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

2025-01-04

无痛分娩(精选10篇)

无痛分娩 篇1

分娩是新生儿从母体产出的自然过程, 但分娩过程中的剧痛往往会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1]。例如分娩时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以及产妇的疼痛呻吟声均可引起产妇的交感神经兴奋, 使得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增加, 进而导致宫缩抑制及子宫血管的收缩, 最终后果为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及酸碱平衡失调等不良后果[2]。自然分娩的产妇一般产后恢复期短、身体的损伤较小, 但痛苦大, 容易出现伤口感染。无痛分娩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减轻乃至消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苦, 不仅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 还可以避免因分娩中的疼痛而诱发的产妇生理变化。伴随社会发展及医疗模式的转变, 孕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要求渐渐提高, 无痛分娩技术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孕产妇的欢迎。为观察无痛分娩与常规分娩的分娩质量, 现随机选取我院孕产妇200例, 进行分组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孕产妇200例, 其中常规分娩100例, 无痛分娩者100例, 所有孕产妇均为足月产及单胎头位, 常规分娩组的孕产妇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 (25.34±1.31) 岁, 孕周37~42周, 平均 (39.95±3.74) 周;无痛分娩组的孕产妇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 (25.32±1.29) 岁, 孕周37~42周, 平均 (40.12±3.96) 周。排除标准如下: (1) 存在麻醉禁忌证者; (2) 存在心、脑、肾、肝、肺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孕妇; (3) 存在头盆明显不对称的孕产妇; (4) 存在生殖系统急性并发症的孕产妇; (5) 不遵循本研究相关规定者; (6) 之前参与过与本研究相似研究者; (7) 有阵痛药物过敏者。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待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 宫颈口开大大于3 cm时, 嘱孕妇取左侧卧位, 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L3~4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组织穿刺麻醉。头向置管3 cm后缓慢推注4 m L 1%的利多卡因。10分钟后观察孕妇是否出现蛛网膜下腔组织等并发症, 待孕妇体征平稳后注射麻醉药物8 m L, 后14分钟内每分钟注射上述药物3 m L, 麻醉药物的详细配置方法为:37.5 mg罗哌卡因注射液与0.1 mg芬太尼注射液混合配置成30 m L的液体, 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125%。待孕妇宫口全开后停止给药。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孕产妇产前相关心理辅导及围生期护理等, 消除产妇的心理焦虑, 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及胎儿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临床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镇痛有效率、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评价:显效:存在轻微痛感或疼痛消失。有效:酸痛, 但痛感可承受。无效:呼吸急促, 且痛感强烈。镇痛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孕妇分娩时疼痛均无减轻, 有效率为0。观察组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失血量及新生儿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P>0.05

3 讨论

分娩痛来源于子宫的强烈收缩, 胎儿头部下降使得子宫下段、宫口及宫颈管进行性拓宽、变薄、扩张及缩短, 子宫肌纤维被撕裂及伸长, 圆韧带因受强烈牵拉而伸长。这些结构的变化转化为强烈的袭击信号, 经脊髓上传大脑, 进而引起疼痛感觉, 这些痛觉聚集于阴道直肠会阴部位, 使得产妇很难忍受。因此, 很多产妇选择剖宫产[3]。由于应激而产生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最终可使产程延长, 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4]。因此, 分娩镇痛对于提高围产期的质量就保护产妇的身心健康很重要[5]。目前硬膜外椎管内麻醉是分娩镇痛最理想及有效的方式[6]。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性化”理念的更新, 作为一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镇痛效果好及运动阻滞轻的分娩方式, 无痛分娩在降低难产率中应用价值显著[7]。

理想的分娩镇痛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1) 易于给药, 且起效快, 整个产程都有效; (2) 产妇清醒, 能够参与分娩过程; (3) 对母婴的影响小; (4) 不会产生运动神经组织现象, 不影响产妇运动。芬太尼作为一种常用的强阿片类镇痛药物, 起效快, 作用短, 且脂溶性高, 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8]。

本研究对我院200例孕产妇分组进行无痛分娩与常规分娩, 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分娩镇痛有效率为100%, 而对照组为0,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无痛分娩产妇疼痛少, 更易于产妇接受。对两组产妇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产程进行观察发现, 观察组产妇的失血量、住院时间及第三产程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无痛分娩对产妇产后影响较小, 术中情况稳定, 临床应用较为安全。对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统计发现, 评分高达 (9.09±0.12) 分, 说明无痛分娩对新生儿基本无影响。

综上所述, 与常规分娩相比, 无痛分娩的孕妇生产痛苦减小, 产程变短, 新生儿临床状况良好, 产后住院时间短,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摘要:目的 比较观察无痛分娩与常规分娩的分娩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00例健康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 给予观察组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实行无痛分娩;对照组实行常规分娩。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镇痛有效率、失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两组产妇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分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常规分娩相比, 无痛分娩的孕妇生产痛苦减小, 产程变短, 新生儿临床状况良好, 产后住院时间短,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无痛分娩,常规分娩,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闵晓凤.无痛分娩和常规分娩分娩质量的比较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4) :59-60.

[2]时巧玲.无痛分娩与正常分娩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7) :72-73.

[3]张琨.罗哌卡因复合少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20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4) :25-27.

[4]董黎淑.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4) :6-7.

[5]赵红艳.50例无痛分娩的观察与护理[D].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0) :1375-1376.

[6]吕德荣, 张景辉, 陆妍.罗哌卡因符合舒芬太尼用于导乐陪伴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3) :99-102.

[7]陈晓薇.30例无痛分娩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7 (6) :99-100.

[8]陈建丰, 阮红敏, 何迎兵.低浓度派洛卡因符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0) :2253-2254.

“笑气”与无痛分娩 篇2

1853年,英国医生第一次将“笑气”用于无痛分娩。试用此法的产妇非同一般,是当时的英国女皇。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利用“笑气”进行无痛分娩的治疗技术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近几十年来,在欧美一些国家,“笑气”加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无痛分娩被广泛采用。

150多年前就被用于无痛分娩的这种气体,没想到如今才让中国的女性受益。据悉,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最近采用了这种技术。第一位接受这种无痛分娩的产妇陈女士,生产后守着出生才几天的儿子,喜滋滋地说:“分娩时一痛我就开始吸这种气体,真的就不痛了。”

无痛分娩 篇3

关键词:无痛分娩,自然分娩,对比观察

通常分娩疼痛容易诱发应激反应,对交感神经兴奋产生诱导,释放大量茶酚胺类物质,容易发生宫缩抑制情况,延长产程,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酸碱紊乱,严重影响母婴结局。随着围生医学进步,越来越多产妇期望在保证母儿安全同时消除或是减轻分娩痛苦[1,2]。本文主要对比观察自然分娩与无痛分娩,探讨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自然分娩产妇422例为自然分娩组,并选取同期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产妇68例为无痛分娩组。均无明显头盆不称,单胎头位,无硬膜联合阻滞禁忌证、胎儿窘迫、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合并症。自然分娩组平均年龄(26.19±4.23)岁,平均身高(161.22±6.94)cm,平均体重(70.60±9.49)kg;无痛分娩组平均年龄(26.25±3.30)岁,平均身高(162.82±4.16)cm,平均体重(72.88±8.53)kg。对比两组患者体重、年龄、身高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自然分娩组并未采取镇痛,均为自然分娩。无痛分娩组:宫口开大≥3 cm,取头膝屈曲侧卧位,常规于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穿刺以后,骶端置管3~4 cm,将置管固定,首先注入1%利多卡因2 m L做基础麻醉,然后按照产妇体重将0.125%罗哌卡因5~8 m L注入,根据产妇疼痛程度进行注射,对其注射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在接近宫口全开时,注射停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自然分娩组总产程为(416.95±183.64)h,无痛分娩组总产程为(536.29±188.29)h,自然分娩组短于无痛分娩组(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对比

两组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在医学疼痛指数方面,分娩疼痛仅次于烧灼痛,分娩虽然是正常生理过程,但剧烈疼痛会影响母儿生理与病理,产痛会造成产妇宫缩乏力、焦虑、情绪紧张等;过度通气会增加耗氧量,导致胎儿酸中毒或者是低氧血症;肾上腺素提高,宫缩不规律或者是抑制宫缩,甚至引起子宫动脉收缩性胎儿窘迫;由于产妇惧怕疼痛,有些产妇选择剖宫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瘢痕妊娠、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痛、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子宫切除等发病率,同时剖宫产会增加医源性早产、新生儿黄疸、产伤等发生率,降低新生儿免疫功能。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发展,无痛分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无痛分娩优势在于对母婴影响小、不影响产程、能满足手术需求、防止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好、起效快[3,4]。

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是一种单纯旋同分异构体,作用时间比较长(4~5 h),起效快(10 min),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低浓度可产生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主要是通过感觉神经阻滞产生镇痛作用,对于运动神经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同时罗哌卡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所产生毒性比较低,并不会影响子宫胎盘血流、新生儿呼吸及产程进展,主要应用于产科镇痛与无痛分娩。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分娩组总产程为(416.95±183.64)h,无痛分娩组总产程为(536.29±188.29)h,自然分娩组短于无痛分娩组(P<0.05)。这说明无痛分娩虽然能促进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镇痛效果好,但会延长产程,符合安旭菁[5]等报道结果。但在无痛分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对血压进行严格监测,准确记录麻醉平面,监测胎心,一旦发生宫缩异常或者是胎心异常,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母婴安全;为避免延长第二产程,降低阴道助产率,宫口全开时需要指导产妇向下屏气,准确利用腹压,镇痛药物停止输注,使得盆底会阴肌肉阻滞减少,促进阴道分娩;无痛分娩需要将静脉通道开放,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避免扩张外周血管、交感神经阻滞引发低血压,对胎盘灌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聂彩萍.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15):111-114.

[2]薛淑清,张玉花,卓华珊.无痛分娩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8(01):145-146.

[3]葛茂华,徐萌艳.导乐无痛分娩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01(07):56-59.

[4]李爱乔,宋伟夫,周福霞.水中分娩与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05(01):78-80.

无痛分娩,真的零疼痛吗? 篇4

无痛并非绝对

大家常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就是医生采用适当方法将分娩疼痛降至最低甚至消失。但绝对的零疼痛有时难以实现,因为,医生在采取镇痛方法时通常采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椎管内注射麻醉药镇痛法,另一种是吸入笑气来达到止痛的方法。而椎管内注射药物镇痛的防法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分娩止痛法,如果提到分娩镇痛,大家都会约定俗成地认为是前者。对于孕妈咪来说,让整个分娩过程一点也不痛有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每个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无痛分娩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减痛过程而并非真正无痛,同时残留少许疼痛感会帮助产妇配合宫缩用力,有效地向下助推胎儿,缩短分娩过程。

无痛分娩有利也有弊

无痛自然是每个孕妈咪都希望的,然而无痛分娩并非适合每位孕妈咪,有麻醉禁忌症的孕妈咪就不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如果患有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有伤口存在,那么就绝对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了。另外,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高血压、对麻药过敏、腰部有外伤史的准妈妈则应向医生咨询,由医生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无痛分娩。使用无痛分娩后产程会稍微延长一些,主要表现在第二产程。

那么无痛分娩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一起来看下面。

医学上把分娩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产程是指从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的过程,又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第二产程是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第三产程指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娩出。整个产程中只有活跃期的痛感最为剧烈,而无痛分娩的作用也是在活跃期才开始发挥出来。即麻醉师在孕妈咪脊柱腰部的位置经骨质间隙插入注射针至一定的深度,经由针头把一条非常纤细柔软的导管置入孕妈咪的硬膜外腔,然后向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药,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接着采用持续性滴注的方式控制产痛,至分娩过程结束,分娩过程结束再移除导管。

当然,希望每位孕妈咪的分娩过程能够顺利是大家都希望的结果,然而无痛分娩有时也存在副作用。比如出现暂时性的发抖、低血压、呕吐现象,而头痛、腰酸背痛、感染、抽筋、药物过敏或止痛不全的情况则较少发生。

正常情况下无痛分娩对宝宝无不良影响

医院在对孕妈咪实施无痛分娩时,是以母子健康为前提的,也会视为最高准则。因此,在采取这一分娩法之前,医生就会对孕妈咪可能出现的情况给出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无痛分娩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对产程以及对胎盘血供的影响,而低血压是影响胎盘血流的主要因素。为预防低血压现象发生,在实施麻醉前通常护士会给予产妇一些液体,增加血管的张力,在药物浓度降低至常规浓度以下时,这种影响并不明显。无痛分娩的药物浓度远低于剖宫产的麻醉剂量,无痛分娩注射的药物经由胎盘吸收的药物量微乎其微,对胎宝宝并无不良影响,亦不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健康。

也许有的孕妈咪会问,注射了麻醉药之后,是不是自己对分娩过程会失去感觉呢?其实不会的。整个产程中孕妈咪都是处在清醒中,只是在第一产程的潜伏期痛苦比较轻不需要麻药的帮助,到了活跃期疼痛最明显时麻醉镇痛开始使用并会持续数小时,直到生产结束,目的是为了让孕妈咪在产程最痛苦的时候有麻醉药物帮助,既减轻了痛苦,又可以借麻药的作用进行短暂的休息,以便最后有足够的力气娩出宝宝。而麻醉药的剂量该用多少,医生会随时根据孕妈咪对疼痛的感受来调整。

无痛分娩910例临床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妇幼保健院实施无痛分娩的910例为研究对象, 抽取同一时期的选择自然分娩的病历91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估计胎儿体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无痛分娩组在宫颈口开大3cm, 宫缩规律、产痛明显时, 由当班的产科医生进行详细的宫颈内口探查, 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者, 告知患者及家属分娩镇痛的利弊, 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由麻醉医师会诊、签署麻醉协议书后, 产妇取左侧卧位, 于L2~3或L3~4间隙穿刺入硬膜外腔, 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2~3mL, 向头端置管后连接PCA泵。泵内用罗哌卡因针90mg, 芬太尼0.1mg, 生理盐水100mL, 产妇在产程中可根据产痛情况自行调控, 用药量控制在5~10mL/h。从开始实行分娩镇痛到分娩结束后2h, 由专人守护, 实行助产士一对一陪伴, 详细记录产妇的疼痛感觉、产程的进展, 胎心监护到分娩后, 随时观察胎心情况及宫缩情况。对产妇行心电监护到产后2h。

1.3 镇痛效果

根据产妇对疼痛的感觉分为三级, I级:产妇没有任何痛苦或稍感不适, 活动自如, 能自由活动;II级:轻度不适, 可以忍受;III级:中度和重度疼痛, 难以忍受不能合作[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见表1。

2.2 产程进展

见表2。

2.3 分娩结局

见表3。

2.4 分娩并发症

见表4。

3 讨论

正常自然分娩的产妇有50%产妇感觉疼痛难忍, 35%的产妇感觉疼痛可以忍受, 只有15%的产妇感觉轻微疼痛[1]。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 提倡人性化服务, 减轻产妇自然分娩的痛苦, 最大限度地降低分娩并发症, 使产妇能够舒适、轻松、安全地度过分娩这一特殊的时期是我们产科工作者致力探讨的课题。为了消除产妇生理上的痛苦和由此而产生的恐慌心理, 长期以来产科工作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分娩镇痛, 椎管内注药镇痛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的一种分娩镇痛方法。

3.1

罗哌卡因是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 药理特性为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分离明显;在不影响子宫收缩和运动, 对子宫胎盘血流无影响的前提下[2];使产妇的产痛减轻或消失, 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镇痛效果更佳[3];而硬膜外置管的分娩镇痛, 在产程中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急需剖宫产时可以直接进行麻醉, 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分娩, 降低母儿不良的分娩结局。

3.2

该组资料显示, 应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自控镇痛方法, 显效率达到100%, 且镇痛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缩短第一产程, 两组有显著差异 (P<0.05) , 而第二产程也明显缩短但两组相比无差异 (P<0.05) , 第三产程两组无差异。

3.3

分娩结局, 研究组难产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见表3。

3.4 分娩并发症, 产后出血的发生两组无差异, 表明分娩的镇痛措施对产后的子宫收缩无影响, 不增加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产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应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后的神经阻滞使盆底神经反射减弱, 盆底肌肉松驶, 胎儿娩出的阻力减小, 更有利于胎儿的娩出。

因此, 应用椎管内罗哌卡因加芬太尼作为分娩镇痛能够缩短产程, 降低母婴分娩并发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倩.产程中的麻醉镇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11) :827.

[2]刘继云, 余守章.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5 (7) :845.

无痛分娩54例临床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2年5月至9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54例,所有病例均为头位,胎儿情况正常,无产科麻醉禁忌。产妇年龄在24~32岁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技术进行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自然分娩,不使用任何镇痛方式。两组之间,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周、羊水指数、估计胎儿大小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27例当宫口开至3~4cm时产妇排空大小便,然后采用左侧卧位,常规吸氧,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首先,取L2-3间隙为穿刺点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实验量1%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无局麻药中毒及全脊麻后缓缓注入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 5min后若无异常,连接镇痛泵,采用8mL背景剂量,单次追加6mL,锁定时间为15min,根据产妇疼痛反应控制给药。以持续6~8mL/h的速度持续硬膜外麻醉药物输入,至宫口完全打开后停止给药。产程结束后,待产妇出产房时拔出硬膜导管。产程中入伴有胎儿胎位异常或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应继续采用剖宫产进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产程观察及助产接生。

1.3 疼痛判定标准

疼痛判定依据WHO标准分级,产妇疼痛共分为4级。0级为无痛,1级为轻微疼痛,产妇可忍受,2级为明显疼痛,产妇难受呻吟,3级为剧烈疼痛,产妇不能忍受。

1.4 指标观察评定

临床效果以临床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排尿及新生儿呼吸情况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临床所有病例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比较

临床观察组中镇痛有效率为100%,镇痛效果明显,产妇配合较好;对照组镇痛有效率为18.5%。两组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

2.2 临床指标评定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一产程明显缩短,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结果见表2。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技术主要采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联合对硬膜外腔进行镇痛[1]。罗哌卡因是长效局麻药,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小,效果持久,感觉-运动阻滞分离度高,对宫缩时间及强度无明显影响,可维持正常产程。舒芬太尼主要通过激动μ受体达到镇痛目的[2,3]。

临床试验表明联合用药可缩短第一产程,对产后排尿无明显影响,对子宫的正常机能无干扰。资料显示,采用全产程无痛分娩对剖宫产无明显差异,说明无痛分娩对产妇的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分娩后对新生儿窒息也无明显差异,说明无痛分娩对产妇和胎儿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观察组在进入产房后,对产妇及胎儿的每一项指标都进行监护,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采取相应的手段,不仅减轻了产妇的思想压力,也给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了告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胎儿分娩后,产妇采用适当的高能量半流食食物,减少了体位低血压的发生,大多数产妇在6h后可下床适当活动。对照组没有采取镇痛措施,只采取常规处理,效果远低于观察组。

无痛分娩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推广使用,目前欧美国家超过90%的孕妇采用了无痛分娩。在我国无痛分娩开展的地区相对较少,因此,无痛分娩对孕妇生产具有深远和实际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含芳, 方军, 王理仁.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 2 (5) :435-437.

[2]冯雅珍, 马海春, 孙瑛, 等.低浓度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对产程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0) :4318-4319.

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体会 篇7

1 镇痛分娩

指在规律宫缩并宫口开大至2cm左右, 送入产房由麻醉师行硬膜外腔穿刺, 给药5~10min就会产生作用, 虽有宫缩但患者无疼痛感觉, 优点是阻滞感觉N, 不影响运动N, 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孕妇的子宫收缩带来的痛苦, 镇痛分娩开始后由助产士全程临护。

2 临床资料

选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 平均年龄25岁, 足月妊娠, 无手术指征, 无硬膜外腔滞禁忌, 自愿行镇痛分娩且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的初产妇40例为试验组, 另选产妇40例为对照组无任何止痛措施。

3 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到使用镇痛分娩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比未用镇痛的产妇明显缩短;第二产程相差不大, 且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 痛觉明显减轻, 耐受力增加;从表2中可以看到使用无痛分娩和未用无痛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方面, 无重大区别。

4 讨论

4.1 第一产程:

要求产科医师必须严格掌握镇痛分娩的恰当时机, 即必须在有效的宫缩且宫口开大2.0~3.0cm, 才可送入分娩室, 请麻醉师行阵痛分娩, 如果仅宫口开大2.0~3.0cm, 但宫缩不强, 持续时间短, 即使用上镇痛药也不会使宫口扩张加速, 所以也要求助产士在镇痛分娩开始时必须用手触摸宫缩情况, 一般静滴缩宫素, 以防镇痛分娩影响有效宫缩的观察。在此产程中应注意以下情况的监测: (1) 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在注药前及注药后2h内每半小时对产妇的血压、呼吸、脉搏进行测量或持续心电监测, 直至分娩结束, 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 建立静脉通路以备及时用药。 (3) 密切观察宫缩情况, 并认真记录, 尤其静点催产素者。 (4) 注意胎心, 必要时持续胎心监护, 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5) 密切观察宫口开大情况。 (6) 鼓励产妇多饮水, 多食高热量营养食物。 (7) 鼓励产妇2h解小便一次, 避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 引起尿潴留。 (8) 防止产妇摔倒, 因镇痛分娩的患者偶尔有腿麻木现象, 故应注意产妇下床时的保护, 并且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既要避免过量又要避免因麻醉药量不够引起的不适。

4.2 第二产程:

严密观察胎心率, 第二产程不主张继续给药, 目的使产妇能感觉到疼痛, 有利于产妇用力, 避免产力不好而引起第二产程延长, 并且做好接生准备, 备好新生儿用物及各种抢救设备。

4.3 胎儿娩出后, 阴道出血不多时, 如需要缝合时可再次给药, 可以减轻检查及缝合时的疼痛;

同时要准确估计产后出血量, 失血过多时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让产妇能在舒适、安全的状态下分娩。

4.4 特别要注意的是镇痛药持续时间1.

5~2h, 所以估计2h内能分娩的不主张给镇痛药, 避免引起新生儿窒息。

5 结论

镇痛分娩能够让产妇安静中待产, 能够让宝贝出生在恬静舒适环境中, 不仅大大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和体力消耗, 并且能避免因分娩而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总之, 针对受社会因素影响和对分娩的恐惧, 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了剖宫产结束分娩这一现象, 镇痛分娩是提高阴式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镇痛分娩具有广泛的前景。

摘要:观察无痛分娩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无痛分娩50例临床效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人收集在本院选择阴道分娩的孕产妇50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年龄在22~35岁妊娠满37周不满42周检查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 产道, 胎儿及孕妇精神心理因素。产道检查[1]: (1) 骨产道检查及测量:骨盆入口平面及其经线, 中骨盆平面及其经线, 骨盆出口平面及其经线,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2) 软产道的检查, 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包括子宫下段, 子宫颈, 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 胎儿检查:根据孕妇宫高腹围及B超辅助检查估计胎儿体重在2500~4000g。临床用B型超声检测胎头颅骨以及胎头经线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胎位均头先入行胎心监测NST有反应型。孕妇精神心理良好, 孕妇自身因素检查: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 (无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高血压, 心脏病, 脊椎无畸形骨折, 椎管内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穿刺部位无感染者) 。

1.2 方法

孕产妇在宫缩达到活跃期, 宫颈口开大3~4cm时准备行硬膜外穿刺操作, 首先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取左侧卧位选腰2-3或腰3-4穿刺, 穿刺置顺利后给予1%利多卡因3~5mL实验剂量, 同时加快输液, 5min后侧平面未出现全脊麻。硬膜外追加0.2%罗哌卡因8~10mL, 调节麻醉平面不超过T10同时监测血压, 脉搏, 氧饱和度不少于30min, 接上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控制给药 (PCEA) 0.2%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

2 结果

50例产妇中46例经阴道顺利分娩, 新生儿Apgar评分41例新生儿8~10分, 5例6~7分, 无1例新生儿呼吸抑制重度窒息死亡, 无1例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输血治疗, 无1例发生羊水栓塞DIC。4例产妇因产程无进展选择剖宫产手术。

3 讨论

分娩过程分三阶段[2]: (1) 第一产程从发生规律宫缩开始至子宫颈口完全张开。 (2) 第二产程从子宫颈口完全张开至胎儿娩出。 (3)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第一产程的疼痛感主要缘于子宫的收缩和宫颈口的扩张, 在此期间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进入T10到L1节段脊髓。第一产程后期和第二产程初期的疼痛则是缘于会阴的牵张, 并经阴部神经传到脊髓S2-4节段。

分娩期间的生理变化致使妊娠期间已有的许多改变更趋剧烈, 摄氧量妊娠期间可增加2%, 而在于子宫强烈收缩时还可增加60%孕妇在进行分娩时胎儿及产妇易引起缺氧[3]。理想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小易于实施起效快, 镇痛可靠且又可满足整个产程需求, 因避免运动神经受阻滞存在不影响宫缩和母体运动, 母体保持清醒状态, 必要时可满足剖宫产或器械助产的需要, 所以硬膜外自控镇痛给药的优点是: (1) 镇痛效果好, 起效快, 明显减轻宫缩引起的疼痛感, 尤其适合因害怕分娩疼痛而产生恐惧的产妇。 (2) 疼痛的减轻可使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分泌释放减少, 可缓解子宫收缩时的过度通气从而使子宫胎盘灌注增加。 (3) 产妇清醒无运动阻滞仍可下地行走自由活动如常进食饮水, 能主动配合分娩的全过程, 并能主动地掌握镇痛泵给药。 (4) 满足外阴部伤口的缝合和缝后的伤口镇痛, 也可满足器械助产和剖宫产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5.

[2]赵之沛.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51.

无痛分娩孕妇轻松度产关 篇9

一见着珊珊,没寒暄两句,敏就拉着珊珊的手,问那个曾问过千百次的问题:"珊珊,生小孩是不是很痛?"

"痛!怎么不痛?当时我就由于受不了痛,才做了剖腹产。"珊珊一脸正经地说。

"真的?好怕哦。"敏一听珊的话,脸上立即显露出忧郁与恐惧。

见敏如此不安,珊珊马上又宽慰道:"不要担心,听说现在可以无痛分娩呢。"

无痛分娩?敏听了转忧为喜,但是马上又顾虑重重:无痛分娩是怎么回事?它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现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很多产妇都是初产妇,她们对分娩不了解,对其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其实,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分娩时,为了使胎儿从子宫内娩出,子宫就要强有力地收缩,这时产妇会感到腰腹部疼痛,但这种疼痛不是非常严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

的确,目前有许多无痛分娩法,如生理-精神性预防以及应用镇痛药,可以减轻或消除分娩时的疼痛,又能使子宫内的胎儿安全分娩。

生理-精神性预防镇痛

产妇的思想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子宫收缩,如恐惧或精神紧张等,会使子宫收缩失去协调。子宫收缩失去协调,产妇就会感到下腹疼痛,同时又影响子宫口扩张,使分娩向异常转化。因此,医务人员必须主动、热情地关心产妇、安慰产妇,说明分娩是生理过程,不必过度顾虑;产妇也应听从医务人员指导,积极配合,促使子宫收缩正常进行。

正式临产后,产妇可选择下列的方法来减轻疼痛:

深呼吸法即每次子宫收缩开始时,做腹式深呼吸动作,随子宫收缩而加深呼气,至宫缩完毕时停止。

按摩腹部法即在第一产程宫缩时,用双手轻轻按摩腹部,按摩动作应与深呼吸相配合。

压迫法即在第一产程宫口开全前1~2小时宫缩时,产妇可自己用手或手掌压迫疼痛不适部位,如腰部、耻骨联合(即长阴毛处)的上方等处。

屏气法即在第二产程中,产妇按医生的要求正确运用产力,向下屏气,可加速产程进展,减轻疼痛。

近年来,我国推广应用国际上推荐的"导乐"陪伴分娩,就是由一个有经验的妇女帮助另一个没经验的妇女。陪伴分娩者应该是有生育经验、有分娩基本知识、富有爱心及乐于助人的助产士或受过培训的妇女,在产前、产时及产后陪伴产妇,尤其在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充满信心,在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与医务人员配合,顺利分娩。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减轻宫缩时的疼痛。

另外,有家属陪伴分娩也值得提倡,因为家属在身边,产妇会感到无限安慰,可解除恐惧心理。

这些精神性预防无痛分娩法的实施,使产程中镇痛药、镇静药的需要量明显减少,而且减少了麻醉药的应用,可以肯定地说,它的运用可以起到对产妇和胎儿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作用。

药物分娩镇痛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疼痛,生理-精神预防镇痛效果差的产妇,尚可应用适量的麻醉性镇痛药物,如哌替啶(杜冷丁),在临产止痛方面应用最广,肌肉或静脉注射可迅速产生镇痛效果,既不影响产程进展,对胎儿也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无痛分娩及其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篇10

关键词:无痛分娩,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度,观察

无痛分娩是临床上为消除或者缓解产妇分娩疼痛而提供的辅助分娩措施。临床研究显示, 通过应用无痛分娩, 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显著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1]。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无痛分娩能够改善分娩结局, 但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 并且在不同护理干预下, 产妇的分娩结局会出现一定差异。笔者所在医院在无痛分娩产妇的护理过程当中, 予以针对性护理, 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900 例, 年龄23~35 岁, 平均 (29.1±1.1) 岁, 体重57~72 kg, 平均 (65.2±1.3) kg, 妊娠36~40 周。所有产妇产前检查均无硬膜外麻醉的禁忌证以及产科合并症。将900 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50 例, 两组产妇年龄、体重以及妊娠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 在产程中当宫口开到3 cm, 对疼痛的忍耐达到极限时, 麻醉医生在产妇的腰部将低浓度的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 用输注泵自动持续给药达到镇痛效果, 镇痛可持续到分娩结束。麻醉药的浓度大约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 浓度较低, 镇痛起效快, 可控性强, 安全性高[2]。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方式, 产妇进入产房后由护理人员根据值班表常规行产妇产程监测并做好分娩助产工作[3]。研究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 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2.1 分娩前准备在镇痛之前了解产妇的病史以及出血凝血情况, 做好胎心监护, 必要情况下人工破膜, 并且建立静脉通道, 协助产妇取硬膜外麻醉侧卧体位[4]。

1.2.2 产程观察无痛分娩之后产妇的疼痛减轻直到消失, 需要护理人员观察产程, 重点观察宫缩的持续时间、强弱以及间歇时间, 适时进行骨盆内诊, 对宫缩乏力导致产程进展缓慢的产妇, 应当静滴催产素从而加强宫缩, 避免产程延长[5]。同时要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胎心率, 确保产妇能够尽快结束分娩。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膀胱充盈度, 确保产妇排空膀胱。第二产程中产妇麻醉后的胎头压迫直肠感觉比较弱, 宫缩时应当指导产妇屏气加大腹压从而逼迫胎头下降[6]。

1.2.3 产后护理分娩结束之后, 护理人员协助拔出硬膜外导管, 重点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产后出血以及生命体征情况等[7]。24 h内要注意产妇的下肢感觉以及功能状况, 如果产妇下肢麻木需要协助排便。

1.3 观察指标

新生儿窒息使用Apgar评分, Apgar评分≤ 7 分为存在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使用容积法以及称量法, 以胎儿娩出到产后24 h的出血量≥ 500 ml为标准[8,9]。同时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 并发放问卷调查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 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表2。

3 讨论

3.1 无痛分娩及其护理的意义

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的分娩镇痛率≤ 10%, 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80%, 从而导致临床上剖宫产率居高不下[10]。这一方面同我国剖宫产指征放宽以及各种社会因素有关, 同时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 而疼痛难以耐受时就要求剖宫产, 也存在显著的关系。分娩疼痛一方面会带来产妇肉体痛苦, 另一方面还会诱发应激反应, 同时很多产妇对分娩的认知不够科学, 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 疼痛、应激以及不良情绪诱发产妇内分泌紊乱, 使得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呼吸急促的问题, 体内的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导致子宫收缩降低, 诱发产程延长、子宫血流量降低以及胎儿窘迫等问题, 而应用无痛分娩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11]。

在无痛分娩的过程当中, 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护理人员同产妇之间建立情感联系, 确保产妇在分娩时得到安慰支持, 对于避免剖宫产以及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发挥积极影响[12]。无痛分娩的针对性护理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针对性护理能够将产妇全产程的护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人员, 改变多人管理的模式,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改善助产的质量。第二, 护理人员同产妇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 在分娩前进行心理干预, 分娩过程中给予情感支持, 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以及恐惧心理。第三, 针对性护理可以确保护理人员观察产程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 提高自然分娩率, 同时显著降低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简言之, 通过为无痛分娩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 能够密切护理人员同产妇之间的接触, 从而有效提供心理干预以及专业指导, 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产妇心身健康, 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产妇及其家属支持, 提高产科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3.2 无痛分娩护理的注意事项

无痛分娩护理干预的意义显而易见, 护理人员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的质量。第一, 产妇入院后提供分娩指导以及无痛分娩方面的宣教。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状况, 例如性格性情、教育程度、家庭成员、既往史以及产检情况等, 提供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原理方面的教育。让产妇了解阴道分娩时影响因素以及分娩过程当中的潜在风险, 让产妇充分了解分娩过程, 从而消除对于阴道分娩的担心以及畏惧心理, 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通过让产妇以及家属了解分娩镇痛的作用, 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从而做出判断。第二, 重点做好镇痛护理。产妇进入产程之后, 护理人员要掌握产妇产前检查的情况以及住院后的检查情况, 例如身高、体重、孕产数以及骨盆的形态, 了解胎儿的大小以及宫内状况, 确保阴道条件能否分娩以及软产道的状况, 分析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帮助麻醉医生掌握产妇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胎儿情况。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宫口开大到3 cm是最理想的镇痛分娩时间, 需要通知麻醉医生进行硬膜外的穿刺, 向产妇介绍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 尽可能解除她们的恐惧心理以及畏惧心理。第三, 做好呼吸抑制预防护理。分娩镇痛的30 min内护理人员应当每5 min监测产妇的血压1 次, 要连续监测>5 次, 如果监测结果显示产妇的血压稳定, 脉搏、呼吸以及胎儿得到宫内情况良好, 血压监测的间歇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在阻滞生效后的最初时间内, 产妇容易出现低血压以及局麻药毒性反应, 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

上一篇:社交网络中的自我下一篇: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