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

2024-09-10

中医急诊(共7篇)

中医急诊 篇1

在中医学中, 四诊即为“望、闻、问、切”, 其是一种从外到内、全面查微的临床诊断办法。从各方面入手, 对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与自觉症状进行全面诊断, 以此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 继而给予相应治疗。古语云:“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可见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巨大作用。在传统医学中, 医护不分家, 中医“四诊”虽作为一种传统的病证诊断方法, 但同样也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有所应用[1]。为此,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00例急诊患者为观察对象, 探讨中医“四诊”在临床急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00例急诊患者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400例, 女200例, 年龄14~70岁, 平均 (40.0±3.0) 岁;外科200例, 消化内科100例, 呼吸科110例、妇产科80例, 儿科50例, 神经内科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四诊”进行有效护理。

(1) 望诊。首先, “神”作为机体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外在表现, 若患者有“神”则说明其五脏功能均比较正常或是病情较轻, 倘若其五脏功能已经衰败或是病情比较危重, 则为“失神”, 故在急诊中, 倘若患者意识清醒、目光有神、面色红润、言语清晰、呼吸稳定、四肢活动正常, 则表明该患者病情较轻且正气也比较充盈, 预后效果良好, 倘若患者神志不清、目光涣散无光、言语无力、呼吸缓慢或不规则且口唇青紫, 则表明该患者病情已较重, 正气也较衰弱, 预后较差, 必须立即给予其针对性救护措施[2];其次, 通过神色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倘若患者面色由原先的暗淡转为红润, 而目光也变得有神, 呼吸和缓有力, 意识转为清晰, 则说明该患者病情正在逐渐好转;反之, 则说明其病情正在逐渐恶化, 预后效果较差;最后, 观察患者舌象了解病情发展。若患者舌质较红而苔黄, 则为里热实证, 倘若表现为舌体瘦小且乏津, 则为热伤津液, 说明其病情正从实转为虚, 或虚实结合;若肝病患者出现紫暗舌情况, 则说明病情从气发展到血, 且瘀血内停[3]。

(2) 闻诊。即应用听觉与嗅觉观察患者发出的各种声音、排泄物气味来推断其病情发展的一种诊疗方法, 因机体发出的各类声音与气味均是在脏腑病理与生理活动下产生的, 故通过声音与气味可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首先, 声音主要包括患者言语、呼吸、咳嗽、太息、喷嚏、呕吐、肠鸣等相关声响, 可根据声响高低、缓急、清浊判断寒热虚实[4]。比如, 若患者声高且气粗浊, 则多为实证, 反之则为虚证;若患者言语混乱, 则可能是心之病变, 而咳嗽、喷嚏等情况则多与肺病相关, 呕吐、嗳气或呃逆则与胃失和降有一定关系, 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其次, 气味主要包括病体与病室两类, 前者气味多是由于患者遭受邪毒侵入, 导致机体脏腑、津液与气血出现败气, 并从体窍与排泄物中散发出来。若闻之酸腐臭秽, 则可能是实热证;若闻之略有腥气或无臭味, 则可能是虚寒证;后者气味则多通过病体与排泄物发出, 例如在瘟疫患者室内可闻及霉腐臭气, 而失血证患者室内可闻及血腥味, 水肿病症晚期患者则可闻及尿臊味等[5]。

(3) 问诊。即通过问诊患者, 获取患者的主观资料, 准确了解患者身体、心理与生理上的感受。在问诊过程中需注意对患者及其家属表现出来的某种倾向进行识别,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询问, 以确保临床资料的完整性。问诊问题应力求简明, 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一般情况下, 问诊主要包括询问患者与病情相关的疾病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疾病史等,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寒热、疼痛及其二便、睡眠质量等情况。若发现患者陈述模糊, 切记不可主观臆断或给予患者暗示, 以免造成资料失真[6]。例如, 对于急性腹痛的女性患者需重点询问其月经情况, 将宫外孕情况考虑进去。

(4) 切诊。即包括脉诊与按诊两类。中医学将人体脉象分为28种, 且每种脉象所对应的病情发展也有所不同, 故接诊过程中, 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脉象进行初步诊断, 若发现其心跳频率正在逐渐减缓, 则可将黄疸、甲状腺功能障碍与颅内压增高、伤寒等疾病考虑进去;若患者脉象紊乱, 则可将心房纤颤、异位节律与II、III度的房室阻滞等情况考虑进去[7]。而关于按诊, 若患者表现为腹痛, 护士则可通过触摸患者疼痛位置以了解其疼痛程度与范围。若在腹部触之有结块, 且如蚯蚓样蠕动, 则可考虑是蛔虫病, 若患者右下腹部位置作痛拒按, 且触之有包块, 则可考虑为肠痈。故在临床上, 一般进行初步切诊之后结合“望诊”“闻诊”“问诊”三诊进行全面诊断, 进而结合患者病情, 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误诊、漏诊情况、抢救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误诊、漏诊、抢救与护理满意度、医护配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从本质上说, 中医“四诊”强调的是患者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情况的变化, 机体生理性变化可导致各种不适症状, 可从症状中发现病源所在, 并以此作为治疗的依据, 通过中药调养, 使患者脏腑功能逐渐恢复。

通过望诊, 观察患者的神色变化、分泌物与排泄物情况, 基本了解患者病情。如本次研究中, 有一65岁患者来我院急诊, 其有24年风湿性心脏病史, 今因受寒劳累发病, 表现为胸闷憋喘、咳嗽与心悸。医护人员望其神色, 发现其目光涣散、面色较紫黯且口唇呈紫绀色、呼吸缓慢、舌质暗红、苔黄少津, 故认为其可能是心功能衰弱、正气不足、精气内夺, 整体预后较差。基于此, 通知内科医师给予其抢救处理, 患者在经过面罩吸氧、药物利尿与强心、扩张血管等相关急救措施后转危为安。

通过闻诊, 辨别患者语音高低、呼吸缓急与咳嗽轻重以及一些特殊气味, 以此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通过问诊, 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诱发原因与既往病史、药物史等, 以此来明确治疗的根本。如本次研究中, 有一48岁患者由于“左眼底部出血”入院诊治, 医护人员观察到患者表情较痛苦, 且情绪不高, 伴有啼哭, 给予其各项化验与全身检查, 结果显示正常, 故亲切询问其情况, 得知患者因家庭矛盾而情绪不稳。基于此, 护士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 并告知其肝火传动对疾病的影响, 引导其进行药物治疗, 保持良好心态, 患者情绪渐渐平稳, 出血情况也渐渐消失, 痊愈出院。

通过切诊, 了解患者的脉象变化、按压疼痛位置与范围等, 全面把握病情变化, 及时给予其对症治疗。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均采用中医“四诊”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组患者误、漏诊率、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医护配合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 中医“四诊”法在临床急诊护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医护人员应“四诊并用, 四诊并重、四诊和参”,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的有机结合,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对其病情进行合理评估, 并给予相应治疗, 以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燕, 党睿.中医“四诊”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7) :156-157.

[2]曾凡妮, 杨丽华, 田丹.中医四诊在泌尿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6) :89-91.

[3]叶剑飞, 董跃珍.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2, 31 (19) :7-8.

[4]侯桂珍.浅谈中医四诊在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5) :86-87.

[5]崔晓红.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在急诊护理中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 2014 (2) :173.

[6]胡磊, 王雪冬.浅谈中医四诊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诊疗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 (7) :43-44.

[7]李晓英.症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8) :191-192.

中医急诊 篇2

《中医急诊学》课程教学大纲(共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急诊学 课时:63(43/20)学分:3.5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诊断、救治、救护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它是以内、外、妇、儿等学科为基础。重点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常见危重症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辨证论治。教材主要阐述(1)中医急诊学的概念、特点、性质、地位与任务及其流源;(2)中医急诊学的临床特点、病及概要、古今相关理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常用的治则与治法。(3)常见危重病的中医急救处理原则、中医药在疾病抢救治疗中的地位、辩证求治规律等;(4)常用的中医急救技术及现代常用的急救技术。教材分上篇、下篇、附篇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等,下篇突出常见急危重症和各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附篇重点讲解常用的急救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下篇,讲课的中心内容是基础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等,学生自学上篇及下篇各论常见急症中的附篇等内容,下篇是见习和实习学习的重点,课堂讲授由教授、副教授任课为主,同时进行操作训练。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急诊学流源及病症特点(自学)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范畴,熟悉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救治特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和中医急诊学与现代急诊医学的关系。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诊断与辩证(2学时)掌握中医急诊学诊断疾病的关键和辩证关键,熟悉中医急诊辨证方法与内科学辨证方法的异同,了解中医急诊辨证治疗的流源,了解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在中医急诊临床中的意义。第三章 中医急诊护理(自学)掌握中医急诊的护理特点,熟悉中医急诊的调护,了解中医急诊的预防特点。第四章 急诊科(室)的建设(自学)了解急诊科(室)的任务范围,“三位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讲解急诊科(室)的人员配备和要求,人才培养;介绍科(室)所需的基本设施,包括建筑选址,科室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和药品等,简介急诊科(室)的急诊管理,如急诊工作制度、观察室管理、抢救室及监护式管理、急诊病案管理等,了解科研和教学工作。下篇 各论 第一章 急危重症(25课时)

第一节 脱证(3学时)了解脱证的基本概念病性、转归、调护,熟悉脱证的的临床特点、治疗权变。掌握脱证的诊断与鉴别的诊断要点、急救处理及辨证救治。第一节 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2学时)掌握多脏器功能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基本概念,常见病因,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熟悉多脏器功能综合征得发展,掌握急救处理等及辩证救治。第二节 急救呼吸窘迫综合症(3学时)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放入基本概念,掌握ADRS的争端与鉴别诊断要点﹑急性呼吸处理及辩证救治。第三节 神昏(3学时)了解神昏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神昏诊断与鉴别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的辩证救治,掌握神昏鉴别诊断中疾病诊断要点﹑证明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的常规处理﹑诊治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第四节 猝死(3学时)了解猝死的基本概念,明确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概念。了解中医药参与救治猝死的研究进展,熟悉中医药参与救治猝死的优缺点及现代救治猝死的发展,重点掌握中西医救治猝死的步骤及具体操作方法。第六节 高热(2学时)了解高热的基本概念,熟悉高热的病因诊断,掌握高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尤其是内伤高热与外感高热的鉴别)﹑急救处理及辩证救治。重点是讲解高热的诊断要点及症候争端要点,正点讲授高热的治疗原则和急救处理的要点。第七节 心衰(3学时)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西医病因及发展机制,掌握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第八节 肺衰(3学时)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掌握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实验室检查﹑辨证治疗及急救。强调综合救治,一中药针剂﹑吸痰﹑吸氧﹑鼻搐﹑汤药鼻饲﹑呼吸机为重点。第九节 肾衰(3学时)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重点讲解并掌握本病的病因﹑发张机制﹑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第二章 急性中毒(2学时)第一节 中毒总论 了解药物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急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疾病诊断要点,急救处理种常规处理﹑诊治权变。第二节 急性食物中毒 了解急性食物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急性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中辩证救治,掌握急性食物中毒的诊断与鉴别中疾病争端要点﹑症候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中常规处理﹑诊治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第三节 药物中毒 熟悉药物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中辩证救治,掌握药物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疾病争端要点﹑症候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中常规处理﹑诊治

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

第四节 急性有机磷中毒

了解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掌握有机磷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掌握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疾病诊断要点、证候诊段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种常规处理及中西医治疗。

第五节 急性酒精中毒

了解急性酒精中毒的概念、范畴、预防调护、古今相关论述。熟悉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相关检查项目、急救处理中辩证救治。了解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与鉴别中疾病诊断要点、证候诊段要点和鉴别诊断;急救处理中常规处理、诊治权变中现代医学的诊治要点和中医疗法的运用。

第三章 内科急诊(9学时)第一节 中风(自学)

掌握中风的诊断,急救处理。掌握中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因病机相关检查项目。了解中风病的概述、诊疗权变、预防调护、古今相关理论中的病名及治疗。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西医急救处理及辨证论治。

第二节 头面痛(自学)

本节课要求同学了解头面痛的概述、头面痛的定义主要病症、释名等,熟悉头面痛的预防调护及相关理论。掌握头面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头面痛的治疗,头面痛的诊疗权变,即在现代急诊医学的诊疗基础上,如何运用中医疗法治疗本病。

第三节 痉病(自学)

了解痉病的基本概念,明确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熟悉痉病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与痫病、中风病、高热及厥证的鉴别要点,掌握痉病的证候特点、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掌握痉病的辨证要点及证治内容。重点讲解终止痉病的证治方药。

第四节 卒心痛(3学时)

了解卒心痛的概念,熟悉历代医家对卒心痛的认识、沿革。阐述历代医家对卒心痛的认识、共同症状及常见的两种临床类型——真心痛、厥心痛。

厥心痛

掌握厥心痛的疾病诊断要点和证候诊段要点。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相关检查项目,掌握本病的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熟悉本病的诊疗权变,了解卒心痛的预防调护和古今相关论述。

真心痛

掌握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相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掌握本病的急救处理原则及临床证型、常用方剂,熟悉本病的诊疗权变,了解真心痛的预防调护和古今相关论述。

第五节 心悸(3学时)

掌握心悸的疾病诊断要点和证候诊段要点,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熟悉相关检查项目,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和辨证论治。熟悉本病的诊疗权变,了解本病的预防调护和古今相关论述。

第六节 哮病(自学)

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病性、转归、调护。掌握本病的病象、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急救处理。

第七节 风湿肺热(自学)

了解本病的概念、病象、病位、转归、调护,熟悉本病的病象、病因、病机、鉴 别诊断及治疗权变,掌握本病诊断、治则、辨证治疗及急救处理。第八节 气胸(自学)了解本病的概念。熟悉本病的病象、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治疗权变,掌握本病诊断、治则、辨证治疗及急救处理。第十节 中暑(自学)掌握中暑的诊断与急救处理。熟悉中暑的发病机理及诊治权变。了解中暑的概念及其发 病特点。第十一节 急黄(自学)掌握急性胆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胆胀的急救处理。熟悉急黄的预防调护。第十二节 急性胆胀(自学)掌握急性胆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胆胀的急救处理。熟悉急性胆胀的预防调护及相 关理论。第十三节 急性脾心痛(3学时)掌握急性脾心痛的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 脾心痛的预防调护。掌握急性脾心痛的急救处理、辨证论治及预防。第十四节 暴吐(自学)掌握暴吐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救处理、辨证要点及诊治权变。熟悉暴吐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了解暴吐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五节 暴泻(自学)掌握暴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救处理。熟悉暴泻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要点及 诊治权变。了解暴泻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六节 急性胃痛(自学)掌握急性胃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及中西医治 疗。了解急性胃痛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七节 疫斑热(自学)掌握疫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救处理。熟悉疫斑热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要 点及诊治权变。了解疫斑热的基本概念、病症范围、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论述。第十八节 急淋(自学)掌握急淋的; 掌握石淋,热淋,血淋的疾病诊断,证候诊断;掌握急淋与癃闭、尿血、淋病的鉴别;熟悉急淋的相关检查;熟悉急淋的常规处理。第十九节 急性出血(自学)了解急性出血的概念;掌握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出血 的相关检查及中西医治疗。了解中西医对急性出血诊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四章 妇科急症(2学时)第一节 崩漏(自学)掌握崩漏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二节 痛经(自学)掌握痛经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三节 妊娠恶阻(自学)掌握妊娠恶阻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与诊查要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四节 异位妊娠(2学时)掌握异位妊娠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五节 胎漏、胎动不安(自学)掌握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与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六节 胎堕不全(自学)掌握胎堕不全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七节 妊娠痫证(自学)掌握妊娠痫证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及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八节 产后血崩(自学)掌握产后血崩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及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九节 产后发热(自学)掌握产后发热的定义以及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机及诊查药点,了解预防与调护。第十节 妇人腹痛(自学)掌握妇人腹痛的定义以及急救处理,熟悉诊断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五章 儿科急症(自学)第一节 小儿外感高热(自学)了解小儿外感高热的发病特点及预防调护,熟悉病因及诊疗权变,了解古今相关理论和预防调护。第二节 小儿急惊风(自学)了解小儿急惊风的概念、发病特点及预防调护,熟悉急惊风的病因病理,病势演变及诊治权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的方法。第三节 肺炎咳喘变证(自学)了解肺炎咳喘变证的概念、发病特点及预防调护,熟悉变证的病因病理及病势演变规律及诊治权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方法。第四节 泄泻变证(自学)了解泄泻变证的概念及预防调护,熟悉导致变证的病因病机及病势演变,熟悉诊治权变,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方法。第五节 哮喘(自学)了解哮喘及哮喘重证的概念,了解预防调护,掌握哮喘的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熟悉诊治权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点掌握中医辩证救治及急救处理。第六节 痫证持续状态(自学)了解痫证持续状态的概念及预防调护。熟悉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及西医治疗。第七节 疫毒痢(自学0 了解疫毒痢的概念及小儿发病特点,了解预防调护。熟悉病因病理及病势演变。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辨证救治方法。第六章 外科急症(3学时)第一节 肠痈(自学)掌握肠痈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肠痈的急救处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时机。熟悉肠痈的预防调护,病因病机。了解肠痈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二节 急性心腹痛(自学)掌握急性心腹痛的诊断要点、分期及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心腹痛的鉴别处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熟悉急性心腹痛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急性心腹痛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第三节

肠结(自学)掌握肠结的诊断要点、脉络瘀结型肠结与气机壅滞型肠结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肠结的急救处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熟悉肠结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肠结的概念、了解丹毒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五节 毒蛇咬伤(自学)

掌握毒蛇咬伤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毒蛇咬伤的急救处理。熟悉毒蛇咬伤的预防调护。了解了解毒蛇咬伤后的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六节 急性创伤(3学时)

掌握急性创伤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创伤的急救处理及辨证救治,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了解急性创伤的概念及病因病机。第七节 烧伤(自学)

掌握烧伤深度、烧伤程度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掌握烧伤的急救处理和辩证救治,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了解急性创伤的概念、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第八节

冻伤(自学)

掌握冻伤诊断要点、冻伤深度的判断和鉴别诊断。掌握急性创伤的急救处理。熟悉冻伤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冻伤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九节

缠腰火丹(自学)掌握缠腰火丹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掌握缠腰火丹的急救处理。病因病机。熟悉缠腰火丹的预防调护。了解缠腰火丹的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第十节 瘾疹(自学)

掌握瘾疹的诊断要点、证候诊断。掌握瘾疹的急救处理。熟悉瘾疹的预防调护和病因病机。了解瘾疹的预防调护及病因病机。了解瘾疹的概念、病位、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

第六章 五官科(自学)第一节 风热乳娥(自学)

掌握风热乳娥的概念、诊查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几种常见外治方法。熟悉风热乳娥的病因病机及可能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了解风热乳娥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二节 风热喉痹(自学)

掌握风热喉痹的概念、诊查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几种常见的外治方法。熟悉风热喉痹的病因病机及可能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了解“喉痹”的概念、风热喉痹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三节 喉痈(自学)

掌握各种喉痈的临床特点、辨脓成或脓未成的方法、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一般外治方法。熟悉喉痈的病因病机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了解喉痈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四节 急喉风(自学)

掌握急喉风的定义、症状特点、诊查要点、喉阻塞的分度、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各种疗法及急救方法。熟悉急喉风的病因病机。了解急喉风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第五节

鼻衄

掌握鼻衄的辨证论治及常用的止血方法。熟悉鼻衄的病因病机。了解的定义、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

第六节

暴聋(自学)

掌握暴聋的定义、诊查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级常规处理方法。熟悉暴聋的病因病机。了解暴聋的预防调护及古今相关理论。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课堂讨论。临床见习,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记录,辅以小讲课。配合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临床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记律、出勤率:临床技能:见习笔记、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急诊科技能包括急诊急救技术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急诊常见病症的诊疗常规,急诊护理工作及技术操作等,计40分。见习笔记、病历书写标准程度,计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急诊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杂病源流犀烛》 清

沈金鳌撰

出版社:上海科学出版社

3、《谦斋医学讲稿》 秦伯未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出版社

4、《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能出版社

5、《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焦树德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6、各家医案

六、教材

本大纲教学选用教材为《中医急诊学》主编姜良铎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附:《中医急诊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时:20

一、见习的目的与任务:1、2、3、巩固掌握《中医急诊学》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和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正确运用中医四诊检查、辨证论治对急诊科常见病症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处理,掌握部分疑难、急症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熟悉急诊常见病症的诊疗常规。4、5、6、7、8、熟悉急诊护理工作及技术操作。

学会书写急诊病历。掌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规范”。了解急诊及病房的管理。

见习重点是抓好中医四诊运用、辩证分析、方法方药及病历书写。重点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

二、见习内容: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熟悉急诊工作内容及特点,正确掌握中医四诊的方法。掌握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及气血津液等辨证论治规律,并运用于临床实践。观察、诊治病人,正确填写检查申请单做好检查、治疗工作,并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按时书写合格急诊留观病历1份。病历书写要认真仔细、格式正确、内容属实、记录及时、字迹清楚整洁,符合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要求。掌握急救技术操作及护理技术的操作。

掌握急诊病症:高热、脱证、MODS、神昏、肾衰、心衰、肺衰、ARDS、急性中毒,中风,卒心痛,急性脾心痛、创伤急症、宫外孕等病症。2、3、4、三、见习方法

采用三段教学法,使学生练好基本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阶段:1次(4学时)

第一次:(4学时)

内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问诊的层次,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病人叙述中抓住主证,其中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学习临床辨证分析的方法。学习如何据证立法、选方用药。

(2)掌握急诊病历的书写格式,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临床医生要求,严格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辩证分析要求做到十六个字:即言之有理、理必有据,陈述简明、表达准确。立法处方做到十六个字,即据证立法、以法带方、有方有药、排列鲜明。在病历上书写方药每行四味药。

要求:(1)采集病史力争做到十二个字,即要确切、要全面、按系统、抓重点。

(2)书写病历要求做到十二个字,即项目齐全、内容充实、字迹工整。病例格式要求严格执行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格式。

(3)书写完整的临床病例1份。

第二阶段:4次(12学时)

此阶段掌握急救技能为主,要求每位学生都做好见习记录,进行各种临床技术操作时,要求每一位学生的动作准确规范。第一次 :基础心肺复苏、除颤共1次(4学时)

内容:基础心肺复苏、除颤。

目的:掌握心肺复苏、除颤等操作要领,熟练掌握。

要求:掌握心肺复苏、除颤等适应症、禁忌症及进行熟练操作。

第二次:气管插管(4学时)

内容:气管插管。

目的:掌握操作要领,熟练掌握。

要求: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进行熟练操作。

第三次:吸氧、吸痰、静脉输液共1次(4学时)

内容:吸氧、吸痰、静脉输液。

目的:掌握吸氧、吸痰、静脉输液等操作要领。

要求:按要求,严格训练到达。

第三阶段考核:1次(4学时)

考核内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吸氧、吸痰、静脉输液及病案书写等。

四、见习安排:

急诊见习共5次。

五、考核方法:

谈急诊科的中医护理实践思考 篇3

【关键词】 急诊科;中医护理;实践

文章編号:1004-7484(2013)-12-733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经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现阶段的以患者为中心,在这一转化历程之中,医疗模式与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中医护理理念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都是中医护理学倡导的基本概念,这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不谋而合。近些年来,我院急诊科利用中医护理的理念开展护理工作,成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急诊中医护理实践方式

开展急诊中医护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就是传统中医,其主导的依据就是辨证论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与含义,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给药技术护理、生活护理等等。

1.1 急诊多发疾病的护理方式 在急诊中,遇到的疾病类型较多,包括急性中毒病症、多发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的疾病等等[2]。对于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可以使用大黄进行导泻,帮助患者将毒物排除,根据有关的记载显示,闭症包括阴闭与阳闭两种,对于阴闭者可以鼻饲苏合香丸,对于阳闭者可以鼻饲安宫牛黄丸;对于一些常见的多发疾病,可以使用柴胡针剂以及刮痧行常规护理;对于其他严重的疾病,可以适当的配合中医护理方式,均能够收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小儿急惊风、脱证、厥证等急性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进行辅助治疗。

1.2 加强情感护理 中医的理念认为,情志活动的变化与人体的病理、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情志护理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急诊患者在入院后都会伴随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情感护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变化,及时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3]

1.3 不良反应的关注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关注,并根据用药时间、用药方法与配伍总结药物的使用经验,将药效发挥至最大化。此外,院内也定期举行中药知识的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让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

1.4 饮食与生活护理 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根据中医宣传的夏秋养阳、秋冬养阴的方式进行,在进行饮食宣传时,需要根据气候、气候、患者病情、食物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减少饮食对患者的刺激。此外,还要加强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季节的变化,让患者合理的增减衣物,适当的进行运动[4]

2 结 果

近年来我院对急诊科实施中医护理,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掐学法、穴位注射、艾灸法、刮痧法、鼻饲法、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方式适应性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受到了患者的好评,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化发展。

3 讨 论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人体是一种以经络、脏腑、气血为一体的整体,急诊科患者常常有发病快、发病急的特征,护理人员不仅是患者的护理者,也是教育者、协作者、研究者和管理者,中医护理理念强调辨证观与医学整体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患者的心态,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措施。

中医传统的操作技术较多,包括推拿、拔罐、艾灸、敷药、熏洗、耳穴埋籽等方式,在急诊中,遇到患者出现恶心、疼痛、呕吐、腹泻、腹胀、抽搐、尿失禁、尿潴留等情况时,就可以综合的利用中医操作技术,采用推拿、拔罐、艾灸、敷药、熏洗、耳穴埋籽、学法、穴位注射、艾灸法、刮痧法、鼻饲法、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等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这样既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也能够提升中医护理的质量[5]

在服药护理方面,应该注意给药的时间与方法,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的进行脏腑定位,根据时辰进行给药,在护理上应该遵医嘱分热服、温服与凉服,服药后叮嘱患者多饮水、盖被发汗,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的疗效。

在饮食护理方面,中医提倡“药食同源”的理念,食物的五味对于人体的病理与生理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食物的温热含量能够很好的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首先,饮食护理要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实施护理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体质的情况,对于有热证的患者宜以清淡饮食为主;对于有寒性病症与虚寒体质的患者应该多进食桂圆、羊肉、鲫鱼等温补食品;对于夜不能寐的患者应该多使用莴笋、冬瓜等食物,这样才能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其次,在进行饮食护理时要强调节制,在了解患者饮食偏好时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纠偏补缺,如某些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喜爱大鱼大肉,这时就应该耐心的讲解这种饮食嗜好的危害,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6]

在起居护理方面,应该为患者创造出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体舒适与心情愉快,同时,要用科学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在康复出院后,也能够有效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对急诊科实施中医护理治疗相关的疾病不仅提升了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也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贯穿这中医的理论,不仅缩短了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疼痛,也实现人性化管理,提升了疗效[7]。中医护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为了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有着现代化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有中医、西医的护理基础知识,也要有着高等护理教育学历,也要掌握必备的文学、自然科学、逻辑学、哲学、信息论、社会学、教育学与美学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让他们在护理的过程中发扬出中医的治疗优势,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护理理念来填补传统护理技能的空缺。近些年来,我院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采用了系统化、针对化的护理措施,并制定了完善的考核方案,对人才进行科学的培养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金荣.中医医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突出和保持中医特色[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98-101.

[2] 蒋志娟,周琦,马秋平.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发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2):234-235.

[3] 李洁.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03(30):67-68.

[4] 赵向碧,罗小玲.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88-89.

[5] 顾仿亚,蔡晓青.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223-225.

[6] 苏宇虹.中医四诊在急诊患者评估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90-92.

中医急诊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中采用中医“四诊”法的患者382例, 其中男性232例, 女性150例, 年龄6~72岁, 平均年龄39岁。其中Ⅲ类亚紧急者171例, Ⅱ类:急重症137例, Ⅰ类危急症48例, 其它类26例。

1.2 病情分类

Ⅰ类危急症时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如得不到紧急救治, 很快会危及生命;Ⅱ类急重症时有潜在的危险, 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 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Ⅲ类亚紧急时一般急诊, 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 没有严重的并发症;Ⅳ类非紧急时可等候, 也可到门诊诊治。

1.3 四诊概述

“望诊”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列为四诊之首。“闻诊”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嗳气等, 并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 包括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等状况。“切诊”分为脉诊和触诊。包括切脉、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 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

1.4 方法

当急诊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后, 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体表各部、舌体与舌苔、情况许可下进行大小便和其它分泌物等辨认, 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这和西医当中用眼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 如意识、精神状态、面容表情、肤色等大致相同。都是运用眼、耳、鼻、手感官收集客观资料。在分诊时这是第一步, 对于急诊患者可以初步断定大致所犯疾病类型, 当患者手捂腹部, 大体可判断为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 当其护住眼或脸, 是外伤所致。

在望诊的同时, 闻诊也由之展开, 运用听觉和嗅觉, 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 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实施时用耳去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变化、用鼻去辨别病人特殊气味。

“问诊”时对病人或其家属, 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 它对分辨疾病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围绕主诉的症状, 深入询问现病史, 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 从整体出发, 搜集资料, 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通过问诊得到病人的主观资料并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感受, 心理状态, 了解与现病史有关的用药史、过敏史等。

最后一步为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 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 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如脉象的变化, 胸腹的痞块, 皮肤的肿胀, 手足的温凉, 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 从而作出快速诊断。脉为五脏六腑气血反应, 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 搏动的快慢、强弱、节律、脉形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对于胸痛、头晕的患者, 切诊时在脉象上往往表现为结、代脉, 这都是心律失常、心绞痛的脉象表现, 可快速分诊到心内科。

1.5 效果评判

按照中医四诊法的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并统计分诊时间, 将结果进行评估。

2 结果

382例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 (3.5±1.5) min, 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 (367/382) 。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 符合分诊要求。

3 讨论

急诊预检是患者到急诊室时快速予以分类的过程[2]。目的是在患者到达急诊室时能立即按优先次序快速对其分类, 特别是对于病情紧急的患者, 应迅速根据病情和患者体征进行快速初步的预检分诊, 同时进行重点地收集资料, 并分析、判断, 分类、分科, 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 优先救治较重的患者[3]。

分诊时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一般认为病人在急诊科的候诊时间或从抵达医院到就诊完毕的时间是判断急诊工作效率的参数。时间一般要求限制在5min内[4]。由本组数据来看, 382例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 (3.5±1.5) min, 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 (367/382) , 可以说基本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 符合分诊的一般要求。急诊病人的特点是病种复杂、起病突然, 病情变化快, 在使用中医四诊法时如何快速有效的做出判断至关重要。四诊法与西医的视、触、叩、听相类似, 但是又有区别。中医四诊分检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医对病情的整体把握。之所以能够用于急诊分检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主要是站在现代医学的高度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实质是人体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等客观反映。

在应用的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 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 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5]。以往认为西医手段具有快速的优势, 但在用西医触诊时需用手去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其频率、节律及充盈度, 触摸疼痛部位来了解疼痛涉及范围与程度, 触摸病人的皮肤来了解体温等。有时还需借助压舌板、电筒、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进行查体, 而中医切脉几分钟就可对脉位深浅, 搏动快慢、节律及脉形做出判断, 并依据中医整体理论对整个病情窥见一二, 这对于急诊患者来说也是时间上的争取。

综上, 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四诊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及中医诊断思维与西医临床的结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中采用中医四诊法的患者382例, 分析预检分诊时中医四诊的具体应用及分诊效果, 探讨临床价值。结果 382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 (3.5±1.5) min, 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 (367/382) 。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 , 符合分诊要求。结论 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中医四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虹.急诊接诊分诊的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11) :45.

[2]杨百芬.浅谈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J].浙江临床医学, 2004, 6 (6) :536.

[3]彭惠香, 陈昕, 林禅.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与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6 (9) :154.

[4]彭惠香, 陈昕, 林禅.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与对策[J].当代护士, 2006 (9) :52.

中医院急诊科女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篇5

一、基本情况

××同学,女,36岁,汉,大学文化,1995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曾多次评为卫生行业先进工作者。现任××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二、主要事迹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同学同志深深懂得学海无涯,医无止境的道理。参加工作14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先进经验,搜集、总结民间秘方、验方,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争取培训和进修机会,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将最新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儿急惊风辩治》、《心脑联通治疗冠心病》等论文和论著。随着业务上的迅速提高,很快成为医院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受到广大职工与病友的一致好评。2003年9月被评聘为主治医师,2008年9月被评聘为副主任医师,并先后擢任医院内儿科副主任、急诊科主任。

(二)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甘于吃苦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负有重大责任,××同学同志深深明白这一点。在她的心中树立起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她牢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神圣誓言。有一天深夜,一位病人胆绞痛,她在酣睡中被电话铃叫醒,二话没说就赶到医院,经仔细检查后立即给病人施以治疗,25分钟后病人的胆绞痛就解除了,病人感激万分!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平时上班,她总是提早上班,推迟下班,由于病人较多,她不仅要为病人看病,还要满足病人的要求,亲自为病人操作治疗,每天上班,她就像是上战场打仗一样,忙忙碌碌,没有歇息,真正做到上班一分钟,工作60秒!她把治愈病人当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工作中甘于吃苦,体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美德。她经常说,金杯银杯,比不上病人群众的口碑。

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奶粉事件甲流等疫情和突发事件中,打乱了科室正常工作,各项防治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同学同志出于对工作、对医院、对病人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义务,主动请缨,始终工作在疫情防治一线,吃住均在医院。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往往白天、晚上连轴转,从无怨言。她一边组织疫情防治工作,一边抓急诊科日常工作,做到疫情防治与正常工作两不误,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地各项任务。今年3月,她因过度劳累而诱发胆囊炎、胆结石而住院,但因工作需要,在病情刚有所好转,她又投入到工作中

(三)工作扎实,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中医急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发生的50 例急诊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案例, 对其进行研究。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对纠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纠纷的办法进行探讨, 整理所有的医疗纠纷案例具体原因, 并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疗纠纷原因的分类统计

急诊科医疗纠纷原因中, 医疗费用问题占14.0%, 管理制度问题占10.0%, 医患沟通问题占20.0%, 医疗技术水平占30.0%, 责任心和服务态度问题占26.0%, 其他因素占10.0%。见表1。

2.2 急诊科医疗纠纷处理方法的分类统计

急诊科医疗纠纷处理方法中, 自行协商占24.0%, 有效沟通占48.0%, 司法诉讼占16.0%, 行政调解占12.0%, 见表2。

3 讨论

3.1 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该研究可知急诊科医疗纠纷中的原因, 主要包括医疗费用问题、管理制度问题、医患沟通问题、医疗技术水平、责任心和服务态度问题五个方面。 (1) 医疗费用问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治疗费用存在异议, 在承担医疗费用方面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急诊科在实际的治疗中, 所使用的如设备、人力和药品等医疗资源较多, 患者和患者家属费用的估计不合理, 而医院没能及时提供收费清单, 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收费情况存在疑问, 向医护人员发泄不满, 引发纠纷[3]。 (2) 管理制度问题:医院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存在明显的缺陷。急诊过程中漏记的现象较严重, 病历书写不符合要求;请示报告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患者在转诊或者会诊后滞留在抢救室;其他科室和急诊科之间的调转接不顺畅;少数医护人员私收红包, 缺乏职业道德等, 这些现象成为了医疗纠纷的隐患。 (3) 医患沟通问题: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也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和患者家属医疗知识比较欠缺, 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手段等不太了解, 无法理解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因此当治疗出现问题时, 将责任归结为医务人员身上, 而医务人员没能及时给患者和患者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 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医疗技术问题:急诊科在整个医院中是一个处于特殊地位的部门, 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知识。急诊科的患者病情比较紧急, 医疗设备不足, 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 延误患者的治疗或者部分医务人员的能力受到限制, 技术不高, 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疾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从而导致患者家属的不满, 同时造成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5) 任心和服务态度问题:急诊工作的强度较高, 这给医护人员的情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导致有些医护人员说话语气不佳, 态度生硬, 这时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在给患者输液、给药和手术等过程中,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有时操作不规范, 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 这些现象极容易产生医疗纠纷[4]。

3.2 急诊科解决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的措施

该研究结果说明急诊科解决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的措施, 主要包括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加强医院的管理等三个方面。 (1) 加强医患沟通: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 医务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心的治疗环境, 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医务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方式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述, 以获取对方的信任和认同。针对治疗费用的问题, 医务人员要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说明情况, 同时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合理用药。加强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 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 (2)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医院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医疗器械设备, 加强人才的培养, 提高医院急诊科的医疗水平。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 要规范操作, 加强对器械、药物和物品的准备检查工作, 要努力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 (3) 加强医院的管理:各科室与协调好与急诊科之间的关系, 对会诊制度和就诊流程进行完善, 防止出现病房与急诊科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医疗纠纷现象的出现;医院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对违反规定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培养急诊科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和规章制度;在急诊工作中, 医护人员要真实记录, 规范书写病历, 字迹清晰;让医务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纠纷的能力;增设急诊绿色通道, 使患者的救护安全、及时、有效[5]。

综上所述, 如今人们对医疗安全越来越关注, 医院的医疗服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医疗安全是医院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社会各界和医院高层都应充分认识到避免和妥善解决医疗纠纷问题的重要性, 医院要从自身做起, 建立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 重视急诊科的管理和内部建设, 加强医患间的有效沟通,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 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国英.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90 (89) :1120-1122.

[2]洪海珠, 陈连娣, 伍建玲.急诊科工作中医疗安全和纠纷问题的探讨[J].当代护士旬刊, 2014, 12:182-183.

[3]陈红.急诊护理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应对[J].祝您健康·新医药, 2013, 8 (4) :890-891.

[4]黄晓英, 危利群.加强急诊科护理工作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健康必读月刊, 2014, 27 (12) :322-322.

中医急诊 篇7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18 ~ 60岁, 平均年龄 ( 42. 6 ± 7. 8) 岁; 文化程度: 初中及初中以下8例, 高中21例, 大专及大专以上者21例; 急性胃出血7例, 急性脑出血5例, 急性心力衰竭5例, 急性肠炎5例, 急性肾衰竭4例, 急性腹痛4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18 ~ 59岁, 平均年龄 ( 44. 1 ± 6. 9) 岁; 文化程度: 初中及初中以下7例, 高中23例, 大专及大专以上者20例; 急性胃出血8例, 急性脑出血4例, 急性心力衰竭6例, 急性肠炎5例, 急性肾衰竭3例, 急性腹痛4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且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急救流程, 同时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有病情评估、促进有效血液循环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医生急救、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 主要为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做好不能遵医嘱接受救治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让其了解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 并积极与患者沟通, 掌握患者心理变化特点, 给予心理疏导, 尽量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提高治疗配合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畅情以养心调神来缓解易怒情绪由于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 因此心理难以接受, 导致自制能力明显下降, 出现易怒情绪。在中医学上, 怒伤肝, 暴怒易导致肝气郁结、 气滞血瘀, 情志异常不仅可引发疾病, 还会影响疾病的发展、 转归。喜悦的情绪可促进人体气机调畅以及各重要脏腑功能恢复, 健康之人喜乐有度, 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生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在一定程度减轻病情。所以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 患者家属沟通, 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及健康指导, 让其了解不良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消除其易怒情绪。

1. 2. 2调心以安心定神来缓解患者悲忧情绪受疾病、经济、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患者会对疾病治疗、生活失去信心, 出现严重的悲观失望情绪。悲忧过度可导致人体肺气抑郁, 不利于气体交换, 从而出现恶心、呕吐、咳嗽、食欲下降等不良症状。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需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 利用语言开导方式让患者心情保持愉快状态。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通过聊天、闲谈等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促进其心神稳定, 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并且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能够随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 对其言行举止进行观察, 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1. 2. 3释疑以松心畅气来患者患者焦虑情绪突发性疾病患者多因不了解疾病发生原因、转归等知识, 形成一种由焦虑、 紧张、恐惧、担心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 从而加重病情。护理人员需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后等相关医学知识, 尽量帮助患者消除顾虑, 防止患者因心存疑惑而出现气机不畅、沉默寡言现象, 不利于疾病康复。

1. 2. 4静神以舒心静志来缓解思虑情绪思伤脾, 可导致精神抑郁, 静神有利于患者舒心静志, 帮助患者将动乱的情绪稳定下来, 克服悲观、忧心、孤独等不良情绪。思虑过度可引起消化不良、怔忡心悸、暗伤心血、头晕目眩等不良症状, 采用情志调理法可适当对患者情志造成刺激, 引起发怒, 随后通过转移注意力法、语言开导法、暗示法以情易情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1) 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2)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3) 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部制作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 该量表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急诊护理、服务态度、心理状态、技术水平等方面, 满分为100分, 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2. 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2. 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 00% , 高于对照组的74. 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3讨论

急诊科患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且病情重的特点, 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 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增强, 机体可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影响其生命体征稳定, 并且也影响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不利于救治工作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患者抢救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导致患者预后较差[3,4]。相关资料显示, 不良心理状态可加剧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程度, 加重病理改变, 而患者病情的持续发展又可加重其不良心理障碍程度, 形成恶性循环[5]。目前, 医院整体护理模式持续开展, 抢救护理学形成且不断完善,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在疾病治疗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所以给予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 可加快其身体康复速度[6]。

在中医学上, 人属于有机整体, 人有七情, 这是人类对外界客观事物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 人体情志过激可超出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般耐受限度, 从而导致人气机紊乱, 出现脏腑阴阳失调现象[7,8]。七情分别为喜、怒、忧、思、悲、 恐、惊, 在多种疾病的发展及康复有重要作用[9]。在基础护理及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情志护理, 将患者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促进其生理、 心理均达到一个最佳治疗状态,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 加快机体康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 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 可有效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缓解不良心理情绪, 从而缩短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护理水平, 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芳.急诊科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影响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 13 (5) :571-572.

[2]秦娟娟, 李丽, 梁丽娜, 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影响的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 20 (9) :165.

[3]杨德辉.心理护理干预在急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9) :149.

[4]赖碧莹, 梁雅玲.中医情志护理应用在急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0) :1520-1521.

[5]刘小燕.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12) :3022.

[6]叶银菊.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患者行急诊PTCA术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10) :1719-1720.

[7]许丽.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5) :346.

[8]徐睿.心理护理对急诊心绞痛患者疼痛与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12) :148-149.

[9]江嘉敏.基于纽曼护理模式和中医情志护理的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心理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9) :71-73.

上一篇:常态体育课的评价标准下一篇:部门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