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与实训

2024-10-01

实习与实训(精选9篇)

实习与实训 篇1

摘要:本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背景, 对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的教育目标进行分析和界定, 提出实验、实习和实训平台建设的一些思考, 期望对实践教学改革和培养实用人才的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1. 学生综合能力是就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学生就业难和社会需求人才短缺这一悖论问题, 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05年教育部主办的“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中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 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企业人士和学生对就业障碍的看法对比 (见下表) 可以看出, “综合能力”已成为企业和学生共识的第一位的影响因素[1], 综合能力普遍不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 也就成为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了。

2. 综合能力的界定

企业需要怎样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和标准是什么?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可看出, 他们越来越重视岗位的胜任能力模型, 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兰德教授认为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 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 这些区别特征既称作胜任能力, 认为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2]。

能力模型就是对员工核心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 确定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据统计分析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影响力、成就导向、团队与合作精神、分析思维、主动积极、培养他人、自信心、人际理解、监控能力、信息搜集、团队领导力、概念式思考12项素质。企业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该模型的修正, 采用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能力模型, 挑选和考察员工。因此, 学校教育应该也按照企业认同的结构化能力或胜任能力教育训练学生。

3. 怎样能够提升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日常活动, 90%已经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 在潜意识中, 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 即习惯的力量, 这就是所谓“行为变为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的哲理。美国的杰克·霍吉先生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描述形成习惯的方式。“世界上有两种人:空想家和行动者。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行动者比空想家做得成功, 是因为行动者一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 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动, 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了。……那么, 给予行动者动力的, 同时也是阻碍空想家进步的, 那都是同样一件事物:习惯!”

由此, 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不是传统的认知教学的说教方式, 科学路径是思想变行动, 行动变习惯。因此, 在院校构建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采取行动, 让他们在行动中训练良好的习惯, 逐渐养成当遇到问题或难题时, 自觉地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 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系统制订行动方案, 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 取得高绩效。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验、实习和实训是获得习惯的有效途径

构建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行动中训练。那么, 这一系列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什么?具体说, 就是构建怎样的系列活动, 才能实现让学生获得习惯的训练?目前, 在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方案中实验、实习和实训就是有效的途径。

1. 实验教学目标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按潘懋元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解释, “实验”是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 在人为控制下, 设置或模拟一定的条件, 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 从观察条件与对象变化的相关性中研究自然规律。由实验的含义似乎容易认为是对自然科学学科而言的, 其实不然, 如果将实验的含义表述为“实验是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 在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条件, 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 从观察条件与对象变化的相关性中研究‘自然’规律”就更为合适。这里“设备”和“材料”不一定是指实体, “自然”规律不一定是指大自然界的规律, 这种表述可用于任何专业实验。这里强调的是“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条件”, 这种设置、模拟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后建立“模型”, 在某些限定条件下观察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模型”越贴近实际, 得出的结论越能真实地反应客观规律。自然科学是这样, 社会科学也是这样, 但它的实验设计要较自然科学更为复杂, 更需要我们去研究, 根据实验的教学目的进行设计人为控制的条件, 建立研究模型, 显示研究对象变化的客观规律。不同的实验目的不一样, 各实验的目的都要服从实验的教学目标, 就是要通过实验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维的方式。

2. 实习教学目标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 以锻炼工作能力。实习突出的是到实际中去见识, 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 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 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实验, 是真实的工作环境, 要了解真实的工作情况, 如果用描述程度的语言来定义的话, 认识实习就是“初步了解”, 专业实习就是“局部深入了解”, 毕业实习就是“全面综合了解”。实习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在实际环境中考察学习, 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强化思维训练。

3. 实训的教学目标

所谓实训, 通常认为是在真实的环境中为达成某种目标而进行的专项训练, 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和难题的正确意识, 从而能够习惯性地从多方位思考, 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系统地策划解决方案, 并且有效地组织解决问题的行动, 并高效地做出成果。实训突出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 面对发现的问题, 养成思维的习惯, 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

三、实验、实习和实训平台建设

平台的搭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平台的搭建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符合软件建设要求, 随着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的增加, 硬件建设所需投入已经不成问题, 平台建设着重要在软件上下工夫。

1. 实验室建设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实验, 实验以锻炼思维为主要目的, 实验是载体, 理工科的实验设计有很多传统实验可借鉴, 而管理类的实验是近年来才兴起的, 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 很不完善, 其主要原因是对实验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因此, 实验室建设应该在开发、设计实验上加大投入力度。实验设计主要是要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哪些参数可以成为人为控制变量?主要考虑哪些参数变化的影响?改变哪些参数会引起结论的变化等。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原则是宏观加微观、实物加仿真。所谓宏观, 就是通过微缩展现物流运作过程, 微观就是对运作过程中的某部分进行放大;实物就是将物流企业中使用的设备搬进实验室, 仿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物流运作各个过程。

2.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当前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个瓶颈问题, 特别是高校学生毕业实习在实习基地完成的比例很小, 绝大部分学生实习不能落实。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就业压力, 学生不安心实习, 将实习作为寻求职业的机会, 频繁调换实习单位, 小企业学生不愿意去, 大企业管理规范, 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二是缺乏指导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机制, 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实习的认识不统一, 学生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要求;三是企业缺乏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 育人的大环境不存在, 由此造成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名存实亡。要解决实习基地问题, 应建立一种机制, 使企业和社会将接待学生实习作为自己的职责, 同时, 加强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 将企业对毕业生实习鉴定作为求职需提供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的概念是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建立起来的概念, 实训是一个模拟过程, 需要有环境, 又要可复制, 因此, 实训基地应建立在学校, 现实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有困难。以管理实训设计为例, 具有下列的特征:

(1) 以工作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

(2) 体验达成结果的全过程;

(3) 置身于真实管理平台和环境 (业务) 之中;

(4) 让学生遇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 通过一项完整任务的实现, 让学生在行动中遇到问题, 使他们有机会利用各种现实管理工具, 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直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这样, 使他们有可能在做事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久而久之, 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日磊.“结构化能力”让你离晋升更近一步[J].世界经理人, 2000, 4:56-58.

实习与实训 篇2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省级培训作业

企 业 实 训 总 结

培训专业电气技术应用

培训学员嘉懿工作室

单位********

完成时间2009年8月15日

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师资培训

企业实践与实训总结

***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嘉懿工作室

这次企业实训与实践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师培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企业实训和校内实验室两实训部分。

一、企业实训

企业实训是我们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实训使我们学员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企业实训又是锻炼和培养学员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学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员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现在的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在此次项目负责人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厂,河北**有限公司和石家庄**泵业集团三个企业参观学习。可以说我在这次企业实训中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知识,让我对原先很多不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尤其是在河北**有限公司学习,我对电机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参观学习。

河北**厂,现名河北**股份有限公司。该厂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电动机,产品不公销向国内,而且还出口到不少国家。首先我们来到了“产房”——铸造车间,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挥汗如雨。该车间主要生产电动机的外壳——定子,用大型铸造机械按铸造工艺将做好的粗糙定子细加工,打磨光滑,使其符合规则,加工机床又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电工车间的主要任务是将绕好的漆包铜线塞入定子。为电动机旋转提供电流和磁场,转子的生产过程也比较严格,因为其为电机中枢部分,其规格只有严格达标,才能使电动机性能稳定,转子的生产过程分为压铸,离心,冲压几个阶段,压铸为转子槽片的初成型,离心为细加工,使其符合标准。冲压使转子槽片平整。当定子,转子,绕线等均安装检验合格后,将整台电动机运往实验车间进行检测,其带负载工作状态表面升温不超过70度合格。鼠笼工电动机分为封闭式和开孔式两种。其散热原理亦不同,封闭式电动机其定子表面片状散热板,但又有尘土进入的缺点。此次参观,我对电机的结构和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一台电机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折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为以后的电机学的学习打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在当今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的品种类繁多,生产式艺、生产流程也

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成本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企业实训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企业实训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得知识运用能力。这段企业实训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了解了当代电气技术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电气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了解了电气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2、了解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模式、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与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岗位设置与用人需求;了解低压配电柜、高压配电柜的设计应用;了解PLC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单片机等控制系统的组装,调试及共工程应用。

二、校内实验室实训

校内实训主要培训内容是电气技术应用的实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电机控制实训、PLC控制实训和单片机技术实训。以能力为本位,紧密结合我们学员工作实际,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训操作,通过现场观摩、动手操作、项目实训等实践手段,提高了我电气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并取得技师技能等级证书,以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这段校内实训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最新发展;如何合理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了解交直流电机原理及性能,低压电器元件及基本控制电路;了解PLC开发工具使用、会用PLC设计控制系统;会用单片机编程、设计应用系统。

2、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习设备构成,人才就业需求,加快专业建设,实施课程改革,了解电气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中职双师人才。

小结:本次实训与企业实践使我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验审吧!这次企业实训对于我以后工作真是受益匪浅。在短短的两个月中,是我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了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G73指令编程与实训 篇3

职校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他们朝气蓬勃, 具有理想。他们对实训课兴趣浓厚, 技能要领掌握快。但他们又畏惧理论知识的学习, 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于是我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做中学”, 让学生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我校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作为一本经典的教材, 其优点是知识系统性比较强, 指令由简到难, 层层递进, 易于学生掌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对教材做了一点处理, 引入宝塔的加工作为本节课的项目。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堂课的任务,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展示交流法、先会后懂法, 最终的目的是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编程指令, 提升操作技能。其中任务驱动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我将学生进行分组, 两人一组, 共十二组, 并准备好学生的任务书, 工量具和毛坯, 且与实训指导老师沟通好,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做好设备检查、领取工量具和毛坯。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反馈、任务提升五个阶段。

一、任务导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课程, 用时五分钟。该环节我引用六和塔的视频片段, 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并展示上一届学生完成的作品, 最后引出本次课的任务, 零件宝塔的加工。可视化的导入既可以明确任务, 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分析阶段

制定工艺, 明确目标, 用时十分钟。在此阶段我将下发的零件图和工艺卡片, 学生两人一组展开讨论, 讨论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填写加工工艺卡片, 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以及各个过程切削参数的选用。学生讨论后, 我会把参考工艺提供给他们, 在此我将强调刀具的选用。在加工宝塔外圆时, 由于其形状比较复杂, 如果采用刀尖角为60°的外圆车刀, 将会产生刀具干涉现象, 所以应该使用刀尖角为35°的外圆车刀, 才能顺利完成加工。在切断时, 可以选用刀宽为3mm或4mm的切断刀, 但应保证其有效伸出长度大于切断部分的半径。在车端面和去毛刺时, 可以采用45°外圆车刀。确定加工工艺后, 学生开始尝试编程, 但是因为还没有学过G73指令, 学生在编程时一定会遇到困难, 我会先提供零件的加工程序, 重点提示第四和第五段程序, 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布置任务, 让学生在加工过程中, 注意观察G73指令加工时的刀具轨迹。这样的安排可能避免学生独自安排加工工艺和编程的畏难情绪出现, 降低学习难度, 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任务实施阶段

同伴协作, 完成操作, 用时九十分钟。本阶段在数控车间完成。在学生实训前, 我将强调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文明生产, 强化安全意识, 并与实习指导老师一起分组给学生做示范, 强调操作要领, 示范的内容主要是该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难点, 切断时要注意转速和进给速度是否匹配, 以及切断刀是否装正。调头装夹时, 由于夹持部分很短, 如何调整装夹, 保证零件的同轴度和总长。当学生加工零件时, 我将巡视车间, 做好实时指导。学生两个人一组, 分工合作, 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负责程序录入和零件的测量, 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操作, 等第二次加工该零件的时候, 互换任务。这样既可以做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岗位意识的形成。

四、任务反馈阶段

展示成果、分享心得, 用时十五分钟。在这个阶段, 学生回到车间旁边的小教室, 师生共同完成评价表, 其中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操作规范、同伴协助和7S理念的评价, 我将在巡视过程中完成, 本阶段我将对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拿出来讨论分析, 有的尺寸不正确, 有的刀具干涉, 有的表面粗糙, 有的甚至宝塔顶部断裂, 一一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的方法, 避免下一次加工时再出同样的问题。然后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交流加工心得。完成情况较好的同学中, 有的说, 我要把这个零件当成工艺品, 放在我家里的书桌上;有的说, 我要把这个零件当成礼物送给我的爸爸、妈妈, 自信得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五、任务提升阶段

努力达成知识目标, 用时十五分钟。在此阶段, 学生已经完成零件的加工, 回过头来对G71和G73指令的编程格式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异同。在此应强调, 虽然G71指令和G73指令中都有U和R, 但是它们的含义完全不同, G71中Δd代表吃刀量, e代表退刀量, 而在G73中Δi代表X方向上的总退刀量, d代表循环次数, 应把知识点讲透, 便于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加工过程中对G73指令走刀轨迹的观察和G71、G73指令刀具轨迹的仿真视频比较, 归纳总结两者各自的适用场合。G71指令适用于精加工、轨迹单调递增的零件, 而G73指令可以精加工轨迹不是单调递增的零件, 但是G73指令加工效率低, 主要用于铸件和锻件的加工。

本次课教学效果良好, 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比如先会后懂法教学, 它能降低学习难度,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避免在课堂上多“看客”, 少“演员”的局面。

摘要:本文通过行为导向法在G73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G73指令的参数含义和编程方法, 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电工技能与实训教案一 篇4

一、纪律要求:

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不能睡觉,不能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上课不能听MP3、MP4、手机等,上课时不能有手机铃声发出,不能做与本学科无关的事。

实训:每次课前在实训楼下排队整队上楼,不准带任何零食进入实训楼,上下楼道时不准大声喧哗,进入实训室后先检查仪器仪表,有问题的要立即报告,否则出问题后按实训室赔偿制度赔偿。进入实训室时一切听从指挥,没叫动手时不要乱动,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进入实训室时必须带上书、笔和本子。讲理论时必须做好笔记,笔记要检查的,最后纳入基本成绩考核。本门课主要是实训动手课,最后的成绩包括笔记、实验报告,课堂纪律(包括动手能力和上课时的纪律)及基本成绩按比例分配。

二、课程介绍:本门课主要是实训、动手,每一个实训内容先讲理论及相关注意事项,这些内容需要做记录,要检查作为成绩考核的一个方面,理论完成后主要是动手并要写实训报告。

三、实训室安全注意事项、赔偿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

电工电子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电工电子实验室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习惯以及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场所。每一位师生进入该场所都应遵守如下事项。

1、在做实验时,务必断开电源进行接线。

2、在做实验时,一定要对连接线进行外观检查,以免造成触电事故或短路。

3、在做PLC和变频器实验之前一定要阅读它们的使用说明书,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事故。

4、使用各仪器时,手要干净、干燥,元件盒表面及实验桌插板表面勿用利器刮坏。

5、使用强电实验时,应特别注意人生安全。

6、累接式插头如插不紧,只要将其稍用力向里接,然后向一个方向拧半圈即可。

7、在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否则会给设备带来不必要的损坏。

8、做完实验后,要拔掉所有的连线,关闭总电源。

攀枝花经贸旅游学校

2008-8

电工电子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目的要求,熟悉方法步骤,掌握基本原理。

二、保持室内肃静,按编组就位,做到轻步、低声、不准打闹,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不准随意搬动仪器、仪表。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仪器仪表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按实验步骤和方法认真进行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四、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有迹象即时报告老师。

五、爱护实验室各项设施,节约用电。因违章损坏仪器仪表要照价赔偿。

六、实验完后要清点和整理好器材,作好清扫工作。室内物品不得私自带出室外,未经老师同意,不能离开该室。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二00八年八月

电子电工实验室赔偿制度

一、加强实验室管理,爱护好公物,提高仪器仪表的利用率和使用率,特制定出本制度。

二、教师借、领演示仪器仪表和学生实验使用前,须检查是否完好和有无缺损,以便更换和补齐,否则由借用人负责。

三、教师归还演示用仪器仪表,须和实验员当面核查、注销,学生实验完毕由上课教师、实验员、科代表清点仪器仪表。

四、学生不按操作规程或漫不经心而造成损坏仪器仪表,教师要给以批评教育并按原价赔偿,虽认真实验,但操作不合理造成的损失亦应全价赔偿。

五、以上赔偿均按原样仪器仪表,本地若不能购买,则把赔偿金交总务处,再将其收据交实验室,由实验老师在赔损单上予以注销。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二00八年八月

项目一

安全用电技术及触电急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触电事故发生原因和对人身安全的危害、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触电急求和预防触电的安全措施。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技术、学会常用的触电急救方法。

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珍惜生命、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讲授、实训

三、教学重难点:用电安全、触电类型、预防措施及触电急救方法

四、教具:简单的基本常用电工工具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预防触电的安全措施训练

1、人体允许电流和安全电压值

(1)人体允许电流:指发生触电后触电者能自行摆脱电源,解除触电危害的最大电流。交流电10MA,直流电50MA为人体的安全电流。对于交流电来说,一般来说,男性的人体允许电流为9MA,而女性的为6MA(2)安全电压:我国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电压的范围是12V、24V、36V。不同场合所选用的安全电压等级不同。

2、触电对人体的危害

(1)触电事故。外部电流流经人体,造成人体器官组织损伤乃至死亡,称为触电。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损伤乃至死亡的触电事故;电伤是指电流通过人体表面或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产生电弧,造成肢体表面灼伤的触电事故。

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会同时发生,但因大部分触电事故是由电击造成的,所以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是指电击。

(2)触电的危害。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时间长短、电流途径及电流性质有关。触电的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越严重。

当人体触电时,电流会使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失常或遭受破坏,如皮肤烧伤、呼吸困难、心脏麻痹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人体所能耐受的电流大小因人而异,对于一般人,当工频交流电流超过50mA时,就会有致命危险。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施加于人体的电压及人体本身的电阻。人体电阻包括体内电阻和皮肤电阻,体内电阻基本不受外界影响,其值约为500。皮肤电阻随外界条件不同有较大的变化,干燥的皮肤,电阻大约在100k以上,但随着皮肤的潮湿度加大,电阻逐渐减小,可降至1k以下,潮湿时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如果电流流经人体的脑、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等重要部位要比流经一般部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容易导致死亡。而频率在20~30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危害要比高频电流、直流电流及静电大。

由于触电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安全用电,并要以预防为主。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应了解触电的原因与形式,以便针对不同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3、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

不同的场合,引起触电的原因也不一样,根据日常用电情况,触电原因有以下几种。(1)线路架设不合格。采用一线一地制的违章线路架设,当接地零线被拔出、线路发生短路或接地不良时,均会引起触电;室内导线破旧、绝缘损坏或敷设不合格时,容易造成触电或短路引起火灾;无线电设备的天线、广播线或通信线与电力线距离过近或同竿架设时,如发生断线或碰线,电力线电压就会传到这些设备上而引起触电;电气工作台布线不合理,使绝缘线被磨坏或被烙铁烫坏而引起触电等。

(2)用电设备不合格。用电设备的绝缘损坏,造成漏电而外壳无保护接地线或保护接地线接触不良而引起触电;开关和插座的外壳破损或导线绝缘老化,失去保护作用,一旦触及就会引起触电;线路或用电器具接线错误致使外壳带电而引起触电等。

(3)电工操作不合要求。电工操作时,带电操作、冒险修理或盲目修理,且未采取切实的安全措施,均会引起触电;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工具进行操作,如使用绝缘层损坏的工具、用竹竿代替高压绝缘棒、用普通胶鞋代替绝缘靴等,均会引起触电;停电检修线路时,闸刀开关上未挂警告牌,其他人员误合开关而造成触电等。

(4)使用电器不谨慎。在室内违规乱拉电线,乱接用电器具,使用中不慎而造成触电;未切断电源就去移动灯具或电器,若电器漏电就会造成触电;更换熔断丝时,随意加大规格或用铜丝代替熔丝,使之失去保险作用就容易造成触电或引起火灾;用湿布擦拭或用水冲刷电线和电器,引起绝缘性能降低而造成触电等。

4、人体触电的形式

人体触及带电体引起触电分为三种不同情况: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1)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人站在地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而引起的触电,如图1.1所示。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单相触电的电压为220V。

(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引起的触电,如图1.2所示。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由于触电电压为380V,所以两相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3)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是指高压带电体着地时,电流流过周围土壤,产生电压降,人体接近高压着地点时,两脚之间形成跨步电压,当跨步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触电,如图1.3所示。其大小取决于离高压着地点的远近及两脚正对着地点方向的跨步距离,为了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应离带电体着地点20m以外。

5、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

触电事故会给人身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人身安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有以下几种:

(1)保护接地。电力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等用接地装置与大地可靠连接,称为保护接地,它适用于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如图1.4所示。保护接地电阻一般应不大于4,最大不得大于10。

(2)保护接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电力系统中,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等与系统的零线(中线)相接,称为保护接零,如图1.5所示。

保护接零后,如果某一相线因绝缘损坏与机壳相碰,使机壳带电,则电流通过零线构成回路,由于零线电阻很小,致使短路电流很大,立刻会将熔断器烧断或使其他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断电源,从而消除了触电危险。

采用保护接零时,接零导线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连接必须牢固,以防断线或脱线。并且在零线上禁止安装熔断器和单独的断流开关。为了保证碰壳引起的短路电流能够使保护装置可靠动作,零线的电阻不能太大,同时还要防止零线和相线接错。

采用保护接零时,除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上的一处或多处再行接地,即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的作用在于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消除零线断路时的触电危险。

(3)使用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一种防止漏电的保 护装置,当设备因漏电外壳上出现对地电压或产生漏电电流时,它能够自动切断电源。

漏电保护器通常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电压型反映了漏电对地电压的大小,由于性能较差已趋淘汰,电流型则反映了漏电对地电流的大小,其中分有零序电流型和泄露电流型。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常用有单相双极式、三相三极式和三相四极式三类。单相双极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广泛用于居民住宅及其他单相电路,三相三极式漏电保护器应用于三相动力电路,三相四极式漏电保护器应用于动力、照明混用的三相电路。

漏电保护器既能用于设备保护,也能用于线路保护,具有灵敏度高、动作快捷等特点。对于那些不便于敷设地线的地方,以及土壤电阻系数太大,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应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4)采用三相五线制。我国低压电网通常使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提供380V/220V的电压。在一般家庭中常采用单相两线制供电,因其不易实现保护接零的正确接线,而易造成触电事故。

为确保用电安全,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使用三相五线制,它有三根相线L1、L2、L3,一根工作零线N,一根保护零线PE,如图1.6所示。在一般家庭中采用单相三线制供电,即一根相线,一根工作零线,一根保护零线,如图1.7所示。

(5)使用安全操作电压。加在人体上一定时间内不致造成伤害的电压叫安全电压。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使触电者能够自行脱离电源,不致引起人身伤亡,各国都规定了安全操作电压。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50~500Hz的交流电压额定值有36V、24V、12V、6V四种,直流电压额定值有48V、24V、12V、6V四种,以供不同场合使用。还规定安全电压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50V有效值,当使用大于24V的安全电压时,必须有防止人身直接触及带电体的保护措施。在高温、潮湿场所使用的安全电压规定为12V。

6、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国家按照安全技术要求颁发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规程。这些规定和规程主要包括有电器装置安装规程、电气装置检修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统称为安全技术规程。由于各种规程内容较多,有的专业性较强,不能全部叙述,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

详细内容见书上P5

7、电工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指规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及其责任,并予以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它要求明确各种岗位的工作内容、数量和质量、应承担的责任等,以保证各项业务活动能有秩序地进行。电工岗位责任制在不同性质的单位内,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大体包含以下内容:

详细内容见书上P6

8、实训内容:

1.检查教室、宿舍、实验室等场所是否有触电隐患,做好记录并提出整改措施。

2.选择一个触电事故为对象,分析此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调查了解本单位、本部门安全用电的相关制度,分析这些制度的科学依据。

4.自己制定一个安全用电制度,并说明这个制度中各条款的制定依据。

(二)触电事故的断电操作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抢救者必须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首先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再进行现场急救。

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触电时间越长,对触电者的危害就越大。脱离电源最有效的措施是断开电源开关、拔掉电源插头或熔断器,在一时来不及的情况下,可用干燥的绝缘物拨开或隔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低压触电事故采取的断电措施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刀闸)或插座,可立即拉掉开关(刀闸)或拔出插头来切断电源,如图1.8(a)所示。

(2)如果找不到电源开关(刀闸)或距离太远,可用有绝缘套的钳子或用带木柄的斧子切断电源线,如图1.8(b)所示。

(3)当无法切断电源线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等绝缘物,拉开触电者,使其脱离电源,如图1.8(c)所示。

(4)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图1.8(d)所示。

2、触电事故断电操作要遵循的原则

(1)触电时间越长,对触电者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快速为原则选择采用。

(2)当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本身就是带电体,断电操作人员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断电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断电时要用单手操作,以防止自身触电。

(3)当触电事故发生在高处时,要注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摔伤和再次触及其他有电线路。不论是在何种电压的线路上发生触电,即使触电者在平地,都要考虑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止摔伤。

(4)如果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3、对于高压触电事故采取的断电措施

(1)如触电事故发生在高压设备上,应立即通知供电部门停电。

(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并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掉开关。

(3)若不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可采用抛挂截面足够大、长度适当的金属裸线短路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抛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线上,另一端系重物,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其他人员安全。

(三)触电急救的现场操作

1、伤情诊断处理

在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其受电流伤害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若触电者只是一度昏迷,可将其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安静地平卧,松开身上的紧身衣服,摩擦全身,使之发热,以利血液循环。若触电者发生痉挛,呼吸微弱或停止,应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当心跳停止或不规则跳动时,应立即采取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若触电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可能是假死,决不可放弃抢救,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即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并迅速向120急救中心求救。

2、现场抢救方法

(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人工呼吸的方法很多,其中口对口吹气的人工呼吸法最为简便有效,也易学会和传授。具体做法如下:

① 首先把触电者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最好放在平直的木板上,使其仰卧,头部尽量后仰。先把头侧向一边,掰开嘴,清除口腔中的杂物、假牙等。如果舌根下陷应将其拉出,使呼吸道畅通。同时解开衣领,松开上身的紧身衣服,使胸部可以自由扩张,如图1.9(a)所示。

② 抢救者位于触电者的一侧,用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口腔,深呼吸后,以口对口紧贴触电者的嘴唇吹气,使其胸部膨胀,如图1.9(b)所示。

③ 然后放松触电者的口鼻,使其胸部自然回复,让其自动呼气,时间约3秒,如图1.9(c)所示。

按照上述步骤反复循环进行,4~5s吹气一次,每分钟约12次。如果触电者张口有困难,可用口对准其鼻孔吹气,其效果与上面方法相近。

(2)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是用人工胸外挤压代替心脏的收缩作用,此法简单易学,效果好,不需设备,易于普及推广。具体做法如下:

① 使触电者仰卧在平直的木板上或平整的硬地面上,姿势与进行人工呼吸时相同,但后背应实实在在着地,抢救者跨在触电者的腰部两侧,如图1.10(a)所示。

② 抢救者两手相叠,用掌根置于触电者胸部下端部位,即中指尖部置于其颈部凹陷的边缘,掌根所在的位置即为正确挤压区。然后自上而下直线均衡地用力挤压,使其胸部下陷3~4cm左右,以压迫心脏使其达到排血的作用,如图1.10(b)、(c)所示。

③ 使挤压到位的手掌突然放松,但手掌不要离开胸壁,依靠胸部的弹性自动回复原状,使心脏自然扩张,大静脉中的血液就能回流到心脏中来,如图1.10(d)所示。

按照上述步骤连续不断地进行,每分钟约80次。挤压时定位要准确,压力要适中,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危险。但也不能用力过小,用力过小则达不到挤压目的。

3、抢救中的观察与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后,若触电者面色好转、口唇潮红、瞳孔缩小、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四肢可以活动,这时可暂停数秒进行观察,有时触电者至此就可恢复。如果还不能维持正常的心跳和呼吸,必须在现场继续进行抢救,尽量不要搬动,如果必须搬动,抢救工作决不能中断,直到医务人员到来接替抢救。

总之,触电事故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要以预防为主,着手消除发生事故的根源,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向大家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宣传触电现场急救的知识,不仅能防患于未然,万一发生了触电事故,也能进行正确及时的抢救,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四)

电气火灾的应急处理

1.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1)电路短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温度达到自然物的自然点或可燃物的燃点时,即会引起燃烧,发生火灾,如图1.12(a)所示。容易发生短路的情况有:

① 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机械损伤,在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下使绝缘层破损。

② 因雷击等过电压的作用,使绝缘击穿。

③ 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的错误。

(2)负荷过载。电气设备过载,使导线中的电流超过导线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而保护装置又不能发挥作用,引起导线过热,烧坏绝缘层,即会引起火灾,如图1.12(b)所示。过载原因有:

① 设计选用的线路或设备不合理,以致在额定负载下出现过热。

② 使用不合理,如超载运行,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造成过热。

③ 设备故障运行,如三相电动机断相运行、三相变压器不对称运行,均可造成过载。(3)接触不良。导线连接处接触不良,电流通过接触点时打火,引起火灾,如图1.12(c)所示。接触不良的原因有:

① 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混有杂物,都会增加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打火。

② 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震动而松动,也会增加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打火。

③ 开关、接触器等活动触头,在没有足够的压力或接触面粗糙不平时,都会导致打火。

④ 对于铜铝接头,由于铜和铝性质不同,接头处易受电解作用腐蚀,从而导致打火。(4)使用时间过长。长时间使用发热电器,用后忘关电源,引燃周围物品而造成火灾 2.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导线和电器。当电气设备增多、电功率过大时,及时更换原有电路中不合要求的导线及有关设备。

(2)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

合适的保护装置能预防线路发生过载或用电设备发生过热等情况。

(3)选择绝缘性能好的导线

对于热能电器,应选用石棉织物护套线绝缘。

(4)避免接头打火和短路

电路中的连接处应牢固,接触良好,防止短路。3.电气消防知识

在发生电气火警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发现电子装置、电气设备、电线电缆等冒烟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

(2)使用沙土或专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3)灭火时应避免身体或灭火工具触及导线或电气设备。

(4)若不能及时灭火,应立即拨打119报警。消防用灭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表1.6所示。表见书上P14

六、安全注意事项:

(1)掌握几种用电的类型,防止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2)接线时应记住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3)注意熟悉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电工岗位责任制

(4)进入实验室后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有问题要立即报告。(5)没叫动手做时不能乱动。(6)学会并能正确应用触电急救方法对触电者进行急救

七、作业:

1.在日常用电和电气维修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触电? 2.什么叫安全电压?对安全电压值有何规定? 3.简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作用。4.预防触电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哪些? 5.如果有人发生触电,应该怎么办? 6.简述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操作要点。7.简述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操作要点。8.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9.在发生电气火警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10.简述1121灭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1、什么是保护接零?保护接零有何作用?

12、什么是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有何作用?

13、常见的触电方式有哪几种?

提高车工教学与实训成效的探讨 篇5

一、提高车工教学及实训成效的意义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企业更加重视一线操作工的技能与素质,同时看中操作工的职业道德、品行习惯等综合职业素养。当前市场对车工的要求, 不仅局限于机械生产的工艺知识,也要求车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当前车工实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考证,所以教学内容单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的活跃,不能满足企业对车工的实际需求,也达不到社会的需求度。这就决定了中职教育目标应更具实际性、针对性以及市场性,不断探索并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培养真正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真正为经济发展做出职业院校应有的贡献。因此, 中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车工教学及实训成效的不断提高,关注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引导其养成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以企业的需要为中心,加强车工教学及实训,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

二、提高车工教学及实训成效的策略分析

( 1) 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部分车工教材,有些内容比较复杂、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有些知识内容还比较滞后,甚至脱离了生产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车工教学及实训成效,中职学校应关注教材内容的应用。无论是通用教材还是校本教材, 都应以应知应会为基本准则,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对教材内容合理进行取舍。同时,要立足于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完美融合,突出技能训练的特点。如在布置车工加工等任务时,就应突出任务的实用性,注重其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的相似性,让学生会用、能用;同时,对当前阶段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训进度等状况进行综合, 促使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能独立完成车床加工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从类似的企业操作中积累经验。

( 2)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中职学校的一个特殊性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所以, 中职教育更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企业的需要为目的,将先进的管理机制引入车工教学与实训的过程之中, 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模式,促使学生在实习中体会企业文化,进而更快地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中职学校要增强车工实训课题的产业化, 引导学生对实际产品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成就感;促进相关生产手段产品化, 依照实际生产标准来要求, 注意工时的概念,增强生产效率意识。同时,产品质量应标准化,设置一定的规范性要求,分为合格、不合格和优秀几个等级,更好地对学生技能进行打分, 促使其更好地学习的同时增强质量控制意识。此外,也可建立企业化的生产规章制度,在实训过程中营造一定的企业化生产氛围,实现企业化生产模式的培养,有效提升生产实训效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 3) 提高师资水平 ,强化教学设备。好的师资队伍是中职教育得以发展的必要保障, 优秀的教师应该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进行实训指导,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实用性。所以,中职院校可以建立奖励制度,加强教师自身技能的培养与行修,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车工教学创造更加和谐、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另外,要强化现代化教学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针对车工生产的特点,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录像机、投影仪等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播放相关加工视频,将车工生产过程更真实、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模仿力,加深其对车工生产的理解。

三、小结

实习与实训 篇6

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与改造,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与时俱进,通过方式方法的改进,满足各种行业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网络综合布线相比原有传统的布线,它的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无法相提并论的。它表现出来的尤为明显的特点是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扩展性、先进性和经济性。(1)兼容性。所谓的兼容性就是指它能够把目前所用的通讯设施与程序应用于多种系统中的特征。网络综合布线是将已有的有线无线电话、模拟数据、图形图像以及多媒体内容经过统一处理规划,再利用一定的有标准和规范的传输介质,把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信号综合到一个规范的系统中。(2)开放性。所说的开放性是指网络综合布线的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形式,它能够适应很多知名商家的产品,并支持符合国际上的多种现有标准,同时支持各类通信协议,是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对于传统布线而言,用户一旦选定了某种型号的设备,与之配套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也随之固定,无法扩充,如要更换一种设备,原有路线将全部更换,必须重新规划,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可怕的,要增加更多的人力和物力。(3)灵活性。由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所有信息都采用标准的传输介质与相关硬件,采用相应的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支持语音、传真、多用户终端等。所有设备的开通和更改都不需要改变系统布线的结构,只需要作一些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灵活多样,各部门既可独立组网也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扩展性。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按照国际化标准实施的完善线路,因此,不论控制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配置再怎么随技术腾飞,将来也是可以很轻易地将所有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5)先进性。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等多种传输介质混合布线,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开成一套完整的系统。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进行布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用户已经可以把光纤铺到桌面,大大提高了带宽容量,轻松享受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提高了工作效率。(6)经济性。通过网络综合布线的标准化工程施工可以极大地降低运行成本。

2 网络综合布线在各学校教学的现状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用工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把《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训》都作为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就业岗位是网络与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测试工作岗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熟悉地知道国际与国家规范,养成对智能楼宇综合布线工程的规划、施工、验收等项目有很好的专业水平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而目前,该课程在各学校的教学状况却是教师觉得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难以实施;学生在课堂上萎靡不振,毫无兴趣可言;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技能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工程项目人才的需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2.1 着重理论,轻视实践

现阶段,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应该是一门理实一体紧密融合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相关操作经验或学校实训条件有限,很大一部分老师基本只能集中讲授课本知识,在讲台上引经据点、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云里雾里面、昏昏欲睡。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而又少,造成学生只能了解相关定义而不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导致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不足,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2.2 只考虑安全、成本,忽视施工方向的实训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是任务模块操作技能形课程,它由综合布线系统相关施工规范和施工流程、认识实训设备器材与工具使用方法、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方案施工图、水晶头制作、各类配线的安装与端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调试、验收交付与管理等多个部分组成。但是在学校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安全情况和教学成本,对一些高档设备,特别是价格不菲或者损坏率较高的设备贮备是有限的,例如在综合布线课程中使用频繁的光纤切割机,一台设备就要几万元,学校不可能配备足够的数量保证实训的效果,所以在此类实验中,经常只能是老师唱独角戏,或者个别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大部分学生只好旁观并不能直接参与。所以在具体教学时可能就会选择相对安全和成本较低的网络设计图、水晶头制作、配线端接方向的实验操作,从而降低了施工方向的实训。

2.3 教师实践水平较低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主导任务是依据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描述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测试、验收和维护等内容,突出学生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一线教师很多是大学刚毕业就踏进了教育事业的大门,缺少企业的实干经验,不能系统的教授网络综合布线的施工过程,上课时只能笼统的讲述理论知识,更不能以项目式方式完成工程的实训,学生而从无法知晓综合布线工程的完整流程。由于教师在这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学生毕业后无法从事相关工作。也使得企业单位在用人时难以抉择。

2.4 忽视全面培养学生

还有很多学校是在技能大赛的诱惑下才开设了综合布线这门课程,学校为了能在技能大赛中有所表现,取得不俗的成绩,经常会不惜动用全校的人力物力去发现和培养大赛选手,在这样的重金培养下有时可以获得不错的名次,通过短时间集训出来的学生他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并不是很高,他只能是比赛选手不能是企业人才。因为比赛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学是很不公平的。

3 职业学校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培养方法

通过现有状况的分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训》讲课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特点,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出工作过程等问题。应此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期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以及实训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

3.1 准确合理制定课程目标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行准确合理地制订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网络工程知识和综合布线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络设计、提供网络设备型号以及工程报价,完成网络综合布线方案的制订。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既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考核时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并存的方式,重点在于实践考核。

3.2 采用校企合作

根据目前社会对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进行理实转换的教学模式。把原来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操作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对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让教师走出去,面对面的参与到中小型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中,有效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教师的工程教学和实训指导水平。快速发展校外工程基地,派遣学生到合作单位参加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工程项目中,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实力。

3.3 吸收企业教学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企业教学资源,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主导,勇于创新,开创未来。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充实我们的教学素材。定期诚邀企业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来校讲座和指导,甚至给学生授课,使我们的学生直接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理实一体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够面对现实,了解社会用工标准,不能眼高手低。

4 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方法实践效果分析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通过各方面的反馈,大家都认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上课的形式多样化,上课的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教学实施灵活。其次是学生认为上课的内容很实用,现在所学的内容就是将来就业需要的,在校期间需要认真主动地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打瞌睡了。第三就是企业人员认为实行教学改革后的学生能够真实的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工程技术,符合了企业用人的需求。

5 结束语

根据对现有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然后针对具体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培养具有合格工程技术和过硬专业知识,又有施工能力与经验的网络综合布线人才,还要能应对智能化楼宇和数字化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面对如此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只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与付出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多部门的联合与探讨,集思广益,多渠道推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公儒,孙社文.网络综合布线人才需求规格和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

数控实验室与实训中心的建设 篇7

一、数控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任务是为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层次的建设上,设备配置以教学型设备与装置配备为主,所有设备和装置以开放性、可重组的方式为好,设备的开放与可重组才能给实验的开放与可重组提供可能,只有实现了实验的可重组,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自行确定解决方案,自行完成实验,这种实验不是某一原理的验证性实验,而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用通行的技术方案,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应用技术型实验。

实训中心建设:在实训中心层次的建设上,指导思想是建立一个真实的工业环境,不仅设备的配置应是生产型设备,而且在设备布置、现场管理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现代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其中心任务就是以真实的现代工业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的数控培训中心设备配置如图1所示。

二、软、硬件配置要与发展方向相适应

软件的配置:除了硬件设备的配置外,软件的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功能有了很大增强,基于CAD/CAM技术进行图形交互的自动编程方法日趋成熟,这种方法速度快、精度高、直观、使用简便和便于检查。机械CAD/CAM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使用。CAD/CAM软件、DNC软件都是必备的软件,更高一级的PDM软件也应列入考虑之列。

三、把握发展方向瞄准市场需求来开设实训课程

作为培养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战略层面上大批人才的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职业教育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应满足以数控技术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数控维修、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围绕这几个应用方向,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应结合以数控技术课程为中心的专业课程,如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技术、CAD/CAM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四、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纳入正规课程体系,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并应得到充分重视

1)操作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机床、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及计算机的操作等。2)认知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英语和INTERNET技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发明的创造能力等。3)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的能力,数理计算和图表展示的能力,工业美学造型的能力等。4)其它相关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注重环保和节约的能力,自我发展、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的能力等。

五、实践教学框架结构说明

(一)课程前的知识技术储备和认识

主要有普通机加工的实习,计算机的操作及软件使用等。

(二)实习

1.专题实习

阶段一:数控加工编程实验。1)功能。结合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分别手工编制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简单加工程序,让学生掌握手工编程的方法;熟悉坐标系的建立、常用地址符及其含义、G、M等标准代码以及数控加工工艺。2)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在课堂上作简要介绍,然后进入计算机房使用vanuc3.0数控机床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手工编程及模拟仿真,指导老师演示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最后上机床输入所编程序再简单操作机床,该软件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评分。

阶段二:数控机床操作实验。1)功能。本实验以学生手工编程,加工简单零件为主,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重点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参考点设置、对刀方法;明确在加工过程所能遇到的若干问题;简单了解数控系统原理。2)教学方法。数控加工现场教学,先由老师讲解演示加工过程和数控机床安全、保养知识,学生以三人为一组操作一台机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刀及零件加工,完工后自己测量工件、收拾现场、保养机床。

阶段三:数控系统原理实验。1)功能。本实验以数控系统为主要对象,配合本课程课堂教学进程,尽量使数控系统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对数控系统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加深对数控系统原理的理解。2)教学方法。实验前老师在课堂上先对此实验进行分析,进入实验室后,先由老师对平面化的数控系统实物作全面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详尽了解数控信号的来龙去脉和机械执行机构的运动。然后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进行数控系统的组成、连接等项目。

2.综合实习

1)功能。本实践周为期3~4周,主要使学生从较复杂的手工编程到运用机械CAD/CAM软件设计造型并加工出具有一定难度的实体零件;对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具有更深层次的熟悉和了解,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面临毕业设计和就业上岗之前有一个全面而强化的训练。

2)教学方法。本实践周可安排学生在计算机房、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分别交替进行,同时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即手工编程、机械CAD/CAM软件设计造型、编程、上机床加工同时进行。

3.毕业设计

根据以数控技术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几个应用方向,总结所学课程的知识和技术,选择一个既有创新又有应用价值的课题,最终将设计方案实现出来,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

实验、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分工协作,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的进行结构设计,将对教学过程大有裨益。

摘要:建立灵活、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建设数控专业的实验室与实训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心任务就是以真实的现代工业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控,实验室,实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1) .

实习与实训 篇8

关键词:电工技术与实训,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教学做一体化

0 引言

《电工技术与实训》是面向机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得电工技术领域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及今后工作中应用电工技术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扩展专业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电工技术与实训》课程教学大多存在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教学效果差,与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不相适应。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电工技术与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既可以突出该课程的特色,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必须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建立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的课程。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定位设计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在课程定位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1 通过分析机电类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以安装检修和管理岗位为例,见表1)对电工技术职业能力的需求可知:该课程电类专业职业能力的核心基础课程。

1.2 该课程为电类及相关专业核心工种证书所对应的职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可以持双证上岗,为学生开辟了更大的就业空间和机会。

1.3 该课程是机电类专业学习和掌握后续课程《PLC原理与应用》、《电机拖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必需、够用”的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电器制图、识图的知识;(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4)掌握照明、动力配电线路的设计;(5)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维修的基本方法;(6)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控制线路。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电工问题的基本思想,能绘制、识读电气工程图,能对施工项目进行分析,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职业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3)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3.1 总体设计思想。《电工技术与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突出主线,突出重点;把立足点放到工程技术应用性上;做到既为学生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主要建立了两点理念:第一要从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过渡到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二是从“理论加实训”过渡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3.2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重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需要一个特别的、合适的“内容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学习情境”,根据电工技术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构建以学习情境为典型代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综合课程,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将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打破(见图1),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了相关的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设计了由浅入深、前后连贯的五个学习情境,二十个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

3.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单元设计举例(表3)。

3.4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设计(表4)。

4 结束语

依照新的高职课程教学理念,我们对《电工技术与实训》课程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总体设计、单元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革,突出了课程的能力目标,选择了与安装检修等岗位对应的学习情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课程改革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说明:1.每人总分为100分;2.每人每项为25分制,计分标准为:不会操作计1-5分,基本不会操作计6-10分,操作较好计11-15分,操作很好记16-20分。3.采用分层打分制,建议权重记为:自评分占0.2,小组评分占0.3,教师评分占0.5,然后加权算出每名同学在本项目中的综合成绩。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玉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评析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61-64.

[3]朱建伟.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专业教学研究,2008.7.

[4]梁颖,邹涯梅.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教育论坛,2010.5.

实习与实训 篇9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1],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2]。实训室的管理对于食品类专业而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食品类专业的日常教学、学生技能提升、科研开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加强食品实训室的管理,解决好实训室中管理与定位的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当前食品专业实训室的管理模式、人员配置及职能定位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管理架构不清、责任不明、实训室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层次普遍不高,岗位的主体性不能很好得到体现;实训教师岗位的职能定位不合理、不清晰,造成实训教师岗位工作内容多且杂、跨度大、工作质量不高。

本文通过分析食品专业实训室的管理模式、人员配置及职能定位的现状,探讨解决职业院校实训室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结合食品类专业实训室现状提出具体改善措施,通过实践验证措施方案的有效性。为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的实训室的建设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同时也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的实训室建设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案例参考。

二、食品专业实训室的管理模式

现时的高职实训室主要是由学校定位、教务处分管,但其实高职实训室的管理模式也可采用学校定位、二级学院(系部)管理、专业教研室对实训室进行定位,如此,有助于在建设实训室时厘清管理架构、管理责任,充分考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建设同质化。现时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室的分类可分为: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校内企管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实训室。针对这些具体的实训室,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校内实训室主要承担校内学生实训教学任务,可按具体学科的模式[3]或技术属性[4]来开设,一般有理化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无菌操作实训室、食品加工实训室、精密仪器实训室、化学技能实训室、食品焙烤实训室、食品感官评价实训室等,这类实训室可全体专业教研室老师共同管理,实训教师可侧重管理药品、试剂、耗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管理应以学生为中心、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下明确具体职责,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人员互通的深度合作机制。适合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秩序下,开展企业检测项目,适合以项目化的形成设置教学内容。而对于校内企管实训室的管理模式适用于精密仪器实训室、校企联办的检测服务中心这类服务的平台。精密仪器实训室一般拥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仪等高精仪器。此类仪器设备对使用者技术能力、仪器维护保养知识、操作资格有较高的要求,让企业有条件使用设备、参与管理,既能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此类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成本、减轻了校内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利于实训室引入企业先进管理技术、经验,如5S[5]、6S管理[6];而对于校企联办的实训室或检测服务中心这类需要法人资格才能运行或成立的服务平台,可以以企业的名义解决法人资格问题,在运行管理上可采取系部或专业出资入股、企业经营的模式,由学校提供设备、场地,企业负责实训室的建设管理、维护和对外服务。若要推行实训室委托企业管理,在实际操作上可以研究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例如合作时可以考虑企业有偿使用实训室的条件、委托管理费用、对外有偿检验、检测、研发、培训服务收入分配这些方面,但需校方与企业协商处理好教学与生产经营活动,确定明确的使用权、管理制度,做到权责分明。

三、食品专业实训室人员配置与职能定位

(一)食品专业实训室人员配置。

实训室人才队伍关系实训室的软实力建设,基于实训室管理模式,实训室人员配置数量不需要很多。现时的高职实训教师定位不合理、配备不科学、职能不清晰,学校缺乏对实训教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实训教师地位、学历要求一般都比专任教师低,设岗定编难,待遇水平也比较低,造成实训教师工作稳定性差、积极性不高[7,8,9,10]。从考虑人员配置的途径以及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言,实训室管理并不一定就需要专任的实训室教师来管理,可以实行专职教师负责或轮换负责具体实训室管理来解决实训教师配置数量不足或未配置的问题。采取此做法,专任教师参与实训室工作,进行实训教学和专业研究,也利于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而对于配置了专职实训教师的专业实训室,也可以考虑建立一支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实验师资队伍。

(二)实训教师岗位的职能定位。

实训教师是实训室的主体,承担着实训教学、实训室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多项任务。对于配置了实训教师岗位的专业实训室,确定具体的岗位职能定位时要考虑实训教师工作量、主要岗位职责。一个实训教师管理太多的食品类实训室是很难管理好的。因此,专业教研室主任可以考虑推行专任教师参与实训室管理管理,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另外,推行全员参与过程中需注重制度建设,避免让实训教师在实训室具体工作上直接管理专任教师。实训教师主要岗位职责应是实训室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如设备维护保养、有毒废液废料处理、药剂室、冷藏室、食品原材料放置室的日常管理等方面才应该是实训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专业教研室应在排课时充分考虑实训教师的主要岗位职责,在分配教学任务时应考虑课程内容与实训教师的岗位职责的相关性,令实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履行其主要岗位职责。

(三)在食品专业实训室软件建设方面。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食品专业实训室软件建设上,采取了培养、聘请在读的优秀学生担任实训室助理的做法。专业教研室确定了实训室管理、巡检、药品领用、设备使用登记、维修、维护等制度,实训室助理根据其中有关实训室助理的职责参与实训室的日常检查、定期卫生打扫、实训室物品整理、耗材入库、领用、保存、统计等具体工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实训室助理制度实行了三年,从实际效果看,实训室助理制度对专业学生的培养效果十分显著。因实训室助理经常接触、使用、管理维护实训室,担任实训室助理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水平、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沟通综合能力方面均进步明显、表现突出,在各类高职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研室教师也因其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乐于让实训室助理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食品专业实训室助理制度也由此得到学院的肯定。

四、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更新。构建合理的实训室管理模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需结合各校的区域优势资源与产业特点作定位,完善实训室管理机制、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创建出自身特色。

摘要:高职专业实训室是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形成、提升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室管理模式与实训教师职能定位,提高实训室运行水平,为其它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的实训室的建设管理及其它专业实训室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食品实训室,管理模式,实训教师,职能定位

参考文献

[1]邬雨刚,蔡健.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与建设[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5:87~89

[2]梁刚,郭静婕,黄友琴等.高职食品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初探[J].法制与经济,2009,2:117~118

[3]刘启,金红霞,巨志良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2,3:21~22

[4]曾向阳,吴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217~221

[5]刘家勤,黄雪群,林曼芬等.实验室管理中引入企业5S管理初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3):85~87

[6]边亚娟,魏为民,林宇红等.6S管理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J].教学与实践,2015,6:164~165

[7]李亚.高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55~57

[8]王海棠,胡霞,潘可可等.高职食品加工实训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5):118~120

[9]钟云红,邹良明,达建.高职院校轻化实训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四川化工,2013,16:50~53

上一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下一篇:茶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