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转运

2024-08-24

院内转运(精选9篇)

院内转运 篇1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共进行了652例院内转运, 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 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现将转运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652例患者, 年龄6-90岁, 男419例, 女233例。神志清醒者265例, 昏迷患者387例。带气管插管患者196例, 气管切开者114例。

2 护理

2.1 转运前护理人员的准备

2.1.1 转运前的评估及知情同意

危重患者转运, 必须确认是必须和必要的, 并经逐级医师多次评估转运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转运的可行性, 盲目转运或不适宜的转运都会造成转运失败。

2.1.2 转运设备及药物的准备

生命支持设备:如带储氧袋的简易呼吸器, 便携式吸痰器、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有足够氧气的小型氧气瓶、连接用管路、便携式监护仪, 具有脉氧及心率监测功能。

2.1.3 转运时的人员要求

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 协调组织必要的医护人员, 至少应有2人以上, 必须是熟练掌握ICU技能的医生和护士。

2.1.4 转运前的协调与沟通

转运前必须协调好相关部门, 包括目的地科室相应人员, 途径各关口, 如电梯、门卫等, 为患者诊治争取时间, 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 体位

给予患者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头偏向健侧[2]。转运时保持头在前, 上、下坡时采取头高位, 避免剧烈震荡。冬季注意患者保暖。

2.2.2 严密病情观察

转运中, 始终站在患者头侧, 严密观察病情及监测患者意识、呼吸、面色、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 注意便携式监护仪中的各项指标变化。如颅脑损伤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对光反射、有无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外伤骨折患者观察伤口敷料渗透情况, 骨折固定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2];出血患者观察有无休克发生, 监测患者皮肤、神志、血压等。

2.2.3 保持静脉输液畅通

转运途中确保静脉输液通畅并随时调控滴速。保持各管道妥善固定, 防止牵拉。

2.2.4 做好途中记录

转运途中及时处理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意识、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

2.3 转运后的交接

护理人员将患者运送到目的地后, 与职能科室或接收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 包括卧位、固定管道等。转科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 包括病历、转运途中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特殊治疗措施、影像资料、管道、患者的皮肤、心理状态等。接收无误后由双方医护人员签全名。检查患者检查结束后返回ICU。

3 结果

652例患者转运前均进行详细转运前评估与准备, 医护人员为在ICU工作两年以上, 转运途中患者无1例死亡, 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和意外事故。

4 小结

转运途中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完全依赖随同医护人员认真细致的观察与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转运中救护能力也反映一个医院的技术水平。充分转运前的准备与途中监测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医务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应急能力, 做好各项工作, 才能确保把危重患者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

摘要:目的 探讨介绍如何进行危重患者安全院内转运。方法652例患者均进行转运前评估及准备, 严密途中监护及转运后交接。结果652例患者转运途中无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结论充分转运前的准备与途中监测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

参考文献

[1]庄一渝, 俞雪琴.ICU患者的院内转运[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7-8.

[2]魏自强, 崔云安, 张捍卫, 等.急危重病人院前及院内转运的经验与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使用杂志, 2005, 4 (12) :43.

院内转运 篇2

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经过初步抢救后,常常由于明确诊断和继续治疗等原因,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院内转运,根据是否需要辅助检查以及检查时间长短不同,转运时间一般在10min~45min。据据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做好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对降低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男85例,女24例;创伤42例,心血管疾病27例,脑血管疾病30例,急性中毒10例;其中留置针静脉输液者109例,鼻导管吸氧者65例,留置引流管者81例,机械通气者4例。

2转运方法

2.1转运前的准备

2.1.1患者的准备

经过初步抢救,患者的病情相对平稳后即可转运。确认静脉输液通道通畅,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各引流管道引流通畅,固定妥善,搬运前夹闭引流管,搬运后开放,防止引出液逆流造成感染,必要时放空引流袋,记录出量;分泌物较多者转运前再次吸痰,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给氧;对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检查并记录气管导管距门齿的长度;对体位有特殊要求者要确保体位正确,使用必要的支撑物和固定;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并记录;注意保暖,躁动者给予保护性约束。

2.1.2医护人员的准备

文献报道转运意外事件大部分与转运人员有关[2],护送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实施转运的人员要熟悉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搬运技巧,善于处理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3]。

2.1.3仪器设备的准备

检查转运时携带的设备运转正常、电池电量及氧气袋(瓶)储氧量充足,使用呼吸机者另备简易呼吸囊。将仪器放置于合适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使用和观察病情。

2.1.4药品准备

除按常规备好基础生命支持药物外,如患者病情需要另备特别的药品。

2.1.5科室间的沟通

转运前打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告知患者病情、抢救经过、阳性体征、使用的药物、仪器设备,使之提前做好接收准备。

2.2转运中的护理措施

2.2.1管道的护理

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有无外渗,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及时更换液体;各引流管无扭曲、受压,固定妥当,引流通畅,引流袋放置于低于引流口位置,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机械通气患者确保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如有脱管,按应急预案处理。

2.2.2呼吸道的护理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氧气枕时适当加压;分泌物多时及时吸痰;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2.2.3病情观察

护士位于患者的头部位置,观察面色、呼吸情况,注意与患者交流,倾听主诉,及时发现意识变化,增加患者家属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创伤出血的患者观察敷料渗出情况,必要时加压包扎;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是否正常。

2.2.4应急处理

如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按照及时、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重新评估后再行转运。

2.3转运后的交接

2.3.1安置患者

交接双方一起将患者搬到病床上,搬运方法正确,防止二次损伤,安置合适体位,理顺各管路。

2.3.2书面交接

规范交接流程,使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急诊科护士与病区护士以表格的方式进行交接,采用打勾形式,简化书写记录,保证交接内容完整,有效避免部分医疗资料遗漏,提高交接质量,将危重患者交接工作标准化。交接完成双方签字确认。

3结果

转运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有1例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

4小结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且受到转运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急救条件的限制,对患者而言存在极大的风险。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转运前做好相关科室的沟通、患者评估、相关仪器设备及药品的准备,转运时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转运中保持合适的体位,严密观察病情,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急状况,转运后交接时快速全面,注重危急值和既往史的交接,即可减少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转运风险,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院内转运 篇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3年 6月住入我科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病例共539例,其中男352例,女187例。年龄2岁-89岁,平均63.5岁。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分为嗜睡40例,意识模糊103例,昏睡165例,昏迷231例。GLS评<8分223例,9-11分178例,12-14分138例,其中颅脑外伤185例,脑血管意外19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一氧化碳中毒23例,昏迷原因待查57例,其他42例。

1.2转运的目的

本组539例患者均在ICU接受治疗、监护、护理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由ICU医护人员或ICU专科护士护送患者前往相关科室行CT、MRI检查或转至普通病房。

2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意识障碍特别是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意外较多如: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意识障碍患者外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需进行充分评估,只要正确评估,才能预计出患者在转运的途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双肺呼吸音、呼吸节律、肢体活动度、有无烦躁、骨折等情况。

3 转运前充分准备

3.1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安慰家属是抢救、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3]。特别是意识障碍患者由于家属担心患者病情,不接受、易激动,护士应耐心、细心、热心地做好解释工作,有时护士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能使家属积极配合。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3.2 与接收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在转运患者前应及时与各接收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告知接收科室患者相关病情,需特别注意事项及特殊准备的物品、器械、仪器等,外出检查特别是MRI、CT等需时较长的检查,应与接收科室联系好到达时间、避免患者等候时间过长而生意外。

3.3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转运患者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做好气道准备,检查患者的液路情况,有无脱出或外渗的危险。意识障碍多伴有烦躁等情况,应评估是否需要约束或使用镇静药物,某些特殊患者如:留置胸管患者关于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护理,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颈托的使用。

3.4 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使用

在转运途中患者易发生意外为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应携带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应检查蓄电池情况,使用后应及时充电。准备充足的氧气,简易呼吸器,有条件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去肾上腺素、胺碘酮、利多卡因、安定或咪达唑仑等药品。

4 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

4.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应急处理

意识障碍患者瞳孔、意识的变化能及时有效反应出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转运途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和GLS評分,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4.2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不畅是引起脑缺氧的常见原因。由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或由于转运途中颠簸,易引起呕吐,呕吐物误入气管而造成误吸或窒息,而造成不良后果,应及时吸痰,使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保证气道通畅。

4.3选择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常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而引起误吸。转运时护理人员应在床头,以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转运途中应量平稳,避免颠簸。

4.4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有效

在转运途中应确保输液通路的通畅,以便急救用药。各引流管均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打折。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性状,严防滑脱或各导管连接处的脱开,造成有良后果。

4.5认真做好交接班

患者到达目的地后,护士应与接收部门认真交接,做好监护、吸氧、评估气道是否需要吸痰,连接输液管路,交接清各管道并理顺,妥善固定,监测生命体征后详细交接班并记录于交接病人登记本及护理记录单上,双签名。

5 总结

意识障碍患者的院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诊断、治疗的需要,所以转运前应向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至患者生命体征的变,甚至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所以对于意识障碍患者转运的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全面地监测、治疗、护理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成功地护送可降低意识障碍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赖天为,韦柳青,龙琼等.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护理评估的方法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2-883

[2] 曾文,王惠珍.细节管理在ICU病人检查转运中的运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11(5):48-49

危重患儿院内转运的护理 篇4

1 一般资料

469例患儿, 年龄0~14岁, 其中早产儿25例、新生儿窒息46例、新生儿肺炎并心衰43例、重症肺炎12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3例、严重腹泻脱水23例、抽搐待查97例、颅内出血41例、颅内感染24例、肺炎合并心肌炎36例。

2 护理

2.1 转运的准备工作

2.1.1 转运设备:

新生儿转运保温箱、氧气袋、复苏抢救药品。2.1.2转运方式:接诊后, 立即对患儿进行现场急救, 同时通知儿科ICU病房做好迎接患儿的准备, 等患儿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由一名高年资护士携带急救药品和器材, 和患儿家长一起, 护送患儿至儿科ICU病房, 和ICU护士交接时严格按常规执行[2]。

2.2 转运前的处理

2.2.1 对接诊的危重患儿进行初步复苏急救后, 做好监管和稳定病情, 有助于提高ICU的抢救成活率, 降低伤残率。

主要是保温 (使皮温维持在36.0℃~36.5℃) [3], 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监测生命体征T、P、R、BP, 每1~2小时1次, 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状况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2.2.2 转运者必须对病情、所用药物及患儿目前情况有充分了解, 对新生儿需了解母亲分娩情况及所用药物。

转运前对各系统应作初步检查, 并初步稳定患儿及取得家长充分理解后才能转运。转运者除对转运途中病情有正确估计及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认识及采取急救及预防性措施外, 并应大约估计转运所需时间及备足必要仪器设备药品及氧气等。有报道归纳应用STABLE的经验[3]:即维持患儿血糖的稳定;保持患儿体温的稳定;保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血压的稳定;确保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情感支持。

2.2.3 完善病历及护理记录, 并在转运前记录最后一次生命体征, 以便途中病情变化时进行对照。

2.3 转运途中的监护与救治

转运途中的监护与救治对于保障危重患儿的生命, 阻止病情恶化起重要作用。转运出发前, 应检查理顺所有医疗管线, 保持输液、通气、引路等各种管路通畅, 做好相应的固定。根据患儿病情携带相应的急救药物。

2.3.1 保持适当安全的体位:

0~8岁患儿由家长或护士抱于怀中, 以防震荡损伤。8~14岁患儿用平车转运, 护士站在患儿头端, 患儿脚在前方, 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支气管哮喘和心衰的患儿取半卧位或竖抱;颅内出血的患儿转运途中应制动, 颈下垫一软枕, 防止因颠簸导致颅内血肿进而形成脑疝。

2.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转运途中主要观察患儿面色和口唇颜色, 可以综合反映呼吸、心搏和周围循环状况[3], 同时注意患儿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随时检查氧气管和输液管是否通畅, 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果发现面色或监护指标异常, 应立即检查分析原因, 遇有心肺骤停或呼吸困难, 就地抢救。

2.3.2. 1 心肺骤停立即执行A、B、C (气道、呼吸、循环) 复苏。

先用面罩复苏皮囊、100%氧气在开放气道情况下通气, 注意观察呼吸状态, 患儿面色及听诊心率等, 当心率<80次/min时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静脉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 复苏过程中特别注意监护患儿体温以防体温过低。复苏后根据患儿意识状态、心血管状态, 采取相应措施, 病情稍稳定, 抓紧时间尽快送入ICU。

2.3.2. 2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者随时有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

或呼吸停顿, 转运时必须注意观察呼吸状态, 如节律、频率、深浅度等, 不规则呼吸及跷跷板样呼吸提示即将发展为呼吸衰竭。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处理, 如保持气道通畅、随时吸引等。2.3.3认真做好交接班:到达ICU后, 与当班医护人员认真交接, 详细介绍患儿病情及急救、用药情况, 与接班护士一起检查患儿病情, 固定好各种管道, 将患儿安置妥当后方可离开。

3 结果

2008年1月~2008年12月1年间, 由儿科急诊室转入儿科ICU病房的危重患儿共计469例, 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 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危重患儿平均住院天数7.8d, 治愈359例 (76.55%) , 好转出院107例 (22.81%) , 放弃1例 (0.21%) , 死亡2例 (0.43%) , 其中死于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1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

4 小结

危重患儿转入ICU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监测、治疗和护理, 它的转运决不是简单的患儿运输过程, 转运中的救护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技术水平。危重患儿的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甚至生命体征的重大改变等。因此, 要求转运的医护人员准确评估患儿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充分估计意外, 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 与接受科室联系好, 备齐途中所需物品, 合理安排随行人员, 是确保危重患儿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曹菲, 汤国英, 张宇鸣.危重新生儿转运14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2) :1~3.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3~146.

61例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61例病人中, 男45例, 女16例;年龄8岁~63岁, 平均37岁;1级护理3例, 2级护理23例, 其他为3级护理。

2 护理

2.1 转运前准备

转运前先查看目的科室环境, 根据床位情况, 合理安排、拟定转运计划。检查转运工具如平车或轮椅的性能, 确保转运的安全。

2.2 做好心理护理

立即召开病人座谈会, 逐一向病人说明转运计划及安排, 并表达我院将实施安全转运的愿望。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转运前向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详细告知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以及拟采取的防范措施, 对途中存在的风险作告知, 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2.3 医护配合紧密, 责任分工明确

首先转运可以步行的轻症病人, 按负责的床位范围, 由1名护士及1名医生组成若干个转运小组, 负责将病人“一站式”安全转运到目的地, 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转运1级、2级护理病人时根据情况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物品, 必要时推抢救车一同转运。

2.4 转运后护理

转运后由于治疗、休养环境发生改变, 为减少病人适应障碍等潜在护理问题的发生, 护理活动应更加主动、周全。及时深入病房, 了解病人需求, 积极与相关部门领导联系, 解决实际问题, 使病人心理上感到愉快。

3 结果

我科仅用6 h顺利、安全完成61例病人的转运工作。无意外情况发生, 未发生护理投诉、纠纷及差错事故, 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病人基本满意, 达到预期效果, 没有影响科室的正常医疗工作。

4 体会

4.1 领导重视, 组织协调统一

各级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深入病房, 了解需求。由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务科长、总务科长以及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的临时转运小组, 讨论、制订转运工作流程, 护理部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人力。在此次病人转运中, 共协调其他科室4名护理人员协助病人转运。另外, 科内全体医护人员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放弃休息, 加班加点。在科室搬迁过程中没有一名医护人员提出休息, 确保了人力上的充足, 方便了人员的调配。

4.2 转运前准备工作充分

转运前和转运时对病房环境、所需物品、仪器设备, 特别是病人病情等方面全面、细致地评估, 是整个转运安全的基础。临时转运小组转运前认真评估, 充分估计意外, 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转运的必要性, 解释转运的目的、方法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救治措施, 增加病人的信任和安全感, 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 和谐医患关系。

4.3 运送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要求

护送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危重病人的护送一般要有主治医生和护士同往, 并且具备现场心肺脑复苏技术, 有一定抢救危重病人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运送途中能密切观察病情, 准确判断[1]。

4.4 满足病人需求

整洁的环境、安全的设施可使转运病人愉悦地接受新环境, 消除顾虑, 特别是在床位安排上, 尽可能将原来同一病室的病人安排在一起, 使其不会感到环境陌生。

总之, 住院病人的院内集体转运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护送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尽职尽心, 切实做到安全转运。

摘要:为了确保病人在集体转运中的安全, 做到安全护理。转运前认真做评估和告知, 转运中医护工作良好配合, 协调统一。结果仅用6h顺利、安全完成61例病人的转运工作, 无意外情况发生。指出领导重视, 组织协调统一, 转运前做好准备工作, 运送人员有一定的资格和能力, 及时满足病人需求等对确保病人在转运中的安全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全转运,组织协调,资格,能力

参考文献

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 篇6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09年5月在我科施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共100例, 男54例, 女46例, 年龄15~78岁, 均为颅脑外伤, 麻醉方式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方式脑内血肿清除76例, 硬膜外血肿清除24例。转运前带气管导管出室的患者43例;拔除气管导管出室的患者57例。

2 转运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准备

2.1.1 转运前对颅脑手术后患者的评估

为了颅脑手术后患者能够安全转运, 巡回护士必须和麻醉医师一起充分评估安全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观察意识、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如窒息、心跳及呼吸骤停、休克、管道脱开、输液中断等[3]。做好相应对策和准备好必要急救设备。

2.1.2 患者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 (1) 确保气道通畅, 气管插管患者牢靠固定导管, 以免转运过程中导管不慎脱落。转运前应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确保气道通畅。 (2) 固定好各种管道, 如输液管、引流管、尿管等, 并保持通畅。

2.1.3 转运人员的要求

颅脑手术后患者转运过程中必须由巡回护士、麻醉医师、临床医生一起进行转运, 以应对途中出现的各种意外。

2.1.4 转运设备准备

包括转运车、呼吸囊、氧气袋、便携式监护仪、60 ml注射器接上吸痰管等。

2.1.5 转运前与病房的协调

离开手术室前10 min, 由巡回护士通知患者所要返回的病房, 由病房护士为颅脑手术后患者准备床位、氧气、吸痰机、监护仪, 必要时准备呼吸机等。确定电梯正常运转, 争取缩短转运途中的时间, 降低转运风险。

2.2 转运途中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转运过程中要保持颅脑手术后患者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患者导管口严禁遮盖异物, 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宜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2.2.2 保持各管道通畅有效

我们搬运患者之前做到一查二看三整理四搬运[4], 从而防止各管道脱落, 各引流管、尿管衔接处妥善固定, 防止扭曲、受压、折叠。脑部引流管要注意不要高过头部, 防止引流液回流到脑内, 引起感染。

2.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是意识、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并随时作好吸痰和其他抢救准备。

2.2.4 防止坠床

定期检查转换车是否安全可靠适用, 发现磨损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进行维修。术毕颅脑手术后患者移至转运车后应及时立起床档, 陪在患者身旁。如患者躁动, 应注意制动, 并尽快消除原因, 以免造成坠床。

2.2.5 做好家属心理护理

与家属进行良好沟通, 安慰家属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颅脑手术后患者病情重、变化大、预后难以预测, 患者家属非常着急和担心。巡回护士应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理解和配合, 转运途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2.3 转运后护理

颅脑手术后患者到达病房或ICU后巡回护士要与麻醉医师、手术医生、病房护士一起把患者从转运车搬到病床。立即接好监护仪, 固定好各种导管, 向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各种状况及相应处理过程。

3 结果

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 转运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无一例死亡, 只有1例出现护理问题为搬动患者时, 输液管从输液瓶中脱落, 经及时发现得到妥善处理。

4 讨论

4.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有高度责任心, 细致观察病情, 为转运把握最佳时机。巡回护士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不要存在手术已经做完了, 把患者送回病房就可以的思想。要熟练掌握颅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常规, 具备高度抢救意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4.2 更新院内转运意识

进行颅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转运过程中, 由于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常被医护人员忽视。该环节操作不当, 不但影响颅脑患者治疗及预后, 还可以发生意外导致死亡, 既影响患者救治, 又恶化医患关系, 还可能产生医疗纠纷。故应规范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流程, 改变以往重手术治疗不重院内转运的观念。

4.3 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

院内转运过程中是医疗纠纷易发地, 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普及,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5], 各种维权活动增加, 加上现行的医疗体制正面临新的形势, 所以常常引起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医护人员在颅脑手术后患者的转运过程中, 必须加强自身言行修养, 强化法律意识, 更新服务观念, 转运途中不能要求患者家属推转运车, 也不能要求患者家属自行搬运患者而自己在旁观看。要让医护人员充分意识患者及家属的权力, 从法律角度来认识自己的职责, 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提高解决医疗护理纠纷技巧。

4.4 自尊心维护

颅脑手术后患者, 由于抢救及治疗需要, 常需要暴露身体, 有时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忽略了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 使患者和家属感觉得不到尊重。转运过程中要尊重患者, 尽量避免患者身体的暴露, 保护患者的隐私。

5 结语

颅脑手术后患者的风险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 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做好预见性的应对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手术后患者的安全。患者术后转运时间虽然很短, 但仍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护理质量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危。认真做好院内转运的护理是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对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院内转运,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要求、与病房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结果: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院内转运,颅脑手术后患者,护理

参考文献

[1]叶文琴, 朱建葵.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8.

[2]邓惠萍.急诊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 2003, 24 (7) :804.

[3]吴耀建, 赵国平, 张梅清, 等.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6 (5) :724-726.

[4]王惠萍.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5 (21) :3816.

[5]许佩珍, 陈燕屏.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5, 4 (4) :50.

院内转运 篇7

一、对象

2009年前注册的在职的职工103例, 年龄28~46岁, 平均34.8岁。经统计被转运患者直系亲属在病情方面;直系亲属在年龄、文化程度、和生活背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二、方法

1) 护理部组织成立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交接专项改进小组, 由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病区护士长、临床科室护士长和骨干护士组成。请骨干护士对患者交接与转运过程中的细节进行阐述, 并保证改进后工作的可操作性[3]。患者的主要治疗内容由护士在危重患者安全交接单上进行打钩勾选, 即减少了护士书写的时间, 又做到了有效的交接;改进后的交接单增加了关于抢救仪器的交接内容及血氧饱和度的记录;患者因需要使用丙泊酚、吗啡等药物镇静, 在接送患者的平车上悬挂相应的标志;如果患者在途中出现了病情变化、意外状况, 由运送护士负责与送达病区护士进行有效沟通, 并详细客观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便以接收方有针对性地观察患者的病情。

2) 为了使这项改进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护理部有计划地对改进工作分层级培训并落实。培训内容包括患者安全理念、交接单的使用方法及转运流程中关键环节的注意事项, 将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及相关要求发布到医院内网的护理天地, 便于护士随时下载学习。

3) 以问卷的方式就患者交接与转运中存在的问题在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直系家属中进行调研, 了解护理管理因素在关键环节中所起的作用。调查问卷中, 关于危重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在改进患者安全中所起作用的相关5个题目等级入赋分, 标准分为“从不”“有时”“经常”三个等级, 分别赋予1、2、3分。

三、结果

护理部成立专项改进小组优化安全交接前后, 了解护士对危重患者交接记录单的使用情况, 以及使用中能否提升危重患者交接与转运的安全性, 结果显示, 改进工作切实达到了提升患者转运与及交接安全性的目的。见表1, 2。

四、讨论

(一) 患者交接与转运安全问题分析

1) 个体素质方面, 护士的相关工作经验、自身能力水平以及由于工作疲惫、紧张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过失会直接影响患者安全。薛梅等报道[4], 不同层级的护士, 承担不同的责任, 其岗位价值也不同, 分层次护理管理符合现代医学模式, 可以较好的调整护士日常工作状态, 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5]。2) 系统管理方面,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 应该意识到护士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集合体, 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协调性有利于医院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性。3) 制度落实执行方面, 若缺乏对护士落实制度时相关细节的管理要求, 不能充分利用管理手段对患者交接及转运中涉及患者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制约, 将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

(二) 根据危重症病人特点优化护理流程

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有效的系统协作和跨部门的团队合作模式, 能够到达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目标[6]。这是《2012年患者安全目标》的首要要求, 改进患者转运与交接流程防范差错纠纷, 正是保证患者转运与交接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 改进后的危重症患者管理有助于制约护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近年来, 我国医疗纠纷呈现对立性突出、暴力化倾向明显的特点, 医院内部应对医疗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形成的关节点进行跟踪、控制, 把防范重点放在医源性纠纷的预防上。经过分析我院危重患者转运与交接中的存在的隐患, 护理工作负荷大以及临床护士对患者安全隐患认识不充分, 是导致护士不能遵循患者交接标准流程工作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取的交接双方同时确认签字的措施, 发挥了科室间互相提醒与监督的作用, 保证了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

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转运存在问题, 探讨问题对策。方法:于护理部成立专项改进小组优化安全交接前后, 采用问卷形式针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有效性对护士、护士长、ICU医生、直系家属等103人进行随访, 分析和提炼我院危重患者转运与交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使用两样本均数t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优化安全转运流程后危重患者转运与交接工作得到规范, 医务人员根据危重患者的特点, 在送接患者转运阶段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仪器的改变、护理级别的变化等方面, 使患者转运与交接的安全性明显提高 (P<0.001) 。结论:改进后的转运流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转运与交接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

关键词:危重患者,安全管理,转运,交接

参考文献

[1]刘瑛.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3.

[2]刘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3]秦彦荣, 胡晓鸿, 杜桂芳.等.31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重返ICU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4]薛梅, 李庆印.心血管医院外科ICU护士分层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护理管理杂志, 2013.

[5]刘水平.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外医疗, 2013.

院内转运 篇8

1 临床资料

2008年—2011年我科院内转运374例危重病人, 男197例, 女177例;年龄18岁~89岁。其中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263例, 中心静脉置管254例, 引流管175例, 微量泵给药134例, 心肺复苏术后36例, 全部成功转运。时间8 min~25 min。

2 转运中存在的风险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危险事件发生率6.0%~71.1%。这些风险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病情改变:常见有血压异常波动、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甚至心搏骤停;呼吸频率节律异常甚至呼吸骤停, 分泌物增多或剧烈咳嗽;颅内压增高导致意识改变、烦躁、抽搐等;病人剧烈躁动致管道移位、脱落;伤口裂开以及伤口大出血等。②设备运行不良:监护、微量泵、呼吸设备的功能异常, 设备蓄电不足, 呼吸、输液管路断开致使氧供不足、给药中断, 药物配备不足;③转运人员对病情不了解, 风险意识不够, 处理病情突变的应急能力和经验有限;④沟通不当:提前未与病人家属沟通或沟通不到位, 未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 以致病人病情出现突变时产生不理解而发生纠纷。

3 转运的安全管理

3.1 转运前准备

①家属告知和病人准备:医护人员应将转运中的风险提前详细告知病人和家属, 取得同意并签字后转运。使家属有思想准备, 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产生。②取得病人的信任,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主动告知病人转运路程、所需时间, 嘱病人随时表述自身反应, 有变化及时处理。客观全面地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氧合情况;充分清理呼吸道, 确保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和畅通;仔细检查确认输液管路和各种引流管的固定、衔接、通畅情况, 部分引流管可酌情夹闭;全身带有多根导管时统一摆放至左侧, 便于转运中一人管理, 防止导管脱落。烦躁病人给予适当约束或镇静, 防止坠床发生。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 气囊充气10 mL~15 mL,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误吸。③物品准备:备齐相关抢救药物, 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胺碘酮、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镇静药、血浆代制品。配备监护设施:带蓄电池的多功能监护仪、微量泵、便携式氧气瓶、吸引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电筒等。④转运人员安排:改变由护士或护工陪同家属转运的模式, 由管床护士、主管医生和呼吸治疗师共同负责全程转运, 以便出现病情变化时能有效应对。⑤有关部门协调:决定病人转运后通知对方科室, 提前预约, 确保病人到达后及时行各种检查;通知电梯班等部门提前做好准备。

3.2 转运中管理

根据病情为病人摆放合适的体位, 如昏迷病人应平卧, 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胸腔引流者应予半卧位, 保持有效引流;哮喘病史者应加强气道保护, 注意保温减少寒冷等不良刺激。转运中护士应站在便于观察病情的地方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确保输液通路畅通和及时给药, 有变化时迅速处理。

4 紧急情况的处理

如果转运途中病人发生了并发症, 护士不要慌张, 嘱家属平稳推车行走, 安排其他陪检人员给科室领导打电话, 寻求救助及做好抢救准备。尽量保持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如果情况危急, 立即推到就近科室, 取得配合和争取抢救的时机。事后应立即真实、客观地做好各种记录并存档, 避免漏记、错记等可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使医疗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5 小结

院内转运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520例患儿中, 男282例, 女238例。其中, 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伴有呼吸困难、发绀70例;有呼吸窘迫需机械辅助呼吸者80例;早产儿180例;新生儿重症黄疸30例;新生儿出血症60例;其它100例, 由产后区护士护送到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住院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准备

2.1.1 加强培训, 提升相关医护人员素质

作为转运人员, 必须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种抢救技术, 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的事变, 且在新生儿评估、稳定和复苏中有一定经验[3], 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4], 更需有高度的责任感。我院自2010年以来, 选取责任心强的产后区护理人员组成新生儿院内转运小组, 经严格培训考核合格者方选取。因此, 我院参加院内转运的医护人员均有过硬的综合素质, 为安全转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1.2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完善转运前评估及准备

危重症患儿的病因、病情存在着较多的未知因素, 比如:一些窒息的患儿往往伴有一些畸形, 如食道气管瘘、食道闭锁、先天性心脏病等, 转运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 转运前的患儿均有必要由护理人员及专科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和权衡, 给患儿做好检查, 充分评估患儿状况, 积极做好预见性护理[5]。

2.1.3 仪器设备配备

本院新生儿科使用的新生儿转运装置为美国Air-Shields T1500型转运暖箱, 氧气, 急救车内备有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喉镜、复苏囊、面罩、各种型号吸痰管、静脉留置针、一次性注射器等材料及常用急救药物。以上药械由专人管理, 每班交接, 清点药品、物品后, 及时补充, 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2.1.4 相关科室联系协调, 做好各种沟通工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转运前与NICU及其它接收部门先做好沟通协调, 确保接收部门提前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 尽量缩短与其它科室交接时间, 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注意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2 转运途中护理

2.2.1 密切监测和护理

严密监测和有效的监护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 大大地提高转运的成功率。因此, 在转运途中按NICU要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除观察监护仪的数据外还须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心率、呼吸、体温、肤色等。同时, 加强对各种管道的监测, 防止各种导管的移位、脱落或其它异常, 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

2.2.2 做好保暖, 预防低体温

维持患儿体温稳定是转运成功的一项重要措施。低体温可加重患儿缺氧, 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暂停、肺出血、低血糖、硬肿症等。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由于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薄及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等, 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低体温。所以, 转运前先预热好温箱, 并根据胎龄及体重设定箱温, 体重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出现低氧血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足够通气量, 避免出现低氧血症是成功转运的另一关键。低氧血症可引起机体组织缺氧, 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而早产儿, 由于肺、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更容易发生呼吸不规则、呼吸浅慢或呼吸暂停。因此, 必须建立通畅的呼吸通道以保证充分氧供给, 并根据患儿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变化来选择氧疗方式, 可选择箱氧、鼻导管吸氧、头罩给氧、气囊加压给氧、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械辅助通气等方式。

2.2.4 保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对于安全转运危重新生儿同样非常重要

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并接上三通管, 采用微量泵输液, 做到方便, 快捷, 牢固、准确以利于转运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

2.2.5 选择合适的体位

置于暖箱中转运的患儿以安全带缚好患儿身体, 松紧适宜, 身下衬垫柔软平实, 尽可能减少途中震荡。颅内出血者要保持车速平稳, 以减少颠簸对患儿脑部血流的影响;休克患儿应采取双下肢抬高15°位或平卧;有窒息可能患儿, 取头低足高位, 同时予侧卧位, 面对护理人员, 以便监测患儿呼吸变化, 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内阻塞物。

2.3 转运后交接

(1) 转运后及时向NICU病房的主管医师汇报患儿的一般情况及转运经过, 并将病历及危重患儿护理记录单交于接收病房的主管医师和护士。向他们做好交接, 及时对患儿作出评价。

(2) 整理消毒转运所用的物品, 并及时作出补充, 保证各种必需物品的完好状态, 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

(3) 对转运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 以求达到不断改进, 提高转运安全率。

3 结果

520例患儿均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 未发生1例转运并发症, 亦未发生1例与护理有关的护患纠纷。

4 体会

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 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市级及以上医院硬件设施已基本上能满足院内转运医疗需求。但是, 危重新生儿转运内涵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高危儿救治而是逐渐扩大到人员培训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全方位服务[6]。因此, 重视护理人员的作用[7]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对危重新生儿的成功转运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家骧, 魏克伦, 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06.

[2]陈娟弟, 孔令洁, 林芳.急诊高危患儿院内转运意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 2010, 17 (2B) :63~64.

[3]顾硕, 徐敏, 陈其民.外科危重新生儿的转运[J].临床小儿科杂志[J], 2002, 1 (4) :299~300.

[4]赵娟.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J].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2003:173~174.

[5]沈梅芳, 楼一玲, 董兰聪.预见性护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7) :958~959.

[6]郭青云, 刘东, 袁安波.430例高危新生儿转运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 (8) :1004~1005.

上一篇:道德示范作用下一篇:让学生在预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