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进出口

2024-08-09

纺织品进出口(通用12篇)

纺织品进出口 篇1

1 对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它造成的影响

在国际友好往来的过程中, 金融交易一直是经济建设的核心部分, 一旦金融部门的抗风险能力下降或者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时, 就会给全球的实体经济的运作带来不小的影响。在20世纪发生过很多次金融危机, 这些金融危机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诞生了金融危机理论。什么是金融危机理论呢?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理论告诉我们金融视角已经从经济金融视角转向了货币金融视角, 紧接着就是到了技术金融视角的发展阶段, 从这里反映出金融危机理论的发明者已经从解释理论性的问题达到了要有防范危机的意识。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里面说金融危机就是“全部或者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急剧的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

在2008年发生了巨大的金融海啸, 它是在美国的华尔街引爆的。这场金融海啸的波及速度十分迅速, 很快蔓延到了全球的各个国家。世界上顶尖的投资银行瞬间倒闭, 造成了全球的股市的股价狂跌、失业率急剧上升, 最为严重的就是个别国家基本到达了破产的边缘, 各个国家的金融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房贷次级债危机。什么是房贷次级债危机呢?它就是早些年美国曾经大力度的推行一种新研究开发出来的金融产品, 这种产品的问世使美国的金融界快速的促进了美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 而且也使得金融业本身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使他们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泛, 业务面越做越大。在使用这种产品时, 购房者在购房时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 这就造成了还债风险的大大提高。一旦购房者不能按期的支付房贷的本利息, 当购房者欠下的资金达到一定金额时, 房贷次级债所蕴涵的危机就会浮出水面。在这种风险的涉及面越来越大时, 就会引起投资者对他们自己手里的房贷次级债的买进卖出产生巨大的恐慌, 最后就导致了美国的房贷次级债危机的爆发。这次的房贷次级债只是诱发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而不是根本原因。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资本过剩,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采取正当的出路, 所以这才是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对于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来说, 中国的经济是全球经济市场中重要的角色之一, 在发生这么大的金融危机时, 中国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尽管中国是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危害最小的国家, 但是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市场的时候, 我们不能避免的受到了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这样的形势下, 怎样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呢?怎样快速使我国的经济得到平稳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各个政府领导需要首要解决的。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对我国有最大影响的就是对外贸易, 而且中国是属于比较外向型的国家, 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已经高达60%以上, 当全球经济迅速衰退时, 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中国的对外贸易, 在三个最大的贸易国需求降低的同时, 国际经济市场也迅速萎缩, 这就造成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往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时,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下滑的趋势十分的明显。因为这场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战场就是美国, 而我国在和美国的贸易往来中主要做的就是纺织品、鞋袜等一些低端的生活用品, 这些生活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就是美国的中下阶层, 在发生金融海啸时, 美国的这些低收入的阶层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 这就造成了我国这些纺织品的进出口不顺利的问题。

2 中国的纺织品进出口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的纺织品进出口已经从2001年的5343亿美元快速增长到了2008年的18517亿美元。虽然在短短七年内就得到了这么好的结果, 但是在其中也受到了大量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我国的纺织品的出口国家主要有三个, 分别是美国、欧盟以及日本。但是在2006年美国就对原产地规则做了明确的改正, 规定更改的内容如下:对于来自计划型经济的国家的进口原料的成分在超过33%后的一切产品就视为市场经济, 美国可以对这些产品的出口企业进行反倾销, 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出口的国家采取反补贴的政策, 对于这些新的规定明显的限制了我国对美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同样的对于中欧的进出口问题上也存在着这些类似的情况, 欧盟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本国的纺织品业。

中国的纺织品主要是生产一些以批量加工为主的产品, 这样就造成了生产的产品缺乏创新性。因为我国的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生产的规模只适合那些中低档的产品, 在一些比较高级的市场中没有强大的优势, 所以这就造成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的所得的利润比较少, 只是靠赚取加工费。对于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以定牌、贴牌为主要,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没有好的设计师, 只能靠进口的国家提供的商标、样式进行加工, 而完全没有自己的理念, 不能自主设计生产自己的原创品牌。这就出现了纺织品的出口成本比较高, 出口的品牌没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的局面。再就是我国的劳动力的雇用价格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出口的产品价格上涨, 但是一旦产品的价格上涨, 我们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优势就会更快的消失。最终导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量下降, 一些企业都改为内销了。

3 全球金融危机对纺织品进出口的影响和解决的方案

当美国的房贷次级债的危机不断的蔓延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后, 美国以及世界的经济都继续的下降, 已经影响到了纺织业的消费市场了, 美国的经济的衰退导致了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量。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2007年我国对美国的服装产品的出口量呈现的是逐月下降的趋势, 在2008年一直是处于负增长的局面, 怎么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

(1) 首先我们应该对那些纺织品出口的企业进行改造, 让他们提高产品的结构, 建立自己的品牌, 坚持创新。因为我国的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产品的价格比较便宜, 这就使得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纺织品产生了排斥的心理。我们想要降低贸易摩擦的程度, 就要提高纺织品的附加价值。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 那么就需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 使用最好的面料, 生产出最好的产品, 还要努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型的人才, 积极支持科技研发工作, 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使产品更新换代;另外就是政府也要积极支持产品研发的一切活动。在这样的条件下, 我们不仅可以建立自己的原创品牌, 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利用我们产品的优势, 进行纺织品的出口, 一定会取得不小的成果的。

(2) 企业应该健全自己产品的产业链, 提高产品取得的利润, 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纺织品企业在生产好的产品的同时, 不能没有自己的产业链, 应该快速的完善好企业的产业链,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

4 结论

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期, 我们应该努力积极的应对这些挑战, 使得纺织品的进出口在平稳中快速的发展, 不断地为我国创造效益, 使我国快速进入发达国家的队伍之中。

参考文献

[1]严春瑜.从中美贸易摩擦看中国外贸战略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 2006 (2) .

[2]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 2006 (1) .

[3]刘书兰, 余仁群.出口退税政策给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与决策, 2006 (11) .

纺织品进出口 篇2

日期:2005-9-19

来源: 中国服装协会资料库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和《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招标管理机构

第二条 商务部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委员会(以下简称招标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

主任由商务部主管部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外国投资管理司、机电产品进出口司、规划财务司的相关人员担任。

第三条 招标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定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以下简称出口数量)招标方案,包括:

1、确定招标类别、招标数量和招标时间;

2、制定投标资格标准并核定投标企业资格;

3、确定中标保证金的缴付比例;

4、其它需要在招标方案中明确的事项。

(二)发布招标的各类通知、公告、决定等;

(三)主持开标及评标工作,并审定中标结果;

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I II

(四)受理招标办公室上报的企业上交数量以及数量转受让备案;

(五)审查中标保证金和中标金的收取及出口数量使用情况;

(六)其他须由招标委员会确定的事项。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招标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招标办公室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成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及成员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相关行业协调部门的代表及有关方面的专家担任。

招标办公室采取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事规则。

第五条 招标办公室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招标方案,对方案中有关投标资格标准等重大事项,由招标办公室组织行业代表讨论、表决,确定初步方案后,报招标委员会审定;

(二)按照投标资格标准确定投标企业名单,并报招标委员会审定;

(三)拟订招标的各项通知、公告、决定等并报招标委员会审定;

(四)确定招标管理相关的各类电子证书的统一格式,包括《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中标金交款凭证》、《招标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申领证明书》、《招标纺织品出口数量转受让证明书》等,并进行有关证书的电子传输和核查;

(五)核查企业交纳中标保证金、中标金等情况,并向招标委员会报告;

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II III

(六)接受企业上交的出口数量,收回无法使用的出口数量,并报招标委员会审定;受理、批准企业出口数量转受让申请,并报招标委员会备案;

(七)检查、监督企业的出口数量、许可证使用情况,跟踪核查招标商品出口及市场变化情况,并按季度报招标委员会;

(八)办理招标委员会交办的有关招标的其它事项。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负责招标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第三章 投标资格

第六条 投标资格

凡按国家有关规定享有出口经营资格、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在规定时段内在所投标类别上有对全球市场出口业绩的企业,均可参加投标。

前款规定的时段和出口金额标准由招标委员会在招标公告中公布。

第七条 投标资格审查

(一)初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及哈尔滨、长春、沈阳、南京、武汉、成都、广州、西安商务厅(局)(以下统称“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地方企业的投标资格进行初审。在京中央管理企业的投标资格由北京市商务局负责初审,地方中央企业由所在地地方商务部主管部门负责初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将初审结果报招标办公室。

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III IV

(二)复审

招标办公室须在五个工作日内对投标企业资格进行复审,并将复审结果及有关材料报招标委员会审定。

第八条 审核投标企业的出口实绩以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计算采用商品10位码)为基准。

第四章 评标规则及程序

第九条 招标办公室须将招标方案报招标委员会审定。经审定后,招标委员会在指定新闻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

第十条 投标价格

投标企业自主决定投标价格。为防止出现不合理的低标价,招标委员会可视具体情况事先确定并公布最低投标价格,低于最低投标价格的标书和明显背离正常价格水平的高价标书均视为废标。

第十一条 投标数量

为了防止中标数量过分集中或分散,招标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各类别最低投标数量,并根据投标企业出口金额大小进行分档,设定各档企业的投标数量上限。

前款规定的最低投标数量和分档标准及投标数量上限在招标公告中公布。

低于最低投标量或高于投标数量上限的标书视为废标。

第十二条 投标方式

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IV V

企业须在规定的时点前以电子标书的方式投标。截标、开标、评标等均以电子标书为准。各类出口企业在规定的截标时间内只能投标一次。企业在发出电子标书后,务必通过电脑接收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发出的标书到达反馈信息,在确认标书安全到达后,投标工作方告完成。企业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电子标书,视为自动放弃投标资格。

第十三条 评标工作由招标委员会主持,并按照本细则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确认合格标书。

第十四条 电子标书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作为废标处理:

(一)在规定的开标时间前企业主动向招标办公室申请废标的标书;

(二)超过规定的截标时间送达的标书;

(三)同一企业在规定的时点前送达两份以上(含两份)的标书,不论内容相同与否;

(四)其他根据本实施细则应被确认为废标的情况。

第十五条 中标企业的确定

将所有合格投标企业的投标价格由高到低进行排列,按照排序先后累计投标企业的投标数量,当累计投标数量与招标总量相等时,计入累计投标总量(即招标总量)的企业,即为中标企业。

如果在最低中标价位的企业投标数量之和超过剩余出口数量时,此价位的企业全部中标,但中标数量低于最低投标数量的除外。

第十六条 中标价格、中标数量的确定

中标企业的中标价格为其投标价格;中标企业的中标数量为其投标数量,如果在最低中标价位的企业投标数量之和超过剩余出口数量时,此价位的企业按其投标数量比例分配剩余出口数量。企业中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V VI 标数量低于最低投标数量的,按未中标处理。

第十七条 招标委员会在开标当日以电子方式公布初步中标结果。投标企业如有疑问,可于公布初步中标结果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向招标办公室提出。招标办公室须在公布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对初步中标结果报招标委员会审定。

第十八条 招标委员会审定中标结果后,须在两个工作日内通知招标办公室,公布中标企业名单。

第十九条 招标办公室须根据招标委员会通知,及时通过电子投标系统向中标企业发出正式中标结果。

第五章 中标金

第二十条 中标企业须按下列规定交纳中标保证金和中标金,且不得由其他企业代交:

(一)中标企业须在规定时间内以支票、汇票、汇款等形式将中标保证金汇到指定银行帐户(以到帐日期为准),并以电子方式发出《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中标金交款凭证》。无论中标出口数量使用情况如何,中标保证金一律不予退还。

(二)招标各批次各类别中标价格最高的10%的企业中标保证金为中标金的100%,其余中标企业的中标保证金比例为30%。中标企业必须将同一招标批次的各类别中标出口数量的中标保证金一次性交齐,不允许中标企业放弃部分中标类别的出口数量,而只缴纳剩余部分中标类别出口数量的中标保证金。

(三)企业在每次申领出口许可证前,按领证数量向指定银行帐户交纳相应数额的中标金余额,并以电子方式发出《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中标金交款凭证》。

第二十一条 在收到企业交纳的中标金后,招标办公室以电子方式发出《招标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申领证明书》。

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VI VII

第二十二条 招标办公室应在中标保证金收取截止日后五个工作日内向招标委员会报告收取情况。

第六章 出口数量的上交、转让、受让和收回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可根据自愿原则将本中标出口数量通过招标办公室上交或转让。

第二十四条 企业向招标办公室上交出口数量的时间不得迟于出口数量当的7月31日,上交出口数量不计入浪费数量。

招标办公室在7月31日前收到企业上交的出口数量,其中已交纳相应中标金的,可予以退还,但中标保证金不予退还。

第二十五条 中标企业可在向指定银行帐户交纳拟转让部分出口数量的相应全额中标金后进行转让,也可以在交纳中标保证金后进行转让,剩余中标金由受让企业在使用出口数量时交纳。

第二十六条 转受让企业必须将双方同意进行出口数量转受让的申请以电子方式报招标办公室审批。受让企业必须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具有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

第二十七条 当根据需要设立新的出口数量调剂机制时,按商务部批准的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对企业上交的出口数量,招标办公室须在接受上交出口数量三个工作日内将情况上报招标委员会;对于企业的转受让申请,招标办公室须在受理后三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完成审批,并将电子《招标纺织品出口数量转受让证明书》定期报招标委员会备案,同时通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第二十九条 招标办公室须及时从上交出口数量企业或转让企业中标出口数量中扣除其上交或转出的出口数量,在以电子方式发出《纺织品出口数量转受让证明书》的同时,向受让企业以电子方式发出《招标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申领证明书》,并以电子方式分别通知有关发证机关。

第三十条 中标企业必须于出口数量当10月31日前将所有中标出口数量的100%中标金交至招标委员会指定的银行帐户。对于逾期未交纳100%中标金的中标出口数量,招标委员会将视为已无法使用而予以收回,且不退还已交纳的中标保证金,并将收回出口数量的20%计为该企业该类别当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VII VIII 浪费出口数量。

第三十一条 对收回的、上交的出口数量以及其他剩余出口数量,招标委员会可以根据其数量大小决定实行再次招标或采取经商务部批准的其他方式进行处置。

第七章 出口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出口数量招标中标企业名单及其中标数量,由商务部核准并下发各有关许可证发证机关及各地商务主管部门。

第三十三条 核发招标商品出口许可证除依据有关出口许可证管理规定外,还须同时依据由招标办公室以电子方式发出的《纺织品出口数量转受让证明书》或《招标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申领证明书》。

第八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对招标过程中发生下列行为的,按照《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及《商务部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实施细则的作弊行为;

(二)以串标、虚报投标资格条件及以其它手段扰乱招标工作的行为;

(三)已中标而不按规定交纳中标保证金的行为;

(四)其它故意破坏招标工作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对于企业未按规定上交、转让,又未在出口数量有效期截止日之前领取出口许可证以及虽领取出口许可证但未实际使用的出口数量,视为被浪费的出口数量。

对中标出口数量浪费率<5%的企业,免于处罚;对5%≤中标出口数量浪费率<30%的企业,取消其服装——牛仔裤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VIII IX 下一年该类别商品投标资格;对中标出口数量浪费率≥30%的企业,取消其下两年该类别商品投标资格。

中标出口数量浪费率的计算公式为:

已交100%中标金但未使用的数量+收回中标数量*20%

中标出口数量浪费率=----------------

中标数量-转让数量+受让数量-上交数量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招标委员会在指定银行开立专用帐户,用于收取中标保证金和中标金,具体事务委托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办理。开户行和帐号信息由招标委员会在招标公告中发布。

第三十七条 纺织品出口数量招标的公告、通知等由招标委员会在《国际商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上发布。

第三十八条 未经商务部或招标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发布与纺织品出口数量招标有关的规定、公告或通知等。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纺织品服装全年出口平稳 篇3

全年出口以增长5.1%收官

2014年,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正式步入“新常态”阶段,进出口贸易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纺织品服装作为主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所受的影响程度超过其他产品。但在政策支持及全国出口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出口额仍然创出新高,且从各月的出口情况看,始终保持平稳态势。除年初2月下降较多外,年中各月均呈现中等较快水平增长,年底两个月出现小幅下降,全年以5.1%的增长收官,基本与年初的预测相符。

2014年,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2264.3亿美元,同比增长5.8%,进口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在出口和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分别达到48.5%和75.9%,比2013年提升2.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和出口全部下降,出口分别下降2.9%和1%,进口分别下降10.2%和16.4%。

在贸易结构继续优化的同时,出口企业构成也更趋合理。2014年,民营企业出口1945.5亿美元,同比增长9.7%,超过平均增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5.2%,比2013年提升2.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出口占比,则分别进一步下降至11.9%和22.8%。在全国8万余家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合计占比已不足1/4,民营企业则接近八成。

欧盟跃升为出口增长最快的传统市场

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达到586.6亿美元,增长13.6%,位居传统市场增幅第一。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9.3%和14.8%。其中,主要商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量近80亿件(套),增长11.1%;出口平均单价为5美元/件(套),增长14.4%。

对美出口保持小幅增长

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达到创纪录的447.4亿美元,同比增长7.5%,增幅达近三年新高。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分别增长6%和8%,其中占主要份额的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62.3亿件(套),增长4.4%;出口平均单价4.5美元/件(套),提升3.5%。

东盟市场热度降低,针、梭织服装出口形势迥异

经过连续4年的迅速增长后,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东盟出口增长的脚步开始放慢,当年对东盟出口361亿美元,仅增长5.5%,增速低于欧盟和美国。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10.9%,近年增长迅猛的服装出口则热度降低,甚至出现2.1%的负增长。造成服装出口下降的主要是针织服装,出口量、值分别下降15.8%和34.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价格相对高的梭织服装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出口量、值分别增长120%和14.5%。

对日出口继续下降,服装出口量创近年新低

日本经济在2014年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日元升值与订单转移使我国对日出口继续恶化,日本继续成为我国出口唯一出现下降的传统市场。全年对日出口245.1亿美元,下降9.1%,降幅比2013年扩大了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和服装分别下降1%和10.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出口商品针、梭织服装的出口量近年来首次跌破30亿件(套),同比下降9.7%,降幅也达近五年最高。针、梭织服装的出口平均单价为5.8美元/件(套),下跌1.9%。

三大传统市场所占份额继续下滑

据欧盟海关统计,2014年1~11月,欧盟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257亿美元,同比增长8.9%。欧盟自中国累计进口纺织服装产品475.1亿美元,同比增长7.4%,低于平均增速。自东盟进口纺织服装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盟市场份额为37.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东盟市场份额为8.9%,较2013年同期扩大了0.3个百分点。土耳其和孟加拉各占13.4%和11.2%,同比波动不大。

据美国海关统计,2014年1~11月,美国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08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自中国进口纺织服装4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自东盟进口207.9亿美元,同比增长4%。中国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为38.3%,比2013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东盟在美市场份额为19.2%,比2013年同期扩大0.2个百分点。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4年日本全年累计进口纺织品服装401.3亿美元,下降5.5%。其中,自中国进口270.4亿美元,下降10.5%,降幅超过平均值;自东盟进口73.8亿美元,增长11.3%,东盟中主要是自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中国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继续被东盟“蚕食”,中国的份额首度跌破70%,仅占67.4%,比2013年再下跌3.7个百分点,而同期东盟所占份额升至18.4%,比2014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

服装出口增长后劲不足

201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11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9%;服装出口1863.1亿美元,同比增长5.2%,服装增幅依然超过纺织品。但从全年走势上看,尤其是第四季度,服装的出口增速开始放缓,最后两个月还出现了负增长,纺织品的出口增速正逐步赶上并超过服装。

纺织品三大类商品的出口增幅随加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上升:纱线下降0.3%,面料增长4.9%,纺织制成品增长6.3%。服装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355亿件(套),增长6.6%。

另外,主要出口商品的价格趋降,纱线下降8.1%,针、梭织服装下降1.3%。

nlc202309032223

主要省市力托出口实现增长

2014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实现出口增长,东部地区累计出口2842.2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和山东位居前五大出口省市,除福建小幅下降外,均保持出口增长,五省合计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各省出口增长均较平稳,增幅年中变动不大。中西部地区各省合计5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增幅超过东部地区,其中有9个省市的出口增幅超过20%。但中西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本地出口增减波动幅度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出口增长最快的和下降最多的省市都出现在中西部地区。

纺织品进口五年内首降

2014年,纺织品服装累计进口下降1.7%,是近五年来的首降,这主要是由纺织品下降所致。纺织品进口203.9亿美元,下降5.9%,服装进口61.6亿美元,增长15.8%。纺织品中主要进口商品纱线和面料进口分别下降7.3%和9.7%;纺织品制成品增长5%,其中家用纺织品增长较快,增幅达14%。年初以来,由于国内外棉价差逐步缩小,棉纱线进口较前两年回落,全年进口201.1万吨,下降4.2%。服装中主要进口商品针、梭织服装累计进口5.4亿件(套),增长61.1%。

大类商品的进口价格普遍下跌,纱线下跌4.3%,针、梭织服装下跌26.4%。

棉花进口大幅回落

受国内政策面的影响,以及适应消化库存的要求,经过三年快速增长后,2014年棉花进口大幅回落,全年仅进口244万吨,降幅达41.2%,重回2007年和2008年时的水平。进口平均单价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年底达到低点,年均2050美元/吨,与2013年基本持平。

2014年度,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新疆启动。受政策调整、储备棉投放价格下调及国内外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现货价格全年呈现阶梯式下跌。国际市场价格同样较为疲弱,但跌幅小于国内,内外棉价差缩小。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全年下跌5929元,跌幅达30.4%。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年均价86.05美分/磅,同比下跌7.93美分,跌幅8.4%。从全年走势看,内外棉价差逐步收窄。年末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 )1%关税下折人民币价格已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128B)2253元,而年初这一差价为4842元;滑准税下,已高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128B)132元,而年初时仍低于价格指数3738元。

纺织品进出口 篇4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碳关税,进出口

碳关税的相关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 其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当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出口商品课征商品进口税, 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实现正式运行后, 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同类商品将遭受不公平竞争, 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高耗能产业及轻纺工业, 这显然对于以轻纺制品出口量巨大而闻名的中国是一个现实且严峻的挑战, 为此, 在2009年7月4日,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 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 这是因为目前状况下, 我国纺织业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 产品标准达不到国外指定的相关标准[1], 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只能采用薄利多销的土办法, 一旦纺织产品被施加碳关税的额外征收, 产品原有的价格低廉的优势也会被夺去, 进而对整个纺织品出口贸易都造成巨大的冲击。

由于碳关税相关概念及政策实行的时间较新, 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轻纺行业的利润来源有相当大部分是由出口拉动的, 而根据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相关的对于碳排放的标准的规定, 我国迅速降低工业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国际标准也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轻纺行业的劳动密集性生产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观, 而在众多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科学技术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及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今天, 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低端轻纺加工产业注定与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违背[2], 当然, 这里面还有错综复杂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碳关税的出台与典型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对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带动的中国无疑是需要认真关切与对待的。

1 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1 我国的整体出口贸易额将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

目前状况下, 中国经济的内需带动力度十分脆弱, 经济增长中出口贸易的带动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沿海地区轻纺工业普遍存在碳排放量较高的现象, 这会在本已出口乏力的今天对我国经济造成更加更深的伤害。据统计, 截至2009年11月, 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 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 若欧美国家再借气候环境问题征收“碳关税”, 实施符合自己利益的碳标准, 其他国家也可以按自己的标准征收“碳关税”, 中国将面临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这势必会引发贸易大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 1999年至2000年我国纺织工业曾有过一次出口额大幅下滑的经历, 2000年至2007年纺织业出口水平始终保持较平稳水平, 2007年末至2008年受金融危机及欧美国家经济悲观预期的影响, 我国出口业规模及质量都有所下降, 纺织行业作为主导高竞争性出口部门, 也经历了出口额的大幅下调。

截至2009年, 中国纺织行业出口总额合计约100亿美元左右, 低于顶峰时期400亿美元近300亿美元;又如图2所示, 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化纤类产品出口额自2008年初小规模上升;图1中服装类产品出口是一直处于下降态势, 这其中既有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 也有国际间贸易壁垒拉锯战的因素。可以设想的是, 在国际轻纺工业出口态势普遍疲软的背景下, 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碳关税将进一步摧毁脆弱的轻纺出口现状维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仿制品出口大国, 碳关税的实行将使金融危机后历尽万苦恢复起来的小额贸易提升刚见起色便被扼杀, 悲观的看法是, 我国对欧美国家的轻纺织品出口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面临巨额缩水, 这是对中国经济的下拉性因素, 也是世界各国比较优势生产福利的损失。

1.2 高碳风险成为我国纺织出口企业未来面临的较大风险之一

“低碳”标准一旦被实行, 不仅会增加我国轻纺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 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而且将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被淘汰。目前, 各大跨国公司都已经率先展开了行动, 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自己的产品碳排放量, 例如沃尔玛特公司已经要求其10万余家商品供应商必须完成商品碳足迹的验证, 还要贴上碳标签, 乐观地估计, 这将影响到全球大约超过500万家工厂的生产, 而这些工厂的大部分生产基地在中国, 也就是说, 这意味着中国大量的相关生产企业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 还要承担减排责任, 否则跨国公司的订单将与这些企业无缘。

1.3 欧美等国对华征收碳排放关税还将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除了直接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以外, 欧美等国对华征收碳排放关税还将对我国社会的就业、劳动力报酬以及居民生活福利造成负面效应, 这主要是基于第二点影响, 大量不符合碳排放标准生产的企业将面临关门停业的风险, 侥幸存活下来的企业也会由于利润大幅缩水而裁员和减少工资薪金水平, 对于养活了沿海大量劳动力的轻纺工业来说, 碳关税的征收造成的间接影响就是如此深远, 解释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这对于本已出口维艰的沿海加工企业的影响无异于雪上加霜。

2 对国外征收出口商品碳关税的目的探析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针对欧美国家拟对我国征收碳关税指出, “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框架下关于自由国际贸易开展的基本规则, 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中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之原则, 欧美国家征收此项税务实际上是“以环境保护之名, 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具体来讲, 其推出的主要目的如下。

2.1 对自身经济和国际政治利益的维护

在国际贸易中, 一味地追求对发展中国家的顺差是发达国家的一贯做法, 碳关税的征收不仅可以使得征收国获得额外的国际贸易利润, 弥补日益恶化的西方国家财政赤字, 还使得出口国的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进而削弱出口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使得西方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有更强的实力, 占据政治高度。

2.2 对地球环境治理成本的第三世界国家转嫁

目前绿色生产与低碳经营是国际上针对环境保护的主流经济概念,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将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架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一方面使得本国受到较少的污染, 另一方面转嫁环境治理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 这实际上是将环境治理的成本全盘向发展中国家转让。

2.3 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及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

以纺织品生产为例, 我国是典型的纺织品劳动密集型生产国家, 相对低廉的原材料成本与生产成本使得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强, 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盈余, 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也使得西方国家的优势渐渐消失, 为此, 西方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这种态势。

2.4 对本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保护, 即贸易保护主义

碳关税归根到底也是贸易保护主义中关税壁垒的一种, 在金融危机后, 欧美国家企业面临倒闭与大幅裁员的命运, 企业利润入不敷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充斥市场, 这极大地威胁了发达国家企业的生存, 为此, 接二连三的抗议进口运动使得执政党采取严格的关税壁垒对进口产品实行“绿色名义”保护下的限制。

3 我国应对碳关税征收应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3.1 将碳关税的征收内化, 采用国内征收的方法, 建立环保的法规政策体系

取消碳关税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除根据WTO框架协议据理力争外, 说到底是提高自身的污染治理水平, 因此, 推动国内的节能减排, 我国完全可以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在本国开征碳关税, 这样不仅将成本和收益内化, 并且在本国征收关税后, 进口国再征收碳关税就是“双重征税”行为, 这违反了WTO协议, 因此, 内部征税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选择。

3.2 开展“环境保护外交”, 在CDM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 下力争节能减排的资金和技术

虽然碳关税的征收已经被欧美国家提上日程, 但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关于碳排放量的参照标准并没有统一规定, 因此我国应积极展开外交斡旋, 推动关于碳排放量国际谈判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在CDM项目下, 我国拥有近60%的份额, 用这些项目换回设备和技术可以为我国建设风电等节能项目贡献力量, 进而减少碳排放量。

3.3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绿色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呈现粗放式结构, 单位G DP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举例来说, 我国每百万美元GDP能耗数量是邻居日本的6倍, 纺织工业出口产品高能源投入及低附加值的产出都要求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面对能源瓶颈及减排压力, 我国应适时加征出口税, 引导这些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

3.4 微观层面鼓励纺织行业开发新材料

加快新型材料的市场投放, 逐步减少化纤类纺织物的生产, 多进行棉布、丝麻、绸缎类织物的生产, 对服装加工和生产企业原材料选料工序进行控制, 鼓励环保型生产, 为碳排放建立许可证交易市场, 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同时扩大内需, 减少纺织品对出口的严重依赖, 对自主创新实行鼓励和政策倾斜, 开发生产绿色的优质纺织品, 以此来冲破国际碳关税壁垒, 扩大自由贸易空间。

3.5 政府建立纺织品出口预警与监测部门进行干预

政府建立专门的纺织品出口预警与监测部门, 及时地收集整理主要的贸易对象国已经发布和实施的纺织品服装技术法规和税收标准, 建立快速审定程序对诸如碳关税及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鉴定, 防止双重标准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施加, 同时培训专门的精通世贸规则的人才进行知识运用和储备, 充分利用国际纺织业协会关于公平、公正、公开的自由贸易原则进行关税申辩, 防止恶意贸易战争对本国经济造成的伤害。

4 结语

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进行环保碳关税方面的贸易抗争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事, 目前世界气候变化中有约80%的贡献因素是由发达国家无节制的排放提供的。不仅是诸如碳关税之类的税收壁垒, WTO背景下的世界各国在产业间的成本、资源、科技政策等方面也已经展开了全面的竞争, 世界市场一体化水平日益提高导致贸易战争此起彼伏, 而发达国家方面希望能够借助碳关税转移环保成本, 弥补自身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 获取巨额利润, 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完成对碳排放产业革命的领导角色转换任务, 成为国际纺织产业出口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和定价控制者, 这显然是不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总而言之, 对于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讲, 碳关税的推行既是挑战, 又是警钟, 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对我国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目前国际间的不公平贸易依然存在,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和削弱竞争对手的企图始终不曾离去, 而我们精通WTO规则的人才又极其稀少, 因此, 一个积极和谨慎的态度去投入对抗碳关税和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斗争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轻纺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詹正华.征收碳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当代经济, 2011 (8) .

[2]戴琦.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8) .

[3]于国庆.碳关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界, 2010 (3) .

纺织品进出口 篇5

服装纺织品一直是中国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据中方统计,2001年中国向俄出口了约 13.5亿美元的服装,占当年中国对俄出口总额的27%。另据分析家预测,今后几年内,俄从中国进口的服装量将年增30%左右。目前,俄中高档服装消费阶层约占其整个消费群体的 20%。随着俄经济持续好转,中高档消费阶层的数量还会不断扩大,而产品供给主要依赖从欧美和韩日进口,且供应量明显不足。因此,中国质优价廉的品牌服装出口前景十分看好。

稿件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大黑河岛位于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中俄边境线上两个最大对应城市--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距黑河市区江岸70米,距布市江岸750米,面积0.87平方公里。岛上地势开阔,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风光秀丽,环境幽雅。

1991年3月,黑河率先在大黑河岛开通了中国和原苏联边境线上第一个边民互市贸易市场。1997年,黑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辟建大黑河岛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同年11月,中俄两国领导人会谈,决定在中国黑河-俄罗斯阿穆尔州兴办国家级边民互市贸易区。1999年4月,中俄两国外交部就进一步简化俄联邦公民进入中方互市贸易区手续签署了换文,决定自1999年7月正是实行免签入境,为中俄边民互市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并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8年初,黑河市委、市政府站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高度。紧紧抓住中俄两国全力推进“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机遇,决定加大大黑河岛的综合开发力度,兴建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将国贸城建成沿边地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功能最全的中俄商品配货中心、中俄边贸民贸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信息服务中心。

经过决策者的精心策划指挥和建设者的辛勤劳动,仅仅用了9个月,270 多个日夜,占地30798平方米的国贸城一期工程正式落成了。1999年8月18日,国贸城隆重开业庆典,吸引大批中外客商前往,签定各类经济、贸易合作项目55项,总金额13.8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贸城内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幽雅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业户在此长年经营,形成了服装、鞋帽、玩具、日用百货、五金家电、装饰材料等对俄商品批发配送中心,并有数家俄罗斯企业和公民在国贸城设立了俄罗斯商品专卖店和专柜。“境内关外、封闭管理”的模式,使国贸城成为中俄商贾云集之地。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的顺利兴建和成功运营,雄辩地证明了市委、市政府确立“一岛开发、两岸受益,完善功能、服务全国”宗旨的正确性和构筑中俄国际经贸旅游大通道龙头工程的可行性。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黑河市区东部,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5月20日成立的。国务院核定合作区近期开发面积为7.63平方公里,东以二环路为界,西至环城路,南以站前大街为界,北至王肃街,整个区域规划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第三产业区和生活服务区四个功能区。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3.4平方公里区域已具备了道路、供水、供热、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从建区伊始的20万元起步,发展到现在近4亿元资产规模,其中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的工业标准厂房可为投资者提供办厂条件,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占地10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可提供保税仓储加工业务;利用俄罗斯廉价电力为能源的“合作区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正在筹建中;以大豆磷脂深加工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型企业运转正常;合作区龙珠铜业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铜精粉500吨的生产能力;双兴木制品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实木地板5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黑河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资产已达200万元。目前合作区一批生产经营型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已见雏形。对外贸易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营销网络。服务功能齐备,区内有四星级商贸大厦和星级宾馆易达酒店,有多所重点中、小学校有税务、工商、公安、电业、海关、气象、电信等中省市部门落户合作区。1997年12月16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黑龙江省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条例》,使合作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在合作区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离不开全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国家领导杨尚昆、乔石、胡锦涛、宋平、李岚清、田纪云、陈慕华、吴仪和省领导孙维本、田凤山、宋法棠等先后亲自到合作区视察指导工作。这一切都化作无穷的鼓舞和不竭的动力,推动着合作区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规模,为城区重心东移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2.3亿元,通江路两侧1.7平方公里范围达到“六通一平”,周围地区3.4平方公里达到“三通一平”,建成7条市政道路,筑混凝土及沥青路面达12000米,完成18.5公里给排水管网和2万吨水源地建设,敷设污水管线18443米,安装截流方渠1235米,建污水泵站两座,建固定式锅炉房1座,移动式锅炉房4座,供热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架设输电线路3.9公里,征用集体土地140万平方米,审批建设项目近200项,实现投资10亿元,竣工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其中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商贸大厦、建设银行营业楼、工商银行营业楼等高层建筑矗立在合作区内。

发挥政策优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合作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赋予的优惠政策,坚持软硬环境一齐抓,全力营造招商引资宽松环境。十年来,利用外资项目实施17项,引入资金2690万美元,其中:外资到位资金1000万美元,引进国内合资合作项目38个,到位资金19000万元。

实施旅贸牵动,促进了合作区经济发展。合作区紧紧抓住对俄经贸和扩大开放的契机,以旅贸牵动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努力发展贸易和旅游事业。依托地缘、资源优势,以龙飞(集团)公司为“龙头”,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利用龙飞公司大贸权,积极开展各项代理业务,拓展经贸渠道和发展空间,利用大黑河岛互市贸易区为中外贸易企业提供理想的操作平台,使贸易成为合作区的主要产业。累计实现贸易额62880万美元,旅游收入5000万元。

创建了自己的财政,为合作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十年来,合作区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狠抓财源建设,努力拓宽财源渠道,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连续十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1238万元,上解财力1993万元。

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十年创业,使合作区人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历程。面对合作区开发事业,合作区人以此为己任,以此为自豪,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在求实创新中拼搏,在勇于进取中奋进,使合作区人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合作区成立以来共吸纳大学毕业生140名;抽调原黑河地委行署、黑河市各部门骨干23名;为各部门输送各类人才52名;走上科、处级领导岗位33名。现在合作区机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工作人员75%。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形成了合作区精神。在开发建设中,我们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年来,我们以各种寓教于乐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学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塑合作区人形象,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广泛开展了“创先争做出”活动,涌现出80多名爱岗敬业、乐于为合作区开发建设事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并形成了“团结、拼搏、廉洁、高效”的合作区精神,激励、鼓舞了合作区人不断开拓进取。合作区机关在1998年荣获了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前程似锦。合作区干部职工在合作区党委和管委会的领导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正在积极推进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大豆磷脂产品深加工、木材深加工项目建设。合作区党委、管委会将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实实业立区、实业兴区、实业富区的发展战略,走旅贸牵动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照赵学礼市长“加快引联和开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牵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全市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的指示,全力抓好出口加工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财源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文明单位的创建和法制建设。到2005年,合作区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亿元;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额2000万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

新的形势迎来新的机遇,新的任务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坚信,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昂扬斗志,奋发图强,用我们合作区人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合作区更加美好的明天,使合作区在黑河对外开放中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黑河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中俄国际经贸合作大通道。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国内29个省市区的3000多家企业及其产品,通过黑河挺进了俄罗斯市场,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36个州区的2000多家企业及其产品,也经由黑河走向了中国,美国、日本、瑞典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企业,也相继落户黑河,与黑河联手开拓俄罗斯市场,形成了以黑河为枢纽,以合资合作、劳务合作、科技合作、联合开发、工程承包、三来一补、三去一补等为主要类型的对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网络,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边境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一般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旅游贸易等多种贸易形式并存的国际贸易格局。

黑河为有效规避对俄贸易风险,在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建成了由4000余名以黑河人为主体的中国公民经营的“中国商品市场”。他们把从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批发的商品,运往布拉戈维申斯克,不但有效地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还源源不断地运往白山市、赖奇欣斯克市、萨哈林州、雅库特共和国等俄罗斯远东的其他地区,形成了零售、批发、运输“一条龙”的经营体系,成为中国商品在俄远东地区的重要集散地。

在俄西伯利亚地区的120万人口的大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投资5240万元兴建了1.1万平方米的“中国商业城”,于2001年3月投入运营,年交易额近1亿美元,这是中国在该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中国轻工业品大市场,也是俄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中国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在布拉戈维申斯克投资8000万元,分两期建设4.2万平方米的贸易中心,7000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3.5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于十六大召开前夕竣工。在雅库茨克市投资400万元建设了轻工产品商业城,今年年底前将投入运营。还将投资1.1亿元,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建设9.53万平方米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批发市

场,面向俄远东地区批发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中国商业城的建立,标志着以中国内地为依托,以大黑河岛国贸城为基地,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中国商业城为主要辐射点的“中国内地-黑河-俄罗斯”三点一线的对俄跨国商品自销、直销体系正式形成。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注册须知

一、来俄前需在国内办理的文件:

1、企业向所在省(直辖市)外经贸厅(局)提出在境外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的书面申请,同时按规定要求报送有关文件。

2、由外经贸厅(局)向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馆商室提出书面征求意函,随函附上: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项目建议书;开办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商室在7个工作日内复函。

3、外经贸厅(局)按规定要求向外经贸部报送在境外开办企业文件。

4、将该企业营业执照、银行资信证明和委托书译成俄文在公证处公证,然后分别由外交部领事司(或所在省外办)、俄罗斯驻华使(领)馆进行认证。

二、来俄后需办理的文件:以哈巴边区为例,向哈巴外经局提出注册申请,文件包括:

1、给哈巴边区政府行政长官注册企业申请书,申请书需加盖公章和签字;

2、企业章程;

3、已汇入临时帐户50%法定资本的银行证明;

4、可行性研究报告;

5、公司法律地址;

6、如该企业从事石油、通讯等领域活动,需出具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件。

【中国企业在远东地区进行林业采伐,向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馆经商室征求意见时需报的文件】

1、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征求哈巴领馆的意见函;

2、与俄方合作意向书(复印件,中、俄文各一份);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经商室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原则上10个工作日给予复函

中国公司在远东地区注册代表处所需文件

1、公司为其代表开具的授权其办理开办代表处一切事宜的书面委托书;

2、开办代表处申请书。申请书包含以下内容:公司名称、成立日期,所在地地址,经营范围,开办代表处的目的,与俄罗斯伙伴业务往来和合作前景;

3、公司章程;

4、银行资信证明;

5、公司开办代表处的决定;

6、营业执照;

7、代表处的法律地位;

8、两名以上俄罗斯伙伴推荐信;

9、代表处法定地址。

以上前6项需译成俄文,在有关部门公证,在俄罗斯驻华使(领)馆进行认证。

【中国企业在远东地区进行林业采伐,向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馆经商室征求意见时需报的文件】

1、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征求哈巴领馆的意见函;

2、与俄方合作意向书(复印件,中、俄文各一份);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经商室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原则上10个工作日给予复函

对外贸易运输代理

中国外运黑龙江黑河公司是中国外运集团在黑河口岸的分支机构(简称黑河外运),是黑龙江沿线各口岸对外经济贸易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总代理,是有国家许可证书合法的运输代理企业。

主营范围:

1.承办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铁路、公路、航空等多式联运代理业务。

2.承办经黑河口岸、逊克口岸、嘉荫口岸江运进出口货物的交接、仓储、发运和租船、租车、铁路联运等一条龙服务业务。

3.承办黑河地方铁路、公路、江河口岸对俄罗斯、独联体等其它国家进出口货物的口岸交接、分拨、报关、报验、保险、发运等业务

4.开展对独联体、东欧各国易货贸易,一般现汇贸易。

5.接受货主的运输咨询业务。

主营路线 :

1、陆海联运

黑河口岸--哈尔滨--深圳--香港--世界各地

哈尔滨口岸--朝鲜清津港--日本

2、海运

黑河口岸--大连、营口、天津新港等主要港口--世界各地

3、江运、江海联运

黑河口岸--逊克口岸--嘉荫口岸--佳木斯--富锦--同江--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日本

黑河港--布拉戈维申斯克

4、铁路

黑河站--哈尔滨站--绥芬河--纳霍德卡--日本

5、公路

可接受省内及全国各地的委托,租车发运送货到门

6、空运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 篇6

摘要:在实际的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保护措施,一直对国家间的贸易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多数国家意识到,有效地解决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贸易保护、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问题,对各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贸易壁垒

从 18 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纺织工业一直在产业部门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国际贸易份额中占很大的比例。由于纺织工业对资本和技艺的要求低,而且具有可以普遍获得的标准技术,因此,在工业化早期阶段,许多国家适宜发展纺织和服装业。纺织工业本身的快速增长,和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使其成为一国经济起飞和发展初期的主导产业。而且,在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纺织品和服装一般是主要的出口制成品。

英国在 19 世纪将其工业基础建立在纺织和服装业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在20 世纪中叶主宰了这一行业,这些国家的经验都证明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起飞阶段的重要作用。纺织工业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穿衣用布,它历来都是一国的重要产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纺织品服装的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高。是的,在一些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可是在全球范围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对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1/4 左右,改革开放后,强劲的出口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强劲增长动力来自三个源头:位居全球榜首的惊人的出口增长率,以及基础设施支出、外商直接投资。显然,在出口中占很大比重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是对劳动力技术要求比较低的行业。纺织服装业一直是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之一,曾经提供过 1500 万个工作岗位,占全国就业人数的 14.13%。尽管纺织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大量失业人口的安置问题,但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出口的大环境方面,世界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在这种形势下,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必然日益抬头,特别是针对中国出口形势的出色表现,许多国家专门采取保障措施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因此,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进行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中肯的应对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贸易壁垒既是政府的责任,也关系到纺织行业的发展。就政府而言,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加强与发展中纺织品出口国的合作,争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抵制贸易壁垒,正如外经贸部发言人所说,针对中国的类似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今后能否减少,取决于新一轮谈判能否很好地解决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取决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能否得到有效遏制,而这种合理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要依靠纺织品出口国的团结合作。(2)完善对外贸易壁垒的调查制度,建立应对贸易壁垒的機制,我国已经在应对反倾销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针对反倾销应诉专业性强、涉及环节多的特点,外经贸部已逐步建立起政府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协会、地方外经贸委、其他相关中介机构、被诉企业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作战的多层次多渠道反倾销应诉机制。(3)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解决我出口产品遭遇贸易壁垒的相关问题,我国应在商务部专门成立对外贸易壁垒办公室或类似的专门机构,负责处理与我国出口产品有关的贸易壁垒问题,抽调专门力量作好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4)培养熟悉 WTO 规则、贸易壁垒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的人才。(5)完善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相关政策措施。另外,政府也应该建立贸易壁垒信息服务体系,使企业可以快捷迅速地得到国外相关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外经贸部建立的中国贸易指南网站,在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并不全面。

纺织行业本身应对贸易壁垒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提高产品质量,以质取胜;开发新产品,避免产品趋同纺织服装企业要积极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生态纺织品服装的国际检测认定。这样,就会减少许多贸易摩擦,扩大出口市场。(2)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出口秩序,多做市场调研,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反倾销调查并被大量征收反倾销税,部分原因是,行业管理力度不够,无序竞争严重。纺织品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市场调研上多下功夫,实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不能把出口市场长期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3)积极勇敢应对贸易壁垒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遇到的国外贸易壁垒情况,与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应对。比如,在应对反倾销方面,由于企业积极应诉,近年的胜诉率已明显提高。积极的应对,也会使国外在启动贸易壁垒措施方面更加谨慎。(4)纺织服装企业应联合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最后,要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服务功能。(1)加强与国外纺织品进口商会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2)帮助企业了解、熟悉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3)对国外市场、产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积极主动配合政府,维护我国产业利益和企业利益;(4)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针对纺织行业组织度低,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间、区域间相互协作配套不紧密,团队实力不强的现实,纺织行业协会要协调各纺织企业和政府部门,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达到企业间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纺织服装业的整体竞争力。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有利于吸引投资,有利于品牌群体的升值,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走出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初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惠萍. WTO 与中国纺织业[M]. 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 ;

纺织品进出口 篇7

(一)世界纺织品发展的历程

纺织品工业历史悠久,从18世纪产业革命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在产业部门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纺织工业本身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比较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改变着世界纺织品生产和贸易的格局。二战后,纺织品贸易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迅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增长率。90年代后,纺织品贸易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从国别看,二战前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直至50年代中期,美、英、德、法4国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占据50%以上的份额,6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迅速上升。

(二)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纺织工业作为传统民族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业部门。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纺织品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结构等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高速增长下的低效益。所谓高速增长下的低效益是指纺织品出口总的增长同利润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例。1997年纺织品出口额虽然较上一年增长了23.7%,但效益情况并不乐观。据资料显示,1997年1月至4月,全国38个重点城市的纺织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5.4%,销售收入下降了4.65%,利润负12.71亿元,亏损面达56.63%,纺织品外贸企业亏损面达70%以上。第二,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由于出口配额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方式单一、出口流向集中、经营秩序混乱、贸易条件恶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失调,正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配额限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国,我国一直遭受着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严厉的配额限制。取消配额后,中国纺织品服装的竞争力凸现,这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今年以来,美欧已经几次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采取设限,美国甚至在短短的10天内就连续采取了两次行动,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国际社会被放大的恐惧,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竞争优势分析

(一)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 横向比较。

这里我们先采用相对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相对优势指数指一个国家的某项商品占全世界该项商品出口之和比率与该国商品的总出口占全世界商品总的出口比率的百分比,即RAIij={(商品出口/全球商品出口)}/{(一国商品总出口/全球商品总出口)}×100,其经济含义是当一国某商品出口在全世界某商品出口的占有率大于该国商品总出口在全世界商品总出口的占有率时,该国在此商品上有显著的相对优势,相反则缺乏优势。

上表表明,RAIij在80以下的国家有美、日,其出口纺织品属弱优势,在国际竞争中无显著优势可言,在国内已居衰退行业。意大利、台湾的RAIij在250左右摇摆,其纺织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居较强的相对优势行列,尤其是意大利的时装业极其发达,在高档服装的国际市场上占有力强,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巴基斯坦、土其、香港、印度、韩国和中国的RAIij均在250以上,属于强烈相对优势产品,这些国家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中巴基斯坦、土耳其、香港的纺织业RAIij均超过500,明显高于我国,我国的RAIij浮动较大,最高值在1988年达478.0,最低值在1993年为369.2。从整体上看,我国纺织工业的出口相对优势较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纺织工业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绝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夕阳产业”,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仍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 纵向比较。

纺织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纺织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各行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基础状况、自然条件等强弱不同可以用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来对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TC指数越大。该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表1是根据海关历年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列出了1999~2002年我国纺织分行业的TC指数。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在毛纺、化纤等方面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主要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毛纺、化纤领域已经出现一些符合现今流行的绿色、健康标准的高科技产品,而我国在技术水平上还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对于丝绸、服装、棉纺织、麻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由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优势,此类产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最后,随着配额制的取消,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也逐年增加,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增长也是比较快的。

(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竞争优势分析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国家内有特色的产业能持续创新与升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主要取于该国或者该地区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这四个因素形成一个菱形构架,形似钻石,所以又称该理论为钻石理论或者钻石模型(见图1)。

1. 从生产要素来看,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

基本要素指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高级要素指被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

(1)基本要素。我国纺织业具有劳动力多,成本低的人力资源优势,而在纺织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中,竞争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工资成本和劳动力素质。但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虽然仍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但已高于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就原材料来看,我国棉花产量一直位于世界首位,占世界产棉量的1/4,兰麻纤维品占世界总量的99%,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国产棉的价格比国际平均棉价却高出30%,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比较优势在某种程度上的丧失。

(2)高级要素。我国虽然拥有较强的基本要素优势,但是缺乏高新技术支持,因此我国纺织业在高级要素方面是不具备优势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世界纺织强国进入技术改造和设备自动化整合阶段我国至今只有10%左右的设备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一般和落后水平的设备超过60%。目前我国棉纺织用无梭织机占有率为9.3%,低于世界水平31.2%,而先进国家水平在80%以上。2000年我国自动络筒机占有率只有33.7%,世界先进水平在90%以上甚至100%。

2. 从需求水平上来看,配额取消后,各国对纺织品需求总的来说是增加的。

但是由于各种反倾销调查、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加以限制,以及某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限制了进口,抵消了部分需求。近些年一些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在配额取消后,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反倾销。另外,发达国家在不能使用配额这种传统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情况下,除了主要利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设限外,还大量使用其他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限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新出现的非关税壁垒,如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它关注的是产品的生产者,比如工人的最低工资、工作时间等。

3. 从相关和支撑产业看,与纺织业相关的产业主要包括棉花产业、服装产业等等。

棉花产业位于纺织品产业的上游,棉花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国际棉价,虽然我国是产棉大国,但2002-2003年度棉花减产,加之近年棉纺织品需求上升,库存棉花减少,造成国际棉价一路攀升。对于服装产业来说,加入WTO以来,虽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增长,但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和档次仍然较低。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国内企业之间竞相压价,致使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价格不断下降。

4. 从结构和同业竞争来看,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纺织品主产区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上海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或出口基地形成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国内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出口企业增多,竞争加剧。

中国入世后,2005年配额取消的前景,引起了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投资热潮。同时,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大批的国内经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2003年我国海关的企业报关数据可看出,目前全国已有各类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企业4.1万家,其中出口企业3万家。2003年出口额达到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298家,仅占出口企业总数的11%,出口额却占总出口的74%;而低于100万美元的出口额的企业有19793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65%,但出口额却仅占6%。产能的急剧扩张和中小企业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无序竞争,增加了贸易摩擦的隐患。

三、提高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一)从政府的层面来看

1. 完善出口预警机制。

健全的预警机制,有肋于减少或防止贸易摩擦,而且能够在贸易摩擦发生时为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提供指导。同时,企业对政府部门发布的出口预警信息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政府发挥行政职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产品的研发;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我国的高素质的纺织服装人才;收集相关的信息,建立纺织品服装行业贸易环境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贸易环境的监测工作,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布预警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系统,以化解贸易环境的不利变化。

2. 为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充分利用对话机制进行国际协调,面对汹涌而来的纺织服装贸易“新的中国威胁论”,政府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交途径和国际组织,将这种过分渲染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威胁言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应据理力争,维护我们通过让步换来的自由贸易权利。

(二)从产业的层面上来看

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非政府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软作用能更好地触及政府硬政策涉及不到的方面。在非政策因素影响情况下,行业协会在沟通信息,组织企业应变等方面应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业组织、公共关系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沟通,增进了解,配合政府部门做工作。

2. 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集群效应。

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产业投入、产业链生成、现代物流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壮大。我国目前已加大了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力度,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方法,并已经初见成效。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尤其要为纺织服装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创造条件,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布点中,争取获得其产品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优化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三)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

1. 以原料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为依托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阶段,要注意培育和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尤其要挖掘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使其整体竞争力有明显提高。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已不再局限于生产传统的纺织品和服装,而是凭借科技的手段研究和开发系列独具特色、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更注重发展纤维产业,提高差异化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使产业升级,努力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质量。这是我国在一体条件下保持和提升纺织服装国际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2. 加强纺织服装自有知名品牌建设,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作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纺织品服装的品牌不仅是技术和营销优势的集中体现,而且还是文化、时尚潮流以及消费模式等多种元素长期积淀的结果,已成为划分最终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砝码。这种情况下,企业品牌知名度越高,其占有市场的份额就越大,得到的收益就越多。企业要围绕着品牌建设,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营销能力,逐步改变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大路货”的市场形象,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价格优势相结,形成高、中、低档完整的出口市场格局。

3. 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配额取消后,东南亚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也从中受益,我国与这些国家相比,在资金和某些纺织品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我国目前棉、毛、麻、丝的生产能力全面过剩,其中一部分加工能力完全可以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逐渐将初级产品转移到国外拥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和国家,发挥一条龙生产优势,带动部分上、中、下游产业前往海外投资设厂,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另外,国际上为了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会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贸易协定,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由于以上原因,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选择在国外适宜地点投资办厂,有效地规避各种贸易壁垒,扩大对外投资、转移部分生产能力。目前,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而且具有原材料、土地、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及优惠政策,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与发达国家签订的区域性或双边贸易协议,绕过贸易壁垒,扩大纺织品和服装出口。

参考文献

[1]任烈.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朱立南.国际贸易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张幼文,等.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4]李志敏,杨锁廷.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优化方案[J].产业用纺织品,2005(1)

[5]潘慧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6(1)

[6]王瑾.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环境的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1)

[7]张超颖.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贸易障碍[J].港口经济,2005(4)

[8]于飞.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北方经贸,2006(4)

[9]吴学忠.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4)

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退税浅析 篇8

一、出口退税的含义

出口货物退 (免, Export Rebates) 税, 简称出口退税, 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 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 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 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 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扩大出口创汇。

由于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不同, 两税种的退 (免) 税方式并不相同。

1. 出口货物增值税退 (免) 税方式。

增值税涉及生产、流通各环节, 可按零税率的原则退 (免) 税。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 (免) 税方式主要有3种:退税 (适用于外贸企业) 、“免、抵、退”税 (适用于生产企业) 、免税 (适用于来料加工企业或其他特殊规定等) 。

2. 出口货物消费税退 (免) 税方式。

现行出口货物消费税, 除规定不予退税的应税消费品外, 对生产企业一律免征消费税, 对外贸企业实行退税。

二、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历史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始于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通知, 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近年来, 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影响到我国出口各行业, 在此影响下, 国家四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 直接地补贴了出口企业, 试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业, 自改革开放初期至1985年, 纺织业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出口规模较小。1986年至1993年主要通过“三来一补”方式提供出口加工业务, 纺织品服装出口势头良好, 服装出口超过了纺织品出口。1994年至2004年,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均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2005年起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过千亿美元, 如图1所示已达11500.33亿美元, 逐渐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近年来, 各地资源供需紧张, 原材料、人力等生产素价格持续上涨, 各项交通运输费等费用不断加大, 纺织、服装等原料价格也不例外, 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如图2所示, 自2010年以来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 虽然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在逐步增长, 但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特别是2012年为近10年来 (除2009年下降外) 增长最为缓慢的一年。全年12个月中, 有半数月份的单月出口出现下降。

四、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影响

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会对企业带来不同的效果。

1. 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于利润微薄的纺织企业特别

是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来说,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减轻企业负担, 给企业带来利好消息。出口退税率上调将会给已经签订合同的企业降低未来期间主营业务成本, 随之提升企业毛利润;例如:我国2009年4月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2月的15%提升到16%, 假设某企业签订的合同出口额为100万美元, 内销增值税征收率为17%, 所得税率为25%, 出口退税率调整前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为100× (17%-15%) =2万美元, 退税率调整后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为100× (17%-16%) =1万美元, 该企业此合同毛利润提高1万美元。

2. 对于正处于磋商环节的企业来说, 出口退税率的

上调, 会降低企业出口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利润, 使得本国纺织服装产品在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竞争时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但此时国外客户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了如指掌会从议价环节压低商品价格, 迫于出口竞争激励, 本国出口商只能接受低价, 外商从出口退税额中分得一杯羹, 导致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净出口额增长, 但实际利润增长不明显。

3. 纺织品服装业出口维持高退税率没有从内涵上真

正提高纺织品服装的产品附加值, 尽而产品出口竞争力没有得到真正提升。由于我国纺织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行业, 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人群。自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来, 除1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期间退税率调至6%外, 纺织品服装业出口退税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 该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缓解了就业压力, 而且提升了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由于纺织品的退税率过高与此同时也给国内经济和纺织行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使部分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价格甚至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我国出口企业近年来屡遭反倾销案件调查, 贸易摩擦渐增。这样形成不利的行业竞争环境, 而且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而且还造成了纺织品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的现状。

五、纺织品服装出口对策分析

1. 对纺织服装业产品试行差额出口退税率。

针对纺织品服装企业近几年出口额增速放缓的情况, 可以看出较高退税率在一定程度不能进一步给出口产品及企业带来较高利润。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 才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王道。如果没有外在动力利润微薄的纺织品企业难以在此投入大量资金, 因此, 可以对出口的纺织品服装进行定档分类, 根据产品的创新性及相关附加值给予不同的退税率。当然, 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纺织品服装业目前已享有较高退税率, 退税率的提升没有较大空间;但可以在16%的基础上调低纺织品服装中“双高”产品的退税率, 相对提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从而迫使企业主动研发新材料、设计新产品、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2. 组织产业集群发展, 不断开发特色产品。

产业集群主要是将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且有竞争或合作关系的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群体。

由于产业集群发展可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进而有可能低成本、高效率, 有利可图, 竞争力强, 而产业集群经济还具有的强烈的知识外溢、技术外溢的特性, 就可以使得区内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起来。纺织品服装业应尝试着围绕部分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同时应在集群中引进上、下游的互补型企业, 试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同时使集群内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鼓励集群内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升级以及技术改造, 借助上游企业研发的特色产品, 形成特色产品链, 提升产品附加值。若在实现同类产品差额出口退税率的情况下, 在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获得较高出口退税率, 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

3. 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

由于纺织品服装业环节很多、产业链很长, 以纺织为例, 由纱线制造、染整、编织至市场销售, 环环相扣, 并且需要环保要求、水电供应等相关配套设施。因此同一集群内产业链完整程度越高, 上下游企业衔接越紧密, 相关采购成本相对越低, 且产业链上各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较小, 由此可见集群经济相对较稳固。在产业链发展中, 应更注意平衡, 通过一个或若干个龙头企业的强势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的需求, 进而使整个产业链发展更具优势。

完善产业链也不能仅限于在本地区进行生产上的配套, 还需不断丰富配套措施。如福建石狮是著名的服装生产基地, 每年需要大量的服装面料、辅料, 且石狮本地也有生产, 但其生产能力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他们通过建立面料市场的办法, 完善了产业链的配套。现石狮纺织面料市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 对泉州其他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配套作用。

4. 上下游集群间的密切合作对提升整个产业链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例如可以将专门生产纺织上游产品的集群与生产服装下游产品的集群密切合作, 建立起稳固的纺织品服装产业链, 也是目前集群经济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浙江桐乡濮院、广东东莞大朗、浙江嘉兴洪合等毛衫产地与河北清河、宁夏灵武等羊绒加工产地之间的正尝试该合作方式。2012年11月19日, 在福建石狮举行的由中国服装协会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的“中国服装产业链优势企业对接系列活动”为服装企业与面辅料企业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建立了对接机制, 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增强服装企业与面料企业在市场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从而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 打造共赢局面, 在发展特色行业特色产品时, 也加强了产业链的完善。

摘要: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已逐渐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我国出口退税对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但经过数次调整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带来不同的效果。我国应对纺织服装业产品试行差额出口退税率, 迫使企业主动研发新材料、设计新产品、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组织产业集群发展, 不断开发特色产品。同时, 组织上下游集群间密切合作, 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

纺织品进出口 篇9

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企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

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 据商务部网站统计, 2009年全国全年纺织服装品累计出口金额1670.74亿美元, 其中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的72%, 是纺织品贸易出口的主体, 其次是加工贸易, 约占贸易总额的二成。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大部分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国合计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50%以上。从贸易方式上看基本上属于给别人做OEM贴牌生产和加工贸易, 这样虽然避免了直面市场的风险,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的大量可选择的低廉劳动力, 是我国OEM企业起步的最初推动力, 专心专意地做OEM, 虽然赚的利润并不高, 但是如果企业能维持较为长期稳定的主要客户关系, 并且保证制造生产的质量, 还是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 至少可以在某个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但是要保持我国在OEM生产上的优势, 仅仅依靠低成本是不够的, 我国绝大多数纺织加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使得中国制造只能屈居于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 大量低档次的纺织品服装处于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 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 并且不得不频频遭遇种种非关税壁垒限制和反倾销指控, 很容易受制于人[1]。

1.2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根据波特的竞争力理论, 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以及竞争战略的定位, 是在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 可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与市场集中战略。纺织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之一, 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和劳动力的胜任力对纺织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 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表现在成本、规模等方面, 这依赖于国内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与亚洲、南美洲、非洲的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 我国劳动力素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之, 国内社会经济政治的长期稳定, 使得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长期的竞争优势, 出口额从1998至2008年均呈现持续稳定增长, 2008后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但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仍保持了增长态势, 足以证明我国纺织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在纺织品全球价值链中, 上游的研发与下游的市场销售环节均属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类别,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 占据了利润率丰厚的研发、销售环节, 而中国的竞争优势仅局限于中间的生产环节, 利润率较低[2]。

1.3 金融危机下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下降明显

从2008年7月起, 美国的次贷危机日趋严重, 逐渐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从那时起, 国际油价开始下跌, 我国国内合成化纤及其他纺织品原料的价格也开始回落, 并且回落的速度加快, 到2008年12月, 绝大多数合成化纤及其他原料的价格低于2003年的水平, 甚至个别原料价格跌回到十年之前的水平, 到2008年底, 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732.2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了7.8%, 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1个百分点, 若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实际上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呈负增长, 另外, 受2008年取消了对欧出口纺织品配额限制和人民币对欧元相对贬值的影响, 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服装额增幅加大, 2008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388.4亿美元, 同比增长37.9%, 但随着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加快, 以及欧盟经济形势恶化, 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额单月的增速从5月份起逐月回落。金融危机对纺织品服装国际需求的影响并不限于美国市场, 在全球化环境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欧洲、东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波及, 市场需求不振带来的是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量下降[3]。

1.4 我国纺织品出口利润大幅下滑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行业带来的冲击远未结束, 纺织服装出口回暖的基础尚不稳固, 出口仍面临着许多困难, 长期靠贴牌加工出口的中国纺织业, 因利润微薄仍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2011年以来,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 一些低附加值、资源性工业品出口难度加大, 大多数纺织品出口企业明显感受到传统出口竞争优势的削弱。首先, 根据相关测算, 人民币每升值1%, 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许多订单已经或准备转向更具成本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贸易磨擦不可避免地在新的一年中继续成为阻碍出口的“绊脚石”。另一方面, 工人对工资、福利的要求提升迅速, 以纺织大省山东为例, 月薪1500元仍然留不住人, 熟练工的数量缺乏和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企业接单生产。同时, 受到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双重挤压, 产品价格难以提升[4]。2009年纺织产品的出口价格整体出现下降, 对主要市场的纺织品价格全部负增长。而国内, 通胀预期高涨, 生产成本提升成定局, 资源型商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将全面提升。2009年末至2010年, 全国范围内水、电、煤、油、气的价格全部上调, 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和终端市场降价加大企业经营压力。而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 出口纺织服装议价能力较弱, 欧美市场采购商压价严重, 行业削价竞争愈发激烈, 部分产品出口均价下降幅度超过10%, 行业持续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利润空间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挤压, 因此, 迫切要求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进行产业转型, 扭转被动局面。

2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2.1 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层次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研发, 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应以技术改造为突破,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加大机电一体化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纤维的引进、研发与应用, 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与地区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 逐步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全过程开发体系, 打造集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渠道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 提升我国纺织出口企业产品整体的附加值, 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另外, 在技术创新支撑下, 现有的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创立自有品牌, 逐步从简单的OEM (贴牌加工) 向ODM (委托设计生产) 和OBM (自有品牌营销) 转变。在浙江纺织界, 一些有远见的OEM企业也已经开始逐渐向ODM企业转型, 如浙江的茉织华服装公司就是通过将制造优势转变为设计优势。

2.2 大力开发新兴市场

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不利于风险降低。因此, 纺织品出口贸易企业应在巩固美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 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积极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和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的同时, 企业也要重视开发国内市场, 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 开发国内市场对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将会带来更大的机遇。这就要求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积极培育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 这有助于掌握经营的主动权。对有实力的制造企业, 可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 并积极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对中小型制造企业, 营销重点应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另外, 中小企业还可与贸易类进出口企业合作, 弥补海外竞争能力弱的缺点, 同时, 积极利用官方相关网站加强对产品的宣传, 努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

2.3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采取直接投资、参股、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直接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展产业, 支持企业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 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 并且绕过贸易壁垒, 规避贸易风险。通过走出去发展, 提高对国际消费市场的支配力, 改善中国纺织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 拥有国际品牌企业比生产制造企业分享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 我国总体上处于分工的低端, 存在着国际名牌少、品牌价值低的问题。在国家市场上开展品牌国际经营, 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提升价值链的重要内容。

3 结语

加入WTO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 给其他国家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一些国家针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调查, 挑起贸易摩擦。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欧美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 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纺织行业协会出面, 全面部署统一协调出口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及特保应诉的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出口应诉机制, 为企业保驾护航。同时, 我国纺织行业协会应在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品生产、销售、贸易政策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 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 并及时将相关信息给纺织品出口企业与政府, 发挥了协调、监督、维权、服务的功效, 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出口企业的良性互动关系。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真正走出困境, 不能单纯依赖国家政策扶持, 只有通过深度挖潜增效,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牢牢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 即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 在制造环节中提升和转移, 着力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 真正实现从纺织产业大国向纺织产业强国的转变。

摘要: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 贸易壁垒日益频繁,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传统纺织品贸易的发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因此, 需要切实提高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及时引导企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型, 提高产品附加值。

关键词:纺织品,加工企业,转型

参考文献

[1]王海峰.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J].国际贸易, 2009, (2) .

[2]鹿朋.纺织服装业升级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区域生产网络的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3]高峰.全球价值链的微观视角:基于企业层面的综述[J].商业研究, 2009, (5) .

碳关税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篇10

一、碳关税与纺织行业的关联性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及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针对碳足迹评价的标准或规范, 而国际上大多采用的是英国标准协会制定的《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PAS2050:2008) 》及其指导文件。它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 (Life Cycle Assessment, 简称LCA) , 即某一产品 (或服务) 从取得原材料, 经生产、使用直至废弃整个过程的碳足迹计算。纺织品出口过程中纺织品的碳足迹核算包含了纤维提取、染色、织造、制衣、洗涤、熨烫、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和废弃等一系列过程。由于涉及领域多, 数据收集和分析极为复杂, 对以中小型企业出口为主导纺织行业来说, 系统计算各类纺织品的“碳足迹”困难重重。

碳关税的征收基础是出口商品的内涵排放, 影响因素很多, 例如能源结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出口纺织品附加值低, 单位出口贸易额的能源消耗与排放值两者均高, 其内涵排放问题将表现得尤其突出。2011年,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 479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额376.7亿美元, 增长11.7%, 对欧盟累计出口额534.5亿美元, 增长19.7%, 在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 纺织行业为主的轻工业则始终处于内涵排放净出口的地位。即使短期内欧美发达国家还不可能对进口纺织品征收碳关税, 但是长期而言, 大多纺织生产企业缺乏环保优势, 碳排放量较高, 没有掌握碳足迹的分析技术, 一旦开征碳关税, 纺织品出口形势势必日益恶化。

二、碳关税开征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一) 增加出口成本, 削弱出口竞争力

如果开征“碳关税”纺织品生产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制定的碳足迹评价标准, 势必增加检验、测试、认证等程序产生相关费用。纺织品外观设计、出口标签和产品说明也要做相应调整, 纺织品的出口成本绝对增加, 在国际市场上成本优势相对削弱。假如对我国的纺织行业开征碳关税, 按照美国国内的碳税标准, 那么碳关税总额将占出口总额的3%~7%。而2011年我国纺织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5.35%、一旦开始征收碳关税, 作为高能耗、低效率、高排放的纺织行业, 整个行业将面临出口严重萎缩的局面。因此, 碳关税的征收将提高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 削弱其价格优势, 致使竞争力下降。

(二) 缩小出口规模, 降低出口总额

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能耗高的现象。在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上短期内很难符合发达国家规定的低碳标准。一方面, 随着“低碳”观念的普及, 国外消费者将更青睐绿色纺织品, 国外采购商在选择纺织品时会重点考虑供货商在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 碳耗高的纺织品或将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 从而减少纺织品出口规模。另一方面, 据有关研究表明, 纺织品加工业的每万元产出的隐含碳排放量为2.5~5.5吨, 利用动态一般均衡 (CGE) 模型, 按照30美元/吨或者60美元/吨的两种不同标准征收, 对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出口状况进行模拟, 模拟结果显示: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量将分别减少3.53%和6.95%。相当于每出口万元产值将被加征6%~14%, 所达到的贸易保护程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部分出口产品所遭遇的反倾销税。可见, 碳关税的征收必将导致纺织品的出口规模缩小, 出口额相应减少。

(三) 恶化出口环境, 增加贸易摩擦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 全球又一次面临贸易保护危机。我国的纺织品一直以来都是被贸易救济调查的对象, 最长的调研时间是五年, 而金融危机后“碳关税”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形式, 可以长期征收, 涉及整个出口贸易体系, 并且征收标准与额度尚未有统一标准, 随意性大。如果征收碳关税, 纺织品出口企业很可能与欧美发达国家产生严重的贸易摩擦, 必将给纺织品出口带来更大的障碍。无疑将恶化纺织品出口贸易环境。

(四) 冲击行业发展, 影响国内就业

假如碳关税开征意味着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必将大幅增加, 那么企业会采取提高纺织品价格或减少生产数量等措施。在纺织企业失去价格优势后, 伴随着是国际市场份额相应减少, 最终导致诸多中小型纺织企业失去效益甚至倒闭, 而企业减产或倒闭终将引起大批企业工人失业。另外, 为了符合发达国家规定的低碳标准, 纺织行业将采取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战略, 使得生产一线用工数量也会不同程度的减少, 总之, 碳关税开征必将对纺织行业、国内就业造成负面影响。

三、纺织外贸出口企业应对碳关税的策略

(一) 加快技术创新, 提升产品价值

根据国外低碳技术的发展趋势, 今后一段时期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加强产学研合作, 集中优势科技力量, 加强对低碳技术的研发, 以《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为引领, 加强纺织纤维材料的研发与创新, 大力发展超仿真及各种功能性纤维;加强新型低碳面料研发与创新, 大力发展各种再生面料、仿真面料、新型面料;加强纺织品生产中节能减排技术与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研发, 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适时推出绿色品牌纺织品, 提高出口纺织品附加值, 从而减少碳关税对纺织出口的直接影响。

(二) 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产业调整

面临碳关税的挑战, 纺织企业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实行节能减排, 淘汰落后产能;从目前纺织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我国纺织产业结构不合理, 呈现“橄榄型”格局, 即在中间的生产加工环节优势显著, 而两端的产品研发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薄弱, 而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为了应对“碳关税”, 需要纺织产业结构调整, 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提升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 推动品牌建设和销售网络的发展, 实现纺织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转化, 从而减轻甚至规避“碳关税”。

(三) 优化企业管理, 减少环境污染

应从纺织行业自身角度出发, 将低碳理念植入到全体员工观念中, 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减少单位产品碳含量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考核企业减排工作, 从纺织品生产全过程考虑, 把“减少单位产品碳含量”融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企业可以制定“碳足迹发布制度”, 积极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即从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远洋运输、使用到报废每个环节实施量化考核, 并且将量化考核结果与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绩效挂钩, 使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充分考虑到减排工作的重要性, 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四) 建立碳耗评估体系, 储备相关碳耗档案

依据国际惯例, 针对欧美发达国家对纺织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 出口企业应提供:产品名称、规格、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要素投入、销售定价、财务报表、出口情况一系列完整的销售信息。只有具备了完整的销售信息, 在面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诉讼调查时, 才有胜诉的可能。为了防止未来可能面临的碳关税贸易壁垒,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也应及早建立碳消耗指标体系, 准备好相关碳消耗信息档案。按国际标准ISO1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4040-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确立》) 的要求, 收集纺织品生产加工阶段的耗费数据、排放系数等资料, 准确估算生产各环节纺织品的碳足迹, 直至建立起涵盖纺织品生产各环节的碳消耗评估指标系统, 从而更好地应对碳关税壁垒。

(五) 进行国际认定, 找出节能环节

ISO14046标准提供了一套透明且可核查的要求, 帮助企业量化、管理、报告及核查其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 并帮助企业寻求潜在的减排机会。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现在非常重视纺织品的碳足迹, 纺织品想要进入其市场销售, 必须进行ISO14046“碳足迹”认证, 假如纺织品没有碳足迹这样的数据, 就不符合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出口市场上纺织品上面没有碳标签, 即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的碳的说明, 就不符合标准且不能进入其市场销售。反之, 如果能出现这样的数据, 就可以进入其市场销售, 意味着符合标准进口国就不收碳关税。因此出口企业要积极进行ISO14046标准体系认证, 通过碳足迹评价找出节约能源的潜在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力争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从而为纺织品出口拿到免费通行证。

(六) 扩大国内市场, 降低外贸依存

随着当今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 纺织品消费在国内有巨大的潜力。目前, 政府建立了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以及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工作的部署, 纺织出口企业应响应国家政策, 调整市场结构, 满足国内需求扩大国内市场, 减少国外市场降低外贸依存度。从而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 逐步解决贸易利益和保护环境突出矛盾, 规避碳关税的直接影响。

(七) 开拓新兴市场, 拓展外贸空间

碳关税主是由美国、欧盟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而欧美市场目前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其他国家尚未提出征收碳关税。尽管我国会尽力阻止碳关税, 但在短期内WTO的谈判困难重重, 谈判胜算的概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 纺织出口在稳固欧美市场的同时, 积极拓展新兴经济体市场, 如东盟、南美、非洲等地区, 这些地区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相对比较小, 但市场潜力巨大。这样既可以减少对欧、美、日等市场的过度依赖, 减缓“碳关税”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冲击, 也可以实现多元化贸易市场结构, 解决贸易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沈红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北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9) .

[2]郑春芳, 陈仙丽.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四大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 2011 (1) .

[3]蔡苏文, 于淼.碳关税对山东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东纺织经济, 2012 (1) .

[4]李平, 李淑云.碳关税问题研究:背景、征收标准及应对措施[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9) .

[5]陈健.对碳标签、碳关税与外贸纺织服装业碳减排的思考[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 2011 (22) .

[6]钟娜.碳关税征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 2011 (15) .

人民币频跌停利好纺织品出口 篇11

当2014年年初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创下6.04的历史新高,市场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必将“破6”的时候,持续8年的人民币升值走势却戛然而止,并逆向踏上贬值之途,迄今累计贬值3.5%。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长期、稳定升值,让不少出口型企业承受重压。2014年,人民币出现贬值,自然也让这些企业因此获得喘息的机会。对于不少利润被结汇环节吞噬掉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人民币贬值将是刺激其业绩增长的最直接手段之一。

因此,虽然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国际市场仍有所低迷,人民币短期贬值可能不会为纺织服装公司带来明显的增量订单,但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仍将明显减压,这对于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构成利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称,人民币贬值1%~2%,对外贸企业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靠量打市场,亏1分钱跟赚1分钱,差别很大。

但一位纺织出口企业负责人也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贬值幅度并不大,因此对纺织企业所产生的利好作用非常有限。“劳动力、原材料、资金成本等都在上升,相比而言,贬值幅度并不是很大,对企业利好作用有限。”

另一个问题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是否成趋势。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称,此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在年内不会成为趋势,因美元暂已见顶,且基本面亦不支持大幅贬值。中国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未来央行将对外稳汇率,对内放流动性做对冲。由于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有充分的掌控力,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稳定。

纺织品进出口 篇12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

1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1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 处于华东、华南、华中三大板块的结合部, 是华东和华南两个国内发达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最佳途径。交通四通八达, 京九铁路北通首都, 南连港澳, 自北向南依次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浙赣铁路交汇, 是我国内陆地区惟一直接联通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要道。同时南昌海关与长珠闽地区的重点城市海关, 全面覆盖水陆空快速通关。周边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都有很发达的市场, 为江西服装企业采购上下游产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缓和了服装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1.2 劳动力、土地、水、电等资源优势

(2) 新生物技术的运用。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促进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各类食品 (如转基因食品) 、药品和保健品等的迅速发展。基因组学、基因测序技术、生物芯片、微流体芯片、微珠芯片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快速发展, 使国际产品的研发成本大幅下降, 新的国际生物产品不断出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际各类医疗新用品的诞生和营销发展, 模仿生物功能的移植和修复技术等得到发展, 对各国人类治疗疾病产生重要的影响。创新的生物技术产品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销售, 各国人民均能消费和享受生物新技术带来的方便生活和满足。

(3) 新材料技术的运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群体性突破, 对基础科学和几乎所有工业品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新材料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材料和工艺, 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纳米的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开发与应用, 使原材料的种类增加, 生产出来的各种新材料产品不仅满足了各国人民基本生活和享受的需要, 也使各国人民生产、生活的空间得到拓展, 生命和生活质量得到更多的保证和提高, 为国际市场提供基础条件。

(4) 空间技术的运用。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利用国际太空进行军用、民用和商用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卫星技术在结合微型计算机技术后, 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各国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太空技术和材料技术的结合, 使得新的纳米级的机械装置、超轻型材料、太空能源不断得到运用, 为世界新产品的诞生创造了新的条件。

(5) 新能源技术的运用。国际石油开采供应量越来越少, 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已成为各国摆脱石油依赖的战略任务。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已进入各国的首先考虑的核心内容。核能技术、太阳能技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周环宇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谢兴伟

江西农业剩余劳动力严重过剩, 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与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 江西纺织业工人的工资较低和相对素质较高。有统计显示, 2007年江西的制造业平均工资为15477元, 全国最低, 劳动力价格约是沿海地区的1/3。

电力方面, 现有南昌电厂、九江电厂、贵溪电厂、丰城电厂、华能电厂等大型电厂和万安、柘林水电站, 电力装机容量近700千瓦;水资源方面, 全省河川径流量居全国第七位, 水能理论蕴藏量在华东7省市中居第二位, 可开发的水力资源610多万千瓦;此外江西地价相对低廉。

这些充裕的要素禀赋直接决定了江西在该产业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

术、风能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得到重视并加速开发, 节能的超导材料、贮能材料等得到广泛的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各国绿色和环保产品的开发有重要作用, 对各国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及对休闲、娱乐、美学和个体利益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使人们更重视绿色国际营销活动。

(6) 新海洋技术的运用。新海洋技术在与微型计算机、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的融合和集成下, 得到重大的突破和发展。海洋的监测技术、生物技术、矿物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等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对开发国际海洋产品提供了技术可能。新海洋监测技术、观测技术和航天遥感等也使国际货运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为国际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 使国际营销的时间极大缩短, 国际物流更加顺畅, 对促进国际营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 新技术革命推动了国际营销的革命, 使国际营销在技术和水平、时间和空间、速度和效率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国际营销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新技术革命的速度和运用的范围。新技术革命和国际营销是世界持续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 二者的融合发展必将促进世界商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弋.世界经济发展与新技术革命[J].中国科技产业, 2004, (12) :

[2][美]约翰·奈斯比特, 怕·阿博顿妮.2000年大趋势——九十年代的

十个新趋势[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0:123~141.

[3]黄军英.2020年全球技术革命[J].全球科技经济望, 2007, 255, (3) :

1.3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 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南南康的西服西裤业、奉新印染织造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其中:南昌市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基地先后获得“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称号。2008年又成为全国八个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试点之一。

2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2.1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 江西的棉、麻纺织品、粘胶长丝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但大部分纺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不足, 生产水平名列全国前茅的产品较少, 突出表现为大路货多, 名牌少;低挡多, 中高档少;粗加工多, 精加工少;衣着用品多, 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太完整, 上下游产业间的传递和牵引作用不强;二是产权结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 非国有纺织销售收入所占比例仅为80%, 与浙江、广东等先进省份比相差甚远;四是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规模小, 集中度低, 缺乏大公司、大集团的支撑, 全行业规模以上447户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仅96户, 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偏低。

2.2 企业技术、设计力量薄弱, 品牌个性不足, 缺乏创新和发展能力

截至2005年, 全省纺织行业尚没有国家级技术中心, 省级技术中心也只有4户, 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0%。大多数纺织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进行大规模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 或简单模仿, 复制国外的产品, 设计开发水平不高, 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即便有品牌, 其设计科技含量不高, 在市场上缺乏吸引力。此外其对国际市场信息的获得明显滞后。而纺织服装业是竞争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产业。长此以往, 必将使企业在竞争中更为落后。

2.3 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的制约

由于目前江西纺织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属中小规模, 资金普遍紧缺, 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它们只能通过间接方式融资, 加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与此同时, 一些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时, 还附加了一些限制性条款, 如提高利率、贷款前先扣除利息等, 这样的筹资方式, 不仅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 增加了生产经营中的不可控因素, 同时给社会安定也带来了一定风险。

此外, 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由合伙人掌控, 经营管理难以上层次, 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3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机遇分析

3.1 改善了江西纺织品国际、国内竞争环境

我国入世后以WTO正式成员的身份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直接参与制定国际贸易游戏规则, 提出对我国有利的操作规范, 同时灵活运用WTO基本原则和保障条款来保护自身利益解决贸易争端, 这必然使我国国际贸易日益受益, 同时也给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出口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竞争环境。

3.2 江西纺织品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有利于改变江西对某些市场过度依赖的局面

目前, 江西主要外销市场为亚洲、欧洲、北美。已初步实现市场的多元化, 尤其是开拓拉美和东亚市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中国和东盟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成为位居全球规模第三的自由贸易区。而纺织品生产加工、销售网络转移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方面。在我国与东盟的纺织品贸易中, 东盟仍处在产业链的上游, 而我国相对处于下游, 在服装贸易方面, 我国对东盟有较强的出口优势;在纺织原料和中间产品上, 双方均有较大的进出口量, 双方贸易与加工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3.3 内销市场繁荣

出口和内销是驱动行业渡过结构性调整阶段的“双套车”。受制于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压力, 出口增速、外销比重和纺织品服装占总商品出口比重将继续出现回落。但压力中依然存在机会。随着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继续提升, 衣着消费支出将持续增加;收入结构的变化引起消费习惯的改变, 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 增加了中高档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需求, 在内销压力增大的同时, 品牌集中度会提高, 这给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带来发展和壮大的机遇。目前, 江西省人均纤维消费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0千克) , 纺织品、服装内需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4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挑战分析

4.1 原有的竞争优势已开始弱化

2007年以来,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仍然面临国内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染用水量过大、劳动力供应不足和用工成本上涨等资源约束。过去纺织工人每月工资600元~800元, 现在涨到1000元以上。由于农民工短缺, 工人流动性大, 普遍对工作环境要求提高, 要留住纺织熟练工必须出高薪酬。加上电、蒸汽、节能减排等配套费的增加, 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压力增大。

4.2 国际、国内竞争加剧

纺织配额取消不会只使中国一个国家受惠, 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同样也是重要的机遇。取消配额势必造成全球供应激增, 价格和利润将有可能大幅度滑坡。由于纺织服装业的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取消配额后, 纺织服装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企业之间的低价格竞争、粗放式经营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导致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整体效益下降。

4.3 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以及非关税壁垒的严重制约

我国加入WTO以后,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 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 到2016年底, 中国纺织业服装的出口都将受到三个条款的制约:这些条款都会陷中国于被动之中, 同样也会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打击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武器。

江西纺织品出口市场较为集中, 一旦出现出口数量增长过快或者价格暴跌, 很容易招致对方国家引用WTO的反倾销、保障条款来保护其国内市场, 导致出口风险增大。

参考文献

[1]谢晓鸣.品牌战略与江西纺织业发展的探讨[D].南昌大学学位论文, 2007.

[2]徐正华, 邹晓明.后配额时代江西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的机遇挑战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 2006, (7) .

[3]王芳.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8.

上一篇:嵌入式操作系统通用性下一篇:国际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