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

2024-10-05

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精选12篇)

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 篇1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真实完整准确科学产品特性说明书

2、中文语言文字规范准确清晰规范

3、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4、商品名称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分行两

二、名词解释

1、医疗器械说明书:是指由生产企业制作并随产品提供给用户的,能够涵盖该产品安全有效基本信息并用以指导正确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文件。

2、医疗器械标签:是指在医疗器械或者包装上附有的,用于识别产品特征的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3、医疗器械包装标识:是指在包装上标有的反映医疗器械主要技术特征的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三、三、简答题

1、答:医疗器械说明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有关要求,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二)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及售后服务单位;

(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第一类医疗器械除外)、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四)产品标准编号;

(五)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

(六)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内容;

(七)医疗器械标签所用的图形、符号、缩写等内容的解释;

(八)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

(九)产品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储存条件、方法;

(十)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标明有效期限;

(十一)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应当在说明书中标明的其他内容。

2、答:医疗器械标签、包装标识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二)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

(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四)产品标准编号;

(五)产品生产日期或者批(编)号;

(六)电源连接条件、输入功率;

(七)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标明有效期限;

(八)依据产品特性应当标注的图形、符号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3、答: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不得有下列内容:

(1)含有“疗效最佳”、“保证治愈”、“包治”、“根治”、“即刻见效”、“完全无毒副作用”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2)含有“最高技术”、“最科学”、“最先进”、“最佳”等绝对化语言和表示的;(3)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4)与其他企业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相比较的;(5)含有“保险公司保险”、“无效退款”等承诺性语言的;(6)利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名义、形象作证明或者推荐的;(7)含有使人感到已经患某种疾病,或者使人误解不使用该医疗器械会患某种疾病或加重病情的表述的;(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 篇2

1 概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在2006年6月就按照立法计划启动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经多次研讨后, 完成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并于2007年9月21日在其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修订意见。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委托开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2010]90号文件) , 决定对27个相关医疗器械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制修订, 其中包括《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的修订工作, 这次修订工作体现了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政策调整的趋势。

2 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说明书、包装标识内容不完整

2008年对大连地区应用的14个厂家生产的16种官内节育器的使用说明书及小包装标识的调查结果显示[1], 14家中仅有7家在说明书或小包装上标明使用期限, 没有标明消毒失效期有9家, 需根据生产日期 (或消毒批号) 和灭菌有效期推算。生产日期 (或消毒批号) 多数厂家打印在小包装上, 少数厂家通过加热定型在小包装封口处, 很不清晰, 临床医生常需对照日光才能看清上面数字, 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 也易出现差错。

2008年6月至9月, 天津中心和广东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承担了国家局下达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的专项抽验任务, 截止到2008年7月30日, 天津中心收到样品81批次, 分别来自广东、北京、江苏、陕西、安徽、湖南、山东、吉林、贵州、广西等10个省市。检验项目为:外部标记、电介质强度、工作数据的准确性、输出闭锁、脉冲宽度等指标。经检验, 57批产品被抽验项目合格, 24批产品被抽验项目不合格, 其中不合格产品的最主要问题是“外部标记”内容不完整 (共12批) , 占14.8%。[2]

2.2 标识内容不规范[3]

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使用过程中, 发现不少无菌器械的内包装上规格、批号、有效期等标识依然存在缺陷, 不利于安全使用。如:某些“硅橡胶引流管”最小包装上无规格, 未注明“一次性使用”等标识, 因为该产品有多种规格, 往往会造成使用前因没有明确标识而无法判别是否适用、无菌。

同一厂家的同一规格产品出现不同的标识。如有些“中心静脉导管组”在同一型号不同批次的包装标识上, 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内容都不同, 给验收、管理和使用带来许多不便。

外包装与最小包装所标注的生产日期不同, 混淆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的定义。生产批号是指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用以追溯和审查该药品的生产历史。例如, 某公司生产的留置针上外包装上标注的批号为0409703, 而最小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也为0409703。

2.3 包装标识变更不及时

在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中发现有些医疗器械产品, 如:齿科材料、医疗用卫生材料、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包装标识内容 (一般是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 发生变更后, 未更换新包装, 也未对发生变更的内容做出标注说明, 实际工作中曾发现有生产企业仍使用多年前已过期的旧包装物;安全套产品很多没有固定包装图案, 包装不断更新, 难辨真伪。

2.4 进口产品缺少必要的中文标识

目前, 进口医疗器械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9年10月, 我国已注册的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共有24000余个。进口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必要的中文标识[4]。

一是无完整的中文使用说明。有的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没有中文使用说明书, 用户只能自行翻译, 就有可能造成译文与原文的表述有出入, 甚至发生歧义, 会造成使用者的误操作和其它不当的维护, 从而影响到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是标识内容不规范。许多进口医疗器械外包装上未能标明产品注册号, 警告性和提示性文字仅使用英文, 且在说明书上也无中文解释。在进口设备上的部分图形、符号、缩写, 没有在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说明。还有些安全标识标示不一, 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根据浙江省某个医院对其正常使用的25种进口的三类的卫生材料进行的抽查结果是25种材料中有二种产品没有中文标签, 占8%;没有中文说明书的有16种, 占了64%;在9种提供的中文说明书中, 几乎没有一份中文说明书的内容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内容;在23种中文标签中, 五项常见内容齐全的只有15种, 占65.2%, 在这15种产品中, 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是直接标注在中文标签上, 而需要查对产品的外包装[5]。

3 对修订《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建议

3.1 结合目前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对医疗器械企业和使用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因为器械的误操作往往与器械标识, 特别是操作说明书有直接的关系, 可能直接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 应以此次修订规定为契机, 尽量查找说明书、标签和标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充分融合到新的规定中去, 使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好标识得到规范, 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问题的总结, 笔者认为在修订后的《规定》中还应增加对进口产品和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具体要求;明确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包装标识中内容发生变化后, 新老包装完成替换时限的要求;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3.2 结合《条例》最新修订稿及其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

修订《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法规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此次国家局开展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包括27个相关医疗器械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其中与《规定》有关的主要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编码制度》和《医疗器械进出口和通关检测管理办法》。参加修订工作的人员应深入研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性质和内在规律, 从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分析问题, 因此, 修订《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不仅要以《条例》为依据, 还要充分考虑其它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3.3 参考药品的相关法规进行修订

我国对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法律体系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细则4种形式:首先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它是我国药品管理的基础法律, 其中第54条是针对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规定;其次是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它是上述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规, 并且第46条是关于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规定;再次是由SFDA颁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局令第24号) , 该规章的主要内容是规范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最后是SFDA发布的一系列规范细则, 如《化学药品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中成药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等进一步解释上述法规的内容和形式, 帮助制药商和销售商贯彻落实上述的药品法规。

3.4 参考管理比较先进的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修订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均有着不短的历史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如, 美国FDA早已于1989年8月发布了“医疗器械标识管理规范” (Labeling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device) , FDA所规范的标识要求, 包括产品各部件、包装材料、使用说明书、服务说明中所显示的信息和图示, 以及所有可能影响健康的警告性语句和保护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美国FDA的管理规范不仅规定了普通医疗器械标志的通用要求, 还对体外诊断器械、临床研究用器械、辐射类器械、以及510 (K) 和GMP对医疗器械标识分别提出了针对性要求[6]。

3.5 配套编制“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

在2004年修订《医疗器械说明书管理规定》的过程中就有人提出, 应在新规定后随附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规范化样式, 对印制要求作出统一规范。但由于医疗器械品种繁多, 产品形态大小、简繁程度差别很大, 难以用统一的格式进行要求, 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在新规定中对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格式和印制规范做出明确要求。但笔者在医疗器械审评的过程中发现企业产品的说明书格式和内容往往很不规范, 对其提出修改意见时, 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性文件, 企业反复修改后也很难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因此建议在本次修订过程中配套《规定》编制不同类别产品的“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

为了证明其可行性, 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 (其中30份针对企业发放, 10份针对所在省内市局发放)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 有90%的企业和市局赞同制定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

国家局于2008年已经开始制定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但适用于企业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很少。如果也以同样的方式, 并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和药品的相关法规和文件, 开始计划制定医疗器械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 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各类产品的说明书, 而且可以使审评和监管有法可依, 并统一尺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潘亚娜.宫内节育器说明书存在问题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 17 (6) .

[2]齐丽静, 段乔峰, 高山.从国家专项抽验中看“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 15 (9) .

[3]傅唐德.无菌器械内包装标识存在缺陷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17) .

[4]王吉.进口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 16 (2) .

[5]叶小琴.关于进口医疗器械中文说明书和中文标签的调查, 2008-2008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国际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及质量管理论坛.

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包装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81-02

我院每日需使用大量的手术器械、敷料等。为了规范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护理作用,提高手术质量,在院领导与护理部、感控处、消毒供应中心的协调支持下实行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合作运作模式,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包装,以确保手术器械的卫生质量,其优势在于资源共享及高效利用。手术室护士能够集中精力配合手术,把手术室护士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供应室护士工作内容得到丰富充实,增强信心,价值得到提升。我院采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和消毒,以确保手术器械的卫生质量。实践表明,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月进行的细菌学抽样监测结果显示,清洗后的各类手术器械均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设备配置

流动的冷热水装置;纯化水处理机一台;高压气枪、水枪各一把;超声波清洗机一台,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二台;专用干燥箱一台;等离子低温灭菌器一台,高温蒸汽灭菌器二台;操作台,无菌物品存储设备,密闭式下送车、回收车;空气净化设备;温度、湿度调节及监控设备;与手术室专用洁梯、污梯。

2 人员培训

在我院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正式合作前,对各级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了解其他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两个部门合作管理的整个过程和相关流程,并结合本院的实际制订出规范的操作流程。请专家来我院对各级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从机器设备使用、保养到手术器械清洗、准备、包装、灭菌、储存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充分细致的培训。

3 工作流程

3.1 器械交接 器械数量的准确交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根据手术分类将器械归类成各类手术器械包,如大剖腹包、小剖腹包、骨科器械包、体外循环器械包等,特殊的器械和不常用的器械采取小包装,以备满足各类手术的要求。每个包选用合适的清洗筐盛放器械,器械清洗、打包、灭菌始终固定容器,每个包内放置器械基数卡片。由护士专职负责器械下送,下送前由器械护士与护工直接交接清点签字,器械筐内放入该器械护士姓名牌,无误后护工送至供应室与接包者核对登记,清点者都必须根据卡片认真核对并在器械清点登记本上签上姓名、时间、用于哪位病人,以便核对清點及追溯,如发现器械有误及时查找原因。

3.2 手术器械分班清洗流程 1)白班清洗流程。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器械护士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双方清点交接需清洗的手术器械并签名,放入运输车,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及工人通过污物专用电梯将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净化室人员按器械洗涤难易度分别装入各器械洗涤筐,相应选择手工清洗、机器自动清洗或超声波振荡清洗等洗涤方法进行清洁,并经初步烘干后,送入清洁包装区。2)夜班清洗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是两个不同的专业科室,手术室工作日以继夜,节假日照样不停地进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消毒供应中心由于护士人数不足,不能与手术室一样排班。针对这种情况,经双方护士长共同协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白班下班前将浸泡器械的多酶按比例配置好,便于手术室夜班护士使用,手术室夜班护士把用后的器械,先用清水冲洗器械表面的污物,在登记本上记录其编号并签名,然后将编号条码连同器械一起放进多酶浸泡,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次日上班后根据记录、编号进行查对,再按流程清洗。

3.3 检查包装 器械在包装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质量。首先由包装班护士进行目测,对清洗后器械的洁净与干燥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清洗后的物品达到:光洁无残留物质,无血迹、污渍和水垢,器械表面包括关节齿牙等处无锈斑。器械合格后,由手术室下派的主管护师根据器械包的名称进行制备,供应室将手术包内物品打印一览表,通过核对一览表进行包装。根据规范要求,放置四类卡,书写粘贴包外化学指示胶带。

3.4灭菌、运输、储存流程 各类器械、物品除用高压蒸汽灭菌外,对于不耐高压、不常用的器械可采用包装经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然后装入消毒后的物品专用运输车,分别送至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备用。

4 小结

4.1 近1年来自实施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作管理后,更为合理地利用了设备资源,消毒供应中心也发挥了其专业应有的职能,积极地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迈进。

4.2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器械护士在经过1台手术的紧张配合后,体力消耗大,有时还要连台手术,体力的疲劳往往是造成医疗事故的隐患。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合作后,把清洗工作放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护士把精力集中放在配合每台手术上。手术器械经过消毒中心供应中心处理后,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光亮度大大提高,器械生锈、带有污渍的机会大大减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合作后既节约了手术室护士大量时间,又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为手术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黎明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 2007,(5)

[2] 王竹华 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3)

产品包装管理规定 篇4

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保证产品质量,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与公司产品包装有关的部门和人员。

3. 术语

产品:指公司生产经分析合格的产品。

4. 职责

4.1 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的包装;

4.2 仓储处负责包装物的验收和管理;

4.3 供销处负责包装物的采购;

5. 工作程序

5.1 包装物的采购

供销处根据公司采购计划采购包装物,供方必须是国家定点危险品生产单位,采购时应索取供方定点生产证书复印件和国家质检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的检测合格证,具体执行《物质采购管理规定》。

5.2 包装物的管理

5.2.1 包装物的验收

采购的包装物经仓储处保管员和业务员按《物资入库管理规定》和5.1要求后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标识。

5.2.2 包装物的管理

包装物入库后,保管员应保持包装物存放场地整洁,不得与其他物资混放,防止发生化学污染。

5.3 产品包装

5.3.1 固体产品的包装一定要有明显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等级、生产日期、批号和净重,并有“危险品”标识、产品合格证。

5.3.2 包装管理:

(1)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配备安全设施。

(2)包装时应按计量标准进行包装,误差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3)保持包装场地的清洁,不得有杂物和其它化学危险品。

(4)包装厂房必须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防止出现空气爆炸。

(5)规范码放,标识明确,并附有产品合格证。

5.3.2 液体产品的包装

5.3.2.1 对于液体产品包装容器,一定要有明显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标准号、等级、生产日期、批号和净重,并有“腐蚀性物品”的标志。

5.3.2.2 产品储罐一定要有明显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等级、并标识“腐蚀性物品”。

5.3.2.3 液氯槽车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合格证、生产日期、批号和净重,并有“危险品标识”标识。

5.3.2.4 对于各种液体产品的包装容器做到专罐专用,在包装液体产品时应做到:

(1)专人负责罐装,严禁其他人员罐装。

(2)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3)容器物材质与罐装产品的化学性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4)罐装前应认真检查罐内是否存在其它物资,如有必须予以彻底清除,并用清水冲刷,不得含有任何物资,保证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影响产品质量。

(5) 罐装前发货人员要认真检查核对运输车辆的危险品运输证明件。

5.3.3气体产品的充装

5.3.3.1 气体产品主要包括:液氯、氢气:其中,液氯充装执行《液氯充装及钢瓶安全管理规定》,氢气充装执行《氢气充装站安全管理手册》中有关充装部分。

5.3.3.2气瓶瓶体应标识或悬挂:危险品标签、产品合格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和净重。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 篇5

1.目的:为了维护车间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效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2.详细内容:

一、会议制度:

1.包装车间员工每天提前10分钟到达车间参加早会,不得迟到、早退。

2.员工在开早会时必须站立端正,认真听讲,不得喧哗吵闹,不得做与早会无关的事。3.车间班组长开早会时必须向员工传达前一天的工作情况以及当天的生产计划,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二、车间卫生及管理制度:

1.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2.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穿拖鞋、背心、赤膊,短裤、超短裙及肉色丝袜进入车间.3.不得将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如手表、耳环、首饰等)带入车间,更不得把生产工具带出车间。

4.车间内严禁吸烟(含在厕所内),一经发现200元/次.5.车间内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每天上下班之前进行5S活动,并保证安全有效,工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6.每道工序必须接受车间管理人员的检查、监督,不得蒙混过关,虚报数量,并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得顶撞、辱骂管理人员否则给予50元罚款如情节严重者开除出厂。7.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工作漏失,(如漏放附件与包错板子等),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5-50元不等处罚。

8.员工在工序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损坏物料、工作器具等设备,违者按原价赔偿。9.员工在上班过程中不得随意走动(管理人员因工作需要除外),不得大声吵闹、喧哗,不得播放音乐。

10.员工上班期间随时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不可乱扔垃圾,不可浪费公司的产品。11所有员工要听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服从生产安排、调动,努力学习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劳动效率。

12.员工在运送物料时要尽量做到轻拿轻放,避免因个人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和浪费。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员工自己负责。

13.员工之前要互相监督,对包庇、隐瞒不良行为者一经查实严厉处罚。

14员工在作业时必须按要求戴好手套,同时必须做好自检和互检工作,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车间负责人反映,不可擅自使用不良材料和让不合格品进入下一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品质要求作业。

15.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及地面进行清洗清洁,地面不得出现积水现象,同时整理好工作器具并摆放整齐。

三、请假制度:

1.员工有事不能来上班者必须提前一天向车间负责人(班长)请假,写请假条,经相关领导批准后生效。不可代请假或事后请假(如果生病无法自已亲自请假,事后必须交医生证明医药费等方可),否则按旷工处理。2.杜绝非上班时间私下请假或批假。

3.员工每月请假不得超过4天(特殊情况除外),否则按旷工处理。

包装车间生产管理制 篇6

装配车间生产管理制度

一、在生产计划部门的领导下,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

级有关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及生产计划任务,并安排生产。

二、加强在制品,工位器具和工模具管理,定期抽查,盘点。

三、组织安排操作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

四、做好生产统计工作,按时填写生产报表。

五、车间主任必须及时处理本车间内的一切日常事务。

六、各操作工必须服从车间主任及班组长的安排,不得有推诿行为。

七、上班时间不得打瞌睡,不得乱丢果皮纸屑,不得谈笑及大声喧

哗。

八、下班后作好卫生打扫工作,包括地面的清洁及有关设备的擦拭,并对各物料进行清理,把工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九、各班组到物料仓库领取物料必须按仓库领料规定办理相关手

续。

十、各操作工遇事要及时向现场管理员反映,不急不躁,做到遇事

冷静。

十一、各班组对每组的产量进行统计,并上报车间主任及记录。

以上条款,生产计划部将随时进行检查,如发现未遵守以上规定者,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 篇7

1 检查包装人员的准备

检查包装区人员按规定着装, 戴圆帽, 口罩, 更换鞋, 洗手, 戴手套。

2 检查包装环境的准备

检查包装区为10万级层流, 平时要做好进回风口过滤网清洁。室内温度控制在20℃~23℃之间, 湿度维持在30℃~60℃.每天对打包台面擦拭一次, 铺上无菌的敷料单。

3 包装材料的准备

包装材料:无纺布、全棉布类、爬行卡, 化学指示胶带, 封包胶带等, 全棉类是一用一洗, 还要记录使用次数。

4 器械包装前质量检查

器械包装前必须认真检查洗涤质量, 目测检查无污渍, 无锈渍, 无血渍, 清洁光亮。器械关节和咬合面关节灵活, 咬齿完整, 松紧合适, 对合整齐, 管腔类器械用95%酒精冲洗, 在用清洁棉签擦拭吸引器头, 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器械的清洁度。

5 配包

根据各包内应配备的器械种类和数量进行装配, 锐利器械应加以保护, 包内放置爬行卡。核对者对配好的物品进行清点核对再次检查物品的质量及数量是否有遗漏, 准确无误后才可按照规范要求采用信封式或其他的包装方式进行包装, 包装后用标签封包, (标签上有包内器械内容, 数量, 灭菌有效期失效期, 打包者和检查者) 并签名。

6 包装要求

清洗后的器械应在1~2h内进行灭菌, 包装前对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不合格的重洗, 该报废的报废, 包内物品齐全, 配套, 体积不超超30cm×30cm×50cm, 重量不超过7kg。对外包装完整严密, 洁净不潮湿, 棉布包装日期7天, 不经常使用的用无纺布包装, 日期为90天, 包装好的包消毒员调好消毒锅锅号和锅次, 然后用条码枪刷包的名称, 最后进行灭菌。

7 结论

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 篇8

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

绿色包装的提出并未否定或减弱包装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的三大基本功能,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国际公认的4R1D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再循环)、Recover(回收利用)和Degradable(可降解)原则。只有在包装的各个环节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包装。

1.包装减量化

包装减量化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包装,而是指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内,采取材料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通过改进包装结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手段,减少材料使用,简化包装设计,避免过度包装,提高包装效率。包装减量化原则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欧美等国家已经将包装减量化作为发展绿色包装的首选措施。

2.包装重复使用

包装重复使用是指产品包装在一次使用后能够再次进入包装系统实现重复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一次包装废弃物,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和易清洁性,以便包装一次使用后还能重复使用;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加强包装的多功能性设计,使包装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还能发挥其他用途;建立行业内各类包装容器及辅材的规格、尺寸标准,提高其周转利用率。

3.材料循环再生

材料循环再生是指通过物理和(或)化学的技术与方法,将废弃的包装、包装材料或包装组分处理成为中间材料或产品,达到材料循环再生的目的。材料经循环再生处理后,可再次进入包装系统,能使一次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减至最少。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及材料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材料循环再生的适应性,避免材料因过多加工给循环再生处理带来困难,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4.能源回收利用

能源回收利用是指将无法重复使用和循环再生的包装废弃物,经焚烧、填埋等处理,得到电能、热能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以及能源再生利用技术,将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新的能源,将包装系统末端的能源回收利用起来,最终实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5.包装可降解性

包装可降解性是指包装材料具有可降解性,能在水、光、微生物等的长时间作用下分解、腐化,最终以无毒的形式进入生态环境。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材料选择时,优先选择降解性好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当其完成包装功能后,即使未进入材料循环再生和能源回收利用系统,也能在自然作用下降解转化,可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国外案例分享

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的困扰,他们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比较符合本国实际的包装废弃物管理体制。例如,法国的“生态包装”模式、德国的二元回收系统、巴西的“塞普利”模式、新西兰的自愿包装协议等,其中德国二元回收系统和新西兰自愿包装协议的成效最为显著。以下重点介绍这两种包装废弃物管理体制。

1.德国二元回收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与日俱增,加之相关环境法规缺失,德国国内垃圾乱倒乱堆现象日益严重。而在当时的生活垃圾中,包装废弃物约占三分之一(按重量计)。针对当时包装废弃物总量居高不下的现状,德国政府于1991年6月12日颁布实施了《包装废弃物避免和回收条例》(以下简称“《包装条例》”),旨在避免或减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该条例首次将回收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规定为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的法律义务。

为履行《包装条例》的法律义务,1990年9月,由95家包装生产商、包装零售商及原材料供应商自发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非赢利性私营组织——DSD公司(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 GmbH),总部位于科隆。DSD公司成立后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它是与国家已有的公共废弃物回收系统平行运作的第二个全国性的废弃物管理系统,因此被称为“二元回收系统”。

DSD公司是通过与地方政府、上游废弃物回收处理公司和下游包装行业各类企业的密切合作,才得以形成该废弃物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首先,DSD公司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尽可能收购并整合各地已有的废弃物回收机构,再同其他废弃物回收机构合作,加上DSD公司建立的一些回收机构共同组成了DSD公司遍布全国的回收网络。其次,DSD公司与上游废弃物回收、分类、再生利用公司签订委托处理协议,将通过DSD回收网络回收来的包装废弃物交由他们处理,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另外,DSD公司与下游包装行业各类企业签订授权协议,包装生产商和零售商通过向DSD公司缴纳一定的费用取得绿点标志(Green Dot)的使用权,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加贴这种代表产品责任的绿点标志,这些贴有绿点标志包装的回收处理则交由DSD公司负责。

二元回收系统运行十多年以来,为德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循环再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8年,德国二元回收系统共回收了大约260万吨销售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120%(回收率超过100%是因为未贴绿点标志的包装废弃物进入了二元回收系统),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二元回收系统得到了实践证明。

2.新西兰自愿包装协议

新西兰在20世纪后半叶也面临了同样的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为减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1996年6月,新西兰环境部长代表中央政府同包装行业签署了第一个自愿包装协议,即New Zealand Packaging Accord 1996(以下简称“Accord 1996”)。当时该协议的推出是为了掌握包装行业每年的材料消耗、包装消费及回收数据,同时在包装行业各部门提倡重新设计、减少包装材料使用、增加回收利用量,进而减少包装废弃物的填埋量。

2004年8月,新西兰政府同包装行业签订了第二个自愿包装协议,即New Zealand Packaging Accord 2004(以下简称“Accord 2004”),针对第一个自愿包装协议的实施情况,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协议期为5年。相比Accord 1996,Accord 2004在内容上的主要改变是从包装数据和包装设计规范转向了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品管理”和“扩大生产者责任”的核心原则。因此,Accord 2004涉及了更为广泛的协议各方,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品牌拥有者及零售商、回收组织和原材料供应部门等共9个部门。

在协议签署的同时,协议各方须制定各自部门的5年行动计划,在部门行动计划中应包含各自部门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目标。经过两个自愿包装协议的执行,新西兰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由协议实施之前1994年的29%上升至2008年的58%,这一数字与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相当,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水平。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能够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实现如此大的提高,足以证明这种以政府为导向的自愿协议成效显著。

国内发展需求

1.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工业国。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为1.2万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接近1.4万亿元,环比增长18%左右,增长幅度超过两位数。然而,据统计,仅2004年,我国来自包装行业的废弃物就达1600万吨,且排放量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这些包装废弃物如未得到妥善处理,将变成污染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还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只有在绿色包装的基本原则下,对包装进行减量化设计、生产,对包装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再利用,才能够实现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包装工业战略转型的需要

水泥包装袋管理办法 篇9

水泥包装袋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强对水泥包装袋的管理,规范包装袋计划、采购及验收领用过程控制,减少包装袋非正常损耗,维护公司产品的声誉和形象,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包装袋管理。第二条 操作程序

1、计划申报、编制、审批

(1)供销处根据生产经营编制包装袋年需用量计划,组织包装袋采购。

(2)每月25日前供销处制定下月包装袋需求计划,同时传真给包装袋生产厂家。计划应列明品种、数量、交货时间等。

2、到货验收

(1)包装袋到厂后,由水泥分厂、供销处人员共同进行验收,对进厂的包装袋进行质量、包装版面规范及数量的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包装袋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2)质量验收主要检查包装袋尺寸及印刷版面是否符合要求,验收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每编号包装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10条。在包装袋使用过程中,水泥分厂负责对包装袋的刺灰情况进行抽查。

(3)数量验收,每批随机抽取不少于3—5捆,每捆点数,则整批数量按下试计算:总数量=总捆数×(所查数量÷所查捆数)。应卸车时在车上开始抽检,不要在货卸下后进行,防止包装袋人为的短少。

(4)验收人员应详细填写验收记录以备查,验收记录须含以下内容:进袋时间、数量、品种、质量及验收状况、验收结论等,该记录还需供需双方人员共同签字确认,双方各执一份。

3、使用管理

(1)包装袋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包装袋使用规定及操作规程执行,不得野蛮包装发运,以免造成包装袋人为的破损。

(2)包装袋用必须开具领料单,领用单位上应填写包装袋的品种、数量、领用日期及领用人等。领料单审批手续不全、或涂改的不予发放。

(3)包装袋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放。

(4)使用单位对领出的包装袋负全部保管责任。对领出的包装袋当班未使用完的应立即交接给下一班,并在交班记录上注明剩余包装袋的品种、数量,接班人应核实实物与记录是否相符,交接完毕后,双方签字确认。

4、库存及盘点

(1)供销处负责包装袋库存管理。对验收合格的包装袋及时办理入库。包装袋堆放整齐有序,以便进行清点。

(2)包装袋仓库严禁闲杂人员随意出入,禁止在库房内吸烟。(3)包装袋的盘存工作由供销处牵头,财务处、生产品质处、水泥分厂共同参加,每月进行一次,若出现帐物不符,必须查明原因。盘存记录由参加人员确认会签。

(4)对包装袋使用情况进行“日清日结”。每天上午9:00前由供销处、水泥分厂人员共同对前一天包装袋领出量、包装量、破损量进行清点并记录。

5、破损、刺灰控制与赔偿

(1)包装袋破损率控制目标1‰,刺灰率控制目标10%。月包装袋破损率计算公式:

月包装袋破损率(/00)=(月破损总数÷月包装袋总用量)×1000/00 刺灰率计算公式:

刺灰率(%)=(刺灰袋数÷抽查袋数)×100% 0

0(2)在包装使用过程中,发生破损、刺灰严重现象,水泥分厂应及时报供销处和生产品质处,供销处应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生产品质处负责督促跟踪处理情况。

(3)赔偿范围:水泥包装袋自入库验收后到包装完毕上栈台过程中,由于包装袋本身质量原因造成的破损除去1/00以内,由供应厂方按1:1比例负责赔偿,如超过1/00,超出部分由供应厂方按1:3比例负责赔偿。刺灰率超过10%,超出部分由供应厂方按1:1比例负责赔偿。

6、破损、刺灰核准与处理

(1)当月破损的包装袋按50条/捆,收集归堆。由供销处、水泥分厂、财务处定期进行清点,将破损数量传真给生产厂家确认。破损包装袋就地妥善处理,禁止进入流通领域。刺灰率超过10%,通知供应厂方现场确认。

(2)每月底将当月包装袋收发存报表报送供销处,供销处根据实际收货情况,办理货款结算。属供应商赔偿范围内、超过月破损率控制目标值的包装袋,从当月结算中核减,连续三次出现质量问题,取消供应厂方的供货资格。

第三条 监督管理

坚持出厂水泥抽查制度,每月不少于一次由办公室牵头,供销、财务等相关部门参加,对出厂水泥进行抽查。必要时采取过磅抽查,杜绝可能出现的水泥流失,防范公司经营风险。

第四条 附则

1、本办法由生产品质处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0

医疗器械包装管理规定 篇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检验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口预包装食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含说明书)的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应符合进口国(地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进口国(地区)无要求的,应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所进出口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符合本规定第三条要求,诚实守信,如实提供相关

材料,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标签检验

第六条 首次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报检时,报检单位除应按报检规定提供报检资料外,还应按以下要求提供标签检验有关资料并加盖公章:

(一)原标签样张和翻译件;

(二)预包装食品中文标签样张;

(三)标签中所列进口商、经销商或者代理商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当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中强调某一内容,如获奖、获证、法定产区、地理标识及其他内容的,或者强调含有特殊成分的,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标注营养成分含量的,应提供符合性证明材料;

(五)应当随附的其他证书或者证明文件。

出口预包装食品报检时,应提供标签样张及翻译件,并提供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款要求的声明。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标签进行格式版面检验,并对标签标注内容进行符合性检测。

符合性检测与进出口预包装食品的日常检验监督工作结合进行,不作单独抽样。

第八条 首次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其中文标签经检验合格的,由施检机构发给备案凭证。

第九条 经检验,进口预包装食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判定标签不合格:

(一)进口预包装食品无中文标签的;

(二)进口预包装食品的格式版面检验结果不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

(三)符合性检测结果与标签标注内容不符的。第十条 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一次性告知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不符合项的全部内容。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责令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办理退运手续。其他项目不合格的,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责令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退货或者销毁。

第十一条 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的,应当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十二条 对于首次进口并经标签检验合格的预包装食品再次进口时,仅需提供标签备案凭证与中外文标签样张,免于提供第六条第(一)款3-5项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记录标签检验情况,并归档保存,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国家质检总局利用信息化平台,对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工作实施管理,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并对检验合格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进行备案。

第十五条 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但可以进行技术处理的,在重新检验合格之前,应继续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监管场所存放,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动用。

第十六条 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在标签检验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不合格的,应按照相关规定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进出口用作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非贸易性的食品,进口用作免税经营(离岛免税除外)的、使领馆自用的食品,出口用作使领馆、我国企业驻外人员等自用的食品,可以申请免予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

第十八条 旅客携带入境及通过邮寄、快件等形式入境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转基因食品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终端用户如何管理包装供应商 篇11

包装供应商和终端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包装供应商依赖终端用户而生存,终端用户又需要包装供应商提供需要的原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对待二者的关系。对于终端用户而言,需要面临管理包装供应商的问题,有些终端用户也在这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管理之道。本期,让我们先来聆听电子企业对包装供应商的管理心得与经验,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从技术上管理包装供应商

一提到包装供应商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质量管理,那么,从技术上如何管理包装供应商呢?下面,笔者将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究。

技术化管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供应链的构成。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我公司的愿景是打造一支擅长成本控制、质量管控和供应管理的专家型团队,成为供应商和客户的最佳合作伙伴。那么,一支高效的供应链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概括起来就是:精诚合作,推动端到端的成本优化;主动自发,持续改进供应链的适用性;高效运营,建立世界级的供应商基地;招贤纳士,迎接和拥抱变革。

供应链管理是从原材料采购出发,到客户收到产品或服务为止。其中,包装供应商的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对产品的成本控制、品质管控以及按时交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公司包装供应商的管理团队主要由采购商务、采购工程和物料运营团队组成。

采购商务团队主要负责供应商的开发、产品报价以及包装供应商关系的维护;采购工程团队负责技术规格的制定,包装供应商端的工程质量管控以及产品的失效分析;物控运营团队负责供应链的日常管理,安全库存控制以及供应的可持续性。

下面,笔者重点介绍一下采购工程团队的职责,因为其与包装供应商的日常管理息息相关。采购工程团队包括TPM和SQM两个小团队,TPM负责定义产品包装的技术路线图和技术标准,SQM负责具体的执行。技术路线图是产品设计的方向,对于材料的选用、环境目标的实现,以及供应商的开发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包装供应商的技术化管理,离不开TPM和SQM的紧密作。

经验分享

下面,笔者以瓦楞纸箱为例,来谈谈包装供应商技术化管理的一些经验。

瓦楞纸板由面纸、芯纸和里纸等通过黏合而成,瓦楞纸板组成了瓦楞纸箱。为保障运输安全,我们要保证瓦楞纸箱几个重要的物理参数,这包括纸张定量、耐破强度、边压强度等。

欧美公司习惯在瓦楞纸箱底部的保证章上标注纸板的边压强度,这是为了方便对破损的包装更换同等水平的瓦楞纸箱。但如果只定义了边压强度,在包装供应商管理上就会有很大的漏洞。这是因为纸板的边压强度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通过对芯纸的加强,就可以达到较高的边压强度和整箱抗压强度。而耐破强度则不然,如果实现比较高的耐破强度,面纸和里纸本身也要有很高的耐破强度,可以说耐破强度是一个硬指标。所以,对瓦楞纸箱供应商的技术化管理,需要同时对瓦楞纸箱的耐破强度和边压强度做出要求,以避免有漏洞可钻。

规范了技术要求,这只是第一步。精细化的技术管理需要定义相应的瓦楞纸箱配纸分析,定义原纸的定量、产地、紧度、原纸耐破强度以及耐破数。

耐破指数是单位定量的耐破度,紧度相当于纸张的密度,不同产地的原纸会产生较大的色差。显然,高耐破指数、高紧度的原纸不需要很高的定量即可实现较高的耐破强度,而低耐破指数、低紧度的原纸则需要高的定量才能实现相同的耐破强度。这种高定量的纸板不利于加工,制成的瓦楞纸箱自重较重,在航空运输中缺乏竞争力,所以瓦楞纸箱配纸分析首先是满足瓦楞纸箱物性的要求,在达标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配纸方案,来提升产品的争力。

总之,从技术上管理包装供应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规范,通过对包装供应商的指导和要求,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当然,这对管理者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必须熟悉整个行业的发展,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影响力。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包装供应商的技术化管理。

包装印刷企业库存优化管理探讨 篇12

1.库存管理是企业为了货物储存而产生的一种形式,其管理范围覆盖了整个产品生成的过程,如:半成品、原材料、成品和在制品等,其作为重要的内容组成之一被包括在现代化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常说的库存控制主要是为了使制定出的库存方案达到最优经济效益的目标,而采用综合研究分析的方法对定量和定性进行分析的过程。

2.库存方案若想达到最佳选择的目标,就需要系统的从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需要的保证和资金的节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简单的说就是在达到生产要求的同时减少资金的投入。为了将库存水平降低,物流系统效率提高,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得在保证顾客对服务要求的基础上控制企业库存的水平。

二、关于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1.对于包装印刷类企业而言,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和实际的利用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状况及资金的运作效率。而较高的库存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现金流周转,还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引发高昂的库存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间接造成产品成本的提高,同时还隐藏着存货价格下跌、产品质量指标的重大变化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风险,因此合理管控库存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之源。因为包装印刷企业的产品基本以订单式生产为主,若在包装印刷企业中没有采取库存管理的措施,那么库存不足或过剩的情况极易在企业中出现。一方面库存不足,会引起客户的不满、送货时间错过、生产瓶颈出现、销售业务下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等情况;另一个方面库存过剩,会出现较多资源被占用的现象,造成资源的过渡浪费。从表面上来看,在库存过剩和库存不足两者之间,前者似乎危害性比后者要小很多,但我们从实践中分析,企业管理局面失控的情况通常是发生的库存过剩中,这是由于过多的库存积压,会增大企业的投资成本,占用大量现金流,并在短时间内难以将成本收回,以致资金周转困难,限制了企业的下一步生产活动,甚至出现企业经营危机。

2.在日常的库存管理中,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间的比例以及用户服务的水平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尤其是后者,必须具备适当的商品数量、时间和地点等条件。

3.库存管理在包装印刷企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维持一定比例的库存量,能够有效的将企业接单到出单的时间缩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确保优质的服务得到保证,同时避免脱销状况出现。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需求产品的适当补充,使得价格上涨的影响力在其中可以被降低,有效的节约了物流成本。同时在对客户的要求进行满足时,还达到了均衡生产的目标。

三、关于库存管理的现状分析

批量小、品种多是近几年来包装印刷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向,季节性波动的特点会出现在生产负荷中,因而造成了库存管理在整个包装印刷企业中出现的问题。

1.混乱的库存管理状况。“纸糊涂”的状态日益突出,管理系统的不完善,管理者玩忽职守,反复的采购已有的某一种或多种资源,没有及时的处理和二次利用剪裁过或小批量的纸张,将它们随意的堆放并报废掉。没有合理的安排各种类型纸张的放置点,对于已经生产出的纸张情况掌握不清楚,在需要使用时却寻找不到,不得不再次印刷,造成了资源浪费。

2.综合性管理制度的缺乏。以固定的视角和立场作为出发点的思考模式使得在某个局部中所含有的功能要素被研究者过于片面的强调,导致综合性评价体系的缺乏,出现了认识库存管理的意识偏差。由于我国包装印刷企业在库存管理这方面发展时间较短,因而经验不足的情况是可以预见的,研究者也没有深入的对某些有关于库存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以致严重脱节的情况在实践中出现。

3.库存管理先进理念的缺乏。包装印刷市场不但在发生着变化,市场那个竞争也日益激烈,若各企业之间只是凭借一己之力想在市场中处于必败之地,这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此,有限的资源应当被企业利用在核心的业务上,使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得到强化,同时采用外包合同的形式将不是核心的业务“打包”出去。

4.建设信息化的水平不足。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作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在我国的很多包装印刷类企业中并没有足够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他们的关注面更多的是在于收集和处理生产系统和管理等基础类信息,并没有实现高效的信息资源利用水平。而在开发利用企业外部信息资源方面,信息的收集只限于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互联网的信息并没有进行整理和开发,以致在企业中信息化的发展相对落后。

四、关于优化管理的措施分析

1.国家的大力支持很重要。对于国家政府而言,建立完善物流学科的工作非常重要,应当尽快的制度出物流标准来,以便包装印刷行业按照规范要求有序进行。在建设物流学科的工作中,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应当被解决,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加大,将全国物流标准的技术委员会建立起来,以便能够统一的管理、规划和协调物流标准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真正的将标准化的物流体系建立起来。

建设基础性物流设施的步伐应当加快,以便营造出良好的物流现代化管理的环境。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尽快完善,大力扶持印刷包装企业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对以往的管理手段起到优化作用,以便将管理水平提高。

2.一体化物流配送系统的建立。包装印刷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当形成战略联盟的合作关系,将客户、物流和信息等资源应当在一体化微观物流阶段中整合在一起。物流和附属物的整合方向应当从水平和垂直两方面进行,最主要是合作关系的建立,以便能够达到整合有效的目的。如:当某一个的企业库存不足或过剩时,其他的兄弟企业能够将自身的库存对其弥补或分销掉其库存过剩的情况。

3.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在企业的库存管理中最主要是对预测对象作出明确。预测对象会根据主体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确定出预测对象时就需要对预测任务和内容进行明确,以便将企业中的预测小组和预测计划安排出来,对各部门起到统一协调的作用。相关数据资料的信息应当有专人负责收集,在分析整理这些信息时必须得按照不同的预测对象的要求进行,若有预测对象不具备预测信息,就需要单独进行调查和收集。

4.库存管理方式的科学选择。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借鉴了发达国家包装印刷企业的优秀经验,认为其中较为有效的库存管理的方法有ABC管理法(又可以称为重点管理法或分类管理法)、零库存理论法、ERP系统的应用法等三种。第一种是科学的分析各种构成事物的因素,并按照因素占重的不同而将事物进行一般、重点和次要等三部分划分。第二种是正确、适时的将生产操作所需要使用到的物料送到生产的场地。其对企业的要求较高,如: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供应商网络建立完善;激励、选择、淘汰、评估供应商的网络机制科学完善;市场效应和品牌影响力良好;资金雄厚等。第三种是现目前在国内利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与前两中相比其的实际操作性较高。

五、总结

在包装印刷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库存管理是关键,其能够对整个管理系统起到平衡、缓冲和调控的作用。在国内的包装印刷企业中为了将市场竞争力提高,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高巧侠,申宪文.浅析印刷企业的库存优化管理[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4):24-29.

[2]王翠娟,李玉刚,陈默.印刷企业库存管理分析与优化[J].中国印刷,2015,(2):51-54.

[3]陈旭,杨武.包装企业库存优化管理模型分析[J].包装工程,2000,(5):36-40.

[4]佟诚南.包装企业印刷设备的优化管理[J].中国包装,2005,(6):61-62.

[5]闫菲.C公司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

上一篇: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务的简单合同下一篇:机械类专业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