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活动

2024-06-13

人的精神活动(精选5篇)

人的精神活动 篇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与“精神”做出深刻论述:“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 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最重要的是基于自身的先进文化所孕育的强大精神力量。

郭声琨书记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 首次提出“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这十六字, 反映了广西的精神特质, 是对广西文化品格的精确提炼, 是广西的灵魂, 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是新时期广西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它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参与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中来, 推动广西跨越发展。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作为一个外乡人, 我在广西工作生活二十多年, 每天都在见证着八桂大地上经济社会的进步, 在我和同行的报道里, 关于广西的主题词一直在变化, 最初的“老、少、边、山、穷”, 早已成为“过去时”, 而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正扑面而来。尤其是近些年, 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 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正在书写着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不断刷新的“北部湾速度”, 总是带给人们希望和惊喜。

但是, 我要说, 这些年, 广西最大最深刻的变化, 还是广西人精神的成长。一个地域里人们的精神成长, 既有其内在逻辑和文化基因, 自然也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关联, 会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广西人的性格里, 天生具有质朴包容的优良特质, 而今天的广西人,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里, 其精神特质里, 已经赋予了自信豁达、开放大气等更加丰富的内涵, 焕发出别样的精神风采。

我想从自己亲历见证的一些文化大事件说起。首先, 是1999年,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一炮打响。其次, 是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在北京成功举办。我一直认为, 这是两件深刻影响南宁人乃至广西人精神生活的大事。对民歌节的评说、争议都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是, 从今天看来, 民歌节的价值, 已经超过了开幕式晚会和节庆活动本身, 它真正的意义在于, 打造了一张向世界传递民族文化的新“名片”, 让昔日不太为世人了解的南宁, 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进而让世界了解广西, 让广西走向世界, 由此广西人找到了自信。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的举办, 则充分展示了广西人的自信, 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自信。对长期偏居一隅的广西人来说, 从找到自信, 到展示自信, 这无疑是重要的精神成长。

近些年, 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重大活动都在南宁举行, 越来越多的广西文化艺术精品走出广西, 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特别是2004年, 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后, 广西已经越来越引人瞩目, 越来越开放!开放的广西带给世人无限惊叹的同时, 也让我这样的外乡人真真切切意识到, 从最初的质朴包容, 到逐渐变得自信豁达, 再到更加开放大气, 广西人的精神一直在成长, 而且越发成熟、深刻。

最近, 我到阳朔就三农问题进行调研, 这次调研, 在与最基层民众的接触中, 我感到, “广西精神”的种子, 一直在广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它的成长, 令人欣喜。

这是一群原本处于穷乡僻壤的深山里的村落, 以前, 山上长的是茅草, 人住的是茅草房, 人们生活十分贫苦。短短几年里, 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 通过发展金桔种植业, 人均收入超万元, 家家户户盖起了具有桂北民居风格的洋房, 当地群众称之为“金桔楼”;一个小村庄3对夫妇同时申请入党;全国农业科技现场观摩研讨会议连续两年在小山村里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山旮旯与村民畅谈农村发展……

如今, 人们把这里称作百里新村。百里新村的新, 不只是山区面貌的新, 物质生活条件的“新”, 最让人感动的人们精神面貌的“新”。过去在外地打工的人们陆陆续续回来了, 家乡的土地重新带给他们希望, 他们从劳动中找到价值和尊严, 对土地重新注入了感情, 对市场经济增强了信心, 对党委政府充满了信任。昔日的留守儿童现象在这里不复存在, 孩子们在父母身边健康成长, 空巢老人也不再孤单, 养老有保障。农民朋友的表情里、最朴实的言谈举止里, 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幸福感。所见所闻, 让我这样的新闻工作者也受到感染, 心里充满了喜悦。

我到的金宝乡龙湾村, 1999年以前, 由于水土方面原因, 村民种水稻几乎年年绝收, 家家户户靠向亲戚朋友借粮度日, 生活十分贫困, 在政府的引导下,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将田改地, 种上名优水果, 大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到2010年底时, 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生活好了, 大家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 在“拆老村, 建新村”的过程中, 村民普遍表现出互助精神、大局观、发展意识, 从对他们的了解中, 我很自然地想到这样一些关键词:团结、和谐、奉献、创新、爱家乡、爱国家, 等等。

我的采访本上, 记录了大量的群众语言, 这些语言, 鲜活、生动、具体。我整理一段我在金宝乡龙湾村与农民朋友的对话,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深信, 这样真实、朴实的群众语言, 最能诠释“广西精神”的内涵。

下面, 是我与一位农民朋友的一段即兴对话:

“你们现在有些钱了, 下一步怎么办?”

“修路啊!把路修得更宽一些。”

“修路就需要你让地, 你愿意吗?”

“愿意啊!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 心也宽了, 就想着把路修得更宽, 过更好更好的生活啊!”

“你的觉悟还真不低!”

“别小瞧我们哦, 我们农民本来就很优秀啊!”

“我们农民本来就很优秀啊!”就在我琢磨这句话时, 村支书向我谈起了他们自己总结的“龙湾精神”:仁爱立身, 平等互助, 自主建村, 民主理村, 宽容奉献。

这源自中国最基层群众的“龙湾精神”, 正是对“广西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和注解!这样的精神力量一旦为最广大的群众所拥有, 广西的跨越发展一定能成为现实。

人的精神活动 篇2

一转眼,我从事烟草专卖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在工作加班、出差或者基层调研的旅途中,我常常会思考和回忆这些年来的工作和生活。前一段时间碰巧遇到一位退休的老同志,他不经意间跟我感慨了一下。说现在的年轻人,相比几十年前他们那个年代,似乎少了点精气神。我听了以后,琢磨了很久。

慢慢地,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有深意。为什么老同志会有这样的感慨?站在他的时代背景里,那时候的烟草专卖队伍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情况,那时候的专卖行业面对的工作情况是什么,现在的专卖行业面对的工作情况又是什么。一对比,我发现,先不说别的,烟草人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确实有一些变化。但变化了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呢?

我得出的思考是,有些东西确实变了,那就是烟草人的精神状态里多了一份焦灼感。这份焦灼感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名老同志当时说的是少了点精气神,他解释的意思是现在的烟草人有点浮躁,工作不够深入,少了一点稳扎稳打的精神。而我对他的话的意思理解就是,在他说的这些背后,其实最根源的问题是我们都有一种焦灼感,这种焦灼感不仅来自于生活,更多来自于工作。那么这种焦灼感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现在的时代发生的变化,同时烟草专卖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带来的。

相比而言,过去的烟草专卖工作明确清晰,也有着稳定的抓手。大家只要有干劲,就一定能开花结果,做出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烟草专卖工作充满了新情况和新变化,光有一股子干劲儿是不够的,更要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际上,在各个战线领域内,都考验着烟草工作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烟草专卖工作者都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去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摸索中前进,才能在工作改革中有所突破。

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样东西其实一直没有变,那就是专卖队伍的敬业精神和对党的忠诚。老同志们的担忧是怕我们不再具有敬业的精神,不再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应该将他的话视作一种鞭策,时刻牢牢铭记。事实上,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中,以及与同事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交往中,我都能深深感受到,尽管我们在工作中时常有打不开新局面、趟不开新路子的焦灼和苦恼,也甚至会为自己的稚嫩、冲动而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而烦恼和迷茫。但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从来都没有变,我们都愿意在自己青春的年华里,做出令自己骄傲、让党满意的成绩。在我所熟悉的基层工作队伍中,虽然每个人的能力和条件的局限,使得他们的工作有好有坏,但绝大多数人也都是兢兢业业干工作。在这个迅速变化、物质利益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的年代,烟草人能够始终充满激情,充满理想主义信念,甚至这在一些人眼里显得那么落伍和土气,但他们从来都是龋龋独行,一往无前,把青春都奉献给了烟草专卖事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份坚守。我想,多少年过去以后,当我们离开自己的岗位,这种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会成我们的一份怀念,也会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而对党的忠诚,也是从来不曾改变。有许多次在跟领导、同事和下属交流的时候,我都能听到类似的话,无论做什么工作,首先要讲政治,顾大局。忘记这个,就失去了工作的方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一句话,那就是:始终坚持对党的忠诚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始终保持学习和创造精神,始终保持服务人民的精神,既是新时期烟草专卖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未来烟草专卖工作制胜的法宝。

职业人的技能与精神 篇3

对于本土的快递人员来说,能够接到单子,傍客户就是高绩效员工,至于快递是否按时到达,物品是否完整,并不在考量范畴。相比较联邦快递的员工而言,他们的职责就是要牢记公司要求,实现“隔日到达”的承诺,即使发生雪崩道路被封,也要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将邮包送到客户手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是基于人本身的素养以及企业所传达和灌输的思想的。

用人潜则

人力资源管理鼻祖戴夫·乌尔里克曾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执行伙伴,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而从企业发展生命周期来看,无论哪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需要关注员工的能力需求。而这个能力需求不仅仅是现有经营目标和商业模式所需要的员工能力,更需要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员工能力。这是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对企业员工提出的不同需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要挖掘和培养的员工素质。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提到自己在用人方面的认识。早先的时候,他认为跟自己共同创业的同仁,只能做小组经理,而副总裁都需要从外部聘请。可能也是基于人员当时能力素养的考虑,因此,在那个时间段,所有的高管都是空降人员。然而十年过去了,这些空降人才都走了,而之前那些被怀疑过能力欠缺的人都成了副总裁和董事。

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实证,所以他坚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事实上,这并不是个案,很多企业在用人方面,都曾经有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把技能放在首要位置,把态度以及品质放在靠后或者不放在考虑范围内。这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行业态度没有了,职业道德远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开始以既得利益优先,这便成为司空见惯的“怪相”。

素质能力观测

很多优秀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引入评测工具,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评测,了解被聘人员是否具备岗位胜任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企业组织发展的潜力,是否有足够优秀的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强调的是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将被聘人员的各种信息量化,认为这样更具科学性。然而,基于更多人面试前的积极准备,除了一些能够展现个人技能的硬性数据外,其他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也无法完全精准。更多时候,员工的特性是在与企业各个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之后的工作配合中慢慢呈现出来,而这种内在的东西,在招聘过程中,往往难以捕捉,这也是招聘失败的关键原因。

很多时候,企业强调业务能力分析、技术能力分析、管理能力分析、素质能力比学历、职称重要。也确实如此,一个人的能力并不能完完全全的凭借一纸文凭或者证书来衡量,这些东西仅仅说明这个人具备基本的教育背景,至于是否胜任该职位,那就令当别论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现在的职位是企业现如今的发展需求,是否能够胜任之后更高层的需求,那考验的便是这个人的内在潜能和自我提升的本领了。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再造的方式将其塑造成优秀人才,但他是否能够忠于企业,忠于岗位则需要分析品质。

职业精神的培养

任何一个人,都有将事情做成的基本智商和能力,但是是否做得好,做得成功,就是责任感的问题了。很多成功人士给人的职业印象往往是思路清晰,行动力强,干脆利落。他们会将自己关注的事情做到最好,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也会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让事情变得更加圆满,这不仅关乎人的技能,也关乎人的精神品质。

单就一个企业来看,企业领导人的职业精神就是创建平台,为自己以及跟随者创造价值,股东的职业精神就是提供好的建议;让企业发展壮大,跟随者负责;员工的职业精神就是创造价值,对得起薪水,对得起这份工作。

那么,如何培养职业精神呢?关键点又在哪里?

首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对工作负责,对同事之间的合作负责,对企业负责,这便是职业精神的本质,对于那些凡事推卸责任,遇事则躲避,过于圆滑的人来说,企业在用这类人的时候,就应该谨慎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是自我意识,要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入了一个职业角色,不再是受家长或者亲属关注和保护的对象了,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展现能力,这也是职业精神的起码认识。最后才是能力,这包括本身的能力和不断提升的能力,能够正确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并且采取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让结果最大化。这不仅需要自身的锻炼,也需要企业有意识的培训,任重而道远。

人的精神活动 篇4

一、羊在羌族人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羊之所以在羌族人的心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归纳起来原因为, 羊是羌族人最亲密的伙伴, 与羌人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羌族是农牧兼营的部族“所居无常, 依随水草, 地少五谷, 以产牧为业。1”他们“放养牦牛、羊、豕, 以供其食”。“其屋, 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2”牛羊是牧人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他们吃的是羊肉, 穿的是羊皮, 住的是牛羊毛帐篷。羊在羌人心目中是全部财产。

在他们宗教祭祀仪礼中, 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巫师的服装和法器很多与羊有关。在六月的节日里, 供羊似乎更普遍。羌民将羊头骨或角, 供在屋顶放白石处。

羌民在行冠礼与送晦气仪式中, 颈上也要系羊毛绳, 以示与羊同体。羌人在成人仪式上, 男女均要在颈上挂白羊毛线, 以求神灵保佑。羌民的丧礼中要宰羊一只为死者引路, 称为引路羊, 并将羊血撒在死者手上, 祝福老人“骑羊西归”。

二、羊纹反映了羌族人强烈的精神诉求

云云鞋的颜色和纹样均与其生存观和生存环境有直接的联系。

云云鞋的纹样颜色大都取自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生云云鞋以蓝、红、黑、绿为底色, 彩色花卉为图案云云鞋鞋尖微翘, 形同小船, 鞋的正中凸起1厘米高的包皮鞋梁, 鞋帮上绣满花卉图案。流线型的设计不仅使鞋子耐磨, 更减少了在荆棘中行走的阻力。

人们利用自己民族的特征认识、解释世界, 进而通过科学、宗教、巫术等手段适应和改造客观存在。正如马克思告诉我们的那样:“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而且意识是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意识还要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每个民族都按自己的文化模式来理解和组织自己的生活及他们周围的环境。羊在羌族人精神生活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他们将羊纹绣于“云云鞋”和其服饰之上, 寄托羌人的美好愿望则是无可厚非的。

缪良云在《中国衣经》一书中说, 大致可以将中华民族服饰形成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气候地域因素。无可厚非, “云云鞋”的产生是受羌族地域和气候影响的, 羌族人四季生活在高山峡谷中, 常年行于乱石荆棘中, 与白云羊角花为伴,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里创造了云云鞋。厚厚的鞋底增加了它的耐磨性, 花纹的装饰性很强。究其装饰之部位, 均系易损处, 既有美化之功能又增强衣物的耐磨性能。

三、神话故事中羊与羌族人关系紧密

羌族释比中有“天神有一百, 地神有一千”的说法, 羌族是一个诸神崇拜的民族。

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所以神话传说和“释比”是研究羌文化的主要资料, 当然, 神话传说带有浓厚的主观臆造的色彩, 但是主观意识的形成必然要从客观世界中寻找线索, 所以, 拨开神话和释比神秘的外衣, 必能寻找到远古羌人的蛛丝马迹。

现在的羌族没有文字, 按羌人的说法, 羌族早期的文字写在树皮上, 由于释比的疏忽, 树皮被羊所吃, 后释比杀此羊, 用其皮做鼓, 每当敲击此鼓, 文字就会出现。

缪良云将影响服饰形成的社会因素分为政治因素、战争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文化科技因素、民族因素。当然“云云鞋”的产生也是遵循这个规律的, 羌族是个骁勇善战的民族, 经过长期的战乱, 几经迁徙才形成了今天的羌族。著名的史诗《羌戈大战》就记录了英勇的羌族人如何战胜戈基人。人们渴望和平, 便将此愿望绣在鞋子上, 衣服上, 头帕上, 希望能给羌族人带来好运。

《羌族服饰文化研究》一文中认为服饰有以下几种功能:1.保护功能 (御寒、保护、对性的遮饰) 2.标识功能 (辨别社会角色) 3.幻化功能 (标志和象征) 4.记述功能 (记录着该民族的兴衰荣辱和发展轨迹) 5.审美功能 (审美意识) 。

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羌族人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靠天吃饭, 出于对大自然翻云覆雨力量的恐惧和战乱的恐惧, 羌族人将美好生活的愿望通过羊纹表现在服饰之中, 服饰便成了羌族人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纽带, 成为了人与神沟通的媒介, 因此, “云云鞋”作为羌人重要的一种服饰, 自然也被赋予了人所投射的幻化的灵性。

那么云云鞋就将这些信息保留到了今天, 它记载着羌族人兴衰荣辱和发展轨迹, 宗教情感, 思想观念。

“云云鞋”不但具有实用价值, 又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羌族先民将自然崇拜观念物化成“云云鞋”, 同时寄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有着本民族自己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 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云云鞋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并成了羌族节日、婚恋、自然崇拜和环境的民俗文化载体。通过对羌族服饰的研究, 我们可以窥见羌族人精神世界的一斑。

摘要:“云云鞋”具有相当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羌民对于生活愿望的象征意义。它是羌族人精神诉求、祈愿吉祥、追求美好生活的朴实愿望的物化, 从“云云鞋”身上能找到万物有灵的宗教崇拜、自然崇拜和原始神话的痕迹。羊纹和羊角花纹是“云云鞋”的主要装饰纹样。本文中, 我将从神话传说、文献记载、实物图片、羌人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羊崇拜与羌族人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为理论依据, 从影响服饰产生的因素和服饰的功能入手, 分析“羊纹“背后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后汉书·西羌传》.范晔著.中华书局

[2].《周书·异域传》、《北史·宕昌传》中都有南北朝宕昌羌人“皆衣裘褐”的记载。

雷锋精神给人的启迪 篇5

双桥中心小学尹俊

大凡宗教、文化及精神的东西都是一种支撑力,对每个社会群体及个体心灵有规范和指引的作用,渗透在日常行为的集体无意识中。中国讲究“仁”、“仁者爱人”,西方文化基督精神的追求“博爱”。那么中西方文化交集在哪里?简言之一个字“爱”,“爱”是什么?“爱”就是奉献,不图索取,“爱”体现为一种心灵的终极关怀。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是“爱”的一种流溢。

老辈人常说:“雷锋出差几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那就是寓崇高于平凡,在平凡中造就不一样的人生。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每个地方、每个岗位上都敬业奉献、锐意进取,让自己的生命到处闪光发亮。学习雷锋精神绝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在平凡的小学教师岗位上,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怎样用爱心浇灌教育?我从雷锋精神中都找到答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方能践行我的理想和价值。雷锋精神对于我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学教师有以下的启示。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孩子们知识的传道者,是开启智慧之门的引导者。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

1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爱岗敬业,潜心育人。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进取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雷锋的“钉子精神一心为公”,学习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他正义、勇敢、奉献、节约,学习他永远都以集体的利于为首的无私精神。雷锋精神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有着深邃而不平凡的意义!学习就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融汇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自强自励,脚踏实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要立足岗位、努力做好教师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不断提高作为教师一流的教学水平,争创一流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这种精神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具备!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敢于钻研探索,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精神。正义、勇敢、奉献、节约,他的优秀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学习他,也不仅是做一件或两件好事,而是了解其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后,真正的一种体现在行为行动中的精神。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月即将结束,但是学雷锋活动远没有停止,我们会把他作为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勇于奋斗,不停探索,积极进取。雷锋他没有沙场上浴血奋战的经历,更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仅仅凭一颗朴实无华的心生活在工作中做了些不平凡的事。其实我们的都是普通人,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如果我们也做了些不平凡的事,那这种精神将会被人民永远铭记于心,这样的一种精神,它不是一瞬间的光芒四射,也不带有丝毫堂皇的理由,但它却成了我们学校的榜样,它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再融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精神带了崇高而温暖的气息。一个普通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只活了短暂的22个春秋,但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都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他在我们心中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丰碑。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而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意将我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中起!”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在今年学雷锋的日子里,我们都知道,这些事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仅仅只是一些平凡的事,我相信我就今天,从自己做起,从关心身边的同志做起。因为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子弟应该有的精神,同时我们无时时刻都在缅怀着他,他做了平凡的事而成了不平凡的人。

我们同样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传道授业,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

3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雷锋精神表现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雷锋始终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也要同雷锋一样,竭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奉献社会,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以身作则,作为教师应该把这样精神发扬光大!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对教师本身严要求,高标准: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待教书育人,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对待新课改,勇于尝试、自我创新。

雷锋精神表现为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进取态度。雷锋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度对待缺点和错误。他认为,“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们,属于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他把科学理论当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认真钻研毛泽东思想,阅读报纸和政治书籍,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学习活动,努力充实精神生活,改造主观世界。我们需要和雷锋一样,努力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满腔热情地宣讲中国特

4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政策,在国家政治经济进一步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所以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五、刻苦钻研业务、提升教师魅力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对教学的改革,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重温雷锋精神给人以深层次的启迪,“奉献”显现出了大智慧,她像阳光一样洒向我的心灵。结合自身的工作,我懂得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 5

上一篇:船舶下一篇:机械类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