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2024-06-07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通用12篇)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1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急诊预检是一项重要细致的工作,应有工作满三年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护士应熟悉急诊范围,按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登记)作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批量伤员时,立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及医务科、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

4.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第一诊室就诊,GPT正常到第二诊室,GPT升高转到传染病医院,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不能遗漏;遇为T≥380C、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急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门急诊办公室。

6.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7.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

发布日期: 2010-9-15

急诊须知及预检分诊制度

时间:2010-10-6 17:24:00 来源:急救中心 作者:夏淑娇

分享到:0 急诊须知

1.急诊病人就诊最好有人员陪同。

2.转院病人或复诊病人请随带既往资料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初到急诊,可询问急诊大厅预检台护士以便能及时分流到专科急诊就诊;诊疗全程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均可询问预检台护士。

4.急诊病人按挂号顺序就诊,兼顾病情轻重。如有危重病人,医护人员会首先抢救此类病人,此时需要其它就诊患者理解加以配合。

5.急诊病人经医生诊治后由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下一步去向:病情较轻者出院;病情较重者建议留院观察或安排住院治疗。

6.急诊挂号、就诊、付费、化验、取药及输液等均在一楼急诊完成;部分特殊检查需 到专门检查室,如急诊放射拍片在3楼;心电图、胃镜在5楼。

7.急诊各处标有显着标识,并提供部分健康宣教知识,敬请就诊时留意查看。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急诊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2.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3.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诊察室或抢救室,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4.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援。5.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6.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7.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8.对突发事件,立即执行呈报制度并记录。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2

1 急诊分诊的概念

急诊预检分诊指对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评估与分类, 确定病人就诊优先次序, 使病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获得恰当的治疗护理的过程[6]。

2 国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2.1 美国———急诊危重指数 (ESI)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美国医院的急诊预检被列入医院质量认证内容。美国急救医学中心的Wuerz博士领导ESISE工作小组, 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究制订ESI, 其主要特点在于, 将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医疗资源需求结合在一起, 使病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接受正确的医疗护理[7,8]。ESI包括5级:第1级病人表现为无脉搏、无呼吸、无意识;第2级病人为处于危重状态、合并精神症状 (烦躁或嗜睡等) 、合并剧烈疼痛 (疼痛指数<7) 或器官和组织损伤, 也包括到来时生理指标不稳定的病人;第3级病人需要两项或多项辅助检查, 但没有危及生命的指标;第4级病人需要1项辅助检查;第5级病人不需要辅助检查。McHugh等[9]对2009年美国医院协会 (AHA) 年度调查结果进行横向研究, 结果显示, 在美国有57%的医院急诊科在使用ESI作为分诊标准。

2.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预检标尺 (ATS) ATS是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在Pink等提出Box Hill预检标尺的基础上创立的国家预检标尺, 分诊人员考虑病人可等待多长时间而不会发生危险, 将病人分为5个级别, 即立即 (需要复苏) 、危急 (10 min) 、紧急 (30min) 、亚紧急 (1h) 、不紧急 (2h) [10]。ATS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于1993 年牵头制订, 1994 年在澳大利亚各大急诊科推广应用[11]。

2.3 加拿大———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 (CTAS) 1995年在澳洲分诊量表的基础上, 加拿大急诊科医生Michael等[12,13]在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的建议下制订了CTAS。分诊人员根据病人主诉和症状决定病人分级, 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生理参数 (如血压) 、高危病史因素 (如有毒食物摄入史) 以及即时检测 (如血糖) 等[14], 分为需复苏 (1级) 、紧急 (2级、3级) 、非紧急 (4级、5级) 5 个级别进行救治。相比ATS, CTAS对各级别的临床描述更为详细, 例如对2级病人的临床描述包括了急性意识状态改变等28个症状和主诉, 并对每个主诉进行了详细解析, 如指南列举了可能会导致急性意识状态改变的原因和改变形式, 并强调所有发生意识状态改变的病人均应给予快速血糖检测。

2.4 英国———曼彻斯特预检系统 (manchester triage system, MTS) 由英格兰曼彻斯特市多个医院急诊科共同制定, 由52组固定的流程图表组成, 根据病人主诉、症状等选择套用在相对应的图表中, 并按照图表指示最终分为5级, 以不同颜色表示优先顺序, 并要求在限定时间内予以救治:红表示立刻需要救治 (imme-diate) 、橙表示非常紧急 (veryurgent, 10min) 、黄表示紧急 (urgent, 60min) 、绿表示一般 (standard, 120min) 、蓝表示非紧急 (non-urgent, 240min) , 病人病情变化或其他有需要情况下可进行再次评估, 目前在英国及欧洲地区广泛使用, 可靠性高[15]。

3 国内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3.1 香港在香港, 所有公立医院的急诊科都统一按照“香港医院管理局急诊分诊指南”指南进行分诊[16]。急诊分诊指南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 确立急诊等候时间分为5级:Ⅰ级, 病人病情危及生命, 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 需要紧急复苏, 候诊时间立即;Ⅱ级, 病人病情可能危及生命, 生命体征处于临界状态, 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需要给予紧急处理和持续的监测, 候诊时间<15min;Ⅲ级, 病人存在潜在的脏器功能障碍, 暂时生命体征平稳, 候诊时间<30 min;Ⅳ级, 病人患有急性病, 但生命体征平稳, 可等候较长时间且不会病情恶化, 无规定候诊时间;Ⅴ级, 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病情较轻, 可以等待而不会出现并发症, 无规定候诊时间。

3.2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17]推出一套可能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有望在国内推广的急诊分诊标准, Ⅰ类 (危急) 生命体征不稳定, 必须立即进行抢救治疗;Ⅱ类 (危重) 生命体征不稳定, 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状态;Ⅲ类 (紧急) 生命体征稳定, 有状态变差的危险;Ⅳ类 (不紧急) 有急诊情况但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稳定;Ⅴ类 (非急诊) 病人病情问题不属于真正急诊范畴。

3.3 南京南京明基医院根据台湾急诊模式, 结合国内情况, 应用检伤分类标准将急诊就诊病人划分为4级。Ⅰ级: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Ⅱ级:5min~10min内处理的病人;Ⅲ 级:30 min内处理的病人;Ⅳ 级:不符合急诊条件, 可延后处理或转为门诊。该检伤分类及管理流程缩短了病人等待就医时间, 提高了病人对急诊工作的满意度[18]。

3.4 卫生部4级标准卫生部标准[19]分为:1级为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 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应立即进行抢救;2 级为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 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 应尽快安排接诊, 并给予相应处置及治疗;3级为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 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4级为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 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3.5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 MEWS由1997年Morgan等首次提出EWS, 2001年, MEWS评分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及意识状态等对病人进行评估。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广泛用于急诊抢救系统[20]。

4 急诊预检生命体征测量工具

4.1 血压计目前, 国内医院、科室、医护主要使用的血压计有心电监护动态血压仪、水银柱台式血压计、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杨成桂等[21]对4种血压计临床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4种不同方式测得的收缩压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舒张压值除水银柱台式血压计和臂式电子血压计比较, 臂式电子血压计和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翁海风等[22]对80例病人用两种测量方式测血压, 结果显示, 青中年 (18岁~50岁) 病人采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和台式汞柱血压计测的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然而, Olivier等[23]对2 493例急诊就诊病人同时采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柱血压计测血压, 研究结果表明, 腕式血压计测量值结果不符合AAMI和BHS中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值的标准误差。国内多数学者研究[22,23,24,25]显示, 只要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 定期与汞柱血压计进行校准, 加强测量前的指导, 尽可能避免外部干扰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对临床大多数病人来说还是有参与价值的。

4.2 体温表寻找一种适合急诊室预检分诊快速准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李群等[26]对303例急诊就诊病人同时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和耳温计测量耳温, 结果显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谢秀珍等[27]采用对照实验研究, 对102例急诊病人使用红外线耳式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体温, 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测量体温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 (r=0.98) 。Debra等[28]对500例急诊病人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体温, 有12.5%的病人未能检测出发热。因此,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选用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快速测量体温, 具有测量方便、安全准确度高的优点[29], 缩短了急诊分诊和候诊的时间, 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的诊治, 有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

4.3 血氧饱和度探头脉冲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是通过外周组织血清不同光谱的吸收, 显示血清中氧合血红蛋白多少。它所测定的血氧饱和度与病人即刻的实际动脉血氧饱和度呈高度相关 (r=0.99) [30]。陈水红等[31]对来医院急诊的483例病人进行血氧饱和度测定, 结果显示, 多发伤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的比率达71.6%, 平时不是很重视给予吸氧的颈椎骨折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的比率达25%, 急诊预检分诊测量血氧饱和度, 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提供给氧依据, 进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4.4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是一种能同时监护病人呼吸、血压、体温、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 直观动态反映心电图形的精密医学仪器, 每个可监控生理参数可设定安全值, 数值超标即可发出警报, 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病人的病情变化[32]。不同的临床应用领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有不同的要求, 各种生命体征参数的监护为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病人病情发展和愈合过程中有价值的附加信息。因此, 心电监护仪是当今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之一[33]。

5 展望

目前, 虽然国内多数医院根据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为指导[34], 制定出适合本院院情的急诊分诊标准, 但部分二级、三级医院仍未制定出统一客观的急诊分诊标准。此外, 临床上急诊分诊测量生命体征的工具多种多样, 不仅有传统的水银柱台式血压计、水银体温计、血氧饱和度仪, 还有最近使用的腕式血压计和红外线耳温计, 分诊护士使用这些工具完成生命体征的评估至少需要2min[35], 导致生命体征测量花费时间长, 分诊效率低下, 延误病人病情[36]。因此, 应完善急诊分诊工具, 普及电子信息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运用, 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分诊效率,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 提高病人满意度[37]。

摘要:综述国内外现推广使用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预检分诊测量生命体征的工具及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相互之间的差异, 根据目前国内急诊拥挤并且预检分诊耗时较长的现状, 提出对预检分诊更加快速准确的展望以及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快速监测腕带在急诊预检分诊时的生命体征测量中的必要性。希望研制出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快速监测腕带, 缩短预检分诊时间, 快速准确掌握病人生命体征信息, 智能录入, 医护快捷共享。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3

【关键词】电子分诊标签;急诊科;预检分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61-03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May 2013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in May 2013 to October 2013 clinic patients were as control group,adopted the traditional manual registration during the preview of triage system,mean while,in December 2013 were to May 2013 as observation group, electronic triage labels for the patient was taken to preview during triage, after statistic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riage of patients with accurate situation and situation of medical dispute occurs, register time, preview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time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Results: Taking electronic triage label dur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triage righ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001), and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was greatly reduced (P< 001), patients average registration time, preview triage tim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verag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Conclusion: Electronic triage tags can obviously increas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the preview in the triage triage accurac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It can be prmoted appropriately under the conditions permit.

Keywords:Electronic triage tag;The emergency department;Preview triage;The effect analysis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面对患者的病情病种较为多样,病情较为复杂,如何高效、快速,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危急严重程度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以及最终的康复都有着重要意义[1]。而急诊预检作为急诊科中的一个常规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急诊预检,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以及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2-3]。在传统的急诊预检过程中,仍以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手工记录为主,预检登记时间较长,极可能延误患者的病情,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患者死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逐渐向急诊科进行普及,我院也于2013年底开始试行。为了检验电子分诊标签在急诊预检中的优势,我院尝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间于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已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endprint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性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的急诊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我院急诊科一共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18名,均为女性,护士长1名,护士17人,其中合同护士15人,正式护士3人,现有抢救床2张,留观床10张,输液椅63张,护士年龄最大4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151±374)岁;工作年限3到18年,平均工作年限(832±411)年;学历:中专3人,大专10人,本科5人;职称:护士6人,护师7人,主管护师5人。

12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急诊科进行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经统计共有1163名患者,在此期间,采用传统传统手工登记的预检分诊制度,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经统计共有1141名患者,在此期间采取电子分诊标签的预检分诊制度。此两种方式具体过程如下:

121传统方式首先,预检分诊工作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确定相应首诊科室;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病患者,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经排除传染病后再进行二次分诊。

其次,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执行首诊负责制,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延误病情。

再次,遵守绿色通道制度,遇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最后,分诊有困难时,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医师共同会诊解决,无陪护的病人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122电子分诊标签制度首先,患者到急诊科进行就诊时,在急诊科预检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或患者家属于公共服务服务计算机前对患者进行预检登记。我院的公共服务计算机上装有急诊分诊管理软件,此软件主要具体包括四项功能:信息登记功能、信息评估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信息统计功能,而预检登记则属于其中信息登记功能之一,整个过程由急诊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真实情况进行输入;

其次,在评估阶段,按照软件提示,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部分生命特征症状进行评估,并按照软件信息填写,例如,患者的体温、脉搏、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由急诊科预检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测量,并如实填写,其中在疼痛程度方面,采用数字评分法结合软件所提示的面部表情图(Wong-Banker)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余等各项生命特征由系统软件的预检检测仪自动导入检测系统;

最后,标签打印。在预检护理人员根据系统提示将患者的一般生命特征填写完毕后,打印出电子标签,预检时间包括年月日,采用24小时计时方式,时间精确到分;标签中由系统生成条形码,供挂号人员扫描,并分配首诊相关科室,并分配急诊号。

13观察指标

131急诊科预检分诊效率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期间,每位患者的预检登记时间、挂号时间,以此作为衡量传统预检分诊制度与电子分诊标签对患者的预检分诊效率;

132预检分诊效果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期间首诊分诊科室一次正确率以及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的例数,以此两组数据作为衡量电子分诊标签与传统预检分诊制度的临床效果;

133患者满意度我院自制患者满意程度调查表,测评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具体包括工作量、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以及护理差错等几个方面,而具体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程度,满分100分,得分为80至100分时,定义为“非常满意”;得分为60至79分时,定义为“满意”;得分为60以下时,定义为“不满意”。满意度以比较满意患者和非常满意患者的总例数与样本总数的比值计算得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预检登记时间与挂号时间比较预检分诊中采取电子分诊标签制度患者在预检登记以及挂号平均时间的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首诊分诊正确率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在观察组期间,患者首诊分诊一次正确率较对照组期间明显提高,且在此期间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明显降低,数据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急诊科在预检分诊中采取电子分诊标签制度后,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较之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分诊标签制度是近年来逐渐开始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它有效的克服传统手工登记预检分诊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第一时间首诊、分诊的正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因误诊、漏诊而出现的病情延误的风险以及医疗纠纷的风险降到最低,由此次对比研究结果看,临床效果较为显著[4-6]。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于我院急诊科进行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间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登记的预检分诊制度,主要以护理人员手工登记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作为观察组,我院开始尝试引入电子分诊标签制度,主要以软件主导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当两个月的观察实验期结束后,经统计,观察组预检登记时间以及挂号时间较之前传统方式大为缩短,如表1所示,观察组预检登记平均时间为(502±022)s,挂号平均时间为(10153±2646)s,此两项时间缩短至原来传统方式的一半以上,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诊正确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概率方面,如表2所示,观察组,共收治患者1141例,首诊分诊一次性正确例数为1138例,占总体人数的9974%,而仅仅发生3例医疗纠纷,而对照组,共收治患者1163例,首诊分诊一次性正确例数仅为1121例,占患者总数的9639%,有15例患者出现医疗纠纷事件,此两项数据明显高于观察组;在在患者满意率方面,由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概率有9789%,大大高于对照组,而在选择“不满意”却只有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电子分诊标签制度在分诊时间、分诊正确率以及分诊患者满意率方面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endprint

传统的手工登记的预检分诊制度以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工书写为主,由于急诊科患者数量较大,病情较为复杂,预检护理人员极易产生焦躁情绪,因此登记时书写潦草,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确也在常理之中,当患者按照护理人员分诊的科室就诊时,待相关医生问诊之后才发现错误,降低了分诊正确率,无形之中延长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可能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诱发医疗纠纷[7-8]。而电子分诊标签制度,以计算机检测软件为主导,除患者客观生命指标如体温、脉搏、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由急诊科预检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测量记录外,其余等各项生命特征由系统软件的预检检测仪自动导入检测系统,大大提高了分诊依据的准确性,提高了分诊正确率,确保了患者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及时救治,有效的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9-10]。

综上所述,电子分诊标签可以明显提高急诊科在预检分诊中的分诊准确性,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在条件准许下可适当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宝珍. 急诊预检分诊研究现状及展望[J]. 护理研究,2013,29(23):3207-3209.

[2]陈兰,黄亚娟,张霞明,等.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13,34:3937-3939.

[3]王飒,陈水红,曹巧丹,等. 电子分诊标签在急诊预检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4,15(2):241-243.

[4]叶爱华.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21(3):119-139.

[5]李群,陈水红,赵巧梅,等. 不同测温方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0(19):94-95.

[6]叶剑飞,董跃珍. 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2,19(13):7-8.

[7]陈琼枝. 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5(23):3223-3224.

[8]张婷婷,孙凯,李春秀. 1920例急诊观察室救治病例描述性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9(3):333-335.

[9]魏玉娟. 医院门诊护士处理医患纠纷的应急与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8):51.

[10]梁佩贞. 预检分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8):252-253.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4

1、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3、预检护士应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简要了解病(伤)情,重点观察体征,进行必要的初步检查及化验并记录,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4、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5、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6、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预检分诊制度 篇5

1、严格实行传染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腹泻及其它可疑传染病人预先分诊到相应科室就诊。

2、在门诊大厅常年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4、大厅预检分诊处、各门诊科室应协助进行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要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其它门诊医师在就诊时,也要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于预检为传染病的,应及时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

5、预检分诊处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作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6、发热门诊,对发热等病人,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可以转到相应的普通门诊就诊。

7、预想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例时,要及时电话联系防保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洪雅县中医医院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洪雅县中医医院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洪雅县中医医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6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5年9月~2016年2月120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60例,女4940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2.3±14.2)岁。疾病类型:五官科228例、泌尿系统507例、消化系统2109例、呼吸系统1500例、心血管系统3253例、神经系统629例、骨科1004例,外伤2700例、其他70例。排除眼科疾病、耳鼻喉疾病、妇产患者及年龄<16岁患者,均自愿并积极配合本次试验。

1.2 方法

由护生(临床实习生)、年资3~15年的护士(包括主管护师、护师)组成MEWS分诊小组,同时分诊同一患者;护生的职责为仔细记录客观指标,然后行MEWS评分[3],若出现分诊歧义,则由护士长综合判断。护士记录患者分级结果,由研究者把同一患者的基本资料填写完整,对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对患者意识状态、诊疗后去向进行记录,根据所得数据行MEWS评分,给出预检分诊级别,把患者送至相应区域,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参照MEWS预检分级标准[4],Ⅰ级:<5分但有严重指标或单项>5分,立即进入抢救室监护救治;Ⅱ级:3~5分,诊室优先就诊;Ⅲ级:1~2分,诊室优先就诊;Ⅳ级:0分,诊室顺序就诊]及使用MEWS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不同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好转出院或专科住院、死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00例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分析预检分诊包括Ⅰ、Ⅱ、Ⅲ、Ⅳ级,分别占7.7%、9.1%、37.5%、45.7%。见表1。

2.2 12000例患者使用MEWS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比较MEWS分诊前的平均分诊时间为(1.6±0.4)h,高于MEWS分诊后的(0.8±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6,P<0.05)。

2.3 不同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预检分级诊Ⅰ级患者死亡率为33.94%(315/928),Ⅱ级患者死亡率为9.51%(104/1094),Ⅲ级患者死亡率为0.04%(2/4500),Ⅳ级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现象。除死亡患者外,其他患者均经处理接受专科住院治疗或基本好转出院。

3 讨论

据统计,目前本院急诊门诊量约2000人次/月,患者病种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极大地增加医护人员的诊治压力。近年来,分诊人员对急诊就诊患者病情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的直觉及经验,无明确可依据的分诊标准,易出现分诊错误。①将不需要进抢救室的患者分流至抢救室,造成医疗资源浪费;②将潜在危重患者未分流至抢救室,造成治疗延误,存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风险。院内急救工作实行分区分级救治,如何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及时、准确、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合理配置和使用医疗资源有实际意义。MEWS简单易行、准确率较高,易于在临床工作推广实施[5]。MEWS可以用在病床旁测量到的常规生命生理指标进行评分,如意识、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心率等,且不受仪器、人员、场地限制,能够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MEWS安排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依据性强,能够有重点、有层次的关注每例就诊患者,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工作质量,并能够在患者病情恶化之前发现异常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干预,不易遗漏潜在的危重患者,尤其是病情复杂但刚开始表现轻微的危重患者,可提高救治和抢救质量[6]。本研究显示,MEWS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及早处置,提高分诊准确性,减少平均分诊时间,提高急诊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MEWS效果良好,分诊准确性高,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26-127.

[2]唐维骏,张绍权,黄世梧,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的应用对比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26-529.

[3]王金金,刁永云,倪元红,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3,28(9):11-12.

[4]梁潇,刘越.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预检分级分诊中应用.医学临床研究,2013,30(7):1419-1420.

[5]戚春辉,周明浩.改良式2种评分标准对潜在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价值.中国医药导刊,2014,18(9):1203-1205.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篇8

一、设立感染科疾病及发热门诊分诊点,应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到相应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急诊分诊制度 篇9

1.急诊接诊,检诊、出诊及值班工作。

2.书写急诊病人病历和填写辅助检查申请单、治疗单,急诊登记、统计工作。

3.重大灾害或批量伤员和法定传染病的上报。4.负责急诊手术、术前准备。5.负责留观病人的诊治。

6.对危重转诊病历做出风险评估,履行签字手续,并书写院前救治记录。

7.指挥急诊抢救,重大抢救报告科主任。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8.担任住院医师、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9.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

急诊科主任职责

1.全面负责急诊科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2.制定急诊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和医疗护理质量监控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检查和总结。

3.组织并参与急诊伤员的诊治、危重患者的抢救、复苏与监护,适时组织院前急救。

4.组织指挥大批创伤、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急诊病人的救治,及时向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5.经检查急救药品、器材的使用、管理情况。

6.参与组织员外急救小组,指定车辆,配齐药品、器材,固定位置,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7.组织本科业务学习,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和考核。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担任教学工作。

8.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新业务和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9.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严防事故、差错的发生。

1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掌握本科人员思想情况,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培养使用意见。11.组织院内外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演练。

12.急诊科副主任在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按分工履行主任职责的相应部分。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设置,其他情况不得占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应放置在指定位置,并有明确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急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药品,每班交接并记录。5.无菌物品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超过一周应重新灭菌。6.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病人完毕后,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到现场评估和初步总结。

急诊分诊制度

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道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五、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

六、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八、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预检分诊工作流程 篇10

清点并补充预检台物品

新入科病人分诊

根据病情分级按专用通道安排至相应诊室

危重症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并与抢救室护士做好交接

接听“120”出诊电话并登记,及时通知出车

遇疑似或传染病患者立即按《传染病患者处理流程》送“发热门诊”或“感染性疾病科”,上报疾控科,做好患者接触区域的终末消毒。

认真解答患者咨询,指导就诊

发生火灾负责报警,特殊事件及时按流程上报

预检分诊护士工作职责aaa 篇11

1、预检分诊人员在门诊部护士长带领下进行工作,严格遵守医 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

2、负责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根据患者的疾病轻、重、缓、急及病种有序分诊。

3、发现发热病人,首先测量体温,做好隔离,指导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现传染病人指导病人到感染科就诊,做好发热及传染病人的登记。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要做好发热病人和自身的防护及环境消毒管理工作。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12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涵。门诊部是医院服务窗口科室,其服务质量能直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分诊护理在门诊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中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医院声誉度,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我院门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明显提高了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分别截取 年1 月至2 月(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实施前) 和2013 年7 ~ 8 月(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实施后) 两个时段,每个时间段随机抽取100 例患者。实施前组: 男54 例、女46 例,年龄18~75 岁,平均( 41.77±8.02) 岁。实施后组: 男52 例、女48 例,年龄18 ~ 78 岁,平均( 42.46±8.21)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

1.2.1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实施时间: 2013 年3 月至8月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1.2.2 成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小组: 门诊部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全面工作; 3 名具有多年门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成员,负责对门诊护理人员的培训、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考核等。

1.2.3 确定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目标: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结合我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从而确定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标: 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改进门诊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护理操作安全。

1.2.4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①完善服务制度。根据本院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完善预检分诊岗位责任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分诊护士的职业素质,如主动接待、主动问候、主动帮助;早上岗、早准备、早迎接等。

②加强礼仪修养。具有高素质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实践,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分诊护士的礼仪修养,做到仪表端庄、微笑服务、待人亲切、不卑不亢、严谨科学等。同时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让患者感到健康向上稳重可信。

③强化专业素质。门诊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并且疾病型态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这就要求分诊护士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我们采取自学和集中授课的方式,加强分诊护士对各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其临床特征和症状、相关检查及注意事项等。分诊过程中,注重危重患者的分诊,通过询问病史做出初步诊断,如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患者应立刻引导去急诊科就诊。其次分清主次,对多系统的患者要有主次之分,分清原发病和继发症状,以患者目前主要症状为主选择相应的科室,如原发性高血压,这次症状主要是以腹泻,请患者去消化内科就诊。最后,对不易分清就诊科室的患者,电话咨询相关科室医师,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分诊。

④实施服务规范。加强分诊护士思想教育,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分诊护士的具体工作中。如接到医师为患者开据的住院证后,打电话到病房落实床位,然后电话通知导医接患者办住院手续,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轮椅或平车护送。

⑤提高沟通能力。医护交流时,患者问题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或处理,或因护士语言表达缺陷造成误解时,极易产生矛盾。因此,应提高分诊护士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沟通能力,妥善处理护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护理氛围,使患者快捷、顺利的完成就诊过程。

1.2.5 监督与整改: 小组成员每天要实地检查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门诊分诊护士也可随时提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然后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1.3 评价标准: 分诊准确率: 按正确、错误进行评定,根据门诊医生反馈回的明确诊断来判断护理分诊的准确性。分诊满意度参照相关文献,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疾病问询技巧、分诊熟练程度、帮助尊重患者及温馨提示告知6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计分方法,按1~5 级进行计分,5 = 极度满意、4 = 很满意、3 = 满意、2 = 有点满意和1 = 不满意。分诊结束即刻由小组成员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时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 实施后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实施前组为9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31,P = 0.045)。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保证质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质量改进的精髓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提升组织的.整体业绩、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最大程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1993 年始,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委员会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医学,以期达到患者满意,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等目的。近年来,持续质量改进也在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应用。预检分诊工作是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创新预检分诊工作方法,提高门诊预检分诊的效率、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对提升医院的社会信誉和社会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显著高于实施前,并且满意度量表各项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提高了分诊护士对“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医院迅速崛起,竞争日益激烈。通过教育,分诊护士深刻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②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分诊护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修养,激发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

上一篇:期中考试班科联系会下一篇:小芽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