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诊治疗(共7篇)
院前急诊治疗 篇1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 通常由血压骤升造成脑内小动脉破裂引起[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 发病突然, 死亡率较高[2]。因此, 应高度重视院前现场急救, 使其更加完善和规范院前治疗。研究显示, 在患者发病时进行及时适当的院前急诊治疗, 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降低死亡率[3]。20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 作回顾分析, 探讨早期的院前急诊救治与患者后期临床康复之间的相关性,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 男52例, 女3例, 年龄41~75岁, 平均 (54.6±7.23岁, 高血压病程1.2~16.8年, 平均 (5.45±1.14) 年。并根据患者发病后是否进行过院前急诊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 发病后由亲属送进医院, 未进行院前急诊治疗;治疗组61例, 发病后由120接诊并进行适当的院前急诊救治。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见表1。
院前急诊治疗方法:对照组发病后由亲属送进医院, 未进行院前任何急诊治疗。治疗组发病后由120接诊并进行及时适当的院前急诊治疗。具体救治措施如下: (1) 120值班调度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派出专业医护人员赶往发病现场, 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院内急救准备。 (2) 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应立即询问患者既往病史, 并进行初步现场诊断。患者通常出现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意识模糊、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下肢巴氏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 (3) 清理患者口腔、气管内的分泌物, 进行吸痰护理, 呼吸平稳者给予持续鼻腔鼻导管吸氧, 舌体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及面罩给氧, 呼吸衰竭者进行气管插管, 人工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或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 保持患者呼吸通道通畅。 (4) 严密监控患者的血压、体温。有效控制颅内压是挽救患者免于死亡和改善预后的必要手段。给予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滴, 速尿静注, 调整血压平稳下降, 使收缩血压控制在150~180mm Hg和舒张压控制在100~110mm Hg。血压过低会降低脑灌注压, 导致脑缺血加重。酌情给予适量的甘露醇, 降低患者颅内压, 避免形成颅内水肿。利用冰袋控制患者体温33℃~36℃, 以减少脑内出血及炎症的发生。另外, 对于出现抽搐、躁动的患者, 静注适量的安定给予镇静, 以减少其体能的大量消耗, 防止病情加重。 (5) 搬动及安全转运。脑出血患者原则上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但120的主要功能是及时救治和转运。在搬动时尽可能固定头部, 平行搬动, 轻举轻放, 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平卧位, 头部高于脚, 均采取头部抬高20°~30°, 且方向与救护车行驶方向一致。头偏向一侧, 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和防止窒息。行车途中应尽量保持车速平稳, 减少颠簸, 切忌紧急刹车, 防止颅内压不稳而导致病情恶化。 (6) 开放绿色通道, 及时有效救治。患者运送到医院后立即转入相应科室, 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救治, 重点是急性期的专科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身体的康复情况, 并进行比较研究。
疗效判定标准: (1) 痊愈, 在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血压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 (2) 显效,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 血压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3) 有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血压为发病时的75%。 (4) 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5) 死亡, 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 医治无效而心跳呼吸停止。将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计为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当P<0.05认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66.67%, 死亡率分别为3.28%和7.4%,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通常发病突然, 起病急, 病情重, 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患者发病后自行运转至医院, 未进行早期院前急诊治疗, 容易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甚至威胁患者生命[4]。
院前急诊治疗是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患者, 特别是危重患者进行的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安全转运等救助措施,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危重病情,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5]。
本研究选择8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根据患者发病后是否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病情康复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66.67%, 死亡率分别为3.28%和7.4%。可见,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早期给予及时适当的院前规范急诊治疗和相应护理,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对其后期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患者88例, 并根据患者发病后是否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 发病后由亲属送进医院, 未进行院前急诊治疗;治疗组61例, 发病后由120接诊并进行适当的院前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疾病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66.67%, 死亡率分别为3.28%和7.4%,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早期给予及时适当的院前规范急诊治疗和相应护理, 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诊治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凤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临床探析[J].大家健康, 2013, 7 (11) :72-73.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R].Genev WHO, 1984:270.
[3] 陈烜, 张栋.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 (9) :670-671.
[4] 李昕睿, 陈言智.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2) :42-43.
[5] 杨苏文, 苟仲勇, 王江.浅析当代医院院前急诊救治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南军医, 2006, 8 (6) :93-94.
院前急诊治疗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2例。对照组中男31例, 女21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 (54.62±6.57) 岁。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4例;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 (55.13±6.01)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 均给予吸氧、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 同时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等, 在此基础上, 两组患者给予以下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 (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32023290)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 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30 min内完成, 12 h后肌内注射40 mg肝素钠, 每间隔12 h重复1次, 连续治疗5 d。
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同对照组, 并同时给予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 (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051) , 300 mg/次;氯吡格雷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542) , 300 mg/次。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再次休克、心力衰竭、诱发出血等指标的发生情况。临床疗效[2]:显效: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 休克、便秘、心律失常等症状均得到控制, 胸痛症状在治疗后2 h内消失;有效:生命体征较稳定, 休克、便秘、心律失常等症状均有所减轻, 胸痛症状在治疗后14 h内消失;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中23例 (44.23%) 出现再次休克、37例 (71.15%) 心力衰竭、7例 (13.46%) 诱发出血, 52例 (100.00%) 严重心律失常;观察组中13例 (25.00%) 出现再次休克、21例 (40.38%) 心力衰竭、0例诱发出血, 52例 (100.00%) 严重心律失常。除严重心律失常外, 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中显效26例, 有效11例, 无效1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1.15%;观察组中显效34例, 有效12例, 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据统计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为4%~6%, 但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高达70%~80%[3],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疗中, 静脉溶栓治疗较为常用, 将溶栓药物作用于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 溶解栓塞, 使其再次通畅, 促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进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据大量临床实践显示, 静脉溶栓治疗与发病距治疗开始的时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要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最好在梗死后6 h内进行[4]。该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但受时间限制, 且患者会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极易诱发出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急诊介入治疗被用于临床中, 通过安放支架, 可以将已阻塞的血管直接打开, 恢复患者的血液流通, 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通, 及时缓解患者的病情, 且不存在时间限制。在本文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再次休克、心力衰竭、诱发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中, 联合应用静脉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莘.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 (7) :61-63.
[2]温健文.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 (1) :285-286.
[3]廖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8) :68-70.
急诊院前急救绿色通道的构建体会 篇3
1 我急救中心实现急救绿色通道以及还存在的问题
急救医疗是一个医院以及各个急救中心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工作有着很特殊的工作性质,不仅要对医院内部的一些急诊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抢救,更重要的是,需要院前急救人员提供很好的急救绿色通道。我急救中心采取了分区急救的救治方式在各个区域内都有自己的救助团队,这样保证在各个地区出现的急重病患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得到及时的抢救。同时由于我急救中心成立的时间比较长,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工作素质,有着很丰富的急救经验,这是我急救中心的人员优势所在。但是由于整个团队的时间较长,人员结构上显得不是很协调,工作人员中很多是有着多年急救经验的老医生,他们虽然经验比较丰富,抢救手法娴熟,但是他们中很多年龄偏大,在抢救病重患者中需要高强度的工作,甚至需要大量体力工作,对抢救人员的本身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现在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医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在抢救完1例患者后自己的身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期工作导致身体体力透支。所以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通过问题的解决保证急救中心在工作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同时还要保证医生团队朝着年轻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工作是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急救医疗的服务质量。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法是成立专业的诊疗小组保证人员的合理分配,同时还要为医院的其他重大项目例如脑卒中筛中心以及胸痛中心做好配合工作,保证院前急救工作正常、稳定、高效的进行。
2 院前急救绿色通道的构建方法
2.1 成立专业的诊疗小组:
为了很好地配合我院的急救工作,我院根据此项工作的具体情况成立的专业的诊疗小组。首先对以上所有人员进行前期的整体培训,采取正规、科学、严谨的培训方法,在进行培训以后对所有人员进行上岗前考核,只有那些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采取此种方式后,提高了我院各种病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医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遇到大的急救医疗时能够保持医疗的秩序,保证了在患者抢救中的灵活性。由于诊疗小组成员都是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普遍有很高的医学理论知识,经过长期科学、专业的培训已经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重大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诊疗小组的成员普遍年龄都不大,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着充沛的精力和能力。在遇到突发的急救事件时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反应,为一些有经验的老医生提供各种支持,保证整个抢救过程快速有序地进行。随着我院诊疗小组建立越发的完善我院的抢救的危重患者逐年增多。具体见表1。
2.2 各科合作提高抢救医疗:
事实上一个医院实现绿色通道能够很好地为各科间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的机会,在团队的相互协作中,很好地弥补了各科间对于其他疾病处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在医疗抢救中出现严重伤害后30分钟以内能够给予医疗急救的患者,有18%~25%的受伤者生命可以得到抢救,事实上很多重伤的患者都是死于伤后1h,所以在国外医院一直强调“黄金一小时”的概念。对于那些重病的患者急性联合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重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抢救中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出抢救的方案,进行正确的医疗操作,特别是那些处于生命一线的重病者,例如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心肌梗死、脑卒中、重度颅脑外伤等急危重患者给予正确的抢救手段是提高抢救效率的保证。由于技术的加强,我院对于心肌梗死、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着更好的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心肌梗死、脑卒中在治疗中滞留时间2012~2014年连续3年降低,心肌梗死的滞留时间分别为:70 min、55 min、54min;而脑卒中的时间为60min、58min、51min。可以看出我院急诊科近3年以来急诊诊治心肌梗死、脑卒中急诊滞留时间不断缩短。
2.3 需要提高对于突发事件及多发创伤病例的认识和对应的处理水平:
平时不定时地加强突发事件演练,及时地做好总结工作,保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医疗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高在整个急救过程中的处理水平。在医疗诊治中对于患者经常出现的一些严重性病例发生情况,要作为急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各个科室积累的宝贵经验汇集起来,分门别类,为将来紧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不能因为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错过良好的治疗时间,甚至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对于多发创伤的患者,特别是可能出现潜在危险的患者要加强医疗监护,专业医师要对病情进行反复评估,及早专科或者多学科会诊,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重病情预先采取处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抢救中不会浪费一点时间。总之,对于多发创伤的病例要做好前期急救准备,在处理中尽可能地提高处理的水平。
3 结语
对于院前急救工作要保证科学迅速、有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病重患者给予快速,专业的医护治疗,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要想保证在抢救工作中的快速、有效、准确,就必须要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从目前来看,要想保证院前急救的高效和快速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起绿色通道。当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以及病重患者需要抢救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给予患者正确、专业的医学抢救。在绿色通道的建立中我院还进行了各个科室的配合工作,能够最短的时间内制定正确的抢救方案,为患者的抢救节约时间,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总体来说,在对患者的抢救中,进行对应的绿色通道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在实际工作中实行。
参考文献
[1]朱一龙.赵云鹏,陈虾.社区医院构建院前急救绿色通道的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6):451.
[2]王凤霞,宁娟娟,逯振想.基层医院急救绿色通道建立的体会[J].工企医刊,2010,23(4):93-94.
院前急诊治疗 篇4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在急诊抢救室及院前心肺复苏的患者81例, 男53例, 女29例;年龄16~85岁, 心跳呼吸骤停时间1~45分钟;心跳呼吸骤停原因有心源性猝死, 电击, 急性呼吸衰竭, 中毒, 外伤, 脑卒中, 休克, 窒息。
诊断标准[1]:意识丧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呼吸停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显示室颤、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
成功标准[2]:自主心跳恢复, 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 面色转红润, 收缩压>60 mm Hg, 出现自主呼吸。
抢救措施:按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流程进行心脏胸外按压、电除颤, 呼吸道管理, 气管插管、气囊面罩呼吸、口咽管使用, 吸氧, 抢救药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胺碘酮、多巴胺、尼可刹米、洛贝林、等静脉注射。
结果
81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29例在一定时间内心跳恢复, 恢复窦性心律时间3~30分钟, 29例恢复心跳的患者中有17例自主呼吸恢复, 恢复自主呼吸时间0.5~36小时, 17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中有10例神智恢复, 见表1~4。
心脑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复苏时间, 有无电除颤、气管插管时间、现场目击者参与有直接关系。
讨论
复苏开始越早, 成功率越高, 通常心跳停止10~20秒, 患者会出现惊厥与抽搐, 停止30~60秒瞳孔可出现散大, 停止4~6分钟, 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死亡。为了使患者在心跳呼吸恢复后, 神智也能恢复, 就必需在心跳停止4~6分钟内进行有效的CPR, 本组病例复苏成功29例中, 心跳停止到复苏开始时间<4分钟的18例, 其中<1分钟的14例。
合理使用除颤技术, 心跳停止最初的心电图表现为室颤, 如果室颤未及时治疗, 可在数分钟内转为心室停搏, 心室除颤配合CPR可提高成活率, 18例成活病例中, 有4例目击下室颤即可除颤, 全部成活的4例说明室颤病人早期除颤是有效的, 有很多报道证实电除颤时间每延迟1分钟, 复苏成功率下降6%~10%, 在无心跳状态下, 只有胸外按压才能维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3]。
如果患者没有自主呼吸, 尽早进行气管插管, 充分通气, 改善供氧, 插管成功后, 有氧人工机械通气, 加上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 这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从表中可以看出, 整个气管插管的操作耗时60秒以内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最高 (36.84%) 。如果耗时超过180秒, 建议当机立断, 先行面罩加压给氧, 或考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 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院前CPR,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为了提高复苏成活率必须提高市民心肺复苏普及率。在本研究中显示, 81例患者中现场目击者参与救护的仅9例 (11%) , 这个数据和发达国家的20%之间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异[4], 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积极的对患者进行抢救, 及时的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则可以使有效的抢救时间大大提前,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本研究中, 有18例患者在发生心跳骤停后实施了心肺复苏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而在其中有9例是第一目击者对患者进行了CPR, 这能够充分的证明第一目击者参与患者的积极抢救,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对成功抢救患者的重要性。急救中心四大功能之一是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 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 人人都应努力成为向市民传播CPR技术的师资, 利用业务时间向社区、中小学等普及CPR技术。可拍一些CPR操作技术的专题录像片, 在电视台播放, 并制作成VCD发行, 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此外, 120调动人员应熟练掌握复苏理念及CPR操作技术, 在接听猝死病人家属的电话时能及时提供急救措施 (体位、气管及用药等) 的指导, 尤其是对家属现场实施CPR急救的指导。
总结:近年我国急诊医学快速发展,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也不断发展与完善, 院前急救系统完善与否, 及其急救医疗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院前急救水平提高除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外, 还需要医务人员加大社区的卫生健康宣传力度, 提高社区高危人群自身的防病意识, 普及心肺复苏技术, 提高社区人群对于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和处理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降低死亡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心脏呼吸骤停发生在急诊室和院外的患者很多, 迅速准确的判断心跳呼吸骤停, 尽早地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分析与探讨院前急诊急救流程。方法:收治在急诊抢救室和院前心肺复苏的患者81例, 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29例在一定时间内心跳恢复, 恢复窦性心律时间3~30分钟, 29例恢复心跳的患者中有17例自主呼吸恢复, 恢复自主呼吸时间0.5~36小时, 17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中有10例神智恢复。结论:①心脑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复苏时间, 有无电除颤、气管插管时间、现场目击者参与有直接关系, 复苏开始越早, 成功率越高。②合理使用除颤技术。③尽早进行气管插管, 充分通气, 改善供氧, 这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④提高社区人群院前急救常识及普及心肺复苏技术, 这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降低死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普及心肺复苏技术
参考文献
[1] 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 余涛.心肺复苏50年:我们学到了什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 (1) :6-8.
[3] 叶新民, 吴泉青.心肺复苏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25 (11) :696-697.
急诊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 篇5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方法,高血压
脑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是由于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其诱发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和桡动脉硬化等[1]。大多患者在用力、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诱发。在短时间内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失语和肢体偏瘫等症状,由于病情严重,且呈现进行性发展的趋势,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院前急救所指的是,对危重患者入院之前的医疗救护,包含呼救、现场急救、运送中监护等方面。本文对我院15年间的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相关的方法和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66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的为48岁、最大为86岁,平均为(64.7±7.2)岁;发病之后拨打急救电话求救。全部89例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史,发病期间的收缩压水平在160 mm Hg以上,部分患者合并舒张压超过100 mm Hg;患者的高血压均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急救现场出现昏迷的患者有51例。
1.2 方法:
①建立院前急救关系:调度员在接受到120急救电话之后,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地址等一般信息进行了解,并询问相关病情,对家属以及相关人员进行急救指导[2]。保持患者体位,派出急救小组前往现场进行急救。②院前急救措施:急救小组人员达到现场之后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随后观察现场环境是否适合抢救。如果发病突然,患者所处位置在狭窄的地方且光线不佳,应将患者移动到宽敞、安全的地方后进行体格检查,了解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等,进行系统的检查之后做出病情诊断,采取对症救治措施。主要急救措施有:保持患者的体位,脑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禁忌为频繁变动体位,尤其需要保持头部的位置不变,很多脑出血患者会出现脑水肿,一旦体位变换失误可能加重水肿症状,甚至造成脑疝,还可能压迫丘脑延髓等重要部位,进而引导呼吸和心跳骤停现象[3],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死率。对于存在呕吐的患者,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利于呕吐物排除,确保呼吸道通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出现。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昏迷过程中会厌功能减弱甚至是丧失,正常咳嗽与吞咽能力消失,保持气道的通常非常重要。佩戴假牙的患者将其取出,气道严重不畅的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病情严重的患者尽早使用喉罩以及气管插管治疗。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通道,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下使用呼吸兴奋剂救治;血压上升的患者使用降压药,药物的使用剂量要把握好,只有正常的血压才能够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出现颅内压上升指征的患者尽早给予降压药,选择20%的甘露醇进行治疗。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则采取心肺复苏术,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③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现场搬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患者头部的位置,严禁晃动头部,尽量保持身体的水平状态。患者可能出现躁动症状,这一期间掌握转运技巧,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在搬运过程中,同样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头部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物窒息。在运送过程中,除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之外还应当做好心电监护,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方案。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快,在运输过程中要求车辆平稳快速,确保安全到达医院。转运过程中加强与亲属之间的沟通,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应及时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做好心理疏导,尽可能取得家属的配合。特殊治疗情况应当让家属明了,相关的文件和资料保存完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4]。转运过程中还应当与急诊部门做好沟通,完善病情处理、做好入院准备工作。到达医院之后与接诊医师进行交接,及时告知病情变化与用药状况,以便于患者的救治。
2 结果
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安全转运到医院中,最终并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69例、病情呈现加重态势发展的患者有16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4例,病死率为1.12%。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的发病非常急,发展与变化速度快,也是院前急救处理中非常重要疾病类型之一。院前急救质量的高低甚至会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情况。院前急救的目的主要在于确保患者生存率,确保急救电话通畅、采取合理有效的初步急救与护理措施、密切观测患者病情、做好患者的转送等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在开展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得到的主要体会有:首先,提高院前急救的意识。医院应当联合各类组织开展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普及相关健康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到急性脑出血的危害和自救措施,由于发病第一时间的活动性出血危害大,临床中广泛强调急性脑出血发作过程中应就地抢救[5]。这一阶段是急救小组进行抢救的重要时机,要求患者家属不要自行抢救或者搬送到医院。第二,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在抢救之前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脑出血之后由于脑血流量的下降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给予持续的低流量氧气吸入非常必要,同时采取静脉输液或者其他方式用药降低患者的血压与颅内压。此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关键,许多急性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呕吐等现象,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将口腔分泌物清理出来,避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最后则需要做好各方协调工作。急救小组应做好与医院接诊的协调工作,尽可能节约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机会。在转运过程中及时通知医院进行准备,保证绿色通道通畅,从而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总而言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科学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应当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杨逢升,刘明,黄兆伟,等.应用喉罩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患者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0):1097-1098.
[2]李瑛娟.69例脑出血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5):67-69.
[3]程丽梅,胡子春,刘贤玲,等.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176-177.
[4]洪刚,邢云峰,田西奎,等.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与转运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6):81-81.
院前创伤评分在急诊救护中的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罗定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病例共400例, 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200例, 其中女性60例, 男性140例;年龄20~80岁, 平均年龄35.3岁;研究组200例, 其中女性55例, 男性145例;年龄18~82岁, 平均年龄36.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例数、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评分方法
本研究使用《创伤评分工具集》和《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计算机软件进行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测算[2]。此软件进行评价花费的时间很短, 一般只需几秒钟。患者进入急诊室后立即用软件进行创伤评分, 在进行初步救治离开急诊时再次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创伤评分。
1.3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共收集400例急诊患者, 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 其中对照组的急诊救护诊断根据急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临床体征等;研究组则根据院前创伤评分给出诊断。然后比较临床医师给予两组患者现场明确诊断、现场急救情况、两组转运情况和延续抢救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反则无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现场急救情况的比较
详见表1, 对照组中, 现场明确急救诊断者共35例 (17.5%) 、急救成功者共180例 (90.0%) 、死亡共计20例 (10.0%) ;研究组中, 现场明确急救诊断者共196例 (98.0%) 、急救成功者共193例 (96.5%) 、死亡共计7例 (3.5%) ;将两组患者的以上三项指标分别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现场转运情况的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成功的情况和转运失败的情况 (即出现死亡病例) :对照组中, 转运成功194例 (97.0%) , 转运失败6例 (3.0%) ;研究组中, 转运成功200例 (100.0%) , 无转运失败的病例。将两组患者的以上两项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急诊内科延续抢救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中, 急诊内科延续抢救成功的患者共计169例 (96.6%) , 抢救失败 (即患者死亡) 共计6例 (3.4%) ;研究组中, 抢救成功的患者共计192例 (99.5%) , 抢救失败共计1例 (0.5%) 。将两组患者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随着患者对伤后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 在救治中, 增强早期救治的强度和效度, 尽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从而减轻社会和个人的负担已经成为广大医师关注的热门问题。急诊救治中的院前评分是指在达医院前的过程中, 由医师根据受伤者的各种参数 (包括解剖、生命体征等) , 对受伤程度作出快速判断, 决定受伤者送往何处 (诊所、综合医院等) [3]。
目前临床上正在流行的用于急诊救护的创伤评分的方法多达10余种, 可分为院前和院内两大系统。主要评分方法有: (1) 创伤指数:根据患者受伤位置、受伤的种类、机体循环状态、呼吸系统情况和中枢神经情况五个指标; (2) 创伤评分:主要用于颅脑及其他部位损伤的评分 (TS) 。TS值的计算主要依据呼吸频率、呼吸幅度、收缩压和毛细血管再充盈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分别记分后得到; (3) 修正的创伤记分法:即修正后的创伤记分法 (RTS) , 由于TS中的呼吸幅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度很难确认, RTS剔除了次两种指标, 只用加以权重处理TS余下三项指标相加即为RTS值; (4) 院前指数 (PHI) :参数分别是收缩压、脉率、呼吸状态和意识, 四项参数相加之和即为PHI值; (5) CRAMS评分:五项参数分别为循环、呼吸、胸腹部、运动和语言, 各参数之和即为CRAMS评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已经开始重视创伤数据的收集, 实际应用中主要由软件完成[4], 计算速度很快, 工作效率很高, 从而使创伤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更方便简洁。
急诊救护中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等作为参数, 然后量化评价受伤程度和预后。院前评分由经验性的、直观性的评分演变为只用生理指标为参数的科学的、客观的评分方法, 但实际中其灵敏度、特异度欠佳, 可能的因素主要有[5]: (1) 数据中参杂了客观因素, 可靠性较差; (2) 评分方法尚不完善; (3) 采用的指标不够完善。因此须对目前的院前评分系统进行改进和验证, 以创建更实用完善的院前评分系统。
此次实验中, 研究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确的诊断, 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和转运及急诊内科延续性治疗, 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应大力加强院前创伤评分, 提高急诊救治有效率, 尽量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创伤评分是应用量化和权重对受伤程度进行判断、并能提高救治质量。正确的院前评分系统对指导急诊医师进行临床救护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究院前创伤评分对院前急诊救护患者的诊治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共收集400例急诊患者, 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 其中对照组的急诊救护诊断根据急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临床体征等;研究组则根据院前创伤评分给出诊断。然后比较临床医师给予两组患者现场救治、现场转运及延续抢救的临床效果。结果 此次实验中,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确的诊断, 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和转运及急诊内科延续性治疗, 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院前创伤评分应用量化和权重对受伤程度进行判断, 提高急诊救治有效率, 尽量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 正确的院前评分系统对指导急诊医师进行临床救护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院前创伤评分,急诊救护
参考文献
[1]成伟, 彭博, 蹇华胜, 等.创伤评分在急救中的应用及分析[J].重庆医学, 2007, 36 (3) :249-250.
[2]方和金, 吕军, 何长街.两种创伤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 2009, 9 (6) :113-114.
[3]殷婷婷, 孔悦, 应可满.院前创伤评分法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 :28-29.
[4]关紫云, 张宗绵, 刘大川, 等.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现代医院, 2007, 7 (11) :6-8.
院前急诊治疗 篇7
从那以后,百色市民每天都会不时听到了数次120急救车警笛声在城市街道骤然响起。这声音是要全社会车辆和行人能让出一条抢救生命绿色通道的呼救声。于是,在右江两岸,在百色城任何一个地方,每天你都会看到一辆辆120急救车呼啸而过。生命在这里得到张扬和昭示,百色120谱写了一曲曲生动感人的救援生命乐章。
以精兵强将参赛赛出全区院前急救技能大赛桂冠水平
2008年3月13日,全区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在南宁紧张开赛,14个地市级医疗紧急救援中心120共有22个代表队参赛。上午理论闭卷考试答题50题,百色市人民医院有6名队员作为百色代表队参赛,每人得分均在96分以上,队员平均分名列全区所有代表队首位。下午操作急救演练开赛,参赛队员各自按规定完成随机抽题技能操作现场考试考出好成绩,在角逐“颈椎骨折固定搬运演练”团体大赛时,该院代表队全体队员互相配合,以动作娴熟、操作干练、协调默契,成为全区考得最完美最标准的一个参赛团体。自治区考官们赞赏道:“百色代表队最注重团结协作,整个包扎固定搬运动作做得十分流畅,线条优美,可说是完美无缺。”因此,不论是理论考试还是技能操作比赛,也不论是个人平均分还是团体分,百色代表队都十分优秀。最终,该院代表队以99.6团体最高分的总成绩从14个地级市22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全区大赛桂冠。
比赛结束当晚,自治区卫生厅大赛组委会以南宁市紧急救援中心名义特邀了百色市代表队全体队员一起举行联欢活动。大家无不欢欣鼓舞,激动万分,热情交流,决心把全区院前急救工作做得更好。
此次全区紧急救援中心120院前急救技能大赛,目的是为激发全区广大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热情,提高院前急救技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为选拔广西区代表队参加5月份于云南大理举行的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做准备。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技能大赛。百色的院前急救,要不要组队参赛?如何组队?如何参赛才能获得好成绩?2008年初,接自治区通知后,黄维军院长亲自指示:百色不仅要派代表队参加,而且一定要争取好成绩。因为这不仅仅是市医院的事,也关乎整个百色老区形象,关乎百色医疗紧急救援中心120工作做得好不好。分管医疗工作的黄桂忠副院长亲自召开会议,从紧急救援中心120的30多名职工中调兵遣将。赛前动员会上,医院领导要求代表队一定要拿出老区的刻苦拼命精神,一定要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高质量来。于是,以急诊科护士长蓝小燕为组长,艾琼嘉、周冬梅、谭明华、黎辉、廖宁宁在内的6人代表队终于组成。他们在医院加紧“练兵”。为做得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他们还在奔赴南宁时,把抢救训练设备器材全搬上车,带去南宁训练。头两天赛前上课和自行演练,他们刻苦学习,加强训练,没有一刻钟能得到好好休息。甚至司机韦明顺也参加到训练中,主动当助手,扛训练器材上下车、把自己的身体作模特让队员在他身上进行训练。期间,队员谭明华正逢胃病发作,经常疼痛难忍,一直边吃药边训练。队员黎辉大概因水土不服,正闹肚子,得急性胃肠炎,也一直带病参训。他们每天晚上都要演练到十二时。演练时,队员间互相指正,包括语言训练,台词表达能力也要求练到极致。晚十二点,简单冲凉洗澡后,又分头各自看书到夜半2、3点才睡觉。可到凌晨5、6点,又起床演练了。技能操作大赛前有两个小时休息时间,他们也顾不上休息,仍然操练不止,并虚心请老师指导。组长蓝小燕护士长的74岁的公公因患“顽固性心衰”、“脑梗”、“心房纤颤”等多种疾病在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大赛前一晚,公公在重症监护室2次心跳呼吸停止,虽心肺复苏成功了,但因病情太重,呼吸机一直撤不下,不能脱机治疗。蓝小燕获知此事后尽管心情沉重,但有丈夫支持和安慰,加上自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参赛愿望,所以仍然把此事隐藏心底,不受干扰地坚持训练和参赛。正是因为这支代表队的队员们这样忘我的工作,最终他们在比赛中胜出,为百色争了光。
与国际接轨边救边练练出高素质的院前急救优秀团队
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120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该团队平时工作中非常注重团结。急救中心主任陈诗平副主任医师说:“一个团队能不能搞好工作,团队协作精神最重要,团结就是力量。没有优秀的团队精神,我们什么工作都做不好。因为急诊科、急救中心120工作需要职员互相密切配合,一个人独立去做是做不好的。因此该团队多年来始终如一加强团结,同舟共济。
为与国际接轨,百色市紧急救援中心120在医院领导重视下,近年来加大了进修学习力度,一批批医护人员先后到著名医院进修:蓝小燕到中山医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进修急救护理;潘燕玲到北京医科大一附院进修急诊护理;黄春玲到华西医科大一附院进修急救技术;莫佩妙、黄辉翠两同志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进修;廖茜、周冬梅等多次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进修各种急救技术。120的医生同样到国内名牌大医院进修学习。例如肖玉光、黄永义两人到广州中山医科大一附院进修急救医学,乃远福到华西医科大一附院急诊科进修一年,黄永照到广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进修一年。这些同志到国内名牌医院进修回来后,把学到手的新急救技术带回来在科室推广,不断开展新业务,使市医院急诊科抢救技术与国际接轨,提高了院前抢救成功率。
120的医生护士们经常边工作边在科内常规训练。每人都负有一到两个急救项目作为自己拿手功夫对全体队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其实,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平时做急救培训的,不仅仅是120团队本身,这个团队还每年负责对全院1000多名职工进行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培训,全院从医护人员到行政后勤人员到临时工人人懂得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知识技能,以应对各种现场急救。
为了120,为了危重病人的身体健康,该院急诊科有5位护士结婚多年,年龄大都30岁左右了,还未安排生小孩。护士蓝小燕、周冬梅两人近40岁了,但一直在急诊科工作了20年,从无怨言。周冬梅说:“在急诊科120工作很苦,好累,但因热爱急救工作,热爱这份事业,一直就没要求转到别的科室,我这一干就是20年了。”
以千百次成功院前急救救活危重病人才是真正的高分
面对记者的采访,该院急诊科护士黄雪红这样说:“为了不使急救技术落伍,我们经常不断地练功夫,还要啃书本,一次次参加考试,为的是适应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一次次出诊很累,把重伤病员接回医院成功救治转危为安时,我们的心就深感慰藉。尽管好忙好累,但累得有意义。”
是的,百色市紧急救援中心120救护车每天都在呜呜啸叫,过大街,走小巷,进高速路,下二级路、三级路,甚至飞驶在有一颗颗大石头、泥泞、路面坑坑洼洼的山区机耕路上,无论什么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这支人民健康卫士的前进步伐。
这次参加全区大赛,获得的只不过是考官们给的正规训练得到的最高分。其实,百色老区这支训练有素的57名120医护人员早就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病人“出题考试”。由病人出题考试才是真正的考试,考得高分才是真正的得分呢!
2007年8月某天半夜,右江区阳圩镇有一起车祸,车翻下百米深谷。120出车,碰上大雨,事发地悬崖峭壁。担架送得下去,却没办法把病人抬上来。医护人员只好把病人送上担架后绕了几百米深沟,闯过一丛丛荆棘,才把所有伤病员抬上公路。
2007年冬季,百色城区幸福花园大门旁某酒家因关门窗太紧,造成1人煤气中毒,心跳呼吸停止。接到求救后,医生班攀和护士张美菊紧急出诊,救护车啸叫着赶至幸福花园。恰好护士蓝小燕和黄雪红无意中散步经过这里,也就顾不上自己是休息时间,立即投入了现场急救,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插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开通静脉通道,接氧气,打针,就地复苏半小时后心跳恢复,随后把中毒者送入医院进一步抢救……
春节期间,百色市某电业公司野外作业的一辆车不幸翻下深谷,120救护车十几分钟后呼啸而至,对伤病员进行了现场急救……
2008年1月,肖玉光和黄雪红出诊到那坡县接一例生命垂危的白血病女孩。车行驶四个多小时才到那坡,本想吃晚饭了才把病人拉回,但一检查,病人生命已垂危,家属焦急不已。他们顾不上吃饭,马上把病人抬上车。因为病人血压不稳定,一直处于休克状态,两人只能坐在病人旁一直严密监护。半路上病人一度心跳呼吸停止,她们在车上进行了心肺复苏,一路颠簸抢救,直到把病人接入院为止。这时抬头一看,时针已指晚12时。
一次,大愣乡一个农民不幸触电,120救护车呼啸而至,但农村机耕路太差,又下大雨,道路泥泞,大雨滂沱。医生护士只好徒步跟着农民行走。走到村屯时,医生护士一身身黄泥,竟认不出谁是医生了。
一次,医护人员上到八层高楼抬病人。因为没有担架队,病人家属又少,医生护士只好又是现场抢救员,又做担架员,把病人从八楼抬下一楼。下楼过程中,一位医生闪了腰。几天后检查,医生自己腰椎间盘脱出。
逢年过节,万家团圆,120急诊人员却一次次乘车奔跑在百色的城乡公路上,在救护车上过大年。
3月22日凌晨四时,一辆满载外出打工农民的大客车从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开往广东东莞,途经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附近时与一辆货车相撞。120接到呼救信号后,四辆救护车5分钟内同时出动,迅速把30位伤病员全部接回医院进行抢救。该院黄维军院长、黄桂忠副院长迅速组织50多名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把车祸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一位30岁妇女身受重伤,胸椎压缩性骨折,她在接受检查时感动地说:“广西百色120很及时,车祸发生没多久,救护车就到了,要不然我们的生命真不堪设想……”
【院前急诊治疗】推荐阅读:
院前急诊护理09-19
急诊120院前工作制度07-23
院前急救治疗05-16
急诊介入治疗06-14
急诊内镜治疗09-13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07-16
急诊治疗方法07-01
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06-24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8-21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