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标准化

2024-10-07

茶叶生产标准化(精选10篇)

茶叶生产标准化 篇1

湖北昀和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茶叶产品生产执行标准

一、无公害茶园建设,包括无公害茶园的园地选择、茶园管理和茶园铺草 1)无公害茶园: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的地

域,周边地域环境优良,植被丰富,与交通干线、工厂、城镇等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

2)茶园管理:无公害茶园除草要求以物理措施(耕作)为主,少用、慎用除草剂,有机茶园杜绝使用化学除草剂。

3)茶园铺草:茶园行间铺草是一项传统的经济、实用栽培技术。通常用稻草、麦杆、山草等草料铺在茶树行间。

二、投产茶园管理技术

(一)施肥(“一基三追多次喷”)

1、施肥时期:基肥于每年秋季(10-11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在春季茶叶开采前15-20天进行,第二次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三次在夏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每次施肥结合中耕除草。

2、施肥量:一般亩产干茶100公斤的茶园,基肥施用量为菜籽饼100公斤

或有机无机复合肥50公斤,或高温堆肥1000公斤;追肥施用量为速效氮肥50公斤,按春、夏、秋4:3:3比例施入。

3、施肥方法:①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行间开15—20厘米深的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

②根外追肥。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在树冠叶面均匀喷洒。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5天停止使用。

(二)修剪

1、轻修剪:每年开春后进行一次,剪去树冠面3—5厘米的枝叶,低山可在秋末冬初进行。

2、深修剪:每隔2—3年进行一次,在春茶结束后剪去树冠面以下10—15厘米的细弱枝叶层。剪后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实行留叶轻采。

3、重修剪:适用于栽植10年以上的茶树,用整枝剪或重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剪去1/2或1/3,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4、台刈:用台刈机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枝条在离地5厘米左右处全部刈去,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5、边缘修剪:每年在两茶行之间用修边机修出20—30厘米的操作通道。

(三)病虫草害防治

1、农业防治:

①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茶赤星病、小绿叶蝉等病虫。

②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保持行间通风透光,减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③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④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2、物理防治: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象甲等害虫危害。②利用害虫的趋性,使用杀虫灯诱杀。③利用机械或人工防除杂草。

3、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农药,即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如鱼藤酮、苦参碱、等。

4、化学防治:①茶园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按照全县推广使用的药剂进行防治。②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树

1、重修剪

①修剪对象:树冠分枝生长衰弱,芽梢稀少,对夹叶发生早鸡爪枝多,单产低;树冠未衰老,但枝条生长高低不一,分枝密度稀;受病虫危害,部分枝干有苔藓、地衣,影响枝干生长;生长势差而又没有形成采摘面的茶丛。

②修剪时期: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

③修剪方法:剪去树冠的1/3—1/2,即距地面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

2、台刈

①对象:树龄大,树势非常衰老,主干灰白,叶片秃光,苔藓、地衣丛生,或已经进行过几次重修剪的茶树;主干高大,分枝极少,篷脚空虚的茶丛;树冠低矮,篷高不到1尺,枝条细弱稀少;骨干枝病虫危害严重,大量枝条干枯死亡的茶树。

②台刈时期:为避免春茶过多地减产,一般在春茶采完后进行。③台刈方法:离地面5—10厘米处剪去上部所有枝条。台刈的切口要求不破裂,最好向阳倾斜,光滑清洁,剪后用波尔多液冲洗伤面。

(二)改园

1、补植缺丛:并小块为大块,并零星为成片,改丛栽为条栽,将坡地改成等高条植茶 园。

2、改土治水:全园深翻30—50厘米,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挑培客土;实行茶行铺草; 整修沟渠道路。

㈢改植换种必须按照建设新茶园的要求,选用良种,建好园地。

在建园过程中,要彻底挖除拣净原有茶树根系,并采取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四、鲜叶采摘及管理技术

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掐采和抓采。

3、发芽整齐,生长势好,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推广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

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盛装鲜叶;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5、鲜叶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不得紧压和用脚踩踏,减少机械损伤,防止鲜叶变质。

6、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并及时验收,摊放在洁净的地面,防止鲜叶发热变红。

五、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1、改善茶厂环境。茶叶加工属食品范畴,其加工厂的环境条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茶叶加工厂要与公路、城镇、垃圾堆(场)、公厕等污染源间隔一定的距离。

2、对茶叶加工人员进行体检。无公害茶叶的加工从业人员必须体检合格,并取得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

3、合理选择加工机械。加工机械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加工要求,不能给茶叶带来金属污染,也不能给茶叶带来润滑油、煤气和烟气污染。

4、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叶。炉灶处设灰坑,避免燃料、灰尘污染茶叶。烟囱设在室外。

5、不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不允许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装茶叶。不应使用盛装过其他物品的食品袋包装茶叶。重复包装茶叶的布袋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6、宜建立规范的茶叶加工厂,逐步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

六、优质炒青绿茶初制技术

(一)长炒青的品质要求

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锋苗、不断碎,干茶色泽翠绿鲜润,净度好;内质香高持久,最好带有熟板栗香,纯正;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忌苦涩味;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叶及闷黄叶。

(二)加工技术

鲜叶在加工前应适当摊青,摊厚15—20厘米,每1—2小时轻翻一次。待叶质柔软有弹性,叶边卷曲,体积缩小,即可加工。杀青

1、杀青的方法:

分复干机和滚筒机两种,操作方法见下表:

2、杀青的程度:叶子暗绿水分少,茎梗弯曲断不了,香气显露青气消,两手捏起软条条。达到上述标准,说明杀青掌握适度。

3、杀青叶处理:杀青后应立即通风散热,防止堆积闷黄或红变,滚筒杀青机可在出口处安装鼓风机或电扇吹叶散热。揉捻

1、揉捻的技术原则:⑴嫩叶冷揉,老叶热揉。⑵加压轻—重—轻。⑶老叶重压长揉,嫩叶轻压短揉。⑷投叶量适当。投叶过多,翻动困难,揉不紧,揉不匀,松、扁、碎多;太少则摩擦力减弱,翻动不匀,扁条碎片多。

2、揉捻的方法:绿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机。其投叶量及压力调节见下表:

不同揉捻机的投叶量

揉捻时间与压力调节

3、揉捻的程度:揉捻叶外形要求“五要五不要”:一要条索,不要叶片;二要园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四要紧条,不要松条;五要整条,不要碎条。感官掌握:嫩叶不断碎,老叶不松泡,揉盘湿润而不流汁太多,手捏叶子有汁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散。

4、揉捻效果审评:扁条:加压过早或过大,叶量过多;碎条:加压过早或过大,转速过快,时间过长,叶量过多;弯条:解块不匀,叶量过多;松条:加压过迟或不足,揉时过短,叶量过多。干燥

干燥分二青、三青、辉锅3道工序。

⑴二青:主要是散发水分,有烘干设备的最好改为烘二青,以烘代炒,烘的程度是手捏不粘,稍感触手,尚可成团,松手能散。

⑵炒三青:主要是做形,一般采用复干机,程度是叶子发硬,有触手感,略有弹性。⑶辉锅:主要是继续整形,蒸发水分,达到足干。多采用复干机,技术上要掌握三条:一是滚筒内叶子要放满,转动时有少量滚出为度;二是温度不能太高;三是时间宜略长,与低温相适应,一般需炒100分钟。二青、三青、辉锅之间必须进行摊凉“回潮”,使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便于做型和干匀干燥工艺操作方法 干燥工艺 复干机三青 复干机辉锅

茶叶生产标准化 篇2

茶叶是饮料食品,保障食品安全是茶叶企业的头等大事,重视产品的“绿色”含量,把“严格按标准生产,提高茶叶质量、建设生态、无公害茶园”作为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促进茶园可持续发展建设中,主要从茶叶质量管理上入手,解决茶叶生产、加工中环境污染、生物多样减少、土壤结构破坏三大问题作为重点,以切断空气、水、土壤、机械对茶叶造成的污染为突破口,开展改良生态条件和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工作,并通过茶园的建设去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从以下两大方面来加强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

1 茶园周围环境和土壤的保护

1.1 茶园周围环境的保护

根据无公害茶园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理论,所以不管是茶园的栽培管理,茶园的改种换植,还是新茶园开垦,都十分强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注重对环境的保护。(1)对茶园原有草木给予最大程度的保护,严禁对山顶、山谷、溪边的植被进行破坏,对所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杂草采取以割代锄,梯田上种植护梯草林。(2)对改种换植茶园进行“成方成块”处理,加强道路建设,并在茶区主干道重新种植行道树,逐步形成“地成块、路成网、树成荫”的茶区园林化格局。(3)加强水库蓄水量和水质的管理,使水库创造良好微域气候的功能得到发挥。同时对现有水塘,蓄水池进行清淤工作,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受到其他污染,尽量切断水对茶叶造成的污染。(4)对靠近公路和受到灰尘污染的茶园在采摘之前全部实行清洗,尽可能降低汽车尾气和灰尘给茶叶品质带来的影响。

1.2 茶园土壤的保护

首先是在茶园间进行铺草工作,通过大量外购稻草和就地取材的山草、勤除杂草。再是采用勤浅耕、少深耕的方法,避免土壤遭受曝晒、水淋等自然因素的破坏。第三是完全杜绝有损土壤结构的除草和其他造成土壤残留的团粒结构。第四是通过使用大量的有机肥、菌肥、草灰等来疏松土壤。利用毛竹炭粉和木屑等材料覆盖后,土壤理化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良。

2 病虫害防治和肥料的科学使用

2.1 病虫害防治

要清楚地认识到农药是茶园生态系统的外来物质,很可能干扰其自身的生态系统,在农药使用的同时,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也随之而来,所以,公司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以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茶叶中允许施用的植物源和矿物源等少量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公司根据日本国内农残要求,结合我国农残要求,选定茶园可使用农药和茶园禁用农药,制订出农药名录表,对茶园进行合理用药。公司严禁使用各类除草剂农药,有机氯和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并严格控制各类限用农药,严格执行各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为了更好地控制茶叶病虫害,降低农残水平,成立促进茶园可持续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全面建立茶园病虫害综防体系和推广控制农残技术,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人,以确保能顺利实施。

(一)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通过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来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⑴茶树抗病虫良种选育;⑵适时修剪;⑶合理采摘和留养。

(二)采用适当的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⑴物理防治⑵植物源农药防治⑶矿物源农药防治。

(三)保护自然环境,利用天敌资源,加强生物防治。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通过对茶园中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天敌长期存在于茶园环境中。除捕食天敌外,病原性天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喷施病原微生物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主要的品种有:Bt制剂、假眼小绿叶蝉真菌制剂和敌死虫乳剂(机油乳剂),这些农药的使用已从有机茶园专用逐步走向常规无公害茶园,从而有效地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应用新农药,优化农药使用技术。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必须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则积极应用新农药和采用优化农药使用技术。我镇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密切合作,推广应用了一大批新农药,如清源保、艾美乐及一批生物农药,使用这些农药基本上不存在农残问题。在使用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⑴按照害虫防治指标确立施药地片,充分发挥农药的经济效益;⑵选用对口农药,严格掌握施药适期;⑶改进施药技术,提倡对靶用药。

2.2 肥料的科学使用

根据茶园对土壤肥力水平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标准化施肥。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肥料的选择

(1)重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无机肥,少量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在比例中占绝对优势。

(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

(3)积极间作各种豆科绿肥,施用草肥及茶树修剪枝还园。

(4)不施用对人体有危害的化肥,如硝态氮肥等。

(二)肥料的种类。主要有:猪粪,油饼,蚕蛹粉,鱼粉,尿素等。

(三)施肥时期。有机肥在茶园中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但主要作基肥用。重施基肥对茶树的年生育有重要影响,尤其对春茶的产量、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基肥的施用时期:当地上部分生化停止后立即施用,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每年10月上旬。

追肥的施用时期:根据茶树生长的物候期来确定,以鳞片初展期至鱼叶初展期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之间进行,秋茶追肥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

(四)施肥作业技术。茶园施肥相对集中,条栽茶园按条施,丛栽茶园按丛施,幼龄茶园按苗穴施,施肥位置一般以茶树冠垂直下为原则,茶园一般按茶行的两边施肥。

施肥深度:一般基肥深施,尿素与有机肥混施,深施时采取茶树行间开沟施的方法,开沟20厘米左右,施入肥料后,覆土盖实,浅施时与浅耕相结合,防止肥料流失。

通过选用投入大量有机肥,规范施肥方法,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又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从而达到了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了茶园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基地的生产管理,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

随着中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市场竞争日趋激列。对茶叶产业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茶叶市场也朝着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方面发展。注重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从茶园培育管理源头抓起,降低农残指标,加工制作上要立足于国际市场,严格按照国际卫生标准,生产的茶叶产品以“形美、色绿、香浓、味鲜醇”,在国际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茶叶生产标准化 篇3

【关键词】 名优茶 加工机械 清洁化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特产经济作物和出口商品,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近年来,国外茶叶加工中采用全面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生产,给我国茶叶加工和茶叶出口带来了严重挑战。面对国外市场竞争压力,我国茶叶生产必须坚持创新名优茶加工机械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茶业经济综合效益,增强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

1.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历程

20世纪40代开始,我国的茶叶加工机械开始起步,手摇杀青机、手推揉捻机、手拉百叶烘干机等模拟手工工艺的半机械化制茶设备相继问世。60年代,茶叶加工机械主要是单动力、开式齿轮传动,8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控技术、光电技术、静电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其中,浙江、安徽的茶叶机械科研生产单位,对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作了重点研究,相继推出了6CL-110X型、6CMCL-10型等炒青绿茶初制连续化生产线;90年代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发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茶叶加工机械(如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揉捻机与烘干机),部分打破了名优茶依赖手工的局面;但由于揉捻及理条两个作业机较难实现连续化,距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其制茶品质也稍差一些。

2.名优茶机械加工的重要作用

名优茶实行机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茶叶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的名优茶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工效较低,与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相比,名优茶机械加工可降低生产成本72.3%,提高工效10.8倍[1]。二是降低了技术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统一品质规格。由于名优茶机械加工技术工艺先进,操作规范,制作机理科学,能够很好地避免了传统手工制作带来的质量不稳定,差异大,规格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拼配等生产弊端,保证了茶叶品质较均匀和安全卫生,产品附加值增加,大大地提高了茶叶品质。三是有利于茶叶产业化、规模化的推进。茶叶的生产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名优茶生产季节性强,周期短,生产期集中,如果采取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名优茶难以及时采摘、及时加工,造成茶叶大量的浪费,而通过名优茶机械化,可以打破传统的生产、加工、销售、出口存在的条块分割局面,将分散落后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或兼并成为一定规模的生产、加工、销售的统一,从而形成规模生产、营销的优势,有利于茶叶生产的有序进行,形成批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有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产业化的组织系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3.影响名优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已试制生产了多种名优茶加工机械,但是总体上,影响名优茶机械加工业发展的因素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名优茶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名优茶加工的规模化程度低。目前,名优茶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不少地方还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一家一户,单靠小型、低价低效率的设备。我国规模化加工机械企业数量不多,全国生产茶叶加工机械的主要生产企业有80家左右,集中在浙江、安徽、四川和福建等省[2],茶机缺口较大,自动化、连续化设备更少,总体水平与国外其他種类茶叶加工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与我国茶叶产业生产不相适应。

3.2 名优茶机械选型和配套问题。当前推广的名优茶加工机械大多数限于单一的机械,具有各自独特的一套加工方法,机械化程度不高,只能局部地改善劳动强度,名优茶在机制过程中,还存在着工序之间台时产量不配套的现象,造成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低。

3.2 行业比较落后,发展缓慢。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创新研发技术能力低,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在农机行业中处于落后地位。

4.发展名优茶加工机械的建议

4.1加大资金支持,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目前,茶机被列入了财政农机补贴范围,政府需进一步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提高茶农的购买力,普及茶叶产业的机械化、标准化。企业要开展技术研发,结合各类名优茶的不同加工工艺,设计开发相对应的名优茶机械,重点在制茶机械自动控制方面有所突破,对茶叶加工工艺过程、加工技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4.2 完善名优茶机械加工技术规程。按照国家已经出台的无公害、有机茶加工标准,对茶叶的加工场所、加工工艺、产品质量、产品包装等制定出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改善茶叶加工厂的条件和环境,完善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避免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污染,从制度上保证机制名优茶的安全卫生和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加工向无害化、有机化发展。[3]

[参考文献]

[1]徐应善,雷永宏. 加快茶叶加工业发展 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的探讨[J]茶叶, 2007, (01) .

[2] 赵和涛,我国新型茶叶加工机械的开发[J],今日科技,1995(1)

[3] 朱仁学. 国内制茶机械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茶叶加工, 2003, (01) .

县茶叶生产现状调查 篇4

县茶叶生产现状调查

县茶叶生产现状调查

近几年来,在湖南省桃源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桃源县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到末桃源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年产茶叶万担,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其中大叶茶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担。目前,桃源县的茶叶产业正朝着上规模、创品牌、强龙头、拓市场的方向迈进,正成为桃源县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一、主要优势

1、品牌优势日益凸显。随着大叶茶市场的不断拓展,野茶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进一步实施,野茶王系列产品——

古洞春、腾琼等名牌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价格大幅攀升,特别是高中档名优茶供不应求,每到鲜叶采摘旺季,外地商贩纷纷前来抢购鲜叶。

2、名优茶基地逐年扩大。随着茶叶特别是大叶茶价格的逐年上升,极大的调动了广大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全县大叶茶种植面积仅4000亩,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7000亩,六年时间新扩茶园3000亩,形成子以茶庵铺、太平铺为核心的成片大叶茶生产基地。

3、龙头企业牵引带动效果显著。为提高茶叶的综合效益,解决低档绿茶效益不高的问题,3月,桃源县茶叶产业协会通过招商,成功引进一家茶多酚加工龙头企业,计划投资3000万元,年可加工茶多酚500吨,第一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11月份已投入生产,第一条生产线完工后可年产茶多酚150吨,实现产值1400万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桃源县茶农增收300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总的来看,桃源茶叶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但在茶叶种植、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茶叶资源相对不足。据调查,目前,桃源县大叶茶种植面积仅7000亩左右,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须大力拓展茶园面积,否则,品牌优势无法保证。

2、茶叶市场管理混乱。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几家名牌茶叶加工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各自为政,形成不了合力,加之茶叶市场管理不严,存在包装杂、价格乱,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据调查,仅桃源几家超市就有7家企业打的《野茶王》品牌,严重影响了正宗《野茶王》的声誉。

3、资金短缺,名茶鲜叶资源大量流失。今年几家鲜叶加工企业由于自身自有资金不足,加上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手续繁琐,时效性差等,导致收购资金严重不足,极大的影响了鲜叶的收购,外地客商高价抢购鲜叶,致使优质大叶茶资源流失在三成以上。

4、茶叶管理体制不顺,关系不融洽。县茶叶集团自九十年代中后期成立以来,虽然为桃源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多贡献,但由于其性质属国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与各茶叶生产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离心离德,没有很好地起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甚至影响到了惠农政策的落实。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品牌管理。建议学浙江武义经验,打造“野茶王”桃源县公共品牌,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办公室,代表政府维护行业管理,进行品牌打造,加大打假力度,净化品牌茶叶市场,办公室要有质检、工商、农业等职能单位人员参加,不仅要挂名,而且要办事。

2、整合品牌资源,改组茶叶集团。将桃花源茶叶集团采取两种方法重组。一

是将茶叶集团品牌、证、章、条码等无形资产整体移交给品牌管理办公室,由财政出资申办《野茶王》标志,然后由使用该品牌的企业出资重组茶叶集团,建成民营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做到包装、品牌、质量标准、商标、条码统一,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二是将茶叶集团整体拍卖或转让有实力的企业,实行民营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为贯彻落实全省“做大做强湖南茶叶产业”的指示精神,省农办已将桃源县列入五大产茶重点县之一,并希望以后有茶叶博览会之类的茶叶专题会议桃源县应组团参加,因此建议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古洞春”、“腾琼”等企业法人参加,由企业出产品,政府资助参展费,借东风宣传、推价桃源县“野茶王”品牌,扩大桃源县茶叶知名度。

4、扩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议大叶茶科研所和古洞春、腾琼、高上等茶叶生产企业,扩大优质茶种植面积,集中育苗

100亩,为扩大良种茶园提供茶苗,力争三年新扩万亩茶园。

联系地址:湖南省桃源县统计局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统计局 作者:颜忠明

2013年中国茶叶种植生产数据 篇5

总产值:首次破1000亿人民币

茶园面积:总面积3869万亩,同比增253.8万亩;采摘面积2917.6万亩,同比增227.3万亩,增8.4%。

茶叶产量增加量:2013年毛茶总产量189万吨,同比增11.5万吨,增6.5%;云南增3.6万吨、四川增2.3万吨、贵州增2.2万吨、湖北增1.5万吨。

茶叶产值:干毛茶总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123.8亿元,增12.6%。贵州增26.1亿元、福建增18.3亿元、四川增15亿元、云南增13.4亿元、河南增12亿元。按茶园面积计亩产值2859元,提高141元,增14.4%;按采摘面积计亩产值3791元,提高140元,增3.8%。名优茶和大宗茶:名优茶产量84.9万吨,增6.3万吨,增8%;大宗茶产量104万吨,增5.2万吨,增5.3%。名优茶产值791亿元,增69.6亿元,增9.6%;大宗茶产值315亿元,增54.2亿元,增20.7%。产量名优茶占45%,大宗茶55%;产值名优茶占71.5%,同比降1.9%,大宗茶占28.5%,同比增1.9%。

六大茶类变化:黑茶19.7万吨,增2.7万吨,增16%;红茶19.8万吨,增2.4万吨,增14.2%;绿茶124.9万吨,增6万吨,增5%;乌龙茶22.9万吨,增0.8万吨,增3.6%;白茶1.1万吨,增1898吨,增19.8%;黄茶2253吨,增215吨,增10.5%。

茶叶质量安全:无公害茶园2462万亩,增194万亩,增8.6%;有机茶园228万亩,增13.8万亩,增6.4%;无性系良种2031万亩,增

195万亩,增10.6%,占茶园总面积由上年50.7%增至52.5%。

突出问题:1.茶园面积盲目增加,2013年增250万亩新茶园,近五

年最多一年,未开采茶园达950万亩,按目前采摘面积

平均亩产65公斤算,3年后你安插干毛茶61.8万吨,为

去年茶叶总产量1/3,冲击茶叶市场。

2.茶叶平均单产水平继续下降。按茶园面积算,平均亩产

48.8公斤,同比降0.2公斤;按采摘面积算平均亩产64.8

茶叶生产技术 篇6

1、茶苗的繁殖

1) 种子采收和贮藏

陕南茶籽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成熟。采收时果皮部分变褐色、失去光泽、裂痕明显;种壳呈棕色、有光泽、籽粒有较强的弹性。采回的茶果应摊晾在阴凉、通风处, 3~5d后果壳裂开, 剥取茶籽。贮藏多采用“沙藏法”。

2) 播种育苗

实行秋播或经过沙藏在第2年春播。园地宜选用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苗床采用高床, 高约15cm, 宽1~1.3m。播种前用清水浸种5d左右, 每天换水一次。用穴播或单粒条播 (穴播行距20cm, 穴距10~13cm, 每穴4~5粒;单籽条播行距20cm, 粒距2~3cm) 。覆土3cm厚。播后床面要盖草, 保持湿润。夏季7~8月间要搭荫棚, 为幼苗遮荫;同时注意灌水、除草、追肥。苗高9寸左右即可出园。

3) 扦插育苗

春、夏、秋季均可进行, 夏季发根较快。扦插的苗床, 床面上要铺5~7cm厚的生土 (打碎过筛) , 以防止插穗切口腐烂。插穗宜选用新梢半木质化, 表皮由黄绿变为红棕色, 腋芽饱满的枝条;每个插穗要有1个芽, 1片叶, 1个节间, 长约2~4cm。要随剪随插。株行距2~3cm。深度插到叶柄为止, 叶片与土面平行, 不可紧靠土面 (叶片方向应顺着风向, 避免风吹摇动, 影响成活。扦插后立即灌水, 使土壤与插穗密切接合, 并搭荫棚遮荫, 防止插穗因蒸晒失水过多影响成活。

2、茶树的种植

种植茶树采用直播或移栽茶苗, 秋季和春季均可进行。直插每穴4~6粒, 插后用麦糠拌细土覆盖;栽苗每穴3~4株, 根部带原土或粘泥浆, 有利成活, 栽植前施基肥, 并要作好规划, 坡地最好修成水平梯田或按等高线种植。行距13~15cm, 丛距3~5cm。

3、栽后管理

1) 中耕除草

栽后每年结合灌水施肥中耕除草2~3次, 4~6月浅锄2次, 秋冬深锄1次, 以利土壤疏松和微生物活动, 增加土壤含水量, 提高栽后成活率, 加速茶树生长, 从而提高茶叶产量。

2) 科学施肥

秋施基肥, 一般施农家肥1~2t/亩, 开沟深施, 施肥深度20cm以上, 施后盖土。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2~3次, 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 在茶叶开采前30~40d开沟施入, 沟深10cm, 施后盖土。

3) 茶树的修剪

(1) 幼年树的修剪

通过修剪养定树型, 使茶树有粗壮的骨架和侧枝, 为扩大树冠打下基础。幼年茶树进行3次定型修剪:当茶苗高达26cm以上时, 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 离地面9~13cm处, 剪去上部所有的枝条, 剪口须在分枝部位之上;第1次修剪后, 到第2年早春, 茶树上发出许多分枝, 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 离地3~4cm处剪去所有枝条;第3年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 离地5~6cm处剪去上部所有枝条。修剪时应注意留枝条的外侧芽, 使树冠向外扩展, 修剪时期以早春茶叶萌发前为好。

(2) 壮龄树的修剪

壮龄树每年或隔年在早春和晚秋, 按上年度逐年提高修剪部位7~10cm, 剪去树冠顶部的枝梢 (又叫浅剪) , 以扩大树冠, 促进分生侧枝与芽梢萌发, 提高产量;由于连年修剪, 植株逐年增高, 茶树萌发许多细密分枝, 树冠枝条节结过多, 每隔3~5年要剪去上部13~17cm长所有纤细分枝 (又叫深剪) 。浅剪、深剪交替进行。树龄过大, 萌芽力不强产量降低时, 需重修剪, 即把修剪部位降到第2或第3次定型修剪的高度 (一般剪去原树高的1/3) 。

4)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 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配合采用化学防治, 以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茶园病虫害主要有茶炭疽病、茶小叶蝉、茶毛虫等。

(1) 茶炭疽病

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 病斑上生有细小的粒点, 病斑上无轮纹。这是茶炭疽病症状的主要识别。病原菌是一种真菌。防治方法:可用600~800倍代森锌液或70%甲基托布津防治, 在停采期间可采用0.6~0.7%石灰半量或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2) 茶小叶蝉

为害症状是芽叶萎缩、硬化, 节间缩短, 叶尖焦枯。夏茶受害最重。防治方法:用40%乐果5000~6000倍液或50%敌敌畏3000倍液喷杀。

(3) 茶毛虫

1年发生2代, 群集食叶。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杀。

4、茶叶的采收

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篇7

关键词: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58

1 新茶园建设

1.1 园地选择

选择具有交通、能源(电源)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等基本条件的灌木林地、荒地开垦茶园。坡地坡度不能大于20度,海拔在800~1600米之间,土层深1米以上,土壤显酸性,pH值在4.5~5.5之间。园地周围要求无污染源,特别是园地周围的水源,水库水质无污染源。茶园应远离城镇、工厂,自然环境优美。

1.2 茶园规划设计要求

根据茶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和农业生产整体布局要求,选好土地后,进行园地整体规划。厂址一般选择在园地的中心地带,便于生产加工。选好厂址后,根据开垦规模,相应对生活区进行统一规划,做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同时,为了茶园管理、运输方便,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

1.3 茶园蓄、排水系统

1.3.1 修建蓄水池 于茶园内较高的低凹处建蓄水池供旱季生产使用。蓄水池的配建可以根据茶园的分布、大小来配建,一般100~200亩可以建1~2蓄水池,用于补充生产用水的不足。

1.3.2排水沟 排水系统可以起到流水敞通、保护茶园梯面受断流洪水冲坏的作用。可以结合茶园内的干道和支道的养护,于干支道内侧开挖排水沟;保留地势较低的自然山水沟,排出茶园内多余的水分。

1.4 生态茶园的规划设计

茶园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把水头林、山顶戴帽林、风景林规划出来,并作出标记便于保留;植树造林,建设生态茶园在干道、支道两旁种植与茶树无相同病虫害的林木、果木。隔15米留下一带茶梯用于种植水东瓜树、香樟树、果木等林木。

1.5 茶园梯田的开垦

清园工作要把地上树木、杂草清理干净,大石块理顺,然后挖除树桩,整平土坎、土坑;开挖种植沟用水准仪测量后定桩,沿水平线开垦种植沟,种植沟深不低于50厘米,口宽不低于80厘米,底宽不低于60厘米,从山脚向上开垦,第一沟挖出后,把上一沟的表土12厘米连同枯枝落叶回入一沟,依次向上开垦;整理梯田通过开沟、回表土、填新土、整平,形成种植梯面。梯面要求宽1.7~2米,里低外高,倾斜度为5度。

1.6 选用良种

茶树良种对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树的抗逆性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建立丰产优质茶园的基础。孟连县近年来发展的良种主要是云抗10号、矮丰、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等。

2 生产茶园规范管理技术

2.1 茶园施肥技术

按“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进行肥料的选用,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城市垃圾、硝态氮肥。根部施肥为追肥和基肥、追肥一年可分两次使用,春茶结束施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或磷酸铵10公斤配合微生物肥30公斤,于夏茶收获前30天施下。夏茶结束再按上述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再施一次,作为全年的追肥。基肥以农家肥、绿肥、油枯为主,可适当加入固氮菌肥料等,全年的基肥可以分两次进行,8月底施一次,油枯100公斤、绿肥300公斤、堆沤肥100公斤;11月底施一次,腐熟人粪尿300公斤、堆沤肥200公斤、绿肥100公斤。施有机氮及无机氮的比例为1∶1最适宜,大约厩肥1000公斤加尿素20公斤,严格按比例准则进行。

2.2 茶园耕锄技术

孟连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园内杂草生长旺盛,耕锄工作要结合施肥工作进行。每年进行2~3次浅耕除草,一次中耕除草。将杂草作为绿肥压埋处理,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无杂草危害,促进土壤熟化。

2.3 茶叶采摘技术

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进行采摘。茶叶鲜叶采取要及时,制作名优茶的鲜叶须提前采摘,否则易放老在树上造成浪费。鲜叶采下后,勿用塑料袋或口袋盛装,不得紧压,以防止发热变质。

2.4 茶树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的目的是复壮树冠,提高芽叶品质,扩大有效采摘面,适当控制茶树高度。修剪的轻重要看茶园生长状况而定,正常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茶园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茶树高度掌握在70厘米以下。生长势较弱,丛面出现枯枝,结节枝的茶树,可以进行深修剪。修剪的形状:幼年茶园或一般的茶园,可按平面式、倒弧形修剪。茶园管理操作困难的茶园要向立体化修剪发展。“厂”字形修剪能有效扩大采摘面积。

2.5 冬季茶园管理技术作业

茶叶冬管作业是关系一年茶叶生产成败的工作,包括:中耕除草、施基肥、修剪、打一次杀虫剂,打一次杀菌剂。中耕深度25厘米以上,沿茶树滴水线开沟25厘米深施基肥,施肥里外轮换,杂草压埋进施肥沟里面。中耕土壤要求打碎,直径不超过10厘米。打杀虫剂及杀菌剂要求周到、彻底。

2.6 茶树病虫害防治

要体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应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有效地把病虫害控制在一定的防治标准之下。

化学防治茶树病虫害应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一是结合冬管工作,用生产绿色食品农药准则规定的刹虫剂、杀菌剂消灭园内的病源、虫源降低越冬虫菌基数,避免病虫害大量发生;二是做好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调查工作、提供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三是于春茶结束后狠治小绿叶蝉及其它病虫害;四是生产季节用其它方法无法控制的病情、虫情,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三 篇8

一、选择苗圃地时的注意事项

①土壤:要求土壤pH在4.5~5.5之间,无碱性反应,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40厘米以上,一般以壤土为好,肥力中等以上。

②地势:要求地势平坦、高燥,地下水位低,雨季不积水,旱季易浇灌。

③前作:连续多年种植番茄、茄子、豇豆、烟草等作物的熟地,常有根结线虫为害,不宜作扦插苗圃。如果因没有其它合适土地可用,一定要使用这类土地时,须先进行土壤消毒,另外,如有水稻田改作苗圃,须深翻破塥。

④位置:苗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以减少苗木运输路程和时间,便于带土移栽,提高成活率。此外,苗圃宜建在避风向阳处,以增强受光效果,减轻寒害。

二、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方法

平地由于地势平坦,只需对个别地段进行调整,即可采用挖掘机进行深翻,翻垦深度要求80厘米以上,耕后土块适当耙平。地面杂草树根可深埋。初垦全年都可进行,如安排在初夏或冬季则更为适宜,翻耕后的土块经烈日曝晒或严寒冰冻,有利于土壤熟化。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类植物,需要人工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复垦一般在茶树种植前进行,以整平耙碎为标准,复垦后即可进行划行种植。坡度在15°以下的丘陵地或山脚缓坡地的开垦,同样要按照平地茶园初垦和复垦的规格要求进行。但由于地形比平地茶园复杂,在开垦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这样可使坡面达到相对一致。对不规则的坡地,转弯处要掌握“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行开垦。

三、茶叶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

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是,首先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所设计茶厂生产的茶类、年产量、茶叶高峰日产量及茶叶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确定茶叶加工设备配备方案,并完成生产线设计。然后,根据生产线和设备要求进行茶叶加工和相关车间及用房设计,加工车间设计时,除车间功能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外,并要注意留出机器安装和操作的洞和门等,并将所需要的电、油、煤气、水管预埋好并送至使用位置。在各车间及其配套用房完成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茶厂厂区总体方案布置设计,使其在整体上保证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井然有序,能满足茶叶加工和环境生态要求。应避免未作茶叶加工工艺、机器选型和生产线设计前,盲目进行车间和其它厂房设计和建造。

四、茶园灌溉适期的主要指标

①茶树水分指标

常用的茶树生理指标包括新梢细胞液浓度和新梢细胞水势。研究表明,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茶树新梢细胞水势的高低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

②土壤水分指标

当茶树根系集中的土层含水率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时,茶园应当及时灌溉。③气象指标

在高温季节,当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水面蒸发量在9毫米以上的情况持续一个星期时,茶树根系浅、或土层薄的茶园就需要进行灌溉。

五、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

(1)茶园园林化

建设新茶园必须围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对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美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从整体看,应该是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当今具有林园环境是优质茶园的重要标志。

(2)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茶园良种化

茶树种性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新建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4)茶园机械化

实现茶园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茶园采用机械作业,可以使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修剪、防治病虫、换种改植、新茶园开垦、肥料及鲜叶运送等多项作业,根据需要,及时进行。

六、茶叶采摘的原则

(1)采、留结合种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收茶树的营养器官——芽叶,所以在采摘的同时,注意适当的留叶,确保茶树在年生育周期内有适量的新叶留养在树上,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以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做到“采为了发”。

(2)量、质兼顾

采摘时强调质、量兼顾,在保证优质的前提,尽量多采。

(3)因地、因时、因树制宜

从新梢上采下来的芽叶以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出发,结合各地茶树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4)与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相配合茶树采摘只有在加强肥培管理,合理修剪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茶树采摘的增产提质的效应。同样,肥培管理、修剪技术等也只有在合理采摘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七、遮荫棚的种类及搭建方法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棚、斜棚、拱形棚等。

其一,平式低棚。先在苗畦两侧每隔1.5米左右打入一根木桩。木桩长度60~70厘米,打入土中后,露出地面高度30~40厘米。然后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各个木桩的顶部即成。

其二,拱形棚。以畦宽1米计,用长2.2米左右的竹片,每隔1米左右;将竹片两端插入苗畦两侧的土中,形成中高50厘米左右的弧形,顶部和两侧中间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固定即可。

其三,单面斜棚。这使用斜棚时,苗畦宜取东西向,棚搭在苗畦的南面。棚与地面约成45º角,棚面的宽度约为畦面宽度的1.5倍。

八、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

茶叶加工厂应逐步推行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

茶叶加工车间应有良好的防蝇、防鼠、防蟑螂等设施,应有良好的污水排放、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茶叶加工及接触茶叶的人员应持有卫生部门规定的有效健康合格证书。

加工厂应制定必要的茶叶加工卫生制度,并明示。

制茶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了解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

从事茶叶加工的职工,工作时应穿、戴工作衣、帽,离开工作现场应换下置于更衣室内,工作衣帽应及时换洗。长发职工工作时,头发应全部放于工作帽内,在制茶一线操作的职工,不得染指甲、涂口红和使用其它化妆品。车间内应严禁抽烟、吃食和随地吐痰。

车间应保持整齐清洁,鲜叶、在制品、干茶等应分开放置,并设置废物收集箱。

九、茶树优质高产的环境条件

茶树的生态环境是指其生存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势条件等。

(1)气候条件:温度是茶树重要的生存因子之一。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年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适宜种茶的地区,要求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茶树芽叶生长季节月降雨量100~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

(2)土壤条件:土壤是茶树栽培的基础。茶树生育所需要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土壤条件对茶树有多方面的影响。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篇9

一、日本茶叶发展概况

(一)生产现状

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5%,鹿儿岛占16.3%,三重县占6.8%。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

(三)茶园管理

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2、施肥:茶园施肥量比较大,肥料投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有硫氨、过磷酸钙、碱基钾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鱼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于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以土壤结构极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人工给水系统较为完善,主要有滴灌、喷灌,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

关于有机茶,他们的态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广;二是茶农自觉去做,政府可以在经费方面予以补贴和支持;三是实行有机食品jas标识管理,严格认证。目前有机茶园只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几乎不成比例。之所以如此,他们认为只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茶叶的饮用是安全的,从技术上讲,茶园不使用化肥容易办到,但不用农药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机茶通常只采“一番茶”(即一批次),从产值来讲也不太合算。

(四)新产品开发

(五)茶叶销售

日本是绿茶生产国,老百姓习惯喝绿茶。日本茶叶流通多元化,买卖方式多种多样。在东京等大城市及非茶叶产区,茶叶产品主要从超市和大商场的茶叶专柜中购买,许多地方难得看见茶叶专卖店。但在主产区,茶叶专卖店比比皆是。茶叶专卖店不仅销售茶叶、茶具,而且还经营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据悉有60%左右的茶叶产量是通过批发商销售,余下部分则从不同渠道销售。进口的乌龙茶主要用于加工成茶水饮料,在宾馆、码头、车站、机场及大街小巷都设有自动售货机。

(六)茶叶供需

2001年日本茶叶总产量为8.98万吨,进口绿茶1.77万吨,出口0.06万吨,国内销售为10.69万吨,人均消费1174克,绿茶自给率为84%,在1.77万吨的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七)茶文化和茶旅游

日本是文化盛行的国家,比较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在茶文化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日本茶道。据称,他们的茶道是完全保留了我国唐代的茶艺,通过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现已深入人心,广为传播。这也是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考察的收获与体会

茶叶生产虽然占日本农业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

(二)产品多元化。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另外,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因如此,日本茶叶消费水平相当高,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3倍。对我国来讲,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相当大。

(四)对茶叶农残问题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日本是个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经济生活中严格执法。对于茶叶农残问题的态度是很自信和客观的。一是认为国内生产企业、农户都依法行事,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上市茶叶的质量是符合标准和安全的。二是国内农药企业生产出售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风险试验的,只要严格按说明使用即可。三是对于世界某些市场的特殊要求,认为如果要出口到这些地区就要按人家要求做。因此,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发展有机茶,而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即可。对于进口的茶叶也是同样。社会上没有人为就农残问题进行炒作,反而是大力宣传饮茶有益健康,特别是本国生产的绿茶,从而保持了茶叶消费量的稳步增长。

另外,日本茶叶产业呈现一些新的动向:一是更加重视茶叶高品质生产栽培技术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环境保全型生产技术。二是大力提高省力、降低成本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茶叶新用途。四是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增加茶叶消费。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几点建议

我国茶叶生产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的国家,国民都有饮茶的习惯,对茶叶的保健功能都有共同的认识。虽然日本茶叶引自中国,但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国茶叶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区域化重点开发。要利用茶叶区划成果,尽快组织制定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优势产区和龙头企业。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进一步推进名优茶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大力推广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和机制名优茶,加快加工机械和设备的技术改进;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

(二)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一是鼓励茶饮料的生产和开发,把茶饮料培植成为饮料行业的一大支柱。二是继续支持茶多酚、茶多糖、茶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大力开发茶叶新用途,提高茶叶附加价值。

(三)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解决农残问题,培育、保护和扩大对茶叶的消费需求。对茶叶的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工作上要抓紧,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但要本着一个原则,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实事求是地宣传,避免人为的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影响了正常消费。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出口市场,在用药上可以选择进口国允许的农药品种,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树上使用。

黟县发展茶叶机械化生产对策思考 篇10

【关键词】黟县;茶叶机械化;生产;对策

1.茶业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黟县茶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茶叶总产值提高很快。县城、柯村、渔亭等茶叶市场交易持续走强,茶叶销售形势很好。红茶经历了多年低谷后正在强劲复苏,五溪山毛峰开发成功,一大批茶加工企业的发展,使人们看到黟县茶叶振兴的希望。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也已经起步,惠达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投资800多万元用于生产设备投入,并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近年由于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全县每年投入茶叶机械购置的资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黟县千家万户加工茶叶的现状得到较大的改观,但和其他产茶区县进行横向比较,茶叶规模化加工企业发展还不够快,大部分的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特别是名优绿茶的机械化加工发展相对滞后。茶叶的产量和产值相对较低,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1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发展滞后,品牌建设缺乏力度

黟县拥有“五溪山毛峰”等多个绿茶品牌,由于绿茶基本上还是靠茶农利用筛网加工生产,缺少规模化加工企业支撑;绿茶销售还停留在茶农“提篮小卖”阶段,缺少“走出去”的强势经纪人队伍,绿茶的品牌建设后劲不足。

1.2茶叶生产存在“三低”现象

即产量低,2010年平均产量385.55 kg/hm2;质量低,主要是名优绿茶加工质量低;效益低,2010年平均产值3.105万元/hm2。黟县有一流的茶叶原料,也有不少绿茶品牌, ,造成“三低”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茶园改造迟缓,茶叶的加工工艺落后,加工质量差和品牌经营不力。

1.3茶叶采摘劳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大都不愿在家务农,纷纷选择外出务工,茶季采茶工不足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业生产缺乏相应的劳动强度,使茶叶不能及时进入市场。

1.4茶叶面临食品市场准入问题

2005年开始国家加强茶叶质量管理,把茶叶列入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即QS标准)[5]。目前茶农个体化制茶卖茶的现状普遍,不但茶叶加工成本高,劳动力投入大,还不利于茶叶标准化的实施和茶叶质量控制。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将成为阻碍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5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技推广工作,但无性系茶树良种、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用于新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充分调动茶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牵涉到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质量控制、茶叶生产成本控制、茶叶品牌建设等方面。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据黟县的茶叶市场发展状况,可采用相适应的茶叶生产机械加以解决。

2.发展茶叶机械化生产是必由之路

从现代经济发展看,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发展,从作坊式加工向工厂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实现茶叶的机械化生产既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更是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生产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黟县茶叶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

目前,黟县茶叶生产还处于粗放性经营阶段。近两年来随着黟县茶业的强劲复苏、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茶叶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情况才有所起色,农民茶叶收入得到较快增长。

2010年11月19日组织人员在碧阳镇深冲行政村进行茶叶机械化加工情况调研,该行政村以农户各自加工销售为主要发展现状。2008年底通过10万元项目资金和购机补贴政策扶持创办2家名优茶规模化加工企业,取得很好的效益。这次抽样调查18户茶农,共有茶园面积6.33 hm2,2009年茶叶产值94 500元,比2008年的85 100元净增9 400元,增幅11%,户均增收522元,产值14 925元/hm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可见茶叶的规模化加工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而且这个行政村的茶叶规模化加工正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3.发展对策

3.1以工业化理念发展茶业经济

茶业经济是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茶叶流通、品牌经营、茶文化传播在内的系统经济。需要制订一个中长期发展计划,强力组织实施,确保各环节快速均衡发展。要以工业化理念精心抓好每一个环节,特别需要注重茶叶的机械化加工环节,发展茶叶的规模化生产。

3.2重点发展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

黟县有一流的茶叶原料,面对的是三流的加工工艺。现行筛网加工不仅工艺落后,茶叶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在劳动力、燃料上投入成本过大,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目前,茶叶已列入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急需出台扶持政策和实行茶叶机械购置补贴,以鼓励购买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加快推动名优绿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名优绿茶加工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同时,规模化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

3.3要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县已经制订“黄山毛峰”、“五溪山毛峰”等多项生产加工工艺标准,但实施效果不佳,实施标准化是为了保证质量,是茶叶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在发展规模化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建立起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使茶叶质量达到或超过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标准,以高质量的产品打拼市场。

3.4要加大对大中型茶叶加工机械和茶园管理机械的补贴力度

一直以来,黟县是以补贴小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为主。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小型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不再是茶农和规模化加工企业的选择目标,对大中型茶叶加工机械的需求呈旺盛趋势。茶园修剪、茶叶采摘机械近年来已经被茶农认可,越来越受到茶农的欢迎,2010年全县茶农共购买茶叶修剪机400多台。

3.5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茶产业发展

一是利用黟县资源(优质茶叶、生态环境、品牌等因素)优势招商引资,已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引进的成功先例。可以考慮与外地企业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开展不同生产环节的多层次合作,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二是财政及各相关部门要在茶叶机械化加工中加快技术推广,做好标准化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三是要合理利用项目资金,整合现有扶贫、农机具购置补贴如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及土地开发资金,集中实施,对全县范围新购茶叶生产机械实行补贴,重点扶持名优绿茶加工业的发展。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茶产业。

3.6发展壮大茶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茶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的实施都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是做大做强茶业经济的关键。可以通过组建松散型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也可以通过联合或兼并方式形成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3.7茶树品种改良等农业技术措施已经实施多年,现在茶叶机械化加工是整个茶叶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对茶叶加工环节的投入,重点放在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上从调研情况来看,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效显著。

上一篇:A.修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下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