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2024-09-23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共15篇)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篇1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1、实行24值班制,按时交接班,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

2、为确保随时投入抢救工作,做到抢救室设备齐全,专人管理。

3、危重病人抢救时,当班医务人员应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一般抢救由该科值班医师及抢救护士负责,特殊抢救请示医务处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各级人员做到明确分工,密切合作。

4、一切物品实行四固定(定量、定位、定人、定期检查)制度,抢救室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5、抢救室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遵守各种疾病抢救常规程序,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非参加抢救人员不得进入抢救室。

6、室内用物,使用后及时清洗、整理、补充和消毒,每日由专人检查。

7、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后,由医务人员送至病房或手术室,因病情不宜搬动者,留急诊科继续观察。

8、每次抢救工作结束后,由负责医师及护士(长)做总结。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2008年1月~200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接诊时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常规心肺复苏(CPR)至少半小时无效死亡即院前死亡病例和接诊时生命体征不稳而需立刻进入抢救室的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在发病24 h内死亡的病例。

1.2 分析方法

按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逐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接诊时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常规心肺复苏(CPR)至少半小时无效,即院前死亡142例,占58.20%。接诊时患者生命体征不稳的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于发病24 h内死亡102例,占41.80%。

2.2 年龄和性别分布发病24 h死亡者,70~79岁年龄段的死亡病例最多。其后依次为60~69岁及80~89岁年龄段,这3个年龄段共死亡68例,占66.67%。有12例无性别记录,余90例中男57例,女33例,男女比例1.73。院前死亡142例,70~79岁年龄段的死亡病例最多,其后依次为80~89岁及60~69岁,这3个年龄段共死亡91例,占64.08%。60~89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见表1及表2。

2.3 死亡时间分布

142例院前死亡病例,其中19例死亡时间记录不详,余123例死亡病例中00:00~6:00时间段的急诊死亡病例仅25例,占20.32%。

2.4 死亡原因分类

院前死亡组,该组资料有43份显示基础疾病不详(包括抢救生命时未追问基础疾病者),其余病例中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者66例,排列首位。各种创伤排第2位,肿瘤排第3位。前3位死亡原因占院前死亡病例的比率高达69.72%。其中外伤病例23例,男性17例远高于女性6例,外伤病例主要为车祸伤,其次为高空坠落伤。入院24 h内死亡组,排列首位是脑出血16例,占15.68%,其次是创伤13例,占12.74%,再次是晚期肿瘤11例,占10.78%。见表3,表4。

3 讨论

60~89岁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与上海市市区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死亡高峰年龄段相同[1],文献[2]报道在2562例急诊死亡患者中老年人在占很大比例(41.30%)。老年病的研究应予以重视,这种高死亡率,可能与人的寿命延长有关。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20~69岁死亡病例,男77例,女29例,男女比例2.66,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及其工作性质等因素有关。

院前死亡0:00~6:00时间段死亡病例较少,原因尚不明确。有文献[3]显示00:00~08:00接警死亡患者最多,也有文献[4]显示6:00~10:00和18:00~22:00时间段的急诊死亡病例相对较多。文献[5]显示院前心脏性猝死组患者死亡在2:00~4:00达最低,然后开始上升,至8:00~10:00达最高峰,然后保持下降趋势。

本组资料显示,急诊发病24 h内死亡排列首位的是脑出血。脑出血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量大导致脑疝形成。文献[6]认为,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适用于各个部位的血肿,特别是对深部血肿,如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出血等。该方法对患者损伤非常小,手术往往在局麻下进行,能在数分钟内一步到位进入血肿腔,且可在病房及观察室进行。文献[7]脑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内即进入深昏迷,提示出血量大,部位深,预后差,不宜手术,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二级预防工作是关键,防患于未然,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本资料显示心梗及脑梗死亡病例较少,可能与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死亡原因中各种创伤占第二位,尤以车祸伤居多,由于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使得创伤成为危害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交通伤具有发生频率高、伤亡多、损失大及可预防性的特点,死亡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8]。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及加强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后果的主要措施[9]。

本资料显示,肿瘤病例在急诊死亡中位列第三位,有文献报道[10,11]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所有急诊死亡患者死因顺位的第2位。这一变化,要求急诊科的医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肿瘤基本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抢救水平,对肿瘤急诊患者必须采取积极而正确的措施。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06-01

2010年起,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全院动员大会,努力实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护理服务新目标。现将我院急诊抢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抢救室包括抢救室、注射室、清创间、石膏间,实际开放床位13张,护理人员14人;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岁;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4人,大专10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4人。

2方法

2.1组织科室学习,提高认识

科内组织学习了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省卫生厅标准以及我院制定的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的思想认识,充分理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夯实服务基础,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创建具有急诊特色的护理服务品牌。

2.2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做到让病人满意。具体包括:主动服务,想在患者与家属所想之前;沟通交流过程中使用礼貌语言,体现护理人员对病患者及家属的尊重与爱护;迎接患者要有热情问候声,操作治疗前要有耐心解释声,护理配合后要有由衷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娓娓道歉声。

2.3优质护理措施

2.3.1加強基础护理服务

针对在抢救室留察的患者,强化基础护理。进行晨晚间护理,更换床罩、被套,更换干净衣裤。加强口腔护理,包括使用面罩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加强会阴护理,分泌物较多时指导家属清洗会阴部。注重皮肤护理,全面评估褥疮危险因素,q2h翻身拍背。每周两次更换留置针敷贴、肝素帽、尿袋、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患者床边备专门吸痰治疗盘,每日更换各类吸痰用水。

2.3.2加强病情观察

尽管患者离护士站很近,但仍每隔5—10分钟床旁巡视患者。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危重患者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床旁观察病情:了解抢救治疗进度包括病情评估、药物治疗、检查报告,监测生命体征,检查氧气管、胃肠减压、气管插管、浅静脉置管、保留导尿等各种导管的标识、深度、通畅度,检查伤口敷料清洁度、引流液性质,翻身检查褥疮情况。

2.3.3加强抢救室管理

注重环境卫生管理,出院患者及时进行抢救单元的终末处理,包括床头柜、抢救平车、地面、墙壁等擦洗清洁消毒。注重陪客管理,抢救时开启抢救指示灯,请患者家属协助抢救治疗离开抢救室等候,病情稳定时留一位家属陪护,其余家属不得入抢救室。提供便民服务:检查患者指甲、胡须、头发情况,提供指甲剪、剃须刀、床头理发服务;根据医生的饮食治疗医嘱,与营养室联系,提供患者的饮食,并为陪护家属提供快餐盒饭;夜间陪护家属提供躺椅;为老弱病残患者提供轮椅使用。

3讨论

3.1急诊抢救室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急、危、重症病人聚集的科室,病人流动性大、周转快、病情重、变化快,加之病人与家属情绪急躁等特点的存在。如何在急诊这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开展优质护理,力争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服务上尽善尽美,信誉上真诚可靠。

3.2优质护理作为临床有效的护理措施,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服务。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疾病的影响。通过加强病情观察,获取直接资料,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加强抢救室管理,注重患者需求,体现人文关怀,改善与急诊患者家属的关系,也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 篇4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一般在24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科间会诊,原则上由专科高年资医师承担,进修医师和无资质医师不能独立执行会诊。

3、急诊会诊:被邀人员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7天不能确诊的,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10天不能确诊的,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收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病情需要申请医技科室急诊检查者,主管医师填写申请单需经上级医师签名后送出,非急诊病例或病情需要者,一般不作急诊申请和床边检查。

9、门诊必须执行首诊科室、医师负责制。连续三次未能确诊者、危重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复诊签字,涉及两个或多个科室,一时不能确诊者,应由挂号第一科和第一个接诊医师负责,确诊后方能转入另一科。

1 0、凡遇疑难门诊病例,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先院内、后院外的原则分别办妥会诊手续进行会诊。必要时门诊办公室可以出面组织会诊,协商责成科室收入院。

附:转诊制度

1、转院病种:对结核病(开放型)、麻疯病等特殊病种,因病房条件和病人管理问题,有关科室可提出转院申请。

2、转院程序:由经治医师提出,科内讨论或科主任审核,门诊病人经门办、住院病人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任何个人或科室不得自行决定转院,不得借故推诿病人,更不得为谋取私利向兄弟医院介绍病人。

3、对危急、重病人转院时,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转院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

4、病人如需要专科治疗,须经转入科同意,转出科写转科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5、兼有两种疾病或不易判断是哪种疾病时,应按主要疾病(或原收治科)确定收治科室,严防互相推委,延误治疗。

急诊抢救制度

1、抢救室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做到随时投入急救工作,在抢救当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及时、积极地给予支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容,严禁推拖,抢救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

2、一切急救用品施行“四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及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避免抢救时出现故障,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接班交班,并作记录。

3、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要的医师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合作。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工作帽,非参加抢救的人员,未经负责人允许,不得进入抢救室。

5、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求作好记录,要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6、医护密切配合,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药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补开处方。

7、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8、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抢救室继续观察与治疗,确定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9.对已住院治疗的急诊病人要定期进行追踪随访。

10.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篇5

为了加强急诊急救工作,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最佳和快速抢救机会,依据《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的职业责任感。

二、急诊科收到急危重症患者,需其他科室增派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其他科室人员一旦得到召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应立即放下手头工作,10分钟内赶赴现场,参加抢救工作。

三、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10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四、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会诊邀请书上写明“请××科××医师急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或医师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五、其他临床科室出现危重患者需急会诊的,比照前述第二、第三款处置。凡应召急会诊和抢救无故不到的,按旷工加重处罚。由此造成的责任纠纷与事故,由本人负主要责任。

六、急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们)认真听取并仔细检诊病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一同参加抢救工作,抢救完成后认真书写好会诊记录。

七、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由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八、对全院医务人员平时应做好急诊急救的责任意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思想上有高度清晰地认识和警觉性。要求院内中高级技师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应召参加院前院内紧急医疗救援、急诊会诊和抢救。

2018年10月

急诊大批病人抢救护理的工作心得 篇6

属基层镇的医院,地处干道公路旁,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工伤、烧伤、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由于组织健全,技术力量充实,故均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抢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

全院统一指挥:遇到成批患者同时来急诊时,应即时报告院部急救领导小组,由院急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全院力量争分夺秒投入抢救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这样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抢救工作是否组织得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而抢救工作的组织又靠着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护士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护士长应及时掌握抢救情况,合理组织安排,同时负责业务指导,对全体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事态有所估计,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抢救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随时给予解决,同时提醒及指导护理人员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了解病情,及时提供线索,密切配合,紧张有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人的转送工作: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与住院部相应科室及时联系,做好接纳病人的准备。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时转送住院部,这样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重点抢救。

整理工作:抢救工作完毕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检查清洗,维修急救器材,以备后用;补充急救药品;抢救病人完毕,补办一切手续,完善各种记录,如急诊日志,入院登记,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死亡记录等;完成医疗费用、药费等的结算;归还所借物品等。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篇7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无陪化,舒适护理,效果观察

随着无陪化急诊管理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 我院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也逐渐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1]。为了更好地提高无陪化应用效果, 我院对50例急诊抢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 效果显著, 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诊室抢救患者, 按就诊时间分为A、B组各50例。A组患者男29例, 女21例, 年龄13岁~84岁, 平均年龄 (49.56±3.58) 岁;B组患者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9岁~81岁, 平均年龄 (49.55±3.59)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给氧、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生命体征、心理护理等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舒适护理, 具体如下。

1.2.1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见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应对患者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 并就抢救室相关规章制度、护理项目、探视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 以便有效降低患者的陌生感。同时应注意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通过及时沟通与交流, 对患者相关情况做进一步了解, 并有效缓解其焦灼等情绪。

1.2.2制订与评估为更好地提高全面护理,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 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 并将其作为评价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参照依据。

1.2.3抢救室护理患者进入抢救室后, 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实施舒适护理: (1) 改善环境。患者进入抢救室前, 应保证手术室环境清洁、整齐, 温度、湿度适宜, 病床与病床之间应用隔帘隔开, 保证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隐私得到保护, 物品应摆放整齐, 避免医护人员在取用过程中出现失误。在实施抢救时, 应积极应用屏风, 避免对同抢救室其他患者造成负性刺激, 以至沮丧、焦虑甚至惶恐不已。 (2) 保证患者体位舒适。在抢救过程中, 应根据病情及患者个人意愿,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并经常变换, 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不适状态, 进而影响整个身心。对于需要通过约束带进行约束的患者, 应保证松紧适度, 并定时松绑, 促使患者功能、皮肤等处于正常状态。 (3) 保证患者皮肤舒适。抢救过程中应充分保证操作动作轻柔, 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除此之外, 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 采取相应措施, 保证患者皮肤干净、整洁。比如对于小便失禁的患者, 应留置导尿管;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应避免强行插入导尿管, 以免对尿道黏膜产生损伤, 可采用保鲜袋阴茎套扎。对于大便失禁的患者, 最好采用一件式造口袋, 以充分保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完整。在护理工作中, 还应保证敷贴、胶布等面积最小化, 在更换胶布时, 应顺着毛发的方向去除, 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不良刺激。 (4) 静脉输液护理。静脉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 避免多次穿刺导致患者皮肤青紫。在穿刺过程中应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 并选择型号、长度等最小的留置针。保证输液速度、温度适应, 不会造成患者穿刺部位出现严重不适。定期巡查, 及时更换输液瓶。 (5) 休息护理。做好患者睡眠、休息的护理, 应保证其他各项护理措施在不影响患者睡眠的情况下实施, 定时开关照明灯, 对于夜晚影响患者睡眠的照明灯应给予关闭。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应遵医嘱实施相关护理措施, 以保证患者睡眠充足。 (6) 机械通气护理。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应充分保证其通道通畅, 定时吸痰, 并对患者痰液进行科学评估, 避免频繁吸痰对气道黏膜等造成损伤, 同时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定时对患者口唇进行湿润, 避免患者出现口渴、口干等现象。

1.2.4出抢救室后相关护理措施 (1) 协助患者对衣物进行整理,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疾病知识进行讲解, 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于转入专门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的患者, 应有护理人员陪同前往, 并就相关资料进行交接。 (2)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认真听取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并积极改善, 提高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并统计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等落实度[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满意度对比A组患者满意度为60.0%, B组患者满意度为90.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健康教育、生活护理落实度对比A、B 2组患者健康教育、生活护理落实度对比, B组患者明显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当今的护理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逐渐转换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须将患者作为心理、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开放性的有机综合整体, 进而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深化内涵后的必然结果[3], 其能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保持愉快的状态或者减少不愉快的发生, 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能够让患者感到一种舒适的感觉。对于种种因素, 如病房舒适度、清洁度、冷敷、热敷、止痛、老人护理等各种因素产生的不舒适感, 探究出解决办法, 舒适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 充分保证其身心均处于舒适状态;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不断研究探索, 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干预, 让患者的身心均达到最佳状态, 缩短或是降低不愉快的感受, 真正达到全身心的舒适, 促进病情的恢复[4]。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 在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舒适护理对无陪化急诊抢救室患者进行护理, 通过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研究, 得出:行舒适护理的B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0.0%, 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A组患者的60.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主要原因在于常规护理时, 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繁琐, 常会对患者造成忽视, 无法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而舒适护理的实施, 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细致化, 能够顾及到患者的生活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进而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5]。B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方式, 显著提升了健康教育落实度和生活护理落实度, 分别为98.0%和94.0%, 与A组患者的80.0%和82.0%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P均<0.05) 。主要是因为舒适护理针对患者对手术及病情的不良心理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有助于医务人员和患者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更加尽心尽力;督促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专业能力, 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展现, 对患者的护理更加全面具体[6]。同时, 舒适护理兼顾了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 提高护理质量, 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通过对舒适护理 (B组) 和常规护理 (A组) 2组患者展开对比研究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 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使健康教育、日常护理等工作落到实处, 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急诊科无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 (8) :2134-2135.

[2]张阳春.探讨舒适护理在无陪化急诊抢救室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1) :32-33.

[3]张雯雯.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 (11) :1237-1238.

[4]李爱珠, 范宁.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3, 5 (3) :272-273.

[5]黄东坚, 郭丽娟.舒适护理在60例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1) :108-110.

提高急诊抢救护理质量的必要性 篇8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给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势在必行,尤其是急救医学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重要学科和内容。

急诊抢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它具有多科综合性的医疗任务,而护理工作则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急诊护士在执行整个救治过程中起着前哨、助手、组织者之一的重要作用,因此,护士整体素质,护理质量对抢救病人有直接的影响。如何提高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是急诊护理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1 急诊抢救工作的特点

1.1 随机性强:需救治的病人何时来,来多少,病伤情况如何,危重程度如何,这些都是事先无法知晓的,因此要求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做好一切接应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用物准备),坚守岗位。

1.2 应急性强,时间性短,急诊病人多数来势凶猛,必须争分夺秒,迅速判断,获取良好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

1.3 病伤情况多为复杂,特别是目前分科细,对鉴别分诊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相应的分诊鉴别水平。对危重病人抓主要矛盾,对危及生命的因素应先进行处理。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要求则是配合医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熟练的抢救技能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并要求做到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2 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患者。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树立珍惜生命,同情和尊重病人的责任感。要客观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认识心理护理对危重病人更为重要,不良的言行举止会导致病人的心理改变,或加重病情,或使他们失去对救治的信心和安全感,从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产生救治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因此,急诊护士应具有一定的言行修养及严谨、认真、敏捷的工作作风。

3 提高护理质量是抢救工作的保证

3.1 急诊护士是抢救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之一,抢救的成功于否,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因此必须掌握扎实,规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外,必须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争分夺秒,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时间进行抢救,做到迅速评估病人,判断准确,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极为重要,对任何原因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呼吸心跳骤停者都不应该放弃救治,而應争分夺秒,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迅速抢救。

3.2 急诊病人多数来势凶猛,决不允许延误时间,因此除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外,用物准备对抢救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氧气、急救药品、,抢救器械等,所以对抢救用物应该加强管理,做到配备齐全、定期检查、定点放置、专人保管,用后即补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开展抢救工作,争分夺秒的去挽救病人的生命。

3.3 复苏(心肺脑全面复苏CPCR)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也是急诊抢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急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临床死亡者的救治,必须抢在未进入生物学死亡以前,即在心跳呼吸停止的4-6分钟以内。因此,对心跳呼吸虽停,从表面看生命活动已经消失,但组织内部的代谢过程仍在进行,脑中枢机能活动虽不正常,但未进入完全不可逆状态,因而必须抓住时机进行复苏救治。

心肺复苏的同时,不可忽略脑的保护与复苏,它具有与心肺复苏的同等重要性,因为脑性死亡是人类机体死亡的重要标志。而只有心肺功能的复苏已不再是复苏成功的最高标准。由于脑是维持生命机体意识与思维的重要器官,只有当脑功能的恢复,意识状态,尤其是智能的恢复,才是衡量全面复苏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科于2011年4月16日收治一例36小时无自主呼吸的病人,由于全科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抢救成功,使病人重获新生。

病人张××,女,36岁,住院号265,因与家人发生口角,服安定(时间、剂量不详),次晨8时15分送入我科,入院时血压为“0”,瞳孔左>右,对光反射消失,脉博未触及,呼吸停止。及时给予心肺复苏,脑保护等处理,数分钟后,心跳恢复,但仍无自主呼吸,即行气管切开,同步呼吸机供氧、血压回升。36小时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转入病房,治愈出院。

3.4 在熟悉各类危重病症病情鉴别,判断及病情进展的同时,要全面考虑来自表面的和潜在的危险,以及抢救要点和抢救程序,对某些特别抢救手术,要配合好医生打破过去认为急诊抢救仅限于复苏、升压,支持治疗处理,待平稳后再转入病房手术的常规,这样才能抢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生存机会才越多。

例一:叶××,男性,28岁,住院号159,因胸部刀刺伤于2011年9月20日晚12小时送入我科,病人失血性休克,血压为“0”,剑突偏左约3.5CM大小的刀口向外喷血,意识不清,考虑心机损伤,立即给予抗休克,开胸止血,手术时发现患者右心室壁裂口3CM,由于抓住时机争取了时间,抢救成功,住院27天痊愈出院。

例二:简××,男性,48岁,住院号200,因车祸于2011年10月5日入我科,病人右颈动脉损伤,面总动脉断裂,失血性休克,血压为“0”,呼吸停止,心率微弱,34次/分,立即就地抗休克并手术修补、止血,抢救成功,住院15天痊愈出院。

3.5 由于急诊病情千变万化,范围较广,必须将“急”字赋予数量概念,即按病情、伤情的急骤发展变化,从接诊开始计算,以0-2小时内,8小时以内,12小时以内,24小时以内可导致生命活动停止(或留下终身残疾)的可能将抢救分为:特急、急重、普急、亚急等四类。特急抢救(0-2小时),急重类(8小时以内),普急类(12小时内),亚急类(24小时内)进行安排,大体估计还有多少有效时间利用,不但增加抢救人员的时间紧迫感,也可提供和探索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抢救时间,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抢救工作的质量。

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9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使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辅料等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

3.每月检查核对抢救药品、器材、一次性物品班班交班,使用数目相符,性能完好。

4.抢救室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不得有过期。

6.抢救室使用后要及时整理、清洁、消毒,每周彻底清理1次。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进行工作。

8.抢救室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抢救技术,积极主动配合抢救,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9.抢救用过的物品,仪器记录等要及时清理、消毒、以必再用,药品用后及时补充齐全。

10.。

儿科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10

一、目的及时、迅速、有效地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适用范围急、重危病人的抢救。

三、要求

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重危病人进行抢救护理。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遇有需抢救的危重病人,主管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及时填写“危重病人知情同意书”、“危重病人通知单”、“危重病人报告单”,并通知家属或单位。凡干部保健对象的病危通知应先报医务部,再由医务部通知卫生保健办或有关单位。

3、对急、危、重病人要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抢救有困难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4、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接受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5、当抢救病人的医生尚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怔,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作准备。

6、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7、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8、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按医院统一规定放臵,标记清楚。定位、定量放臵,定人保管,检查无误后可用封条(或一次性锁)封存并签名,以保证应急使用。启用后必须及时补充、清点、检查、封存。每月至少清查一次。

9、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臵工作。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抢救室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抢救室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抢救室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抢救室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抢救室的收治范围。

5、不论患哪种疾病的病人,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了明显异常,或者出现了有可能恢复的某个脏器功能障碍,或者该患者有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因素均可入住抢救室。

1、总则:患者的转出,遵循病情及家属的意愿决定。

2、抢救室患者应经上级医师查房和允许后转出;

3、患者转入抢救室的原因基本去除,在普通病房能继续完成治疗时,可考虑转出;

4、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将患者转出时,如病情不允许,须详细告知病情及风险,其仍坚持的可考虑转出,应请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中签字确认;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篇11

百草枯又被称为对草快、克芜踪,我国台湾省称巴拉刈,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强毒性除草剂。目前百草枯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比较普遍,其中毒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百草枯可以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主要分布于中毒者的肺、肾和肌肉内,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在3日内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可以高达85%以上。笔者在我院急诊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病例均为我院急诊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随机分级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56岁,平均37.7±7.5岁;中毒量<20mL者11例,20~90mL者13例,>90mL者6例;中毒时间<6h者12例,6~12h者13例,>12h者5例。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7~60岁,平均38.4±7.8岁;中毒量<20mL者10例,20~90mL者13例,>90mL者7例;中毒时间<6h者11例,6~12h者13例,>12h者6例。所有中毒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肾功衰竭、中毒性肝炎等。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中毒程度及中毒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洗胃、解毒、导泻、保肝、保肾、吸氧等解毒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等检查。立即洗胃:百草枯的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尽早彻底的洗胃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一般情况下洗胃液不少于5L,液体温度30~37℃,每次注入量为200~300mL。洗胃时操作应轻柔,以防止造成胃损伤。解毒:洗完胃后给予患者15%漂白土口服以中合百草枯的毒性,小量频服。导泻:以甘露醇或硫酸镁导泻,以排除患者体内残留的百草枯,导泻与解毒可以同时进行。血液透析: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安置透析管,应用德国Fresenius4008S血液透析机及碳酸氢盐透析进行血液透析,血流量/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液灌流:应用树脂灌流器串联于透析机前,血流量为200~250mL/min。血液透析和灌流时间2~3h,1次/d,治疗3~7d,术后给予患者应用鱼精蛋白中和透析用的肝素。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部X线片、血氧饱和度、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临床上仍有轻度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可见肺间质改变,血氧饱和度基本恢复正常,其他生化指标全部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痊愈与好转合计为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中痊愈13例,占43.3%,好转15例占5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9例,占30.0%,好转10例占33.3%,无效11例,占36.7%,总有效率达为63.3%。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上,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百草枯的中毒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中毒时主要影响的脏器为肺和肾,同时可以累及肌肉和骨骼,以及全身的器官。百草枯可以造成肺细胞膜脂质氧化,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引起肺泡细胞的肿胀坏死,严重时可以造成患者肺部的严重损伤,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脏的损伤主要是由于百草枯可以在人體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而损害细胞的功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从而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衰竭。

百草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消化道的损伤,主要为口咽、食道、胃、小肠等处的粘膜发生水肿、溃疡;第二阶段,肝肾功能受损,主要为中央区肝细胞损伤及近端肾小管损伤,同时伴有心肌和骨髂的坏死,还可能造成神经和胰腺的受累;第三阶段,毒性主要聚集于肺部,严重时会造成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对于百草枯尚没有特异性的解毒药,但常规的解毒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中毒症状。百草枯的吸收主要在小肠,患者刚刚服毒后较短时间内,在胃内吸收的毒素很少,通过快速的洗胃可以清除患者吸入的大部分毒素。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中毒的内科治疗上,应用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具有很高的有效率,在本组研究中可以达到93.3%,而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有效为63.3%。应用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简单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案。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 2年1—12月未实施定位抢救前, 按常规模式抢救的急诊危重病例89例, 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 女37例;年龄4~87岁;其中多发伤36例 (40.4%) , 心搏骤停28例 (31.5%) , 中毒13例 (14.6%) , 其他12例 (13.5%) 。2013年1—12月实施定位抢救后的急诊危重病例94例, 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 女43例;年龄2~91岁;多发伤39例 (41.5%) , 心搏骤停36例 (38.3%) , 中毒9例 (9.6%) , 其他10例 (10.6%)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接近。

1.2 抢救方法

对照组按照旧模式, 用常规, 无分工抢救方式。观察组用定位抢救模式进行抢救。接到院前急诊患者具体病情信息后, 即进入定位抢救程序。具体定位方法见表1。其中A位和E位由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担任;B位和C位由责任护士或中年资 (工作5年以上) 护士担任, B位有时可由医生担任;D位由低年资或助理护士担任。

1.3 评定指标

有效抢救时间:接诊到术前或住院前准备完毕的时间。抢救成功:采取抢救措施后, 生命体征平稳, 转运至手术室或住院科室无生命危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 (32.8±8.6) 分钟, 对照组 (65.7±14.8) 分钟,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51, P<0.01) 。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成功92例 (97.9%) , 死亡2例 (2.1%) ;对照组成功72例 (80.9%) , 死亡17例 (19.1%)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16, P<0.01) 。

3 讨论

定位抢救法是根据病情和人力资源情况, 合理选择定位法, 把时间和人力集中在对患者主要抢救措施的实施上, 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抢救。定位抢救法中职责的科学分工使急救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 护士由简单、被动地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为患者进行多方位、全过程的无缝隙急救护理。根据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 多种抢救措施同步落实:如医生评估病情, 进行体格检查同时, 护士可以做好抢救准备, 各项生命处置也可同时进行, 保证急救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序贯实施, 缩短抢救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以往的抢救工作中, 护理人员缺乏相互协作及抢救的有序性, 交叉重复操作, 操作时相互影响或发生冲撞。实行定位抢救时, 抢救室当班护士按照本班次能力搭配原则, 自行分配抢救位置, 履行各自定位的职责;在统一指挥协调下, 在其位, 司其职, 分工配合, 相互协作, 避免了重复操作、冲撞及顾此失彼的现象。医护和护护间配合默契, 相互理解, 相互提醒, 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使各项急救工作畅通无阻, 及时准确地完成抢救记录, 保证了抢救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目前, 我国的抢救工作大部分是开放性的, 家属目睹对患者实施的一切救治过程。医护人员抢救时忙乱、操作失误, 容易使家属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 从而引发纠纷。定位抢救使整个抢救过程更加有序, 医护人员分工配合, 急而不慌, 井井有条, 抢救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 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 减少了医疗纠纷。

急救的最基本目的是抢救生命, 护士对临床常用急救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急危重患者抢救方案的实施及抢救的成败[2]。科室不仅需要对急救单项技术操作进行重点培训, 还应定期采用情景模拟定位协作抢救模式进行急诊团队抢救培训、演练。根据定位抢救的分工, 合理规范抢救室布局, 合理摆放急救物品及药品, 摆放位置以定位护士“一伸手, 一转身”就能取到为原则。根据操作所需进行组合式物品准备, 使护士无须为多次取用急救器械、药品、物品等耽误时间, 缩短急救准备时间。通过开展定位抢救法, 整个抢救工作变得高效、有序, 提高了急救的时效性, 增强了科室的团队精神, 提高了急救护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Field JM, Hazinski MF, Sayre MR, et al.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 2010, 122 (18 Suppl3) :S640.

抢救工作制度 篇13

(一)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

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来到之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二)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理要准确,对危重患者就地抢救,待病情

稳定后方可移动。

(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班

及记录,所有药品的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四)及时与患者家属及单位联系。

(五)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登记、抢救器材用后及时消毒、及时补充、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定人保管,以保证应急应用。

患者识别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

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三)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将“腕带”作为辨识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

能力的重症患者的手段。

(四)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

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五)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证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等。

(5)保持患者舒适和肢体功能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1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能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护理。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抢救过程。

1、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和药剂科汇报。

2、保存撤换下来的液体及输液器,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检验科和药剂科化验,并取同批号的输液器、液体送检验科和药剂科化验。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的注入。

回抽: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抬高肢体: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避免患者局部受压。

冷热敷:

1、冷敷:须在6小时内进行。

2、热敷:24小时后热敷,热敷适用于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外渗等,拔针后不可立即热敷,以免引起皮下血肿。

抢救车管理制度 篇14

一、凡抢救药品、物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保持一定的基数,编号排列,每班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保证随时应用。

二、建立抢救车物资及药品交接本,放于抢救车旁,做到帐物相符,班班交接,并按要求认真填写数量。

三、抢救车内物资及药品必须完备,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四、建立抢救车药品、物品平面示意图,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抢救药品和物品;建立抢救车药品批号登记表,对于有效期低于3个月的药物,用红色标识做好标志,确保先进先用。

五、抢救必备物品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六、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失效期的先后放置和使用。

七、各科室抢救车内的抢救药品按要求统一配备,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在交班登记本上注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患者时能及时使用。

急诊外科抢救病历120份分析 篇15

关键词:外科,急诊,抢救病历,疾病谱

急诊抢救工作不仅能使重伤病员经急救处理缓解伤情, 还能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病情, 使部分危重伤病员经急救脱险或康复,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本文通过分析急诊抢救患者病历, 以期为今后我院急诊抢救工作的科学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住院患者的病历。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统计急诊抢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和就诊时间, 按调查表设计内容对急诊患者病历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按性别年龄分析

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总共120例, 男85例 (70.83%) , 女35例 (29.17%) , 男女性别比例为2.43∶1, 平均年龄男26.29岁, 女29.32岁。年龄最大93岁, 最小9岁, 其中20岁~30岁39例, 占32.50%, 是所有年龄段比例最高的;0岁~19岁男15例 (17.65%) , 女3例 (8.57%) ;20岁~39岁男32例 (37.65%) , 女18例 (51.43%) ;40岁~64岁男16例 (18.82%) , 女5例 (14.29%) ;65岁以上男22例 (25.88%) , 女9例 (25.71%) 。

2.2 按住院疾病类型统计

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中, 大致可分为以下5大类:

2.2.1外科病例共31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急性阑尾炎11例, 占35.49%;心肌梗死9例, 占29.03%;胆囊炎6例, 占19.35%。

2.2.2神经内科共29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车祸脑内伤11例, 占37.93%;头内伤9例, 31.03%;脑出血4例, 占13.79%。

2.2.3骨科共23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车祸脑创伤9例, 占39.13%;施工造成的脑创伤6例, 占26.09%;脑出血4例, 占17.39%。

2.2.4内分泌科共21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7例, 占33.33%;肾绞痛5例, 占23.81%;肾挫伤4例, 占19.05%。

2.2.5胸外科共16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胸部骨折6例, 占37.50%;创伤性血气胸5例, 占31.25%;肺挫伤4例, 占25.00%。

在所有的急诊抢救患者中常见的病例共87例, 占患者总数的72.5%。

2.3 按就诊时间统计

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分布, 夜间20:00~24:00急诊患者有45例, 占患者总数的37.50%, 是所有时间段中分布最多的。

2.4 按就诊月份统计

各月份急诊科所收患者数量有所不同。6月—9月就诊患者数较多, 1月和10月、11月入院患者较少, 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室所治疗的患者的疾病谱几乎包括了外科的各个专科, 这就要求急诊科所有医师都应该成为外科里的全科医师, 能够快速处理外科内的任何一种疾病。而我院的急诊科目前还存在很多常见的问题, 如医师专业知识不扎实、临床操作不熟练、医疗质量不稳定等[1]。随着患者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高, 医院对医师各方面的要求也需进一步提高, 须切实加强急诊外科方面的工作, 对急诊科医师不仅要给予各个外科专业的培训, 还需要对其理论和技术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努力提高医师的业务水平。

本文统计结果表明, 我院急诊抢救的患者中男性 (85例) 明显多于女性 (35例) , 男女性别比为2.43∶1。因此, 我们要增强男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注重男性的健康, 重视对于男性安全防范上的教育。加大力度宣传疾病预防方面的相关知识, 从多个途径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宣传, 加强对于老年人的安全保障, 以减少社会的整体风险, 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从急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看, 以20岁~30岁的人群为主 (39例) , 占总人数的32.50%。这反映了城市中急诊的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可能因为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作, 所以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另外, 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 20岁~30岁的年轻人日常生活习惯也是造成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本文统计结果还显示急诊患者多集中在晚上20:00~24:00点, 从我国现有急救水平来看, 患者受伤2 h内是救治的关键时期。因此, 医护人员还应该做好晚上的值班工作, 争取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治疗, 加大疾病的治愈率, 加快患者的康复。

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前5位是基础外科 (25.83%) , 神经内科病 (24.17%) , 骨科 (19.17%) , 内分泌科 (17.5%) , 胸外科 (13.33%) 。急诊抢救疾病谱的排列顺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从统计结果看, 基础外科是急诊抢救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25.83%。基础外科里, 急性阑尾炎、心肌梗死、胆囊炎占总人数的83.78%。因此急诊医护人员要加大力度学习外科各方面疾病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抢救操作技术, 掌握本院较常见的外科系统急症的急救和护理。 (2) 神经内科疾病占疾病谱的第二位, 主要包括车祸脑内伤、头内伤、脑出血, 这些都是创伤引起的疾病, 统计结果提示我们创伤仍然是目前急诊抢救工作的重点。 (3) 骨科系统疾病占了19.17%, 内分泌疾病和胸外科疾病排在了疾病谱的第四和第五位。此外, 对于严重创伤急诊患者, 急诊科必须采用急救抢救护理干预, 其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院内救治时间, 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2]。

由表1可以看出, 急诊抢救患者主要集中在6月—9月, 占50.83%;1月、10月和11月的入院患者相对较少, 仅占7.5%。夏天作为疾病的高发季节, 应该做好预防疾病发生的准备工作。由此提示医护人员要认真研究发病原因, 找出相应的方法, 同时还向全社会普及安全急救知识, 通过各种方法普及预防保健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一镗.现代临床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12-320.

上一篇:铁面无私的他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对病人的祝福语或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