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答辩问题

2024-08-15

科研项目答辩问题(通用11篇)

科研项目答辩问题 篇1

模板-科研项目答辩评审

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答辩申请

申 请 人 姓 名

学号

培养单位院(系、所)专业指导教师

云南大学研究生部

制表2008 年4 月1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本表分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学位论文情况及学位论文导师意见三个部分。

三、除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的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及导师由系统自动生成不能更改外,其他所有信息均必须由学生认真如实填报且全部为必填项(注:已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及专利若没有可不填)。

四、学生通过本系统上传答辩申请电子文档前,必须通过E-Mail等方式将答辩申请电子文档发给导师请导师先进行审查,导师认可后再上传。

五、本模板表格格式不能自行更改,仅能在规定空白处进行文字填充,否则导致答辩申请不能正常提交。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完成情况学号

类别 类型 论文(著 作)名称

科 研 项 目 项目名称(编号)专利名称 专起止时间 验收鉴定时间 鉴定单位获得专利情况 姓名性别 专业 软件工程 导师 在校期间奖惩情况 署名次序 发表出版时间 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已发表论文或著作

利发明人 专利权人 专利类别 获专利时间 是否有效注:“类型”一栏指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教材、译著等。若在读期间有科研成果者,必须提交成果复印件(学术论文复印期刊封面、目录及文章全文;专著复印封面、版权页及目录;科研项目或专利提供相关证明)。“是否有效”如实填“是”或者“否”。学 位 论 文 情 况学位论文题目 论文字数(万字)论 文 类 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开发研究及其他四选一)论文主题词(3~5个)论文摘要学 位 论 文 导 师 意 见导师指导修改主要内容导师意见(含:对申请人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治学态度、学位论文的综合评语):

科研项目答辩问题 篇2

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培育、企业创新、产学研结合已成为中国特色的科研模式。建设创新型社会、提高我国科研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共同目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我国将涌现更多的科研领军人才、更多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及更多闪耀全球的尖端产品。

政府培育、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政府的科研项目。每年, 国家科技部、各省科技厅和各市科技局都会公布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指南, 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种产学研实体可申报指南中的项目, 竞争获得相关项目经费。政府的项目经费投入带动更多社会经费的投入, 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虽然各级政府在科研项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 总量毕竟是有限的。择优支持是必须的。择优过程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兼顾各地区间的差距和平衡。

答辩是择优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通过召集各行业专家, 根据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现场质询式答辩、打分,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答辩一般由专家、申报单位面对面进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项目数量的增加, 出现了采用网络视频进行答辩的形式。如国家科技部的视频答辩已进行了2年, 效果很好。

1 视频答辩的组成和答辩过程

视频答辩一般有2个场地。一个是由受邀专家组成的评审主会场, 专家按专业分成若干组, 在多个会议室同时进行。一个是由项目申报单位组成的评审分会场。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送视频图像、声音和PPT文档等。

以科技部视频答辩为例, 主会场在北京科技部信息中心, 分会场分布在全国各地指定的地点。

项目答辩的流程一般为:首先专家组验证答辩人身份, 答辩人介绍项目申报的理由和现有工作基础, 同时用PPT展示, 介绍完毕后, 专家提问, 答辩人回答。在此过程中, 由于申报材料准备时间较长, 讲解过程一般比较顺利。提问环节是由专家现场随机提问, 申报人完全靠临场发挥, 回答往往不够精确、不够简练, 对答辩效果影响较大。如何高质量完成一次项目评审答辩, 笔者觉得下列几方面考虑。

(1) 申报材料的细节要精准, 应避免使用估算、猜测、逻辑自相矛盾的数据。专家的问题往往来自于申报材料的这些瑕疵。专家对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的状况是非常熟悉清楚的, 很容易从申报材料发现问题。申报材料要全面、充分、实事求是。

(2) 幻灯片 (PPT) 演示要精简。多用图片、图表表述, 少用大段的文字。评审专家对PPT中大段的文字来不及看, 也看不清。公式、图表更能清晰表述, 效果好。如果没有特别要求, 最好不要在PPT中插入视频, 视频文件格式较多, 网络流量较大, 往往效果不甚理想, 影响答辩效果。

(3) 听清专家所提问题, 简明扼要回答。有些申报人喜爱从不同侧面展开回答问题, 往往时间不够, 被专家打断, 意犹未尽。其实, 专家可能希望听到的回答仅仅是“是”和“否”。

(4) 稳定情绪, 克服紧张。答辩时的莫名紧张几乎是所有申报人都会出现的。尤其被问到一些不是自己研究范围的问题时, 更是如此。西装领带, 适当装扮, 有利于提高信心。开始前聊一聊、走一走可缓解紧张情绪。控制紧张情绪因人而异。

2 视频答辩系统和答辩流程

视频答辩涉及视频图像、声音的传送, 涉及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诸多领域。系统的组成还是比较复杂的。

视频答辩 (或视频会议) 系统目前有许多品牌。产品在音频、视频信号的处理和控制、在会议过程控制方面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兼容性也不够好。搭建视频会议平台时, 主会场和各分会场最好选择同一品牌的产品, 这样, 易于管理和控制。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视频终端, 全向麦克风、高清摄像头、扩音设备、高清显示器、PPT演示计算机、网络线均与之相连接。通过遥控器或计算机可在视频终端设定各项参数、测试音视频设备状况、实现视频答辩过程的控制。

全向麦克风、高清摄像头一般随视频终端配套购买, 高清显示器、扩音设备可根据会场面积、布置的情况自行购买。高清显示器可选用液晶电视机或投影机。

视频会议系统一般采用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协议。同时双向传输音频、视频及PPT数据所需网络带宽不超过2~3M。虽然对网络带宽要求不高, 对网络的时延、丢包率有较高要求。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如果使用专线, 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 如果采用现有的办公网络, 需预留网络带宽并监视网络的丢包率。

管理人员也是视频答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答辩时项目较多、时间安排紧凑, 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答辩效果。

管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各种设备应有深刻的研究。如扩音设备、投影机的操作、音视频格式转换、显示器的设定、网络状态的判断。一旦出现不正常事件要能准确判断, 及时排除。

视频答辩时出故障较多的是网络部分。因为网络是共享的, 中间环节很多。实际开会时, 应在防火墙上给视频终端预留带宽, 实时监控网络的流量、丢包率。如果有备用网络出口是最有保障的。

视频答辩的流程要做到紧张有序: (1) 项目申报人到达会场时, 要进行登记, 核实身份。未按时到场的, 要主动电话联系, 了解原因, 进行引导。 (2) 等待时, 要进行PPT拷贝, 并告知答辩注意事项。如:讲解时不能拖时, 回答问题时不要私下讨论, 翻动讲稿要轻, 不然噪声大, 影响主会场效果等。 (3) 答辩结束后, 要让答辩人带走全部随身物品, 迅速离开会场, 同时, 请下一场答辩人上场准备。

3 视频答辩的发展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沟通交流都通过网络进行。科技项目的答辩也不例外, 并且有新的发展趋势。

(1) 问答式的答辩形式将由实时的、主会场、分会场间面对面的集中模式向虚拟的、分散的模式转变。每个项目答辩的参与人员组建一个项目答辩群, 群内可自由交流, 交流时间随答辩进展情况变化, 不设固定时长。

(2) 答辩过程由实时参与变为非实时参与。申报人可将项目讲解的视频文件放在网络上, 参与评审的专家可以在方便、有空的时候观看, 发表意见, 进行提问。专家的视频也放在网络上, 供申报人和其他专家观看。

科研项目答辩问题 篇3

摘 要结业论文答辩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培训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亟待加强并改进。从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角度看,结业论文答辩应成为反思校长专业发展的平台,分享办学实践智慧的展台,研习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台。提升论文答辩质量的主要对策是,提前介入写作指导以放好论文的“样子”,认真评阅结业论文以选好答辩的“种子”,着力营造学术民主氛围以搭好互动的“台子”。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校长专业化 任职资格培训 结业论文 论文答辩

中小学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校长培训是促进校长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如何提升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切实加强并改进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其在校长职业生涯初期促进专业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值得培训机构及培训者探究。

一、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之现状分析

结业论文通常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总作业”布置给参培学员,而论文答辩亦随之成为整个培训阶段的“最后一课”。作为具有阶段性培训成果鲜明显示度的重要环节,结业论文答辩之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尚存较大的质量提升空间。

首先,从论文形成的过程看,基本处于“自发生长”状态。结业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均由校长个体完成,既缺少与导师的沟通,亦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培训机构直到接收参培校长提交的论文,方才得知各位校长在本次培训中学习研究的关注点所在,更遑论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环节予以指导与监督。究其原因,固然与成人学习、干部培训的特点相关,亦与培训机构的重视程度、指导力量不无关系。

其次,从论文写作的质量看,总体情况并不那么令人乐观。虽然结业论文中不乏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严谨的优秀之作,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五失”。一曰:失之于思考不足。有文无论既是一大通病,也是一大顽症。虽然一些论文也不乏“器”的精巧与美丽,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缺少“道”的深邃与广博。有叙事没研究、有案例欠分析、有做法缺依据、有经验少提炼的现象并不鲜见。二曰:失之于层次不清。有的一级标题之间相互有交叉,有的二级标题与上面的一级标题不对应。三曰:失之于表达不准。例如对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未予定义者有之,未选取权威定义者有之,甚至援引学界普遍认为错误定义者亦有之。四曰:失之于格式不对。虽说不能苛求结业论文完全达到科研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要求,但出现题名下缺失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后缺失参考文献这样的低级错误,委实不应该。五曰:失之于学术不端。通过“复制+粘贴”方式抄袭而来的论文虽属极其个别,但为了“赶结业班车”而拼凑论文的现象亦并非个别。

再次,从论文答辩的安排看,大多采用示范性答辩模式。提交结业论文是参培校长人人必做的“规定动作”,然而由于培训课程多且课时紧、培训机构人手不足等原因,论文答辩并非人人必过的结业“门槛”,而只是其中优秀代表被培训机构指定的动作。笔者通过网上调研发现,不少培训机构将示范性论文答辩与结业典礼在时间安排上紧相衔接,使之成为上下两个半场。但由于上下两场活动性质与氛围基调截然不同,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的目标指向和心理期待也不尽相同,加之时间局促,很难确保结业论文答辩的示范性到位,“最后一课”亦难免沦为草草走过场的一课。

二、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之功能定位

笔者认为,准确定位校长培训论文答辩之功能是提升论文答辩质量的内在诉求。而准确定位的逻辑起点,则是对校长专业化及其实现方式的科学认识。

校长专业化有两层含义,既指校长职业群体的专业化,亦指校长个体的专业化。后者意义上的专业化通常又称“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在逐步深化对教育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与专业精神、不断提升道德与伦理追求、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过程”[1]。它既需要校长个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行岗位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等自我修炼,也需要培训机构提供“以提高校长素质和能力,改进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支持性服务”[2],而结业论文答辩恰是二者“零距离”对接的接口。

教育部近年来陆续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幼儿园等四个校(园)长专业标准,是广大中小学校长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的行动指南。校长要扮演好《标准》所要求的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三大角色,履行好《标准》所赋予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大职责,必须首先突破理性视角缺乏、理论思维薄弱这个专业发展的“瓶颈”,前述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即是不证之证。“一个理论思维水平不高的校长不可能成为学校变革的领头人,一个缺乏理论思维的校长群体绝不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职业群体。”[3]校长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经由培训机构一次或N次带有“充电”、“加油”性质的培训、研修一蹴而就;提升校长的理论思维水平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大功告成。但努力提升校长培训结业论文答辩质量,无疑是培训机构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基于此,笔者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论文答辩的基本功能定位于“三台”,即:反思校长专业发展的平台,分享办学实践智慧的展台,研习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台。

自我反思是校长专业发展过程的良性伴侣。“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结合已有知识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以调整自己的行为。”[4]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多为校长在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在自身岗位实践的基础上,在与实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的产物。对作者而言,论文答辩是一个再学习、再反思、再提升的过程。其对论文内容的自我陈述,既包括对自己教育管理思想的审视和教育管理实践的追问,也包括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谋划。对观摩者而言,论文答辩则是一个以人为镜、学习如何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从中获取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等多方面的启迪。

智慧共享是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任何行业的成长都有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5]结业论文公开答辩恰似一个“相观而善”的展台,作者基于自己所在学校及所分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植根校本实践创新的亮点做法与成功经验及其相应的理论阐述在此分享。其基于学校并努力发展学校的教育理想令人感动,直面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出路的探索精神令人尊重,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成果令人钦佩。即便作者分享的是困难、困境与困惑等“成长的烦恼”,亦令人深思,对促进校长群体专业成长不无裨益。

论文写作是提升校长专业水准的重要举措。它有助于中小学校长藉此积累并提炼教育管理经验,体认并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砥砺并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探索并开辟教学管理新路。对于以新任校长为主体的任职资格培训班来说,结业论文中出现不够准确、严谨之笔,有待充实、完善之处等问题在所难免。通过公开答辩这种更具现场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将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及其表达方式昭示于人,而且可以使全体学员在观摩作者与同伴、与专家的对话过程中,在聆听专家点评的过程中,重新考量该论文的选题价值,进一步认识该论文在确立主旨、论证观点、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劣得失,进而加深理解教育管理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

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论文答辩的“三台”定位是一个有机整体,大体可与古人所谓“三不朽”之说相对应:反思的平台是校长“立德”的推手,由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等构成的反思人格直接指向如何做人;分享的展台是校长“立功”的帮手,校长个体分享的鲜活实践性知识和经验,对校长群体专业化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研习的讲台是校长“立言”的助手,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写论文,方能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自觉,进而实现从管理者到研究者的跨越。

三、提升校长培训结业论文答辩质量之对策建议

1.放好“样子”:提前介入论文写作指导

论文答辩质量的基础在于结业论文本身的质量。惟有“关口”不断前移,从源头上提高结业论文写作质量,方能实现论文答辩质量之提升。

(1)发布论文选题指南。确定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指南对于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具有定向、定位、定点等指导作用,应在学员报到之初与办班计划、学员手册等同步发布。由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周期较短,结业论文选题指南不应该也不可能像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那样包罗万象。其编制时基本遵循的原则有三。一是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即指南所设定的选题范围应与任职资格班的培训目标相呼应。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以新提任的中小学副职校级领导为主体,他们多由一线优秀教师、中层管理骨干走上现工作岗位,正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原始积累”时期,恰恰需要通过任职资格培训,学习教育管理理论,交流教育管理经验,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拓宽教育管理视野,提升教育管理能力,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二是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即指南所涉及的选题内容与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现阶段在学校改革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贴近,如此,方可促进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校长所在学校发展、校长个体专业成长的互动共赢。三是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即指南应充分考虑学员所在学校的类型差异以及学员自身不同的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岗位需要、研究志趣等因素,以保证人人有题可选,有文可写。

(2)开设系列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达成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之重要载体,应贯穿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全过程。其对于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的作用有二。一曰“启思”。培训机构应以助推学员加速实现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向合格的学校领导者、管理者角色转变为中心来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所开设的每一个专题讲座都要凸显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都可视为结业论文的“先修课程”,都有义务为结业论文这门自然延伸的“后续课程”服务,都要有意识地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结业论文写作从确立选题、深入研究、借鉴成果等方面开启思路。二曰“导写”。培训机构还应针对论文写作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开设带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专题讲座。

(3)提供答辩陈词范本。答辩陈词范本宜在培训课程结束之前、结业论文草成之后发给学员,要求他们参照范本格式给自己的论文写一篇答辩陈词,与结业论文一并提交。此举目的在于促使参训校长将准备答辩的压力转化为修改论文的动力,“倒逼”自己认真审读、推敲论文草稿,从中查找并弥补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的逻辑漏洞,进而将自己的基本观点建立在比较充分的理论思考基础之上并自圆其说,将自己的基本经验建立在比较系统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并提炼升华,从而避免言之乏理的平平之作、东拼西凑的敷衍之作、甚至是复制+粘贴的抄袭之作“出笼”。

2.选好“种子”:精心遴选参与答辩人选

对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来说,如果条件许可,人人参加论文答辩是再好不过的一种制度安排。倘若受制于各方面因素,挑出部分优秀论文进行示范性答辩,也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笔者认为,选好答辩种子选手是最大限度发挥论文答辩示范效应的必要前提。

(1)认真审读论文。这是遴选“种子”的基础。每一期任职资格培训班结业前,干训中心都要聘请2~3位专家,认真审读每一位校长提交的结业论文,以全面了解学员学习、研究与写作的态度和水平,从中发现适合公开答辩的“种子”。

(2)确立入选标准。这是选好“种子”的关键。我们可以确立“基本”+“附加”的入选标准。基本标准是“四性”,即:选题的价值性,能回应当今时代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校长专业发展的诉求;观点的正确性,能旗帜鲜明地亮出对“问题”的发现及研究的结论;材料的丰富性,能在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展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创新的生态多样性;表达的逻辑性,能完整地、有层次地、语言流畅地、用词比较准确地展开论证,前后观点没有矛盾。附加标准是“三度”:一是信度,指结业论文为作者本人真题实做的原创作品,与作者平时工作、研究领域以及曾主持、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密切相关,经系统查重检测不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二是效度,指论文选题切中不同层次、类型的中小学亟待解决的共性矛盾和突出问题,不仅能在答辩中引发学员参与共同话题的讨论,而且能在答辩后为学员所在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提供参考、借鉴;三是“不饱和度”,指论文本身在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实践创新、理论思考、文章结构、文字表达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一定的探讨空间,可以通过答辩明确深化研究或修改论文的思路,并使之更加深入推进或更臻于严谨、完美。

(3)明确答辩要求。这是发挥“种子”功能的必要准备。干训中心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拟作示范性答辩的论文作者,明确要求他们从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个课题、如何解释所发现的问题、课题研究有什么创新、研究过程遇到哪些困难、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做好答辩准备。

3.搭好“台子”:着力营造学术民主氛围

论文答辩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最后一课”,是一种以多元对话取代单向独白的特别课程,是一个从学习资源到学习方式都带有开放性的特殊课堂。确保“最后一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论文作者与答辩专家共同致力于打造以学术民主为核心,求真、向善、立美的课堂文化。所谓求真,是指籍答辩过程中的观点交锋激发捕捉现实问题的灵感,激活多向思维的灵性,激励追求教育管理研究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的心志;所谓向善,是指答辩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来汲取人格力量,从中感悟论文作者勤于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创新、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所谓立美,是指籍答辩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来提升审美品质,从中领略优秀论文内蕴的思维缜密之美、内容翔实之美、结构严谨之美以及语言顺畅之美。论文答辩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起始环节——“答”。这个环节的主角是论文作者本人,主要任务是阐述论文的基本观点以引发对于论文的审读讨论。为了避免作者自陈时述无巨细、照本宣科,可采取“一发”、“二限”的措施加以控制。“一发”就是提前将参加答辩的论文复印好并发放给与会者,人手一份,这样既可方便与会人员了解论文全貌,又可免除论文作者全文宣读之累。“二限”就是限定答辩人自述时间与自述内容。时间上,一般要求控制在10分钟之内完成;内容上,要求简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方法、主要的观点、创新与不足之处等。

(2)中间环节——“辩”。这个环节没有绝对主角,人人皆可参与。答辩专家与论文作者的对话自然不可缺少,给其他学员提供与论文作者对话的机会亦很重要。在此环节中,作者须凭借自己平时的积累沉着应答专家的质疑问难,即便不能对答如流,这场对话对答辩人及观摩者来说,都具有挑起认知矛盾、激发深度思考的助力作用。观摩者也不等于旁听或旁观者,他们可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身份在答辩中发出自己的“好声音”。无论是谦逊的“悟”——提纲挈领地概述自己在阅读论文、聆听答辩过程中得到的收获,还是友善的“补”——以个人的实践经验或体会补充作者论文中的疏漏之处,抑或是率真的“刁难”——直截了当地提出异见请作者解答,同窗之间这种参与式、分享式的互动研讨,皆可收到助益校长专业发展之效。当然,“好声音”也是需要练习的。答辩会召开之前,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已经确定进行示范性答辩的论文名单,挑出结业论文选题范围与答辩人相同或相近的论文作者,提前通知他们一对一地阅读准备进行答辩的论文,写出点评意见,这是答辩会现场观摩者发出“好声音”必要的“开声”“练嗓”活动。

(3)最后环节——“评”。这个环节的主角是答辩专家。专家组成员以2~3人为宜,最好能实现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共舞”。答辩专家的主要任务是在听取现场答辩的基础上,对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及其所撰写的论文作出点评。点评内容既包括“栽花”,也包括“栽刺”,且“花”要“栽”在闪光点、“刺”要“栽”在破绽处。点评方式可以由一人主评,其他人补评。不同专家的点评见仁见智,哪怕意见相左、没有共识也无妨,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如此更有利于拓宽校长们的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是一种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策略。其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培训机构的精心组织、培训过程的扎实高效、培训学员的认真准备,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培训机构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不断创新,结业论文答辩质量不断提升并非不可期。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校长专业化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2004(3B).

[2] 雷振海.校长专业化需要培训专业化[N].中国教师报,2013-10-9(1).

[3] 褚宏启.对校长专业化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4]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 帕克·帕尔默(ParkerJ.Palmer).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项目答辩注意事项 篇4

1)答辩时间:每个组15分钟 2)地点:教室 3)需要准备物品:

a)能够运行的项目源代码 b)完整的项目文档

c)答辩所用的PPT(具体见《项目答辩模板》)4)项目答辩流程和时间分配

a)项目背景介绍,讲解项目能够解决的问题,项目的价值和项目所使用的技术优势(2分钟)

b)项目成员及分工介绍(1分钟)

c)项目实施流程介绍,主要体现项目流程的规范性和正规性(1分钟)d)项目模块功能介绍(2分钟)e)项目功能展示,大致展示一下项目功能,要强调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和这样实现的优势,其中重点讲解其中的一个功能以及本功能的实现所用到的技术亮点(5分钟)f)代码展示,主要体现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代码的规范性(2分钟)

g)项目总结,项目中的收获和项目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意见(2分钟)5)注意事项

a)注意时间分配合理 b)重点突出

项目答辩技巧及专家评审要点 篇5

所有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之后,发改委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专家评审会。接到参加评审会的通知之后,应认真做好答辩准备,按要求按时参加会议。在准备答辩PPT时,务必突出重点,充分体现本项目的特色和优势。切忌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在正式答辩之前,最好到主持部门进行一次答辩预演,听取一些修改意见。

专家评审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指南所列范围;是否符合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和法规,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合和地区产业合理布局;

2.项目意义和必要性,包括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对产业的带动示范作用;

3.项目的技术基础,包括技术创新性和技术含量、技术成熟性、自主知识产权等情况;

4.项目初步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技术路线、各项生产建设条件(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环境污染及防治,城市规划、劳动安全、卫生防疫、消防等)是否落实等;

5.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产业化前景、国内外市场和经济效益等情况;

6.项目申报单位条件,包括企业的经营业绩、技术开发能力、建设条件及资金筹措能力、资信等级、资产负债及管理者水平等情况;

7.主要产品生产、经营是否具备政府相应的许可和批准;

8.项目招标方案

科研项目答辩问题 篇6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xxxxx学院2010级xxx专业的xx,很荣幸今天代表我们团队为我们的项目进行答辩,我们申请的创新实验项目是“建筑废料在路用混凝土中的再利用”。

首先我将介绍我们的团队,我们的指导老师是xxx老师,他是一名出色的土木工程师,在xxxxx学院主要负责测量和土木建筑材料的指导工作。除我之外,我们的团队成员还有xx,xx,xxxx。

我将从项目背景,立项依据,国内外研究概况,立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方面来阐述我们的实验项目。

随着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制造建筑材料会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1 亿吨左右,长期积累的建筑废弃物高达数亿吨。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露天堆放,或者将其运送到郊外填埋于地势低洼之处,这样一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因此,我们设计了“建筑废料在路用混凝土中的再利用”方案,将这些废弃混凝土收集加工后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天然资源,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选择了研究建筑废料在路用混凝土中的再利用呢?我们的立项依据是什么?建筑废料是由碎混凝土、碎砖瓦及碎砂石土等构成,它的强度高,稳定性好。同时,具有相当好的耐磨性、冲击韧性、抗冻性及耐水性,其性能优于黏土、粉性土,甚至砂土和石灰土。此外,建筑废料透水性好,能够阻断毛细水上升,在潮湿的环境下,建筑废料的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高强度路用材料。而且建筑废料遇水不膨胀、不收缩,拥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我们知道,粉煤灰作为工业废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成功。由石灰和粉煤灰构成的二灰稳定集料作为一种高等级的路面基层材料,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等优点,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认可。然而若能在二灰稳定集料的结合料中,用废弃混凝土加工成的再生混凝土集料来代替天然砂石材料,形成石灰、粉煤灰、再生集料——三渣并用,则会对道路建设和环境带来更大的益处。其实,早在几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纷纷意识到建筑废料的巨大研究和再利用价值。到目前为止,荷兰的建筑废弃物回收率高达90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高达70 %,对废弃混凝土的利用率则更高;而美国的道路建设中,50 %采用沥青混凝土再生料,直接导致建设成本下降20 % 以上,既节约了能源,也保护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虽然我国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率较低,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鼓励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筑材料。这为我们团队设计“建筑废料在路用混凝土中的再利用”实验项目指引了方向。

我们项目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建筑废料的研究和再利用过程中,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水平,从而改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建筑垃圾的不当处理;其次,在建筑废料回收利用的加工过程中,合理再利用,不但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而且降低了垃圾排放,正可谓“一举多得”。同时,希望通过我们项目的研究,加强社会对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视。

接下来我将介绍此项目计划的主要研究方法。我们的项目计划主要采用废弃混凝土加工而成的再生混凝土集料来代替天然砂石材料,混和石灰、粉煤灰配合成二灰稳定再生集料。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三渣废料,在试验中结合路面基层建设中常用的A,B,C,D四种二灰稳定集料的配合比,通过重型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以及室内抗压回弹实验,测定不同配合比的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不同龄期内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整合,确定出二灰稳定集料的最佳配合比.并与相近级配的天然集料做比较,在同种设计强度和配合比的状态下,对二灰稳定再生集料与普通二灰稳定集料在3天、7天、14天、28 天的抗压强度和屈服极限做比较,检测二灰稳定再生集料是否符合强度和规范要求。

我们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是测定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等物理性质;然后是进行二灰稳定再生集料力学性质试验,测定抗压强度、抗劈裂强度等参数;最后是做普通二灰稳定集料与再生集料的对照性实验,测定相应的参数。在本次项目研究中,我们初步估计会遇到的困难在于,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前期研究经验可以借鉴。研究过程中,由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变形性能等低于普通混凝土,使得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较普通混凝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是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应用中的最大障碍。在研究的后期阶段,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大量配合比的实验数据支持才能完成。

针对以上三个难点,我们团队拟定采取的解决方案有:参考国外一些国家先进的早期研究经验,对实验设计进行合理的改进。对废弃混凝土加工而成的再生混凝土集料进行一定的前期加工处理,如采用浸泡的方法,使再生混凝土集料内部空隙吸水饱和,使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强度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再生混凝土的某一些性质做大量的实验,为后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如果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组合结构中,使钢材等增强材料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扬长避短,既拥有组合结构的优点,又能弥补再生混凝土的不足。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是建筑领域内的一个综合成果,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废弃材料所制试件的强度、耐久性等特性,使废弃材料成为对强度等各方面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建筑材料,很大程度上提高对建筑废料的利用效率,并增加经济效益。我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以下三各方面:第一,将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重新利用,实现建筑垃圾的有效使用,减小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属于绿色建材;第二,添加一定的辅助材料,提高建筑垃圾材料的各项性能,实现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第三,利用工业废渣加工成的矿物掺合料,部分取代水泥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集料,可以减轻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等的占用土地及环境污染问题。

从项目的支撑条件来说,我想我们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上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我们团队的协作和xxxxx学院先进的实验设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顺利的完成该课题,不会辜负各位老师的期望,恳请老师们批准我们的申请!

科研项目答辩问题 篇7

各院团委、团总支、学生组织:

我校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已经经历了宣传动员、立项申报和暑期实践三个阶段,各学院、学生组织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密实施。2013年我校共有300支社会实践团队成功立项,其中北京市级重点团队14支,校团委及各院重点团队39支,学生自主申报资助团队247支(传递正能量,实践中国梦57支,我眼中的美丽中国45支,寻找党的足迹11支,迎校庆,石油行134支)。定于2013年9月13号上午8:30到12:00对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进行答辩(如答辩时间和队员上课时间冲突,请实践团内部解决或提前与工作人员调整答辩时间),所有实践团队随机分组。(答辩分组以及地点见附件)具体要求如下:

1、请各学院务必认真审查北京市级重点团队项目成果,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DV的制作,照片的筛选以及结题报告的编写。

2、请各学院通知没有成功立项,但仍然完成并希望参与本次成果答辩的团队,于9月11日上午8:00到12:00到校团委自行拷贝社会实践成果材料,过期作废,并于9月13日在一教101教室答辩。

3、答辩现场上交电子版及纸质版的团队实践总结报告或调研报告、影像资料(照片视频),每组三分钟PPT展示暑期实践成果。

4、欢迎广大师生前来旁听。

共青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委员会

答辩问题及答案 篇8

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也逐渐变得庞大起来.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可以规范化,自动化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就显的非常必要.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题目。

2设计这个系统的意义是什么?

(1)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的人事干部从繁重琐碎的人事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2)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代替手工统计工作,并且对数据库中的各数据自动进行逻辑验证,使数据统计过程中的错漏减少到最低程度。

(3)使各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大大简化数据汇总的工作量。3说说本系统的优势?

总的来说本性统具备的优势有,一次编写,到处运行代码不用做任何更改;系统的多平台支持基本上可在任意环境中开发,在任意环境中部署,在任意环境中扩展;强大的可伸缩性从一台服务器到多台服务器均能游刃有余,多样化的开发工具,有力于系统的完善。

4、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第一部分是人事管理系统概述,我主要从课题背景与开发目的、系统概述、运行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是需求分析包括需求概述和可行性分析两部分。

第三部分系统总体设计包括三部分系统流程图、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连接与访问。

第四部分是系统详细设计与功能部分主要包括用户登录验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工档案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等六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课程设计答辩问题 篇9

.交通信号灯的闪烁是如何实现的? 交通信号灯的闪烁是如何实现的? 简述顺序功能图的要素。

初始状态应该注意什么,需完成哪些动作? 简述PLC输出单元的类型。

画出并行分支与汇合。

若需将黄灯闪烁规律由亮0.5秒、暗0.5秒改为亮0.6秒、暗0.4秒,程序将如何改动? PLC的编程元件有哪几种?在组态王中如何实现输出? 画出选择分支与汇合。

简述M8011~M8012、M8002的用途。简述组态王与PLC通信的特点。简述S0~S9、S10~s19的用途。

简述计数器的类型及使用特点。

简述PLC的一个扫描周期有哪几个阶段?

画出选择分支与汇合。定时器的类型有哪些?

一般如何划分小型PLC、中型PLC、大型PLC?该课程设计中PLC所选的是什么类型? 如何在组态王中定义输入输出与PLC进行关联? 计数器的类型及使用特点是什么?

说明步进顺控指令、返回指令及应用特点。简述FX1NPLC与组态王通信的数据格式。简述区间复位指令及用途。在组态王中如何定义变量?

简述顺序简述PLC的输出类型及应用场合。功能图的5大要素及应用特点。写出显示字符3的代码。

简述组态王与PLC通信的特点。

简述PLC的一个扫描周期有哪几个阶段? 示意画出并联电路块。

数码管显示如何实现?

怎样设置PLC与组态王的通信?

定时器T0的时基是多少?积算定时器与通用定时器的区别是什么? 控制程序中如何实现定向上行的?

电梯控制中清除召唤登记的条件是什么?

简述M8011~M8014的用途。

PLC的编程元件有哪几种?在组态王中如何实现输入与输出? 控制程序中如何实现定向下行的?

组态王中的变量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如何检测楼层到位信号? 简述PLC的选型依据。多个换刀信号如何实现互锁?

示意绘制输出接线图。

组态王中如何设置输入与输出? 简述PLC输出单元的类型及特点。

解释MOV K4 D2的含义?简述MOV与DMOV的区别。组态王中的输出变量如何定义? 定时器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功能指令的要素有哪几个? 简述组态王与PLC通信的数据格式。示意绘制PLC的输入接线图。示意画出比较指令的梯形图。

在组态王中怎样将输入、输出与PLC进行联系? 如何实现换刀过程中其他请求信号无效?

简述三菱PLC输入与输出元件的编码方式。

在组态王中设定的采样时间为多少?该如何设置? 如何实现刀具按照最近方向转动换刀?

简述FX1N-40MR中R的含义,PLC输出的方式有哪几种? 解释MOV K6 D2的含义?功能指令的要素有哪几个? 如何实现换刀过程中其他请求信号无效? FX1N-40MR中定时器有多少个? 刀盘逆转的条件是什么? 多个换刀信号如何实现互锁? 简述PLC选型依据。如何显示字符“5”? 数码管显示如何实现?

写出功能指令:加法、减法。

讲解梯形图。

在该系统中,如何实现多种工作方式的选择? 简述三菱PLC的编程元件。简述PLC选型依据。

系统外部接线图中有哪些互锁保护?如何实现? 简述本系统的工作原理。

简述M8044、M8041的作用。

手动运行如何实现,有哪些注意事项? PLC输出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简述M8043、M8002的作用。

在该系统中,单周期方式如何实现? 简述PLC的组成。

简述功能指令IST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自动运行如何实现,有哪些注意事项?

简述PLC的工作方式。

初始化状态寄存器哪几个?简述区间复位指令及用途。

示意绘制输出回路的接线图。

PLC常用哪几种存储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来存储什么信息? 定时器T0的时基是多少?积算定时器与通用定时器的区别是什么?

输出时为何要进行互锁?

状态转移图(顺序功能图)结构上包含哪些组成部分?转换实现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简述三菱PLC输入与输出元件的编码方式,K和H的含义? 可采用哪几种方式控制Y0的输出? 简述IST的用法?

简述M8044、M8041的作用。单周期方式如何实现?

PLC采用什么工作方式?其执行用户程序的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并简要说明三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简述M8043、M8002的作用。如何实现多种工作方式的选择?

定时器T200的定时时间的范围是多大?若设定值为 K50,T0的常闭触点如何动作?如何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延时?

简述顺序功能图的五个组成要素,以及实现转换时应具备的两个条件。如何在组态王中控制发送给PLC的脉冲量? 如何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前进速度? T37定时时基为多少?画出定时25s的梯形图? 两个步进电机是如何同时驱动的? 在组态王中如何控制PLC的输入与输出? PLC如何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示意绘制出PLC与步进驱动器的连线图。组态王中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

如何通过PLC控制步进电机的加减速运动? 绘制用S7-200发脉冲的梯形图? 计数器有哪几种类型?画出梯形图? 如何进行S7-200与组态王的连接? 简述PLC的常用编程元件?

S7-200的变量单元有哪几种? 组态王如何与PLC进行通信?

步进驱动器的作用?示意画出驱动器与PLC的连线图。步进电机加减速控制曲线有哪些? 如何实现高速脉冲串的输出? 西门子PLC的基本逻辑指令有哪些? 简述定时器的类型及使用特点? 该系统中,用到哪些特殊寄存器? PWM的含义?PTO的用途? 简述子程序编程的特点。

数据传送的类型有哪些?

简述采用步进电机绘制圆弧时的编程思路。简述PLC的工作方式及工作过程。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怎样计算?脉动当量如何计算?

简述三菱PLC的编程元件。

定时器T100的定时时间的范围是多大?若设定值为 K50,T0的常闭触点如何动作?如何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延时?

为何设定反转时间为1.5s?

简述三菱PLC输入与输出元件的编码方式。

PLC常用哪几种存储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来存储什么信息? 定时器T0的时基是多少?积算定时器与通用定时器的区别是什么? 简述PLC输出单元的类型。

简述PLC的一个扫描周期有哪几个阶段? 如何显示字符“3”?

简述顺序功能图的要素。

简述三菱PLC的常用编程元件。

解释MOV K3 D1的含义?功能指令的要素有哪几个? 示意绘制输出回路的接线图。简述显示数字的编程思路。画出比较指令梯形图。

简述显示数字的编程思路。

组态王中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如何定义输入与输出? 简述编程元件的类型及使用特点。

解释MOV K2 D1的含义?功能指令的要素有哪几个? 画出比较指令梯形图。

组态王的当前画面如何定义?

怎样定义组态王与PLC的通信协议?

论文答辩问题总结 篇10

一、请问您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3.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4.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5.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

5、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

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二、您诊断过程中选择了什么疗法?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疗法。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三、咨询效果评估的纬度。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估。

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咨询师的评定。

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四、解释一下什么是助人自助。

帮助求助者学会自我成长,能够自己帮助自己,自我完善

五、(论文涉及到量表的)为什么您会选择这种评分标准?(少)

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六、在诊断过程中,若求助者沉默,你该怎么办?

沉默是指当需要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而回答问题时,求助者出现了停止回答与探

索的现象,阻碍了咨询的顺利进行。

沉默有6种类型: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怀疑型:咨询师应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同时注意提高面谈的技巧

茫然型:咨询师应很好的倾听,通过内容反应和表达技术,促进求助者的充分表

达,帮助其深化认识,明确自己的问题、原因、表现所在情绪型:多使用情感反应和表达技术,通过共情,缓解情绪。

思考型: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等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

内向型:一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鼓励。

反抗型:了解反抗原因做相应措施

七、心理学的几大流派。

三大流派:精神分析学派、认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八、你的职业?你为什么学心理咨询师?学前和学后对你的帮助?

九、你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对你成为咨询师有什么帮助

十、学习心理咨询后你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十一、为什么想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职业,你的优略势是什么

十二、价值中立

咨询师从求助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

解,同时不予以评价、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与观点

十三、怎样建立咨询关系

尊重、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真诚

十四、病与非病三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十五、移情

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

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十六、常型冲突和变形冲突的区分

常形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关系;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十七、黄金法则和反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反黄金法则:我怎样对别人,别人就必须怎样对我十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

1.现实因素激发——原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

良情绪。(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间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程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始终能保持行为

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维持正常,但效率有所下降。(情绪—认知

—人格—行为—社会功能各项均正常)

4.反应没有泛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

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

1.强烈刺激——原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

(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间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最长不可超过

一年)。

3.反应强烈——程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

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神经症

1.变形冲突——原因

•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患者无法协调并感

到精神痛苦。(变形)

2.时间持久——时间

•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病程最少3个月。焦虑性神经症也不少于3个月,惊

恐发作则是首次焦虑发作后持续1个月。

3.功能受损——程度

•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如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

4.充分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充分泛化。

5.病变基础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

器质性疾病引起。

十九、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都有哪些

参与性技术:倾听、开放式询问和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

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影响性技术:面质、解释、指导、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二十、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品格: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有利于社会和他人

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

善于容纳他人

有强烈的责任心

自知之明

二十一、各量表分界值

EPQ: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

38.5-43.3分及 56.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

38.5分以下及61.5分以上为典型型;

MMPI:中国常模60分

SCL-90:1-5级评分法,总分160分,阳性项目

43、任一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

0-4级评分法,总分70分,因子分一分为阳性

SDS: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AS: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

竞聘答辩提问问题参考 篇11

一、综合表达:

1、您如何理解所应聘岗位的职责和素质要求,请说服考评小组您是最胜任这个岗位的人

2、请谈谈您对今后工作的设想,您认为目前项目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您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3、对于人工、机械、土方等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您作为项目管理者应该如何进行监督和控制?

4、现有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岗位人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您竞聘成功后如何进行自我改善和提升?

5、作为项目管理者,您认为应如何均衡应对工程淡季和旺季人员管理问题?如:淡季时,员工如何合理安排培训和休整;工程旺季时发放加班费,淡季时是否要扣发工资?

二、工作经验:

1、专业术语解释,与被试者简要讨论项目管理中发生过的管理问题或专业技术问题案例。

2、请说明您在此前的管理工作(或其他经历中)一件您引以为骄傲的,能体现您管理才能的小案例(得意之作)。

3、您在此前的管理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使您印象深刻?您是如何克服的?

4、您在以前的工作中有过什么良好的建议?领导是否采纳了?实施效果怎样?

三、工作态度:

1、讲一个这样的经历:您的上级给您分配了一件与您工作毫不相干的任务,这样,您的本职工作就无法完成了,您是怎样做的?

2、假如您的上级就您的工作和技能做出一些评价,但这些评价与实际不符,您该怎样办?

3、您喜欢和什么样的领导共事?

4、管别人是一种技术,而当下属是一种艺术。你认为作为下属,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是什么?

四、沟通协调:

1、假设您的上司交给您一项任务,需要客户和同事的支持,但他们对这项任务都持反对态度,虽然您从多方面进行了解释,但仍然没有改观,您将如何应对?能否举一个您工作中曾经遇到的这样的例子?

2、假如您的两个同事的冲突已经影响到整个团队,让您去调节冲突,并使冲突双方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您会怎样做?

3、您与同事之间相处发生问题时,您会怎么做?

五、领导力:

1、您将如何建立部门员工对您的信任和尊重?

2、您对自己如何评价?您觉得您的同事或部下会如何评价您?

3、您如何让您的部下有杰出的工作表现?对于工作表现不尽理想的员工,您会以什么样的激励方式来提升其工作效率?

六、计划与组织:

1、您用什么办法来确保每位员工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也就是那些既富有挑战性,又具有可实现、可衡量、可控制又相互兼容的目标)?

2、你怎样确保公司的目标、任务和目的能反映到部门以及个人订立的目标中去?

七、人才培养:

1、在评估您的员工的工作表现时,您怎样才能确保评估的客观公正?

2、说说您曾经鼓励并奖励员工积极主动或创新性的一些做法。您是怎样鼓励员工的,有时怎样奖励他们的?

八、成本意识:

1、谈谈您对部门费用管理,以及监督部门支出的流向等方面的经验或建议。

2、您感觉目前部门内部成本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您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

九、应变能力:

1、您对末位淘汰怎么看?(您对待岗培训怎么看?)

2、如果您全部竞聘岗位都落选了,您有什么打算? 备注:

1、已通知各项目部经理进行竞聘问题整理。

2、各考官提问可参照所列题目,也可自行准备并结合竞聘者实际情况提问,原则上不超过3个。

上一篇:体育教学经验材料下一篇:出版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