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外伤抢救分析(精选5篇)
胸部外伤抢救分析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 对294例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非开胸手术治疗252例,开胸手术治疗42例。治愈285例,死亡9例(3.1%),其中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失血性休克3例,重度颅脑损伤3例,心脏破裂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胸部外伤病情凶险,变化快,合并症多,应尽快明确诊断,并采取正确及时的抢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胸部外伤,临床分析,外科治疗
随着社会进步,工业、交通的快速发展,工伤、交通事故随时可见,胸部外伤发病亦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胸腔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易导致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常合并全身多处损伤,病情急而复杂,病死率较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胸外伤的诊疗水平,笔者对其所在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94例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胸部外伤患者294例,其中男231例,女63例,年龄7~8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2例,坠落伤39例,挤压伤8例,刀刺伤28例,钝器伤23例,其他伤4例。伤情:开放性损伤82例(28%),闭合性损伤212例(72%)。包括肋骨骨折201例,其中三根以上肋骨骨折132例,伴浮动胸壁28例,胸骨骨折25例,肩胛骨骨折18例,肺挫伤164例,血气胸142例,张力性气胸10例,纵隔气肿19例,创伤性窒息3例,心脏破裂8例,胸内大血管破裂2例,胸腹联合伤35例,合并颅脑损伤41例,四肢、脊椎骨折49例。临床表现:伤后均有胸痛,呼吸受限,其中呼吸困难212例,反常呼吸26例,咯血及血痰96例,血压测不出6例,昏迷9例。
1.2 诊疗措施
胸外伤患者在确保生命体征安全情况下,进行详细的查体、胸部X线、胸部CT及超声诊断性穿刺等检查,以了解胸腔内损伤情况,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积极抗休克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294例,非开胸手术治疗252例,其中胸腔穿刺抽气、抽液124例,胸腔闭式引流92例,气管切开3例,未行胸穿及闭式引流者33例。开胸手术治疗42例,其中心脏破裂8例,心包损伤2例,肺破裂修补6例,肺叶部分切除2例,膈肌破裂7例,肋间血管破裂结扎8例,肋骨手术固定9例。胸腹联合伤35例中,同时剖胸、剖腹手术共11例,其中膈肌并肝、胃修补7例,胸腔内止血开膈肌脾切除4例,其余24例手术方式均为开腹手术并胸腔闭式引流术。合并颅脑损伤手术6例。重度呼吸困难者21例,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 结果
本组294例,治愈285例,死亡9例,其中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例,失血性休克3例,重度颅脑损伤3例,心脏破裂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3 讨论
胸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张晓明等[1]认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视为严重胸外伤:(1)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软化导致连枷胸;(2)中等量以上血气胸;(3)张力性气胸;(4)开放性血气胸;(5)严重肺挫伤,创伤性湿肺;(6)气管支气管裂伤;(7)心脏大血管伤。重症胸外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掌握胸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技术,对指导早期救治、提高急救外科的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3.1 抢救胸外伤的基本原则
胸部是呼吸、循环等重要器官所在部位,胸廓对心、肺等重要器官起着保护作用。胸部外伤伤情重,来势凶猛,处理不当常危及生命。抢救胸部外伤的基本原则是尽早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紊乱,确保生命的安全[2]。总结本组294例胸外伤患者,笔者的体会是:(1)首先解除窒息,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立即封闭胸壁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3)紧急止血,掌握好开胸探查指征;(4)积极纠正休克,建立中心静脉通路;(5)优先处理致命伤,待病情稳定后作全面检查;(6)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指征适当放宽。本组8例心脏破裂患者,急诊入院后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发现血压下降明显,心肌酶升高,心电图表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床旁B超示心包腔积液,考虑心脏破裂,诊断明确后即行剖胸手术,抢救成功7例,1例死亡,考虑为急性心包填塞,出血使心包腔内积血量迅速增加,压迫心脏,使心脏不能充分舒张,最终导致循环衰竭。1例胸部刀刺伤患者半小时入院,查为急性失血性休克表现,患者昏迷出现发绀及呼吸窘迫征象,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后送入手术室,经紧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剖胸证实为头臂静脉破裂大出血,经修补破口回输胸腔血抢救成功。上述病例说明胸部外伤有急、重的特点,医生应争取时间,赢得抢救时机,一旦有剖胸手术指征,应尽快手术以抢救生命。
3.2 浮动胸壁处理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折断的肋骨前后端失去支持,使该处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和纵隔摆动,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其中以前位多见,常合并胸骨骨折,需要尽可能的减轻胸壁反常运动,保持足够的通气,及时诊断肺挫伤。对范围较小的浮动胸壁可采用加压包扎或沙袋压迫,大范围的浮动胸壁禁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原因是此方法尽管能使反常呼吸得到控制,但也使大量的肺泡不能开放,同时限制了健侧肺的正常通气,需要胸壁牵引固定,肋骨内固定术,笔者主张对手术复位内固定,其优点是效果确切,患者可早期进行活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本组28例浮动胸壁,其中9例行肋骨内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从根本上恢复胸壁的结构,消除矛盾运动,恢复胸腔容量,改善通气,减少并发症,同时保证呼吸道通畅给,合并血气胸者要行胸腔闭式引流。
3.3 血气胸的处理
大多数血气胸采用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即可治愈,对出血量大并有活动性出血、凝固性血胸,特别是休克表现明显者则应即刻手术探查。
3.4 ARDS的处理
ARDS关键是消除肺水肿和恢复肺萎陷及其功能。机械辅助呼吸通气是治疗ARDS唯一有效方法[3]。国外文献报道[4]:肺挫伤占肺总体积28%以上,最终都需要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东茛菪碱以改善肺循环,早期大剂量短程激素冲击治疗,及时纠正休克,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功能及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等。
3,5开胸探查指征
胸部外伤患者绝大多数经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即可,约10%左右的病例需行开胸手术,开胸指征是:(1)胸腔内活动性大出血。胸腔闭式引流后,如一次引流血量达800~1000 ml者,或经连续观察4 h,每小时出血仍超过200 ml者,应果断施行开胸探查术[5],妥善处理好胸内出血;(2)心脏损伤,急性心包填塞;(3)支气管、细小支气管破裂;(4)食管破裂;(5)胸腹联合伤;(6)胸内异物。除此之外,下列情况也要积极稳妥开胸探查:(1)中等量(500 ml)以上的胸腔积血合并早期胸腔感染症状;(2)经改善引流条件,呼吸循环功能改善不明显者,怀疑凝固性血胸,应开胸清除胸内积血;(3)胸腔内脏器有较大撕裂,形成张力性气胸。本组中车祸伤后,1例经闭式引流后气胸不见减轻,开胸发现肺有较大撕裂,同时因胸膜粘连,裂口难自行闭合,经手术修补多个破口,而得到治愈。
3.6 处理好合并伤
胸部外伤合并其他部位及器官损伤时,医生应全面分析,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疾患。对疑有肝、脾、肾、胃肠等腹内脏器损伤应进行严密观察,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高度怀疑胸腹联合伤的存在:(1)胸部损伤后,腹部出现内出血、游离气体、弥漫性腹膜炎表现,或腹部渐塌陷,胸部能闻及肠鸣音;(2)经胸穿刺能抽出消化道内容物或经胸腔引流管或胸背部伤口流出消化道内容物;(3)胸腹部X线片发现腹内脏器疝入胸腔。如疑有腹部损伤,应尽早剖腹探查。对有颅内血肿等颅脑损伤有手术指征者,经头颅CT检查确诊后应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医生应有多发伤的观点,多数胸外伤伴有全身多发伤,应及时处理胸部以外其他部位器官的损伤,在改善呼吸功能、积极抗休克的同时,优先处理致命伤。
总之,胸外伤在临床上常见,症状重,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在诊疗措施中应全面、认真、正确、及时、综合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重症胸外伤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殷桂林,张殿堂,等.338例严重胸外伤的救治.中华创伤杂志,2001,17(4):242—243.
[2]张铁良.创伤诊断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岀版社公司.1995: 249-250.
[3]黄孝迈.现代胸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岀版社, 1997.727
[4]Stephenm,Cohn md.Pulmonary contusion.Trauma,1997,42 (9):973.
[5]何鹏.重症胸部创伤救治.北京:人民军医岀版社.2002:18.
105例急性胸部外伤的救治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胸部外伤患者105例, 其中男93例, 女12例。年龄13~77岁, 平均 (44±25.2) 岁。伤情如下: (1) 肋骨骨折98例, 其中多根单处骨折82例, 多根多处骨折16例;合并锁骨骨折12例, 肩胛骨骨折7例, 胸椎骨折5例。 (2) 血气胸65例, 单纯血胸21例;单纯气胸18例。 (3) 合并创伤性湿肺17例, 合并腹部脏器损伤15例。合并骨盆及四肢骨折12例, 合并颅脑损伤9例, 合并膈疝2例。 (4) 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27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及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的昏迷6例;咯血18例;休克症状27例。胸部查体:双肺布满罗音17例;气管偏移9例;反常呼吸16例;皮下气肿21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吸氧及抗休克治疗。对肋骨骨折患者行胸带固定;血胸、气胸及血气胸患者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 如果观察引流量动态增多, 及时剖胸探查行肋间动脉结扎止血。形成反常呼吸患者行加压包扎固定、肋骨牵引。合并ARDS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合并腹部损伤者行剖腹探查, 合并膈肌损伤者行膈肌修补, 合并颅脑损伤者行剖颅探查术, 合并四肢骨折者行骨折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 结果
全组105例患者中, 治愈99例, 治愈率94.3%;死亡6例, 病死率5.7%。死亡原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 重型颅脑损伤3例, ARDS症1例。
3 讨论
胸部外伤的救治是以及早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紊乱, 保证生命安全为基本原则。当第一时间接触患者后, 要在最短时间内作出病情评估, 边抢救, 边诊断, 确保呼吸道通畅, 给予扩容, 抗休克, 改善微循环, 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2], 从而为下一步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如果患者病情允许, 可以详细询问病史, 全面查体, 行相关辅助检查, 胸部摄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等, 以明确诊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及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检查时, 充分估计送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 同时做好抢救措施, 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当面对成批胸部外伤患者抢救时, 各科医师严格组织分工, 按照先重后轻, 先复杂后简单的原则[3]。
肋骨骨折、连枷胸的治疗: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最常见。其中3~10肋为好发部位。严重胸外伤可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形成胸壁软化, 出现反常呼吸运动, 常合并有严重肺挫伤, 治疗不及时常导致ARDS。单纯肋骨骨折的治疗, 由于骨折的疼痛可以限制病人呼吸, 造成低氧血症, 甚至坠积性肺炎, 因此治疗中除应用镇痛药物外, 胸壁的外固定是必要的, 多采用多头胸带固定, 适当限制胸廓活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合并连枷胸的患者, 应尽早恢复胸廓的完整性, 以避免纵隔摆动而导致的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对发生ARDS患者, 及早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4], 严格限制液体入量, 以免过多的液体导致肺组织水肿和蛋白渗入肺间质而导致的间质纤维化[5], 避免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障碍加重。
血气胸的治疗:大多数血气胸采用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即可治愈, 但对出血量大并有活动性出血, 特别是休克表现明显者则应剖胸探查手术治疗。剖胸探查的指征为: (1) 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胸腔引流量大于200 mL/h, 小儿>3~4 mL/ (kg·h) ; (2) 心脏压塞; (3) 食管、气管及支气管破裂; (4) 胸腹联合伤。
多脏器损伤的治疗:多发伤在胸部外伤患者中最常见, 不仅有胸外伤所致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还有其他系统脏器损伤造成的多脏器功能障碍表现, 抢救过程复杂;应重视多学科多专业协作, 常需要多专业联合手术。呼吸循环功能的维持, 早期积极抗休克治疗, ABDS的预防及治疗, 以及重症监护是降低病死率, 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 胸部外伤患者病情重, 伤情复杂, 要认真分析, 争分夺秒, 有序的展开抢救, 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蒋耀光.胸部创伤诊治的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 2003, 5 (5) :321-324.
[2]张铁良.创伤急诊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5:249-250.
[3]张克强.重症胸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临床医学, 2005, 25 (3) :13-15.
[4]王今达, 王正国.通用危急病急救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1:896.
胸部外伤抢救分析 篇3
严重胸部外伤包括肋骨或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腔内出血、肺或支气管损伤等。由于胸部有重要生命功能器官心肺和大血管, 一旦发生损伤, 会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而引起急剧的病理生理改变, 甚至危及生命[2]。通过对我院68例严重胸部外伤病人的临床急救和护理, 包括现场急救、维持呼吸功能、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等措施。现在将具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的选取我院严重胸部外伤病人68例, 男48例, 女20例;年龄10~70岁, 平均36.5岁。具体的病情如表1。
1.2结果
68例研究对象治愈64例, 死亡4例。
2 护理
2.1 现场急救
严重胸部外伤的病人常常会有病情危及生命的现象出现, 在现场急救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协同医生采取紧急救助措施, 给予有效的急救。
2.2 维持呼吸功能
严重胸部外伤的病人往往伴有呼吸窘迫现象, 因此, 维持呼吸功能是急救的关键。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窒息。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 及时清除病人口腔和呼吸道内的痰液、呕吐物及血液。 (2) 当病人因痰液黏稠而难以咳出时应及时用祛痰药和超声雾化[3], 稀释痰液并促使痰液及时的排出。必要时也可经鼻导管进行吸痰。 (3) 对于病情稳定的病人建议采取半坐位。 (4) 积极协助病人翻身、扶坐、叩背, 用以减少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5) 急救的同时及时给病人吸氧。 (6)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 病情观察
3.1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休克和胸腹联合伤等较严重的胸部损伤的出现。
休克可以是低容量性的 (大出血或大量体液丢失) , 也可由严重缺氧、剧痛、极度恐惧引起[4], 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烦躁、手脚冷、心动过速、脉压变小、呼吸浅快、少尿或无尿等。胸腹联合伤:胸腔脏器损伤主要表现为胸痛、气短等血气胸征象;如果胃、肠疝入胸腔, 胸部可听到胃、肠音;如果同时具有血气胸和腹膜炎及腹腔内出血的表现, 应怀疑为胸膜联合伤, 立即报告医生[3]。
3.2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心包压塞征。
心包压塞征的临床表现为心前区闷胀疼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时可扪及奇脉, 并出现Beck三联征[3]。症状通常是在外伤后1~2h出现。在对胸外伤的急诊室或病房里, 如果发现病人处于休克, 但没有明显的失血指征时, 应怀疑并发心包压塞。因为当心包内迅速积血达50~100ml时即可造成心包压塞。若病人出现心脏压塞征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被此研究的病人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征。
3.3 其他方面
(1) 观察病人是否有气促、发绀等症状,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特别注意呼吸窘迫综合征, 它被认为是胸部外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5], 这种症状多在创伤24h后出现, 病人呼吸困难的症状逐渐加重, 一般吸氧不能缓解,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氧分压 (PO2) 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升高, X线片检查双肺有散在片状阴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 病人可能由于感染、过量输血补液而加重病情甚至致死。 (2)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气管移位、皮下气肿等症状。
3.4 预防感染
(1) 密切观察病人体温的变化, 每4h测1次体温, 若出现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 积极配合医生清创、缝合、包扎伤口; (3) 鼓励和协助病人呼吸, 有效的咳嗽、排痰以促进肺扩张; (4) 维持胸膜腔闭式引流的通畅, 及时有效的引流出积血、积气, 预防发生胸腔感染; (5)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3.5 心理支持
严重胸部外伤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护理人员应努力使病人保持镇静, 树立疾病恢复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 小结
严重胸部外伤的病人一般都会有病情重、变化快的临床特点,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是急救的关键。当病人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时, 应积极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同时应密切做好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努力使严重胸部外伤病人能够及时排除存在其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的负压状态, 维持纵隔的正常生理位置, 促进肺的复张, 进而恢复有效的气体交换, 积极避免病人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从而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降低因严重胸外伤造成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朴莲玉, 沈兴艳, 史冬冬.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J].中外医疗, 2008, 12:70.
[2]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08-209.
[3]孙林, 吴骏, 王立杰.重症胸外伤91例救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3) :33.
胸部外伤抢救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胸部外伤患者, 男29例, 女17例, 年龄8~62岁, 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1例, 撞击伤6例, 高处坠落伤4例, 刀伤3例, 压伤2例;临床症状:胸痛、胸闷、咳嗽、咯血等。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46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41例行CT扫描检查。具体方法: (1) X线平片:采用日本岛津数字X光机 (条件:120k V电压、500m A电流) ;能站立的患者常规胸部正侧位摄片, 部分患者加摄斜位、切线位胸片;不能站立者取卧位, 倾斜床面使患者头高脚低, 摄前后位胸片;部分危重患者取卧位前后位摄片; (2) 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 Esprit螺旋CT机 (条件:130k V电压、200m A电流;参数:螺距1.0, 层距5mm, 层厚5mm) ;患者取仰卧位, 行常规胸部平扫, 摄取纵隔窗、肺窗、骨窗。
2 结果
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对比, CT扫描的确诊率高于X线胸片。见表1。
2.1 影像学诊断结果
(1) 骨折:用X线及CT扫描均可检出骨折部位, 多见胸骨骨折、错位, 有时见锁骨、胸椎骨、肩胛骨骨折; (2) CT扫描可检出极少量的气胸, 比X线的敏感度更高, X线胸片显示受压缩的肺组织无纹理, 压缩区透亮; (3) 胸腔积液/血:CT敏感度较X线高;X线平片上显示肋膈角区有内地外高弧形致密影, CT片显示胸腔后缘有弧形低密度区, CT值测量>30Hu即为血的密度; (4) 皮下气肿:CT能将极少量胸壁积气显示清晰; (5) 肺挫伤:X线片表现出斑点状、片状模糊影、大片实变阴影, CT显示肺内斑片状、大片融合渗出灶; (6) 肺不张:一叶不张或全肺不张, CT可显示, X线难显示; (7) 心包积血:无法用X线显示。
2.2 手术结果
证实骨折34例 (肋骨32例、胸椎骨骨折2例) 、气胸11例、肺损伤17例 (16例肺挫伤、1例肺破裂) 、胸腔积血30例肺不张14例、 (脾脏破裂21例、肝破裂7例、肾破裂2例) 。
3 讨论
X线平片及CT扫描都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结合本调查结果, 分析两者用于胸部外伤诊断的特点如下: (1) 骨折误诊、漏诊:CT诊断结果于手术结果一致, 而X线平片漏诊的原因可能包括不完全性肋骨骨折、骨折部位位于肋骨前端而致重叠;本组32例骨折经CT扫描均正确显示, 不被胸腔积液、气胸等掩盖骨折征象, 还可清晰显示肋骨断端刺入肝、脾、肺实质的情况; (2) 气胸:常为多发肋骨骨折的并发症, X线片难以发现微量气胸 (疑为皮下血肿所掩盖) , CT诊出微量气胸则表现为前胸壁狭窄、纤细的线弧状液性影; (3) 肺挫伤:X线分辨率低, 对淡薄影不敏感, 常因组织重叠而难以显示心脏后方的病变, 胸腔积液也可掩盖肺创伤的X线表现。
胸腹部有人体重要组织器官, 故胸部外伤常导致多器官组织损伤, 快速准确的诊断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使抢救治疗达到最佳效果。X线平片和CT扫描各有优势, X线仍为临床首选的常规检查法, CT扫描可作为补充, 两组结合可提高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骨折临床表现明显且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 行胸部CT观察骨窗, 再结合三维骨重建模式[2], 即可观察多发性肋骨骨折。 (2) X线平片设备普及, 辐射量少、价廉, CT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只作为非常规辅助手段[3]。 (3) 两种检查方法结合重点观察肺部、胸膜、纵隔等部位变化。
参考文献
[1]罗于海, 石帅.胸部创伤486例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 2006, 8 (2) :170.
[2]许达生, 陈君禄, 黄兆民.临床CT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7-9.
胸部外伤抢救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二级医院就诊的78例严重胸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病例。男性患者63例 (80.77%) , 女性患者15例 (19.23%) ;患者年龄在20~76岁, 平均年龄 (50.21±5.07) 岁。依据临床上有关重症胸外伤的相关诊断标准, 通常情况下AIS-90评分标准为标准, 当胸部创伤AIS≥3时, 则为重症胸外伤或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做出诊断:心脏大血管损伤;严重肺挫伤;中等量以上血气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出现连枷胸;气管支气管断裂伤[6]。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肺部感染情况。所有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本研究的78例严重的胸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伤后采取镇痛、胸部外固定、预防性抗炎、配合雾化吸入、翻身, 体位引流, 机械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镇痛、胸部外固定、预防性抗炎、配合雾化吸入、翻身, 体位引流, 人工叩拍。研究组与对照组采取机械胸部物理治疗和人工叩拍的时间一样, 均为5 min。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愈情况及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为: (1) 患者体温正常, 胸痛、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2) 动脉血气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 (3) 肺部湿啰音明显改善或消失, 5 d内上述症状好转为显效;10 d内病情好转为有效, 14 d病情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取SPSS19.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取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部感染治愈与好转时间对比:
研究组在重症胸外伤后肺部感染的治愈与好转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中,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2.33%) 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81.25%)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重症胸部创伤后肺不张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疾病, 肺不张易导致肺部感染。胸部包括胸壁软组织、胸廓骨、胸膜等结构十分复杂, 在患者骨折后通常容易出现复合伤或多发伤、多发肋骨骨折合并邻近肺组织挫伤, 甚至是全身多个部位的组织器官损伤等, 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突发性休克、肋骨骨折后血胸及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患者通常因胸部疼痛, 不能进行体位变化, 因呼吸肌引动受限, 胸壁运动情况减弱, 呼吸变的比较浅, 患者的肺泡膨胀不全, 导致支气管内分泌物与肺泡易堆积而不能咳出, 使患者感到呼吸不畅, 出现肺不张, 引起肺部感染。在临床工作中, 很多重症肺外伤的患者住进ICU, 因其病情较复杂, 且需要进行侵入性的治疗, 因此极易引起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同时由于医院内部的感染问题, 也会影响患者的救治的成功。一项有关肺部感染预防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 各个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很有效的预防策略很少在临床上开展应用, 有研究显示, 胸部物理治疗就是其中的一种, 国外已经有文献显示, 物理治疗能促进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 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7,8]。
胸背部叩击, 震颤有助于肺部分泌物的松动, 按一定顺序及频率叩击或震颤还能促进分泌物向一定方向移动而从气管中排出或达到较为表浅的部位, 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胸部物理治疗可以促进肺内分泌物的排出。从而减少重症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 尤其是机械辅助通气患者VAP的发生, 并且振动排痰仪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工拍背的劳动, 而且振动刺激较人工拍背舒服, 患者易于接受[9]。
总之, 胸部物理治疗作为一种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治疗手段之一, 应根据实际结合其他的治疗、护理措施实施, 共同实施, 可明显预防和控制重症胸部外伤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莹, 林旭波.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早期物理干预效果[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11) :2314-2316.
[2]张筱雁, 杨文群.高龄患者186例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2) :263-264.
[3]李庆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6) :241-242.
[4]江方正, 叶向红, 李维勤, 等.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 :19-21.
[5]孙洋洋.胸部物理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1) :1150-1152.
[6]刘朝普, 蔡平军, 陈凤, 等.1162例严重胸部创伤的院前急救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 2015, 17 (4) :349-351.
[7]任素琴, 周莎.胸部物理治疗对不同疾病不同危重程度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1, 18 (21) :61-64.
[8]杨文芬, 高莉, 蒋小慧.胸部物理治疗与无创通气排痰法联合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5, 8 (5) :108-109.
【胸部外伤抢救分析】推荐阅读:
胸部损伤临床治疗分析07-21
胸部创伤临床诊治分析09-17
手外伤临床治疗分析08-14
儿童眼外伤临床分析09-08
胸部创伤诊断10-19
胸部X线05-11
低剂量胸部扫描05-15
胸部放射线09-08
胸部X摄影12-28
胸部平片论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