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模式

2024-07-06

无痛模式(共10篇)

无痛模式 篇1

无痛胃镜检查术即利用静脉麻醉药物, 如异丙酚、丙泊酚等, 使病人在睡眠状态下完成胃镜检查, 清醒后对检查过程无记忆, 感觉舒适, 无痛苦, 乐于接受复查的新型胃镜检查方法[1]。护士在整个检查的前期、中期、后期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将舒适护理模式很好地应用到该检查术中, 以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舒适护理模式能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Koclaba认为, 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 使护理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2]。

1 评估病人的舒适程度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 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和家属提供的线索, 结合病人的表情和行为, 如病人的面色、表情、姿势、语言、活动能力、皮肤颜色等, 可以大致估计病人舒适的程度。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不舒适感, 让病人能轻松愉悦地完成无痛胃镜检查。

2 计划与实施

2.1 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

在良好的环境下, 病人能获得最高层次的安静舒适状态。

2.1.1 保持就诊环境整洁舒适

陈设简单、通风良好, 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2 ℃、湿度55%~65%。保持安静、控制噪声来源, 可适当放些轻音乐有利于病人放松。

2.1.2 创造安全的环境

每天用消毒液拖地, 紫外线空气消毒, 传染病用物专用并有标记。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防止院内感染。因使用内镜要求适当遮光, 检查室内光线一般较暗。让病人有个适应过程, 以免不安。此外, 病人上下检查床时, 提供脚踏板, 并扶持年老及过分紧张的病人, 以免摔下。

2.1.3 强调环境中人的因素

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 佩戴服务牌, 做事干练, 动作娴熟。对病人要有礼貌, 语气和蔼, 面带微笑, 如病人按约前来检查, 护士接过预约单应说:“请坐下等一会儿, 轮到您了, 我再叫您好吗?”给病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让病人身心两方面达到最佳舒适状态

大多数病人带着各种躯体不适前来检查, 因陌生的环境及检查的侵入性, 常常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护士应做到:①预约时与病人谈话应简单易懂, 并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 如病人表现为心事重重、欲言又止, 则应引导其说出想说的话。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了解既往有无该检查经历, 详细交代检查前准备事项:如做该检查应禁食12 h以上;指导病人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等。认真回答病人的各种问题, 如有些病人担心会因该检查而感染传染病, 护士应耐心解释内镜的消毒方法、过程及所用消毒液的效果, 消除病人疑虑等。②检查前护士向病人简要介绍环境和检查医师的特点, 告之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方法和优点, 签订检查和麻醉同意书。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必要时应用屏风遮挡, 减少暴露。同时将病人有关情况向检查医师说明, 让医师做到心中有数, 能有的放矢地为病人服务好。③检查中医护人员应动作轻巧快捷, 以缩短检查时间。护士应严密观察监护仪上各项指标, 如血压、脉率、呼吸频率及节律、血氧饱和度等,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配合处理。④需夹取病理标本时, 征得家属或其陪护的同意后方可实施。⑤检查结束后, 及时清洁病人面部, 整理好衣裤, 维护其尊严。待病人清醒后, 询问感受, 总结操作经验。告知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解答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疑问。

3 评价舒适护理效果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评价:从病人和家属的语言、行为和表情中作客观评价;从自身的工作态度评价;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及时整改。

4 体会

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整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其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 最终目的是使前来应诊的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性的健康状态。在实施舒适护理过程中, 每一项具体的舒适措施都使病人直接受益。自2002年4月起, 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到无痛胃镜检查术中, 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杨振宇, 盛梓松, 等.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J].武警医学, 2006 (8) :85.

[2]冯宏.舒适护理的研究与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1) :12.

无痛流产,无痛不能无所谓 篇2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改变,更多的人性化治疗措施在临床陆续开展,无痛流产就是其中颇受欢迎的新举措。曾经让无数女性身心遭受痛苦创伤的人工流产术,开始变得轻松温馨。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部分女性对人工流产越来越无所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会上的流行说法,以及医生的点拨吧。

流行说法:无痛流产只要睡上一觉,醒来流产已结束,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痛苦也不留下,太好了。

医生点拨:无痛流产其实就是在静脉全身麻醉下开展的人工流产,但开展以来病人反映确实相当不错。术前病人的恐惧心理极大减轻,术中处于睡眠状态,感觉舒适,全身放松,没有疼痛的体动和痛苦的呻吟, 整个手术过程仅需5~7分钟,包括药物起效1~2分钟。术后病人意识很快恢复,无术中记忆,一般休息30分钟后可以离院。

但是,无痛流产中的睡眠状态也并非完全“太平无事”。由于使用麻醉药,约有50%的病人用药后出现呼吸抑制,也有的产生呼吸暂停。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只要及时处理不会有不良后果。有一种静脉麻醉药物会使病人产生愉快的幻觉,不少病人清醒后自述做了一场梦。醒来后,由于药物在短时间内仍有少量残留体内,病人常有头晕症状;由于子宫收缩还没有完全消失,病人会有轻微的腹痛感觉。

流行说法:街头个体医广告说无痛流产20分钟就解决问题,还可以打折,比去大医院既省钱又省事。

医生点拨:理想的无痛流产,要求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快、苏醒完全、镇痛效果确切,无术中记忆、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目前的各种静脉全身麻醉虽然相对符合上述要求,但还没有一种麻醉方式能完全达到理想境界,临床常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常见的有呼吸抑制、循环抑制、药物过敏等。因此,开展无痛流产的医院必须具备人力和物力条件。人力指的是即必须有精于急救处理的麻醉执业医师,术中必须在场监护;物力指的是必须拥有呼吸、循环急救设备和药物。

除了麻醉本身的风险,无痛流产全身麻醉后,子宫的收缩功能也受影响,容易发生宫缩不良而引起出血增多甚至大出血,子宫穿孔的危险也增大。如果在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场所接受无痛流产,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严重。

流行说法:我妻子怀孕50天“胚胎发育停止”,医生说只好刮宫流产,我们很伤心,想选择无痛流产减轻痛苦。

医生点拨: “胚胎停止发育”者可能存在各种病理因素,不能施行无痛流产手术。无痛流产目前尚无统一的操作规范,各医院选用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均有不同,故适应证和禁忌证也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妊娠10周以内、无禁忌证和高危因素者,才可接受无痛流产术。

禁忌证

1)生殖器急性炎症,如盆腔炎、宫颈急性炎症。

2)各期急性传染病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或者全身状况不良不能耐受手术。

3)妊娠剧吐酸中毒。

4)术前体温在37.5℃以上。

5)有过敏史者。

高危因素

1)阴道分娩后3个月内。

2)剖腹产后半年内。

3)3个月内曾有人流史,一年内有2次以上人流史,以往妊娠史≥5次。

4)生殖道畸形。

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6)患有重要脏器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肝、肾功能不佳,出血性疾病等。

流行说法:既然流产可以不痛,避孕这档子事就不用太上心啦,万一有情况轻松地做掉就是了。

医生点拨: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不可替代常规避孕方法,即使是无痛流产。无痛流产仅是减去了手术时的痛苦,无法避免流产的不良后果。短期内反复流产会影响子宫创面的修复,损伤子宫内膜甚至子宫肌层,造成子宫腔粘连、月经量减少等不良后果,如发生感染会引起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引起不孕。因此,不能在短期内反复做无痛流产。

流行说法:如果做无痛流产,我就可以不请假、不用人陪、不休息,一个人悄悄地来,悄悄地去,谁也不会知道。

医生点拨:并非所有的无痛流产术都可以在门诊进行,一般门诊无痛流产术要求妊娠5~8周,孕囊直径为10~31毫米,过大或过小都会提高手术难度和危险度,需住院手术。即使是门诊手术,由于术后常有头晕症状,我们建议病人术日必须由家属陪同签字并术后护送,术后24小时内不自行开车、骑车,以防不测。

另外,欲接受无痛流产的病人还应做好其他相应准备:

* 提前预约,不要指望来了就做。因为术前至少需禁水4小时,禁食6小时,还需做B超等检查。

* 术前注意避免感冒。因为手术当日不能有发热、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

* 术前三天不能有性生活,做好个人清洁。

* 手术当日不要化妆、涂抹口红,擦去指甲油。

无痛模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本科接受鼻腔填塞手术的病人,排除不符合入选条件病例:合并心肺疾病、依从性差、沟通障碍的病人,共计收集108例,其中男69例,女39例;年龄18岁~54岁(29.4岁±5.2岁);体重43kg~81kg(55.8kg±8.7kg)。病人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均以高膨胀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双侧鼻腔,填塞48h后换药抽出纱条。所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病程和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被动防御式镇痛护理方法,即出现疼痛后再开始镇痛。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如下。

1.2.1 疼痛评估

观察组对于病人的疼痛评估主要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NRS将疼痛程度用0~10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其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指导每一位病人术前进行NRS疼痛评分练习,使其能正确描述疼痛并能给疼痛的程度评分。责任护士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使用疼痛评估记录单评估病人,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疼痛性质、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等情况。当病人NRS疼痛评分≥4分时,应该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给予镇痛处理后再进行评估,直至疼痛评分<4分为止,同时在疼痛评估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1.2.2 疼痛干预与心理支持

现在多认为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给药[4],而不应该等疼痛难忍时再给药。有效及时的疼痛干预同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在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人的病情,采取多模式个体镇痛,及时给药。应用药物镇痛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用药指征及疼痛程度,及时做好疼痛评估及用药反应的观察。另外有文献报道,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的痛阈越低[5]。责任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准确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显得尤其重要。在疼痛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能导致病人疼痛加重的因素,应该主动与之沟通并及时给予帮助。

1.2.3 无痛护理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以及疼痛评估和管理的培训,提高护理操作和疼痛评估能力,在治疗护理病人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刺激。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后,根据病人的苏醒程度和主观舒适程度协助其取舒适卧位,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坐卧位。另外指导病人及家属间断冷敷鼻额部,并讲解冷敷能够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组织水肿,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能有效减轻胀痛的作用。通过与医生沟通合理安排,尽量集中护理治疗时间,同时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治疗和护理,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影响病人夜间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鼻腔填塞手术后6h、12h、24h、48hNRS评分,两组病人不同时间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比较见表1。在每位病人出院前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人疼痛程度、住院舒适程度、心理护理、科室住院环境、家庭及社会支持度、自我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度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个选项,评分为1分~5分,满分30分,26分~30分为非常满意,21分~25分为满意,11分~20分为一般,小于10分为不满意,病人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两组病人出院前满意度比较见表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3 讨论

3.1 无痛护理开展的必要性

从表1可以看出,鼻腔填塞术后疼痛发生率很高,对照组术后6h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达到8 5.1 9%,术后1 2h仍高达87.04%,只有在术后24h后随着鼻腔黏膜肿胀的逐渐缓解及病人对疼痛不适的耐受才有所下降。观察组通过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病人术后6h、12h、24h、48h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不同强度的疼痛在病人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病人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目前病人对疼痛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多数认为术后疼痛是无法避免的、忍受疼痛是坚强勇敢的表现、镇痛药容易成瘾等。同时多数病人不能准确描述疼痛的程度、性质,因而常伴有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为此开展无痛护理,术前便给病人讲解鼻腔填塞后疼痛发生的必然性、程度、持续时间等特点,教会其准确描述疼痛,强调疼痛处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认识水平,将有助于减轻由于心理因素带来的过度疼痛反应。

3.2 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

通过病房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医护人员增强了对疼痛管理的意识,树立了无痛观察、全程无痛等新理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对病人个体化疼痛管理的方法。根据每一位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疼痛分级给予不同的药物和方法,科学制订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据国际慢性疼痛协会研究发现,疼痛的潜在危险要远高于一个疾病,持续的疼痛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加重、延长疼痛[7]。耳鼻喉病房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在采取合理的评估方法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疼痛和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进程。

4 小结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求免除疼痛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8]。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有要求无痛的基本权利,也渴望和需求无痛的治疗和护理。鼻腔填塞术后疼痛普遍存在,充分镇痛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环节。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可有效缓解鼻腔填塞病人术后的疼痛不适,也是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术后鼻腔填塞病人镇痛效果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接受鼻腔填塞手术病人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防御式镇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鼻腔填塞手术后6h、12h、24h、48h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后6h、12h、24h、48h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镇痛效果,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关键词:鼻腔填塞,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疼痛评估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

[2]朱梅红,王文兰.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25(18):42-44.

[3]Merboth M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4]刘忠俊,黄娟.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6):92-94.

[5]朱香华.手术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9):699.

[6]时红梅,许炎姝.耳鼻喉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2,3(1):67-69.

[7]陈志琼.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疼痛护理的文献评价[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1.

“笑气”与无痛分娩 篇4

1853年,英国医生第一次将“笑气”用于无痛分娩。试用此法的产妇非同一般,是当时的英国女皇。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利用“笑气”进行无痛分娩的治疗技术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近几十年来,在欧美一些国家,“笑气”加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无痛分娩被广泛采用。

150多年前就被用于无痛分娩的这种气体,没想到如今才让中国的女性受益。据悉,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最近采用了这种技术。第一位接受这种无痛分娩的产妇陈女士,生产后守着出生才几天的儿子,喜滋滋地说:“分娩时一痛我就开始吸这种气体,真的就不痛了。”

无痛模式 篇5

关键词:超声引导,无痛人流术

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是临床常用的流产方式, 适用于妊娠6~10周。但负压吸引术的操作过程对子宫内膜、宫颈都会造成创伤, 进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发生。采取有效的辅助方式减小手术创伤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我站比较了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术与常规无痛人流术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站行人工流产术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明确的停经史;阴道B超发现宫腔内孕囊;孕6~10周;完善各项检查后给予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研究期间无失访、脱落、死亡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行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术的观察组与常规无痛人流术的对照组, 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34岁, 平均 (28.8±6.9)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33岁, 平均 (28.3±6.4) 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术, 首先给予枸橼酸芬太尼0.001mg/kg、丙泊酚2.0mg/kg静脉注射麻醉, 然后将超声探头固定于窥阴器上并置入, 探查宫腔情况、孕囊位置后, 缓慢插入负压吸管后, 在超声探头的定位和引导下将吸管口对准孕囊位置、开启负压吸除孕囊。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无痛人流术, 麻醉方式与观察组相同, 置入窥阴器, 探查宫腔情况、孕囊位置后, 使用扩宫棒扩张宫颈, 缓慢插入负压吸管后开启负压吸除孕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包括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NRS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检验标准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 讨论

人工流产是临床上在孕早期 (孕12周以前) 用于提前终止妊娠的医疗措施, 多适用于有终止妊娠意愿的孕妇或存在严重并发症必须终止妊娠的孕妇[1]。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流产方式包括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于妊娠6周以内、有终止妊娠指征的产妇多采用药物流产, 但该流产方式的流产效果并不确切, 容易造成流产不完全、不彻底, 仍需进一步采用清宫术易造成更大的创伤。因而, 药物流产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较为局限, 而手术人工流产应用则较为广泛。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是在钳刮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流方式, 能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清除孕囊, 避免了对于子宫内膜大范围的钳刮, 因而创伤相对较小。但是, 相关研究已发现, 尽管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 患者在人工流产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这一方面是由于负压吸引管经宫颈插入后直接定位于孕囊较为困难, 因而在清除孕囊的过程中仍然会对子宫内膜、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另一方面, 患者自身激素水平紊乱、抵抗力低下、全身处于应激状态也会增加发生各类并发症的风险[2]。近年来随着手术操作的不断成熟、B超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超声引导下的人工流产术也逐步应用于临床。上述研究中, 我站分析了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术与常规无痛人流术的对比研究, 旨在为临床上探寻更为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提供参考。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无痛人流术能够直视宫腔情况, 使负压吸引管直接对准孕囊, 在清除孕囊的过程中减小对子宫内膜的创伤[3]。通过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可知,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超声引导下人流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 我站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应激状态指标, 由结果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更弱、恢复更快。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应激, 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颖, 程怡民, 黄娜.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12 (2) :56-58.

[2]张萍.超声引导下行人工流产清宫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7) :178-180.

无痛留置胃管术 篇6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 由于插入胃管时对咽喉部造成刺激, 会使患者感到恶心、不适或者引起呕吐,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置管困难甚至插管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内外对如何减轻在插管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提高插管成功率的研究甚多, 其中目前国内推行的无痛置管术有其独有的优点, 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 将利多卡因与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临床插胃管操作中,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神志清楚、病情稳定、首次留置胃管的择期手术患者, 男66例, 女34例, 年龄31~88岁, 平均59.19岁。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实验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37~80岁, 平均60.54岁;疾病种类:胃次全切除术1例, 胃癌根治术17例, 结、直肠癌根治术15例,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8例, 胆管疾病手术8例, 其他手术1例。对照组男37例, 女13例, 年龄31~88岁, 平均57.84岁;疾病种类:胃次全切除术3例, 胃癌根治术25例, 结、直肠癌根治术7例,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8例, 胆管疾病手术7例。

1.2 药物与仪器

表面麻醉剂 (2%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胶浆) , 16号硅胶胃管 (扬州华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 喉头喷雾器 (上海市嘉定区医疗设备厂生产) , MVM- 605型心电监护仪。

1.3 操作方法

实验组:将2%利多卡因喷3次于患者的咽喉部, 让患者不要张口, 尽量不做吞咽动作, 5min后将涂有利多卡因胶浆的胃管按常规方法插入胃内。对照组:将温开水喷3次于患者的咽喉部, 让患者不要张口, 尽量不做吞咽动作, 5min 后将涂有石蜡油的胃管按常规方法插入胃内。两组由固定人员操作插管, 均在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接心电监护仪, 测量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1次, 插管时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呛咳程度及不适感觉, 并记录一次性插管成功次数。

1.4 不适的判定标准

(1) 轻度:患者能忍受; (2) 中度:胃不适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3) 重度:胃不适患者难以忍受。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插管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 对照组有17例重复插管成功, 两组一次插管次数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143, P<0.01) 。

2.2 两组置管前后生理指标变化

见表1。

注:1 mmHg=0.133 kPa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不明显。

2.3 两组患者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

见表2。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患者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明显大于实验组。

3 讨 论

本观察显示, 采用2%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后加涂抹利多卡因胶浆的胃管留置, 能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感受和反应, 能让其在无痛苦、无不适状态下接受治疗, 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

无痛分娩应用效果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0年3月在产科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孕足月初产妇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且无禁忌证者40例为观察组;40例采用未加干涉自然阴道分娩者为对照组。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于第一产程宫口开大2~3 cm时, 首先给静脉输液﹙等渗溶液﹚, 取L1~L2或L3~L4椎间隙行常规硬膜外腔穿刺并向头置管4~5 cm, 平卧后先硬膜外腔注射0.7%利多卡因3~5 ml, 观察5 min后, 无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征象[1], 待出现麻醉平面后, 根据患者对宫缩痛的反应情况再注入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5~12 ml, 连接微量注射泵, 以后平均每间隔1 h注入混合液6 ml, 也可视镇痛效果调节速度, 以达到满意的镇痛作用。对照组采用未加干涉自然阴道分娩。分别观察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 因布比卡因麻醉效果好, 持续作用时间长, 应用低浓度的0.125%布比卡因, 使毒性明显降低, 与芬太尼合用, 协同作用增强, 同时药物只对感觉神经产生作用, 不影响运动神经, 保证了正常的宫缩力[2]。

2.2 与对照组比较, 宫颈扩张明显加速, 产程明显缩短 (尤其是第一产程) (P<0.05) , 胎儿宫内窘迫率有所降低, 对产妇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 本组有7例因原发宫缩乏力加用了催产素, 对照组有6例应用了催产素。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见表1。

min

2.3 两组比较阴道分娩助娩率无明显差异, 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 剖宫产偏低的原因是两组在筛选病例时就排除了具有剖宫产高危因素的产妇, 如妊娠合并并发症、巨大儿、头盆不称等。新生儿评分和产妇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镇痛效果和安全

为了减轻甚至消除分娩镇痛, 近年来, 镇痛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不仅使产妇减轻了疼痛, 而且改变了因传统分娩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促进母婴安全。近年来, 笔者采用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其他镇痛方法比较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这种在麻醉医师的帮助下进行的较为舒适的分娩过程, 产妇在无疼痛的状态下完成分娩, 对分娩过程无不良影响。在无痛的同时, 母体儿茶酰胺释放减少, 子宫血流和收缩活跃性可获得显著改善。可稳定产妇的生理内环境, 维持正常的肺通气量, 降低了氧耗, 减少了酸中毒[3], 如果在第二产程中, 降低硬膜外阻滞麻药浓度或停用30 min, 保留腹壁盆底肌肉张力及其收缩力, 就可以防止麻醉引起的第二产程延长[2]。使产妇在清醒、无痛、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分娩, 故产后体力恢复快, 母乳分泌旺盛,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 有利于优生优育。

3.2 产程观察和处理

产妇用药后使盆壁的肌肉松弛, 减少对胎头的抵抗, 从而有利于胎头的下降和宫口的扩张[4]。特别是精神高度紧张的产妇, 疼痛消失后, 产妇可解除紧张状态, 得到充分的休息, 部分可进入睡眠状态, 使产程进展顺利。在产程中, 实行一对一的专人陪护, 密切观察子宫收缩的强度、间隔时间、规律性, 及时行阴道检查, 了解胎头内旋转和下降及宫口扩张情况, 当宫缩强度减弱时, 要及时使用催产素, 从8滴/min开始, 根据宫缩情况调节滴数和浓度, 待宫口开全后, 指导产妇屏气用力, 如第二产程已超过1 h仍不能阴道分娩者, 视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安全的阴道助娩手术, 适时结束产程, 防止新生儿窒息及产伤[5]。

总之, 笔者实施的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临床效果好, 用药剂量小, 降低了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安全性强, 但必需有经验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 掌握好正确的置管时间,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及时调整宫缩强度, 注意减药及停药时间, 并加强心理护理等, 确保母婴安全。若产程中出现异常, 可立即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剖宫产, 迅速结束分娩, 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85.

[2]包凤兰.无痛分娩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 (学术版) , 2011, 31 (10) :365.

[3]毛菊芳.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 13 (3) :122.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0.

无痛静脉穿刺的临床观察 篇8

扎针不痛就是无痛性静脉穿刺。由于穿刺时要刺破皮肤和血管, 故穿刺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所谓“无痛性”穿刺并非一点也不痛, 而是尽量减轻或避免疼痛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我科静脉穿刺1780例, 其中男980例, 平均年龄62.5岁;女800例, 平均年龄61.2岁。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所配静脉针规格为中紫色单翼0.55×18 (RW LB) 。

1.2.2 传统静脉穿刺法

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8 cm×15 cm待干后嘱患者握拳, 排气, 以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 使其固定, 一手持针柄与皮肤成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 见回血, 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 嘱患者松拳, 固定针头。

1.2.3 无痛静脉穿刺法

在比较固定的静脉行穿刺, 止血带部位可离穿刺点>6 cm, 而对于手背靠近手指部位的静脉行穿刺时可以把止血带扎在腕关节处, 离穿刺点4 cm即可。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进针时针柄与皮肤成35°~50°, 平均42.5° (视血管粗细及充盈度而定) 刺破皮肤上层血管壁后快速平行进针, 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 嘱患者松拳, 松开止血带, 然后按常规固定好针柄。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觉率比较。实验组916例, 感觉微痛者20例, 占2.18%;对照组864例, 感觉疼痛者256例, 占29.6%。χ2值=317.2, P<0.01。

3讨论

无痛性穿刺并非一点也不痛, 而是尽量减轻或避免疼痛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果患者过分紧张会致血管痉挛, 穿刺时容易失败或产生的疼痛感觉比实际程度要深些。因此, 静脉穿刺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让患者身心放松, 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然后向患者讲明进针时应如何配合的问题, 与患者多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在其思想放松后迅速进针。

3.1 进针角度大

常见静脉穿刺方法是针头斜面刺入皮下后, 在皮下先潜行一段距离, 然后再进入血管内, 针头在皮下潜行时造成对皮下组织的切割, 故感疼痛明显。在临床操作中, 静脉穿刺实际上共有两个针眼, 一个是皮肤的针眼, 一个是穿破血管壁的针眼。我们用几何学中的垂直距离小于斜面距离的原理, 也就是缩短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 距离缩短了, 按同样的进针速度的话, 针尖穿过两个眼的时间差就减小了, 那么患者疼痛感觉的分辨率就降低了, 从而减轻了疼痛。

3.2 速度快

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及深度决定了静脉穿刺速度, 因传统静脉穿刺术进针手法欠得力, 进针角度小、深度大, 故进针速度慢、穿刺时间长, 为3 s。而无痛静脉穿刺术手法科学, 最佳进针角度和深度创造了快速穿刺条件, 整个穿刺时间为0.5 s。进针速度越慢, 穿刺时间越长, 患者对静脉输液的负性心理反应越大, 越加重痛苦。相反, 进针速度越快, 穿刺时间越短, 患者注意力还未来得及集中到穿刺点上时, 穿刺术已实施完毕, 患者不但无负性心理产生, 还产生敬佩、感激心理, 护士打针如此稳、准、迅速, 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激, 积极的心理状态可提高痛阈, 甚至掩盖了微小的痛苦。两种穿刺速度可增加或减轻甚至消除痛苦。所以, 改进后的静脉穿刺术可称为无痛静脉穿刺术。

3.3 静脉部位的选择和准备

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内, 神经分布稀疏, 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 为乏神经区, 静脉穿刺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其他区域, 可作为手背静脉穿刺时首选部位[1]。也有人将手背静脉从桡侧至尺侧依次分为A、B、C静脉组, 发现C静脉组穿刺时疼痛最轻, 而A静脉组穿刺时疼痛最明显, 这可能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大小有关。对血管条件较差者可将手背均匀涂擦1%硝酸甘油[2], 再用湿热小毛巾置于准备输液部位约3 min。也可在扎好止血带后, 用拇指沿静脉推压血流使其充盈, 用力要适当, 不可用手拍, 直到自己认为能穿刺成功为止。

3.4 体会

对于一位临床护士来讲, 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我们因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无痛”穿刺法, 取得了多数住院患者的满意与认可, 同时也为我们与患者之间搭建无阻碍沟通桥梁, 为科室赢得了荣誉。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静脉穿刺法对患者损伤痛苦的影响。方法 将178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916例采用无痛静脉穿刺法, 对照组864例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痛苦程度、穿刺成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无痛静脉穿刺法可减轻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痛苦, 且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无痛,静脉穿刺,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朝鲜, 周玲, 邹树芳, 等.手背浅静脉和皮神经位置关系的局部解剖.护理研究, 2003, 17 (11) :1251-1252.

激光无痛注射 篇9

激光无痛注射系统以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为基础。研究人员采用小型适配器与激光相结合。适配器内含有需要传送的液态药物和以水作为驱动液体的腔室,两者之间由柔性薄膜隔开。易于被水吸收的激光脉冲能在驱动液内生成大而稳定的气泡,而气泡所产生的较高压力会促使柔性膜发生形变,使得药物能通过直径为150微米的喷嘴有力地注入皮肤。

激光喷射压力的冲击大于皮肤的抗拉强度,药物流可轻易地穿透皮肤,而不会伤害相关组织或发生药液喷溅。激光注射的喷射口径小,速度快。此外,激光注射的目标是皮肤的表皮层,深度仅为皮下500微米,那里没有神经末梢。上述原因使得激光注射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由于能精确控制给药深度和药物剂量,激光注射系统更适合小剂量、多区域的临床注射应用,如疫苗接种。

印记学习

日本帝京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甲状腺激素有助于鸟儿进行印记学习。研究人员让刚刚孵化的雏鸡观察玩具鸡,结果发现雏鸡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进入大脑。而如果投放药物遏制雏鸡脑内的神经细胞与甲状腺激素结合,雏鸡则不再出现印记学习行为。研究人员还发现,雏鸡过了印记学习临界期后,如果向雏鸡脑内注射甲状腺激素,雏鸡也能够记住玩具鸡。

印记学习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首先发现的一种动物行为。劳伦兹用人工孵化器孵化灰雁的卵,幼雏出壳后,首先看到的是劳伦兹,而不是母灰雁。因此,劳伦兹走到哪里,幼雏即尾随到哪里。以后,即使有母灰雁在旁,幼雏也尾随劳伦兹。劳伦兹认为灰雁幼雏的这种学习是由直接印象形成的,故称之为印记学习。

印记学习在幼鸟中表现尤为明显。鸟儿进行印记学习的时间一般较短,如灰雁幼雏在出世后仅有几小时,以后即逐渐减弱。许多印记仅在动物一生中的特定时期才能学习。如将孵出的幼雏关在笼内几天,不让它看到母灰雁或是其他的“代替物”,幼雏便会丧失“承教”能力。这是由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早期能够接受这类刺激,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就不能再进行印记学习了。

类星体

类星体距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1光年约等于9.46万亿千米),很可能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因其无可比拟的能量也被称为“最危险天体”。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对类星体3C?摇279的核心区域进行了拍摄,发现其中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关于类星体的能源话题一直众说纷纭,不少天文学家认为,其异常巨大的能量很可能来源于超大质量黑洞所释放的引力能。

类星体因亮度超常而使得它即使远在100亿光年以外也能被观测到。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比现在数量更多,亮度更大。虽然类星体亮度很大,它们的直径却很小。与直径数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数光天(1光天约等于259亿千米)。

20世纪60年代,类星体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星际分子并称为当时的天文学“四大发现”。类星体十分奇特,它们看上去如恒星又不是恒星,光谱似星云但也不是星云,发出的无线电波像是来自星系。天文学家推测,类星体很可能是由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与核外的广延气晕构成。类星体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红移,表示它正以飞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东西找不到,源于大脑不同步

急着出门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实际上,在你手忙脚乱的搜寻过程中,你可能已经拿到过它,自己却根本没有意识到,随手把它放到一边去了。加拿大科学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大脑处理这项任务的各个系统工作不同步。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志愿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从电脑屏幕上一堆彩色图案中找到特定的形状。结果,有10%~20%的时间,志愿者分明已找到了正确的图形,却对它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是志愿者忘记了他们寻找的目标吗?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志愿者在进行寻找任务之前要先记忆一个物品列表,并在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回忆。这样志愿者的短期记忆中放不下其他信息,可能会对搜寻任务的成绩起到负面影响,但结果是,志愿者出错的概率并没有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志愿者的鼠标移动,发现当错过了正确的目标之后,他们的动作会变慢。研究人员认为,大脑中处理运动的系统速度太快了,视觉系统跟不上。由于时间宝贵,大脑偶尔会牺牲准确度以保证速度。鼠标移动慢下来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志愿者意识到他们错过了目标。此前也有研究显示,人们在犯了错误后试图减慢行动速度,即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这反映了大脑意图减慢运动系统,让视觉系统跟上,产生意识知觉。

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体会 篇10

关键词:骨科,无痛病房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疼痛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变化, 术后因疼痛不敢进行功能锻炼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术后关节强硬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手术的预期和术后康复。“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 不要抱怨”观念制定的方案已经明显落伍。我们应借鉴国际疼痛管理经验, 建立“无痛病房”, 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痛苦, 使病人轻松度过治疗过程。

“骨科无痛病房”核心是: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 个体化、多模式的超前镇痛方案, 良好的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 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尽量将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 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

1骨科围术期镇痛的目的和处理原则[1]

镇痛的目的是减轻术后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降低术后并发症。治疗原则包括:重视健康宣教;尽早治疗疼痛;提倡多模式镇痛以及个体化镇痛, 不可套用固定的药物方案。医生与护士协作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疼痛治疗措施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疼痛治疗过程中,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充分考虑病人和家属的要求,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疼痛相关知识, 使患者积极参与疼痛治疗过程。经治疗疼痛仍无法控制的, 应请疼痛专家 (麻醉科、疼痛科等) 会诊。

2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患者入院8h内, 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并评分, 此后每日对患者进行至少2次评估, 并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 护士及时报告医生。医生根据护士评估结果, 在体格检查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 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疼痛程度, 并记入病历。确定镇痛方案、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 在治疗后护士应进行追踪评估, 记录评估结果。主要使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RS) ”进行疼痛评估;对于交流困难的患者, 如儿童 (3~5岁) 、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运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进行评估。疼痛评估不仅应评估患者静息状态, 还应综合评估深呼吸时、咳嗽时、下地行走时, 以及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和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应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 术中镇痛由麻醉科医生承担。术前镇痛:对于骨肿瘤、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截肢术等术后可能重度疼痛的患者, 术前3d开始应用COX-2抑制剂 (塞来昔布200mg, Bid) , 对出血影响较大的阿司匹林应停止使用。术后镇痛可以选择: (1) 用药多途径-硬膜外、静脉、局部麻醉、口服、外用等; (2) 药物选择多模式-阿片类与NSAIDs、COX-2抑制剂或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 (3) 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应个体化, 并关注儿童, 老年人, 疾病晚期, 认知、交流有障碍等特殊人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疼痛评估结果制定围手术期镇痛方案, 并持续评估患者疼痛,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疼痛治疗方案。医患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 听取患者详尽的叙述, 解答患者疑问, 创造轻松氛围, 通过耐心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我院的骨科无痛病房建立已经2年, 特别是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 疼痛明显减轻, 患者术后立即开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 3~7d下地行走训练, 减少了止痛药物的用量, 关节功能恢复既快又好;早期下地活动即减少了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的用量, 又减少抗凝后的出血并发症, 2年来只有1例骨科手术病人因为活动少而出现深静脉血栓, 可以看出无痛病房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上一篇: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下一篇:英文小说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