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

2024-05-11

胸部X线(共10篇)

胸部X线 篇1

急性胸部创伤是临床外科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大多由挤压、车祸所导致,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肋骨骨折、血胸、胸壁挫伤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急性胸部创伤会在很大程度上损伤胸部及其他重要器官, 同时引发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有研究认为, 及早诊断、尽早治疗是提高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1]。基于此, 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胸部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诊断的效果,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胸部创伤患者, 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纳入标准:具有清晰的思维意识;能够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具有肺部肿瘤疾病、肺部感染以及意识昏迷的患者。100例患者中, 闭合伤63例, 开放外伤37例, 多根肋骨骨折32例。依据不同影像学诊断方式, 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为 (46.2±3.5) 岁, 其中7例为挤压伤, 18例为摔伤, 25例为车祸伤;观察组患者中, 男3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为 (47.2±2.4) 岁, 其中6例为挤压伤, 17例为摔伤, 27例为车祸伤。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急性胸部外伤常为骨折、胸部异物、气胸、液 (血) 气胸及肺挫伤等。X线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胸部外伤情况, 若病情危急则应先行抢救, 待病情允许时再行X线检查。此次研究中, 在尽早进行病理诊断的基础上,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 实施CT扫描, 层距设置为5 mm, 层厚设置为10 mm, 先平扫, 再增强扫描, 诊断结束后, 依照影像检测结果, 指派专业摄影医师诊断病情。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X线进行诊断, 患者手术前拍摄X线片, 靶片距设置为150~180 cm, 患者取立位或半卧位后进行拍摄, 也可将患者伤侧抬高拍摄斜位片等, 拍摄完成后由专业摄影医师实施诊断分析, 完善此过程。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肋骨骨折和肺挫伤病情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肺挫伤诊断依据:各种原因导致的对胸部撞击或爆炸气浪对胸部的冲击, 胸廓可无损伤而伤及肺。撞击伤常伤及直接受暴力的一侧, 而爆炸伤和气浪冲击伤则多为两侧, 常有胸痛及咯血。肺挫伤的病理改变为渗出液及血液渗入肺泡及肺间质。X线表现为不规则的片状实变至大片实变, 形状可不按肺叶或肺段分布;肺纹理增粗而模糊;肺挫伤吸收较快, 伤后24~48 h开始吸收, 至1~2周可完全吸收而不留痕迹。

肋骨骨折诊断依据:多见于第4~10肋骨。不全骨折或膈下肋骨骨折, 易遗漏, 须对肋骨逐条仔细观察, 还须注意并发胸内损伤, 如气胸、血胸、血气胸和气管支气管断裂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检出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13例为肺损伤, 20例为肋骨骨折;观察组患者的X线诊断结果为:31例为肺损伤, 38例为肋骨骨折, 观察组的病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进行病理检查后, 对照组患者中20例被诊断为肺挫伤, 27例被诊断为肋骨骨折;观察组患者中38例被诊断为肺挫伤, 42例被诊断为肋骨骨折,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2)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恶性事件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居高不下, 各大医院接收的严重外伤入院救治患者显著增多, 同时也出现了较为复杂和严重的伤情, 其中占较大比例的为胸部外伤。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看来, 在临床胸外科中, 急性胸部创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 结合其性质可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结合以往的诊断来看, 患者多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 这也增大了患者出现休克及大出血的发生几率,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因此, 临床治疗中必须首先明确胸部创伤情况、具体位置, 准确的诊断、评估和治疗在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检查诊断经验表明, 对于胸部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等的判断方面, 影像学检查有着较大的优势, 是未来此方面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3]。

肋骨骨折和肺挫伤是急性胸部创伤最为常见的症状, 这一疾病导致的肺挫伤, 往往是因为重创后患者的肺部遭到了损伤, 继而导致胸廓部遭受急性大力压迫, 在此过程中也会因声门发生反射性紧闭而逐渐升高, 使患者的肺实质、支气管等遭到损伤, 后续发展中, 患者出现肺间质内毛细血管或肺泡的水肿和充血现象, 势必会增加其毛细血管通透性, 造成患者血管扩张后出血, 最终发展为肺挫伤。创伤性湿肺和肺挫伤的X线征象具有一定类似性, 但是发病机理却不同[4]。其中, 创伤性湿肺是因为周围气体交换单位出现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缺氧等情况所致。在胸部受到创伤之后肺内的液体会有显著增多, 反射性地出现支气管痉挛及分泌物增多情况, 同时在此过程中肺泡壁受损, 因此会导致肺内血液及血浆增多, 从而逐渐形成湿肺。对患者实施X线诊断, 能够发现肺部液体增多及发生渗出性病变, 一般于急性胸部创伤后10~20 min出现肺挫伤[5]。本次研究中, 我院在诊断两组患者的肺挫伤方面, 分别用了CT和X线片的诊断方式, 统计分析得出, 对照组的准确率为65.00%, 观察组的准确率为81.58%, 显然运用X线检查的观察组的准确率更高,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肋骨骨折则是急性胸部创伤的另外一个症状, 通常出现在患者的第5~9肋骨弓部, 针对这种情况, X线在临床诊断中的空间分辨率较高, 对胸部急性创伤患者的胸廓全貌、肋骨错位情况等能进行全面、直观的显示, 但也存在局限性, 即不能准确判断出肋骨骨折的根数。如果患者是轻微骨折, 那么对其实施CT检测会发现肋骨部分出现骨小梁断裂, 一般位于肋弓转折处, 对其进行诊断过程中, 易出现漏诊现象。本次研究中, 我院在诊断两组患者的肋骨骨折方面, 分别用了CT和X线片的诊断方式, 统计分析得出, 对照组的准确率为74.07%, 观察组的准确率为90.48%, 相比之下, 运用X线检查的观察组的准确率更高 (P<0.05) 。

X线是胸外科患者入院后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 与以往常用的CT诊断方法相比, 具有检查方便、价格低廉等众多优势,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 基层医院实现了对DR设备的广泛应用, 相比于早期应用, 处理功能明显加强, 其在分辨率等方面具有了显著的提高, 可以明确有效地诊断胸外科的多种疾病, 但也较易出现影像重叠现象等, 这也是其在临床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CT的应用可以有效克服常规X线检测影像重叠的缺点, 形成了较好的补充, 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 易于观察患者的细微病变。综合来看, 用CT扫描和X线片检测胸部疾病, 二者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势, CT缺乏整体形态效应, 而胸部X线具有整体效应, 可形成对肋骨骨折的准确定位[6,7]。陈志勇等[8在胸部创伤诊断研究中, 肺部渗出性改变13例, 平片显示正常2例, 而CT检查则均发现肺部的浅淡斑片状、云絮状高密度影;气胸6例, 极少量的气胸, 用平片很难看到, 而CT扫描却十分清晰;另外, 血气胸6例, 肺血肿5例, 胸腔积血8例, 肋骨骨折9例, 纵隔及皮下气肿6例, 肺不张1例, X线和CT均能明确诊断, 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 X线平片和CT扫描均是诊断胸部创伤的重要方法,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 在急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 X线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诊断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依照患者的不同影像学诊断方式将其分成两组, 实施CT诊断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 实施X线诊断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由检验结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肺挫伤诊断准确率为81.58%, 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为90.47%,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74.07%,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急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 X线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X线,急性胸部创伤,CT,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张天录.胸部急性创伤X线诊断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15) :3526-3527.

[2]贾玉昌.CT、X线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 (19) :62-63.

[3]方村艳.X线与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 2015, 20 (6) :1234-1235.

[4]李松.X线平片及CT对38例胸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7) :167-168.

[5]邹明洋.应用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诊断胸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7) :72.

[6]PAYDAR S, AHMADI A, DALFARDI B, et al.Cli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selective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high-energy trauma patients:a prospective experience of a level 1 busy trauma centre[J].Emerg Med J, 2015, 32 (7) :535-538.

[7]彭峰.胸部急性创伤的X线临床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12) :172.

[8]陈志勇, 陈俊.X线平片和CT扫描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 (4) :125, 127.

胸部X线 篇2

1、门诊病人持医生填写的检查申请单到门诊收费处交费(住院病人在住院部交费),然后来放射科检查室外排队等候检查,急诊病人优先检查。

2、育龄妇女须确定自己未怀孕并告知医生,方可进行X线检查。

3、摄片检查前需脱去较多的衣物,只留单层棉质内衣(不带橡筋、印花)务必取下饰物、手机、硬币、金属钮扣、拉链、膏药贴等女性患者作胸部检查需脱去胸罩,腹部照片应作肠道清理准备(急症可免)。

4、不合作病人包括:婴幼儿、醉酒、躁动不安的病人,请先到申请检查科室由医生开具镇静药或给予相应的处置,至能够配合检查时再来我科检查。

5、摄片时听从医生吩咐,积极配合摆好体位完成照片。急重病员需家属协作,请各位家属密切配合,不要急躁和干涉医生工作,以免影响检查。

6、外伤出血者应先作止血处理,再作照片检查。

7、放射线对人体有害,除重病、神志不清、婴幼儿、骨折患者需陪伴外,其他陪伴家属请在检查室外等候以免受到辐射伤害。

8、特殊造影检查应先来本科联系预约,作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静脉肾盂造影需先作药物敏试,须主管医生陪同。食管钡餐检查前二小时以上禁食禁水,胃肠道钡餐检查当日早晨禁食禁水,结肠灌钡检查前应清洁灌肠二次。口服胆囊造影应遵医嘱口服造影药及清洁肠道。

9、门诊病人在放射科门口等候领取报告单,住院病人的报告单由患者家属领取。复查病人一定带上既往资料并在照片前告诉阅片医生以作对比。

10、检查时,请您妥善保管物品,以免遗失。

1、门诊病人持医生填写的检查申请单到门诊收费处交费(住院病人在住院记帐),然后来放射科CT检查室外等候检查。

2、育龄妇女须确定自己未怀孕,方可进行X线检查,并签定知情同意书。病人随到随作检查(按先后秩序安排),急诊病人优先检查。

3、CT增强扫描须先作药物敏试,并确定知情同意书。

4、腰腹部检查前一天晚饭后服缓泻剂(或浣肠),检查当日晨禁食禁水。检查时除去检查部位的一切金属类异物,如钢笔、饰物等。体部检查最好穿不扣带纽扣的棉布类衣裤。

5、检查时除去检查部位的一切金属类异物,如钢笔、饰物等。体部检查最好穿不扣带纽扣的棉布类衣裤。CT扫描前一周不能吃含硫磺或重金属药物,避免伪影;作钡造影,检查前1-2天不吃含渣食物,以避免产生伪影而影响诊断。

7、在扫描中保持安静并与医生合作。作胸腹部检查时应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并遵医生指令屏气,否则会影响图像质量,对不合作的病人需请麻醉医生镇定。

8、检查时,请您妥善保管物品,以免遗失。

胸部X线 篇3

【关键词】胸部;X线;平片;漏诊;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R81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0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机构胸部疾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胸部X线平片作为当前临床检查胸部疾病的首选方法,同时也是胸部组织总和投影的一种平面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范围。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升,X线平片诊断胸部疾病的应用次数逐步降低,也使得胸部X线平片漏诊问题时常发生。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胸部X线平片的漏诊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降低临床漏诊的发生率,改善胸部X线平片诊断的质量与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20例胸部X线平片漏诊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2例,女性有8例,他们的年龄在50-83岁之间。这些患者在临床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均利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与确诊,均符合本组所研究的目的。

1.2方法

20例胸部疾病患者在临床X线平片检查的过程中,在X线平片拍摄完成之后,由上级医生对图像进行检查与判断。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胸部X线平片漏诊因素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2.1针对胸部X线平片出现漏诊的原因研究

通过将X线平片图像与上级医院胸部CT影像学图像进行对比性分析以及对患者的病史进行系统研究发现:20例胸部疾病患者中,只是单纯地照射正位胸片且缺少侧位胸片而被漏诊的患者有6例;部分肺野区中由于缺少对窗位的观察与调整窗宽而被漏诊的患者有8例;由于X线平片图像质量差、影响病变组织观察而被漏诊的患者有2例;由于临床治疗中填写申请单较为简单或者患者的病史填写不全面而导致X线平片的图像资料缺少重点标注与观察而被漏诊的患者有4例。

2.2针对胸部X线平片出现漏诊的病变部位的研究

通过将X线平片图像与胸部CT影像学图像进行对比性分析以及对患者的病史进行系统研究发现:20例胸部疾病患者中,右侧肺尖接近胸膜处被漏诊的患者有3例,左侧肺尖接近胸膜处而被漏诊的患者有4例;主支气管与器官病变而被漏诊的有4例;右侧或者左侧膈下区域而被漏诊的患者有4例;因为和心影有重合的部位,心影后方部位被漏诊的患者有3例;上纵隔旁被漏诊的患者有2例。

3、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胸部X线平片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其检查流程操作简便,价格较低,射线的数量较少,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一直被广大患者所认可与结束。但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胸部X线平片的诊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影像学医生对患者的X线平片图像资料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地综合性分析与归纳总结,这一过程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说患者临床资料不健全、X线平片图像不清晰、胸部疾病患者的疾病较严重需即刻治疗。因此,胸部X线平片漏诊现象时常发生,给患者的及时治疗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胸部X线平片漏诊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降低胸部X线平片漏诊的发生率,提升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与生存质量。

影像学的临床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影像学医生脱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对图像资料进行诊断,很难做出正确的临床疾病诊断。而临床医生在填写胸部X线平片检查申请单的时候,申请理由过于简单,影像学医生缺少相应的患者临床资料就没有途径对临床资料与胸部X线平片的图像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对比性重点观察。再加上很多医疗机构的影像学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在对胸部X线平片图像资料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缺少对部分肺野区中窗位的观察与调整窗宽,这是导致胸部X线平片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胸部疾病患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临床主治医生需要在填写胸部X线平片检查申请单的时候,详细地标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病史、检查体征等,为影像学特征检查提供最直接的数据与文字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20例胸部X线平片漏诊患者中,单纯地照射正位胸片且缺少侧位胸片而被漏诊的患者有6例。这是因为很多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更多时候满足于胸部正位平片的检查,对于侧位平片检查的重要性与价值缺少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心脏器官与周围组织的遮掩,使得很多胸部病变组织在正位平片中被忽视而出现漏诊现象。

综上所述,胸部X线平片出现漏诊的常见病变组织与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需要影像学医生与临床主治医生要深刻认识到胸部X线平片对胸部疾病科学诊断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及出现漏诊的原因,在临床实践中对时常被漏诊的病变组织仔细观察与研究,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胸部X线平片漏诊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马晓华.急性胸背部外伤骨折X线漏诊原因与预防[J].中外医疗,2010(10):913-914

[2]董德柱,李素芹,李玉报.26例早期肺癌X線平片误漏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05):734-736

胸部X线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0年6期间, 患者胸部DR影像72例。男43例, 女29例;男女性别比约1.4 ∶ 1, 年龄1~14岁, 平均2.8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惊厥、皮肤黏膜疹。使用carestreamDR机拍摄胸部正位片;危重患儿采用我院国产移动式X光机摄胸部前后位仰卧位普通X线片。临床主要症状:神经系统:嗜睡、易惊、头痛、呕吐、发热、惊厥;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呼吸浅促或节律改变, 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循环系统: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心跳加快或减慢, 脉搏细速、皮肤黏膜疹。全部病例诊断临床医师主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 虽然最终确诊须依据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 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但临床上得到这些检查结果时间较长[1]。

1.2 研究方法

重症手足口病纳入标准:根据卫生部2008年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 将本组病例分为重型 (59例) , 危重型 (13例) 。所有病例X线结果均有2名以上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医师共同做出诊断。

2 结果

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 (门诊) 首次均做DR检查, 而后根据病程及病情变化, 1~2 d拍摄一次;危重患者1 d 1~2次;5 d以后, 患者无其他病发症的, 3~4 d拍摄一次;病愈出院前, 再拍摄一次。

2.2 病变性质

16例 (22%) 患者胸部检查未见异常 (阴性) , 19例 (26%) 胸部显示为肺充 (淤) 血影像, 2例 (3%) 肺水肿, 23例 (32%) 胸片提示支气管炎诊断, 12例 (17%) 患者胸片显示为肺炎实变影;13例患者病情加重, 后进入ICU继续治疗, 10例 (其中3例为新发) 出现肺炎实变影合并肺水肿2例, 余者为原有胸部炎性实变范围扩大;7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中, 2例出现不同程度气胸和/或纵膈气肿影。

2.3 病变部位

肺充 (淤) 血、水肿影像局限一侧者4例, 两侧 (对称) 者18例;支气管炎表现, 局限一侧者5例, 两侧弥散分布者18例;肺炎性实变表现, 右肺实变5例, 左肺2例, 两肺实变5例。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春夏季最易流行爆发, 传播方式通过接触、粪-口、飞沫, 故较易在易感人群中爆发流行, 预防难。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

3.2 本组72例手足口胸部影像特点:X线阳性者多在发病1~2 d (因拍摄时间设备、诊断有所差异) , 阴性例;阳性事变;支气管炎;肺水肿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片状淡薄密度增高影, 变化快, 与肺出血难鉴别, 患儿一般情况允许的话, 可以做SCT进一步明确鉴别诊断;若无法做SCT, 则应立即进入ICU观察治疗, 积极果断处置各种危重病症;在13例急危重患者中, 初次胸片阴性;有的发展, 常合并肺水肿, 因此, 早发现、早隔离、多检测、及时治疗实防止急危重出现及死亡的原则。

总之, 手足口病诊断不困难, 重视并积极对患者病情监测, 避免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并发症, 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胸部X线 篇5

关键词 胸部 外伤 X线 CT

随着交通事故及意外事故的日益增多,每年由于交通事故及意外事故死亡的患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胸部创伤是交通伤亡仅次于颅脑损伤的第二大原因,并常伴有严重的复合伤。胸部创伤的死亡率占所有创伤的25%[1]。因此,对胸部创伤较严重的患者和合并有复合伤的患者进行X线和CT检查,其资料如下。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胸部创伤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4~78岁,平均42岁,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就诊时间1小时~1周。主要为车祸75例,砸伤9例,挤压伤12例,坠落伤4例。临床以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咯血、紫绀、休克为主要症状,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还有昏迷、瘫痪等。100例均作了胸部X线平片及CT检查。

X线及CT表现

肺部渗出性改变:42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且轮廓模糊,伴有小点片状模糊阴影,有的表现为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病变的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分布,但与受伤部位有关,可出现在对侧或双侧同时存在。病变的吸收最早24~48小时,最晚可达2个月,平均10天左右。如伤后48小时阴影继续扩大者,应考虑肺实质内的继续出血或有继发感染存在[2,3]。肺挫伤与创伤性湿肺的产生机制不同,但X线征象及CT表现相似且相互参差[4],本文将此均归为渗出性病变。对于早期的渗出性病变,平片可能提示正常,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模糊,而CT可能已经表现为片状、云絮状、薄雾状的实变影。本文中病例有8例平片肺部正常,而CT扫描却明确提示肺组织的早期实变,肺部表现正常的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作CT扫描,均发现肺部的浅淡斑片状、云絮状高密度影,在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前提下,可提示肺部的创伤性改变。

肺血肿:14例,无具体的部位及数目,呈类圆形,密度较均匀地增高,边缘清且大小不等,直径多在1~3cm,吸收较慢,多在1个月左右。

肺囊肿:11例,均发生在患侧,与肺血肿表现不同,表现为类圆形透光腔,有的边缘较模糊,其间可有液平面或裂隙,为肺实质撕裂后气体或气血同时溢入形成,创伤性囊肿是诊断肺撕裂伤的可靠依据。

肺不张:2例,发生在患侧下叶的一个肺段,另1例发生在对侧下叶,在伤后3天或4天出现。

气胸:22例,患侧高度透亮,无肺纹理走行,在被压缩的肺表面显示为一层纤细边缘,气体多从胸廓外带开始,极少量的气胸,往往平片不可见,而CT扫描却十分清晰。

血气胸:17例,视出血量的多少,可在患侧见肋膈角变钝或横贯一侧胸腔的液气平面,在复查中,常可见因胸膜的粘连而出现的数个大小不等的液气平面。

纵隔及皮下气肿:14例,绝大部分伴有气胸及血气胸存在。患侧的腋部、前胸壁及颈部可见带状、线状或网状的透光影,这与气体进入软组织并沿其间隙分布有关,伴有纵隔气肿时可见纵隔旁的透光带,多见于一侧纵隔,其中1例重症患者可见双侧纵隔气肿。

横膈疝:1例,均发生在患侧。疝入物为结肠、小肠及胃等,平片上可见胸腔内密度明显增高,肺门及肺纹理不清,胃泡明显上升,纵膈右移。

肋骨骨折:61例,肋骨骨折为胸部创伤最常见的表现,其中18例单纯肋骨骨折的患者,但均同时合并有创伤性湿肺或血气胸等表现,其中43例为多发性骨折,其中又有13例还伴有四肢等部位的骨折。

胸腔积血:35例,多为中等量或少量。CT表現为与后胸壁平行的弓形或弧形均匀高密度影,CT值均在30HU左右。

合并腹腔脏器损伤:8例,其中脾破裂5例,肝破裂3例,CT扫描清楚显示患者受伤脏器。

讨 论

胸部创伤的X线平片分析,尤其是连续的平片复查对观察病变的吸收及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意义。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CT诊断报道甚少。胸部外伤常为复合伤,其他部位的伤情往往掩盖了胸伤。因此,对于胸部创伤的患者除了进行X线常规检查外,有条件的情况下或病情仍在进展的话还应该进行CT检查。通过对本文病例的分析,有如下一些体会:①对于肋骨骨折,CT能反映骨折成角向胸内突出的情况,但不能依据CT判断

骨折及有无裂隙骨折的数目,X线平片在反映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优于CT。但对胸骨、肩胛骨及胸锁关节3个部位病变平片观察很易忽略。由于CT是横断扫描,可发现平片中不易发现的骨折、错位及大血管、气管的损伤等。②因为CT可多层面横断扫描,避免了重叠,较X线有更高的敏感度和高分辨率,可以显示小的病变及轻微的胸壁外伤[5],比如能区分积液还是积血、少量气胸及异位气体积聚、少量心包积气、纵隔积气及间质积气等。③对于危重患者的观察,CT有独到之处,胸部创伤往往是全身损伤的一部分,当病情危重时,特别是复合伤休克、昏迷及呼吸急促的患者,往往不能很好配合X线检查,加之体位关系,又不能过多的搬动,有时给检查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而CT扫描时间短,免除了不必要的搬动,加之多层次扫描,它可观察多个器官损伤,如脊柱骨折,脊髓受压情况,肺、心脏、大血管、支气管及腹腔脏器的损伤等。本文39例血气分析中出现不同程度低氧血症,患者有重度缺氧,极度呼吸困难,出现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死率高,6例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现重度低氧血症,CT显示肺挫伤及肺泡性肺水肿,其中4例因全身血液动力学紊乱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并非低氧血症。因此也认为,肺部挫伤伴有低氧血症应想到ARDS可能[6]。综合上述,胸部创伤X线检查因快捷方便和经济,成为首选的检查项目;CT检查因可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尤其是对早期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急重症的诊断率高,成为胸部创伤检查的最优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Groskin SA.Selected topics in chest trauma[J].Radiology,1992,183(3):605-617.

2 王平.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40-42.

3 张志云,贾新平.肺实质损伤的X线诊断:附140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8(6):345-348.

4 冯海光,周辅昔.胸部创伤的CT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2,11(2):17-18.

5 刘金丰.胸部创伤的X线和CT影像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2,10(1):19-20.

胸部X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7例患者中男50例, 女7例;年龄14~75岁, 中位年龄50岁;单发骨折24例占42.1%;一侧多发骨折29例占50.9%, 双侧多发骨折4例占7.0%。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东方1000医用DR系统, 常规投照胸部正位DR片, 同时加照单侧斜位DR或双侧斜位DR片, 能站立者摄胸部立位DR片, 不能站立者摄胸部卧位DR片。

2 结 果

57例患者中正位DR片发现骨折而斜位DR片未发现骨折者13例占22.8%;正位DR片未发现骨折而斜位DR片发现骨折22例占38.6%;正位及双侧斜位DR片均发现有骨折21例占36.8%。通过斜位片发现少量气胸者3例占5.3%。仅有1例患者正位及双侧斜位片均未能发现骨折, X线透视下局部点片发现1根肋骨的前肋端裂纹骨折。

3 讨 论

据统计, 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或合并气胸、液气胸、皮下纵隔气肿等占95.96%[1]。肋骨骨折可以单发或多发, 无移位的肋骨骨折在第1次检查时常不能显示, 尤其是仅投照1张胸部正位片者, 多于数周后复查时因骨痂出现才被发现。骨折线不能显示的原因有: (1) 由于肋骨呈圆拱状, 投照时仅部分肋骨靠片, 其余肋骨均不在同一平面上, 故投影不清楚; (2) 肺部重叠阴影、下部肋骨与心影和膈重叠。故临床可疑骨折时应采用不同的体位投照, 尽可能使可疑骨折部位靠近照片[2]。

因DR片是直接数字X线摄影, 可直接得到数字化影像, 图像清晰度高, 分辨率高。其优点在于有很好的影像后处理功能, 根据需要可对图像进行宽度、对比度、锐利度等调节, 可同时兼顾骨质病变和肺部病变。还可对图像进行角度旋转和翻转, 测量病变的大小、角度, 对可疑部位进行局部放大仔细观察, 并可作相应的箭头、文字等标注。而且成像速度快、曝光时间短, 患者的辐射剂量小、重拍次数减少, 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患者不合作造成的运动模糊等原因。数字化图像非常便于贮存、传输;同时该机还配备了多功能的影像工作站和干式激光打印机, 取代了传统的、繁琐的暗室冲片过程, 很快就能出结果。因此胸部DR片肋骨骨折诊断率较普通X线片明显提高。虽然64排螺旋CT的肋骨重建能清楚的显示每1根肋骨的全部结构, 而且平片不易发现的裂纹骨折也能很好的显示。但其价格昂贵, 且基层医院设备条件及患者的经济条件还达不到。而胸部正斜位DR片既操作简便、快速、图像清晰, 价格便宜, 一般情况下基本都能满足诊断要求。

因肋骨的走行特殊, 正位DR片对肋骨骨折漏诊率较高, 若结合斜位DR片, 特别是同时加照双侧斜位片, 往往能清楚显示不同部位的骨折, 诊断率明显提高。有时, 合并少量气胸时, 卧位正位DR片往往不能显示, 而斜位DR片则能很好的显示。若前胸部外伤, 一般投照胸部正位DR片加患侧前斜位DR片效果比较好;若后胸部外伤一般投照胸部正位DR片加健侧前斜位DR片效果好;若外伤部位靠近腋部附近, 则胸部正位DR片加双侧斜位DR片效果好。

总之, 胸部正位及双侧斜位DR片在胸部外伤中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尤其在肋骨骨折和少量气胸的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法医鉴定患者, 需要及时作出诊断, 而不能等到复查时通过骨痂生长再作出诊断, 一般都需要同时投照正位及双侧斜位片, 必要时还需X线透视下点片以明确诊断、及时作出鉴定。

参考文献

[1]吴恩慧, 张景荣, 曹来宾.放射学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01.

胸部X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资料完整的支原体肺炎患者163例,男性80例,女性83例,年龄3~14岁,入院时病程<7d, 74例,7~14d, 89例。

1.2 诊断标准

临床有剧烈咳嗽,血中MP-IgM抗体滴度1:160以上和/或鼻咽抽吸物MP检测阳性[4]。

1.3 X线检查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日、出院前或出院后1周内行胸部正侧位数字X线摄影。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163患者中,年龄3~7岁52例,7~10岁75例,10~16岁36例。以7~10岁年龄患儿的发病率最高。

2.2 病变影像分布情况

局限于单侧病变的97例患者中,右侧75例(46%),左侧22例(13%),右侧多于左侧;多个叶段受累情况以右下叶受累的例数最多,共68例(42%)其次为右中叶52例(32%),和左上叶50例(31%)。病变影响在肺内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3 胸部X线影像特点

所有肺炎患儿X线平片均有肺部异常表现。如表2。

2.4 治疗后患儿胸片情况

163例中改善129例。

3 讨论

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体,随着对MPP大量研究的深入,目前人们对MP的认识也更加深入。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间能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及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特别是在抵抗力较低的儿童,MPP更为多发。MPP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多发于深秋和初冬,每间隔3~6年有一次地区性流行。MPP的治疗主要是在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原体选择有效地抗生素,但是由于本病早期对于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故不能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使用有效的抗菌素,因而常会造成延误诊治。因此,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及时地明确诊断。胸部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因此正确阅读X线片可提高本病的早期正确诊断。

本文观察163例MPP儿童的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MPP感染存在明显的好发部位。163例患者中,病灶局限于单侧肺脏者97例,其中右侧75例、左侧22例,提示右侧肺脏较左侧易感染。同时观察到在病灶存在的叶段中,右侧下叶明显高于其他叶段,究其原因可能与其解剖特点相关,右肺中叶支气管管道较狭长,管径小,加之受上下叶挤压,右下叶因体位关系,分泌物排泄不畅,而右上肺含气量相对较少,通气状况差,也易引起炎症。在胸部X线片特点方面,超过一半 (56%) 表现为肺实质阴影表现。MPP感染的病理学基础为MP侵犯呼吸道纤毛上皮,导致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形成,同时引起肺间质的充血、水肿和细胞侵润。炎症继续发展,可通过支气管、肺血管到达肺泡间隔,发展为肺泡炎。本文观察结果表明,肺实质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周围阴影、全肺野弥漫性阴影是MP感染的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体现。

综上所述,MPP的胸部X线检查对于MPP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 的胸部X线表现, 指导临床及早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163例病历资料完整的MPP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 MPP的胸部X线检查对于MPP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胸部X线

参考文献

[1]Gaillat J, Flahault A, De Barbeyrac B, et al.Communit yepidemiology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LRT I in France over 29months[J].Eur J Epidemiol, 2005, 20 (7) :643-651.

[2]Macfarlane J, Holmes W, Gard P, 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aetiology and outcome of adul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llness in the community[J].Thorax, 2001, 56 (2) :109-114.

[3]Nagalingam NA, A desiyon AA, Swanaton WH, et al.Prevale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pneumonia patients in four major hospital sin Trinidad[J].New Microbiol, 2004, 27 (4) :345-351.

胸部X线 篇8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婴幼儿X线片检查显示胸腺影133例, 其中男性71例, 女性62例。年龄4 d至8岁。各年龄段分布为出生后30 d以下的51例, 1月至3岁的70例, 3岁以上的12例。所有病例均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热、咳嗽) 而摄仰卧位胸部X线片。

2 结果

2.1 胸腺形态:

①右上纵隔旁“船帆状”阴影34例, 表现为一直角三角形阴影, 内缘与纵隔相连, 外缘光整平直或者呈扇形, 由内上斜向外下, 下缘平直可延伸到水平裂, 整个外形类似“风帆” (图1) 。②右上纵隔旁“僧帽状”阴影43例, 表现为右上纵隔影增宽, 自上纵隔向下逐渐增宽并向肺内突出, 呈“僧帽状” (弧形向肺内突出) 影像, 边缘锐利 (图2) 。③双侧纵隔旁“杯状”阴影40例, 表现为双侧上纵隔影均有增宽, 与心影轮廓融合, 类似“茶杯状” (图3) 。④右上纵隔旁圆形椭圆形阴影14例, 表现为右上纵隔呈圆形或者椭圆形阴影, 酷似纵隔肿瘤影。⑤左上纵隔旁圆形、椭圆形阴影2例, 表现为左上纵隔呈圆形或者椭圆形阴影, 边缘清晰锐利。

2.2 性别、年龄、形态及位置:

133例婴幼儿患者, 男性71例, 女性62例, 男女比为1.14∶1。女婴的胸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比男婴大。所有病例中新生儿50例, 占38%;婴幼儿71例, 占53%;儿童12例, 占9%。婴幼儿胸腺影最为常见。133例胸腺影的形态、例数、位置、所占比例及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图1右上纵隔旁“船帆样”胸腺阴影

图2右上纵隔旁“僧帽样”胸腺阴影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胸腺影多见于婴幼儿和新生儿, 儿童少见。其位置大多位于右上纵隔及双侧上纵隔, 左上纵隔非常少见;其形态大多为“船帆状”“僧帽状”及“杯状”, 圆形椭圆形较为少见。胸腺大小、形态变化很大, 不仅和年龄有关, 投照体位、呼吸等因素也能造成影响, 即使是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摄片其形态也可不同。只有正确认识胸腺影的好发年龄、位置和形态, 才能减少误诊、漏诊, 并与其他肺内、上纵隔病变相鉴别。

3 讨论

胸腺位于前上纵隔, 胸骨后上方, 气管、心底部大血管及心包的前方, 婴幼儿一般胸腺较发达, 大多数婴幼儿正常胸腺位于纵隔内, 少数由于胸腺发达而突出于纵隔之外。分为左右两叶, 多不对称, 中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在婴幼儿、儿童时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具有多种功能, 上皮网状细胞产生胸腺素, 胸腺组织将原始淋巴细胞转化为T淋巴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胸腺在一生中体积变化非常大, 新生儿相对较大 (健康新生儿于出生24 h内胸部X线片均可见胸腺影) , 1~3岁胸腺发育旺盛 (正位胸部X线片大多可见, 个体差异和生理因素影响使胸腺形态差异变化较大) , 3~8岁胸腺发育缓慢 (正位胸部X线片偶尔能见) , 随着年龄增大而萎缩, 10岁以内被结缔组织所代替 (在胸片上不能显示) [1]。

正常情况下, 胸腺覆盖于右肺上叶前方, 上可达肺尖, 正位胸部X线片胸腺内缘与大血管、心脏前后重叠, 外缘和下缘与肺野重叠而构成两侧上纵隔边缘, 胸腺左叶被心影掩盖而显示率较右叶低。文献[2]将正常胸腺形态分为弧型、增宽型、锥型、帆型、不对称型、圆型及波浪型等7型。正常胸腺在胸部X线片上位于前上纵隔, 呈两侧四边形或三角形突出, 边缘笔直光滑, 以右侧明显为均匀致密阴影。胸腺的正常形态在儿童期差异比较大, 当机体受到外伤、手术和感染等刺激, 胸腺可能发生增生。并且可伴有免疫性疾病, 如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3]。

胸部X线片对胸腺增大能直接显示胸腺增大的位置、形态及大小, 能初步确定是胸腺增大还是肺内、纵隔及心脏病变, 便于随访复查对比, 费用低, X线照射剂量低易被患者家属接受。所以熟悉婴幼儿胸腺X线片表现尤为重要。

在临床上, 胸腺增大通常要与右肺上叶的大叶性肺炎、肺不张以及心脏增大等肺、心脏疾病作出鉴别。胸腺呈现“船帆状”突入右上肺, 应与右肺上叶肺不张或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相鉴别。肺叶不张时因肺泡萎陷而体积缩小, 叶间裂向病区移动回缩, 但其脏、壁层胸膜仍保持恒定的接触关系, 因此表现为上纵隔旁楔形片状影, 肺不张早期内肺纹理聚拢, 待肺组织完全不张后, 肺纹理影消失。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 气管因受牵拉而向患侧移位。而增大胸腺影边缘平直或呈外凸状。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为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所形成的肺实变影, 并且于实变区内可见到充气支气管征, 密度可不均匀并可见充气肺组织影。而胸腺影只能看到与其重叠的正常肺纹理而没有充气支气管征。在透视下大叶性肺炎之实变影不随呼吸发生大小改变, 而胸腺影随呼吸可发生明显大小变化, 并且转动体位可清楚看见胸腺的外侧缘。抗炎治疗后复查, 肺炎及肺不张病灶可见明显吸收消失。胸腺影的增大可随小儿肺炎的好转、治愈而减小, 对不典型者可结合透视用各种体位及呼吸气相观察以助鉴别。

胸腺增大还需与上纵隔肿瘤 (胸腺瘤、胸腺囊肿、胸腺脂肪瘤、畸胎瘤、淋巴瘤等) 相鉴别。婴幼儿期位于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为畸胎瘤, 其他肿瘤如淋巴瘤等发病年龄较大, 畸胎瘤含有液体、脂肪、钙化及畸形骨骼和牙齿, 在典型情况下不是以软组织成分为主, 而是以厚壁囊性为主的前纵隔肿块, 临床症状明显。而胸腺增大者胸腺保持正常的形态, 边缘清晰光滑, 其内无钙化, 密度均匀, 主动脉影显示不清表明肿块位于前纵隔[4], 临床上多无症状。胸部X线可初步筛选是胸腺增大还是上纵隔肿瘤, 必要时可辅以CT检查明确诊断, 根据CT值大小, 有无钙化, 有无脂肪密度, 密度是否均匀不难鉴别。当纵隔影增宽需要鉴别是否胸腺增大但无CT时, 可采用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实验性治疗, 如果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增大的纵隔影缩小则表示增大的纵隔影为胸腺所致。胸腺对应激、感染、饥饿和营养状态的反应敏感, 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使胸腺反应性缩小。

总之, 婴幼儿胸腺相对较大, 影像表现不同, 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纵隔肿瘤等) , 使临床诊断和治疗误入歧途, 容易给婴幼儿造成医源性损伤。只有掌握胸腺影增大的好发年龄、位置及形态, 才能区分上纵隔影增宽是增大的胸腺影, 还是肺内、纵隔及心脏病变引起。胸部X线片具有很大的价值, CT对于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但是, 最后尚需依靠穿刺活检及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李铁一.儿科X线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0:1-7.

[2]常贵和, 常俊明.164例婴幼儿正常胸腺X线分析[J].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 26 (2) :163-164.

[3]唐震, 邱国华, 林建勤, 等.儿童胸腺增生的X线和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 20 (4) :313-315.

胸部X线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病例为我院收治的经平片、CT证实的外伤性肋骨骨折病例。2002年7月—2003年5月间收治的22例行普通X线摄片,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37例行DR摄片。男42例,女17例,年龄12~68岁,平均(38±2.8)岁。临床以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受伤至拍片检查时间为30 min~7 d。

1.2 摄影系统

传统高kVp胸片是通过自动胸片机进行,主机是德国西门子Polydoros 100高频X线机,自动胸片架是日本佳能CFC-B100,摄影条件:125 kVp,1.25~2.50 mAs,美国柯达感蓝胶片,柯达M7B冲片机。

DR检查设备为Philips公司DigitalDiagnost摄影系统。无定形硅电子平探测器,有效探测区域为43 cm×43 cm,采用直接转换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SID为1.8~2.0 m。管电压为125~150 kVp,管电量常用2.0~4.0 mAs。患者紧贴胸片架,深吸气后闭气曝光。PACS系统为岱嘉公司开发。

1.3 分析方法

由两位放射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阅片,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最后形成一致诊断意见。DR图像阅片使用影像工作站的高分辨率医用专业LCD显示器,普通X线片阅片使用观片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之间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59例胸部外伤患者的普通X线摄片、DR影像进行分析,共发现138处肋骨骨折。普通X线片骨折部位主要显示在后肋骨和前肋骨,两处合计显示骨折52处,肋骨转变处骨折显示46处,共计显示肋骨骨折98处,显示率为71.0%;DR影像显示后肋骨和前肋骨骨折合计61处,肋骨转变处骨折64处,共计显示肋骨骨折125处,显示率90.6%。

统计138处肋骨骨折其分布部位主要为:后肋骨骨折42处,肋骨转变处骨折72处,前肋骨骨折24处。完全骨折59处,不完全骨折79处。经统计学分析,DR影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高于普通X线片(P<0.05)。

3 讨论

普通X线摄片是以胶片为介质,用溴化银作为感光物质记录影像,通过X光片上各部位黑白对比来反映人体正常和异常的信息。显示的是固定的二维图像,黑白对比度和亮度是固定的,一旦形成照片后,就不可以调节。图像分辨率取决于溴化银颗粒,照片质量易受曝光条件、药水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且灰雾度较大,对比度低,导致胸片有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隐性肋骨骨折显示欠佳,漏诊率较高。

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DR)是指在专用的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读取感应介质记录到的X线影像信息,并以数字化图像方式重放和记录[3]。它与传统放射成像方式不同的是用X线探测器代替了传统的增感屏-胶片来接受X线管发射出的穿透人体的X线。DR成像系统能在计算机上对图像进行处理。医师可通过显示屏对灰度值进行调节,而且可运用计算机配置的软件功能进行影像的放大、缩小,影像的增强,黑白反转等方法来观察。因此放射科医师在观察DR影像时更主动。

与传统高kVp胸片比较,DR胸部摄影不足之处是摄影条件的管电量稍高,传统胸片一般正位用1.25~2.5 mAs,而DR影像一般用2.5~6.0 mAs。在DR摄影,当X线照射量不够大,X线探测器未能接受到足够的X线时,产生的数字化图像上的图像噪声较多,影响影像的清晰度,从而影响X线诊断。而摄影时增加管电量,X线探测器接受到足够的X线量时,产生的图像就清晰。

总之,DR在临床的运用,是普通X线摄影技术和诊断方式的一次革命。其高品质的图像和数字化影像的特征,提高了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性,降低了漏诊率。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胸部外伤患者行胸部普通X线摄影和DR摄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普通X线摄影图像、DR图像,比较普通X线摄影图像和D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59例共发现138处肋骨骨折。普通X线片显示肋骨骨折98处,显示率为71.0%;DR图像显示肋骨骨折125处,显示率90.6%。D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普通X线片(P<0.05)。结论:DR比普通X线片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关键词:X线摄影,数字化,肋骨骨折

参考文献

[1]唐建,蒋力培,邓双成,等.医用X线成像系统的数字化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增刊):4-7.

[2]章伟敏,丁文洪,王志康,等.胸部高千伏摄影过滤方式与表面剂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1):155-156.

胸部X线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126例有胸部外伤史的病例, 其中男84例, 女42例, 年龄18~90岁, 平均54岁。首次检查时间:半小时至7天。全部病例均采用胸部正位片、患侧双斜位片、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 3周后复查胸片检查方法, 并由2名以上主治医师共同读片。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胸部正位片及患侧双斜位片 (CR片, 固定滤线器) 、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 (意大利1 000m A数字化X光机) 、3周后复查胸片作比较。在126例289根肋骨骨折病例中, 36例患者胸部正位片显示肋骨前段及后段骨折线影, 其中有8例出现血气胸, 共正确诊断肋骨骨折181根, 正确诊断率为62.6%, 主要显示前段及后段肋骨骨折, 并用以观察肺实质是否受损, 有无气胸、液气胸、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等现象。38例胸部正位加摄患侧双斜位片, 其中有21例胸部正位片未见明显肋骨骨折征象, 患侧双斜位片可见单根及多根肋骨骨折 (见图1a、1b) , 共正确诊断肋骨骨折240根, 正确诊断率为83.0%。42例胸部正位片加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 其中有18例患者正位片可疑肋骨骨折, 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明确显示肋骨骨折线 (见图2a、2b) , 共正确诊断肋骨骨折277根, 正确诊断率为95.8%, 主要显示腋段肋骨、膈上和膈下肋骨、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及局部胸膜反应增厚等。8例胸部正位片加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加3周后复查胸片, 其中5例患者随复查次数的增加, 肋骨骨折数目也在增多, 共正确诊断肋骨骨折284根, 正确诊断率为98.3%。由于断端血肿的吸收及骨痂的形成, 可清楚显示肋骨细微骨折及不全性骨折。其中有2例患者为1根肋骨头及1根肋软骨骨折。在CT检查时被发现 (见图3) , 因此, 怀疑有肋软骨及肋骨头处骨折时需行CT检查[2]。各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情况见表1。漏诊有单一体位投照参数及角度多种原因, 其中单一体位原因造成的漏诊最多, 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以投照参数及角度原因造成漏诊为多见 (见表2) 。

3 讨论

3.1 肋骨骨折漏诊原因

(1) 单一体位原因。肋骨呈弓状弯曲斜形, 肋弓部弯曲度大, 胸部前后方向受到挤压时, 易在腋中线处折断, 一般常规投照体位易重叠, 使弓部骨折线很难显示或分辨清楚, 其中无错位的骨折更难显示。由于胸部正位投照时, 人体冠状面与胸片架形成5~15度角, 加之患侧局部胸壁软组织肿胀肥厚, 湿肺、胸腔积液及胸廓先天畸形等因素影响, 致使肋弓处重叠部分增多, 造成该处骨折线不易显示, 使得单一胸部正位片在肋骨骨折诊断方面具有局限性。据上述统计, 胸部正位片肋骨骨折正确诊断率为62.6%。

(2) 投照参数及角度原因。常规胸部前后位及后前位投照, 常常使用高千伏摄影, 肋骨会被穿透, 导致肋骨骨折不易观察。再由于膈下肋骨解剖位置的关系及肋骨骨折时常伴有肺出血或胸腔积液等情况, 使骨折部位易被遮盖, 若条件选择不当, 易发生漏诊。下部肋骨因与上腹部重叠, 加之胸部正位投照时球管中心在胸4、5椎体水平处, 增加了下部肋骨的斜度, 使肋骨骨折更不易显示。

(3) 主观原因。因经验不足或报告时间紧促、阅片不仔细等, 也会造成肋骨骨折漏诊。我们曾遇1例肋骨骨折漏诊患者, 患者以心前区不适来就诊, 没有明显外伤史, 看片时以心脏为主, 未对肋骨进行仔细、全面观察, 且未发现右上胸侧壁局部胸膜肥厚, 次日复查摄片时患者出现明显血气胸, 右侧2根肋骨骨折。因此, 在全面、仔细观看胸片的同时, 还要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了解患者病情, 必要时行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压痛部位, 做胸部挤压试验, 或者摄患侧切线位点片, 降低漏诊率。医师个人阅片经验、习惯等也可能导致漏诊、误诊。因此, 必须坚持实施集体阅片制度和诊断报告签发制度, 以减少漏诊。

3.2 预防措施

(1) 多轴位摄片及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肋骨骨折检查方法可根据受伤具体部位而定。胸部正位片由于肋骨弓部的重叠, 漏诊较多, 漏诊率为37.4%。胸部创伤常规摄取站立后前位胸片, 后肋有放大模糊现象, 为避免影响, 后肋骨折可应用前后位, 前肋骨折应用后前位, 肋骨腋段骨折应用肋骨骨斜位法或肋骨展开法投照[3], 以显示腋段全貌, 对发现肋骨弓部骨折很有帮助。因此, 胸部正位片加患侧双斜位片 (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 应作为诊断肋骨骨折的常规体位。肋骨双斜位片, 应根据疼痛部位选择适当体位及角度, 如右侧后肋骨骨折, 应选择左后斜位;右侧前肋骨骨折, 应选择左前斜位;前肋远端及后肋近端骨折, 应适当增大人体冠状面与胶片角度, 尽可能与骨折线成切线位再摄片。但由于旋转角度及患者吸气闭气等配合不佳造成骨折线显示不清, 漏诊情况也时有发生。利用意大利1000m A数字化X光机旋转患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摄取患侧切线位片, 透视时可让患者或其家属用右手食指沿垂直于X线球管方向指出伤痛点, 在透视下多角度旋转患者骨折线清楚显示时摄取双斜位片。如果透视下未发现骨折线, 应摄左右斜位多角度点片, 特别是疼痛部位切线位点片, 有时能显示出细微的骨折线。肋骨压痛点旋转患者进行多轴位肋骨点片检查, 有目的和方向地旋转患者, 使重叠肋骨展开, 以便清晰显示骨折线[4], 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肋骨骨折漏诊率。

(2) 不同摄片条件及适当角度。对于胸部外伤患者, 可使用低KV;对于昏迷及不配合患者, 可使用高KV、高m AS, 短时间使肋骨未被完全穿透, 更清晰地显示骨纹理和骨皮质走行及连续情况, 有利于骨折断端的观察。对疑有外伤性气胸患者, 应适当降低条件;而疑有膈下肋骨骨折或合并胸腔积液、肺出血等并发症患者, 应增加条件或选用滤线器、高千伏摄影等。膈上下肋骨或胸部密度相差较大时, 分别设置多种曝光条件摄片, 以使患侧肋骨清楚显示, 并适当提高曝光条件, 以兼顾膈下肋骨及肋弓部的观察。膈下肋骨投照时, 可取仰卧位水平投照, 球管向头侧倾斜10~15度[5]。

(3) 不同时间摄片。肋骨骨折的初次检查, 即使拍摄胸部正位片、患侧双斜位片及多角度点片, 也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正确诊断, 如细小骨折线及不全性骨折等, 只有复查时才能发现。这是由于骨折一周后, 骨折断端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 使骨折线明显, 有利于诊断。其中5例患者, 随着肋骨骨折复查次数增加及骨痂的逐渐形成, 肋骨骨折数目逐渐增多。

(4) 结合临床病史仔细阅片。仔细观察每一根肋骨的外形是否完整, 骨小梁、骨皮质是否连续, 做到逐根仔细观察, 注意有无细小透亮线、皮质轻度翘起后不连续、肋骨走行不自然等现象, 同时, 也要对局部胸膜改变及肺野外带的淡薄阴影、肋膈角变钝等间接征象加以重视, 并亲自询问病史, 检查患者压痛部位, 做胸部挤压试验等。

通过以上病例分析, 我们认为胸部正位片、患侧双斜位片与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相结合, 以及结合CT检查、临床体征、认真摄片和逐根肋骨仔细观察, 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肋骨骨折漏诊。

摘要:目的 探讨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26例肋骨骨折患者检查方法 (包括摄胸部正位片、患侧双斜位片、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3周后复查胸片) 进行分析。结果 以外伤后的一系列检查及3周后的复查胸片新发现的骨折数为最后结果, 回顾性地对126例 (289根肋骨) 肋骨骨折患者的一系列片子进行读片, 其中胸部正位片正确诊断181根肋骨骨折, 胸部正位片加患侧双斜位片正确诊断240根肋骨骨折, 胸部正位片加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正确诊断277根肋骨骨折, 胸部正位片加患侧透视下切线位点片加定期复查胸片正确诊断284根肋骨骨折。结论 单一胸部正位片在诊断肋骨骨折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需结合多体位摄片、不同时间摄片及逐根肋骨的仔细诊断, 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

关键词:X线诊断,肋骨骨折,漏诊

参考文献

[1]胡金斗.多发性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8:765.

[2]孔江明.成人肋软骨骨折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11:1014.

[3]许连江.肋骨弓部骨折的投照方法[J].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7, 13 (4) :235.

[4]李在明.三位X线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11:1224.

上一篇:中小学体育人才下一篇:坚持保基本的原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