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课

2024-06-13

机械类专业课(精选12篇)

机械类专业课 篇1

为了迎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成立项目组对机械类专业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研究项目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确定教学改革对象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我们只能选取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尝试。我们挑选了《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原理》等传统专业课和新开专业理论课程《先进制造技术》, 总学时占所有专业课学时的21%, 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确定这些对象的原因是: (1) 它们是本专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课程, 与机械制造工艺密切相关; (2) 它们与本专业后续课程及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水平直接相关; (3) 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要求有较强的感性知识为基础; (4) 为解决感性知识的建立, 需要相对多的时间、财力、物力和投入。

确定教学改革主线

进行教学改革有较多的尝试和做法,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要解决好新知识不断出现与传统课程总学时过多超过要求的矛盾;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经费和时间投入多但效果不理想的矛盾;因此确定改革主线的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认为改革要从专业总体高度角度进行考虑, 而社会实际需求是检验改革效果的标准。对于机械类专业来讲;应以制造工艺作为主线, 改革要围绕这一主线进行。基础知识、感性知识、专业知识、先进技术知识、先进教学手段、设计训练环节等, 要按照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进行安排。这样的学生才有可能掌握本专业较先进和前沿的知识, 又有本专业传统扎实的基本功和知识为现有企业所欢迎和接受。

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使此次教学改革有较强的针对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专门设计了涉及有关要改革的专业课和实践环节方面的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和相关任课教师对本教学改革中部分问题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对机械类和近机类不同年级的400多名学生和相关专业课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 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重要结论:1) 73%的学生表示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知识有重复, 部分知识较陈旧, 有必要删减和整合;2) 有70%的学生认为最应该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的是专业课;3) 60%以上的学生表示希望开辟专用的网上交流平台, 使得学习、交流、辅导、自测和讨论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 80%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对专业课进行知识的整合更新, 使之更加系统, 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也使得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利用;5)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而教师在校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有限, 93%的教师希望利用网络优势开辟专用网络化教学平台, 希望能够提供给学生较全面的教学资源,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辅导和交流, 能够实现例如网上考试、教学评价等功能。此外, 我们还针对本次教学改革涉及到的具体课程的课件制作和应用情况、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具体细节进行了摸底调查。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和分析, 我们将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确定为以下几项:1) 对涉及到的专业课进行内容上的合理删减和整合, 合理安排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顺序;2) 根据课程内容的调整情况以及调查反馈的结果由各个课程组的教师分别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3) 依托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源开发专业课网络化教学平台;4) 随时交流、反馈、收集和整理使用效果和建议, 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课程内容改革

对比新老培养计划, 各门专业课学时虽然被压缩了, 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质量的要求反而更高。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把越来越多的实践性、应用性、扩展性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这就对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 我们组织多个课程教学组, 对现有教材和课件进行了多次的讨论, 在整合过程中破除了传统的惯性思维定势, 将相关内容以工艺为主线, 按照认知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制造基本知识——制造技术基础——制造设备基础——先进技术应用和发展——现场认知——初步设计实践”的顺序组织课程, 一切改革的实施围绕这一基本主线进行。

我们删去各门课程中的边缘性、陈旧性、重复性、以及部分简单易懂的介绍性内容, 加入实践性、应用性、扩展性内容, 并把新加入的教材中没有的部分比较详细的写入课件或补充讲义。为了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上的差异, 每个课程组还精选了一批参考教材、书籍和网络资源等,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上的需求。

课件制作及网络化教学平台开发

1.课件制作

编制高水平的机械类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多媒体课件, 不但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实践认知的不足, 也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和场地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传授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 从而更好地实现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和课程组的讨论, 在形式和风格上尽量做到统一的前提下, 各课程教学组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软件针对不同课程修改完善或重新制作授课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应的网络课件。

2.网络化教学平台开发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也随之蓬勃发展, 这使得远程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技术支持手段。网上教学可以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整合, 并通过Internet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进行传播。为此, 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各自长处, 设计一种能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的功能强大、结构合理远程教学平台。

我们运用ASP.NET网络技术组织设计开发了具有包括机械类专业课网络课程浏览及下载、学习过程管理、在线教学辅导交流、网上考评等功能的网络化教学平台, 并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基于校园网开展了课程教学应用实验。具体网络平台系统包括教学子系统、考评子系统、管理维护模块。

教学子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 备课模块、授课模块、学习模块和交流互动模块。其中:备课模块主要包括查看教学计划、创建新课件、编辑课件等功能;授课模块为教师提供组织课堂教学的功能, 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将已准备好的课程呈现在学生面前, 由教师控制授课的开始和结束, 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堂课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进度和顺序;学习模块主要包括点播课件、点播视频、查询问题、查看笔记等功能, 为学生提供课下自由学习和弥补知识缺陷的机会;交流互动模块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专用交流平台, 不但可以针对课堂知识及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辅导, 而且对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下科技创新活动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辅助手段。

考评子系统由考试模块和评价模块两部分组成。考试模块包括抽题组卷, 上机考试, 考试结束实时查看考试成绩等功能。在质量评估模块中包括两种评价模型, 计分型和覆盖型, 计分型评价模型包括次数分布图、班级标准分和年级标准分等;覆盖型评价模型包括个体与个体分析、个体与群体分析和群体与群体分析等功能。系统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 结合教学大纲中给定的目标参数, 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 教师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参考依据。

管理维护模块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和课程管理模块。其中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于整个系统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而设置的, 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课程管理模块主要是对于学校的课程进行安排, 包括年级课程设置、全校课程设置、课程查询以及教师授课安排等主要功能。由学院的教务人员负责维护。

效果分析

我们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先后受益学生近2000人。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机制工艺、切削原理中较难理解的概念学生掌握程度较以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例如金属切削机床中的难点之一——传动系统设计学生也能够在6-8个学时内基本掌握, 能够设计简单传动系统, 而按过去传统方式进行, 学时将要多花近2倍甚至更多;又如金属切削原理中对刀具角度的认识和掌握, 由于刀具三维动画的引入, 大大减少了实物模型的数量, 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任课教师在授课中能够用更多的时间传授书本以外的知识;网络化教学平台不但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更使得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或课外实践, 也成为教师备课、考核时的得力助手。更重要的是毕业的学生能轻松就业, 迅速进入岗位角色, 为用人单位所欢迎和肯定。通过学生及教师的反馈意见和教学效果来看此次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该项目的系列改革成果也于2008年通过了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鉴定。

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我们认为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 按照“制造基本知识——制造技术基础——制造设备基础——先进技术应用和发展——现场认知——初步设计实践”的顺序组织整合相关专业课程既符合认知规律又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应该针对课程本身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制作;充分利用网络化技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 由于机械类专业属于典型的工科专业, 所以此次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不但对我院其他专业课和校内工科专业有很强的参考性, 对其他同类院校也有一定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李鹭扬,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综合改革探讨, 高教论坛, 2007年12月第6期, P82-84

[2]王平, 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理工高教研究, 2005年4月, Vol 24, No.2, P57-58

机械类专业课 篇2

男 23岁 江西人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上海 - 嘉定 - 不限

求职意向:机械工程师 | 机械制图员 | 机械设计师 | 质量管理员 | 家教

学习能力强 诚信正直 责任心强

教育经历

6月毕业 江西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 颁发时间:5月 颁发机构:教育部考试中心

自我描述

本人性格开朗,能和同事融洽相处。

机械类专业达人的就业宣言 篇3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可以像现在这样让成名渠道如此多元:写博客可以成就“博客名人”,会唱歌可以成就“选秀明星”,催泪燃情之作可以成就“偶像作家”,精通星座知识可以成就“星座达人”,穿衣打扮可以成就“时尚教主”……有道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不,听说现实版“变形金刚”快被研制出来了。而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操盘手——机械类专业达人,也渐渐地进入大家的视线。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我的制造业事场我做主

制造达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擅长兼收并蓄的集大成者。它喜欢将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最新技术、最新模式与自己相融合。从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它取百家之长、去百家之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从而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

达人魅影

苏阳,08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现工作于中铁公司。

苏阳认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触类旁通的专业,要想精通机械制造,就得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等主要课程学精。这些课程看似很神秘很深奥,其实只要你对它产生兴趣,并在实验中不断地验证摸索。你会很快并牢牢掌握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机械制造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为此,实践性教学环节自然必不可少。苏阳在校期间,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实践活动是家常便饭。苏阳说,作为一个全能的机械制造标兵,不单单只和机械打交道,还必须学会制图、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达人宣言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中华英才网调查显示,到2010年前,中国机械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00万,尤其是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非常紧缺。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比较适合热爱机械、思维缜密的学生报考。尽管该专业没有性别限制,但从就业情况来看,男生比较受欢迎。

达人出身

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太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工业设计:

成为职场新贵不再是神话

设计达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设计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设计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工业设计”这个名词频频出现,越来越被人熟悉。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无论是日常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资料,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比如日用陶瓷、玻璃器皿、文具、家具;各类家用电器:机床、医疗器械、计算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等。

高校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是培养兼有扎实的工程背景和艺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的新兴学科。

达人魅影

林宇新,08届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现工作于康佳集团。

林宇新说,工业设计给我们的直观感觉就是搞设计的,没错,只不过它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既然是搞设计的。那么每一个设计者都必须具备审美能力,所以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造型设计基础这些课程必不可少。当然。工业设计又区别于建筑设计、家居设计,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这两项课程符合现实需要。在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成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工业设计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既方便又直观。另外,当我们做一项产品设计时,并不是天马行空。凭主观想象,而是必须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技术的难度性。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由此,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课程就被搬进了大学课堂。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设计达人,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达人宣言

在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设计师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设计理论与设计手段均属世界先进水平。其工业发展亦因此而受益良多。因此,中国工业产品制造领域要发展要进步,急需一大批专业设计人才。据媒体报道显示,我国近20年来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仅3万人左右,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20万以上!

由于工业设计需要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因此,在美术、计算机、外语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比较适合报考该专业。

达人出身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

机械电子工程:

我们稀缺所以我们珍贵

电于达人

机械电子工程素有学者风范。学识渊博,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诸领域于一身。它主要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

达人魅影

吴敏,08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工作于益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吴敏原本学的是金融专业,因为听了一场机械电子工程专家的学术报告,让她萌生了要获得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证书的想法。要获得双学位,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刚开始,吴敏为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程、数控自动控制原理这些课程大伤脑筋。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她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而且她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机械电子工程所开设的主要课程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缺失了任何一方都不可。比如,实现数控技术离不开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课程的开设正好为开发计算机软件提供了帮助,同时开发这样的控制软件还基于对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力学的掌握。总而言之,要学好这个专业,必须将所有的主要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将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等辅修课程学扎实。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电子达人。

达人宣言

智联招聘网前不久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从职位看,每月需求量有200多个。据纳杰人才研究中心调查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三地最缺

机械电子工程人才,需求量达百万。

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适合外语好、思维活跃、细心、能吃苦耐劳,热爱计算机、电子的理工类学生报考。

达人出身

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

汽车服务工程:

做汽车服务业的白领

服务达人

从造车到卖车再到售后服务,“人性化的服务”是当今最前沿的汽车服务理念。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像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德国大众等知名企业都意识到这一重大趋势,纷纷把汽车服务当成售后服务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做。自然,顺应汽车发展的需要,培养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及市场营销的应用型人才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便应运而生。

达人魅影

陈风,08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工作于一汽大众。

陈风笑言,自己曾经瞧不起那些搞汽车维修、汽车检测的服务员,直到学习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后,才恍然大悟,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无知。

陈风说,单是学习汽车维修、检测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对汽车构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如何维修、检测,了解汽车结构,还不算是专业的汽车服务人才,顶多算是个业余的汽车服务员,还得学习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与策划、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要成为汽车服务界的全才,还要学习相应的辅修课程。像汽车产业政策法规、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工业经济学基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国际贸易等。此外,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能熟练运用外语也很有必要,因为汽车产业与对外贸易关系紧密。

达人宣言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副主任汤海山曾提到,“十一五”期同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维修人才缺口80万。未来5年汽车人才全面紧缺,包括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但目前,全国只有几所高校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模也不大。但从国际标准来看,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类人才非常重要,缺口非常巨大。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涉及到汽车营销和维护,因此性格外向开朗、外语水平较好、有服务精神的学生比较适合报考该专业。

达人出身

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

机械类专业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篇4

《工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机械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掌握工程机械共性的设计方法, 了解常用施工机械的设计方法, 培养专业设计型人才应具有的理论分析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为今后从事工程机械方面的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机电液一体化的发展, 工程机械产品的发展很快, 大都朝着机、电、液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来跟上形势,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 工程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这就要求增加并改进实验内容, 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教材内容不全面。

本课程近几年的教材为某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机械设计》, 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对教材有如下几点建议: (1) 内容不具体, 这本书对具体部件设计方法介绍较少, 无法根据教材进行部件设计; (2) 新结构出现的少, 工程机械产品的发展很快, 大都朝着机、电、液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机、电、液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教材中出现较少; (3) 工程机械机种只有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设计, 并未体现总体设计思路, 无法进行机械的总体设计, 其它像桥隧机械等都没有体现。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 并增添了部分新内容, 但由于教材内容不全面, 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 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

2. 多媒体课件少。

与工程有关的学科都非常需要实践与直观地进行教学。多媒体易于展现施工机械的工作过程, 能够通过录像使其工作原理得到较清晰的体现。由于目前多媒体课件少, 学生很难搞清复杂部件的结构, 感觉课程比较枯燥, 学习起来比较费力。

3. 实验学时少。

实验环节中基本上是参观性实验, 拆装实习几乎没有。《工程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有些结构很复杂, 光凭抽象思维, 不可能搞清复杂部件的结构。因此, 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安排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结构原理与真实、可见的实物结合起来, 相互印证,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课程设计学时少。

目前《工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学时相对偏少, 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设计课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程机械设计”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实际设计训练使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三、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尝试

1. 教材建设。

教材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相连, 针对该校学生多到工程局、路局工作, 服务于铁路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 应多介绍些铁路施工机械设计方法, 如架桥机、造桥机、盾构隧道掘进机、隧道混凝土浇注机、道岔轨枕布料机等施工机械进行设计方法简介;增加新结构内容设计, 如履带推土机差速转向机构设计、双功率流转向机构设计等;增加一些部件设计内容, 如动力换挡行星变速箱设计, 定轴式变速箱设计等。

2. 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工程机械教学中的运用, 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广大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 比如TBM掘进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架桥机械的选择与安装简介等, 给学生以一种直观性强、逼真的感觉。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进行综合处理, 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直观性差的缺陷。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图片、幻灯片和多媒体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中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教学录像或带学生进行实地参观, 带学生到工程机械生产车间、修理厂参观可以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对工程机械有个全面了解。

3. 讲清课程的线索, 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虽然《工程机械设计》内容繁杂, 但实际上其内容组织有着很清晰的思路, 教师在讲课时要把握住这个思路, 让学生抓住这个线索。如以工程机械底盘为例, 在概论里先概括四个系统 (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的作用、要求, 在后面又分别依序详细地进行讲解, 线索非常清晰。教师在课堂上, 提出一些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教与学是双向活动, 需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学生不喜欢沉闷的、填鸭式的授课, 而喜欢参与、喜欢挑战, 根据这个特点可组织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 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如“车辆行驶的原理、轮式车辆的转向原理、履带车辆的转向原理、离合器与联轴器的异同”等等。一些问题可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气氛活跃, 提高教学效果。

4. 增加拆装实习。

工程机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这就需要有一些实物和模型, 便于对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有一次, 在讲解液力变矩器一章时, 学生对书上复杂的结构怎么也理解不了。课下, 我来到液压实验室, 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取得联系, 将液力变矩器的木制模型借出来, 下次上课时我将模型带到了教室, 下课后, 学生很有兴致地将模型围起来, 拆开观看, 终于搞清楚了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因此, 应多购置一些工程机械零、部件实物或模型, 如NOSPIN差速器、自调间隙的蹄式制动器, 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拆装, 增强感性认识, 便于了解其内部结构。为了节省资金, 我们可以和各工程局取得联系, 把他们换下来的废旧部件购买回来, 这项工作虽然辛苦, 但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这样, 可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直观;还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提高。

5. 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要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 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又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不断反复, 学生就不知不觉学会了很多东西, 这样知识才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才能进一步深化。开展创新性讨论课堂, 采用研讨型和自主学习型为主的教学方法。

另外, 改革现行的考试记分方法, 把课外作业、拆装实习、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是必要的。由于专业课阶段学生压力相对较小, 学生的自由度增大, 有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便放松了对专业方面的要求, 放任自流, 不思进取, 放松平时学习, 到考试时为过关突击复习。这样, 势必造成对知识不求甚解,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为改变这种状况, 平时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 使学生能自觉查阅一些参考资料,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最后成绩评定时, 计入平时成绩和拆装实习的成绩, 避免学生考前临时突击, 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工程机械设计》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内燃机、工程机械构造等课程, 对此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 需要编写一本合适的教材, 教材应体现工程机械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铁路施工机械的设计方法。补充多媒体课件的内容, 可以到施工现场拍摄典型工程机械的施工录像, 以了解机械的工作情况;到生产车间拍摄装配录像, 了解部件的内部结构, 为正确设计提供必要的认识。其次, 收集铁路施工机械的零、部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开放实验室的尝试, 让学生在现场进行拆装实习,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摘要:工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机械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文中分析了工程机械设计教学中教材、教学手段、试验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介绍了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一些改革尝试。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计,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昂海松.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7) .

[2]杨玲艳, 张志民, 何国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论苑, 2001, (1) .

机械类专业面试试题 篇5

1.请列举出三种工作母机的名称及其用途?

(1)车床:用于加工圆柱形的工件。

(2)钻床:一般用于内孔加工。

(3)磨床:用于热处理硬化后的机件精修。

2.脚踏车如何使它动起来?原理?(变速脚踏车)启动时前面用大齿轮,后面用大或小齿轮?上坡时前面用大齿轮,后面用大或小轮?变速如何变速?

(1)藉由人体的施力,产生曲柄(踏板)游戏杆(大腿)机构来驱动;

(2)启动时速度变快,后轮用小齿轮。(轮系值变大)

(3)上坡时速度变慢,后轮用大齿轮。(轮系值变小)

3.机器人的用途?如何让机器人行走?机器人是什么?你对它的了解多少?机手臂如何让它转动?

(1)机器人是一种可程序化的机械手臂,由可变程序的运动,取代人类完成移 动材料、零件及工具…等任务,应用范围日益广大。

(2)可藉由声光、电磁、红外线….等导引设备操控,以气压与油压为动力来行走或转动。

7.齿轮可以用车床制造吗?(原因)

不可以;车床是工件旋转,以固定刀具来加工。

8.螺纹可以用铣床制造吗?(原因)

可以;将工件以分度头挟持,作等速回转;床台作等速直线运动,移经转动的铣刀即可。

10.机车发动时,为什么不断震动?

内燃机内的偏心轴的传动,及控制阀门启闭的凸轮运动所造成的。

11.请说明在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机具应包括哪些?

(1)传统机械(凸轮、齿轮系、变速运动机构、滚珠螺杆)

(2)气压与油压

(3)集成电路IC(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

(4)计算机

12.何谓CAD及CAM?举例说明相关软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绘图软件Auto Cad2000。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CNC 立式铣床。

13.请说明FMS的架构。

以数控机械为主,结合机器人、自动输送、自动仓储而成极具弹性的加工系统。

14.举例说明高职实习中气油压实验的作法。

先具备气油压基本概念,了解气压控制组件后,在气压平台上以软管连接各组件,实作:单

动气压缸之前进与后退速度控制、双动气压缸之速度控制…等回路,并动作分析来绘制位移步骤图。

15.何谓机构?

机件的组合体,以传达运动为主,但不一定能做功,是一种拘束运动链。

16.螺杆是如何转动?

利用斜面的原理制成17.如果由你设计间歇运动,哪种方式最好?

由旋转运动产生间歇运动或由摆动运动产生间歇运动。因人而异

18.悬臂梁危险断面在何处?受到何种力量?

危险断面发生在最大弯矩或剪力为零之处。

19.齿轮之压力角大小,有何影响?

压力线与节圆公切线之夹角,渐开线齿轮之压力角保持不变,而摆线齿轮之压力角则随着两齿轮之接触位置而变化。CNS采用20度的压力角

20.两个单摆A、B,其中A较长,请问频率何者为大?

一样大

22.何谓帕斯卡尔原理?

在密闭容器内之流体,加压于一方,同时间内可传达相同大小的压力于流体之各方,且此压力的大小均与容器的接触面垂直,此特性称为「帕斯卡尔原理」

23.何谓摆线运动?

一圆在一直在线滚动,圆周上任一点之轨迹

24.何谓肘节机构?

施力小而移动小距离产生大力量的机构。

26.CAD的全名是什么?

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辅助绘图

29.机械未来的远景?

自动化、精密化、微小化(奈米)

30.脚踏车平衡的原理?

两轮配合支架的重心

31.试比较Cu、Fe、Al熔点之高低?

Fe>Cu>Al

33.高周波炉的原理及它的冷却系统有何作用?

利用感应电流在被处理对象之表面作部份加热。冷却系统作冷却及润滑作用。

34.眼镜为什么会起雾?

外在温度(室外)与内在温度(室内)之差异

36.铝的比重?铜的比重?各为多少?相差几倍?

Al(2.7)Cu(8.9)相差3倍

37.何谓麻田散铁?淬火和麻田散铁相同之组织?

共析钢在常温冷却,钢的长度会比加热前的长度大,这时所得的针状或板状组织即是麻田散铁。

38.含碳量越高或越低,铸件越快?why?

越高

39.一般铸件的检验方法?

X光探测、超音波探测

40.什么是向量?请举例。

具有大小与方向者即为向量。速度即是。

42.飞机如何起飞?降落?

靠引擎的喷嘴系统开闭来影响推力的大小

43.自行车上坡,前齿轮越小越省力,为什么?

跟齿轮速比有关。省力费时、机械利益大于1。

44.公交车载满人下坡时越快,为什么?

地心引力之关系

45.举五种手工具,五种制造模具?

螺丝起子、扳手、锉刀、手弓锯、榔头;冲模、整体模、弯曲模、引伸模、连续模

46.电镀是什么反应?

在电解液中纯金属作阳极导电模子作阴极,通电后,金属自阳极向阴极模子表面积成一层相当厚度的薄壳,与阴极模分开后,即得成品。

47.为何轮胎有胎纹?

增加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

51.8H7为基孔制或基轴制?

基孔制

53.牛顿定理、圆周运动(向心力与离心力)、向量、纯量。

牛顿原理(同32题)、向量(有大小、方向)、纯量(只有大小)、圆周运动(略)

54.齿轮为何会产生干涉?

两啮合齿轮,当主动轮轮齿的齿腹与从动轮轮齿的齿顶接触时,两齿开始作用,若接触是发生在主动轮基圆下侧的非渐开线部分时则主动轮非渐开线齿腹部分有被挖槽的趋向,即发生干涉现象

56.机械未来对工业之影响?

机械为工业之母。所以,机械于未来将走向自动化及微小化,甚至以微机电、奈米等方面进行。因此,机械对工业影响重大。

59.什么是机器人?如何应用?

机器人是用类神经技术与人工智能控制其运转。一般机械机器人使用于汽车焊接或家庭及办公室等。

60.机械是做什么?课程有什么?

机械一般是以工作母机为主,可以从事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车床加工、CNC加工等。最重要是如何应用在自动化上。课程以应用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材料科学、精密加工、热处理等为主。视各校而定。

61.皇帝发明指南车的原理?

指南车本身的机械传动构造为「差动齿轮组」是使指南车上的小木人能永远指着固定方向的原因。

63估计计算器之长宽高及角度和宝特瓶之外观有何作用?

设计、绘图、预定材料多寡或变更设计时。

65.铁碳平衡图、合金钢性质。

铁碳平衡图请参考机械材料第二章。至于合金钢性质也请参考同一章节。

66.机构功能与运动

机构之功能以四连杆组为基础。其运动方式为曲柄游戏杆。

67.何谓科技?有何利害?

机械类专业课 篇6

关键词:机械类 学制 实习

技工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作为职教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特别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机械类专业学制基本上是2~4年,如何根据学制不同安排实习呢?按照各工种专业实习教学内容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以3年学制为例,笔者认为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主阶段。

一、第一阶段:以实习前的动员为主阶段

每次接待学生实习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工作。在动员会上,我们不但要讲解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必要的纪律要求,还要讲解必要的安全常识。在讲解纪律要求时,教师一定要严肃认真,让学生感觉到来到这里,任何问题都不能忽视,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约束是为了让他们飞得更高。笔者讲记录表要求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必须尊重师长,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二是作息时间必须保证;三是仪表必须符合学校规定;四是实习期间必须团结;五是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培养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工具的摆放、工位的清洁等,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如面对枯燥、艰苦的训练课题,能平心静气地去完成,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

二、第二阶段:以基本功训练为主阶段

这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刚入学对自己所学专业还比较陌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是专业基础理论学习阶段,是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认知阶段。在这一学期,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入门知识教育,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介绍实习工厂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设备和实习产品等,使学生初步获得对实习工场的感性知识和必要的安全常识,并提出在实习车间实习的有关纪律要求。

基本功训练阶段,就是按照工序课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是学生整个实习过程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的实习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实习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题内容、顺序和课时,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关键课题的内容,要反复进行训练。不仅要使每个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的操作方法,同时还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准确度。必须明确,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基本功,就不可能有好的生产技能,也不会发挥技工学校学生适应性强、实践性强的优势。因此实习教师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把基本功练好。以钳工实习教学为例,这一阶段,主要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手工工具,掌握各种手工操作(錾、锉、锯、刮、研等)的基本要领和正确的操作姿势。

三、第三阶段:以独立操作训练为主阶段

独立操作训练阶段,是技工学校实习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在校实习工厂实习的最后阶段,通常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实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综合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要经常进行3~5级工件的加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进而掌握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达到或接近中级技工的熟练程度,能独立完成生产任务。在这个阶段,实习教师对工艺和操作技术等的教学内容指令性的要少,启发性的要多,要注意不要有限制学生思维活动的意向,要鼓励学生革新和创造,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实习教学的这三个基本阶段所要求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交叉和相互促进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各个阶段均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因此,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具备更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好的操作能力,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机械类专业课 篇7

当前我国机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如性格、心态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所以作为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必须倍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重要场所, 而专业课课堂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息息相关, 因此笔者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合素质培养,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一、明确目标, 注重能力, 树立正确职业教育观念

1、树立重视工程意识的职业教育观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 专业课教师更是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任, 要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 必须树立重视工程意识的职业教育观。

2、树立培养“能力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观

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是成才的能源。现代化生产的特点是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相互交错渗透, 知识技术更新迅速, 仅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很快就会被新的科学技术淘汰, 即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也难适应终生需要。因此,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 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为主。

二、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选择、更新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的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过程性的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

另外及时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术、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作为培养工程技术类人才的高职教育, 应将当前最新的行业标准、专业术语纳入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规范意识, 加深对专业概念的理解, 促进学生尽快融入行业角色, 提高行业交流能力。

三、针对高职学生特点, 教学过程中采取“赏识教育”法, 促进学生转变态度, 释放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给予真诚的赞许和鼓励, 对一些难以沟通或不合群的学生, 老师甚至可以尝试“透支”赞赏, 帮助他们直面挫折、找回自信。通过这种“赏识教育”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出学生对专业课的热爱, 还学会面对暂时的困难不轻言放弃, 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意识。

四、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了解专业技术学科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课教学中指引学生掌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显得非常有必要。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努力寻找所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与交叉点, 如在介绍“硬度”时, 激发学生寻找与硬度有关的机械设计、公差与配合、工艺、刀具相关内容及不同硬度可能引发的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联系与比较, 拓宽知识面。通过培养学生各学科相互联系的综合分析与多元思维方法, 可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积极营造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作用,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营造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都可以得到较好锻炼和提高。由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无形中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举一反三, 追求求异性、灵活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求异性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主要内容。在机械类课程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如在讲授“用解图法进行四杆结构设计”时, 在课堂上只需介绍1~2种方案,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解题设计思路, 然后要求并指导学生尽量运用以前学过的几何知识进行设汁, 得出多种设计方案。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七、灵活安排教学场地, 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与掌握,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类专业课大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将教学场地灵活地安排到实训车间、实训室,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专业课教学基本原则。对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费芳:《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于课堂教学的一次有效探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8期。

机械类专业课 篇8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ISCED) ,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第5层次B类教育, 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的毕业生不仅要获得高等 (专科) 教育的毕业文凭, 同时应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并应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 为顺利走向职场做好准备。高职教育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

(二) 职业教育不等同于工程教育

在当今的生产过程中, 工程师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 技术工人将其生产出来。如一台机床, 工程师设计出机床和生产机床所需的工艺、装备, 技术工人按规定的工艺路线, 运用已有的工艺装备生产出机床。

相对于工程师, 技术工人的工作较少依靠系统的学科理论而更多地依赖工作经验, 他们的工作内容不是以某个学科划分或限制, 而是以劳动过程为载体的。例如, 机床有了故障, 维修工人应能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借助有关工具顺利地找出故障并排除。对技术工人而言, 他不必懂得电脑板用的是什么控制语言, 也不必知道设计刀具的理论, 但应知道控制系统出问题, 机床的运动就会不正常, 知道刀具的作用是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磨损后就会影响精度。他应能根据故障特征借助机床系统的有关资料或其他信息来源, 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并借助适当的检测工具进行系统查找, 消除故障原因, 调换损坏部件。在这里,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该技术工人的学科知识, 而是他间接或直接获得的、面向劳动过程的、经验形式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应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获得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 运用有关经验和知识作出判断并制定工作计划, 采用合适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执行工作计划, 完成工作任务并检验工作成果, 评价工作过程和成果以使经验得到总结和发展。

比较一下职业院校教师和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清晰地发现, 他们的工作对象和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工程师的工作对象是具体的产品, 如机床、汽车等, 从事的是研究、设计、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依据一定的科学技术原理, 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完成某种技术产品或提供某种技术服务。而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职校学生, 从事的是教学工作, 遵循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教学原理, 注重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传授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显而易见, 尽管工程师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都从事与某个技术领域相关的工作, 但其本质是截然不同的。目前, 我国的新职教师资仍主要是普通院校工程专业毕业生, 他们接受的是工程师的教育, 而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在专业技术教育中淡化“工程性”, 强化“职业性”, 即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是“工程师+教师”。

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机械制造工艺, 胜任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操作、调试、生产运行与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是在机械类企业的技术部门及生产车间从事各种零部件加工工艺的编制与加工, 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调试和维护等。面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机械类专业课教师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 专业课教师缺乏生产一线经验, 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引进方法不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按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的指标要求, 在高职师资队伍的结构中, 青年教师 (40岁以下) 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优秀标准 (不含在读) 要达到35%, 合格标准 (含在读) 要达到15%。为此, 相当部分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到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上, 在引进人才上, 往往优先考虑的是博士、硕士或是高职称的教授、副教授, 而忽视了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而且引进的人才主要从事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高学历者的高理论知识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对专业实践技能的需求, 难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性强的特色。

(二) 在教师培训中, 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面临许多困难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 许多院校推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顶岗培训, 以弥补专业课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产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但是, 由于实施的时间不长, 此类培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 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往往因工作繁重, 难以脱离教学岗位, 影响了培训计划的实施;在部分学校该计划的实施还受到经费的影响。二是企业方面, 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并非只是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动, 更需要的是对生产过程的全面了解, 有着更高的参与企业技术活动的迫切要求, 然而, 由于企业与学校没有理顺关系, 教师实际上难以深入到企业技术活动中去, 对此问题, 学校与教师反映较多。

(三) 教师缺乏责任心, 师德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 不仅表现在学历和职称上, 也表现在师德上。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 少数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了下滑趋势。存在的问题如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 职业情感淡漠, 职业行为失范,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工作需要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以及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等。有的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 对学生不负责任, 有的重科研, 轻教学;有的在学术上心态浮躁, 急功近利, 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 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鉴于此, 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健全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积极引进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 充实教师队伍应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 他们应具有工程系列的中高级技术职称, 有8年以上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 经过教师资格培训, 取得任教资格。他们应既适合做专业实践课教师, 也可以任专业理论课教师, 成为工程技术类专业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构建起高职院校师资引进的独特机制。

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为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应积极聘用兼职教师,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 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能工巧匠的作用, 建设一支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开拓多种渠道从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中聘请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 对到职业院校任教的兼职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并对其任教资格给予认定, 经考核合格者, 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统一印制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证书。职业院校可优先聘用持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证书者到校任教。要制定鼓励政策, 对兼职教师待遇从优, 以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努力建设合作式“双师型”教师集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高职教育中的智能成分日益增加, 对师资队伍及其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不可能由一个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个体来完成, 而要由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完整育人功能的师资集体来合作完成, 也可以称之为“双师”结构教师集体。

(二) 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

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授课技法方面, 可采用名师导学的方式, 名师可以是学校聘请的学科理论专家或技术人员, 也可以是本院校该领域有特长的教师。通过这种模式, 有某方面教育需求的教师跟随名师学习, 可以作为教学助手, 与名师直接对话, 在学习和协作中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在实践技能方面, 应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由学校在专业课教师中选派40岁以下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 直接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期限一般为1~3年。支持专业课教师在合作企业任职, 同时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 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技能。

校企密切合作进行科技服务与开发由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委托高职院校系部或教师按技术研发委托书开展实用技术研发, 由专业课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或直接由有能力的青年教师独立承担技术研发任务, 这样既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又可为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与此同时, 应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工作。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走出学校, 面向企业、面向生产, 随时与企业保持业务和信息的联络,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 以此不断推动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 还可以使专业课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 并使之及时开展课题研究, 让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知识信息、管理信息, 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改革, 最终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融。

选派专业课教师到海外进修要积极创造条件, 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优秀专业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 通过国内外培训, 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重视教风、师德建设

作为一名教师, 应具备很高的素质, 包括高尚的师德。因此,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 必须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教风师德?所谓教风, 是教师这个行业的教学风尚风气。所谓师德, 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如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都是师德的表现。“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踏上三尺讲台, 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现代高职教育中, 要做好一名称职的专业课教师, 笔者认为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生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 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 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学生无论年龄、性别和个性有什么差异, 都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师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承认和尊重, 把形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看作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要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教学观努力探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实践性学习密切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 就要实现教学行为的几大转变, 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 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 由重教师的权威转向重师生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由重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

教师角色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的转变, 教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因此, 教师要由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同行者和研究者。

教师服务观新形势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服务观, 服务学生不能只关照成绩好的学生而缺少对全体学生的平等教育。新的教育服务观应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学生, 不厚此薄彼, 让所有学生同行。二是服务全面, 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 服务周到, 促进其全面发展。

评价观传统的评价观只重考试分数, 是片面评价, 导致学生片面发展。新的评价观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以实现从量到质, 从知识、技能到工作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评价, 增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徐朔.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探讨及有关实验[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31) .

[2]祝士明, 张元.双师度——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 2007, (6) .

[3]施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 2006, (11) .

[4]周鸿敏, 王涵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职教论坛, 2003, (17) .

[5]周明星, 焦燕灵.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校本教育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9) .

机械类专业课 篇9

一、课程名称更改为机械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无论从机械类专业角度和非专业的角度,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以为这门课主要探讨的是机械零件设计, 好像与毕业后从事的技能型工作关系不大。实际上,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探讨的是机械传动, 零部件设计是次要的。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的课程较多, 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 一般在50~60时学时, 从高职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 学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里, 只要掌握机械传动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如果在课程内容上做些调整, 减除机械零件设计方面的内容, 课程名称改成机械传动, 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一开始就能领会到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把任何能从事施工的机械分成三大部分:动力部分 (如内燃机、电动机等) 、传动部分 (如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 和工作装置 (如装载机装料装置、压路机的振动行走装置等) 。将课程更名为机械传动, 从课程体系上能体现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也避免了非机械类专业人士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产生误解。

二、课程内容选取机械传动方面

将《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 如表1所示

将表1的内容按照绝大多数企业岗位对高职机械类毕业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要求进行分类, 第一部分机械传动方面, 这部分在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应用比较多;第二部分机械零件设计方面, 该部分在工作中能用到的很少。根据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知识够用的需求, 可将第二部分内容删减。这样既保证了机械传动方面的教学课时, 又减轻了高职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理论计算方面的学习负担, 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具体需求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机械传动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抽象, 如机构自由度计算中虚约束的判断、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定、滚子半径和基圆半径对凸轮轮廓的影响、渐开线性质等。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既看不到, 又摸不着, 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以往我们大多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虽然也能有动画演示, 但毕竟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够直观。采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可以很容易的解决这些教学中的困难。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习和理解。将让学生通过看的理解变为直接的体验或揣摩, 例如在认识平面机构的学习中, 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平面机构, 使学生能在制作中揣摩和体会连杆机构的特性及制作要领, 这个方法我在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过,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知识掌握效果比以往老师讲解效果更好。常用的实践教学法主要有实物教学法和实习教学法, 这两种方法可以在具体的机械传动教学中灵活使用。

1. 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 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 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 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机械传动课程教学中, 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 以配合课堂教学。通过实验教学, 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 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 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此,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加实际操作。为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 任课教师应与试验人员密切配合,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做好准备、讲解、指导及批改实验报告等工作, 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2. 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大量生活中真实的物体和教具, 模拟生活情境来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既古老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机械传动课程的教学中, 有些教学内容离不开实物。在课堂上不易讲解透彻的机构, 可以将其实物搬进课堂, 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再好的修辞, 再好的演讲, 也不如看到实物清楚明白。更好的教学方法, 就是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进行动态观察, 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 讲解摆动导杆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时, 在牛头刨床边对照机器的结构和运动情况进行讲解, 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教学时, 一定要做基本操作演示, 切忌为了“保险、安全”而走马观花。在曾教过的工程机械专业的工学结合班上, 便尝试过将学生直接带到工厂车间进行参观教学, 学生通过眼观、手触, 更直接更具体地感受到机械传动构件的应用, 触发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配合性和主动性也显著增强, 教学过程也进行得轻松自如。

3. 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法是教师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将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机械传动课程教学可以结合专业实习来进行, 即在专业实习前,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出实习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机械传动问题去实习, 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发掘尚未掌握的知识, 寻找尚未知晓的事物。例如, 在齿轮传动机构拆装实习时, 可通过对传动齿轮的装拆和齿轮侧隙的测量进一步理解中心距可分性原理;再通过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分析, 热烈讨论, 去理解该原理的现实意义, 即生产实际中齿轮的装配虽不按标准中心距安装, 但仍然可使传动平稳的道理。因此, 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专业实习, 认真加以引导,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实习的结果要进行检查总结, 以提高知识技能的运用水平。以上三种都属于实践教学法, 在机械传动的教学中, 还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课程内容应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而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和完善, 才能更好地推进机械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机械类专业金工实习改革方案初探 篇10

关键词: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一、引言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为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指明了方向, 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品质。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相关专业以及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必修实践类教学课程。为突出实践性教学重要作用, 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通常将金工实习独立设置为一门实践课程[1]。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不仅要求学生对各类加工机床、加工刀具、工件材料等有所了解, 还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机床的实际操作和简单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制定[2]。

二、目前金工实习存在的问题

金工实习作为传统实践课程, 一直以来众多从事金工实习教学的同仁为求该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对金工实习改革进行了诸多探索[3,4]。根据同仁所述当前教学实际及本校的教学实践, 当前金工实习教学, 仍存在一定问题。

1.过于强调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 对传统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不够重视。

2.实习流程过于标准化, 进行全方位轮岗式学习, 严重弱化了各工种之间的联系。

3.以指导教师示范教学为主,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重复式操作, 缺乏自主设计操作能力。

三、改革目标与方案

(一) 改革目标

利用当前工程训练中心现有的设备,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 让学生体会参与其中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分成八个模块:弱化指导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环节, 以团队项目设计加工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以团队为主体的项目自主设计与加工, 教师辅助指导的方式, 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加工工艺性、加工方法与产品质量的内在联系。通过自主项目设计加工, 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制定, 使学生体会各工种之间的联系。改革方案改变了教师的参与方式, 对指导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包括项目设计的引导、工种合理分配、项目作品的评定等。

(二) 改革方案

改革后金工实习共分八个模块, 分别为安全培训认识实习、交流讲解示范加工、自由分组项目设计、教师指导项目探讨、项目作品加工制作、作品展示讲解交流、尚未参与工种实习和实习总结作品评优。八个模块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例。

各实习模块具体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安全培训认识实习阶段在工程训练中心现场进行, 主要内容为安全培训、危险源讲解、危险应对方法, 同时讲授各类机床功用及加工工艺。

交流讲解示范加工阶段, 主要以各工种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提出相应加工要求, 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加工, 吸引学生在后续项目中参与到自己所教的工种中。

自由分组项目设计阶段, 学生自由分配3~5人为一组进行项目设计, 设计选用工种要求参照下表:

项目设计方案要求至少使用上表中的三组加工方式, 其中第二组和第四组为必选组别。第二组中五种机床至少选用两种, 第四组中两类数控机床至少选用一种。车床和数控车床至少选择一种, 铣床和数控铣床至少选择一种。最终确定选用的加工种类不少于8种。根据自己团队设计方案制定的加工流程, 计算所用工时, 制定团队中各人学习方案和加工方案。

教师指导交流探讨阶段, 教师根据各项目组所制定的项目方案,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加工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当前设备能否满足加工需要等。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内容对方案进行修改使团队项目方案更为合理可行, 并确定最终方案。指导教师统计所有团队项目方案, 并计算各工种所需工作量, 合理规划各工种分配, 安排各团队在各工种的实习顺序。

项目作品加工制作阶段, 每组学生按照工程训练中心设定计划, 在各工种指导教师指导下, 进行各工种实际加工操作, 制作项目各零部件。在项目作品制作过程中学习机床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及相应的加工工艺。

作品展示讲解交流阶段, 每组学生利用作品实物结合PPT轮流讲解展示。全部作品展示后, 进行组间交流。指导教师参与组间讨论, 帮助学生分析每个团队项目设计及加工的优、缺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各工种操作、机械设计和加工工艺的整体性认识。

尚未参与工种实习阶段, 统一安排全体学生进行各工种轮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各工种的实习过程中, 由在项目作品加工制作阶段已经学习过该工种的优秀学生进行讲授指导, 教师仅作为助教进行指导。各工种优秀学生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实习总结作品评优阶段, 工程训练中心将所有项目组作品进行打分评比, 评出各类优秀作品, 并邀请获奖项目组针对获奖作品进行讲解交流。

四、结束语

由于每个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该改革方案结合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类专业和工程训练中心状况提出。其核心思想在于弱化教师指导作用, 采用团队自主项目设计模式, 让学生体会参与其中的乐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及动手能力。弱化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相关内容, 强调传统加工工艺和技术, 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强各工种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加工工艺性、加工方法内在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朱从容.金工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3) :77-78.

[2]赵汉雨, 徐波, 刘存祥, 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13, 16 (4) :155-158.

[3]王玲, 丁友伟, 李伯奎.机械类专业金工实习教学方法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 2012 (5) :182-184.

机械类专业课 篇11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师 教学工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越来越准确,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工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的同时,对职业技能及素养要求也更高。由此对应的技工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和理念已经呈现疲态,开始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成为必然,对应于一体化教学的一体化教师培养便显得尤为突出,技工学校的教师从传统模式向一体化教师的转变就显得更加关键和紧迫。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状况

一体化教学改革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各个院校都在一体化课改上形成高度一致的认同和重视,积极探寻新方法,实现现代技工教育方法的新突破。各个职业院校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其中有些改革发起的较早的学校,已经形成规模,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一体化课改方案,并且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院校还处于摸索、学习、逐步推进的改革阶段。笔者所在学院目前也在积极探寻和推进一体化课改,并在机械类专业全面推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和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需求

一体化教师的标准与要求:理想中的一体化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融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整合。同时根据一体化教师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将一体化教师按照教学能力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三个等级,标准依次递进,高级别能力要求涵盖低级别能力要求。

全国各大职业类院校都在积极推进一体化课改,尤其是学院机械专业有较好的基础,在实现典型工作任务提取的对象上更容易和真实地实现,以任务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更加容易实现,目前机械类课程多数都进行了一体化课改。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的单纯理论型或者单纯的实操型教师的需求量将慢慢缩减,对一体化教师的需求量快速增大,目前笔者学院机械类教师要求90%以上为一体化教师。

三、培养途径研究

院校在进行一体化课改的进程中,一个棘手的难点就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问题。各个学校教师的来源有不同的途径,综合起来教师的引进大概有两个途径:从院校毕业后直接通过招聘等形式引进到学校的教师,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被引进到学校的教师。而对应的需要培训的层次又会因为在职在岗的不同分为大概三个类别:院校新引入到院校的一体化教师培养,企业新引入到院校的一体化教师培养,院校现有的在职教师的一体化教师培养。而在这三类中由于从院校新引入到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企业经历几近空白,培训的急迫程度最高,培养的难度最大,笔者着重对这类教师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

1.参与各类人社部、省、市级一体化培训班

人社部通过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认知能力、教学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示范性高端培训,为快速培养出一批专业化、高素质、高技能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提供了前提保障。参与人社部组织的一体化教师培训和各类省市机构举办的师资培训,可以面对面向视野开阔的专家学者学习,可以直接与个体差异较大的同行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如何更加完美地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把握课堂尺度;通过案例教学与专家的独特视角剖析,学习一体化教学的各个步骤如何在课堂中贯穿和发挥良好效果;最终通过培训使这些一体化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能够对一体化教学有完整的、系统的认识,能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合理实施一体化教学环节,最终从专业教师向全面的一体化教师发展。

2.企业锻炼,跟岗学习

根据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对应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必须熟知其所授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同时要对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非常了解,因此进行企业实践活动是获取这方面信息的最好途径,在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也是补充、更新教师知识的有效途径。学院目前在教师培训中效果比较好的有两种:一是利用寒暑假时间教师进企业锻炼学习;二是引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注重校企合作中进行一体化教师培养。

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现场观摩、交流研讨、顶岗锻炼、专题学习等方式开展现代师徒制学习,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企业这个前沿阵地现场学习、拓展视野、丰富专业知识。通过利用寒暑假的企业锻炼和学习,教师亲眼所见,亲身参与,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企业当今的先进理念和工艺知识,更新自身知识。并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提取更多新鲜的素材,为典型工作任务积累更多更新鲜的载体。在此过程中,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快速有效地增长实践经验,为进行一体化奠定基础。

引入“教学工厂”模式,在校内按照工厂真实场景模拟建设教学工厂,可以将教师、学生、企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到工厂的氛围,以工厂的真实产品作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任务来制定学习任务和内容,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扮演一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通过接单、设计、生产、过程控制、检测、出货等环节设计教学,实施和组织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按照一个准职业人要求自己,现场参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锻炼和丰富实践经验和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对一体化教学开展和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个双重的促进。

3.参与各类教研教改

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教师间可以学习和交流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深化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培养教师教学能力,还能在交流中突破固有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视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4.技能竞赛大比武,重塑知识结构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加强知识与技术交流,学习同行先进技术和经验,展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果,推动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无论是世界技能大赛还是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都对团队和选手在理论知识、设计、加工、装配、工量具使用、检测等方面专业知识提出严格的要求,在集训过程中本身就是对教师知识结构和理论、实操能力的再造。通过选拔学院教师和学生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按照大赛的标准要求训练教师与学生选手,学习其他院校的先进做法,借鉴企业先进工艺,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这对教师团队是一种回炉与历练。在学院师生选手每次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和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教师团队的巨大进步,通过学习与培训培养出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一体化教师团队,并通过这些教师的影响和辐射,带动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学习与进步。

四、培养效果与结论

通过主动参与一体化师资培训,开展企业实践,参加技能比武,融于全方位教研教改,总结形成经验与成果,学院目前现有机械类专业教师由原来的纯理论课教师或者纯实操指导教师,大多数已经转变成为这样的一体化教师:可以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并能根据学院教学工厂实际情况进行工作页开发,能按照要求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能开展课程综合评价,评估教学实施效果和改进教学环节。

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篇12

1 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机械类专业是一项以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专业, 该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以完成实际工作中的机械设计、设备组装与维护等工作。而现代企业更是对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在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依照企业的规划与发展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安装与维护等工作。仅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其就业困难成为了必然。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改革也说明了动手能力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 如何有效开展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快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已经势在必行。

2 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基础实验、实践实习等不断提高的过程, 需要教师和学生双重努力来完成的能力培养过程。

2.1 注重基础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基础动手能力

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基础动手能力以及安全习惯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认识进行教学, 并针对实验中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等进行反复演示, 以保障学生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进行巡回检查, 并严禁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抄袭, 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 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部分实验必须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完成, 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另外, 基础实验是学生实验习惯养成的阶段, 是学生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与操作安全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实验操作安全进行详细讲解, 并在对学生实验过程的巡回检查中时刻注意学生是否按照安全要求进行, 通过实验安全的教学, 为学生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打下基础。

但是传统机械类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是以理论课为主导方向, 并不能很好的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因此, 在进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验教学时, 要根据现代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应掌握技能的实际要求进行科学的实验内容设计, 将实际应用为主导进行实验设计, 以此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2.2 加强机械类专业学生制图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制图的动手能力

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是实际的设备安装、维护等, 还包括机械设计中的制图等工作。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机械设计、制图工作中的动手能力。目前机械设计与制图中多采用CAD软件进行, 但是手工绘图在实际工作还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因此学生制图能力培养中, 要以手工绘图为基础, CAD软件绘图为提高进行。在传统制图课程中主要对制图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手工绘图能力、讲解制图国家标准规范等, 在计算机制图课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通过两种绘图课程的教学, 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提高学生基础绘图能力, 为学生的工作打下基础。

2.3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过程按照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实际应用三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及实验教学在学校进行, 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及动手能力, 实际应用多采用校企联合的实习方式进行, 通过实习活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传统实习活动中, 学生对于实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敷衍了事。只是为了毕业论文而进行简单的参观、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机械实践的理解和基本实践能力的掌握。因此, 学校在进行校企联合实践培养活动中, 应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方向, 毕业论文为辅。通过将企业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态度、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纳入学校考核范围, 提高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重视。以此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实习方式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当前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学生需求情况、技能要求情况等,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 加强学校动手能力培养环境建设, 促进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机械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还需要学校加强环境建设,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地与实践课程,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学校应加强机械类专业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确保学生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 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验。另外, 对于还要加强综合性实验的教学, 通过结合现代企业对机械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实验内容等, 科学规划适合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机械类实验课程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还要掌握现代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技能需求情况, 针对企业实际应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设计, 以此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现代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要求, 决定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必须以实际应用、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方向。这就要求学校要提高对学生实验教学的重视, 通过加强实验教学设备、仪器、场地建设,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施。同时还要加强有关教师的在职培训, 通过不断提高机械类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鼓励教师在企业任职顾问等职务, 以此加强教师对现代企业机械类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专业技能要求的掌握, 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讲解,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促进机械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杨丽娟.高等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M].西南教育出版社, 2007, 12.

[2]赵海洋.以实际应用为主要方向的现代人才培养[J].教育学报, 2008, 4.

[3]张欣芮.实践能力为主导的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建立[J].教育科学前沿, 2006, 7.

[4]郑桐.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现代机械人才, 2007, 9.

上一篇:人的精神活动下一篇: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