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机械课程教学(共7篇)
茶叶机械课程教学 篇1
摘要:茶叶机械是高职高专茶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 结合社会对茶叶人才的要求, 主要分析了茶叶机械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茶叶机械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茶叶机械是我国高等学校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涉及到物理学、制图、机械、高等数学等多学科。目前绝大多数茶叶企业产业已经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加工, 从业者必须会使用并简单维修茶叶机械, 因此就对学科教育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茶叶机械课程的特点, 结合茶叶企业生产需要及学校茶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对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 提出改革措施, 以期提高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茶叶人才[1]。
1 生源特点与教学目标
1.1 生源特点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原茶叶、茶学专业) 创办于1982年。信阳农专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大部分都来自产茶区或茶叶消费区, 对茶叶机械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 但同时部分是对口生, 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 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慢, 给授课带来一定的难度[2]。
1.2 教学目标
茶叶机械是茶叶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 与茶树栽培学、制茶学等茶叶专业课密切相关, 现代茶园的建设和茶叶制作都离不开机械, 要积极而有效地研制因地制宜的茶园耕作、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茶叶修剪机械;同时进一步研制适应各种茶类特点的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茶叶加工机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熟悉茶叶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掌握茶叶机械的操作方法和维修保养知识, 掌握中小型初精制茶厂的规划、设计和作业机械的安装技术[3]。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采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 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 即“老师念讲稿, 学生记笔记, 期末圈重点, 考前突击背, 考后就忘记。”在课堂讲解中, 教师容易照本宣科地讲授, 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 缺乏自主性,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 整整个个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没没有有学学生生的的积积极极参参与与, 既既不不利利于于教教学学相相长长, 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更新慢
该课程教材多参考浙江省农业大学主编的茶叶机械。随着茶产业的发展, 茶叶机械也在迅速的发展, 有些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更新, 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这几年来, 茶叶机械生产厂开始的研制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 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 并且在有些茶厂开始投入使用。而对于这些新型机械技术, 需要适时传授给学生。
2.3 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化, 缺乏实践环节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茶叶机械课程安排共48个理论课时, 没有实践课时, 学生虽然对专业有一定了解, 并对专业课进行全面学习, 但茶叶机械不同于其他专业课, 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门比较陌生和抽象的课程, 纯理论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还增加了授课难度。
3 改革措施
3.1 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 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必须找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一是结合现场教学。机械课程实践性较强, 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机械操作的实际情况, 在首次课程中采用课堂讲解和实验室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将1节课分成2个部分, 通过讲解绪论、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 在实验室再结合实际讲解机械的分类和构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 便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多媒体演示法。茶叶机械发展较快, 种类较多, 有些机械只有在特定的产茶区才可以见到, 而对于来自各地的学生来讲, 授课内容比较抽象, 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茶叶机械的图片, 对图讲解, 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时增加和充实了课堂容量, 培养和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并且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4]。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院校来讲,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要立足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其传统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 缺少实践教学, 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3.2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观摩为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实物基础,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5]。信阳农专茶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 学校对该专业比较重视, 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校茶叶研究所实训基地, 该所的机械基本能完成六大茶类的制作, 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茶叶制作机械, 但还比较缺乏对茶园管理机械和茶叶精制机械的投入建设, 同时茶园耕作机械也投入甚少, 应加强重视, 可以从一些大型茶厂买一些较昂贵的废弃机械作为教学样板, 这样既节约成本, 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茶叶机械的理性认识, 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改观。学校应该从学科学位建设的高度引进和培育人才, 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中形成合理的师资、科研梯队;教师本人应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 加大与科研院所、生产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开阔视野, 实现以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改革促进科技研究的教学科研一体化[2]。茶叶机械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 教师必须在教学主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的研究技术, 同时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体现实践环节的分量, 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3.4 改进考核方法, 强化技能训练
高技能、应用型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典型特征。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 注重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可依靠实践环节和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动手能力的检验, 对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 以试卷成绩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使考试方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理论化、考试结果分数化。这种应试观念不利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6], 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培育目标格格不入。因此, 对原有的考试模式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 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 采取一系列举措, 创新了茶叶机械课程考试模式。将该门课程的成绩分成3个部分:平时学习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实践技能考核占40%。新的考核模式将加大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 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茶叶机械基础[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2.
[2]郭桂义.《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9) :5957-5958, 5966.
[3]刘晓娜, 郭桂义, 胡孔峰.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4 (2) :42-44.
[4]王会芳.高职院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 2010, 38 (4) :249-251.
[5]王广铭, 孙万慧.国家级精品课程制茶工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4) :55-56.
[6]段均团.高职涉农专业《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6) :29-30.
茶叶机械课程教学 篇2
在各高职院校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中,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是核心课程之一, 而“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又能体现和推动现代茶产业发展。这2门课程在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中一般都有开设, 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而解决。本文拟就高职院校“茶叶加工技术”“茶业机械与设备”2门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1.1 “茶叶加工技术”的性质与任务
“茶叶加工技术”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一门高技术性、高实践性的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在该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属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 能力结构中属专业核心能力部分之一, 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起着指导性作用。“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主要面向茶叶加工岗位, 根据制茶原料的基本性状、制茶技术的外在条件与产品质量的转化规律, 讲授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加工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学生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学会主要茶类的制造, 能独立指导和组织茶叶加工生产, 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茶叶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指导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为实现茶业高产、优质、高效服务。因此, 本课程承担着培养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提高茶叶加工技术的双重任务。
1.2 “茶业机械与设备”的性质与任务
“茶业机械与设备”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为学生学习“茶树栽培技术”“茶叶加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该课程主要面向茶叶生产和茶叶加工岗位, 根据茶叶生产加工的特点与需求, 讲授茶园机械、茶叶初精制加工机械、小型茶叶加工厂的规划与设计、茶机的选型与配备等, 同时了解茶叶深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要求学生掌握主要茶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安装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茶厂的规划与设计等。因此, 本课程既可以为学生学习“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又可以指导现代茶叶的生产与加工。
2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涉茶专业一般均要开设上述2门课程, 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 学习任务重, 因此上述2门课程在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设置上的衔接不畅
根据茶叶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高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一般在第2至3学期开设“茶叶加工技术”课程, 重点介绍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 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而根据课程体系的设置, “茶业机械与设备”一般开设在第2至4学期, 主要介绍各类茶业机械尤其是加工机械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使用方法与维护保养等,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掌握了主要茶叶加工机械的基础上, 再学习茶叶加工技术, 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因此, 从笔者所在院校涉茶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看, 上述2门课程的衔接尚需进一步梳理。
2.2 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高
作为高职院校, 上述2门课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茶叶加工技术”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明确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熟悉各类茶叶加工的品质特征和加工工艺, 并能指导茶叶企业的生产与加工。而作为“茶业机械与设备”的教师, 不仅要懂得各种加工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设备用于茶叶的加工, 因此, 作为“茶叶加工技术”和“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师, 既要懂得加工的知识, 又要熟悉茶业机械的内容,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2.3 课程内容与生产脱节
在高职院校中,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多使用安徽农学院主编的《制茶学》 (第二版, 1986年出版) , 授课内容更新较慢, 尤其是随着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与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 出现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 一些授课内容已经远远滞后于现代茶叶加工的实际。“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授课内容一般以浙江省农业大学主编的《茶叶机械》 (1994年出版) 为依据, 仍在讲授大量落后的、淘汰的设备, 而在现代茶业企业中出现的新机械、新设备尚未涉及, 与生产环节脱节现象严重。随着茶产业的发展, 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机械也在迅速的发展, 有些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更新, 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
2.4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 茶叶加工实训基地尚未完全建设好, 因此上述2门课程一般采用单纯的课堂讲授法, 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在课堂讲授中, 教师容易照本宣科, 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 缺乏自主性, 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的能力。
3 对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上述2门课程尚需要进一步改革, 笔者就近年来从事上述2门课程的教学实际, 提出几点建议, 仅供参考。
3.1 科学融合课程内容
一般情况下, 各高职院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核心主要是茶叶的生产加工、品质管理、经营贸易、茶文化传播等, 其中茶叶的生产加工是核心中的核心, 因此,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茶叶加工核心能力, 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而“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又为茶叶加工提供设备方面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因此, 应该明确的是, 上述2门课程将直接为培养学生的茶叶加工核心职业能力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二者不应严格的分开, 其教学内容应融为一体。
具体实施上, “茶业机械与设备”的内容应融入到“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中, 形成1门新的“现代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现代茶叶加工技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 以各类茶业机械原理与操作为设备基础, 以各类茶叶加工工艺为理论基础, 讲授各类茶叶的加工技术, 同时介绍现代茶叶加工厂的规划与建设,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例如, 在大宗绿茶加工中, 当介绍杀青工艺时, 其课程教学思路与流程为:杀青目的→杀青技术理论→杀青设备 (主要的设备类型、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使用维护) →杀青程度。组织新的教学内容, 就使2门课程在授课内容上衔接顺畅, 条理清楚, 学生学起来清晰明了, 更容易掌握茶叶加工、茶业机械与设备的教学内容。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实践教学改革设想的载体, 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目前, 众多高职院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都建立了综合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位于城市之中,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都是以基础课程实训、茶艺实训或简单的茶叶加工设备为主, 而成套的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在建设时, 需要鲜叶原料的支持, 需要较大的厂房面积, 以及设备价格较为昂贵等原因,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茶叶加工技术、茶业机械与设备仍以校外实训为主。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 但校内茶叶加工与加工机械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需要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 而校内茶叶加工机械实训基地的建设, 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效果, 学生可以在校内就掌握各种茶叶加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简单操作和设备维护等技能, 也可以直观的掌握茶叶加工中某些经验性参数, 在顶岗实习或工作时即可一步到位。同时,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于教师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也具有积极意义。
3.3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在课堂中讲授, 实训在实训室里进行, 理论和实践是单独分开的。这种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因此需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3.1 采用多媒体授课
我国茶区广, 加工工艺复杂, 加工设备繁多, 有的工艺和设备只有在特定的茶区才可以看到。因此, 授课内容比较抽象、校内实训室又无法满足的, 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茶叶加工的视频、茶叶机械的图片, 对视频、对图讲解,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时充实课堂容量, 培养和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3.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上述课程实践性较强, 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机械操作, 甚至没有机械基础。因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理论授课地点与实训地点合二为一, 即在实训室中开展理论授课。可以结合现场情况, 将理论性较强的、抽象不具体的内容和知识点, 转变为具体直观的内容, 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便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3.3.3 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2]。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上述2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整合在一起, 在介绍茶叶制作工艺和加工技术的同时, 也介绍茶叶机械与设备的性能与操作维护;在讲解茶叶加工机械技术参数的时候, 也学习掌握茶叶加工关键参数的经验性。同时, 要强化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以茶叶企业的生产加工为活动中心, 根据茶叶企业的设备和加工工艺, 掌握地区性的茶叶设备和加工工艺, 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手服务。
3.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根本,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改观[3]。上述2门课程均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 教师除了在教学主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的研究技术外, 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熟知当地茶业发展水平, 还要开展茶叶加工、茶业机械方面的前沿动态研究, 在教学上才能得心应手, 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 要引进长期在企业管理和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的老技师、工程师, 作为学生技能培养的导师, 结合生产实际, 以利于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茶叶加工、茶业机械与设备方面的技能。
参考文献
[1]金心怡, 刘江平, 郝志龙.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复合型茶学人才[A].2007茶学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香港:国际华文出版社, 2007.80-81.
[2]陈义, 孙慕芳, 郭桂义.高职高专茶叶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7) :32-33.
茶叶机械的选购与使用维护 篇3
一、茶叶机械的选购
1.优先选择规模企业生产的和售后服务信誉好、三包网点多的企业名牌产品。选购时应注意保存好购机发票和三包凭证, 为方便日后的三包服务。
2.根据自身生产规模大小选择。如大型茶场可选用茶叶加工成套设备, 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生产规模小的茶农可选用1—3台主机, 在一些生产环节上辅以手工操作, 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
3.根据当地能源情况选择。目前6C系列茶叶机械炉体结构有柴煤型、电加热型、燃气型等, 选购时应根据当地能源资源合理选择以方便使用。
4.根据所生产的名优茶种类选择。目前我国名优茶的种类虽然繁多, 但从茶叶外形看不外三种, 即条形、扁形、卷曲形。其中, 机制名优茶属于条形的有各种毛峰和尖茶等。属于扁形的有龙井、大方、瓜片等, 属于卷曲形的有碧螺春和黄山银钩等。国内众多的名优制茶机厂都生产有加工这些茶类的机械, 茶农可根据加工的需要进行选择, 一般市场上什么种类的名优茶畅销, 需要加工什么品种的名优茶, 就选用相应的名优茶机。
5.按制茶工艺选择。不同名优茶有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如黄山毛峰工艺是鲜叶分级、杀青、理条 (揉捻) 、毛火、足火, 其选择机械是鲜叶分级、杀青、理条 (揉捻) 、烘干机械。
选购茶叶机械时, 最好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通过比较, 选择最适合自己生产特点的几种茶机。当机型确定后, 检查茶机的外观质量, 外观油漆部位应光洁, 用指甲划开漆层应有防锈漆;所有工作部件运转应灵活, 不得有摆动、碰擦、卡滞、异响等现象。
二、茶叶机械的使用安全知识
机器操作人员必须经厂方或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单位培训, 方可上机操作;开机操作前, 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严禁凭经验开机操作并加工茶叶;接入电源之前茶机须可靠接地, 并检查漏电保护器;操作时不易穿宽松拂袖衣服以防发生意外, 长发者须戴安全帽;开机前须检查锅内有无杂物, 炒板各活动部件螺丝有无松动, 特别要检查保险杆 (安全装置) 是否灵活可靠, 离合操纵杆是否正常;严禁在过度疲劳状态下继续操作机器;机器转动时, 禁止把手伸入转动区域 (锅内) ,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 确需中途取样察看, 应停机取样, 以防发生意外;遇突然停电, 需立即关掉电机开关, 分开离合操纵杆, 待确认后方可清理锅内茶叶;作业结束, 使用柴煤结构的机械应退尽余火, 待主要件温度降至40-50℃时方可关机, 以避免温度过高产生变形;机器使用完毕 (炒制结束) 要分开离合器, 关掉电机及电热开关, 然后切断总电源 (闸刀) 。
三、常用茶叶机械的保养与维护
(一) 茶树修剪机
1.机具在使用前、中和后都要对各部件进行仔细检查。如发现机件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 应及时更换与调整。不允许机具带病或缺件作业。
2.刀片每工作12小时要用机油润滑一次。每使用2000小时, 给齿轮箱加注复合钙基润滑脂一次。
3.修剪机最大的剪枝直径应不超过10mm。作业中如剪到较粗的树枝或异物, 感到机具声音异常, 振动较大, 应迅速关机, 排出异物。
4.每工作50小时要用清洗剂或洗衣粉清洗空气滤芯器海绵, 挤干, 晒干。每工作150小时后清除火花塞积炭;每工作3个月后更换燃油过滤器一次。
5. 每天使用后, 要清洁机体, 用清水洗净刀片上的茶汁, 擦干后在注油孔中注入机油。
6.机具长期停放, 应清除机体表面灰尘、杂物。放出油箱燃油。拆下火花塞, 清除积炭, 将缸内注入几滴清洁机油。装上火花塞, 包装好置放干燥处。
7.使用修剪机的注意事项: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纯汽油燃料;机器运转时, 不准调整或维修切割器、汽油机、传动机构及风机等运转部件, 不要触摸活花塞帽和高压线, 不准在机器运转中添加燃油;作业时应防止衣服、绳带等卷进刀口及其它运转部件;单人修剪机和双人修剪机不准作老茶树的深修剪和重修剪, 否则机器将严重超载而遭到破坏。
(二) 茶叶滚筒杀青机
滚筒杀青机适用于各种绿茶的连续杀青作业, 常用的有40、50、60型等几种, 热源形式有煤柴式和电热式。其保养与维护要点如下:
1.更换蜗轮蜗杆减速箱内的润滑油, 润滑油可选用10号或30号机油。
2.清除所有摩擦面上的污垢, 尤其是对链条和链轮要进行清洗, 重新加注润滑油。
3.链条若过松, 可先采取去掉几节的方法进行调整, 若已严重拉长, 则应更换。调整和更换链条时应注意:链条接头处弹簧卡片的安装方向应与链条的运转方向一致, 以免运行时产生冲击、跳动, 甚至碰撞脱落。
4.对所有滚动轴承进行拆洗, 并加注新的润滑脂, 可采用钙钠基润滑脂。
5.检查炉灶是否漏烟, 若发现漏烟, 应对滚筒挡烟圈、炉灶和烟囱等进行检查, 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和更换。电热机型应检查电热管有无损坏, 有损坏的应予更换。
6.各部件修复后进行全机组装, 开机运转, 观察机器运转是否正常。适当加热滚筒, 并投入少量炒茶专用油, 使其熔化覆盖筒体内表面, 然后切断所有电源。必要时可对机器外表补喷油漆, 干燥后用塑料纸覆盖, 置干燥场所保存。
四、茶叶揉捻 (理条) 机
茶叶揉捻 (理条) 机是茶叶加工中结构比较成熟的机械, 揉捻机按加压形式有重锤式和单柱丝杆式两种。理条机按作业形式有连续和非连续两种。按槽数多少区别型号。
1.揉捻机和理条机靠三角皮带传递动力, 在年终保养时, 最好更换新带, 以保证来年的正常运转。选用的三角皮带, 其长度和型号应参照使用说明书。皮带截面型号应与轮槽型号一致, 以保证三角皮带截面在轮槽中的正确位置。新装的三角皮带外缘可略高于轮缘。新皮带装上或在以后的运转中, 其张紧度应保持适当, 过紧则皮带易损坏、轴承易发热, 过松则会造成传动时皮带打滑。一般情况下, 三角皮带的张紧度以大拇指能按下15mm左右为宜。
2.理条机要检查炉灶是否漏烟, 若发现漏烟, 应对挡烟圈、炉灶和烟囱等进行检查, 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和更换。电热机型应检查电热管有无损坏, 有损坏的应予更换。
3.一个茶季结束后应将茶叶揉捻 (理条) 机的锅槽清洁干净, 擦拭茶油后盖上油布保存以备下一个茶季使用。
4. 该类机械减速箱和轴承的保养可参考滚筒杀青机的保养。
五、茶叶自动烘干机
茶叶自动烘干机是茶叶加工中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使用的主要有总摊面积为3-20m2等规格, 大部分采用链板式或网带式结构, 单独设热风炉提供热风。
茶叶机械的选购与操作方法 篇4
1 茶叶机械的选购
1.1 按照制茶工艺进行选择
不同类型茶叶采用的制茶工艺是有差距的, 一般类型的茶叶机械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都是为了考虑到和制茶工艺实现密切配合。例如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主要包含鲜叶、萎凋、做青 (摇青和凉青) 、杀青、揉捻、烘干等环节。根据乌龙茶每一个步骤使用不同的机械, 这些机械主要包括摇青机、杀青机、速包机、包揉机、松包机、烘干机等。
1.2 按照茶叶生产规模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 茶叶生产规模小的企业, 可以选用茶叶机械, 而在具体环节方面, 可以采用手工操作, 实现半机械化与机械化生产;如果生产规模相对较大, 可以使用成套的茶叶机械, 实行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1.3 按照茶叶机械性能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 国内的茶叶机械生产厂家较多, 产品类型相对非常齐全, 有些厂家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系列化。然而, 同一类型的茶叶机械在工艺性能、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选购时, 需要将产品的可靠性与使用性能放在首位, 并尽量选取信用好的产品, 以及能全面体现茶叶生产特色的优质茶叶机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在选择茶叶机械时, 需要对其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考察, 进行全面的比较, 选取适合的茶叶机械。确定茶叶机械的类型之后, 再对茶叶机械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 观察外观油漆的光亮度, 用指甲将油漆层刮开之后, 观察是否有旧油漆;然后使用小锤轻敲壳体, 观察是否出现裂纹;观察全部零件的运转时否灵活, 不能出现碰擦、摆动以及噪声等情况。机械各个方面的情况检验合格后, 才能放心购买。
2 茶叶机械的操作方法
2.1 安装
在安装茶叶机械时,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茶叶的生产工艺进行组装。刚建设的厂房需要考虑到操作空间、机械数量、摊叶面积等。茶叶机械摆放在生产流水线上, 并且是纵排横向。二是按照加工机械的动力负荷选取线径、闸刀, 过道线需要实行保护措施, 并且在配电盘上安装监视灯, 避免出现断相的情况。三是注意茶叶机械的运转方向, 如果出现运转相反的情况, 三相之中的任意两相都应加以调换, 改变其方向。四是烟管应该根据规定高度来进行安装, 避免出现转90°弯的情况, 从而避免对茶叶机械燃烧性能产生影响[1,2]。
2.2 鲜叶的杀青与理条
杀青:破坏鲜叶酶的活性, 制止多酚类氧化, 保持兰花茶的嫩绿微黄的特征, 使其散发青草气, 增进香气;散失水分, 使叶张变软, 利于理条;在加工过程中, 适度掌握杀青温度, 要求高温杀青, 先高后低 (以不形成炸边爆点为度) , 使低沸点物质挥发, 高沸点可溶解性物质显现, 对形成舒城小兰花的香气特点至关重要。
理条:先对杀青理条一体化机械进行预热, 同时将杀青时间调整为3~4 min。待进茶口温度达140~150℃时即可投叶, 由于设计合理, 机体温度前高后低, 机尾温度85℃左右。刚开始投叶时应稍多一些, 后期投叶要均匀, 投叶速度以8~10次/min为宜, 正常投叶量为14个槽子60 kg/h左右;8个槽子40 kg/h左右, 杀青理条过程筒温应力求保持稳定。出叶时茶叶成条并且松紧适宜即可。发现槽内有茶汁积滞, 应用制茶专用油擦拭槽面, 以保持槽面光滑。理条叶出锅后应摊凉20 min, 摊放厚度2 cm左右[3,4]。
2.3 烘干 (手拉百页烘干)
烘干机械为JB/7667-6673-93法珠牌烘干机, 具有结构合理、聚热、传热、热效能利用率高的特点;适合加工各种名优茶;比同性能其他烘干机节省燃料20%左右、利于环保。在舒城小兰花茶干燥过程中分毛火、复火, 足火。 (1) 毛火。毛火温度要高。初烘温度120℃左右即可上烘, 烘层杀青叶摊放厚度为1.5 cm左右, 每层烘3~4 min。全程时间15 min左右, 茶叶手握有刺手感, 折梗易断, 白毫初显为宜, 下机摊放在团簸内2 h左右, 拣去飘叶等杂质。 (2) 复火。热风温度90℃左右, 摊放初烘叶2 cm左右, 烘程时间12 min左右, 手捻茶叶成粉末状即可, 成品茶白毫显露, 色泽润绿微黄, 外形松紧适度, 形似雀舌。 (3) 足火。摊放1 d后再足火, 温度80℃左右手握有刺手感, 手捻成末, 茶香浓郁、白毫显露, 含水率达6%以上, 趁热装箱 (筒) 密封贮藏。
使用茶叶机械加工茶叶, 从杀青开始到成品茶这一过程, 需要处理好2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热和水气之间的关系;二是机械力和外形之间的关系。热能可以使得茶叶出现生化方面的变化, 力可以使茶叶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外形上的变化。在具体使用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进行正式生产作业前, 需要对每台茶叶机械进行运转调试, 并观察温度与其他的技术参数是否可以有效满足茶叶生产的要求。比如制作铁观音茶时, 铁观音初烘工序烘干机温度要控制在60~80℃, 历时约15 min, 足干时温度要控制在60℃, 历时约2 h, 实际操作按照具体情况加以适当调整。二是对每批茶叶进行加工前, 都需要全面处理好投叶量、温度、鲜叶质量等各个要素间的关系在茶叶制作结束之后, 采用柴煤或者液化气结构的机械要将余火褪尽, 待相关要件的温度降低到50℃时再关机。在茶季结束后, 需要对茶叶机械及时进行清洗, 注入润滑油, 使用罩子罩好, 便于来年继续使用。三是必须对茶叶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操作。在进行开机操作之前, 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禁止通过经验开机操作加工茶叶;在接入电源之前, 需要将茶叶机械接地, 并检查漏电保护器;在操作机械时, 不能穿宽松拂袖的衣服, 避免出现意外, 长发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帽。在正式开机前, 应检测是否存在杂物、机械的零部件是否存在松动等情况, 尤其是需要检测保险杆是否可靠灵敏, 离合操纵杆是否正常;禁止在疲劳状态下操作机器;在机器转动时, 不能将手放入到转动区域内, 特别是在加工茶叶过程中, 需要中途取样查看时要关机, 避免出现意外。如果遇到突然停电的情况, 需要将茶叶机械开关关掉, 将离合操作杆分开, 等到确认之后才能清理茶叶。
2.4 保养
茶叶机械的保养主要包括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一般检查主要包括操作机能、电气系统、液压、油路系统, 外观等。在作业全部结束后, 注意将余火清退, 避免温度过高, 损害茶叶机械;茶叶机械在使用完毕之后, 需要将离合器分离开, 应先将电机电源、电热开关全部关掉, 之后再将生产车间内的电源总开关关掉, 确保生产安全。在日常检查中需要做到对于规定项目的详细检查和记录。定期检查需要根据更加详细的说明及使用情况出具评估报告, 说明设备运转情况, 确保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不影响正常的生产运作。
参考文献
[1]闫惜萍.茶叶机械使用注意事项[J].农家科技, 2009 (7) :46.
[2]余荣根.茶叶机械的引进和推广应用[J].农村新技术, 2010 (16) :26-27.
[3]陈碧容, 余铁划.茶叶机械引进和应用项目推广的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3) :358.
四川茶叶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5
四川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 茶业经济是四川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盆周茶区和丘陵茶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省现有产茶县120多个, 重点产茶县30多个。预计2010年, 四川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19.13万公顷, 位居全国第二位;产量将达到14.5万吨, 居全国第三位。四川周边地区云南、贵州、重庆、陕西等省市其茶叶种植也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四川省茶叶机械的应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目前省内茶叶机械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乐山、雅安两地, 其主要产品一般为茶叶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扁茶炒制机等单机产品, 这些产品适用于小型茶叶加工厂和加工农户。发展至今, 全省茶叶机械生产企业接近20家, 四川茶叶机械产品除主要供应本省以外, 还覆盖云南、贵州、重庆、陕西等周边省市。随着近几年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产量的不断增加, 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茶叶机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省内各地茶机生产企业近两年产销量也在持续上升, 生产和销售情况普遍比较理想, 这也吸引了部分新进企业的加入。目前四川茶叶产区应用的小型茶叶加工机械基本上以本省茶叶机械为主, 也有部分使用浙江等地企业的产品, 大型茶叶加工企业使用的茶叶加工成套设备和一些大型加工机械则主要是以浙江等地企业的产品为主, 个别企业也有采用日本进口的茶叶加工设备。
2 目前省内茶机产品质量水平与国内、外产品的差距
四川省内的茶叶机械还基本上停留在满足本省以家庭式、小规模、传统工艺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 决定了四川省内企业生产的茶机产品基本上还是以单机为主, 与国外流水线作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与国内特别是浙江地区行业内领先的茶机设备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四川省内生产的茶机产品, 大多数还处于相互仿制阶段, 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技术力量薄弱, 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揉捻机完全靠手工控制揉捻紧实程度;杀青机、理条机只能实现温度监测, 温度的控制、火候的掌握还完全要靠制茶师傅的经验。制茶技术总体水平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的水平, 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 叶的品质很不稳定。而日本的蒸青茶流水加工线, 则基本上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 茶叶品质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小。
3 茶叶机械产品发展趋势
随着各地茶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一些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 以及在政府的扶持下, 茶叶生产也势必将从传统的家庭种植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在省内部分茶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公司+基地+农户”茶叶产业化生产模式在逐步推广, 部分专业茶叶企业成为了茶机的最终用户, 改变了以前茶叶企业收购成品茶进行分级包装后销售, 纯粹是中间经销商的局面。同时, 随着一些茶叶加工户的发展, 其规模不断扩大, 这些用户又对茶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总体来说, 目前茶机行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3.1 小型机械向大型机械发展。
目前小型茶叶机械产销量还是占据主导地位, 但随着用户 (特别是二次投入增加设备、扩大规模的用户) 对效率更高、加工能力更大的机械的需求, 55型以上的揉捻机、70型以上的杀青机、槽锅数量更多的理条机等产品其产销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3.2 单机设备向成套设备、流水线发展。
随着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叶加工户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茶机的需求也从单机生产、人工进行工序间转移发展到要求生产能力更大, 效率更高、能连续化生产, 这就需要流水线生产型式的成套设备, 以适应茶叶加工企业的需要。目前浙江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 如浙江上洋公司的成套设备在四川一些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 (如叙府茶叶集团等) 已得到了应用。四川省内也有企业开始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3 茶叶机械的清洁、卫生、环保等指标要求将越来越严格。
茶叶清洁化加工是产业发展新趋势, 因此也对茶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要求增加, 以及国内、国外茶叶卫生安全标准的提高, 传统的茶叶生产及制作方式面临着一次大变革, 这也直接给茶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茶园设施栽培、机械化采茶、茶叶深加工设备也将会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4 机遇与挑战
长期以来, 四川省茶叶的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 茶叶质量也属全国一流, 却没有名牌茶产品。四川茶机也面临同样的窘境:四川包括周边省份都是茶叶种植大省, 对茶叶机械有着很大的需求, 但四川茶机企业限于自身的实力和规模, 几乎以传统常规产品为主, 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对于茶叶加工成套设备以及流化床连续烘干机、热风 (汽热) 杀青机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还与浙江沿海等地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省内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与省外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四川本土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地处茶叶主产区, 靠近用户, 了解用户需求, 售后服务便捷, 成本优势明显。四川的茶机企业要尽快缩小与国内外茶机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积极追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信息, 促进茶机的技术改造。
如日本蒸青茶生产线在国内的不断增加, 使国内企业得到启示:必须重视茶机卫生质量, 规范产品质量控制, 从而促进国内汽热杀青机的诞生, 也使得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的机型研制上。
4.2 积极了解国际和国内茶叶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收集国内外茶叶品质控制的最新标准, 了解茶机用户提出的合理要求, 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适应行业发展、适销对路的机型。
4.3 茶机企业自行开发新产品周期长、风险大, 企业
机械化助推茶叶产业发展 篇6
余杭区茶叶生产产值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除实施径山茶名牌战略外, 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茶叶采摘及修剪机械化。全区拥有茶叶修剪机472台, 茶叶采摘机242台, 除径山茶与龙井茶等名优茶还需手采之外, 蒸青茶等基本上实现机械采摘。二是茶叶加工机械化程度高。全区拥有揉捻机341台, 理条机130台, 烘干机134台, 杀青机245台, 扁形茶炒制机3 849台, 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率在95%以上。另外还有蒸青茶加工流水线32条, 机械化加工率达到100%。机械化生产对于统一标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卫生质量、促进茶叶生产规模化、产品名牌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化在茶叶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1. 节本增效显著
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余杭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逐年减少, 茶叶机械大面积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 节约了生产成本。据调查测算, 径山茶机械化炒制比人工平均提高工效8倍以上, 人工炒制生产率0.58 kg/h, 机械化炒制5kg/h, 节约生产成本70%以上。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 已让部分茶叶生产者难以承受。据对径山四岑名茶厂调查, 2011年茶叶采摘加工, 人均日工资90余元, 茶叶生产成本206~646元/kg (不含茶园管理成本) , 而1998年人均日工资仅为18元。再如径山龙井 (龙井茶) 是最迟推行机械加工的茶类, 2004年机械化加工率还不到10%, 到2010年底机械化炒制率已达93%以上, 这与这几年扁形茶炒制机的快速推广是分不开的, 扁形茶炒制机工效可比人工提高5倍以上, 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2. 有利于统一品质与规格
名优茶炒制作为一种传统工艺, 要求制茶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操作难度大, 技术掌握周期长, 劳动强度大, 已出现了熟练工后继无人的现象。而机械化炒制操作规范, 且容易掌握, 产品质量稳定, 又统一了产品规格。而手工炒制的茶叶, 由于质量参差不齐, 规格不统一, 产量低, 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3. 提高了加工能力和规模
茶叶生产季节性强, 周期短, 生产期集中, 茶叶的采摘和炒制费时耗工, 劳动力紧缺矛盾十分突出。推行机械化加工后, 采下的茶叶都能及时得到加工, 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能力和规模。截至2010年底, 余杭区拥有径山茶加工企业56家, 2010年生产径山茶1 000 t左右, 蒸青茶生产企业28家, 生产蒸青茶7 200 t左右。有12家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 茶叶主产区龙井茶生产大户茶园面积平均在0.27 hm2左右。这些规模企业和大户的形成都离不开机械化的发展。
4. 有利于安全卫生
茶叶作为食品其生产安全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手工茶叶加工绝大多数采用一家一户的作坊生产方式, 规模小、场地简陋、产品规格不统一, 加工人员混杂, 卫生状况堪忧。推广应用机械化加工后扩大了生产规模, 改善了加工环境, 规范了从业人员, 有利于实现茶叶生产的安全卫生。
二、对余杭区发展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体会
1. 政策扶持加快了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应用
茶叶生产一直来是余杭区西部镇街道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余杭农业扶持政策一直予以倾斜。2006年杭州市出台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实行财政补助的政策, 把当时没有列入中央、省目录的茶机列入了补助目录, 仅2006年1年就推广扁形茶炒制机548台。近几年中央购置补助政策扩大到了茶叶的采摘、修剪、加工等机械, 仅2008-2010年3年共有2 619台 (其中修剪机472台, 采摘机105台, 加工机械2 042台) 享受了购机补助政策, 促进了余杭区茶叶机械稳定发展和更新换代。余杭区的农机化装备项目也对相关的茶机生产企业和茶叶加工企业进行补助, 对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2. 实施“名牌战略”带动了机械化的快速跟进
余杭区自从1978年恢复径山茶生产以来, 特别是1998年成立径山茶行业协会后确定实施发展径山茶的名牌战略。2003年径山茶获国家标志证明商标, 2004年获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2009年续评又评上) , 2010年获全国驰名商标, 获得这些成绩必须要有径山茶的品质和产量跟进才能做到。径山茶从1978年年生产量1 t, 到2010年的近1 000 t, 产量快速提高必须要有机械化的快速跟进。而且“径山茶”生产企业都必须通过QS认证, 余杭区56家“径山茶”生产企业都通过了QS认证。QS认证必须要有相应的场地、厂房、机械设备 (杀青、揉捻、干燥、筛分等机械) , 所以径山茶等名牌茶叶的生产离不开机械化的发展, 茶叶名牌化又带动了机械化的发展。
3. 农机与农艺的配合提高了机械使用率
为加快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 农机部门经常与农技部门一起召开各种茶叶生产机械化现场会, 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机炒制技术培训班, 时常在茶叶生产企业开展茶叶机械炒制的相关经验交流, 在有关茶机企业的共同帮助努力下, 不断完善各类茶叶机械, 使之更加适应径山茶及径山龙井茶生产标准, 机械加工的茶叶品质明显改善,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例如1996年农机与农技部门共同完成了《茶叶采摘和名优茶炒制机械的引进和推广》余杭区科技项目, 2003年共同完成了《名优茶机械加工技术推广应用》杭州市丰收项目, 2006年完成了《龙井茶机械化炒制技术的试验》余杭区科技项目等。2009年还在径山四岑名茶厂引进了名优茶机械化生产流水线, 3年的应用表明效果较好, 比原有的单机组合生产效率提高2.4倍以上, 生产的“径山茶”和“龙井茶”品质也比较稳定, 但还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改进。
4. 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动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
余杭的径山茶是余杭农产品中最早制订农业地方标准的, 后通过完善和系列化发展为省级地方标准 (DB33/T257《径山茶》) , 并通过名牌带动得到较好的实施。余杭区还制订并实施省级地方标准 (DB33/T469《蒸青茶》) , 实施了《龙井茶》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使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得到规范, 为茶叶机械化生产加工提供了依据, 反过来只有机械化生产加工才能达到标准化。在所有农业标准实施过程中, 茶叶标准化是执行得比较好的。
三、余杭区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余杭区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虽然比较高, 但离全程机械化还有不少差距, 推进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是今后农机部门的工作重点。
1. 茶叶生产各个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高达95%以上, 管理过程中的修剪、植保机械化也得到解决。由于茶园的复杂性, 施肥、除草、耕作还是以人工为主, 特别是径山茶和龙井茶的采摘基本上是人工作业。据对径山四岑名茶厂调查, 人工采摘平均每人每天采摘鲜叶2.5~3 kg, 采摘成本鲜叶32~60元/kg, 成品径山茶成本达80~300元/kg, 而且农忙时采茶工已越来越缺少, 严重影响茶叶生产的效益和规模化经营, 现有的茶叶采摘机械只适用于生产蒸青茶和乌龙茶。
2. 名优茶机械中自动化、连续化机械 (即通常的生产流水线) 少
余杭区除蒸青茶生产采用自动化流水线外, 径山茶生产企业由于生产规模不大等原因大部分采用单机间断组合生产, 生产名优茶的自动化流水线在余杭区只有1条, 龙井茶加工采用扁形茶炒茶机, 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3. 茶园管理机械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完善
茶园管理中近几年来也尝试应用喷滴灌、杀虫灯等机械设备, 但山地茶园喷滴灌利用率不高, 水源难以解决, 在山区推广较难, 平地茶园或山丘缓坡茶园使用效果较好。2011年3月在余杭径山四岑名茶厂应用了杀虫灯28台, 现在看来效果是好的, 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应用。
茶叶机械课程教学 篇7
1.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以绿茶加工机械为主, 企业分布集中
据中国茶叶协会提供的资料, 无论是从茶园面积还是总产量上看, 中国绿茶都约占3/4。在中国众多产茶地区中, 除福建主产乌龙茶、云南主产普洱茶外, 多数以生产绿茶为主。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同茶产业相适应, 以绿茶生产机械, 特别是名优茶的生产机械为主, 茶机企业集中的地方也是主要的茶叶生产区。全国生产茶叶加工机械的企业有400家以上, 主要生产企业有80家左右, 集中在浙江、安徽、四川和福建等省。浙江省绿茶产业发达, 亦是茶机生产销售的大省, 占全国茶机市场销售的80%。作为龙井茶生产基地, 浙江省名优茶炒制机研发和生产能力突出, 90%以上的名优茶炒制机产自该省。企业主要集中在绍兴、金华、杭州和衢州等地。四川和安徽是绿茶生产大省, 企业以生产杀青机、理条机为主。安徽省茶机生产企业集中在黄山、宣城和安庆等地。四川省茶机生产企业集中在乐山、雅安地区。福建省是乌龙茶之乡, 企业集中在泉州、宁德和南平地区。在泉州的安溪地区更是形成了乌龙茶加工机械的产业链。
2.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行业规模尚小, 但发展迅速、市场活跃
对国内80家主要茶叶加工机械生产企业的调查数据表明, 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一是行业从业人员少。76个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 052人, 企业人数最多的186人, 其中50人以下企业占78.9%。二是行业投入小。70个生产企业中, 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 有74.3%的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67个生产企业投入的生产设备10 183台 (套) , 但有62.7%的企业的生产设备在30台 (套) 以下。三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一般。80个生产企业中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15家, 占企业总数的18.8%。有28家编制了企业标准, 占企业总数的35%。注册产品商标的有24家, 占企业总数的30.0%。四是行业总产值不高。73家生产企业2006年的销售总产值约43 591万元 (考虑到企业保守上报和部分产品价格未统计上来的因素, 实际数字应高于此数据) 。销售产值超过3 000万元的企业有3家, 销售产值超过1 000万元的企业只占13.6%, 50.7%的企业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下。若将尚未统计到的作坊式企业计算在内, 实际能突破1 000万元产值的企业估计不到5%。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类别丰富, 品种多样。杀青机、喂青机、作青机、摇青机、理条机、揉捻机、球茶机、速包机、提香机、包揉机、包装机、烘培机、烘干机、脱毛机、扁茶机、辉干机、分级机、滚干机、炒干机、翻炒机、茶叶加工成套设备、热风炉、圆筛机、风选机、拣梗机、选别机、茶叶包装机械等几乎所有茶叶初加工过程所需机械均有生产。76家企业2005—2007年茶叶加工机械的统计产量为63 421、104 016和159 294台, 产量年增长率都超过50%。2005、2006两年销量为60 075台、100 406台, 产品销量增长率为67.1%。2007年的销量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势头, 总销量超过16万台。
3.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适应制茶工艺要求、符合茶农需求
我国茶叶以农户家庭种植为主, 对产茶区95个农户调查统计, 人均拥有土地多在0.1 hm2 (1.5亩) 以下。由于茶园的散户种植特点, 茶叶采摘后一般由专业茶叶加工户收购加工或代为加工, 加工规模普遍较小。当前的茶叶加工机械发展水平与茶叶生产模式相适应, 茶叶机械加工也突出表现以手工单机作业为主的特点, 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理条机、球茶机、速包机、名优茶一体加工机械等得到大力推广并被广泛使用, 这些机型能够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 机械化生产能够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另外名优茶加工机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推广, 已经成为茶叶制作的主流机械。特别是扁形茶炒制机, 其模拟人工炒茶工艺,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炒茶效率高, 特别适用于作坊式家庭炒茶生产, 受到广大茶农的欢迎。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多, 各类茶叶制作工艺复杂, 即便是同类茶的加工工艺也差别较大, 难以实现一类茶叶加工统一的标准, 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机生产企业的投入都会比较大。我国的茶叶加工机械种类丰富, 功能上与茶叶品种多样性相适应, 这些茶机在代替手工作业提高效率的同时, 充分满足了茶叶加工工艺的特殊要求, 实现了复杂工艺的各环节机械化作业。随着科技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高效、环保、节能的新产品, 如浙江省上洋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研制开发了汽热杀青机、热风杀青机、扁茶成型机、连续理条机、连续炒干机和微波缓苏机等专利产品, 这些机械满足了中国的茶叶加工工艺特点, 其功能和性能是国外产品无法替代的。
4.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 智能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国外的茶叶加工机械较我国的产品更适宜规模化生产, 茶叶的产业化规模、品牌打造、机械升级研发换代等都更容易实现。另外, 国外茶叶加工机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比我国的产品高。如英国的红茶加工装备经过70多年的发展日趋完善, 生产的CTC红碎茶占红茶市场的80%左右;日本的蒸青绿茶加工装备经过80年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 茶叶品质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小。我国茶叶机械经过50多年的发展, 个别单机或生产线能实现一些简单的监测和自动化控制, 但无论在制茶装备的外观设计、制造工艺水平及自动控制程度等方面, 与国外先进的制茶装备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揉捻机完全靠手工控制揉捻紧实程度;杀青机、理条机只能实现温度监测, 温度的控制、火候的掌握还完全要靠制茶人员的经验。制茶技术总体水平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的水平。
随着茶叶加工户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效率更高、单机可完成复式作业的机械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调查表明, 原小型作坊式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逐渐退出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茶叶加工复式化机械设备, 如连续滚筒杀青机、连续理条机、链板式连续烘干机。国家对茶叶加工企业实行QS认证制度, 鼓励“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生产模式, 积极推动名优茶战略, 茶叶生产将向标准化、清洁化和规模化发展。适应茶产业的发展需求, 智能化、连续化和自动化茶叶加工机械正逐步走进市场。随着微波、气热、远红外、光电技术的应用, 传统能源如煤、柴的应用在新型茶机上逐步减少, 环保型的加工机械逐渐增多;智能化可控的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出现;可实现流水作业茶叶加工成套设备已经在专业的茶叶生产企业使用。
5. 影响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发展因素分析及促进行业发展建议
(1) 影响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对行业扶持少, 行业落后、发展缓慢。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存在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弱、装备水平低等突出问题, 茶机行业在农机行业中处于落后地位, 茶机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资金严重不足。茶机企业的发展基本上靠自有投入、滚动发展, 没有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另外, 国家在对茶机企业的税收上没有鼓励政策。二是茶机标准化建设滞后, 影响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我国茶机产品的行业标准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发布实施的, 已不符合当今茶机行业的发展, 同时许多已经存在多年的产品, 如市场保有量很大的茶叶理条机至今还无行业标准, 茶机标准严重滞后。标准建设的滞后, 造成企业无标生产, 各企业生产的茶机零部件不能通用, 阻碍了制茶机械的连续化、自动化发展。没有完善的行业标准, 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无据可依, 严重影响了行业规范发展。三是茶机市场竞争无序,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茶机生产企业中大部分是小型私营个体企业, 这些企业大都设备简陋, 技术人员缺乏, 技术研发能力薄弱, 生产工艺简单, 也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茶叶加工机械低端产品多, 科技含量较低,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易于仿制, 茶机市场无序竞争激烈。
【茶叶机械课程教学】推荐阅读:
茶叶机械标准06-05
茶叶机械化10-02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09-18
机械课程教学实践10-07
机械基础课程趣味教学08-11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论文07-29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10-24
机械电子基础课程教学08-22
课程教学改革机械制造05-31
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