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抢救(共9篇)
产科抢救 篇1
产科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发展快、风险大, 如果不及时诊断、抢救, 会给母婴带来极大的危害, 所以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胆大心细, 保持镇静,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病人, 以保证母婴安全, 提高抢救成功率, 挽救病人的生命。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分娩2 780例, 其中危重病人31例, 31例危重病人中产后出血的 15例, 子宫破裂1例, 先兆子痫2例, 产后子痫1例, 羊水栓塞2例 , 其他10例;初产妇 13例 , 经产妇 18例。
2 抢救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胎心音、胎动及产程的情况, 目的是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给予病人间断吸氧, 使用胎心监测, 15 min~30 min听胎心音1次;密切观察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 如有无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冷汗、血色苍白、血压下降、水肿等;密切观察病人的腹痛和阴道流血、流液情况;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尿量、皮肤颜色等。
2.2 抢救及护理
立即给病人取平卧位, 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 有利于静脉回流, 并把头偏向一侧, 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高流量吸氧, 氧流量5 L/min。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 一管用输血器, 留置针, 按医嘱给药, 如镇静、解痉、降压、扩容、利尿等, 必要时给予输同型血。查找出血或者病情变化的原因, 然后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适时终止妊娠等, 子痫在抽搐控制后2 h可考虑终止妊娠, 以首选剖宫产为宜。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尿量、皮肤颜色等, 并做好记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水肿、肾衰竭等并发症, 并积极处理。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对自己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毫无心理准备, 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护士在病人清醒的时候要耐心安慰病人, 解释发病的原因和已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其恐惧心理,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体会
抢救器材欠缺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为抢救器材没配备齐全, 一旦遇到病人抢救, 就手忙脚乱的, 延误了抢救的机会。平时应该对护士进行各处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 这样在抢救的时候就做到心中有数, 忙而不乱。护士观察病情时要过细, 如果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对产后出血病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扩容, 积极寻找出血的原因, 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对羊水栓塞病人, 由于发病快、来势凶猛、病情严重, 有的仅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死亡, 所以抢救必须做到分秒必争, 力求轻、快、稳、准[2]。对子宫破裂病人, 子宫破裂多发生在分娩期, 与阻塞性分娩、不适当难产、滥用宫缩剂、妊娠子宫外伤、子宫手术瘢痕愈合不良等有关[3]。故一定要健全三级医疗保健网, 宣传孕妇保健知识, 加强产前检查, 提高住院分娩率, 严格掌握子宫收缩剂使用指证, 密切观察产程[4]。对产前、产时发生的子痫病人, 一定安排在单人病房, 专人陪护, 护理动作要轻柔, 以免诱发抽搐, 抽搐时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牙齿之间, 防止舌跟后坠, 引起窒息。
关键词:产科,危重病人,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6, 9 (4) :439-440.
[2]王玲.抢救羊水栓塞的护理体会与经验总结[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8, 5 (3) :270.
[3]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49-251.
[4]饶惠玲.子宫破裂的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3, 9 (5) :239-240.
产科抢救 篇2
根据烟台市卫生局烟卫基妇【2006】2号文《关于公布全市孕产妇和儿童急救机构和电话的通知》要求,以及我院海医[2006]22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我院孕产妇急救工作,使所有孕产妇和危急重症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救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特制订产科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制度。
1产科成立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负责危重孕产妇抢救的组织和实施。
组长:海阳市人民医院医疗院长、李玲主任
副组长:孙灵娥副主任、纪翠荣护士长、孙文华护士长、田绪宁副护士长
成员:产科全体医护人员
2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和高危孕产妇重点加强原则。(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乡镇卫生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救援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情况,出诊接诊的医护人员要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产后大出血的,要询问血型并通知检验科备雪。赶往现场后立即实施紧急抢救措施。能转院的尽力转回医院抢救,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不能转院的要就地组织抢救并通知医院和科室抢救小组,以便进行增援。对需要输血而又不能转院者,备血后由检验科安排人员携带血液送达抢救现场。要转回本院的,通知科室抢救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以做好接应和抢救准备工作。(2)农村、街道等孕产妇的求救,由助产士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出诊接
诊。需要抢救的规则如前述。(3)门诊发现危重孕产妇要马上通知病房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接诊医生要亲自护送孕产妇到病房。(4)病房日常分娩的产妇,要严密观察病情,有危重病情发展趋向的,应当及时诊治和组织抢救。对入院待产的高危孕产妇,入院时要制订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及时组织抢救。
3.救护车接诊产妇,回院后直接送到科室进行抢救。抢救小组人员接到通知后要快速到达科室,不得有误。各有关人员要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孕产妇到院后立即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以科主任为现场指挥。由抢救小组及值班人员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需要科间会诊的,应当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医院急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组织、协调、参加抢救。
4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规范操作。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无误、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必须注明执行时间。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及时做好各种记录。由一名人员认真书写医疗文书,记录各种治疗方案、方法、医嘱。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无误、清晰明了、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时间。
5危重病人需设专人护理,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瓶、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按规定处理。
6在抢救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支援时,需要多科协作和上级医院
技术支援的,应及时通知医务科或医院“孕产妇和儿童急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员调度、联络、求援。并向“烟台市产儿科抢救指导工作小组”或总院请求支援。需要转诊的要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转往上级医院。
7及时与病人家属交代病情,抢救的同时通知病人家属补办门诊病历、住院手续。抢救结束后,及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抢救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书。要由了解病情的大夫向患者亲身交代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及时向医务科或院领导报告。
8在进行孕产妇急救时,一定要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分秒必争,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若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转往上一级医院时,应向医务科或医院领导小组报告。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方可转诊。转诊前需采取必要的抢救处理措施,转送时必须有知情的医务人员护送,携带必须的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同时向转诊医院报告患者情况,以便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产科抢救 篇3
妊娠和分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这是机体的自然保护功能。当患者并发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重度妊度中毒症、严重感染、休克等,均可能发生DIC。此时往往发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大量出血、血不凝,可因流血过多、休克和受累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产妇死亡。
临床护理体会
凡患者可能导致DIC的产科并发症,以及产程快宫缩强的产妇,都应提高警惕,事先采取措旋,预防大出血。分娩或手术前护士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为配合早期确诊,护士要主动备好血尿化验、交叉配血、输液输血等用物。配合手术主动做好备皮、皮试、安插留置导尿管等。
密切观察病情:如体温骤升至39~40℃并伴有寒战,或骤降至37℃以下或不升;脉搏细而快速,呼吸困难深而慢;皮肤苍白或发绀,湿冷并有斑状阴影;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降至80mmHg以下或脉压差小于20mmHg,以上现象都提示病情危重,并及时报告医师。
留置导尿管长期开放:尿量的多少反应肾脏毛细血管灌注量,是作为内脏血流量的指标。每小时尿量小于25ml,说明肾血管痉挛,血容量不足;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应警惕发生急性肾衰。为及时准确观察并记录尿量,测定肾功能,每小时应记录1次,以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导尿管、吸引管、氧气管、静脉输液血管的通畅和清洁无菌。避免多次穿刺插管平加感染机会,穿刺针孔处用消毒棉签压迫止血,并用胶布条贴好。由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可引起霉菌性感染,一旦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时,可用制霉素水溶液擦拭口腔及鼻黏膜。
预防褥疮:患者极易出血和渗血,护士应及时清除血渍,保持单位整洁。阴道出血以及呕血所污染的床垫中单,应注意观察其血量、颜色并及时更换。搬动患者要轻,床单平整无皱折。
抗凝剂的应用及护理
为阻断DIC的发展,常用肝素进行治疗。肝素是一种抗凝物质,它能改善微循环功,恢复凝血机制,但在使用时必须在DIC早期,而当DIC已进入后期则应慎用。肝素对血栓无溶解作用,在继发性纤溶时,肝素可加重出血。临床护士与医师要紧密配合,强调准时取血测凝血时间,准时输入药液,掌握有效时机进行抢求治疗。
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时的护理
严重休克患者或经治疗不见好转,进一步治疗感到困难时,往往需要测定中心静脉压以确定心脏功能状况和心输出量是否有效,以提供各类休克处理和治疗的参数值。
产科DIC临床抢救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我院自2003年—2008年12月, 共收治DIC患者26例, 25—30岁15例, 30—35岁11例, 经产妇8例。其中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经治疗全部治愈。
1.2 发病因素
本组26例中, 12例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有关,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合并胎盘早剥, 胎死宫内9例, 羊水栓塞4例, 胎盘粘连1例。与董氏报导的以妊高征致Dic发病率最高相一致。
1.3 临床表现
本组26例患者, 除原发疾病的临床特征外, 均有产后大出血。其出血量多, 病情凶险, 并且血液不凝, 最多出血约6000ml, 最少出血约1600ml, 15例早期出现休克, 12例血尿, 3例出现急性衰竭, 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1.4 实验室检查
当临床上出现持续性阴道出血不凝时, 本文26例中, 3P实验均阳性, 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延长, 14例血小板低于100×109/L, 12例纤维蛋白原低于160mg%, 其中3例纤维蛋白原降至零。
1.5 治疗
产科Dic的治疗。在于迅速逆转休克, 尽早去除病因, 有效止血, 早期应用肝素, 快速补充血容量为主, 同时纠正酸中毒, 维护内环境的稳定和多脏器功能。此外, 配合给氧、激素、广谱抗菌素、宫缩剂、强心剂、能量合剂等综合措施。
本组26例DIC均系产后发生, 经对症抢救治疗, 有10例仍有阴道流血不止, 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 讨论
2.1 关于发病诱因
在诱发DIC的各种病因中, 各统计资料不完全相同。本组病例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主, 其次是胎盘因素, 羊水栓塞等, 表明妊娠高症是产科Dic的常见疾病因素。妊高症患者, 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胎盘缺血、缺氧、及坏死, 致使释放多量的凝血活酶进入血循环而诱发DIC。
2.2 关于临床诊断
有诱发DIC的因素, 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不止、休克、主要以实验室三项筛选实验为诊断依据, 即血小板≤100×109/L, 凝血酶原时间≥15秒, 纤维蛋白原≤160mg%若三项中有二项异常, 则辅以3P实验阳性, 即可诊断Dic。
产科Dic的诊断, 应立足于早, 但因病情复杂,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旦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出血休克时, 首先应考虑DIC的可能。本组26例患者都有阴道出血, 出血量少1600ml, 最多6000ml, 为便于早期诊断, 应立即抽血查血小板, 出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3P实验等, 同时应根据临床诊断进行抢救治疗, 切不可为等待化验结果而延误治疗。
2.3 产科Dic的处理
产科DIC虽然发病急, 凶险, 但如果抢救及时大多可痊愈。 (1) 首先应去除病因, 是治疗DIC的根本, 积极处理病理产科情况, 如果患者病情危重, 但不需要手术去除病灶, 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 进行剖宫产加子宫次全切除术。 (2) 抗凝治疗, 产科DIC发生后, 在临床上很难见到典型的高凝与低凝交界或低凝向纤溶期发展所以及早使用肝素是防止DIC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尤其是足月产并发羊水栓塞致Dic, 病情变化极快, 必须当机立断, 早期用肝素, 这是抢救DIC和羊水栓塞的成功经验, 而且用量要足, 必要时可重复小量使用, 本文26例DIC中, 其中16例用肝素, 最少用量50mg, 最多用量500mg。1例患者用肝素后, 阴道流血增多, 用鱼精蛋白中和。使用肝素应及时, 宜早不宜迟, 若DIC已进入晚期, 已继发为纤溶亢进为主要表现时, 应在应用肝素的同时, 加用抗纤溶药物。本组8例重症DIC, 实验室检查诊为继发纤溶亢进, 及给6-氨基乙酸, 胰肽酶等药静推, 同时输新鲜血治愈。 (3) 补充凝血因子在产科DIC的治疗中尤为重要, 部分DIC患者, 去除病因后, 不用肝素及抗纤溶药物, 及时输新鲜血即可治愈。输新鲜血效果最好, 大量的输库存血, 可造成人为的凝血障碍, 有条件可输浓缩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4) 防治脏器功能衰竭, DIC患者晚期必然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 重点要防治肾功损害, 主要采取综合措施, DIC早期正确处理是防治脏器功能损害的关键所在。
2.4 产科DIC的预防
积极预防和治疗易并发DIC的产科疾病, 可防止和减少DIC的发生。易并发DIC的产科疾病有妊高征、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本组以妊高征为主, 故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做好产前检查, 加强孕期保健, 对预防妊高征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对胎盘早剥患者, 要尽早终止妊娠, 必要时行子宫次切术, 产时严密观察产程, 人工破膜要避开宫缩, 这些都是围产期预防DIC发生的关键。
产科危重症的抢救与麻醉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症患者142例, 平均年龄为 (27.3±2.6) 岁, 平均孕周为 (39.6±2.1) 周;患者疾病类型为出血性休克84例 (59.2%)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25例 (17.6%) , 妊娠合并肾衰竭33例 (23.2%) 。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症患者176例, 平均年龄为 (28.1±2.8) 岁, 平均孕周为 (39.5±2.6) 周;患者疾病类型为出血性休克108例 (61.4%)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30例 (17.0%) , 妊娠合并肾衰竭38例 (21.7%) 。所有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 (APACHE) 评分为10~29分, 排除妊娠期间或妊娠前有系统功能障碍或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迅速送至手术室并立即进入抢救程序, 开通2组以上静脉通路, 同时给予监护仪, 采取有效麻醉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病种及病情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同时应尽快做好气管插管确保患者得到充分供氧, 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对于出血性休克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处理, 其他患者根据实际病情选用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 同时给予有效监护。在抢救过程中, 出血性休克在治疗中最初15 min~20 min应给予患者1 000 m L乳酸林格液输注, 确保第1 h内输入2 000 m L, 同时应给予500~1 000 m L的胶体液;另外应及时给予输血, 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补充充足的血容量, 以防止患者在长时间的休克状态下出现严重后果。对于需开展复杂手术的患者以全麻方法进行麻醉。对于妊娠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扩血管、强心及利尿治疗;而对于肾衰竭患者应对其水电解质失衡现象进行纠正, 同时严格控制入水量。
1.3 观察指标
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产科危重症患者与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产科危重症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收集, 统计两阶段患者死亡情况。
2 结果
经随访, 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症患者142例, 死亡56例, 病死率为39.4%;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症患者176例, 死亡20例, 病死率为11.4%。对比可知后期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
3 讨论
分娩是人正常的生理过程, 而女性因为妊娠或产后的各种生理、生化及解剖改变, 极易发生产科并发症[3]。产科危重症主要包括子宫破裂、先兆子痫与子痫、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及严重产褥期感染等。产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麻醉有密切的关系, 及时、有效的抢救和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对于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至关重要[4]。
我院为提高产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 于2012年建立产科抢救的“绿色通道”, 在患者入院后迅速展开积极抢救。目前产科危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常用麻醉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 各种麻醉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其中剖宫产全麻产妇相较于其他患者而言病死率相对较高, 主要原因是在全面诱导后容易出现困难气道, 因此在没有特殊需求时通常不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国内诸多临床研究揭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且麻醉效果理想, 用药量为非孕妇的1/3~1/2。腰麻后容易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现象, 应采取超前扩容法进行处理, 即在为患者展开麻醉前, 应先为其迅速输入500 m L以上的胶体液或平衡盐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采取腰硬外联合麻醉, 而休克患者或手术较为复杂的患者以全身麻醉为宜。在为患者进行麻醉时可使用镇痛泵, 对于贫血、体质差及休克等患者, 在镇痛泵用药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用药量适当减少, 对患者密切观察, 当出现呼吸循环抑制时予以及时处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我院通过对产科危重症患者实施积极的抢救与有效麻醉, 患者病死率有明显下降,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产科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抢救与有效麻醉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尤其是产科麻醉属于麻醉学领域的高危专业, 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最佳麻醉方法, 从而为母婴安全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证。
摘要:目的 对产科危重症抢救与麻醉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产科于2012年4月—2014年3月对收治的产科危重症患者176例展开抢救, 所有患者均经“绿色通道”迅速送至手术室, 积极给予抢救并合理选择麻醉方法, 对患者的抢救效果与之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11.4%) 显著低于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39.4%) 。结论 产科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抢救与有效麻醉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尤其是产科麻醉属于麻醉学领域中的高危专业, 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最佳麻醉方法, 从而为母婴安全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证。
关键词:危重症,产科,抢救,麻醉
参考文献
[1]徐昉, 刘琼, 漆洪波.胸腺五肽对产科危重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J].激光杂志, 2009, 30 (4) :87-88.
[2]许丽璇, 樊尚荣.产科危重症患者感染相关问题和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9) :1042-1044.
[3]陈丽红, 洪婧贞, 胡继芬.改良产科危重症评分在危重孕产妇病情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 (7) :509-512.
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中初产妇11例, 经产妇34例, 年龄20岁~42岁, 平均31.6岁;剖宫产31例, 顺产14例;其中由外院转入14例 (剖宫产4例, 顺产10例) 。出血量最多达4 500 mL (2例外院转入出血不详) , 平均1 610 mL 。临床表现为面色、口唇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1.2 导致失血性休克原因
产前失血14例, 其中前置胎盘8例, 胎盘早剥6例 (死胎5例) 。产后失血31例, 包括胎盘因素11例, 其中前置胎盘7例, 胎盘植入1例, 胎盘残留3例;子宫收缩乏力15例;软产道损伤5例, 其中软产道裂伤4例, 阴道壁血肿1例。
1.3 治疗与结果
45例经去除病因, 有效止血, 抗休克治疗, 休克得以纠正。1例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行子宫切除术。44例予输注血制品 (包括悬浮少白红细胞、 血浆、 冷沉淀等) , 仅1例未输血, 予输注羟乙基淀粉、平衡液等。住院5 d~18 d, 均痊愈出院。
2 抢救配合
①立即组织抢救队伍, 提供必需的护理人力, 要求护理人员情绪镇定, 工作有序, 一方面主动采取紧急措施;另一方面迅速通知医生, 协助抢救, 切莫惊慌失措。②熟练掌握失血性休克护理应急流程 超前准备好抢救器材、药品及监护设施, 使病人能即刻得到相应抢救服务。对由外院转入的病人直接转入手术室查找病因, 进行急救, 避免因转送过程而延误抢救时机。③失血性休克多为急性失血, 起病急, 进展快, 因此, 补充血容量要快。选择粗、大静脉, 迅速建立两路或以上静脉通道, 以保证输血与用药同步进行。能否快速、有效采集血标本交叉配血, 直接关系到抢救效果及病人预后[1]。因此, 在静脉穿刺成功后要先抽血以备化验、配血及术前血液常规检查。我院采用18G~20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有条件置颈内深静脉置管, 不仅保证快速补液扩容, 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指导补液。④专人护理, 专人记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 min~30 min观察病人意识、面色、肢体温度及生命体征、指脉搏血氧饱和度, 每30 min准确测量病人新增出血量。称重法:失血量 (mL) =[接血敷料湿重 (g) -接血前敷料干重 (g) ]/1.05 (血液比重) [2];休克指数[3]=脉率/收缩压。休克指数与出血量关系见表1。为粗略估计, 适用于未作失血量收集病人或外院转诊者的失血量估计及尿量、尿色, 及时报告医生, 并做好病情记录。对抢救工作中需急查的血标本应核对正确, 及时留取、送检, 保证抢救工作争分夺秒。⑤抢救过程中应与医院检验科、血库、药房保持联系, 相互配合, 做好病人血源及特殊药品的准备与配送, 如需请相关科室会诊, 应及时横向联系, 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 护理
3.1 对症处理
①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避免搬动。病人取去枕平卧位 (昏迷者头偏向一侧) , 下肢略抬高, 有利于呼吸通畅, 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②立即鼻塞或鼻导管给氧, 氧流量4 L/min~6 L/min, 吸氧前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 分泌物多者, 先吸痰后吸氧, 确保呼吸道通畅。若指脉搏血氧饱和度不升 (<90%) 或临床症状没有缓解, 可提高吸氧浓度或改面罩吸氧, 若仍不达标, 则应尽早予呼吸支持机械通气, 不可等待、犹豫; ③注意保暖。
3.2 快速补液输血, 抗休克治疗
①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护理工作要保证至少二路输液途径通畅, 一路保证快速输液, 扩容, 另一路保证各种药物按时按量输入; ②常用的扩容液体有等渗液 (平衡液、0.9%氯化钠、复方氯化钠) , 人工胶体液 (羟乙基淀粉) , 天然胶体液 (血浆、悬浮少白红细胞、冷沉淀) 等。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其程度, 结合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选择液体复苏方案, 输注的液体中, 晶体液量与胶体液量的比例基本依照3∶1或4∶1给予[4], 输注时严格依照次序, 按时给予。③早期休克病人只要能控制出血, 即使输入平衡液也能收到良好效果。若病人血红蛋白<70 g/L或红细胞压积<0.24, 且有明显失血症状或有活动性出血, 则需考虑输血。目前, 临床推荐的失血性休克主要输血方案是晶体液扩容加红细胞输注。应用大剂量成分输血, 也已成为新的临床输血模式, 但在应用过程中如单纯大量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 可导致稀释性凝血因子缺乏和稀释性血小板减少[5], 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从而加重出血。因此要加强凝血功能检测并根据病情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制剂, 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单采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用血时,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保证用血安全。输注冷沉淀、单采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制剂时, 要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一般80 gtt/min~100 gtt/min。另外, 不可剧烈振荡单采血小板, 以免人为造成血小板破坏。本组病人有44例进行输血, 其中输悬浮少白红细胞400 mL~2 500 mL, 血浆量100 mL~800 mL, 冷沉淀、单采血小板10 U~20 U; ④抢救时用药繁多, 要正确执行医嘱, 严格“三查七对”。需添加药物及使用双静脉通道或三通时, 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用升压药时, 保证用药浓度、剂量、滴速准确, 可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 每15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或遵医嘱执行;⑤补充血容量的同时, 要注意病人心肺功能, 观察心率、血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有无呼吸困难, 动态监测CVP作为监测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参考指标, 以防发生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3.3 防止原发病护理
抗休克同时, 配合医生查找出血根源, 尽早消除致病因素。本组14例产前出血者, 在积极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 做好急诊术前准备工作, 立即行剖宫产去除病因。31例产后出血者, 针对出血原因, 进行清除残留胎盘, 修复损伤产道, 宫腔纱条填塞及采取按摩子宫、静脉滴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肛门塞药等措施加强宫缩治疗。45例病人中有1例因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采取综合措施后无效行子宫全切术。
3.4 密切观察
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①病情危重时, 血压、心率每10 min~15 min评估1次, 并注意观察病人意识、表情, 肢体温度、皮肤与甲床, 待病情稳定后每30 min~60 min记录1次, 血液血流动力学变化每4 h~6 h监测4次, 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②尿量能正确反映组织灌注情况, 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 应观察每小时的尿量、尿色、比重并详细记录。如每小时尿量<20 mL, 说明肾血管痉挛或血容量不足; ③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 保持尿管通畅, 防止充盈的膀胱影响宫缩。
3.5 预防感染
失血过多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易发生产褥感染。在抢救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基础护理, 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乳房护理、会阴护理及恶露的观察, 监测体温变化,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积极改善产妇一般情况, 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
3.6 心理护理
一旦发生出血情况, 孕产妇表现异常惊慌、恐惧, 担心自己及胎儿的安危, 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 做到忙而不乱、快而有序, 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并主动给予关爱, 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 做好解释, 教会其一些放松方法, 稳定病人情绪, 指导其配合抢救,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产科失血性休克是因产科出血而造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其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及机体耐受性有关。起病急, 进展快, 病情较严重, 如不及时治疗, 可发生不良后果, 而一旦去除病因、止血并补充血容量又可很快治愈。因此, 抢救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加以细致周到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具备应对急症的快速急救能力及高度责任心, 与医生紧密配合, 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在每次重大抢救结束后, 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之处, 不断改进、完善抢救护理流程及技能, 以提高自己的急救和护理水平。
关键词: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邵素花, 曾尟枚, 唐忠志.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7) :94-95.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206.
[3]刘晓莉.产科失血性休克综述[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8, 7 (1) :27-30.
[4]吴惠平.急性失血病人大量单纯输注红细胞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0) :749-751.
产科抢救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地区三家妇产科医院从2010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8 725例,16例(0.18%)产后出血并发DIC。16例患者均采用1999年第6届血栓止血会议制定的DIC诊断标准确诊为DIC。16例DIC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40岁,平均32岁;孕周最小30周,最大41周,平均孕周38周;初产妇4例,占25%,经产妇12例,占75%;16例产妇均具有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3例为重症妊娠高血压,3例为胎盘早剥,1例为前置胎盘,2例为胎盘植入,3例为羊水栓塞,4例宫缩乏力。10例为剖宫产,6例为阴道分娩。16例患者均表现为产后出血,且不凝,出血量1 800~4 600 ml,平均2 600 ml。11例见肉眼血尿,9例患者皮下淤血,8例产前即出现阴道出血,10例剖宫产术中血不凝,7例患者有伤口及针眼渗血,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一的贫血及休克表现,且都合并程度不同的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16例患者血小板均少于100×109/L,其中(40~80)×109/L 7例,(20~40)×109/L 4例,<20×109/L 3例,86×109/L 2例。16例纤维蛋白原均低于1.5 g/L,其中0.5~1.0 g/L有5例,有2例纤维蛋白原含量为0。16例APTT均较正常延长3 s以上,有2例达80 s以上,3P试验因设备条件有限未能检测。
1.2 治疗方法
16例患者均输血液制品,9例患者输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2例患者输新鲜全血与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6例患者输纤维蛋白原,未使用肝素;9例切除子宫,7例保留子宫。
2 结果
转归:16例患者抢救成功15例,其中7例用药30 min左右出现凝血块,1 h后出血减少,血压回升,尿量增加,病情回转;8例用药1 h后症状好转。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DIC发生后4~6 h死亡。围产儿结局,死胎2例(因胎盘早剥死亡)。
3 讨论
产后出血病情发展导致DIC, DIC后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救治,关键在于出血病因是否及时解除。因此,对临床上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妊高征、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宫缩乏力等的产妇,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病情发展后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且应慎用肝素。我们总结对于产科出血后DIC的诊断以及治疗注意如下几点:
3.1 对患者实施严密观察
及早发现DIC临床表现,及早确诊是有效治疗DIC的重要前提。产科DIC的临床表现有:(1)出血部位主要出现在皮肤黏膜、注射部位和子宫,或者凝血块松软,严重者会出现伤口渗血不止,甚至会出现血尿、咯血、呕血等症状。(2)有DIC高危因素,产后出血量大且不凝。本组16例患者均具有DIC的危险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提前对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做好围产期的准备工作,并在围产期予以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一旦发现出血不凝、血尿、皮下淤血、伤口渗血不止,就考虑DIC可能。本文16例患者6例出现肉眼血尿,8例出现皮下淤血,5例针眼渗血。围产期一旦出血量超过500 ml,医护人员应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做好随时输血输液的准备,同时采取措施解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原因,尽快测定凝血全套,按照DIC进行处理,不能因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而失去抢救时机。
3.2 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出现DIC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采取一般措施如:输血输液无效、挤压子宫恢复宫缩无效等情况下,果断予以子宫切除术,终止DIC,这是抢救DIC成功关键手段之一[4]。本组16例患者中,9例患者在予以输血、输液无效的情况下,及时采取子宫切除术并成功挽救患者生命。但是其中1例患者在施行子宫切除救治后。因内脏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
3.3 积极补充凝血因子
因产后DIC大多数是因为急性失血导致,高凝期短暂难以发现,迅速进入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或降解掉,该期采取积极补充凝血因子对控制病情极为有利[5]。全血、冰冻血浆、血沉淀、血小板、冷沉淀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凝血因子Ⅷ都是优良的凝血因子补充剂。同时,血小板的补充亦非常关键,本组资料中,2例患者采用输注血小板的方法获得成功抢救。
3.4 慎用肝素
肝素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抗凝剂,在治疗产科DIC病症中合理应用肝素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因为此药物可以有效防止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消耗,改善微循环。但在DIC早期,血液大多处于高凝状态,但其持续时间很短,很快转为低凝及纤溶亢进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应用肝素,反而会加重病程发展。因此,肝素的应用时机较难掌握。本组16例均未用肝素抗凝,15例获成功抢救。故是否使用肝素抗凝值得商榷。但如果导致DIC的病因是因为羊水栓塞且处于早期血液高凝状态或病因未消除时,可适当应用肝素抗凝。
3.5 重要脏器及血管保护
多器官衰竭是产科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DIC发展至晚期的必然结果是多器官衰竭,因病死率与原发病的程度及受累器官有很大关系。首先会受到影响的是心肺,其次是肾脏。有资料指出[6]:如果两个脏器衰竭24h以上患者,死亡率达44.2%~60%,三脏器衰竭的死亡率达98%,四个脏器衰竭的死亡率达100%。所以,及时找出引起病症的诱因是救治的前提,在救治过程中也应同时阻断会引起脏器衰竭的连锁反应,以提高治愈率。
总之,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围生期的保健工作,严密监测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如果发生产后出血现象,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及时进行救治,必要时果断进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汪丽, 李力, 俞丽丽, 等.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07, 36 (13) :1292.
[2]庞金荣.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08, 37 (15) :1764.
[3]谭亚林, 彭湘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5例诊治体会[J].山东医药, 2009, 49 (43) :102.
[4]王亚文, 曹乃康.产科DIC 21例诊治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8 (3) :182-183.
[5]姜红佳, 梁梅英.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 9 (4) :301-302.
产科抢救 篇8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多为短时间内患者大量出血, 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液体而引起的休克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产后大出血是诱发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同时失血量过多还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干预可及时改善休克症状, 挽救患者生命[1]。本文观察了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干预方法, 旨在为临床抢救、护理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发生失血性休克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23岁~35岁, 平均年龄 (29.4±4.7) 岁;出血因素中, 宫缩乏力49例, 异位妊娠破裂8例, 胎盘早剥4例, 不完全流产引起的出血2例。
1.2 方法
1.2.1 抢救方法
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以增加回血量, 防止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 当尿量小于25 m L/h时, 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肾血管痉挛及肾血容量不足等情况, 需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患者面色苍白, 呼吸频率加快而脉细微弱、血氧量下降, 肺泡血容量减少时, 给予患者氧气吸入, 氧流量控制在3~4 L/min, 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给予患者毛毯等物品, 注意保暖。做好备血等准备工作,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留置针, 选择9号以上针头穿刺, 防止血液及体液外渗漏等问题的发生。
1.2.2 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休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后, 给予精心的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 并根据病情给予全面检查, 向患者家属仔细询问患者发病的过程, 了解病情, 并制定护理方案。严密观察患者的表情、意识、肤色、体温、周围循环等情况, 监测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协助患者取仰头抬颌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当给予吸氧治疗。如患者口腔仍存在异物, 应及时清理, 保证气道通畅;当患者舌头处于后坠状态时, 采用舌钳将其夹出。清醒的患者应及时与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由于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时, 情绪多处于焦虑、恐惧等, 不良情绪易影响治疗效果, 恢复当日也会出现抑郁症状,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可缓解其不良情绪,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与患者家属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 及时告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使其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 能够理解护士的护理工作,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当患者情绪烦躁时, 应给予其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于异位妊娠失血休克患者应及时通知手术室, 并做好术前准备, 留置导尿管, 抗休克治疗与手术同时进行。危重症患者应给予全程陪护, 避免意外发生。
1.2.3 出院指导
患者即将出院时,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告知患者自我护理方法, 开展家庭护理教育, 使患者家属掌握注意事项, 避免此类症状再次发生。高危产妇, 如合并多种妊娠并发症的患者, 应加强教育与宣传, 引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降低危险因素, 并嘱患者定期复诊,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1.2.4 判定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D) 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观察, 本组量表共计17项,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
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护理态度、是否清晰说明疾病情况, 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等。满意度评分共100分, 得分越高, 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后, 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 患者体征、生理指标等均恢复正常, 伤口愈合。经护理后, 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 预后良好, 未出现死亡病例。对比观察患者护理前后HAMD量表评分发现, 护理后, 患者的HAMD平均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 (P<0.05) , 见表1。护理后,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分为 (92.4±5.7) 分, 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孕产妇特有的休克症状, 也是一种严重的症状, 如得到不及时救治或救治不当, 极有可能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影响预后, 严重时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妇产科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原因较多, 宫缩乏力、异位妊娠破裂、胎盘早剥、不完全流产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引起出血的因素。
本组研究中, 通过观察我院妇产科发生失血性休克的63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过程, 以探讨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方案。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心理护理干预等。在护理过程中, 要根据患者病情情况, 制定个体化且详尽的护理方案,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与理解, 使之能够有效配合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的有效性。研究指出[3], 不良情绪可导致机体应激性反应, 不利于抢救及护理的有效进行, 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 了解其情绪状态, 并给予积极的疏导, 缓解其不良情绪, 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配合度。经过护理后, 本组患者均未见死亡病例, 且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 加强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干预, 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的身心状态,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护理满意度, 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丽.浅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5) :209-210.
[2]安仲静.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3 (1) :201-203.
产科抢救 篇9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08年产科收治的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见表1、表2和表3) , 患者均因: (1)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等; (2) 先兆子痫与子痫; (3) 子宫破裂 (含先兆子宫破裂) ; (4) 严重产褥期感染 (中毒性休克) ; (5) 羊水栓塞等。因不同病因导致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或者感染性休克、出血时间长、血液凝固延迟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入室后, 在快速补液、输血纠正循环和酸碱平衡的同时, 给予患者5~10mg山莨菪碱静脉推, 观察无不良反应, 然后以山莨菪碱1mg·kg-1·h-1+多巴胺0.005~0.01mg·kg-1·h-1快速滴注至病人出现莨菪碱化, 观察两组病人所用多巴胺的量和病人的小便 (见表4) 。
注:1mmHg=0.133kPa。
2 讨论
山莨菪碱是由我国科研人员首先研制的一种抗胆碱药, 安全范围大, 且病情越重耐受越好, 强调早期达到量化。虽然山莨菪碱对多种危重症的治疗有效, 但临床上的运用并不普遍、尤其是产科危重病人的抢救, 因为用量比较保守, 未能使患者迅速莨菪碱化, 错失抢救时机, 影响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主要是对山莨菪碱在产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的运用进行探讨。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因为失血后再灌注以及手术等因素, 它们共同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病人失血性休克, 不仅引起心脏和肺的损伤, 还可造成脑、肾等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注: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山莨菪碱可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和心血管的抑制, 解除痉挛作用的选择性相对较高, 所以其毒性较低;山莨菪碱阻断M受体和α受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全部不利效应, 减少细胞氧耗、节约能量、可供给β受体更多的ATP, 充分发挥β受体的效应, 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和内脏功能;山莨菪碱可降低全血黏度, 防止红细胞及白细胞在微血管内聚积, 阻断休克的病理改变。此外, 尚具有Ca2+拮抗作用。有文献证明[1,2,3,4,5,6,7,8], 山莨菪碱对心、肺、肾、脑等多器官有保护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除应抓住时机早期用药外, 应强调在使用中观察、观察中使用, 实行个体化原则。目标是使患者迅速达到莨菪碱化。莨菪碱化的指征是[9]: (1) 面色苍白转为潮红; (2) 四肢由冷转为温暖; (3) 精神由烦躁转为安静; (4) 尿量由少变多; (5) 肺部啰音减少; (6) 微循环动态观察可见微血管痉挛解除。以上6项具备4项可判定“莨菪碱化”, “莨菪碱化”说明微循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
本组31例病人在予5~20mg山莨菪碱静注或持续静脉快进, 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即迅速使患者莨菪碱化, 历时1h左右。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低血氧是急性肺损伤的结果。山莨菪碱的作用通过对抗迷走神经、拮抗儿茶酚胺、阻止血小板聚集和减少白细胞附壁滚动和黏附, 使淤滞的微循环迅速疏浚, 改善肺部微循环, 减轻肺水肿, 从而改善肺的换气;山莨菪碱兴奋呼吸中枢,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使支气管扩张, 抑制腺体分泌, 降低气道阻力, 改善肺泡通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肺的通气。另外, 山莨菪碱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 有利于患者与呼吸机取得同步, 所以可治疗低氧血症。小血管痉挛解除、减轻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微血管内液的渗漏、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增加、血黏度的降低、肺循环的改善和低氧血症的纠正、阻断M受体和α受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全部不利效应, 减轻心脏后负荷, 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 减少心脏做功。因此山莨菪碱能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 (适当扩容的基础上应用)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顽固代谢性酸中毒、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等。由于山莨菪碱具有毒性小、药物半衰期短、组织代谢快的特点, 本药安全范围大, 且病情越重耐受性越好[10]。
在用山莨菪碱治疗过程中, 病人都是在镇静、留置尿管的状态下, 所以山莨菪碱的副作用不明显, 并且都是在适当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复合大量多巴胺, 所以血压都维持在正常范围;没有明显腹胀者, 可能是由于山莨菪碱大剂量应用后改善了胃肠道微循环, 使血流量增加, 保证了局部的供血、供氧, 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这和文献相符[11];心率没有明显增快者, 可能与镇静有关;无烦躁者, 是由于山莨菪碱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体温没有明显增高, 可能是静脉输入冷液体及微循环改善后皮肤的散热面积被充分地运用。笔者认为, 山莨菪碱可用于以下的产科危重病人: (1) 有过度交感神经兴奋者 (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冷汗) ; (2) 外周血循环障碍; (3) 重要生命器官血流灌注锐减, 显著缺血、缺氧, 供能减少, 器官功能障碍; (4) 感染性休克的低排高阻期; (5) 输血后再灌注后引起的心律失常、肺部ARDS的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