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共11篇)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1
关键词: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 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 实施全身心护理。急诊科的病人大多数是以急、危、重为主, 逗留时间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 让病人得到最好的护理, 病人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这就需要广大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 掌握沟通的技巧与时机。下面根据我们实践经验介绍几点这方面的体会。
1 护士素质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业务素质现代急诊科的定位是急、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场所。急诊护士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和执行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变、急性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创伤、自然灾害及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的抢救治疗和病情观察。因此, 过硬的业务技能、应急反应能力是急诊护士必备的基本要求。因此, 对于急诊护士必须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设备、仪器的操作, 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 以及急救思维, 急救意识, 急救技能, 包括心肺复苏, 才能保证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
2 良好的服务态度
医院是一个服务于社会文明的窗口, 护士又是一个医院的精神面貌与服务态度的焦点。面对被疾病和危险缠绕着有复杂心理变化的病人, 护士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层次的心理特点, 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沟通, 以便赢得病人的理解。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整体护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1 使用礼貌语言是成功交流的前提如用“您好, 请, 打搅了”等, 可以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在沟通过程中, 护士的语言往往会引起病人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 可以治疗, 也可致病。因此, 护士在交谈中应面带微笑, 尽量控制面部表情, 保持自然, 认真倾听, 让病人感到护士的真诚和温暖。同时, 护士应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 以了解病人语言的内涵。交谈中应用商量的口吻, 举止庄重, 言谈得体, 尽量使用普通话 (特别对待外地人) , 避免用方言,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2.2 创造良好的交谈气氛尽量在合适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中。
首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开场话, 有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如首次与病人交谈, 主动自我介绍, 选择恰当的称呼, 温和的语言, 真诚的态度, 通过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理反应, 对病人以启发和开导, 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 使病人愿意诉说自己的苦闷和忧虑。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安定情绪, 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 从而对病人的生理活动产生良好的影响。
2.3 交谈的方法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亦要采取不同方法。
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 对复杂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 应尽可能详细解释, 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 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 理解能力强, 无需太详细, 以免引起厌烦情绪。当病人处于疼痛时, 护士在交谈时可以用手触摸病人, 表示关心和了解疼痛的程度。但因病人文化、风情和性别的不同, 应选择性地使用触摸。让病人把我们当成朋友, 为了使病人畅所欲言, 在交谈中可给以鼓励, 希望他继续叙述, 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 对兴奋多言者不能厌烦要善于引导。对病人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同时, 我们不仅要会说, 还要会倾听, 这点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倾听除了听取对方讲话的声音并理解其内容外, 还须注意其声调、表情、体态等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息。通过听其言, 观其行而获得全面的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7页) 信息。倾听时要面向患者, 全神贯注, 掌握适当的距离与病人保持目光接触, 避免分散注意力的举动, 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诉说或插话;注意病人的非语言行为, 仔细体会“弦外音”。因此, 倾听是护理人员对于对方作为整体的人所发出的信息进行整体性接收、感受和理解的过程。非语言交流有着语言交流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它不像语言交流那样明确表意, 但在人们的交往中, 有了它的融入, 才会使整个交谈显得生动活泼, 声情并茂。它在交流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3 沟通的时机与形式
3.1 沟通时机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饮食, 尊重个人的生活习惯, 设及到病人的隐私时, 注意周围环境的其他人, 选择病人所关心的但又不会引起其烦恼或尴尬的话题作为开场白。如果病人疼痛严重时, 就不能急于与之沟通, 待疼痛稍缓解再进行, 否则, 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因此, 掌握病人的病情, 了解病人的情况, 才能把握沟通的最佳时间。
3.2 沟通的形式
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不能千篇一律, 单由白班的管床护士固定在每日的某一时间进行沟通, 而是需要所有护士参与, 让夜班病人来输液时, 都感到具体有人管, 减轻病人的焦虑与不安, 消除病人的寂寞感。同时还要反复多次进行沟通, 让病人真正体会到整体护理带来的实惠与温馨, 护士与病人沟通时应注意自己的非语言行为, 如表情、姿势动作和眼的接触等, 让病人真正把护士当成自己人交流的对象, 优化护患关系。这样, 当病人有困难或遇烦恼想不通时, 护士在沟通时就能解除其心中的苦闷和忧虑,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 这对于病人的身心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疗效是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综上所述, 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 确实改变了护理人员的形象, 护士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有效地改变了护士原来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使护士全面地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 医护配合更加默契, 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 护患关系进一步密切, 病人及家属更加满意, 护士价值得到真实的体现。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2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院前急救设备齐备,人员装备办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进步医疗效劳量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企业管理、司机。
(三).由企业管理长、护理责任企业管理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经常使用急救器材残缺率必须保证到达100%,并常常保持救护车厢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职员实行院前抢救工作,并做好记实。
(五).救护车司秘密熟习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优良,做好车辆的维护、调养和年审。
四、工作顺序:
(一).救护车设施谋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信器材,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定时企业管理,认识领会上一班的救护情况,据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缘由,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企业管理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谢尽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
4.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举措迅速,处理武断,根据病情面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固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删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拯救和维持根本生命,加轻途中疾苦和并发症,夸大对症治疗。
①保持呼吸系统功效(包孕吸氧、吸除痰及排泄物,呼吸镇静剂,心对口野生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吸吸等)。
②维持轮回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搏器的使用,有生命伤害的心率企业管理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节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②为避免忽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当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纳座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平稳;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毁伤;苏醒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殒命,应具体询问患者家眷或在场人员,理解病发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白通知其眷属或在场人员。死亡缘故原由证实由企业管理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遵从急救指挥中心、企业管理、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珍爱有执法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标
院前急救设施齐备,人员配备经管,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进步医疗办事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催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企业管理、司机。
(三).由企业管理长、护理责任企业管理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常常保持救护车厢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精良,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信器材,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企业管理,熟悉认识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具体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抵缘由,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企业管理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谢尽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4.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力,应立即检查患者,行动迅速,处理判断,根据病情面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不乱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历程应亲密视察生命体征变化。若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不是支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拯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楚和并发症,夸大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轮回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搏器的使用,有生命危险的心率正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保持中枢神经体系功用(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防备治疗脑火肿、下降颅内压治疗、节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不测事故处理。
⑤脑、胸、背、脊柱、四肢和其他部位中伤的行血、包扎、牢固、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公道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供快速平安。
②为躲免俄然刹车时制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当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该当使用平安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按照病情接纳座位、仄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赐与外固定防备波动;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避免脊髓毁伤;昏厥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制止吐逆时梗塞;疑有颈椎骨合的病人,以颈发固定之,防止减轻或形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族或在场人员,相识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原因证实由企业管理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行院前急救时要服从急救指挥中间、企业管理、公安人员的调理安排,庇护有法令纠葛的现场。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急诊急救;医疗纠纷;措施;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1-01
一般来说将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结果和处理不能协商一致而向医院行政部门或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的现象称之为医疗纠纷。但是近年来此类事件越来越多,同时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急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现象尤为突出,因为急诊急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它真正体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为许多急救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此项服务后对其过程或结果不满意,进而产生医疗纠纷。所以本篇文章来探究怎样应对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
1产生急诊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
急诊急救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多为急危重伤病人。突然发病,病情严重,患者的情绪急躁极度恐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极易引发侵权行为。特别是现场急救时间短、病情危重、条件有限、环境恶劣、疗效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如果医护人员的言行和救治过程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原因如下。
1.1、医疗费用问题。
虽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越来越富裕,但是当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与医疗费用之间存在差距时,患者对收费问题较为敏感。当有重大抢救时,家属要求积极抢救,交费时看到各种监护及抢救费用很高时又以没有事先说明而拒付,就会导致纠纷。还有当有一些外伤患者需要手术而没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时,患者及家属却认为医护人员没有医德而引发纠纷。
1.2、长时间的候诊耽误病情。
急诊患者往往来时症状明显,希望尽快缓解症状。但是一些关于患者诊断的检查安排得不合理,使患者楼上楼下的来回折腾,或是不同科室之间相互推脱、态度生硬、解释不耐烦,护理动作缓慢、服务不周到或相关科室人员不能及时到岗,患者入院时等候时间过长、未能及时诊治以至于延误了患者的最佳的治疗时机,就必然会引起患者或其家属的投诉。
1.3、服务态度差。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在没有配备担架员的情况下,不协助抬治、搀扶伤病员,对患者的询问缺乏耐心地解释,甚至训斥患者或家属,这种情况往往因为言语不当而引起纠纷。
1.4、医疗水平欠佳。
由于入院前急救的环境差,患者多在家里、路边、工地等事故现场,病史不详,造成医生诊断困难。在转运途中,路途颠簸,给治疗操作带来一定得难度。还有的“120”出诊护士技术不熟练,动作缓慢,专业技术不过硬,延误抢救时机,影响抢救成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患者家属认为是医务人员技术不精所致。急诊值班护士分诊不当,往往造成患者往返于不同科室之间,耽误时间,同时也容易引起科室间推诿患者,急诊值班医师分科过细,只局限精通本专业知识,有些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不过硬,引起误诊、漏诊等。不仅如此由于患者入院的前急救不仅需要“120”驾驶员、医生、护士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有完善的急救物品器材,往往由于某一环节的疏忽,影响抢救,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2应对急诊急救医疗纠纷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但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且要从根本上产生对医疗纠纷问题的重视,只有对医疗纠纷具有充分认识,保持警惕的头脑。而且主动权仍然在医护人员一方。以下为应对的措施:
2.1透明收费标准,完善收费制度。
由于急诊有时是现金交易,应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各项收费都应有明确的标准和明细,实事求是。当需要使用贵重仪器时应明确交代使用目的及收费标准,并且需要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使用仪器时记录好时间,并告知患者或家属。收费清单分类收好,以备核查。当患者对收费提出疑问时,应耐心解释,如出现收费有误及时改正。对于无钱的急重症患者,报告医院领导批示以争取减免医疗费用,避免当面拒绝患者。
2.2、减少候诊时间。
医护人员应该能够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保证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安排合理的排班制度,严格考勤。不仅如此各科室值班人员应该坚守岗位,保证随叫随到;大型抢救,立即通知上级及其它科室,相互协调,优质快速处理伤员。至于在收费及检查相对集中时,相关人员对处方或收费有疑问的,先电话询问当班医护人员,尽量由医护人员到场修改,尽量做到不让患者到处跑。
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
一般情况下急诊患者多为病情突发或危重,家属和患者往往心情焦急,希望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减轻痛苦,所以往往表现为脾气暴躁,说话急躁,此时医护人员应安抚病人情绪,在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4、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救护素质,完备救护设施。
重视和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入院前的急救要求医护人员动作迅速,操作熟练,技术过硬。在急救过程中,稍有失误都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急救处理能力,重视急救过程中的文件书写记录,保证记录准确、真实。不断提高急救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质量。相应的医院方面也应该提供完善的救护设施,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
结语: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现在仍然存在许多因素会导致医疗纠纷,虽然在本文中已经提出很多应对医疗纠纷的措施,要真正的解决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不仅要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及其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患双方应该彼此相互理解。只有这样医疗纠纷才会真正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伲何 ,秀英 .院前急救中的医患纠纷及防范之对策 [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338~3339.
[2] 曾琼 .病区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医院卫生 ,2008 :24~ 19.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人员18人, 年龄22~42岁, 平均32.2岁, 均为女性。学历:本科8人, 大专1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4人, 护师6人, 护士7人。
1.2 培训方法
1.2.1 模拟演练内容
结合我科常见急诊病种和突发事件选择急救内容如下:严重多发伤、开放性胸 (腹) 部损伤合并休克、脑疝、过敏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消化道大出血、批量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急救以及大批伤患者的应急处理、高热惊厥患儿应急处理、中暑患者的应急处理等。
1.2.2 成立演练小组
演练小组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 组员由护师及护士组成, 5人一组, 每月进行一次模拟演练。
1.2.3急救场景模拟演练
以我科最常见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例, 5位组员分担ABCDE角色, 分工定位协作抢救。具体如下:120急救车将患者送至急诊科后分诊护士E与当班医生 (由护士长扮演) 交接患者病情, 快速评估患者为危重症患者, 将患者安置于复苏室, 呼吸护士A位于患者头位, 先对患者进行A B C S评估, 即按呼吸道 (Airway) 、呼吸 (Breathing) 、循环 (Circulation) 进行初级评估,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负责给氧、开放气道, 协助气管插管的气道管理工作, 并及时向医师汇报患者病情;循环护士B位于患者右侧与E共同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确保无误后将腕带带在患者右手, 接好心电监护仪, 协助医师进行开放骨折伤口的包扎固定, 留置导尿, 监测尿量;药物护士C位于患者左侧, 开通静脉通路, 采血留取化验标本, 及时备血, 遵医嘱使用抢救药物 (负责循环保障) ;记录护士D位于患者足侧, 记录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及病情,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等, 通知检查部门, 负责转运及交接班。
1.2.4 演练重点
(1) 设置突发病情变化的场景, 如患者突然出现室颤, 护士如何应急处理; (2) 设置抢救中仪器故障, 如呼吸机故障, 考核护士的实际应对能力; (3) 将各项急救技术如洗胃、心肺复苏 (CPR) 、除颤等穿插在模拟病例中, 锻炼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将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如口头医嘱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身份识别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运用于模拟病例; (5) 制造医患纠纷场景, 看大家如何控制和应对激烈场面; (6) 出现突发事件如大批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组员的团队协作。
1.2.5 演练小结
演练结束后先由护士长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 然后全体护士围绕护理操作、医嘱执行、病情观察、监测指标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值得借鉴之处, 巩固演练病种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请表现出色的护士进行操作示教。
1.3 评价及考核
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分组模拟操作练习, 一个病例模拟演练培训时间2个月, 2个月后科室组织对所有培训小组进行考核, 并让各组护士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采用自制调查表, 共设7个调查项目;科室分别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模拟演练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通过模拟演练, 18名护士均认可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抢救的有效性得到提高;17名护士认为应急和抢救能力得到提高, 并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6名护士认为提高了急救技术和团队配合能力。
2.2 模拟演练培训前后操作技能及理论考核成绩 (表1)
培训后18名护士的急救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 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模拟演练设定的案例为急诊科常见的危重急症, 要求护士熟悉案例中患者的疾病症状、体征、治疗、护理以及相关的护理操作技能, 掌握病情观察方法、检测指标分析、评估手段应用、意外情况的应急等[1]。演练过程中, 我们设置了各种突发事件, 目的是锻炼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 培养护士在紧急情况下做到不慌不乱, 沉着应对。通过模拟演练, 使护士亲身体会到在抢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 加强了团队间的协助能力和默契[2], 通过每次演练后的总结, 促进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了操作技能, 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急诊科是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最集中, 病种最复杂, 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3], 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患者的转归密不可分。本科开展的情景急救模拟演练, 使科室急诊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团队协作配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加强团队协作配合, 提高抢救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对提高危重急症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章霞, 金丽萍.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3) :1178.
[2]郭建琳, 郭建勋.急诊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团队配合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5 (7) :633.
关于急诊急救的问题的研究 篇5
【关键词】 突发事件;急诊;急救;医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6-02
1 急诊急救的必要性
生命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生命是一个人生存最起码的前提。急诊急救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在捍卫生命的权利。当今社会发展很快,人们也在从事着不同的事情和工作,外出的时间也在增多,很多人常年奔波在外,这都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埋下了隐患。在发生意外事情的时候,急救显得很重要,如果没有及时地拯救发生突发事件的患者,很可能让其失去生命。如果是在医院,急诊显得更为重要,急诊需要全体医生和护士的共同抢救,只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拯救病人的生命。所以在当今社会下急诊急救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急诊急救方法才能拯救病人于危难之间,让病人重新站起来。
2 急诊急救应注意的问题
21 病人第一的原则 无论什么时候,在医院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医院在遇到紧急的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先给生命垂危的病人治疗,这个时候不必考虑挂号的问题。有很多医院在这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他们没有对发生突发事件的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导致很多的病人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还有的医院在对病人进行抢救时没有对病人进行严格的检查,而是靠经验判断病人什么部位出现了问题,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从而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使病人失去生命。
只有对病人全方位地检查才能分清病人的伤势和病情,但很多的医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們只是急于抢救现有的病人,没有用客观清醒的头脑对病人的整个伤势进行分析,只有到了在手术或者医治的过程中才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治疗方法。医生的本能是救人没有错误,但同时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头脑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很可能对病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在手术或者治疗之前就要对病人有合理的全方位的检查,这样可以检测病人的病情及其严重度,没有全面的检查是无法对病人对症下药的。但这个过程中,值得提出的是,一定要对病人进行全面又快速地检查,如果速度不够快,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很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
3 提高急诊急救效率的方法
31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素质 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虽然治病救人都是每天重复的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医生和护士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这都可能对病人病情的治疗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对于发生突发事件的病人来说,医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上的问题都可能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一点是,医护人员要保证忙而不乱,粗中有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慌乱的情境中保持一份冷静和客观,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对整个的救治的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32 医疗设备的改进 医疗设备的不先进导致了很多病人不能及时地进行治疗,或者不能用最先进的治疗手法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很多的中小型医院里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误差比较大,很多的测量值都是不准确的,在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对检测的结果判断有误,找不准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这无论是对医生还是病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为了提高仪器的使用和精度,国家在这方面应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保证医院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在医生之间广泛地开展先进仪器的使用教学,加深大家对先进仪器的熟练使用。只有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对病人的病情加以准确的分析,之后对之进行精确的治疗。
4 适当学习急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这个时候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来救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急救的方法。首先最重要的是学习对于突发病如心脏病的急救方法,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要将病人置于硬板床或平整的地面上并通风,解开其衣领扣子,使头部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此时可以两手掌根重叠,按压其胸部必要时要进行人工呼吸。关于溺水事件,当发现他人发生溺水事故的时候,尽快找到方便可取的飘浮物抛给落水者,比如救生圈、木块等。如果没有也可以找到长绳或将腰带,围巾连起来后抛给落水者,将其拉上岸。冬天发现踩破冰面的落水者,救助者一定要趴在冰面上匍匐接近落水者,同时应尽量减轻自身重量对冰面产生的压力,以防压破冰面适得其反,然后再将方便可取的物品,如围巾、长绳或竹竿等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如果自己溺水,不要慌乱,不要胡乱拼命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动,这样会致使人体在水中失去平衡,身体就会下沉得更快。除大声呼救外,落水后应立即屏住呼吸,如果感觉到上浮时,应尽可能地使头部后仰,使鼻部能够露出水面呼吸,但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时要等待救助者的出现。遇到烧伤情况,尽量脱去被烧毁的衣物,防止创伤面积增加,当遇到着火时应迅速卧倒,在地上匍匐前进,迅速逃离开现场,不管是被火烧伤还是酸碱烧伤都应及时冷疗,这样能够阻止热力继续作用而使创面加深。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自救和他救的方法可以保证我们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
5 结 语
珍惜生命,健康常在。当面对突发事件给我们压力时,学会急诊急救无形中给了我们坚固的盾牌,此次的调查研究正是证明了善于急救营救的必要性。国家也在政策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医疗的设备,总体来说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观,有人说是急诊急救带给我们第二次生命,所以掌握急诊急救的科学方法是很关键的。
参考文献
[1] 魏红云撰写急诊急救护理论文的体会——《现代护理》,2005年11期
[2] 胡辉莹,郭凌燕,刘诚心理学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12期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4月—2010年8月于本院进行急诊急救治疗的2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A组 (整体护理组) 100例和B组 (普通护理组) 100例, A组的100例患者中, 男78例, 女22例, 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 (45.6±3.2) 岁。B组的100例患者中, 男76例, 女24例, 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 (46.8±3.7)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整体护理, 患者多数是由于创伤或者是由于慢性病急性发作引起, 多数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应该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5]。使用套管针快速的建立静脉通路是急诊急救的关键[6]。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瞳孔的变化, 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 以及二便的情况。注意患者的皮肤完好程度, 避免压疮的形成。保持患者的呼吸到通畅。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性质等, 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以及和家属的沟通, 沟通中注意自己的态度, 控制自己不当的情绪[7]。B组采用一般普通护理。后将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满意程度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预后情况、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明显好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以往, 以疾病为中心是急诊急救的普通护理的关键, 是把病和人分离了开来;而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学的不断发展, 整体护理理念逐渐被引入到工作中来。以患者为中心是整体护理的关键, 患者身心全方位需求的满足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沟通是医患关系和谐的保障。在急诊急救工作中, 整体护理的实施是确保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整体护理模式主要体现为, 现代护理程序是其基础, 执行和建立以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是其主要指导, 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能够使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 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减少和控制。加强人才培养是整体护理得到落实的保障。整体护理的广泛应用要求应该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以及良好的医学技能。满足患者的各个方面的需求, 使抢救的成功率得到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抢救患者的时候使患者有更大的安全感, 积极配合。平时就应该加强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的培养, 使护士的应急事件能力得到提高。在平时的工作中鼓励护士积极自学, 工作之余培养自己的爱好, 扩展自己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使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整体护理模式能够真正的在医院中开展起来, 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即就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实施整体护理的患者预后情况、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明显好于实施普通护理的患者。因此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好, 值得急诊急救护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纪艳.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 (4) :123.
[2]万建华, 李继光.加强急诊科管理提高急救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7, 13 (7) :433-434.
[3]郭宇峰.加强急诊科管理在提高急救医疗质量的作用[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 5 (3) :215-216.
[4]孙建翠.以病人为核心的急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04, 12 (4) :54-55.
[5]何义平, 杨文琼, 张敏, 等.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 1999, 14 (6) :345-346.
[6]朱以芳, 朗红娟, 王线妮, 等.创伤性血气胸患者54例护理体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 22 (13) :1218.
急诊科急救物品的表格式管理 篇7
1 加强管理培训
为了增强护士主动管理急救物品的意识, 充分认清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相关内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物品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职责要求等。通过培训增强护士管理的责任心, 保证患者急救物品使用安全。
2 物品放置有序
为了方便急救物品经常检查、补充, 规范放置急救物品, 根据我院急诊科的抢救需要, 设置了急救车、治疗柜、急救柜, 物品分类摆放、标识清楚、整齐有序。急救车、治疗柜内为常用急救物品;急救柜内急救物品, 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设置, 实行加锁保管。
3 成立质控小组
将急救物品管理列为护理质控内容, 实行值班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三级管理。我们建立了严格的交接制度, 护士实行班班交接, 物品用后及时补充。接班护士保证急救车、治疗柜内常用急救物品的数量充足;急救柜内物品指定专人负责, 责任护士每周检查一次。责任护士按照《急救物品检查登记表》查对物品的名称、数量及有效期, 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周至少抽查一次, 每月全面检查一次, 确保物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4 表格设计与使用
用Excel软件, 设计《急救物品检查登记表》如表1所示;动态反应急救物品的使用情况及有效期, 由责任护士检查后登记并签字。急救物品有效期在三个月之内的, 用红笔在登记本上标出。护士长在“备注”栏内, 对检查情况进行小结说明, 提示先用或更换有效期较近的物品, 尽量避免资源浪费。
5 应用效果
急救物品有序管理和完好备用是赢得抢救时机的前提[2]。将急救物品采用表格式管理, 可以将繁琐的检查工作变得省时、省力, 使日常急救物品的检查更加规范, 保证急救物品100%完好率, 这对于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准备接收批量伤员的急诊科, 具有优化流程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麦小凤, 陈妙虹, 林静君, 等.综合病房急救车的管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 2009, 4:101.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8
1 临床资料
2007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救治急诊急救病人1 436例,男823例,女613例;年龄7 d至96岁;其中轻度548例,中度672例,重度209例,死亡7例;内科急诊急救621例,外科急诊急救660例,妇产科116例,儿科39例;大专以上学历7例,初中至高中学历1 035例,初中以下281例,文盲113例。
2 三步心理护理
2.1 概念
第一步:非语言性沟通,即接诊时积极、主动、迅速、微笑服务,此能解除病人和家属来院时的顾虑,获得一定的任度;第二步:语言性沟通,解释合情、合理、合法,语言温和,此能使病人和家属主动配合医生、护士;第三步:触摸式沟通,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搀扶,抚摸病人头部、头发、面部、肩部、手、胸、背、腹部等,进行零距离接触,可使病人和家属发自内心地信任医护人员,并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工作,使救治顺利完成。
2.2 三步心理护理在各类急诊急救病人中的具体应用
2.2.1 对病情较轻的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来急诊的病人,急诊护士最先接待,护士的言行举止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要仪表端庄,配证上岗,有激情和热情,做到首问负责,工作认真,使病人来院感到开心、安全、满意。
2.2.2 急腹症的心理护理
2.2.2.1 剧烈腹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剧烈腹痛病人,来急诊科就要求医生应用止痛针,不懂得不明确诊断就止痛会掩盖病情。针对此类病人,护士接诊要迅速、主动、热情,使病人来院感到安全、放心,一方面给病人耐心解释,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医生快速明确诊断,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
2.2.2.2 腹痛不明显病人的心理护理
腹痛不明显病人表面上看来病情不重,但护士不能掉以轻心,应多与病人沟通,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因为有的病史短,症状不明显;有的内脏疾患,由于内脏的痛觉不敏感,也表现不明显,所以有的虽然腹痛不明显,但病情已是很严重。
2.2.2.3 成熟女性病人急腹症的心理护理
有的成熟女性下腹痛较轻,月经史不详,忌讳看医生,怕暴露隐私,不提供病史。例如:有1例18岁女病人,否认性生活史,月经史也不说。针对此类病人,三步心理护理绝对不能少,要多关心、多体贴、多安慰病人,用轻拍病人肩部,恰当抚摸病人的头部及头发,充分与病人接触和沟通,使病人完全信任护士,并承诺一定为其保密,讲解医生如果不了解病史,就会延误诊断和治疗,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请一定配合。该女子突然放声大哭,说男友强奸了她,很快就明确了诊断,是宫外孕,立即急诊手术,赢得了抢救时机,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2.2.3 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2.2.3.1 单纯性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数有伤口出血,病人和家属认为出血就会危及生命,感到非常紧张,护士不仅要安慰病人,而且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准确地配合医生进行清创、止血、输液、输氧等治疗。
2.2.3.2 复合性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表面或内脏多处受伤,此类病人有的很危重,这对于基层医院是有难度的。因此,护士首先要有熟练的急救技术,如静脉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等;其次,要有超前意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预测病人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或配合医生进行紧急转院准备等;另外,要忍辱负重,对病人和家属始终保持说话温和,态度良好。
2.2.4 服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①自服毒物病人的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多数存在狭隘心理,经受不起各种打击和刺激,一时想不开,而服毒自杀。因此,病人极不配合,此时护士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疏导尤为重要,用温和、体贴、同情的语言去感化病人[1],用抚摸病人的肩部等零距离接触去爱护病人,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一起关爱病人,这样病人感觉很被医务人员尊重,就会主动配合进行抢救、治疗、护理。②误服毒物病人的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多具有焦虑、担心、害怕的心理,此时应向病人耐心解释,只要密切配合医生、护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
2.2.5 高位截瘫和残肢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一般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引起[2],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打击。因此,护士应稳定病人情绪,同情、关心、体贴病人,真诚为病人服务,同时让家属、单位同事一起关心病人,照顾、支持病人,给病人希望和力量,让病人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
3 讨论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急、危、重病人多,加之我院病人多数处于边远山区,素质低、见识少、心理杂念多,加上突然的意外,更是无法接受。因此,我们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心理健康,乐观、积极、向上,认真贯彻落实15项护理核心制度,操作到位,不断提高急救技能,不仅要有高超的急救护理技术,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心理护理、心理安慰能力,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把三步心理护理贯穿于急救护理过程的始终,做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充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充分取得病人的信任,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害。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才能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摘要:阐述三步心理护理的概念,介绍三步心理护理在1 436例急诊急救病人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急腹症病人、外伤病人、服毒病人、高位截瘫和残肢急诊病人等的心理护理,提出急诊急救病人进行三步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关键词:急诊急救病人,三步心理护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王长珍.640例犬伤门诊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1B):128.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9
1 抗休克
参麦注射液可用于抢救心源性休克以及感染性休克。参麦注射液可对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酶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使心肌细胞过度兴奋, 并具有一定的自律性, 且能够加速传导, 在此过程中, 抗氧自由基的氧化会对细胞完整性形成保护作用, 心肌结构损伤也会得到改善, 并最终达到抗心源性休克的目的。此外, 因参麦注射液广泛的免疫药理活性特性, 它可以对机体免疫功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并对巨噬细胞对炎性介质的释放加以抑制, 从而使抗体组织损伤有所减轻, 并使机体对自身的各种病理性物质进行清除而最终达到抗感染性休克的目的。参麦注射液明显的抗休克作用降低了休克的病死率, 延长了死亡时间, 且如果在抢救的过程中给药的次数较多, 将有助于加强此药的抗休克作用[1]。
2 有助于各类心脏疾病的救助
参麦注射液可用于抢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因参麦注射液的自由清除剂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它可以有效防止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 并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从而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对于心律失常患者, 预防给药可以延长心律失常出现的潜伏期, 而对动物的研究表明治疗给药可以使动物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除此之外, 有相关研究称参麦注射液对于改善房室的传导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低血压, 采用此种药物效果更佳。参麦注射液的强心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 参麦注射液的使用能显著降低患者的QT离散度, 最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而又有相关研究表明, 将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肺心病心衰, 其疗效相当显著。而此种药物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也适用于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2]。
3 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通过相关的动物实验表明, 参麦注射液对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而参麦注射液的这种激活作用能有效对抗内毒素所致的MPS吞噬功能的抑制, 进而提高细胞免疫。临床上多用于对各种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或者抵抗力下降患者的治疗。此外, 还有研究称参麦注射液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颇佳。
4 有助于保护肝、肾、肺等
参麦注射液也有助于对肝、肾、肺等的治疗。因参麦注射液对炎性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 从而影响到Fas以及Fasl蛋白表达, 并使得小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相对减少, 能够有效治疗肺气肿。而通过临床研究, 参麦注射液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且相关动物实验表明, 参麦注射液不但对肾功能没有毒性作用, 而且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5 有助于调节血压
参麦注射液可通过扩张血管而使血压下降, 当然, 在这里, 要注意参麦注射液的剂量控制。将参麦注射液用于大鼠实验, 针对大鼠作肾血管在体灌流, 对大鼠的全身血压和肾血管阻力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 此种药物在提高血压的同时, 而导致肾血管阻力的下降[3]。
6 有助于抗炎
相关动物实验表明, 参麦注射液有助于抗炎。它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而在皮层下中枢部位起到了抗炎作用。
7 其他
除此之外, 相关研究显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增加白细胞, 同时还可以增加分娩产妇的产力, 增加新生儿评分等。
参麦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红参和麦冬, 辅料为聚山梨酯80以及亚硫酸氢钠, 为微黄色至淡棕色的澄明液体。参麦注射液主要用于益气固脱, 养阴生津, 生脉。它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禁忌, 且在使用之后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包括皮肤发红、发炎、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心绞痛、恶心、呕吐以及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等, 所以要慎重用药。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 它有助于对休克患者的急救, 有助于对各类心脏疾病进行缓解, 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助于抗炎, 有助于调节血压, 甚至对于产妇与新生儿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值得指出的是, 此种药物个体差异性偏大, 治疗的特异性效果不强, 且对于它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药剂量以及用药的时效还有待临床作进一步的研究。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它在临床上的急诊急救方面的贡献。而近年来, 临床上对于参麦注射液的研究对趋于深入, 我们期待临床挖掘出它更大的药用价值[4]。
参考文献
[1]姚睦, 荣烨这, 温文虎, 等.心肌细胞再给氧损伤机制及生脉散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1998, 68 (2) :33.
[2]尹旭斌.生脉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0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02, 11 (5) :380.
[3]吴红彦.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成药, 1997, 19 (3) :39.
浅谈加强急诊急救的若干办法 篇10
【关键词】急诊急救;标准化;医疗体系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8-01
前言: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作为现代医学新的临床学科,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和研究方向,同时与其它临床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急诊急救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更加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新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除其本身的重大作用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健康的需求。另外也反映了急诊急救医学在救治生命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功能,从而增强了人的生命质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进一步开辟了更广泛的医疗市场。
1 医院急诊室和急救人员队伍的现状
1.1急诊工作得不到重视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在多数医院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在医院各职能科室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急诊科长期缺编人员调动颇繁,能人不愿干,庸人干不了。医疗设备陈旧,保健待遇不高,有些医院的急诊科人员不固定,由病房医生短期轮换,这些人大多持有临时观点,并不热心于急救专业知识的学习,致使许多医院的急诊科实质上成为患者被收入病房前的转运站。
1.2急诊科人员思想不稳定
急诊科队伍不稳定,人员缺乏长期做急诊专业工作思想,因此影响了急诊科医疗质量。往往内科医生感到病种少,缺乏系统观察病人的能力,业务技术难提高。外科医生感到手术机会少,练手技机会也就少。更主要的是急诊科工作辛苦、责任大、风险大、纠纷多,费力不讨好,常常受到个别病人以及家属不应有的责难和辱骂。医护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热爱急诊急救专业。
1.3人员素质差
由于急诊科医生轮流值夜班,在上岗前及平时工作中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有的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和除颤器操作不熟练,绝大部分医生不会做气管插管;有的医院急诊科没有必备的监护系统。
1.4设备陈旧落后
大部分急诊科的急救设备都是陈旧的老三样(除颤器、呼吸机、洗胃机),有的机器已使用了几十年,缺少现代化的抢救设备。绝大部分急诊科没有心脏起搏装置,现有的设备难以对突然发生的心跳骤停进行有效抢救治疗。
1.5职责不明确
有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界限不清。急诊科成了独立的小病房,病人从入院抢救、好转,直至出院。而不是新收的重危病人到急诊科监护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按各科系收入病房。
2 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的几点意见
2.1加强急诊人员的管理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 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医师应当具有 3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 年。
2.2规范急诊急救流程
急诊科重点应优化如下流程: ①分诊及患者分流流程; ②急诊各功能区域相互衔接流程; ③危重患者抢救流程,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对危重患者坚持先接诊、先抢救、先住院、后办手续,为危重患者提供快捷、有效、全程急救服務; ④危重患者转运流程,重点有转运前病情评估( 甚至包括家属知情同意),转运接收单位沟通,转运设备及药品准备,转运途中工作和记录。
2.3努力提高急诊急救人员业务素质
急诊科医生不同于普通科室医师,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对急诊病人做出较正确的判断,并及时抢救,对千变万化的病情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和预防,对突然出现的危象和心脏骤停进行抢救,往往要在一些辅助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就得做出初步较正确的诊断。所以,急诊科医生的思维方式、采集病史的重点、体格检查的程序和病房医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急救医学是跨学科、多学科并与边缘学科相关联的一门新尖学科,要求急诊科医生要有全面的内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2.4切实加强急诊急救工作培训与考核
各医疗机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与演练方案,组织专门的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演练、技术比武。加强医疗急救领域的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推广运用,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加强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急诊急救质量评价,促进急诊急救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急救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保障急救设备正常运转,基本抢救药品齐备,提高初始急救效果。
2.5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
急诊科业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急诊急救质量,这是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的关键。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急诊科医务人员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一丝不苟地按照各项规定执行,有条不紊地做好诊疗抢救工作。全面推行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如明确制订各种疾病的急诊抢救诊断标准和抢救成功的标准是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使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抢救合理有效的重要保证。围绕着提高质量这个中心,还要建立常见疾病及其它应急情况的抢救程序,就是建立抢救急诊病人的每一诊疗环节、每一项抢救措施、每项操作技术,使全过程程序化。
2.6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面对社会的窗口之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地。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要求责任心强、急救质量高。我们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时,要运用有关急诊方面的正反事例进行讨论、分析;各级医院要重视对医务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和锻炼,使急救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并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随时为急救病人提供方便。要紧紧围绕提高“紧急救治质量”这个中心,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的原则;要设置急诊ICU、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实现无缝衔接和无障运行,也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的重要措施。
总结:从事急诊工作的专家同行要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强急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切实建立好的、适应的标准化体系,为我国的急诊医疗事业贡献才智和力量。我们相信,在全国急诊急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急诊急救工作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王睿,等.新编抗感染药物手册,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7.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11
关键词:链式流程护理,急诊,严重创伤,实用性
在急诊外科中比较常见的严重创伤, 由于病情趋于多样性, 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 链式流程护理的应用范围随之扩大, 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了研究链式流程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笔者针对我院收治的44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 采用链式流程护理模式进行施救, 对其实用性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7例, 年龄7~67 (40.9±1.4) 岁;观察组男29例, 女15例, 年龄6~70 (39.8±1.6) 岁。创伤类型:交通伤12例, 锐器伤22例, 坠落伤21例, 压砸伤13例, 其他伤20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 医护人员按照医嘱进行逐项抢救,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1]。观察组采用链式流程护理模式:
1.2.1观察病情:严重创伤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初期治疗阶段必须对患者的常规性资料进行分析, 让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通过患者的以往病史及病情程度给予有效的处置[2]。
1.2.2呼吸道管理:严重创伤的患者会存在呼吸障碍的情况, 因此对于有呼吸风险的患者, 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 建立呼吸通路, 必要时采用机械辅助呼吸。在急诊护理阶段, 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为预后治疗奠定基础[3]。
1.2.3循环系统的检查:在后续护理阶段, 循环系统的建立对整体治疗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中心静脉导管通路, 同时备用套管针准备另外1条或2条通路, 对于休克患者先进性快速补液, 再继以输血, 做好整体检查工作。
1.2.4系统的检查:情稳定之后, 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 及时评定病情的变化, 及时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和B型超声检查。必要时建立心电图、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1.3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经过有效的护理后, 患者病情好转, 预后恢复良好; (2) 有效:患者病情稳定, 不良症状逐渐消失; (3) 无效:病情越发严重, 甚至存在死亡的情况。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率观察组一般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9.5, P<0.05) 。见表2。
3讨论
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特殊性,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 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急诊严重在创伤的类型比较多, 必须立即将患者送到医院。基于病情的特殊性,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管理形式, 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链式流程护理模式能缩短救护时间, 紧急事件发生之后, 需要及时送患者到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 在初期治疗过程中, 必须确定最佳处置时间。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本职工作, 掌握链式流程护理管理的相关要求[4]。严重创伤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其本身就有手上范围广的特点, 由于病情变化的比较复杂, 并发症比较多,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 必然会影响后续护理[5,6,7,8,9]。在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民权给护理目标, 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入手, 及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检查, 了解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特殊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以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为目标, 合理开展各项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 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此外, 在链式护理阶段可以建立不同的服务小组, 确定不同医护人员的职责, 合理按照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必要时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强化护士和医师间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 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识别, 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识别、检查和治疗的缓解, 减少等待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一般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2组各项观察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9%,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采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能减少不良反应, 和常规性护理方式相比, 链式护理模式具有抢救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10]。
综上所述,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能规范操作流程, 保证创伤患者抢救的有效性,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佩红, 魏薇萍, 王飞燕, 等.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9 (12) :190-192.
[2]魏薇萍, 朱晓燕, 王飞燕.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2 (14) :98-100.
[3]王春惠, 雷红霞.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1, 1 (1) :58-60.
[4]洪云, 靳宏.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4, 2 (1) :489-491.
[5]李容飞.院内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 (12) :40-41.
[6]刘雪莲.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中采用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12) :250-251.
[7]林沂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的预防[J].吉林医学, 2015, 36 (14) :3203.
[8]尹恩静, 顾梅, 仲正香, 等.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6 (12) :1642-1644.
[9]陈美芬.严重胸部创伤66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8) :222-223.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推荐阅读: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09-08
急诊急救11-05
急救急诊接诊制度08-08
绿色通道急诊急救试题10-12
洑水卫生院急诊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小结05-10
急救科工作计划与2018年急诊科工作计划09-03
急诊手术中的护理沟通07-03
院前急救物品管理09-11
急诊医疗管理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