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4-10-05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通用11篇)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1

机械类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魏茂春,黄榕熙,陈家欣,颜光欣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厦门361012)

摘要:介绍机械类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内容改革探讨:协调与后继三维设计软件课程的联系,删减三维设计内容;增强二次开发内容;加强AutoCAD软件在后继课程中的综合应用。教学方式改革探讨:以AutoCAD软件的单个命令为教学单位;单个命令配套相应的例题;采用实例教学法、视频教程、网络答疑辅助教学;统一考核标准,提高考核难度等。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提高AutoCAD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改革,辅助教学,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

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AutoCAD软件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对国内机械行业CAD发展起了巨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最近几年来,随着UG、PRO/E、CATIA、SolidWorks、CAXA等专业三维软件的兴起,其强大的三维造型设计功能,通过尺寸驱动设计图形,以及曲面设计、装配、运动仿真等先进功能,逐渐取代了传统的AutoCAD三维设计应用领域。但AutoCAD软件在平面绘图领域的开发应用,已有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其强大的平面绘图、编辑等功能目前还是专业三维软件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二次开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源。此外,随着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AutoCAD的课程学时不断地被压缩,要求提高教学效率。针对这些现状,如何调整机械类专业AutoCAD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之跟上形势的发展。本文笔者通过长期的机械设计和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措施。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目前机械类专业一般都开设AutoCAD和三维设计软件课程,如UG、PRO/E、CAXA、SOLIDWORK等,协调AUTOCAD课程与后继的三维设计软件课程的关系,将使教学内容精减,优势互补,节省教学课时。

1.1 删减AutoCAD三维设计内容

将三维设计部分教学内容删减甚至完全删除,因为相对于专业的三维设计软件,AutoCAD软件的优势是平面绘图和二次开发,三维功能已没有优势可言。另外用AutoCAD绘制轴测图,绘图繁琐,尺寸标注麻烦,而且轴测图不能进行布尔运算、渲染、着色、旋转、生成投影视图等功能,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因此可删除轴测图教学内容。将主要课时用于讲解平面绘图和二次开发。

1.2 增强二次开发内容

国内绝大部分大中专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对AutoCAD二次开发内容都讲解甚少,但有些AutoCAD二次开发内容并不复杂,但在工程设计实践中非常实用,例如:

(1)定制符合中国国标、功能齐全的工程设计样板图,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提高绘图

效率。如在样板图中 设置常用的图层、尺寸标注样式、文字样式;创建粗糙度、锥度符号、斜度符号、标题栏、明细表、图框等图块;设置常用的多线样式、点样式、多重引线样式、表格样式、打印样式等。

(2)创建机械标准件图形库。机械设计中常用螺钉、弹簧、轴承、销、键等标准件,可将已绘制好的标准件做成普通图块或动态图块,组成图形库,以后设计需要时,采用从图形库中调用图块的方式,会极大地提高设计绘图效率。另外可创建工具选项板或幻灯片调用图形库,会使界面更直观。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免费的图形库可供选用。

(3)自定义命令缩写形式。实践绘图中,通过键盘输入命令缩写代码,比用鼠标寻找下拉菜单或点击工具栏图标的速度要快得多。

(4)自定义工具栏和下拉菜单。把自己常用的命令集中在自定义工具栏和下拉菜单中,简化绘图界面,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快捷,容易查找。

(5)线型与填充图案的开发。可开发特殊的线型和填充图案,以满足各行业的需要。(6)形与字体的定制与开发。

(7)AutoLISP语言程序设计。目前国内已有许多设计常用非标零部件的程序模块供选用,如设计齿轮、蜗轮、蜗杆、弹簧、螺栓、轴承、四连杆机构等。

[3]

[2]

[1]1.3 加强AutoCAD软件在后继课程中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应用水平。

AutoCAD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学完,如果能在后继的课程中不断地得到综合应用,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软件的应用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5、6]

。例如:

(1)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用电脑设计代替传统的手工设计绘图。

(2)电工、电子学课程。开发电工、电子元件符号图形库,并应用于电路图绘制。(3)液压气动课程。开发液压气动元件符号图形库,应用于液压气动系统原理图设计[7(4)毕业设计中的绘图工作。、8]

;创建各种常用的泵、阀、缸、辅助元件等液压气动元件三维立体图形库,应用于液压气动工作站设计。

1.4 AutoCAD软件应选择较新的版本

目前软件最新的版本是2010版,许多学校目前还在用2004版,甚至2002版。AutoCAD软件每升级一次,都会对不完善的功能进行修改和补充,并增加了新的功能。如2007年以后的推出的版本,对图案填充、文字标注进行了较好的完善,并新增加了多重引线样式、动态图块、图纸集、三维建模中的扫掠、放样、螺旋、按住并拉伸等命令,增强了三维建模的功能。再如从2009版本开始,界面做了较大的变动,如果学生不熟悉新版本的界面,将来到实践工作时,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以上改革措施,对师资要求有较大的提高。如讲授AutoCAD课程的教师应熟悉二次开发功能、工程制图、三维设计软件、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内容;讲授机械零件设计、电工学、电子学、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课程的教师应掌握AutoCAD软件。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为了应对短学时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学掌握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并能熟练应用于工程实践。作了如下教学改革尝试:

2.1 工学结合,“教、学、做”三位一体。

教学采用计算机机房现场教、学、练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做到学生与教师互动,每节课留出60%以上的训练时间,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要求学生在上机实验的过程中反复训练,以达到较熟练地运用AutoCAD软件。

2.2 以AutoCAD软件的单个命令为教学单位,安排顺序自成体系。

安排的顺序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为参考,由浅入深,系统而全面,自成体系,不受传统的教材约束。能够让学生快速入门绘图,避开初学者应面对繁琐的软件环境设置,难度循序渐进,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软件的主要功能。

为此需要自编教材,因为虽然目前AutoCAD课程的教材众多,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材内容的编排系统性强,理论性强,面面俱到,以软件的运行环境、操作方法和命令为线索。以这样的体系进行教学,学生尽管可以学习各个命令,但无法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实践绘图中。而且这样的教学体系也无法适应短学时的教学要求。

(2)统编教材版本太旧,如目前许多教材是2005版的。商业类的AutoCAD参考书,由于商业竞争关系,版本较新,基本跟Autodesk公司发布的软件版本同步,但不适合用作初学者教材。

2.3 采用实例教学法

单个命令学习过程中,配套大量的习题。习题设计结合AutoCAD软件功能和工程实践应用,安排的顺序由易到难,从基本命令及作图方法开始,到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练习,有助于深入理解命令的功能及应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综合练习,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绘图,巩固所学的知识以便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工程设计。

[9]2.4 采用视频教程辅助教学

学习AutoCAD软件,单纯看书难以理解,并要花较多的时间,特别是疑难点的学习。如果将全部课程内容和习题讲解录制视频教程,可带来如下的优点:(1)学生通过视频教程,可边看边练,提高学习速度和效果。(2)疑难点可反复观看录像讲解,并模仿操作过程,直到掌握为止。(3)学生可自由掌握学习时间和进度。

(4)培养自学能力,以适应CAD/CAM类软件快速升级发展的现状。

(5)许多工程应用技巧和操作风格通过视频教程传授给学生要比通过文字说明容易的多。

2.5 采用网络答疑辅助教学

创建网络学习辅导与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点,可通过网络和教师对话,教师可通过电脑实时了解学生机的画面,并在学生机上操作示范。由此带来的优点是:

(1)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一个教师可同时给多个班级的学生答疑。

(2)教师可根据学生常见的反馈问题,不断地完善课件内容并及时更新,减少以后的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课件经过不断地补充完善,以后学生的疑难点会越来越少。

3(3)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会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6 统一考核标准,提高考核难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考核内容上,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强调过程考核,注意学习引导,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统一考核标准,提高考核难度,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以下列出几种相关的考证,各项考证特点分别如下:

(1)全国计算机CAD技能等级一级(计算机绘图师)考证,特点是:对工程制图读图能力要求较高;题量大,要求对软件操作熟练;对三维内容不要求。适用于机械类专业学生。

(2)劳动部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模块考证。特点是:考试题目全部从题库抽取;对三维设计内容有一定要求;但习题库容量偏少,通过题海战术比较容易通过;对工程制图知识要求不高。适用于非机械类专业。

(3)Autodesk公司认证考试。特点是:考试的范围很广,难度较大,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费用较高。结束语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大为提高,相关的CAD考证通过率高,对其他CAD/CAM类软件教学具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琨,任卫红等编著.CAD二次开发技术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2]马春生,程芳.基于AutoLISP的AutoCAD标准零件库的开发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9,(10):72-74.[3]佟以丹.在AutoCAD中开发适合我国工程图样的线型文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26(3):60-62,88 [4]刘永强.高职CAD教学的改革[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102-104.[5]祁新梅,王已荣等.高等院校机械CAD教学实践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95-97.[6]郭岩.AutoCAD与专业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8):129-129.[7]张晓旭编著.AutoCAD 2007液压气动设计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8]吕守祥,贺炜,高斌等.基于AutoCAD 2000 的液压与气动元件图符库的开发[J].机床与液压,2003,(6):256-257,288 [9]王芳,李英俊等.论AutoCAD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103-104.4 AutoCAD Teaching Reform of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ty WEI Mao-Chun, HUANG Rong-Xi , CHEN Jia-Xing,YAN Guan-Xing

(Xiamen Ocean College,Xiamen 361012)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AutoCA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ty.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CAD and the follow-up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software courses, deleting 3D teaching content, boosting up secondly exploitation content,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AutoCAD software in the subsequent courses.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ingle command to AutoCAD software for teaching unit, single command matching the corresponding example, using examples, use of video tutorials, responding questions through network, uniforming the examination standards, improving the exam difficulty level.Through the abov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utoCAD teaching.Key words : Teaching innovation;Assistant teaching;Examine standard 作者简介:魏茂春(1974~),男,福建古田县人,副教授,硕士,从事CAD/CAM教学、设备研发。工作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联系电话:0592-8647178,联系地址:厦门市湖滨东路420号101#,邮编:361012,电子信箱:weicam@163.com。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2

一、课程名称更改为机械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无论从机械类专业角度和非专业的角度,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以为这门课主要探讨的是机械零件设计, 好像与毕业后从事的技能型工作关系不大。实际上,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探讨的是机械传动, 零部件设计是次要的。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的课程较多, 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 一般在50~60时学时, 从高职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 学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里, 只要掌握机械传动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如果在课程内容上做些调整, 减除机械零件设计方面的内容, 课程名称改成机械传动, 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一开始就能领会到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把任何能从事施工的机械分成三大部分:动力部分 (如内燃机、电动机等) 、传动部分 (如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 和工作装置 (如装载机装料装置、压路机的振动行走装置等) 。将课程更名为机械传动, 从课程体系上能体现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也避免了非机械类专业人士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产生误解。

二、课程内容选取机械传动方面

将《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 如表1所示

将表1的内容按照绝大多数企业岗位对高职机械类毕业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要求进行分类, 第一部分机械传动方面, 这部分在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应用比较多;第二部分机械零件设计方面, 该部分在工作中能用到的很少。根据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知识够用的需求, 可将第二部分内容删减。这样既保证了机械传动方面的教学课时, 又减轻了高职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理论计算方面的学习负担, 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具体需求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机械传动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抽象, 如机构自由度计算中虚约束的判断、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定、滚子半径和基圆半径对凸轮轮廓的影响、渐开线性质等。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既看不到, 又摸不着, 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以往我们大多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虽然也能有动画演示, 但毕竟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够直观。采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可以很容易的解决这些教学中的困难。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习和理解。将让学生通过看的理解变为直接的体验或揣摩, 例如在认识平面机构的学习中, 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平面机构, 使学生能在制作中揣摩和体会连杆机构的特性及制作要领, 这个方法我在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过,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知识掌握效果比以往老师讲解效果更好。常用的实践教学法主要有实物教学法和实习教学法, 这两种方法可以在具体的机械传动教学中灵活使用。

1. 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 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 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 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机械传动课程教学中, 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 以配合课堂教学。通过实验教学, 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 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 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此,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加实际操作。为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 任课教师应与试验人员密切配合,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做好准备、讲解、指导及批改实验报告等工作, 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2. 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大量生活中真实的物体和教具, 模拟生活情境来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既古老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机械传动课程的教学中, 有些教学内容离不开实物。在课堂上不易讲解透彻的机构, 可以将其实物搬进课堂, 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再好的修辞, 再好的演讲, 也不如看到实物清楚明白。更好的教学方法, 就是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进行动态观察, 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 讲解摆动导杆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时, 在牛头刨床边对照机器的结构和运动情况进行讲解, 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教学时, 一定要做基本操作演示, 切忌为了“保险、安全”而走马观花。在曾教过的工程机械专业的工学结合班上, 便尝试过将学生直接带到工厂车间进行参观教学, 学生通过眼观、手触, 更直接更具体地感受到机械传动构件的应用, 触发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配合性和主动性也显著增强, 教学过程也进行得轻松自如。

3. 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法是教师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将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机械传动课程教学可以结合专业实习来进行, 即在专业实习前,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出实习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机械传动问题去实习, 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发掘尚未掌握的知识, 寻找尚未知晓的事物。例如, 在齿轮传动机构拆装实习时, 可通过对传动齿轮的装拆和齿轮侧隙的测量进一步理解中心距可分性原理;再通过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分析, 热烈讨论, 去理解该原理的现实意义, 即生产实际中齿轮的装配虽不按标准中心距安装, 但仍然可使传动平稳的道理。因此, 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专业实习, 认真加以引导,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实习的结果要进行检查总结, 以提高知识技能的运用水平。以上三种都属于实践教学法, 在机械传动的教学中, 还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课程内容应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而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和完善, 才能更好地推进机械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图样;AutoCAD;教学方法

AutoCAD软件是由美国欧特克有限公司(Autodesk)出品的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用于二维制图和基本三维设计,通过它无需懂得编程,即可制图,因此它在全球广泛使用,可以用于土木建筑,装饰装潢,工业制图,工程制图,电子工业,服装加工等多方面领域。许多中职学校已经将CAD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该软件绘制各种机械图样。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多、容量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接触软件初期因为好奇兴致很高,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过的一些尝试,与同行交流。

1 学校教学计划

按专业需求、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制定教学计划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AutoCAD绘图功能强大,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CAD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掌握CAD的所有功能,要有所选择;其次,要考虑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掌握到怎么的绘图程度,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图,还是复杂的三维透视图;是只进行CAD绘图学习,还是要涉及到二次开发等问题。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CAD课程目的是绘制机械图样,因此,教学计划重点要在二维平面图形绘制,弱化三维透视图,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短学时内学会机械图样的绘制。

2 学校教学内容

AutoCAD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它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图等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进行CAD教学时不仅是讲述二维平面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图层、标注、文本、图块以及高级绘图技巧,还要注意与《机械制图》课程的融会贯通。《机械制图》课程中介绍了国家标准各项规定,如:线型、比例、字体,及尺规作图、画法几何等内容,这些都是CAD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通过手工绘制图样来掌握机械零件空间结构的表达方法,而在CAD课程中,绘图只是将手绘改成了机绘,同样也要依据制图标准和投影原理。二者的目的相同只是途径不同,这样就可以将两门课程贯通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CAD课程教学中,标注、文本、图块等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学生不了解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知识的内涵,就只能对设置要求进行简单的模仿和死记硬背,而《公差与配合》课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回顾一下《公差与配合》所学有关知识,只要简单介绍设置与注写方法,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掌握了。

3 学校教材选择

介绍AutoCAD软件的教材非常多,有的侧重理论知识、有的注重实践技能,有的大而全、有的小而精;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根据技工教育突出实践与技能训练的培养目标,笔者为学生选择了以案例教学方式编写的教材,并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机械制图》习题册中的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以及从企业中收集典型图样融合在一起,编写了教学讲义发放给学生,讲义突出了易懂和实用原则,简化了复杂和繁琐的理论知识,另外结合了学生熟悉的机械制图课程上手工已经绘制过的图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中职教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4 学校教学组织

4.1 教学地点

传统的CAD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在观看,没有机会上机练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效果并不好。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如果不能及时上机巩固的话,学生很快就会淡忘。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上课地点放在机房,学生每人一机,教师将绘制内容分解为若干小模块,讲完一个小模块让学生立刻进行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并根据此调整进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可以跟得上教学内容,有问题也能迅速解决。

4.2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AutoCAD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1)分层教学法。

通过前一两次的上机操作练习,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比如对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其不仅熟练掌握各种操作命令,能灵活地使用各种快捷命令绘制各种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并且在上机操作时能给其他同学做辅导;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则要求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和零件图。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轻松理解、掌握知识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使认知水平各异的学生在CAD技能水平方面都能得到逐步提高。

(2)案例教学法。

采用浓缩理论、案例引导、实践中学理论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中都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确学习相关知识的作用,然后再以案例为主,学习相关命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实际训练为主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悉各个命令的操作,积累绘图的经验,最终达到灵活应用CAD软件,提高实际绘图能力的目标。

4.3 考核考试环节

考试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CAD课程考试的问题上,笔者是将机试和笔试结合进行综合评定的,机试所占比例要比笔试高。由于CAD课程目标是操作能力,所以最后的成绩主要由学生的操作水平决定,为了防止学生只会绘图,而忽略必要的理论知识,考试设置了笔试环节,由于理论内容要求是“了解”,因此采用了开卷的形式。

5 结语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融入式教学方法,以机械制图为理论,计算机绘图为工具作为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筛选,使两门课程的内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CDA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剑飞,王兴国.CAD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课程 篇4

2. 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结构、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机械设计中所需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3. 机械设计:介绍机械设计的步骤、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以及机械零部件、机械结构的设计。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介绍CAD、CAM、CAE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设计流程。

5. 制造自动化:介绍机器人、自动化装备、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制造自动化的技术和应用。

6. 机械加工工艺: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机床选择、刀具选择、切削力分析等知识。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5

关键词:AutoCAD课程教学法学习法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专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以下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AutoCAD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是中专工民建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以前,由于软硬件等条件限制,传统AutoCAD教学模式简单、落后。AutoCAD的命令非常多,教师在课堂上读教材,让学生死记命令,一般是按照教材的顺序逐个介绍命令和参数的使用,讲解过多后,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同时,上机练习的机会较少,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应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大胆改革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下列方法应用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例教学法

在AutoCAD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结合学生操作为主。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常用绘图命令、辅助工具及编辑命令,学生往往会觉得又多又乱,不容易掌握。我通过采用具体的实例,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根据本次授课内容准备典型例题,首先由我引导大家对图形进行分析,按步骤为学生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具体讲解各种命令的使用和各种绘图技巧的运用,然后找学生按照我的演示再做一遍,两遍演示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刚才演示过程中所用到的命令以及领悟到的绘图技巧。通过讲解――练习――总结,从实际到理论,使学生轻松掌握各命令的意义和使用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学习AutoCAD就有一种成就感,打消了学习这门课的顾虑,增强了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二、分组学习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AutoCAD绘图的方法和技巧,这时可采用分组集中讲解与练习结合的学习方法。首先将学生按平时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分给每个组一张完整的图纸,根据图纸集中进行讲解,在教师集中讲解的时候,不仅要讲清如何操作,还要讲清为何这样操作以及图纸的设计理念,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往往在拿到图纸后不知从何处入手画第一步,或者在画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往下进行,这是因为他们对整张图纸的设计理念不清楚。讲解完成后,学生就进行分组训练,讲练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练习过程中,小组同学间互相协商,互相帮助,绘图能力强、理解力强的同学就能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法

AutoCAD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对中专的学生来说,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概念。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施工现场的实践教学法,用现场的施工图纸,对照实际施工环境,直观地进行教学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图纸上的平面图形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另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图纸所对应的建筑实体进行演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这样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平面和三维等各种视图有立体的形象感,这样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能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

四、辅导讲座法

AutoCAD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所以,学生学习这门课不能光停留在课本上,不能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环境里,应该让他们认识更多的东西,体验最新的设计理念,见识最新的设计作品。为此,我们请CAD专业设计人员来校进行辅导讲座,带来他们最新的CAD制图作品,为学生们进行分析讲解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新技术、新元素的应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AutoCAD的积极性,都跃跃欲试,想自己亲自动手进行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实践证明,将这几种方法应用在AutoCAD的教学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同时,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形成我校的特色课程,为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汤攀.AutoCAD2010建筑设计与施工图绘制实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6

摘 要:本文主要对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内容、意义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实训教学改革的目标与途径,阐明了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训教学是由理论转向实践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中职机械类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不能达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此,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改革的精神,加强对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机械类生产和建设的要求,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实践性人才。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不仅需要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也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实际的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树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用新的衡量标准去研究和分析机械类专业教学。为此,中等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将实训教学看做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讲授理论方面的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学生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贯彻和落实中职机械类实训教学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是大势所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培养目标上来说,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以学生顺利就业为基本方向,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实训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将实训环节看做是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与培养目标相统一,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相吻合,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

现阶段,迫切要求对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在学生掌握机械类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形成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满足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训教学改革的设想,将实践教育贯彻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具备相应的机械工程素质。具体说来,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中职机械类教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一些课内实验活动。可以通过课内实验、具体操作、课堂演练等形式,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具备机械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手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开展机械工程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实训教学中,除了要重点培养职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外,还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实训。例如,可以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具备与他人开展有效合作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对于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系统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更好地应用CAD/CAM技术,通过绘图设计与机械设计,让学生在实训中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要制定出完善的综合能力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并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和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形成不断学习、主动探究的观念与意识。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可以将一些探索性的课题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也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实践能力演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树立研究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另外,要鼓励学生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等级进行评估,获取国家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一线中去,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贯彻并落实素质实践教育

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显性的教学环节,而且要注重隐性的教学环节,综合化、一体化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建立完善的素质体系。实训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在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启发式、实践演练、现场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增强探索意识,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另外,要在实训教学中加强对教学技术的研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制作电子教案、开展实训车间远程教学、建立校园学习和交流网络,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在实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必须在实训教学中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积极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对实训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对没有掌握的教学内容及时询问,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学生要及时总结学习过程,撰写实训总结报告,对相关技术要点和操作要领进行总结,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要不得完善教学体系,将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与用人单位对接,采取共同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使专业学习和实践操作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说来,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完善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第一,要广泛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将科研活动与实训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第二,要进一步推广“双证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取得学历和文凭的同时,取得专业类资格证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鉴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结语

现阶段,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社会发展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重视机械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根据用人单位对机械类学生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和科学的培训与教育,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意伟.刍议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2]邹会会.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电子制作,2013.(04).[3]胡金星.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7

机械专业工程图学类课程是一个课程体系, 不仅包括传统的工程制图内容, 如画法几何、机械制图, 也包括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实体设计等内容。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它有着很强的实践性, 还需要配合有机械零部件测绘的工程实训内容。从内容上, 它不但研究图学理论与表达, 还培养图形绘制能力、三维实体设计等。目前计算机三维实体设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阶段, 按不同的时间阶段与各部分学习、应用的内容相结合统一考虑, 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见图1。

工程图学类课程不仅是学习一门理论知识, 更是培养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内容, 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使其更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对培养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学习画法几何内容, 掌握绘图理论

画法几何是研究投影法、投影规律等基本理论的, 它是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构思能力的起点, 该部分内容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掌握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学习该部分内容, 点、线、面投影是学习基本体的投影基础, 从线、面出发,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让学生抓住物体的特征, 注意物与图的相互转化, 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正投影理论的基础上, 使研究问题的对象由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组合体部分的内容,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由研究点、线、面和基本体的投影过渡到组合体, 并为后面的表达方法和零件图做前期铺垫。讲解组合体时, 借助三维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 以获得感性认识, 可以对解题产生启示作用。读图时, 引导他们从体的认识再逆向思维到点、线、面, 将抽象的二维转换成形象的三维, 实现物体与图形的转换,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 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讲解时可引入三维软件进行三维建模, 引起学生对三维设计软件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欲望。

二、将专业制图与计算机二维绘图合并为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专业制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绘制、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标准的规定, 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能利用绘图仪器、计算机软件正确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图样。通过零件图绘制、识读, 了解零件的结构、设计与零件工艺、加工方法、加工顺序等知识有关;通过零件图表面粗糙度、极限配合以及形位公差等, 对将来的专业课程, 如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有所了解;通过装配图, 使学生了解到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顺序, 了解设计时要考虑的内容。通过以上一系列内容的讲授与应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维绘图以常见的Auto CAD软件为例, 学习时, 首先讲解Auto CAD的简单绘图、编辑功能, 使学生可以绘制简单的图形。教学中可以从实际的案例出发, 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绘制具体实例上。通过绘制具体图形, 把要学习的具体命令融入到具体实例中, 在使用中不断练习总结。然后, 根据需要介绍的专业制图的内容, 增加零件图和装配图, 逐步介绍Auto CAD的其他功能, 用以绘制复杂的符合专业要求的零件图、装配图。

绘制图形时, 可以将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绘制。通过教学实践比较发现, 尺规绘图环节不仅加强了绘图技能, 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态度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尺规绘图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实质性的进展。在计算机绘图普及的今天, 尺规绘图不但不能削弱反而更需要适当加强。绘制过程要求学生绘制的图形要符合国家标准, 绘制时逐步利用Auto CAD的辅助功能, 实现快速、准确的绘图。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

三、进行三维实体设计, 为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实际生产中, 二维设计在其表达方法上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所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三维建模技术应运而生。三维建模使得设计和制造的理论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三维实体设计软件可以对零件进行三维建模, 进行虚拟装配, 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上对设计出的零件进行虚拟加工和装配试验, 检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质量 (是否有干涉、松动等) , 并以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对模型结构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 从中及时发现设计缺陷并进行结构优化。这一技术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 从而减少昂贵的试验费用。同时利用三维实体设计软件, 可以将三维模型直接生成二维的零件图, 这种方法准确、直观, 减少了绘图工作量, 提高了零件设计的效率。尤其对于复杂的几何造型、不规则复杂曲面等的投影, 视图中的交线 (截交线、相贯线) 能够自然生成, 避免了二维图形的绘图。

三维实体设计在学习时, 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由易到难, 结合实际练习。初学者可按照由下至上的设计方法, 先对各个零件进行三维建模, 然后按照相应的配合、约束关系进行装配, 装配后对装配体进行模拟动画, 进行工作原理模拟。熟练后可采用由上至下的设计方法, 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 进行设计和修改, 一边装配、一边建模, 方便、快捷。

现代企业的设计、生产、制造模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快速转变, 三维实体造型已经成为从设计构思到数据采集、数控加工等的主要模式, 三维实体设计技术逐步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一种现代技能, 是现代制造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目前, 国内大、中型企业许多采用Pro-E、CATIA、Solid Works等三维软件进行设计。

四、进行零部件测绘,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

机械零件测绘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机械零件测绘是以真实零件为测绘对象, 要求学生利用测量工具对零部件进行测量, 然后绘制草图、计算机绘图以及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通过对零件的测绘, 要求学生对零件的测量结果和加工工艺进行尺寸分析, 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 根据测量分析结果绘制零件草图, 依据草图绘制出正规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或者直接创建三维模型, 通过三维模型、装配体直接生成二维工程图、装配图。

零件测绘涉及多门课程, 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材料、工艺等, 不仅用到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有机械加工生产实习的经验, 特别是在技术要求的制定方面最为艰难复杂, 需要多方面考虑才能完成。零部件测绘全过程的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图学综合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模型测绘过程可鼓励学生通过三维模型和装配图进行小的改进, 生成爆炸图、模拟工作原理, 进行静态分析等, 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三维实体设计能力。

五、总结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按时间阶段分别开设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Solid Works三维实体设计、机械零件测绘等课程。后期, 带领学生参加先进成图技术大赛、参加认证考试, 对前面学习内容, 在后续课程的学习、设计中不断应用、深化和强化。经过系统的工程图学类课程学习后,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能快速、准确绘制正确的工程图样, 可以创建三维模型、虚拟装配, 并进行动画仿真。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还可进行简力学性能分析, 且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增强了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 提高了综合素质, 为毕业设计做好了充分准备, 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桂英, 李小兵, 等.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C].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济南:黄河出版社, 2007:424-425.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8

[关键词]应用能力;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机械制造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制造工人,转向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科技素养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其机械类专业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机械类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以社会发展为依据来制定,并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复发当前社会现状的教学模式,提高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并未我国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机械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机械制造行业也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大部分都在沿海区域,那些地区的外资合资比较集中,企业招聘人才需要满足知识面宽广,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等要求。因此,教学改革需要对沿海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进行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以机械制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制定符合当前社会机械类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扩大其能力培养范围,培养出能够适用于机械工程行业产品制造、应用、运行管理以及产品营销等多项工作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并在此过程中,形式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

机械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内容都是根据以实际应用依据所设立,因此需要加强基础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中实践课程需要能够拥有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学生所学的课程需要突破学科的界面,以综合型教育思路对机械类专业的客场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将社会需要的通用能力和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组合。

(一)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将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并根据其特性和功能将之划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其次,将与这些模块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性整理,依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将其置入课程当中,并着重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将理论和时间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将比较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课程到中,以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为中心,根据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将其划分为不同模块,以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课程设计,在职业情境中完成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二)课程改革重点

1.需要将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相融合,传统机械专业的制图搜之手工仪器绘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以及制图质量,这种方法在计算机制图技术为吃屎之间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计算机技术被普遍运用的今天,这种制图教学已不再适用。计算机绘图能够制造图形的三维实体模型,不仅能够提高绘图的质量和速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形体的分析方法,锻炼其空间构造能力。

2.需要对《机械设计基础》进行改革,《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力学和结构、机械零件和部分公差、检测等内容。将其中出知识点重复的内容、公式推导过于冗杂以及部分理论分析内容进行删减,强调理论中力学、材料力学的实际应用,对机构系统设计思想进行着重讲解,并注重机构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3.需要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践课程主要有机械拆装、现场教学两个部分,在机械拆装时需要让学生对常用的拆装工具以及机械零件进行了解,同时帮助其对机械零件和机构进行感性认知,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现场教学时,需要让学生观摩和分析典型机械零部件及机构,以深化其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并让学生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课程设计。

4.需要对《机械制导技术》进行改革,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复杂,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机械总综合运用能力,对工艺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将之运用到实际分析和应用道中,让学生建立完善的铲平质量和技术经济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工程素质,并增强对课程中新工艺、技术和非技术掌握的要求,让制造工艺技术与其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传统工艺和现代制造技术的结合使用。

5.对《控制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电子技术。电器控制等。可以将机械应用中需要使用的电、液、气等控制内容进行结合。控制内容和检测模块所囊括的内容有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液压与气动技术以及单片机控制等技术。

三、结语

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此而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根据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教学目标重新确定,并依据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优秀的机械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婴.机械制造工程发展与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11):139.

[2]孙勇.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16(22):225-226.

[3]胡清,易飚.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23(05):24-26.

[4]陈祥敏.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5(09):29-30.

[5]田春德.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34):204.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9

摘 要: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分析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工程力学理论联系地质现象,教学内容设计和例题和习题的讲解等方面阐述了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运用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力学 地质现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E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67-01

《工程力学》是工科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既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工程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不断扩充,而课堂教学时数相对减少。目前《工程力学》教材大多适用于力学等相关专业。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地质类专业的特色。因此,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面的认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对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以分析和探讨。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重要性

《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直接影响着构造地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无论是鉴定每一种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及等级,还是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和各种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的应力活动方式,以及建立地质力学模型,追溯地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过程,都需要工程力学的知识。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联系地质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与地质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在构造的动力学中,需要用到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恢复古构造应力-应变场。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专业领域中的应力,笔者与地质工程专业老师多次沟通,并翻阅相关地质力学资料,了解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应用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出力学与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运用力不知识解释常见地质现象

绪论中举例运用力学知识解释褶皱、断层、透镜体等一系列的地质构造现象。说明力学与地质专业具有紧密的联系。还进一步地向学生指出地质力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地质力学是地质学与力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由于地壳非理想的刚体,而是具有弹性和塑性力学性质,地壳的各个部分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永久变形。学习工程力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根据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运用力学知识来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例二:材料力学性质的应用

地质工程专业中,岩石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以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质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岩石的弹性及塑性特征。岩石的弹性特性有冲击地压、地震弹性波及常见的应力解除;岩石的塑性表象有岩层褶皱、第四纪冰川砾石的变形和地震塑性波。利用材料力学性质还可以解释常见的地质现象。以石香肠为例,它是地质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之一。典型的石香肠形成于较薄(通常最厚约1 m)且比围岩较强硬的岩层中。这是因为在大致垂直层面的挤压作用下,使石香肠的围岩沿着层理发生张拉,出现细颈化或破裂,进而形成透镜体现象。

实例三:应力状态的应用

工程力学中的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似乎与地质工程无关。然而在地质工程中,当分析岩石断裂时就有其用武之地了。由于地壳是以水平应力场为主,一般情况下,最大压应力和最大张应力是近水平的,中间应力轴是近垂直于地面。在地应力作用下,压性断裂面与最大压应力直交;张性断裂面与最大张应力直交。此外,局部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主轴的空间方位不一定都是与地面完全平等或垂直,这是由于种种边界条件影响,三轴和地面呈斜交状态。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压性、张性、扭性破裂面以水平应力场为标准确定,这些断裂面就兼有压扭性质或张扭性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授内容注重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精讲多练。例如在讲授静力学内容时,应以一般力系为主,严格要求解题思路,强调正确的解题方法。在画受力图时学生容易出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复强调画受力图应注意的事项,并且增加习题课。

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比如材料力学中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均为内力。内力的正负号有各自相应的定义,针对分离体画受力图时,一定要画正的内力,但在列平衡方程时,所有的内力则变为外力。材料力学中,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时,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的定义出发、分析每一种力学模型、采用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应力计算公式。从而明确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精解例题、重视习题

教师除了要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例题都需要精心准备,选择典型的例题。解题前,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解题思路。解题时,采用板书的形式分析解题过程,此时也学生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时,教会同学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入手分析,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结语

经过严格训练,学生才会思路清晰、计算准确、书写工整。学生在每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均应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踊跃向中心发言的学生或老师提问,及时澄清问题、解除疑惑。

参考文献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傅小明1,蒋萍2,孙虎1,杨在志1,李新星1

(1.宿迁学院金属材料教研室,江苏宿迁223800;2.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

摘要:阐述了高校工科类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宿迁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为例,论述了该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在课时安排、考试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经验,即遵循基础英语的教学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词(或者短语)→句子→ 篇章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已指出专业英语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和任重道远的过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只有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高校专业英语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11

【摘要】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居尤为重要的地位,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对象,针对其特点,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为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一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对该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网络辅助教学 机械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1-02

Teaching Mode of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Mechanical Major Aimed at Creative Education

SUN Jing, YANG Xing-hua, YANG Jun-ru, WANG Ji-dai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Abstract】Fundamental courses, arranged to learn prior to specialized courses at college or universit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For mechanical major, the teaching of fundament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Aimed at improving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for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mechanical major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it,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made up of mainly traditional class teaching and network assisted teaching as minor, was put forward and discussed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practice this teaching mode.

【Keywords】Creative education;Fundamental course;Network assisted teaching;Mechanical major

一、引言

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各高等院校争相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为重点,专业特长培养为特色的宽口径教育”模式 ,开展和实施创新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机械类本科专业是我国工科类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本文以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为主要对象,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探讨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前的先修课程,其学习过程是学生由通识教育向专业教育过渡的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仅是夯实工程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与课程体系的其它课程相比,专业基础课因其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给 “教”和“学”都带来不少困难。

1.一般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

例如《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基本理论和概念多,且抽象难懂,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教”与“学”都容易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工程应用性又很强,对于毫无工程概念的学生而言,学好这类课程难度较大。

2.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任务重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重点、难点也多;而且经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后,课程的授课学时减少,一些重点以及应精讲的难点内容往往难以展开。所以,这类课程的“教”与“学”任务都很重,教师与学生承受的压力很大。

3.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开展创新教育,尤其有利于学生构建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其专业综合创新能力。所以,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机械类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除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外,也逐渐尝试应用网络辅助教学。随着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与不足。

1.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课堂上,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仍脱离不了依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满堂灌”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甚至无暇顾及理解程度;课堂外,尽管实施了网络辅助教学,学生仍然按照课堂要求被动地练习、测试、作业等,网络只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整个教学的组织完全以教师 “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思考、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2.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启发式和创新性实践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的实验多为验证性质,主要用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性实验。针对课程专门设置的课程设计,也依旧沿袭“教师指定题目、学生机械地完成近似模仿的设计”,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启发式教学环境,导致创新意识较差。这种缺乏启发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方式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收效甚微。

四、探索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更新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而在该过程中,应首先重视发挥各教学方式的优势。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便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有利于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其中所特有的师生面对面交互方式及情感交流也是网络难以替代的,主要缺陷是过于强调“教师为中心”。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建设网络辅助教学不是为了替代传统教学,而是将网络作为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对传统教学环境进行有益的补充。在实际教学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建立一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使该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1.构建与传统课堂教学切实“互补”的网络辅助教学形式

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重在“辅助”。它必须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多媒体、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基于组织方式、内容和功能互补,建立简单、实效,且功能互补的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交互性、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条件,而完全没有必要模拟和重复课堂教学的全部功能。

例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缺陷之一,是离开课堂后师生交流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这时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来“辅助”,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各种功能模块设计,打破空间和时间阻隔,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或“离线”畅通交流。为了改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收集甚至制作与实践相关的大量多媒体资源,或将课堂的理论超链接至相关的技术、产品或公司,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设置创新模块,及时发布创新课题和信息,吸引学生关注并参与,直至启发和引导部分学生尝试实践创新。

2.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和内容,引导和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并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应作相应的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到网络辅助教学的良好过渡。一般来说,学生刚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时,处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关键阶段,此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非常重要。课堂上,除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外,教师应利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师生感情及教师人格魅力等,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一方面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中的丰富资源,延伸和扩展课堂知识,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因课时有限而无法在课上开展的“课堂讨论”,通过课堂上“抛砖引玉”的启发,将其延伸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借助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来进行,这样既完成了必要的内容讨论,丰富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课堂上,教师可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或自身的科研情况,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同时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创新模块,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创新的动力,从而引导部分学生从主动学习向研究型学习[4]过渡。

3.将网络辅助教学作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有利纽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之外,学生自愿参加、旨在提高综合素质、丰富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第二课堂”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向研究型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开放空间及多种畅通的交互方式,完全有条件成为第二课堂的“排练场”。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可以打破时空制约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遴选,在平台上及时发布创新课题,或启发学生提出课题,公开讨论论证后发布;学生则自主选择课题,自行组成协作小组进行课外的创新活动,期间还可以通过平台获得教师的指导与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纽带”作用,教师还可以将“挑战杯”、“机电产品大赛”等各种竞赛信息及时发布在平台上,并将以前参赛的获奖作品在网上展示,以鼓励、引导学生以参赛为契机参与实践创新。

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将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可活跃“第二课堂”,也可引导部分学生向研究型学习发展。

五、总结

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际教学的需要。针对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自身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并有效实施网络辅助教学,从而形成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将有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悦,等.机械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164-165.

[2] 张文慧,等. 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J]. 中国电力教育,2009, (15): 70-71.

上一篇: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下一篇:幽默搞笑的中秋节微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