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

2024-12-10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共16篇)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1

急诊科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使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辅料等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

3.每月检查核对抢救药品、器材、一次性物品班班交班,使用数目相符,性能完好。

4.抢救室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不得有过期。

6.抢救室使用后要及时整理、清洁、消毒,每周彻底清理1次。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进行工作。

8.抢救室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抢救技术,积极主动配合抢救,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9.抢救用过的物品,仪器记录等要及时清理、消毒、以必再用,药品用后及时补充齐全。

10.。

重大抢救病例抢救结束后进行总结。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2

1.1 突发加班多

机械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及外伤性肝、脾破裂、肾挫伤、气胸、胸腹挤压伤, 急性胃穿孔, 尿潴留等使得基层医院外科病房急诊入院多、紧急抢救多、急诊手术多, 护理人员工作之余常有突发加班。

1.2 急危重症抢救多

急危重症患者占较大比例, 而ICU病房少, 加重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如收入一位失血性休克患者会让全科室医护人员忙上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住一个胸腹挤压伤危重患者全科人员要忙一周。

1.3 分外事务多

医院后勤保障不到位, 以致到药房取药、到库房领取工作用物资、送污染被服、送化验标本等诸多分外工作都要由本科室护理人员负责, 使得本已吃紧的护理人员力不从心。

1.4 过年过节加班多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 受医疗费报销政策的影响, 大量择期手术病人, 都愿在过年过节回家期间医治, 这期间成为农村医院普外泌尿科病房最忙的时候。

2 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体会

2.1 护士长是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带头人

护士长作为一个作业小组长, 工作中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日常工作中, 从病人入院建立护患关系开始到病人出院护患关系结束的最后一刻, 整个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过程中, 护士长自己的工作方法、态度、工作质量要求、沟通交流技巧、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观、价值观、待人接物处事原则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级护理人员。这就要求护士长必须性格开朗、积极向上, 无私又有爱心, 工作认真, 责任心强。

2.2 因人施护能提高护理质量, 消除纠纷隐患

面对病情不重也不急、家属配合度高的病人, 在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 可以将大量的入院建档工作、护理体检工作、入院介绍和指导工作、健康宣教工作等在护士站完成, 不但能减少相应的护理工作强度, 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同时也能让病人及家属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工作, 拉近护患关系。面对脾气暴躁、对医院工作有成见、有纠纷隐患的病人及家属, 不管对方病情再轻再缓, 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开展各项接诊及治疗护理工作, 从规范的沟通交流开始, 做好各项记录, 这样一般都能消除工作隐患, 化解成见, 改善关系。面对生命垂危的急诊入院病人, 我们的接诊工作必须分秒必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效的组织计划能力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前提保障, 第一时间开通静脉通道补充体液维持血压, 用最短的时间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让手术前的时间能少一秒是一秒的工作能力是基层医院普外泌尿胸外病区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功。

2.3农村病人更需要心理护理

农村人性格豪爽耿直, 不拘小节, 文化基础差, 缺乏基本的医学和社交知识与技能, 对健康需求多存在盲目性, 对医院抱有过高期望和要求, 甚至误以为只要病人进了医院就万事大吉, 像进了保险柜一样, 医生都能手到病除。面对这类病人和家属, 要用我们的专业技能, 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对消除可能发生的医闹隐患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工作中, 我们要容忍他们的无理, 并从入院帮助开始, 给他们详细介绍和指导, 消除陌生恐惧和不信任感, 住院过程中再让其感受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娴熟、高超、精细、准确的护理操作及细致入微的健康宣教等。

2.4 护士站前移,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可极大提高普外泌尿胸外病区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普外术后禁食病人静脉输液工作量非常大, 加液体工作让护理人员主动巡视、成批更换, 可省去铃声响后反复出现的对讲机通话和消铃声工作, 还能消除因为液体输完发现不及时可能造成的种种不良工作局面。此外, T管、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 一旦护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如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让专科护理能力强的人员负责管道护理, 既能确保管道护理质量, 又能消除工作隐患。

2.5 人性化管理, 弹性排班, 发挥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

工作安排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不搞官架子, 与下属打成一片,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都用自身的正能量和人格魅力影响下属、关心下属、教育下属, 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团队士气, 让整个病区临床护理质量达到护士长在与不在一个样、白班夜班一个样, 在病人和家属面前人人说话做事一个样, 开展人性化管理, 实行弹性排班制, 将现有的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

3 小结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3

【关键词】探讨套装吸痰 吸氧用物 老年病区 抢救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67-01

由于我科老年病区危重患者较多,病情变化快,工作繁忙,新进的人员也较多。也由于危重病人抢救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护理活动,对速度和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1]。为确保抢救工作的及时和准确,急救物品应时刻处于完备状态,要求科内每位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较强的急救意识。本科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为病人的抢救赢取更多时间,本科设计了套装吸痰、吸氧装备。本科从2012年12月开始使用至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设置套装急救用物

1.1.1 套装吸氧用物包括:双腔及单腔氧管各2条、胶布1卷、玻璃接头2个、灭菌注射用水1瓶、氧表1个、棉签1包、剪刀1把、吸氧使用登記本1本、笔1支、别针1个、大胶管2条(延长用)。用一个外尺寸为37cmx24.5cmx21.2cm,内尺寸为30.5cmx20.7cmx19cm的12L塑料手提储物箱装以上的所有用物。

1.1.2 套装吸痰用物包括:吸痰管数条、负压引流瓶1个、外用生理盐水及呋喃西林各1瓶、大胶管2条、网袋1个、剪刀1把、口腔吸痰及鼻腔吸痰标志牌各1个、治疗巾1包、圆碗2个、开口器1把、口咽通气管1个、镊子2把。用一个46.5cmx31.5cm的托盘装以上所有用物。

1.1.3 每日由药疗班护士检查,用后及时补充,保证用物齐全,性能有效性,专位放置,专人管理,且处于备用状态。

1. 1. 4 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100%设定放真正需要的物品,物品的保管要"三定",即定点:放在哪里合适;;定容:用什么容器装;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2]。并在指定的地方贴有明显标志 [3]。

1.2统计方法

1. 2. 1 护士取用套装吸痰、吸氧及常规吸痰、吸氧用物所需时间比较。

1. 2. 2 通过模拟演示进行时间统计。

1.2.3 统计分析 将全部有效数据输入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数据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士取用套装吸痰、吸氧及常规吸痰、吸氧用物所需时间比较见表1。

表1护士取用套装吸痰、吸氧及常规吸痰、吸氧用物所需时间比较

项目 x±s(min) t p 取用常规吸痰、吸氧用物 6.4± 1.78 18.19 <0.01取用套装吸痰、吸氧用物 0.48±0.182. 2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

调查50名不同年资的护士对套装吸痰、吸氧满意度,使用前的满意度为80%,使用后满意度为99.9%。

3.讨论

3.1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抢救速度,为抢救赢得时间急救的速度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使用直接减少了来回取用物品的时间,使护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病人及时进行吸氧和吸痰等,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快速敏捷地协助医生进行急救工作。由上表可见,时间由原来6.4± 1.78分钟缩短至现在0.48±0.18 分, 可见时间明显缩短。

3.2 减少年轻护士急救压力。病房有新毕业、轮科护士,年资不等,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护士在急救中因经验不足或环境不熟悉等原因而导致急救用物准备或拿取不全而造成来回跑动延误患者急救。

3. 3 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准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速度,争取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2]。提高了护士的应急能力。

3. 4 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融洽了医患关系,同时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还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医生对护士看法有了根本的转变。他们说:"如果说以前的护士因为忙碌、辛苦让我们必须理解外,今天的护士却因拥有熟练而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让我们敬佩!"[3] 。 对患者来说争取了有效的抢救时机,缓解了症状,减轻了痛苦,挽救了生命。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和随意性的护理使抢救时间缩短和提高抢救成功率[4]。

3. 5 有效地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5]。物品分类放置,定位明确,防止了混淆、误用和错用,减少了护士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节约了时间及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使用不仅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应急能力,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因此,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使用是急救的关键,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卓,张海亭.急诊急救物品的应急管理思维[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1(5): 71.

[2] 毛嘉艳.5S管理法在急救器材管理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24(7B).52-53.

[3] 郝真娥,范永利,牛玉霞.急救仪器在临床使用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全科护理2009.7(6C).1677.

[4] 王媛媛.急救护理路径在培养年轻护士应急能力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94.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4

(2014)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患者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抢救室各项设备及用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 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急诊抢救室护士工作职责 篇5

1、完成急救仪器,物品及药品的清点及登记工作,保证仪器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做到五定一及时(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消毒灭菌,及时维修补充)。

2、认真进行床边交接班,熟知病人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情况。

3、熟练使用各种急救仪器、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抢救流程,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抢救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一声,采取应急措施,认真填写危重病护理记录单。

4、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室病人的基础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及安全管理。

5、负责护送危重病人检查及入院,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6、书写交班报告,完成护理记录,为下一班做好物品准备。

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篇6

一、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二、定期向病人宣传卫生知识,病室可选出小组长,协助做好病房管理等工作。

三、病房应保持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嘻闹喧哗,做到走路轻、开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定位摆放整齐,不得任意搬动。

五、保持病房清洁卫生,认真执行卫生清扫周计划,注意房间通风。病人床头柜、地面、窗台,每日至少清扫一次,每周大清扫一次,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

六、护理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无菌操作时戴口罩。

七、病人被服、用具按数配给病人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建立帐目,并指派专人管理,定期清点,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九、每月召开病人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十、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病人,不会客、医师查房时间不接私人电话,规定病人不得离开病房。

附:病房护理人员守则:

⒈对新入院的病人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分管病人的大夫和护士、病房环境。了解病人思想和要求,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⒉对病人的态度亲切和蔼,语言温和,避免恶性刺激。对个别病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耐心劝解,既要体贴关心,又要掌握治疗原则。

⒊对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情况,护士不要向病员或家属解释,应由负责医师或上级医师进行解释。

⒋不要对病员谈论其他医院治疗和工作中的缺点或错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⒌在检查、治疗和处理中要耐心细致,选用合适的器械,不增加病人的痛苦,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时,如换药、洗胃、灌肠、导尿等应用屏风遮挡,保护病人的隐私。

⒍对痛苦呻吟病人尽量分别放臵,病人死亡和病情恶化时应保持镇静,尽力避免影响其他病人。

⒎对手术病人,术前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和顾虑,术后要告诉病人良好的转归情况,使其安心休养。

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紊乱噪杂,早晨6时前,晚上9时后及午睡时间,尤应保持病房安静。在无影响医疗的情况下,有些处臵可待病员醒后施行。

⒐按照病人患病的轻、重类型,分别规定生活制度,建立动静相结合的有规律的休养生活,合理的组织病人参加文娱活动。

儿科病房护士床边工作制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儿科病房开放病床40张, 护士17人, 床护比为1∶0.43;护士年龄为19~41岁, 平均年龄27岁, 其中主管护师2人, 护师6人, 护士9人。选取儿科病房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50例为施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前的常规护理, 其余50例施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后护理, 比较两组的病陪人满意度及患者的住院天数。

1.2 床边工作制方法

1.2.1 改变服务模式

护理服务模式由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 而整体护理模式则是实行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按病床数及护士人数分成5个护理小组, 其中危重患者组由护理组长负责管理, 其余4个小组各设1名责任护士, 分管8张病床, 所分管的床位一般分布在相邻的2~4个病房, 以方便护士的管理与工作, 管床护士要应用护理程序负责所管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每个小组配备1辆改装好的流动护士工作车, 车上配置治疗、护理所需要的所有用品, 如体温计、注射用物、护理记录单等, 护士推着流动的护理工作车, 围着自己管的病床转,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在患者床边完成治疗、护理、实时护理记录等工作。

1.2.2 改变排班模式

实行APN排班模式, 即A班上班时间为8:00-16:00、P班为16:00-22:00、N班时间为22:00-8:00, 制定各班岗位工作职责。

1.2.3 做好护士培训

要改变服务模式, 首先要进行护士培训, 先改变护士的服务理念, 让所有护士均了解床边工作制的实施方法, 并通过培训改变护士的服务意识。

1.2.4 实行层级管理

护理组长由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 负责质控及指导下级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 护长负责质控及指导护理组长的工作质量。

1.2.5 制定护理服务品质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表按护士的工作及病陪人的需求等内容分为10项, 每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级别, 根据病陪人的需求内容的不同3个级别有不同的评分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发给病陪人填写, 填写时以钩选为主, 还可对护理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并填写最满意的护理人员, 每月由专人负责统计病陪人满意度, 满意度越高、得分越高, 并针对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后, 患者呼叫的“红灯”频率由21.4%降低到3.8% (P<0.05) ;护士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后在护士站和病房做巡视、宣教;乱扔垃圾现象减少, 病房内的用物摆放整齐有序, 病房坏境整体较为安静, 护理质量得到改善, 见表1。

2.2 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前后平均住院天数与病陪人满意度比较

在100例患者中, 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后治疗时间缩短, 表现在病案室统计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减少, 病陪人满意度提高4.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实行护理床边工作制模式后, 护士分管病床以“心中有患者”、“我的患者我负责、我的质量我保证”的理念, 护士有自己的患者, 患者有管自己的护士, 一是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责任心, 二是护士的工作得到自己患者的认可[1], 因此也增加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因护士在床边工作, 病陪人有问题需解决可随时叫护士, 因此呼叫护士用的“红灯”明显减少。

3.2 护士在病房工作, 随时发现病房管理中的问题与漏洞, 随时进行管理与纠正, 并通过宣教预防问题的再发生, 因此乱扔垃圾、用物摆放杂乱等问题明显减少。患儿入院后对医护人员存在戒心或恐惧感, 很多患儿一见到护士走进病房就因恐惧而哭闹不安, 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后, 因护士一直围着所管的患者转, 缩短了与病陪人的距离, 增加了与病陪人沟通的时间, 护士用爱心、耐心逐渐与患儿交朋友, 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 使患儿接受她们, 并配合治疗。也因为加强了沟通, 宣教到位, 家属对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更能配合我们的工作。与病陪人沟通好了, 感情加深了, 有时操作不成功或有小失误也能得到病陪人的谅解。

3.3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减少首先与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治疗有关;其次, 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心理、饮食等全面了解,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与医生沟通, 针对性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避免工作的盲目性[2], 患者的康复时间就会缩短;最后, 实行APN排班模式, 增加护士排班的连续性, 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这样护士能更好的了解病情, 针对不同病情进行健康宣教, 也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3.4 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 将患者“包”给护士, 患者住院期间有人管。护士巡视在患者身边, 贴近患者, 可以前瞻性地发现问题, 确保患者安全[3]。家属放心, 患儿开心, 对护理工作就很满意;护士在床边工作, 加强了沟通, 宣教到位, 增进了护患关系, 也缩短了治疗时间, 病陪人对护理工作当然满意, 所以病陪人满意度必然会增长。

综上所述, 在儿科病房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也提高了病陪人满意度, 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温春良, 路海云, 谢佩珠.床边工作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 2011, 8 (11) :109-110.

[2]张燕玲, 吴惠蝶, 刘淑真.护理“大包干”责任制与护士床边工作制在血液病区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7) :71-73.

抢救工作制度 篇8

1、各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

重大抢救须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医务科。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2、遇有大批病人严重多发伤等情况,就应立即报告医务

科及院部值班,由院组织有关人员共同抢救。

3、保证抢救药品及器械装备的供应。

为了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抢救器械药品必须力求齐备完好。要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时贮存,用后及时补充。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物品不予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4、严格一下要求执行:

(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医生未到以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2)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准确。对

危重病员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3)日夜应有守护,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

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接班记录,所有药品的空瓶须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复

述一片后再执行。

(4)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

(5)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和消毒外,须作抢救

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抢救工作制度范本 篇9

抢救工作是否迅速,及时,有效,是衡量医院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务必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务必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资料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___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抢救工作制度(二)

一、抢救室(科)工作制度

(一)目的及时、迅速、有效地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适用范围急、重危病人的抢救。

(三)要求(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

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重危病人进行抢救护理。参加人员务必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2)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理解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3)当抢救病人的医生尚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怔,严密观察病情,用心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作准备。(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5)护理人员务必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6)各护理单元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按医院统一规定放置,标记清楚。定位、定量放置,定人保管,检查无误后可用封条(或一次性锁)封存并签名,以保证应急使用。启用后务必及时补充、清点、检查、封存。每月至少清查一次。(7)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

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各科要建立健全急、重、危症抢救组织、技术操作常规和抢救程序。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四落实。(2)各病房遇有需抢救的危重病人,主管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及时填写“危重病人知情同意书”、“危重病人通知单”、“危重病人报告单”,并通知家属或单位。凡干部保健对象的病危通知应先报医务部,再由医务部通知卫生厅保健办或有关单位。(3)对急、危、重病人要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抢救有困难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如需立即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

三、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抢救制度

(1)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发生地震、水灾、风灾、塌方、交通事故、爆炸、传染病及各种中毒等自然或人为灾害中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的事故。(2)院抢救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部主任和急诊科主任担任。成员包括门诊部、护理部、总务科、设备科负责人。抢救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人员、设图示、器械、车辆等有关事宜,指挥协调抢救工作。抢救小组成员由各临床、医技科室业务骨干组成。(3)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并通知有关抢救科室、队员在指定时光内到达指定地点。(5)院内重大抢救:病房由科室主任负责,急诊由急诊科主任负责,夜间及节假日由行政总值班负责,特殊状况由院抢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各有关科室须协作配合,一切从病人出发,不得以各种理由推脱职责延误抢救。3、抢救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检查总结抢救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利改善工作。

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护士长负责组织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重危病人进行抢救护理。参加人员务必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如遇重大抢救险,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理解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3、当抢救病人的医生尚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用心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作准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5、护理人员务必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6、各护理单元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按医院统一规定放置,标记清楚。定位、定量放置,定人保管,检查无误后可用封条封存并签名,以保证应急使用。启用的务必及时补充、清点、封存。每月至少清查一次。

7、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

抢救工作制度(三)

一、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定量、定位放置,经常检查维修,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三、护士紧密配合医生参加抢救。

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采取应急措施。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呼吸道和各种管道通畅,准确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时光精确。

五、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务必复述一遍,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核对无误后弃去。抢救结束___小时内据实补写医嘱并签名。

六、个性护理患者需做辅助检查时,务必有医护人员陪同。

七、认真做好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和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八、做好抢救后的清理、补充、检查及家属安抚工作。

抢救工作制度(四)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务必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务必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资料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务必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___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抢救工作制度(五)

1、各科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呈报院领导,凡涉及法律规定,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状况一般不得占用。

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力求齐全完备,定人保管,定位储存,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4、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5、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6、无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7、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8、抢救时对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要准确。

9、对危急病人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10、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代,所有使用后的药品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加以复核。

11、要及时与病人家庭及单位联系。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10

在临床工作中,危重患者的抢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抢救工作的效果是反映医疗护理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工作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面对危重患者能否及时无误的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为此,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将起到重要作用[1]。

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如何,同护士长的组织管理有着很大的关系,要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护士长平时就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抢救定位工作的训练。对常见危重病制定抢救预案,按抢救内容顺序,规定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制成文字条款与图解,经常练习。并制定专门的抢救小组医护人员编制,每日将该小组值班人员的名单公布于值班人员一览表处,遇抢救危重患者时,该小组成员应迅速到位。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运作迅速而准确,抢救过程中的指挥者应为在场工作人员中职务最高者。医师、护士在场时应以医师指挥为主,各级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这样在危重患者抢救时才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准确无误地工作,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正确地抢救,将耽搁和延误减少到最低程度。护士长应亲临现场,及时掌握情况,组织各方协作,抢救过程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生,迅速予以解决。复杂的技术护士长要亲自执行或指导护士操作,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抢救病室应为一人一间,设在护士办公室附近,这样方便、安全,而且可以避免惊扰其他患者。室内应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并且冷暖气及通讯设施应保证,电源必须设置合理,如有条件要设中心供氧和吸引管道系统。抢救室的门亦应足够大,以利担架和车辆顺利通过。由于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汗、呕吐、引流等情况而使空气污浊。所以要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以及环境安静,以便患者能够更好休息。抢救室设备应增加护士办公桌、椅子、台灯以及抢救药柜和抢救的仪器设备。

另外,在平常工作中,护士长应随时督促检查以保持抢救室急救物品的完好率达到100%。急救物品的完好率标准有以下三个方面:(1)急救医疗仪器、药品要时刻保持性能良好、齐全,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随时处于备用状态;(2)“两及时”,及时对抢救设备检查、维修;及时领取或补充急救药品;(3)“四固定”,抢救室设备应定人保管,抢救室药品定时核对,抢救室物品定点放置,抢救室灭菌物品定量供应[1]。这样才能确保抢救工作准确无误地进行。

抢救工作结束后,抢救室应彻底清扫消毒,抢救时使用的物品放置回原处,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清理、补充,并做好抢救登记及各项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每次抢救结束后要组织科室护士对抢救过程讨论、交流,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抢救技术。

参考文献

ICU抢救工作制度 篇11

1、紧急抢救时,二线医生必须立即到病房组织抢救。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未到以前,护士不能离开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麻醉机辅助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等并详细记录。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迅速。执行抢救口头医嘱时,护士在用药前应口头重复医嘱,医生确认,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执行,并将空安瓿保留,抢救工作结束后,经二人核对,补全医嘱后方可弃之。

2、对危急患者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核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要仔细交班。

4、及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联系,及时通报病情变化。

5、抢救完毕后,除做好抢救纪录外,还需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ICU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1、对于各科室进行的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病例的抢救,治疗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及院领导报告,以便使医院能掌握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更好的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2、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包括:

(1)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死亡三人及以上或同时伤亡6人及以上的抢救

(2)知名人士,保健对象,外籍及境外人士的抢救

(3)本院职工的住院及抢救

(4)涉及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特殊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3、应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分类,伤亡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致伤,病亡的原因,伤病员的病情,预后,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2)大型活动和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预后及采取的医疗措施等

(3)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目前状况,预后等

4、报告程序及时限

(1)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领导及院有关部门报告,参加院前,急诊,及在住院患者抢救的医务人员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参加门诊抢救的医务人员向门诊报告,节假日,夜间向院总值班报告。在口头或电话报告的同时,科室填报书面报告单在24小时内报医务处。

手术室抢救工作制度 篇12

一、抢救工作由科主任和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以上的)组织指挥,并指派有一定临床经

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参加强求工作。抢救人员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保证抢救及时、迅速有效。

二、遇有危重和直接来手术室抢救的危重病人,值班者须及时接应病人,抢救病人,做

到分秒必争。

三、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详细记录。

四、病人所用药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再用,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加以复述,抢救用过的安瓿应暂保留,以备查对。

五、抢救完毕,做好用过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并做好抢救记录,以便总结经验,提高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13

近年来, 兰州市科学有序地推进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通过对馆藏档案的详细摸底调查, 明确了重点档案的范畴, 为4299卷 (件) 重点档案编制了专题目录, 建立了特藏室或保护专柜, 加大了管护力度, 保证了国家重点档案的安全。二是抢救保护工作及时有效, 对濒危易损档案采取纸张修裱、字迹恢复加固、原件复制备份、制作仿真件等措施, 共抢救重点档案10个全宗、1453卷、18647页, 使纸质档案裱旧如旧, 照片档案还原如真, 实物档案仿真如初。三是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提高, 优先对馆藏重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进行载体转换, 扫描重点档案20915页, 建立了重点档案数据库, 与此同时, 还购置了计算机、管理软件、扫描仪、数码相机、密集架等相关设备36台 (套) , 保管方式和保管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达到了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双重效果。四是征集工作成效显著, 面向社会, 将散失在民间的清嘉庆《宫廷诰命》、日本朝日新闻社1940年出版的图片集《支那事变写真全集———荒鹫部队》、《清代田产地契》、民国时期《兰州市土地审核表》等重点档案53卷、158件征集进馆, 使其得到妥善的保管。

病房安全制度 篇14

防失火。

3、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管理。

4、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内。

1、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点,保证患者行动安全。

2、病房内禁止吸烟与饮酒,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

5、病房晚九点应及时清理病房内探视人员离开病区,并督促病人休息。

6、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分子,及时通知保卫科。

7、空病房要及时上锁。

8、按要求畅通防火通道,不堆、堵杂物。

9、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病房终末消毒制度 篇15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由主班护士负责终末消毒:

一、病房采取湿试法清洁。

二、床单、被套、枕套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45分钟后清洗干净。

三、门窗、桌椅用 500m/L含氯制剂擦拭。

四、地面用500g/L含氯制剂拖擦。

五、地面被传染病人的体液、血液污染时用1500~2000mg/L含氯制剂作用

30~45分钟拖净。

六、将被褥悬挂,床头桌门打开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或用1g/m3的过氧乙酸熏蒸二小时后开窗通风。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16

1 相关定义

1.1 护理人力资源

指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的人员, 也就是指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

1.2 护理工作量

又叫护理工作时间, 是各级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 即直接、间接护理时间的多少及比例。

1.3 护理工时测定法

指对完成某项护理工作任务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必须进行的程序和动作所耗费时间的测定。

1.4 直接护理时间

指护理人员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所需要的时间, 包括:基础护理 (整理床单位、记录生命体征) 、专科护理 (心电监护、病情观察) 、治疗 (输液输血、肌肉注射) 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时间。

1.5 间接护理时间

指不直接为患者服务或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时间, 包括交接班、文书处理、治疗准备等时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我院儿科病房护理人员18人, 其中主管护师3人, 护师2人, 护士13人;本科学历4人, 专科学历6人, 中专学历8人。儿科病房共有床位50张, 每天住院患儿54~58人, 床护比1∶0.36。

2.2 工具

通过深入临床调查, 结合儿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编写“儿科病房直接护理项目操作时间统计表”及“儿科病房间接护理项目操作时间统计表”。

2.3 研究方法

2.3.1 观察法、访谈法

2012年4月6日至20日, 记录每天各时间段儿科护理人员所做的各项护理操作所用的时间, 并且记录每天科室的患儿数及当班护理人员数, 连续记录两周 (周一至周五) 。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儿科的一般情况, 记录每日所有护理活动的项目、时间, 所实施护理项目的频次、等级, 护理患儿数, 病危、病重人数, 入院人数 (包括新入院和转入) , 出院人数 (包括出院和转科、死亡) , 抢救患儿数以及突发事件。

2.3.2护理项目描述性研究

本研究调查表根据文献资料及卫生部下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试行) 》及2007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项目考核要点》 (其中包含50项护理技能操作) , 结合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了护理项目。根据实际情况, 整理出现有护理项目14类111项, 其中直接护理项目55项, 间接护理项目55项, 个人活动1项。直接护理项目包括:晨间护理、晚间护理、更换床单、床旁交接、称体重、剪指甲、口腔护理、灌肠、标本发放、大小便护理、洗脸、物理降温、插胃管、鼻饲、拔胃管、呕吐护理、静脉输液、静脉输血、肌肉注射、皮试、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微泵给药、更换液体、拔针、留置针换药、留置针封管、雾化吸入、吸痰、测体温、测呼吸、测脉搏、测血压、抽血化验、心电监护、撤除心电监护、吸氧、测血糖、更换湿化瓶、巡视病房、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出院指导、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知识、讲解用药知识、心理护理、饮食宣教、护理会诊等。间接护理项目包括:物品交接、治疗交接、书写交班报告、书写护理记录、处理医嘱、核对医嘱、绘制体温单、抄写体温单、抄写报表、整理出院病例、抄写输液卡、摆放输液用药、粘贴及书写标签、配药、发放口服药前准备、输血前准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领药、药品核对、退药、检查急救药品及用物、清点物品、申领物品、清洁护士站、病房紫外线消毒、护士站紫外线消毒、更换消毒液、处理医用垃圾、分配床位、转抄医嘱、发放每日清单、解释费用、催费、帮患者查账、电话联系、预约检查、粘贴标本瓶、送标本、办理出院手续、陪检、清点被服、手卫生等。

2.4 护理工作量的计算

2.4.1 直接护理时间的计算

统计两周内儿科所有患儿所接受的各项直接护理操作的频次。各项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操作时间乘以操作频次即可得两周直接护理总时间, 取平均值得每日直接护理时间。

2.4.2 间接护理时间的计算

统计儿科每个病区全体护理人员连续两周的间接护理时间, 然后取其平均值, 得出间接护理时间。

2.4.3 每日护理总时间的计算

由每日直接护理时间与间接护理时间相加所得。

2.4.4 休息系数、机动系数的计算

休息系数=365/ (365-休息天数) , 休息天数包括, 周休天数为104天, 节假日休息天数为11天, 根据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计算出休息系数为1.5;机动系数:本文参照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 (试行草案) 》中规定的机动值, 机动系数为1.2。

2.5 计算公式

依据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编制测算公式: (1) 护理人员人数=每个病区每天护理总时间/每名护理人员每天工作时间×休息系数×机动系数。 (2) 每天护理总时间=每日直接护理总时间+每日间接护理总时间。 (3) 直接护理总时间=直接护理项目平均操作时间×操作频次。 (4) 间接护理总时间=每日间接护理时间的总和。

2.6 数据统计

将所有资料、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运算。

3 结果

儿科病房直接、间接护理项目操作时间统计见表1。

按我院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7小时 (420分钟)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5小时的工时制度计算儿科需护理人员34人, 儿科床护比应为1:0.68。

4 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我院儿科实际工作护理人员18人, 床护比为1:0.36, 每名护理人员日均护理时间为563.79分钟 (因每日均有下夜班休息的护理人员, 故每日实际工作的护理人员不足18人) , 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已经超负荷, 无法满足临床护理的基本需求。这可能同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关,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完善的患儿, 其病情变化快, 有些疾病又趋向隐秘, 使得儿科护理人员巡视病房和观察病情的时间增多[2]。临床护理人员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导致有限工作时间内护理质量尤其是直接护理质量的下降。

5 建议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 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以工作量为基础配备护理人员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3], 依据调查结果, 医院应增加护理人员人数, 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 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儿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量与护理人员配置情况, 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综合护理项目调查表, 对我院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两周的跟踪观察。结果 我院儿科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日均护理时间为563.79分钟, 工作已超负荷, 无法满足临床护理的基本需求。结论 应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合理配置儿科护理人员, 并进行相关培训和管理, 保证护理质量,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配置,工时测算

参考文献

[1]周荣慧, 武瑶, 白淑玲.医院改革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58-359.

[2]王爱莲, 周月娥, 刘筱英, 等.儿科病房护理工时调查与护理人员配置的探讨[J].当代护士, 2007 (12) :36-37.

上一篇:班级常规评比办法下一篇:在困难面前初中生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