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共4篇)
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 篇1
鼻内镜术 (FESS) 具有精准、创伤小、恢复迅速等优点, 现已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但其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多在腔隙深部、操作刺激性大、往往造成术后患者由于鼻塞、胀痛、烦躁、焦虑, 对其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地佐辛属于阿片类镇痛新药, 其镇痛效果显著, 无明显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无明显依赖性, 安全性高[1], 近年来已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63例行FESS患者均采用地佐辛镇痛, 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FESS的患者126例, 男72例, 女54例, 年龄19~67例, 平均 (46.4±4.9) 岁, 其中鼻息肉35例、慢性鼻窦炎50例、鼻中隔偏曲34例、鼻窦良性肿瘤7例。所有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物史, 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 且无肝肾功能不全、酗酒、语言功能异常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63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FESS。患者术前0.5 h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100 mg im, 进入手术室后行HR、BP、RR、ECG、Sp O2、PETCO2监测。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丙泊酚1.0~2.0 mg/kg、芬太尼3μg/kg静脉注射, 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以吸入七氟烷及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静脉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术毕前40 min停用肌松药, 术毕前10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丙泊酚, 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 iv, 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iv。术后鼻腔填塞膨胀海绵与油纱条, 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良好, 咳嗽、咽反射存在, 呼之睁眼, 按指令动作, 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 连接静脉镇痛泵, 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0.8 mg/kg+托烷司琼10 mg+0.9%NS至100 m L, 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6μg/kg+托烷司琼10 mg+0.9%NS至100 m L, 镇痛时间≤50 h, 术后48 h去除鼻腔填塞物, 术后镇痛期间告知患者若VAS≥5可按压PCA1次, 如有必须可追加镇痛药物。
1.3 判定标准
视觉模拟评分 (VAS) , 其中无痛为0分, 剧痛为10分。镇静评分 (Ramsay) , 其中不安静、烦躁1分;安静配合2分;嗜睡, 可配合3分;睡眠状态易于唤醒4分;嗜睡, 对指令反应迟钝5分;深度睡眠, 呼唤不醒6分。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 苏醒后2、24、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 记录按压PCA次数、追加镇痛药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别行t检验, (±s) 检验, χ2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苏醒时间、术后VAS、Ramsay评分
由表1可见, 地佐辛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2、24、48 h VAS评分、Ramsay均优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由表2可见, 地佐辛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 (4.76%) , 其中头晕2例、嗜睡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 (25.40%) , 其中恶心呕吐7例, 呼吸抑制3例, 头晕、尿潴留、嗜睡各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χ2=4.926, P<0.05, 有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无PCA、追加镇痛药物, 对照组分别为5、6次, 均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鼻腔、鼻窦手术部位深、术野狭小、手术部位神经末梢与血管较丰富, FESS术可致组织机械性损伤, 加大一些外周炎性物质的释放, 使神经末梢受到刺激, 而产生疼痛。术后鼻腔与鼻窦腔内填充物会造成鼻黏膜水肿、鼻腔分泌物引流受阻, 局部缺血缺氧可加大疼痛物质分泌量, 引流不畅也会刺激神经末梢而增加疼痛感。故FESS术后患者于上额部及其周围发生不同程度的持续胀痛、头晕等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饮食及睡眠质量。目前, 临床上基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及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 但前者多为口服制剂, 胃肠功能紊乱、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而且在治疗术后疼痛时患者多数无法口服药物[2]。而芬太尼、杜冷丁等阿片类药物普遍存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肠蠕动减弱、胆内压升高等现象。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 5 mg单次iv 15 min起效, im30 min起效, 持续6 h有效[3]。其是通过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 κ受体主要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 激动κ受体产生脊髓镇痛及轻度镇静[4]。地佐辛对δ受体作用较弱, 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 无典型的μ受体依赖, 包括对吗啡瘾的逆转诱导, 改善机体僵直、伤害性反射及呼吸抑制等功能与药量有关。地佐辛在肝内与葡萄糖结合而失效, 基本从尿液中排泄。适用于术后疼痛、内脏及癌性疼痛并有满意疗效。
相关资料显示, 地佐辛的镇痛效价高出杜冷丁4~8倍[5]。本研究结果显示, 地佐辛组术后VAS、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地佐辛的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PCA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来评估血药浓度, 以调节镇痛药使用量与指导药物使用, 其是最简单、安全、有效的用药原则。地佐辛组PCA次数为0次, 而对照组5次, 地佐辛组无镇痛追加次数, 对照组追加6次, 在PAC后疼痛无改善情况下, 给予静脉注射杜冷丁50 mg之后疼痛缓解。说明地佐辛镇痛效果好, 药物吸收缓慢、血药浓度平稳, 助于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有文献证实地佐辛具有明确的镇静作用[6]。从镇静深度来讲, 对照组术后镇静较深, 而地佐辛组患者处于镇静满意分值间 (2~4分) , 加之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又具有快速苏醒的优点。同时本研究中使用地佐辛PCIA时, 易产生头晕, 嗜睡, 应予以重视。
芬太尼镇痛作用强, 但因其对阿片受体的激动作用缺乏选择性, 完全激动μ受体, 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平滑肌紧张度, 以及激活催吐化学感受器的阿片受体, 应用于术后镇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由于地佐辛不产生典型μ受体依赖, 缓和肠胃平滑肌, 可降低肠胃反应发生率。其不良反应轻, 呈一过性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困倦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地佐辛组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李争卫等[7]研究显示, 治疗剂量的地佐辛往往无显著呼吸抑制作用, 与本研究结果相同。鼻内镜术后患者由于鼻腔填塞, 导致张口呼吸, 术后镇痛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呼吸抑制。地佐辛产生的呼吸抑制作用弱, 对术后呼吸运动影响轻微, 可降低使用芬太尼发生呼吸抑制及延迟性呼吸抑制的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 地佐辛用于FESS后的镇痛效果满意, 其药理作用独特, 具有起效快, 苏醒快, 无成瘾性、依赖性, 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 16 (4) :255-266.
[2]Pier A, Benedc M, Mann B, et al.Postaparoscopic pain syndrome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Chirurg, 1994, 65 (3) :200-204.
[3]Edwards WT, Burney RG, DiFazio CA,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intramuscular dezocine in control of postoperative pain[J].Clin J Pain, 1986, 27 (1) :117-126.
[4]刘玮玲, 孙志红, 陈海涛.地佐辛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3, 13 (15) :112-113.
[5]钟鹏, 王志刚.术中静脉注射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镇痛作用[J].江苏医药, 2013, 28 (15) :113-114.
[6]Parha M, Ezzat H, Timot hy M D, et a1.Pharmacol ogical profiles of opioid ligands at Kappa opioid receptors[J].BMC Pharmacol, 2006, 95 (6) :3.
[7]李争卫, 王武涛.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有效性的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8) :93-94.
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12月收治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6例, 男74例, 女62例, 年龄15~58 (34.6±2.7) 岁。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82例、Ⅲ型43例, 病程为0.5~9 (4.6±1.7) 年。1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在手术2d后取出填塞在鼻腔内的纱条, 实施常规滴鼻药液和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1) 观察组:自取出填塞在鼻腔内的纱条后开始, 每天采用500ml的温度适中9%氯化钠溶液行1~2次鼻腔冲洗, 连续冲洗1~2个月。 (2) 对照组:术后除常规滴鼻与服药外, 不进行鼻腔冲洗。观察对比2组在术后30d、90d与180d的疗效和黏膜上皮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
手术疗效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评定[3]。 (1) 痊愈:鼻窦腔未有脓性分泌物且开放良好, 黏膜上皮化且临床病症均消除; (2) 改善:鼻窦腔少许脓性分泌物, 黏膜部分上皮化且临床病症明显好转; (3)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4]。总有效率= (痊愈+改善)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30d临床疗效
术后30d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90d临床疗效
术后90d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优于对照组的7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术后180d临床疗效
术后180d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优于对照组的80.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黏膜上皮化情况
观察组黏膜上皮化时间为 (63.1±6.6)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88.2±8.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是借助具高分辨率与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对患者进行鼻窦手术, 以此清除患者病灶达到恢复鼻窦腔通气与引流等功能。该手术具视野广、损伤小与准确性高等优点, 已成为耳鼻喉科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患者术后易出现鼻窦腔黏膜水肿、窦口不畅通、分泌物异常增多等诸多问题而影响手术疗效。2007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联合会明确规定鼻窦炎的定义与诊断的同时, 推荐鼻腔冲洗应用于鼻窦炎的预防与术后恢复[5]。患者术后在口服抗生素与常规滴鼻基础上, 给予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 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受阻、流脓样鼻涕等症状, 对清洁鼻腔与控创面感染以及快速结痂等均具明显作用。
鼻是人体呼吸道的起端, 对吸入的空气具调节温湿度的作用, 同时又是人体主管嗅觉的器官, 对发音也起着辅助作用。鼻腔冲洗即是对其清洁, 清除依附在鼻腔内的病菌与污染物等,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功效。将9%氯化钠溶液用于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治疗, 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对患者术后鼻腔纤毛结构与功能的康复具加速作用, 对患者鼻腔黏膜水肿与局部炎症具抑制作用, 同时还因人为清除鼻窦腔异物促使药效能更直接发挥效力, 从而具有推进黏膜上皮化的进程等作用。临床实践中证明术后冲洗有利于清除鼻腔窦腔的异常分泌物及术后积血等, 保持腔内清洁, 少感染, 促进鼻腔黏膜尽快上皮化, 同时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以及减少术后复发[6、7]。因此, 加强鼻内镜术后对患者鼻窦腔的清洁, 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在给予常规滴鼻和服用抗生素基础上, 给予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 操作便捷, 且对疗效的提高和促进黏膜上皮化具显著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临床需注意9%氯化钠溶液的温度应适中, 以免温度过低刺激鼻黏膜使其收缩剧烈而导致鼻腔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从而影响黏膜上皮化, 温度过高烫伤黏膜。
参考文献
[1] 刘孝明, 韩晴, 郑琳.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6) :150-151.
[2] 王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47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23) :3571-3572.
[3] 火英明, 陆芝敏, 龚静蓉.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6) :107-108.
[4] 李汉准.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65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 (7) :113.
[5] 张红良, 肖彬.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鼻腔冲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2) :201-202.
[6] 闫小会, 马瑞霞.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术后冲洗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 (2) :259-260.
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96例(364侧),分成2组(A组、B组)。A组136例(系统处理组),男78例,女78例,年龄16~69岁(中位年龄35.7岁)。均有鼻塞、流涕,部分患者有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4]:Ⅰ型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18例;Ⅱ型Ⅰ期8例,Ⅱ期28例。Ⅲ期26例,Ⅲ型3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者24例,伴有变态反应性鼻炎者10例,行冠状位CT扫描。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
B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5岁(中位年龄33.5岁)均有鼻塞、流涕,部分患者有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Ⅰ型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6例:Ⅱ型Ⅰ期8例,Ⅱ期14例,Ⅲ期8例;Ⅲ型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者14例,伴有变态反应性鼻炎者6例,行冠状位CT扫描。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
1.2 方法
A组:(1)术后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但是尽量少填塞或不填塞;Ⅰ型Ⅰ期的不填塞,术后即给予生理盐水+肾上腺素鼻腔冲洗止血,其他的则将纱条放在创面上,轻压即可。(2)术后鼻腔填塞纱条尽量在24h内抽出;(3)术后鼻腔冲洗用药视情况:a.术后第1天抽纱条后,如鼻腔有出血,则用生理盐水500m L+肾上腺素3m L鼻腔冲洗,即可止血;b.术后第2天起用林格氏液鼻腔冲洗,每天一次,连续2周。(4)全身用药:青霉素560万+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天一次,连续5d),抗纤0.4(静滴,每天一次,连续2d);有息肉病变的,加用罗红霉素0.15,每天2次,连续1个月;(5)局部用药:伯克纳喷鼻,每天2次,每鼻孔2喷;(6)鼻内镜下换药:术后第5天开始第1次换药,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至术腔上皮化完成。B组:(1)术后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全填塞;(2)术后鼻腔填塞纱条在48h内分次抽出;(3)术后第3天起每天在鼻腔收缩和表面麻醉下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分泌物及血痴;(4)全身用药:青霉素560万+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天一次,连续5d);(5)局部用药:伯克纳喷鼻,每天2次,每鼻孔2喷;(6)鼻内镜下换药:术后第5天开始第1次换药,出院后每周1次,连续3周。
2 结果
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4],观察患者鼻塞、头痛、鼻腔分泌物、嗅觉的改善,内镜检查术腔上皮化情况和是否有息肉样变组织、肉芽组织。随访患者6个月以上,结果发现A组总有效率为91.2%,B组总有效率为80.0%,见表1。
从表1可见,术后系统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91.2%,对照组为80.0%,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P=0.026,表明在疾病分组情况下,A、B两组的手术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内镜手术患者疗效差强人意,通过临床随访和经验总结,作者认为有几大因素影响ESS的手术效果:(1)术前围手术期的处理;(2)术者的操作技巧和临床经验;(3)术后的系统化处理。因此,如何正确进行术后处理也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手术疗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1 术后鼻腔尽量少填塞或不填塞,并且应在24h内抽出填塞物。实践证明,将采用少填塞或不填塞的与全填塞的相比较,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减少,未诉头痛、呼吸困难,而且24h内抽出鼻腔填塞纱条,可以减少早期粘连,减轻鼻腔黏膜的术后反应。
3.2 术腔冲洗的问题术后鼻腔分泌物,特别是血块,可促进内芽组织形成,并导致鼻腔粘连,适当的术腔冲洗有利于止血和清除鼻腔内陈旧性出血及血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渗盐水有助于消除黏膜水肿,并加快纤毛摆动,因此术后冲洗次数及用药需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术后每天都做鼻腔冲洗,可以减少鼻腔粘连发生;术后第1天用生理盐水十肾上腺素冲洗,有助于抽出填塞物后的止血;第2天开始改用林格氏液冲洗,有利于鼻腔黏膜的修复。
3.3 用药的问题: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大家已基本认可,近年有研究表明[5,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小剂量长期口服对慢性鼻窦炎有良好的疗效。实验表明,本药可调控黏附分子、L-选择素和Mac-1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也可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可有效地使息肉缩小,尤其是小息肉,而且与鼻内类固醇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
3.4 规范的系统的鼻内镜下换药:术腔创面愈合过程大致经历3个阶段[7,8,9],其中第2阶段术后第3~10周,是术后术腔治疗的最关键时段,此时适当的清理技巧和适当的换药间隔则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出院后第l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至术腔上皮化完成,清理时应主要用咬切钳,避免撕扯伤及正常黏膜。
作者通过对136例病例的观察总结,发现经过上述规范系统化术后处理的患者,手术有效率比普通对照组的高出10%,说明规范系统的术后处理对提高手术有效率大有帮助,而且说明上述术后处理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石建.鼻内镜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51-52.[1]石建.鼻内镜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51-52.
[2]许庚,李源.内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513-515.[2]许庚,李源.内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513-515.
[3]Senior BA,Kennedy DW,Tanabodee J,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functional endscopic sinus surgery[J].Laryngoscope,2005,115(1):151-157.[3]Senior BA,Kennedy DW,Tanabodee J,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functional endscopic sinus surgery[J].Laryngoscope,2005,115(1):151-157.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3):133-135.[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3):133-135.
[5]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39.[5]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39.
[6]第3次亚洲鼻科学研讨会侧记[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4):247-249.[6]第3次亚洲鼻科学研讨会侧记[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4):247-249.
[7]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5):302-305.[7]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5):302-305.
[8]崔广帅.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52.[8]崔广帅.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52.
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 篇4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内镜术,鼻中隔偏曲
鼻息肉、鼻窦炎鼻科疾病采取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FESS) 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手术方式。FESS可以精确地去除病变组织和骨质, 使鼻窦开口扩大, 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内镜鼻窦手术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创性, 但由于鼻腔的解剖变异和病理生理改变不同, 对于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下鼻甲反向弯曲和泡状中鼻甲等, 术中是否同期处理, 术后疗效是否有差异, 值得探讨。襄城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行FESS治疗鼻息肉、鼻窦炎患者64例, 比较术中是否同步处理鼻腔的解剖变异或病理生理改变, 来分析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 我科收治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64例 (90侧) , 男39例, 女25例, 年龄15~67岁, 其中双侧26例, 单侧38例。64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均有相关的鼻腔解剖变异或病理改变, 均有不同程度鼻塞、脓涕、部分有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 按鼻内镜手术是否同步处理鼻腔解剖变异或病理生理改变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侧, 对照组50侧。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 以2%丁卡因20 ml加0.1%肾上腺素3 ml浸润的棉片分3次表面麻醉总鼻道、中鼻道、下鼻道及嗅裂, 再用2%利多卡因10 ml加3滴肾上腺素行浸润麻醉。手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 切除钩突、筛泡, 摘除息肉, 根据不同疾病开放前筛、全筛窦、全蝶筛窦, 扩大上颌窦、额窦或蝶窦自然开口。处理组针对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中鼻甲异常, 术中进行相应处理, 对照组不予处理。
1.3 术后处理
术后均每天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药, 术后36~48 h抽出鼻腔填塞纱条, 每天清理鼻腔血痂和纤维素伪膜, 从第7天起每天给予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盐水冲洗窦腔。术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定期内窥换药, 及时清理术腔痂皮、小息肉、囊泡、肉芽组织, 分离粘连的术腔。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海口FESS疗效标准[1], 观察患者鼻塞、头痛、鼻腔分泌物及嗅觉的改善情况, 内镜检查术腔上皮化情况, 是否有息肉样变及肉芽组织。
2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3年。对照组50例, 有效37例 (74%) , 治疗组40例, 有效36例 (90%)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两组术后粘连情况:对照组鼻腔粘连者27例, 中鼻道粘连19侧, 窦口粘连24侧;治疗组鼻腔粘连8侧, 中鼻道粘连7侧, 窦口粘连10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讨论
通过对FESS64例90侧患者术后随访, 我们认为, 影响FESS远期疗效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鼻中隔偏曲的处理:处理组在行内窥镜手术的同时直接在内窥镜下做鼻中隔矫正术, 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而单纯行FESS, 不处理鼻中隔偏曲, 特别是高位或前部偏曲的患者, 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且鼻息肉的复发率高;②中鼻甲的处理:韩德民[2]主张在治疗鼻甲病变的基础上, 按中鼻甲的自然解剖特征和发挥功能的需要对中鼻甲进行矫正。笔者认为当中鼻甲完全息肉样变或术后鼻腔狭窄、中鼻甲漂移与鼻腔外侧鼻粘连等, 常需做中鼻甲部分切除。本文治疗组中, 有35例均有中鼻甲的异常改变, 经过中鼻甲部分切除, 在随访中及时处理出现的中鼻甲漂移、粘连、肉芽组织增生等, 随访6~36个月, 中鼻甲基本恢复正常形态, 原有鼻息肉、鼻窦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而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欠佳, 术后多有鼻腔粘连、复发等;③下鼻甲处理:治疗组的40侧行FESS手术时常规对伴有肥厚的下鼻甲行下鼻甲骨膜下切除或部分切除或下鼻甲骨外移术, 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满意度高;而对照组肥厚性下鼻甲不予处理, 患者鼻通气改善不理想, 同时, 影响行鼻腔引流和窦口换药。
综上所述, 在进行FESS时对鼻腔相关疾病的合理处理, 不仅改善了鼻腔通气功能, 同时解决了中鼻道、鼻窦、嗅裂的通畅, 对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 降低粘连、改善通气引流,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庚, 李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评估的探讨.中华耳鼻咽喉杂志, 1998, 33 (2) :41-46.
【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推荐阅读:
经鼻内镜手术11-21
鼻内镜鼻窦手术体会01-14
鼻内镜围手术期05-31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09-05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11-04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07-19
鼻内镜手术的配合护理09-24
鼻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10-12
鼻内镜术后06-20
微创内镜手术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