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急诊接诊制度

2024-08-08

急救急诊接诊制度(精选6篇)

急救急诊接诊制度 篇1

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管理制度

一、目标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配置,规范操作程序,利于急救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院内急救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对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的过程控制。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急诊科人员日常工作安排。

(二).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配置、领用急诊科急救所需设施及器材。

(三).由企业管理长、质控企业管理负责对急诊科设施及器材的管理、保护和使用记录进行掌握。

(四).急诊科各级医护人员实施院内急救接诊、诊疗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急诊科设施谋划及配置:

按国家对急诊科设施的规定要求配置所需的设施及器材。(详见《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二).日常工作安排:

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急诊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安排,拟定必然时候内的医、护人员值班表,并对医护人员的缺勤情形举行搜检以包管急诊科24小时开诊。

(三).急诊就诊范围:

为了急诊患者便利就诊,及时获得救治,故制定急诊就诊范围:

1、急性外伤;

2、急性腹痛;

3、突发性高热;

4、各类休克;

5、各类大出血;

6、心、肺、脑、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7、昏倒、抽搐、吐逆;

8、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食管内异物或疼痛、出血;

9、中毒、中冷、自缢、淹溺、触电;

10、急性过敏;

11、其他急性病症。

急诊患者常常对照复杂,浮现千差万别,因此不要死卡条则贻误病情。

(四).院内急救患者的接诊:

1、急诊值班人员苦守岗亭,要严厉、卖力、敏捷、急迅地救护患者,对患者立场和善、热忱负责。

2、当逢有急、危、重患者时,分诊企业管理应坐行将其收往急诊专科诊室停止救治,后补登记脚尽。

(五).院内急救患者的诊断、治疗:

1、首诊医师对就诊患者认真负责,细心询问病史、细致查体,作必要的辅佐检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各种急诊疾病的诊疗常规。

2、若是首诊医师发明便诊患者的病情触及其他专科或确系他科诊治局限时,在完成各项检查并作了需要的处理、写好病历后,再请有关专科会诊。危重患者应由首诊医师伴送。

3、病情较重的患者,当值医师应决意是否收急诊留观或收住院,经抢救后的患者,如病情稳定或容许移动时,应迅速送进病房或手术室。

4、值班医师对急救留观患者负责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写好留观病历及观察记录,并做好交企业管理工作。

5、对感染病患者或疑似流行症患者应做好注销及陈诉工作,遇有交通事故、吸毒、他杀或有伤情贰言等患者及触及公安、司法状况时,由值班人员陈说总值班,告诉有闭单元。

6、企业管理认真执行医嘱,及时共同医生抢救工作,要对急诊抢救设备、药品保证无缺、充沛,并做好护理考察记录。(详见《急诊医嘱执行管理制度》)

7、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要主持各种抢救工作及死亡病例计议、会诊工作,及时总结履历、教导。

8、当遇有非凡情况时,当值医师要及时、照实向上级向导告诉,白昼应向急诊科主任及医务科主任敷陈,夜间讲述医院总值班,要求处理定见,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结果。

三无急诊病人的接诊与处理程序 篇2

“三无”病人是指:无身份证明(姓名和住址)、无责任承担机构和人员、无抢救治疗经费的病人。

1、积极做好接诊工作,“三无”病人就诊时,急诊科接诊护士应仔细询问送诊人员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病现场情况、当时的病情等、以便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最确切的依据。

同时详细记录送诊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以便及时寻找和查证病人的身份。如情况允许,可留下1人随时了解情况。

2、对病情危重“三无”病人,值班护士要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上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医务部或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各临床、医技科室,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病 人及时检查和救治。

3、对经积极抢救后清醒的病人应详细询问病情、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法等。由保卫科负责联系病人家属或单位。

4、对神志不清的病人要注意清点随身物品,清点病人随身物品时必须有2人在场,并详细填写物品登记簿并签字交接班。

5、对经抢救后病情稳定的病人,请医务部协调,收入相应科室。

6、对抢救无效死亡的“三无”病人,请保卫科联系公安机关处理尸体。

血液透析室患者接诊制度 篇3

血液净化室患者接诊制度

一、快捷、准确、规范接诊患者,以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透析患

者的要求

二、透析医师根据相关检查结果确定透析指征及禁忌症,有禁忌

症的不能透析。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讲清透析治疗的利弊及可能的并发症,签署透析同意书。

三、确定透析通路,签署建立透析通路的同意书。

四、根据肝炎标志物、HIV、梅毒血清学指标确定透析机的安排及

透析器的使用,如需要重复使用的患者签署透析器复用同意书。

五、需要建立内瘘或深静脉置观的,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关检查并

向家属及患者讲清手术的注意事项及手术成功率,内瘘术后的功能锻炼及通路的维护。

六、透析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积极处理透析中的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

七、透析后医护人员给患者做好透析间期的休息、饮食、用药等

急诊急救培训策划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新的生活模式结构下,在生产、学习、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越来越屡见不鲜,为能够利用宝贵的黄金时刻,及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护,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提高非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意识与现场急救能力,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能够学习先进的基本救护理论和技能刻不容缓。

二、活动主题

小学生志愿者急救知识培训

三、活动对象 社区内小学生志愿者

四、活动内容

邀请社区小学生志愿者走进医院,由医院急诊科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PPT演讲和介绍,现场从溺水、触电、中暑、煤气中毒等多个方面现场演示如何自我防护和救助他人,手把手教志愿者如何做心肺复苏。

五、活动形式

现场授课:由急诊科专业人员PPT演示急救操作;

现场指导:由志愿者就指定项目进行自救表演,急诊科老师进行指导;

六、活动时间 待定

七、活动地点

医院一楼急诊科或五楼会议室

八、前期准备

1、与社区小学沟能,确定参与活动的人员及数量;

2、与急诊科沟通,确定参与活动讲解的老师及护士;

急诊急救模拟训练总结报告 篇5

——急诊科

2017年7月12日10时,急诊科就急诊急救知识及操作,进行了一次模拟训练,设计急症病人为综合性休克的接诊及应急处置,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监考人员:米宏文、李缠社、张元生、杨雨霞、刘艳玲

二、时间:2017年7月12日10时30分。

三、地点:本院急诊科抢救室。

四、值班医生:袁新强(外科副主任医师)

值班护士:赵竹玲、刘敏、张苏苏、王进

五、演练过程:

1.120救护车运回一休克病人,担架推入抢救室,袁大夫接诊,首要给予值班护士口头遗嘱:评估监测患者四大生命体征,给予 吸氧、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处理措施: 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扩容并建立两路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并给予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请内科会诊。

六、现场问答:

根据病情演变过程,米宏文主任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提问:

①.病人突然出现室颤该怎么办?要求接诊医师进行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回答及应急处理措施(除颤)。

②.纠正心率失常,如果出现细颤怎么办?要求接诊医师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回答及应急处理措施(应用肾上腺素静推)。③.心跳呼吸停止后该怎么办?要求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回答及应急处理措施(立即行心脑肺复苏术),并给予呼吸兴奋剂。(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抢救成功后,进行后续治疗。

七、效果评价:

1.全科医护人员对此次演练重视程度很高,组织严密,医护配合得当。2.节奏紧凑,抢救流程顺利,急救措施正确得力。

3.基本医疗操作掌握熟练,医生护士责任明确,回答问题较好。

八、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 1.2.3.4.医护人员初始比较紧张,导致开始抢救时比较混乱。抢救流程不熟,回答问题欠缺,准备不足。

对急救药品应用不熟,用法、用量、给药途径及作用原理。

抢救设备操作不熟练。

整改措施:

1.根据以上不足,将设计准备更多次、不同病情、不同程度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演练。2.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各种应急预案,熟悉抢救流程。3.加强医护人员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4.扬长避短,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急诊急救意识。5.按照二甲评审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确保二甲复审的顺利进行。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在这次活动中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培训中心的老师先给我们做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救护原理及技术手段,同时介绍了急救的原则、目的、程序、自我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生命赛跑我们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正确地把握救护时间,我们才能赢得更多宝贵的生命!

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还跟随红十字会的老师们在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心肺复苏。

关于这次急救培训,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手忙脚乱,看起来很容易,但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总会忘记很多要点。最后,通过努力学习,我们大家都学会了初级急救技能,顺利通过了老师的考核。

本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它让我们对紧急救护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让我们对医生充满了敬佩。紧急救护就是与时间赛跑,短短的几分钟却决定了一个生命的消失与否。而我们绝不能放弃这微小的机会。

上一篇:银行安全生产责任书下一篇:团支部规章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