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制度(共14篇)
急诊抢救制度 篇1
急诊抢救制度
(1)对急诊抢救病人当班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准确地进行诊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2)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积极给予支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住,严禁推托。
(3)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管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协作。
(4)在抢救过程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5)医护要密切配合,完成各自所担负的责任。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护士要重复一遍,以免有误,并及时记录。
(6)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稳定,即由医护人员转送至观察室、病房或手术室继续治疗。
急诊抢救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自2009年3月—2011年11月, 实行抢救车由专人负责, 全科护士进行交接的方法进行管理。
1.2 方法
严格执行急诊抢救车管理方法, 一级质控每周检查1次, 二、三级质控每月检查1次。
2 结果
每周1次的抢救车质控考核无药品及物品过期现象, 抢救车100%处于应急状态;同时每天可节省护士工作时间30 min左右。
3 管理体会
3.1 定人保管
专人负责管理, 责任到人, 有利于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责任心。同时要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使每一位护士都能熟悉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及掌握抢救车管理方法。
3.2 定点放置
规范抢救车物品药品的放置, 不仅便于使用者能迅速找到物品药品, 而且便于接班护士查对, 还规范了全院护理管理模式[1]。统一要求将每种药品的安瓿按照失效时间的先后从右到左排序, 保证临近过期药品的先期使用, 及时发现失效的药品。作用相近的药品放一排, 以便于护士记忆。
3.3 定品种数量
根据药品、物品种类及其基数绘制了抢救车示意图, 并设计了物品有效期一览表贴于抢救车内侧, 便于当班护士和专管护士清点时对照检查;抢救后能及时、准确补充, 便于“三查七对”, 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
3.4 用药登记
当班护士抢救患者结束后, 必须将所用药物、用物及补充药物、用物的批号数量记录入用药登记本上, 将每种药品的最近有效期标注清楚, 对近2个月即将过期的药品用醒目记号笔标记, 避免造成药品浪费。
3.5 定期检查清洁
专管护士每周检查清洁1次, 并有检查日期及签名。护士检查时可先查看登记本, 在需要进行调整更换药品用物时再打开抢救车。这样既避免了反复抽取使安瓿上字迹模糊, 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3.6 药品谁用谁补
抢救后由当班护士负责补充急救药品[2], 规范“谁使用谁补充”的原则。抢救车下层备有固定数量的药物, 用于补充抢救车, 避免因患者的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补回抢救药品而影响下次抢救的工作。
3.7 封条管理
抢救车采用纸质封条封存, 将纸质封条用胶水贴于车盖与车身交界处, 打开抢救车后因纸质封条被撕开留下痕迹, 提醒护士查对、补充。可避免因工作繁忙而出现忘记补充的现象。封条式管理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抢救车交接管理方法[3]。
3.8 班班交接
护士必须根据护理管理规范的交接班制度要求对抢救车进行班班交接。护士每班检查抢救车封条是否完好, 如果封条已开启应督促上一班进行物品药品的补充并封车签名。
3.9 非抢救时禁止使用抢救车内用物
为保证抢救车的完好率, 抢救车内用物只有在抢救患者时使用, 非抢救时严禁打开抢救车。
3.1 0 定期培训, 组织考核
急救车封存状态可能造成护士不熟悉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及物品, 致使抢救患者时可能延误抢救时机。为保证并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长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业务知识, 使护士熟悉急救药品及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用途及用法。并对急救车管理情况每周考核分析, 对药品及用物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定期考核量化。一级质控应每周考核1次, 二、三级质控每月考核1次。
落实抢救车管理制度, 专人负责管理, 责任到人, 不仅省时省力, 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而且明显提高了抢救车管理质量, 在各级质控考核中抢救车完好率达100%。
参考文献
[1]阎慧珠.抢救车内物品采用封条管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5, 19 (7) :1292.
[2]谢稚梅.改进科室急救车管理[J].现代医院, 2008, 8 (1) :129.
浅谈急诊抢救护理的配合 篇3
关键字:急诊抢救;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20-01
急诊科无论是对哪所医院来说,都是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由于来诊的患者大多都是患病比较急、病情变化比较快、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如果这些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就可能会引起病人病情的加重甚至可能随时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对于急诊抢救的护理人员来说,如何能够争分夺秒的配合抢救,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生命。
1 急诊科的特性
急诊科是病患需要就诊的第一站,是医院的窗口,是众多病人来接受检查、诊断和抢救的重要科室,同时因为急诊病人的流动性非常大,病人的病情也大不相同。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或者是由于各种工作疏忽,从而导致急救工作没有顺利进行,使得急救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危机生命,因此,作为急诊抢救的护理工作者,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的各种抢救治疗,因为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直接与病患的安危相关。
2 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流程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流程
对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说,要能够更好的配合好对病人的抢救工作,就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流程来进行,拥有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和流程,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根据参加抢救护理人员的人数、年资制定出不同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配合程序制定每个人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且根据医生的抢救措施来积极的配合医生,从而可以对病人有效及时的救治。
另外,在抢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做好抢救护理的配合工作,还应该注意抢救时周围的环境,做好周围环境的管理,对抢救仪器位置的定位摆放一定要及时的检查核对,在抢救时急救车放置于床尾,心电、血压监护仪等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右侧,呼吸机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左侧,类似于此类的抢救仪器一定要摆放好。同时,还应该要维护好抢救的秩序,把跟抢救人员无关的人和物都撤离现场,给抢救现场留有足够的空间。
2.2 心理上的配合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想做好急诊抢救的配合还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配合,不仅是在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上,还是在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心理安抚上面。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病人家属的情绪可能会因为病人的病情而反映强烈,或者因为其它原因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这就必须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去对待病人家属,耐心劝导和安抚病人及其家属。同时,作为一名工作在前线的护理人员,必须拥有一个较强的心理护理意识。
不仅面对的是病情紧急或严重等待抢救的病患,而且還面对那些焦急等待的病患家属,那么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给病人和病人家属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因为,对于急诊抢救科室来说,病人和病人家属担心病情会不断的询问护士或医生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手段,那么在医生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的时候,护士面对的有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智的病人家属,此时护士在问答病人家属问题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和蔼、沉稳、耐心的态度,使病人和病人家属从中得到满意的答复,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抢救。
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急诊抢救科室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工作者务必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护理水平,应该从各方面多学习,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多听讲座、多总结,不断在新的领域获取新的业务技能,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在工作中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急诊抢救科室的一般抢救技能,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监护仪器、设备等性能、摆放位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都应该熟悉掌握,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正确的实施救护措施,以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3 结论
由于急诊抢救科室是抢救危急病人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做好抢救的护理配合工作,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能够积极的配合好医生和病人,协调在抢救过程中的不同的矛盾,可以多和病人及家属交谈,沟通,用适当的语言向病人家属解释和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者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够取得家属的原谅,这样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使得病人及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又能够保护自身的利益。
同时,为了做好抢救的护理配合工作,应该积极熟悉抢救操作流程,熟练基本的抢救措施,如快速液体复苏、也颇或钳夹止血、胸外心脏按压、穿休克裤、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抽血做交叉配血实验、采集化验标本、导尿、配合检查、执行口头医嘱,负责抢救现场、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执行手术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熟练地技术和应急本领,而这些,都来自于平时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多形式的业务训练,工作中经常总结经验,分析抢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创伤抢救的演习,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
在对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协助医生和病人的抢救治疗,在对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和护理注意事项的时候,应该注意安抚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情绪,然后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积极遵守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流程,从而能够有效的配合病患的抢救工作,积极挽救病患的生病,减轻病患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海,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护理学杂志,2005,18(8):56~57.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篇4
1.急诊会诊
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叫随到。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写明时间具体到时、分。在紧急情况下,可电话邀请。被邀请科室会诊医师应迅速(院内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如遇住院医师会诊,会诊科室主管医师根据病情可与总值班进一步联系,决定是否邀请上级医师会诊。
2.一般病区科间会诊
1.1流程: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见,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经治医师签字后,由护工送往会诊科室。
1.2职责要求:
1.2.1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室的要求,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含主治医师)根据病情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
1.2.2为保证会诊质量,会诊时申请科室医师应陪同会诊,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被邀请医师的尊敬。
1.2.3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并提出具体意见,供邀请科室参考。
3.院内会诊
3.1流程:疑难病例需全院多个科室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科。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3.2要求:一般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务科、分管院长必要时参加。经治医师作病情汇报,并作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工作,邀请科室医疗组需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4.门诊会诊
4.1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由病人持就诊卡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
4.2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4.3门诊就诊3次未确诊的病人由门诊诊治医师填写会诊单,写明需请会诊的相关科室,送交门诊办公室,由其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讨论后提出诊治意见,并作记录保存。
5.院外会诊
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时,经治医疗组应向患者说明会诊目的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后,填写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单(内容应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费用)等,经科主任批准,上报医务科审批,同意后方可与有关医院联系会诊事宜,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也可将病历资料,传发有关单位,进行远程会诊。
6.麻醉会诊
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1天须进行麻醉会诊,急诊手术病人应及时会诊。会诊主治医师要掌握病人的病情特点,一般状况及手术部位,确定麻醉方式,并告知病人在麻醉前后的注意事项及麻醉副反应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7.输血前会诊
7.1对拟输血的病人有下列情况时:红细胞≥10u、输血制品总量≥1600ml或有输血反应者,临床医师应向血库申请会诊。
7.2血库需对接受输血的病人在了解其病情特点、一般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是否需要输血的会诊意见,对确需输血的病人提出输何种血液成份、血量的方案,并告之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8.医师外出会诊制度
8.1医院或各科室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本院正常业务工
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由医务科会同相关科主任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对于外出会诊可能影响我院正常业务工作,但确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由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批准。
8.2医师外出会诊严格执行有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8.3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的,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院,并终止会诊。发现邀请医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院诊治。如果患者拟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应事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准备。
8.4医师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必要时我院协助处理。
8.5医师在会诊结束返回我院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和医务科。
8.6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院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邀请医院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由医院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费票据。
8.7班外时间紧急会诊邀请由总值班报告值班领导根据上述原则处理。次日或节假日后第一天到医务科补办手续。
9、中、西医会诊制度
9.1、西医临床科室应以西医疗法为主,若需进行相关中医诊疗,须申请中医会诊。
9.2、中医科应以中医疗法为主,若需进行相关西医诊疗,须申请相关西医会诊。
9.3、门、急诊病人会诊,应遵循“首诊负责制”原则,由经治医师(接诊医师)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书写较详细的门诊病历和初步诊断后提出的会诊要求(如住院医生门诊时,须经本科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后方能提出会诊要求),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应邀科室的会诊医师应为高年资医师(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医师在复核申请科室的病史、检查资料并认真体检后,提出会诊意见,完成对病员的诊疗和处理。严禁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如因推诿病人造成延误诊治,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相关科室及有关人员应负相应责任。
9.4、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并填写会诊申请单,经本科住院总医师以上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一般应于24小时内完成普通会诊工作;急会诊随叫随到10分钟内到位;抢救会诊,电话邀请,随叫随到。为保证会诊质量,会诊医师应由住院总或主治及以上医师担任(急会诊除外)。在会诊中如遇到诊疗难题,应逐级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及时得到解决。
9.5、为确保会诊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申请科室在会诊前应将有关资料准备齐全;会诊时,申请科室应有经治医师/值班医师陪同介绍病情。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书写在会诊单上。会诊结果应摘要记录于病程录中。会诊医嘱要及时执行。中医会诊应突出中医特色。
10.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0.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10.2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专人参加。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与会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的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高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一面查阅资料,继续研究,一面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会诊意见,由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诊疗方案。
急诊抢救制度 篇5
为了加强急诊急救工作,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最佳和快速抢救机会,依据《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的职业责任感。
二、急诊科收到急危重症患者,需其他科室增派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其他科室人员一旦得到召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应立即放下手头工作,10分钟内赶赴现场,参加抢救工作。
三、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10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四、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会诊邀请书上写明“请××科××医师急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或医师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五、其他临床科室出现危重患者需急会诊的,比照前述第二、第三款处置。凡应召急会诊和抢救无故不到的,按旷工加重处罚。由此造成的责任纠纷与事故,由本人负主要责任。
六、急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们)认真听取并仔细检诊病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一同参加抢救工作,抢救完成后认真书写好会诊记录。
七、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由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八、对全院医务人员平时应做好急诊急救的责任意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思想上有高度清晰地认识和警觉性。要求院内中高级技师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应召参加院前院内紧急医疗救援、急诊会诊和抢救。
2018年10月
急诊大批病人抢救护理的工作心得 篇6
属基层镇的医院,地处干道公路旁,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工伤、烧伤、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由于组织健全,技术力量充实,故均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抢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
全院统一指挥:遇到成批患者同时来急诊时,应即时报告院部急救领导小组,由院急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全院力量争分夺秒投入抢救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这样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抢救工作是否组织得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而抢救工作的组织又靠着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护士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护士长应及时掌握抢救情况,合理组织安排,同时负责业务指导,对全体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事态有所估计,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抢救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随时给予解决,同时提醒及指导护理人员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了解病情,及时提供线索,密切配合,紧张有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人的转送工作: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与住院部相应科室及时联系,做好接纳病人的准备。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时转送住院部,这样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重点抢救。
整理工作:抢救工作完毕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检查清洗,维修急救器材,以备后用;补充急救药品;抢救病人完毕,补办一切手续,完善各种记录,如急诊日志,入院登记,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死亡记录等;完成医疗费用、药费等的结算;归还所借物品等。
损伤性休克的急诊抢救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 男性87例, 女性29例, 最大71岁, 最小4岁, 平均年龄32.5岁, 均有创伤史。以颅脑损伤为主者47例, 胸部损伤为主者31例, 腹部损伤为主者45例, 记住, 骨盆和四肢损伤为者6例, 其中轻度42例, 中度51例, 重度13例。患者伤后就诊时间20min~2h。本组伤员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均符合损伤性休克诊断标准, 收缩压<90mm Hg, 伴脉搏细弱, 皮肤苍白, 冷汗, 尿少, 呼吸急促等。按休克指数进行分度, 其中轻度休克 (指数为1.2~1.5) 32例, 中度休克 (指数为1.5~2.0) 70例, 重度休克 (指数>2.0) 14例。
1.2 抢救指征
(1) 烦躁不安, 皮肤苍白, 紫绀, 肢端湿冷; (2) 每小时尿量少于20m L; (3) 动脉收缩压低于10.6Kpa, 或虽未降至10.6Kpa以下, 但脉压差<2.6Kpa。
1.3 抢救成功标准
四肢转温, 紫绀消失, 不用升压药, 每小时尿量超过20m L, 动脉收缩压在12Kpa以上, 脉压差>4Kpa[2]。
2 抢救方法
此类患者均病情危急, 要求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后须迅速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 体位, 意识和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了解简要病史, 将患者搬至救护车上, 现场或途中做生命体征的检查, 心搏,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气管插管, 人工呼吸等呼吸抢救措施[3]。予以积极综合抢救, 首先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抗休克和应用血管活性药, 输液时尽量选择上肢静脉, 颈外静脉, 颈前静脉等较粗大的血管, 确保有效扩容,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并严密观察血压, 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做出休克程度的评估。对于开放性损伤, 活动性出血者, 立即给予止血 (加压包扎或上止血带) 和固定等处理。患者入院后, 询问并记载病史和受伤史, 采集血样, 留置导尿, 全身体检, 以查明伤情, 必要时进行胸腹腔穿刺和做床头B超, X线射偏和CT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有严重创伤者, 原则上按胸、腹、头、四肢顺序进行处置, 对于需要手术者, 要做好术前准备, 尽早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3 救治结果
116例伤者经院前急救, 到达医院急诊科后, 休克前期8例好转;轻度休克42例, 32例好转, 8例无变化, 2例恶化;中度休克51例, 好转28例, 19例无变化, 4例恶化;重度休克13例, 好转8例, 3例无变化, 2例恶化。入院后, 经抢救, 11例死亡, 抢救成功105例, 抢救成功率90.5%, 死亡率9.5%。
4 讨论
由于休克病人病情变化迅速, 器官生理功能严重紊乱, 死亡率高, 对该类病人开展抢救以维持生命优先, 治疗各种创伤在后。院前的抢救很重要, 但必须短时, 笔者主张在现场和途中一边观察和大致体检, 一边抢救和转运。首先监测生命体征, 根据生命体征的改变及伤情评估。迅速施行抢救生命的措施, 然后遵循“CRASHPLAN”程序迅速查看伤情[4], 在短时间内对患者伤情进行判断, 对有疑问的部位, 进一步重点检查, 最大限度防止漏诊。由于损伤性休克时最主要的矛盾是失血, 在补充血容量时需要给予比估计量大得多的液体才能纠正休克。所以休克诊断一旦确立, 需要立刻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扩容治疗。补液根据休克程度决定补液性质和量, 轻度休克2h内输入平衡盐液1500m L, 中度休克2h内输入平衡盐液1000~1500m L, 浓缩红细胞3~4个单位, 5%GNS500m L, 重度休克2h内输入平衡盐液1500~2000m L, 浓缩红细胞4~6个单位, 右旋糖酐500m L, 5%GNS500m L,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若血压仍不稳定者, 应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有严重创伤者, 可抗休克与手术同时进行。严重失血性休克往往是较大动脉血管或肝脾等实质脏器较大的破裂伤, 单纯的保守治疗难以取效, 因而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 应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果断地进行手术治疗, 从根本上达到止血和纠正休克的目的, 否则往往失去手术时机而导致死亡[5~6]。综上所述, 只有迅速, 果断, 准确地进行有效的抢救, 及时手术, 合理用药, 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麦惠强.创伤性休克103例治疗体会[J].医疗论坛, 2009, 21 (2) :86~87.
[2]袁延青, 程默, 薛丽清.98例损伤性休克的急诊抢救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1, 17 (1) :23~24.
[3]谭小琴.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抢救及心得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 2009, 12 (1) :112~113.
[4]李永领, 陈斯霞, 朱烈烈.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 :59~60.
[5]赖湘群.创伤性休克230例诊治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 16 (1) :5~6.
急诊抢救制度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搏骤停的抢救中,尽早实施CPR,电击除颤和患者原发病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以及常用的药物(肾上腺素和纳洛酮)治疗。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抢救的20例心搏骤停患者。结果:抢救成功患者共12例,均为心搏骤停10min内开始实施心肺复苏(CPR)和电击除颤。死亡患者8例,其中3例为心搏骤停15min后实施CPR和电击除颤,5例为原发病较严重者。结论:在抢救心搏骤停的患者时,实施CPR和电击除颤的时间,患者原发病的严重程度都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抢救中使用肾上腺素和纳洛酮,对心搏骤停的患者有效。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电击除颤
心搏骤停是我们在急诊急救中遇到的最危重的病症之一,它不仅需要急诊场所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还需要急救人员具备良好的抢救意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很多专业人士也一直在探讨用最佳的抢救方法来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006年以来,我院急诊科对20例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了急诊抢救,现将抢救的心得与大家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心搏骤停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76岁,平均46.2岁。病例如下:急性心肌梗死9例(2例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2例,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1.2 判断依据:心搏骤停的判断依据是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或者心电监测出现心室颤动,无脉性电活动或者直线。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标志是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恢复,心电图或者心电监测出现自主心律。
1.3 抢救方法: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确诊为心搏骤停的患者立即行CPR、机械通气,尽早进行电击除颤。在抢救过程中应用肾上腺素(每3-5min静脉注射1mg)以及纳洛酮(首次2 mg静脉注射,30min后根据病情重复使用)等药物。
1.4 结果:抢救成功患者共12例,均为心搏骤停10min内开始实施CPR和电击除颤。死亡患者8例,其中3例为心搏骤停15min后实施CPR和电击除颤,5例为原发病较严重者,其中2例为急性心梗伴慢性肺部疾病,2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讨论
2.1 开始抢救的时间和正规的CPR操作:判断心搏骤停之后的4~10min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对患者进行正规的CPR,并且进一步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将会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美国心脏学会在1992年提出了急救生存链的概念,其中的四个环节(四早):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电除颤,早期高级心肺复苏,均体现了时间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重要性。本组10例病人皆因现场(0~15min)紧急抢救而存活,1例为非专业人员(曾参加过社会举办的急救培训)现场急救并联系120,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指南建议成人的CPR中按压-通气比值为30∶2(既往为15∶2),按压比例为100次/min[1],但是针对医务人员实施CPR的研究表明[2],一半的胸外按压幅度太浅,而且CPR过程中24%~49%的时间里未进行胸外按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都要遵循正规的CPR操作。我市的120急救中心在全市科学配置急救网点,并在救护车上配有GP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从而明显缩短了急救半径,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3]。所以,CPR急救的社会化、结构的网络化、抢救的现场化、知识的普及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4]。
2.2 患者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对心肺复苏成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或者心功能良好,抢救成功率就会较高,抢救后的生命质量也较好。在抢救成功的12例患者中有8例为心功能良好者,经系统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病人因既往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抢救成功,入院2~5天后死亡。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肺复苏失败。1例既往患有冠心病并慢性心功能不全也抢救失败。因此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和原发病密切相关[5]。
2.3 尽早实施电击除颤:本组实施抢救的患者均施行了200~360J的电击除颤,其中的2例病人因为在急诊室观察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心搏骤停,立即对他们实施了电击除颤,并辅以其他抢救措施,均复苏成功,出院后无并发症出现。其中4例病人是在5-15min内实施电击除颤,亦抢救成功但留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脑梗死。在心搏骤停中,电击除颤是极其关键的抢救手段,除颤时间每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将下降7%~10%[4]。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电击除颤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在我们的公共场所里安置简易除颤设备。。
2.4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一直是CPR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理在于它可以激活体内的α和β受体,具有良好的正性肌力(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β2受体)和外周血管作用(激动血管平滑肌的α和β2受体),能够保护重要脏器的供血和供氧[6]。指南推荐肾上腺素的使用方法是首次剂量为1mg静脉注射,每3~5min重复使用。如果需要气管内给药,初始剂量为2.0~2.5mg,溶于注射用水或者生理盐水5~10ml中注入气管[1]。本组病例有8例患者静脉常规使用肾上腺素后,心电图监测到室颤波从细到粗,在此时机给予电除颤成功起搏。既往曾建议大剂量应用此药物,根据指南的建议[2]以及在没有更多临床病例证明其有效之前,过多次的重复使用肾上腺素和提高它的用量仍是被禁止的,其原因是虽然它提高了自主循环的恢复率,却造成了心肌和大脑的严重损伤[7]。
2.5 纳洛酮:纳洛酮的化学结构和吗啡相似,它能够有效地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各种效应,对三种阿片受体亚型都有拮抗作用[8]。心搏骤停的患者体内的β-内啡肽明显增加,而使用纳洛酮可以拮抗内啡肽的作用,逆转它对循环和呼吸的抑制。有报导患者在注射纳洛酮数分钟后出现深大快速的呼吸,明显提高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重要脏器的供氧[9]。
总之,在心搏骤停的抢救过程中,我们急救人员要做到及早判断,立即实施正规的CPR,,面罩吸氧或者机械通气开放气道,尽早的进行电击除颤,并开通静脉通道给与有效药物治疗。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各位医疗同仁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对于心搏骤停的抢救将会有更先进和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急诊抢救制度 篇9
一、抢救车由办公室护士专人管理。
二、每月护士长与办公室护士至少大 查对并双签字一次。
三、每次使用后及时补充药物及抢救
物质,保持完好备用状态,经双人查 对后签字并将封条规范粘贴。
四、抢救物质仅限抢救时使用。
五、抢救车禁止放任何物品。
六、抢救车定点放置。
天愿医院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2.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4.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5.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6.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
注:
1.急救车的封存:
(1)使用统一的封存条,按要求粘贴封存条。
(2)按要求在封存条上注明封存时间。
(3)一个月启封检查一次。(4)车内药(物)品应在距失效日期前两个月更换。
(5)封存者双人签名。
(6)封条一经开启、或疑有损坏,应立即按基数重新核对、清点、封存者双人签名。
2.急救车检查内容:
药品:贮存条件是否合适,数量、规格等是否与药品清单上所列的相符,是否过期、变质、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
抢救药品制度 篇10
1、急救车清洁、规范、整齐,设专人管理。对急救器械、物品、药品负责领取、保管报损,定期清点,清洁、保养,账物相符。
2、设有专用清点本,抢救物品、药品班班交接,清点抢救药品和抢救物品数量,有效期及包装完好性,并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签字。
3、急救物品药品做到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消毒、定量供应、定时核对,标签清晰无过期。
4、抢救物品如舌钳、开口器等需高压灭菌后备用,无菌物品包装有名称、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5、各种药品定位、定数、标签明确,无过期。每种药物标明生产日期及失效期(同种药品多个效期的以最近期的为准)。药品失效期提前3个月、抢救病人用后及时补充更换,确保完好率100%,时刻保证应急状态。
6、熟练掌握急救器械、物品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熟悉急救药品、名称、剂量、作用效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7、急救物品不准外借,不得擅自动用急救物品他用。
8、急救车可根据科室抢救情况实行封闭管理,按照抢救车封闭管理规定进行清点并签字。
附:急救车封闭管理规定
1、各科室根据本科室急救车使用频率情况,可以使用一次性锁或贴封条(统一使用红框标签)方式对抢救车进行封闭管理。
2、将急救物品、药品的有效期登记在交接登记本上,双人核对签字。由急救车负责人和核对人共同封闭,不得随意打开急救车。急救车封条一旦打开视为使用,及时通知护士长或负责人重新清点补充核对封存。
3、用签字笔在封条上注明封闭起止日期(—年—月—日—年—月—日)和封闭人签名,核对者签名。
4、每班有专人检查急救车的封闭情况,一次性锁或封条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5、急救车封闭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每月必须开封、清点、检查药品、物品数量有效期及完好状态后再封闭。
6、急救车一旦开启使用后,应由专人清点、补充抢救物品、药品后再封闭,保证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数量准确及完好备用。
7、护士长定期对抢救车封闭、检查和清点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
心肺一体机操作规程
1、安装
(1)将本机组件取出。
(2)将氧源线与双卡移动式氧气瓶或墙壁上的供氧源连接。如果使用双卡移动式氧气瓶,将其中一个开关放到开的位置。
(3)连接呼吸管和面罩(如果要使用的话)
2、使用
(1)在做徒手心肺复苏努力进行呼吸时,抓起本机,一手扶住机柱底板,另一只手扶住臂端,扣紧臂锁。
(2)将机柱底板插入本机背板中。
(3)随着本机组件插入到位,打开臂锁并降低机臂于病人胸部,把按摩垫放在其胸骨之上,就跟使用手掌进行徒手心肺复苏一样。
3、开启启动开关,通过目测活塞,调整按压幅度和深度,调整到最合适的力量。
4、心肺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急诊抢救制度 篇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06-01
2010年起,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全院动员大会,努力实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护理服务新目标。现将我院急诊抢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抢救室包括抢救室、注射室、清创间、石膏间,实际开放床位13张,护理人员14人;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岁;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4人,大专10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4人。
2方法
2.1组织科室学习,提高认识
科内组织学习了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省卫生厅标准以及我院制定的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的思想认识,充分理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夯实服务基础,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创建具有急诊特色的护理服务品牌。
2.2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做到让病人满意。具体包括:主动服务,想在患者与家属所想之前;沟通交流过程中使用礼貌语言,体现护理人员对病患者及家属的尊重与爱护;迎接患者要有热情问候声,操作治疗前要有耐心解释声,护理配合后要有由衷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娓娓道歉声。
2.3优质护理措施
2.3.1加強基础护理服务
针对在抢救室留察的患者,强化基础护理。进行晨晚间护理,更换床罩、被套,更换干净衣裤。加强口腔护理,包括使用面罩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加强会阴护理,分泌物较多时指导家属清洗会阴部。注重皮肤护理,全面评估褥疮危险因素,q2h翻身拍背。每周两次更换留置针敷贴、肝素帽、尿袋、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患者床边备专门吸痰治疗盘,每日更换各类吸痰用水。
2.3.2加强病情观察
尽管患者离护士站很近,但仍每隔5—10分钟床旁巡视患者。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危重患者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床旁观察病情:了解抢救治疗进度包括病情评估、药物治疗、检查报告,监测生命体征,检查氧气管、胃肠减压、气管插管、浅静脉置管、保留导尿等各种导管的标识、深度、通畅度,检查伤口敷料清洁度、引流液性质,翻身检查褥疮情况。
2.3.3加强抢救室管理
注重环境卫生管理,出院患者及时进行抢救单元的终末处理,包括床头柜、抢救平车、地面、墙壁等擦洗清洁消毒。注重陪客管理,抢救时开启抢救指示灯,请患者家属协助抢救治疗离开抢救室等候,病情稳定时留一位家属陪护,其余家属不得入抢救室。提供便民服务:检查患者指甲、胡须、头发情况,提供指甲剪、剃须刀、床头理发服务;根据医生的饮食治疗医嘱,与营养室联系,提供患者的饮食,并为陪护家属提供快餐盒饭;夜间陪护家属提供躺椅;为老弱病残患者提供轮椅使用。
3讨论
3.1急诊抢救室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急、危、重症病人聚集的科室,病人流动性大、周转快、病情重、变化快,加之病人与家属情绪急躁等特点的存在。如何在急诊这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开展优质护理,力争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服务上尽善尽美,信誉上真诚可靠。
3.2优质护理作为临床有效的护理措施,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服务。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疾病的影响。通过加强病情观察,获取直接资料,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加强抢救室管理,注重患者需求,体现人文关怀,改善与急诊患者家属的关系,也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氨气中毒急诊抢救的临床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5月某冷冻厂氨气管道破裂致使13例患者中毒,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21~43岁,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我市市郊氨气罐爆炸造成的14例患者中毒,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9~42岁,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13例患者,是由该厂紧急派出车辆送到我院的,因此未进行任何院前抢救。实验组:实验组14例患者,是由我院120接到呼救电话后,召集了各科医护骨干人员组成抢救小组,紧急制定了初步的抢救方案并准备了包括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起搏仪、气管切开包等必要的抢救设备,同时也准备了一些必备抢救药品,然后随救护车到事故现场进行院前抢救。首先,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等生命体征,然后根据中毒程度进行分类,由不同的车辆运送至医院急诊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吸氧,然后用2%的硼酸液冲洗受污染皮肤,并即时应用地塞米松以及654-2针剂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进而减轻咽、喉以及肺水肿并预防途中窒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治愈的标准为:氨气中毒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在1周内出院的患者为治愈;好转的标准为呼吸困难明显减轻,且肺部湿性啰音显著减少,在由急诊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后,1~2个月内出院的为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实验组实施抢救后的治愈率35.71%和好转率42.85%分别显著高度对照组的15.38%和30.77%(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比较
在随访期内,实验组并发肺部(如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84%,且实验组的病死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院前抢救对氨气中毒的意义
氨气是一种强碱性的有毒气体,当浓度较低时,可以使患者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加[2];当浓度较高时,就会导致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急性喉头水肿等,并且会损害肝、心、肾等器官,甚至可并发肺纤维化致使肺功能不全[3]。因此,对于氨气中毒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和2010年6月收治的两批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实施了院前抢救的实验组比未进行院前抢救的对照组有较高的治愈率,并且实施院前抢救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效果明显。
这启示我们,在对氨气中毒的患者急救过程中,120院前急救系统作用重大。通过抢救小组的努力,利用携带的仪器和药品,将氨气中毒患者进行分类处理,并采取有效地监护和应急的处理,包括用2%的硼酸液冲洗受污染皮肤,并即时应用地塞米松以及654-2针剂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进而减轻咽、喉以及肺水肿并预防途中窒息,可以为院内抢救争取时间,更是为挽救患者生命做了重大贡献。
3.2 氨气中毒患者的院内抢救与护理
在经过院前抢救对皮肤黏膜的清洗,以及静脉推注654-2等措施后,阻止了氨继续吸收,同时也减少了炎性渗出,入院后仍需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严重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并辅助机械通气,并加强气道管理等。
第二,要加强肺水肿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防治与护理。入院后,要更加严密观察病情,当患者出现了胸部紧束感或闭塞感等早期肺水肿症状时,给予预防性治疗,给激素、吸氧等,并保证患者的绝对休息;而对于ARDS者,应该及早行机械通气。同时,由于肺气肿和ARDS会伴有低氧血症,在给氧时应选择合理的给氧并保证适当的氧流量[4,5]。
第三,预防心、肝、肾等脏器的损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心、肝、肾等损害的防治,加强对心、肝、肾功能的动态检测,如严密观察呼吸、心率、心律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如出现呼吸表浅、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应该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同时还要重视排尿情况,以观察肾功能。
总之,对于氨气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要综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如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加强对病房的消毒,同时营造安静的环境;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患者中毒后会产生恐惧、紧张以及抑郁心理,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讲解氨气中毒相关知识,并明确宣教氨中毒无蓄积作用,从而减少患者恐惧,使之积极地配合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并探讨院前抢救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5月收治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收治的1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未行院前抢救,实验组进行了一系列的院前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以及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实施抢救后的治愈率35.71%和好转率42.85%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38%和30.77%;在随访期内,实验组并发肺部(如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84%,且实验组的病死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以上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气中毒的院前急救,可以为抢救赢取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氨气中毒,急诊抢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昌,石聪辉,郑佳彭.急诊抢救氨气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学杂志,2006,15(8):756-757.
[2]王美玲.液氨中毒21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3):299-300.
[3]周秋霓.急性氨中毒47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64-765.
[4]严艳.急性氨气中毒的急救护理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32-1133.
抢救车管理制度 篇13
1、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设专人负责抢救车管理,保持清洁整齐,放置于固定位置,即第一治疗室或重病人集中收治房间内进门处,不得随意挪动更换。
2、设置抢救车物资卡,表明药品、物品放置位置及名称、剂量及数量,并按卡放置。
3、护理人员应熟悉抢救车备用药品、物品、仪器放置位置,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熟记常用抢救药品的用法用量。
4、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分类存放,标签清晰,做到“四定”(定种类、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三无(无过期、无失效、无变质)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5、抢救车上的药品、物品只限抢救时使用,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
6、做好抢救车的交接班工作,清点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的数量、质量及有效期,检查各类急救设备性能并做好记录,确保其完好适用。
7、抢救车上的必备药品按医院统一编号排列,定位存放,其摆放应依照编号由近到远,由左到右的顺序排列,方便取用。
8、药盒内药品按失效期远近由左到右排列,最左边为有效期最远,最右边为有效期最近,使用时遵循左进右出的原则,即先使用近效期药物。
9、各种急救药品,物品使用后须及时整理、清洁、消毒、补充,抢救所使用的空安瓶须经二人核对,补记医嘱后方可弃去,近效期药品应到效期六个月之前到药房更换,更换时须有互换药品的名称、效期、批号等记录,实行药品物品失效期预警制度,建立抢救车药品物品效期档案。
10、抢救车急救药品及仪器设立专门的抢救药品物品清点登记本,标明所有急救药品、仪器名称、规格、剂量、数量,本、物必须完全相符,每班交接并签名。
11、抢救车实行封条管理(急诊除外),封存时需双人核对、双人签名封存,使用后及时补充,经双人核对后再次封存。
12、护士长平时检查抢救车的交接班情况,每周必查一次签全名。
13、建立抢救车物品及药品交接班本,放于抢救车旁,并按要求认真核对填写数量。
14、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由护士长和办公室(专业)护士负责管理。
抢救工作制度 篇14
二、抢救时做到人员到位,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不可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
三、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五、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六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六、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七、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燥、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八、为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每班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急诊抢救制度】推荐阅读:
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09-23
急诊科抢救室工作制度05-27
急诊抢救06-08
急诊抢救患者06-03
抢救制度工作12-03
抢救车使用制度07-21
抢救危重病人制度08-17
抢救室管理制度09-29
icu抢救物品管理制度05-25
病房抢救室工作制度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