通往全世界的道路。茶叶经济贸易的发展对英译的要求有很多, 要结合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茶叶名称进行英译, 传统的翻译根本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有深度的优秀的英文对译可以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了解度, 所以作为经济贸易中必不可少的宣传环节一定要打好基础, 做最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 识茶, 泡茶[M].中华书局, 2006.

[2]李萍凤.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对外经贸实务, 2014 (6) :67-69.

[3]黄晓玲.浅析茶叶名字英译的影响因素[J].价值工程, 2014 (35) :219-220.

茶叶文化 篇2

茶叶企业文化营销方略初探

萧力争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文化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的巨大推动作用已为经济学理论和企业营销实践所证明,本文从文化营销的内涵和功能出发,论述了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意义与策略。

关键词茶叶企业文化营销方略

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犹如制度一样重要,文化禀赋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管理和营销专家的研究表明:名牌的背后是文化!企业的竞争正由产品的竞争演绎为品牌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和营销的有力武器。

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风靡世界的绿色健康饮品。自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茶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持续升温,高潮迭起,茶文化的推广普及对推动茶叶生产和茶叶消费居功至伟,成为这一时期茶产业的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陈宗懋院士总结说:“如果把茶产业比喻为一架飞机,茶文化和茶科技就是这架飞机的两翼,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茶产业的起飞”。本文拟就茶叶企业如何利用茶文化的丰厚资源,以文化营销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茶文化推动茶叶企业的发展和促进茶叶品牌成长,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1文化营销的基本内涵及对产品营销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对个人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力非常巨大。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是社会的人,人们在遵从共同的、大众的标准及形式的基础上,人们的行为更遵从于周围次文化,即密切接触的群体的特定标准。人们的需求和行为都受到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以致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商品需求、兴趣、爱好、购买方式、购买习惯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都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发展进化的过程,就像不同的自然资源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一样,不同的文化

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积淀于消费者心中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念对其购买决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文化营销的出发点,也表明了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商品营销的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今天的消费者在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商品的文化附加值,注重购买和使用商品时的心理感受和精神满足。隐寓于商品的设计、造型、材料、工艺、款式、包装之中的那些能给消费者带来美好感受的因素,会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能给品牌的增值和产品的销售带来巨大的利益。文化营销就是通过文化与营销的结合,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它要求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通过在商品的设计、制造、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赋予商品和服务更多的文化意味,把产品由那种没有感情的物体提升为一个充满精神和心理寓意的情感和文化载体,构筑文化亲和力,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把营销过程转化成一种文化沟通过程,并根据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在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上的差别,决策其营销方式和内容,以此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独具优势

我国是茶的祖国,悠悠茶香伴随着华夏民族走过五千年兴衰跌宕的历史进程。雅俗共赏、美怡康乐的茶文化已渗透到了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某种程度上讲,小小的一片茶叶,足以折射出我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和国运兴衰。数千年种茶、制茶、饮茶历史,茶文物、茶书、茶画、茶歌舞、茶德、茶道、茶艺、茶俗、茶礼等物质和精神形态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历代帝王将相、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均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陆羽的《茶经》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从“吃茶去”到“君不可一日无茶”,茶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成长、性格形成、文化繁荣和物质进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天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准备了的巨大的资源优势。

茶文化的复兴和传播,是在二十世纪后期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中绽放出来的一朵美丽的浪花,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文化的勃兴成为推动这一时期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使一度陷入窘境的中国茶产业逐渐摆脱了困境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是茶文化改变了消费者的饮茶方式和思维,促进了国内茶叶消费规模的扩大。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42%的受访者表示是茶文化宣传让他们接受了乌龙茶。浙江、江苏、福建等传统的茶区的茶

价较之其他地区高出许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营销过程中发挥了文化附加值对产品销售价格的重要影响。茶文化在推动了茶业产业链条延伸的同时,其自身已成为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茶叶会展业、茶馆休闲业、茶叶观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许多茶业企业悄然开展的文化营销实践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北京的几家老字号茶庄,如吴裕泰,张一元、元长厚等公司就是通过挖掘品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品牌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90年以前,安溪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者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省的部分地区。2002年福建安溪乌龙茶产量比1990年增长267%,产值比 1990年增长751%。安溪乌龙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营销网络。安溪铁观音推广的巨大成功足以说明了文化营销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3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方略初探

3·1整合茶文化资源,将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到企业品牌和产品之中,提高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品牌能否成为名牌,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的技术物理差异,还在于品牌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台湾蔡荣章先生在谈到茶文化对茶产业的提升作用时说,茶文化在茶商品价值中的比重可占到二分之一。作为文化意味浓厚的商品——茶叶,其文化品位的高低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容置疑。茶叶企业应对那些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零乱的、分散的茶文化资源要进行必要的钩沉、整理和包装,使其文化意味更加凸显,与企业的品牌及产品的个性更加吻合,更契合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茶叶企业在品牌建设时,要充分挖掘品牌与地域文化、名胜典故、历史名人等的联系,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内涵中去,唤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提升品牌文化价值,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文化认同来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近年,台资企业天福公司斥巨资新建茶叶博物院,领养云南野生茶树王等都是文化营销的精彩手笔,对提高天福茗茶的品牌价值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化是产品的灵魂,产品是文化的载体。在商品异常丰富,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同类产品中,发掘产品的差异性,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营销是以消费者差异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挖掘产品中蕴涵的非物质的文化元素,注入品牌或产品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是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茶,因其优良的品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曾经创下了全国茶叶零售市场最高价格的纪录。近年一些不法商贩把外地的银针茶贩运到湖南岳阳来销售,其价格就比在产地出售成倍提高,这从反面说明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对于产品的销售价格的重要影响。

实践证明,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产品的文化含量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市场地位决定的价位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很多茶叶企业对“产品文化”价值的认识仍较肤浅,在开发新产品时,想到的只是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际上,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除了要提高产品物理质量外,还必须在商标设计、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市场推广等俱多环节中,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通过发掘与品牌或产品相关联的,与目标消费群体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相契合的各种文化因素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商品本身的市场价值。

3·2把茶文化融入到营销传播当中,吸引和打动消费者

企业营销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提高营销各环节的文化品位,利用文化的渗透作用,吸引和打动消费者,促进产品的销售。茶叶企业要充分利用茶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来促进企业公关活动的开展,彰显品牌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使社会公众对本企业和品牌产生认知、认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茶叶企业还处于品牌草创阶段,经营者思考得比较多的是如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但就如何把广告宣传和茶叶产品和品牌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借用丰富的茶文化素材来进行广告策划和传播,显得很不够。茶叶广告策划,应利用茶文化的亲和力和聚集力,唤起消费者的文化观念认同,进而造成购买趋同。要把产品物质功能与精神相关联,籍由广告等传播手段,将目标对象所追求、所向往的生活行为,通过受众熟知的生活经历来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今天我们需要贩卖的,除了产品的功能属性外,还有一种概念,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生活方式。茶叶是一种传统饮料,是一种绿色、天然、健康的纯天然现代饮品,茶叶广告诉求除了生态、环保、健康等方面以外,还应向消费者传达一种典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茶叶企业的营销传播中,要让茶文化充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文化之间的桥梁,使二者相互对接,让茶文化充当今天的消费文化、休闲文化与茶叶品牌和产品之间的纽带。

3·3在销售终端,利用茶文化的魅力和感召作用,促进产品销售

销售终端的店堂布置、商品陈列和产品介绍,要充分体现茶叶产品自身的特点,让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感受浓郁的茶文化气息,进而影响其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在全国各地那些安溪茶商们开设的茶叶店里,都摆放着整套的工夫茶具,顾客一进门,先不问你想要购买什么样的茶叶,而是邀请你坐下,品味一盏清香四溢的铁观

音。精致古朴的茶具,优雅流畅的泡茶技艺,专业、得体的产品介绍,加上营销人员诚恳热情的服务,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极大地促进铁观音这一茶叶产品在全国的推广。现代品牌营销理论强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茶文化营销,就是要搭建一个让茶叶生产者或茶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促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茶叶企业在开展促销活动时,应充分展示品牌及产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现场播放茶叶产地的自然风貌,历史古迹,名人题咏、产品特色等的音像资料,展示产品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在现场进行特色茶艺表演活动,让消费者在欣赏、感受优美的茶艺的同时,折服于茶文化的魅力,进而了解到你的公司和产品。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宝剑,何苏华·对文化营销模式的探讨·经济师,2003(2):163~16

朱桂平,余向平·试论文化营销·江苏商论,1998(3):9~1姜岩,李彬·文化营销·价格月刊,1997(2):3

陈树文,隋振杰·文化气息提升营销品味·经济论坛,2003(18):44~45许项发·论文化需求与文化营销·江苏商论,2003(9):133~135冷志明·文化营销中的“文化”·中国商人,2004(4):35~36崔霞·论中国企业文化营销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研究,1998(9):63~65秦其文·论酒鬼特色文化·酿酒,2002(3):111~11

李瑞红,李悦峰·普洱茶的文化营销·西南农业学报,2004(增刊):121~123袁波,叶祥凤·文化营销面面观·经济论坛,2004(6):76

作者简介:萧力争(1963~),湖南湘潭人。1984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硕士,副教授,高级评茶师。现在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茶学系从事茶叶加工审评、茶叶经济管理、茶文化等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兼任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南省茶业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等职。

联系电话:0731-4618734,***

E-mail:

茶叶文化 篇3

关键词:茶;茶文化;茶叶包装

一、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先民对茶认识的最早记载。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

茶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的茶文化发展的局面,民间茶风更为普及,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散茶是一大创举,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两宋时的斗茶之风随之消失,品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沸水冲泡叶茶的品饮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清代的茶文化表现得更加世俗,茶文化开始转向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礼仪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习惯。中国茶文化的延续到今天,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流传,更荣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的一种体现。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茶文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公认。

二、现代茶叶包装的概述

茶叶包装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包装材料和结构,组合出了多种茶叶包装的形式。茶叶包装主要有罐型茶叶包装、盒型茶叶包装、袋型茶叶包装、塑料成型茶叶包装、复合薄膜袋茶叶包装等。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金属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取用方便,又方便储存,里面的茶叶不会压碎,深受大众喜爱。

茶叶这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目前,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罐型包装

罐型茶叶包装主要是天地盖式包装结构,分为桶形结构和方形结构的天地盖式。罐型包装的取用方便,不易受到挤压,防潮性,避光性能好,是茶叶比较理想的包装。

2.盒型包装

盒型茶叶包装主要有纸盒装、衬袋盒装和竹木盒装。纸盒是用板纸经印刷后成型制成包装盒,装入纸盒内的是用塑料袋包装好的茶叶,这样可以解决纸盒包装茶叶受潮,香气不持久和免受外界异味的影响。

3.袋型包装

袋型茶叶包装主要有:复合薄膜袋和纸袋。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印刷性,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加有铝箔的复合薄膜性能更优越,遮光性更好。但是这些都有缺点,茶叶被保护的功能弱,茶叶容易被压碎。

4.塑料成型容器包装

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成型容器有着大方、美观,包装陈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其密封性能较差,在茶叶包装中多作为外包装使用,其包装内多用复合薄膜塑料袋封装。

5.复合薄膜袋包装

塑料复合薄膜具有质轻、不易破损、热封性好、价格适宜等许多优点,在包装上被广泛应用。用于茶叶包装的复合薄膜有很多种,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

三、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的影响

茶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的一支独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21世纪的包装,从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茶叶包装亦是如此。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这一理念之中渗透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茶中的浓缩和传扬。茶文化中丰厚的内涵,给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是我们设计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茶道精神更是茶叶包装设计中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

四、现代茶叶包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丰富、深厚。当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以多种手法来体现着茶文化,茶叶包装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着手,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茶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所以,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设计茶叶包装时应该从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的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了茶道精神的作品有不少,无不说明了茶叶包装也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凭借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者们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牢牢把握住时代运行的大动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新表现手法,将茶文化中的元素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现于包装风格中,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满足国内市场上的地域化个性设计和国际市场上的民族化个性设计的需求,促使中国茶文化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两者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南国嘉木.茶经新说[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南国嘉木.茶道人生[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40

[3]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吉林:文艺争鸣,2010年,第16期

[4]中国茶叶博物馆[OL]

地域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的体现 篇4

1 西湖地域文化在茶叶包装上的具体表现

1.1 诗意化的色彩运用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句诗是对杭州西湖最经典的描述, 表达了诗人对杭州西湖自然风光的无限赞美。西湖一直以来都是诗人笔下的“热门地点”。从古至今去西湖游玩观赏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以至于每当谈起西湖, 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典雅”、“诗意”、“素净”这样的词语。西湖龙井在有些外包装上选择了褐色作为包装主色调, 一方面是由于与茶水颜色相似, 可以突出其茶韵的浓厚感;另一方面是褐色具有笔墨感, 符合西湖的文化气息。再者大面积白色的运用, 加上书法字体的艺术效果, 可以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 向大众展示了西湖文化超脱世俗的感觉。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在色彩上的设计, 丰富了包装的文化内涵, 使西湖文化与茶叶包装紧密结合, 把西湖的文化特点用特殊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

1.2 现代图形的运用

现代图形可以通过摄影以及一些具有抽象概括性的图形来实现, 它的范围是非常广的, 它可以非常准确、直观地反映商品信息, 表现出商品的特征和形象。在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设计中, 它利用摄影技术将西湖美景作为包装设计的图片, 将西湖龙井的地域文化特色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 使人们感受到西湖龙井生长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西湖秀美的景色, 在宣传茶文化的同时也让人们对当地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1.3 传统文字与现代文字的结合

西湖龙井在外包装设计上除了色彩和图形以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文字。在文字方面, 西湖龙井选择的是将传统文字和现代文字相结合, 从而提升商品的品味和文化价值。西湖龙井主要采用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以及对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字体模仿, 使茶叶包装提升了美感, 并且增强了文学素养, 表现出了西湖的传统文化。同时, 西湖龙井并没有忽视具有设计感的现代字体, 对本来文字进行加工改造, 以形成另一种具有个性特征和时尚感的文字, 用来宣传带有古典气息的茶, 让消费者看到茶叶包装的另一种面貌, 能够带给人们不一般的视觉感受。这两种文字的结合, 突出了西湖文化的多元化, 它不仅能让人陶醉于在诗情画意之中, 同时也能让人沐浴在充满时尚感的都市风情中。

1.4 具有西湖文化的包装材质

包装盒的材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至关重要的, 在市场上流通的最多的是铁质茶叶包装盒和纸质包装袋, 其次就是木质包装盒、陶瓷包装盒以及很少见的竹质包装盒。西湖龙井在包装盒的选择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 如生产很多套陶瓷系列, 瓷器给人的感觉就是淡雅、素净、古色古香, 再加上陶瓷上的笔墨山水画, 完全符合西湖气质。但是瓷器是成本比较高并且保护性能不强的包装材质, 西湖龙井之所以选择瓷器, 是出于突出西湖文化的考虑, 相比成本低廉的铁质和纸质包装盒, 只有陶瓷能最大程度的表现出西湖的文化高度。

2 西湖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上的体现带来的影响

2.1 展示个性, 提高茶叶市场竞争优势和文化附加值

西湖龙井把当地的文化特点通过茶叶包装体现出来, 与传统的茶叶包装形成对比, 打破为了宣传茶叶而宣传茶叶的思维定式, 展示其个性化。西湖龙井生产的不仅是优质的茶叶, 更是当地别具风情的文化, 增加了茶叶的文化附加值, 让消费者的回报远远大于付出, 在收获味觉上的满足时,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它在茶叶包装设计上的用心, 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在精神需求多过物质需求的消费趋势下, 西湖龙井的市场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2.2 呼应了“茶文化”这一主题

“茶文化”在很大方面是通过茶叶包装来体现的, 我们可以观察到, 现在很多人饮茶都会比较关注它的文化层次, 在品茶的过程中想要感受到一种生活方式、心灵追求和文化氛围。西湖龙井敏捷地捕捉到这些元素信息, 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 让人们在饮茶的同时感受到西湖的文化意境, 赋予了茶叶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呼应了“茶文化”这一主题。

2.3 产生地域性茶叶统称

在我们的印象中西湖龙井就是一个品牌, 其实不然, 西湖龙井只是一个地域性的茶叶统称, 而它的品牌有很多个, 其中就有像贡牌、御牌等这种比较有名的品牌。但是一说起龙井, 我们总是会想到西湖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这里讲到的地域文化在茶叶包装中所产生的效果。因为在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设计中经常采用当地的著名景象作为背景, 消费者在购买龙井的过程中脑海里自然的就被植入了西湖的景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 龙井的畅销, 西湖龙井这一地域性的茶叶统称就形成了。

2.4 宣传西湖文化, 提高知名度

西湖是纯净、幽雅、闲适、和谐;也是活泼、明丽、激昂、时尚, 它一直是我国区域文化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西湖龙井在其茶叶包装设计上加入文人诗画的元素以及现下西湖美景的写真, 突出表现西湖文化特色, 把西湖美景展现在大众眼前, 让更多人了解到西湖的秀丽和它的文化渊源, 增强其文化影响力。利用茶叶包装来宣传西湖文化, 对西湖知名度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同时增加了茶叶的销售量,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5 吸引消费人群, 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在当今社会, 大多数人都喜欢去美国、日本、韩国等等这些时尚感强烈的地方, 感受别国风情, 而国内的一些具有文学气息以及传统色彩的地方也渐渐被人们忽视。西湖龙井利用现代图形, 将西湖各方面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传

统文字和现代文字的结合, 体现出西湖的传统与时尚并存。西湖龙井包装上的各种文化元素的展现起到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效果, 会让消费者产生好奇感, 想去西湖一探究竟, 看看西湖到底具有怎样的文化特色。从而带动了西湖旅游业的发展。

3 茶叶包装设计如何更好的体现地域文化

3.1 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 准确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文化精神

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 想要加入地域文化, 必须要提前从各个方面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 并且准确地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在茶叶包装设计上把最能表现当地特色的文化精髓通过文字、图案、色彩等方式展示出来。能否让消费者深刻的感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 茶叶生产者对当地的文化理解程度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 准确的把握地域文化精神是地域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上更好体现的前提条件, 在茶叶包装设计上, 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为完美地展现地域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

3.2 加入现代元素, 更好地突出地域文化

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行为, 但是有些茶叶生产者只是单纯地把地域文化反映到茶叶包装上, 显得很生硬, 没有新意, 反而会使消费者感觉很乏味。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入现代元素, 利用新颖的外包装, 对茶叶包装进行充满时尚感和现代感的加工, 用现代元素来包装地域文化, 可以起到“吸睛”的作用, 获得消费者的注意。现代元素为地域文化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 二者的完美配合可以让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突显出来。

3.3 绿色环保意识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绿色环保是每一个行业都要坚守的准则。茶叶作为天然生长的绿色饮品, 在其包装设计中更加要体现绿色环保的概念。在市场调查中显示, 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茶叶会更多的选择绿色环保的产品, 所以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要坚守绿色环保意识, 打造出符合消费者购买趋势的商品。在绿色环保意识与地域文化结合的基础上, 这里的地域文化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 为地域文化挂上了绿色环保的标签, 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我们要关注精神世界, 注重文化的传播。在茶叶包装设计上也要做到这一点, 把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运用到设计中, 不断地挖掘本土文化作为包装设计的基础, 在茶叶包装上展现出地域文化的精华。同时, 把现代元素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 坚守绿色环保意识, 这样设计出来的是既符合地域特色又精美时尚的商品, 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文化感染力。在未来的茶叶市场中, 如果每一个茶叶生产者在茶叶包装设计上都加入地域文化, 那么我们“茶文化”的发展会上升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也会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日趋频繁。

参考文献

[1]袁艺.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3.

[2]冯丽莎.地域文化表达与茶叶包装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3 (6) :176.

[3]陈秀杰.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时尚旬刊.2013 (8) :67-68.

[4]穆亚君.西湖龙井茶包装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茶叶文化 篇5

中国茶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摘要: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关键词:茶;饮茶;茶礼;茶文化

茶诗入禅(其一)

赵朴初

中国——茶的故乡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无涯认故乡。

(说明:日本宁治产玉露茶甚佳,斯里兰卡(古称椤伽)产红茶有名于世。这首诗从赞颂日本名茶宇制玉露茶,斯里兰卡(椤伽)紫茸茶入手,占出了中国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欲唤天涯认故乡”。)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茶以人兴,人伴茶名。现在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大多数人喜欢饮茶,茶和茶文化覆盖了全球。

美国

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这也就凸现出了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青睐于喝速溶茶,夏季来一杯冰凉的冷饮茶,顿觉心中清凉,很是惬意。

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

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遗憾的是,由于这茶以饮、以凉为主,便没有中国茶沏出的那种品味、那种温馨、那种悠闲,喝茶的情调也大打折扣。英国

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

英国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嗜茶、崇茶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导和推动,使饮茶之风在朝廷盛行起来,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贵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

英国人好饮红茶,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伴随而来的还出现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会以及饮茶舞会等。目前,英国人喝茶,多数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倘有客人进门通常也只有在这时间段内才有用茶敬客之举。他们特别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因英国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进晚餐。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惫饥饿之感。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深得赞许。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习,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在英国的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午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会丰富。法国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靠大西洋。自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后,就立即引起法国人民的重视。以后,几经宣传和实践,激发了法国人民对“可爱的中国茶”的向往和追求,使法国饮茶从皇室贵族和有闲阶层中,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法国人最爱饮的是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饮红茶时,习惯于采用冲泡或烹煮法,类似英国人饮红茶习俗。通常取一小撮红茶或一小包袋泡红茶放入杯内,冲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鲜鸡蛋,再加糖冲饮的;还有流行饮用瓶装茶水时加柠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还会在茶水中掺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凉的鸡尾酒饮用的。

法国人饮绿茶,要求绿茶必须是高品质的。饮绿茶方式与西非饮绿茶方式一样,一般要在茶汤中加入方糖和新鲜薄荷叶,做成甜蜜透香的清凉饮料饮用。

花茶,主要在法国的中国餐馆和旅法华人中供应。其饮花茶的方式,与中国北方人饮花茶的方式相同,习惯于用茶壶加沸水冲泡,通常不加佐料,推崇清饮。爱茶和香味的法国人,也对花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特别在一些法国青年人中,又对带有花香、果香和叶香的加香红茶发生兴趣,成为时尚。

沱茶主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因它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国一些养生益寿者、特别是法国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每年从中国进口量达2000吨,有袋泡沱茶和山沱茶等种类。

另外,浪漫的法国人从来就不会放弃在浴缸里浪漫的机会,也从来不会放弃在浴缸里制造美丽的机会。现在,巴黎人最喜欢的洗浴形式莫过于茶叶澡。把茶叶和桉树叶、海藻同包于柔柔的雪纺绸中,投于浴池,有一股淡淡的茶香溢出。嗅着如此清爽的味道,将身体完全融于其中,有水在旁边荡漾,还有什么身心疲惫要谈啊,剩下的就是情啊爱啊了。怪不得巴黎人就是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看来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绝对是真理。巴黎人懂得茶叶中含有人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美容护肤、减肥当属它无疑了。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因此饮茶带有英国色彩,大多习惯于饮红茶,普遍爱好的是牛奶红茶。一般早、中、晚饭后各一次,有的甚至达到5次。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即先将开水壶中水煮沸,尔后放上红茶,再烹煮3-5分钟,随即用过滤器滤去茶渣,然后将茶汤注入茶杯,再加上牛奶和糖调匀即饮,另外,也有少数不加牛奶而代之以柠檬片的,又叫柠檬红茶。

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以及靠近阿富汗边境的牧民,也有爱饮绿茶的。饮绿茶时多配以白糖并加几粒小豆蔻,以增加清凉味。巴基斯坦人待客多数习惯用牛奶红茶而且还伴有夹心饼干、蛋糕等点心,大有中国广州早茶“一盅两件”之风味。俄罗斯

喝茶属于俄罗斯生活的一部份,俄罗斯人喜欢喝茶,但是跟所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一样,他们喜欢喝红茶,主要是红茶末。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就是中国茶叶的最大买主,那时候中国茶叶的出口量百分之七十五都卖给沙皇时期的俄国。莫斯科市中心中国城社区有十九世纪雕龙画栋的中国茶行,可见证当时双方茶叶贸易的兴盛。

为了喝茶,俄罗斯人家里都有一个特殊的茶炊,它们称为「萨莫瓦尔」。以前茶炊是铜制的,有点像台湾台电福利社东北火锅,中间是放木炭、冒烟的桶子,底下是放煮水的锅,唯一差别是俄罗斯茶炊有一个水龙头,水煮开后,就从小水龙头放水泡茶。这种旧式茶炊只有在莫斯科跳蚤市场看得到。现代「萨莫瓦尔」兼具传统与新潮,它外表漆得非常有斯拉夫民族的风味,也不用炭烧而用电加热,体积变小,而且用电烧水不会弄得乌烟濔漫。主要是现在俄罗斯家里人口变少了,家庭人口少,因此不需要大容量的茶炊了。

俄罗斯人泡茶后,要用一个做成各种母鸡或俄罗斯大妈形状的套子罩在茶壶上,等茶泡开了往茶杯倒。俄罗斯泡的茶特别浓。所以他们先倒半杯浓茶,然后加热开水,再加两块方糖与柠檬片。

由于俄罗斯人喝茶程序非常复杂,俄国人对茶也比较讲究,不仅要有茶杯,还要有茶托,连用玻璃杯喝茶,也要把杯子放在金属套内。俄罗斯人不仅饭后喝茶,他们平常也喝茶。喝茶时配果酱、巧克力、饼干与蛋糕,与台湾茶食比较别有一番风味。

伊朗

伊朗人,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国内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各地,让人眼花缭乱。长此以来,形成了一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富茶文化。一天十五六杯茶。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是最起码的。原因在于:伊朗禁酒,以茶代酒,能够提神、健身、醒胃、清肠等等。

茶室,对于大部分伊朗人来说,是以茶会友的地方,也是谈生意的好场所。几乎每间茶室都出租水烟,握着水烟管咕嘟咕嘟地吸食的同时,一宗宗生意也就不知不觉地谈成了。

在伊朗北部大城大不里士(Tabriz)有间桑葚茶室。那是间别具风味的露天茶室,设在成排桑葚树下。那儿有一条奇怪的规矩:男女必须分开坐。

伊朗人喝茶,有个很奇特的方式——琥珀色的茶,盛在小巧玲珑的玻璃杯子里,喝茶时,糖块不是放进茶里搅和的,而是直接放入口中,再去啜茶。伊朗的糖,呈现不规则的结晶体,一片片薄薄的,晶亮的黄色,轻轻一咬,“卡卡”数声,糖片分崩离析,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中和,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涟漪。有些糖片还镶嵌着柠檬皮,一咬,满嘴生津,这时,赶紧将略带涩味的茶灌入口中,以舌尖略略搅和,那种甘醇已极的好味道,足以使头发“轰”的一声全都直直地立起来。当然,一般较为简陋的茶室,并不备有这些薄片糖晶,仅仅只供给一般化的方块白糖,伊朗人惯常的做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拈着糖块,蘸了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舌上欲融未融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韩国 韩国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从新囫时代开始就有茶文化,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茶礼“和、敬、俭、美”基本精神,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韩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礼节。成人茶礼是通过茶礼仪式,对刚满20岁的少男少女进行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其程序是司会主持成人者赞者同时入场,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致礼向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辞,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冠礼者13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5人。

高丽五行茶礼气势宏伟,规模更大,展现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仪式。唐代陆羽著有《茶经》,被人称为茶圣,茶神。韩国则把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炎帝神家找称作茶圣,古代传说中神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家是发现茶,利用茶的先行者,高丽五行茶是韩国为纪念神家氏而编排出来的一种献茶仪式,是高丽茶礼中的功德祭。

高丽五行茶献茶礼是国家级进茶仪式,反映出高丽茶法,宇宙趔和五行哲理,是一种茶道礼,是高丽时代茶文化的再现。茶礼全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民族风情。日本

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主人迎客入茶室,要跪坐在茶室门口,让客人一个个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在门旁洗手,然后脱鞋入茶,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礼。主人开始煮茶时客人要退出茶室,到后面花园或石子路走走,让主人自由、从容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以后,再让客人再回茶室,然后开始一起饮茶,饮完茶以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向客人祝福道别。德国

德国人也喜欢饮茶,但方式和习惯与中国差别较大。德国的“花茶”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真正的茶叶也没有。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否则会有些涩味。德国人饮茶时把茶叶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不断用开水冲,之后再将茶叶倒掉,有人发觉其茶味很淡,问后方知是德国人独特的“冲茶”习惯所致。阿根廷

无论是走在街头、公园或坐在办公室里,还是在足球比赛的观众席上,或在乘飞机、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旅行途中,到处可以看到阿根廷人端着茶壶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马黛茶。

马黛茶是生长在南美洲地区的一种常绿灌木叶子,加工制作方法与我国茶叶加工大致相同。阿根廷东

北部气候湿润,阳光充足,红色含有矿物质的土壤很适合这种植物的生长。近些年阿根廷马黛茶的生产发展很快,如今年产量达4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被称为“马黛茶王国”,全国人均年消费量约7公斤,其余30%用于出口创汇。每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是阿根廷全国的马黛茶节。节日里,在首都街头可以看到许多着装漂亮的少男少女向行人分赠小盒包装的马黛茶。在马黛茶主要产地———米西奥内斯省等地,节日里还要举行高乔人参加的花车游行,竞选“马黛茶女王”,选出的“女王”可以免费到首都和各大海滨城市旅游,并能得到不少珍贵礼品。

在阿根廷,使用什么样的茶壶招待客人,比喝马黛茶本身更重要,就像西方人待客讲究餐具一样。一般平民百姓使用的马黛茶壶大多是竹筒或葫芦挖空制成的,壶上没有什么装饰。而高档的茶壶则是一种艺术品,做工精致,有金属模压的,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 2004-06-04

3.《论茶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功能》 2004-07-21

4.《游览世界的“绿叶”》 中国茶叶在线 2004-09-06 5.《世界各国饮茶之道》 中国茶叶在线

2002-06-16 6.《茶叶浴盛行巴黎》 中国茶叶在线

2002-08-14 7.《韩国茶礼之道》 中国茶叶在线 2002-07-03 8.《阿根廷人端着茶壶走天下》 亚洲茶网 2004-10-27 9.《别有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亚洲茶网 2004-07-07 10.《世界茶文化》 央视国际 2004-03-25

“茶叶只是个日用品、商品,原产物,恰好生在中国而已,和咖啡、可可一样没有什么骄傲的。需要提的是“茶文化”,所谓“茶文化”,也不过是把茶当成一个载体,实际还是本土文化。

到了日本,有了变化,形成日本茶文化,和中国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不过现在“日本茶文化”正在“反哺‘中国,令人反思。” “

一、茶的起源和传播

茶叶,采自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的植物。在亚州,从喜马拉雅山南麓起,经印度的阿萨姆、中国的云南山地,至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再到日本西部的东亚温暖地带,有一条照叶树林带。由于经济开发,其中一部分,已成为秃山,有的却成了水田地带。但那些地方曾是山茶、斛树、米诸、楠树之类树叶表面有光泽的树木,即照叶树繁茂的地带。在日本国内,除宫崎县的绫町等地还有保存着这照叶树林的地方外,几乎所有的照叶树林都因开发而被砍伐殆尽。现在各地还有被称为“守护神之林”的小片照叶树林,我们往往能发现其中有表明这一带曾经是照叶树林带的古老的照叶树。

茶树,是照叶树的一种,茶的起源必定是在照叶树林分布的地区。

然而,我们并不能说只要有茶树的地方,人们都对它进行利用,制成茶饮用或食用。茶是照叶树林文化中的一个构成要素,一般认为其发源地在照叶树林文化的中心地带,即云南和阿萨姆一带。关于茶的起源的问题,光靠文献资料的研究是不能解决的。从植物角度的研究自下待说,民族学的研究,特别是民族植物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这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记载以前人类对茶的利用情况。

概括地说,最初,在云南、阿萨姆一带,有多种多样的包括茶树叶在内的野生植物叶作为茶被人们饮用,后来,便主要用野生的茶树叶,再由野生改为人工栽培。现在人们所饮用的几乎都是栽培种的茶叶。

在栽培种的茶树中,不仅有茶园中常见的低杆型茶树,在云南还有高杆型茶树。云南现在还有爬上高杆茶树采摘茶叶的地方,也就是在云南一带,人们还把茶树以外的其它植物的叶片,甚至叶片以外的部份当作茶来饮用。根据现有的民族学的资料,我们不难推测,这样的“茶外之茶”,是远在文字记载以前就早已为人们所饮用了。就像人类食用稻米一样,在多种多样的谷物中,稻米独为人类所钟爱,便逐渐优化起来,而其它谷物却成为谷类中的亚流谷物。人们在利用各种“茶外之茶”和野生茶树的过程中,特别喜爱茶,遂开始了茶树的人工栽培。当茶在人类饮料中占主要地位以后,人们便把用其他植物制成的饮料称作××茶。” ““茶马古道”是怎样形成的?这必须从茶的兴起及传播说起。

尽管当今世界的广告充斥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麦氏速溶咖啡等等最入时的各种各样饮料,但具有独特性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中国茶,作为普通的饮料仍然雄踞世界的饮料市场之首,而且因为其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使其成为一种影响最广的“文化”。有的欧美人津津品味着红茶,用茶配制成各种饮料,而有的欧美人也乐意用绿茶消肥强骨,茶在世界仍然风行着。当中国瓷茶器具在世界最大的索斯比拍卖行的价码开到几十万美元的时候,你会为茶的魅力感到惊讶,因为你喝茶的时候,总是大杯大碗的喝,并没有品味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当东瀛的日本人得饮茶之俗后,把饮茶“玩”成“茶道”,于是许多人明白饮茶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中国的云南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最早饮用茶并培植茶树的地方。在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南糯山至今仍长有千年的老茶树,而四、五百年的茶树则是成片,成林。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云南省除稻作文化外,贡献给世界最重要的“文化”。

在先秦的汉文献里没有“茶”字,只有一个“荼”字。《周礼》云:“掌荼,掌以时聚荼,以供丧事。”先秦典籍里“荼”出现的比较多的是《诗经》。如《谷风》:“谁谓荼苦”;《出其东门》:“有女如荼”。《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楚辞》中也有说到“荼”的。《楚辞·九章·桔颂》:“故荼荠不同亩兮”。而作为原产茶地的云南也有历史文献记载,《普洱府志》载,云南少数民族最早在汉代就已栽培茶树了。“茶”字最晚到唐时就已见于正式的文献了。唐陆羽《茶经》便对茶、茶具、制茶的方法、饮法及用水之道、茶的源流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如在《茶经·一之源》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又云:“从草木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者,义从木,当作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贾,三曰设,四曰茗......”实际把茶称为贾、设、茗等,是由于品种或方言语音变化的缘由。“茶”与“荼”字应是同名同物,从中古音学来推测,其在上古为定母鱼部,姑且拟为dra音,中古以后,字音分化。” “茶叶运销,曾达红海沿岸及欧洲各国。欧洲文献最早说到茶的是威尼斯人Giambattista Ram Wsio 所著的“Voyages and Travel”(《海陆游行记》)。“茶”的对音为“Chai”。十六世纪。茶传入欧洲,英国称“茶”为Chaa。从此,茶风靡整个欧洲,各国纷纷进口中国的茶叶。现代英语“茶”为“Tea”,法语称“Thé”,德语叫“tee”,俄语读“”,是北方方言“tsha”的对音。托尔斯泰巨著《战争与和平》中就有关于喝中国普洱茶的细致描写。” “茶之于中国,犹如咖啡之于法国,不仅仅是一杯饮料,更是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之于中国,犹如咖啡之于法国,不仅仅是一杯饮料,更是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平民百姓,下里巴人,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中国人生活和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茶,已经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文化……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就象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一样,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法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之一。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明清以后,茶文化似乎出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现象,刻意追求好水的人少了,一味讲究贡茶的事也少了,茶人更追求、讲究的是茶的本身至味的内在意味,并藉以实现精神上的追求,得到心灵的抚慰,或寻求一种物我合一的化境。在现代社会,茶文化更起着丰富文化休闲生活,促进茶叶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茶文化规模将更大,涉及领域更大,功能更显著,传统与现代融合更为紧密,茶文化将成为世界性文化。” “茶,作为一种纯天然饮品,其养生、益智、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已被炎黄子孙数千年的生活实践和医学实践所证实。

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已远远超过它自身的物质与表现形态和范畴,成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结合。

当今世界,茶及茶文化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已融入民风、化为名俗,成为流淌在华夏民族身躯中古老而新鲜的血液,成为中国人的普遍人格和道德伦理。

茶叶文化 篇6

摘要:恩施州产茶历史悠久,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本文对恩施州主要产茶县(市)茶叶发展现状和产茶区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指出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恩施茶叶产业全面提升,提高恩施茶叶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恩施州;茶叶;产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04

茶叶作为恩施州的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州内的经济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以来,恩施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先后授予“湖北省无公害示范茶园”、“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第一市”、“中国茗茶之乡”称号。其中恩施富硒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恩施玉露获得“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恩施茶叶产业的发展与知名茶叶品牌产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茶叶品种更新速度较慢,生态茶园标准化程度不够高,茶叶市场督导力度不够,企业效益还不够明显。

1调查地点及方式

1.1调查地点

恩施州各县、市:宣恩县内伍家台村贡茶直销部,建始县内高坪镇茶园,咸丰县内高乐山镇茶园,鹤峰县内走马镇茶园,来凤县内大河镇桐子园村等;恩施州内产茶基地:芭蕉、屯堡等;恩施城区人口集中流动点:恩施硒都茶城、华硒女儿城、体育中心以及恩施各大超市、茶楼、茶馆、茶室、集贸市场等。

1.2调查方式

采用实地走访和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在2015年3~4月进行,分别在恩施州8个县、市茶叶人口密集区和主要茶叶经销商密集区进行问卷发布,问卷设计项包括:平时顾客喜欢或经常购买的茶叶品种、主要价格范围;当地茶树品种知多少;是否关注茶叶产地或产茶时间以及原因;平时购茶消费者是否会看中包装及主要原因;能否区别恩施州内绿茶基本的加工工艺及原因;是否了解恩施州各种茶叶最新销售情况、主要销往地。

2结果与分析

2.1恩施茶叶生产状况及分析

茶叶是恩施州重要的支柱产业,茶叶种植规模及产量位居湖北第一,产茶与制茶历史十分悠久,茶叶资源也极其丰富。全州适宜的种茶面积有140多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已经从2014年的85.48万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00多万亩,占可发展茶园面积的71.4%以上。茶叶总产量从2010年的4.61万吨发展到2014年的产量7万吨左右,综合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2015年茶叶绿色原料基地认证面积18万亩。全州六县两市65个乡镇(占全州88个乡镇的73%)均产茶。

恩施市茶园主要产茶地为芭蕉、白杨坪洞下槽、屯堡马者等地。目前总面积已突破3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干茶79公斤。政府鼓励企业进行茶园标准化、生态化建设,为茶农与企业、政府之间提供通道,推动恩施的茶叶健康有序的发展。

宣恩县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主要分布在晓关、椒园、万寨、长潭河4个乡(镇),当地大部分农民靠种茶为生,他们的收入也大都来自于茶叶。2014年宣恩共生产春茶约2000吨。

建始县2014年全县绿茶种植面积已近2万亩,油茶和乌龙茶种植基地建设已达1.3万亩,其茶园面积占恩施州茶园面积的近3%左右,建始茶叶产业一度辉煌,高峰时期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拥有120多家加工厂,年产量达8000吨,近年势头有所减弱。

咸丰县以生产乌龙茶、机制名优绿茶为主。2014年咸丰县的优质茶叶面积突破了12万亩,全年生产干茶6350吨。该县在黄金洞、清坪、小村、尖山、活龙、高乐山6个乡(镇)建设茶叶产业观光走廊,取得明显成效。在5月,该州举办的首届“硒都杯”恩施硒茶茶王大赛上,馨源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咸丰帝茶”获得了红茶茶王的称号。

鹤峰县茶叶种植遍布四乡五镇,现有茶园面积约25万亩,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茶叶产量突破8000吨。鹤峰是传统的茶叶大县,但产业链条不够健全,绝大多数为家庭式小作坊。全县仅有两条名优茶的生产线,茶叶产量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比例不到8%,直接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率偏低、赢利能力不强,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利川市以生产优质绿茶、出口红茶为主。核心区域为:毛坝、忠路、汪营、文斗、沙溪、凉雾6个乡(镇)。利川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名优茶和出口欧盟的标准茶是1.2万吨,其中红茶达到1万吨。

巴东县茶叶主产地在金果坪、溪丘湾、沿渡河等地,2014年全县茶叶面积为4.2万亩,投产面积为3.8万亩,产量达4000余吨。2015年全县有大小茶场150多个,茶叶加工厂76家,出现了茶叶市场品牌多而杂的情况,制约了当地的茶叶发展。

2.2恩施茶叶市场状况及分析

随着“恩施玉露”及“恩施富硒茶”品牌推广力度的加大,恩施茶叶在茶叶市场上的反响力也越来越好,很多本省甚至外省的客户都把目光瞄准了恩施市场,今年恩施市白杨坪镇九株茶叶合作社就春茶订单有800多万。据调查,22%的茶商选择恩施茶叶是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恩施富硒茶,20%的茶商是企业固定的合作商家,另20%的茶商是通过旅游选购特产带回,18%的茶商是通过别人推荐选购,8%的茶商选购恩施茶叶是由于价格较便宜,8%的茶商选择恩施茶叶是因为对恩施茶叶比较喜欢,余下4%是其他原因。一般外地客商选购茶叶价位中上居多,本地人茶叶消费中等及以下居多,后者与当地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当地土家族一般口感略重些,较喜欢略带大叶的茶类,反而不喜毛尖及贡芽泡出的口感略轻柔的茶类,一般这种类的茶价格都不是很贵。

恩施现在的茶叶市场流行着一种独特的购茶模式:茶商先从散装茶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茶种,并且品尝过后再开始选择,再由茶商选择自己想要的包装,有简单的塑料拉扣袋、精美的礼盒包装等,订单数目较大的经销商还会提供包邮。这种购茶模式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与茶叶市场回归理性有很大关系。很多茶叶经销商还将实体店销售与网络销售同步起来,得到了很多外地客户的喜爱。endprint

由于人工成本费用与运费成本的增加,2015年恩施上市的春茶比上年价格上涨了15%,恩施玉露最低级的120元/公斤左右(收购鲜叶价格70块左右),高的1600元/公斤。恩施润邦富硒绿茶在恩施茶博城批发市场最便宜的640元/公斤,最贵的1780元/公斤。伍家台的谷雨前绿茶在茶叶网上售价240~1200元/公斤。其他品牌今年鲜叶的收购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开园的早市茶每公斤收购价格在80~90元,稍微晚点开园的鹤峰走马茶园的鲜茶,收购价和去年持平,在160元/公斤。相比往年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高端茶叶难觅了踪影,摆放在柜台上的礼盒茶价格在300~600元之间。

恩施的绿茶种类较丰富,价格层次也不一样。普通的绿茶价格在120~160元/公斤左右,红茶的价格在240元/公斤左右。玉露茶的价格跳跃也较大,在200~1000元/公斤,毛尖茶的价格为600~1200元/公斤。白茶因产量较少,价格较贵在600~1400元/公斤左右。雨后茶价格较便宜,在10元/公斤左右。

2.3恩施茶叶品牌状况及分析

随着恩施茶叶的发展,恩施州茶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品牌是一个企业无形的资产,是商品的名片,代表商品的质量,体现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商品产生效益的保证[1]。至今年初,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厂)达294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鑫农茶业有限公司、馨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星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目前恩施茶叶企业非常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要想在这么多茶企中脱颖而出,一个富有创意的名字,一个好的宣传口号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极叶”这个茶叶品牌,其特色在于“高山野茶”的宣传,其宣传口号为:“在大美恩施,世界硒都,自由呼吸,野蛮生长”,其宣传标语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到处可见。飞强茶叶公司在星斗山生产的茶叶,也打出了富有韵味的宣传语,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公司品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发展恩施的富硒绿茶,很多茶企名称中都带有硒,在100个茶企中至少有一半的概率,作为一名茶商看到这么多的“富硒”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对当地茶叶难以提起兴趣,甚至失去了选购的耐心,调头离去。很多企业目前也没有自己的宣传标语,宣传力度也还不够,没有让自己的特色或者企业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以至于只能淹没在茫茫茶企中。

3讨论

恩施州各个县、市对茶园面积都作出了长远规划,但是在扩大面积与产量的同时决不能懈怠质量,否则将功亏一篑。此外,由于茶叶生产的技术性较强,尤其是名优茶的培育、采摘、加工技术性强,因此应加强对输入劳动力的技术培训[2]。

恩施茶叶市场的扩大,使得很多小作坊为了获得不错收益,不顾茶叶品质,将次等茶叶充作“恩施玉露”或者“恩施富硒茶”高价卖给茶商或者混入茶叶市场造成卖价差别大,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采取严厉打击措施,净化市场环境。

为了应对茶叶市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茶企在包装和文化宣传上应该狠下功夫,提高自身竞争力。亲硒源茶叶有限公司推出的“勤勤”、“美美”、“善善”、“真真”土家族人物卡通版包装;凯迪克茶业有限公司推出的“立早系列”,包括“立早·风雨桥”、“立早·土司城”、“立早·连珠塔”,将恩施特色的旅游景点写入茶叶外包装,并简要介绍,显得民族风味十足,这让来自不同地方的购茶消费者了解到恩施的文化,不仅促进了茶叶市场的扩大,还宣传了恩施的文化,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觐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2]闫伟伟,徐秀英.浙江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6.

茶叶文化 篇7

在目前市场经济运行背景下, 品牌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产品推广和营销, 而品牌的载体则是能够代表该产品价值的独有商标。品牌建设能够帮助该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向消费者证明产品自身的价值与质量, 而产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会随着产品的营销和时间的变化不断融合发展, 如果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负面新闻, 那么这一产品品牌将形成“坍塌式”状况。所以, 商品品牌与商品生产经营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 茶叶品牌建设的背景分析

对茶叶企业来说, 建设茶叶品牌作用深远。首先, 茶叶品牌与茶叶品质紧密关联。品牌是一种影响力, 其涵盖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直观感受、涵盖产品的市场口碑等等。在消费者看来, 茶叶品牌与品质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正是消费者的消费惯性, 使其很容易结合自身消费体验, 进行持久性购买。因此, 茶叶产品的品质如何, 就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提升产品品质, 提高产品价值和使用内涵, 通过优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从而在构造优质茶叶品质的同时, 实现自身品牌的成功打造。此外, 品牌打造的过程, 也帮助茶叶产品实现有效市场推广。而竞争激烈的市场, 使得任何一个品牌都必须时刻重视品牌建设, 所以维护产品品质就成为每一个茶叶企业的首要任务。

其次, 品牌作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产品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 消费者评判某一产品的价值和影响力, 其重要杠杆和标准就是该产品的品牌。而品牌的孵化、经营、维护需要一系列措施, 其整个过程也是体系化、系统化的过程。良好的品牌能为企业发展拓展庞大的市场份额, 能加快企业发展。可以说, 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就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就目前茶叶生产状况来看, 我国多数茶叶生产企业规模都较小, 自身实力也较为有限, 无论是生产标准化, 还是其营销推广思路都较为缺乏。因此, 良好的品牌建设能够为企业产品打开市场销路提供重要帮助。

最后, 茶叶品牌对提升该茶叶的市场竞争综合实力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成长型茶叶品牌, 还是知名茶叶品牌, 都存在一个现象, 就是茶叶生产的地域性, 比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等。该品牌具有共享特性, 消费者在购买该类型产品时, 往往会在同一类产品中进行挑选。而该一产品的生长地区内有很多同质化的产品。该类产品大多不需要考虑其市场营销问题, 因为区域品牌影响力可以为其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所以, 品牌建设能为更多成长型品牌茶叶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2 品牌设计的各项内容与要素分析

2.1 品牌的特征分析

品牌实质上不是一种物化的东西, 而是凝结了消费者市场认可度、产品价值等一系列内容的无形资产。企业可以借助品牌实现自身快速发展, 正是其无形资产的巨大影响力, 需要我们重视品牌设计建设。再者, 品牌是自身产品的展现, 有其独有排斥特征, 任何一个品牌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消费导向, 都需要投入大量心血, 同时该品牌也是企业自身资产的一部分, 因此品牌具有专属特性。

品牌是经历多年积淀所形成的, 其价值与产品运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如果企业研发的产品有较好的市场口碑, 那么就能够为品牌提供支撑。因此, 品牌具有时空延伸特征。实际上, 任何一个品牌的形成都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检验, 为此在进行品牌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系列特征, 只有以这些特征为前提, 才能确保设计的品牌能为产品营销推广服务, 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品牌的特征是品牌设计时首要且必要考虑的因素。

2.2 品牌的价值功能分析

品牌设计的出发点是品牌的特征, 但整个设计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其价值功能。整个品牌设计想要达到其效果, 必须能够充分反映其价值功能。品牌的价值既是生产者经营利润的重点和关键, 同时也是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要素。因此, 品牌设计时, 必须充分融入其应用的价值和功能。

一方面, 品牌具有识别功能, 它是区别某一产品与其他不同产品的重要标识。对茶叶品牌设计来说, 如何让消费者从庞大的茶叶供应市场中准确辨知, 其前提就是品牌能够被有效识别。品牌的差异化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前提。另一方面, 品牌有产品保值与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功能, 品牌从一定程度上是产品的价值体现。任何产品想要被市场和消费者所知晓, 必须以品牌为媒介, 只有品牌才能实现产品的保值。此外, 产品背后所涵盖的影响力, 能够为产品的市场声誉、知名度提供重要帮助。成熟、有保障的品牌能为产品提供新的更大附加值。因此, 在品牌设计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结合产品自身的价值, 产品品牌的设计必须能够全面展现产品本身的特性。

2.3 品牌宣传推广的基础分析

品牌建设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对品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宣传。品牌设计能否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和重点步骤就是品牌宣传推广的过程。想要实现品牌成功落地, 成熟运转, 就需要做好品牌的宣传推广。品牌的宣传推广是一项体系化的复杂过程, 其目的在于增加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 以及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从而增强和稳固购买行为。

想要做好品牌宣传推广, 需要做到:首先, 在品牌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使用感受与心理, 在坚持客户与市场导向原则的基础上, 做好品牌设计;第二, 结合消费者需求日益细化这一趋势, 所设计的品牌在进行宣传推广时, 必须充分考虑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通过融入多元化需求, 实现产品品牌的成熟推广。

3 融入茶文化的茶叶品牌设计思路与方案分析

3.1 中国茶文化内涵及客观反映分析

饮茶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 饮茶不仅成为一种饮食习惯, 更成为一种融合了礼仪、道德的文化, 可以说中国的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典范。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再度重视, 加上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 饮茶风气必定将成为社会主流。中国茶文化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 其内涵和核心是道德和礼仪。

茶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社交礼仪, 其涵盖了人与人之间进行理性交往的行为礼仪与规范要求。饮茶时, 对待客人的相关要求, 正是这一内涵的客观表现。茶文化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传统茶文化展示了人生的淡泊名利这一格调。茶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意识与生活素养, 它所展现的精神意识是一种高雅、与世无争、乐观豁达的处事精神, 也是健康生活的必备素养。

3.2 结合茶文化的茶叶品牌设计思路与方案分析

首先, 在品牌设计理念上, 要将传统文化与其全方位融合。任何一款产品, 想实现长远发展, 其前提和重点都需要融入必要的文化元素和内涵, 只有融入合理的文化, 才能为“文化品牌”铸就打下基础。因此, 在茶叶品牌设计时, 必须重视茶文化与品牌的有效衔接。同时, 要将品牌设计与时代特点相融合, 融入现代茶文化需求。实际上茶文化是动态变化的文化内容, 如果只融入传统茶文化内容, 而忽略了现代茶文化发展的需求, 那么设计出来的品牌也与茶叶品牌发展存在很大脱节, 时代性与传统性都是茶叶品牌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 品牌设计过程中, 还要充分融入茶文化的和谐与静心, 必须将我国茶文化中的底蕴与内容融入其中。

其次, 在品牌设计的定位上, 要实现清晰、合理、精准。品牌作为产品内涵的外在展现, 合理的品牌设计, 能够为产品的推广与销售提供重要的市场份额。如今茶叶作为养生健康产品, 茶叶所能起到的功效是茶叶品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通过品牌形象的直接展示, 才能为消费者选购提供重要借鉴。

最后, 要结合茶文化, 为茶叶品牌选定好的名称。品牌名称是整个品牌设计过程中极具识别特点的元素。因此可以结合几千年悠久的茶文化, 选择设定良好的茶叶品牌名称。而在品牌的设计上, 要突出产品的特色, 无论是产品形象, 还是包装形象, 乃至视觉印象, 都要充分融入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通过将茶文化与品牌设计巧妙融合, 就能为整个品牌增值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当然, 在品牌推广过程中, 要融入正确的品牌推广理念, 通过发掘一系列传统文化元素, 融入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与消费需求, 从而为产品推广提供重要帮助。在整个品牌设计过程中, 要始终将茶文化的核心与其紧密结合起来。

4 结语

如今在庞大的茶叶供求市场上, 茶叶品牌已成为茶叶整体实力象征的“符号”和“代名词”。事实上, 茶叶品牌设计、建设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品牌成型的过程, 毕竟茶叶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型产品, 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使用。品牌的独有价值与内涵也决定了品牌建设、设计需要融入多项元素, 正是茶叶品牌对茶叶企业发展、成长的巨大影响, 使得设计品牌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构建多元化、广维度品牌内容。传统茶文化作为几千年茶叶历史的融合与继承, 在当前茶叶品牌设计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融入这一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萌.产品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塑造[J].商场现代化, 2013, 17 (5) :44-47.

[2]万芳.由天福茗茶探索茶叶企业品牌建设[J].当代经济, 2013, 22 (7) :54-58.

茶叶文化 篇8

1 中国茶叶产品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看, 我国的茶产业市场正面临着一种“茶叶的种植面积处于第一位, 茶叶产量处于第二位, 其对外出口占据着第三位, 其创立的市场价值却占据着第四位”的尴尬局面。纵观我国茶叶品牌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不能够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 未创设出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最主要的一项原因就是我国大部分对外出口的茶叶产品都在以自己的产地, 即出产茶叶的地理位置来区分茶叶的品种, 并没有按照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对其进行品牌性的有效划分, 使得茶叶产品自身的品牌优势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这样一来, 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茶叶产品出现了品牌格局混乱的情况, 使得我国茶叶产品虽然种类众多, 且质量较高, 但是却不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 就导致我国茶叶产品在对外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第一, 同一种类型的茶叶产品可能是由十几个厂家所生产出来的, 且每个厂家的注册品牌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使得茶叶商标的译名在市场销售过程中也显得十分的混乱。第二, 由于茶叶商标带有的这种混乱性被带入到了国际贸易市场中, 使得中国茶叶销售的品牌战略和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无序性等问题相继出现。第三, 导致我国茶叶产品整体的竞争力明显下降, 为我国茶叶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推广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影响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第四, 品牌的混乱性直接导致了外国消费者对于中国茶叶商品品牌认知的混乱性。

2 翻译茶叶商标的具体要求

翻译者在翻译茶叶商标的过程中, 应该要尽可能的将自身的心态放在阅读商标文本的读者这一位置上, 以商标文本的预期功能来确定自己要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翻译过的商标既能够将原文中的内容可以被充分的表达出来, 还可以符合跨文化的广告传播要求和译文读者所处环境的文化标准[1]。并且, 翻译者也可以按照翻译后商标读者和交际环境的要求, 对原有商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甚至是简单的改写。翻译茶产品的商标属于我国向外宣传我国茶产品的一个主要渠道, 通过对向外销售的茶产品的商标进行翻译, 可以更好的帮助外国人快速的接触和了解我国的茶文化。与此同时, 对于茶产品的销售来说, 翻译茶叶产品的商标是为了让外国人能够对产品的信息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 翻译者对说明书进行翻译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其更具吸引力, 更加方便外国人理解。因此, 翻译茶叶产品的商标不仅要以产品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作为最主要的导向, 还需要符合译文所处环境的语言和文化。此外, 为了方便翻译后的茶叶商标可以更快的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翻译后的商标还需要符合目标销售区域所处环境的文化、语言、市场营销策略、法律以及广告传播等其他方面的规范要求[2]。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翻译后的茶叶商标可以被目标消费者接受, 使其能够在市场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3 茶叶商标的翻译策略

3.1 立足于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异性

翻译者在翻译说明书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外国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以及双方在认知层面上存在的差异, 从而保证其在翻译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词语, 进而提高茶叶商标的翻译质量。与此同时,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 其讲求的是按照销售环境的语文话来决定具体的翻译内容, 翻译原文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因此, 翻译者要想利用产品商标来实现推动茶产品销售的目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综合考虑实际的翻译要求, 而不是要考虑翻译的有效性, 或者是将原文全面展示出来, 只有这样, 才能够将翻译茶叶产品所具有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3]。此外, 对于部分不适用与正式场合的词语,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学会有效的规避, 而不是一味的按照中文的原文意思翻译, 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茶叶商标译文表达意思的准确性和具体性。

3.2 结束翻译茶叶商标的混乱局面

就目前来看, 我国生产茶叶的城市主要由十九个省区, 其茶叶产品的生产经营方式主要也是以家庭作坊式这一类型为主。这样一来, 就导致我国在翻译产品的说明书时, 要想使译文可以被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就必须要符合连贯性原则这一标准的要求。由于译文和原文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 应用连贯性原则是帮助处于译文被目的语言文化环境下的读者接纳和理解的重要手段。此外, 由于汉语和外语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 使得中外人民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审美思维习惯[4]。当这种审美思维习惯差异出现在产品的商标翻译上时, 就表现出此种差异:译文主要是以使用朴实简单的外文词句来表现原文含义, 使得译文更加的简洁明快, 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观;而原文则因为受到汉语言中经常使用成语这一习惯的影响, 使得其具有一种华丽美, 所以, 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应该要注意此种差异, 从而保证翻译的质量。

3.3 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对于一些茶叶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急需打开国际市场, 因此茶叶的商标代表了企业其作用不亚于其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对于商标的翻译要求更高, 商标的命名必须让消费者能够简单明了知晓商标的意义, 消费者可以从商标中看出商品的作用、含义、宣传广告等。商标翻译时必须要注重个性化特点, 既要方便人们记忆, 同时还应朗朗上口, 以此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因此茶叶商标翻译时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翻译: (1) 直译。该方法主要以商标符号为准, 译文应符合商品的特性, 商标翻译不能有禁忌, 一切中文直译也可作为翻译; (2) 音译。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翻译过程若使用得当不仅可以传递出非常清楚的信息, 同时还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深入到翻译的词语意思思考之中。但是音译法存在着天然的翻译缺陷, 即传音不传意即商标翻译过程中只有读音, 少了意思的解释。因此国外翻译茶叶商标时对于一些没有知名度的茶采用音译将变得毫无意义, 但是对于一些知名品牌茶叶来说, 采用音译法则可以达到翻译的效果。 (3) 音义合作法。“音义合璧的译法是传达商标神韵的有效手段。音义结合法又称为谐音取义, 即并非严格准确地按照音译, 而是取与原商标牌名发音大致相近的谐音, 赋予译名实际意义, 利用汉字所蕴含的多义文化信息, 诱导接受信息者产生种种联想和遐想, 起到跨文化营销的理想效果”。

3.4 坚持基本的商标翻译原则

要想调节参与者与翻译行为, 中文和外文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就需要利用忠实性的翻译原则。一方面, 由于翻译者对于翻译茶叶商标需要负道义上的责任, 所以, 在翻译的过程中, 翻译者需要向译文的读者来解释其翻译内容的中心点;另一方面, 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还需要尊重原作者, 并协调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与译文读者在文化语言环境上存在的差异, 调节参与者、译文接受者、原作者和客户之间的关系[7]。从性质上来讲, 茶叶产品的商标具有一定的劝诱功能, 商标的这一功能主要是为了唤起消费者对茶产品兴趣, 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提高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使得对产品商标进行翻译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茶叶产品上的商标上都蕴含着中国传统的茶文化, 而在推动茶叶产品的广告在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茶叶产品上的商标只有在带有我国传统优秀茶文化的基础上, 才能够在国际贸易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站在不败之地, 从而为茶产品的消费带来更加强大且正面的茶文化心理影响, 进而在国际贸易交往的过程中创建出十分强大的茶叶产品品牌。但就目前来看, 要想推动这一目标的完成, 我国相关部门首先就需要规范我国境内所有的茶叶商品的品牌, 处理好品牌和名茶之间存在的关系, 以便提升茶叶商标翻译的质量, 为其跨文化的广告传播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王战锋.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商标的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08 (08) :117-118.

[2]张婉华.英汉文化差异下的广告翻译[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3 (10) :88-90.

[3]姜智彬, 崔溟均, 黄文鑫.中韩跨文化广告研究的比较分析[J].广告大观 (理论版) , 2011, 05 (10) :16-25.

[4]王才英, 刘芬, 林璇菲.探析泉州“中国驰名商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0 (12) :135-137.

[5]王蕾.论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英汉对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06 (09) :33-35.

[6]罗为.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 2008 (08) .

茶叶文化 篇9

1茶文化旅游的形成背景

茶源于中国,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方种植茶叶。历史上中国向全世界传播种植茶的技术以及茶文化等,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茶文化已经逐渐地被人们所喜爱并进一步研究。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冲泡,而是对现有的茶资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喜爱茶文化的不仅仅是学者,还有日益增长的饮茶人群,他们需要对茶的种植、生长、加工有细致的体会,对茶的传说、故事等方面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为了满足更多人对茶文化的喜爱,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茶博览、茶趣园、茶艺馆等,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并且将之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2茶文化旅游带动了茶产业经济

2.1茶文化旅游,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叶和茶文化作为项目的主体,并且将茶叶资源、茶叶成品、茶园风光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茶叶的生产模式,以茶叶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茶文化旅游不仅仅让游客体验到真实的茶园生活,放松身心,体会到采茶的过程,并且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茶文化。茶文化旅游项目将与茶相关的事物进行结合,带动了茶产业的消费,提高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并且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2茶文化旅游,提高茶产品的质量

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并且茶叶也慢慢地作为人们之间相互馈赠礼品的一种选择。游客不仅仅对茶叶自身的质量有所要求,并且对茶叶的包装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大力推进茶叶文化旅游项目的同时,需要提高茶叶本身和附加产品如包装设计等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多元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茶叶本身的价值,提高地方经济的效益。

2.3茶文化旅游,促进茶消费,推动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

游客可以在茶文化旅游中了解和学习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生产加工过程以及茶的历史等。游客可以亲自去茶园采摘、制作茶叶,并且可以在茶园购买加工好的茶叶。与此同时,游客可以在茶园购买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盒馈赠好友,这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茶叶,提高了茶叶的知名度,无形之中也拓宽了茶叶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茶园的经营者可以根据当下游客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环境对茶产品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

3我国国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阻碍

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将休闲娱乐、消费购物以及文化集中在一起,虽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效果却并不好。除了茶文化旅游的基础建设不过关以外,限制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阻碍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广泛的茶文化旅游消费群体。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就是消费群体,消费群体也是旅游业相互竞争的核心内容。茶文化旅游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消费人群的狭隘性。以安徽茶文化旅游为例,选择茶文化旅游的人群国内居多,其中江浙地区的人群比较多,但是安徽本地的旅游人群则寥寥无几;国外的游客日韩人群居多,但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人群占比很小。(2)安徽地区茶叶消费人群的局限性。安徽产茶,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人群馈赠好友的必备之品。但是,近些年来,以前一直在海外及全国畅销的茶叶慢慢的失去了以前的市场,现在只有浙江及安徽省内有一定的市场,以前的茶叶价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安徽茶文化旅游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不对现有的模式进行改进,打破传统地域之间的限制,不断地扩大茶叶的知名度和消费群体,茶文化的旅游产业市场将会一步步走向低谷。

其次,缺乏强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各行各业都无法摆脱品牌的影响力,但是目前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以雅安茶文化旅游为例,雅安地区茶叶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上千家茶企,但是企业之间独自经营,缺乏整体性,使得雅安茶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目前,多数茶企生产的茶叶主要走中低端市场,并且企业之间独自经营,互相之间缺乏沟通和学习,使得雅安区域经济无法快速提高,并且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

最后,茶文化旅游的产品过于单一。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文化涵养,使得茶文化的开发和后续产业无法正常启动。茶文化旅游项目中游客只能从品茶或者观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茶文化。茶园的导游缺乏专业性,使得游客只能凭借自己想象来理解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的宝贵遗产,单一的产品结构不利于茶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4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4.1制定科学、统一的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统一的发展规划,明确茶文化项目的目标、操作规程以及发展方向。在制定科学、统一的茶文化发展规划之前,必须要将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游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有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需要对旅游区的茶文化资源、地质环境、生态物种以及其他的环境质量进行实地的调研,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保证茶文化旅游的顺利开展,并保证茶文化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4.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对茶科技进行创新

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和茶科技占据同等的位置。茶叶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增加茶叶旅游的人气度,并且茶叶产业可以借助旅游活动来发展。因此,希望茶界和相关的政府部门,给予茶文化项目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充分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挖掘和振兴,从而促进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茶文化旅游应该整合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具体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特点,并且还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可以将茶文化和教育工作相融合,高校或者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建设与茶文化有关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向中小学生宣传茶文化,普及茶知识,让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学茶、饮茶的意识。

4.3点面结合,找准运作模式

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展在带动茶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带动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首先,地方政府或者茶园应该借助周围的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两者相互取长补短,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次,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整合茶文化资源,将省内外的资源相互交织,打造一条属于茶文化的生态旅游路线。在抓项目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完善其他的基础设施。

4.4挖掘茶文化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创新旅游项目

生态旅游和传统形式的旅游截然不同,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环境,是追求知识和享受生活。在开展茶文化旅游项目时,要重视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注重人和自然的和平相处,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在游玩的过程中享受生活。茶文化旅游需要在茶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开发,寻找更加有意义的旅游项目。例如,建立茶文化主题公园,将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展示,其中包括茶史、茶礼、茶俗等;茶园的经营者现场给游客展示种茶、采茶、加工茶以及泡茶等操作流程。建立茶文化旅游度假村,将旅游、休闲、娱乐、观光、住宿、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融为一体,吸引白领人群。事实上,江西南昌的梁家渡茶园已经慢慢的向生态方向转变,这对随后转型的茶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购物方面,茶园经营者除了保证传统茶叶的销售外,还应该建立茶美食街,给游客充分展示茶叶的附属品和创新商品。这样不仅可以让茶文化旅游项目得以丰富,并且可以帮助茶业建立生态经济体系。

4.5快速培养一批专业性的生态旅游技术、管理人才

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出一批专业性强的生态旅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我们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起步较晚,欠缺实践经验,并且缺乏对生态和旅游知识兼备的人才。为了更好促进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必须及时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寻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积极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生态旅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才能将生态旅游发展落实,鼓励人们加入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去,加快项目的建设。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文化已经慢慢地被人们所喜爱。我们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起步较晚,欠缺实践经验,并且缺乏对生态和旅游知识兼备的人才。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当做旅游的内容,将实体的茶园作为旅游消费的载体。消费者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学习茶的来源、生长、采摘、习俗等,将茶叶生产、旅游、休闲、购物等融为一体的新型项目,可以大大提高茶叶的人气度和茶叶的竞争力。因此,需要重视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寻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促进茶文化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文化已经慢慢的被人们所喜爱。茶不再是简单的冲泡,而是对现有的茶资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茶为中心的茶文化旅游不仅仅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茶艺文化,还可以扩大茶业的宣传面,提高茶叶行业的经济水平,提高茶叶企业的竞争力。茶叶企业可以借助旅游活动来带动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增加茶叶旅游的人气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茶叶经济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7(3):56-58.

[2]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6):72-73.

[3]伍佳斌.试论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5):59-61.

茶叶文化 篇10

1 中英茶文化差别具体体现

中英两国都是世界上的茶叶消费大国,两国人民都有饮茶的习惯,但两国的茶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差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1 喝茶起源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思想,是物质与精神、高雅与通俗、功利与娱乐的统一;英国的茶来源于中国,始于17世纪,最初茶只有皇室人员才能享用,到了18世纪之后,饮茶之风才逐渐开始普及到平民百姓。相比于中国高深的茶道,英国民众通常将饮茶当成一种社会交际,同时也具有雅致的韵味。

1.2 喝茶种类

中国的茶叶类别主要包含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黄茶、黑茶六种,除此之外,还有花茶、药类饮用茶等等。其中,中国民众大多偏爱绿茶、红茶和青茶,尤其是绿茶,品种繁多,最受人们欢迎;英国民众偏爱汁美味浓、营养价值高的红茶,英国人对红茶的偏爱程度,我们甚至可以把英国的茶文化总结为一种红茶文化。这主要是由于英国地理位置的影响造成的,因为英国被海洋包围,天气阴寒湿润,而红茶是暖性。英国人通常在红茶中掺进糖或奶制品,使其味道变得更适合其口味。英国人常喝的红茶有阿萨姆、乌瓦茶、斯里兰卡等等。

1.3 喝茶茶具

中国茶具品种繁多,有陶器、瓷器、金器、铜器、锡器、漆器、玉器、玛瑙、玻璃、金属、竹木茶具等,不同的茶具搭配不同的茶叶,才能达到最佳的泡茶效果。其中,古色古香且文化气息浓郁的紫砂茶壶尤其受到中国民众的青睐;英国的茶具最早是仿制东方的瓷器,之后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如今,英国的茶具多为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蓝白青花瓷搭配本土的树木花卉等图案,并且配有银壶或瓷壶、银匙和漂亮的蕾丝桌布,凸显华贵典雅的风格。另外,英式茶具一般都是成套使用。

1.4 喝茶环境

中国茶文化对喝茶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清净和雅致。供人们专享用茶的场地一般叫做茶楼,茶楼大多用木质桌椅和绿竹点缀,以彰显出饮茶的清幽淡雅;英国人喝茶的地点显得比较随意,但还是出现了茶室这种称谓。茶室的环境往往让人觉得优雅、舒适和惬意。如今,中英两国人民都可以一些社会公共场所,如咖啡馆、俱乐部、餐厅、剧院、车站、码头、飞机等地方饮茶。

1.5 喝茶时间和茶点

中国人对喝茶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从养生角度看,不宜空腹饮茶和饭后即时饮茶。中国的茶糕点品种繁多,许多食品都能够充当茶糕点,如多种坚果、水果、肉制品、奶制品等等;英国人喝茶有着较为明确的时间,如早茶、上午茶、中午茶、下午茶、睡前茶等。其中,最为大众所知的下午茶时间一般在下午4点左右。英国人喝茶习惯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并且搭配点心,如三明治、松饼、蛋糕、水果等,他们习惯一边吃一边饮茶。茶点的品尝顺序按照味道一般是先淡后重,先咸后甜,英国人对茶点精致细腻的吃法是中国茶文化里面没有的。

2 中英茶文化差别影响下茶叶商标翻译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国内茶叶品牌杂乱,茶叶商标翻译准则不一

中国国内茶叶品牌杂乱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国茶叶品种繁多,种类齐全,别说国外消费者,即便是本国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茶叶的具体类别。二是中国长久以来,习惯用茶原生产地来给茶叶取名,以区分不同的茶。但是却忽略了即便是同一个地理产地也会有多个茶品种的事实。三是不同的茶叶生产厂家给自己生产的茶叶注册了不同的商标名称,同一种茶叶的译名出现混乱。以上这些都易使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的茶叶市场产生混乱的认知,同时扰乱中国茶叶品牌战略,不利于中国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走向国际。品牌的杂乱无章给茶叶商标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福建的“铁观音”,到现在的英译就有很多种———“Tie Guan Yin”、“Iron Goddess”、“Tit Gwun Yam”、“Ti Kuan Yin”、“Iron Buddha”,等等。如果再加上由铁观音衍生而来的子品牌,情形将更为混乱。这种情况对我国茶叶输出以及增加国际竞争力方面来讲极为有害。

2.2 翻译过程中望文生义,断章取义

对于翻译部分茶行业的专业名词,假如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话会产生误解。例如,直接将“竹叶青”茶翻译成“Bamboo Leaf Green”,会给国外消费者造成错误的印象,即“竹叶青”茶是由竹子的叶子做成的绿茶,而事实上“竹叶青”是因其外形扁平、挺直貌似竹叶,颜色嫩绿青翠,饮后余味回甘而得名。又如“珠茶”,因其条索细圆,呈颗粒状,大小均匀,犹如抢弹,所以被译为“gunpowder”。虽然此种译法特别形象生动,但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gunpowder”在英文中有“火药、炸药“之意,对于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说容易造成误解。再如中文中的“生茶”与“熟茶”,直接按字面翻译,应翻成“raw tea”和“ripe tea”,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简单来说,“生茶”指的是未经发酵的茶,“熟茶”则相反。因此,翻译成“unfermented”和“fermented”才是准确的。

2.3 忽略中西方文化差别,造成误解

茶叶商标的翻译是基于两国文化传统的,翻译时应权衡两国的文化差别,注意两国的民俗行为以及文化忌讳。例如:“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假如翻译成“Red Robe”,就会造成误解。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吉祥、如意、喜庆、热情的代表,而在英国文化中,红色则象征着残忍、暴戾、危机、血腥。因此,不如将其直接音译成“Dahongpao Tea”或者是“Robe Tea”。

3 中英茶文化差别影响下茶叶商标翻译应对策略

3.1 改变茶叶商标译名杂乱格局,形成一致的商标翻译准则

茶叶商标翻译的目的在于:一是吸引茶叶消费者的注意以刺激消费者消费;二是用于甄别其他商品,体现自我特色;三是进行广告宣传,打开销售市场。所以商标翻译的译名应既独具特色,个性鲜明,又符合大众口味,脍炙人口,同时还要有文化品位,从而达到促进品牌营销的目的。当前,中国的茶叶商标取名千奇百怪,英国的民众很难从杂乱的品牌中有效识别真正的好茶。所以,茶叶生产商家在名字下还应标出茶叶种类的称谓,必要时对茶叶进行进一步的注解,让购买茶叶的客人对茶叶类别一目了然。

3.2 使用恰当的商标翻译模式

3.2.1 音译模式

为了避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依据原语商标名称的发音进行翻译,就是音译模式。如:中国的“西湖龙井茶”,直接音译为“Xihu Longjing Tea”,而未意译为“Xihu Dragon Tea”,这是因为“,龙”在我国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威严,在我国民众思想中代表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尊贵地位。然而在英国民众看来,“龙”代表的是邪恶,让人想到残忍、贪恋等等。如果意译,会给英国人民造成极大的困惑和反感,音译“Xihu Longjing Tea”,则直接了当,朗朗上口。还有一部分茶商标是以生产区域和品种来翻译的,例如:“六安瓜片”翻译为“Luan Guapian Tea”,“太平猴魁”音译为“Taiping Houkui Tea”。其他音译的例子还有“乌龙茶”(Oolong Tea)、“珍眉茶”(Chunmee Tea)、“祁门茶”(Keemun Tea)等等,这些看似生硬的音译,实则直观、简洁、生动、易记,有利于映射中国文化,体现正宗特色。

3.2.2 直译模式

当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环境对商品名称、内涵的认知趋向一致,不会产生文化理解上的禁忌时,可以采用直译模式。很多茶叶商标的英文翻译均能使用直接翻译模式。例如,众所周知我们把“武夷岩茶”翻译成“Rock Tea”,这主要与武夷山茶的生长环境有关。“武夷岩茶”主要生长地为山间的岩石,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的特性。而“rock”一词的英文本身就具有“岩石、石块、摇晃、动感”之意,这与“武夷岩茶”的名字和特征交相吻合,既直接反映出“武夷岩茶”的生长特点,也间接表达出了“武夷岩茶”喝起来口感粗粝且绿色健康的内在品质。其他直译的例子还有“茉莉花茶”(Jasmine Tea)、“菊花茶”(Chrysanthemum Tea)等。

3.2.3 音义结合模式

音义结合,指的是不严格按照音译模式,而是采用与原语发音大致相近的谐音,给予译名实际意义,从而使商品表达出更加明确的意思,同时使商品名称更具感染力。以“铁观音”为例,“铁”与英文中的“tea”发音相似,“观音”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佛教神话人物,在国外也广为人知,“观音”的英文翻译为“Buddha”,故将“铁观音”翻作“Tea Buddha”,不仅符合产品特性,同时把茶文化和佛教文化联系起来,展现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其他音义结合的例子有“红枣龙眼茶”(Red Dates Longan Tea)、“高丽参茶”(Korean Ginseng Tea)等。

结束语

在文化差别影响下进行茶叶商标翻译,不能固步自封,翻译人员对两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娴熟掌握双语技能一样重要。假如仅有扎实的双语翻译能力,而缺乏对中英文化的了解,翻译出来的茶商品名称就不准确。对文化差别的影响,要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做到译文与原文神形兼备,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全统一。

参考文献

[1]何琼《.茶经》文化内涵翻译的“得”与“失”--以Francis Ross Carpenter英译本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2-67.

茶叶的稀土“官司” 篇11

这不是茶叶第一次惹上稀土超标的“官司”。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乌龙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结果》,抽查了京、沪、闽、皖等地58种乌龙茶,19种产品不达标,其中17种为稀土超标;2012年6月,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结果,7款茶叶被曝稀土超标;在茶叶消费大户广东,该省质监局也于2012年三度发布茶叶稀土超标……

对喝茶较为讲究的人们常把“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挂在嘴边,意即酷夏宜饮绿茶,绿茶不仅消暑解渴,还有清热、解毒之效;而冬天寒气逼人,宜饮味道甘温的红茶来生热暖腹,增强人体抗寒能力。眼下正值金秋时节,“燥气当令”,具有生津润喉、甘爽益肺之效的乌龙茶是秋季饮品中不错的选择。然而,多批次茶叶接连陷入稀土超标的“官司”之中,给茶叶质量蒙上了一层阴影,令人惶惑不安。

限、测标准均被质疑

现行国家标准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前言中明确指出:“稀土限量指标按gb2762-2005执行。”而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4.13.1”条款规定了茶叶中的稀土元素2mg/kg的允许限量标准;同时,gb2762-2005“4.13.2”条款规定检验方法按gb/t5009.94-2003《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推荐的是比色法。

也就是说,茶叶的“稀土标准”相关规定已将近10年未曾改变,仍须执行卫生部(今卫计委)2005年制定的相关标准。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茶叶中的稀土含量,无论是限量标准还是测定标准,均被质疑不够科学。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2mg/kg的允许限量,与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相同,“人们每天所消耗的茶叶不到20克,远远低于以上粮食作物的量,(从这个角度)标准指标欠科学”。

茶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则认为,该标准(gb2762-2005)没有充足的调查基础,对植物中特别是茶叶中的稀土含量的本底值没有掌握。“从目前已掌握的茶叶中的含量可以看出,茶叶中有那么高的比例超过标准就说明这个标准定得太低,处于茶树正常含量水平。”

陈宗懋还指出,和标准同年颁布的gb/t5009.94《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方法标准推荐的比色法并不成熟,“分光光度法所用络合体系的选择性不够理想,在复杂本底下的测定易受干扰,准确性难以保证,方法的检出限不够”,测定结果不能正常反映含量水平。

此外,杨秀芳告诉笔者,2005年标准制定时对应的测定方法为gb/t5009.94-2003《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测定的是镧、镨、铈、钕、钐5种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然而随着该标准被新的gb5009.94-2012《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代替,新标准须测定16种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该标准测定方法的争议在于,企业和部分专家认为茶叶稀土测定应充分考虑当初限量指标制定依据,开展镧、镨、铈、钕、钐等5种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的测定及合格性判定;而检测机构和监督部门实际执行中基本上按16种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开展测定和判定,“这导致检测结果偏高,超标率提高”。

茶叶中稀土超标“有目共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9~2010年对我国部分省市的稀土元素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食品中稀土含量较低,但茶叶、海带、紫菜等干性食品中稀土超标现象比较普遍。据卫计委和质检总局的资料,在各种茶叶中以普洱茶的含量最高,约90%的普洱茶的稀土含量都超过2mg/kg,乌龙茶次之,绿茶中的含量较低,但也有20%左右超过2mg/kg。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石元值等2011年发表在《茶叶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对1245种包括各种茶类的茶叶分析结果中,茶叶中稀土含量低于2mg/kg的仅为45%~65%,也就是约有一半以上的茶叶中稀土含量超标。

陈宗懋认为,这样的标准在生产中根本无法执行:“试问如果按此标准执行,那么90%的普洱茶、60%左右的乌龙茶和20%左右的绿茶都将被销毁。其后果将使中国的茶产业处于崩溃的地步。”

值得指出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等都没有规定食品中稀土元素管理要求。而相关标准在我国颁布后的数年里,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却被外国用来作为禁止中国茶叶出口的依据,在陈宗懋看来,“这对中国茶产业来讲是一个悲哀”。

事实上,这一切并非没有被觉察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标准二部副主任王君向笔者披露,gb2762-2012标准起草过程中,经反复研究,认为我国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很低,稀土元素的健康风险较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建议取消稀土限量指标。但也有专家提出,我国现有稀土风险评估和科学依据尚不完善,建议开展稀土食品安全基础研究,并重新评估稀土的健康影响。为审慎处置稀土限量问题,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暂不取消现行标准中稀土限量指标,在gb2762-2012标准中代替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除稀土限量指标外的其他指标。稀土限量继续按照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执行。

王君同时指出,关于稀土元素的膳食安全性,目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超标稀土哪里来

超标的稀土从哪里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秘书长阮建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茶叶稀土来源主要有土壤、大气沉降和外来(如叶面肥等),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主要是土壤和外来来源。

“与其他所有作物一样,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元素,包括稀土元素,这是不可避免的。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命,因此茶叶中的稀土多少与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有关。”阮建云说。

中国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土壤多属于风化型土壤,土壤中拥有丰富的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或称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虽然其品位不算高,但稀土元素配分齐全,尤其是中重稀土含量高。

研究表明,福建南平、龙岩、三明、泉州、漳州的大部分茶叶就是种植在这种富含离子型稀土的风化型土壤中。茶叶在施肥中使用的氮肥(尿素、碳酸氢铵等)及硫胺之类的肥料,恰恰是浸提土壤中稀土的材料,通过水的促进作用,肥料中的硫胺和碳铵同土壤中的稀土进行了离子交换,此时的稀土就同硫胺及碳铵进行了很好的有机结合,转变成了可溶于水的物质被茶树所吸收。

“茶树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富集土壤中的稀土元素,主要积累在茶树叶片中。”杨秀芳告诉笔者,一般而言,茶鲜叶成熟度越高,内含稀土含量越高,制成的干茶稀土总量就高;如果选择稀土含量较高的土壤种植的茶树,再用其高成熟茶鲜叶加工的茶叶,这样的茶产品稀土超标率就高。

“因此,由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原料加工而成的如乌龙茶、黑茶、紧压茶等茶类,其稀土总量相对较高,稀土超标率也较高;由芽、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等原料嫩度较好的茶鲜叶加工而成的绿茶、红茶、白茶等茶类,稀土含量相对较低,稀土超标率就低。”杨秀芳说。

阮建云也告诉笔者,和钙、铁等元素类似,稀土元素也是随新梢成熟度提高而增加,因此成熟度高的茶叶稀土元素的含量相应也会提高,这是植物生长性状决定的。

稀土之于茶叶:是敌是友

实际上,稀土元素之于茶树,并非洪水猛兽,相反,适量的稀土元素对植物生长还大有裨益。阮建云说,我国上世纪80年代前后曾对稀土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过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稀土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因此在有些叶面肥中添加稀土,就能提高茶叶中的含量。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汪东风曾对茶园中喷施稀土的作用进行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除可提高茶树的抗性外,还具有提高茶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茶树体内的酶活性、提高茶梢中iaa、ga及zt的含量等效能,有助于茶叶增产及提高品质。受经济效益的影响,肥料企业、农药企业生产了含有稀土的肥料和农药。部分茶农使用了这些肥料和农药,贡献了茶叶中稀土总量的超标。

杨秀芳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曾有部分茶园施用含稀土的叶面肥。而现阶段,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施用含稀土元素叶面肥的情况已极少,部分地区不允许任何叶面肥在茶园施用。

“对于这种叶面肥使用范围、稀土浓度等情况掌握得不多,它对茶叶稀土含量的贡献也不清楚。”阮建云说,现在看来,并没有必要使用加了稀土的叶面肥,通过土壤合理地施用肥料(有机肥或化肥)同样可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化多元化的设计 篇12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下,茶叶包装

茶叶的包装设计在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以往, 人们对茶叶包装的设计要求仅仅停留在包装品质上, 但随我国社会开放后, 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开始涌入中国, 这使得茶叶的包装设计不再只注重品质, 还有当代的审美趋势、茶包装的环保品质以及茶品种的地域文化设计等, 这使得茶叶包装的设计范围需不断的扩大, 使其符合现代人们消费观念的同时也更趋向完善的方向发展。

1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茶叶包装地域文化的设计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在长江以南的广阔各个地域都有生产。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 不同地域的茶有着不同的品种与茶类, 根据这些茶的地域文化以及品种特质能够设计出不同的代表性包装。例如, 以洞庭碧螺春来说, 洞庭碧螺春的特点在于茶条索纤细, 卷曲成螺, 满披茸毛, 色泽碧绿。冲泡后, 味鲜生津, 清香芬芳, 汤绿水澈, 叶底细匀嫩, 因此, 在设计碧螺春的外包装时, 需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茶叶的特点形象来设计包装, 凸显碧螺春的地域文化特质, 并且又能够让碧螺春茶有着显著的茶标志, 让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立即分辨出碧螺春与其它品名的区别。多元化文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的茶叶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纳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还需将茶叶的品质纳入包装图案设计当中, 将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进行概括设计。总体来说, 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给茶叶的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广阔的设计理念, 让人们通过茶叶包装设计能够从包装中的图案以及色彩等信息分辨出茶叶的品名以及生产地域。例如, 以九江庐山雨雾绿茶来说, 整体包装色彩以绿色包装为主, 并以生产地域中的庐山图案为主, 这样的设计既传递了茶的品种信息, 也传播了当地的文化特色[1]。

2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茶叶包装的现代化设计

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涌入使现代社会, 信息的来源也呈现多元化形式, 这对各种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二十一世纪中, 文化不再仅仅体现在民族文化上, 还有更宽广的地域文化以及东西文化, 这些文化不断的融合与交流, 使现代社会构成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以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来说, 商品的包装设计必然会面临新的改革, 并且所蕴含的文化面貌也会越来越丰富。商品包装设计的文化体现主要体现于民族特色, 只有体现出民族特色的包装才能体现出商品的文化背景, 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承也是商品包装设计的关键之处。对于中国的商品来说, 多元化的商品包装正是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结构所需要的, 既能够表达出商品的不同特色, 又能够具有文化代表性, 符合当代多元文化背景的需求[2]。

中国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大国, 传统文化十分丰富, 并且取之不尽。以茶叶来说, 茶叶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 茶叶的流通不再仅限于中国地域范围, 更是实现了跨地域以及跨国界的生产和销售, 因此, 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上, 不仅要具备经典的民族文化, 还应具备一定的时代特色, 以此应对当代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是单一的发展, 而是与现代艺术相铺相成地发展。现代艺术的设计方式是根据传统文化的基础所衍生出的新文化, 因此,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茶叶的包装设计不再仅仅只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也可将现代文化理念融入设计当中。可改变传统茶叶的包装结构, 根据现代人们对茶叶包装的需求融入设计理念。例如, 现代商品十分注重色彩以及包装的美化, 因此, 在设计茶叶包装时, 可利用色彩来勾勒山水画, 使山水画不再只有黑白色彩, 这样的设计能让人们改变对茶叶包装的传统印象, 并保留地域的特色文化, 通过现代化设计理念树立先进的品牌形象, 另外, 考虑到现代人们生活的快节奏模式, 在设计茶包装时, 可将其设计成独立的小包装形式, 使其更方便人们的日常携带与使用[3]。

3 基于多元化背景下茶叶包装的整体设计

3.1 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

图形是茶叶包装中必不可少的设计环节, 也是体现多元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国文化中的图形主要以国画为主, 这也是我国历史所遗留的珍贵瑰宝, 国画大多都是以风景为主, 能够从画中感受到独有的气势, 而在设计茶叶包装的图形时, 可将其中的国画元素进行提取, 将其融入茶叶包装的设计当中, 能够使茶叶包装具有中国特色。另外, 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 茶叶的包装形式并没有过多的局限与限制, 生产商与包装设计商能够拓宽思想, 创新传统的图形设计, 在其保留国画特色的同时融入别具匠心的图像, 体现出独有的文化内涵。如, 以普洱茶为例, 在当代普洱茶的设计不再局限于风景画设计, 可将传统图像转变为漫画的形式, 将我国著名的儒家学家形象以漫画的形象描绘于茶的外包装中, 或将不同地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作为茶包装的图形形象, 让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 能够从包装信息中了解到该地域的文化, 并通过别致的外形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往购买。这样的图形设计不仅具备了文化特色, 也符合了当代人们的消费心理, 激发对商品的购买欲望[4]。

另外, 在多元文化的深入发展下, 茶叶的图形设计还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折射文化品位, 将商品的属性作为设计点, 体现出商品的特色所在。例如, 以御茶居的白茶包装来说, 御茶居的白茶包装设计是以新鲜的白茶茶叶结构作为背景, 并以半边的留白式作为茶的部分设计, 整个包装的设计能够让人一眼看出该商品是茶叶品名, 并且从包装的留白式设计来看, 正好与白茶名称中的“白”相呼应, 将茶叶的背景结构与白色的轮廓相结合就是白茶的寓意,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将与茶有关的信息完好的呈现出来, 还能够从包装中的另一个角度中反映出该茶的品名。由此可看出, 包装图形的运用能够让商品形象更美观的同时, 能够给予人更多的信息内涵。

3.2 茶叶包装的文字设计

文字是茶叶包装当中的重要设计环节之一, 也是将各个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的重要方式。在多元化背景下, 文字的形式不再仅仅是中文, 还有英语、韩语、日语等不同国家的文字, 其每个国家在运用文字包装时都会采用不同的字体组合形式, 这与当地的文化特色有着较大关联。以茶叶包装的文字设计来说,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是在中国的书法上, 其更是我国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在茶叶包装上, 将中国的书法融入包装文字设计中, 能够完美的诠释现代商品的特色理念。将中国的书法文化形成视觉元素, 通过视觉来传递茶的文化属性, 使茶叶包装在多元文化背景中, 能够突出中国茶叶的品牌特色与形象, 使茶叶在文化的包装设计下表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中国的书法字体来说, 这项设计并非将其搬至包装设计当中就可运用, 需根据不同的字体形式与结构进行反复设计。一般来说, 字体结构的不同其效果也会不同, 楷书、行书等字体与印刷字体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而甲骨文字体则更形象化, 具有绘画的形象, 因此, 设计师在采用字体时需慎重选择。书法与现代文字不同的是, 书法字体根据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字体风格, 如楷书, 楷书字体较为圆滑, 但同时给人灵秀之感, 笔风坚定有力, 常常给人带来力量的感觉;而行书的字体常常给人轻飘的感觉, 连笔之间带有潇洒感。结合中国的字体设计能够给茶叶包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而不一样的字体形象能够给茶叶的整体包装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这需要结合茶叶的品类来进行选择。以绿茶品种来说, 人们在品尝绿茶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其中的清香, 而相对来说, 这类茶叶包装的字体较为适合行书字体, 同样通过字体能够传达给人潇洒轻松的感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人们对商品的包装要求越来越高, 许多商家也逐渐意识到盲目的选择和跟随潮流来设计茶叶包装已无法满足多元化社会的发展, 千篇一律的包装形式也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新颖事物的追求。从当代的包装设计理念来说, 茶叶的包装设计不再只是一味的体现出茶的特色, 其还需要体现出地域环境的特色, 以中国地区来说, 中国的包装设计不一定只局限于山水画的形象包装上, 也可运用漫画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并且在包装的结构设计上, 并不仅限于一体的包装形式, 可根据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需求设计成小包装形式。由此可见, 多元文化的冲击能够使茶叶的包装形式更多元化, 并更具有现代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姚文.农产品交易垂直协作模式选择研究——以农户鲜茶叶交易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05) :113-114.

[2]罗平.乡土元素在绿色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安化黑茶包装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 , 2014, 15 (04) :146-147.

[3]白杨.地域文化特征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纳姐茗茶”包装设计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 2013, 16 (03) :86-87.

上一篇:城市的道路绿化下一篇:过渡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