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职能

2024-09-10

部门职能(精选12篇)

部门职能 篇1

组织结构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 其设置包括所有者控制机构设置和管理部门设置, 管理部门设置又包括总经理岗位设置和从事各种业务的职能机构 (职能单位或职能部门) 设置。所有者控制机构设置受法律约束, 而总经理岗位设置又取决于所有者控制机构设置, 二者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本文主要研究各种业务职能单位的设置规律, 以期为企业更有效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参考。

一、职能单位的构建

(一)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具有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本文主张将业务循环产生的每一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单位定义为一个职能单位, 这样既不会割裂业务的连贯性, 又能使不相容职能单位相互分离, 必要时还可以将相容职能单位进行归并以节约成本、提高业务执行效率。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是指完成某项业务并负责制作相关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单位, 它处在业务循环中, 自启动职能开始至业务完成并形成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时构成一个内部业务循环。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具有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1) 工作专门化。工作专门化是指组织中任务被划分为各项专门工作的程度, 其实质是将任务细分为若干个步骤, 每一个步骤由单独的人来完成。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内部按不相容职责设置岗位,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之间按分工不同负责不同的单据制作,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具有明显的工作专门化特征。 (2) 部门化。部门化是指将若干岗位组合在一起的依据和方式。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是以该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形成为依据, 将与形成这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有直接关系的各岗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具有部门化特征, 可将之部门化。 (3) 指挥链。指挥链是指从组织高层延伸到基层的持续的职权线。 (4) 管理跨度。管理跨度反映职能单位内部岗位的数量。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管理跨度是指, 职能单位内部自启动作业程序至单据制作完成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的岗位的数量。 (5) 集权与分权。除特殊授权业务外,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被授予了制作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及执行相关作业的权限。 (6) 正规化。正规化指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的程度, 反映在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层面, 就是书面规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权、职责并于工作完成之后形成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是正规化在内部会计控制层面的必然反映。

(二) 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的绘制

绘制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 反映每个内部会计控制职能单位的业务执行过程和记录这一过程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 是职能化的组织结构构建的基础。由于绘制流程图的目的是将职能划归某一部门, 因此这里的业务执行过程是概括性而非明细化的。

绘制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常规业务 (循环) 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对象是常规业务。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只有业务发生频率超过一定程度使得控制挽回的损失大于控制成本时, 才有可能对这些业务进行内部会计控制。这种重复发生的常规业务构成业务循环。业务循环不同, 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也不同, 从而应分别绘制。 (2) 一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对应一个职能单位的原则。在业务循环过程中, 每一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都由一个职能单位制作完成。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过程在流程图中用子流程来表示。 (3)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职能需要外部具有内在逻辑性的会计控制单据启动。业务循环中职能单位不能自动启动作业程序, 流程图必须反映具有逻辑性的启动 (内部会计控制) 文件。 (4) 信息反馈原则。处于业务循环上游的职能单位需要下游职能单位业务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 有必要将下游职能单位制作的单据传递给上游的相关职能单位。 (5) 流程图按制作职能单位依次横向排列, 以便进行部门设置。

(三) 职能单位构建的案例分析

1. 采购循环职能单位构建。

订单型装配制造业的采购业务包括: (1) 业务部门接受订单, 启动接单流程, 确定是否接受, 若不接受, 婉拒客户;若接受, 制作物料清单 (BOM) 。 (2) 在确定业务是否可接受时, 企业应启动排产流程, 依据企业实际能力确定能否接受订单, 若可接受, 制订排产计划。 (3) 企业若有可用的BOM上列示的材料, 启动减量采购流程, 制定减量采购单。 (4) 根据BOM和减量采购单, 启动采购流程, 制作订货单。 (5) 根据订货单, 启动合同制作流程, 制作采购合同。 (6) 供应商按订货单和采购合同备货。 (7) 供应商送货进厂, 启动进厂流程, 制作进厂单。 (8) 供应商持进厂单到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启动单据确认流程, 制作进厂确认单。 (9) 供应商持进厂确认单到物流部门办理货物验收手续, 物流部门和品保部门启动材料进仓流程, 根据验收合格的材料制作材料进仓单。 (10) 所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皆传递给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启动财务处理流程。

2. 生产循环职能单位构建。

主要包括: (1) 核对BOM、减量采购单和材料进仓单等, 按照排产计划, 启动生产指令 (制作) 流程, 制作生产指令单; (2) 根据生产指令单启动材料出仓流程, 制作材料出仓单; (3) 根据生产指令单接收材料, 启动生产流程, 生产出的合格产品送交仓库时制作成品进仓单; (4) 启动检验流程对制程和成品进行检验, 如果产品不合格, 制作责任书; (5) 根据责任书启动异常采购流程, 制作异常采购单; (6) 采购部门根据异常采购单进行采购, 进入采购循环流程。

二、职能单位部门化组织结构的构建

(一) 同一业务循环职能单位部门化的规律

业务循环中不相容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职能相互分离的原则包括: (1) 业务执行职能与授权审批职能相分离; (2) 业务执行职能与会计记录职能相分离; (3) 业务执行职能与财产保管职能相分离; (4) 会计记录职能与财产保管职能相分离; (5) 业务经办职能与审核监督职能相分离。不相容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是同一业务循环中的不同控制点, 其职权地位是相同的, 对任何职能单位的“矮化”或“推崇”都会损害其独立性, 减弱相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 因此必须授予其同级别的职权地位, 将其部门化。

(二) 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

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主要包括: (1) 修正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修正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应根据技术可能性归属执行单位以外的职能单位。 (2) 确认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确认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应归属被确认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部门。 (3) 保证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保证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权益的单据制作职能单位, 归属其被保证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部门。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归并相关职能单位。

(三) 不同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

1. 业务循环财务部门以外的经办职能单位归并。

(1) 授权审批、业务执行、财产保管职能单位的归并。不同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可按单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归并, 单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一是两种单据反映同一对象而需要将这两种单据的制作职能归并;二是两种单据的制作职能单位因管理对象具有类似特征和管理要求而需要进行职能归并。

(2) “大”业务监督职能单位构建。正规企业运营需要“大”业务监督职能单位进行业务规划、监督。根据经办与审核监督分离原则, 业务监督部门不能兼有业务执行、财产保管和会计记录职能, 但可兼有授权审批职能, 是否将业务监督职能与授权职能归并取决于两个职能单位业务性质和所需专业技能是否相同。相关联业务循环中的监督职能单位需要归并成业务监督部门。

2. 财务部门职能单位设置。

(1) 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能分离。根据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能相分离的原则, 财产保管职能单位应独立于会计记录、监督职能单位。

(2) 会计核算职能单位设置。主要包括: (1) 报税职能单位和报表编制职能单位的设置; (2) 先按业务循环业务经办职能单位相应设置会计核算职能单位, 再进行必要的归并。

(四) 职能单位部门化的案例分析

1. 采购循环职能单位部门化。

(1) 不相容职能单位部门化。采购业务流程中不相容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包括产品BOM、订货单、材料进仓单, 将这些单据的制作职能单位部门化, 分别形成业务及产品定案中心以及采购、物流和会计等部门。采购循环中还包括计划职能单位即排产计划的制作单位, 其归属于生产管理部门。

(2) 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于主内部会计控制单据职能单位。减量采购单即产品BOM的采购量的抵减文件的制作单位, 可按实际情况归属于业务及产品定案中心或物流部门;采购合同、保证订货单的制作单位归属于采购部门; (采购) 确认单等确认供应商身份的单据的制作单位归属于采购部门。

(3) 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单位分别归属生产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和采购部门。

2. 生产循环职能单位部门化。

(1) 不相容职能单位部门化。生产业务循环中不相容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包括生产指令单、材料出仓单、成品进仓单以及生产会计记录。生产指令单与排产计划密切相关, 可将其制作职能单位与排产职能单位合并, 组成生产管理部门;由于材料出仓单和材料进仓单的对象皆为原材料, 因此将这两者的制作职能单位合并形成物流部门 (材料管理单位) ;成品进仓单与材料进仓单的对象皆为实物, 管理类似, 将其制作职能单位归并于物流部门下的成品管理部门, 将生产执行单位组成生产部门, 将会计记录单位组成成本核算部门。

(2) 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据还包括 (品质) 责任书, (品质) 责任书由品保部门制作。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业务循环与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构建职能单位, 进而揭示了构建职能单位部门化组织结构的规律, 以期为企业更有效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单据,职能单位部门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部门职能 篇2

一、办公室

1、负责社联的文件印发,编号,立卷归档工作,起草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社联物资领取及管理,做好社联办公用品在各部门之间的调配工作;

3、负责各社团资料的整理与保存;

4、负责社联各项活动所需场地、器材申请和借用以及为社团活动所需场 地、器材的借用提供适当帮助;

5、协助社联其他各部门开展工作、定期向主席团汇报有关工作;

6、将各部门相关文档信息归类、存档;

7、建立、更新、保存社联各委员档案;

8、对每个部门安排的值班人员进行登记统计,制定值班表,负责值班签到;并在每次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各部门签到;

9、奖状、聘书收集及盖章。

二、社团发展部

1、指导新社团和社团分会的成立,负责社团换届的相关工作;

2、社团信息收集与汇总;

3、会员证的收发;

4、为了进一步发挥出社联与社团之间的桥梁作用,定期召开社团发展论坛,协助主席团开好社团代表大会、社团负责人大会;

5、负责社团巡礼节的相关事宜;

6、定期举办社团会长素质拓展活动;

7、主导社联“百团大战”活动的开展。

三、宣传部

1、活动登记、过程拍摄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推送;

2、负责社团联合会官方QQ、微信、微博的运营工作;

3、负责将社团、社联活动新闻稿件上传至团委网、校园网;

4、活动照片、视频整理;

5、协助社团、社联做好宣传工作,制作相应电子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平台宣传;

6、每月编写社团联合会工作简报,记录存档;

7、帮助社团建立线上宣传平台,为社联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培训。

四、财务部

1、规范各社团的财务行为,各社团在经费方面遵循“自筹、自立、自主”原则;

2、定期收集整理各社团的财务报表,并监督检查各社团的活动经费与账目;

3、各社团举办大型活动需要到团委报销时,必须先到财务部申请、审批,另外需要携带好任何一笔支出的发票或收据,否则,该项内容不予以报销;

4、协会招新负责印发发票,收取会费。

5、财务部作为社联5大部门之一,一般主要负责大型活动的预算决算,物资采购,布置现场等一系列工作;

6、日常活动报销。

五、策划部、审批协会的各项活动的策划书,确定其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意义,及时给与答复,并对各协会的策划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2、负责会员的素质拓展,加强学习管理、培训工作;

3、策划部作为社联五大部门之一,主要负责社联所承办的大型活动的主题构思,活动策划;

4、在协会或社联活动中随时能够提供帮助。

六、组织监察部(拟筹建)

1、对社团、社联人员变动申请进行审核,并提交主席团讨论决定,有权对现任社团、社联干部任用提出质疑并发表建议;

2、监督、考核社联人员工作情况、思想情况(会议出席情况、遵纪情况、工作成绩、责任心),进行“社联之星”等荣誉的评定工作;

3、负责社团评估,常务工作督促,社团及社团负责人的奖励评定工作;

4、对社团各活动现场进行监督并进行详细记录由社联备案;

5、制定社联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严格监察各部门职能完成情况;

6、广泛征求同学们对社联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调查,对社团和社联的大型活动跟踪调研,及时反馈信息和同学需求;

7、接受学生社团会员投诉,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

8、负责新社团成立资料审核以及社团注销工作;

9、负责十佳社团与星级社团的评比工作。

七、综合事务部(拟筹建)

1、平时深入社团,与社团负责人密切交流,整理记录社团发展的历史;

2、负责团委属下所有物资、场地的看护、登记、管理和借取;

3、负责淮阴工学院社团之家的管理与文化建设工作;

4、积极开展校外调研,与江苏各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收集外校社联的各项信息,代表我校社联积极参与外校社联活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5、负责组织社团、社联的联谊活动;

职能部门需要非专业化 篇3

职能部门的设置必须在管理和效率上寻求平衡。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得越极致,越专业,越可能会造成企业效益的下降。所以,不论职能部门设置得怎样五彩缤纷,都不应该冲淡企业提高效率这个主题。

你一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就会使用越来越多的专业管理人员,比如,会计师、审计师、人力资源经理、市场分析人员、电脑工程师等。随着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多,企业里的职能部门也越来越多。会计师多了,就应该成立财务部;审计师多了,就要有审计部;有的上市公司甚至还有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可是随着各种职能部门的建立,企业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企业职能部门的分工就越来越细,于是,专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就像企业机体中一对互相刺激的孪生肿瘤般越长越大。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大企业身上,很多雄心勃勃要把企业做大的中小企业,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也向大企业看齐,一个不足两三百人的公司,就设立了财务部、审计部、人事部、总经办、行政部等,五脏俱全。

然而让管理者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个人数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高的专业管理队伍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管用,企业效率无声无息地浪费在这个非常“健全和科学”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图里。

这时,CEO开始感到精力不集中,不仅要花很多时间看职能部门制造出来的各种报告,还要经常处理第一线同这些职能部门,以及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刚开始,这些新成立的职能部门在同第一线打交道时还很客气,不久就变成第一线的上级了。因为CEO去第一线的机会越来越少,CEO开始有意无意地通过职能部门对企业第线发号施令。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企业病:专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的数量过多,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有权无责的幕僚——专业管理人员来管理。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企业老板说:“一强调职能部门的作用,第一线就管死了;职能部门作用一减弱,下面就乱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而是要在两个极端的中间状态进行平衡——保持第一线必要活力的同时,发挥职能部门适当的管理作用。

鉴于此,我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着眼点就从管理的内容(职能部门的功能)转到管理的平衡上(如何设置职能部门),总结出职能部门需要非专业化的六条原则。

“剪指甲”原则

要经常有意识地检查职能部门是不是过多,专业管理工作是不是过于“专业”。如果是,就要像定期剪指甲一样把多余部分剪掉!

想掌握平衡,首先需要了解平衡对象的性质。那么,专业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为什么会有上面提到的互相促进的扩张本能呢?

其实,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一个有机体的组织,有自己的本能。企业的职能部门尽管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功能,但其实质是依附于创造效率的第一线部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而存在的,具有寄生性质。像生物界所有寄生物一样,当不需要靠本身能力觅食时,必然有无限制的滋生本能。

比如:企业成立市场调研部,就等于把市场调研日常化,于是就要有专职市场研究人员——问卷设计、访谈、电脑录入等。而且调研工作做得越专业,就需要越多的专业人员。然而由于它们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没有硬性指标考核它们的贡献(生产多少件产品,完成多少次维修,销售多少数量)。当企业对职能部门的工作好坏没有明确标准和目标时,它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把它们的专业标准当成工作标准——做了多少次市调,多大样本量,多少回归分析,统计准确度如何等。

可是企业真的需要这样专业的市场调查吗?也许在份份厚厚的市场调查报告里,就只有那么几个数字对决策有用,而那几个数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进行如此专业的市调就可得出。

如果任这些职能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把他们的工作做到极致,恰恰会造成企业效益的下降。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的效率,管理者就必须像定期剪指甲一样把多余部分剪掉!

当你再面对某个职能部门要求增加人员的申请时,我们的经验是不妨先审查它的工作,看看它定期提供的各种报告,是不是含有大量的表格和数字?如果有,我相信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其它部门和上级所需要的。这时候你就应清楚地告诉这个部门经理:“你的问题不是要增加人手,而是应简化工作!”

少设“专职警察”原则

应该把专门监督和检查别人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压到最低,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中没有专职“警察”!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审计部门。现在很多公司都有内部审计部或专职的审计人员。这些公司看起来让人感到很正规;是呀,谁做事都有疏忽的时候,更何况还有禁不住诱惑做坏事的员工,如果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就可能把这些漏洞尽量堵上。

其实,很多管理者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和安全应该是财务人员的基本责任,他们有很大部分工作就是审计,而且是事先的审计!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审或互相审计?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财务人员本身是责任人,出了问题可能会掩盖或互相包庇。事实上,那些发生财务人员监守自盗或包庇别人的企业,往往是其基本管理出了大问题——体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在这样的企业中,我们不能假设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就比财务人员高,独立的审计部门照样可以包庇责任人,这就如同用一个坏警察监督另一个坏警察。

毋庸置疑,任何企业都需要监管,但不能把监督当成管理。因为监管手段最多能保证企业不出事,但决不可能提高企业效益!

那些试图用监管的方式解决基本管理问题的企业,如同用止痛药治心脏病!当一个企业过分强调审计和监督工作时,其实往往表明它对基本管理问题已束手无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的审计和监查部门越来越庞大,可是漏洞却越来越多,管理者整天像坐在火山口上一样。

因此,当你的企业再有人负责任地提出要设立独立监管部门(审计、质检、安全监督等),或要增加审批程序时(比如:原来办公用品采购只需行政经理批准就行,现在为加强监管需再加一个副总审批),请千万记住:管理问题的答案和原因一样,永远不是那样显而易见,企业不能随便吃止痛药;专职的监管部门能不设立,就不设立;审批程序能简化,就不应复杂:专职“警察”越少越好!

“兼职一线”原则

为了使职能部门理解一线部门的责任压力,除了专业管理工作之外,职能部门还应担负具体管理的责任。

任何企业都不应该只管人,不管事;只管钱,不管物;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部门和个人。这种看似明显的错误却经常出现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中。

这是因为现代企业按专业分工而设定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专业、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电脑专

业),越来越容易成为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幕僚机构。公司经营出了问题,第一责任人永远是一线部门(研发、生产和销售部门),很少有人会指责是人力资源部门招聘的员工素质低,培训不够,更没有人会指责财务部门。然而,当第一线提出要增加人手,增加预算,改变销售佣金和回款政策时,没有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的首肯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为了使职能部门尽可能同第一线的责任部门有共同的语言,唯一的办法是尽可能让它们也变成“责任”部门——有共同的压力。

比如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负责人员招聘、定级和培训l等本身的专业工作,还应该负责工资、奖金、补助和医疗保险的审核、发放和转账等同人力资源有关的财务工作;更理想的情况是还能让人力资源部负责一部分行政工作,比如办公室的保安、清洁和接待工作。尽管向负责培训的人员汇报的可能只有两个接待员和一个茶水服务员,但我敢保证后者给前者带来的难题,一点不会比他的专业少。于是,人力资源部在选择培训的老师和课程时就更能切合实际。

为什么职能部门一定要尽可能理解第一线?因为企业为顾客真正创造价值的部门其实是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些第一线的部门,所有职能部门在性质上只是第一线的服务部门。因此,职能部门要想更好地提供服务,就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服务对象——第一线的需求,还要知道它们的冷暖。

我在实践这一原则时还得到一个意外的好处:职能部门的数量会减少。于是,管理者在简化了的组织结构图上可以多增加向他直接汇报的第一线部门的数量!这个改变非同小可,它意味着组织趋于扁平了!

“外行领导内行”原则

在设置职能部门时,应该尽量采用事业部的原则——按照工作内容,而不是按职业分工设立职能部门,把专业人员尽可能混用起来。

现代社会按职业分工训练出各种专业人员(会计、统计、电脑应用人员等),于是企业就想当然把这些专业人员也按他们的职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部门。比如,把会计都集中到财务部工作,由财务经理负责分配工作和管理,有的会计负责工资核算,有的负责成本核算,有的负责应收款等。

企业为什么习惯于按照职业原则设立职能部门?

源于一个假设:内行领导内行。同一个职业的人放到一个部门,由一个有同样职业背景的人才能更好地领导这些专业人员。

但这个假设没有排除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其实专业人员,不论是工程师,还是会计师,大部分时间所做的事都是一个外行所能理解的工作。比如,房地产公司的工程部就应配置会计,因为工程预决算是财务部和工程部产生矛盾的焦点,也是开发商同承建商最容易扯皮的地方。如果能给工程总监配置一个财务助手,必然会大大提高工程结算的效率,因为预算、概算和核算都必须按工程进度进行,尽管表面看是会计工作,其实更多涉及的是工程工作。

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谁能更好地领导专业人员,而是外行和内行谁能更好地领导专业人员服务于企业!

如果评价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内行肯定是权威;但如果评价哪个专业人员对企业更有用,真正管理过企业的人往往有一套与专业评价不同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专业水平精湛的人,往往发现那些专业水平一般的竞争对手在企业中更如鱼得水。其实,原因简单至极:企业是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不是训练和考核会计师、工程师、律师、电脑人员等的职业协会。

看到此,学过管理专业的人可能恍然大悟:你这不是说要按事业部的原则设立职能部门吗?对,这就是为什么事业部的体制优于职能制的根本原因——事业部比职能制具有更好的工作整合功能,专业人员在事业部体制下容易变得综合。比如:会计在工程部里,一定比在财务部里,更能切合实际地核算工程进度,这不仅是耳濡目染,更是利益和目的不同,因为非专业的顶头上司决定他的奖金。

“手脑一体”原则

设置职能部门时,千万切忌:有的部门只动脑——做计划,定策略;有的部门只动手——执行!职能分工宁可过粗,不要过细;职能部门宁可少,不可多。

企业另一个需要避免的,就是不要把工作分析的原则用在职能部门分工上。

这个错误的典型例子是有些企业在销售部门之外,设立营销或市场部。本质上,营销和销售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卖东西。只不过,当管理研究者分析卖东西这个工作时,才会把它分解为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投放、渠道建设等子工作。通过分解研究,人们发现营销是制定政策,销售是执行政策,前半段工作似乎更重要。

于是,被理论研究所误导的管理者们,在现实中真的把完整卖东西的工作分解开,矛盾也就被人为地制造出来。

销售部门不是抱怨营销部门的产品定价太高,就是投诉广告效果不好或产品包装设计不醒目;而营销部门则往往抱怨销售部门员工素质低,销售佣金政策有问题等,以至于销售业绩总是达不到营销目标。

其实,企业和人样,手和脑不能分开!好的营销方案必须来自于实战。商场上从不承认爱因斯坦和牛顿那样抽象的聪明脑袋!

因为,要想高效地完成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先计划一下,比如洗碗,是先洗盘子,还是先洗碗?先用洗洁精,还是后用?如果把完整的工作分开,动脑的人就只有空想,不会从动手中得到实用的灵感;动手的人也就变成了没有激情的工具。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这些伟大战略的始作俑者首先都是一流的动手专家——研发、生产和销售人员!

不仅如此,手脑分开会陡然增加管理者的协调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运作出现任何问题,都要找好几个部门来解决,可是主持会议的人往往发现:开会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

怎么才能让企业的手脑尽量不分?

一个百试百灵的办法是:让职能部门的“好想法”在运行前,必须得到第一线的认可。于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现象必然发生: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在办公室里呆的时间越来越少——跑到第线去了。既然如此,这样的办公室自然就该取消,因为任何人都应该在他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任职才对呀!

强制“杂交培训”原则

为什么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发生鸡同鸭讲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过于注重本身专业,以至于忽视对其它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对职能部门中的专业人员需要进行强制的“非专业”培训。

现在许多企业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往往注重他们的本专业,比如:公司请财务专家给财务人员培训I,请人力资源老师为人事干部讲课:甚至有的公司为取得学位和专业证书的人报销学费,提高工资。

人本来有利己考虑,加上组织的鼓励,专业人员就变得越来越专业。很多企业也以员工的专业素质代表竞争力。我就经常听到企业说自己有多少注册会计师,有多少研究生,有多少美国电子工程师协会认可的工程师等。我们曾见过一个质量频频出问题的啤酒厂的董事长,他竞炫耀他们厂有中国最多的国家级品酒专家。

其实,企业不论雇用什么专业的人,他们专业的目的都必须服从企业的目的——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就涉及到不同专业部门的配合,我的经验是这不仅需要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制度和命令,还需要对其他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至少要超过普通人的一知半解。

这就是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好的总工程师往往像半个成本会计,优秀的财务主管谈起工程管理令行内人也点头称道,一流的销售人员能同技术人员商讨产品改进的技术问题。可是,人们往往把这种优秀的“杂交”现象归结为特殊或自然的结果——这些人聪明和用心,或者在企业呆的时间长——熏出来了。于是,“杂交”优势的人变成可遇不可求的少数,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变成了正常。

其实,专业人员这种“杂交”能力,是能够被企业有意识地训练出来的,优秀的企业也必须这样强制地训练它的专业人员。

像丰田公司,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学历,以及应聘到哪个部门(即使是生产线的装配人员)都必须有一段在销售第一线实习的经历。只有这样,员工才理解企业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同时也能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必要知识。

为什么要强制?因为专业人员的自尊往往使他们不愿意跨越专业之间的鸿沟。

所以,根据这个原则,企业在为职能部门提拔、招聘、培训专业人员时,就不应再以专业资格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以是否具有本企业、本行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之一。

浅析职能部门薪酬制度设计 篇4

一、评估岗位价值, 建立岗位价值序列

(一) 梳理部门职能, 定岗定编

根据企业战略规划, 梳理部门职能, 构建以直线职能制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调整后企业共设置w个职能部门, 科级机构调整为n个, 管理岗编制调整为q个。职能部门领导职数按一部一长设置, 一般管理人员全部竞聘上岗。

(二) 编制岗位说明书

部门职责及岗位情况发生变化后, 编制岗位说明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也是岗位管理的重要资料。准确地描述岗位说明书, 是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岗位价值的重要依据, 为此, 在岗位评价前, 多次组织各部门对岗位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一是设计岗位说明书模板, 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与权限、工作标准、工作条件、任职人员资格、能力要求和晋升方向。二是对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要求每个员工应掌握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方法。三是确定编制程序, 要求各部门根据管理职责编制岗位说明书, 经部门领导审核后, 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四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各部门岗位说明书逐一审核, 对不符合编制要求的, 提出修改意见。各部门通过岗位说明书的编制, 实现了对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的再认识。

(三) 岗位价值评价

薪酬序列建立的基础是岗位价值评价。岗位价值评价的目的在于度量职能部门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 一是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岗位之间的价值差距, 能明确分出等级;二是保持不同部门的同类岗位薪酬水平的平衡和公平;三是能够合理度量上岗人员的基本素质, 为人员选聘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1. 岗位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岗位价值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点因素法、排序法和因素分析法等。经评估, 采用了目前国际通行的岗位评价技术———点因素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岗位价值, 同时也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缺点是程序复杂, 工作量大。根据企业职能部门管理特点, 设计了管理权责、知识与资历要求、沟通与交流、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复杂程度、对企业的影响6个评价维度, 17个子要素及分级标准构成的岗位价值评价方法。评价体系总点值为1000点, 最低点为100点 (如下图) 。

2. 岗位价值评价组织和实施。

企业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 15位熟悉企业情况, 并有多个业务领域工作经验的专家组成的岗位价值评价小组, 对q个岗位进行了评价。为减少评价误差, 评价采取了以下关键措施:一是评价前对专家组实施培训, 使评委能够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二是测评前由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各岗位职责和岗位特征向评委进行陈述;三是在岗位价值评价中, 进行现场数据记录和统计, 由专家组对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和审定, 如果一致认为结果存在严重偏差, 则重新评价。

3. 岗位价值体系建立。

一是根据各岗位的测评得分由高到低排成序列表;二是按分数落差分为若干等级, 对岗位价值进行归级, 形成初步的岗位价值序列;三是在部门总岗位价值不变的前提下, 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对部分岗位的价值序列适当微调, 经沟通确认后, 形成最终岗位价值体系。岗位价值体系中, 各岗位价值明晰, 真实反映了各岗位在企业中的相对价值, 呈现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与企业战略相关性强的岗位价值高于与战略相关性差的岗位;二是管理责任大、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岗位价值高于一般性、事务性的管理岗位;三是部分重点管理岗位高于室主任岗位, 专业岗位的发展可以超过职务岗位的发展, 为建立双通道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薪酬体系

(一) 建立薪酬序列

针对职能部门存在的“高岗低能、低岗高能”人岗不匹配、关键岗位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在进行薪酬序列设计时, 采用宽带薪酬设计方法, 以一岗多薪的形式, 按照岗位价值序列将薪酬序列分为11岗、3等、2档, 共32级, 满足不同岗位对员工能力的需求, 增强了制度的灵活性和动态管理功能。

(二) 不同岗位有交叉和重叠

各岗位薪酬序列, 设计职务和专业两个发展通道, 鼓励不同岗位上人员能力的双通道发展, 培养专家式人才队伍。首先管理岗和室主任岗的薪酬有三个岗位的交叉重叠, 管理岗高岗薪酬水平可以高于室主任岗低岗薪酬水平;其次相邻岗位的薪酬等级有三个档次相互交叉重叠, 低岗位的高档薪酬可以超过高岗位的低档工资, 开辟了员工在原岗位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提高岗位档次和薪酬水平的通道。

(三) 以能力定薪酬, 以业绩定收入

结合岗位对员工的胜任特征、任职资格的要求, 将每个岗位薪酬分为A、B、C三等, 每个等级又依据员工任职时间长短设为正、副二个档次, 共6个等级。根据员工能力差异, 薪酬标准将有所区分, 同岗位上能力强的员工薪酬标准将高于能力低的员工, 高业绩员工薪酬标准将高于低业绩员工, 形成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有利于解决“高岗低能、低岗高能”的人岗不匹配问题, 同时逐渐淘汰能力和资格达不到要求的人员, 向员工传递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适应能力, 最终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四) 确定合适的薪酬水平

薪酬水平的确定一方面既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和薪酬的支付能力,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同时应与企业各项制度整体配合;另一方面取决于不同岗位人员的社会供求关系, 尤其是企业的紧缺型人才, 需要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 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 根据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的原则, 采用加速递增法设计岗位薪酬系数, 基准薪酬参考企业、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价位、同行业薪酬水平行情确定, 保证薪酬水平在企业内外都有一定竞争力。岗位系数法的优点在于拓宽了薪酬调整渠道, 在保持岗位价值相对公平合理的前提下, 通过调整系数达到薪酬具有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力的目的。

三、项目工作的体会和启示

(一) 职能部门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必须贯彻系统性、发展性、科学性原则

按照薪酬体系设计原理, 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岗位价值评价来区分岗位的差异性, 并据此确立薪酬序列, 既提高了薪酬的合理性, 也为人岗匹配奠定了基础。

(二) 薪酬体系与胜任特征能力的结合, 为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促进员工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分配导向是以员工能力及岗位价值为核心;分配原则向责任重、影响大、关键性岗位倾斜, 将能力强、符合岗位胜任特征的员工匹配到合适岗位。员工将明确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定位, 并通过提高能力和高绩效获得回报, 从而吸引和稳定核心人才队伍, 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 实现员工与企业在“薪酬分配制度”上的“双赢”。

(三) 薪酬制度要体现内部公平性和动态管理

首先, 通过对所有岗位的测评和价值排序, 强化了岗位价值在分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体现了内部公平。其次, 同岗位薪酬标准将随着员工能力的变化而调整, 形成薪酬标准能高能低的动态机制, 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平等获得薪酬晋升通道。

四、结语

营销中心部门职能 篇5

一、部门职能

(一)营销中心1、2、对董事会和总经办负责; 从销售的角度向公司提供整体发展的建议,根据公司有关经营发展战略制定、季度、月度推广方案;3、4、5、配合公司整体发展制定出相应的部门构建和人员安排计划; 对策划部、销售部的管理和组织工作; 根据公司的发展计划,组织策划部人员制订相应的推广策划方案,配合销售部工作的开展;6、7、8、负责公司对外公关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公司营销人员的培训、选拔和推荐工作; 负责董事会和总经办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策划部1、2、3、4、5、6、7、对营销中心负责; 根据营销中心的营销计划制定相应的推广策划方案; 根据项目进展要求,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工作; 对销售部提供的销售报表和客户信息进行定期分析; 负责公司广告推广和对外宣传工作的具体任务; 协助销售部的销售工作; 负责营销中心安排的其它工作。

(三)销售部1、2、3、对营销中心负责; 负责公司住宅物业、车库、储物间等的销售工作; 根据营销中心的营销计划配合策划部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和计划;4、5、6、7、协同策划部定期进行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调研工作; 对销售部的日常工作制作销售报表并进行分析; 根据需要协助策划部的工作; 负责营销中心安排的其它工作。

二、岗位职责

(一)副总经理:1、2、3、4、1)

2)职务名称:营销中心总经理 直接上级:董事会 直接下属:策划部经理、销售部经理 本职工作: 草拟公司各阶段经营计划,上报董事会批准; 负责编制营销中心的年、季、月度工作计划、租售计划,行政费用、租售费用等计划;

3)根据以上计划指标,负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在确保完成计划指标同时,能有效地节省费用;

4)负责协助董事会对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投资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5)

6)主持、组织策划工作; 统筹或主持营销中心的人事招聘、培训及考核等工作,提名本中心主管级以上人员的聘任、辞退、升职,报董事会批准;

7)负责公司及营销中心的信息资料档案管理督导工作,保证重要文件、资料的保密不外泄;

8)制定营销中心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内部激励和奖惩办法、人员培训计划;

9)积极完成董事会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策划经理

1、职务名称:策划部经理

2、直接上司:营销中心总经理

3、直接下属:策划助理

4、本职工作:

1)统筹组织本部的策划工作,对策划部成员的组织与管理;

2)负责有关市场策划方案的撰写、广告方案的撰写与编制,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与监控;

3)搜集有关房地产市场信息及资料,建立和逐步完善信息资料库的管理,为销售提供有力依据;

4)为公司提供市场及销售策划方案,并协助实施与监控;

5)针对竞争楼盘或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6)提供广告策划方面的报价以及材料、市场动态的资料,并分类整理存档管理;

7)编制市场推广费用的计划,并加以监控与及时呈报;

8)负责展销会现场气氛布置的方案,组织实施并确保销售计划的完成;

9)协助其他部门做好相关的工作;

10)积极配合公司各部门运作管理及协调工作;

11)负责本部人员作息时间与轮休,监督出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上级汇报;

12)完成营销中心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销售经理:

1、职务名称:销售部经理

2、直接上级:营销中心总经理

3、直接下属:销售主管

4、本职工作:

1)统筹组织本部的销售工作;

2)负责案场的所有日常工作并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

3)负责本部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的营销技巧;

4)组织销售人员定期进行市调,搜集各类楼盘信息并汇总、更新、存档;

5)督导销售人员进行客户追踪、签约及回款;

6)监控本部门的办公用品的使用;

7)审核并确认定单、合同的签署;

8)对每天的报表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定期做出分析,呈报营销中心;

9)协助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

10)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11)安排销售人员作息时间与轮休,监督出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上级汇报;

12)及时处理售楼现场客户纠纷,若不能解决应尽快向上级汇报;

用计划和经营目标考核职能部门 篇6

我们的观点是:对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可以与企业机关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合二为一,从计划与绩效入手。

尽力量化考核指标

职能部门的考核之难,难在考核指标设计上。这就需要基于计划和经营目标为该企业职能部门考核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

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指标能量化的尽力量化,不能量化的通过指标转化实现量化。能量化的工作主要是可以直接衡量的工作,如:工作检查次数、工作报告文本、计划总结等。而对不能直接量化的工作,如:管理、质量、安全等等,我们通过转换指标,用其他容易测量的指标来确定和描述。我们采用的转换要素主要有数量、质量、时间、成本等几种,每一种要素都还有更具体的指标来细分和测量。当然,转换指标要符合目标的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现实的、有时间限制的。

除了对容易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转化外,有些工作确实难以转化,或者转化后难以科学评价,这时就可以采取工作内容细化和流程化的方式,让指标变得更加全面和公平,变得容易测量。

将经营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

企业的总体目标一定要分解和反映在职能部门上,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这样职能部门工作才会有效地支持企业目标的达成,才不会与企业发展方向偏离。

职能部门目标只有支持、配合业务部门目标,才能保证业务部门工作顺利完成。如果两者目标不一致,就容易造成业务部门工作的被动局面。与业务部门目标保持协调,也是职能部门制定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基于公司经营目标实现情况和整体效益的绩效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工资奖金总额直接挂钩,取决于机关或大团队的收益,并据此确定机关的关键绩效指标,根据指标实现情况确定工资奖金或人工成本总额。这既是对机关的绩效评价,同时也是对机关部门人工成本的核算,交由财务部按章办理比较方便。

加快计划考核频率

对职能部门的工作,人们喜欢用行为性的指标来评价他现在干什么,而忽视了他的工作产出是什么,这样做容易造成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的脱节,考核导向发生偏离。

任何工作都可以纳入计划来协调控制,应该用计划的执行情况来衡量职能部门的业绩。在管理成本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加快计划考核的频率,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纠正。

计划考核的最优组织方式由牵头负责综合计划的发展计划部门负责,高层只需批准计划和预算,无需在这方面过于费心或承担直接责任,因为发展计划部门负责运营计划的综合平衡,并跟踪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计划执行评估的第一手材料。这种单向考核的组织方式也最为精炼,花费人力物力少,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综合计划考核评价。发展计划部门要做好评价工作,需要每周跟踪抽查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计划、财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可以抽查各部门计划和预算制定的合理性,抽查监控工作可以在审批之后、执行的过程中甚至执行之后进行。对于需要重点整顿的部门,可以提高抽查监控的力度。

强化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 篇7

在当今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之下,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拥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发展利益,其在以往传统经济体制当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今改革开放的发展,促使国有企业开始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其所采取的经营方式及理念都获得了明显的转变,并最终由此构建出了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但是国内市场体制发展程度相对偏低,相关的管理者很容易受到金钱、功利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导致一系列腐败问题的不断产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就必须强化相关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力度,促使其在国有企业管理当中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由此构建出稳定、和谐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滋生。

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的明确职能

对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定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廉政建设,消除和预防腐败滋生,切实开展纪检监察工作。首先是针对企业廉政建设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因为廉政建设制度属于全局性的廉政制度类型,主要落实的内容应坚持党要管党,强化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由此成为廉政建设的主要举措。具体应当突出和强调企业内领导管理人员应当针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负起全面的领导责任。而企业内的纪检监察部门,则正是针对廉政建设责任实施检查监督的有效形式。其次,需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的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这样才能切实保障贯彻落实党纪政纪条例。最后是强化对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并由此展开相应监督检查,这样才能促使整个教育获得能够充分落实、时间、效果及人员等多个方面,最终将直接从思想上巩固其道德防线。

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在设计企业治理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市场发展主体加以考虑,并促使其运作的需求严格按照相关市场价值规律来进行。所以,在纪检监察的职能定位方面,可切实参照此种理念,以此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充分借鉴已有企业的监管经验来进行。

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相应的监察工作,必须直接深入到企业内部的预算、决策、执行、管理以及评估等多方面运营工作当中。最好能够渗透到其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由此有效的发挥出全程监督的职能。此外,还必须针对企业本身生产经营管理当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明确,尤其是其中涉及到人力、财力及物力方面的管理部门,更是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监察举措,这样才能最终有效保障其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强化国企人员廉洁自律教育

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内部领导干部人员的共同努力,大多数领导干部人员都在自身的岗位上奉献了自身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的企业干部人员存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不负责任等多种腐败的情况。

因此,就必须要针对国有企业当中领导干部人员实施有效的强化教育来进行预防和克服,否则将由此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甚至致使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腐化变质。所以,就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此类推帮助企业领导干部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事业、价值观念,从根本上预防腐败。

而具体实施教育的方式可采取看报、读书、演讲及党课等多种形式,一般经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可充分引发领导干部对行政廉洁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其对反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特别需要针对其中的反腐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并且深入其中吸取教训,从而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构建完善的国企信息公开制度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当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对企业内财务情况、经营策略、员工招聘、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招投标信息和工资福利奖金分配情况,还有物资采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当中的决算、审计及预算等财务方面的要求,具体针对其收支透明化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员工们能够获取相应的表达权、知情权以及参与权等。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实施很容易直接流于形式化发展,所以必须针对其实效性加以重视,需将企业本身的廉洁建设进行制度化和具体化,并将其真正贯彻落实,由此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促使企业获得长效的发展。

此外,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方式,可直接采用网站、宣传栏、会议以及网站等多种方式,同时必须由此实现将其责任公开化、权力公开化,从而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创新纪检监察的工作方式

通常国有企业当中的纪检监察工作具体包含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种监督检查的机制,这本身也是3个连续实施的重要环节,必须为此层层把关,步步为营。这就需要对其效能监督的方式加以创新,由此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本身的效益规模,并以此强化相应生产经营效益和资产运营方式等。比如可构建出项目跟踪监督来对企业的资产加以规范,这样才能极大的降低其流失情况。

同时,还需注意对其管理费用进行压缩,可由此来推行财务决算的中心制度,并且可直接通过预算管理和相应的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来真正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进行牢牢的把握,这样才能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最终实现资金周转的效益。

而在对企业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工作时,需要针对其事前的工作实施严格化的要求,可直接在事中不断强化相应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其事后实施监督时所造成的损失及负担。

所以必须对监督的方式加以创新,可通过运用被动和静态的监督方式,促使纪检监察能够逐渐转换为更加动态、主动和全面的监督,最终促使纪检监察的监督管理更加完善。

构建完善的日常监督制度

国有企业构建日常监督机制的意义重大,该制度的建立能够充分有效的发挥出纪检监察部门本身所具备的职能作用。一般采取日常监察的形式,能够促使国有企业深入贯彻和落实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可实时监督和监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否存在违法乱纪的情况。

日常监督制度的构建,其内容具体包含了完善和全面的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党内监督以及不断完善外部监督等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对员工保障的监督和落实,通过对员工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员工们的真实情况,所以必须针对该项工作起到高度认真的态度,尽可能充分的发挥出员工本身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其监督管理的水平,是其最终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

部门职能 篇8

关键词:基层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职能转变

1. 基层体育管理机制

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指的是区、县级以下的体育管理的权限划分、机构设计、运行机制等, 制度、体系的总称。我国基层体育管理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系统, 其管理主体和客体是互相统一的。我国最基本的基层一级政府组织是乡镇与街道。

2. 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 我国体育已经愈来愈朝着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看齐, 这使得原有的体育行政管理方法与当今时代的要求不符。表现为:第一, 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不能很好的与大环境下的体育发展趋势相符;第二, 体育事业的政府职能做法无法和其需求相适应;第三, 体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很好的和地方性的体育立法相适应;第四, 体育事业的目标和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不适合;第五, 体育产业进步不能和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相适应。所以, 应该实施有效的行政体制改革, 缓解上述矛盾。

3. 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基本原则

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基本原则, 其重要性不用说, 是极其重要的。首先, 应该和国际的通用惯例相一致;其次, 应该和体育的发展规律一致;最后, 应该和我国基本国情一致。这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确保基层体育行政职能的定位, 保证其合理、准确性。有限政府原则, 要求政府合理处理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观念, 使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分工, 下放权力与责任。平等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处理好坏, 直接联系到我国的体育事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透明性原则, 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基层体育行政部门办公要公开、公正、透明。法治原则, 其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和体现, 核心内涵是避免以公谋私, 防止滥用权力[1]。

4. 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内容

4.1 重心转变。基层体育行政管理的职能重心应该转变, 把注意力放在创造市场环境与体育事务领域上。

4.2 关系转变。管理职能与职责的划分, 是政府实现基层体育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关键。当下, 应该管、办分离, 理顺关系, 明确目标, 改善内部问题。

4.3 方式转变。由行政手段转为经济手段, 构造起具有社会化性质的体育组织。目前的我国, 在构造体育组织方面尽管有了很大突破, 但仍不是很完善。

5. 职能变革所达到的目标及成果

5.1所达目标。通过改革, 应该实现职能的分离, 加强体育工作管理, 推进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发展;应该上传下达, 贯彻方针政策;应该有服务体育事业的思想意识和决心。5.1.1增强基层体育工作意识, 坚持走社会化道路, 建立新机制。5.1.2增强研究、调查的能力, 对体育经济、活动进行广泛调查, 并制定相关政策, 积极开发市场、产业, 加强自我发展的能力。5.1.3增强竞技体育的工作, 搞好规划、运动项目的布局与设置, 大力培养优秀人才, 严格选拔, 加强竞技体育的水平。5.1.4把政、事分开, 将技术性、服务性的相关工作交给相关单位去承担。

5.2 获得成果。从体育工作方面来看, 体育局建成了许多体育设施, 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 也举办了很多次大型的体育活动;从竞技体育的工作方面来看, 在保持体育优势的同时, 也不忘开辟新型的优势项目。重点发展射击、篮球、田径、足球、举重等项目, 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质量优秀的体育训练的模式;从体育产业的建设方面来看, 体育局以本体产业为开发重点, 承办了许多贸易、文化、旅游方面的活动。这使得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也间接拉动了我国经济内需。

6. 职能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1 加强市场的管理力。体育局的行政管理职能要把握好度, 既不能够太严厉, 制约发展, 又不能够太慈祥, 放任其胡来。目前的市场机制非常不健全, 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强劲的政策去约束市场, 使市场发展不偏离方向。

6.2 加强对竞赛具体工作的管理。竞赛的策划、筹备、组织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繁琐的工作, 旧的管理观念是无法使行政部门过多投入的, 这必然会使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但是比赛承办权移交给下属机构, 能够获得很多的比赛收入。所以, 在确保竞赛的组织工作达到完善的前提条件下, 处于下级的下属机构, 能够极有积极性, 去完成工作。体育局可以调控竞赛的组织, 发挥真正的管理职能, 在今后, 发挥事业单位、群众组织重要性, 降低行政管理机关部门的具体操作, 发展体育事业[2]。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优秀的基层体育行政管理工作作为基层体育事业长久发展的有力保证, 是值得相关领域专家、领导重视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事业不断的进步, 在此大背景下, 基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而如何去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基层体育行政管理的相关体制, 符合体育事业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 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振华, 周静.基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思索[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04:91.

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职能的思考 篇9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监督作用,监督效果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的制度保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委负主体责任, 纪委负监督责任。在新形势下, “如何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是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话题, 更是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在新的形势下, 要切实有效地发挥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能, 除了坚持“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工作职责外, 还要不断转变方式和方法, 不断开辟工作路径。为此,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和加强纪检监察工作, 真正发挥好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能作用, 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从而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一、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夯实纪检监察部门执纪监督的基础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决定履行监督职责的效果。要履行好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 工作能力较强, 思想作风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不仅是做某项工作的“行家里手”, 还要成为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多面手”。一是要注重开门纳谏, 打造阳光纪检。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宣传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责、任务和成效, 让广大干部职工更加了解纪检监察工作。二是纪检监察部门不是天然的保险箱, 纪检干部也不具备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要打造坚强有力的执纪监督“铁军”, 既要勇于监督别人, 又要防止“灯下黑”的问题。三是加强培训, 提高技能。把纪检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采取一些诸如:“请进来”集中培训、“走出去”学习培训、“大讲堂”交流培训、“跟班学”操作培训等多种方式为纪检干部“充电”, 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强力推进“三转”, 切实履行好纪检监察监督的职能

落实“三转”, 是纪检监察部门强化执纪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纪检监察部门不但要严格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履职尽责, 还要把握好工作的定位要求, 正确行使手中的监督执纪问责权力, 力求工作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

(一) 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监督的主体责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正确处理好重点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关系。要充分认清各级党委和党组的“一把手”才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意识, 逐渐从“要我抓”转变为“我要抓”, 引导“一把手”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 形成抓党风廉政工作与抓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良好局面。

(二) 抓住关键环节, 从严监督责任分解。纪委应重点监督指导各单位充分认清党委 (党组) 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责任。要把反腐倡廉等系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日常考核范围, 详细部署, 明确落实。要同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考核。一把手作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要主动把领导和组织的责任承担起来, 做到每年的年初亲自参与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 每季度亲自主持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例会, 研究和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专题汇报, 定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考核。

(三) 强化过程监督, 保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在具体监督工作中, 要有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 从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两个方面下功夫, 既要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全面考虑, 统一部署, 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 要进一步树立起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业务工作不能代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思想, 在定期向上级纪委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的同时, 要牢固树立起“一把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的失职的责任意识。

(四) 确定监督重点, 强化监督执纪。作为基层人行的纪检监察部门, 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 必须突出抓好主责主业, 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实效。一是要强化对作风纪律的监督, 围绕年节 (春节、中秋、国庆) 等重要节点, 纪委监察部门可以本着从爱出发的理念, 向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发出廉政提醒, 以爱示纪, 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强化重要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对于基层人民银行来说, 确保资金安全, 防范案件发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时刻瞄准重点部门、重要事项、关键岗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提醒, 抓好监督检查, 增强防范案件风险的责任意识。三是强化岗位风险排查, 以岗位风险防范工作为切入点, 对业务风险进行全面排查, 按等级建立风险档案, 对风险级别高的重点岗位、重点工作人员, 实行重点监控。四是强化要害岗位人员备案审查,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加以防控, 加强八小时之外行为管理, 加大岗位轮换力度、落实强制休假制度。

三、完善制度、创新载体, 突出监督效果

(一) 梳理内控制度, 打造权力的制度笼子。反腐败体制机制及制度问题, 既是影响反腐败成效的关键, 也是决定纪检监察部门能否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问题。要在推进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同时, 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不断强化用制度管权, 管事, 管人, 不断健全规范单位主要负责人权力的行使制度和权力公开制度、决策公开制度、管理公开制度, 不断健全保障机制, 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二) 整合监督资源, 形成监督合力。要树立监督工作一盘棋思想, 基层人行要建立以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等部门为一体的监督检查体系, 统筹使用各种监督手段, 加强协调配合, 将其职能中重合的部分合并, 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

(三) 更新监督手段, 增强监督效果。一是将同级监督为主的方式, 改变为下查一级和异地交叉检查为主的方式, 从根源上解决纪检监查人员的后顾之忧, 提高监督效果;二是注重教育监督, 加强教育预防, 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干部职工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三是强化考核监督, 以考核问责为抓手, 细化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设计 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设计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对于企业管理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绩效考核指标不但要反应员工的工作绩效, 同时还要反映出员工的职业素质。国有企业一般都设有相应的职能部门, 其主要职责就是监管国有企业的投资、经营、人力资源配置等工作, 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具有自身的特点, 其考核指标要有别于一般形式。

一、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特点

1. 难以通过财务指标考核

国有企业的职能部门一般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知识作为服务部门好参谋部门, 工作人员的工作一般与利润关联较远, 其工作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能够间接的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但是无法直接关联到利润的产生。这种职能难以应用绩效考核中的财务指标来考核。

2. 难以通过量化的指标考核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所涉及的工作事务性较强, 很多工作都是非计划性的, 临时性的, 无法在整体上进行计划。职能部门是一个服务部门, 工作人员接受的工作具有随机性, 因此在具体的绩效考核时难以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3. 绩效考核的重点不同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 一般将任务逐层分解, 采用层级责任制。因此将工作分配给员工后, 其工作中的可计划部分和非计划部分的工作考核都与其工作态度和工作完成所需的时间有关, 这是国有企业职能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

二、国有企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指标设计

职业素养指标的具体内容:

(1) 工作业务专业知识考核

工作业务专业知识主要包含员工对于职能的各个部分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工作内容和其他领域的工作之间关联的理解能力。同时包含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 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2) 工作纪律与工作效率考核

工作纪律和工作效率主要包含员工在考核期之内是否按照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的纪律, 严格坚守公司的机密, 按时、按量完成计划的工作内容, 同时包含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感。

(3) 工作执行和创新能力考核

工作执行能力是指员工是否能够按照工作计划, 有目标的独立完成工作, 是否需要监督, 对于工作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 在遇到问题时是否具有独到的见解, 是否能够提供全新的工作思路。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对以往工作的不足提出科学的意见。

(4) 沟通和合作能力考核

沟通和合作能力主要包含员工对于上级和同时语言的理解能力, 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工作中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 协同、配合高效的完成工作。

(5) 应急能力考核

应急能力包含员工是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 对于突然布置的任务、突发的时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 是否具有灵活多变的素质。

三、国有企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绩效指标的设计

1. 工作任务的绩效考核指标

工作任务的绩效考核主要是评估员工的工作成果, 其结果是员工培训、晋升、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由于国有企业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缺少绩效考核基础, 难以简单的划分考核内容, 因此绩效考核指标只能通过层级责任制来确定, 上下级协同商定, 领导全权负责。在考核期开始前, 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协商工作计划, 明确这一周期工作的目标以及完成的时间和效果, 并设定相应的权重。工作完成之后员工对照之前制定的工作计划, 总结工作的完成情况, 领导层进行最后的考核。

2. 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指标

(1)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关注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坚守岗位职责, 对自身的工作以及其他同事的工作是否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具有高度责任感。

(2) 积极高效的工作态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关注员工工作是否具有积极性, 遇到问题不退缩, 不等待其他人的帮助, 充分调动可用资源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懈怠的情绪, 工作是否具有高效性,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3) 协同合作的工作态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关注员工是否能够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并总结自身的不足, 分析他人的意见, 在有助于工作的前提下是否与他人积极配合, 率先团队合作, 实现企业的整体利益。

(4) 善于总结的工作态度

这部分内容关注员工在工作中是否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 是否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工作总结有助于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能够提高员工的绩效, 员工对于总结的重视程度也是考核的内容之一。

四、总结

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 其职能部门较多, 绩效考核的难度较大。职能部门一般遂于服务性部门, 其与经济效益的关联不大, 因此其绩效考核的指标的设计要具有自身的特点。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必须进行详细的划分, 并对每个等级进行相应的描述, 再最终确定考核的分数。工作任务绩效考核主要通过目标导向的方式, 直属领导直接进行考核, 这样客户的客观性得以保证。也可以采用直属领导和员工自身综合评价的方式, 这样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得以保证。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要根据自身部门的特点, 选择适合部门发展的考核方式, 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鹏.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不足及改善策略[J].经营管理者, 2014, (9) :142.

[2]耿亚彬.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经营管理者, 2015, (7) :207.

部门职能 篇11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部门职能

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部门应落实中央纪委提出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加强纪检部门职能,有效提升反复倡廉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为此,本文将分析当前国有企业纪检部门的工作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实现职能转变的具体措施和保障。

一、当前部分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现状

(一)从现在来看,部分国有企业的纪检部门不能充分凸显“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这也使得纪检部门的监督责任变成了主体责任,组织协调变成了“领导”、“推动”,职责不清、职能泛化。相反,查办违纪违规案件工作弱化,执纪监督问责没有凸显出来。

(二)监管不分制约工作深化。国有企业的纪检是通过监督、执纪问责来实现企业的有序发展,但其职能特征主要在于惩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企业管理职能相互混淆,监管职能不突出。

(三)部分国有企业在制度完善过程中,过分强调纪检监督的过程控制,往往对业务的监督变成了直接管理,监督力量分散、底气不足、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国有企业需建立健全自身的信息公开机制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自身的信息公开机制,其需要公开的信息的一般含有:企业自身的生产经济状况、企业干部员工的基本招聘状况、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企业工资福利与奖金的基本分配状况、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用于招待的费用状况、物资采购情况以及招投标信息情况等等。特别是要使国有企业自身的预算、决算以及审计等相关财务收收入、指出情况达到透明化的目标,并从根本上保障国有企业的所有员工参与权、知情权及表达权等权利的良好实现。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公开化还应当有效防止形式化的倾向,将具体效果进行充分的重视,并把国有企业的廉洁建设制度化和具体化予以真正的落实,促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切实的调动,以达到员工的满意程度,最终促使国有企业实现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另外,我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公开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宣传专栏和会议等形式,并且还要做到责任公开细化以及公开标准量化,从而使权力运作过程透明化和公开化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促使国有企业员工实现自下而上的监督,最终做使事事有监督、事事有着落的良好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层的廉洁自律教育力度应当不断扩大

在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许多领导干部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将自身的精力、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然而也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经常乱用职权、以权谋私、推诿责任、不负责任、违法乱纪,这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将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阻碍作用。面对上述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就需要切实运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教育来达到有效的预防与克服,如若不然,一方面将会促使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蒙受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还会促使整个市场经济产生腐化和变质的问题。因而,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利用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教育,使他们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从而切实建立起防御腐败问题的坚实壁垒。针对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层的廉洁自律教育应当以知识赛、党课、读书和演讲等形式来开展,凭借上述方式不断加深他们对廉洁自律的认识程度。

(三)坚持不懈地创新我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方式

一般来说,我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主要过程是: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上述三个方面应当连续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应该保证层层把关、步步设防,实现监督方式的不断创新,切实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效益、生产经营效益和资产运营效应,确保企业资金能够安全运行,不断提升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特别是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应当保证事前要求的严格性以及事中督促的持续性,并且尽量降低事后监督造成的损失以及所需要承担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从效能监督的创新这一角度上来看待问题,从当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所利用的仍旧是单一、被动、单一且静态的监督手段,未来纪检监察部分工作方法还需要朝着全方位、主动、动态性的监督方式进行转变,并且还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纪检监察层级监督的工作方式。

(四)努力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制度

一般而言,我国国有企业日常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能够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发挥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所以,我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充分按照监察计划来开展相关工作,在日常的监督制度中,对被监察规定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工作。通过纪检监察部门来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这样一来便能够更加及时的掌握其经济计划的执行以及完成情况,以从中查找出相关的不良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纠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此外,还能够有效揭露国有企业浪费、贪污、侵吞公共财产以及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制止并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应当有效利用企业员工及社会舆论监督,对于员工反映的情况,需认真对待,切实发挥员工监督的作用,提升其监督能力,这也是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职能的重要方式。纪检监察部门对于国有企业的财政收支监督、经营决策监督、干部廉洁作风监督等都具有重要职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环境,应当树立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思想,重点强调企业领导干部的责任、道德和作风问题,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鹏,胡立东,赖文杰.对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几点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1(07).

部门职能 篇12

一、目前高校档案馆机构设置状况

从目前我国高校档案馆工作的普遍情况来看, 大多数高校档案馆工作的重点仍然是收集、整理、提供利用, 业务指导职能基本没行使。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名义上是独立的正处级档案馆, 但是在机构设置时把档案馆确定为校直属单位, 不具有业务指导职能,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对档案馆的要求和档案馆自己只强调服务职能, 不提档案馆的档案业务指导职能。二是有些高校为了精简机构, 简单地依据档案馆与图书馆都有“保管、利用”的职能将这两个性质、职能完全不同的机构, 进行合并, 把档案馆变为图书馆的一个内部机构, 使档案馆的业务指导职能完全被“剥夺”, 档案馆实实在在地成为一个纯服务性的机构, 从而在事实上取消了档案馆的档案业务指导职能, 档案馆根本无法对本校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档案工作变成可有可无的工作。三是很多高校只成立了综合档案室, 而且大多附属在办公室, 各项档案工作的开展必须在办公室的领导下进行, 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容易弱化, 只强调了档案馆的“服务”, 忽视了“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轻管理、重服务”, 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高校档案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档案馆是从事档案管理的部门,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令、政策和规定制定本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 把握档案工作方向, 对全校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保管利用。然而, 大多数高校档案馆工作的重点仍然是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 特别是收集和整理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众所周知, 档案法早就规定了部门立卷制度, 可是很多部门是想交什么就交什么, 自己常用的、重要的文件不交, 没有用的交到档案馆, 整理、立卷工作根本不做, 杂乱无章的一堆文件就扔给档案馆不管了, 其主要原因是各立卷归档部门认为档案馆是一个服务单位, 没有行政权力。高校档案工作系统要正常运转, 就要处理好档案馆与各立卷部门的关系, 具体就是要处理好档案馆行政职能、服务职能和立卷部门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最根本的是处理好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与立卷部门之间的关系。

其实, 档案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一样有一个完整的“职能链”, 串起这个“职能链”的是档案工作的三个主要环节, 即档案业务指导、档案归档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 三者缺一不可。第一环节档案业务指导, 是档案部门既要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 又要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履行档案保管利用的职能, 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第二个环节是档案归档工作, 是文书处理的最后一环, 却是档案工作的第一环, 也是档案工作的“源头”环节, 档案馆中保存的档案是各个立卷部门将本部门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经过整理交到档案馆。第三个环节是档案保管利用, 是档案工作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上, 档案馆对收集进馆的档案进行编目, 以便于今后为各部门提供利用服务。上述档案工作“职能链”和三个环节中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处于第一位, 对学校档案工作的“源头”进行控制。立卷部门位于第二位处于中间位置, 是接受档案业务指导、监督检查, 同时要为学校档案馆提供档案。档案的服务职能处于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 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在学校档案工作中, 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应该是首要的, 只有发挥出了这一职能作用, 才能实现档案工作的优质高效服务。

三、如何发挥高校档案馆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理顺高校档案馆机构设置问题。在设立机构时档案馆不应附属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或下属于某部门, 档案馆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 这样从机构上明确档案馆双重职能和地位, 名正则言顺, 有其位则能行其政, 高校档案馆的行政管理职能得以确定, 档案馆才能名正言顺地对全校档案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检查。

上一篇:中医急诊下一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