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精选12篇)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1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2011年以来,培训工作以进一步强化“三基”工作为重点,根据中心(公司)发展的需要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各个岗位的有效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首先,依托油田公司培训为主,内培为辅,提升中心(公司)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积极选派基层队干部参加油田公司的培训,使各个基层队的干部在体系建设、安全管理、生产现场管理、领导力与执行力、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企业文化、员工素质提升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油田公司的组织下,派出各个专业的考评员参加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使技能鉴定、达标晋级工作更加规范准确。
其次,立足本行业新技术,培养发展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核心技术骨干,向复合型人才发展。通过学习EPON技术,通信线路充气设备维护,中兴S385传输设备、GOTA设备维护等技术的学习,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通过选派人员参加青年专业人才英语基础培训班,提高青年员工的英语交际水平,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突出一线操作员工,向一专多能型人才发展。扎实开展操作员工岗位操作技能适应性培训、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开展生产业务流程、岗位操作规程、技术研讨、技术比武、故障分析等讲座及交流会,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安防分公司的家庭安防业务扩大,调入了一些其他岗位的人员,有针对性的实施一对
一、多对一等导师带徒教育是使新同事尽快投入工作的必要方式,这种经验的传承更是企业发展不可获缺的无形资源。
加强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能力。通过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消防培训,反恐培训等丰富的安全管理知识,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处理日常安全问题的能力。
在以“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为依托,对客服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素质和服务意识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强化客服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2
一、为什么要加强学习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学习型社会,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都对学习的重要性做了充分论述。
加强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基本要求和途径。第一, 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统计, 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到2020年, 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倍~4倍;到2050年, 目前的知识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据专家分析, 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岁~14岁接受教育, 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生涯需要;工业经济时代, 求学时间延伸为5岁~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 必须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变化, 随时学习最新知识, 拓宽知识领域, 丰富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二, 学习是提升个人能力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 需要我们去了解, 去认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 需要我们去应对, 去解决。不加强学习, 就会感到思想空虚, 精神贫乏;就会是非不辨, 方向不明;就会停滞不前, 退步落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充实知识, 提高本领, 使自身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为个人的成长赢得空间。第三, 学习是干好本职工作的需要。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都会接触新事物, 遇到新问题, 只有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 一定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把工作的过程看做学习的过程, 将学习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结合、良性循环, 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第四, 学习是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有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 好比站在山上, 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 如在暗沟里走路, 摸索不着, 那会苦煞人。”一个人的知识面不同, 在工作中、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风度、气质、修养都不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 只有加强学习, 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开阔自己的眼界, 拓宽自己的思路;才能具有战略眼光, 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走得更快;才能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加强学习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打铁先要自身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担着全省干部素质提升的职能, 理应把自己的学习搞得更好。目前, 在学习方面, 我们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归纳起来, 有“三个不适应”。第一, 知识结构不适应。有些同志对本职业务不精通, 抓工作没有新思路、缺乏新举措;有些同志业务知识不够全面, 仅满足于学习本部门、本岗位业务, 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其他方面知识不注意学习;有些同志对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知识、国际通行规则了解不够。第二, 工作能力不适应。首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够强, 站在全厅、全省角度考虑问题差距明显;其次是思想解放程度不能适应新责任新任务要求。如何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破解“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课题, 很多工作需要归纳梳理, 找出规律。再次是工作作风不适应。作风问题归根结底是素质问题。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抓, 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不深、不实、不硬。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加强学习是推动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 河南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肩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重要职责, 有许多亟待破解的体制障碍和发展难题, 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挑战,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必须认真研究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问题, 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习, 人人重视学习, 人人思考问题, 群策群力破解难题, 开创新局面。只有加强学习, 才能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才能更加科学地制定出各项政策措施;只有加强学习, 才能找到制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瓶颈, 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二、学习什么
学习是全方位的, 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学识、经历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整体而言, 要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 增强政治素养。当前, 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各种社会思潮活跃, 一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 生活没有目标, 人生失去方向。一些领导干部受贿、贪污, 走上犯罪道路, 说到底是放松了学习, 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可以说,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对每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要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创新发展理念, 理清发展思路, 破解发展难题, 转变发展方式。
学习法律知识, 坚持依法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关乎民生, 关乎政府形象, 关乎社会和谐, 具有很强的涉法性和政策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任务很重。目前, 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有13部, 行政法规20多部, 国务院部门规章40多部, 省人大出台的地方法规8部, 省政府规章13部。这些都是我们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熟练掌握这些法规, 就不可能做到依法行政, 不依法行政就会陷入被动, 我们要始终绷紧依法行政这根弦。
学习业务知识, 提高政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每一项工作政策性都很强, 都与群众利益相联系。我们不仅要精通本职业务, 还要全面了解党和政府有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 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涉猎, 高标准要求自己。要成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成为本职业务的内行和权威, 否则, 就会说外行话, 办荒唐事。特别随着全国新一轮人才规划的制定实施, 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更加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学习, 掌握事物规律, 把握工作特点, 明确主要矛盾, 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不断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习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执行力。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实践出真知, 方法见真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三具两基一抓手”, 既是一种务实理念、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也是对做好落实的总要求。学习工作方法, 就要围绕“三具两基一抓手”要求, 认真反思抓具体了没有, 具体抓了没有, 工作深入没有、突破没有、落实没有;认真反思各项工作的基础抓得怎么样, 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得怎么样;认真反思找没找到工作抓手, 有没有可行的项目, 有没有该抓的项目没有抓, 项目的带动作用发挥得怎么样。项目是工程, 也是载体, 要学习项目带动的真谛。
学习为人处世, 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同样是一个单位, 为什么有的上下融洽、干群齐心, 有的勾心斗角、一盘散沙?同样是一个人, 为什么有的领导深受同志们喜爱、愿意与之共事, 有的大家都敬而远之?我们经常讲一个人要有人格魅力, 才能影响大家愿干事、团结大家干成事。什么是人格魅力、怎样才能有人格魅力?最基本的是10个字:真诚、善良、正直、公正、无私。不害人、不坑人、不骗人, 大家才能信任你;有教养、知轻重、讲规矩, 大家才能喜欢你;懂欣赏、能包容、不张狂, 大家才愿接近你;工作认真、做人实在、办事尽心, 大家才能认可你;有胸襟、不谋私、讲公正, 大家才能尊敬你。
三、怎样加强学习
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 懂得了应该学习什么, 只是向知识海洋迈进的第一步。除此之外, 还必须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正确, 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端正态度, 增强学习自觉性。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情况在不断地变化, 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 就得学习。”学无止境。在繁忙的工作中, 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发扬“钉子”精神, 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从点滴做起, 持之以恒, 把学习当作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坚决克服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和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 真正把加强学习落实在行动上, 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常态、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 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终身学习中领悟科学精神、理论真谛, 拓宽视野, 陶冶情操;在终身学习中坚持创新, 与时俱进, 健康向上。
深入思考, 提高学习效果。《礼记》有句话说得好:“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只有善于思考, 知识才能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学习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 不去弄懂理论的精髓所在, 没有思考, 人云亦云, 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善于思考的能力, 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尤其要善于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学习, 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 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回答, 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办法, 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工作实际, 深入思考如何深入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运用好的经验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如何通过工作和政策的创新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怎样在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水平、人力资源素质、就业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 增强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如何统筹推进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统筹各类人群的就业, 统筹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 统筹各类人才培养, 统筹各项改革, 加强统筹规划, 推进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职能作用,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政策, 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学习中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也较大,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和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而且和农民朋友们息息相关。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农民存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和缺少新型农业人才两大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离不开农民。面对我国农村当前存在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管理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民的培养关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局,所以新型农民的培养十分关键,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主要还需要农民的配合来完成,如果没有农村人才的支撑,新农村建设也是举步维艰。一是人才质量;二是人才数量,都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如果人才方面不能保证,即使国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只有被农民所真正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义重大,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从农村着手,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未来我国农业要交给“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管理和经营,新型农民培训必将促进新村建设步伐。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在职业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所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农民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活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文化水平有限,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迫切要求有关部分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给农民朋友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改变大家的生活现状,加快农村经济步伐。
2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是关键。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笔者认为培养新型农民应该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入手。
2.1 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固有思想和观念
农民培训的第一个要点是做好科学文化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应着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让其主动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学习,同时要大力实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最终达到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并转化为生产力。
2.2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
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大批量的懂管理、会经营、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掌握社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更多的人迈入到管理者的行列。
2.3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改变农民整体生活现状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支持,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必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重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在开展培训的过程当中,首先一定要让农民意识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现状,然后通过培训,用科学和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转变农民观念。除了开展培训,各地应该积极呼吁大家利用好农村书屋和文化大院的文化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农民使用互联网,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文化的传播。
2.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党组织作为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全村工作开展的基础,农村党员作为骨干力量,更应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将很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4
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近几年,我国农业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新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农民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品种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经常出现一哄而上,最后又纷纷下马,而那些文化层次高、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捕捉市场信息准确,接受科技成果快,因而收入也较高,所以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捕捉市场信息,接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作 者:赵红萍 陈庆宽 作者单位:玛纳斯县农广校,32200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U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z1)分类号:F3关键词:
加大生产力度,提高作业水平。 篇5
新年伊始谋发展,万象更新创佳绩!xxx公司总经理xxx与总公司签署了2012年生产经营责任书,本的经营计划是:年产值xxx亿(含税)、利润xxx万。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xx公司领导班子倍感责任重大。2月4日,在公司召开的中层管理干部会上,总经理xxx要求各生产车间务必以生产为重要,生产部门要将每月的生产计划明确安排到每一天,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每月下达的生产计划来完成,确保年产值顺利完成。今年2月份以来,公司领导班子想尽一切可实施办法对公司整体进行管理整顿,其主要以以下五点着手进行:
1、“人力”目前公司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已正式开展,自去年12月起,公司从各大院校招收近50名员工,并对这些新入职员工进行为期一周岗前技能及安全培训,公司利用一周时间将招收的人员进行摸底,并以各员工的特长对其进行合理分配,使具备一定特长的员工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2、“时间”要求生产部门要具备极其强烈的时间观念,认真将生产任务安排细化到每一天甚至是某一时间,并要求生产车间负责人严格执行。
3、“财力”目前各车间、工段均配备核算员,核算员将各自工段所使用的原材料数据及时有效的汇总并上报,财务部门即可快速有效的出具产品成品数据分析。
4、“物力”去年12月,公司仓储部门已经正式成立,仓储部门主要是对各生产车间领用的原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及合理的归置,今年,公司将加大各生产部门、车间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的工作力度。
5、“空间”学科领域、技术服务项目,2月14日,公司聘请xxx行业专家xxx老师来我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变压器工艺技术授课,生产车间及部门全程参加了此次学习,本次学习主题是:质量为天、工艺为本、学习进取、追求卓越。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6
广汇社区位于广汇文化园小区西域丽都院内,东至东环路、西至广汇路、南至文化路、北至绿洲路。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060户8002人,其中:常住户2882户7721人,流动人口178户281人,居住着汉、回、维等12个民族。现有工作人员24名,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75名党员,社区阵地面积680平方米。
广汇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把创建活动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节水改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结合社区实际,我们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区,从节水入手,从家庭做起”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居民的节水、惜水意识,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
全民参与,营造氛围,是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我们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重点围绕节水的重要性、创建节水型家庭的意义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把节水重要性、安装节水器具的必要性宣传到每一个角落,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使小区基本上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是每年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积极组织辖区居民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以举办文艺晚会、有奖竞猜、节水器具演示、节水展板展示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节水倡议活动。近期通过向居民免费发放水桶公益活动,倡导人人惜水、人人节水。
二是开展以“珍惜生命之源,人人节水护水”行动主题活动为载体,组织社区干部、居民代表、节水志愿者利用宣传栏、节水知识讲座、宣传横幅、集中在广场和居民小区发放宣传单、倡议书、节水器具展示等进行了广泛的节水知识宣传,引导居民树立节约每一滴水的思想意识,提倡节约用水,提高重复利用率。
三是积极开展节水型家庭评比活动,评比选出100户节水型家庭,以典型示范带动社区居民争创节水型家庭的热潮。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7
黑龙滩镇党委副书记:吴明华
国务院召开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十分重要,下一步的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执行。
一、提高对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的发展能力差。因此,扶贫开发工作要在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进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首先,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据统计,在592个重点县连续两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户中,有46%的户人均耕地不足1.0亩,很难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大幅度增加收入。而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只要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可能将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将劣势变为优势。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转移劳动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长远之策。
其次,大力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贫困地区,要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让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数量。但目前尚未转移的劳动力中,有相当比例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转移需要。据统计,2003年592个重点县的剩余劳动力中,16.5%是文盲或半文盲,38.5%是小学程度,加上身体和年龄方面的限制,有2/3以上的贫困地区劳动力不符合城镇大多数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因此,加强对这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其实现就业,不仅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持续,而且能使贫困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带动一片”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我国加工业的竞争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也有深远意义。贫困地区的扶贫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落实。
二、继续坚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做法
近年来,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促进转移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制定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打算,制定规划。各级扶贫部门结合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摸清了贫困人口劳动力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05年至2010年的全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计划在五年内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劳动力得到培训的机会。
(二)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网络。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我办在各省区市认定了30个劳动力培训转移示范基地。同时,各省区市分批认定了184个省级示范基地,大部分扶贫工作重点县也确定了县级示范基地,形成了覆盖贫困地区的培训网络。据统计,这些示范基地中,约50%是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三)多方筹措资金,并抓好管理使用。目前,全国直接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财政扶贫资金已达8亿元左右。河南、湖北、山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投入都有4000多万元。专门用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培训转移。
(四)面向市场,按需培训。各级培训基地按照劳动力市场需要,采取订单式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广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如:地处贫困地
区的山西白文职业技校与省劳动厅驻北京劳务管理处、苏州市汇思人力资源公司等中介机构密切合作,考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用工市场,与32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由于符合市场需求,该校培训的近3000名贫困劳动力95%以上实现了非农就业。
提供信息,跟踪服务。为维护贫困劳动力就业后的权益,各地扶贫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河南省各级扶贫部门与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加强配合,在洛阳召开了河南省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介洽谈会,签约65.8万人。同时,河南省扶贫部门在劳动力输出比较集中的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建立办事处和服务中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5年来,全国贫困地区共培训了近300万贫困劳动力,其中90%以上实现了非农就业。
三、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地区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尚有1300万左右待转移。“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一)瞄准目标,提高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将结合摸底调查工作,对可培训转移的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对符合接受职业教育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与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培训转移的计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从明年开始,要求各地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资金要占到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10%以上,总量达到15亿元。
(三)整合资源,形成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合力。目前,我办已与全国工商联签订了包括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在内的全面合作协议,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培训促进转移工作的通知,与教育部就加快扶贫工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包括职业教育在内各类培训资源的作用,逐步建立起集培训、转移和维权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四)切实加强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我办在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将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对贫困户中愿意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除享受常规800-1000元培训补助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二是在认定贫困劳动力转移示范基地时,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8
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xxxx公司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xxxx公司始终把员工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州电力总公司提出的“121”人才战略,坚持“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重点,注重培训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培训管理,着力实施“内强素质”工程。采取走出去向先进学,到发达地区“换脑”,开展全员、准军事化、全封闭式的业务技能培训等多种举措,全力推进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近几年来,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参加各类培训达4000余人次。员工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好转,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升。
一、基本做法
(一)建机制,强措施,不断加强培训工作
培训是企业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搞好员工培训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完善良好机制。一是构建培训机制。根据州电力总公司“121”人才战略,结合宣恩县电力公司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提高员工技能素质的“蓝领工程”计划,构建了员工成才的“绿色通道”;二是构建技能竞赛机制。实行每两年举办一期业务技能比武,加快了技术新人脱颖而出;三是构建表彰奖励机制。推行“首席员工”评聘制度,大力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四是构建培训考核机制。首先创新方式,注重一个“活”字。量化考 1 核坚持以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途径,注重抓好学员入学教育、课堂纪律、学员生活、能力培养、结业鉴定等各个环节,严肃校现校纪,进一步规范学员行为,激发学员奋发进取精神。其次提高质量,落实一个“考”字。对每一个培训学员实行综合百分制考核(综合表现20%、考试40%、实操40%),学习成绩与学员工资挂钩。第三量化考核,把握一个“严”字。通过“一日一评”、“一轮一公布一上墙”、汇总备案等环节,严格管理。第四端正学风,打造一个“实”字。通过量化考核加强和改进学习风气,使学员在培训中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第五激励作用,突出一个“比”字。通过量化考核,形成你追我赶,互学互帮互比的氛围,以此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路,促规范,积极探索培训管理
三年多来,根据州电力总公司党委要求和总公司下达的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加强了各类培训的计划性、规范性、严密性,形成了统一、协调、高效的大培训格局。
——周密计划,培训管理规范化。严格落实和执行培训计划、教学计划,公司有计划分步骤各类培训班和轮训班,统一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既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又增加了各班次集中开展班会、文体活动的次数,增强了培训效果。
——学前引导,入学教育规范化。狠抓入学教育,促使学员尽快实现由工作岗位到培训基地学习、由中层干部到普通学员、由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三个转变”。把培训管理制度汇编成《培训指南》 作为入学教育资科配发给学员,并利用开学典礼和班级不同层次入学教育、军训、学分竞赛等多种形式,扎实做好入学教育,为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制度治训,常规工作规范化。一是努力做到科学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在学员报到时针对每个班下发详细的《学员须知,培训指南》,明确了学员交费、领取资料、住宿等各个环节和有关制度要求。在大会集中、活动组织等方面,尽力做到周密细致、不出差错。二是严禁在培训期间接打手机,实行学员“桌签制(课桌、餐桌)”、班级管理人员监督制、上大课进出签到制、会前提前到场等各种有效管理形式,维护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员自觉遵章守纪意识。加强了学员考勤管理制度,严肃了培训纪律,出勤率均达到了100%。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员的素质锻炼,通过对培训班学员,开展军训、广播体操比赛、文体活动等,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和班级荣誉感,教育培训工作秩序井然。
(三)重实际,求实效,大力开展培训互动
针对员工的技术需求和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实行“理论与实践并举,教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通过实施“54”培训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5”即采取五种培训方式:包括专业技术课、经营管理、经验交流、法制教育、疑难问题讨论。“4”即开展“四小”活动。一是培养“小教员”。把公司技术尖子、业务能手确定为“小教员”(内训师),打破以往由技术员单一授课的方式,采取员工相互授课的教学方法,让“小教员”讲解如何解 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二是看重“小师傅”。注重发现业务能手,开展评选“首席员工”活动,每两年评选1至3名素质、技术双过硬的员工作为“首席员工”,享受中层副职干部待遇,协助站所处理技术难题。三是设立站所“小课堂”。针对生产中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随时讲解,提高员工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四是开展“小专题”研讨会。站所结合实际开展小型专题研讨。讨论内容包括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各个领域,为员工提高技术水平打牢了基础。
(四)搭平台,办基地,不断拓展培训思路
一是搭建员工成长平台。2005年以来,大力实施了“想干事的人给机会、能干事的人给岗位、干成事的人给地位”的人才兴企战略,实行中层干部交流轮换制,推行了全员竞争上岗。由于长期以来受论资排辈等传统影响,不少年轻有为的人,才华得不到充分施展,这既是人才资源的无形损耗,更是电力事业的损失。因此,公司党委决定实行全员竞争上岗,重新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给有志人士搭起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有3名普通员工经过比拼,从5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几年来,公司始终坚持“逢进必考”,先后组织7次岗位竞聘,使20多名员工成了中层管理人员,其中有2名新进大学生员工被公司聘为中层副职干部岗位。
二是搭建考察学习的平台。自2006年7月,公司组织各供电所和部分部室负责人考察学习了襄樊、枣阳市供电公司的先进经验,先后组织中层干部和机关员工3次到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团结。枣阳供电公司的管理规范化、人性化、精细化、科 学化的确值得学习,从每个供电所的客户服务大厅、客户服务方式、服务水平甚至大厅的物品摆设,颜色格调都是高度统一,工器具摆放整齐划一。考察学习回来后,探索出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物资管理和工器具的定臵管理的新模式,为公司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搭建基地学习的平台。2007年初,公司领导班子多次考察研究培训基地建设向题。从长远发展的利益出发,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下决心办好自己的培训基地。挤出资金近60万元(包括基地建设、教学设施、办公及生活用品等),将原铁合金厂改造成为焕然一新的员工教育培训基地。2007年共举办14期培训班,在岗员工培训率达到99 %。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军训、电工基础、装表接线、线路架设、电工仪表、两票、发电运行、财务知识、公文写作、专业化管理、安全知识、干部管理等,给广大干部员工提供了“一日学习,终身受用”的学习的平台。
二、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抓好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
任何事情只要领导关注和重视,就能够办好、办实、办出成效,只要认真管理,规范操作,就能够办出水平,办出成绩。近几年来,公司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经理胡卫东等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到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坚持每期必到培训基地看望学员,与学员交心谈心,强调员工培训要高标准,严要求,务求实效。2007年,州电力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坤元等总公司领导先后到基地调 研,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瞿万胜、副总经理田锦贵亲自到培训基地为中层以上干部授课,并对公司的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收到员工培训的良好效果,是因为领导决策正确,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坚持实行封闭式管理,用军队的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按照“一日生活制度”的要求,认真规范操作,是办好员工教育培训的保证。
(二)严格管理是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为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是确保良好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关键。培训中心自开班以来,培训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培训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公司及时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办法》,从第一期培训开始,坚持“严”字当头,严格学员的请销假制度,将学员在校每一天的表现折合成分数,记入成绩册。培训班采取基地行政管理和学生会管理相结合,实行学员成绩和在校表现进行百分制考核。为提高学员的自我约束力,对从进入培训基地报到起,员工的身份无论职务高低,一切从“零”开始。培训期间,学员每日从早晨起床出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整队进餐、军训集合、课堂纪律、晚间点名等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基地的考核与管理。
(三)技能竞赛是检验培训成果的有效途径。
2005年9月23至27日,先后进行了发电、变电和供电三大部分21个项目的岗位理论与实操竞赛,96人参加竞赛。历时五天,转战南北四处考场,按照接近实战、从俭比武的要求,顺利完成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一次对员工技能水平的检验。其中获得发电和供电第 一名者,已被评聘为2006年“首席员工”。本次大比武为下决心办培训基地作了很好铺垫。
2007年9月27至29日,公司第二届员工业务技能竞赛。13支代表队的84位选手,分理论考试和实操两部分进行比赛。实操部分设立了倒闸操作、故障处理、电气仪表、登杆作业、装表接线等八个项目。在电气仪表操作现场,在装表接线场地,在所有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个个身手矫健、动作敏捷,这些过硬的业务技能展示,正是公司坚持狠抓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所希望的效果,整个比赛水平较上一届大幅提高,强有力的印证了公司内强素质工程所取得的成绩。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开展员工培训的目的。
根据员工素质偏低,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条件,在培训课程设臵上,主要是员工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虽然每期培训的时间不长,课程安排内容多,时间紧。但学员们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学习目的明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教育引导员工从培训学习到自觉学习向终身学习门转变,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加强自学,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大兴学习之风,激励大家不断追求知识的获取、应用和创新,营造“处处是学习之所,人人是学习之人”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虽然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如员工的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学以致用有待进一步深化,师资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课程设臵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探索等 等。
三、今后打算
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员工提高生存能力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培养人才力度,促进公司优秀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总公司“121”人才战略,将制定公司优秀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技能人才库。动员和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技师等多项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加强管理人才、紧缺人才的培训力度。
(二)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各类人员、各类人才的和谐发展环境。开展岗位分类培训,研究和出台有关促进各类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在职的中层干部适当提高待遇,同时培训与工资、与目标任务挂钩考核兑现。继续开展“首席员工”、“最佳主任(所长)”等评选活动,为员工成长提供发展通道,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改进培训方法,提高人才培养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牲。根据各类人员的培训标准,用培训标准引导和规范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坚持与公司发展方向相结合,与公司发展实力相结合,与公司经营生产相结合,与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与岗位练兵相结合。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办法,加快公司教育平台的建设和运用,拓展培训的时间和空间;将开展岗位练兵、师带徒、业务竞赛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纳入各单位目标计划进严格考核,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的岗位工作能力,为建立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打下基础。(四)坚持“五优化”,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优化受训人员,培养紧缺人才。推行重点岗位、高学历、有责任心、年轻有为的人重点培训,缓解紧缺人才的压力。三是优化培训内容,科学设臵课程。培训员工时应根据公司目前、近期或中期急需知识技能进行培训。四是优化培训方式,改进学习方法。鼓励员工自费学历教育学习。五是优化培训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在职培训观念,体现培训价值,达到企业员工双赢,员工素质更强的培训教育目的。队伍素质是企业素质的核心,体现了干部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队伍素质,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掘和使用人才智力资源,为公司改革与发展增添不歇的动力而努力奋斗。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9
中国酒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锐意进取的酒店经营者为了增强竞争优势,都会对酒店的设施不断做出投入,定价、预测和优化方案和服务供应商IDeaS公司指出,酒店增大投入提高本身实力要把资源放在刀刃上,例如为运营配置合适的技术方案,同时确保员工的有关培训做得到位十分重要,往往因此取得立竿见影的提高盈利效果。
IDeaS公司赵海峰表示,所谓配合运营的技术方案,这是指方案能支持业务操作流程及决策程序顺畅无碍,管理要旨是处理特殊个案而不是为日常杂务而营役。中国的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道,旧技术和过时的战略思维往往是无法适应新的行业形势的,例如,随着可供选择的酒店分销渠道增加,酒店期望预订部经理或收入管理经理手动处理多个外部联网管理渠道销售,确保收入管理和定价策略恰到好处并不现实。
当管理层考虑是否要为酒店投资新技术时,其中一个重要考量是技术会不断变化和改进的,现今技术的替换更新周期日短,有远见的国际酒店都明白今天决定购置的技术方案顶多只能使用3至5年,他们往往会把眼光超前到下一代的技术更新,而技术厂商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简单地说,在2010年还期望技术“经得住时间考验”已经不合时宜。
中国的酒店管理层应该多花些时间与员工分析定价决策个案,从而令他们了解招揽业务的不同途径,同时为何销售和运营人员需紧密合作才能达成业务目标。通过向酒店所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支持,这能提高员工的士气,并使他们更能在其工作岗位上当家作主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增进员工间的沟通对企业取得成功至为关键。这种沟通需要不断的进行,令酒店的有关人员对运营的各个方面深入理解,其中自然包括收入管理部。
康奈尔南洋酒店管理研究所(CNI)的LewisLim博士曾进行一项研究比较酒店的不同收入管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基于数据的IT工具,同时在定价决策方面坚持人为判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康奈尔南洋酒店管理研究所临时院长RussellArthurSmith博士表示:“虽然将先进技术应用到价格制定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酒店不应忽视人的判断和洞察力的价值。”
Lim博士阐述道:“如果将技术和人力投入行有效地结合使用,那么酒店便能够制定更好的定价决策。除了接受技术革新,酒店需要在定价方面更加灵活及勇于探索各种可能性,并学会处理定价决策方面的非量化因素的考量。”
赵海峰指出,那些没有意识到科技更新速度,也没想到其对业务带来什么影响的酒店集团,在市场竞争加剧时便会觉得措手不及。尽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落后于形势会导致消耗巨大的机会成本。如果酒店希望有效地运营并确保收益最大化,则需要部署适用的技术方案。在正确的时间投资正确的技术,精明的酒店将确保其设施在现在和未来都能有效地实现收益最大化。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篇10
——三论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
2014年05月02日07:59来源:人民日报
哪里曝光及时、监督有力,改作风就容易打开新局面;反之,如果只唱赞歌、回避问题,就难免助长实功虚做的风气。这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作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正因如此,打赢转作风的持久战,必须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让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无处藏身。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离不开舆论监督的强化。马克思曾说,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舆论是群众行使监督权的有效途径,现实中,一些干部“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正体现舆论监督的威力。改作风的本质在于规范权力,通过舆论监督激发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效果,发挥好扶正祛邪、以儆效尤的教育警示作用,就能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舆论监督具有敏捷性,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揆诸以往,正是通过快速有力的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等领域的一些问题获得及时化解;也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舆论监督,惩防腐败、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相
关制度得以健全完善。事实证明,舆论监督是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等并行的利器。在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发现一起、曝光一起、解决一起,必能促进八项规定落到实处、细处。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旦焦点转移、要求放宽,就容易使一些人觉得风头已过,导致不良风气出现反弹。舆论监督是全天候的探照灯,能够保持反“四风”的高压态势和舆论氛围,不断巩固和深化改作风成果。现在有的地方,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至隐蔽场所,婚丧喜庆不摆宴席但红包照收,表情达意用电子礼品卡暗度陈仓。诸如此类“四风”变种、歪风反弹现象,亟待舆论监督“咬定青山不放松”,抓住问题不放,露头就曝光、松懈就监督,以持续不断的努力破除“四风”问题的顽固堡垒,让好作风成为习惯。让八项规定成为“铁八条”,舆论监督是重要的刚性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唯有适应在舆论监督下工作,把八项规定内化为一种修养,把从严从实外化为基本准则,处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方能以作风的切实转变,打掉党和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
渭溪中学加大教研力度 篇11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方法。
全体教职工树立教研兴教、兴校的思想,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科研活动工作,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举行优质课、听课、评课活动,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以及推行新课改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在新课程纲要的指导下,要求教师依据各学科课标,为学生提供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教学过程和方法,突破单一以学科为中心,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与整合。努力把新课改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 篇12
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安全
平山县粮食局副局长王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市场放开后,政府对粮食流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流通管理的对象也转向全社会粮食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发生了重要变化。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我县粮食局依据《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和省、市粮食局有关规定,按照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的总要求,开展了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近两年来一直是全市先进单位。但是,在近几年的执法工作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工作难点,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难点和问题严重阻碍着粮食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不及时破解,势必导致粮食执法工作走入“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歧途,影响粮食流通正常秩序。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伴随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不适”:
一是观念不适。长期以来,粮食部门实行计划经济,凡事按政策,习惯于行业内部的管理。现在国家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管
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观念上一下子难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执法理念淡薄,甚至不会执法;而粮食经营者本身,他们对头戴“大盖帽”、身穿制服的行政执法人员已经普遍接受,而对粮食管理部门执法却不以为然。
二是人员不适。首先,人员明显不足。粮食行政执法大队与监督检查科、业务科为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工作人员只有3人,且身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全县的粮食流通管理执法确有困难。其次,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偏大,都在45岁以上。再次,行政管理素质不高,执法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技能与知识。
三是政策不适。《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国粮政[2004]121号)第八条规定:“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 请粮食资格”。很显然,这一规定为遍布农村的个体粮贩无证收购粮食开了“绿灯”,同时也给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我县除国有粮食企业外,主动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粮食收购资格并获通过的个体工商户仅10家,多为无证收购。《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还明确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查出无收购资格者收购粮食的,须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监督与处罚的分离,无疑削弱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地位。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执法工作,我认为要切实领会《条例》精神,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立法宗旨,确立依法管粮的思想。《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面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由过去内部管理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领域转变。《条例》的颁发顺应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颁布《条例》,就是为了使改革后的粮食市场放而有序、活而不乱;粮食流通秩序更为规范;切实维护好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流通领域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遵守立法宗旨,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依法管粮。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粮食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第二,明确以人为本,确立为民管粮的思想。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符合所有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需要,而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涵盖所有社会人。因此,粮食安全,影响全社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待粮食流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管粮的理念,将自己工作上升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百姓生活正常的高度,时刻想着人民,切实维护好流通秩序,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明确公正意识,确立公平管粮的思想。法律本身就要求公正公平。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公正意识,公平管粮的理念,对国有粮食企业、非公有制粮食企业,个体经营者一视同仁,对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同等考虑,在制定有关实施措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时掌握好尺度,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采取务实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安全。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由行业内部管理转为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是法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成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对于这项新生事物,当今社会却鲜为人知,不甚了解,以致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产生怀疑、误解,甚至抵触。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国家法律政策未深入人心。为此,各级粮食部门要本着施教于先的原则,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墙报、培训办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以宣传落实法规、政策,促进观念转变,提高思想认识。
二、完善政策,避虚就实。针对粮食行政执法实践中发现和暴露的问题,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不断充实。年收购 量50吨以下者无须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在实践中争议较大。一是对象难以界定,即使超过50吨者也可化整为零。二是“双重”管理标准,在法律适用上有失公平。三是主
体庞大、人数众多,容易扰乱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否则,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就难以到位。
三、健全机构,充实力量。粮食行政管理、执法要名副其实。内设执法机构要统一规范,重新调整,以示严肃。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挑选年纪较轻、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符合资格条件的公务员充实到执法队伍中来,人数在4—6人为宜。
四、理顺体制,净化环境。首先要明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使粮食局回归政府序列。其次是针对当前部门职能交叉,社会职责不明的问题,企盼政府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明确社会职责。再次就是执法经费要真正列入财政预算,满足执法需要。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推荐阅读:
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论文06-21
加大干部人才培训力度07-07
关于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的建议案05-28
加大政府力度05-13
加大打击力度09-08
加大扶持力度11-05
加大制品开发力度01-14
加大力度精心管理01-04
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紧急通知10-10
加大老区发展扶持力度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