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工作制度(共8篇)
急诊工作制度 篇1
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为切实做好门、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制定优先处置制度:
1、建立优先处置通道,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处置通道。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
2、“优先处置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
(1)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2)送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由抢救室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
(3)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
(5)急诊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
(6)全院职工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如发现有推诿“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3、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急诊科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上报医务科,必要时上报主管副院长。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流程
急 诊
急危重症病人先抢救后挂号交费
急诊医生接诊、评估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
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病人,立即开放急诊绿色抢救通道 危重病人立即抢救,相关科室(辅助科室、专科会诊)积极配合
待抢救结束、病情平稳,护士协助补挂号、交费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制度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的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对于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门急诊管理
1、门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急诊科24小时负责应诊急危重症病人,按照“及时、迅速、准确、安全”的原则,接诊后及时处置,特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2、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给予初步诊断的同时,向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或二线班)报告,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接到医生或护士报告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场指导处理,对诊断不明的应立即请求院内相关专科主任会诊。
3、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安排。立即完成维护生命体征的必要处置,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给予抢救性治疗,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
4、急危重症病人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的原则,由住院总医师指导对病人进行分科收治,优先收入相应专业科室。
5、门急诊医师必须完善门诊病历,尽快完成病人收治入院手续,同时通知收治科室医生护士做好病人收治的所有准备工作。
6、对于非本院临床专业范围的、或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确需转院的急危重症病人,或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时,在维护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情况下,要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诊的原因与风险。在门诊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院专业范围的急危重症病人。
二、报告管理
1、急诊科、住院部医师接诊危重症须在10分钟内向住院总医师(二线值班医师)报告。
2、住院总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必须每日向医务科报告全科危重抢救病人情况。
3、对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或医疗纠纷患者,各科主任必须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口头及书面报告。
四、处罚
1、此管理规范纳入绩效考核。
2、引发医疗纠纷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罚。
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及我院实际情况,为加强双向转诊管理,把转接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本院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转接程序
接上转单后在办公室进行登记,门诊就诊者免收挂号费,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提供预约门诊检查;组织会诊;需住院者优先安排、由办公室协调处理住院事宜,安排专人送至病区。
二、转接条件
①、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
②、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③、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者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④、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⑤、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
⑧、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三、加强管理与监督
1、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转接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调: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入方及被转者满意。
3、开展督促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转接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全院。
门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地服务,完善危急重留观病人的规范管理,本院制定以下规定,全体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一、需重点注意的留观对象:
1、发热大于38.5摄氏度
2、胸闷胸痛
3、呼吸困难
4、哮喘
5、腹痛
6、肾绞痛
7、腹泻
8、不明原因头晕、头痛
9、胸腹部外伤
10、过敏
11、三级高血压(极高危)
12、其它危急重症症状
二、有关巡视留观病人的规定:
(一)全程跟踪
1、凡具备住院条件,但患者或家属拒绝住院而要求留观的,需在门诊签字本写上“理解病情,拒绝住院,后果自负”并签名,同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
2、病情需要时,在岗在班的任何医务人员有义务有责任对在院的任何留观病人全面负责。
3、所有留观病人离院时,应有接诊医生或值班医生再次询问检查后方可离院,首诊或接诊医生须明白告知病人或家属在离院前须向接诊或值班医生咨询,经得同意后离院。
4、对急诊症状不能有所缓解或消除,诊断不明确的,不能反复留观,应收住院或请相关科室会诊。
5、各科主任对危在本科留观患者必需进行全程监管,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
(二)加强巡查与交班
1、凡是有急诊重症或病情容易变化的病人,留观期间接诊医生应反复巡查,掌握病情变化,必要时请科主任或相关科室会诊,下班前接诊医生须向值班医生床头交班。
2、门诊护士在注射前须查看留观患者门诊病历,详细了解病情,病人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必须巡查病人,检查输液速度,询问病人不适状况,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向主诊医生或值班医生反映。
3、凡是腹泻、脱水病人输液,必须先汇报医生,估计病人脱水情况是否得到纠正,然后根据医生医嘱再行保留或拆除输液,以免补液不足而重复注射。
(三)留观病人的转归
1、留观病人不应该超过24小时,如果症状不缓解,可考虑收入院治疗;
2、症状缓解回家休养患者一定要交代清楚复诊及相关注意事项;
3、待住院患者尽早收住院。
三、处罚规定。
1、对于在病人留观过程中医生或护士巡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均应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2、对于观察病人输液完毕,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没有向病人交待清楚病情、病人又不适合离院而因医护人员疏忽让病人离院者,最低按医疗差错处罚,每次扣除奖金50元。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3、对于接诊病人时态度不好、沟通不好、处理不妥、交待不清、交班不清楚等情况而造成病人不满意投诉者,经查实后给予处罚,一次扣除奖金50元。造成差错者,最低处罚奖金100元。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由当事人承担不低于是10%的经济责任,同时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在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
(一)“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二)“三不转”: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必须在确认遗体已送至太平间时方可发出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抢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
十一、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十二、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十三、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十四、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做好抢救登记和抢救记录,急诊科定期进行抢救培训和重危病人讨论,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制度
一、日常急救培训等工作
1、熟悉环境
科主任带领新员工利用工作之余熟悉城市街道、居委会、小区、乡村街道名称(包括别名)等。
2、业务培训
(1)医务科组织高年资的医生或专业人员对主治医以下的员工及新员工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喉罩管插管、除颤仪使用等进行培训;
(2)科室主任自行安排本科室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项目培训;
3、急救意识培训:医务科不定期组织参加值急诊班的全体医生进行急症及意外伤害的讨论,以增强急救意识。
4、急救设备保养:急诊室由专人负责对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每周进行充电和检查,对急救箱内药品效期定时检查更换;保持急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院前急救考核:重点考核主治医师以下及刚入职的员工
1、环境熟悉程度:医务科在新员工试用期、见习期满后,对医院及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进行考核。
2、急救意识考核:医务科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模拟急救现场,重点考核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应答质量等。
3、反应速度考核:对医生(护士)受理呼救后赶往患者所在地的时间进行量化考核。
4、携带药品及器械:对医务人员外出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与病情关联性进行考核。
5、急救质量考核:依据省市120指挥中心下发的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急救质量考核。
三、院内急救考核
1、必考项目:徒手心肺复苏、喉罩管插管、除颤仪的使用。
2、其他考核内容:《医院常见急症诊治规范》
四、考核方法
1、院前急救考核
侧重考核急救意识、反应速度、急救措施等方面,具体内容有:考核人员在院外拨打求救电话,考察医务人员是否询问地址、主要病情、是否留下打电话人的联系方式,是否进行简单指导;从接到电话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医生到达以后对其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恰当,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是否得当等。
2、院内急救考核
(1)考核内容:依据《医院常见急症诊治规范》进行逐项考核;
(2)考核对象:除科室主任之外的中级职称以下的所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3)考核时间:具体时间考核时间由科室安排;(4)考核人:分管的院领导、医务科、科室主任为具体考核人。
五、奖惩
考核成绩将记录在《医务人员技术档案》中。对于成绩优秀者,作为职称和岗级评定的参考;成绩不合格者,三个月内须经重新培训、考核,直至合格。
急诊病人入院制度
(一)总则
1.医务科、护理部、医疗科室、医院总值班、住院处及急诊收费处通力合作,保证有住院指征的患者一天24小时均可及时入院就诊。
2.本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方有资格收治其专业范围的患者,所有住院证上必须写明入院初步诊断或收住的正当理由,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以下解释工作:
(1)住院的理由;
(2)治疗计划;
(3)治疗的预期结果;
(4)初步估计的住院费用;
(5)其他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住院决定的信息。
3.医院应关注那些在就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的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语言交流和听说功能受损者,并给予一定帮助。
4.在专科病床已满的情况下,各病区根据病情性质就近安排至相关的病床。
5.所有患者入院前需交纳预交款,对于病情不稳定但急需抢救的患者,必须先实施抢救措施。
6.医院应首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普通患者入院采取预约制,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由各科护士站统一安排,护士长负责。
7.医保(包括农保)患者携带医保卡(农保卡)及身份证可在住院处办理相关手续。住院处工作人员对持医保卡人员要进行严格审核,并积极为其办妥有关手续。
8.传染病员住院,必须严格按《传染病法》由专科收治。
9.为保证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时入院,各病区需预留1~2张抢救病床。(二)门诊患者入院程序
1.医生在初步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对确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医院提供的服务范围和设施能否满足其诊疗的需求,如能满足其需求,则决定患者入院并开具住院证。
2.入院患者持住院证,到相应病区按制度办理入院手续。病区护士热情接待,有空床位时,登记床位,告知入院流程;无空床位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与值班医师做好病情评估,开启预约登记。
3.患者去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填写入院前的有关信息,支付费用。4.住院处把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
5.病区护士收到入院单后,热情接待,带患者到床位并妥善安排,测T、P、R、BP、体重并记录,主动介绍入院须知、有关制度、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协助患者熟悉环境,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事先做好器械、药品等的抢救准备,并与护送者做好交接班工作。
6.负责通知主管医生,并及时执行医嘱。
7.护士按要求全面评估患者,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并作出答复。(三)急诊患者入院程序
1.重危、急诊手术患者应先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抢救准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到达相关病房或手术室,运送途中携带必要的抢救器材及物品。
2.家属办理床位登记、入院和交费手续:白天——住院处,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收费处;无家属时由急诊科护士为患者办理床位登记和入院手续。
3.对于有入院指征的急诊患者,如因医保付费问题或其他原因,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必须在病历记录上签字或由医生说明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原因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
4.创伤患者经急诊处理病情稳定、无入院指征者,可让其离院,必要时留急诊观察室观察。
5.有入院指征的急、危、重、抢救患者,急诊科护士通知相应科室护士/医生,做好患者接收准备。应通知以下内容:
(1)患者姓名、性别及年龄;(2)收治的专科/医生;(3)患者诊断及病情;
(4)需要准备的物品及设备。
6.急诊护士护送患者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班工作;病情需要时,应由专科医生陪同。
(四)预约住院的规定及流程
针对部分科室患者入院难、床位安排不统一,特制定以下规定及流程:
1. 各科应优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尤其急危重症抢救患者、急诊留观达72小时患者,相应专科要保证及时入院。
2. 普通入院患者若有病床可直接入住;若无空床位,则采取预约制:(1)各科护士站建立《预约住院登记本》。内容包括:预约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联系电话,开具住院证医师,入院时间及备注等。护士接到入院证后,向患者说明入院预约规定,并将相关信息登记入《预约住院登记本》。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需在备注栏注明。
(2)有空床位时,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由主班护士联系患者,及时入院。其中优先安排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患者。
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 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 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
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 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科查房制度
1、凡在急诊抢救室、监护室、留观室留观的病人均进行三级查房制度。
2、三级查房的各级医师必须履行医院规定的各项职责。
3、三级查房的内容必须及时、准备记录在病历上,由各级查房医师及时查阅、修改、更正签名。上级医师要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讲评或纠正。
4、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对一般留观病人至少查房两次,对危重病人应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置,必要时可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巡视病人,协助处理。
5、急诊科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基础护理质量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急诊科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制度
为了加强急诊管理和持续改进,防止急诊室出现留观病人滞留,本院特制定病员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管理规定,望急诊科和有关科室严格执行。
1、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72小时。分清就诊患者轻、重、缓、急情况。急重症患者应首先进入抢救室。可以门诊就诊的,避免进入抢救室占用资源。
2、急诊留观床位设置规模适宜、利用科学合理,确保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床位使用率控制在50-75%。剩下的25-50%,主要用于安排急诊患者。
3、对疾病较重不宜门诊诊治的患者,医院应当积极调剂本院床位,尽快收入住院病房。
4、对疾病较轻的患者,医院应当积极动员患者转至病床使用相对不足且对该疾病具备治疗条件的下级医院继续治疗。
5、出现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病员,急诊科必须填写《急诊科留观患者超过72小时情况说明书》上报医务科,非工作日上报总值班;急诊科做好登记。
6、医务科或总值班必须先签收,再及时了解情况,协调和安排收住。最后记录处理意见。情况说明书一式两份,医务科与急诊科分别存档。
7、急诊科每月总结一次,记录于《急诊科留观病人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登记表》。医务科每月一次随机到急诊科查看,结果作为急诊科月质量管理的考核指标。
急诊检查管理制度
为加强急诊病人的各科室间的协作,为急诊病人提供必需的、优质的服务,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基本原则
1.急诊工作处于临床医疗第一线,急诊检查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医技科室要牢固树立“以临床科室为中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科室服务,就是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2.急诊检查确保24小时运行,医技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值班电话不能以任何借口为由,无人接听,否则视为脱岗。情节严重、造成损失或形成不良影响的,由政工、纪检部门处理。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查,经常检查仪器设备、试剂,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查。4.急诊检查申请单或急诊电子医嘱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申请单上需注明“急诊”或盖“急诊”字样章,申请时间具体到分钟。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分钟),以备查询。
6、影像、B超、ECT、内镜等医技科室接到急诊申请单后,应迅速、优先安排病人检查,及时发送报告,注明报告时间(分钟),以备查询。
7、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查工作,提高急诊检查质量。
二、急诊检查的范围(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5)急症手术的病人。
三、急诊检验的要求
1、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要迅速及时地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准确地限时报告检验结果。急诊检验工作在日常工作时间由各实验组完成,值班时间由值班人员完成。必要时由检验科作出调整。
2、门诊急诊检验血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急诊科和住院急诊病人检验标本: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3、标本接收岗位检验人员或其它人员接到急诊检验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完成标本的核对、接收、记录等工作。
4、急诊检验完成并审核结果后,检验人员立即通过电话或电子、纸质方式将检验结果报告临床医师。
急诊工作制度 篇2
1 压力相关的概念
压力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内涵, 目前普遍认为, 压力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 它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关系[1]。护理工作压力指的是护士的生理、心理状态与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2]。
2 急诊护士压力现状
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其他普通病房。娄小平等[3]对一家医院的450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亦提示急诊护士的压力较其他普通病房护士大。雷俊等[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7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 已婚护士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抑郁等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未婚护士。婚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配偶能给已婚护士主要的社会支持, 而未婚者缺乏此支持系统。另外, 急诊护士人格特质与工作压力的感受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3 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3.1 工作的高风险性
急诊科室是职场暴力事件频发的科室之一。由于急诊病人大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 病人家属往往焦急、紧张, 希望得到及时的救治。濒临死亡或者已经死亡的某些患者, 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也不能使其生命挽回时, 往往家属不能接受现实。高凯先、占绘华的调查发现, 急诊护士的首要心理压力来源于病人[5]。此外, 工作中易出现差错事故是急诊护士的常见压力源。抢救时精神高度紧张,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酿成医疗护理差错, 护士为此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谢晓华[6]的报道显示, 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成为护士工作压力源的首位。另外, 急诊科还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王玉莲[7]在对百名急诊护士的调查中发现, 97.0%的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
3.2 工作量大
急诊护理工作由急诊专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是处于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劳动状态下, 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使护士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相比之下, 护士人数却没有相应增加, 大量的工作负荷成为护士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我国医院护理人力总体缺乏仍然很明显。加上频繁的倒班, 扰乱了护理人员正常的生理规律, 使护士的工作压力愈发加重。卿美华等[8]对1 389名护士的调查中, 工作量太大排在了护士压力源的首位。此外, 护士除了正常的工作外, 还要应对大量的检查和考试, 需要准备的工作量很大。
3.3 工作环境嘈杂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 病人的急病状态;120的警笛声;各种监护设备的报警声;呼吸机;病人的呻吟;家属的吵闹。工作环境往往嘈杂, 噪声不断, 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护士处于高度紧张和应激状态, 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工作效率降低。
3.4 专业技能要求高
以急、危、重为接诊对象的急诊科, 相比于临床科室具有跨专业、多病种、病情快速多变的特点, 要求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确切判断患者的紧急度、重症度的知识和技能, 并能给予病情复杂多变患者相应的处置, 而目前, 我国大部分国内急诊护士在校期间对急救护理学课程并未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样就使得有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医生未到达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急救病人或突发状况, 不知如何应付和开展急救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而丧失最佳的抢救时机。
3.5 职业发展和晋升方面的压力
我国护理队伍的现状是护士外语水平差, 科研能力低, 目前我国国有医院护士很少能在管理路径上发展, 在技术路径尤其是高层次技术序列的晋升上也有相当的难度。另外, 护士由中级职称晋升高级职称时, 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影响, 不能如期提升, 护士现有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这样就使护士有巨大的压力。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讲, 普遍认为护士处于辅助地位, 对护士外出学术交流机会及工作的支配自由度和决策则有很多限制。
3.6 医护人际关系不良
在护理工作中, 由于医师与护士对对方专业职责缺乏全面的了解, 容易发生医护冲突, 导致不良医护关系的产生。在传统医学模式影响下, 医师要求护士绝对服从医嘱, 对护理专业认识不够, 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 忽视护理专业所具有的独立性。在医生方面的因素常有医生不固定、相对不足、医生压力大, 在护士方面的因素有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待遇低等, 还有急诊环境的嘈杂均对护士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导致医护之间心理不平衡而影响医护合作。
3.7 社会对护士的认同度低
护理和医疗同样重要, 但社会地位又常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人们把护理与“服务”概念融为一体, 虽说服务行业也包括护理行业, 但社会无法理解其自身特殊性。护士角色在社会人群中被认为是“高级保姆”, 这让许多护士对护士职业产生自卑心理而对工作心灰意冷。
4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管理对策
4.1 降低急诊工作风险
科室制定本专业护理常规及危重患者的护理抢救流程, 使关键时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及时制订有效防范措施。同时, 实施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 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 采用安全性的医疗用品, 如锐器盒、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留置针等。另外, 做好自身防护, 如在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 应戴好手套, 避免直接接触。
4.2 合理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护士, 进行分层管理, 排班时按老、中、青合理搭配, 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 能缓解急诊护理人力不足、资质不够的压力, 降低急诊护理高风险职业的差错事故, 保证护理安全, 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4.3 改善急诊工作环境
各抢救室之间装消音及隔离设施, 急救仪器、物品、药品放置合理;规范护士工作姿势, 注意节力原则。实施导诊分诊制, 可缓解护士紧张的心情, 调节紧张度。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利于工作, 便于抢救、诊治、护理的工作环境。陈菊梅[9]的调查发现, 改善工作环境后, 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护患关系融洽, 护理人员满意度增加, 护理质量提高。
4.4 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急诊科护士需对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不断学习及掌握, 培训急救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急救专科理论培训包括心脏骤停的诊断与抢救, 严重创伤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配合, 急性中毒专科护理抢救知识, 气管插管的方法与适应症;专业操作技能包括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徒手心肺复苏、电动洗胃法、电动吸痰法、心电图操作、呼吸机操作、监护仪的使用。
4.5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及合理的晋升机制
护士的职业生涯设计要有针对性, 社会和医院多给护士提供一些学习、培训和晋升的机会, 鼓励和支持其参加继续教育,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 鼓励论文的撰写和护理科研的开展, 并与评比先进、晋升职称挂钩。提高晋升高级职称比例, 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
4.6 加强医护合作、增强护患沟通
建立合理的医护关系模式, 最佳的医护工作模式是交流-协调-互补。医护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 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支持对方工作, 工作之外, 通过共同聚餐、旅游等方式, 来改善医护之间的关系。陈健、陈宏[10]的研究表明, 同事支持, 能有效缓解护士压力, 使其获得温暖、爱、归属与安全感。
4.7 提高社会及家庭的支持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正面宣传, 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增加, 护士社会地位提高。同时, 鼓励护士与家庭成员积极沟通, 争取其理解和支持。给予护士足够的精神支持, 逐步缓解护士工作时的压力, 从而提高护士的专业奉献精神。
4.8 提升急诊护士压力应对能力
定期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护士压力应对的专题讲座, 讲授有效的压力的应对方法。如坚强意志的培养、有效的时间管理、有效的沟通技能、个体的自我放松训练等。苗金丽、李新玲[11]对3家医院54名急诊护士的调查表明, 急诊护士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会使压力变得更容易接受, 面对压力采取各种措施, 使自己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舒缓工作生活压力。
5 结语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 具有紧急抢救的高风险性、高专业性、结果不确定性的特点。从而决定了护士工作的高压力, 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对管理部门来说, 应当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提高收入、福利待遇, 增加晋升的机会,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对护士自身来讲, 应当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加强自身修养, 树立“患者第一, 健康第一”的服务理念,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 明确了解工作压力的来源, 提高对各种压力的承受能力, 主动采取措施排解压力, 成为一名健康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淑媛, 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1 (1) :39.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6.
[3]娄小平, 朱伟.不同特征护士工作压力源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8) :5-7.
[4]雷俊, 谢日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9) :16-18.
[5]高凯先, 占绘华.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 :116-117.
[6]谢晓华.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4) :473-474.
[7]王玉莲.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J].吉林医学, 2011, 32 (1) :150.
[8]卿美华, 张少清, 赵红.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当代护士, 2009 (2) :74-76.
[9]陈菊梅, 谢新园.浅谈护士工作环境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 (20) :118-119.
[10]陈健, 陈宏.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11) :1601-1604.
急诊科护理工作体会 篇3
【关键词】 急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87-01
急诊科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均易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可引起病情的恶化危及生命。因此,急诊病人的治疗、护理有着其特殊性,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治疗同等重要的意义[1]。本人从事急诊护理工作十余年,现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急诊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尤为对致命性急诊患者,在处理的过程中对医护诊疗活动的快捷性要求很高,必须体现“急”、“快”,即包括接诊,诊断和处置(简称“三快”)[2]。
急诊患者病谱广,病情复杂,常是多科交叉,病情变化急骤,时间性强,尤为对复合性损伤的危重患者,护士必须按马斯洛层次论[3],对病人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抢救措施。另外,还要积极配合值班医生的各项治疗抢救,每一项操作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加之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稳定的期望极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急诊护士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要有较好的组织管理才能,快速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2 急诊科工作的程序和风险
2.1 对一般较轻的病人就诊 首先护士要进行采集病史,分析和归纳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相应的值班医生,同时护士据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抢救护理,但急诊病人要求短时间内抢救生命。因此,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程序要及时果断:其一,迅速识别。其二,监测生命体征。其三,明确护理诊断。其四,及时制定护理措施。其五,积极配合医疗抢救护理,迅速识别病情是首位,相应的护理措施应贯穿于整个诊治抢救过程中。
2.2 对抢救危重患者和复杂病例时 如处理不当易发生医疗纠纷,急诊医护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必须做到急而不躁,忙而不乱,沉着冷静,思路清晰,不但要给患者提供精湛的急救技术,还要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对患者富有同情心,尊重患者的尊严,诚实正直地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任何时候都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不辞劳苦,不讲报酬,此在急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3 急诊科是发生暴力事件集中的地方 因为有一些特殊病例,特殊患者,特殊家属,无论是病态,还是常态极易出现,一些不礼貌的言行举止。此时我们都要保持友好的态度,动之以情,讲之以礼。进行有效的病情解释和思想沟通,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法律意识和必要的个人保护意识,尽量将矛盾及时化解,以确保病人更有效的抢救治疗,同时也确保自身安全。
3 急诊科工作的沟通技巧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最易产生矛盾的地方,病人的病情较重,甚至处于濒死状态,作为家属,心情大都担忧,惊慌失措,焦虑不安,情绪较激动,不冷静,不能接受,哭哭啼啼,绝大部分家属认为自己家人病情最重要,希望医护人员立即处理。作为护士,要把紧张的抢救变成有序的工作,不仅注重生命的抢救,更要注意护患的沟通,所以护士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病情,与病人家属和蔼交谈,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解释和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取得家属的谅解,这样既能使病人极其家属的主动配合治疗,又能保护医护自尊,同时尽量用温和的语言劝其家属离开病人,一方面稳定病人的情绪,减少给病人带来的心里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沟通分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沟通方式因人而异,需要掌握技巧,工作中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建立在健康的护患关系基础上的,也是实施治疗的护理计划的前提。
3.1 沟通的类型
3.1.1 语言性沟通是通过询问交谈等的方式进行 护士的语言亲切,有好,悦耳动听,会给病人带来愉快,但谈话的内容应有针对性,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诉他们所需了解的知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3.1.2 非语言性沟通是护士通过表情、手势、体态、目光接触及触摸等等方式弥补患者在病态情况下语言交流的不足 而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表现,对病人的心理影响较大,而身体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情绪状态,正确应用“点头”“手势”“对儿童的抚摸”等能维持和调节交流的进行。
3.2 沟通的技巧 急诊科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短,在沟通时,首先最主要的是尊重病人。接待病人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份、性别等具体情况进行称呼,力度恰当,在进行询问了解病情时,护士要努力做到语言表达准确,简洁,通俗易懂,是病人和家属都能理解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宣教,深入浅出,耐心解释,通过治疗性沟通,达到理想的抢救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卓燕容.急诊ICU患者的负性心理与防范[J]广洲医药2007,38(3):78—79
[2] 王津生.急诊工作的“三快”[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6):37—38
急诊室工作制度 篇4
一、急诊工作必须建立合理的流程,包括:院前急诊、分诊、接诊、检查、处理、抢救、会诊、转诊等环节。急诊室严格执行24小时应诊,要求建立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做到通讯、人员、器械、设备、车辆五落实,急诊出诊10分钟内出车,急诊病人5分钟内得到处置,检验、药房、影像等辅助科室应提供24小时服务,并及时出具相关报告,保证急诊医疗工作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二、急诊室观察的病人,由各专业急诊医师决定,由急诊室统一安排。病员的诊治、病历、医嘱和病情观察由急诊室医师负责。急诊医师必须认真书写急诊病历、急诊登记及急诊观察记录。观察时间一般不超72小时。超过72小时应动员病员住院治疗。
三、急诊室应建立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对疑难危重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涉及多科病员应及时组织专科会诊。对不宜搬动的危重病员,应在急诊抢救室内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住院。
四、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须先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经同意后方可联系转院,并与接收医院及家属联系共同做好安全转运工作。
五、需急诊手术的病员,急诊室医生应与有关科室和手术室联系,说明病情,并尽可能做好术前准备及安全搬运和交接工作。
六、重大医疗抢救,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院总值班,以便及时组织全院有关科室人员进行抢救。对涉及法律、交通事故、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好各种记录和交接班,防止差错事故。
八、急诊室医护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急诊室医师执业范围应为临床类别。医生轮转期不得少于半年,护士相对固定。各临床科室选派三年以上、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责任心强的医生、护士担任急诊科工作。进修医师由科主任同意后报院长批准方可参加急诊值班。见习医生、实习医生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不得安排中医类别医师(中西医结合专业除外)承担急诊室诊疗。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5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占用。抢救的患者一般病情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时使用。2.抢救室每天必须设立固定值班护士
3.护士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检查抢救室各项设备及用品是否齐全、有效,做到账物相符。一切抢救药品、设备、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使用相应物品须有登记。
4.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定期消毒。药品器械用后须及时做好清理、补充、消毒和登记工作。非一次性使用的器械用后胺规定进行清理、消毒和更换
5.抢救室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急诊工作制度 篇6
1 压力分析
1.1 护士的工作环境
我院地处郊区, 患者多为农民, 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医院的急诊科是医院最嘈杂的地方, 人员流动大, 很少有从容不迫的就诊着, 病痛与焦虑往往使患者及家属不由自主地大呼小叫。护士长时间在此环境工作容易造成情绪烦躁且易激动,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头痛, 使人感到烦躁不安。
1.2 患者的特殊性
急诊科的患者具有和其他科室不同的特殊性, 多是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 死亡也时有发生。患者临终前的疾痛经常给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灵带来触动, 容易使医护人员产生悲观情绪,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不利于精神上的放松。
1.3 社会的误解
急诊科的患者由于发病急, 即使医护人员尽力抢救危重患者, 也有可能患者的生命无法挽救。加之医患矛盾日益加深, 如果患者出现生命终止的结果, 家属的悲痛情绪就会发泄到护士身上, 甚至还会出现过激行为。医护人员的劳动全盘被否定, 甚则出现医闹现象, 使得护士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情绪得不到宣泄, 影响了心理健康[1]。
1.4 科室的危险性
医院急诊科是全院病种最多的地方, 患者及家属的流动性也比其它科室大, 由于病种复杂, 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发热是很多急病的最早症状, 包括甲流, 禽流感等。所以, 分诊需要很强的临床经验和责任心。同时, 疾病的不确定性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不安全感, 这也是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之一。
1.5 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
急诊科是医院的综合窗口, 急诊护士工作, 既要独立完成抢救, 又要确保无差错事故。同时, 急诊科护士夜班频繁, 工作量大, 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 加之女性特有的周期性生理变化, 大部分已婚护士下班后还要照顾家庭、子女, 这些超负荷运转使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 极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劳。
2 减压措施
2.1 改善工作环境
一方面, 医院应该为急诊科营造一个有序的工作环境, 以利于更有效地抢救诊治患者。急诊科应精简就诊流程, 使每个就诊患者和家属很快了解急诊科的各个工作环节。另一方面, 护士的配备比例要符合急诊科的情况, 应有足够的护士可以参与抢救及护理。保证夜班的护士人员要充足, 这样就可以解决人员少, 工作强度大的问题[2]。另外, 适当提高急诊护士的补助, 使她们的劳动得到认可和回报。
2.2 安全保障措施
急诊科护士最恐惧的是来自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行为。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第一, 与附近的公安部门联手, 确保安保人员2 4 h在岗, 当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 安保人员第一时间出现并制止, 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第二,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注意保留证据做好各种记录,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并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第三, 院领导要关心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定期组织健康的文娱活动和心理讲座, 让护士在下班之后身心得到放松和充电, 不良情绪得到减压, 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 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
2.3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急诊科的护士不仅对各种仪器的操作要熟练掌握, 同时对各种操作和流程也要娴熟。避免出现直接刺激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语言, 要有成熟的心理和抗击打能力。一方面, 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在急诊工作中的地位。另一方面,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用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术服务于患者,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 这样有助于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3]。
3 小结
随着医学体系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急诊护士压力的分析和采取有效措施, 使她们感受到被重视, 减轻了身心的负担和压力, 更为热情的投入到急救工作中,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钟远健.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因素与对策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 :362-364.
[2]张淑琴, 单凤婵.急救护士的压力分析与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 2011 (6) :2794-2795.
急诊工作制度 篇7
关键字: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护对策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卫生人员在其工作场所所受到辱骂、威胁和攻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确的或含蓄的挑战。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1],急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急诊护士成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本文对我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并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原因分析
1.1就诊环境因素
1.1.1就诊区域和观察区通道相通,进出人员多而杂,导致环境嘈杂,造成工作人员和患者容易激动。
1.1.2路标不清晰,导致问路人员太多,造成干扰分诊护士正常工作。
1.2护士因素
1.2.1主动服务意识欠缺:急诊就诊患者数量多,急、危、重症抢救多,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疲惫得不到缓解,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主动服务意识减弱。为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解释工作不到位,不注意说话方式,态度生硬,造成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理解。
1.2.2护理人力资源流失:长期紧张而繁重的护理工作,频繁的重复性夜班,使少数护士产生厌烦心理,技术熟练的护士流失严重。新入职的低年资护士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扎实,沟通能力欠缺,造成患者和家属的不信任。
1.2.3沟通能力不足:有调查显示,急诊工作暴力在工龄少于1年或1-4年护士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2.9%和70.5%[3]。此阶段的护士因社会和临床经验少,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不足。
1.2.4缺乏有关暴力防范的培训:护士在学校甚至岗前培训时,没有接受过在工作中如何防范暴力和保护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面对暴力伤害和威胁时缺乏应对技巧和策略。
1.3患者和家属因素
1.3.1特殊心理:急诊患者或家属对突发疾病或创伤意外没有心理准备,都认为自己或自己家人的病情最重,期望立即得到医生、护士的关注,积极地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但急诊护理工作有抢救”的轻重缓急之分,不能满足一些轻类患者立刻诊治的要求,造成护理人员和患者产生对抗情绪。
1.3.2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期望值过高:随着社会上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的普遍开展,使患者在认识上牢固树立了“病人是上帝”、“花钱买服务”的思想偏差,当治疗护理效果不佳时,就会对引发不良情绪。
1.3.3经济文化背景差异:患者和家属受经济压力、病情严重或疼痛等影响,易产生消极对抗情绪;某些患者受酒精、特殊药物刺激,容易情绪激动,引发过激行为。
1.4辅助支持系统因素
后勤工友少,送标本和检查不及时;保安不到位;检验报告不及时;急诊收费等候时间长等等。
2 护理安全防范
2.1改善就诊环境、简化就诊流程
2.1.1在候诊大厅和就诊区域安装24小时闭路监控系统;加强就诊区域和走廊的灯光照明。
2.1.2建立急诊电子叫号系统,按轻、重、缓、急快速预检分诊,使患者有序就诊。对急重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并通知医生和抢救班护士作紧急处理,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
2.1.3在就诊区域入口处放置办公桌,由后勤工友控制就诊陪同人数,观察区家属凭探视证进入,减少无关人员进出,使急诊室相对安静。
2.1.4在候诊大厅安装电视机,使患者和家属耐心等候。
2.1.5重新设计指示牌,使标识清晰,患者和家属容易辨认;在候诊大厅张贴医院结构分布图,在地面使用不同颜色路标标识急诊患者常到区域(急诊区、观察区、输液中心、药房),减少问路人员对分诊护士的干扰。
2.1.6在候诊大厅增加化验单自动打印机,使患者和家属能随时查询化验结果,减少不必要的询问。
2.2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2.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自己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护患沟通技巧,以娴熟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2.2根据就诊患者数量,及时调配急诊护士人员数量,注重老、中、青护士的合理搭配。在工作高峰时间,增设辅助加强班护士,以缓解高强度工作压力。
2.2.3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杜绝一切护理安全隐患,树立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
2.2.4组织学习暴力事件的相关培训,请派出所民警传授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技巧(包括警惕性、适当的防卫及如何脱离和回避等)[4],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在保证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急诊护士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行使医院和自己的正当权利。
2.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和管理
2.3.1在候诊大厅张贴急诊就诊流程,使患者和家属消除不确定感,配合工作。
2.3.2利用时机,充分宣教:因急诊护理工作繁忙,护士应该充分利用查房和操作的时机,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给予适时的关怀、同情、安慰和鼓励,随时随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用药情况、注意事项等等,使患者和家属有充分的知情权,能正确客观地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3危重患者让医生提前向家属反复交待病情及风险,及时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使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2.3.4酒精中毒、药物滥用的患者应放置抢救室治疗,高度关注此类患者,积极联系家属,做好“三防”工作。
2.3.5关注家属的情绪,发现不良情绪苗头,及时告知护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并重点交接班,提醒同事给予关注。
2.4强化辅助支持系统
2.4.1在工作高峰时间,电话联系后勤主管调配工友,保证标本的及时送检和患者入院、检查的紧急处置。
2.4.2增设专门的急诊保安人员,负责控制就诊患者和陪同人数,维持诊疗秩序,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4.3规范急诊检验报告出示时间:血、尿、大便等常规检验报告半小时内;生化、肝功能、心梗组合、脑钠素等检验报告1小时内。
2.4.4规范急诊收费流程:正常上班时间,急诊收费处只能接受急诊患者的缴费;非正常上班时间,急诊患者优先缴费。
3 小结
医院场所暴力已成为一项全球性问题,作为高危科室的急诊科,急诊护士是暴力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因此,如何维护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急诊护士应该通过不断改善诊疗环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和管理,强化辅助支持系统等等一系列措施,正确应对各方面来临的暴力威胁,学会自我调节压力,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工作和患者,预防和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将暴力伤害降至最低点。
参考文献:
[1]谢巍,张大伟,谢晋宇.工作场所暴力问题的产生及预防[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2]葛宝兰,常娜,孙宏玉.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2A):3134-3136.
[3]杨巧红,肖丹.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2A):203-204.
急诊室护士工作制度 篇8
1.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分工明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对病人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救治,严密地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记录。
3.准确记录病人到达时间和联系方式,根据病人的主诉、生命体征分诊。急危重病人可先抢救后挂号,登记病人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
4.急诊室各科抢救药品、器械准备齐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并保持各仪器设备性能良好。
5.急诊室应建立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技术操作程序,护士应熟练使用各种急救仪器,掌握各项急救技术,配合医生做好抢救护理工作。医生到来之前,护士应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做好详细记录。
6.有留察病人时,值班护士应定时巡视病人,按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
7.如遇重大抢救、工伤抢救,须立即报请科主任、门诊部和医务科、护理部、院领导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民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8.保持急诊科各室整洁、安静、舒适、安全,严格消毒隔离制度。9.如发现传染病者,做好消毒隔离、疫情报告工作。
预检检诊、分诊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刘玉梅)
1.分诊由经验丰富、能力强、责任心强、处臵果断的的护士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检诊、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和意外情况及时汇报。
2.对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的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护理部、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
3.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上报护士长、科主任、医务部、护理部或总值班、护士长值班:
(1)遇有严重工伤事故,大批交通事故,群体中毒病人等。(2)留察病人私自离院。(3)其他突发事件。
(4)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路倒及来院已死亡的病人,除了向上述相关人员汇报,还应向有关公安部门报告。
4.按“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进行检诊时,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检诊。
6.经检诊为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者,应分诊至感染科门诊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并对分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
7.从事检诊、分诊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8.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联系方式,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9.分诊病情分级:(1)一级(急危症):
①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等。
②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③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位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救治。(2)二级(急重症):
①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及儿童高热等。
②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③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3)三级(急诊):
①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平稳,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者。
②处理:候诊区候诊。
③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的病人。(4)四级(非急诊):
①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②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③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的病人。急诊各室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刘玉梅)
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臵,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的患者一旦病情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时使用。
2.所有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做到五定一及时(定品种数量、定点放臵、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消毒灭菌,及时维修补充),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班班交接。
3.掌握各种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急救技术,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积极主动配合抢救,做好基础护理。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完成抢救记录。5.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6.抢救室有病人时,医务人员不得离开抢救室。
7.护送病人入观察室、病房、手术室、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8.每次抢救完毕后,要按规定登记,及时整理、清洁、消毒,做好物品的补充,有的病例要做现场评论或初步总结。
留察室护理工作制度
1.急诊病人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留察室短期观察和治疗。
2.主动观察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做好记录。4.保持留察室整洁、舒适、安静。
5.值班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叫随到,要按时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6.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2-3天,留观者只允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7.留察室病人在离室时,护士应协助清理物品,办理离室手续。留察病人管理制度(修订:刘玉梅)
1.住院病员应遵守住院规则,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服从治疗和护理,安心休养。
2.病员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经常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不随地吐痰,不在室内吸烟和喧哗。
3.病员不得自行邀请院外医师诊治,不得要求不必要的治疗或指名要药;也不得随意到院外购药服用。
4.病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翻阅病案及其他有关医疗记录。
5.病员不得随意外出或在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况经医师批准后,方可离开。
6.病员应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按价赔偿。
7.病员可以携带必需之生活用品,其他物品不得带入。贵重财物自行保管,严防遗失。
8.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员不得乱串病房或自行调换床位。
9.病员可随时对医院工作提供意见,帮助医院改进工作。
10.病员如有不遵守院规或违反纪律者,院方可给予劝阻教育,必要时应通知原工作单位或请有关部门处理。
留察室病人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刘玉梅)
1.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及早发现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2.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每日核对医嘱,发现疑问立即向有关人员反馈。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一旦医嘱执行有误,不得隐瞒,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补救措施。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执行抢救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述并保留药物空瓶,以便抢救完毕后核对。
3.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病人的管理,24小时内必须有专人陪护,躁动不安者应使用床档或四肢约束带约束,以防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对有精神症状或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加强心理护理、严格床头交接及巡视制度,实施24小时监护。房间内不得有锐器等危险物品,以防自杀或伤及他人。
5.严格执行护理分级管理的相关制度,按时巡视病房。6.严格遵守毒麻药物管理制度,杜绝不安全隐患。
7.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知识的宣传,责任落实到人,随时查除不安全隐患,所有工作有员必须掌握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
8.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必要时放臵“防滑警示”,以防病人摔伤。9.加强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时时处于应急状态,以确保急救措施的顺利实施。
留观室交接班制度(修订:刘玉梅)
1.每日晨组织大交班1次,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值班护士报告本班患者收容情况、病情与治疗护理情况,当班医生报告病情诊断、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及措施等
2.交班前,值班护士应完成各种护理记录,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防止遗漏。接班人员要做好接班前准备,着装整齐。仪表端庄,精神饱满。
3.交、接班护士进行床旁交接,交接患者的病情、治疗、特殊检查、护理、皮肤、饮食、出入量、各种管道、仪器设备运行和医嘱执行等情况,交、接班护士共同查看病历上有无未处理医嘱。
4.交接班要认真仔细,接班人员接班后要对职责范围内的一切护理问题负责。
清创室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刘玉梅)
1.清创室专为急诊清创设臵,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物品、器械,要做好交接班工作。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原则,杜绝交叉感染。
3.清创时按无菌伤口、隔离伤口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清创前后应洗手。4.无菌物品应专柜放臵,注明灭菌日期,过期需重新消毒灭菌。
5.每日紫外线消毒,每周彻底清洁一次,保持室内整洁与安静,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清创室。
输液室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刘玉梅)
1.护士长负责管理,输液组长或高年资护士协助护士长工作。
2.严格按照输液操作流程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病历、处方、药物。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时须戴口罩、帽子。
4.容易致过敏的药物,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输液结束需留患者观察30分钟。
5.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输液中的情况,发现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做好病人的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经常询问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服务满意度。
7.认真执行消毒隔离规范,定时空气消毒,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终末处理。8.输液室内严禁吸烟,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刘玉梅)
1.凡各种注射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如有疑问必须查对清楚后方可注射,严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反应,注射有致敏作用的药物,需留患者观察30分钟,发生注射后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臵,并报告医生。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臵,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要每天清扫、消毒,定期作空气培养;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压脉带;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分类处臵,防止交叉感染。
7.对病员热情、体贴,对年老体弱者要优先服务。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修订:刘玉梅)
1.科室应选派2年以上急诊急救工作经验的护士承担院前急救工作 2.每日对急救仪器、设备、物品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到人,做好检查记录,发现情况及时上报,进行检查、维修,所有物品用后及时补充,消毒,确保每次救护出诊时物品齐全,仪器设备性能良好。
3.院前急救护士赴现场后,协助医生做好院前急救的相关处理工作,必要时协助医生与急救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告知病人的病情,通知相关医院做好接受病人的准备。
4.救护过程中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取得其配合和理解。工作中保持严肃紧张的工作态度,不讲与工作无关的话。医、护、担架员、司机等各司其责,现场听从医生指挥,确保病人安全。
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修订:刘玉梅)
1.救护车必须专车专用,不能作为物品运送车辆使用。
2.保持车辆内外清洁无污迹,每天工作后用500ppm含氯消毒剂擦拭车门把手、座椅及车内壁,担架被污染后及时清洗、消毒。
3.传染病人与非传染病人不能同车运送。
4.司机及医务人员在接诊传染病人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帽,必要时戴防护镜、手套,穿胶靴,并关好驾驶室与车厢间隔离窗,中途不得随意停靠非指定地点。
5.运送尸体及传染病人后应立即用lOOOppm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车厢内物体表面,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喷雾行空气消毒,密闭1小时后开窗通风。
【急诊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急诊药房工作制度08-15
急诊工作计划10-22
急诊工作流程12-01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及急诊科护士角色探讨05-18
急诊120院前工作制度07-23
急诊室工作制度07-27
急诊科工作制度12-04
急诊护士工作心得总结07-04
急诊护士年终工作心得08-10
门急诊护理工作制度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