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转运护理

2024-05-29

长途转运护理(共4篇)

长途转运护理 篇1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院外环境中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通称。迅速、安全地运送患者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 长途转运是院前急救的职能之一, 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多变、病种复杂、车程较长等特点, 抢救受环境、设备、时间、路程的限制, 抢救过程受患者家属的监督及其情绪的影响, 如何做好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急救护理, 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摆在急救专业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院院前急救科承担着长途转运的主要任务。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转运患者346例, 死亡1例, 其余均安全送达目的地, 未发生医患纠纷, 急救途中死亡率为0.29%。因此, 先进的急救车载设备、充分的急救药品准备、精湛的急救技术, 是确保患者安全转运的有力保障。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转运危重患者346例。男性226例, 女性120例, 患者年龄2天~80岁, 平均年龄为41岁, 出车距离167~786 km, 平均478 km, 转运时间2~9 h。转运小儿气管异物患者3例, 主动脉夹层患者5例, 脊柱损伤患者24例, 心肌梗死患者28例, 脑血管病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3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例, 断肢、断指患者5例, 危重新生儿19例, 复合伤多发骨折患者95例, 其他危重患者13例。

2 转运准备

2.1 伤情评估

院前医护人员接到长途转运患者信息后, 立即到病区探视患者, 认真检查、评估患者伤情,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昏迷程度、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心肺功能;判断、分析监测指数, 了解用药、出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等情况, 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告知转运的风险程度, 签订《院前病情告知书》及《长途转运协议书》, 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 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2 设备准备

根据患者伤情评估情况, 快速做好转运准备。首先, 检查救护车及车载设备, 准备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氧气、骨折固定包、气管插管喉镜、颈托、颈部固定器、脊柱板、担架推车、铲式担架、缝合包等;其次, 按病情需要准备充足的急救药物, 包括急救药品箱1个 (内备常规急救药物, 特殊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准备药品) , 一次性中单, 一次性5 ml、10 ml、20 ml、50 ml注射器, 一次性输液器, 一次性输血器, 留置针, 消毒棉签, 绷带, 纱布, 三角巾和碘伏等急救消毒敷料及治疗用物。

2.3 患者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以留置针开辟2~3条静脉通道, 有外伤的包扎好伤口, 骨折患者用负压固定带固定患肢, 用止血带的患者注明包扎止血带的时间, 颈椎骨折患者用颈托固定后, 在脊椎板上用固定器固定头部, 用吸氧、监护仪进行监护, 固定好各种管路。只有做好充分准备, 才能保证安全、有效地转运患者, 提高急救护理服务质量。

3 急救护理

3.1 医护人员素质要求

要求护理人员要热爱急救专业, 工作责任心强,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急救护理知识、熟练的急救操作技术;经过急救专业培训, 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急救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对待患者热情、真诚, 发现问题反应迅速, 处理问题沉着、果断。

3.2 合理放置患者体位

脑出血、颅脑损伤、昏迷等患者取头偏向一侧的平卧位;胸部创伤、呼吸困难的患者取半卧位;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牢固固定, 适当抬高患肢15°~20°, 颈椎损伤的患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 将身体固定于脊椎板上搬运, 防止因途中摩擦造成血管、神经的再损伤。

3.3 生命体征监测

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心功能的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 发现心律失常、室颤应及时进行处理。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使其头转向一侧, 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调节吸氧流量;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要固定好管道, 及时吸出痰液,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的改变, 呼吸频率异常减慢 (<10次/分) 或异常增快 (>24次/分) 均是病情发生变化的标志, 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 辅助机械通气。

3.5 维持有效循环

转运患者前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 一般情况开辟1条静脉通道, 必要时可建立2~3条, 1条用作抢救药物通道, 其他通道给辅助药物。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院前急救用药执行医生口头医嘱, 要求护士“三清、一复核”, “三清”即听清、问清、看清, “一复核”就是与医生复核药名、剂量、浓度, 使用后的安瓿应保留到患者转运任务完成, 以便核对。

3.6 加强各种管道的管理

患者转运前首先固定好各种管道, 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如静脉输液管、吸氧管、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

3.7 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的实施

护理人员要坚守在患者身边, 勤问、勤查, 安抚患者及其家属, 随时测量、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患者面色、意识及血压的改变, 一旦发生异常, 途中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必要时停车抢救, 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心电除颤术等, 并做好护理文件记录。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安全地长途转运患者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患者得到进一步抢救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长途转运急救危重患者时, 要求必须做到院前认真评估患者病情, 充分准备急救器材药品, 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必要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提高转运成功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长途转运,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周秀华, 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刘丹, 李宜, 林永顺.长途转运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急救医学, 2006, 30 (8) :766.

[3]王世文, 肖文.急诊护理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护理 篇2

【关键词】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转运;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9-02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经过初步的抢救、治疗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常需要在一定时间后到检查科室进行必要的检查,或者经过病房初步抢救后需要立即转运到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在转运途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但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的因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气管套管的脱落,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缺氧,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留置管路的脱落,静脉输液管道脱落,伤口裂开,颅内再次出血等。

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转运途中的细致护理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共对246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6例中男148例、女98例,年龄6个月-82岁,其中颅脑损伤患者162例,脑血管意外84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4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66例,留置引流管患者112例,2例在转运途中病情加重,3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1例在转运途中留置引流管脱落,5例在转运途中静脉输液管路脱落。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DR、B超、磁共振等检查或者急诊手术。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患者的评估 转运前主管护士应与主管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估计安全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留置管路的情况、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或是病情危重随时存在生命危险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与护士一起护送,并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如必要的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向患者或家属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取得配合,才能实施转运。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运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对于昏迷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丰富的应急经验,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病情危重随时存在生命危险,则转运时主管医生应当一起护送,同时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

3.3 转运器材的准备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准备好必需的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急救药品和监护仪、便携式氧气瓶等器材,同时应保持急救药品的数量和质量,器材都安全可用,报警音量应调最大,电动力仪器应保证电量充足。

3.4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运前护士应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应佩戴手腕带,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电动力仪器蓄电池的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应尽量祛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或便携式呼吸机。对于昏迷患者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检查各引流管如胃管、胸管等,不要夹闭,并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控制躁动,必要时适当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量泵,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应充满氧气,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使用便携式氧气瓶供氧,因为便携式氧气瓶的氧浓度与氧流量比较好控制。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5 转运时细心观察和护理 护士在轉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抬高头部、妥善约束,保护各种管道通畅、固定良好,外伤患者要注意伤口敷料渗透情况,内出血患者观察皮肤湿度、神志状况,有无休克发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冬天应注意保暖。转运中动作有条不紊,遇到病情变化能沉着冷静,给予必要的应急处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4 总 结

转运患者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生命体征的改变等。因此,重症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应认真评估院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意外,应规范患者转运制度,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转运前要做好人员、仪器、药品的充分准备,配备有经验的转运队伍、合适的转运设备,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以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将是每一名急诊医护人员的职责,才能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及医院内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027.

长途转运护理 篇3

关键词:长途转运,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长途转运是急救医学中最重要的抢救任务, 由于患者伤情较重, 长途奔波很容易增加患者的负担, 加之路途颠簸、药品有限、设备有限、患者病情变化无常等因素, 很容易导致抢救失败。因此, 在长途转运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我中心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长途转运37例危重患者, 对其院前急救护理方式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37例经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 男19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8.2±14.3) 岁;其中有多发创伤5例, 颅脑创伤10例, 脑血管意外7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 产后大出血4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 重度支气管哮喘1例。所有患者均来自我市下属乡镇医院, 患者均在当地进行对症治疗, 病情初步控制。

1.2 急救护理

1.2.1 转运监护

患者在转运途中要妥善安置体位, 并予以吸氧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开放静脉通道, 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给予不同处理, 例如脑室引流、胸腔闭式引流、胃管、吸痰等[1]。

1.2.2 转运前准备

在转运前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家庭地址, 在救护车内配备急救专用电话, 随时与患者家属和医院进行联络。并告知患者家属救护车抵达的时间和位置, 方便患者进行转院[2]。在转运前要根据患者病情准备不同的急救设备和药物, 例如氧气瓶、急救箱、面罩、吸痰器、心电监护仪、止血用品等, 并要在救护车内摆放相关仪器和药物, 保证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注意保持救护车内空气清新, 在转运患者后要及时进行清扫、消毒。随车人员除了必要的医护人员外最多可跟随2名家属, 告知患者家属在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事件, 并征得家属的同意。

1.2.3 转运中护理

在转运的过程中要保证患者所有的管道通畅, 并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呼吸通道, 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管道是否存在堵塞、脱落状况。若静脉管道出现针头脱落或药液渗漏则要立刻停止输液, 并拔除针头[3]。同时要检查患者胃管、引流管、导尿管等是否固定妥当, 并检查其是否存在管道弯折、反流情况。对于吸氧的患者, 在转运的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患者口鼻、气道中的分泌物, 并保持血氧浓度在85%以上。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并做好相关记录。出诊的医护人员务必须熟悉院前急救所有操作技术, 并要能够熟练使用所有急救设备[4]。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避免坐在车前座, 尽量坐在患者旁边, 以方便随时观察病情。此外, 在转运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 严重时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要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 尽量鼓励患者, 帮助其建立治疗的信心, 切勿谈及预后效果差等内容[5]。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稳定自身情绪, 切不可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

1.2.4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长途转运通常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对护理人员的体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 对参加长途转运的人员要安排合理休息时间, 保证其在参与转运的过程中拥有充沛的体力进行治疗和护理。参与转运的司机切不可过度疲劳, 更不可饮酒、熬夜, 确保转运安全。

1.2.5 转运结束处理

院内急救是在院前急救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深入的救治活动, 危重患者抵达医院后要及时转入急诊监护病房, 并在第一时间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制订相关抢救方案。同时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交接, 总结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一步提升长途转运质量。最后要清点急救车中的药品和仪器, 补充缺少物品, 为下次急救做好准备。

1.3 效果观察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状况进行调查, 并调查患者到院后的情况。护理前后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心理状况两个指标, 情绪平稳无波动视为心理状态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状况比较

护理前生命体征平稳人数和心理状态良好人数与护理后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2 转运结果

37例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 占2.7%。

3 讨论

基层医院设备有限, 且药品种类不全, 加之医资力量不足等因素, 导致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低下,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 危重患者多需转入上一级医院救治。我中心在转运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评估,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备了不同治疗仪器, 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不仅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救护措施, 同时实施了心理护理, 并在患者抵达医院后及时进行院内抢救。从本文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患者经过一系列护理干预后, 生命体征明显平稳, 心理状况明显改善, 说明我中心采取的长途转运急救护理措施有效。有效的长途转运急救护理措施, 能够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周建仪, 黄少娟, 冯有丽, 等.长途转诊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4) :120-121.

[2]李红丽, 邵力伟, 刘国红.急危重患者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6) :1469-1471.

[3]张青梅.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急救护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6) :143-144.

[4]易艳.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诊的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 2011, 12 (2) :120-122.

长途转运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均是存在呼吸功能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重患者,男48例,女27例,年龄18~76岁,平均43.67岁。其中多发伤23例,颈髓损伤12例,颅脑外伤10例,脑血管意外9例,肺部感染8例,病理产科6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其他3例。

1.2 抢救、转运流程

(1)通过电话联系了解患者病情,根据病情危重程度配备转运设施,做好呼吸机出诊前调试。(2)到当地医院后对患者进行再次病情评估,充分医患沟通并签字后准备转运。(3)转运前先检查危重患者静脉通道和人工气道的通畅性,并充分清理呼吸道和口腔。(4)再次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5)途中转运时使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配备便携式负压吸引器以清理口腔和呼吸道。(6)对躁动患者使用异丙酚或地西泮镇静。(7)途中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3 通气模式

对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的患者选择CMV。对存在呼吸但通气不足的患者选择A/C或SIMV模式。潮气量≤8 ml/kg~12 ml/kg,机械通气频率8次/min~20次/min。

2 结果

75例患者在院外及院内转运中11例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其中5例为低氧血症,给以清理呼吸道后好转;4例为低血压休克血,给以积极容量复苏,将血压维持在80mmHg~90 mmHg/50 mmHg~60 mmHg;1例为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以药物治疗后纠正;1例再发心跳骤,给以再次心肺复苏治疗心跳未恢复。转运成功率98.67%(74/75),转运途中死亡1例,占1.33%(1/75)。全部病例无由于呼吸机相关原因发生病情变化或死亡者。

3 讨论

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的突出特点是:克服了以前氧气驱动型便携式呼吸机需要足够的氧气压力维持,耗氧量较大,吸氧浓度高,易发生氧中毒;模式单一,多项呼吸参数无法显示和调节,限制通气手段;参数显示单一等不足,从而使危重患者长途转运时的呼吸支持更完备。

但该呼吸机呼吸模式多,操作不易掌握,在使用前必须熟练掌握其特点,使用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呼吸模式并适时转换,这些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急诊科医师来完成。我们的经验是:

⑴保障人工气道的通畅性,这是成功使用呼吸机的前提。本组75例均有通畅的人工气道以保障通气的有效实施,这要求急诊医生要有良好的人工气道维护能力。

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这需要医师具有丰富的机械通气临床知识。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的呼吸模式有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窒息后备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手动呼吸(Manual Ventilation)、备用呼吸机通气(CMV)等多种。本组75例中,18例患者开始时呼吸微弱,选用A/C模式,待呼吸功能进一步恢复后改为SIMV模式;4例患者开始无自主呼吸直接选用CMV模式,当自主呼吸恢复后过度到A/C模式,再到SIMV模式;其余53例自主呼吸较好者直接使用SIMV模式;共53例选用PEEP均效果良好。

⑶了解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处理方法。本组中4例发生低血压休克血,1例发生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些患者血容量不足、心脏功能差和应用PEEP时,机械通气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此时应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电波形,维持呼吸道充分通畅,尽快补充血容量,可以使用血管药物稳定血压,必要时在保障基本氧合的情况下降低PEEP[2]。

⑷有效的镇静在长途呼吸机转运中有特殊意义。危重病人容易出现“人机对抗”,虽然本呼吸机同步性较好,可有效减轻人机对抗,但如果及时辅助以镇静治疗会达到更好的效果[3],本研究对其中22例出现“人机对抗”者在排除器质性原因和呼吸机故障后使用了药物镇静治疗后,18例(81.82%)达到了人机同步,效果良好。

⑸必须对呼吸机进行使用前检测和定期维护。先接通气源、电源,接好整套外部管道包括湿化器和模拟肺,通电试机,观察机器的运作状态,看管道有无漏气,参数能否根据需要调整,参数显示是否准确,并运行(15~30)min,再看看设置参数和显示参数是否一致和稳定。具体检查过程大致包括电源、气源、气密性、呼吸参数报警功能、触发灵敏度、呼吸末正压、氧浓度、吸气、呼气流量和呼吸机故障报警等几个方面,均不能疏漏。由于长途转运时间一般≤8h,因此使用过程中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气路维护较日常稍可简略,但仍必须保障每1h一次,具体包括清理管道积水;查看管路密闭性;管道有无打折、扭曲;查看湿化器运作;检查机器的散热通风口有无堵塞等基本环节,以保障机械通气的正常进行[4,5]。使用后必须进行例行消毒和预防性维护,包括每周1次呼吸机主机保养和管路消毒,每月应对呼吸机消耗部件进行检测或更换,并定期(1~2)周重新启用呼吸机试运行30min~1h。

总之,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因其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通气模式多样适应范围广、蓄电能力强大、报警参数全面、监测指标丰富等优势,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中能够充分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保障了病人安全。对呼吸机的保养和维护也必须纳入“危重病长途转运的基本流程”中。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呼吸机仅仅是危重病人转运中重要辅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变能力,以更好发挥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使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转运的危重病人的转运流程和效果。结果75例患者在长途转运中11例出现病情变化。1例再发心跳骤,抢救无效死亡。转运成功率98.67%(74/75)。无呼吸机相关原因所致病情变化或死亡。结论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中效果良好,推荐使用。注意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护和使用中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模式是安全、有效使用该设备的关键。

关键词:便携式呼吸机,危重病人转运

参考文献

[1]何发明.呼吸机在院前长途转运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5):774-774.

[2]唐春福,张军根.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远程转送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1004.

[3]王飞.丙泊酚用于长途转运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二例[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48-49.

[4]郑月姣.呼吸机的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21-122.

上一篇:机架管理下一篇: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