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力度

2024-07-01

教学力度(精选12篇)

教学力度 篇1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花大力气配备了中小学实验仪器、电教设备设施,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么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无论是展示现象、导出概念,还是发现规律,都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但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不唯一,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里先自我演示,确保在课堂上起到明显的实验效果。例如,在探究大气中是否存在压强时,可以准备如下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塑料吸盘、两端开口的笔管,等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设计出多个显示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同时,通过实验既能达到帮助学生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精心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传统的分组实验,基本以验证物理规律为目的,按“先由教师理论讲授,再让学生按照已经确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践练习”的模式开展。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教师对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的讲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实验研究的目理解不到位,不能将实验研究与相关的物理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的训练和培养,阻碍了学生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因而使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新课程实施以后,进一步突出了分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并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上好分组实验课是实验教学的关键,也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根据这一观点,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将分组实验教学分为两类:一是学生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缺乏相关的物理知识的实验;二是学生既有一定感性认识,又有较多的物理知识的实验。

对于第一类实验,学生探索的出发点主要是他们所具有的感性认识,但仅凭一点点感性认识去探索,学生会无从下手。因此我通过给定实验器材,给学生做出导向,使他们确定探索方向。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中,首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铁块和铁船在水中的不同情景,引导学生猜想,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取出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对于第二类实验的探索,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给定实验器材,通过指出学生设计中的不足,并要求其改进方法,引导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完善设计,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初中物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实验中,让学生先回忆“磁体的外部磁场的方向”的探究过程,以此为起点,根据通电螺线管形状,猜想其外部磁场的方向,然后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从而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视其为可有可无,或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引入引人入胜的小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此,在引入大气压强概念之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1.先把一只小烧杯杯口朝下放在酒精灯上略加热一会儿,再把一只吹入一定量空气的气球放在烧杯口,发现气球牢牢把杯子吸起来;2.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后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封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吞入瓶内;3.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4.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学生:水会流出吗?通过这些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总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提升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出发,阐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教学力度 篇2

音乐 的本质,是人类的感受、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本能的表现,是一种 自然 流露,它是听觉的、感觉的。正因为它是听觉的、感觉的,所以不能缺少力度的变化和表现,丰富多彩的力度表现手段,使音乐的表达更加细腻,更加完美,更能因产生共鸣而被人所接受。

音乐 的本质,是人类的感受、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本能的表现,是一种 自然 流露,它是听觉的、感觉的。正因为它是听觉的、感觉的,所以不能缺少力度的变化和表现,丰富多彩的力度表现手段,使音乐的表达更加细腻,更加完美,更能因产生共鸣而被人所接受。在音乐中,力度的运用是很讲究的。它不仅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对比和 发展。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与语言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说话时,弱的声音可能比较温柔亲切,或带有神秘色彩;而强的声音,则可能令人激动,振奋或者是紧张。一个好的讲演者,在力度的运用上会是非常精彩的。力度的强弱程度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如多少分贝算是强,多少分贝算是弱。一般来说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如:f、p、mf、mp、sf、pp、ff、diminuendo.、crescendo.等。从最弱的到最强,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但是无论怎样细标记,都无法把声音的层次表达清楚。音乐的表现是无限的,它需要演奏者的创造和展示。

著名钢琴 教育 家涅高兹在他的《论钢琴表演 艺术 》一书中写道:“钢琴家最易获得成效然而也是最艰难的任务之一是形成声音的多层次。”钢琴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而力度则表现声音的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力度的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达出愤怒的狂号、急风骤雨、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敢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喃喃细语、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微笑、幸福、爱情等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表达空谷回声、黄昏钟声、高山流水、粼粼水波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以及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总之,力度的变化使音乐的表现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

任何演奏总是以发出的声音、制造出声音为其目的,那么无论你演奏的是练习曲还是艺术作品,必然就是在声音上下功夫,说得更确切些,就是通过练习力度的各个层次来展现声音的各种效果,达到阐述音乐内容的目的。我们常常听到有些初学乐器者在力度运用上要么是能力有限,控制不了乐器的力度,要么就是对乐谱上的力度标记视而不见,对自己的演奏麻木不仁,结果演奏得平平淡淡,毫无趣味而言。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缺乏乐感”。在学钢琴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学会花大量的时间把音符弹响,这样的学习似乎代价太高了。

情感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年龄的差别。音乐艺术正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情感表现、表达,非词语的交流、沟通。音乐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通过用音乐表现手段来启发、调动潜能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逐步的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并在弹奏中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钢琴集体课是一个具有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它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具有渲染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它不是单一的学习弹琴技巧的课程,而是包括了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课程,是一门综合的教学课程。在钢琴集体课中学习力度控制,力度表现具有很强的优势:第一,它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比如初学钢琴的学生,大部分对于五线谱、乐理知识不熟悉,因此在第一堂课的学习时,先学习认识音符、谱号、拍子等,然后把所学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组合成几个小节,由学生共同讨论,加上力度的标记如:mf、mp、f、p、crescendo、diminuendo等,最后打拍子唱出音符的时值同时唱出力度的标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记得牢,基础扎实。第二,可通过课堂讨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如在学生在学习某一个作品时,对某一处的力度表现没有把握,或者是乐曲中各乐句、段落力度的安排等,都可以通过集体讨论达成共识。使同学们共同享受和体验取得成果的快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习,不仅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而且促进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在钢琴集体课中强调力度的表现,使学生在学习钢琴的开始就重视力度的变化在乐曲中的作用。第一堂课,有针对性地对力度方面做练习,如:在节奏练习中、在技巧练习中、在练习曲中乐曲中、合奏中无时无刻不强调力度的表现,并在练习中运用,使力度的表现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养成一种在任何时候弹奏必须带有乐感的习惯,而不是只看音符不管强弱记号。

集体钢琴课不仅仅是学习,同时也是观摩的好机会。在课上,回课就是观摩,在观摩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可以学习到其他人的长处,同时也看到别人的不足。比如:某位同学在某一个乐句,运用了特殊的力度变化,而使乐句有种惊人的效果,或是某位同学在力度的层次把握的很好等等。因而能取长补短,比较优劣,在不断的观摩比较中逐渐训练 听力,提高了听觉的灵敏度以及对声音好坏的鉴别能力。

教学力度 篇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每堂课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用眼、动手、动口、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是英语教师所关注并致力于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巧设教学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是较理想的一种途径。

一、真实自然,体现语言的运用。

一堂成功的教学课的前奏是一份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教学情景,把课本语言知识自然渗透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摆脱枯燥机械的重复训练。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教学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教表示家庭的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并让学生谈论各自的服装、学习用具和手表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教二十六个字母时,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制的计算机键盘进行字母游戏活动。如果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用英语交际乐趣,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将会大大增强,将会对英语 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控制下的大脑活动具有较强的兴奋力,会迫使人主动地去认识事物,主动地寻求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人处在兴趣反映活动时,对现实环境感受就会既迅速又牢固。

二、互信互补,注重真实意义

在课本中,编排了如此多的对话,如购物、借东西、问路、看病等等,来反映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人们是通过相互询问了解某事,从而达到交际的需求。如果教学设计活动内容缺少,信息差,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比如在教语言点为:

A: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n egg.

A: Is this an apple?

B: No, it isnt.

这样的活动由于缺少信息,其实际意义不大。如果教师让发问的学生转过身去,将物品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令其摸着物品猜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活动就显得既有趣又有交际意义。又如,有些教师在教语言点为:How much is it? 句型时,往往将物品或画像挂在黑板上,这种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融入交际活动之中的做法,才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

三、形式多变,力求活泼有趣

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于兴趣,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并且有趣味性。根据孩子们的爱玩的特点,许多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现。游戏的趣味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学生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可学习和运用新语言知识,又可复习相关的语言点,获得成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常常使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愉悦之中。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就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比如,在教形容比较等级时,请同学们用所学的形容词描述班上任何一个学生,再让大家猜猜说的是谁。每个同学都热切的想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如何,同时,也都想抓住他人的特点,活灵活现地给以呈现,He is clever, but very lazy .he is the tallest boy in our class,同学们绘声绘色描述,优等生、差生、长处、短处都一一显示出来。同学们在轻松的游戏气氛中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又会感被“奚落”,教师及时的因势利导,既能教书又育人,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同学们想的、说的、听的都是形容词及其比较等级。由于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同时进行,对所应用形容词及其比较等级,就产生了情绪记。

四、分层教学,创造成功的机会

依照张思中“差距论”的观点,我们可知,对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学生来说,并非各自智力和接受力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别,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材,驾驭学生,既便是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也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建立心理优势,随时进行调整,实行分层教学,让各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并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比如,在教语言点Whats she doing?时,教师事先在一些小卡片上写些“指令”,Open the d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etc.”请差生前来任抽 一张,照所写的“指令”,做个“哑剧”的动作此时让中等A问:“What is she/he doing? “优等生B回答: “She/He is opening the door.”在这样的合作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善于动脑、动口,进行合作表演,从而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发挥各人的创造力,拓展思维,使他们获得用语言做事的成功感。

物理课堂要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篇4

一、创设实验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实验情境,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

例如,在教学“物体内能的变化”时,笔者根据教材设计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演示实验: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过后,不少学生提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到底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似乎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于是笔者改变教材一举成功的做法,实验时在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了: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笔者便自然地引出一个实验设计时的问题情境: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如何变“看不见”为“可见”?笔者组织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展开过程并上讲台实际操作。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和实验的设计思想均有深刻认识,从而激发了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

二、运用课外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物理实验不能仅局限于物理教材所安排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还要重视教材提供的课外小实验和学生自制实验器材进行的自主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究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静电感应”时,笔者指导学生做“听话的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在水平桌上,用塑料笔杆或塑料直尺在毛衣上迅速摩擦几下后靠近乒乓球。当乒乓球被吸引而向笔杆或直尺滚来时,缓缓移动笔杆或直尺,乒乓球便顺从地追随着它们滚动。这个小实验既有游戏性,又有趣味性。又如:在学习“惯性”时,笔者让学生去感受车辆起步、刹车、转弯过程中人的倾斜情况。

课外实验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及其它学科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代科技发展、信息多样化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创新意义。

三、运用对比实验,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而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借助探究型课堂实验把规律的形成过程、思维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一定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涡流》时,教师可以设计对比实验使学生感悟涡流的效应。笔者首先用变压器说明、演示强阻尼摆、弱阻尼摆(梳形摆)和无阻尼摆在磁场中的摆动时间,借此讲解涡流造成的阻尼效应。然后用自制的涡流演示仪演示磁体在铝管中(用两根铝管对比,一根是完好的,另一根在管壁割开一条豁口,使管中不能产生涡流)下落。学生可以看到,在完好的铝管中,磁体下落要缓慢得多。

四、多元设备实验,启发创新思维

所谓多元设备实验就是对于部分演示实验,教师采用不同的实验设备分别进行演示,然后要求学生对比这些实验设备演示效果的优劣,并思考这些演示方案都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做楞次定律实验时,我校实验室里有现成的演示装置,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单匝铝框的磁通量变化较弱,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不大,因此感应电流的磁场不强,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作用力不大。为了使演示现象更加明显,笔者用漆包线绕制两个匝数约为100匝,直径约为8cm的圆形线圈。其中一个线圈将线头上的漆刮掉,把两个线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线圈,另一个不连接成闭合线圈。做演示实验时,笔者将学校实验室里原本的楞次定律演示器上两边的铝环取下,分别换上两个线圈。在利用这个演示实验讲解完楞次定律后,笔者取出原来配置的铝环,并告知学生这是“原配夫人”,是原来这个楞次定律演示器上的装置之一,然后用这个铝环再次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比前后两次实验现象的差别。学生很快指出了后者现象并不明显。笔者问:“你知道老师是怎样想出用这个线圈来替代铝环的吗?”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思考演示实验设计的思路,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不仅懂得了用线圈替代铝环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设计演示实验的思路:发现原演示实验不足之处→从原理上找原因→针对原因改进演示实验。而这种思路亦是进行思维创新的途径之一。

教学力度 篇5

一、提高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2000年,我镇教师工资平均508元,并且发放不及时,拖欠教师4个月的工资。由于我镇教师工资低,再加上城乡差别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不稳定、进取心差;托熟人、找关系,要求往城里调;因心理不平衡,甚至出现说牢骚话、上访、写人民来信等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压缩其它开支,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发放,落实各项福利待遇。近年来,我镇教师工资的增长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步步高。2002年,教师工资做到按月按时发放,月增资102元;2003又月增资170元,达人均780元;2004年教师月工资人均达958元,比2003年月增资178元;2005年月平均工资达1250元,比2004年月增资292元,是2001年2.5倍,教师工资总额占财政收入的80%。今年1月,我镇教师的工资实现全区统一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数额已超省定标准,并且教师的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也得到了落实。今年10月,我镇教师工资人均月增近400元,月平均工资达1650元,是2001年3.2倍。在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关心教师生活。我们先后投入470多万元,在省庄一中、春雨幼儿园院内建教职工宿舍楼三座,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住宿问题;还利用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慰问教师、表彰教师,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1999年我镇划归泰山区,当时由于我镇经济比较困难,对教育投入不足,除镇一中等一两处学校是楼房外,我镇大部分小学仍是平房校舍,且使用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由于建校时间长,多年失修,我镇岗上小学、刘家庄小学、北许小学等学校已成为危房,对师生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危房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克服困难,积极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加快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2001年,建成德慧希望小学、省庄一中学生宿舍楼;2002年建成刘家庄小学,改造东苑庄小学;2003年,完成了许家埠小学、红庙幼儿园的建设。2004年,改造省庄二中;2005年,改建宦家峪小学、中心小学。近五年,我镇新建5处、改造4处学校,累计投资达1255万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增加内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00年,我镇有小学24处,初中2处。由于我镇财政比较困难,学校内部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除省庄一中、中心小学达到一类标准以外,其它学校教学仪器、图书配备才达三类标准。部分学校连演示试验都难以进行,学生更无法动手操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配备,缺口更大。面对这种现状,镇党委政府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增加内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中小学建起了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投资200万元,购买了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达到了一类标准,教学设施上了一个大台阶,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截止目前,全镇共购买微机409台,达到了小学15生一台、初中12生一台的标准。中小学及春雨幼儿园均建起了校园网或网络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学、中心小学联通了因特网,中学、中心小学等8处学校联通山东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网。另外,镇教育办公室、中学、中心小学创办了“省庄镇教育网站”,中学、中心小学及时宣传我镇教育信息,为教师提供研讨交流和教育教学素材的平台,与区教研中心的“泰山教育网”相联。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办好教育网站,充分发挥教育信息的作用,为教师、学生创设一个新的学习、工作平台,实现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促进了我镇教育事业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工作热情高涨,素质明显提高。镇党委政府关心教师,提高教师待遇,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目前,全镇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爱岗,出色完成了各项教育工作。由于我们加强了教师的师德教育、新课程培训、校本培训,开展丰富多采的教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不断钻研业务,努力学习,使教师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2004年至2005年,我镇有12名教师参加了市区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中小学30余位教师的课在市区获奖,近百篇教师论文在省市区获奖,36人获区教学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称号,5名教师获得泰山名师称号,13名教师获得区级教学能手称号,11名教师重新认定为区级教学能手。

2、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中考,我镇教学成绩再次位居全区前列,报考率达100%,优秀率达30%,录取率达90%。

2005年中考,报考率达100%,优秀率达40%,录取率达96%,我镇总评成绩继续位居全区前列。音体美特长生,2004年录取8人,2005年录取18人,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学各科教学成绩优秀率均在88%以上,及格率、巩固率达10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中、二中、中心小学、春雨幼儿园被定为全国尝试教学实验基地。一中、二中、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今年,镇教育办公室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一中、二中、中心小学被评为“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一中、中心小学被评为“泰安市教学示范学校”。目前,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巩固率达到100%,无辍学现象;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巩固率达到 99.1%;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8%,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比率达88%。

3、规范化、特色化、信息化学校不断涌现。去年10月,春雨幼儿园顺利通过了省级实验幼儿园的复评验收。今年初,省庄二中、刘家庄学校、孛家店幼儿园顺利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园)验收,省庄一中、二中顺利通过市三A级学校验收,省庄一中、二中、中心小学、刘家庄小学等四所学校,也通过了区级校园文化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信息技术示范校的验收。目前,全镇中小学有各级规范化学校6处,其中省级1处,市级5处;有规范化幼儿园10处,其中省级实验幼儿园1处,市级6处,区级3处;成教中心也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教学力度 篇6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5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重要性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渐显端倪,无论是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不难看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缩影,因为它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那么显然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定能够方便教学的开展,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由此,笔者主要通过对传统教育弊端、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等层面的研究,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应用伊始的辅助工具,现目前已经很好的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和课后的交流中。并且在部分高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在这些学校中信息技术基本上融入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譬如许多学校已经构建起了师生资源共享平台、考试成绩自主查询小帮手、校园网络图书馆等一系列的智能终端。久而久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与传统教学相接轨,也逐步的走进了师生的教学活动中。

二、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的裨益

1、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配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成绩分化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即便意识到了问题,也很难做出太大的调整,所以也难免使学生成绩的分化日益加剧。但是当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之后,这样的窘境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学校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去获取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向教师请教时的尴尬同时又高效的解决了问题。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首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其次再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不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最后在课后的答疑方面也是鞭长莫及。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学习效率的具体表现:(1)减少了学生查阅资料所浪费的时间。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在以往普遍只有通过查阅资料去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在茫茫的知识点中,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其重点所以难免就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但在信息技术深入融入教学的时代,学生可以下载教师总结的资料包,然后通过智能检索很快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知识点。(2)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易懂。信息技术与教学接轨之后,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透析,就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了。因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中的影像资料更加具体的反映知识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晰了理解知识的涵义及应用的范围,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能接受知识的效率。(3)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平台。部分基础较弱接受能力不足的学生,在课堂往往不能及时的对知识进行吸收与总结,这就需要课后花功夫去弥补。但是一般情况下,教师下可以就会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加之许多学生羞于相教师请教,这就使得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最后就像黄河泛滥一般不可收拾。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起的师生资源共享平台上,会有在线答疑的教师,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可以很好的隐匿学生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大胆的提问有效的解决学生的疑惑。

3、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学工作其实从本质上讲是教与学的综合,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利益,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人民教师切身的利益。但可喜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双赢的教学改革方案。因为其改变了以往需要教师长篇板书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轻松的进行公式演变、习题计算、思路分析等工作。这样一来就极大的解放了教师的双手,从而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高效的推进教学进程。于此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粉笔末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师本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即仅仅只能跟随某个教师的思路去学习。然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后,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并加以甄别的进行知识吸纳的主动获取者。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三、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

1、教学应用多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更加普遍和多元。或许到了未来的某天,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当然只是一种猜想。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教学软件的开发,信息技术会越发深入的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并且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会逐步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等问题,从而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2、教学模式更加开放。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会使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开放。学校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构建起数字化校园、并且也有可能会实现远程教学,所谓的远程教学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与课堂同步对接,学生学习就不再受时空的约束了。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还会出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应用来丰富现有的教学模式。

四、结言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无论是对社会文明发展,还是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由此观之,在教学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合理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于此同时又能后减轻师教与学的负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节省了学生的时间,由此就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能的全面发展。一言以蔽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大有裨益,因此各个学校一定要把握机遇,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燕玲.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教学力度 篇7

关键词:武术教学,国际化,发展方向

1. 引言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即将走上奥运舞台,和世界体育文化融合,它独特的内在精神也将不断被各民族认同和接受,在发展上不盲目学习西方,也要有自己的风格,使中华武术代代相传并对世界人民产生积极的影响。

2.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对中华武术推向世界的影响

2.1 西方体育的文化。

西方体育虽然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主要特色依然如西方社会一样,是在一定规则制约下的竞争。我们习惯于把这种体育称为“竞技体育”,在这种竞技体育中,竞争是其灵魂。在这种竞争下,参与者竭力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种体育并不把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最后的落脚点和最后的追求目标,而是一种以追求个体人格精神展现为目的活动。西方这种充满好斗心理的本质,在学习中华武术时是要受到传统文化约束的。

2.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了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教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个性。中国古老的哲学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而且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统一,而且要求个人内外协调统一。这种和西方体育有明显差异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给世界文化注入清新的空气,会使世人对健身方式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和融合。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入另一个民族,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两种文化同时激浊扬清,形成更有生气的文化形态。两种民族文化的碰撞使其精华糅和衍进,使世界文化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武术的内容会给西方体育的训练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西方体育的竞技观也一定会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冲击,弥补中华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不足,促进武术文化进一步发展。这种冲击和融合会使武术文化产生新的生命力,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血液。

3. 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路

不容回避,当代武术不论是在国内传承还是在国际推广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应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当代武术人、体育人的使命,不可否认,国际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并非唯一出路,至少目前不是。这并不意味着武术要重新回到固步自封的道路上,当代武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传统武术,加以精心保护与整理,再逐步普及推广。这并不是为了在文化冲突与交流中获得某种安全感或归宿感,而是要练好内功,蓄势待发,以更好地迎接西方体育文化的挑战。

3.1 要坚持武术的传统风格,并加以科学保护。

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武术国际化的“灵丹妙药”之前,我们应该对传统武术进行完整的保护,必须坚持保护武术的传统风格。当然,要保护武术的传统风格,并非不加分析地选择死板传统,而是要以科学的精神去对待传统武术。必须在加大对民间流传的传统武术收集整理力度的基础上,审视并保留其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并以现代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科学理论去重新构建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使其逐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让现代人能从科学的角度更好地认识、习练传统武术,更好地推广传统武术。

3.2 要重视传统武术在国内的大众化、普及化。

毋庸置疑,武术要走向世界首先必须解决在本民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由于受竞技武术功利主义思想和传统武术门户之见、习练困难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艰难。传统武术的大众化、普及化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迫切任务。而要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目标,必须抛开陈规陋习、门户之见,革新习练方式,并大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其实传统武术并非真正缺乏受众,其突出的健身、保健功能及崇尚自然、和谐的理念,使之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祛病延年的最佳的途径,对大众健身具有独特的价值。

3.3 要加大对传统武术竞技性功能的挖掘。

在传统武术的国际化过程中,国内不少专家、学者的一个普遍观点就是传统武术的对抗性不足,必须加以竞技化改造。因此。传统武术要传承发展,必须加大对徒手和器械项目竞技性的挖掘,并构建自身特色的对抗形式(如擂台赛、对抗赛,选手设置“段位制”等),而不是一味地在形式上模仿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武术必须以其自身特有的形态、无与伦比的人文魅力应对西方体育的挑战,并获得应有的地位。

3.4 需确立传统体育在国际化推广中的优先发展地位。

无论武术如何进行改革、创新,都必须坚持的是:只有尊重本民族自身的体育文化传统,并加以科学开发,才能使传统武术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武术要真正让西方人了解、接纳,首要的任务是让西方人了解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任务实非功利性日盛的竞技武术所能承担,而唯有传统武术方能胜任。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武术与政府体育机构首先要重点加强与有关国际体育联盟的联系与协作;其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一是派出人员、机构在国外有目的、有重点的普及推广传统武术;二是吸引国外武术爱好者来中国学习深造,以逐步扩大传统武术的国际影响,并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同。

4. 结论与建议

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应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当代武术人、体育人的使命。希望通过武术“德”与“道”的熏陶,培养子女自信、宽容、谦逊的“君子”人格,这是普通大众人民觉悟的提高。看来不论是从使命或者是人们觉悟的提高上,都要求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加大武术内容的课时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韩风月, 傅砚农.武术国际化发展辨析[M].体育文化导刊, 2O04, (7) .

[3]刘树军.民族文化差异与武术国际发展的哲学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8, (2) :56-58.

教学力度 篇8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迄今已有120年历史, 是安徽省三级甲等医院, 作为皖南医学院的直属附属医院, 承担着学院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口腔等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 是皖南医学院的教学培养基地, 2008年6月份我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检查, 针对医务人员完成繁忙的医疗工作同时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这一特点, 我院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 领导高度重视,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我院一贯高度重视教学工作, 把教学工作提高到首要位置, 并设立专项资金投入于教学中。为迎接这次评估检查, 我院一方面迅速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评建领导小组和由主管副院长任主任的评建办公室, 具体负责整个评估工作的部署和各项评估任务的落实;一方面健全教学组织, 建立科教处—教研室-科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在科教处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各临床教研室的作用, 确立“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室职责”、“教研室主任 (副主任) 职责”、“教研室秘书职责”等制度。使教研室应成为各科室的龙头[1], 管理、规范、监督各科室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制度体系的保障下开展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在每个科室设立教学干事, 由教学干事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及带教工作, 教学干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 制定各专科的临床带教疾患, 把教学内容分解, 使整个实习带教活动在各个教学单元有条不紊地进行。2007年开始医院在临床科室试行“一对一”实习生导师制, 不同于教学干事的职责实习生导师是对其学生实习过程实行指导, 全面掌握该生学习情况, 进行必要的补缺补差, 以保证学生较好地完成其学业。

2 保证投人, 改善临床教学的条件

继续保证和增加对教学的投人, 创造整体优化的教学条件, 从各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医院教学发展。医院拨出专款用于建设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基地、实验外科、教研室、科教处集中办公区。临床技能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 具有功能性、病理性、评估性的教学模型, 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分娩机转等, 还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及医学教育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反复听辨各种心脏病理性杂音、反复触诊不同大小的肝脾等;制作开发了具有医院特色的多媒体等辅助教材供学生学习;引人网络教育, 实现网上医学动态教学、操作录像讲解。此外, 医院还鼓励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医学教育人员开展教学研究, 申报教学研究课题, 对中标课题给予1∶1的科研经费匹配。

3 完善教学档案建设, 努力做好自评工作

科教处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评估材料和评估任务, 准确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 指导各科室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充分发挥教研室、各科主任和教学秘书职能, 认真做好评估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归档保存等工作, 包括教学工作计划, 本科生培养计划;教学课时, 教学内容,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内容, 学时及授课教师排班, 出科考试成绩及试卷, 病例讨论分析纪录, 教学查房记录, 教学讲座记录, 中期考核成绩等。并要求各教研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好自评工作, 着重解决一些平时应该解决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自评总结过身去、分析现状、规划未来把自评的过程变成建设和改革的过程, 变成改进教学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转变教学观念

科教处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经验交流会, 有目的在教研室之间、科室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 以增强全员教学质量意识、质量观念和质量标准, 扭转医务人员将教学工作视为负担, 对临床带教采取逃避、敷衍、应付的态度。“医疗是基础、教学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 促进医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教学为中心, 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使医务人员人人参与教学工作, 热爱教学工作, 以主人翁的姿态,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迅速行动起来, 竭力在全院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将教学工作深入人心, 逐渐转变成医务人员一种自然性、习惯性、常规性工作, 积极投入到迎评创优之中。

5 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 狠抓教学环节质控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 带教教师需以教师和医师双重身份为学生树立榜样, 为人师表, 其言谈举止、工作态度、思维特点、操作方式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临床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最为基础, 对学生的实习及行为导向有深刻的影响, 因此, 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及教学经验。我院有教授、副教授近100人, 其中部分教师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 有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这些理论知识全面、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组成了我院精良的师资队伍。根据我院的要求和规定, 直接带教的教师均需主治医师以上资格, 这样就保证了教学队伍的稳定和高质量。我院每年定期派遣带教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专业与教学学术会议及培训, 以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培养。切实做好临床见习和实习带教工作, 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 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密切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积极开展评教评学工作, 认真收集专家和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考评意见和建议, 及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学老师, 以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目的。医院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和主治医师教学查房比赛, 在全院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充分发挥教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不断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6 规范目标管理, 落实实习计划

学生实习效果如何, 很重要的是各科室是否有效地落实实习计划。在抓实习计划的落实上, 医院把严抓医疗文书的规范、细抓基本技能操作和狠抓床边理论教学作为突破口, 逐步摸索出比较成型的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办法。科教处将实习大纲所要求掌握的临床技能操作项目分解, 由各科室根据自己的专科特点负责其中的部分临床技能培训。医院施行“2, 2, 1, 1”的实习目标管理, 即要求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 每周至少完成2份大病历、在病人身上做2项技能操作, 实习科室每周至少安排1次教学讲座, 1次教学查房。对其他专科的教学查房、专题讲座和疑难、典型病例讨论等也作了相应的要求。同时, 医院还组织学时报告、专题讲座每月不少于2次, 要求学生必须参加, 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理论知识。

7 科教处督查到位, 教学质量全程监控有力

近年来由于医患关系的变化, 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增强[2], 增加了患者拒绝实习学生的问诊、查体, 尤其是进行相关诊疗操作的比例, 对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训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以迎评为契机, 我院特成立了由内外妇儿等多个临床教研室的高年资主任 (副) 医师职称人员组成的技能培训专家组, 专家组首先共同编写了《临床基本理论知识手册》和《临床基本技能手册》及其配套光盘供学生学习, 其次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 统一细化了各科室的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任务和指标。科教处根据培训指标每半月组织专家组深入临床科室, 对实习生的着装仪表、胸牌佩戴、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学生的教学查房能力、病历书写质量、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进行出科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通过科教处和专家组的共同检查和督导, 医院教学过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有力促进本科教学内涵质量提高。

8 规范教学查房制度, 提高教学查房质量

教学查房制度是临床科室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3], 是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是培养合格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是医学生走上医疗工作岗位的重要的一步。为使各临床科室的教学查房工作能够更加有序、有效地进行,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院特于2007年制定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学查房基本模式与要求》并规定各临床科室教学查房责任人, 建立了一套规范的临床教学制度。通过临床科室各级医师的教学查房, 实习生不仅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温习和巩固,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改变了学生的思维定式, 由纵向思维模式向横向思维模式, 即向临床思维的转变, 还通过各级医师的业务水平、责任心、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学到做人的道理。

9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提高全员教学积极性

医务人员扮演者双重角色, 在临床上既是医生又是老师, 将繁忙的医疗工作和大量教学工作一肩挑, 故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积极开展评教评优工作是加强我院本科教学建设的有力保障。我院对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每月发放定额的教授、副教授津贴, 对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研室秘书和科室教学干事均给予一定的工作津贴。医院制定了完善的教学奖励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 每年根据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打分和平时教学检查的结果开展优秀教学干事的评选活动, 评选的结果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宣读和表彰, 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教学积极性。为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和提高, 今年我院实行了教学工作考核与科室奖金挂钩的政策, 保证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对医务人员教学能力和医疗水平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从而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加强对外竞争力。

通过这次皖南医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我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医疗质量等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对医院知名度提高及后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意义。我院将紧跟高校教学管理步伐, 与学校教学工作接轨, 以迎评为契机, 积极开展以评促建, 评建结合, 认真严格按标准、按规范执行, 不断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内涵建设, 提升我院本科教学管理水平, 将我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推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培养出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和复合型医学人才。

摘要:教育部自2003年以来在全国开展5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是为了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工作水平, 贯彻中央“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 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教学质量宏观管理和指导。本文探讨了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教学医院在接受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增强教学意识, 规范临床教学管理, 强化操作技能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教学评估,临床医学,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巧娱, 董临江, 贺敬波.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浅谈[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20) :47~48.

[2]谢肇, 赵永亮, 陈自强, 等.构建“教、学、督、管”四位一体临床教学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2) :370~373.

教学力度 篇9

一、钢琴弹奏中节奏在乐曲中的的重要性

钢琴的弹奏过程不但是一种艺术表演手段, 更是一种演奏者与音乐实现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演奏者的内心情感能赋予音乐灵魂, 而节奏的掌握往往能给予钢琴乐曲强健有力的脉搏。演奏者所弹奏出的音乐, 在附带了自身的丰富情感的同时也夹杂了乐曲作者内心的共鸣。而良好的节奏掌握, 往往能够使整首钢琴弹奏的乐曲给人以震撼, 能够更加真实地向我们展现音乐作曲者的内心实际情感与思想, 从而通过音乐实现作者与演奏者、观众的交流。由此可见, 乐曲节奏的掌握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钢琴教学中节奏技巧的训练方法

(一) 单提节奏因素进行练习

在针对中职钢琴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曲子当中的节奏因素单独提出来加以系统练习, 将音符当成组成节奏的节点, 再用过拍手或用节拍器敲击等方法, 准确无误地敲击出这些节点, 从而使学生有效地体验节奏训练过程中中所存在的趣味性与节奏的相关特征。

(二) 进行二对三的节奏性练习

中职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技巧还缺乏一定的基础, 我们可以多对其进行二对三的节奏练习, 也就是双手进行配合拍打, 左手每打出两下, 右手同时排出三下, 紧接着双手进行交换。通过这种节奏性的锻炼, 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节奏的节点掌握能力。

(三) 通过速度训练增强节奏性的掌握能力

在利用速度进行节奏能力的训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敲击桌面进行训练, 可以分别通过中速、快速、慢速等三种速度, 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速度性节奏训练, 进而使学生能够利用节奏的掌握, 均匀地打出2/4拍的强弱以及3/4拍和4/4拍的强弱, 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各拍子之间的强弱关系。

(四) 三拍子强弱弱的练习

在对学生进行三拍子的力度训练过程中, 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例如在第一拍的时候拍拍手, 在第二第三拍的时候跺跺脚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肢体上的节奏性, 再配以打击乐器的伴奏, 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拍子强弱弱的练习。

三、中职钢琴教学当中的力度训练

(一) 钢琴演奏过程中对于力度训练的意义

所谓的力度训练, 也就是钢琴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对于钢琴音量的控制训练, 演奏者对于音量的强弱程度、轻重程度的控制, 往往能够直接给演奏出来的乐曲赋予力量。钢琴的演奏力度往往在乐曲作品当中的表现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和谱写曲子时的内心感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钢琴演奏者通过对钢琴力度的控制, 不但使乐曲演奏的情趣变得更加丰富, 同时也能够将音乐曲谱本身的内涵更加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从而使整个钢琴的演奏过程变得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对于钢琴演奏而言, 演奏者力度上的变化往往能够使整个表演过程体现出不同的意境, 或如疾风骤雨、或如同万马奔腾, 能够向观众释放出强大的感情能量。同时, 通过演奏者力度的转变, 钢琴演奏也可以有效地表达出叹息、微笑、温暖、喜悦以及哭诉等乐曲作者本人极为复杂微妙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随着演奏者的力度转变, 钢琴的琴声往往还能够弹奏出高山流水、空灵缥缈的意境和感觉, 让欣赏的人能够在意境当中体会到如同身处大自然当中的奇妙变化。钢琴的演奏之所以能够千变万化,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演奏者对于力度的掌控, 这种掌握力度的能力和技巧能够使音乐的表现形式无限化的扩大, 再加上演奏者自己想象力的发挥, 使音乐能够充满无限的可能。

(二) 提升力度控制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对于力度的提升,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对手指进行充分的练习。手指是演奏音乐的主要工具, 演奏者通过手指的有力、灵活以及便于控制等特性, 对钢琴乐曲的演奏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对中职学生手指的技巧练习来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触键以及调节力度等工作。2.手腕、手臂练习。想要有效地掌控弹奏的力度, 光依靠对手指的力度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对手腕以及手臂进行放松训练, 只有手腕手臂与手指有效配合, 才能够演奏出多变灵活的各种音色。

(三) 三连音的力量练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对节奏的三连音掌握不是很好, 直接影响乐曲的情绪和完整性。对于三连音的练习, 首先应该做到放松, 其次要注意对手的转动, 在力度上应该分别进行重、轻、更轻的有效训练, 再通过连贯的带弧线动作, 将三个音有效连接在一起, 并进行周而复始的训练。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熟悉和掌握三连音的节奏用法。

(四) 学生右手4、5指的力量训练

学生右手的4、5指本身力量就弱, 因此也就需要进行这两根手指的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 具体做法是手指从掌关节抬起来, 手指打开, 根据节奏强弱, 适当地使手指落到键底, 这就是手指的力量。为了能弹到键底, 指尖必须抓键, 然后马上弹跳起来, 这就是爆发力。简单地说, 即手指的力量集中到指尖上, 手指抬起来, 打开—落下—抓键—弹起来。练习手指4、5指的力量和爆发力 (建议用跳音来练习) 。跳音练习是体现手指力量和爆发力最好的方法, 即指尖在一刹那抓键而弹跳起来。体会硬碰硬、相互排斥的感觉, 感受键盘的弹性。因此, 手指抓键, 指尖才能结实, 弹到键底才能弹跳起来。

钢琴的弹奏技巧一般来说指的是表演者能够依照自身的思想和感情等, 通过钢琴, 以灵活且有力的手指弹奏动作而将内心情感对观众进行展现的一种技艺。钢琴的演奏在技巧方面往往更加重视一些艺术性以外的东西, 如手指弹奏的速度、节奏以及力量等;对于节奏和力度的训练, 往往能够使演奏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能够恰到好处地弹奏出乐曲的轻重缓急, 从而使整首曲子对观众产生强有力的震撼作用。

摘要:我国人民对于钢琴艺术的欣赏与追求程度越来越高, 国家对中职钢琴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了。十二五规划教材《钢琴》以及《拜厄》的推出, 使我国的中职钢琴教育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对于我国的中职钢琴专业学生而言, 想要能够弹奏出具有优秀水平的钢琴乐曲, 首先就必须正确掌握钢琴演奏的相关技巧。钢琴的弹奏技巧训练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耐心才能够收到成效的过程, 钢琴学习者想要在一朝一夕之间学会是不现实的。本文将专门针对我国中职学校的钢琴实际教学应用, 对钢琴的节奏与力度的训练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 并提出更为有效的技巧训练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钢琴教,学技巧训练,节奏感力度

参考文献

[1]杜泰航.论钢琴演奏技巧的多样性[J].钢琴艺术, 2013 (5) :28-30.

教学力度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护理人才

实践性教学是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高护理专业学员的操作技能, 以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是摆在我们护理专业教员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经过近几年不懈地探讨、研究和实践, 在加大实践性教学改革力度, 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方面,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1 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1.1 突出护理特点, 明确实践性教学目标

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护理人员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直接关系着病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的利益, 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学员能否在护理实验室把基本功练好, 是培养和造就“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一环。不断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满足学员毕业后的第一任职需要, 培养能够胜任部队和医院护理工作的高素质通科护士, 是我们进行实践性教学的目标。

1.2 整合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

一是理清教学内容。对教研室承担的22门课程, 分别明确授课的重点内容, 避免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发生, 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二是压缩理论教学, 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总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压缩、删除过时的、与现代化教学不相符的内容,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和《护理操作技术》突出应用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了实践教学的份量。

1.3 调整讲练比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不断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以满足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需要为目标, 根据现有的实验场地、实验条件, 我们将《基础护理学》的讲授与实习比例由1∶0.8调整为1∶1;将《急救护理学》的讲授与实习比例由5.6∶1调整为4.75∶1;将《护理操作技术》的讲练比例由0.26∶1调整为0.12∶1, 做到精讲多练。

1.4 强化教员素质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教员是教学改革的主力, 是加强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对担任本专业授课的教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其教学素质:一是要抓好教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教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强化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二是加强教员的业务培训, 坚持每月听课四次, 进行集体备课, 以统一内容、统一操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三是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熟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掌握教案书写要领和各种教学文书的书写, 并鼓励教员发表文章。

2 规范实践性教学, 制定完善的训练和考核标准

2.1 规范操作程序

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员护理专业素质的关键。我们以全军第四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兰州军区卫生部下发的《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为依据, 制定了46项护理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 并依据规范化的原则, 分别将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和护理操作技术等的技能训练项目进行划分, 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设计出训练操作程序, 让教员以此为蓝本、统一备课、分组实施;让学员以此为教材、规范操作、统一训练。

2.2 制定完善训练和考核标准

专业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员掌握标准的护理技术, 从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进行规范实践性教学, 必须以规范化标准为准绳, 这个标准不仅是衡量实践性教学效果, 更是检验专业技能训练质量的尺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修改、制定、完善了技能训练和考核标准, 并印刷成册, 下发教员、学员人手一册。使教员示教有标准, 学员练习有标准, 实习组织有标准, 考核验收有标准, 使技能训练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

3 做好实践性教学组织管理, 确保教学效果

3.1 狠抓学员基本功训练的落实

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效果, 狠抓学员对基本功的训练和教学组织管理的质量, 是使学员达到技能训练要求和标准的关键。为了达到此目的, 必须狠抓基本功训练和对“四练”要求的落实, 即“课堂示教当堂练, 单元小结综合练, 课终验收系统练, 实习前夕强化练”[1]。尤其是学员在下实习点前, 利用一周的时间, 对所学过的最常用的、也是必须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 进行强化训练, 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实习的适应期, 更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养了学员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了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我们将每名学员在基础护理操作的学习中, 必须完成61次的护理操作内容增加到127次。对最常用的、必须掌握的15项护理操作技术, 除增加9次课26个学时的操作练习, 还将一项操作在一次实验课上必须完成1次改为必须完成2次。另外, 还制定了护理操作达标登记表, 由任课教员逐人逐项地进行登记。课终对平时成绩进行汇总, 并和课终操作考试成绩挂钩。

3.2 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开放实验室。为了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每周利用2-3个晚自习时间开放实验室, 为学员提供训练场地, 供学员进行操作练习, 教员轮流进行指导。

开展知识竞赛。为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并于每次课终时, 组织学员进行智力竟赛和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活动等。另外,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 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内科、外科等专科的模拟检查训练。

3.3 增加临床见习机会, 使学员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

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护理学基础》的授课中, 根据有关章节, 增加护生到临床见习的机会, 以促使护生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 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4 固定实习医院, 定期检查指导

为了不断加强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选择了带教力量强、带教规范的医院作为学员见习和实习的定点医院, 这样既可达到让学员多看、多学、多做, 不断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又便于实习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考核。教研室并定期组织教员利用15-20天的时间, 下到各实习点采用和护理部、护士长、病员分别召开座谈会, 跟班抽考的形式进行检查和指导实习。

4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试管理

4.1 学校内专业考试的管理

对《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三门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分别在期中和课终进行理论考试。《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和《护理操作技术》在课终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试, 其成绩单独计算, 不与相应的理论成绩折合。

4.2 实习期间考试的管理

教研室每年3月、10月利用教员下实习点, 检查实习的时间进行。采取综合理论考试 (内科护理学占30%、外科护理学占30%、基础护理学占40%) 和跟班抽考专业护理操作技能的形式进行。

4.3 毕业时考试的管理

建立护理专业毕业考试题库, 实现教考分离。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必考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护理学基础》的理论考试, 由过去分别考、分别记分, 改为出一份综合试卷 (内科护理学占30%、外科护理学占30%、护理学基础占40%) , 时间为100分钟。对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在护理实验室进行, 采用每人必考1项 (静脉输液) 、抽考1项无菌操作或非无菌操作, 由护理教员和外聘专家共同评分, 外聘专家督考的方式进行。其具体考试内容和模拭, 逐年逐步得到了完善和规范。

参考文献

“陈”的力度 篇11

然而在一个维新的时代里,“陈”这个字所暗示出的新与旧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被孜平为单向的克服和忘却。时尚成了判断力的最终来源。甚至在《今天》派诗歌以来的当代汉诗的写作和评判的传统中,时尚的力量也开始清晰可见了。对新的写作疆域的开拓,以及对与这一开拓的使命相契合的写作技艺的尝试和探索,将如下一些表面上互不关联的倾向统合起来:对新的意象和新的词语关联可能性的追求成为诗歌写作的核心,这一倾向的最为简约的表达是“为语言松绑”;直接以抒情为目的的诗歌即使不是绝对的“非法”,至少也是有待质询的,因为直接的抒情性里几乎可以导出所有陈腐的诗歌意象;在小心翼翼地避免抒情性的同时,诗的好坏几乎成了纯粹的语言问题——语词关联在一起的新鲜度以及由词语组合的音节和声调构成的一首诗的“口感”;对强调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轻锐和单薄,是由一种刻意地做旧而来的表面上的平实效果来平衡和约制的,而这一倾向也同样满足回避直接抒情性的要求。上述这些倾向构成了某种窒息性的氛围:使现代汉语诗歌的其他可能性被越来越多地视为歧路(另一个关于道路和方法的神话)。

在这样的氛围里,能读到一首真正意义上朴素的诗,是令人何等兴奋的事:

黑色地图

北岛

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我回来了——归途/总是比迷途长/长于一生带上冬天的心/当泉水和蜜制药丸/成了夜的话语/当记忆狂吠/彩虹在黑市出没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我是他的回声/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

北京,让我/跟你所有灯光干杯/让我的白发领路/穿过黑色地图/如风暴领你起飞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我回来了——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首诗是一首“陈”意十足的诗。

首先从结构看,全诗分为五节,每节五行,每行字数在四至八字之间。对于现代汉诗写作而言,也许如此整齐的结构本身就是危险的。问题还不止于此,首节与末节之间的对仗和呼应的关系是否也有太过工整的嫌疑?其次从用词和意象看,如“生命之火”、“干杯”和“明月”,也都有因为过于熟悉、缺少距离感而被指为陈旧的危险。

然而,在细读整首诗之前,仅靠诗的外在结构和孤立的语词、意象得出的任何轻易的评判,都可能在根本上成为对这首诗的错失。而且我相信,这一错失也将意味着失去了一次更好地理解和接近当代汉诗写作中的汉语性问题的契机。

“寒鸦”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在这首诗里可能也有写实的成分(见北岛《乌鸦》)。“终于”暗示出了某种期待,而所期待的竟是由“寒鸦”拼凑而成的“夜”。如果没有冒号后面的补充说明,这将是令人费解的。“黑色地图”是对“夜”的解释,从而也使由“终于”暗示出的期待有了着落。“地图”是路途中的指南,于是我们知道这里的期待与行路有关。“地图”使行路成为可能,而“黑色”则意味着对“地图”的揭示力量的遮蔽,这一遮蔽是有待穿越的。然而,要行到哪儿去呢?接下来的诗行“我回来了——归途”告诉我们:诗人所期待的是归途。由这个答案回溯,“寒鸦”这个古诗中的意象也就更加具体了:冬日黄昏里的乌鸦,迟到的归巢者。然而,“归途/总是比迷途长”,而且也“长于一生”。“长于一生”表明这里的“长”是时间性的漫长。“迷途”有两种可能:其一,想要回家却找不到归途;其二,根本无家可归。在这首诗里应该是后者。在完全丧失了归向的迷途中,没有了期待,时间也就失去了意义,无所谓长短。因此,有方向的归途也就有了迷途所没有的品质——漫长。而漫长的期待带来的痛苦和幸福,竟是无尽的。本节的最后两句,留有某些无法穷尽的东西,有待与诗的整体的互释。

诗人的归途已经开始了,还是只得到了使归途成为可能的地图?第二节的首句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这里有两种可能:如果诗人的归途已经开始,那么“带上冬天的心”就是为归途所做的某种准备,某种最坏的打算;而如果诗人的归途还只是某种可能,那么它就是在为使这可能成为不可能的某种因素而做的准备。首句后面紧跟着两个由“当”起首的句子,表明后面的诗句给出了之所以有必要“带上冬天的心”的原因。“当泉水和蜜制药丸/成了夜的话语”:这里“泉水”和“蜜制药丸”与延续生命、疗治疾病有关,然而如此重要的东西却成了空洞的“话语”,谁的话语呢?诗人的吗?北岛曾经用过福柯的话语理论,在文章中以及在讲课中,因此“话语”这个词在这里不能作寻常的读解,而应读为代表着某种压倒性权力的东西,在它的面前,延续生命的希望在消耗着。希望谁的生命延续呢?而这希望又是为了什么呢?“当记忆狂吠/彩虹在黑市出没”,谁的“记忆”?是诗人的吗?如果是,那是些什么样的记忆呢?“狂吠”似乎表明这记忆与愤怒有关。“彩虹”是指希望吗?“黑市”意指某种暗地里操作的、没有固定规则的地方,在那里,希望成了悬疑。这表明,归途对诗人来说,还只是一种可能。

第三节是全诗的枢纽和核心,也是前两节的重心所在,期待、归途和希望都根源于此。“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我是他的回声”:父亲是归途的那一端,他的飘摇的生命使得原本就漫长的归途更加漫长了。父亲病中的衰弱在期待和悬疑中的不断放大,使对归途的等待也越发难以承受。在接下来的诗行里,另一条质地不同的路途被引入进来:“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旧日情人”的隐身似乎表明这是一次过期的赴约,赴约者转过最后的街角,却发现约会早已取消。旋转的信暗示出迷失,从而给这赴约的路途赋予了迷途的本质。在这里,归途与迷途的主题以另一种形式被再现:迷途的晦暗含糊反向衬托出归途的清晰强烈。然而,对比并不是这一节的全部,其根本的焦虑在于:任何一条道路都有可能成为迷途,即使最清晰强烈的归途也不例外。

进入第四节,重逢突然成了某种确定性的东西。诗人在一种狂喜的心境中,几乎忘记了修辞的必要:北京以及北京的所有灯光都变得如此的切近,触手可及。“让我的白发领路/穿过黑色地图”,白发表明沧桑和岁月的累积,表明时间的久远,同时也表明了踏上归途的迫切;这里,“穿过黑色地图”是多少有些歧义的:在诗的第一节里,“黑色地图”更多的是某种被期待的东西,而在这一节里,它似乎完全成了多余的、甚至是阻碍性的东西。“黑色”给地图带来的遮蔽力量,成了注视的焦点:它是必须穿越的,而且能够穿越。而引领这一克服性的穿越的是“白发”。白色有可能成为对黑色的克服,但并不总是这样。而白发是对黑发的克服,同时也就意味着对青春的克服。然而,这一克服并不是单纯否定性的,因为它同时也克服了年轻的代价:锋利和简单。因此,白发里累积的由成长的代价换取来的成熟的力量,使它成为对坚硬而单纯的黑色的理想穿越者。“如风暴领你起飞”:“你”指作为归途的那一端的北京,此在的冲动(风暴)被投射到作为方向的他者:在朝向北京的归途中,北京扑面而来。

最后一节是前四节的总结。“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我回来了”,“排队”是一种程式化的等待,而“那小窗”则意指权力的窗口,排队排到了窗口关闭的一刻,意味着只是在最后一刻,悬疑才最终解开,重逢才成为现实。在“关上,哦明月”这一行里,关上的窗户意味着最终的确定性的降临,在这一瞬间,心境的完全畅开使一向被漠视了的明月以格外亲切的面相出现。“哦”在这里有双重的作用:在第二行诗句中“关上”与“明月”的对比中,它是郁积于胸中的焦虑的倾吐,一个压抑不住的声音;而在第二和第三行之间,它是感叹词,引出的是一个道说的对象,对着“明月”所象征的故土,诗人说:“我回来了。”重逢变成现实了,然而“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这是怎样的重逢呢?难道不是为了那最终多出一次的告别的重逢吗?由瞬间的喜悦掀揭出的沉痛,在诗的结尾处完整地展现出来。

正是那只多一次的告别,使得归途最终成为永远无法到达的归途。归途无尽的漫长,长于行路者的一生。当终点已经消失,归途就变成了朝向虚无的方向。向根源回归,即使根源已经不在:这是人的最本己的倾向,这倾向超越了每一个走在归途中的个体的生命。到这里,诗的首节留下的无法穷尽的意蕴,才得到了充分的诠解。

在完成了对整首诗的细读以后,我们可以接下来试着对这首诗加以评判。

首先是整体的印象:这是一首非常有力度的诗。而它的力量就来源于它的直接性。在《黑色地图》里,首节和末节中最醒目的诗句,既是这首诗的魅力的来源,也为整首诗的品质带来了根本的危险:使这首诗有可能被格言化,使诗意的完整成为格言的片断。事实上,对于这种危险,北岛本人在写作中是有着清醒认识的。除了早期的作品,他的写作似乎一直在努力克服在他的语言中太过自然的格言化倾向,这方面的代表作中,较早的如《履历》,晚近的如《古堡》。然而,在这首诗里,格言化的风格又一次出现了。格言之所以成为格言,在于它的醒目;而醒目必有其代价:随着使其醒目的东西由陌生变得熟悉,曾经醒目的一切会以最不触目的方式被忘却。因此,在现代汉语诗歌的一般写作取向中,拒绝格言成了安置格言的惟一方式。然而,我们真的无法找到更具建设性的方式了吗?至少在这一点上,《黑色地图》的写作可以算得上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将格言的锋锐安置在一种悠远的力量里,让格言围绕着一个直接性的力的根源。换言之,在《黑色地图》里,格言化的诗句之所以成立,在于它是某种根源性的朴素情感的绽开。而这种根源性的朴素情感是其全部力量的来源。

其次看它在北岛个人写作中的位置:在经历了宣言式的怀疑(《回答》)、大写自我的倒置和退却(《履历》)和语言的流亡(《关键词》)之后,《黑色地图》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写作阶段的开始呢?还是一次纯粹偶然的写作?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一个整体的判断:《黑色地图》的出现是北岛写作中的一个变数,是一首难以归类的诗。在这首诗里,一个“全新”(对于现代汉语诗歌而言)的主体出现了:“我是他的回声。”这个主体有别于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语境滋长出来的主体的破碎(那些沉浸在个人的潜意识中的主体、那些被个体细微的感觉锁住的主体),但也有别于曾经在北岛的诗歌中出现的完整的、无所依傍的自由的主体。作为一个悠远存在的回声的主体,始终处在与其根源的无法割断的关联中,这一关联在陆象山《鹅湖和诗》中曾有过最为完整的显现:“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这一主体位置的出现,很自然地引入了一种当代汉诗中罕见的伦理品质,而这一品质让我依稀看到了杜甫的某个侧影。

教学力度 篇12

1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从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至今, 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应用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 从刚开始的计算辅助发展到如今课堂展示、形象教学、问答在线、图书资源库等诸多方面。另外, 新的信息技术 (如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 的应用, 使教育方式从简单的课堂教育发展到虚拟课堂、网上学校联盟、不同年级各学科课程的同步点播和直播等多种教育方式并行的现况。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现状下, 高中教师也转变了传统的备课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 将简单枯燥、繁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趣味性、立体性、形象性的体现方式,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高中教学产生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应用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2信息技术应用对高中教学的深远影响

2.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减少许多学生资料查找、内容抄写、复杂计算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 能提高学生时间利用效率, 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来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 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性地去进行学习, 在发现自己学习的弱点后, 自主地通过网上课堂、在线问答、教师精讲等信息科技提供的资源来查漏补缺, 减少课堂上浪费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上的时间,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 使更多原来难以被学生理解的知识, 以多种各自不同的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在学生眼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多选择, 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 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2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首先, 信息技术可以减轻教师备课教课过程中的书写量, 改变了传统以写为主要教育辅助手段的方式, 多媒体、网上课堂、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了教育的主要辅助手段, 大量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其次, 信息技术解决了教师重复教学、问题重复讲解等低效率问题,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变成一个视频, 让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观看学习;针对问题做出详细讲解备案, 既可以通过专门的视频讲解, 也可以通过师生在线回复学生, 极大地减少了教师平时重复的工作。

再次, 信息技术更是减轻了教师教训学生的工作压力, 在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后, 教师就可以减少耗费在传统课堂上不停教训学生认真听讲的时间, 等待考试等发现问题后, 针对学生专人进行教育, 既给予学生以更多尊重, 又能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

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学生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听从某个教师讲解, 而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将不再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接受者存在, 而是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的知识学习者的存在,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 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学习。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方式, 更适合在新时代信息技术遍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群体, 他们对这种教育方式更容易习惯, 会主动地去掌握他们希望学习的知识, 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3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的应用趋势

3.1更多信息新科技与新产品的投入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应用力度的提升, 教育模式将会从单一转为多元,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之后, 教育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但教育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会更加全面, 对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等集教育信息于一体的移动学习终端、云计算、云信息、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先进的科技与产品的要求需要更加高端。

3.2开放自由的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学校之间的互相联通、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的丰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的选择, 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 也不再拘束于一个校园之内, 突破传统高中教学在时空上局限, 转而在整个教育系统资源中进行开放自主的学习。

4结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提高高学生学习效率, 又能够减轻高中教师的负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对高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必须要在高中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 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 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育学生, 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高精深的国家军事研究, 还是普通的家庭生活中, 随处可见信息技术应用的身影。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模式, 但为了提高高中教学质量与水平, 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力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学,应用力度,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宋燕玲.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8) :112-113.

[2]林秀钦, 黄荣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型态及其障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3) :31-36.

[3]李斌.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华章, 2014 (26) :227.

上一篇:急诊治疗方法下一篇:楼盘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