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进出口

2024-10-15

机电进出口(共12篇)

机电进出口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开放进程的加快,机电产品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机电产品进出口在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生产机电产品是中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因此保持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稳定、优化产品结构,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的现状剖析

目前,我国政府对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工作重视程度较高,进出口结构的研讨会也在频繁举行。我国长三角地区是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的重要集中区域,对长三角地区的商品进出口结构实施完整的研究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结构质量,保证机电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更高水平的实现。在进行机电产品结构优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机电产品现有的技术含量水平,对全部的机电仪器进行出口价值的分析,并且保证机电产品可以在有效的技术含量因素支持下进行设备出口水平的控制,保证机电产品能够适应进出口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环境要求。长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技术含量的全部附加性能都很有可能成为影响长三角地区市场活跃新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长三角地区还具备劳动较为密集的特点,使得很多的机电产品可以在基础性物资价值的维护之下实现进出口结构的有效优化。长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价值控制工作,具备很强的技术层面的优势,而技术含量在实现过程也很有可能在进出口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产生机电产品附加值的下降。

因此,在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多电子产品的处理比重都很有可能在通信设备的不利影响下造成机电产品的质量问题。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在这一阶段呈现出多元变化的趋势,空调或电视机等常见机电产品领域存在运行质量的问题,导致很多机电设备不符合机电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也无法保证同机电零部件的质量增长要求取得适应。虽然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当前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但长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量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总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很多数据资源的处理活动难以适应零部件的质量控制要求,造成很多检测工作无法在相关计量机制的控制下实现对进出口程序的合理控制,最终导致检测分析机制的运行成为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控制当中的重要阻碍性因素。

2 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一定的资金瓶颈制约

长三角地区在进行机电产品质量分析的过程中,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资金的瓶颈方面,如果长三角地区在进行机电进出口状况研究的过程中难以充分适应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将会造成进出口结构的调整过程无法在机电产品的质量控制之下进行合理处置。目前,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正处在调整的过程中,而长三角地区在实施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能够具备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因此,相关技术的改造工作必须通过新型产品的研发状况和相关要求进行技术性处置,保证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结构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优化处理。

另外,很多机电进出口工作人员对技术改造的重视程度很高,而相关流动资金的控制工作却无法在机电产品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进行产品研发质量的有效控制,使得很多的产品质量控制工作只能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中进行调节,无法充分适应机电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贸易活动质量。人民币汇率的上调活动也会直接对长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构成影响,因此,在机电产品的出口活动正常推进的过程中,企业的利润因素很有可能出现改变,使得很多的出口工作出现成本因素的累积,难以保证所有的成本因素可以在进出口结构的控制过程中得到合理应用。

2.2 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缺乏足够的创新

目前,长三角地区在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结构控制中,对高新机电产品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高新产品的设计和运用,又必须结合进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结构设计和调整工作由于不能保证以自主研发的方式进行进出口结构的控制,很有可能在不具备研发能力的情况下造成进出口结构控制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机电产品的使用工艺难以同机电产品的创新要求保持一致。还有一些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在优化的过程中,仅仅能够保证进出口活动拥有基础性力量支持。还有一些技术性因素存在很强的科技含量,使得一些进出口工作仅仅能够保证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结构具备一定的增长性需求,无法充分适应自主品牌的设计和处理意见,使得很多的企业虽然能够对进出口产品实施扩张化处置,却很难充分保证产品的技术性含量可以在机电产品的附加值影响下进行增强,使得长三角地区难以通过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的技术性调整实现进出口业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2.3 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业务市场过度集中

市场的集中虽然可以保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工作能够在数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却使得很多进出口业务无法在市场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实现调整机制的构建,导致很多进出口业务仅仅能够保证在常规环境下进行推进,难以适应贸易壁垒产生状态下的市场适应要求,最终导致很多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活动只能单纯地实现数量层面的维护,无法充分适应机电商品的金额控制要求。

在市场集中度超过正常状态的情况下,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活动还比较容易受到境外竞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更具实力的机电产品在进出口结构方面产生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市场过度集中的问题还会使得一些贸易障碍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直接导致很多机电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无法在多种多样的调查机制影响下实现对机电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最终导致很多技术性壁垒难以实现有效的突破,不利于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的顺利调节。

2.4 调整进出口结构的政策和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很多机电产品在进行进出口政策设计的过程中,仅仅能够根据进出口业务结构的特点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难以保证将各类政策正确地应用于进出口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使得很多政策性因素无法同机电产品的发展目标形成有效对接。虽然我国政府在制定机电产品进出口帮扶性政策的过程中对进出口业务进行了一定的优待,但很多进出口业务的政策难以保证在政策的带动下实现进出口结构的优化。还有一些政策性因素无法充分适应进出口结构的调整要求,而相关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难以保证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合作,最终导致很多的机电产品出口活动仅仅可以在政策因素的带动下进行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的调整,无法完整地适应机电产品出口政策的各项措施,最终导致很多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结构调节工作无法在政策的帮助下实现运行水平的提高。

3 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升级策略

3.1 增强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资金供给

资金的有效供给是保证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得到优化处理的关键。因此,要对长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管理业务实施完整的调整和控制,使全部的机电产品管理业务都可以在长三角地区整体商业规模的优势控制下实现进出口结构的必要优化,增强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的调节质量。可以根据当前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的进出口业务处理要求,对人民币汇率控制机制加以完善,使后续的汇率调整机制能够在企业规模的有效调整过程中进行企业流动性资金的分析研究,切实提高资金瓶颈问题的处理水平。

要对人民币汇率调整不同阶段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具体影响,对机电产品的贸易活动流程加以设计,以便所有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程序能够在机电产品的贸易影响下实现运行程序的完善,以便所有的贸易活动都可以在一般性贸易程序的控制下实现利润因素的有效控制,使全部的成本性因素能够在资金供给方面形成同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的适应程度。

3.2 完善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优化创新机制

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的设计活动必须保证能够同高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相适应,保证现有的高新产品设计技术可以在固定比重的影响之下形成结构优化水平的升级,切实保证所有的出口结构调整要求可以顺应机电产品的自主研发业务要求。此外,还必须加强对出口结构优化策略处理意见的重视,保证全部的自主研发程序都可以在创新机制的合理控制下进行企业进出口业务结构流程的控制,保证所有的进出口业务能够在增长性力量的制约之下实现机电产品结构优化性能的合理控制,使后续的扩张性活动能够有效顺应进出口业务的技术处理要求。

另外,必须加强对结构控制过程中技术性基础的关注,保证所有的机电产品可以在附加值因素的控制之下进行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以便产品可以在实施进出口结构调节的过程中更具新颖性特点,避免产生产品老化或相关特点不突出的问题,使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控制程序可以进行创新机制的有效控制。

3.3 转变机电产品进出口市场状态

可以在分析机电产品进出口市场状态的过程中,对全部的贸易活动实施市场环境的分析,使更大范围内的市场因素可以在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支持性作用。此外,要结合当前正在快速扩展的进出口金额特点,对所有的贸易壁垒因素实施进出口市场因素的分析,保证全部的调查活动可以适应进出口市场的建设要求,避免机电产品的销售渠道在调查性因素的影响下使调查水平下降。要根据已经出现的风险性因素和已经形成的负面影响,对各项调查机制可能对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判断,保证全部的进出口业务可以在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中实现进出口市场的合理调控,增强机电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

3.4 增强进出口结构调整的政策和人力资源支持

每一位参与到进出口结构调整工作当中的成员,都需要加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的关注,使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顺应我国商务部各项政策性因素的支持,提升重点领域的进出口结构调整要求,使相关技术产业的优势可以在机电通信设备的质量控制之下实现政策的各类优势,并保证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够与结构调整相适应。

4 结语

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结构直接决定了进出口工作的质量,因此,对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存在的问题实施完整的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应对措施的制定,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的执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广斌.主导产业更替对进出口结构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3(9).

[2]成文华.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历程及政策取向[J].电气时代,2012(12).

[3]商务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贸领域取得的成就[EB/OL].中国新闻网,2013-12-19.

[4]郭鹏辉.加入WTO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2(11).

机电进出口 篇2

企业进行调研,并对40多个骨干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根据最近我们对4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结合我省今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从今年7月开始,出口增幅出现下滑态势。7、8、9月出口额和增幅分别为:7月:2.69亿美元,增长75.79%;8月:2.86亿美元,增长69.25%;9月:2.41亿美元,增长50.57%。

2、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小,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外商信心不足,出现观望现象,订单减少,对已签订的合同出现违约和拖欠支付货款现象,收汇风险大增。如科力电机发运到乌克兰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到港,外方因外汇管制和缺乏外汇等原因而不提货。

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不同种类产品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最大的为材料类金属制品,价格跌幅大,预计明年出口下降30-40%,其次为:电子类产品,如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显示器、显像管1-9月出口下降12.86%,维胜科技:多层电路板出口1627万美元,同比下降27.96%;第三是:一些消费类产品:如轿车零部件供应商长沙磐吉奥生产的拉线出口1676万美元,下降26.21%。目前,对机械设备影响小些。

4、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从欧美向亚洲、非洲、大洋洲蔓延。出口增幅下滑从8-9月开始,比较早的如北美,增幅由7月的69.22%下降至8月14.47%,9月为35.02%;9月份开始,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增幅分别由8月的77.86%、162.20%、66.36%下降至54.90%、25.90和-13.55%,降幅分别为23%、136%和79.91%。

5、今后几个月至明年出口预测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联手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效果如何,现难以预计。所以说,对于我省明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现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据我们调查,80%以上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的企业占26.4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占17.65%,增长20%以下占8.83%,持平的占20.59%,认为出口下降的占52.94%,其中下降20%及以上的占23.53%,下降20%以下的占29.41%。认为明年出口增长的企业占46.8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占25%,增长20%以下占21.88%,认为下降的企业占34.38%,其中下降20%及以上占18.75%,下降20%占15.63%,出口持平占18.75%。由于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械设备,这类产品大约占整个机电出口产品的50%,其中工程机械大约占出口机电产品37%。这些产品目前受影响相对来说小些。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明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仍有可能保持15-20%的增幅。

二、应对措施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各企业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苦练内功,降低成本。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控制成本。在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缩短物流链,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汇率调整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篇3

人民币升值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从对人民币的预期升值5%,到实际升值的2%,虽然升值幅度不大且小于预期,但在近年来出口退税下调、国内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及国际市场能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已经对机电产品贸易形成了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此次汇率机制改革,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出口的影响

1. 短期直接影响。也可以说是瞬间的汇兑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升值截止日已发货未收款项;二是已接定单但仅收定金或部分货款,滞后收汇形成的损失。因从签订出口合同到收汇周期平均在三至四个月,据此粗略估算,人民币升值后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的直接损失在50亿美元左右。对于瞬间的汇兑损失,部分企业曾与国外的进口商联系提出提高合同价格,但进口商一般以汇率调整为我国的政府行为等理由拒绝提价,我企业只能自己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2.对企业长期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是从产品配套角度来看,出口产品中进口料件比例较高的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受影响较小;而对于国产配套比例较高的出口企业,随着国内采购成本的增加竞争力将被削弱,进而影响国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因此,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二是目前大部分机电产品仍属于劳动密集性、资源密集型产品,低价竞争严重,升值后利润更趋微弱。特别是有些产品如摩托车、彩电等行业面临的对手是国外厂家,我与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必然要不同程度的提价以保证适当利润,出口产品的价格的竞争力被削弱,出口市场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产品的冲击。

3.远期不确定性的影响。目前内资企业利润薄,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利润率在多年的激烈竞争下日趋下降,部分行业的利润率仅在3%左右,从总体来说,升值2%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损失,大多数机电企业还可以承受。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不明朗感到强烈不安,不知下一步如何行事,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按照多高的汇率考虑,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从前期签订合同到执行到收汇最长需要15年,一般也要在5年以上,对今后汇率的走势更无法把握。

二、对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对进口的影响主要正面的:

1.升值后我企业在对外支付合同款项时,人民币购汇的成本将降低,进口企业从汇率变动中直接受益。但因进口成本下降,国外产品以低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将对各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冲击。

2.一般贸易进口环节中,用人民币支付的关税增值税的成本将降低;一般贸易进口过程中的远洋运费、保险费也将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3.但有些企业也反映,从人民币升值2%后,日元对美元迅速升值2个日元既可看出,对于日元、韩元等亚洲货币,将随人民币升值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故在亚洲国家进口的成本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相同比率降低,这样人民币升值在进口方面的成本效益对企业就大大削弱。

人民币汇率调整后对各主要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反映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消化此次升值所带来的损失,但对具体行业要具体分析

一、对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出口的影响

1.成套企业的主要特点。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出口主要涉及铁路、通信、电站、石化、水泥厂等产业,包括设备供应、工艺设计、技术转让、安装调试指导、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内容。产品大部分是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是经过几十年工业基础积累并与欧美国家有一定竞争力的少数产业,代表贸易强国的方向,是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点领域。但目前我企业还处于成长期,国际竞争力较弱,与国际巨头相比技术上有一定差距,但是价格上有优势。这类项目最重要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还款周期长,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2.汇率变動对成套企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给从事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的企业带来较大影响,虽然大多数企业之前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如进出口押汇、置换美元贷款、采用福费庭、提高前期付款比例等),但受行业性质影响,大多数企业利益受损。人民币升值不仅提高企业出口成本,削弱我出口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大量的未收汇项目(包括企业在手的已完工未收汇项目、已签约在执行项目和已签约准备执行项目三类)遭受巨额经济损失,项目利润大幅下降;同时成套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的不明朗感到困惑,对于正在跟踪的项目需要重新调整项目成本,综合考虑汇率风险因素,提高对外报价。

3.成套企业缺乏规避汇率风险的必要工具。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比较稳健的外汇管理制度,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金融衍生品开发滞后,大型成套企业缺乏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工具。如我国目前尚未开展期权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又占比很少;企业与银行做掉期、福费庭等避险业务时,避险费用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由于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避险工具来提前锁定人民币债务的成本,升值后企业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二、对家电行业的影响

目前家电行业整体利润率低,估计在3%~5%之间。据以生产“白家电”为主的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2%将导致企业处于赢利与亏损的临界状态,甚至完全消除了空调行业的出口利润;据以生产“黑家电”为主的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后将导致企业的利润降低20%~30%;也有企业认为因每个企业业务结构各有不同,利润率也各异,按目前汇率变动影响不大。

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随着国内电信设备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通信设备持续增长的引擎。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将增加企业国内采购成本,出口价格提升,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也因进口采购成本降低,会促使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包括外资在华企业)扩大进口采购范围,削弱我国配套能力,对整个电信产业链产生严重冲击。

四、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我国汽车及其零附件进口要高于出口,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是可以降低汽车及零部件、原材料及生产线的成本,进而降低公司投资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再利用外资时可以减轻中资企业的投资压力;再利用外债时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弊端主要是汽车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将直接削弱本就微弱的价格优势;汽车出口市场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汽车进口价格下降,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

同时部分行业在人民币升值后具有一定的提价空间,主要是一方面,一些行业如自行车、轴承、零配件等行业我国已经占有很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各国为满足需要只能购买我国产品;另一方面,国外进口上的占有丰厚的利润空间,提价只是压缩了进口商的利润空间,而不会流失客户。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有关建议

一、 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利用行业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做好信息沟通、政策解释工作。同时商会应在帮助企业从规模出口向效益型出口转变、加强行业管理、避免无序低价竞争方面多做工作。

二、加快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应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创新,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尤其是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双重货币债券等都有待开发,逐步培育和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金融环境,使企业能够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三、 推进汇率风险保险,设计相应的险种,切实为企业提供汇率风险保障。

四、变压力为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各企业应从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挑战:

1.人民币升值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好时机,应推动企业增强软实力。如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在财务、运营、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及时调整、淘汰和优化业务结构和商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抓住汇率升值适于扩大投资的良机,加快境外投资步伐,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2.加强外汇金融产品的使用,利用目前可行的金融工具,如远期结售汇、福费庭等方式规避风险。

机电进出口 篇4

一、俄罗斯机电进出口市场概况及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合作的现状

机电行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之一, 其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 年销售额超过550亿美元, 全行业从业人员达850多万人。

自2000年以来, 俄罗斯机电产品进口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是俄罗斯第一大类进口产品。近年来, 俄机电产品进口激增, 而出口则逐年下降, 总体处于逆差状态。俄机电产品出口主要为航空航天设备、运输工具、动力机械、核电站设备、船舶、矿山采掘设备、机床及金属加工设备, 仪器及电子产品等, 出口市场主要为中国、独联体国家和一些欠发达国家;进口主要为汽车及零配件、计算机及组件、气压机、通讯设备等, 主要来自德国、中国、乌克兰、意大利、美国等。

机电产品是俄对我国出口的传统产品。近年来, 随着政府间协议项目陆续执行完毕, 又无新的大项目签约, 俄对华机电产品出口开始逐年下降。进口产品主要为航空航天器及零件、核反应堆及零件、金属加工机床、船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等。而我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则快速增长, 并已成为我国对俄出口第一大类商品。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以大型工程机械、成套设备、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及零件、汽车及零附件、机械基础件、电工器材等为主。

目前, 机电产品已经成为哈尔滨市对俄出口的主导产品。2006年, 机电产品开始占据哈尔滨市对俄出口商品的首位, 占全市对俄出口总额的52%。2007年, 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1%, 俄罗斯位居全市机电产品第一出口市场。哈尔滨市对俄出口的主要机电产品是汽车和汽车底盘。其余排在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前列的产品还有蓄电池、轴承、灯具照明装置等。

二、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哈尔滨市对俄机电进出口贸易额实现了快速增长,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该市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1. 贸易不平衡现象突出。

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贸易中进口与出口严重失衡, 出口远大于进口。这种贸易的不平衡性使得该市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合作的发展过分依赖对俄出口, 将增加俄罗斯市场对双方机电贸易合作的影响力, 加深双方机电贸易的不稳定性, 容易造成大起大落。同时, 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快速膨胀与进口额的踟蹰不前之间的强烈反差对比, 容易引发俄方的负面情绪, 激发贸易摩擦, 不利于双方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2. 出口贸易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基本都是通过一般贸易完成的, 而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和加工贸易出口的份额微乎其微, 致使机电产品对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拉动性不强。同时也与俄罗斯方面希望通过建立合资企业, 联合生产, 以振兴本国机电产业的意愿不相符。因此, 进一步调整进出口贸易方式, 尝试开展加工贸易已显得异常迫切。

3. 双方缺乏必要的了解。

由于沟通、宣传的力度不够, 双方在开展机电贸易合作的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了解。一方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 各自都有很多适合对方需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机电产品, 但是, 由于缺乏了解, 哈尔滨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俄罗斯的机电产品还停留在多年前的“傻、大、黑、粗”的印象上, 而俄罗斯方面认为中国的机电产品“质次价低”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 一些企业根本不知道俄罗斯市场需求哪类产品, 什么型号, 缺口有多大, 具体有哪些设计要求, 而往往是在得知同行向俄出口成功后便蜂拥跟进, 结果导致出口产品“扎堆”于俄市场。

4. 售后服务体系亟须完善。

从哈尔滨市以往出口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来看, 售后服务往往委托俄方负责, 中方在供货时, 按一定比例无偿提供各种零、散、备件, 用以售后维修。但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进口公司并没有将这些备用件用于售后维修服务, 而是另外拼装成整机出售或直接销售零配件赚钱。还有些公司自己在国内搞售后服务, 销售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出现故障时, 俄罗斯消费者一般需要等待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得到需要的零部件。这些都影响了哈尔滨市机电产品的声誉和竞争力, 制约了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贸易合作的长远发展。

5. 企业对开拓俄罗斯机电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哈尔滨市的机电生产企业, 由于俄罗斯投资环境和贸易秩序存在诸多问题而缺乏开拓俄罗斯机电市场的积极性。尽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补贴, 但许多企业都认为, 从事对俄进出口风险大、利润小, 人身安全无法保障, 而怠于开拓俄罗斯机电市场。

三、对加强哈尔滨市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合作的对策建议

1. 拓展合作方式, 以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

在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合作中, 除一般商品贸易外, 还要积极拓展贸易合作方式。俄政府近年来积极吸引外资进入生产部门, 以带动本国经济和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 开展生产加工合作已成为俄政府鼓励扶持的优先方向。哈尔滨的机电企业拥有成熟先进的技术, 应通过在俄罗斯组建合资或独资企业, 逐步扩大生产投资规模, 带动本市优势机电产品出口和富余生产能力的转移。同时还可以有效规避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进而以俄罗斯为中心辐射整个独联体和中东欧市场, 真正实现“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2. 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

哈尔滨市的机电生产企业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 积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强化品牌宣传, 健全营销网络, 完善售后服务。要针对俄罗斯市场不同的消费层次, 设计与提供不同档次的产品。要注意俄罗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环保规则等, 取得必要的认证。要扩大企业知名度、强化品牌宣传, 积极组织机电生产企业参加在中俄两国举办的各类机电产品展览会, 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俄罗斯的各大媒体开展广告宣传, 提高哈尔滨企业在俄国内的影响力。要健全营销网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机电产品大多成本高、零部件多、使用年限长, 对技术服务的要求严格。哈尔滨市的机电生产企业需充分重视售前和售后服务, 保证零配件的及时供应, 编制完善的外文说明, 认真履行合同义务, 严格遵守俄罗斯的各种售后服务规程, 做好对当地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立起运行有效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网络, 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取得俄消费者的信赖, 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

3. 根据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 选准对俄机电产品出口的主打产品。

哈尔滨市在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合作中要有所取舍, 不要盲目地贪大求全。例如, 俄罗斯家电市场前景广阔, 但家电生产并不是哈尔滨市的强项, 因而不宜投入太大精力。而哈尔滨市的光宇蓄电池却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 对外出口连年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率, 2007年更是达到了198%的出口增长率。该蓄电池在俄市场上也有很好的销路。只要哈尔滨市政府加以支持和引导, 完全可以使其像温州的打火机一样把小东西做大做强。所以, 哈尔滨市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对俄优势机电产品, 重点搞好汽车和汽车底盘、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蓄电池、汽车零配件、电站成套设备、轴承、医疗器械、农用机械、塑料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建筑机械等。

4. 政府要采取配套措施保障企业真正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

省市政府为加强对俄经贸合作, 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是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而使得企业实际上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优惠。例如,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为了鼓励对俄出口制定了优惠政策, 按对俄出口商品的价值给本地企业一定的奖励, 这一政策对哈尔滨的企业扩大对俄进出口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一些相关企业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享受到这一政策。如哈轴集团在对俄出口轴承的时候, 由于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征收约70%的高关税, 使得俄方进口企业要求哈轴集团先将货物出口到芬兰, 然后再转口到俄罗斯, 以降低进口关税。但是这样一来, 哈轴集团便无法享受到省市的奖励政策。所以, 哈尔滨市政府要抓紧制定各种配套政策, 以使政府的奖励政策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5. 尽快建立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

由于俄罗斯市场环境还不十分规范,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而政府在鼓励我市机电生产企业加强开展对俄进出口合作的同时, 要积极为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提供风险保障, 可以由市政府联合进出口银行共同筹划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制, 为机电生产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提供担保, 减轻企业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林浩, 罗进强, 郑岗.我国机电行业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 2005, (9) .

[2]李金波, 孙书林.俄罗斯机电产品市场[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7, (4) .

[3]学友.开拓俄罗斯机电市场大有可为[N].经理日报, 2003-06-03 (B02) .

[4]晓琳, 华文.我国机电产品缘何难进俄罗斯?[N].中国电力报, 2005-03-03 (6) .

机电进出口 篇5

3出口机电产品研究开发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

一、项目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前景

1、国际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该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容量、主要用户、年销售量、单位产品价格、成本、盈利水平及变化情况等;

2、国内相关产品与技术发展水平、现状;

3、本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市场需求前景

二、项目产品创新性、先进性

1、该项目产品的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2、现有项目产品技术研发力量状况分析;

3、与现有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对比分析;

4、要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

5、采用的技术标准

三、实施方案

1、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2、产品外观形状图、结构图和原理图;

3、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4、实施方式(自主开发、消化吸收、国际合作);

5、进度与完成期限

四、项目产品预计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

2、采用量-本-利分析法,找出盈亏平衡点,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能力,求得最大收

益;

3、计算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利税+年折旧);

4、预计年产量、成本、市场销售额、利税、创汇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使用合理性

1、项目总资金概算和资金预算(资金构成及比例);

2、资金使用明细表;

3、贷款偿还金额、和期限

六、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状况

进行项目财务分析,附上项目承担单位上一个财政有关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作表

七、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协作单位能力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九、项目承担单位签章

承担单位名称:(公章)

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

十、项目编写单位签章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黄金三角 篇6

为使此次报道更加深入,本刊先后采访了江苏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于震处长,上海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唐金生副处长以及深圳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

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土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全球六个超大城市群之一”。该地区的GDP和税收约占全国的22%,进出口额占全国的35%,利用外资占全国的40%。2005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达33859亿元,进出口总值超过5000亿美元,出口总值超过2700亿美元。近年来,长三角对外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在规模上(出口略低)均已超过珠三角。这表明,长三角将逐渐取代珠三角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代表地区:江苏

2005年江苏省机电产品总体出口形势

机电产品出口840.13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68.30%,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19.69%;机电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总值60.06%,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97.7%;同比增长44.7%,拉动全省外贸出口29.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顺差115.97亿美元。

2005年江蘇省机电产品出口呈现三个有所提高

一、一般贸易出口增幅有所提高。2005年开始,一般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到37.1%,虽然仍然比加工贸易增幅低9个百分点,但差距比2002年缩小19.4个百分点,比2003年缩小46.1个百分点,比2004年缩小7.6个百分点。

二、私营企业出口占比有所提高。2005年,全省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29.96亿美元,同比增长77.7%,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28%、2001年的0.61%、2002年的1.38%、2003年的1.89%、2004年的2.90%,提高到2005年的3.57%。

三、主要出口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与2004年相比,全省2005年全省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超过4000万美元的63个产品,有39个产品量价双增,11个产品量减价增,11个产品量增价减,1个产品量价双减,出口价格提高的产品种类接近8成。

代表地区:上海

2005年上海机电产品总体出口形势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较大比重。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511.69亿美元,占全市机电产品出口84.9%。

2005年上海机电产品出口特点

2005年上海机电产品出口第一个变化就是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从2004年的65%提高到2005年的66.4%,提高1.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的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还是增加的,因为基数很大,提高1.4个百分点还是很大的,第二个变化是民营机电产品出口约26.16亿美元,比2004年14.41亿美元增长81%,虽然数字小,但增长比重很大,第三个变化是2005年的高新技术出口、高新技术的高新机电产品出口达358.15亿美元,比2004年285.22亿美元净增加73亿美元。代表企业: 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200强名单中,在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大多数席位时,能看到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还是很让人兴奋的事情。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溪进出口公司)连连上榜,在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同时,创造了骄人的对外贸易成绩。2005年,慈溪进出口公司出口额达到6.77亿美元,其中家电出口达到1.112亿美元,轴承出口7325万美元,汽车摩托车配件产品出口达到了2402万美元。

慈溪进出口公司是一家以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下属10余家贸易性子公司,1个综合性外贸工业园及生产轴承、家电、服装、五金、箱包、鞋帽等10余家生产性工厂。慈溪进出口公司已在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布点,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的结合,保证了公司的稳定发展。

以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为出口主体的慈溪外贸格局,起步之初存在一大批有出口欲望但出口能力欠缺的中小企业,他们规模小、技术实力有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并且不少企业没有自己的进出口权,外贸业务开展并不顺利。慈溪进出口公司在此背景下,首先提出一个全新的外贸概念“贸易孵化器”。所谓“外贸孵化器”,是指专门为培育外贸企业而设计的工作环境,为新获权企业提供各种帮助与服务。企业孵化完成,成为具有自主外贸能力的进出口企业。

“外贸孵化器”推动宁波的外贸经济发展,催生了一批‘孵化器’企业;同时“孵化器”企业为寻求自身的突破,又反过来带动地方的外贸发展。”“外贸孵化器”适用于慈溪中小企业为出口主体的格局,同样也适用于宁波,适用于浙江省。以慈溪带动宁波,以宁波带动浙江,“外贸孵化器”得到了各方普遍认可,被推广到全国。

为响应商务部号召,慈溪进出口公司通过品牌战略正在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型,已增加产品附加值为追求方向,积极拓展出口领域。慈溪进出口公司积极参加全球行业展览,借展出海把牌子打出去。2005年公司员工出国96批143人次,邀请客户来访176批280人次。2005年,公司对欧盟出口达2.15亿美元,对美国市场出口8898万美元。

但慈溪进出口公司的外贸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外资企业依仗雄厚的资金迅速扩张对中小企业有一定冲击。2005年在经历了水电资源紧张、退税政策调整、原材料涨价、贸易壁垒、人民币汇率调整等种种困难后,慈溪进出口公司并没有退缩,他们说,英美反倾销的难关都度过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对这个正在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而言,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珠三角

广泛意义上的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九个城市,地区面积约为4.1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05年,珠三角地区的GDP达到2713多亿美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同时,珠三角地区出口总额为1126.08亿美元,占全国的35%,已连续20年稳居全国首位。一直以来,加工贸易是珠三角地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最近几年,在巩固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珠三角地区呈现出加工贸易稳定发展,一般贸易快速增长,所占比重上升的良好势头,并且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更为明显。2005年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36亿美元,年均增长37%,占全国总量的38%,

电脑部件的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的10%,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代表地区:深圳

深圳市外贸总体运行概况

据深圳海关统计,2005年,深圳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1015亿美元,增长30.4%,完成年度出口目标856亿美元的118.6%,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8, 占广东省出口总额2/5,进口813.6亿美元,增长17.2%,全年外贸实现顺差201.4亿美元。与上年相比,深圳市2005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三项指标的增速均呈现出了全面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出口总额继续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居首位,取得了“十三连冠”的佳绩。

2005年深圳市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出口总值达到1015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比2004年净增236.6亿美元,日均出口达2.8亿美元。

二、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较上年明显上升,一般贸易进口继续有所回升。2005年,深圳市一般贸易累计出口169.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6.7%,比2004年提高3.1个百分点。同时,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60.2%,高于同期全市出口增幅29.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增幅3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其他贸易出口增幅38.5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口则继续有所回升,2005年累计进口186.1亿美元,同比增长5.4%。

三、内外资企业出口同步增长,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快速,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缓慢。2005年,深圳市内资企业出口339.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3.4%,较2004年下降1.1个百分点,增长26.3%,低于全市出口增幅4.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出口201.4亿美元,增长2.1%,增幅较全市出口平均增幅低28.3个百分点,增长缓慢:民营企业出口首超百亿,累计出口达137.8亿美元,增长93.2%,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当前深圳市外贸出口发展最快的经营主体。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75.8亿美元,增长32.6%,高于全市出口增幅2.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四,2005年,深圳市共有115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25家,合计出口68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增幅高于全市出口1.2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67%,对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69%,成为拉动2005年全市出口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五、2005年,深圳市远洋贸易累计出口358.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5.3%,增长51.4%,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六、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快速、比重提高,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总体增长相对较慢。2005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471亿美元,增长34.3%,占出口总额的46.4%,比去年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累计出口755.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4.4%,增长27.9%,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05年影响深圳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是全市出口增长的最主要贡献者。2005年,全市外资企业出口额净增166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1.3个百分点,对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70.2%,其次为民营企业,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增速达93.2%,拉动全市出口增长8.5个百分点,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8.1%。

二、从贸易方式看,进料加工是全市出口增长的最主要贡献者。2005年,全市进料加工出口额净增163.1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1个百分点,对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9%。其次为一般贸易,2005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达60.2%,拉动全市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6.9%。

三、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是全市出口增长的最主要贡献者。2005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净增164.9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1.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拉动作用也较为明显,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净增120.4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5.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0.9%。

四、从出口市场看,深圳市出口增幅主要来自对香港、美国和新欧盟出口的增长。2005年,深圳市对该三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合计净增182.8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3.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7.3%。代表企业;鸿富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200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200强的榜单上,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127亿美元的的傲人业绩连续第三年登上榜首,与2004年相比,增长速度达到73%。

惊诧之余,上网搜索与鸿富锦相关的资料,才发现包括世界上耳熟能详的著名企业如摩托罗拉、通用、惠普,戴尔、本田、诺基亚等在内地投资的公司,多项指标都被鸿富锦远远地甩在后面。于是,有很多人发问,鸿富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公司?

打开鸿富锦的官方网站http://fushijt.testmart.cn,几乎找不到任何想要的资料。有很多媒体试图去采访这家公司,但几乎无一例外的碰了壁,从公司的总机开始,得到的回答就是:我们不需要报道,我们的台湾老板不让说!

根据公开的资料可以了解到,鸿富锦是台湾鸿海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富士康科技集团的主体,其董事长是被称为“代工之王”、“台湾科技首富”的郭台铭。知道郭台铭的人不少,但了解鸿富锦的人却不会太多。由于以出口加工为主业,极少直接面对中国市场,因而,尽管已经蛰伏内地将近20年之久,这个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在中国内地还是一个隐形巨人。鸿富锦并不讳言,“我们没有品牌”,但在随处可见的一些产品中,如Apple、Dell、IBM、Cisco、Nokia、SONY等,这其中可能就有郭台铭号令其麾下近20万员工所制造出来的。

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买下了500亩地,投资成立了富土康科技集团,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缆、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富土康已经拥有数十家子公司,产品从当初单一的电气连接器发展到今天广泛涉足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业的多个领域。在大陆的科技园区也已拥有3万多名工人,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组装基地。

代工是鸿富锦的生存之道,它已经借此而成为业界翘楚,也许,它的经营方式还会备受争议,但它可能会一直这样“低调”下去,因为贴牌也是企业通向成功的一条路。

共同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品牌亟待发展

我国机电出口中,关键元器件大都还是从国外进口,而且很多在出口时使用国外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占的比例低。除高新技术产品以外的其他工业制成品出口以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档产品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高档产品少。这种状况使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常依靠降价以维持竞争优势,出口产品“量增价跌”,出口效益不高,还容易遭受反倾销调查。

二、欧盟绿色贸易壁垒

欧盟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普惠制的取消及相关指令的实施提高了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大了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成本,阻碍了我国机电产品进一步拓宽欧盟市场。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技术更新改造和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重点鼓励一般贸易和自主品牌出口,设立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促进了产业积聚与发展。

因此,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将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一、民营的企业的机电产品出口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由于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自主晶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产品出口会有较快的增长。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篇7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特点

机电产品出口已连续12年保持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 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九五”期间的3.4%提升至“十五”期间的8.5%。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超过日本, 上升到世界第三, 仅次于德国和美国。

(一) 机电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自1995年以来,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逐年稳步上升, 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3234亿美元, 位居世界机电出口第四位, 与前三强的差距逐步缩小, 到2006年已上升至第三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机电出口大国, 机电产品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点项目。

(二) 机电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近十年来, 我国机电产业发展迅猛, 己在全球机电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一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流向地区依次为亚洲、北美和欧洲, 在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有少量出口, 主要出口市场仍然是美国、欧盟、日本、香港, 其中, 美国是我国机电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三) 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有所优化

机电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出口明显增多, 出口增长带动力强, 出口额较大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额商品出口值逐年增大;传统产品仍有一定的出口实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经过十几年的扶持和引导, 己逐步由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转移, 出口结构逐步向合理化方向调整。

(四) 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

长期以来,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 这与我国原来薄弱的工业发展基础分不开, 也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占据第一位的是加工贸易, 包括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 以这一出口方式出口的机电产品一直占总额的70%左右, 且有增加趋势。

二、发展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意义

在国际贸易领域, 机电产品涉及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可以培育出口贸易新增长点, 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随着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 长期支撑我国外贸出口的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轻工产品不可能再有大的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 不断加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制成品的出口比重, 特别要把国际市场容量大的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放在优先支持和发展的位置, 这才是保持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希望所在。

(二)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有利于我国机电工业的技术进步

只有把我国机电工业暴露于国际市场压力之下, 让企业及时了解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迫使机电工业部门大力开展技术改造,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达到扩大出口贸易,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可以增加国家利税收入,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 发挥我国的优势。特别是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 迫使出口部门积极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迫使外贸公司加强经济核算, 改善经营管理, 也提高了外贸公司的经济效益。

(四)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可发挥机电工业生产能力, 充分利用配置资源, 增加就业

市场容量有限和产业结构趋同化, 造成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我国机电产品总量过剩, 结构性短缺矛盾将是长期的,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机电工业的能力, 合理配置资源, 增加就业机会。据测算, 我国每增加1亿美元的工业品出口, 可以创造1.2万个就业机会, 2006机电产品出口净增长1226亿美元, 增加就业人员1471万人。

摘要:本文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出口方式等方面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特点进行分析, 尽管我国当前机电产品出口形势良好, 但仍然呈现出一种粗放型增长的趋势, 企业自身的缺陷和来自外部的竞争不利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的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的扩大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中国机电产品对韩出口研究 篇8

关键词:中韩,机电产品,贸易

2015年6月1日, 中韩两国正式签约了中韩自贸协定。2015年12月9日, 中韩双方共同确认此协定将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 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2016年1月1日, 中方实施零关税的税目数比例达20%, 主要包括部分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等;韩方实施零关税的税目数比例达50%, 主要包括部分机电产品、钢铁制品、化工产品等。从中韩总体的贸易数据来看, 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552.6亿美元, 但是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下降额为12.0%;从贸易品类来看, 2014年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中额度最大的是机电产品, 达到659.4亿美元, 而中国出口到韩国最多的产品也是机电产品, 其额度为388.9亿美元。因此, 研究中韩自贸协定对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创造效应, 借此契机扩大中国对韩机电产品的出口,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按照中国海关对商品的分类标准, 机电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十六类,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HS编码为85) ;第十七类, 车辆 (HS编码为86、87) 、航空器 (HS编码为88) 、船舶 (HS编码为89) 及运输设备;第十八类, 光学 (HS编码为90) 、医疗等仪器 (HS编码为90) 、钟表 (HS编码为91) 、乐器 (HS编码为92) 。为使本文的分析更为明确, 特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为HS编码85的第十六类机电产品。

一、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现状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在2015年1~3月期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产品中, 表1中的第一大类机电类总值达76.76亿美元, 占比34.4%;另一方面,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产品中, 机电类总值达128.18亿美元, 占比37.8%。 (表1)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 目前中国对韩国出口和自韩国进口的前几类商品中有三大类 (HS编码分别为85、84和90) 产品贸易的贸易额度相接近, 属于产业内贸易。其中, 机电产品 (HS编码为85) 是中韩之间产业内贸易程度最大的品类, 同时中韩自贸协定的生效也将对此品类的贸易带来很大的影响。

从商务部提供的贸易数据来看, 中国在中韩双边贸易中无疑是处于逆差地位, 机电类产品更是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韩国在机电产品生产的优势较之中国更强, 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生效, 中国各类机电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关税缩减后来自韩国的进口增加, 这将导致中国国内机电产品的产出减少, 逆差困境加大。但从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公布的协定关税数据来看, 中韩之间HS编码为85的机电产品的关税缩减在所有品类的机电产品中幅度最小、过渡时间最长, 大部分产品在2016年的协定关税为6.9%, 将于2029年关税缩减为0, 部分产品在2015年协定关税为0。这说明, 中国在相对缺乏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已经尽力将韩国的优势产品所带来的冲击降到最小。

同时, 双方相互投资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中国对韩国机电产品贸易存在较大逆差的原因。统计资料显示, 2014年1~6月, 韩国对中国实际投资额27.9亿美元, 而中国对韩国的投资额仅有7.08亿美元, 但同比增长689.6%。同时, 从投资方向上看,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主要表现在韩国通过对华FDI将其优势产品生产工序中的劳动密集环节转移到中国, 在本国保留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环节, 而中国对韩投资方向则主要在房地产租赁业、餐饮业、文化产业上。可见, 中韩之间投资结构十分不平衡。这种格局形成了中国从韩国进口大量零部件产品, 而最终产品却很少返销韩国, 导致中国对韩国中高端机电产品的出口额远小于进口额, 逆差也因此扩大。

二、中韩自贸协定对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效应

根据加拿大经济学家瓦伊纳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实现贸易自由化以后, 成员方之间取消了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原来由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将被其他成员方低成本的进口商品所取代, 新的贸易得以创造, 从而导致贸易规模扩大, 即为贸易创造效应;同时, 关税缩减后, 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 对第三国的歧视导致从外部进口减少, 转为从成员国进口, 使贸易方向发生转变, 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其结论是, 关税同盟的净效应等贸易创造的收益减去贸易转移的损失。若结果为正, 那么关税同盟于成员国有利;反之, 则不利。 (图1)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别货物贸易及双边贸易概况 (韩国)

结合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贸协定将对机电产品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 可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1) 中韩机电产品的生产成本差异越大, P2P3越大, 关税缩减的贸易创造效应也就越大; (2) 韩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机电产品的生产成本差异越大, P1P2越大, 关税缩减的贸易创造效应也就越大; (3) 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大, S曲线与D曲线相对于横轴越平坦, 关税缩减的贸易创造效应也就越大; (4) 中国与世界其他非成员国机电产品的生产成本差异越大, 关税缩减后给非成员国带来的损失SMFHN越大, 即贸易转移效应越大。

三、中国机电产品利用自贸协定契机进入韩国市场措施

上述分析表明, 中韩自贸协定的达成势必会给中韩机电产品的贸易带来很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从而进一步扩大中韩之间机电产品的贸易规模, 促进中韩机电产业的良性竞争。但从当前中国机电产品实际情况来看, 要抓住这一机遇, 扩大对韩出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 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提高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

(一) 成本差异角度。

(1) 对于关税减让幅度较大的机电产品, 即能够带来较大贸易创造效应的机电产品, 如部分家用小家电、办公用电子产品等, 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 自身有很大的动力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并扩大出口来获取更大的利润, 应完善对这些企业的质量监管体系和出口流程的监管体系, 避免其因利益驱使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或在出口流程中利用监管漏洞偷减费用, 降低中国机电产品和机电企业在韩国的信赖度; (2) 对于关税变动较小甚至没有变动的机电产品, 即协定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较小的机电产品, 如部分电视机配件、铁道机车、电力机车等, 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 应在保证其出口产品品质的基础上, 给予政策支持和相关补贴, 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协定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减少, 提高机电产品质量的同时, 注重品牌效应, 扩大对韩出口, 以缩小甚至扭转对韩贸易的逆差。

(二) 供需价格弹性角度

1、明确各类机电产品在韩国的需求弹性定位, 以现代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 建立正确的目标市场战略。

中国的机电产品是以挑战者的身份进入韩国市场的, 要想征服韩国市场, 必须要掌握该国消费市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中国的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 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忽视了市场定位, 只能生产没有特色的大路货, 从而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自贸协定的生效, 直接使两国消费者更加轻松便利地购买到对方国家的商品, 比如韩国的三星电子、半导体产品、擦地机器人等。那么, 同样的, 中国生产的特色产品也可以更低的价格进入韩国。因此, 在中韩自贸区建立, 韩国市场的开放这一契机下, 中国产品要想抓住这个机遇, 顺利进入韩国市场, 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 并对已经确定的目标市场和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更深层次、更具特色的包装, 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充分利用高技术含量奢侈品需求价格弹性大的特点, 鼓励企业核心技术研发, 扩大中韩自贸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

目前, 中国出口韩国的机电商品如平板电脑、吸尘器等销售量有大幅增长, 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技术层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国对韩国的产业内贸易以低质量、垂直型为主, 所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观念、提高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含量是极为必需的。同时, 技术专利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产品走出国门的一大门槛, 小米手机由于专利问题在印度被禁止销售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值得中国企业, 尤其是以技术为主的电子产品企业引以为戒。面对中韩自贸区建立的这一有利机遇, 中国企业一方面必须坚持开发自由核心技术, 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贸区建立引进的高新技术, 不断改造现有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 促使双方的贸易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科技型产品转换。同时, 李克强在2015年11月初访韩促进了中韩创新合作的战略对接。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建立成都创新产业园这一契机, 在中韩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广泛合作的同时, 更新思路、学习技术。

总之, 中韩自贸协定的正式生效, 中韩自贸区的最终成型, 将使中韩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也会给中国机电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要想很好地利用这一有利时机, 扩大对韩国机电产品的出口, 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中国企业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票赋优势, 又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 提高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出口韩国, 并且结合韩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正确的市场定位战略和当地化战略。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协定, 优化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 缩小乃至改变现阶段中国对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 实现中韩贸易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彦林, 毕大博.中韩关系新特点分析.当代韩国, 2015.4.

[2]金学成, 傅慧芬.全球当地化:中国家电企业攻克韩国市场的必由之路.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14.2.

[3]赵恩娇.全球生产网络下中韩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亚太经济, 2013.2.

[4]项义军, 刘欢.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12.

江苏机电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9

(一)出口规模

江苏作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贸易大省,随着出口贸易结构的逐步改善,机电产品已成为该省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口规模上,江苏机电产品自2006年就以1113.8亿美元突破千亿美元关口,2011年又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从2009年至2013年期间,江苏机电出口历年同比增长虽有起有落,但每年占江苏总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均在65%以上,机电产品已成为江苏省占比最大的第一类出口商品,对本省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增长及居民收入提高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1所示为2009-2013年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额规模。

(二)出口产品结构

江苏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视、无线电讯设备、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液晶显示板、计算机附件等产品。

从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上看,江苏高新技术产品的年出口额在2009年至2013间基本均接近或在千亿元以上,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在50%以上,比重较高。机电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在32.4%至46.1%之间,比重逐年略有下降。(见表2)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统计网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统计网

(三)产品贸易方式

江苏机电产品出口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2009年至2012年间,江苏机电产品出口加工贸易占比分别为77.7%、80.81%、81.87%、78.69%,历年比重平均在80%左右,占据着主导地位。表明江苏的机电企业已开始介入机电产品的国际生产分工与协作体系,并逐步融入到国际机电行业链中。

(四)出口市场

目前江苏机电出口主要分布在欧盟、美国、东盟、香港、日本、韩国等市场,占比80%以上。以2012年为例,欧盟市场占25.95%,美国市场占23.97%,东盟市场占9.4%,香港市场占8.86%,日本市场占6.32%,韩国市场占5.89%,其他19.61%。其中美国和欧盟占比较高,合约50%以上,市场集中度偏高。

二、江苏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出口贸易方式及市场不均衡

在出口贸易方式上,江苏的机电产品主要通过外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出口,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发展严重滞后;在出口市场上,以欧美及东南亚等传统市场为主,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

(二)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

江苏机电产品出口大多是使用国外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出口的外资企业通常只负责劳动较为密集的简单加工和装配环节,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位都由国外企业掌握,以自主品牌方式出口的很少,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

(三)出口成本增加

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投资和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展,原材料、土地、资金、水电等生产要素相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了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物流和融资等成本的持续上涨。快速城镇化带来的“用工荒”及制造业平均工资每年10-15%升幅水平都给机电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另外,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调整给机电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四)贸易壁垒影响严重

江苏机电产品出口目前面临的贸易壁垒主要有三种:一是安全技术壁垒,如美国的UL安全试验所认证;二是环保绿色壁垒,如欧盟的EUP指令、WEEE/ROHS指令等;三是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由美国和欧盟发起,欧盟和美国作为江苏省机电产品的两大出口市场,相关贸易措施的实施,对江苏机电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制约。

三、江苏机电企业产品出口对策

(一)实施多元化战略,促进机电产品贸易方式及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应鼓励本土民营企业积极开展机电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贸易,参与外资项目的相关配套产业,鼓励以外贸代理出口为主要渠道的生产企业,积极开展自营出口业务,促进贸易方式及贸易主体的多元化。

另一方面,鼓励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开拓拉美、非洲及东欧市场,采取多种销售策略如在国外开办销售专卖机构,甚至在国外投资设厂等方式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二)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机电出口企业首先要树立创品牌意识,重视自主出口品牌的建设,挑选并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潜力和成本竞争优势的产品;开设专业研发机构,投入资金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自主研发专业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其次,企业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从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方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三)加强企业内外部管理,降低生产出口成本

机电出口企业应通过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来降低其生产和经营成本。着重抓好生产运营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在运营方式上,企业要能在内部通过对各制造流程、环节的精细化操作和管理,实现集约化生产;在外部能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适时灵活转变经营方式。在财务控制上,机电出口企业需要学会合理运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使用多种金融工具来降低企业的汇兑风险与成本。

(四)加强应对贸易壁垒的措施

企业要加强防范意识,即时关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态。积极申请合格认证,努力生产符合国外技术标准要求的先进机电产品,预防并尽可能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一旦遭遇起诉,机电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并争取获得进口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参考文献

[1]倪伟清.江淅两省机电产品出口比较分析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

机电进出口 篇10

1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

1.1 出口持续增长

机电产品是我国重要出口产品, 1999年我国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提高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比重,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一直保持上升态势 (见表1) , 从2000年的1053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8229亿美元, 增长7.8倍, 出口比重逐年提高, 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42.3%上升到2008年的57.6%, 但同比增长自2003年以来呈下降趋势, 2008年降至17.3%。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

1.2 出口结构逐步改善

表2显示各类机电产品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 从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 除2000年以外, 这两种产品出口占据了机电产品出口的70%以上, 电器及电子产品2000年达最高值43.74%, 以后几年是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 2003年达最低值39.13%, 机械及设备所占比重是先上升后下降, 2003年达最高值36.68%;其次是金属制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 所占比重较低, 平均值分别为7.51%、7.43%、5.36%。尽管高新技术的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但占机电产品总出口的比例较低, 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

2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的障碍分析

2.1 发达国家环保标准的制约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环境标准要求非常严格, 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要符合环保要求。WEEE指令要求提高报废的电子电气产品的回收和再循环率, 对投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加贴回收标识, ROHS指令禁止6种有害物质超标的电子电器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EUP指令对除车辆外所有投放市场的耗能产品做出环境化设计。三大指令几乎涵盖我国所有的电子产品, 直接影响我国传统家电产品及小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此外, 还制定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贸易惩罚措施, 如环境附加税, 对生产机电产品的生产商和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2.2 产品系列窄出口风险高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影响范围广, 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 电器及电子产品的出口占到40%以上, 机械设备占30%以上, 一旦受严格的技术标准、法规、检验认证体系的限制, 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发生转变, 那么势必会导致机电产品出口的衰退, 造成的损失将无法弥补,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必然会伴随着高风险。另一方面,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市场主要为美国、欧盟和日本, 占到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0%以上, 这些地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为严格的地区, 过高的出口市场集中不利于机电产品抵御风险, 导致我国机电产品容易受这些国家的政策和国际市场影响。

2.3 出口产品价格上升

由于发达国家环保壁垒复杂多变的特性, 为达到环保指令的环境和技术要求, 对机电出口产品进行多重检测, 检测项目多、费用高、时间长。一些国家的技术标准很苛刻, 我国许多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企业不得不采用替代材料, 增加采购成本, 改进设计、生产工艺、设备、增加技术投入, 还有回收成本和设备维护费用等, 这对企业出口负担过重, 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产品价格提高, 出口数量减少, 降低了出口创汇的经济效益, 削弱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4 品牌战略实施力度不够

一个好的品牌意味着产品质量好, 能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可以摆脱价格竞争的局面, 增强抵御成本增加的能力。我国机电产品有产品生产的优势, 但企业普遍缺乏高研发、高投入的自主创新基础,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大多数机电产品有名无牌, 未形成自主产品名牌, 而且一些机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难以形成固定的品牌。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机电产品, 借助国外品牌进行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 产品就无法进入国外高档次市场, 妨碍了产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从而也使得我国机电产业很难形成大的规模效应。

3 提升机电产品出口能力的措施

为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应重视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能力和科技含量, 实行产品创新及升级战略;企业要树立环保的绿色理念,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产品国际安全认证和行业管理体系认证, 严格按标准生产, 增强产品应对各种贸易壁垒的能力;政府应加大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 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支持、税收优惠、环保补贴等, 生产成本降低, 提高产品竞争力;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要提高品牌意识, 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和提升力度, 引导企业走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道路, 实行出口名牌战略, 靠科技创新, 成为品牌强国。

摘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 但在出口贸易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严格的环保标准、较窄的产品系列、成本增加、缺乏自主品牌等, 影响机电产品的出口。在分析出口障碍的基础上, 并给出积极措施。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障碍,措施

参考文献

[1]梁恺, 张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 2009, (9) .

[2]周生茂.发展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 .

[3]胡春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10) .

机电进出口 篇11

欧盟25国将于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要求此后在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器的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承担支付报废产品回收的费用。2006年7月1日将正式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规定,欧盟市场上将禁止含有特定有害物质的产品出售及使用。这两项法令被业内称为“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

这两项指令将会涉及产品近20万种,几乎涵盖了我国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初步估计直接涉及金额达122亿美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的环保技术壁垒短期内对企业会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将促使企业加大力度研究新工艺,研发替代品,规范企业管理,企业会因此获得新的贸易机会。

欧盟宣布将如期对美国部分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证实,由于美国没能废除《伯德修正案》,欧盟将如期于5月1日起对来自美国的部分农产品、纺织品、纸张及机器设备征收15%的报复性关税。

据透露,欧盟的制裁力度将与美国依据《伯德修正案》向本国企业发放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有关,今年征收的报复性关税总额预计将达2800万美元。不过,发言人强调,如果美国能够采取相应措施,朝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裁决的方向迈进,欧盟将会“很高兴”中止制裁措施。

根据《伯德修正案》,美国政府将上一年度向外国公司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款,按比例直接分配给提起和支持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的本国公司,而不是上缴财政部,这实际上对外国公司构成双重惩罚,因此受到美国贸易伙伴的强烈批评。

2000年12月,欧盟、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就该法案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世贸组织于2003年1月裁定《伯德修正案》非法,要求美国于当年12月27日前将其废除。然而,美国一直未执行该裁决。世贸组织又于去年11月26日授权欧盟、加拿大等七个成员就此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

美经济学家接掌以色列央行行长职务

美国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第一副总裁斯坦利·费希尔5月1日正式接掌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一职。以色列总理沙龙、财政部长内塔尼亚胡出席了当日在耶路撒冷举行的费希尔的就职仪式。

沙龙和内塔尼亚胡今年1月宣布选择费希尔出任央行行长,一度备受批评。因为这一关键职务此前从未由非以色列公民担当。批评者说,费希尔没有在以色列工作的第一手经验,无法理解以色列的独有状况。

不过,费希尔1985年出任美国政府派出顾问期间确实曾经参与制定以色列经济稳定计划,帮助控制了以色列当时高达3位数的通货膨胀率。沙龙和内塔尼亚胡启用费希尔的用意,在于借助于他的才干和声望吸引外国投资,稳固以色列经济的复兴势头。

根据以色列回归法,身为犹太人、又能说一口希伯来语的费希尔当即获得以色列国籍。在5月1日上午的一个仪式上,现年61岁的费希尔从内政部长奥菲尔·派内斯手中接过了以色列公民身份证。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3%

美联储5月3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达到3%。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份开始连续第八次提高利率,每次提息的幅度都是0.25个百分点。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为了防范通货膨胀,美联储将会延续这一升息步骤,继续以“循序渐进”的步伐加息。由于美联储的这一决定早在预料之中,当天美国股市反应平静,走势平稳。

新联想正式诞生

纽约时间5月1日零点,北京时间中午12点,新联想宣布诞生!

在通过美国政府审查、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等之后,新联想诞生的一切条件都已具备。于是,联想5月1日宣布收购IBM PC业务完成。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5月1日是一个自然月的开始。

新联想的诞生,造就了世界第三大PC制造巨头,其合并年收入将达约130亿美元,年销售PC约1400万台,占全球市场的7%。新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其中2/3会在中国工作。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这是诸多历史原因形成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股权分置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机电进出口 篇12

当前, 国内学者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一是研究机电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问题, 如郭鹏辉[2]、张小雪等 (2012) [3], 王细芳 (2012) [4]等;二是研究机电产品出口存在问题, 如乔平平 (2011) [5]、张玉珍 (2012) [6]等;三是研究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如姜国庆、庄明星 (2011) [7], 李思奇、何海燕 (2011) [8], 邓凯 (2012) [9]等;四是研究我国与其他国家双边机电产品贸易问题, 如汤碧、陈佳 (2012) [10], 武齐、陈万华 (2012) [11];五是研究机电产品的发展战略, 如赵志豪 (2012) [12]、罗湘雄 (2012) [13]。尽管我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发展非常快, 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严重, 出口产品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等。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需要把握国际贸易规则, 不断增强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从机电产品出口大国转向出口强国, 为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那么, 当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如何?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怎样问题?应该制定怎样的对策加以解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

1.1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 (见表1) 。从进出口总值来看, 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从1985年的199.7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9600亿美元, 是1985年的98.15倍, 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0.7%, 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对外贸易额是由机电产品贸易创造的。从出口来看,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从1985年的16.8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794.2亿美元, 是1985年的702倍, 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6%。在我国商品出口中, 机电产品出口逐渐由弱变强, 体现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明显下滑, 并呈现负增长率, 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实施的“促平衡”宏观政策逐渐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2009年增长30.9%, 机电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强大动力, 在我国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注:数据来源于海关统计数据。

1.2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稳中有变

首先, 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保持稳定。目前, 我国远销海外的50多种机电产品可以划分为六大类: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和其他产品。从表2不难看出, 反映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技术含量偏低的产品出口比重较高, 二者的比重之和超过70%以上;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等所占比重较低。可见, 电器及电子产品是我国重点出口的机电类商品, 而资本密集型的汽车、船舶等运输工具及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份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4]。

注: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

其次, 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随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也随之逐年增加。1993年所占比重为35.8%, 1996年为52.4%, 2003年为74.8%, 2012年1~11月为76.5%。2012年1~11月, 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机电产品5994.9亿美元, 增长1.8%, 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仍占有绝对优势。

最后, 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呈增长趋势。1999年以来, 我国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不断克服机电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结构失衡、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 逐步实现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出口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的转变。2000年, 我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41.4亿美元, 占高新技术进出口总额的94%。其中, 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350.3亿美元, 增长50.9%, 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4.6%, 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3.3%。到2010年, 我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 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则占机电产品出口的20%。可见, 我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呈明显的上涨趋势。

1.3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不断多元化

长期以来,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表现为相对集中的态势, 主要分布于亚洲、北美洲以及欧洲, 对这几大市场出口的比重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90%以上。以2010年为例, 当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前五大市场分别为欧盟、美国、香港、东盟和日本, 出口金额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1.8%, 传统出口市场稳定增长。近年来,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国机电产品在维持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 不断加速开拓新兴市场, 呈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已经扩展到墨西哥、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和埃及等36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市场不断多元化, 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由于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贸易风险。

1.4 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6.8亿美元, 世界排名第28位;1996年出口额上升至482.1亿美元, 世界排名第15位;2004年出口达到3234亿美元, 世界排名第四位;2008年出口额为8217.3亿美元, 比20年前增长了近50倍, 已经成为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机电产品出口国。2010年,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位列世界第一, 当年的出口额为9334亿美元, 比位列第二的德国高出2016亿美元。1985~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01倍, 年均增长25.45%, 占世界份额达到16.8%。我国机电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机电产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我国已经位列全球机电产品出口首位, 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同时我国仍需要以绝对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稳定我国机电产品的优势。

总之,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加, 出口结构稳中有变, 出口市场不断多元化,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支柱产品, 是我国外贸“调结构”与“稳增长”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支撑。尽管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机电产品贸易国, 但机电产品出口仍然存在众多问题, 下面具体分析这些问题。

2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2.1 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TBT) 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15]。

1985年, 欧盟发布了《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 并在2003年颁布了《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指令》 (WEEE) 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ROHS) , 涉及的产品包括10大类近20万种。美国也颁布了大量机电产品法规, 如《器具标签法规》 (ALR) 、《良好包装和标签法》、进口商品满足IS09000系列标准等。随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不断扩大, 各国的技术性贸易条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例如, 美国从1998年的1937条增加到2009年的2503条, 德国也从1998年的1526条增加到2009年的2115条。2011年1~12月欧盟向WTO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 (WTO/TBT通报) 共128件, 其中与机电产品相关的贸易措施就包括ERP指令 (2009/125/EC) 下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要求、ROHS指令、农林拖拉机发动机排放等。

不断增加的技术条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 阻碍机电产品的市场准入, 削弱我国机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来看, 我国产品遭TBT通报的趋势在不断上升 (见图1) 。2002年仅为642项, 2009年达到顶峰, 为1969项。尽管2010年之后的通报数量在下降, 但仍然高达1772项目。2002年, 我国机电产品遭受累计通报数为200次, 占当年通报总数的31.2%。2011年, 这一比重达到32%。在2012年2月涉及重点行业157项通报中, 机电产品通报58项, 占36.9%。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受TBT一直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一方面, 发达国家繁琐、严苛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降低了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检验时间的延长使商品丧失了最佳的销售时期。同时, 发达国家对先进技术和本国市场的保护使得我国难以获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 在一些领域难以达到出口市场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 发达国家发起的对机电产品的技术贸易壁垒在世界各国间出现连锁反应, 扩大了该类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范围, 提高了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入门槛, 减少市场进入机会, 直接制约机电产品出口贸易。

2.2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机电产品出口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汇率高低影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 从而影响国际竞争力。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引起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不满, 尤其是美国, 动辄以逆差为由, 或对我国进行贸易制裁, 或要求人民币升值, 使我国面临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2010年4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要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行列,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频频升级。

目前, 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如何, 各学者观点不一致。具体如下: (1) 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严重不足, 汇率贬值不但不能改善国际贸易收支, 反而会导致进出口状况恶化, 因而汇率贬值政策会产生负效果; (2) 我国进出口弹性处于临界值, 汇率变化对我国的贸易收支影响不是很明显; (3) 汇率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 在短期内,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总额的影响较小;长期来看,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性。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测算, 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 我国的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 许多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甚至面临倒闭。

实际上, 机电行业是微利行业, 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也很低, 竞争力不够强。机电产品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主体地位, 人民币升值, 将很可能使一些机电企业难以为继[16]。机电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比重的多少, 是衡量一个国家出口质量及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准。我国机电行业的技术水平不高, 机电出口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 人民币升值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 企业只能以提价的方式保证适当的利润, 价格的提高必然削弱我国出口机电产品本身所依赖的价格竞争优势。

2.3 我国机电产品自主品牌较少,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在自主品牌方面, 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力争一般贸易机电产品自主品牌出口比例提高到30%, 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过50%, 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份额稳步上升。然而, 目前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自主品牌绝大部分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 这种大量出口低附加值机电产品的数量扩张, 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机电产品自主品牌较少, 与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 我国要成为贸易大国甚至贸易强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技术水平方面, 我国机电产品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机电产品出口过多依赖于低成本, 缺乏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纠纷不断。例如, 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体, 但其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却要依赖进口。此外, 我国在资金投入和对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上也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科技创造财富体现得并不明显[17]。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仍然承袭“以价取胜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出口模式, 低档、中档机电产品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 品种单一, 无法满足发达国家对高档机电产品的需求。我国机电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 尤其是其中的内资企业大部分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 出口利润率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呈下降趋势。

2.4 注重以低价手段参与国际竞争, 忽视非价格竞争手段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在机电产品生产领域等劳动密集型生产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 国际竞争力强, 因而低价格手段也就成为我国机电产品企业惯用的手段。然而, 由于采取低价格手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经常遭受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反倾销, 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例如, 2012年5月12日, 欧盟决定对我国出口的铝合金轮毂征收20.6%的反倾销税;7月5日, 澳大利亚对我国的铝制车轮做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9月17日, 美国正式向WTO提起申诉, 指控中国为其出口的汽车与零部件提供补贴。可见, 实施价格竞争策略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

非价格竞争, 即价值竞争, 就是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 或者更能适合各自需求的产品的一种竞争。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采取非价格竞争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不提供售后服务, 二是售后服务不规范。我国机电产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率和竞争力, 没有将售后服务所需费用计算在内;借口产品更新换代太快, 不对产品进行保修;当产品出现问题后, 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即使有些企业提供售后服务, 但采取的方式不规范, 不符合需要。例如, 根据欧盟的有关规定, 机电产品要提供10年的备件服务, 而目前仅1%的免费配件远远无法满足要求, 造成售后服务不及时, 影响客户对商品的使用。

3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相关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 随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机电产品出口仍存在众多问题, 如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机电产品自主品牌较少,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注重以低价手段参与国际竞争, 忽视非价格竞争手段。为了促进我国机电产品顺利出口, 必须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

首先, 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减少其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其一, 我国机电企业要主动了解有关进口国关于机电产品的技术、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和法规, 熟悉有关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认证制度等, 保持对各种与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的高度敏感, 尤其是关注WTO/TBT通报最新动态, 充分做好应对准备;其二, 整理和分析我国机电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案例, 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与教训, 并充分利用WTO规则, 运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积极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其三,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提升质量标准, 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机电产品, 获取发达国家产品认证;其四, 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投资方式, 以投资代替贸易, 绕开技术壁垒。

其次,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积极采取多种风险规避措施。其一, 避免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度波动,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最大限度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其二, 综合运用多种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例如, 可以加强对外汇金融产品的使用, 如外汇远期、福费廷等结算方式规避风险。同时, 采取更为有利的结算币种, 逐步改变以美元为主的结算方式,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灵活选择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种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其三, 机电企业自身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如在财务、运营、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影响。

再次, 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机电产品的技术水平。当前, 我国机电产品技术甚至是高新技术非常薄弱, 使得我国机电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附加值比较低, 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 导致了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自然资源为发达国家买单。我国需要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 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 积极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鼓励自主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同时, 加强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注重自主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 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最后, 以多种竞争手段参与国际机电产品竞争。我国需要减少以价格竞争手段参与国际竞争, 更多地采用非价格竞争手段。在产品创新方面, 机电企业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在品牌创新方面, 机电企业需要创造符合我国发展的自主品牌, 为国外提供一系列产品特点、利益和服务的承诺, 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 提供一流服务。在服务创新方面, 机电企业需要调整观念与导向, 将服务作为新的竞争手段, 致力于开发和维护良好的、持久的国际顾客关系。在渠道创新方面, 机电企业需要摆正同经销商的关系, 确立帮助客户赚钱的经营理念, 最大限度地同经销商建立利益共同体, 从而使整个渠道的经营能力得到提高。

摘要:机电产品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品, 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出口结构稳中有变, 出口市场不断多元化,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然而,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加上机电产品自主品牌较少, 技术水平较低, 并注重以低价手段参与国际竞争, 存在问题较多。我国需要积极制定措施加以应对, 如: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减少其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积极采取多种风险规避措施;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机电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多种竞争手段参与国际机电产品竞争。

上一篇:PHEV下一篇:行包装卸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