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管理(精选12篇)
无痛管理 篇1
疼痛是不可忍耐的, 尤其是骨科围手术期的疼痛, 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和损害[1]。如果不尽早有效控制疼痛, 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 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成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 进而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2,3],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无痛病房是疼痛规范化管理病房, 通过医、护、患的共同努力, 将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 体现的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更多的技术境界和对患者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病房里无尖叫和呻吟声, 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追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 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方法, 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
1 无痛病房的管理流程
1.1 医生与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医生和护士要熟悉疼痛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评估方法, 并定期加强对临床疼痛理念和知识的学习, 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1.2 主管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者的实际情况, 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对进行疼痛评估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必要时请麻醉科、疼痛科会诊。
1.3 责任护士将疼痛评估结果和治疗措施及效果均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
在疼痛治疗前,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要充分沟通,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
1.4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介绍, 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 让他们明白,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2 疼痛评估的具体方法
2.1 笔者所在科采用NRS评分以及笑脸评分法评估疼痛, 评估频率为:
入院8 h内, 首次评估;术前1次/d;术后6、24、48、72 h进行评分, 并记录于评估表中。
2.2 评分≥3分的患者, 护士报告医生, 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案。
评分≥5分的患者, 护士报告医生处理后, 每4 h要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直至疼痛评分≤3, 特殊情况根据医嘱评估, 让患者在全方位、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中远离围手术期疼痛。
2.3 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 治疗后护士进行追踪评估 (静脉注射30 min后, 口服给药1 h后) , 将结果记录于评估表中。
医生根据护士评估结果, 将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疼痛程度以及用药情况均记录于病历中, 并跟踪治疗效果, 直至患者评分<3。
3 无痛病房的镇痛方案
3.1 轻度疼痛疼
疼痛评分0~3分, NSAIDS (如塞来昔布) 、非药物治疗 (如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等) 。
3.2 中度疼痛疼
疼痛评分4~6分, 弱阿片类药物+NSAIDS (塞来昔布、帕瑞昔布) +非药物治疗。
3.3 重度疼痛
疼痛评分7~10分, 强阿片类药物+NSAIDS (塞来昔布、帕瑞昔布) +辅助药物+非药物治疗 (包括健康教育、冷热敷、按摩、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放松等) [4]。
3.4 辅助药物
应用镇静药、抗焦虑药或肌肉松弛药等。国外学者建议对骨科疼痛进行药物处理时, 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由弱到强给药[5]。
4 无痛病房的镇痛管理核心及原则
4.1 重视健康教育
患者常伴有焦虑、紧张, 因此重视对其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 使其配合并告知疼痛治疗过程。
4.2选择合理评估
一般患者均使用NRS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 对于交流困难的患者, 如3~5岁儿童、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患者, 运用wong-baber部表情量表进行评估。
4.3 尽早评估
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 治疗将更加困难。因此, 早期治疗十分必要, 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 提倡超前镇痛, 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4.4 提倡多模式镇痛X
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 治疗将更加困难。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 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 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
4.5 注重个体化镇痛
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 镇痛方法因人而异。个体化的镇痛目标是运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
5 无痛病房的护理管理的意义
无痛病房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 从而降低了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 从而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利于肠道通气, 增加了患者的免疫力, 改善睡眠, 促进机体的康复。总之, 大大减少甚至消灭了护理并发症。
患者术后疼痛减轻, 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提高了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减少了住院费用, 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的同时, 也提高了床位的周转率与使用率。另外, 科室的镇痛水平整体提高, 科研和管理有了新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同时还增加了科室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患者和同行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作为新时期的骨科护理管理者, 要本着以人为本, 让患者真正体会到住院期间的被尊重, 被关怀。舒适服务、贴心服务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所在。JCI (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标准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优质护理, 无痛先行, 真正体现笔者所在医院的服务理念“我用心, 您放心”。
关键词: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建国.疼痛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64-266, 276.
[2]Samad T A.Interleukin-1beta-mediated induction of Cox-2in the CNS contributes to inflammatory pain hypersensitivity[J].Nature, 2001, 410 (6827) :471-475.
[3]Gottschal K A.End points for testing influenza antiviral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severe and life-threatening disease[J].Reg Anesth Pain Med, 2006, 31 (1) :6-13.
[4]邱贵兴.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12 (1) :78-81.
[5]孙燕, 罗爱伦.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8-29.
无痛管理 篇2
无痛内镜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监督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倒,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控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按要求登记报告:对暴发流行病例应立即报告。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控制措施施积极救治病人。
四、按要求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五、监督检查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
六、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
无痛流产,无痛不能无所谓 篇3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改变,更多的人性化治疗措施在临床陆续开展,无痛流产就是其中颇受欢迎的新举措。曾经让无数女性身心遭受痛苦创伤的人工流产术,开始变得轻松温馨。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部分女性对人工流产越来越无所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会上的流行说法,以及医生的点拨吧。
流行说法:无痛流产只要睡上一觉,醒来流产已结束,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痛苦也不留下,太好了。
医生点拨:无痛流产其实就是在静脉全身麻醉下开展的人工流产,但开展以来病人反映确实相当不错。术前病人的恐惧心理极大减轻,术中处于睡眠状态,感觉舒适,全身放松,没有疼痛的体动和痛苦的呻吟, 整个手术过程仅需5~7分钟,包括药物起效1~2分钟。术后病人意识很快恢复,无术中记忆,一般休息30分钟后可以离院。
但是,无痛流产中的睡眠状态也并非完全“太平无事”。由于使用麻醉药,约有50%的病人用药后出现呼吸抑制,也有的产生呼吸暂停。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只要及时处理不会有不良后果。有一种静脉麻醉药物会使病人产生愉快的幻觉,不少病人清醒后自述做了一场梦。醒来后,由于药物在短时间内仍有少量残留体内,病人常有头晕症状;由于子宫收缩还没有完全消失,病人会有轻微的腹痛感觉。
流行说法:街头个体医广告说无痛流产20分钟就解决问题,还可以打折,比去大医院既省钱又省事。
医生点拨:理想的无痛流产,要求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快、苏醒完全、镇痛效果确切,无术中记忆、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目前的各种静脉全身麻醉虽然相对符合上述要求,但还没有一种麻醉方式能完全达到理想境界,临床常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常见的有呼吸抑制、循环抑制、药物过敏等。因此,开展无痛流产的医院必须具备人力和物力条件。人力指的是即必须有精于急救处理的麻醉执业医师,术中必须在场监护;物力指的是必须拥有呼吸、循环急救设备和药物。
除了麻醉本身的风险,无痛流产全身麻醉后,子宫的收缩功能也受影响,容易发生宫缩不良而引起出血增多甚至大出血,子宫穿孔的危险也增大。如果在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场所接受无痛流产,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严重。
流行说法:我妻子怀孕50天“胚胎发育停止”,医生说只好刮宫流产,我们很伤心,想选择无痛流产减轻痛苦。
医生点拨: “胚胎停止发育”者可能存在各种病理因素,不能施行无痛流产手术。无痛流产目前尚无统一的操作规范,各医院选用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均有不同,故适应证和禁忌证也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妊娠10周以内、无禁忌证和高危因素者,才可接受无痛流产术。
禁忌证
1)生殖器急性炎症,如盆腔炎、宫颈急性炎症。
2)各期急性传染病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或者全身状况不良不能耐受手术。
3)妊娠剧吐酸中毒。
4)术前体温在37.5℃以上。
5)有过敏史者。
高危因素
1)阴道分娩后3个月内。
2)剖腹产后半年内。
3)3个月内曾有人流史,一年内有2次以上人流史,以往妊娠史≥5次。
4)生殖道畸形。
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6)患有重要脏器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肝、肾功能不佳,出血性疾病等。
流行说法:既然流产可以不痛,避孕这档子事就不用太上心啦,万一有情况轻松地做掉就是了。
医生点拨: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不可替代常规避孕方法,即使是无痛流产。无痛流产仅是减去了手术时的痛苦,无法避免流产的不良后果。短期内反复流产会影响子宫创面的修复,损伤子宫内膜甚至子宫肌层,造成子宫腔粘连、月经量减少等不良后果,如发生感染会引起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引起不孕。因此,不能在短期内反复做无痛流产。
流行说法:如果做无痛流产,我就可以不请假、不用人陪、不休息,一个人悄悄地来,悄悄地去,谁也不会知道。
医生点拨:并非所有的无痛流产术都可以在门诊进行,一般门诊无痛流产术要求妊娠5~8周,孕囊直径为10~31毫米,过大或过小都会提高手术难度和危险度,需住院手术。即使是门诊手术,由于术后常有头晕症状,我们建议病人术日必须由家属陪同签字并术后护送,术后24小时内不自行开车、骑车,以防不测。
另外,欲接受无痛流产的病人还应做好其他相应准备:
* 提前预约,不要指望来了就做。因为术前至少需禁水4小时,禁食6小时,还需做B超等检查。
* 术前注意避免感冒。因为手术当日不能有发热、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
* 术前三天不能有性生活,做好个人清洁。
* 手术当日不要化妆、涂抹口红,擦去指甲油。
无痛示范病房的管理与成效 篇4
1 方法
1.1 组建癌痛护理小组
癌痛护理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任组长, 组长负责无痛示范病房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在疼痛护理中起主导作用, 组织并实施以疼痛为主的培训课程, 深化疼痛管理理念, 提高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 在工作中督导、审核疼痛管理情况。疼痛专科护士3人, 由在肿瘤科工作五年以上主管护师2人及护师1人组成;本科室13名护士均参与无痛示范病房的管理。
1.2 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晚期癌症疼痛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 是一种复杂性疼痛, 使医护人员认识到:癌痛患者除了对镇痛剂的需求外, 患者还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和社会的帮助。疼痛管理知识范围广, 包括:护士理论水平、患者接受知识能力、疼痛评估、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等。参照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培训教材, 结合国内疼痛护理的经验[2]和一些专科护理小组的实践经验[3]。理论培训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讲授及集中学习培训教材等方法。内容包括:制定疼痛管理制度并组织护士学习;请科主任和疼痛医生讲解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并制定药物使用流程;癌痛患者的心理学及非药物干预癌痛的方法;癌痛评估流程;癌痛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疼痛记录及观察表的绘制;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后效果的评估和记录。
1.3 疼痛评估工具
根据患者年龄、基本病情、既往史、现在疼痛情况, 确定评估时机;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面部表情分级法 (FRS-2R) ;数字分级法 (NRS) ;口述词语描述法 (VRS) 。结合三种评估方法与工具, 综合分析疼痛分级。疼痛评估采用数字分级法[4]:用0-10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0级代表无痛;1级 (1~3) :轻度疼痛, 可忍受, 能正常活动, 睡眠不受干扰;2级 (4~6) :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睡眠受干扰;3级 (7~10) :严重疼痛,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 需要镇痛药物, 睡眠严重受干扰, 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5]。使用疼痛护理单, 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和体征、活动情况等;疼痛>5分, 安慰患者, 解释病情,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采用物理疗法分散注意力。告诉医生采取止痛措施, 使用镇痛药物后再次评估疼痛是否缓解, 口服药后1h再评估, 肌肉注射0.5h后再评估, 静脉注射15min后再评估, 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根据VRS/NRS法, 疼痛缓解效果可分为:显效:疼痛减轻2度以上;中效:疼痛减轻1度;微效:疼痛稍有减轻, 但不到1度;无效:疼痛无缓解[6]。
1.4 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病区建立疼痛教育栏;在每个患者的床头悬挂面部表情评分法和数字评分法组图, 教患者看脸谱图, 把最能描绘自己疼痛程度的脸谱或数字告诉医护人员;每月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幻灯片教学, 普及镇痛药的使用原则, 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让患者掌握吗啡类药物的不易成瘾性和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放疼痛患者教育手册, 家属和患者学会预防便秘的方法, 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饮食调理, 缓解便秘的发生;告诉出院患者在门诊办理除痛病历, 开镇痛药的流程和需要携带的证件。
1.5 运用PDCA循环法, 效果评价及总结经验
通过对本科室13名护士考试, 了解护士疼痛知识及三阶梯镇痛药物知识掌握程度;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满分100分, 以80分及以上为合格。每个月开一次疼痛小组会议, 收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疼痛评估和记录的资料;互相交流经验, 分享实践中遇到的个案问题, 优选好的非药物干扰疼痛的方法在科室推广运用;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 效果
2.1 护士对疼痛的认识水平提高
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护士的疼痛知识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 疼痛护理仅限于被动执行止痛治疗。2012年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来, 经过系统的疼痛知识培训, 本科室13名护士疼痛知识考试合格率100%。掌握了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借鉴文世红[2]超前镇痛方法, 减少了爆发性疼痛[7]的发生。
2.2 疼痛评估、记录数字化
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疼痛评估仅描述为有痛、很痛、痛得厉害等, 记录不规范。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后, 运用面部表情分级法 (FRS-2R) ;数字分级法 (NRS) ;口述词语描述法 (VRS) 。13名护士均能熟练应用疼痛评估方法及工具, 评估病例100%, 疼痛程度、性质描记在生命体征观察表。
3 讨论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疼痛研究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 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的关键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护士管理疼痛的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日益受到重视[8]。无痛示范病房的创建, 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加强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 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 保障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临床合理运用。
3.1 创建无痛示范病房有利于肿瘤专科护理的发展
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疼痛对机体的躯体方面、精神心理方面、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提高, 护理必然走向专业化。创建无痛示范病房, 就是要培养一批热爱肿瘤护理专业的疼痛专科护士, 采用科学的疼痛评估工具, 针对性的疼痛教育方法, 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我国对疼痛护士的培养仍在起步阶段, 通过疼痛护士把自己的专科知识、技能传给科室护士, 使科室整体专科护理水平得到提高。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有部分患者拒绝吃镇痛药, 担心镇痛药成瘾;还有的患者不痛时就不吃药, 等疼痛发作后再吃药。对患者开展疼痛教育后, 遵医行为改善, 患者均能按时吃药, 爆发性疼痛的发生率减少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 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增加了。
3.2 创建无痛示范病房任重道远
晚期癌症患者的慢性疼痛处理一直是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难题, 因为他需要对疼痛程度及情绪变化为特征的痛苦做仔细评价[6]。癌痛的控制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大力配合, 才能达到肿瘤患者无痛生存,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报告, 200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700万大关,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 在发展中国家占9%, 在发达国家占21%。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 预期到2020年每年新发病例数将达1500万, 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总数将增加73%, 发达国家为29%[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面临每年如此多的新发肿瘤患者, 很多医院的肿瘤科都在不断增加床位, 或增加病区,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疼痛专科护士, 以便帮助新增加的临床护士提高疼痛专科护理质量, 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减轻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介绍了创建无痛示范病房即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经验, 包括加强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管理, 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度和药物依从性, 保障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合理运用, 组建癌痛治疗小组和癌痛护理小组。通过对癌痛护理小组的建设, 癌痛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认知水平。认为无痛示范病房对癌痛患者开展疼痛教育与疼痛评估活动, 能使癌痛患者得到专业的护理。
关键词:肿瘤,疼痛,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725.
[2] 文世红.超前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的效果与护理[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2, 12:63~65.
[3] 陈湘玉, 陈璐.专科护理小组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8) :785~787.
[4] 孙燕, 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86~100.
[5] 黄俊辉, 廖遇平, 曹培国, 等.临床肿瘤学教程[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6:120.
[6] 孙燕, 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5~287.
[7] 郭绍宁, 安力彬, 李文涛, 等.癌症患者爆发性疼痛管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948~950.
无痛内镜检查须知 篇5
检查前准备及检查后注意事项:
1、检查前4小时禁水,6到8小时禁食。
2、受检者必须有家属陪同。
3、若有心肺功能异常、曾对麻醉药品过敏者,请事先告知医护人员。
4、患者检查前应没有感冒、发烧、咳嗽、肺部感染、哮喘发作等。年老、体弱、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应常规检查心电图,必要时要做心脏彩超检查。
5、请穿宽松、方便,易松解的衣裤,请不要携带贵重物品;
6、戴有活动假牙的病人,要取下假牙。
7、请不要佩戴首饰、手表,女士请不要涂口红、指甲油。
8、检查前与麻醉科医师交流并签署麻醉同意书。
9、刚刚苏醒可能会有头重脚轻、头晕等症状,休息一会儿,一般就能恢复正常。检查后要留下做约至少一刻钟到半小时的观察,离开时应无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
10、必要时,体质和营养较差的病人可在门诊临时病床做短期观察和输液治疗。
“笑气”与无痛分娩 篇6
1853年,英国医生第一次将“笑气”用于无痛分娩。试用此法的产妇非同一般,是当时的英国女皇。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利用“笑气”进行无痛分娩的治疗技术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近几十年来,在欧美一些国家,“笑气”加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无痛分娩被广泛采用。
150多年前就被用于无痛分娩的这种气体,没想到如今才让中国的女性受益。据悉,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最近采用了这种技术。第一位接受这种无痛分娩的产妇陈女士,生产后守着出生才几天的儿子,喜滋滋地说:“分娩时一痛我就开始吸这种气体,真的就不痛了。”
高龄患者无痛胃肠镜的麻醉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6例患者中, 男104例, 女52例;年龄75岁~92岁, 平均年龄 (81.11±1.12) 岁;ASA 1~2级, 合并高血压46例, 糖尿病39例, 冠心病43例, 室性早搏23例,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Ⅱ度1型) 18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21例, 脑血管意外后 (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 4例。其中胃镜检查69例, 肠镜32例, 胃肠镜55例。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及生化全套, 对有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血糖高于11.1 mmol/L或低于5 mmol/L者予以剔除。
1.2 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术前准备 (禁食、排便、口服利多卡因胶浆) 后, 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鼻导管给氧, 备好复苏设备 (呼吸器、麻醉机、除颤仪、监护仪等) 及抢救药物 (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等) 。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 O2) 、呼吸频率 (RR) 、无创血压 (NBP) 。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 mg/kg, 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可开始检查, 如1 mg/kg不够可再追加0.5~1 mg/kg至患者到理想的麻醉状态。操作时间较长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患者明显体动时追加异丙酚0.5~1 mg/kg。观察用药前、用药后 (取最高或最低值) 、检查结束时、苏醒后的无创血压 (NAP) 、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氧饱和度 (Sp O2) 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 并在患者清醒后常规询问满意度 (包括是否有记忆、是否有痛苦、是否愿意复查) , 并评价麻醉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
HR、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Sp O2、RR在给药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其中119例出现正常范围内的一过性血压下降, 未进行处理;21例血压下降超过30%, 给予多巴胺少量静注 (单次或多次) 后恢复至可接受范围。21例HR<50次/min并BP显著下降, 给予阿托品进行处理, 6例HR<50次/min并血压显著下降用阿托品无效给予少量肾上腺素处理后好转。16例患者在鼻导管给氧的情况下Sp O2下降至90%以下, 经面罩加压给氧后恢复正常。
注:q、P为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检验值;q1、P1为检查结束时与用药前比较检验值;q2、P2为苏醒后与用药前比较检验值。
2.2 麻醉效果
本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者79例 (50.6%) , 良者69例 (44.2%) , 效果不佳者8例 (5.12%) 。
2.3 检查中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呛咳、流涎、体动、恶心呕吐, 发生率分别为21.15%, 55.8%, 39.1%, 46.15%。
2.4
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 (9.27±0.76) min和 (13.72±1.02) min, 异丙酚用量为 (2.98±0.87) mg/kg。
2.5
检查后问卷调查满意者123例 (78.85%) , 105例 (67.3%) 患者表示必要时愿意再次检查, 不愿再次检查者26例 (16.67%) 。
3 讨论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现代麻醉技术和新型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应用的一项完美结合, 具有苏醒快、安全性高的优点[1]。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 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蓄积、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抗呕吐作用等优点, 而被广泛用于各种无痛治疗[2,3], 是门诊无痛检查首选静脉麻醉药[4]。
同时,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技术的日臻成熟, 极大地提高了该项检查的安全性。近年来, 接受检查患者的年龄范围也适当的放宽到70岁~80岁。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全身各器官生理功能降低, 多有合并症, 心血管及呼吸功能随年龄增长减退, 麻醉风险增加[5]。因此老年人在麻醉选择上应结合具体的体格状况和病情, 扬长避短, 制定最佳的方案和选择合适的药物, 并且应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麻醉医师实施。
对于老年人, 特别是有伴随疾病者, 只要措施得当, 准备充分, 无痛胃镜是相对安全的, 但也不排除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引起血压下降、短暂呼吸抑制等可能[5]。因此, 行无痛胃镜检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操作, 强调快、细致, 麻醉医师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 检查前做好心肺功能及全身情况评估, 纠正异常的心肺功能, 调整血压至可接受范围, 对合并症进行治疗与控制。 (3) 常规吸氧、心电监护, 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等及器具, 并常规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4) 检查后由专人监护, 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休息室内配备抢救措施, 1 h后无不良反应可离院, 电话随访。
摘要:目的 研究异丙酚用于门诊高龄患者无痛胃肠镜的麻醉管理。方法 门诊ASA 12级要求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56例, 年龄75岁92岁, 观察用药前、用药后 (取最高或最低值) 、检查结束时、苏醒后的MAP、HR、RR、SpO2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并在患者清醒后常规询问满意度 (包括是否有记忆、是否有痛苦、是否愿意复查) 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HR、SBP、DBP、SpO2、RR在给药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 ;麻醉效果优者79例 (50.6%) , 良者69例 (44.2%) , 效果不佳者8例 (5.12%)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呛咳、流涎、体动、恶心呕吐, 发生率分别为21.15%, 55.8%, 39.1%, 46.15%。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 (9.27±0.76) min和 (13.72±1.02) min, 异丙酚用量为 (2.98±0.87) mg/kg。检查后问卷调查满意者123例 (78.85%) , 105例 (67.3%) 的患者表示必要时愿意再次检查, 26例 (16.67%) 表示不愿再检查。结论 对于ASA 12级高龄患者, 只要措施得当, 准备充分, 无痛胃镜是相对安全的, 但也不排除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引起血压下降, 短暂呼吸抑制等可能。因此检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关键词:高龄患者,胃肠镜检查,异丙酚,麻醉
参考文献
[1]杨文燕, 李小燕.80岁以上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评估及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 5 (4) :138-139.
[2]曾因明, 邓小明主译.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330-331.
[3]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81.
[4]王茹, 孙绪德, 韩丽春, 等.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8) :2943-2944.
无痛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13年10月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276例, 其中男212例, 女64例, 年龄65~83岁, 体重45~80 kg, ASA分级Ⅰ~Ⅲ级。术前详细询问病史, 并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排除上呼吸道感染者;重度贫血者;丙泊酚使用禁忌者;合并显著肺功能异常及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
胃镜检查所需设备及器材、多功能监护仪、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急救药品等。所有患者检查前禁食10 h, 禁水6 h以上。由专职麻醉医师施行麻醉及监测。
1.2.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取左侧位, 建立右上肢静脉通路, 连接多功能监护仪, 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Sp O2) 、无创血压、心率 (HR) 等。取下活动假牙, 放置口垫, 提前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2~3 L/min, 深呼吸2~3 min。缓慢推注芬太尼0.05 mg (0.1 mg芬太尼稀释成5 ml) , 然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1.5 mg/kg, 注药速度不宜过快, 不超过3 mg/s, 静脉注射麻黄碱10~15 m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检查, 根据检查时间和患者体动反应, 追加丙泊酚20~30 mg。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患者呼吸状态和不良反应, 如有血压、心率明显下降, 可再静脉注射麻黄碱、阿托品纠正。检查结束后, 麻醉恢复观察30 min, 坐起无不适反应, 由家人或护理人员陪同离开。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安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医生能从容、仔细地为患者完成检查和治疗。患者耐受性好, 无恶心、呕吐反应, 无术中痛苦回忆, 术毕及时苏醒。全组病例中, 有2例检查过程中Sp O2下降到90%以下, 通过托下颌、提高吸氧浓度等处理, 立即恢复正常。有4例血压下降至80/6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3例心率减慢至50次/min, 通过静脉注射麻黄碱、阿托品后回升至正常。
3 讨论
老年人胃肠道肿瘤发生率较高, 行胃镜检查非常必要, 但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减退, 加上胃镜检查时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 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另有部分老年人因对普通胃镜检查有严重的恐惧心理, 往往拒绝行胃镜检查。无痛胃镜技术使受检者处于浅睡眠状态, 相应降低了机体的各种应激反应,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有报道异丙酚联合用药在老龄无痛肠镜术中效果满意[2]。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实施, 显示了良好的依从性、耐受性和安全性, 医患非常满意。
丙泊酚诱导快、苏醒迅速, 特别适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提高麻醉效果, 使用芬太尼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的1/3而达到满意效果[3]。丙泊酚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大, 可引起明显血压下降、低氧血症等[4]。作者通过采用复合用药, 麻醉前预吸氧, 丙泊酚缓慢推注, 静脉注射麻黄碱预处理等措施, 使本组病例血压下降、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确保了麻醉平稳、安全。另外, 强调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管理应特别注意: (1) 无痛镜检应由资深麻醉科医师和操作技术熟练的内镜医师共同完成, 以减少操作时间, 减少用药量, 降低危险发生率。 (2) 麻醉前详细了解病史并完善必要辅助检查, 对重要器官功能作好评估。履行告知义务, 签署知情同意书。 (3) 重视麻醉前急救用具和药品准备。提前抽好阿托品、麻黄碱等药品备用。 (4) 检查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持续有效吸氧,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紧急处置。 (5) 术毕麻醉恢复继续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监测Sp O2、血压等指标直至苏醒。
总之, 无痛胃镜检查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只要作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 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应用, 严密的麻醉监测和管理,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可在临床上安全、顺利开展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6例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处理经验。结果 全部病例均安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医生能从容、仔细地为患者完成检查和治疗。患者耐受性好, 无恶心、呕吐反应, 无术中痛苦回忆, 术毕及时苏醒。结论 只要作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 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应用, 严密的麻醉监测和管理,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可在临床上安全、顺利开展应用。
关键词:无痛胃镜,老年患者,麻醉管理
参考文献
[1]候守琳, 张燕.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及处理.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826.
[2]胡漂有.异丙酚联合用药在老龄无痛肠镜术中的疗效观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 (23) :198.
[3]袁海龙, 谢会忠.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对比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8) :737-739.
无痛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4年1-12月在我科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年龄16~39岁, 平均年龄 (27.4±3.1) 岁, 第一次行人流手术者31例, 余为2次及以上人流手术者。抽选未进行加强管理前的50例无痛人流手术患者为参照对象, 年龄16~39岁, 平均年龄 (27.1±2.8) 岁, 第一次行人流手术者30例, 余为2次及以上人流手术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加强管理前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无痛人流手术护理服务模式, 加强管理后的50例患者则行加强护理管理服务模式, 加强护理管理服务模式如下:
1.2.1 对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
医院人流量大, 医护人员工作繁忙, 易导致疏忽的出现。患者多, 时间有限, 医护人员往往不能将患者的病情解释清楚, 导致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出现盲点, 且易导致患者的不满, 从而引发医患矛盾的发生。患者多, 手术室使用率高, 清洁、消毒工作往往不能达到满意, 极易导致患者感染事件的发生, 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为将来的孕育能力埋下隐患。
1.2.2 无痛人流安全规范化管理。
(1) 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培训。护理人员的用语措辞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正确的用语措辞将有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患者接受手术时本身处于一种防备状态, 情绪容易不稳定。对于做人工流产, 尤其是第一次做人工流产的患者, 内心会充满恐惧, 并产生焦虑的心理。术前护理人员应积极安抚患者, 告知患者要放松心态, 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的语气、态度、方式方法, 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十分大, 应态度友好, 语言和善, 积极为患者答疑解惑。不断鼓励、安慰患者, 增强患者自信心, 并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 多为患者考虑。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从而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所以, 护理人员可针对如何正确用语措辞进行自我或集体培训。 (2) 抢救药品与器械的管理。护理人员应对抢救用品做到完全掌握。防止护理人员在抢救室对仪器等操作失误, 造成严重的后果, 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仪器, 要定期检查, 有问题的及时维修, 防止在抢救中出现事故。 (3) 合理人员调动、分配工作。由于无痛人流每天不同时间段的患者流量是不同的, 护士长应根据自己科室的情况,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在患者流量高峰期, 多安排人员, 从而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 做好消毒工作, 防止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做好灭菌、消毒工作。手术室要定期做空气消毒、地面消毒、仪器消毒等。敷料等应做到完全无菌。并对患者进行防感染教育, 从患者身边小事抓起, 防止患者子宫创面感染的发生。 (5) 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教育。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进修与考核, 增加护理人员对无痛人流患者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患者异常现象出现的征象, 及时发现问题, 与医生沟通, 并对患者做到及时治疗。此外, 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后, 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 并回答患者所想要了解的问题, 从而得到患者的认可与信任, 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加强护理管理服务模式前及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P<0.05, 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对比
加强护理管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加强护理管理前的72.0%,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对比 (χ2=13.86, P<0.05)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为与加强管理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加强护理管理服务后共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6.0%, 发生1例护理纠纷事件, 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0%, 加强护理管理服务前共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为18.0%, 共发生7例护理纠纷事件, 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4.0%, 两组比较 (χ2=4.53、4.56,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我国是人口大国, 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我国人口流产发生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无痛人流虽具有患者痛苦小的特点, 但其同样具有一系列的弊端, 若未得到护理人员的良好护理, 依然会酿成严重的后果。人流手术是有创性手术, 可对患者造成手术损伤, 尤其是子宫, 极易造成子宫穿孔、瘢痕子宫、子宫粘连等[2]。且术后可能存在感染、大量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损伤甚至不孕等的隐患[3]。因此, 术后良好的护理至关重要。优良的护理服务工作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 可大大降低危险的发生。且无痛人流手术及术后护理极易造成医患矛盾, 寻求有效的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对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减少医患纠纷, 至关重要。
本文对无痛人流患者术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 并对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了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护理服务后, 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2.0%显著提升至96.0%, 在发生护理纠纷方面, 也由原来的14.0%明显降低至2.0%。可见, 对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加强管理十分必要。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积极的培训, 使护理人员清楚抢救药品的药效、副作用、器械的使用方法等, 对降低抢救时事故的发生十分有效。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对无痛人流患者的护理技能, 以及交流沟通的技能、方法, 也可有效地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无痛人流患者极易并发宫内、盆腔内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的清洁、消毒工作至关重要。加强护理管理后,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的18.0%降至6.0%。综上所述, 加强安全管理, 了解护理风险出现原因并针对性应对, 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风险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流的安全管理与护理风险。方法:抽选加强护理管理前、后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各50例, 对无痛人流患者护理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总结并分析, 并对护理服务工作进行加强管理, 对加强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加强护理服务管理后, 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由加强前的72.0%提升至96.0%, 护理纠纷发生率由加强前的14.0%降低至2.0%,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加强前的18.0%降低至6.0%, 加强管理前后各项数据比较 (P<0.05) 。结论:加强安全管理, 了解护理风险出现原因并针对性应对, 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无痛人流,安全管理,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姚红玲, 吕刚, 余奇劲.人工流产手术室安全管理隐患剖析与思考[J].管理与临床决策, 2010, 33 (18) :76-78.
[2]敖庆华.无痛人流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风险及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3) :810-811.
无痛管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本科接受鼻腔填塞手术的病人,排除不符合入选条件病例:合并心肺疾病、依从性差、沟通障碍的病人,共计收集108例,其中男69例,女39例;年龄18岁~54岁(29.4岁±5.2岁);体重43kg~81kg(55.8kg±8.7kg)。病人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均以高膨胀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双侧鼻腔,填塞48h后换药抽出纱条。所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病程和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被动防御式镇痛护理方法,即出现疼痛后再开始镇痛。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如下。
1.2.1 疼痛评估
观察组对于病人的疼痛评估主要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NRS将疼痛程度用0~10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其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指导每一位病人术前进行NRS疼痛评分练习,使其能正确描述疼痛并能给疼痛的程度评分。责任护士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使用疼痛评估记录单评估病人,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疼痛性质、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等情况。当病人NRS疼痛评分≥4分时,应该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给予镇痛处理后再进行评估,直至疼痛评分<4分为止,同时在疼痛评估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1.2.2 疼痛干预与心理支持
现在多认为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给药[4],而不应该等疼痛难忍时再给药。有效及时的疼痛干预同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在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人的病情,采取多模式个体镇痛,及时给药。应用药物镇痛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用药指征及疼痛程度,及时做好疼痛评估及用药反应的观察。另外有文献报道,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的痛阈越低[5]。责任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准确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显得尤其重要。在疼痛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能导致病人疼痛加重的因素,应该主动与之沟通并及时给予帮助。
1.2.3 无痛护理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以及疼痛评估和管理的培训,提高护理操作和疼痛评估能力,在治疗护理病人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刺激。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后,根据病人的苏醒程度和主观舒适程度协助其取舒适卧位,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坐卧位。另外指导病人及家属间断冷敷鼻额部,并讲解冷敷能够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组织水肿,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能有效减轻胀痛的作用。通过与医生沟通合理安排,尽量集中护理治疗时间,同时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治疗和护理,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影响病人夜间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鼻腔填塞手术后6h、12h、24h、48hNRS评分,两组病人不同时间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比较见表1。在每位病人出院前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人疼痛程度、住院舒适程度、心理护理、科室住院环境、家庭及社会支持度、自我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度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个选项,评分为1分~5分,满分30分,26分~30分为非常满意,21分~25分为满意,11分~20分为一般,小于10分为不满意,病人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两组病人出院前满意度比较见表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3 讨论
3.1 无痛护理开展的必要性
从表1可以看出,鼻腔填塞术后疼痛发生率很高,对照组术后6h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达到8 5.1 9%,术后1 2h仍高达87.04%,只有在术后24h后随着鼻腔黏膜肿胀的逐渐缓解及病人对疼痛不适的耐受才有所下降。观察组通过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病人术后6h、12h、24h、48h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不同强度的疼痛在病人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病人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目前病人对疼痛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多数认为术后疼痛是无法避免的、忍受疼痛是坚强勇敢的表现、镇痛药容易成瘾等。同时多数病人不能准确描述疼痛的程度、性质,因而常伴有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为此开展无痛护理,术前便给病人讲解鼻腔填塞后疼痛发生的必然性、程度、持续时间等特点,教会其准确描述疼痛,强调疼痛处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认识水平,将有助于减轻由于心理因素带来的过度疼痛反应。
3.2 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
通过病房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医护人员增强了对疼痛管理的意识,树立了无痛观察、全程无痛等新理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对病人个体化疼痛管理的方法。根据每一位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疼痛分级给予不同的药物和方法,科学制订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据国际慢性疼痛协会研究发现,疼痛的潜在危险要远高于一个疾病,持续的疼痛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加重、延长疼痛[7]。耳鼻喉病房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在采取合理的评估方法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疼痛和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进程。
4 小结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求免除疼痛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8]。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有要求无痛的基本权利,也渴望和需求无痛的治疗和护理。鼻腔填塞术后疼痛普遍存在,充分镇痛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环节。无痛护理管理的开展,可有效缓解鼻腔填塞病人术后的疼痛不适,也是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术后鼻腔填塞病人镇痛效果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接受鼻腔填塞手术病人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防御式镇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鼻腔填塞手术后6h、12h、24h、48h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后6h、12h、24h、48h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镇痛效果,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关键词:鼻腔填塞,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疼痛评估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
[2]朱梅红,王文兰.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25(18):42-44.
[3]Merboth M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4]刘忠俊,黄娟.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6):92-94.
[5]朱香华.手术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9):699.
[6]时红梅,许炎姝.耳鼻喉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2,3(1):67-69.
[7]陈志琼.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疼痛护理的文献评价[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1.
激光无痛注射 篇11
激光无痛注射系统以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为基础。研究人员采用小型适配器与激光相结合。适配器内含有需要传送的液态药物和以水作为驱动液体的腔室,两者之间由柔性薄膜隔开。易于被水吸收的激光脉冲能在驱动液内生成大而稳定的气泡,而气泡所产生的较高压力会促使柔性膜发生形变,使得药物能通过直径为150微米的喷嘴有力地注入皮肤。
激光喷射压力的冲击大于皮肤的抗拉强度,药物流可轻易地穿透皮肤,而不会伤害相关组织或发生药液喷溅。激光注射的喷射口径小,速度快。此外,激光注射的目标是皮肤的表皮层,深度仅为皮下500微米,那里没有神经末梢。上述原因使得激光注射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由于能精确控制给药深度和药物剂量,激光注射系统更适合小剂量、多区域的临床注射应用,如疫苗接种。
印记学习
日本帝京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甲状腺激素有助于鸟儿进行印记学习。研究人员让刚刚孵化的雏鸡观察玩具鸡,结果发现雏鸡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进入大脑。而如果投放药物遏制雏鸡脑内的神经细胞与甲状腺激素结合,雏鸡则不再出现印记学习行为。研究人员还发现,雏鸡过了印记学习临界期后,如果向雏鸡脑内注射甲状腺激素,雏鸡也能够记住玩具鸡。
印记学习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首先发现的一种动物行为。劳伦兹用人工孵化器孵化灰雁的卵,幼雏出壳后,首先看到的是劳伦兹,而不是母灰雁。因此,劳伦兹走到哪里,幼雏即尾随到哪里。以后,即使有母灰雁在旁,幼雏也尾随劳伦兹。劳伦兹认为灰雁幼雏的这种学习是由直接印象形成的,故称之为印记学习。
印记学习在幼鸟中表现尤为明显。鸟儿进行印记学习的时间一般较短,如灰雁幼雏在出世后仅有几小时,以后即逐渐减弱。许多印记仅在动物一生中的特定时期才能学习。如将孵出的幼雏关在笼内几天,不让它看到母灰雁或是其他的“代替物”,幼雏便会丧失“承教”能力。这是由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早期能够接受这类刺激,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就不能再进行印记学习了。
类星体
类星体距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1光年约等于9.46万亿千米),很可能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因其无可比拟的能量也被称为“最危险天体”。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对类星体3C?摇279的核心区域进行了拍摄,发现其中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关于类星体的能源话题一直众说纷纭,不少天文学家认为,其异常巨大的能量很可能来源于超大质量黑洞所释放的引力能。
类星体因亮度超常而使得它即使远在100亿光年以外也能被观测到。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比现在数量更多,亮度更大。虽然类星体亮度很大,它们的直径却很小。与直径数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数光天(1光天约等于259亿千米)。
20世纪60年代,类星体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星际分子并称为当时的天文学“四大发现”。类星体十分奇特,它们看上去如恒星又不是恒星,光谱似星云但也不是星云,发出的无线电波像是来自星系。天文学家推测,类星体很可能是由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与核外的广延气晕构成。类星体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红移,表示它正以飞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东西找不到,源于大脑不同步
急着出门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实际上,在你手忙脚乱的搜寻过程中,你可能已经拿到过它,自己却根本没有意识到,随手把它放到一边去了。加拿大科学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大脑处理这项任务的各个系统工作不同步。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志愿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从电脑屏幕上一堆彩色图案中找到特定的形状。结果,有10%~20%的时间,志愿者分明已找到了正确的图形,却对它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是志愿者忘记了他们寻找的目标吗?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志愿者在进行寻找任务之前要先记忆一个物品列表,并在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回忆。这样志愿者的短期记忆中放不下其他信息,可能会对搜寻任务的成绩起到负面影响,但结果是,志愿者出错的概率并没有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志愿者的鼠标移动,发现当错过了正确的目标之后,他们的动作会变慢。研究人员认为,大脑中处理运动的系统速度太快了,视觉系统跟不上。由于时间宝贵,大脑偶尔会牺牲准确度以保证速度。鼠标移动慢下来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志愿者意识到他们错过了目标。此前也有研究显示,人们在犯了错误后试图减慢行动速度,即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这反映了大脑意图减慢运动系统,让视觉系统跟上,产生意识知觉。
无痛管理 篇12
我院是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 选择了2010年至2011年食管癌早期早诊早治筛查需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患者30例。年龄40~65岁。给予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观察术中患者丙泊酚用量, 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丙泊酚、枸橼酸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患者真正达到了舒适化医疗。
3 结论
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食管癌早期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4 讨论
目前临床上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策略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均行内镜下微创治疗, 但因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治疗, 治疗时的不良刺激及心血管反应, 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恐惧和心理创伤, 甚至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可发生咽喉损伤、胃食道穿孔出血, 以及强烈的应激反应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无痛技术的应用却可使患者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保持安静、无知晓和无痛苦。但因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使用的全身麻醉药对呼吸和循环都具有抑制作用, 因此麻醉风险很大, 麻醉管理更为重要[1,2,3]。
无痛胃镜检查的风险。麻醉性镇静药和镇痛药如果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 极易引起呼吸抑制, 甚至呼吸暂停。在患者意识消失后, 呛咳反射和吞咽反射等保护性反射也随之消失, 一些手术操作 (如注入冲洗液等) , 很容易引起呕吐、反流, 甚至误吸。
建立麻醉前评估机制, 掌握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重要器官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状态作全面评估, 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现在和过去病史, 必要时可进行一些特殊检查。
5 麻醉管理
5.1 麻醉监测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 除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外, 还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持续有效给氧,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紧急处理。
5.2 药物选择
要针对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特殊性, 选用对循环呼吸抑制轻、半衰期短的短效麻醉药, 而且药物的剂量需相应减小。对待患者, 全身麻醉用药要联合应用, 以小剂量药物优化组合, 发挥协同作用, 从而减小各自药物的用量、避免不良反应, 尽量减少对生理的干扰。
5.3 麻醉实施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禁食禁饮8~12h。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鼻导管吸氧, 开放静脉通路。静脉缓慢依次推注咪唑达伦1~2mg, 芬太尼0.02mg, 丙泊酚1mg/kg, 直至患者意识消失, 睫毛反射停止, 开始置入胃镜。根据手术治疗时间的长短及患者的反应情况追加少量丙泊酚。
5.4 麻醉注意
药物推注速度必须非常缓慢, 以减少呼吸和循环抑制的发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持续鼻导管吸氧, 保证患者的氧供, 使其不致发生低氧血症。在麻醉实施过程中, 应当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气管插管用具和相应的应急措施。
5.5 临床效果
患者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无痛苦, 耐受性良好, 医生能够从容、仔细、彻底地完成整个诊疗过程, 有效降低了治疗风险, 提高了诊治疗效;患者在内镜下微创治疗过程中无记忆, 避免了精神创伤, 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达到了早期食管癌的早诊早治的预期目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做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 合适的药物选择和完善的麻醉管理, 食管癌早期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安全、舒适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41-1458.
[2]彭德富, 张莉.胃镜检查过程中心肺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 (2) :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