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系统

2024-07-10

预检分诊系统(共9篇)

预检分诊系统 篇1

急诊预检分诊主要是依疾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原则将急诊资源合理利用,快速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类,以指导临床安排患者治疗的先后次序[1],其质量可直接影响临床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传统预检分诊模式虽能够及时行预检分诊,但易分诊错误,造成少数患者候诊时加重病情或猝死。因此,为保证预检质量,建立便捷、高效的预检标尺或体系的意义重大[2]。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MEWS进行急诊预检分诊,取得的效果较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5年9月~2016年2月120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60例,女4940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2.3±14.2)岁。疾病类型:五官科228例、泌尿系统507例、消化系统2109例、呼吸系统1500例、心血管系统3253例、神经系统629例、骨科1004例,外伤2700例、其他70例。排除眼科疾病、耳鼻喉疾病、妇产患者及年龄<16岁患者,均自愿并积极配合本次试验。

1.2 方法

由护生(临床实习生)、年资3~15年的护士(包括主管护师、护师)组成MEWS分诊小组,同时分诊同一患者;护生的职责为仔细记录客观指标,然后行MEWS评分[3],若出现分诊歧义,则由护士长综合判断。护士记录患者分级结果,由研究者把同一患者的基本资料填写完整,对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对患者意识状态、诊疗后去向进行记录,根据所得数据行MEWS评分,给出预检分诊级别,把患者送至相应区域,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参照MEWS预检分级标准[4],Ⅰ级:<5分但有严重指标或单项>5分,立即进入抢救室监护救治;Ⅱ级:3~5分,诊室优先就诊;Ⅲ级:1~2分,诊室优先就诊;Ⅳ级:0分,诊室顺序就诊]及使用MEWS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不同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好转出院或专科住院、死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00例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分析预检分诊包括Ⅰ、Ⅱ、Ⅲ、Ⅳ级,分别占7.7%、9.1%、37.5%、45.7%。见表1。

2.2 12000例患者使用MEWS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比较MEWS分诊前的平均分诊时间为(1.6±0.4)h,高于MEWS分诊后的(0.8±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6,P<0.05)。

2.3 不同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预检分级诊Ⅰ级患者死亡率为33.94%(315/928),Ⅱ级患者死亡率为9.51%(104/1094),Ⅲ级患者死亡率为0.04%(2/4500),Ⅳ级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现象。除死亡患者外,其他患者均经处理接受专科住院治疗或基本好转出院。

3 讨论

据统计,目前本院急诊门诊量约2000人次/月,患者病种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极大地增加医护人员的诊治压力。近年来,分诊人员对急诊就诊患者病情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的直觉及经验,无明确可依据的分诊标准,易出现分诊错误。①将不需要进抢救室的患者分流至抢救室,造成医疗资源浪费;②将潜在危重患者未分流至抢救室,造成治疗延误,存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风险。院内急救工作实行分区分级救治,如何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及时、准确、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合理配置和使用医疗资源有实际意义。MEWS简单易行、准确率较高,易于在临床工作推广实施[5]。MEWS可以用在病床旁测量到的常规生命生理指标进行评分,如意识、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心率等,且不受仪器、人员、场地限制,能够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MEWS安排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依据性强,能够有重点、有层次的关注每例就诊患者,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工作质量,并能够在患者病情恶化之前发现异常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干预,不易遗漏潜在的危重患者,尤其是病情复杂但刚开始表现轻微的危重患者,可提高救治和抢救质量[6]。本研究显示,MEWS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及早处置,提高分诊准确性,减少平均分诊时间,提高急诊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MEWS效果良好,分诊准确性高,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26-127.

[2]唐维骏,张绍权,黄世梧,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的应用对比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26-529.

[3]王金金,刁永云,倪元红,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3,28(9):11-12.

[4]梁潇,刘越.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预检分级分诊中应用.医学临床研究,2013,30(7):1419-1420.

[5]戚春辉,周明浩.改良式2种评分标准对潜在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价值.中国医药导刊,2014,18(9):1203-1205.

[6]王松.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吉林医学,2015,23(10):2051-2052.

预检分诊系统 篇2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休宁县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实施方案》,我院专门设置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室,现将该门诊室开展工作情况,做一简单总结:

一、取得成绩

1、严格实行预检分诊制度,设立预检、分诊台,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加大发热预检工作力度,加强门诊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工作,重点监测疾病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肺结核、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严把门诊第一关,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肠道传染病管理工作,重点监测疾病为霍乱,对腹泻病人做好霍乱孤菌快诊监测记录,提高菌痢、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人诊断率。

3、每月对院内科室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上班年对辖区村卫生室进行传染病防治工作督察一次,4、截止9月29日,共计网报传染病13例,网报及时率100%、无漏报、瞒报、迟报。

二、存在问题:

1:传染病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2:腹泻病人的病原检测率有待提高 3:门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4:院内感染防范意识有待提升。

三、今后安排:

1、完善和健全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使传染病防治工作正规化、制度化。

2、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传染病工作的报告、报表及自查工作成绩。

3、完善传染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

4、提高门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进一步落实院内感染制定。

板桥乡卫生院

预检分诊系统 篇3

1 急诊分诊的概念

急诊预检分诊指对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评估与分类, 确定病人就诊优先次序, 使病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获得恰当的治疗护理的过程[6]。

2 国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2.1 美国———急诊危重指数 (ESI)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美国医院的急诊预检被列入医院质量认证内容。美国急救医学中心的Wuerz博士领导ESISE工作小组, 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究制订ESI, 其主要特点在于, 将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医疗资源需求结合在一起, 使病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接受正确的医疗护理[7,8]。ESI包括5级:第1级病人表现为无脉搏、无呼吸、无意识;第2级病人为处于危重状态、合并精神症状 (烦躁或嗜睡等) 、合并剧烈疼痛 (疼痛指数<7) 或器官和组织损伤, 也包括到来时生理指标不稳定的病人;第3级病人需要两项或多项辅助检查, 但没有危及生命的指标;第4级病人需要1项辅助检查;第5级病人不需要辅助检查。McHugh等[9]对2009年美国医院协会 (AHA) 年度调查结果进行横向研究, 结果显示, 在美国有57%的医院急诊科在使用ESI作为分诊标准。

2.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预检标尺 (ATS) ATS是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在Pink等提出Box Hill预检标尺的基础上创立的国家预检标尺, 分诊人员考虑病人可等待多长时间而不会发生危险, 将病人分为5个级别, 即立即 (需要复苏) 、危急 (10 min) 、紧急 (30min) 、亚紧急 (1h) 、不紧急 (2h) [10]。ATS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于1993 年牵头制订, 1994 年在澳大利亚各大急诊科推广应用[11]。

2.3 加拿大———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 (CTAS) 1995年在澳洲分诊量表的基础上, 加拿大急诊科医生Michael等[12,13]在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的建议下制订了CTAS。分诊人员根据病人主诉和症状决定病人分级, 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生理参数 (如血压) 、高危病史因素 (如有毒食物摄入史) 以及即时检测 (如血糖) 等[14], 分为需复苏 (1级) 、紧急 (2级、3级) 、非紧急 (4级、5级) 5 个级别进行救治。相比ATS, CTAS对各级别的临床描述更为详细, 例如对2级病人的临床描述包括了急性意识状态改变等28个症状和主诉, 并对每个主诉进行了详细解析, 如指南列举了可能会导致急性意识状态改变的原因和改变形式, 并强调所有发生意识状态改变的病人均应给予快速血糖检测。

2.4 英国———曼彻斯特预检系统 (manchester triage system, MTS) 由英格兰曼彻斯特市多个医院急诊科共同制定, 由52组固定的流程图表组成, 根据病人主诉、症状等选择套用在相对应的图表中, 并按照图表指示最终分为5级, 以不同颜色表示优先顺序, 并要求在限定时间内予以救治:红表示立刻需要救治 (imme-diate) 、橙表示非常紧急 (veryurgent, 10min) 、黄表示紧急 (urgent, 60min) 、绿表示一般 (standard, 120min) 、蓝表示非紧急 (non-urgent, 240min) , 病人病情变化或其他有需要情况下可进行再次评估, 目前在英国及欧洲地区广泛使用, 可靠性高[15]。

3 国内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3.1 香港在香港, 所有公立医院的急诊科都统一按照“香港医院管理局急诊分诊指南”指南进行分诊[16]。急诊分诊指南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 确立急诊等候时间分为5级:Ⅰ级, 病人病情危及生命, 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 需要紧急复苏, 候诊时间立即;Ⅱ级, 病人病情可能危及生命, 生命体征处于临界状态, 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需要给予紧急处理和持续的监测, 候诊时间<15min;Ⅲ级, 病人存在潜在的脏器功能障碍, 暂时生命体征平稳, 候诊时间<30 min;Ⅳ级, 病人患有急性病, 但生命体征平稳, 可等候较长时间且不会病情恶化, 无规定候诊时间;Ⅴ级, 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病情较轻, 可以等待而不会出现并发症, 无规定候诊时间。

3.2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17]推出一套可能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有望在国内推广的急诊分诊标准, Ⅰ类 (危急) 生命体征不稳定, 必须立即进行抢救治疗;Ⅱ类 (危重) 生命体征不稳定, 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状态;Ⅲ类 (紧急) 生命体征稳定, 有状态变差的危险;Ⅳ类 (不紧急) 有急诊情况但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稳定;Ⅴ类 (非急诊) 病人病情问题不属于真正急诊范畴。

3.3 南京南京明基医院根据台湾急诊模式, 结合国内情况, 应用检伤分类标准将急诊就诊病人划分为4级。Ⅰ级: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Ⅱ级:5min~10min内处理的病人;Ⅲ 级:30 min内处理的病人;Ⅳ 级:不符合急诊条件, 可延后处理或转为门诊。该检伤分类及管理流程缩短了病人等待就医时间, 提高了病人对急诊工作的满意度[18]。

3.4 卫生部4级标准卫生部标准[19]分为:1级为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 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应立即进行抢救;2 级为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 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 应尽快安排接诊, 并给予相应处置及治疗;3级为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 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4级为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 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3.5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 MEWS由1997年Morgan等首次提出EWS, 2001年, MEWS评分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及意识状态等对病人进行评估。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广泛用于急诊抢救系统[20]。

4 急诊预检生命体征测量工具

4.1 血压计目前, 国内医院、科室、医护主要使用的血压计有心电监护动态血压仪、水银柱台式血压计、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杨成桂等[21]对4种血压计临床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4种不同方式测得的收缩压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舒张压值除水银柱台式血压计和臂式电子血压计比较, 臂式电子血压计和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翁海风等[22]对80例病人用两种测量方式测血压, 结果显示, 青中年 (18岁~50岁) 病人采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和台式汞柱血压计测的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然而, Olivier等[23]对2 493例急诊就诊病人同时采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柱血压计测血压, 研究结果表明, 腕式血压计测量值结果不符合AAMI和BHS中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值的标准误差。国内多数学者研究[22,23,24,25]显示, 只要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 定期与汞柱血压计进行校准, 加强测量前的指导, 尽可能避免外部干扰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对临床大多数病人来说还是有参与价值的。

4.2 体温表寻找一种适合急诊室预检分诊快速准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李群等[26]对303例急诊就诊病人同时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和耳温计测量耳温, 结果显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谢秀珍等[27]采用对照实验研究, 对102例急诊病人使用红外线耳式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体温, 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测量体温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 (r=0.98) 。Debra等[28]对500例急诊病人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体温, 有12.5%的病人未能检测出发热。因此,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选用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快速测量体温, 具有测量方便、安全准确度高的优点[29], 缩短了急诊分诊和候诊的时间, 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的诊治, 有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

4.3 血氧饱和度探头脉冲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是通过外周组织血清不同光谱的吸收, 显示血清中氧合血红蛋白多少。它所测定的血氧饱和度与病人即刻的实际动脉血氧饱和度呈高度相关 (r=0.99) [30]。陈水红等[31]对来医院急诊的483例病人进行血氧饱和度测定, 结果显示, 多发伤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的比率达71.6%, 平时不是很重视给予吸氧的颈椎骨折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的比率达25%, 急诊预检分诊测量血氧饱和度, 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提供给氧依据, 进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4.4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是一种能同时监护病人呼吸、血压、体温、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 直观动态反映心电图形的精密医学仪器, 每个可监控生理参数可设定安全值, 数值超标即可发出警报, 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病人的病情变化[32]。不同的临床应用领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有不同的要求, 各种生命体征参数的监护为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病人病情发展和愈合过程中有价值的附加信息。因此, 心电监护仪是当今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之一[33]。

5 展望

目前, 虽然国内多数医院根据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为指导[34], 制定出适合本院院情的急诊分诊标准, 但部分二级、三级医院仍未制定出统一客观的急诊分诊标准。此外, 临床上急诊分诊测量生命体征的工具多种多样, 不仅有传统的水银柱台式血压计、水银体温计、血氧饱和度仪, 还有最近使用的腕式血压计和红外线耳温计, 分诊护士使用这些工具完成生命体征的评估至少需要2min[35], 导致生命体征测量花费时间长, 分诊效率低下, 延误病人病情[36]。因此, 应完善急诊分诊工具, 普及电子信息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运用, 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分诊效率,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 提高病人满意度[37]。

摘要:综述国内外现推广使用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预检分诊测量生命体征的工具及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相互之间的差异, 根据目前国内急诊拥挤并且预检分诊耗时较长的现状, 提出对预检分诊更加快速准确的展望以及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快速监测腕带在急诊预检分诊时的生命体征测量中的必要性。希望研制出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快速监测腕带, 缩短预检分诊时间, 快速准确掌握病人生命体征信息, 智能录入, 医护快捷共享。

预检分诊制度 篇4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我院性质,我院不设传染科、发热呼吸道门诊以及肠道门诊。

二、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除按法定程序报告外,应将病例转院至相关定点机构治疗,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后按院内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三、在发生相关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等级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院在大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点。

四、预检分诊点工作由业务院长分管、门诊部负责、医教科监督实施。

五、预检分诊点配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合适的检查流程。

六、预检分诊点应标识醒目,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七、在预检过程中,应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曲预检,发现相关传染病疑似病例,应按规定报告,及时转诊台相关医疗机构诊治。对接诊处按院感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对相关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预诊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按照规划严格消毒,并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急诊预检分诊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篇5

关键词:护士服务,预检分诊,急诊,对策

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 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同时, 医院就诊人次也不断上升, 加剧了急诊工作的负担。急诊预检分诊是患者前往急诊科面向医护人员的起始站, 也是处置突发应急事件、协助解决医患纠纷的关键窗口, 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7月收治的急诊科450例患者,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研究急诊预检分诊常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可靠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7月收治的急诊科450例患者, 分三次调查。其中, 男246例, 女204例, 年龄15~84岁, 平均 (53.2±2.8) 岁。患者所属科室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儿科, 四个科室的医生均长驻急诊科。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设有分诊台并配备充足的医疗设备。外科诊室里有清创室一间, 均由急诊外科统一处理, 如若无法完成处理, 则由相关科室医生会诊。三次调查病例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急诊科450例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 每月各调查150例患者, 每名患者发放问卷1份, 有效回收问卷450份, 回收率100%。采用单因素的统计方式, 在问卷中设置急诊预检分诊的常见问题项目, 并统计每个问题所占的比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450例患者分3个月调查, 发放450份调查问卷, 急诊问题类型及出现比例最常见的问题为等候时间过长, 其次为分诊标准不统一, 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急诊问题的危害与不足

本次研究显示, 87.6%的患者认为急诊等候时间过长, 患者候诊时间过长, 均在10~30 min。当就诊、抢救的患者所患疾病较多时, 由于分科细致, 不同科室医生的相互推脱, 拖延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 医患、护患纠纷一触即发。67.6%的患者认为护士凭借经验分诊, 急诊分诊台要求护士具备一流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在没有医生的情形下, 护士要扮演咨询者、观察者、评估者、辅导者和接诊者等多重角色, 还要力求用最快捷的时间判断患者病情, 并按时处理。因分诊标准的不统一, 护士仅凭主观经验进行分诊, 由于工作方法欠科学、法律意识淡薄, 降低了分诊水平。62.7%的患者认为未追踪非重症患者的去向, 如今, 我国大部分医院实施“无限制”急诊, 候诊时间的不断拖延极易诱发矛盾和分诊失误,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救治的质量, 给二次分诊带来了负面影响。59.6%的患者认为预检信息录入单一, 预检分诊的工作量庞大, 患者数量多, 心情烦躁, 不愿登记分诊, 只要求尽早前往诊断室就诊, 护士在录入预检信息时缺乏应有的关注, 信息录入不完整, 较单一。53.6%的患者认为预检分诊人员缺乏, 因急诊护士同时承担着急诊挂号与抢救高危患者的工作任务, 分诊台又只有一名护士, 任务繁重, 有时不能按时通知相关科室, 引起患者及其家属不满。

3.2 急诊问题的形成原因

急诊门槛低, 未能有效执行急诊分级制度;要接受门诊的患者未及时与门诊取得联系, 造成大量非急诊患者到急诊就诊, 延长了需接受急诊就诊的患者的等候时间[2,3]。同时, 由于患者的绝对数量多, 所患疾病的程度不一, 急诊等级不明晰, 导致轻重患者混杂造成急诊时间过长的问题。因专科医生到诊慢, 医生问诊查体不够严谨, 分诊出现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 在监测生命体征时有遗漏患者的情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才开始注重急诊预检分诊工作, 并逐步由“分科分诊”到按病情分诊转变, 然而, 由于现今并未形成一体化的急诊预检系统, 所沿用的“绿色通道”方式可以保障急性高危患者的治疗, 却对非重症的急诊患者缺乏显著的等级区别, 尤其是急诊属于C区的非重症患者的去向, 没有实时追踪。急诊就诊的患者要前往辅助科室, 如检验室和CT室等接受必要的检查, 特别是在夜间, 因急诊护士同时承担着急诊挂号与抢救高危患者的工作任务, 分诊台又只有一名护士, 任务的繁重与护士数量构成了矛盾[4]。

3.3 急诊预检分诊的改进对策

3.3.1 科学分流非急诊患者, 优先诊治危重患者针对不属于急诊范畴的患者, 急诊护士应立即劝说其到相应门诊进行就诊, 以切实减少急诊就诊的等候人数, 缓解患者的就诊压力, 提高诊断质量。要坚持优先诊治危重急诊的原则, 危重急诊拥有优先诊治的机会。针对危重患者要运用绿色通道的形式, 推行“先抢救再挂号, 先抢救再付费”的制度模式, 预诊护士要对那些病情危急、处于死亡边缘或亟需立马抢救的患者, 一边询问、一边检查, 一边抢救、一边护送到抢救室, 并与负责抢救的医生和护士交接班后再返回分诊处挂号, 并告知相关人员到位[5]。

3.3.2 选拔高年资并富有临床经验的护士, 增加护士人数首先, 医院领导阶层要严格把控分诊护士的准入关, 要选拔和培养高年资并富有临床经验的护士, 新进急诊分诊护士要接受规范化的分诊培训, 经考评合格后方能上岗[5]。其次, 急诊分诊护士在日常利用晨会交班的机会, 共同探讨疑难或误诊的病例, 经过彼此交流经验, 着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处置应急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再次, 引领高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并具备急诊分诊技巧, 精确地采用“望”、“闻”、“问”、“切”及规范化的预检策略迅速评估, 精确分诊。所有急诊分诊护士均要佩戴好胸牌, 转变服务态度, 实施24 h站立式服务, 提高患者的信任感, 为缓解护士人力紧张的矛盾, 急诊台要增加护士人数, 护士还要自觉运用各项分诊技巧, 深化对预检分诊重要性的理解。

3.3.3 密切监测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监测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患者, 以提高分诊质量, 避免主观性分诊。要严格落实预检优先的原则, 预检完成后, 再挂号, 急诊分诊设有叫号系统, 主要用于急诊排号和统计就诊量。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实现分诊管理程序系统的有效应用, 依靠叫号系统的信息采集、存储、传输、查询、处理和控制, 不断地推进服务流程的优质化、有序化, 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分诊台要配备多类检测诊断设备, 如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体温计、心电图机等。急诊预检分诊手段主要在于看和问, 护士在询问患者病史的过程中, 还要监测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他生理指标, 以便对病情精确判断, 缩短就诊时间。另外, 护士还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 女患者还应特别询问其性生活史及停经史, 进而做好体格检查[6,7]。

3.3.4 提高服务意识, 护士要主动提供服务急诊护士学除具备娴熟的急诊技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外, 还要积极学习行业的法律规范, 加强法制观念, 切实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要定期对急诊护士开展法制培训, 分诊记录求精确规范。护理文件不但要记录患者的病情, 更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参考依据。通过不断健全分诊制度, 使护士彻底转变服务理念, 将一流的服务态度渗透到护理专业的技能之中, 避免患者及其家属的过度询问, 凸显人性化护理, 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8,9]。

受以往分科不细、诊断标准不完善等因素影响, 医院尽管能正常开展急诊工作, 然而, 却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产生一系列急诊难题。本文针对急诊中的问题, 采用新型急诊预检分诊策略, 克服了以往效率低、疗效慢、极易出现医疗纠纷等各种缺陷和弊端, 并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准确及时等突出优势, 在急诊工作中, 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捕捉规律, 健全各项制度规范, 才能逐步地提高医疗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程宝珍.急诊预检分诊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 2013, 27 (10) :3207-3209.

[2]孙梨萍.浅谈急诊预检分诊的常见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36) :117.

[3]陈兰.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2011, 25 (9) :2259-2261.

[4]王风英, 拓晶晶, 刘素卿.儿童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5) :81-82.

[5]姬宇.急诊预检分诊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 2011, 8 (11) :91.

[6]尤超, 邓晓群, 徐珂, 等.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在医院的移动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 2012, 10 (2) :9-11.

[7]郭静雯.专科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12 (S4) :116-117.

[8]金培英, 蒋月花, 许来娣.急诊预检分诊服务标准化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 2013, 3 (8) :30-31, 22.

预检分诊系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中采用中医“四诊”法的患者382例, 其中男性232例, 女性150例, 年龄6~72岁, 平均年龄39岁。其中Ⅲ类亚紧急者171例, Ⅱ类:急重症137例, Ⅰ类危急症48例, 其它类26例。

1.2 病情分类

Ⅰ类危急症时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如得不到紧急救治, 很快会危及生命;Ⅱ类急重症时有潜在的危险, 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 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Ⅲ类亚紧急时一般急诊, 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 没有严重的并发症;Ⅳ类非紧急时可等候, 也可到门诊诊治。

1.3 四诊概述

“望诊”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列为四诊之首。“闻诊”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嗳气等, 并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 包括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等状况。“切诊”分为脉诊和触诊。包括切脉、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 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

1.4 方法

当急诊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后, 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体表各部、舌体与舌苔、情况许可下进行大小便和其它分泌物等辨认, 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这和西医当中用眼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 如意识、精神状态、面容表情、肤色等大致相同。都是运用眼、耳、鼻、手感官收集客观资料。在分诊时这是第一步, 对于急诊患者可以初步断定大致所犯疾病类型, 当患者手捂腹部, 大体可判断为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 当其护住眼或脸, 是外伤所致。

在望诊的同时, 闻诊也由之展开, 运用听觉和嗅觉, 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 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实施时用耳去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变化、用鼻去辨别病人特殊气味。

“问诊”时对病人或其家属, 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 它对分辨疾病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围绕主诉的症状, 深入询问现病史, 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 从整体出发, 搜集资料, 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通过问诊得到病人的主观资料并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感受, 心理状态, 了解与现病史有关的用药史、过敏史等。

最后一步为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 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 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如脉象的变化, 胸腹的痞块, 皮肤的肿胀, 手足的温凉, 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 从而作出快速诊断。脉为五脏六腑气血反应, 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 搏动的快慢、强弱、节律、脉形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对于胸痛、头晕的患者, 切诊时在脉象上往往表现为结、代脉, 这都是心律失常、心绞痛的脉象表现, 可快速分诊到心内科。

1.5 效果评判

按照中医四诊法的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并统计分诊时间, 将结果进行评估。

2 结果

382例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 (3.5±1.5) min, 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 (367/382) 。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 符合分诊要求。

3 讨论

急诊预检是患者到急诊室时快速予以分类的过程[2]。目的是在患者到达急诊室时能立即按优先次序快速对其分类, 特别是对于病情紧急的患者, 应迅速根据病情和患者体征进行快速初步的预检分诊, 同时进行重点地收集资料, 并分析、判断, 分类、分科, 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 优先救治较重的患者[3]。

分诊时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一般认为病人在急诊科的候诊时间或从抵达医院到就诊完毕的时间是判断急诊工作效率的参数。时间一般要求限制在5min内[4]。由本组数据来看, 382例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 (3.5±1.5) min, 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 (367/382) , 可以说基本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 符合分诊的一般要求。急诊病人的特点是病种复杂、起病突然, 病情变化快, 在使用中医四诊法时如何快速有效的做出判断至关重要。四诊法与西医的视、触、叩、听相类似, 但是又有区别。中医四诊分检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医对病情的整体把握。之所以能够用于急诊分检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主要是站在现代医学的高度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实质是人体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等客观反映。

在应用的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 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 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5]。以往认为西医手段具有快速的优势, 但在用西医触诊时需用手去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其频率、节律及充盈度, 触摸疼痛部位来了解疼痛涉及范围与程度, 触摸病人的皮肤来了解体温等。有时还需借助压舌板、电筒、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进行查体, 而中医切脉几分钟就可对脉位深浅, 搏动快慢、节律及脉形做出判断, 并依据中医整体理论对整个病情窥见一二, 这对于急诊患者来说也是时间上的争取。

综上, 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四诊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及中医诊断思维与西医临床的结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中采用中医四诊法的患者382例, 分析预检分诊时中医四诊的具体应用及分诊效果, 探讨临床价值。结果 382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 (3.5±1.5) min, 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 (367/382) 。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 , 符合分诊要求。结论 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中医四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虹.急诊接诊分诊的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11) :45.

[2]杨百芬.浅谈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J].浙江临床医学, 2004, 6 (6) :536.

[3]彭惠香, 陈昕, 林禅.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与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6 (9) :154.

[4]彭惠香, 陈昕, 林禅.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与对策[J].当代护士, 2006 (9) :52.

预检分诊系统 篇7

①门 (急) 诊入口处设专人管理, 对突发患传染病疫情病人进行预检筛查, 医护人员要掌握流行病学史及相关的诊断标准等,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②设独立诊室及备用诊室, 筛查诊室与普通诊室分开。③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所有出诊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 (隔离诊室医务人员应着装整齐, 必要时穿隔离衣, 戴防护镜, 戴手套、鞋套等, 下班时应清洁口、鼻、外耳道等) 。④接诊每位病人后, 均应洗手与手消毒[1]。⑤接诊疑似或确诊突发传染病人后, 应立即更换全部防护用品, 不可穿防护用品跨区活动。⑥抢救病人时, 应加穿防水围裙;加戴防护面具, 以防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污染。⑦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洗手设备, 配备手消毒剂;诊室入口备放隔离衣、医用口罩、手套、防护镜等用品。⑧医疗用品专室专用。诊疗完毕用500 mg/L有效氯进行擦拭消毒。⑨诊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1~2次, 每次1 h, 并记录照射时间及灯具使用时间。记录资料保留3年。诊室地面湿式清扫, 每日用含氯制剂或0.2%过氧乙酸擦拭地面。拖地用品用后消毒, 专室专用, 室内定时通风。⑩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须消毒后弃入厕所;其他类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直接弃入厕所, 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消毒处理。诊疗病人后, 病室要进行及时消毒, 必要时要进行终末消毒。

关键词:传染病,预检分诊,消毒隔离

参考文献

预检分诊系统 篇8

手足口病是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传播途径多, 常在婴幼儿间造成爆发性流行。2010年4~6月本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 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 现将门诊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2~6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1411例, 其中男845例, 女566例;年龄80d~36岁, 1~3岁的患儿占发病人数的70.2%。不同时间和各年龄段发生情况见表1。

2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

2.1 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调配人员

由于疫情突发, 门诊在短时间内接诊大量的患儿, 而且每位患儿大都有1~2名家长陪同, 使得门诊大厅和儿科候诊区人满为患, 常态下的就诊场所和人员安排已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也不利于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按照医院的部署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迅速增加及调整诊室, 抽调人员成立预检分诊小组, 选择责任心强、业务娴熟、具有良好沟通技巧和较强应急处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师及主管护师担任预检分诊护士, 并设组长1名。

2.2 加强人员培训, 做好上岗准备

预检分诊护士必须参加医院组织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班”, 学习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等, 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尤其是皮损特征和防控知识。培训后由门诊部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考核, 合格后上岗。

2.3 落实防控措施, 实现关口前移

2.3.1 设立预检分诊处, 加强预检分诊工作:

对所有发热和怀疑手足口病的患儿实行2次分诊。 (1) 在门诊大厅入口处设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处, 张贴手足口病患者就诊流程图, 对近3d内有发热病史, 且有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或有明确手足口病密切接触史的患者进行体温监测, 再由导医引导到发热、疱疹诊室进行进一步排查; (2) 发热、疱疹诊室分诊护士、医师对患儿进行2次排查, 确诊和高度疑似患者由手足口病诊室专家进行诊治, 排除手足口病患者转到普通儿科诊室就诊; (3) 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 注意有无呼吸及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等症状, 一旦发生立即送急诊科救治。

2.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2.1 就诊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做好就诊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保障有效通风, 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 诊室和候诊区域的桌面、物表、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每天2次。配备充足的体温表, 保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停用候诊区儿童公共娱乐用具, 及时疏导患儿及家长, 防止人员拥挤。对于高度疑似病例, 立即就诊, 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

2.3.2.2 执行标准预防,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1], 应在增设洗手设备及配备脚踏式、感应式水龙头的基础上, 在洗手池上方张贴标准洗手流程图, 放置洗手液和干手纸巾, 为严格执行手卫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医护人员做到接诊每例患儿后都要洗手, 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操作后。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处, 配备一次性薄膜手套, 在不方便洗手时使用。

2.3.2.3 分级负责, 加强环节质量监控:

由于疫情紧急, 工作量聚增, 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 为加快诊疗速度容易忽视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笔者采取以下措施: (1) 诊室消毒轮流制:即在加强通风的基础上根据每位医师出诊的时间和患者的多少, 分段轮流对诊室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 每天2次, 每次1h。 (2) 环境保洁包干制。对门诊大厅、候诊区、手足口病诊室的保洁人员实行固定包干, 并重点培训消毒液的配制、清洁消毒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等。设立消毒登记本, 防止疏漏。 (3) 分级管理责任制。即预检分诊护士负责指导和监控保洁人员的工作质量;预检分诊组长负责督查护士的工作质量;门诊部护士长负责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请领物资和监控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感控科联系, 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 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2.4 疫情报告管理

预检分诊护士负责协助医师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每天上下午上报医院预防保健科各1次, 由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进行网络直报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填写时做到内容真实、项目齐全, 字迹端正无涂改, 保证手足口病传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5 健康教育的实施

(1) 在门诊大厅和候诊区通过宣传栏、宣传图片、大屏幕播放、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解答等方法开展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2) 对每位手足口病轻症患者或患儿家长, 发放《手足口病居家隔离治疗预防控制工作要求》, 要求其认真阅读、理解、掌握后在回执单上签名和注明联系方式。 (3) 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 采取逐条讲解, 耐心解答, 使家长初步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和护理方法。

3结果

通过实行预检分诊管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疫情报告和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疾病流行期间我院无漏诊、漏报现象和医院内感染病例发生。

4小结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A16) 感染引起,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者易死亡。疾病流行期间, 加强预检分诊护理管理, 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做到准确分诊, 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控制医院感染、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预检分诊系统 篇9

1 前期准备

1.1 物品环境准备

首先分诊台由门诊大厅中央移至大门口, 便于每位患者预检分诊, 特别增设了发热患者测试体温侯诊区, 专派护士负责呼吸道发热患者的体温测试及登记, 设置了呼吸道发热患者挂号、收费、取药、检验专用窗口, 与普通患者完全分开。服务台备好了充足的外科消毒口罩和“健之素”牌手消毒剂, 每位分诊护士随身携带一瓶;门诊大厅增设了预防甲型H1N1知识宣传栏。

1.2 人员的培训

护理部增派4名护士导诊, 分诊处1人增至2人, 培训上岗。上岗前要严格培训专业技能, 明确门诊预检分诊的目的及其特殊性, 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4]。所有分诊导诊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甲型H1N1培训讲座, 每天学习院内网上公布的关于甲型H1N1的信息, 掌握健康宣教。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 可治的, 对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敏感。门诊部护士长随时抽人考核, 直至人人掌握。人人佩戴一次性口罩上班。

2 具体实施方法

2.1 加强人员的定岗分配

门诊部门口站有一位导诊护士, 指引患者预检分诊, 以免遗漏发热患者。挂号处患者较多, 由两名导诊护士负责维持秩序, 协调患者分诊挂号, 帮助年老体弱者和急诊患者;收费、取药处各有一名导诊护士负责;门诊部护士长在候诊大厅巡视, 根据挂号、交费、取药处患者的多少, 及时调整人员, 及时解决问题。

2.2 对发热患者的管理

预检分诊护士对每位患者询问是否发热, 是否有咳嗽、咽痛、鼻塞、乏力等呼吸系统症状, 对发热患者, 用手消毒剂消毒手后, 要求患者及家属佩戴口罩, 并指导正确佩戴方法。14岁以下患者分流至儿科门诊, 14岁及以上患者导诊至发热门诊处, 交给发热门诊护士负责测试体温, 这名护士是从传染科特派。分诊护士每接触一次发热患者消毒一次手。分诊、导诊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 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时对患者进行甲型H1N1的健康宣教。

2.3 对非发热患者的管理

甲型H1N1的流行, 患者有一定的恐慌心理, 加重了心理负担, 护士要有爱心、热心、细心、耐心, 微笑地问好, 问病情, 问需求, 尊重患者, 熟练运用安慰性语言、告知性语言和形体性语言, 注重患者沟通技巧, 应用亲昵称谓。

3 效果

2009年11月门诊患者总计35 958人, 创我院历史最高, 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对对预检分诊导诊工作的满意度达99%, 同时也得到了院领导及同行的肯定。甲型H1N1在我院未发生暴发流行。

4 体会

首先,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 预检分诊导诊护士是患者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 必须掌握新发传染病的基础理论知识, 护理方法和必须检验项目正常值。人群对甲型H1N1病毒缺乏免疫力, 感染后潜伏期为1~7 d,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 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 伴眩晕、头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 并有血小板减少[1]。其次, 分诊导诊护士应加强预检分诊技巧, 流行病爆发期患者骤然增多, 大部分存在焦躁、痛苦、恐惧的心理, 希望立即得到诊治并及时处置。分诊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分诊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5]。因此要稳住患者和自己的情绪, 尽量按序详细问诊, 始终面带微笑, 急事不慌, 纠缠不怒。我院地处火车站附近, 也是铁路职工的定点医院, 患者来自四面八方, 因此分诊护士不但要会说标准普通话, 还需适时用老百姓的语言表述, 不用医学术语, 学会多个城市的方言及哑语, 方便各个文化层次患者快速、准确就诊。作为分诊护士, 要尽可能理解和解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掌握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再者, 应加强应激能力的培训, 从SARS到甲型H1N1等新发传染病全世界流行来看, 医务人员应加强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培训。传染病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预检分诊把好第一关, 对每一位发热患者建立护理记录, 详细观察, 发热门诊按照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加强消毒隔离, 采取防护措施。分诊导诊人员与同仁协作, 防止传染病传播, 保证生命绿色通道畅通。

摘要:目的:高效的预检分诊导诊工作, 可保障甲型H1N1流行期门诊患者的就诊过程安全、快捷。方法:准备阶段:包括物品、环境的准备;分诊导诊护士的培训;实施阶段:增加岗位地点人员, 分工明确, 管理者现场督导, 提供门诊患者满意的服务。结果:甲型H1N1流行期, 门诊患者挂号、交费、取药流程通畅, 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 保证门诊医疗工作高效运行, 防止传染病传播。结论:甲型H1N1流行期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导诊工作的服务措施, 确保患者及时高效就诊,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甲型H1N1,预检分诊,导诊

参考文献

[1]赵敏, 李文刚.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J].人民军医, 2009, 52 (6) :335.

[2]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分诊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

[3]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S].卫医发[2004]292号.

[4]沈丽, 沈琴华.专科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 :113.

上一篇:网络化结构下一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