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急诊急救试题

2024-10-12

绿色通道急诊急救试题(精选5篇)

绿色通道急诊急救试题 篇1

急诊医学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军人绿色通道开辟情况、救治效果,总结绿色通道管理经验、抢救救治经验。方法:分析军人绿色通道开辟现状。结论:军人绿色通道的急救效率仍有待提高,需特别注意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

关键词:急诊科;绿色通道;抢救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危急重症的一线科室,急诊科抢救符合绝大多数危急重症抢救存在“时间窗”、损伤控制理论,在黄金时期内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是许多疾病患者存活的关键,这是活体组织生理性、病理性变化客观规律决定的[1]。对于那些需要优先抢救的濒死、高死亡风险对象,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可争取时间窗,从而降低病死率。军人绿色通道与普通医院的绿色通道存在较大差异,军队因其特殊性,急诊危重症多见心脏骤停、创伤患者,病种相对集中,这要求急诊科不仅需要关注绿色通道的管理效率,还需要关注特殊病种管理,注重某类疾病的急救技术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军人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水平,本次研究试回顾性分析基层军人绿色通道开辟情况、救治效果,总结绿色通道管理经验、抢救救治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X年1月1月~201X年12月31日,医院急诊科开辟军人绿色通道主要用于现役军人、预备役创伤、心脏骤停等疾病的现场抢救。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X-201X年绿色通道患者基本情况。

2结果

基层开辟绿色通道转运的现役军人,从病种分布来看,以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创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采用的急救技术主要为心肺复苏,主要针对大量失血、原发心脏病、严重脱水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神经系统疾病多见脑梗死、脑出血,此类对象多发生在气候剧烈变化时,另多见军队战士青年型卒中,多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无明显先兆。创伤疾病包括严重的骨折、内脏破裂、创伤出血导致的休克、血管损伤,极少部分包扎、枪弹伤、刀伤,也多见于训练创伤,多为保护措施不到位所致。消化系统疾病多见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以及食物中毒。典型案例:男,21岁,战士,训练过程中突然晕倒、心脏骤停,现场急救员进行了简单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敞开衣襟、开口预防窒息,接到呼叫后,10min内卫生员抵达现场,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腹部下可见散在的黄斑、肢冷、心率为0,无呼吸,双侧瞳孔散大,判断为心脏骤停。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速率100~110次/min,持续替换人员维持有效的按压,持续6min,同时连接便携式呼吸机供氧,在此同时,迅速转运到当地医院急救,心跳恢复。转运过程中开通静脉通道,院内应用扩血管复苏药物,心电图恢复,期间停跳1次持续十数秒,立即采用电击除颤,能量200J,恢复正常,转移到上级医院。

3讨论

应加强对部队以及专业卫生人员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从基层卫生机构转运上级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情况来看,多见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心脏骤停也是致死率最高的危象之一,心肺复苏是最急需的抢救技术。本例对象在早期接受急救员的现场基本处理,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道管理预防误吸。卫生员迅速抵达现场进行了徒手胸部按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推广要点:①有报道显示,心肺复苏失败与心率恢复速度有关,需做好对基层急救员的培训,重视现场的心肺复苏,组织部队干部、战士,特别是一线救护员,学习心肺复苏技术;②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电图表现、早期通气方式有关,对于送院、急救过程中出现的VF心电图表现,需予以重视,遵照指南尽快、有效完成心肺复苏各项操作,包括强化通气措施、必要时气管切开、合理的胸外按压,准备好心电除颤、药物复苏,及早除颤,使用束缚带有助于增加潮气量,有助于肺通气,在进行人工呼吸时,也不应停止按压,适当引入心肺复苏仪等辅助设备;③对心脏骤停者短暂复苏者,也不应放松警惕;④积极控制心脏骤停的原因;⑤尽量安排2人配合,1人取器,1人开展胸外按压等操作,100/min的速度可能影响生理病理状态,100~120/min的胸外按压是合理的,按压的深度在5cm为宜,应避免过深,但实际情况是出于担心按压过深导致肺创伤,绝大多数心肺复苏实际按压深度几乎不会超过5.5cm,对于心肺复苏,非必要的中断是被允许,但应尽量缩短,特别是除颤前,应避免按压中断;⑥准备好急救药物,针对顽固性VF、pTV,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救员做好药箱的管理,做好扩血管药物、抗心律失常、强心等药物等管理,确保足量、合格、方便取用。军队急救,多见于训练、军队生活有关的病种,包括潜在的`由高强度的训练诱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等病变,往往表现为发病急骤,可出现心脏骤停,死亡率高。另外青年型卒中,病情相对较轻,多见于训练后,另见训练保护措施不到位、器械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创伤,包括严重的骨折、内脏破裂、创伤出血导致的休克、血管损伤,此类伤情可轻可重,医院应购入应对创伤的外固定设备,可借鉴美国的战伤现场救助设备,如Bastiani架、许氏单边固定支架、Wagner、Charnely、hoffnann支架等。站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了解战士们的身体负荷情况,做好体检,发现冠状窦性电轴左偏、右偏,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表现,结合动态心率评估身体压力状态,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评估展示的健康状态,寻找潜在的心脏骤停风险因素。综上所述:军人绿色通道的急救效率仍有待提高,需特别注意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再华,高燕琳,苏建婷,等.20XX-20XX年北京户籍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人群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XX,46(7):651-652

[2]刘元生.心肺复苏20XX年指南与解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XX,24(6):401-408

[3]魏捷,胡念丹.《20XX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之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J].临床急救杂志,20XX,17(1):1-3.

作者:冷万彩 单位:武警湖北总队孝感支队卫生队

绿色通道急诊急救试题 篇2

1 我急救中心实现急救绿色通道以及还存在的问题

急救医疗是一个医院以及各个急救中心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工作有着很特殊的工作性质,不仅要对医院内部的一些急诊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抢救,更重要的是,需要院前急救人员提供很好的急救绿色通道。我急救中心采取了分区急救的救治方式在各个区域内都有自己的救助团队,这样保证在各个地区出现的急重病患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得到及时的抢救。同时由于我急救中心成立的时间比较长,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工作素质,有着很丰富的急救经验,这是我急救中心的人员优势所在。但是由于整个团队的时间较长,人员结构上显得不是很协调,工作人员中很多是有着多年急救经验的老医生,他们虽然经验比较丰富,抢救手法娴熟,但是他们中很多年龄偏大,在抢救病重患者中需要高强度的工作,甚至需要大量体力工作,对抢救人员的本身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现在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医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在抢救完1例患者后自己的身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期工作导致身体体力透支。所以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通过问题的解决保证急救中心在工作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同时还要保证医生团队朝着年轻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工作是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急救医疗的服务质量。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法是成立专业的诊疗小组保证人员的合理分配,同时还要为医院的其他重大项目例如脑卒中筛中心以及胸痛中心做好配合工作,保证院前急救工作正常、稳定、高效的进行。

2 院前急救绿色通道的构建方法

2.1 成立专业的诊疗小组:

为了很好地配合我院的急救工作,我院根据此项工作的具体情况成立的专业的诊疗小组。首先对以上所有人员进行前期的整体培训,采取正规、科学、严谨的培训方法,在进行培训以后对所有人员进行上岗前考核,只有那些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采取此种方式后,提高了我院各种病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医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遇到大的急救医疗时能够保持医疗的秩序,保证了在患者抢救中的灵活性。由于诊疗小组成员都是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普遍有很高的医学理论知识,经过长期科学、专业的培训已经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重大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诊疗小组的成员普遍年龄都不大,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着充沛的精力和能力。在遇到突发的急救事件时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反应,为一些有经验的老医生提供各种支持,保证整个抢救过程快速有序地进行。随着我院诊疗小组建立越发的完善我院的抢救的危重患者逐年增多。具体见表1。

2.2 各科合作提高抢救医疗:

事实上一个医院实现绿色通道能够很好地为各科间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的机会,在团队的相互协作中,很好地弥补了各科间对于其他疾病处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在医疗抢救中出现严重伤害后30分钟以内能够给予医疗急救的患者,有18%~25%的受伤者生命可以得到抢救,事实上很多重伤的患者都是死于伤后1h,所以在国外医院一直强调“黄金一小时”的概念。对于那些重病的患者急性联合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重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抢救中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出抢救的方案,进行正确的医疗操作,特别是那些处于生命一线的重病者,例如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心肌梗死、脑卒中、重度颅脑外伤等急危重患者给予正确的抢救手段是提高抢救效率的保证。由于技术的加强,我院对于心肌梗死、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着更好的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心肌梗死、脑卒中在治疗中滞留时间2012~2014年连续3年降低,心肌梗死的滞留时间分别为:70 min、55 min、54min;而脑卒中的时间为60min、58min、51min。可以看出我院急诊科近3年以来急诊诊治心肌梗死、脑卒中急诊滞留时间不断缩短。

2.3 需要提高对于突发事件及多发创伤病例的认识和对应的处理水平:

平时不定时地加强突发事件演练,及时地做好总结工作,保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医疗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高在整个急救过程中的处理水平。在医疗诊治中对于患者经常出现的一些严重性病例发生情况,要作为急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各个科室积累的宝贵经验汇集起来,分门别类,为将来紧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不能因为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错过良好的治疗时间,甚至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对于多发创伤的患者,特别是可能出现潜在危险的患者要加强医疗监护,专业医师要对病情进行反复评估,及早专科或者多学科会诊,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重病情预先采取处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抢救中不会浪费一点时间。总之,对于多发创伤的病例要做好前期急救准备,在处理中尽可能地提高处理的水平。

3 结语

对于院前急救工作要保证科学迅速、有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病重患者给予快速,专业的医护治疗,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要想保证在抢救工作中的快速、有效、准确,就必须要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从目前来看,要想保证院前急救的高效和快速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起绿色通道。当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以及病重患者需要抢救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给予患者正确、专业的医学抢救。在绿色通道的建立中我院还进行了各个科室的配合工作,能够最短的时间内制定正确的抢救方案,为患者的抢救节约时间,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总体来说,在对患者的抢救中,进行对应的绿色通道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在实际工作中实行。

参考文献

[1]朱一龙.赵云鹏,陈虾.社区医院构建院前急救绿色通道的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6):451.

[2]王凤霞,宁娟娟,逯振想.基层医院急救绿色通道建立的体会[J].工企医刊,2010,23(4):93-94.

急诊急救培训策划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新的生活模式结构下,在生产、学习、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越来越屡见不鲜,为能够利用宝贵的黄金时刻,及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护,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提高非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意识与现场急救能力,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能够学习先进的基本救护理论和技能刻不容缓。

二、活动主题

小学生志愿者急救知识培训

三、活动对象 社区内小学生志愿者

四、活动内容

邀请社区小学生志愿者走进医院,由医院急诊科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PPT演讲和介绍,现场从溺水、触电、中暑、煤气中毒等多个方面现场演示如何自我防护和救助他人,手把手教志愿者如何做心肺复苏。

五、活动形式

现场授课:由急诊科专业人员PPT演示急救操作;

现场指导:由志愿者就指定项目进行自救表演,急诊科老师进行指导;

六、活动时间 待定

七、活动地点

医院一楼急诊科或五楼会议室

八、前期准备

1、与社区小学沟能,确定参与活动的人员及数量;

2、与急诊科沟通,确定参与活动讲解的老师及护士;

组织乡村医生急诊急救培训 篇4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按照《重庆市XX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方案》文件要求,我院于6月3日至7日组织辖区14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培训。业务院长XX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强调了培训的重要意义并对培训纪律做出了严格的要求。

本次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习两个阶段,主要学习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对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技术,常见疾病的现场紧急处理做了讲解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演示。培训期间各学员还相互交流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学到了更多有利于今后开展工作的经验。

急诊科急救设备应急补充方案 篇5

按医院对急诊科的要求,急诊科所有的抢救设备必须保持常备状态,完好率达到100%,制订本方案。

1. 急诊科现有的急诊抢救设备:

① 救护车4台(每车均颈托两个、面罩呼吸囊各一个、气管插管盒、氧气筒1-2筒、以及急救的药械),高级救护车配备有呼吸机一台、除颤心电监护机一台、吸引器一台、铲式担架、脊柱固定板、楼梯椅。

② 急诊科抢救室;心脏除颤监护机一台、心电监护机一台、心电图机一台、呼吸机两台、吉斯呼吸机一台、面罩呼吸囊各两个、胸外心脏按压机一台、洗胃机两台、气管插管盒两个、深静脉穿刺包两个、气管切开包一个、夹板等一批、无影灯一盏、抢救车一台。

③ 清创室:无影灯一盏、常备手术包10个、④ 电源:应急灯6盏,医院有备用发电机。

2. 按照医院的要求,抢救设备一律不得外借,以免影响本科抢救,特殊情况需外借必须征得科主任及护长的同意方能借出。

3. 每天安排一个班次对所有的急诊抢救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必须

保持常备、完好状态。

4. 急诊科的抢救设备多为两套配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

机、吸痰机、洗胃机、输液泵均配备有两台),可同时进行2名危重患者抢救。因患者增多设备不够用时,可借就近科室(如外

一、内

上一篇:银行综合柜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用电营业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