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进出口商品

2024-09-26

选择进出口商品(共8篇)

选择进出口商品 篇1

一、引言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表示价格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开报价中使用贸易术语, 明确了双方在货物交接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 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构成。在大宗商品贸易中, 正确的选择贸易术语时决定谈判结果的核心问题。

贸易术语的选择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市场集中度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因素之一。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产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 销售量, 资产总额等方面对莫以行业的支配程度, 它一般是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集中度, 是用于衡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长用指标。钢材产业集中度低时中国钢铁行业问题的种种表现。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原材料产业, 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规模经济特点显著。近几年,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 钢铁企业的产能和数量迅速扩张, 大型钢铁企业也为数不少, 但由于钢铁企业数量众多, 并且大多数钢铁企业原有规模小, 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单个企业的发展速度, 所以造成产业集中度一直较低。同时, 中国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却远远低于世界其他钢铁大国。

关于贸易术语选择的研究, 就钢材出口而言尤为重要, 本文以钢材为研究对象, 我国作为出口商为切入点, 旨在研究大宗商品贸易谈判中术语的选择。

二、关于术语选择策略的假说

在贸易谈判中有一个共识, 即进口方应争取FOB术语定价, 出口方则应争取CIF术语定价。即如果双方谈判实力对等, 又不存在其他因素作为谈判筹码进行挂钩补偿, 则最终以两种术语达成交易的概率应各占50%。倘若如此则在国际贸易中以FOB和CIF达成交易的成交量应一致。针对此说法, 笔者进行多方面调查,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大宗商品的出口中, FOB成交数量大约占到成交总量的60%~70%, 而CIF成交数量仅占约30%~40%。

那么, 在大宗商品出口中FOB成交数量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推测, 这很可能是因为采用FOB术语交易时卖方的市场集中度较之买方低.一是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规模经济是钢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组建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二是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单体规模相对较小, 产业布局分散,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市场集中度不高。2008年我国钢铁产业CR4 (前4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 为23.9%, 而美国CR4为74.9%, 日本CR4为77.6%。虽然我国的钢铁市场集中度由2004年的15.7%逐步提升, 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而言还是差距明显。

2010年CR10 (前10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 为48.6%, 比2009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但同时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体现钢铁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如果产品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则会在一定程度了引导客户需求, 形成对客户需求的垄断, 在市场中占据较高“话语权”, 在谈判中为己方增强优势。

由于卖方的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之买方差距明显, 在谈判中买方掌握主动性, 因而权力砝码相比卖方较重。由此, 形成了本文度基本理论假说H1:在我国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中, 卖方的市场集中度较之低是导致贸易双方更多选择FOB交易的主要原因。这一假说是否正确呢?本文拟采用仿真实验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验证。

三、技术路线与实验设计

1. 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首先, 本文以我国大宗商品的出口贸易视角为切入点, 运用相关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进行规范分析, 形成理论假说, 即在我国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中, 卖方的市场集中度较之买方低是导致贸易双方更多选择FOB交易的主要原因。

其次,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 本文将采用仿真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可靠, 仿真实验和问卷调查采用不同的人员。

对于仿真实验, 先进行实验设计, 此处拟设计两组实验:在第一组实验中, 买卖任何一方所在国钢材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同且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并按此条件展开贸易谈判。在第二组实验中, 给定买方所在国钢材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市场, 而卖方所在国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市场, 并按此条件展开贸易谈判。通过多次独立重复实验, 研究者观察并统计两组实验中CIF和FOB术语成交的次数, 看看有无显著差异, 并对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如果第二组实验的结果中FOB术语成交的次数比第一组实验明显增加, 同时CIF术语成交的次数明显减少, 则前述理论假说得到验证, 说明大宗交易中更多使用FOB术语的原因是市场结构因素。反之, 如果两组实验得到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 或者第二组实验中FOB术语成交的次数比第一组更少, 则表明前述理论假说并不成立, 这意味着大宗交易中FOB术语较多的原因并不是市场结构因素, 还需要寻找其他原因。

对于问卷调查, 先进行实验设计, 此处拟设计两类问卷:第一类为卖方需要填的问卷, 第二类为买方需要填的问卷。问卷内容均涉及贸易术语选择、市场结构等相关问题。通过收集的问卷, 研究者观察并统计两类问卷问题的作答情况, 查看用CIF与FOB的成交次数及其价格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若统计结果为“卖方市场结构集中度低, 买方市场结构集中度高且双方成交的术语选择为FOB”较多, 说明大宗商品中更多使用FOB术语的原因是市场结构因素。反之, 若统计数据的结果显示“卖方市场结构集中度低, 买方市场结构集中度高且双方成交的术语选择为CIF”或者其他结果, 则表明前述理论假说并不成立, 这意味着大宗交易中FOB术语较多的原因并不是市场结构因素, 还需要寻找其他原因。

由上述两种方法的实验对照, 且根据数据对照分析的结果, 即可以得到研究的结论。

2. 实验设计

两组实验均以钢材谈判为背景, 卖方为中国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买方为韩国浦项制铁公司。假设国际钢材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韩方在同中方谈判的同时, 还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其他钢铁企业进行谈判。双方关于数量、交货方式、商检索赔等事宜已经达成一致, 现在双方就贸易术语和成交价格进行谈判。

在第一组实验中, 买卖任何一方所在国钢材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同, 均为完全竞争市场。在国际市场上, 钢材的FOB成交价格在每吨630美元~660美元之间, 而CIF成交价格在每吨680美元~710美元之间。

第二组实验为对照组实验, 市场状况及价格与第一组实验不同, 假设中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CR4=25, 韩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CR4=90, 即买方所在国钢材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市场, 而卖方所在国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市场。除现有的谈判对手外, 买方没有其他备选对象。在国际市场上, 钢材的FOB成交价格在每吨630美元~660美元之间, 而CIF成交价格在每吨680美元~710美元之间。

研究者选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共100人, 他们均受过谈判培训, 具备一定的贸易谈判经验。将这100名学生分为50组, 分别独立进行第一组实验和第二组实验的谈判。每组谈判均为一对一谈判, 谈判时间限定为3-5分钟。要求谈判者根据实验背景以及资料, 通过谈判就贸易术语及价格达成一致。

同时, 为更好的达到效果, 研究者还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分为两种类型, 即一种是对假设出口商进行的问卷调查, 另一种是对假设的进口商进行的问卷调查。随机分发给50个没有经过上述实地谈判的其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进行, 他们也受过谈判培训, 具备一定的贸易谈判经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

通过50组仿真对照试验和25组问卷调查对照试验, 我们达到如下的试验结果, 如图表1、表2、表3、表4所示。

注:共50组数据有3组未达成协议FO B平均价格:648.27美元CIF平均价格:690美元

注:共50组数据有25组未达成协议FO B平均价格:649.8美元CIF平均价格:692.1美元

注:共25组数据FO B平均价格:652.13美元CIF平均价格:692.2美元

注:共25组数据FO B平均价格:652.41美元CIF平均价格:697.63美元

2. 实验结果直观分析

从实验结果的数据情况来看,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 第一组实验中共得到47个结果, 三组未达成协议, 成交率为94%。由此可见, 在自由竞争市场成交率是比较高的, 而从成交的贸易术语来看, 以FOB贸易术语成交的协议是30个, 占总成交数量的63.83%, 其余的17个是以CIF贸易术语成交, 占成交数量的36.17%。以FOB术语成交的数量是以CIF术语成交的两倍多。在成交价格来看以FOB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48.27美元, 和市场均价基本相同, 以CIF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90美元, 高于市场均价。

(2) 第二组实验中一共得到25个结果, 没有未达成协议的25组, 成交率仅为50%。, 贸易成交受到了买方市场的影响, 而且影响是消极的。从成交的贸易术语数量来看其中以FOB贸易术语成交的有15个, 占成交数量的60%, 以CIF成交的有10个, 占成交数量的40%。从成交价格来看, 以FOB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49.8美元, 高于市场均价, 以FOB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92.1, 同样高于市场均价。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 第二组实验中以CIF贸易术语成交的不但没有上升, 反而下降。假说没有得到验证。

(3) 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 买卖方分别设计25组。调查者作为韩国买方人员, 选择以FOB成交的有15组, 认为韩国市场结构集中度低的有3组, 认为韩之集中度高成交的有12组, FOB平均价格为652.13美元;选择以CIF成交的有10组, 认为韩国市场结构集中度低的有4组, 认为韩之集中度高的有6组, CIF平均价格为692.2美元。调查者作为中方卖方人员, 认为中国市场集中度低成交的有14组, 选择以FOB成交的有17组, FOB平均价格为652.41美元;选择以CIF成交的有8组, 认为中国市场集中度低成交的有6组, CIF平均价格为697.63美元。买卖双方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员普遍认为韩国市场结构集中度高, 选择以FOB成交居多, 符合假说。

3. 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

本次试验只涉及到贸易术语和价格两个因素, 谈判中只能通过两者的挂钩进行利益交换。市场上钢材价格的均价为FOB价美元 (630, 660) 中间价格为645美元;CIF价美元 (680, 710) 中间价格为695美元。FOB价格在645美元以上成交的结果是用高价换取FOB贸易术语;CIF价格在695以下成交的结果是用CIF贸易术语换取低价格, 在这些结果中, 成交价格明显受到了术语的影响, 应该给予剔除, 得到如下结果。与此我们对第一组第二组饰演的结果进行筛选和剔除, 得到如下结果, 见表5和表6。

第一组实验中, FOB成交个数是12组, 约占成交总量的71%。CIF成交个数是5组, 约占成交总量29%。第二组实验中, FOB成交个数是6组, 约占成交总量的55%。CIF成交个数是5组, 约占成交总量45%。FOB占绝对优势, 支持假说H1。

五、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 说明在大宗商品贸易中, 贸易术语的选择常常受到谈判双方市场结构集中度对比的影响, 而市场结构集中度低的卖方在谈判中居于被动地位, 市场结构集中度高的买方在谈判中居于主动地位, 这是导致贸易双方更多选择FOB交易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钢材的出口量相对较大, 但是分配到每个出口钢材的企业来说, 市场集中度是相当低的, 这也就导致我们在谈判缺少话语权, 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出口钢材企业的风险的有效规避。经过调整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结果的对比, 以及两类问卷结果的对比, 充分说明在引入出口商的市场集中度低、进口商的市场集中度高的条件后, FOB术语的成交比例明显增多, 这为我国出口商在大宗商品进口中选择贸易术语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以上结论不仅在仿真实验和问卷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而且在实际的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中也有所体现。以钢材贸易为例, 在2009年中国排名前五的钢铁巨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等五大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 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29%。而从全球来看, 美国4家钢厂的产量占美国自身的61%, 日本4家钢厂的产量占日本内部的75%, 而中国前5名的钢铁企业2009年的产量只占我国的29%。在这些压倒性比例的背后的事实是, 三大矿山公司基本垄断了世界海运市场的70%左右。因此, 钢材出口贸易中出现大量FOB成交案例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苏莉.浅析进出口贸易中FOB、CIF贸易术语的选用——基于风险规避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2008 (05) [1]苏莉.浅析进出口贸易中FOB、CIF贸易术语的选用——基于风险规避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2008 (05)

[2]周婷.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进出口经理人.2008 (04) [2]周婷.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进出口经理人.2008 (04)

[3]马艳华.试论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商场现代化.2006 (16) [3]马艳华.试论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商场现代化.2006 (16)

[4]丁梅生, 文静.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外贸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 (04) [4]丁梅生, 文静.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外贸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 (04)

[5]王亚楠.浅析外贸出口术语选择与风险——FOB较之CIF[J].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10 (06) [5]王亚楠.浅析外贸出口术语选择与风险——FOB较之CIF[J].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10 (06)

[6]刘长军.浅谈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与选用[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8 (03) [6]刘长军.浅谈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与选用[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8 (03)

[7]韩润娥, 杨德智.风险规避与内陆出口方贸易术语的选择——以FOB与FCA贸易术语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07) [7]韩润娥, 杨德智.风险规避与内陆出口方贸易术语的选择——以FOB与FCA贸易术语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07)

选择进出口商品 篇2

一、申请人资格

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经营单位,可以在货物实际进出口的45日前,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商品预归类申请表》向关区实际进出口海关提出申请就其拟进出口的货物预先进行商品归类。

二、递交单证

(一)《杭州海关进出口商品预归类申请书》 《申请书》应载明下列内容:

1、申请人名称、地址、在海关注册的企业代码、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

2、申请人预归类商品的中英文名称(或其他商业名称);

3、申请预归类商品的详细描述,包括商品的规格、型号、结构原理、性能指标、功能、用途、成分、加工方法、分析方法等;

4、预计进出口日期及进出口口岸;

5、《申请书》必须加盖申请人单位印章。

《申请书》一式三份,申请人、现场海关、总关归类部门各执一份。

(二)海关要求提供的足以说明申报情况的资料。如:进出口合同复印件、产品照片、说明书、分析报告(正本)、平面图等。申请人所附材料如为外文,申请人应同时提供外文原文及中文译文。所提供的资料与《申请书》必须加盖骑缝章。

(三)必要时,申请人应向海关提供申请预归类商品的实物样品。

三、工作流程

(一)预归类申请人填写《申请书》,以书面的形式提交进出口地海关。

(二)现场海关经办人员负责受理申请人的预归类申请,并提出初审意见,连同申请人的申请书和相关材料上报总关归类部门。

(三)总关归类部门经办人员对《申请书》及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请人递交电子数据并签发《海关进出口商品预归类决定书》。

(四)现场海关收到总关归类部门下发的《海关进出口商品预归类决定书》后通知预归类申请人。

四、工作时限

1、现场海关经办人员于接受预归类申请的3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资料上报总关归类部门。

2、现场海关收到总关归类部门下发的《海关进出口商品预归类决定书》后1个工作日内通知预归类申请人。

进出口商品名称翻译探析 篇3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深化, 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进入到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 很多中国商品也走出了国门, 这极大地丰富着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 但也衍生出了像商品名称翻译这样的商业活动。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正在销售到世界各地, 而许多外国的商品也来到中国市场。因此, 随着中外产品的交流, 商品名称的翻译问题也成了一个必须进行的事情。好的商品名称的翻译对商品的营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把商品的内涵和特色体现出来去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它能以易记、易读、易懂, 形象生动的特点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同时, 精美的商品名称的翻译能够扩展语言学研究范围, 丰富语言学的内涵, 也能够使语言学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

1 名称翻译的策略

在国际商品贸易不断壮大的今天, 商品的名称也日益具有国际性。所以要求翻译者把商品名称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 同时做到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 又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其复杂之处在于:翻译者不仅要具备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还需要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商品名称的翻译方法有许多种, 但在实践中常用的有三种方法——音译、直译和意译。

1.1 音译

商品名称翻译过程中, 音译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同时, 音译可以体现出商品具有异国情调, 满足一些消费者的心理。例如SHARP夏普 (电器) 、Nokia诺基亚 (手机) 、Simmons席梦思 (床垫) 、Robust乐百氏 (饮料) 、Haier海尔 (家电) 、Santana桑塔那 (汽车) 、Nike耐克 (运动服装) 、LUX力士 (香皂) 、Gillette吉列 (剃须刀片) 、Appollo阿波罗 (饮料) 。这些都是市场上常见的商品, 它们能成功地打开国外市场和音译翻译的方法是分不开的。音译这种翻译法看似简单, 但它却成了很多商品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

1.2 直译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它有不少优点, 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 体现原文风格等。在商品名称翻译中, 直译能较好地表达原商品的含义, 发挥出促销的功能。例如:Nescafe雀巢 (咖啡) 、Camel (骆驼) 、Good Companion良友 (香烟) 、Crown皇冠 (汽车) 。但是, 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唆, 晦涩难懂, 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 有时甚至事与愿违。所以, 如果不顾场合条件, 不顾中外两种语言的差异, 一味追求直译, 就必然闯红灯, 进入误区, 造成误译。直译之所以有误区, 是因为语言的形式与内容, 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时不统一。

1.3 意译

如果商品的英语名称不能直接根据发音转化成汉语, 那么就需要根据名称的中文意思来加工整理, 用最简洁精确的语言来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叫做意译法。前提是不能违背目的语语言规范和不能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例如:Bluebird (蓝鸟) 汽车, 是根据著名作家Maurice Materlinek的剧本Bluebird, 剧中的Bluebird象征“未来幸福”。翻译成汉语为“蓝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为“蓝”意为“青”, “蓝鸟”即“青鸟”。唐朝李商隐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是依据一个传说:有一只专门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美丽天使——青鸟, 青鸟传递的信息就是——幸福。从古至今, 几乎每个人都会时不时仰头看看天空, 看青鸟有没有飞来, 有没有从远方为自己捎来幸福的讯息。中西方文化在这里达到无形的统一。对于商品名称翻译来说, 意译法在商标翻译时虽然不如音译法那样直接易记, 但是它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含义也更加丰富。

2 商品名称翻译注意运用商业价值的词汇

商品名称翻译是用语言表述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种种概念和经验, 需要选取一定的视角——描述的事物应从商品销售着眼。用同一词汇描述同一事物可采取不同的视角, 用不同的词汇描述事物更会出现视角转换的问题。例如翻译“跑步机”这种品牌时要突出的是可以在上面跑步, 而treadmill则把这种健身器械和“踏车”联想起来;翻译“蹦蹦床”商品名称时着眼于“蹦”的特点, 而trampoline则源于德语的trampen, 意为踩踏;“易拉罐”着眼于“一拉就开”, 而pop-top则抓住了拉盖时的响声;“房车”说的是外形, 而camper van说的是谁来用。将汉语的某些词语译为英语, 有时也要换一个角度表达;“中药冲剂”着眼于“用水冲”, 而按英语习惯, 恐怕要从“即刻可服”的角度表达为好;instan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商品名称翻译时应考虑文化因素。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语言、性格、传统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性, 而语言必然会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个商品要想达到理想的市场效果, 其名称的翻译绝不可违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不同的民族, 由于历史发展进程、物质环境以及地理环境所存在的差异, 其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政治观念, 而这些差异又大都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且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例如, 西方文化中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他们崇尚个人奋斗, 进取和创新。因此西方品牌常常以与商品相关的人物的姓名作为品牌名称。然而, 在中国, 集体主义被人们所尊崇, 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商品名称的翻译起着重要的影响。例如, “Budweiser”被翻译为“百威”, “GOME”被翻译为“国美”, “Aiwa”被翻译为“爱华”等。再如, BMW是Bayerishe Mtoren Werke (巴伐利亚汽车公司) 首字母缩写名, 原名称中只有企业和产地信息, 并无更多的文化涵义, 但在翻译时略去了最后一个字母W, 根据B和M两个字母按汉语的双音节Bao Ma发音, 译为“宝马”, 使BMW蕴含了丰富的汉语文化信息, 宝马风驰电掣, 一日千里。

参考文献

[1]翁凤翔.实用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完善进出口商品监管工作对策分析 篇4

一、完善进出口商品监管工作体系

1. 加快推动法制建设

对于加快推进法制建设,促进法律上有关制度条例的建立,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要对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改正,使之愈加适应现在进出口商品监管的工作需要。而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中的法制观念建设也是进出口商品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的一方面,要在观念上真正的认识到进出口商品监管的重要性,明白进出口商品监管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在确保进出口商品逐渐法制化的基础上,各部门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商品监管的工作质量。

2. 推进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是当前工作任务的主要部分,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风险存在的必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简化不必要的监管流程,使其将原有的笼统监管流程进行细化,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在健全的法制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全面、科学、有效的检验监管的方法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建立健全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来保证进出口商品的质量,使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工作可以有效、高效的进行,避免出现因监管不力使商品出现质量问题被卡在海关的现象,造成企业及国家的损失。

二、健全进出口商品监管工作体制

1. 推动进出口商品监管的工作体制建设

要依赖地方,提高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中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的重视度,使之被各地方政府纳入以后的发展计划中,通过设立政府奖项,标榜优秀先进的质量管理机构,指导企业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强跟其他质量管理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形成各部门认真负责、协调合作、共同管理的工作体制,形成紧密相连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

2. 变革进出口商品的监管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前的监管流程,有关部门首先要规划今后进出口商品的信息化工作。其中包括: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及的建设、手机终端APP的应用、以及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共享应用等,这样工作在监管流程中,通过不同数据传输的形式,将目前的监管任务流程上传至终端服务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上传的视频及图片及时监督进出口商品在检查过程中存有的漏洞,保证国家人民财产的安全性。此外,还要加强与海关、银行、商务等部门达成企业的诚信信息资源共享的共识,依据企业的诚信现状对其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并制定弹性的诚信体系管理,对于不同诚信程度的企业给予便捷奖励或行政处罚。

3. 革新进出口商品的监管工作

我国根据当前港口目前的运营情况以及后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将当前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至风险监控。一方面能够保证港口资金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当前的工作效率。其中商品抽查的范围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口岸、市场、仓储等,然后一季度一汇总发布,使商品的监督抽查更有动态性及整体性。其次,对进出口的重点敏感的商品设置专门的监管目录。实行商品的流向全部申报和生产商品的企业的全部备案的措施,从而达到对目录上重点敏感的进出口商品的有效管理。

三、加固进出口商品监管工作基础

1. 加快高等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实验室建设

推进商品检验实验室的全面建设不但可以从根本上细化了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流程,而且在检验结果方面还能提高数据的精确性。高等实验室不但含有高科技的技术含量,而且在标准化方面也能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其次高等实验室的全面建设全面采用高素质综合人才,无论是在今后工作顺利开展还是后期工作培训中,都能发挥到积极重要作用。原有实验室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后期工作在开展方面遇到极大的阻碍,但是通过现有的模式的改进,使其全面推进了现代化的标准模式。

2. 充分发挥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的辅助作用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辅助进出口商品监管部门检测监管商品。进出口商品监管机构可以把相应的检测认证职能交给有实力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而进出口商品监管只需对其的报检与日常检验等工作进行认证考核,这样才能发挥出当前的重要作用,提升第三方认证的检验水准。

3. 加大进出口商品监管人员的素质建设

成立专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监管的专家团队,对进出口商品的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使之成为进出口商品监管工作这一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要对那些处在关键工作岗位的人员实施在岗培训的制度,力求打造出一支拥有高素质和专业性的专家型的监管团队,以保障进出口商品的监管工作可以有较高的水平。

四、结语

进出口商品监管应从工作体系、工作基础和工作机制上着手展开改进创新,形成一套全新的具备中国特色的进出口商品监管的体系跟方法,为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经贸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且平衡贸易收支,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做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4,(2):127.

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研究 篇5

一、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1、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逐步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的外贸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据海关资料统计,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进出口总值942.04亿美元,实现进口总值379.83亿美元,实现出口总值562.21亿美元,近五年来实现进出口总值的飞跃发展。尤其是201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为326.4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长83.1%,其中,进口134.02亿美元,增长83.5%;出口192.40亿美元, 增长82.7%。另外,据海关统计,2007—2011年的进出口总值增速依次为30.70%、37.10%、23.10%、32.00%、83.10%。 总体来看,进出口总值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这说明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总体趋势良好,前景乐观。

2、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一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对外贸易中的获益状况。近几年,河南省整体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数据分析来看,2008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76亿美元,其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0.93亿美元,到2012年分别增长到303.35亿美元和27.28亿美元,增长幅度较大,一般贸易则维持在平缓水平。

二、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1、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1)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从2002年到2012年,河南省的出口总额由最初的17.54亿人民币增长到了186.97亿人民币,增长了10倍多。然而出口值位于前十位的分别是手持(包括车载)式无线电话、其他材料制假、橡胶轮胎等,出口最多的商品仍然是初级产品,出口商品附加值低。 相对发达国家机械设备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占90%以上,河南省的高新技术商品出口远远落后。

(2)进口商品大多是工业制成品。2012年河南前十位的进口商品依次为:处理器及控制器、存储器、非特殊用途的其他类型电视摄像机等,大多是工业制成品,合计为160.25亿美元。而在对外贸易中,发达国家多是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以此赚取巨额利润。河南省应该改变调整自己的进口商品结构,优化对外贸易格局。

2、市场过于集中

目前河南省的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规避风险。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日本、澳大利亚、 台湾、中国大陆、东盟、欧盟等地区,其中铁矿砂、铅矿砂、 氧化铝等绝大部分来自于澳大利亚和美国。出口贸易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东盟等地区,主要出口的人发制品、非合金铝、精炼铅、橡胶胎等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市场依赖程度最高。这种高度集中的外贸市场,容易导致贸易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恶化,并且容易受到当地政治经济的影响,难以规避风险。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等地对河南省的进出口额大幅下降,河南省2008年的贸易总额低于2007年的水平,出现倒退。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地区分布不合理

一方面,河南省部分进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事着产品的简单加工活动,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而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农产品的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另一方面,河南省的进出口企业在地区上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漯河、焦作、济源、新乡、许昌等城市,其他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很有限。

三、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出现问题的原因

1、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是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适当的经济对外开放度能促进一国或一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经济。近年来, 河南省对外贸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由2009年的4.71%上升到2012年的10.92%,增速明显,但与全国46.83%的开放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对外开放环境不够宽松

河南开放战略已经提出多年,但一些领域的具体开放措施至今尚不完善,一些地方的做法仍然欠妥,项目审批仍然十分繁杂,要经历多部门、多环节的层层把关,办事效率极其低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河南省进出口企业的分布不合理现状,阻碍了河南省的对外开放进程。

3、利用外资水平偏低

由于地理位置及政策方面的因素,我国内陆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的实力仍然比较薄弱,利用外商投资所创的收入微乎其微。据相关资料统计,河南省2012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仅占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10.8%,大体上是江苏省的33.8%。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比重较小, 占全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低于沿海城市。

4、缺乏创新机制

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薄弱。很多企业仍然保留顽固的传统思想,认为企业的创新投入大,风险高,认识不到创新所带来的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研发资金支持。2005年,河南省研发经费支出52.4亿元,占全省GDP的0.5%。尽管到2011年研发经费支出增加到了253亿元,但占全省GDP的比重也仅为0.9%。创新机制的缺乏,使河南省的大部分进出口业务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策

1、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一方面,要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今后要充分利用河南省的优势资源、先进科学技术, 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摒弃传统的产业结构,用新兴的产业结构取而代之,提高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促使外贸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河南省应该发挥中原大省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 提高外资实际利用额,推动省内产业结构升级。

2、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

目前河南省的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中国大陆、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台湾等地区。随着贸易摩擦和国际能源、原材料供求紧张问题的加剧,过分依赖部分市场会加大贸易风险,因此要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之上,应大力开拓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逐步形成以新兴市场为主、周边国家为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理分布的多元化布局结构。同时,对进出口市场应加强层级管理,首先巩固核心地区,巩固好对外贸易的大后方,然后牢牢把握发展潜力层,培育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可能出现的贸易风险,保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3、发展多种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目前河南省的贸易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加工贸易。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能够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发展多种贸易, 特别是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我们要为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扫除障碍,构建有利于服务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法规,并对其进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其次,我们要一改往日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观念,把金融业、投资业等现代服务产业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最后,根据河南省的发展情况,强烈建议把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量大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4、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品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他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而目前河南省大部分企业的创新理念和营销方式都比较滞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应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提升创新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比较优势理论者认为,各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是由其比较优势决定的。河南具有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工业庞大、轻工业基础较好等比较优势。因此,河南省应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形成优势产业,提高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让“河南品牌”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促进河南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主要从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现状、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当前最关键的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进出口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河南省的进出口商品竞争力。因此,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为实现河南省的贸易竞争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善于借鉴优秀的经验,提高中部地区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章艳红: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决定要素以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07(10).

[2]刘志霞:如何优化河南省出口产品产业结构[J].省情研究,2011(12).

[3]武珺:河南对外贸易控制力和竞争力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08(11).

[4]王理:河南省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3).

[5]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5).

选择进出口商品 篇6

1 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挑战

从知识经济时代全球高科技发展与其应用于社会经济、人们的日常生活速度看, 商品检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进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不适应商品检验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 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在相当程度上缩短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仅仅依靠检验检疫机构现有的设备, 无法高质量的实现对该商品的检验。同时, 面临业务量大、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 若按常规的批批检验, 商品检验检疫口岸监管普遍无法实现对商品的有效监管。同时, 检验人员若根据报检批量的多少来调配进行抽检, 其检验结果无法代表所有进口批的整体状况, 无法保证工作质量。而如果在该项工作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既不能将检验检疫工作的重点凸显出来, 又无法将有限的人力分配在对重点敏感商品的有效监控工作中。因此, 探索进出口商品新的检验监管模式已成为必然。

1.2 进出口商品检验信息利用效率低

知识经济时代, 各组织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财富观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对商品检验工作来说, 利用信息提高商品检验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更是关键。商品检验工作要对每个具体商品的净含量的计量检验, 都要根据商品的特点、所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步骤等信息内容找出影响净含量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和检验的关键点, 才能严格把握使检验准确性有可靠的保证。然而, 从目前来看, 检验检疫部门利用信息服务于经贸活动的潜力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进出口商品检验信息利用效率较低。主要因为:一是全国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之间没有建立联系网络, 无法联网共享数据。使在一个子系统内, 各程序运行之间的信息连接也存在缝隙, 无法保证信息连贯, 从而造成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二是检验检疫与地方没有建立协作联系网络, 信息沟通还停留在文字报表上。导致商检掌握的大量进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动态、国外经贸情报等信息, 难以快速、直接地服务于地方外经贸活动。

1.3 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不规范

检验机构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最重要主体之一, 在服务于知识经济市场过程中, 独立、客观、公正是检验机构具备的基本特征。由于, 我国检验机构发育时间短, 又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同时, 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不统一不能对检验机构的行为进行规范。在我国数以百计, 各行各业的检验机构中, 具备检验能力的机构众多。但是, 目前获得或正在申请进出口商品检验资格的机构仅占少数。且一些具备检验能力的机构大多隶属于某个单位或挂靠某个单位, 这样就导致检验机构在经济利益上与隶属单位或挂靠单位休戚相关, 于是种种弊端如市场分割、行业垄断、政府职能市场化和乱收费等现象被引发出来。

2 完善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对策

2.1 采用合格保证模式, 落实对进出口货物的全面监管

合格保证模式是以监督管理为基础, 根据对进出口企业审核的符合性声明和必要地抽批检验, 确定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其基本程序和内容如下:审批。企业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填写合格保证模式检验监管审批表, 提供企业简介、进出口商品种类、进出口性质、年进出口量等的情况说明。经考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报分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对进口原辅材料创造一个良好和可靠地验收条件,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而实现对贸易企业的有效监管。 (2) 风险分析。通过风险分析掌握足够的信息是实施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前提。因此, 在商品检验工作中应把风险分析贯穿于整个检验监管的全过程,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往对该类进口商品的检验情况、有无退货、生产出口成品的质量状况, 以及对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的了解等信息, 及时将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出来并采取措施解决, 确定抽检与否和是否放行, 从而实现商品的有效动态监管, 最大限度的降低商品的质量风险。 (3) 监督管理。首先, 根据企业进出口数量、货值及抽查检验情况确定监管频次。其次, 针对及时将辖区内该类商品因商品批次多、数量大、型号规格多、到货后企业投产快等因素, 导致难以批批落实检验等实际问题及时反馈。最后, 采取合格保证的检验监管模式, 即监督管理+符合性声明+抽样+检验+检查, 落实对产品的监控。

2.2 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 提高进出口商品检验信息利用效率

一是创建信息化网络及其平台。信息化网络及其平台是商品检验信息化建设的载体, 即传输信息的计算机网络与指挥通信网络, 以及系统中一切与此相关联的检验装备。在信息收集管理上,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设立信息库, 及时收集检验人员掌握的各种信息。在信息开发利用上, 首先, 将商品检验新标准、新资料、新检验方法等信息及时提供给为检验工作、技术人员, 为他们服务;其次及时向地方政府和外贸部门、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加大为地方服务的力度。

二是重视与口岸信息的交流。口岸是进口商品的第一关, 也是出口商品的最后一关, 信息量大。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 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与海关联网的有利条件, 及时查阅口岸进出口商品信息, 使得检验机构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出口货物的完整信息, 是否实施检验检疫。由以往的企业自行判断, 转变为检验检疫的执法系统主动判断, 在理论上杜绝了企业逃报漏检的机会。

2.3 强化检验机构内外约束机制, 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行为

政府应加强环境建设, 规范和统一市场秩序。首先,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制定, 以法律的形式约定各检验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引导其规范运作。其次, 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 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最后, 规范商品检验方法, 目前我国的检验标准仍沿用传统的检验方法, 操作繁琐且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不到快速发展的外贸要求。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制标过程中多加入一些仪器检验方法, 或及时更新国家标准, 搜集并建立国际标准方法, 如ISO、IEC等国际通行标准以备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商品检验方面有统一的做法。

2.4 注重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检验队伍的素质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检验人员业务素质、服务理念的提高和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将对检验检疫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我们应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 加快检验人才培养。如:在业务管理方面, 需要培养具备较强的宏观管理能力, 突发事件的合理处理能力及对国内外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比较精通的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 需要培养具有某项专业和某类商品检验的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为了提高检测仪器设备的水平, 必须继续加大财力投入, 使检测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中检验机构、检验监督模式、检验方法及检验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应结合实际工作, 从检验权责结构、检验流程、检验系统、检验过程等方面做全方位的改善, 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更好的开展。

摘要:本文以知识经济为背景,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挑战, 探讨了完善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对策。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进出口商品检验,对策

参考文献

[1]顾建良.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中国检验检疫, 2003, (06) .

选择进出口商品 篇7

2008年, 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长减缓;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直到2009年的今天, 全世界都还在救市, 在此背景下, 探究我国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的问题及, 尤为重要。

一、我国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的现状

在进口国于卸货后检验。这种方法通称为“到岸品质、到岸重量”, 即在买卖合同中规定, 商品的品质和重量应在目的港卸货后进行检验, 以目的港签发的检验证书作为决定商品品质和重量的最后依据。采用这种方法, 实际上是由卖方承担进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品质和数量上的变化损失, 由于货到目的地后才发现品质和数量上存在问题, 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或退货, 手续较为复杂, 一旦卖方拒赔, 买方虽可凭合同通过诉讼解决, 但既费时又费力。

在出口国检验, 在进口国复检。即以装运港的检验证书作为议付货款的依据, 货到目的地后, 允许买方对货物进行复检。采用这种方式, 货物在出口国装运前由装运港的商检机构进行检验, 但出具的商检证明不作为最后依据, 只作为卖方向银行议付货款时的单据之一。货到目的地卸货后, 买方有权复检, 买方可凭复检结果向卖方索赔。

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 是对贸易商品进行检验和监督的政府管理、执法行为。1989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确立了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制度。200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5条规定:“列入《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的进出口商品须经过行政机构或者国家检验部门、商检机构的检验部门检验。”该条款同时规定, 凡是列入《检验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的进出口商品, 除非经过国家商检部门审查批准免于检验的, 进口商品未检验合格的, 不准进口。

二、建立官方合格评定体系的构想

1、把好出口质量关, 维护出口商品和出口企业的良好信誉。

商检机构对那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出口商品不发证、不放行, 不让它们混出国门, 这从表面上看, 是对出口企业设置了障碍。但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 实际上是对买家的负责, 是维护中国产品、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良好信誉的行为。

2、把好进口质量关, 维护进口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进口产品中, 也有很多装头盖面、以旧换新、以假充真、以劣充优的假冒伪劣商品。商检部门严格检验进口产品, 将那些不合格的产品据于门外, 一方面有利于挽回和减少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对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免受损害, 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办好公证鉴定业务, 为国际贸易提供服务和便利。

有些进出口产品, 或者有些产品的检验项目, 虽不是国家规定非检验不可的商品或项目, 但买卖双方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或目的, 特别要求对其进行检验和出证。商检机构应邀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对于国际贸易的便利作用也是很大的。

4、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和检验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1) 对生产企业实行质量许可制度。

(2) 对指定和认可的检验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抽查。

5、严格办理进出口鉴定。

办理委托检验, 出具“原产地证明书”等。“委托检验”是指某些进出口商品并不是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必须经过检验并且合格以后才予以放行的“法定检验商品”, 或者虽属“法定检验商品”, 但其检验的项目并不是法定检验的范围, 而买卖的一方因为某些特殊目的或原因, 特别要求对于某些商品或某些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并出具相关证明的行为。

新疆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篇8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9日

一、新疆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特点

(一) 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新疆在改革开放以后, 认真贯彻执行“全方位开放, 向西倾斜”的方针, 积极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范畴和领域,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疆的出口总量得到极大增长的同时, 新疆的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1年新疆的初级产品出口总额占新疆出口商品总额的57.89%, 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占新疆出口商品总额的42.11%, 而到1985年两者所占比重为历年最高, 前者占72.79%, 后者占27.21%。到1995年以后, 新疆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开始超过初级产品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 1996年新疆的初级产品出口总额占新疆出口总额的29.82%, 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占新疆出口总额的70.18%, 十年以后, 2005年前者下降为9.81%, 后者上升为90.19%,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新疆的出口结构在1996年以后实现了质的飞跃。

新疆出口的主要商品由八十年代以前单一出口农畜产品, 到现在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工业品出口为主, 新疆实现了由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占较大比重的转变,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1978年的88.9%∶11.1%调整为2005年的9.8%∶90.2%。特色产品出口稳定增加, 焦炭、番茄酱、塑料制品、木家具、硅铁、汽车、肠衣、电视机、杏酱、电子铝箔等地方特色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外贸出口热点商品激增, 新增的热点出口商品中有许多是新疆工农业特色产品, 这些外贸商品虽然进出口总值不大, 但增幅很快, 对丰富并优化提升新疆外贸进出口结构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

(二) 新疆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1、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机电产品2011年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13, 349.8万美元, 同比增长41.2%, 外贸贡献度达到18.62%。机电产品是工业制成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代表。新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外, 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同比增长了82.0%。

2、轻工类产品中服装及类似品出口增长幅度放缓。

新疆轻工类产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一直占据新疆外贸出口第一的位置, 其年增长率在2008年一度达到114.92%, 近两年增长幅度明显放缓, 2011年增长值仅为14.4%;且鞋类、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等一直占据出口商品排名表的前5位, 但出口增长幅度已较平缓。

3、农产品出口增长较慢。

新疆农产品出口仍以传统产品为主, 主要包括粮食、冻肉, 鲜干蔬菜、鲜干水果等, 而且创汇率不高, 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终端销售渠道, 只能够赚取微薄的利润。所以新疆农产品必须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型,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新疆农产品走精细化加工之路迫在眉睫。

二、新疆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新疆产业层次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

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程度是产业层次高低的重要体现。而新疆外贸商品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2010年新疆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9.8%、47.7%和32.5%, 新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高出9.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全国略高0.9个百分点, 而三产占GDP的比例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可以看出, 新疆的农业占据较大比例, 第二产业已经有较大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了新疆外贸商品结构单一, 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 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较少。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对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 将其直接投入市场, 结果成为内地省区及国外的原材料供应商。而初级产品由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容易受价格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 很难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另外, 目前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也较少, 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的匮乏。因此, 龙头企业的培育还需要国家大量资金的倾斜, 尤其是在还贷款方面应给予这些企业以特殊的借贷程序和还贷时间, 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最终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占工业较大比重的石油、矿产等重工业对外贸的贡献较小, 而在工业中占据较小比重的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在外贸商品中占据较大比重。最重要的在于这些轻工业外贸商品中真正的新疆本地产品占据少数, 而内地的商品则大量列于外贸商品之中, 这归根结底在于新疆的制造业不发达。这造成了新疆的外贸商品长期依赖于内地, “通道经济”的状况较为明显。

另外, 新疆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中亚五国, 随着中亚国家经济的复苏, 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机械制品、工业制成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而新疆本地制造业不发达, 工业制成品的加工业则更加不发达, 如果长期依赖内地产品, 不加强新疆本地制造业的发展, 则很有可能造成新疆被“边缘化”的趋势。新疆劳动密集型产品外贸的竞争力相对较强, 但新疆应逐步摆脱对内地产品依赖, 培育出大型的本地加工型企业, 只有这样, 新疆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国际商贸中心。

(二) 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小, 投资领域较为局限。

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 其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远远大于资金自己本身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逐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吸引外商投资不断增加, 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中国为实现加入WTO后的承诺,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逐步减少, 再加上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新疆的外资规模较小, 且增长较为缓慢。此外, 新疆外商在制造业的投资领域也较为局限, 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和纺织等行业, 而机械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较少, 这一方面是由新疆目前的工业水平较低决定的, 相关产业的配套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疆目前招商引资的力度和质量还远远不够。

另外, 新疆外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外资企业进出口额一直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 而新疆2011年外资企业进出口额仅占进出口总额的1.46%, 比2010年占进出口总额比率下降了6.3个百分点。新疆外资企业进出口额的比例较小, 且一直增长较为缓慢, 近几年来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 由于外资企业对进出口额的贡献率较小, 同时其投资的领域又较为局限, 这直接影响了新疆外贸商品结构的提升, 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前新疆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外贸结构。

三、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对策

(一)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提升产品附加值。

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和保证, 也是新疆外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首先, 应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延伸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是新疆应逐步改变作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现状。应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最终的销售结合起来,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 延伸产业链, 鼓励农民从传统的种植业中挣脱出来, 从事非农生产, 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素质, 并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还应对目前新疆加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对于生产规模低于一定标准、设备过于陈旧的企业勒令其关门停产;三是加大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 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新疆的番茄酱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良好, 已形成了以屯河、中基等为龙头的红色产业企业, 外贸市场不断扩大。因此, 新疆应进一步整顿农产品的加工市场秩序, 鼓励疆内企业通过兼并或者收购的方式扩大规模, 以及吸引内地及国外的企业来疆投资农产品加工业, 以推动新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其次, 进一步增加新疆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增强其竞争力。新疆目前正处于由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 与内地部分省份尤其是东部发达省区相比具有相当的差距, 要充分利用好新疆毗邻中亚的地缘优势和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并大力支持新疆本土加工业的发展, 培育产品的竞争力, 提高新疆的市场化程度, 改善市场秩序。

(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导外资投资方向。

目前, 新疆的外商投资规模小, 且在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不多。政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亚欧博览会等各种展览会和年会的机会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 让世界充分了解新疆;另一方面可以用新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及特色农副产品为筹码, 吸引外商来疆投资。并引导外商投资于新疆的特色产业、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 可以在增值税征收、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与此同时, 新疆要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外商在疆合法权益的条例, 切实保证外商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具有同等的权益, 可以利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 依托资源优势, 完善本地品牌建设。

在新疆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应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的贸易活动,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打造企业品牌, 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 也应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步伐, 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创造名牌产品。积极推进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不断扩大已有的地方特色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基础上, 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

(四) 重视科技力量, 提高企业科技水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科技发展和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传统产品需求呈疲弱之势, 而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需求成为热点。表现在世界贸易格局上就是各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

由此可见,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力量, 认清科技对商品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提高新疆地区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我们应加大科研开发经费的投入, 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 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

另外, 也可以通过实现集团化的形式, 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促使企业快速形成科技研发经费, 进而有能力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规模竞争, 提高出口商品的效益型发展道路, 推动我区知识密集型服务和高薪技术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石新民.新疆“走廊型”外贸转型的措施与对策[J].实事求是, 2010.6.

[2]甄小锋.新疆出口贸易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及产业结构优化[D].新疆大学, 2006.

[3]曲阳.新疆对外贸易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11.

[4]吕国宁.新疆外经贸发展的实证分析——模式与对策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 2009.

[5]庞玉兰.新疆出口结构优化问题[D].新疆财经大学, 2007.

[6]新疆统计年鉴2011[Z].中国统计出版社.

上一篇:边缘平滑滤波下一篇:报道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