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归类

2024-09-30

进出口商品归类(共7篇)

进出口商品归类 篇1

对于海关从事报关、报检的工作人员来说, 要根据进出口商品所属的类别对其进行监管, 然后按照不同的税率征收相应的关税。因此, 对进出口商品是不是能够进行正确归类, 进一步影响到了进出口商品是不是能够顺利通关。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 首先要掌握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方法、技巧, 做到对进出口商品能够进行正确归类。而要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熟练掌握税则的编排规律

我国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时, 是以国家制定的海关进出口税则作为依据的, 然后再制定各类商品的税率缴纳关税。而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并不是随意进行的, 而是以税则的归类原则及分类体系为准则, 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到能够熟练进行正确归类, 首先要对税则的结构非常了解, 并且熟练掌握编排规律。税则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时, 以科学的分类规则和原理作为依据, 并且在进行分类时, 是采用很常见的分类标记来进行, 如此, 使得商品的归类清楚、明了。而为了方便大家查找, 税则的分类都设有标题, 而这些标题对该类、该章的商品进行细致的概括,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 只有对各类、各章的标题非常熟悉, 才能对进出口商品的编码进行快速查询。而要使商品的查找方便、快捷, 首先要熟练掌握税则的编排规律。

二、要掌握丰富的进出口商品知识

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属于一项系统又庞大的工程, 充满很强的技术性, 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除了要掌握税则的结构特征、掌握其编排顺序以及相关归类原则之外, 还要具备丰富的商品知识。因此, 只是了解税则的结构是远远不够的, 要对商品进行正确归类, 首先要具备丰富的商品知识,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平时要多学习、多思考, 对商品知识进行必要的积累, 除了要知道商品的俗名外, 还要了解商品的规格、结构、成分、制造原理、加工方式, 以及商品的用途、功能等, 同时, 还要仔细区分商品相互之间的联系, 对商品进行正确的归类。例如, 干椰子肉和干椰子, 看起来好像是属于同类食品, 两者之间也只是一字之差的区别, 但是, 干椰子却被列入水果的范畴, 而干椰子肉却作为榨油的主要原料进行归类。因此, 只有掌握丰富的商品知识, 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只有进行长期的知识积累, 并且不断地进行学习, 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 才能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的归类。

三、要根据操作程序严格进行分类

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时, 首先要保证操作程序的准确进行, 这也是开展归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 (1) 确定类、章的标题。首先, 要了解待归商品的特征, 然后先查阅类、章的标题, 把可能归入的章标题列出来, 然后对章中品目条文以及注释进行查阅, 如果查到里面有明确规定的, 再把章确定下来。 (2) 把相关品目 (四位数级编码) 确定下来:要对该章的各个品目条文以及类、章注进行确定下来, 如果有进行明确规定的, 则要把品目先确定下来, 如果没有进行明确规定的, 则要根据归类原则进行确定。工作人员在对每个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时, 都要严格遵循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和归类, 避免由于归类程序的错误而使得编码出现错误的现象的发生。

四、对注释进行充分运用

所谓的注释, 是为了对税则中各类、章、品目和子目所属的进出口商品的准确范畴进行限定, 对品目以及子目的条文进行简化, 避免出现商品分类的交叉运用的现象, 从而使得商品的归类性具有唯一性而所进行的说明、解释性的文字, 也是在对商品进行归类时的重要依据。因此, 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品目的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 一定要以注释为依据, 不能不看注释就对商品进行归类。在对商品进行归类时, 只要对注释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运用, 那么, 归类的准确性和速度就会提高很快。

五、充分利用归类依据

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时, 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能够被采用的归类依据有品目、子目条文、归类总规则、注释等, 对于类、章、分章标题只是为了使归类查找起来更方便, 却不具备法律效力, 因此, 在对商品进行归类时, 不能简单地根据类、章、分章标题等进行直接归类。除此之外, 在对商品进行归类时, 要根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来进行, 也就是按照先进行品目条文、再进行子目条文, 最后再采用注释进行归类的总原则来进行。因此, 在对商品进行归类时, 首先要遵循归类总规则, 并对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进行充分运用, 以使进出口商品能够正确地进行归类。

六、结束语

根据以上所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 海关工作人员要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 首先要加强对商品知识的积累, 对于商品的相关知识要熟悉并记牢, 同时, 要熟练掌握税则的编排规律, 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能够根据归类的操作规则进行分类。对于商品归类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关工作人员只有点点滴滴地进行积累, 并且扎实地学好基础知识, 才能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分类, 促进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对于从事海关、进出口报关 (报检) 的从业人员来说, 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是进行海关监管、征税的前提条件, 而且, 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要确定进出口商品是不是法定检验检疫的对象, 同样要以这个作为基础。随着进出口商业贸易的发展, 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在对国际的经济分析以及国际贸易谈判上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阐释此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进出口商品,正确归类,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援越.《进出口商品归类方法和技巧》[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09[1]张援越.《进出口商品归类方法和技巧》[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09

[2]温朝柱.《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与训练》[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05[2]温朝柱.《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与训练》[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05

进出口商品归类 篇2

2. 做饲料添加剂用的天然维生素D浓缩物和天然维生素A浓缩物的混合物(非零售包装、未配定剂量) 29(2936.9000)

3. 重量为16公斤的家用电动洗碟机 18(8422.1100)

4. 内燃机用汽油泵 28(8413.3090)

5. 截面为矩形的非合金钢材,除冷轧外未经进一步加工,钢材宽度80mm,厚度5mm,盘卷状报验 18(7217.100)

6. 印有花纹的石膏天花板 32(6809.9000)

7. 食用高粱米(净重50千克) 26(1104.2990)

8. 贴胶纤维短纤维制成的多股纱线,1分特 36(5607.9090)

9. 炒熟的夏威夷果,250克袋装 38(.)

10. 溶解级漂白杉木硫酸盐木浆 13(4702.0000)

11. 安装有人造钻石的玻璃刀 29(8205.5900)

12. 汽车用安全气囊控制器(是带有加速度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和一个微处理器的电子控制单元) 31(9032.8900)

13. 支票填写机 39(8472.9090)

14. 含有可可的酸奶(可可含量6%以下) 8(0403.1000)

15. 背投式电视机(显示屏幕尺寸超过52厘米) 38(8528.1293)

16. 街头灯箱(广告用) 24(9405.6000)

17. “统一”牌方便面(内装蔬菜包调料包) 18(1902.3030)

18. 非幻灯片用彩色摄影胶卷,宽度25毫米,长度小于2米(有齿孔,未曝光)21(3702.5410)

19. 汽车用油箱(由贱金属焊接而成) 40(8708.9990)

20. 可兼作地面车辆的航空器(空载重量3000公斤) 21(8802.3000)

进出口商品归类 篇3

一、归类总规则中涉及成套货品归类规定的认识误区

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中的六条归类总规则,只有归类总规则三对于零售的成套货品如何归类作了明确的规定。该规定指出,当货品由于各种原因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时,应依次采用具体列名归类法、基本特征归类法和从后归类法进行归类。具体而言,应按以下规则归类:

其一,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但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都仅述及零售的成套货品中的某些货品,即使其中某个品目对货品描述得更为全面、详细,这些货品在有关品目的列名应视为同样具体。

其二,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上述具体列名归类法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其三,如果货品不能按照上述具体列名归类法或基本特征归类法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零售成套货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品目的货品,看上去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如果能确定哪个品目列名更具体,就按该品目归类。当无法确定哪个品目列名更为具体时,应判断成套货品中哪种物品构成整套货品的基本特征,并按该种货品归入相应品目。如果无法判断成套货品中哪种物品构成整套货品的基本特征,则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

实际工作中,对于成套货品,许多归类人员直接采用上述规定的方法进行归类。例如:旅行用针线包,内有缝衣针、纽扣、缝纫线、小皮尺等,有些人判断缝衣针构成整套货品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据基本特征归类法,直接将该针线包按缝衣针归入品目73.19。表面上看,这样的归类思路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各条归类总规则,并考虑到归类总规则三所称“零售的成套货品”的适用条件,我们将会发现,这样的归类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在运用归类总规则三规定的归类方法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规则三是否为我们归类优先考虑的规则?其他规则是否也涉及成套货品的归类规定?(2)这里所称的“零售的成套货品”是否有特殊的含义?(3)如何判断归类总规则三中所称的构成成套货品“基本特征”的物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综合思考六条归类总规则的规定。在HS六条归类总规则中,前五条是关于品目的归类原则,第六条是关于子目的归类原则。在品目的归类时,应依次考虑归类总规则一、规则二、规则三等的规定。而归类总规则一明确指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来确定。只有当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时,才能依次考虑总规则二、规则三等的规定。换言之,规则一才是我们归类时应首先考虑的规定。所以对于成套包装出售的货品,首先应看有关的品目条文、相关的类注或章注是否有明确规定。如果有明确规定,则直接归入相应品目,而不必考虑其他的归类总规则。但是,如果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均未明确成套货品的归类,我们才能考虑总规则二的规定。然而归类总规则二只是扩大了品目所列货品或者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的商品范围,它并没有解决由归类总规则一传递过来的成套货品的归类问题。因此对于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未明确规定的成套货品,事实上应按归类总规则三的方法进行归类。但是规则三规定的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即具体列名法实际上也不能解决传递过来的成套货品的归类问题。因为对于这些成套货品,在涉及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往往都是仅述及零售的成套货品中的某些货品,而不是全部货品,此时无法判断哪一个品目的列名更为具体。所以当归类总规则一无法解决的成套货品的归类问题,通常要运用归类总规则三中的基本特征归类法。

当我们采用总规则三规定的基本特征归类法时,必须满足其适用的条件。归类总规则三中所称的“零售的成套货品”,与我们一般意义的零售包装成套货品并不完全一致,它有特殊的含义。只有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才能作为总规则三所述的“零售的成套货品”,按基本特征归类法来进行归类:(1)必须由至少两种看起来可归入不同品目的不同物品包装在一起。(2)为了适应某种需要或开展某项专门活动而将这几种货品包装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些货品相互间有关联,通常是互相补充、配合使用的。(3)其包装形式适用于直接销售给用户而货物无需重新包装(即零售包装)。(4)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即使是包装在一起用于销售的货品,也不能按总规则三所规定的基本特征归类法进行归类。

如果成套货品符合上述条件,在采用总规则三中规定的基本特征归类法时,还应确定构成成套货品“基本特征”的物品。例如,一碗方便面,内有一块面饼、两包调味品、一把塑料小叉,可以从重量或价值大小,判断方便面构成这个零售成套货品的基本特征,因而应按方便面归入品目19.02。当然如果无法判断哪种物品构成整套货品的基本特征时,则应按从后归类方法将其归入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中。

二、我国税则中涉及成套货品归类的规定及归类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是以《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为基础制定的,目前我国税则中明确涉及成套货品的归类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品目。税则中的前四位编码称为品目。我国税则中有一些品目条文明确规定了成套货品的归类。例如品目63.08条文“由机织物及纱线构成的零售包装成套物品,不论是否带附件,用以制作小地毯、装饰毯、绣花台布、餐巾或类似的纺织物品”,品目82.06条文“由品目82.02至82.05中两个或多个品目所列工具组成的零售包装成套货品”,品目96.05条文“个人梳妆、缝纫或清洁鞋靴、衣服用的成套旅行用具”等。

2. HS子目。税则中的第五、六位编码称为HS子目。在某些品目项下的HS子目条文也明确规定了成套货品的归类。例如HS子目8205.90条文“由上述两个或多个子目(即品目82.05项下子目)所列物品组成的成套货品”,子目9608.50条文“由上述两个或多个子目(即品目96.08项下子目)所列物品组成的成套货品”等。

3.本国子目。我国税则中的第六、七位编码称为本国子目,因为它是在HS前六位编码的基础上根据本国需要增列的子目。在我国第六、七位子目条文中,也有一些明确规定了成套货品的归类。例如子目9503.0081条文“组装成套或全套的玩具

”等。

4.注释。除了上述部分品目条文和子目条文涉及成套货品的归类之外,某些类注和章注也提及成套货品的归类原则。例如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中的类注十四明确规定:“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各种服装即使成套包装供零售用,也应按各自品目分别归类。”第九十五章章注四也规定:“除上述注释一另有规定的以外,品目95.03主要适用于该品目所列的物品与一项或多项其他货品组合而成的物品,只要这些物品为零售包装,且组合后具有玩具的基本特征。”类似的注释在其他类与章中也有存在。

除了上述明确规定的以外,其他的成套货品都应按归类总规则的基本原则才能准确归类。因此,在我国成套货品的归类,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归类。首先,应确定税则中的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对于成套货品的归类是否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归类总规则一指出品目的归类应优先考虑品目条文和有关的类注或章注。所以如果品目条文、相关的类注或章注有明确规定的,应直接按这些规定归入相应品目,而不必考虑其他归类规则。

例如一件上衣与一件长裤包装在一起用于出售,根据第十一类类注十四的规定,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各种服装即使成套包装供零售用,也应按各自品目分别归类。而这里所称的“条文另有规定”,通常包括章注或品目条文中明确规定的“西服套装”、“便服套装”、“滑雪套装”、“睡衣裤”、“游泳服”等。所以如果一件女式针织化纤制且用一条拉链扣合的红色防风短上衣,和一件女式针织化纤制白色长裤包装在一起出售的滑雪成套服装,其面料质地、款式及构成完全相同,尺寸大小也相互般配,就应根据第六十一章章注七(二)的规定,将其按“滑雪套装”归入品目61.12中。

又如,由钢铁钳子、可调的手动扳手、小铁锤、螺丝刀包装在一起零售的成套手工工具,因品目82.06条文有明确规定,而直接将其归入品目82.06。

再如,前已述及的旅行用针线包,内有缝衣针、纽扣、缝纫线、小皮尺等,也因品目96.05条文中有明确的规定,而应将其归入品目96.05。

其次,如果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对于成套货品的归类没有明确规定时,应确定其是否同时符合归类总规则三中所述“零售的成套货品”的适用条件。对于同时符合归类总规则三适用条件的“零售成套货品”,应按基本特征归类法,将其归入构成该成套货品基本特征的物品品目中。

例如,由一个电动理发推子(品目85.10)、一把梳子(品目96.15)、一把剪刀(品目82.13)、一把刷子(品目96.03)及一条毛巾(品目63.02),装于一个皮匣子(品目42.02)组成的成套理发工具。由于有关的类注、章注和品目条文均未明确规定其归类,而且是涉及两个以上品目的物品包装在一起,这些物品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同时又是零售包装,它同时符合归类总规则三“零售成套货品”的适用条件,所以应按归类总规则三基本特征归类法进行归类。从物品的价值和用途可以判断,构成该套货品基本特征的物品是电动理发推子,因此应将该套货品按电动理发推子一并归入品目85.10。

再如,一个礼盒,内有咖啡一瓶、咖啡伴侣一瓶、塑料杯子两只,也因同时符合“零售成套货品”的适用条件,应按归类总规则三基本特征归类法,将其按咖啡归入品目21.01。

第三,对于无法同时符合归类总规则三中所述“零售成套货品”适用条件的成套货品,应将每种不同物品分别归入其各自的品目中。有些成套货品,尽管是不同品目项下的物品包装在一起供零售,但这些物品仅仅是混合包装在一起,它们之间在用途上并不是互相补充、配合使用的,或者说它们并不是为了适应某种需要或开展某项专门活动而包装在一起的,应将每种不同物品分别归入其各自所属的品目中。

比如,一瓶威士忌酒(品目22.08)和一瓶葡萄酒(品目22.04)包装在一起供零售用。它尽管是两个不同品目的物品包装在一起,而且也是零售包装,但是它们在用途上并不是互相补充、配合使用的,所以不能按“零售的成套货品”归类,而应将每种物品分别归入其适当的品目中。

又如,一罐小虾(品目16.05)、一罐肝酱(品目16.02)、一罐沙丁鱼(品目16.04)和一罐开胃香肠(品目16.01)包装在一起供出售的成套货品,同样由于它们不符合归类总规则三“零售成套货品”的适用条件,而应分别将它们归入各自所属的品目中。

第四,在成套货品归入适当的品目之后,子目的归类同样应按上述方法和次序进行。当前四位的品目编码确定之后,在确定子目编码过程中,应运用归类总规则六的原则。由于归类总规则六指出,货品在某一品目项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前几条规则来确定。所以前述关于零售包装的成套货品在确定了其品目之后,仍要按上述归类规则和方法将其归入适当的子目中。

这里需要说明,归类总规则三不包括同一品目项下不同物品包装在一起供零售的成套货品。这种成套货品,因只涉及一个品目,所以应直接归入该品目。但是在子目的归类过程中,仍应按照上述“零售的成套货品”的归类思路进行归类。即该品目项下子目条文或子目注释有明确规定的,应按其规定归类,如果子目条文或子目注释没有明确规定的,则根据归类总规则三的规定,将其归入构成整套货品基本特征的物品的子目中。但当基本特征法不能使用时,就使用从后归类法将其归入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子目中。

例如,一把小铁锤、一把螺丝刀、一把夹钳包装在一个皮盒中用于零售的成套手工工具,由于该套货品中的各项物品均归入同一品目82.05,它不是归类总规则三中所称的“零售的成套货品”,因而应将其直接归入同一品目82.05中。但是由于这些物品是品目82.05项下不同子目的手工工具,在子目归类过程中应按上述归类思路,首先考虑子目条文、子目注释是否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品目82.05项下的子目条文对本例中的成套货品有明确规定,所以应将其直接归入编码8205.9000中。又如,带有安全刀片的剃须刀,包装在塑料盒中用于零售,由于安全刀片和剃须刀均属于品目82.12项下的货品,应直接归入该品目,但是该品目项下的子目条文没有明确此套货品的归类,此时应根据归类总规则三“零售的成套货品”的归类规则,按构成整套货品基本特征的物品——剃须刀,将其归入子目8212.1000中。

三、在零售成套货品的归类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前已举例说明了零售成套货品的归类思路与方法,大体上可以解决这类货品的归类问题。但是在归类实践中,我们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进出口商品归类 篇4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理念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求,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我们探寻工学结合模式的《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通过分析报关员职业岗位对商品归类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同时兼顾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确定本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并以此来选取教学内容。

㈠《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能够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我国海关税则的编排结构、分类原则, 掌握我国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商品的特性和归类原则, 准确地将进出口商品归入《税则》中的相应编码, 为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和将来从事报关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由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三部分组成。

1. 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归类总规则的内容;掌握重要类别商品的归类原则;熟悉《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以下简称《协调制度》) 基本情况;熟悉《税则》的结构与编排规律;熟悉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步骤;熟悉商品归类的有关依据和申报要求;了解《税则》相关类、章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了解必要的商品知识[2]。

2. 技能目标。

本课程的技能知识目标是:能熟练查阅《税则》;能熟练运用归类总规则进行归类;能熟练运用某类商品具体的归类原则进行归类;能按照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步骤进行归类;能获取归类所需要的商品知识;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的要求如实、准确申报。

3. 素质目标。

该课程的素质目标包括:遵守进出口商品归类有关的法律法规, 规范地进行进出口商品归类操作;勤于思考,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税则》及归类政策的变化自主学习;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调节心理压力、承受挫折, 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㈡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高专学生尽管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但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不低。因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出发, 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应用和实践技能加强的特色。通过对往届学生的教学反馈调查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 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将往届学生都认为是难点的化工类、纺织类和机电仪类商品的归类作为教学难点内容, 增加课时和实训内容。

2.实践性原则。

《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课程, 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 因此, 在每一教学单元都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 通过课内、课外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归类能力等职业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归类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商品进行归类, 这样学生会觉得归类是件非常有趣、愉快的事情, 而不再把学习归类知识作为一个学业负担。

3.职业性原则。

根据报关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报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论是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还是报关员工作岗位, 所涉及的商品都与我国实际进出口业务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将我国进出口贸易量大的商品所在类, 即动植物类 (《税则》的第一类~第四类) 、化工类 (《税则》的第六类、第七类) 、纺织类 (《税则》的第十一类) 和机电仪类 (《税则》的第十六类、第十八类) 作为重点内容, 将实际进出口业务中不可能出现的武器、弹药 (《税则》的第十九类) 和古物 (《税则》的第二十一类) 略去, 并将《税则》中相关联的大类进行整合, 最后将《税则》中的二十一类商品整合为十二类商品。

4. 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 而是以教材为依托, 根据行业的发展和《税则》的变化, 不断更新和补充教材, 并且融入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一些热点商品归类问题,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能力, 选取非难点、非重点章节 (例如, 《税则》的第十二类) 安排学生自学。对于自学的章节, 事先列出学习提纲, 事后将同学们的疑难问题汇总、分类并解答。

二、工学结合的《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总课时为72, 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见表1) 。

㈠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规范、正确地归类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 熟悉《税则》的结构、掌握其编排规律, 在归类总规则的指导下, 按照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步骤进行。因此, 理论部分包括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归类总规则、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步骤和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3]。

1. 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

主要介绍与进出口商品归类有关的两部商品分类目录《协调制度》、《税则》, 重点介绍《税则》的结构、编排规律。本部分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基本概况;了解《协调制度》与《税则》之间的关系;熟悉《税则》的结构、掌握其编排规律。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查阅《税则》。

2. 归类总规则。

为了保证国际上对《协调制度》使用和解释的一致性, 使得某一特定商品能够始终如一地归入一个唯一编码, 《协调制度》设立了6条归类总规则, 规定了商品归类必须遵守的归类原则和方法, 我国的《税则》完全采纳了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4]。本部分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归类总规则的内容, 并能领会其要点, 正确运用归类总规则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

3. 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步骤。

严格遵守商品归类的步骤是正确归类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步骤, 从而避免因归类程序上出错导致归类错误。

4.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

为了规范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 保证商品归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海关总署于2007年2月14日以海关总署令第158号对外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 并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管理规定主要是关于进出口商品归类的规范申报及归类争议解决的法律规定, 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所以采用自学的方法。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进出口商品归类的依据和原则;了解进出口商品预归类制度;了解商品归类的修改;熟悉进出口商品归类的申报要求;熟悉商品归类争议的磋商程序。

在理论部分安排了三个能力训练项目:项目1商品编码表结构分析, 项目2归类总规则及归类步骤运用, 项目3海关商品归类行政管理运用。通过这三个能力训练项目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归类实践奠定基础。

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实践部分就是进出口贸易中常见的各类商品的归类, 重点是动植物类、化工类、纺织类和机电仪四大类商品的归类。因为这四大类商品在报关员资格考试商品归类大题中分值比例高达85%, 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国际贸易商品。每一大类商品归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各大类商品在《税则》中的分布情况及涉及的商品知识, 归类原则及归类注意事项和归类实训。

1.各大类商品在《税则》中的分布情况及涉及的商品知识。进出口商品归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它既需要掌握《税则》的结构及编排规律, 又需要丰富的商品知识。本部分主要以图表的形式讲解各类商品的结构, 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并讲解商品知识。

2.归类原则及归类注意事项。各类商品具体的归类原则是不相同的, 每类商品归类都有其特有的注意事项, 本部分主要讲解各类商品具体的归类原则及归类注意事项。

3.归类实训。每一大类都安排归类实训, 实训的形式包括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实训主要是设计归类实例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讨论进行归类。归类实例来自于实际进出口的商品或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代表性商品, 通过该典型性商品的归类讨论获得相似商品的归类方法。课外实训包括收集商品知识和完成归类实训报告。让学生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商品知识。一般可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该小组各成员不懂的商品知识, 以文字表述并结合图片或照片的形式制作成PPT后在全班展示、交流分享。要求学生到市场、商场等商品集散地收集相关商品, 选取的商品应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的归类深度, 然后完成归类实训报告。归类实训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训商品名称、商品照片或图片、商品规格型号、为满足归类所必需的商品描述、获取途径、确定的商品编码、归类依据及归类思路。实训结束后, 教师主要从选取商品具有的代表性、归类的准确性及归类思路来评价实训效果并给出改进意见。

摘要:《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设计理念, 体现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 通过分析报关员职业岗位对商品归类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同时兼顾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目标。

关键词:工学结合,进出口商品归类,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http://www.eol.cn/gzkx_5420/20070429/t20070429_230945.shtml.

[2]海关总署.2011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三) [EB/OL].2011-07-05.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5393/module14961/info308348.htm.

[3]林青.进出口商品归类实务[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商品归类操作程序及常见错误 篇5

在商品归类中,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例:石棉制安全帽(帽内衬有纯棉机织物制衬里)(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商品归类试题)

说明:某些考生一看见帽子,就按第65章的章标题 帽类及其零件将商品归入第65章,进而归入以安全帽列名的子目6506.1000。

该商品看起来既是帽类(按用途)又是石棉制品(按材料)。当作为前者时似应归入第65章品目65.06,当作为后者时似应归入第68章品目68.12。

再查阅两个章的注释,从第65章章注1(2)得知,第65章不包括石棉制帽类(品目68.12)。品目68.12的条文明确包括石棉的制品(例如纱线、机织物、服装、帽类……)。因为归类时章标题不具有法律效果,正确的归类方法是按照条文和注释的规定归类,本题商品应归入子目6812.9100。

其三:忽视运用注释解决归类

注释是为限定协调制度中各类、章、品目和子目所属货品的准确范围,简化品目和子目条文文字,杜绝商品分类的交叉,保证商品归类的唯一性而设立的,是非常重要的归类依据。在货品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的场合,尤其要想到运用注释确定归类。特别应关注涉及归类优先级、划分多个编码的界限、归类原则以及排他性的注释规定。

例1:超过1的水墨画原件,有收藏价值(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商品归类试题第23题)

说明:水墨画原件是手绘的艺术品,查阅类、章标题应归入第97章。看起来既是手绘画,也是超过100年的古物。如作为前者似应归入品目97.01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续画;如作为后者似应归入品目97.06超过100年的古物。

因为第97章章注4(2)规定品目97.06不适用于可以归入该章其他各品目的物品,所以超过100年的水墨画原件应归入品目97.01,最终归入子目9701.1010。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牢记注释和品目条文在归类时处于同样优先的地位。如果忽视运用注释,就会误用规则三(三)从后归类的方法即归入品目97.06,此法当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其四:错误运用归类总规则

归类总规则是商品归类时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其应用条件是在品目条文和注释不能解决归类的情况下才能应用。在讲解归类总规则的时候已经强调过了,在这里就不在重复了。

(三)子目归类时解题程序上的错误主要出在下面两个环节上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误将子目归类先于品目归类

例: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按重量计含乙酸乙烯酯单体单元为60%(水分散体)(下半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商品归类试题第28题)

说明: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是以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为共聚单体的饱和的合成物质,是塑料,查阅类、章标题应归入第39章塑料及其制品。

因本题商品是初级形状,所以应归入第1分章。该分章未见明确列有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品目。此合物中重量最大的那种共聚单体单元所构成的聚合物的品目归类。因按重量计乙酸乙烯酯聚合物归类,归入品目39.05。

因39.05品目下有一个“其他”子目,所以子目的归类应参照子目注释1办理,即因本题商品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不足95%, 所以不能视为聚乙酸乙烯酯,而应视为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最终归入子目3905.2100。但是不少考生基于对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不了解,忙于到子目条文寻求帮助,当发现品目39.04项下有以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列名的子目后,就误将3904.3000作为正解了。

其二:非同级子目进行比较

品目归对了,但会因为忽视了子目归类时应按照归类总规则六规定的原则―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一数级上进行,而前功尽弃。

进出口商品归类 篇6

关键词:HS编码,进出口税则,商品归类

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错误, 本文通过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 运用理论分析与实际举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进而提出改善和消除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存在的普遍错误问题的对策———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如何正确应用的体系化标准。全面阐释各规则适用之间的逻辑适用关系, 以体系化的视角对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 HS归类总规则的中国应用

《协调制度》全称为《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Harmonized System, HS) 。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采用1992年版的《协调制度》作为我国编制《进出口税则》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的基础目录, 同年的6月中国成为《协调制度公约》缔约国, 现在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 (地区) 所采用《协调制度》, 作为对外贸易通关过程中的重要依据。目前, 《协调制度》成为了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国际贸易商品标准的分类目录。世界海关组织 (WCO) 每4至6年会对《协调制度》进行一次较大范围的转版修订, 为适应贸易便利化及商品多样化的发展, 并增加相关的品目, 最大程度上紧跟商品的生产速度。随着协调制度每次的修改, 我国需要对我国《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进行相应的调整, 我国在适用协调制度的过程中, 也产生对进出口税则适用上的错误, 针对这些错误, 有必要进行矫正和修改。

2 2012年协调制度的修订

世界海关组织对《协调制度》第一至二十四章的部分动物、植物及食品部门的章注、子目注释、条文、条则、品目和子目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增列, 其子目修改篇幅最大5、6位数的子目新增282条, 世界海关组织 (WCO) 为了满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采用《协调制度》应用在其粮食安全问题及粮食危机早期预警数据系统标准 (反饥饿、反贫困及对全世界粮食的精准统计) 的需求。具体的有: (1) 为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比例的产品, 对各个国家有重要国计民生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家禽类商品增列子目, 例如, 为鸡、牛、鸭、珍珠鸡、鹅等家禽类商品增列子目; (2) 对在外贸中占重要地位, 占国际贸易量较大的农产品增列子目, 例如, 在第3章多个子目项下为挪威及北欧国家的海鳌虾、冷水小虾及对虾和主要淡水鱼 (例如鲤科鱼和罗非鱼) 品种增列相应子目等。 (3) 为种植种子、油、脂及部分国家 (地区) 涉及粮食安全的商品增列子目。

3 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错误应用的现状

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征税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 (Import Tariff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简称为《税则》。《税则》是对不同税目的商品运用不同的进出口税率。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征税则是依据《税则》所对应的税率, 这个税率随着国家的调整关税的措施进行调整。

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在适用HS归类总规则时, 有相关的适用的错误。

例如, 品目7321与7323两者都是指“非电热的~家用的”“钢铁器具”, 《协调制度注释》有关于品目7323的注释有一定的特殊的适用, 品目7323的有关家用的钢铁器械不应该包括在归入品目7321的灶和炉的钢铁器具中, 但是如果有一些家庭生活用的钢铁器具能归入品目7321 (比如炉和灶) , 则就不应该包括在归入品目7323。如果这样, 那“烤炉”是不能够归入到品目7321的。根据《协调制度注释》对品目7321的注释来看, 那么品目7321必须包括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器具:一是用于发生并且利用热能进行暖气供应、二是非电产热的日用电器 (包括野营用) 、三是烹饪或炊煮的钢铁制器具, 显而易见, “烤炉”是属于“用于产生并且利用热能进行烹饪或烧煮的钢铁制器具”, 所以不是电热的家用的 (包括野营用) 钢铁制的“烤炉”应该归入品目7321, 而不应该包括在归入品目7323。

4 现行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

HS归类总规则共六条, 其中前四条规则是针对品目归类而言的, 而且这四条规则是依次产生的。第一条强调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是税目条文、类类注、章注, 是总的纲领, 是大前提;第二条是拓展条款;第三条是涉及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目时的归类, 突出比较, 其中第一款是品目具体与否的比较, 第二款是基本特征的构成材料比较, 第三款是税则号的先后顺序比较, 且这三款是依次适用的;第四条是一条兜底条款, 在实际中并不常用, 但似乎又时刻存在于每一具体归类中;第五条是针对有包装的商品的归类规则;第六条是针对子目的归类规则。

我国采用协调制度, 主要用于海关税收的监管征税和贸易统计。但是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管理水平的提高, 协调制度在国内发挥作用的领域已经超过其本来的作用。根据商务部与海关总署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目前已经可以把原来许可证贸易的商品通关《协调制度》目录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实现了在在线的传输海关数据及备案、电子手册、电子账册和最终的核销管理;海关总署通过和国家机电管理部门和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进行合作, 制定适用我国机电产品商品的目录表, 还增加了相关协会对有关电子产品和机电产品加强管理的需求新增列了我国有关机电和电子产品的子目;海关总署还通与国家税务总局进行研究和合作, 通过以HS编码为基础, 对进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核销进行商品名目和常规管理;海关总署与外汇局为了加强了对进口付汇、出口结汇等结算流程, 通过优化商品归类方式进行管理而合作, 均取得的较大的成果, 通过HS编码的修改与适用, 我国的海关和其他部门, 更大程度上发挥协调制度的优点, 从而实现了协调制度的本土优化过程。

5 解决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错误应用的对策

解决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错误应用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重点研究: (1) 每一规则适用的原则尺度解析; (2) 每一规则适用的正反例证; (3) 从各规则适用的整体角度进行阐述, 以建立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如何正确应用的体系化标准。本研究着重针对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尺度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现在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存在的普遍错误问题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改变的;现在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存在的普遍错误问题的改善和消除的根本对策是建立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尺度标准的;改善和消除的根本对策是建立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尺度标准应该是以适应性为基础的体系细化标准。

在理论上可为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提供正确的尺度标准;在实际中可以明确HS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具体适用, 指导进出口商品归类, 方便进出口企业归类操作, 便利海关管理, 为进行HS学习和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臧华.论海关商品归类与《进出口税则》列目的关系与调整[D].上海:复旦大学, 2010.

[2]肖尧.我国调整进出口税则涉及1600个八位税号[N].中国贸易报, 2007.

进出口商品归类 篇7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中重传授、重系统、重秩序的特点相比, 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 使学生能够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掌握如何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使教学充满活力。实践与研究表明, 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 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手段。

—、《海关商品归类》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海关商品归类》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协调制度的归类总规则、协调制度分类目录的结构特点和规律、各类或各章所含商品的归类原则和方法。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进出口商品的归类方法和归类技巧, 能够根据商品的特性和归类原则, 将每一项进出口商品归入《进出口税则》中的正确编码中, 能够很好地利用所学的归类原则和归类技巧解决实际进出口商品的商品归类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商品归类的基本知识、归类技巧, 学生被动地接收这些知识与技巧, 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很少, 其结果是:学生容易掌握一些简单的商品或《进出口税则》中列名商品的归类, 而对稍许复杂的商品或末列名的商品则无从下手, 不知所措。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 它使得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商品归类案例, 引导学生把案例与所学归类方法相结合, 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中得出相应的归类思路和同种类型商品的归类方法, 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调动学生或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海关商品归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海关商品归类》的内容和结构, 案例教学在《海关商品归类》教学中—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 案例的选用与讨论前的准备。

选择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广泛性、针对性。真实性要求所选案例要来自于实际进出口的商品或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商品;典型性要求所选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这一个案例的归类讨论可以解决相似商品案例的归类;广泛性要求所选案例要包括目前进出口业务中不同种类的商品, 例如机电类商品、纺织类商品、化工类商品等;针对性要求所选案例必须与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关, 易于使学生将所讨论的案例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所选不同类型的案例适合于不同的对象。

目前上海海关学院先在机电商品的归类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试点, 所以所选用的案例均为机电商品归类的案例。选择机电商品的案例时应注意: (1) 所选机电商品案例的相关资料与背景知识要齐全。机电商品在归类时除了要掌握税则中机电类商品分类特点、相关的类注释和章注释的基本含义外, 还要了解机电类商品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功能, 这些要素是决定商品归类的关键因素。因此所选案例要配有商品的实物图片、结构原理图和与案例相关的背景知识 (例如, 与商品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工作原理等商品知识) 。对于简单的商品知识也可告知学生或学员去互联网搜索查找。 (2) 所选机电商品案例的类型要多样化。所选案例中既要包括机电商品整机的归类, 又要包括零件的归类, 在整机中既要包括组合机器、多功能机器的归类, 又要包括功能机组的门类。 (3) 所选案例要有较强的争议性。要尽量选用有争议的案例, 归类模棱两可的案例, 要把当前商品归类实际中的一些热点商品作为选用对象, 对于难度较大的案例要指出商品归类争议的焦点, 使讨论更具有针对性, 综合运用机电商品归类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广泛讨论和争议, 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的实践能力。

案例选好后要在讨论前一周下发给大家, 以便学生先熟悉讨论的商品案例或准备的相关资料, 为案例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有实物的机电商品, 如方便展示的话, 也应在讨论前准备好, 以增强学生或学员对商品的感性认识。

2. 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中最主要和最关键的环节。讨论的过程一般按如下程序:首先根据总人数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7~10人为宜) , 同时指定组长或由小组成员推选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讨论。

在讨论中, 要鼓励学生或学员广开思路, 多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对于难度较大的案例,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引导, 不要急于把所谓的“正确答案”公布出来。虽然按照协调制度的规定, 任何一个商品必须在税则中归入唯一的商品编码, 但因为这些商品中大多是有争议的商品归类案例, 只要能讲出一定的理由均可考虑作为“理想的答案”。对于学生或学员提出不同的归类思路, 只要能讲出一定的道理和归类依据, 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要鼓励必要的争论。通过相互讨论、自由争辩, 达成共识;通过讨论使学生或学员掌握同类商品的归类思路或归类方法, 搞清相似商品归入不同品目的根本原因。例如, “轴承加热器”的归类案例讨论中, 涉及到好几个品目 (品目84.17、品目84.19、品目85.14、品目85.16) , 这几个品目的共性是都包含加热设备, 不同点是其用途和加热方式不同。归类时要根据其用途 (工业或实验室用、家用、其他用) 、加热原理 (电加热、非电加热等, 电加热中又要区别是电阻加热、感应加热、介质损耗加热等方式) 等因素归入不同的品目。

3. 讨论结果的班级交流汇总与点评。

小组讨论结束后, 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组织下进入全班的交流汇总。交流汇总时要求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负责发言, 阐述本组在讨论过程中就商品归类案例所达成的共识以及尚存在的争议。全班交流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的共享过程。

交流汇总结束后, 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评, 要着重提出所选讨论案例涉及的归类思路、归类技巧, 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运用的归类方法是否恰当, 要肯定一些好的归类思路与独到的见解, 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在《海关商品归类》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或学员商品归类的实际能力和归类水平, 能够较好地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归类问题, 但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 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学习和讲授。因此案例讨论前要求同学们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要对税则的结构和分类体系有个初步的了解, 只有在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归类技巧和归类方法后, 进行案例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所以案例讨论一般安排在传统教学后进行。案例教学固然重要, 但这种教学方法代替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必须与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2. 要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案例。

目前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有两种: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海关商品归类》学历教育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 对商品归类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 没有任何现场归类的经历, 商品归类的方法和思路均是由书本或课堂上学到的, 实践经验匮乏。案例讨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来进一步了解进出口税则的排列结构和规律。所以根据以上特点学历教育的讨论案例的难度要低一些。《海关商品归类》培训教育的特点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都具备了一定的现场经验, 对某些商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对进出口税则的排列结构和规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案例讨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归类水平和归类技能。所以根据以上特点学历教育的讨论案例的难度要高一些。

实践证明, 在《海关商品归类》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 产生的积极效果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 增强了学生或学员学习《海关商品归类》这门课的兴趣。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的案例讨论, 使学生或学员们感到商品归类 (特别是机电商品的归类) 不再是那么抽象、枯燥, 而是活生生地将商品或图片呈现在学生或学员们面前, 既提高了他们对商品的感性认识, 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培养了学生或学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新颖, 气氛活跃, 使学生善于思考, 能够独立分析和判断在商品归类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为他们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 (3) 提升了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于, , 案例教学对教师备课、讲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广泛搜集案例, 认真选择加工, 反复推敲, 以使每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用得恰到好处。

摘要:《海关商品归类》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了解协调制度的分类体系后, 掌握进出口商品的实际归类方法和归类技能, 而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实际的商品归类技能。文章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组织实施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商品归类,案例教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保险诈骗下一篇:客家与台湾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