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车医院管理(共12篇)
急救车医院管理 篇1
急救车管理已成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一项内容, 也是各项检查、评审考核中必查的内容。急救车是每个护理单元必备的急救装置, 在抢救患者生命起到物质保障的关键性作用。2011年护理部针对三院合并后急救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全院所有护理单元的急救车进行了专项统筹规范和标准化管理取得很好效果。
1 合并后存在的问题
我院于20011年1月由成都市九妇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成都市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成都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保健医院) 合并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三家医院对急救车的管理各有不同之处, 急救车的管理存在许多不统一和问题, 给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和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价带来不便。
1.1交接程序繁琐:每班对急救药品和物品进行检查、清点、签名, 对缺少的药品和物品进行补充。急救药品因每班交接检查核对, 药品长期摩擦导致针剂药品安瓿瓶上的药名、有效期、生产日期等字迹模糊不清, 造成不易辨认, 形成药品人为损耗。每次查对需要30~40min才能完成, 耗时费力, 占用了护士大量工作时间, 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1]。
1.2急救车物资繁多, 药品、物品基础数量、种类不统一, 摆放位置不一, 急救物资混合存放。
1.3急救车内的物品容易丢失:由于个别护士自律性较差或一些医生为了方便自己, 把急救车当普通治疗车使用, 随便在急救车内拿取物资使用, 使用后不及时补充, 导致急救车质量检查和抢救病人时缺少物品和药品,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急救车质量检查不达标。
1.4急救车管理登记, 表格不统一, 不规范:急救车药品、物品放置管理表, 有的护理单元有, 有的护理单元没有制作;效期档案登记表、交接班本等各科采用的不同规格的笔记本记录, 既不规范也不统一。
1.5由于药品数量繁多,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 心存侥幸, 使各班护士在交接时往往只注重药品的数量清点, 而忽视了对药品质量、效期的检查, 给抢救用药增添了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1.6不熟悉、不清楚急救车内物品的具体数量和位置, 在抢救病人后进行清理及补充物品时带来很大的困难, 往往导致急救物品数量的准备不足, 甚至用后未及时补充。
2 规范管理对策
2.1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制度。针对全院急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制度管理入手, 建立健全统一管理的制度, 包括建立健全抢救工作制度、急救车管理制度规范、交接班制度、交接班登记本书写规范、急救车开放管理制度、封条式管理制度等。严格实行“四定” (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 、“三无” (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 、“二及时” (及时检查、及时补充) 、“一专” (专人管理) 管理[2]。
2.2统一全院急救车管理。对全院78个急救车 (箱) 进行统一编号, 并将编号统一贴在急救车正面左上角处, 便于查看管理。对除急诊科、ICU、PICU外的各个护理单元的急救车 (箱) 实行封条式管理, 急诊科、ICU、PICU等采用开放式管理。封条内容为科室名称, 封车时间、责任人和封车人、封条编号。封条为全院统一制作, 以不可重复使用的粘胶纸做为封条材料。
2.3按科室性质及需求规范急救车内各种药品。各护理单元根据科室性质具体需求按照妇产科序列、儿科序列及门、急诊序列要求规范急救车, 准备急救物资。由护理部统一规范急救药品和物品种类、数量并统一编号。妇产科序列急救药品36种 (其中液体6种) ;儿科序列急救药品23种 (其中液体5种) 等。针剂类药品均置于与安瓿大小适合的透明塑料袋, 可以清楚看到药名、剂量、效期, 又减少因反复摩擦使药品外药名、剂量等造成模糊不清;对于标签印刷牢固性差的安瓿, 选用长宽适合的透明胶, 剪成与安瓿相同宽度, 轻轻粘贴并压紧, 保证字迹仍完好清晰。既不影响药品质量检查, 又能保护标签, 还能增加安瓿抗裂性。在急救车的每个药袋或药格外面粘贴统一制作的药品名称、剂量标签。液体标识统一于一张标签上, 注明液体名称、剂型、瓶数。急救药品的使用应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 也就是先使用近期内失效的药品, 后使用远期失效的药品[3]。
2.4统一全院各个护理单元急救车中抢救药品的位置, 将药品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定位置存放, 并对科室全体人员进行培训, 使之熟悉急救车内药品存放顺序, 便于抢救时取用。同时将急救车使用培训纳入护理三基培训考核。
2.5规范急救车内抢救物品的存放及管理。急救物品包括吸氧装置;气管插管装置;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用品、注射用品;开口器、舌钳、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应急灯;复苏板等30多种物品。各科室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抢救需要允许添加物品的基数和种类, 但必须报护理部审批备案。不允许随意增加或减少物品及数量。急救物品分类放置于编号的方盘或塑料筐内, 做到全院的物品统一, 规范摆放管理, 人人知晓。
2.6设急救车管理卡及急救车药品使用手册。急救车管理卡, 将急救车上配备的物品及药品的摆放位置制作成平面图表, 各护理单元以图表为标准进行摆放, 全院统一, 管理卡统一大小规格、打印字体并过塑, 放入急救车内。这样不仅有利于急救车内物品摆放的规范化, 也利于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取用。急救车上的物品相对固定, 护理人员抽调到别的病区参加抢救工作, 参照管理卡很快就能对急救车上的所有物品熟悉了解, 为危重病人赢得了抢救时间。急救车药品用药使用手册, 按药品编号顺序, 采用A5纸打印药品说明书并统一用A5资料册装册[4]。
2.7加强了急救药品、物品的效期管理, 杜绝过期药品物品。按专科序列制定了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效期档案。将每种药的编号、药物名称、剂量单位、基数、批号、失效期、更换者签名以表格形式打印好, 护士在下面相应栏逐一填写。每月进行效期检查并签名。对近效期药品提前四个月在药品剂量前面, 用红三角形标识 (▲) 预警, 提前三个月内更换, 更换时用蓝色 (==) 注销该药品批号、失效期。当急救药品使用后进行补充时, 看与档案是否相符, 如不符, 及时更改效期档案, 增加新的信息。每周进行药品效期检查时, 要查看效期档案, 药品剂量前面, 用红三角形标识预警的药品, 是否需要更换
2.8严格急救车交接班。急救车交接班本统一交接班记录本和记录模版, 规范了交接班内容和记录方式。急救车物品和药品封条式管理交接班本以及开放式管理交接班本两种方式。开放式管理交接班每天三班清点药品、物品和交接班本记录双人签名。封条式管理交接班每天三班交接检查封条是否完好, 必须交班人和接班人共同认可并双人签名, 大大节省了护士清点药品物品所耗费时间和精力。交接时一旦封条破损、脱落、编码字迹不清、张贴不牢, 需要双人核对后进行封存。开封查对时间, 每周一次双人 (责任人和护士长) 全面查对, 查对药品物品效期、数量、完好性, 消毒物品的消毒处理, 并在交接班本上记录药品物品数量, 封条编码, 封条完好性, 双人签名。
2.9急救车由专人负责, 实行了“三查一补”的查对制度。“三查”每日交接班时查, 使用后查和每周总查。“一补”查对是否有已经使用或已经到期的药品和物品, 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换。可以保证急救车完全处于完备的应急状态[5]。
2.10护理部对全院急救车实行了三级质量控制, 每周护士长对科室急救车全面检查一遍, 每月科护士长对本专科的各个急救车检查一遍, 每季度护理部安全质控组对全院急救车进行检查考核评分, 将检查情况汇总, 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反馈给科护士长, 由科护士长将存在的问题逐一反馈到护士长, 并通知到每位护士,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3 规范管理后的效果
急救车以统一的标准进行配备与摆放,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急救车内物品摆放的标准化、规范化, 有利于抢救病人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快速取用到所需物品, 为抢救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全院实行急救车标准化的管理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急救平台, 管理井然有序, 标识明确, 物品相对固定, 护士被调到任何护理单元也都能快速找到抢救药品和物品, 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急救车进行规范化管理, 有利于全院护理人员急救技术培训学习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考核, 有利于护理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杜绝了过去急救车内物品多、杂、乱和过期现象。急救车标准化管理可以帮助护士理清急救操作思路, 提高急救护理标准化管理意识。
对全院急救车 (急救箱) 规范、标准化管理, 保证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 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 物力资源浪费。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急救车的管理质量, 增强了核心制度的落实, 减少差错, 杜绝了不必要的纠纷。护士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沟通交流, 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体系, 急救车完全处于完备的应急备用状态, 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达100%。
参考文献
[1]何海霞.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急救车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3) :2506-2507.
[2]何方.急救车物品实行“标签式封存管理”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29 (9) :141-142.
[3]刘华.病区急救车管理创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7) :196.
[4]张向兰, 陈秀荣, 赵冠华, 等.急救车临床应用标准化管理方法探讨于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于灾害医学杂志, 2009, 4 (5) :351-352.
[5]陈保云, 严艺.改进抢救车急救药品管理方法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28) :2927-2928.
急救车医院管理 篇2
一、救护车管理
1.车辆管理:急救车执行包干责任制,即每部车固定1名司机负责管理(包括车辆的行驶、燃料的补充、清洁和保养),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司机担任组长,负责每日检查各救护车的性能状况,使救护车始终处于最佳功能状态,以保 证行车安全。每日检查完毕后向科主任和护士长报告车辆状 况。救护车停放于专用停车格,设专门车道,以保障每次出诊时能顺利出车,保证出车速度。
2.救护车消毒:救护车是一个特殊的抢救场所,救护车上的所有抢救仪器设备,不仅要保持各项性能完好,还应该维持它们的清洁状态,严格按照贵重仪器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对各器械物品进行擦拭、消毒、浸泡、保养;出车回院后及时清除车上的垃圾,以保持车内整齐清洁,并 及时进行空气消毒。
二、救护车内物品 1.急救设备的配备
①急救仪器: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吸引器、起搏器、静脉输液泵、注射泵、电子血压器、简易呼吸囊、担架、颈托、夹板、胸带、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全套用具、氧气瓶、急救盒、氧气袋、快速手消毒剂、各种型号的输液管、留置针、注射器、输血管、采血器、一次性给氧管、吸痰管、输液护贴等。
②急救药品:晶体、胶体液,心、脑、呼吸系统等专科 急救药品,中毒、创伤、心肺复苏等药品,保持种类、数量齐全不过期。
2.救护车内物品管理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51-02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护,包括患者在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1]。由于院前急救护理的特殊性,急救工作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保护护理人员;才能为患者提供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救护,更好的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1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1.1 现场救护风险
1.1.1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
由于现场救护的紧急性和复杂性,救护车上的物品、药品准备有限,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准备、检查不及时,导致到现场才发现抢救物品没带齐,仪器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
1.1.2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
现场急救人手有限、环境复杂、位置不舒适、精神紧张等都可能造成护士不能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如仪器操作不熟练,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延误抢救用药最佳时间,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2]。由于现场急救多数在患者家里或路边等公共场所,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1.1.3 未实行告知、知情同意
在院前急救中,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容易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如在使用急救仪器或紧急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除颤等未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一旦患者抢救不成功,容易引起纠纷。另外,患者拒绝治疗或因病情危重不宜长途转运患者家属强烈要求转运而中途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患者也易引起纠纷。
1.2 转运途中风险
在转运前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脊椎外伤患者在搬运或固定时不当,或由于途中颠簸造成继发伤;输液、输氧管道脱落;气管导管脱出;观察病情不到位,未充分评估路况,造成患者输液外渗及输液速度的改变引起患者病情变化。
1.3 暴力伤害风险
院前急救注重的是时间,面对的是危、重、急症患者,但由于路况原因或出车地点比较远,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家属在等车过程中,常常认为救护车出车时间慢,没有尽到责任,尤其在抢救患者无效、死亡时就容易引起家属的不满,甚至暴力伤害,而护理人员是暴力发生最危险的人群。
1.4 职业伤害风险
1.4.1 针刺伤
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多种经血液传播疾病经此途径传播。紧急状态下由于时间紧逼,现场急救由于环境、人力、用物的限制,护士显得更加紧张,在建立静脉通道和各种注射及处理医疗废物时容易被针头、留置针芯刺伤。
1.4.2 传染病感染
院前急救情况紧急,对患者的传染病的不确定性,由于缺乏人手,在现场急救时只能靠自己去完成所有的工作,而护士为了能尽快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常常忽略了安全检查和戴手套程序,或者在操作中手套破损,就容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当有伤口的时候就有被感染的潜在危险。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救护车空间小,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染给护士。
1.4.3 身体性伤害
急救护士的工作就是出诊,大多数院前急救时没有担架工,在现场急救时需要把患者移至安全和适合抢救的地方,或者抬上救护车,如果在抬举过程中用力不当,很容易造成护士腰椎损伤或肌肉拉伤。
1.4.4 心理性伤害
急救护士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时间的不可预计性,即便是休息也是在待命状态,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随时必须出发。长期在繁重和紧张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1.5 其他风险
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齐全;护士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不良都容易引起纠纷。急救护士在车上的时间长,而急救车车速快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2风险管理
2.1加强法律知识及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法制法规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院前急救工作面临许多法律问题,常引发医疗纠纷。加强急诊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利用每月一次的护士安全例会组织护士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树立法律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在进行高风险护理工作前,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其操作的目的、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配合,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3]。
2.2 保证急救物品的完好与齐全
急救药品、器材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是急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值班一线、二线护士坚持每天早上检查车上各种物品、药品、仪器性能状态并做好登记,血压计、咽喉镜、吸痰机、除颤机、监护仪等定期充电或更换,以保证诊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救护车每天进行消毒液搽拭一次,保持车况运行良好。对救护车上的抢救药物和物品做到“四定、三及时”,分管到个人,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用后及时补充,护长随机抽查,分管护士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认真、准确登记各种药品及一次性物品的批号及有效期,近效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及时给予更换,检查者签名以示负责,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2.3 加强急救理论及技能训练
科室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型事故、火灾、车祸、成批中毒病人的抢救与预案,确保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从容应对。科内定期请高年资医生讲课,外派护士参加各种急救护理学习班,每月进行基础操作和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一次,特别是急救仪器的使用,并进行分级考核,主管护师考护师;护师考护士的办法,达到彼此起促进的作用。除外我们还进行模拟抢救训练,与医生一起进行配合,如:气管插管术、CPR、除颤等配合训练,使医护配合默契,提高抢救成功率。
2.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科护士长为组长,带班护士长为护理质量控制组长、院前急救护士为成员的“三级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对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培养护士的院前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问题,利用每月一次的护士安全例会时间,组织大家把各自在院前遇到的一些风险、教训、经验积极交流,对有益的一些建议或教训,不仅对当事者不予批评,还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大家个个都发言,人人有收益,避免发生重复的差错。
2.5 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的信念,保证在接警后白天3 min内出车;夜间5 min内出车。在抢救时做到沉稳、熟练。在进行一些急救措施如:气管插管、除颤等仍然需简明扼要的对家属解释,做到边抢救边沟通,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建立一个特殊事件登记本放在出诊箱内,对于需要到医院治疗而不愿到意愿者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后果,让病人或家属签字;或者确实因为病情严重不宜长途转运的病人,家属强烈要求转院的要详细向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让家属签字,以防病情发生变化而把责任推诿到医护人员身上。护理人员从平时做起,不断的学习、提高与医生、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
2.6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转运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時解决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我科要求医护人员不管病人病情轻重都必须坐在患者身边,不能坐副驾驶座,要求每一位护士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仔细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避免扭曲、挤压、脱落、堵塞等;始终守护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得到不间断的治疗和护理。
2.7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定期进行职业防护讲座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每个进入院前急救队的护士在岗前培训时均要接受基本的职业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在搬运患者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及技巧,保持身体的正常平衡,尽可能用最大的肌肉及杠杆作用去完成工作,避免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程序,避免被针头等利器刺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预防感染。
我科通过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半年多来,全体护理人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了自觉学习业务的能力,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缺陷、缺点不回避,不隐瞒,积极交流,主动想办法解决工作中易出现、常出现的问题,对有风险的事件做到“先知道、先告知、先预防”,科室制定相应的措施,真正达到防范于未然,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而投诉,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也看到了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科室主人翁意识,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和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有平.120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103,109.
[2]李明凤.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87.
医院急救车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篇4
1、药品、物品种类陈旧, 品种繁多
当初为了便于管理, 强调统一, 全院25辆急救车一样的药品物品布局, 没有考虑到各病房病种的具体需要, 加之有些传统的急救药品已被新型的药品所代替。如止血敏现在已被起效快的立止血所代替。有些药物长时间不用, 如呋塞米骨科极少用, 而止血敏心内科又极少用, 全放在急救车内, 造成药品的浪费。
2、药品物品基数不合理
急救车原有的药品备用基数均为5支。而在急诊科、ICU、心内科等危重、急症患者多的科室, 原有的5支肾上腺素、多巴胺、可拉明等抢救药品的数量已不能满足抢救的需要, 不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易引起纠纷。而对于不经常使用的5支又太多易造成浪费, 如毒毛旋花子甙K。
3、药品有效期、失效期不详
大部分针剂有效期和失效期印在外包装上, 针剂上只有生产批号, 而急救车的针剂是散装存放, 即使同种药品同一厂家批也有不同, 生产日期也不同;还有部分针剂有的标明有效期, 有的标明失效期, 使护士不能明确药品的有效期和失效期。
4、过期药品和物品
急救车同种药品物品在补充的过程中易出现不同批号, 不同有效期的药品同放, 在抢救中情况紧急不能做到按生产期日使用, 而且有些药品物品使用率极底很容易造成过期。护士工作忙, 药品、物品清点如果不及时容易出现过期现象, 存在用药用物品的安全隐患。本院原来的急救车在结构上不合理, 药品只能裸装于急救车盖内的小布口袋内。
5、针剂标识模糊
护士每天在清点的过程中, 因接触摩擦而导致药品针剂的标识不清, 只能废弃造成浪费。本院原来的急救车制作简单, 分区不明确, 车内示意图与实际放置物品不相吻合, 口袋大小不合适, 急救物品清污不分, 在质量检查中常发现物品放置凌乱, 交接班制度流于形式。
二、对策
1、统一与个性化共存
征求各病区护士长的意见与建议, 质控委员会讨论, 确定全院急救车统一基本药品15种 (包括液体) , 物品5种。根据各病区的工作性质、特点再增加或减少药品、物品的基数与品种, 并上报护理部备案。
2、确定合理的药品物品基数
2.2.1根据各病区的需要, 增加用量大的药品、物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增加到10支, 多巴胺增加到20支, 5 m L注射器增加到20支等, 以减少护士为了药品、物品而来回奔跑浪费时间。
2.2.2根据各病区的需要, 减少用量小的药品物品。如毒毛旋花子甙K减少到3支, 1 m L注射器减少到5支, 吸氧管减少到5支等。淘汰非急需的物品、药品, 如10%氯化钠等。
2.2.3根据各病区的需要, 增加不同种类不同基数的物品、药品。如心内科增加硝酸甘油5支, 消化内科增加立血10支等。心内科增加电极片10个, 普外科增加一次性导尿包1个等。
3、醒目的标识管理
2.3.1明确有效期、失效期
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有效期、失效期的概念。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有效期的年是指生产日期的次月1日算起, 如有效期2年, 生产日期980602, 该药的有效期为2000年6月2日。而失效期是指药品可以用到标明月份前1个月最后1天的期限。如失效为2002年8月, 该药可以用到2002年7月31日。
2.3.2建立药品标识卡
在所有摆放针剂的药盒内, 放置医院统一制作的药品卡片, 其生产日期、有效期、失效期从该药原包装盒获取, 记录于卡片上, 并保留原包盒上的标签放置于药品盒内。
2.3.3制作物品标签
在一次性物品封口处, 用胶布粘巾并用兰色笔清楚工整记录该物品的有效期。因为一次性物品有效期比较隐蔽而且同色系字体小, 不易辨认。
4、药品的封存管理
根据每个病区的具本情况, 对急救车实行全封存或部分封存的管理。
2.4.1全封存对于急救车使用频率低的病区, 应用胶贴进行全封存, 每月清点一次并记录签全名。每天只看胶贴是否完好, 无需清点车内药品、物品。使用时直接撕毁胶贴。
2.4.2部分封存急救车使用频率高的病区, 将同种药品用胶布并排粘贴一起, 方便了每日的清点, 并避免了因接角摩擦而导致标识模糊。使用时直接撕掉即可。
5、核对本、药品卡的管理
2.5.1核对本根据病区封存的特点实行日核对或周核对或月核对的管理方法。核对时对照核对本逐项进行, 并填写实际数量, 不齐全的立即填补。
2.5.2药品卡片上用红色笔清楚公正写明有效期、失效期、生产日期, 更换药品的同时改写卡片标记。
6、严把入车关
规范急救物品药口存放及使用原则, 入车前加强查对, 先将物品、药品的有效期等情况进行登记, 同种药品、物品根据失效期的远近按由左右的方向依次摆放, 使用时按由右到左的方向依次取出, 做到近期先用、远期后用。
结论和体会
使用物品、药品一览表使护理人员对车内一切物品、药品一目了然, 便于记忆, 规范了存放及使用原则, 方便了及时的取用, 并保证了用药的安全。对物品、药品的种类、基数的调整, 增加常用的, 减少不常用的, 淘汰非急需的, 减少了物品、药品的浪费。
摘要:急救车管理的质量对于医疗急救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结合现状分析了急救车挂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急救车的管理对策。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篇5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出车前:
(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
(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联系方式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联系方式,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如遇危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告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取得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的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发生。(9)加强查对制度,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在路途中救护,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所有操作,包括时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要及时记入抢救记录,所有药品安瓿及包装均要核对后带回医院。(10)接诊病人返回医院后,出诊医师要立即对接诊医师交接出诊情况。如系危急重症患者或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提前向行政值班或院办公室汇报,告之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11)车辆在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驾驶员应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院办公室,等候院办公室的指示和安排。
三、出车后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救护车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如遇外伤血液、呕吐物污染等需及时清洗消毒。车辆清洗消毒由救护车驾驶员负责,车内抢救设施的清洗消毒由出诊护士负责。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6
[关键词] 急诊急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是指对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护理人员、医院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因此,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为了能使急诊患者顺利就诊,保障其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保证护理安全,现将急诊护理风险的因素及防范策略总结如下:[1]
1 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护患沟通欠佳: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急性发病或突发事件致伤、致残患者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患者希望尽快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由于家属缺乏基本急救医学知识,对有些现象加以猜疑,或家属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医护院前抢救工作中如果不及时、不到位,易导致纠纷。
1.2护士应急能力差和责任心不强:对危重病人的评估不全面,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等;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缺乏敬业精神,不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1.3自我保护意识淡漠: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不合格,或擅自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语言不慎,护士应急能力差和责任心不强,这些都容易造成护理纠纷。
1.4急救药品、抢救仪器的质量、性能问题:如急救药品的过期、吸引器吸力不足、氧气瓶供氧不足、监护仪出现血压或血氧饱和度测不出,洗胃机进出水故障等原因延误抢救时间,引起护理纠纷。
1.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条件和基本设施不齐或落后,就医流程繁杂,使抢救过程混乱,科室、医护之间不配合,职责不明确,延误抢救,引发纠纷。
1.6意外事件如坠床、撞伤、窒息等,抽搐、酗酒和无主患者的躁动不安可能导致撞伤、坠床;喉头痉挛、大量咯血、呕吐可导致患者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等。
2 防范对策:
2.1加强急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抢救室保存一份新仪器、新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和应急手册,当不明确时有据可查。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分析讨论,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2]
2.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重视急救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抢救时应严格执行口头医嘱,认真、及时完善护理记录、120急救登记本和抢救记录本。同时,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当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或生命存在危险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危重病人、突发事件导致死亡,患者家属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这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给患者家属传递信息.做好工作,稳定情绪,同时掌握告知时机,注意语言艺术,按规范书写必要的文字记录。在抢救记录上做好患者的入院时间、病情、用药情况、抢救措施及治疗效果记录,时间要精确到分钟。
2.3急救药品、设备完好备用:实行四定,即定种类、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破损;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采取每班清点交接,每周护士长检查,确保急救药品器材的完好率达100%。
2.4快速绿色通道:医院应根据条件及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急诊抢救流程及应急预案,积极改善急诊医疗条件和基本设施,规范就医流程,理顺和科室之间的关系,确保急诊工作顺利开展。
2.5妥善安置患者:对躁动患者及时拉起护栏,给予适当约束,尽可能移去一切可以自伤或他伤的物品。危重患者,特别是大咯血及呕吐患者,一定要注意体位安置,头侧向一边,及时清理口腔内血液和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相关用物,一旦出现窒息,应紧急吸引,保持气道通畅。危重患者及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在检查和运送途中,一定要有医护人员陪护,并携带急救物品以便及时抢救。
2.6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接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当患者或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值班人员相互配合;当其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应及时呼叫总值班或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有纠纷事件发生时,科室及时讨论,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2.7妥善安排急诊抢救工作:为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室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在思想方面都随时做好准备。要求全科护理人员保持24h通讯通畅,平时随叫随到。并制定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紧急调配预案,遇到突发事件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总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是整个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重视和领导下,紧密结合急诊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开展探索、创新,才能做到卓有成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急诊护理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婷,杨彩云,张子辉.护理风险应对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93.
急救车医院管理 篇7
1 存在问题
我科已开始这项工作2年 (自2012年8月起) , 检查过程中发现病区小药柜和急救车备用药品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问题如下:
1.1 备用药品保管不符合条件
我院各科室实行病区备药申领制度, 各科根据实际疾病及用药特点进行用药申领并自行保管药品。大多数病区备药无特殊保管要求, 可满足药品保管条件。但部分药品要求冷藏保存 (温度2~8℃) , 如我院ICU备药奥曲肽、垂体后叶素等, 内分泌科备药胰岛素等, 说明书明确要求2~8℃或2~10℃避光保存, 而检查发现以上两科室冰箱冷藏温度达12~15℃, 不符合药品保存条件要求, 导致药品提前失效而影响用药效果。
1.2不同安全等级药品未分开摆放
我院部分科室病区备药管理较混乱, 高危注射剂与普通注射剂未做明显标识或未分开摆放, 如肿瘤科备药将10ml规格的10%氯化钾注射液未明确标出高危药物的标识, 并与10ml规格的0.9%氯化钠注射液摆放位置相近。护士在工作繁忙或低年资护士不知道10%氯化钾为高危药品时容易拿错,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3 药品账物数目不符
我院病区备药及急救车备药实行实物账目管理, 药学部每季度对各科室病区备药、急救车备药账目及实物进行盘点。通过检查发现部分科室存在账物数目不符现象, 分析原因主要为给患者临时使用药品后未及时补充。而一些急救药品 (如尿激酶等) , 病区备药数量少, 如未及时补充, 遇肺栓塞等紧急抢救时可能面临病区无药可用的情况。
1.4 药品效期问题未得到重视
检查中发现部分药品效期较近, 但并未与远效期药品分开摆放, 在摆放次序上也未做到近效期药品摆放靠前, 甚至还存在过期药品未清理出病区备药的情况。如心内科急救车备药呋塞米, 批号:1 2 01 1 1 2, 有效期2 4个月, 按批号推算有效期至2 01 4-01-11, 因护士不知道批号识别“有效期”, 导致药品过期后未被及时清除, 可影响患者疗效,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1.5药品种类多, 摆放乱
我院大多数病区小药柜、急救车备药剂型齐备、品种较多, 平均每个病区备药约50种, ICU备药甚至达120余种。由于急救车体积有限, 可摆放药品的空间狭小, 再加上医师或护士使用药品后随手摆放, 药品摆放凌乱, 有可能造成延误抢救, 甚至因用药错误而危及患者生命。
1.6 注射剂安瓿标识模糊
检查中发现较多病区注射剂安瓿存在标识模糊现象, 如10ml规格0.9%氯化钠注射液、10ml规格的10%氯化钠注射液及阿托品注射液等安瓿部分药品名、有效期等标识模糊, 甚至个别注射剂安瓿上无任何标识, 可能导致药品误用或使用过期药, 进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我科内部讨论后认为主要与药品管理不完善及医护安全用药意识不强有关。在此共识下, 我科主动与临床各病区主任、护士长联系, 将发现问题逐一通报, 并一起学习相关药品管理法规, 加强安全用药意识, 取得各病区对我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具体做法如下:
2.1 改善病区药品保管条件
我科在院周会中向医院领导反映改善病区药品保管条件的问题, 并向领导建议购买冰箱等设备, 保证每个病区备药的保管都符合药品说明书中条件要求。对购置冰箱等设备后仍不按药品保存要求摆放的科室, 检查发现后在院周会通报, 并收回相应药品由我科统一保管, 不再作为病区备药。
2.2 不同安全等级药品分开摆放
所有科室病区备药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必须分别摆放, 并制作醒目标识, 标明高危药品位置, 并对新护士、医师进行科室内培训, 要求新进人员必须熟识本科室备药中高危药品种类及摆放位置。
2.3 加强病区小药柜及急救车备药数目盘查
加强病区小药柜及急救车的管理, 要求各病区护士每日交班时清点病区备药数目。我科原本每季度一次的病区小药柜及急救车备药数目盘查改为每月盘查一次, 并将盘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2.4 加强药品效期管理
我科组织护士学习药品相关知识, 在全院范围内将类似的药品缩写及其他注意事项进行培训, 同时通过质控人员将先进先出、近效期靠前摆等注意事项向各科室传达, 使药品有效期问题得到大家的重视。
2.5加强急救车药品摆放管理
要求临床各科室加强急救车备药管理, 放置药品不超过15种, 及时清理出使用频率较低的药品, 每次使用后必须及时整理。
2.6 及时清除标识不清药物
要求各科室护士每周逐一检查各安瓿是否标识清楚, 发现问题及时清理, 并交由我科处理, 质控专员每月也需对各科室药品逐一检查。
3 体会
急救车医院管理 篇8
1 存在的问题
1.1 急救药箱管理比较混乱
刚开始急救药箱固定在车上, 护士每班上车交接药箱, 药箱和护士不固定, 药箱管理比较混乱, 同时, 当班“120”急救车停在户外, 风吹日晒, 车内温度, 湿度不稳定, 达不到药品的存放条件, 易造成药品的药效降低。
1.2 药品物品基数不合理
急救药箱原有的药品物品均为5支, 工作中出现部分药品 (如阿托品, 氯磷定) 5支不能满足抢救的需要, 不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易引起纠纷, 而对于不经常使用的药品 (如西地兰, 氨茶碱, 利血平) 5支又太多, 易造成浪费, 部分传统的急救药品 (如灭吐灵, 解磷定) 面临着被淘汰使用。口服药、吸氧管、吸痰管、注射器、一次性物品基数不固定。
1.3 药品物品摆放方法、位置、使用原则不统一
成组药品 (如新三、呼三、止血三联) 等药品采取捆绑式摆放, 车辆的行驶增大了针剂之间的摩擦, 易致药品破裂、字迹脱落或不清晰, 只能废弃, 造成浪费。一次性物品散乱放置不利于清点和取用。摆放位置不固定, 不同药品没有固定的摆放顺序, 同一药品的摆放与使用原则也不统一。
1.4 药品有效期和失效期不详
大部分针剂有效期和失效期印在外包装上, 针剂上只有生产批号, 而急救箱内的针剂是散装存放, 即使同种药品, 同一厂家批号也有不同, 生产日期也不同, 还有部分针剂有的标明有效期, 有的标名失效期, 使护士不能明确药品的有效期和失效期。
1.5 交接与检查时间长, 反而易造成交班流于形式
抢救药箱内药品品种和数量多, 护士每班交接时程序繁琐, 时间长达20~30min。“120”急救车出车时间紧迫, 护士交接不全, 匆忙出车, 难以保证抢救药品物品完好率达100%抢救药品、物品管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对策
2.1 急救药箱进行编号 (如1、2、3、4、5、6)
每天护士的出诊班次顺序和药箱编号与“120”急救车出车顺序编号一致。每班护士在科内交接药箱, 护士出诊时随时提取, 出诊结束后提回科内, 一个班次护士始终固定同1只药箱, 并保障了药品在有效期内的有效性。
2.2 确定合理的药品物品基数
征得护理部的同意, 根据我科的实际工作需要, 增加了用量大的药品, 出诊中如有使用, 回到医院后立即补齐。
2.3 统一摆放方法、位置与使用原则
设计急救药品管理盒[1], 利用原盛放麻醉药品的棕色塑料空盒, 盒内药盒的上端从左至右上依次编号序号如 (1、2、3、4、5……) 1个药盒内固定装1种抢救药品, 摆放方法按照急救药品失效期的先后从左向右依次摆放, 药品的使用原则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 便于查看。
2.4 严格有效期标志
在急救药品管理盒外贴一粘贴纸, 粘贴纸上标明药品的名称, 剂量, 该药品编号与抢救药盒内上端编号及抢救药品交班本上的编号一致, 即“三编号一致”。谁使用或更换, 谁补充和记录。
2.5 使用率低的药品用简易封条管理[2]
使用率低的药品外口正中用粘贴纸封口, 封口纸上注明封口日期并签名, 若封口未开封, 可不必逐支查询, 这样可节省护士查对的时间。
2.6 核对本的应用
除了每班护士的抢救药品交班本, 科内设有抢救药品物品核对本。科室质控员每周进行总核对1次并记录, 内容包括药品物品的数量、质量、以及是否有近期失效等项目, 失效的药品要记录在登记本上, 并做好记录。这样加强了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 确保抢救药品物品完好率达100%。
3 体会
通过对我院“120”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实施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节省了护士的工作量, 缩短了护士的交接班时间, 交接班查对时间由原来的20min缩短至3~4min。减少了药品物品过期, 标识模糊造成的浪费, 避免了药品物品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 保障了抢救质量, 通过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120”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对我院“120”急救车内的药品、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20”急救箱实行编号管理, 确定箱内合理的药品、物品基数, 应用急救药品管理盒, 统一摆放位置和使用原则, 严格有效期标志, 对于不常用的药物采取简易封存管理, 提高了药品物品的管理质量。结果 减少了药箱内药品物品过期、标识模糊及药效降低等造成的药品的浪费和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 大大缩短了护士交接班查对药品物品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满足了急救时间紧迫的工作需要。结论 通过对“120”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的不断改进, 实施规范化管理, 保障了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100%。
关键词:急救车,护理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罗菊香, 朱俊英, 蒋小芳, 等.急救药品管理盒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急救设备的日常管理 篇9
1.1 闲时多、用时急。
急救设备在大部分时间里闲置, 造成设备质量下降, 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低。对单一科室而言, 患者急救并不是经常发生的 (急诊科除外) , 医护人员操作设备的熟练程度也随之降低。
1.2 易污染、风险大。
急救设备是医学设备中风险因素最大的装备之一,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救设备 (特别是呼吸机、洗胃机等) 在闲置时如果不及时对管路、湿化瓶及接水杯的消毒和清洁处理, 往往会造成患者的交叉感染。
1.3 分布广, 管理乱。
几乎所有的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涉及到急救设备, 特别是一般科室使用管理问题更加突出, 急救设备几乎没有专人管理, 在设备使用前后都无专人管理设备的清洁、保养。
1.4 操作不规范。
急救设备没有操作规程或有规程不执行, 操作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 或者经过培训而长期无实践, 技能生疏。
1.5 保养不及时。
很少采取预防性保养维修和定期巡检的办法, 不能主动掌握设备的质量状态。
2 应采取的对策和办法
2.1 加强培训。
组织设备厂商的工程师对使用者进行急救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前检查、日常保养维护和常见故障的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培训。对新调入科室的每一位护士还应派专人讲解, 实地带教, 考核验收;同时将急救设备的操作、连接、维护、保养、使用注意事项等纳入护理技能的考核中,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救设备的使用水平。
2.2 严格操作规程。
设备的使用是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 正确的操作可以防止人为故障的发生, 保持设备性能和技术指标, 平时可将流程或警示性标志打印塑封挂于急救设备旁起到随时提醒的作用。有充电要求的设备, 使用后必须严格执行充电操作, 长时间不用时也应定期执行充放电操作并做记录, 除颤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应有间隙时间, 不得超过额定的工作时间。呼吸机、洗胃机等急救设备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2.3 完善抢救设备的管理制度, 保证急救设备的完好率。
抢救设备必须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值班护士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 发现故障随时送修。抢救设备原则上不得外借, 如急需外借, 归还时当班护士必须检查其性能, 确认完好后预置为备用状态。另外, 还要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替换设备。对于较贵重的抢救设备还要求护理人员做好使用记录。记录不仅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爱护设备的责任感, 也为维修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
2.4 同类急救设备尽可能做到品牌统一、型号一致。
急诊科、ICU、CCU的急救设备品牌应尽量一致, 力求操作简单, 维护方便, 同时也能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2.5 建立预防性维修制度。
预防性维修主要由医院工程人员完成, 主要内容有:定期下科室检查急救设备是否完好, 氧气、负压管道有无漏气;急救设备更换充电电池、氧电极等消耗品后, 要将更换时间贴在设备上, 以利于把握消耗品的更换周期。另外, 急救设备在全院要有一定的储备, 以防出现应急情况时措手不及。
参考文献
[1]张晓河.浅谈急救护理思维[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3) :3.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2.
[3]陈小萍.护士在使用医疗设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76 (7) :45.
三甲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体会 篇10
1 保障急救设备的完好
急救设备从作用、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其中急救类包括:简易球囊呼吸器、麻醉咽喉镜、中心静脉导管、手动负压吸引器、麻醉插管、中心周边静脉管、气管切开器械和常规使用的器械、血透机、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等等。生命支持类包括:心电图机 (单道、多道) 、监护仪、多普勒胎心仪。由于急救设备主要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 具有以下特点: (1) 用时急:急救设备多用于紧急、突发性事件场合, 医护人员必须十分熟悉设备的操作和安全规程, 才能立刻投入抢救使用。 (2) 闲时多:急救设备大部分时间闲置, 造成设备质量下降绩效低, 医护人员操作设备的熟练程度下降。 (3) 分布广:几乎所有医院科室的医护人员均会涉及到急救设备, 培训面广, 管理问题多。 (4) 风险大:急救设备是医疗设备中风险因素最大的设备之一,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保障急救设备的完好非常重要。为此, 我院设备科力争确保设备的完好, 采取了相关措施: (1) 制定急救设备的管理制度, 整理出了急救设备的目录和使用登记情况。 (2) 切实落实检查。如检查急救设备储备计划与目录是否相符;是否定期维护, 确保效期;自查有记录;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记录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率100%。
2 建立全院急救设备应急调配机制
急救设备虽然大部分分布在医院的急诊科和麻醉科。但其他临床科室也有一部分, 分布面比较广, 流动性比较大。利用率也比较低, 有时真正需要的科室没有设备, 不需要的科室设备却闲置, 如果不熟悉急救设备的存储状态调配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将医院所有的急救设备登记造册, 以便能及时了解设备的分布情况、动态和使用率。表1是我院设备科对本院急救设备登记的部分资料 (除颤监护仪) , 设备科各工程师可以随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 既可以方便医院各科室之间互通有无,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又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及时调配急救设备;既保证了出现突发事件的需要, 又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 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最大功效。同时我院还建立了“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程序”, 以保障急救设备出现故障时有紧急替代流程, 优先保障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的应急调配。
3 急救设备的存储、待用管理
为了确保急救工作更加高效顺利, 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主管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由于急救设备要求其具备工作精准的特性, 所以要求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全功能参数测试与校准, 周期性维护保养。
另外, 由于任何医疗单位都不可能储备齐全、大量的设备器械。而灾害性急救过程对此要求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要超出单位正常储备, 所以要建立广泛的供货渠道和社会存储单元。我院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保障医疗救援所需常用应急物品, 与部分信誉度高的长期合作供应商签订了《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供应的协议》。我院设备科在平时器材设备采购供应时也随时掌握设备器械特别是急救设备的各类信息。例如:供货商的信誉度、供应模式方法、响应时间等, 尤其强调对急救设备的供货速度。因为响应时间越短, 挽救成功的机会越大。
4 对出现不良器械事件急救设备的处理
在近20年来, 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给予高度的关注, 我国近年来也制定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性能不良的急救设备 (特别是诊疗设备) 带病工作, 容易给病人造成伤害, 发生由于设备造成的不良事件。因此在急救设备的应用全过程中要求不间断地对设备进行质量的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院为加强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 确保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采取了多项措施: (1) 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条例, 成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以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流程。 (2) 安全巡查制度化。在制订方案基础上, 设备科工作人员定期深入科室对所负责的急救设备进行安全巡查,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 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性、应急性维修。针对每类设备的特点, 科学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和程序, 并做好数据记录, 必要时对预防性维护后的设备进行重新校准, 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当急救设备出现突发故障时, 对急救设备积极抢修, 保障临床第一线需要, 对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4) 对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急救设备, 主动掌握其使用情况。出现问题时, 及时与保修厂方联系。对确实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 通过专家论证, 凡符合报废条件的不能用于临床使用的急救设备, 全部按相关制度予以报废。 (5) 设备科根据急救设备出现不良器械反应事件资料进行分析, 并作为新购置急救设备的参考。
5 总结
地区三甲医院接收病人种类多, 承担了本地区绝大多数危重病人的应急抢救。因此, 急救设备的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急救水平。要强化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急救设备的操作程序;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有一定专业素质、作风严谨的使用和维修人员。这样, 才能提升急救设备的使用质量, 提高医院的急救水平, 节约医院的支出成本, 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摘要:医疗急救设备的管理在医疗设备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 直接影响急诊抢救效果, 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患纠纷息息相关;有效进行急救设备管理, 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医疗急救设备,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汤黎明, 吴敏, 刘铁兵, 等.灾害性突发事件急救对医疗设备器材综合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3, (27) 3:226-227.
[2]邵继风, 孙冰, 张恩科.应急医疗装备配置的特点与对策[J].中国医疗装备, 2011, (8) 10:51-52.
[3]吴韬.浅谈我院急救医疗设备供应中心的管理体会[J].医疗装备, 2010, (5) :44-45.
急诊急救工作的质量是医院的生命 篇11
【关键词】 急诊急救;急诊学;医院管理
我国的急诊发展迅速,经历了急诊室——急诊科——急诊部——急救中心的发展模式,并升华到了有固定的急诊急救专业及人才队伍,急诊业务也得以不断拓展,随其功能的扩展也使急救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急诊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病人对急诊医疗和服务又有了新的标准,单凭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人员单纯的操作技能,已经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
1 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急诊急救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急救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急诊急救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可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和人类寿命。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提高,突发性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各种中毒、火灾、溺水、坍塌等日益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支高效优质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队伍,以满足保障各种急救任务的较好完成。
2 急救组织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也承载着越来越大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诊科、急诊医学科或急救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国内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技术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无疑对急救组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3 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要求
3.1 急救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3.2 强调时间观念,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3 强调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效率。
3.4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完备固定放置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5 抢救记录及时完整、清楚、真实。
3.6 建立常见疾病抢救预案。
3.7 抢救工作组织要严密,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
3.8 严防差错事故。
3.9 严防交叉感染。
4 急、危、重病救治策略
4.1 院前急救——急診室抢救——ICU加强治疗一体化,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是整个生命支持连续体中彼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核心环节,只有对急病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治,危重病医生才有可能介入,进行进一步加强治疗建立急救一体化,有利于危重病急救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减少医疗环节,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救治时机。
4.2 综合救治 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由于病情危重往往不容细查慢诊,很多患者专科情况看起来都不严重,但综合在一起整体的打击就能引起死亡,急危重病医学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其突出的特点是跨专业、多学科,在分科不清的情况下在抢救时进行科学内容的综合。所以从事急危重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应掌握跨学科、跨专业有关危重病急救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才能应付预知的病况以及对众多的急危重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4.3 建立各种危重症的救治流程、制定各种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如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流程;大咯血的处理流程;急性化学中毒的处理流程,可帮助医生快速作出临床决策,节约抢救时间,并可节省脑力,提高工作效率。
4.4 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是当前急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以病情及脏器功能为基础,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助于对危重症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5 心理学在急诊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人们更加强调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国外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着心理问题对自身存在威胁将永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许多身心疾病都是由生活忙乱,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引起的,患病是机体不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是受环境制约的心理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2003年我国医学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已跃入前五名,可见心理医学的重要性。
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急诊过程中把握病人就诊时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抢救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的急诊急救模式需要应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急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急诊事业的不断发展。
6 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工作
6.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尽职尽责。
6.2 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原则,学习和掌握急救病人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原因、病理、症状、体征,急救处理时判断迅速准确,处置熟练,措施行当有效,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6.3 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为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正确使用包扎、固定、搬运方法,降低致残率。
6.4 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原则,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如:心梗病人入院前的溶栓治疗,真正达到有效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6.5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术,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机、心肺复苏机、洗胃机、吸引器等使用和操作技术,并能熟练应用于各种病人的抢救之中,从而降低死亡率。
6.6 工作谨慎做到严、细、实;虚心、不耻下问,保证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建宇,李杨.襄樊市中医院质量管理“落地有声”[J].光明中医,2010年03期.
[2] 孙庆红,王立英.急诊急救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0年01期.
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现状调查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开放床位1143张, 床位使用率约130%, 52个部门或病区备有急救车或箱62个, 其中临床病区35个, 非临床病区27个, 急救车47辆, 急救箱15个。每个临床病区必备急救车, 每个医技科室备急救车或急救箱, 门诊各诊区则根据业务范围、地理位置备一定数量的急救车或箱, 或几个诊区共用一个急救车。
1.2 方法
1.2.1抽派医院急救器材、急救药品管理小组成员4人, 按照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质量评分表, 对所有准备了抢救车、箱的病区、诊区、部门进行检查。
1.2.2评分标准根据抢救工作制度及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要求制定评分标准, 满分为100分, 其中急救药品35分、急救器材35分、使用情况20分、急救车或箱管理10分, 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均有相应扣分标准。
1.2.3 管理标准100分为合格, 反之为不合格, 要求随时100%完好备用。
2 结果
合格情况:38辆急救车合格, 合格率为61.3%, 24个急救车不合格, 不合格占38.7%。
3 存在的问题
3.1 药品管理
11个急救车有缺陷, 其中药品数量多于固定基数的有2个急救车, 药品数量少于固定基数的有2个急救车, 急救药品混装的有2个急救车, 急救药品放置乱的有5个急救车。
3.2 急救仪器及物资的管理
13个急救车有缺陷, 其中吸引器吸力不足的1个、连接管过短无法使用的1个, 吸引器不清洁的3个, 简易呼吸器连接错误的1个、部件不齐的2个, 无氧源的3个, 放置乱无法快速使用的6个, 电池光源不足的1个, 急救物质多于固定基数的1个。
3.3 急救车管理
有2个急救车是无护理职业资质的护理人员为急救车专管员, 有3个急救车的专管员未履行急救车的管理职责, 有1个急救车的护士长未每周检查, 有4个急救车不清洁, 有1个加锁的抢救车找不到相应钥匙。
3.4 急救车使用
有1人不熟悉车内药品及物品种类, 有1人不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药品, 有6人不熟悉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 有1个贴在墙上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错误 (是2005年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
4 原因分析
4.1 对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急救车放置的位置、急救绿色通道是否通畅, 急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功能等, 均会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质量, 如果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不到位, 就会贻误抢救时机, 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造成不良后果, 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3]。对这些重要性认知不足, 是导致急救车管理不规范及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4.2 急救车管理知识缺乏
对急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质量评分标准及管理规定不熟悉, 不知道如何正确管理。
4.3 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流于形式
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是无资质的护理人员管理或急救药品、物品的专业管理人员未按照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要求每周检查, 使急救车处于无专人监督管理的状态。
4.4 未实行岗位责任制
误将急救药品、物品专人管理理解为只有一个人专门管理, 其余人员则不参与管理, 导致急救药品、物品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4.5 挪用急救药品、物品
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意识不强, 随意将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当成常规备用物资, 为了方便在非抢救状态使用, 用后未及时补充, 这也是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6 急救车物品管理质量评分表设计不合理
笔者误认为急救车完好率100%是管理无缺陷, 药品、物品无缺陷, 这就导致评分表设计不合理, 计算完好率的方法不当, 这也是急救车质量不达标的原因之一。
5 对策
5.1 急救车管理查房
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急救车管理查房。以达到全员参与急救车管理的目的。 (1) 护理部实行每季度通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检查的情况。 (2)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 讨论并制定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4) 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抢救工作制度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各临床科室及非临床科室根据各专科特点, 制定相应病种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图, 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 要求人人提高抢救患者的意识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5.2 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相关知识
护理部发放的急救物品、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 要求各临床科室、非临床科室组织各级医护人员学习, 由急救药品、物品管理组长组织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知识专题讲座。
5.3 按照“五定、三无、二及时、一专”的抢救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急救车内药品、物品实行定位管理, 做到五定:定急救药品物品种类、定放置位置、定数量、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用后及时整理、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急救车, 明确各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各科室的急救车、急救箱专管员由有资质并且有丰富的临床及管理经验的人员承担[4]。由急救车或急救箱的部门上报急救车、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名单, 由护理部对专管员的资质、能力评估后, 以书面形式发放相应文件并存档。
5.4 实行急救器材药品标准化分类放置
统一规定全院急救车内布局, 用示意图标识急救车内布局、药品物品放置位置、数量, 并制成塑封卡, 一份贴在急救车盖的上面, 通过此示意图在未打开急救车的状况下, 就对急救车内物资的种类、数量、放置位置一目了然, 便于熟悉车内药品及物资、提高抢救速度, 另一份贴在急救车盖的内面, 便于检查、清点。示意图管理急救车对于批量患者抢救, 需调集其他部门人员或机动护士库人员参与抢救时, 也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药品物资, 提高抢救速度及成功率[5]。
5.5 公示各急救药品或物品放置位置
发放文字资料到各病区、诊区等各职能部门, 让全院医务人员知晓急救药品物品放置的位置, 以便抢救患者时能迅速找到急救车。
5.6 建立交接班登记本
急救车或急救箱做到班班交接, 及时补充。交接班登记本以表格式制成, 交接班登记本内容有日期、时间、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物品名称和数量、交班人、接班人签名。这样可以一项一项查对, 防止交接时遗漏。科室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护士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在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控制本上。各系统每月检查一次急救药品物品并进行质量汇总。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急救药品物品检查有分析、反馈及追踪[6]。
5.7 严禁挪用
非抢救的情况下, 不能随意挪用急救药品物品物资。
5.8 重视非临床区域急救车管理
指定临床病区护士长为相邻非临床区域急救车专管员, 并制定出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 (包括通知人员名单、电话等) 。
5.9 修改急救器材药品质量检查标准
急救组质量控制人员及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共同讨论质检标准, 逐项修改, 将以往权重评分法改为每一项未做好扣多少分, 使检查、评分标准更细化、具体, 可操作性强。
5.1 0 加强法制教育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日常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 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操作规程, 及时准确对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登记, 并将各种登记本保存两年以上。
护士是临床急救药品物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责任人, 护士对物品的掌握程度, 责任心的强弱, 直接影响临床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 而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 其潜在的护理事故, 差错或纠纷, 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保管不当效价降低的药品, 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害生命, 轻者损害患者的健康[7,8]。因此, 急救药品物品必须规范管理, 制定急救药品物品固定基数表, 班班交接登记。急救车内物品放置规范, 固定位置, 专人管理, 定期消毒灭菌, 定期检查维修。同时, 全体护士必须增强责任心, 加强业务学习, 掌握急救药品有关知识和急救仪器的功能及熟练使用, 使急救物品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规范化, 制度化, 保证临床患者抢救,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赢得最佳抢救时机, 才能提升全院抢救质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 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水平[9]。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现状, 以便规范管理。方法:由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小组成员, 按照自行设计的急救器材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标准, 对所有准备了急救车、箱的病区、诊区、职能部门进行检查, 记录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原因。结果:全院62辆急救车, 完好率100%的38辆, 合格率为61.3%, 24辆急救车不合格, 不合格占38.7%。结论:急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多、合格率低, 存在安全隐患,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及抢救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关键词:急救,器材,药品,The status quo,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慧娟, 王红, 杭太香, 等.急诊抢救仪器使用安全的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7, 3 (5) :35-37.
[2]姚雪芬, 李爱霞, 徐芬.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医学, 2009, 18 (2) :106.
[3]张良才, 李晓东, 李朝伟.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及应急处理[J].管理与维修, 2004, 3 (6) :58-60.
[4]赵杨秋.抢救药品定位训练法效果初探[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6) :110.
[5]马续威, 芦秀丽.抢救车示意图结合封条管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便捷影响[J].哈尔滨医药, 2013, 33 (4) :309.
[6]吴春香, 林腾珠, 王翠玉.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18 (7) :177-178
[7]吕翠萍.病房药品管理中的护理差错隐患[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6) :67.
[8]王书杰, 史志翔, 蔡大伟, 等.防止门诊药房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J].医药导报, 2006, 25 (3) :271-272.
【急救车医院管理】推荐阅读:
医院急救设备06-30
院前急救物品管理09-11
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05-20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11-01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09-08
急救备用药品管理制度10-09
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管理制度10-21
急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06-27
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11-01
县120急救站管理制度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