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的安全建议(共12篇)
输液的安全建议 篇1
在临床治疗中, 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在对患者护理中所使用到最多的技术。此外, 静脉输液所发生的护患纠纷事件也十分多。所以, 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 要做好每一个环节, 以便能够减少护患纠纷事件。进而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更好地服务患者。以下是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常见性纠纷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1 静脉输液中常见的纠纷
1.1 由于药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引起
在输液瓶中可能出现一些异物或者絮状物或者霉点等情况, 然而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比较忙等原因而没有及时发现, 但是患者或者其家属发现了此问题, 进而出现投诉或者纠纷事件。
1.2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 由于发生输药错误
此时护理没有及时地发现, 进而导致发生护理纠纷。
1.3 排气时方法掌握不对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 其出现拔管太早而导致药物没有输完, 然而对于患者来说, 其出钱治疗, 并出现浪费药物的情况, 使得患者或者家属十分恼怒而发生纠纷事件。
1.4 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地建立起静脉通路, 使得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1.5 输液外观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 如果出现泡沫或者颜色与前一次输液时不相同, 患者或者家属就会对输液质量产生怀疑, 同时还会怀疑护理人员是否少加了一部分药物或者加错了药物。
1.6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 对患者所出现的情况观察不及时
对患者输液后的反应观察不及时进而发生漏液或者皮下肿胀情况, 使得患者出现疼痛而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炎, 此时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此外, 当针头和输液管发生脱离时导致患者流出血液和药液, 如果患者或者护理人员按压不到位而导致出现出血情况, 使得患者局部出现肿胀而导致患者发生恐慌。
1.7 发生热源反应和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
1.8 态度问题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其的态度十分生硬且没有做太多的解释, 进而导致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2 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护士方面的原因
2.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相关学科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以及科学性的认识。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主要表现为淡漠和懒散。同时对自己所发生的错误或者不当表现的不以为是, 同时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中, 常常出现主观臆断, 同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 并且还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
2.1.2 服务态度差或方式不当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其的语言十分的生硬或者无意间出现一些对患者伤害的语言, 进而使得患者产生反感的情绪。此外,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不断地反复询问, 导致患者非常烦躁或者难以接受。
2.1.3 责任心不强
在进行工作时, 其存在粗心大意, 同时在进行巡视的时候存在不严密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 其的工作责任心不强, 并且精力不集中, 同时表现为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导致出现配错药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出现一些加错药和打错针的情况。
2.2 患者家属方面的原因
患者和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同时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同时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爆光情况逐渐提高。
人们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较高的服务质量的需求是发生护患纠纷的另一重要原因。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 人们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 尤其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纷纷曝光以及各种社会舆论导向使得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上帝观念”更加强烈, 甚至不乏有“过之”现象, 对医务人员的部分行为有“不放心”的误解。
2.3 护理行为的特殊性
(1) 静脉注射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 无论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成为纠纷发生的隐患, 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如微粒污染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 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与患者家属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又一因素。患者因肥胖、脱水、长期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穿刺难度增加, 同时由于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经验、个人心理素质均有不同差异, 加之患者及家属对静脉穿刺成功率抱较高期望值, 若反复穿刺不成功便产生护患纠纷。
3 对策
3.1 输液前的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前,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要和蔼、热情;要耐心地的询问患者的病情和过敏情况, 给患者讲解输液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对输液的工具和药品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给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鼓励, 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和紧张情绪。让患者树立起自信心, 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
3.2 输液期间的护理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 要选择好血管, 进行操作时要稳当, 做到进针准确、快速到位。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 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解决, 并向医生进行必要的反馈。
3.3 输液后期护理
对患者使用的输液器, 只能是一次性。在为其他患者进行输液时, 要做好消毒工作, 护理人员要做到勤洗手, 在输液结束以后, 要按照医嘱,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而认真的记录。
4 小结
成立相关的质量控制小组, 由中心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 每天要安排专人对药液是否出现变色和沉淀等情况进行检查, 并及时地进行反馈, 对出现的问题要拿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定期的对中心进行消毒, 同时要进行细菌的培养。
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对本中心所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研究和探讨, 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足, 要及时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要出台相关的应急方案, 以便处理突然事件。对工作时的操作流程, 要有严格的规定, 要按照规则制度执行。
对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培训, 对其的业务水平进行定期的培训并考核。同时每年可以选派一些人员去参加年度研讨会或学术会议。让一批人员出国深造,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药液配置时, 要严格遵守规则制度进行。要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做好相关的人员隔离制度, 对工作服要定期进行清洗, 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本中心。建立风淋室, 进出要进行风淋, 减少污染的发生。
在进行配药时, 要做到准确, 避免和防止出现错误的发生。在对药品进行配制时, 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复核, 同时可以让第二个人员进行复核签字并核实。严禁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发生, 对一些有疑问药物, 要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询问。在进行配制药物时, 要做到“三查七对”。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确保准确无误。
对输液的污染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能够熟练地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同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尽量地将操作环节优化, 减少配药时间, 进而使得污染的机会降低和消除。
对微粒污染要控制好, 进而使得输液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输液的过程中, 要做到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减少微粒的进入, 对静脉输液进行微粒的控制, 同时要对瓶口进行严格消毒, 避免出现一些不合理的配伍发生, 减少污染的出现。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输液时, 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和安全护理[3]。提高治疗的效果, 减少风险几率的发生, 进而提高护理的质量[4]。在对患者进行急诊输液时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有:输液的药物和用具;操作没有按照标准进行;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进行药物配置时, 违反相应的规章制度。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同时也没有落实到位。药物发生问题或者过期。工作人员在进行配置时出现错误, 导致出现配置不当的问题。发生输液微粒的污染, 进而产生医院感染。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我院实施了针对性的医院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次在加强对医院管理之后与实施之前相比较, 发现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明显减少。说明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实施, 对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针对以上一些潜在危险因素, 本院制定了以下一些护理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标准,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对发现的异常要及时地处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经过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之后, 试验组患者治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出现的焦虑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输液的安全建议 篇2
摘 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方法简单、给药速度快、疗效明显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原因,从环境、配药、患者、护士、规章制度以及监督等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隐患;对策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Abstract: Intravenous infusion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clinical treatment, which has the features of simple, fast drug delivery , obvious effect and so on.By analyzing the hidden troubles and reason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this text focus on the corresponding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vironment, dispensing, patients, nurses, rules, regulations and supervision etc.Key words: Intravenous infusion;Safe;Management;Hidden troubles;Countermeasure 1 引 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操作之一,有资料显示由于其具有方法简单、给药速度快、疗效明显等特点,80%以上的住院患者都接受过经脉输液治疗[1]。同时,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也从单一的操作技术,逐渐形成多学科、多层面专业知识交叉的技能;其一方面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原因,从环境、配药、患者、护士、规章制度以及监督等安全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问题,1972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应运而生,制定了《护理实践法案》输液实践标准,阐述护理责任细则和评价护理效果的框架,提供专业教育、倡导新技术、对护理效果的研究以及对输液专业护士进行资格认定[2][3]。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在2006年制定了最新版本的《静脉输液实践标准》[4]和《输液治疗队伍执行模式》[5]。Paula Ingram[6]等人对静脉输液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虽然静脉输液出现了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发展趋势,但其风险也随之增加,诸如感染、静脉炎、药物外渗等静脉输液不良反应。Lynn C Hadaway[7]对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进行了界定,包括:①输液技术和临床应用;②液体和电解质平衡;③药理学;④感染控制;⑤儿科学;⑥输血治疗;⑦抗肿瘤和生物治疗;⑧胃肠外营养;⑨质效提高;最终在文件记录、感染控制、安全操作、穿刺部位选择、输液工具放置、穿刺部位的维护、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干预等方面,进行规范统一和考评。Joseph GR[8]等人提出了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HFMEA),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及流程改造 以杜绝或减少缺陷的发生,并将其应用于静脉输液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中。2.2 国内研究现状
郑颖[9]对静脉输液过程中药品、器具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加强安全意识与业务培训进行安全管理。周建日[10]对静脉输液药物、器具的微粒污染种类、成因进行了
③心理素质不强、职业素质不高:由于治疗时间集中,病情复杂多样及患者及家属穿刺要求高等原因,导致护士很大的心理压力,造成护士情绪紧张、急躁,影响穿刺成功率。甚至,没有把错误的医嘱查对出来及时更正,或配药时张冠李戴用错药,从而导致病人少输或者漏输,甚至输错液体。护士在此种环境里风险非常大,加之门诊医生对留观病人病情评估不足,输液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或加重导致抢救或转送,使风险增加。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往往容易引发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间发生冲突的现象[11]。
④护患比例失衡:一方面由于护士条例的颁布,严格规定了护士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人们对护理工作存在诸多偏见,护士本身工作比较辛苦、强度较大,并且收入偏低,使从事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逐年减少。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步加强,使到医院就诊、输液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从而造成护患比例严重的失衡。3.4 输液环境与配药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输液环境复杂:目前医院的输液环境大多是人多空间小,环境嘈杂,特别是遇到患者同名同姓或同音的情况,使护士工作难度加大、听觉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护理差错。另一方面,复杂的输液环境会引起患者以及家属情绪的波动,引发护患冲突、患患冲突等,同时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与进度。
②配药环境消毒不规范:配药时门窗不关闭,人来人往,有时房间达数人,护士配液前无洗手消毒的习惯,治疗室空气、操作人员手细菌培养菌落总数超过卫生学标准,甚至有致病菌存在,这样操作难免将细菌带入输液瓶内,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3.5 患者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不了解操作程序,等候时间稍长,就产生不满烦躁情绪,引发与护士之间的冲突。擅自调节药物滴速,引起不良反应;或者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的规定,擅自离开观察区等[12]。
3.6 服务流程混乱与监督不力引发的安全隐患
①服务流程混乱:包括医生护士沟通流程、配药操作流程、输液操作流程等。流程混乱容易引起效率低下、引入细菌、输错液、突发情况发现不及时、护患冲突等现象,起影响深入到经脉输液的各个环节,甚至病人的安危[17]。
②监督不力: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与奖惩措施,容易滋生医生与护士马虎大意、草草了事、职业素养不高、效率低下、不为患者考虑等现象的出现。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策
4.1 输液环境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观念的加强,病人对医院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就诊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首要应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输液环境,如增大输液室空间,安装较大的窗户,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清新;对输液座椅进行统一编号,安排病人对号入座,并安装呼叫器,方便病人即使反应情况;儿童与成人输液在区域上进行划分,避免相互干扰;完善方便病人的设施,如饮水、厕所、输液等待区等;加强卫生管理,随时清理污物,保持室内外清洁无异味,对室内器具等每天进行消毒,确保输液环境的安全[13]。4.2 药品管理
①正确妥善保管药物: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将高危药品进行单独放置,并进行明显标识;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毒麻药品专柜加锁保管;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正确、妥善保管。
②规范药物配置操作:正确配置药物、应用正确的溶药可增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减少给药错误及药物浪费,并做好药物双人查对的工作,避免用错药
安全。同时,还要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包括护理记录、输液执行单、巡视卡、知情同意书等,确保相关资料的客观、完整、准确、清晰、及时。
②加强安全意识:在药品的领取、配制、输注过程以及穿刺与输液过程中均存在不安全因素,每位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证药物、操作的安全性。4.6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①加强药品知识学习,学习输液室内所有药品的名称、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掌握内、外、儿、妇等科疾病的急救处理方法。对输液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病情变化有意识地进行观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采取措施[13]。
②加强护理人员基本功的日常训练,以实现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在输液服务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与患者沟通时做到“输液先输情”,以提高输液质量、服务内涵和品质,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③定期召开质量会议,分析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问题,找出避免的方法,及时改正不合理环节。有目的的培养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④强化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培养护理人员使用规范性、安慰性、解释性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友善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等,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融洽护患关系,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服务意识与理念,提升护理的安全性;并不断进行医德教育和医德评价,培养护士医德情感,养成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15]。4.7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
输液过程应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用药后的反应[21],尤其在用药后10-15分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峰期内。严格按照《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进行护理,排除各种故障,如液体不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管内液面自动下降、局部渗出肿胀,防止针头阻塞或造成空气栓塞等[22]。4.8 健全输液管理制度
常见的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皮试结果管理制定、过敏性药物使用规范、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谈话与签字制度、相关护理文件管理规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药品现场封存管理制度,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输液反应处理规范、各类输液相关情况应急处理预案、用药宣教制度等[23]。即从输液操作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4.9 诉讼监督渠道的建立
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建立及时、有效的诉讼与监督渠道,如设立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行风建设、病人对输液室工作满意度的测评等方式。并制定详细周到的护患纠纷处理预案,对病人的投诉行风办迅速予以调查处置。医院行风办成员不定期到输液室了解情况,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达到理解配合而减少医疗隐患,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为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总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基础护理操作中使用最多的技术,但也是最容易发生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的治疗环节。本文从环境、配药、患者、护士、规章制度以及监督等角度,全面分析了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临床护士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 篇3
关键词:静脉 输液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32-02
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属于一项较为常见的治疗措施。我院门诊工作所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即在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管理[1]。认真做好门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现代医疗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ADR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2]。尤其是门诊输液病人,由于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所以本研究对于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47例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对于临床合理的管理可以减少输液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且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47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0名,女性患者17名。这些患者中,年龄在12岁到20岁的有11名,20岁到40岁的患者20名,40岁到60岁的患者9名,6岁以上的患者7例。这些患者的输液原因有九类,大多集中在感冒发烧、肺部感染或是外伤等。
1.2 安全管理方法。
1.2.1 妥善使用药物。必须牢记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的配伍禁忌,熟悉各种药物的特性及具体用法,妥善配伍;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安排药物用量以及液体的输入顺序。在执行操作的时候,要对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执行,如保持正确的输液体位;依据患者病情、药物特性来决定输液的滴速等。
静脉输液过程安全的防护对策 篇4
1 在静脉输液全过程中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病房环境清洁整齐, 一般病室温度保持在18 ℃~22 ℃, 湿度50%~60%, 空气新鲜加上护士的关心、体贴, 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心。根据医嘱为不同的病人做好静脉输液准备, 认真做好病人评估和相关的解释工作, 说明输液治疗的重要性, 使病人知情同意, 取得配合。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输注的各种液体和药品的药理知识, 合理安排液体配制、输入时间、输入顺序、输入速度等。做好输液的全程安排。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尤其重要, 娴熟的技术加上和蔼热情的态度, 使病人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 积极配合治疗。建立静脉输液巡视卡, 每30 min~60 min巡视病房1次, 了解病人身心需要,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输液反应。重视病人主诉, 观察针头及输液管道有无液体漏出, 针头是否脱出、阻塞和移位, 输液管是否受压, 穿刺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表现,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让病人感到安全放心。
2 静脉输液存在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是直接将液体输入静脉, 立刻就可遍及全身, 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原及微粒污染的药液, 可危害机体, 所以输液治疗一定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1 用优质的输液剂
这是保证输液安全的根本, 也是护士的责任。在选择输液剂时要认真负责, 按照检查无菌溶液的四步骤, 严格三查七对, 特别是治疗任务繁忙时越要保持情绪稳定,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忙而不乱,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正确用药
2.2.1 配伍用药
临床不合理的配伍用药可造成药效降低, 毒性反应增加等, 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后分解代谢加速, 可使青霉素的效价明显降低, 加上现代药品的开发, 新的药品层出不穷, 药品商品名较多, 一种药有几个名字, 剂量也不同。这就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医嘱的同时, 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应查配伍禁忌表, 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2.2.2 溶媒的选择
正确选用溶媒是保持药效的重要环节, 如果选择的溶媒pH值不符合药物pH值的稳定范围, 就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如乳糖酸红霉素适宜的溶媒为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有些药物配有专有的溶媒, 应正确使用。
2.2.3 现配现用
药物溶解后其稳定性受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 效价含量降低, 致敏物质增加。注射剂开启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 超过数小时, 致使药物分解 (如青霉素) 产生致敏原或污染的极少量微生物繁殖而导致输液反应发生, 因此应现配现用。
2.2.4 安瓿药物的正确使用
安瓿划痕后用75%乙醇棉球擦拭1周可将安瓿壁上的玻璃微粒拭去, 并起到消毒作用。抽药时, 安瓿不倒置, 针头于安瓿中部抽吸, 在抽吸过程中尽可能使安瓿内液面与安瓿口间距离增大, 防止安瓿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中。配药时减少针头穿刺瓶塞的次数, 尽量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头加药, 可使微粒污染降到最低。
2.3 用一次性输液器
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 克服了从输液器具带入致热原的现象。但在使用中应注意检查其包装的密封性、有效期, 不合格的输液器决不能使用。
2.4 进行密闭式输液
目前临床采用的输液方式并非是绝对密闭式输液, 如果不使用空气净化器, 输液剂仍然可被周围环境和空气污染, 只有在使用不要排气的软包装时才能达到密闭式输液。
2.5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争取一次穿刺成功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要根据药物的性质, 治疗计划选择适宜的静脉进行穿刺, 严格皮肤消毒, 正确掌握进针的角度、速度, 减少进针时带入的微粒成分。选择桡骨茎突部位进行头静脉穿刺时极易碰触桡神经浅支, 并由此引发相应的症状, 应谨防误伤。
2.6 加强输液时的监护
静脉输液本身是一项侵入性治疗, 输入不同药品对机体的病理、生理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影响, 大量输液不当, 引起肺水肿、心功能衰竭。
2.6.1 输液滴数调节
护士应根据医嘱和病人情况计算出每小时输入量, 对病危病人, 不但要遵循一般输液原则, 还要根据病情、药物、个性差异以及监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灵活而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2.6.2 输液顺序安排
一般原则是先盐后糖。危重病人应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顺序, 如代谢性酸中毒先补碱, 合并休克先输平衡液和胶体。有些特殊药品应按照医嘱安排。 液体中各种成分和药物对病人也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 必要时应加强对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平衡、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的监测。
2.7 护理记录
病人病案中的护理记录应包括有关输液治疗和注药通路的全部信息, 应及时记录。
3 小结
静脉输液安全防护对策 篇5
城固县中医院护理部文彩侠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治疗和抢救病人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病人安全目标”的出台,对护理人员安全操作的要求已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静脉输液安全防护的认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提高输液质量,保障病人输液安全。
在静脉输液全过程中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病房环境清洁整齐,一般病室温度保持在18 ℃~22 ℃,湿度50%~60%,空气新鲜加上护士的关心、体贴,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心。根据医嘱为不同的病人做好静脉输液准备,认真做好病人评估和相关的解释工作,说明输液治疗的重要性,使病人知情同意,取得配合。
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输注的各种液体和药品的药理知识,合理安排液体配制、输入时间、输入顺序、输入速度等。做好输液的全程安排。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尤其重要,娴熟的技术加上和蔼热情的态度,使病人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
建立静脉输液巡视卡,每30 min~60 min巡视病房1次,了解病人身心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输液反应。重视病人主诉,观察针头及输液管道有无液体漏出,针头是否脱出、阻塞和移位,输液管是否受压,穿刺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病人感到安全放心。
静脉输液存在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是直接将液体输入静脉,立刻就可遍及全身,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原及微粒污染的药液,可危害机体,所以输液治疗一定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1 用优质的输液剂
这是保证输液安全的根本,也是护士的责任。在选择输液剂时要认真负责,按照检查无菌溶液的四步骤,严格三查七对,特别是治疗任务繁忙时越要保持情绪稳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忙而不乱,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正确用药
2.2.1 配伍用药
临床不合理的配伍用药可造成药效降低,毒性反应增加等,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后分解代谢加速,可使青霉素的效价明显降低,加上现代药品的开发,新的药品层出不穷,药品商品名较多,一种药有几个名字,剂量也不同。这就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医嘱的同时,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应查配伍禁忌表,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2.2.2 溶媒的选择
正确选用溶媒是保持药效的重要环节,如果选择的溶媒pH值不符合药物pH值的稳定范围,就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如乳糖酸红霉素适宜的溶媒为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有些药物配有专有的溶媒,应正确使用。
2.2.3 现配现用
药物溶解后其稳定性受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效价含量降低,致敏物质增加。注射剂开启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数小时,致使药物分解(如青霉素)产生致敏原或污染的极少量微生物繁殖而导致输液反应发生,因此应现配现用。
2.2.4 安瓿药物的正确使用
安瓿划痕后用75%乙醇棉球擦拭1周可将安瓿壁上的玻璃微粒拭去,并起到消毒作用。抽药时,安瓿不倒置,针头于安瓿中部抽吸,在抽吸过程中尽可能使安瓿内液面与安瓿口间距离增大,防止安瓿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中。配药时减少针头穿刺瓶塞的次数,尽量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头加药,可使微粒污染降到最低。
2.3 用一次性输液器
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克服了从输液器具带入致热原的现象。但在使用中应注意检查其包装的密封性、有效期,不合格的输液器决不能使用。
2.4 进行密闭式输液
目前临床采用的输液方式并非是绝对密闭式输液,如果不使用空气净化器,输液剂仍然可被周围环境和空气污染,只有在使用不要排气的软包装时才能达到密闭式输液。
2.5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争取一次穿刺成功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治疗计划选择适宜的静脉进行穿刺,严格皮肤消毒,正确掌握进针的角度、速度,减少进针时带入的微粒成分。选择桡骨茎突部位进行头静脉穿刺时极易碰触桡神经浅支,并由此引发相应的症状,应谨防误伤。
2.6 加强输液时的监护
静脉输液本身是一项侵入性治疗,输入不同药品对机体的病理、生理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影响,大量输液不当,引起肺水肿、心功能衰竭。
2.6.1 输液滴数调节
护士应根据医嘱和病人情况计算出每小时输入量,对病危病人,不但要遵循一般输液原则,还要根据病情、药物、个性差异以及监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灵活而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2.6.2 输液顺序安排
一般原则是先盐后糖。危重病人应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顺序,如代谢性酸中毒先补碱,合并休克先输平衡液和胶体。有些特殊药品应按照医嘱安排。液体中各种成分和药物对病人也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必要时应加强对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平衡、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的监测。
2.7 护理记录
病人病案中的护理记录应包括有关输液治疗和注药通路的全部信息,应及时记录。
小结
内科病房临床输液的安全护理探讨 篇6
方法: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对60例进行分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结果:两组临床输液患者在输液质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失误率较低,仅1例;而对照组则有8例失误,引起异常疼痛。
结论:内科病害输液应采取安全护理,降低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内科疾病临床输液安全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8-02
内科疾病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入院治疗。对于内科疾病处理,国内医学经常用到输液处理,通过向人体输入医疗药液以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临床发现,由于护士操作不规范及输液流程等问题,导致输液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症状。如:输液管血液倒流、穿刺疼痛等,这些都不利于输液治疗的提高。鉴于此,本次选择60例病人资料,对临床输液安全护理进行阐述,汇报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6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0-50岁,平均年龄36.3±1.2岁。其中,男50例,平均年龄38±0.9岁;女10例,平均年龄35.4±1.1岁。所有患者均为内科疾病,病程时间2-6个月,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具体表现为呼吸感染、肺炎、胃炎、感冒发烧、高血压等。
1.2方法。
1.2.1分组。为了进一步表现出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作用,对60例进行分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1),所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评估。本次60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临床输液是否采用的安全护理,这也是两组病例效果对比的重点。因而,经过7d的临床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输液期间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评估安全护理的相关疗效。
2结果
对观察组病人持续7d输液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输液状况进行对比,并实施统计学分析处理。综合对比静脉输液中两组病人的状态,具体结果:观察组输液操作的失误率较低,仅1例存在操作失误,约3.3%,造成病人穿刺疼痛;对照组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约26.7%,有轻微疼痛或血液倒流的现象。两组失误率数据对比,充分表明了内科临床输液应坚持安全护理措施,通过规范各个环节操作以免对病人造成危害。
3讨论
随着临床输液治疗效果的提高,其在内科疾病处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更显著。静脉注射是输液最常用的方式,对输液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护士操作失误而引起的穿刺疼痛或血液倒流等问题依旧存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异常症状,应坚持采用安全护理措施,严格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3.1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重点。
3.1.1控制滴速。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1]。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3.1.2拔针的技巧。坚持无痛拔针法,保证临床输液操作的安全性。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2]。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3.2心理护理。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比如在进针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穿刺完以后给予鼓励让患者放松,拔针之后交代注意事项等[3]。输液环境过于肃穆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4结论
总之,内科病房临床输液需按照静脉输液的标准流程操作,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护理措施,以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应对病人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从而保证最后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靳灵芝.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年01期
[2]史常青,纪英,徐华,田春香,王茂云.长春瑞滨致静脉反应防治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10期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篇7
1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人员方面因素
法律意识不强, 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 未按无菌手法抽吸药液, 污染注射器活塞;输液时, 不能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责任心不强, 粗心大意, 未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如在呼叫病人输液, 有同名同姓, 有听不清就应答, 这时护士未认真查对, 导致输错液;护士不主动巡回查看患者情况, 液体输完不能及时更换液体瓶造成液体滴空、回血, 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外渗时不能及时发现, 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 严重的甚至引起组织坏死;年轻助理护士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不能在第一时间预见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静脉穿刺水平技术较低, 不能“一针见血”, 在穿刺部位反复进行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瘀血, 增加病人痛苦;工作忙时不能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 时有口气生硬, 引起患者不能接受, 情绪不满。
1.2 医生方面因素
医生病历书写与电子处方不一致:如病例书写要皮试的而电子处方无体现皮试、液体的剂量电子处方与病例不一致;部分年轻医生对新药知识不完全掌握, 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剂量错误等情况。
1.3 药剂人员方面因素
药剂人员未认真核对处方和病例, 转抄输液单时只按照电子处方抄, 存在液体不成组液;存在液体组液中开出的用量和用法中的用量不一致的情况未审查出。存在经验不足的药师一味按照处方单、输液单发药, 贵重的药物不当患者面点清, 偶有病人拿药到输液室是空盒的现象, 这样责任不清, 引来纠纷;还有核对同一药名发错规格等现象。诸如此类情况, 由于药剂人员的不认真核查会让患者来回往返输液室、门诊药房和医生诊室, 延误病人输液时间, 造成患者不满, 甚至投诉。
1.4 患者方面的因素
在现在的社会医疗环境, 患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再加上受一些新闻不正面报道的不良影响, 过度地把自己放在消费服务的角度, 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对医疗和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期望值, 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 又因为疾病的影响, 患者情绪容易激动, 这时护患不能达到有效沟通;在为患儿进行输液时, 一次穿刺不成功, 患儿家属不理解不满意。
2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对策
2.1 加强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2.1.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完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内容: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流程管理, 严格做到操作按流程, 护理质量靠监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中的规定, 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 执行时间准确到位, 为患者输注液体时应正确诱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 用药顺序按医嘱科学合理, 切忌因暂时无药而随意更换输液顺序。护士长每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 每月查找科室的不良事件, 分析不良事件存在的原因并整改。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 提高护士的法律观念。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 强化护士慎独精神, 加强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教育, 保障患者输液安全[2]。
2.1.2 强化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熟练掌握晕针, 输液反应, 过敏性休克等突发情况的处理, 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可能发生的风险。我科进行输液分区管理, 制作醒目的标识牌, 便于对年老体弱、患儿、发热、特殊用药病人输液观察, 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2.2 主动与药师、医师沟通
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有效合作, 发现问题主动与相关科室人员联系, 减少患者或家属的抱怨, 消除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发现疑问时, 主动与门、急诊医生和药剂人员联系沟通, 仔细核对医嘱, 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
2.3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加强护士各项技能训练, 做好“三查七对”, 规范操作, 保证静脉输液液体质量不被污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落实查对制度, 要“反问式”查对患者信息, 准确给病人输液, 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药物合理选择血管、同时在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做好巡视记录、按用药要求和患者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主动询问病人感受。做到输液过程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新药推出, 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并进行考核, 将药物说明书按类别整理归册, 便于护理人员随时翻阅, 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4 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要求,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沟通技巧,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穿刺前, 介绍当天输液的瓶数和输液大概需要的时间, 让患者做好时间上的安排。输液中向患者讲述药物的作用、疗效和不良反应, 告之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相关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一些有过敏反应或其他危害的药物, 应在实施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解释清楚。输液安全的目的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在安全输液知识的传播下, 希望大家能树立安全输液的意识, 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以及发生后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时地予以治疗, 减少因输液反应引起的纠纷[3]。
3 小结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的伤害及潜在风险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4]。随着人们健康维权意识的增强, 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护理工作者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即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液室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整改, 输液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增强, 服务水平及应急能力大幅度提高。主动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 使安全隐患显著降低, 输液患者满意, 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娴.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0) :89-90.
[2]鸣笛.生命代价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2) :19.
[3]爨秀芳.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解放军护理, 2008, 134 (4) :39.
[4]卞玉.门诊输液室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 2007, 13 (13) :109-110.
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预防 篇8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2001—2006年, 发生与输液有关的安全隐患25例, 其中输错液2例, 药物过敏性休克3例, 发热反应7例, 穿刺失败2例, 穿刺部位渗漏8例, 滴速过快引起低血压1例, 心跳骤停2例。
2 输液的安全隐患
2.1 查对不严, 造成出错
输液环节繁琐, 从执行医嘱、转抄输液单、领取药品、摆药、配药、核对、输液、更换液体到拔针,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 都可能造成出错。因为护士的执业法律意识不强, 工作忙中出错, 查对制度不落实, 也因为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粗心大意。临床上遇到有些患者同名不同姓, 护士呼叫患者时, 患者听不清楚就答应了, 或者同名同姓, 在输液时, 护士未认真核对, 导致输错液。
2.2 输液中巡视不够, 发生意外时处理不及时
2.2.1 渗漏
输液穿刺部位肿胀, 药物漏出血管外未及时发现, 引起局部疼痛, 组织坏死, 严重者致残。
2.2.2 药物不良反应
输入的药液制剂不纯, 或患者对输注的药物过敏, 严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 抢救不及时, 可引起死亡。
2.2.3 心跳骤停
患者的原发病未得到控制, 或病情加重, 心脏病患者, 出现房颤, 容易发生心跳骤停。
2.2.4 左心衰竭
护士宣教不力, 患者或家属希望尽快结束输液, 擅将输液速度调快, 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 造成循环负荷过重, 引起左心衰竭。临床上心肺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较多出现。
2.2.5 空气栓塞
输液过程中空气未排尽, 滴管漏气, 连接不好, 连续输液接瓶不及时, 尤其加压输液时, 很容易导致空气栓塞。
2.2.6 休克
护士未掌握药品性能, 输注降压药时未作血压监测, 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 如不严格控制滴速, 引起血压迅速下降, 造成不良的后果。
2.3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 引起纠纷
反复的静脉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影响治疗效果, 增加病人痛苦。拔针方法不对, 导致穿刺点出血, 引起护患纠纷。
2.4 药液污染, 引起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 要求药液的洁净度高, 若达不到要求, 细菌及微粒进入体内, 轻者引起发热反应, 重者引起菌血症, 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2.4.1 微粒污染
我国药典2000版规定[1], 每1ml输液剂中, 直径大于10um的不溶微粒不超过20个, 直径大于25um的不溶微粒不超过2个。配药时, 安瓿割据后未消毒, 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的砂粒;加药针头不锐或瓶塞质量差, 反复穿刺瓶塞, 易产生橡胶碎屑污染药液。
2.4.2 加药注射器污染
吸药的方法不对, 污染注射器活塞, 违反一人一针一用一更换原则, 配药后放置到下一种液体时继续使用。据报道, 对加药后1h、2h、3h后的注射器进行细菌监测, 细菌平均污染率为21.2%[2], 且加药注射器放置时间越长污染越高。
2.4.3 静脉穿刺时污染
护士操作前未洗手, 穿刺时皮肤消毒不严格, 穿刺不成功时未更换针头, 多次反复穿刺, 均可造成细菌污染, 可直接把细菌及微粒带入静脉, 引起热原反应。
2.4.4 环境空气污染
在进行静脉输液处置时, 治疗室环境状态和空气污染程度对药液质量有直接影响, 在细菌超标的环境下配药及输液, 将大大增加了污染的机会, 且放置时间越长, 污染机会越大。
3 预防措施
3.1 重视输液安全, 健全护理制度
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增强护士执业法律意识, 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操作细节, 规范护理行为,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前核对病人姓名时, 采取“呼唤应答法”[3]进行查对。实行弹性排班, 在输液高峰期增加上班人员, 可缓解工作压力, 避免忙中出错。
3.2 加强输液巡视, 防止发生意外
在输液过程中, 观察病情, 巡视输液是护士的基本职责。专设一名巡视员, 检查输液部位, 处理输液故障, 及时更换输液瓶, 认真填写输液卡, 询间患者有否不适, 对老年病人, 危重病人尤为重要。护士根据病情、年龄、体质、药物的性质, 调节输液速度, 针对不同的患者, 作相关的健康教育,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融入人文关怀[3]。
例1:患者, 男, 58岁, 血压230/120mm Hg, 按医嘱静脉输注5%GS250ml+硝酸甘油20mg, 15gtt/分, 患者为了尽快结束输液, 擅将滴速调快, 10分钟后出现大汗淋漓、头晕、血压下降, 当班护士发现后, 立即采取平卧位, 把输液速度调节为8—15gtt/分, 未造成严重后果。
3.3 掌握穿刺技术
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 过硬的穿刺本领, 可避免反复穿刺, 并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血管损伤和减轻病人的痛苦, 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4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控制感染
3.4.1 正确切割与消毒安瓿, 对“非易折”安瓿割据痕长应少于颈段的1/4, 开启前用75%酒精棉签擦拭颈段, 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 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反复穿刺瓶塞, 防止不溶性微粒污染药液。
3.4.2 正确抽吸药液
采取正确的抽吸方法, 针头置于安瓿的中部, 抽药时不能横握注射器, 抽药的注射器不能反复使用, 保证注射器处于无菌状态。
3.4.3严格手的清洁消毒
操作前洗手, 强调护士为每一例病人进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 方可为第二位病人穿刺,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
3.4.4 治疗环境洁净化
治疗及治疗台按常规消毒, 配液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人员流动, 避免扫地、扫床, 减少空气中的尘粒。
4 结果
25例输液安全隐患, 由于及时发现, 积极采取措施, 未造成医疗事故。
5 小结
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很多, 与护士的专业知识、穿刺技术、工作责任心、液体的质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提高输液质量, 保证输液安全, 必须引起每一位护士的高度重视, 强化安全意识, 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做到审慎、细致、耐心, 防范措施到位, 及时发现输液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 把握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69.
[2]李云英, 张勇昌, 廖萍等..加药注射器细菌污染的监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1993, 9 (4) :30-31.
[3]闫洪冈, 孔杰, 程化英, 等.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7) :583.
门诊注射室输液安全的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的输液量相对数量比较大, 每天输液人次平均在200人次以上, 来院时间不固定, 注射室配备的护士大部分是年轻, 都临床一线表现出色, 具有很强的急救能力。
1.2 方法:
对于护士在输液中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得出结果。
2 护理措施
2.1 做好输液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输液的工作, 要做好小组的处理准备, 将输液进行明确的分工, 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输液位置, 互相监督, 严格控制没一个环节。
2.2对于输液的治疗单, 做好每一个字迹的检查工作, 如果有模糊情况存在, 及时向开单医师询问, 将错误控制在最低程度。对于有疑问的单子, 也要第一时间与主治医师进行交流, 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在对患者做皮试时, 要认真的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对于皮试的观察结果, 要有两人为一组, 两人都确定可以进行输液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配药的护士首先要认真检查药瓶是否存在的裂纹, 瓶口是否有缝隙, 包装是否完整。在配药期间要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 如果出现明显的浑浊, 马上停止不再使用, 换新的药液[3]。
2.3 输液时要再次核对, 保证准确性。当设定好输液瓶好, 严格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动输液瓶和管, 告知如果有不良反应, 要及时通知护士。要更换输液瓶时, 要填写名称和用量, 以保证核对和准确性。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教育, 注意细节管理:每个月1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科护士的安全防范教育, 尤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培训和教育, 如新入科的护士、有情绪波动大的护士以及护理实习生, 发挥护理骨干的传帮带教作用, 在排班时注重新老搭配, 同时根据季节特点和收住患者的种类, 组织学习相关疾病的护理常规、治疗指南和护理观察要点, 护士在注射时要简单询问患者的病史, 了解病情, 输液中巡视观察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 并及时处理, 保障用药安全;护士要做好自身的形象工作, 穿衣要整洁, 不穿与工作无关的衣服, 不化浓妆。传递给患者积极乐观的精神, 让患者的家属一到门诊室就有种可以医到病除的感觉, 改变一些对于门诊室的偏见和陋习[4]。
2.4 对于患者的称呼也要做好认真的分析, 有的可以称呼先生女士, 有的可以称呼大爷大娘, 阿姨, 阿伯。对于时间较长的患者, 争取记住患者的名字, 这样既可以增加亲密感, 又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医院对于很多人来讲, 不是一个愿意来的地方, 很多人一到医院就会感觉紧张, 感觉到压迫感。
2.5 对于第一次来的患者, 更是如此。因此, 更加要求护士热情周到的对待患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输液高峰季节和高峰时段, 采取弹性排班和动态调整的原则, 同时注意护理人员的新老搭配, 保证各时段护理技术力量的均匀配置, 护理人员的上班时间分几个时间点, 高峰时段在班护理人员最多, 相对空闲时段安排护理人员休息, 既最大程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减少等待输液时间, 又保障了输液安全[5]。做好与患者的交流工作;现在患者的输液量很大, 加上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医患的纠纷非常容易发生。护士在输液的工作当中,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具体的操作当中, 很少有患者和家属进行彼此的沟通, 容易产生误解。经常是因为一句无心的话, 一个过于草绿的动作, 都经常性造成护士与患者的冲突。有的患者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希望一针到位, 同时不能出血, 不能感觉到疼痛, 这都容易造成冲突的发生。
2.6 与患者输液时, 学会更好地使用肢体语言, 有的患者因为不舒服, 或者内心难受, 或者恐惧, 或者其他原因, 包括理解患者眼神, 表情, 身体动作的含意等, 对于这些细微的理解, 可以在短时间内加深患者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与感情, 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树叶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例如:可以摸下患者的额头, 看看体温的多少, 询问下患者身体的感觉, 是不是舒服, 是不是需要喝一些热水, 患者对于体位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现有的体味是否舒服等。由于患者对于输液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或害怕, 可以在输液过程中进行耐心的解释, 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在输液将完时, 不要急于把针, 直到全部完成再完成, 给患者以信心, 营造一个负责人的公众印象。
2.7 严格规范药品的消毒处理工作:输液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和病情的康复,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消毒处理工作。在输液的所有操作细节上, 都要严格消毒, 不准为了图方便擅自改变操作流程[6]。做好六步洗手法的流程, 防止手上的细菌污染药液。要药液的配制时, 注意各个药品之间的禁忌。一旦第一次穿刺没有成功, 就马上要更换新的针头, 以防止旧针头将空气中的细菌带入患者的体内。医疗室每天都要进行认真的消毒, 可以使用含氟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每个月进行一次彻底的细菌消毒, 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合理划分输液区域, 要保证患者具有安全输液的环境:要进行设置儿童、成人输液的区域, 要设置几张卧位的输液的床, 这样可以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的理念, 来满足来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病情的患者需求。护理工作中要注意患者反馈的意见, 要设置患者的意见箱, 每天主班护士要负责开箱, 每月还要定期的进行患者的访谈和满意度的测评, 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进行采纳。要加强院内的感染控制, 各室要面积和人员的流量安装空气消毒仪, 每天要进行循环的空气消毒并要定时的开窗通风。
2.8 要重视输液过程的管理, 也要保障输液的安全[7]:护士长尤其要注重护理工作的整个流程中质量的监督, 要规范护理的工作程序, 科室的质控小组要每个月根据护理的质量考核标准要定期进行监控, 对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反馈, 要进行组织讨论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处理, 要发动全科的护士运用“木桶理论”对科室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评估, 对其中制约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那块短板要及时的进行整改, 比如之前当核对药物时, 采用药袋核对, 如果发现有缺陷, 要进行核对病历的医嘱、药袋、药液三者, 要持续改进质量, 保证患者安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观察, 及时的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要建立新的培训机制, 要对临床使用新药进行全员的培训, 使护理人员掌握新药药理作用、用药的注意事项、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等, 要将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专册保存, 以便能够给随时的翻阅和学习;在输液的过程当中要告知患者的输液总量、输液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尤其是输液的滴速, 要告诉患者和家属不能自调输液的速度。大多数的患者在输液的时候希望能尽快输完, 特别是到临近用餐和需要大小便时侯心情更加迫切;大量输液患者, 在长时间的静脉滴注中会产生疲惫的心理, 希望能尽快的输完在中途就会自行的调节滴速。我们知道有些抗生素是不能快速的输入, 比如克林霉素、青霉素等, 快速的静脉滴注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加重, 临床中会出现快速的静脉输入青霉素会引起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加重的情况发生, 有些患者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时局部会疼痛, 自行的调慢输液滴速, 却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输液的过程中要告知患者如果出现了头晕、胸闷、皮肤痛痒、肿胀等不适的时候要及时的通知护士, 要及时的处理, 防止不良的反应。
2.9 做好输液完毕后的护理:加强输液的质量控制, 大输液的存放要标准化:要采取专人专职检拆外包装和贴标签, 要现拆现用, 要保证一天量。对于不常用输液要采取不拆上架备用。大的输液要现配现用, 加药的时候要采用9号的针尖, 要避免在瓶塞的同一部位反复的穿刺, 有效的防范橡皮微粒的脱落。对患者输液完毕后, 经过认真的检查后, 马上就要将针头拔出。拔针动作一定轻柔, 尤其是撕掉胶布的时候, 要做好手法。一只手按住固定用的胶布并保证针头的位子相对固定, 另一只手轻轻的撕去胶布, 以免造成患者的疼痛感;对于体毛较多, 在撕扯胶布的时容易造成疼痛的患者, 可以采用酒精对胶布进行滋润, 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按压针头时, 要适当的提高胳膊的位子, 要保证不会出现穿刺点的血流量增加, 按压时间控制在1~2 min, 避免过早过晚对针刺处造成伤害[8]。输液结束时要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时间, 即采用大面积按压法, 迅速把针头后, 指导患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横向按压时, 先用食指用力按压针眼上方, 随即用中指按压在针眼上, 用无名指靠拢中指横向按压后, 调整按压力量, 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苍白的力量正好。时间为3~5 min。输液结束时对连续用药的患者, 要告知药物治疗的交替时间, 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3 结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 加强对护理安全的意思的教育和考核, 强化查对制度, 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质量, 未出现安全事故。
4 结论
现在的社会是服务型的社会, 医院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会认可度, 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承认,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门诊注射室的输液护士必须怀有一个爱岗敬业的精神, 将患者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 苦练基本输液技术, 拥有扎实的医疗知识, 能够及时准确的回答患者的各种提问,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里工作。护士要做好无菌工作, 做好“三查七对”, 即使面对着人手少, 任务重的情况, 也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 认真负责的输液操作做好每一个细节。同时院领导也要重视门诊注射室的输液工作, 做好护士的需求工作, 从物质和精神上保证护士以良好的心态来投入输液工作当中。要经常性的进行巡查, 在输液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 如果发现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及时与值班医师联系, 做好配合救治工作, 对于急危重患者要认真学习抢救知识, 第一时间的提供医疗求助服务。
摘要:分析注射室输液安全的现状。对我院辩论注射室轮渡进性分析, 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整门诊注射室输液安全工作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据医院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安全。
关键词:门诊,输液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艳, 杨英.门诊注射室输液安全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 :107-108.
[2]韩青, 徐侠.门诊老年病人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6) :59-60.
[3]张丽.浅谈门诊输液室的管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8) :1746-1747.
[4]郭艳爱.我院门诊注射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9) :97-99.
[5]苏颖姬.加强管理对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 :56-57.
[6]赵虹, 程玉萍.门诊输液治疗中开展舒适护理的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 2 (3) :278-279.
[7]高丽君.门诊输液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4) :92-93.
输液的安全建议 篇10
1 不溶性微粒来源及危害
不溶性微粒来源有橡皮屑、碳粒、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 药液一旦进入血流, 药液里的微粒也就永远留在血管里。微粒进入人体后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这些微粒可能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
2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临床上使用的意义
2.1 精密过滤输液器是一种选用双层过滤介质结构的输液器, 纳污能力强, 过滤精度高, 微粒滤过率达95%, 药物吸附率低, 可有效的阻止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并减少药品对血管的刺激, 提高所输液体的纯度, 从而减少穿刺部位的疼痛、外渗、血管壁受刺激致血管痉挛, 避免输液中断。
2.2 输液微粒是指一种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输液微粒来源于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输液操作及输液过程的污染, 微粒药液进入血液中, 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 引起栓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μm, 对6~10μm的微粒截留几乎没有作用, 而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终端过滤器采用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容性微粒, 减少微粒对内皮细胞的刺激, 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3 精密过滤输液器临床应用的探讨
3.1 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各种药物注射:
李玉平、陈良珠, 在2005年探讨了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报道。其中将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0例, 试验组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 对照组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 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无输液反应发生, 对照组有15例发生输液反应,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王春香, 高在芬, 在2002年发表文章, 介绍了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儿科使用果糖二磷钠 (FDP) 与红霉素分别用于心肌炎及呼吸道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 静脉滴注均造成局部较强刺激, 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症等不良反应。对小儿及父母身心带来一定影响, 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对200例使用红霉素和200例使用FDP的儿童分别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 随机编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红霉素刺激反应率为5%, 滴注FDP出现注射部位刺激性疼痛反应率为5%, 总反应率8%;对照组红霉素刺激反应率为43%, 滴注FDP出现注射部位刺激性疼痛反应率为30.5%, 总反应率73.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证明上述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
3.2 精密过滤输液器应用于化疗药物观察:
静脉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药物中经常出现血管疼痛, 血管变色等静脉炎现象。化疗药物刺激性强, 化疗过程中肢体疼痛现象普遍, 严重的直接影响化疗正常进行。姜淑君[6]在研究化疗病人疼痛结果显示, 在单日输入化疗制剂的患者, 总疼痛率为69.8%, 较之双日输注者, 总疼痛率19.5%, (P<0.01) , 有显著差异。提示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化疗药物输液疼痛方面的作用明显。通常化疗药液中存在的种种微粒, 绝大多数在10μm以下, 约占微粒总数的98.4%, 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其终端过滤器采用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与目前的普通输液器 (过滤介质孔径10μm~12μm) 相比, 能够有效滤除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基于试验结果, 在化疗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化疗制剂的输液治疗, 对预防和降低化疗性静脉炎, 减少患者疼痛, 保障化疗的正常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临床推广使用精密输液器, 至今已应用6000余例, 临床反应效果良好, 有效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对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反应的研究, 提醒我们严格控制微粒可能带入人体的各个环节, 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危害, 应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替代普通输液器, 以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摘要:针对普通输液器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容性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险, 提出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替代普通输液器, 以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关键词:精密过滤输液器,不溶性微粒,静脉炎,输液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慧, 唐燕.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 2007, 13 (25) :2449.
[2]王和平.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静脉输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47.
[3]李家红, 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志, 2001.36 (5) :333.
[4]吕强, 李静, 罗勇, 等.中药静脉注射液不容性微粒研究[J].中国药房, 2002, 13 (9) :556.
[5]李玉平, 陈良珠, 周汉英, 等.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临床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 (7) :533.
输液的安全建议 篇11
【关键词】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5-01
静脉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液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无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也是治疗ICU病人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如环境,药物,人员,输液用具、输液泵使用,管道安全护理,等等都可能在输液的过程中成为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如不加以防范,则有可能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1]
1 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物品放置有序,无菌操作前湿式擦拭,抹布专用,每班空气消毒一次。工作人员配药前,洗手戴口罩。在配置TPN之前空气消毒,专人配置;在配置静脉营养袋期间,所有人员禁止入内。
2 用药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护士参与的环节特别多如处理医嘱、取药、摆药、更换液体等,都具有安全隐患,只有认真执行制定的操作流程,方可保证输液的安全。
2.1 查对医嘱 护士每班查对当班医嘱;每周一、四,两次大对医嘱,护士长参与,查对医嘱、治疗单、护理单、执行卡。
2.2 摆药查对 治疗班摆放液体,每班核对,执行液体查对管理制度。
2.3 药品、液体查对 ICU患者危重,应用的药品种多,护士要了解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药的配伍禁忌。
2.3.1 液体查对 ICU病房的输液一般是今天摆明天的液体,医生下医嘱后,主办护士处理,打印治疗单、输液卡、执行卡,双人核对后交治疗班贴输液贴。治疗班检查液体的质量,如查液体有无沉淀、浑浊、变质,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子有无裂痕。软包装需“一挤二照三倒转”核查,还特别注意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后方可贴输液贴。
2.3.2 药品查对 治疗班护士每天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科室内设配用药明细表,设专人管理,设失效期标识(近6个月失效为绿色、近3个月失效为黄色、近1个失效为红色)。治疗班每天将第二天的药品摆好,有各组长核对。
2.3.3 配药 护士在配药前需执行双人唱对制度并记录。严格无菌操作,现用现配(要求配好液体8h内有效)。严格执行配置流程,特别是TPN的配置。具体步骤:①将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中;②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中;③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④將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⑤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⑥排气、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以备使用。有文献报道:氨苄青霉素钠盐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在室温下放置3h后葡萄糖中药物浓度降至原来的88.66%,4h后仅为原来的80.12%[2]。
2.3.4 更换液体 严格执行更换液体流程制度:治疗室护士配好液体与责任护士唱对后,责任护士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和手腕带,准确无误,再次检查药液后,更换液体。输液贴和执行卡注明更换时间、护士签名、滴速(危重病人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情况允许使用输液泵)。相邻两组液体之间注意配伍禁忌,避免造成药液浑浊、沉淀,如ICU常用的抗生素与TPN、大扶康与脂肪乳、左克与TPN等等的药物之间要充分冲管,必要时更换输液器,以保证输液安全。
3 人员操作流程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根据制定的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并进行演练。加强安全输液知识学习,如药物、各种仪器的使用、穿刺技术、病情观察等,使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执行。只有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要重视输液整个过程。
4 输液器具安全
必须使用国家标准文号、经严格检测合格的输液器具[3]。ICU常用的输液器具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三通、注射器等。使用之前护士严格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漏气,是否在有效期内,器具的安全是关键!
5 输液泵的使用安全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输液时需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且一位病人需多条静脉通路同时输液,恒速输液泵可以按需按要求完成输液任务。但是如输液泵使用不当则有可能成为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在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注意:输液管正确安装,软管要确保彻底地卡在检测器中[4]。输液泵定期检查维修,泵只有配备三卡(完好卡、流程卡、使用登记卡)的才可使用。
6 输液管道安全
ICU病人为了监测血流动力学,输液通道一般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因此管道的护理和妥善固定非常重要。
6.1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 中心静脉置管处换药一般采取每周更换1-2次。用75%酒精和2%的聚维酮碘消毒,每次必须带干,后贴敷贴。三通和正压接头每周更换。各接口衔接紧密,避免脱落。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管道脱落。每6-8h脉冲式冲管,注射器要求10ml以上。封管要求先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再正压封管。
6.2 导管固定 导管固定牢靠,一般要求医生置管后双重缝线固定导管的两侧小翼后,再贴敷贴。每班测量导管外露刻度,并记录。在为病人做任何操作(翻身)时,都应避免导管脱出。
7 预防输液反应管理
由于危重病人输液通路多、药物品种多、输液时间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热、静脉炎、局部皮肤/血管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等。为避免出现以上不良情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掌握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与类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及时更换敷贴,注意导管留置时间等。
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护士只有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流程工作,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华.ICU患者输液安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08).
[2] 张敏,王品.怎样保证输液安全[J].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6,2992.
[3] 张小钗.输液泵输液安全隐患分析[J].河北医药,2003,25(8):608.
输液的安全建议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分为对照组和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后分为观察组, 采用随机法, 调查200例患儿情况, 观察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 (输液渗出、、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 发生例数、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平均穿刺次数、患者满意度。两组在胎龄、体重、入院时龄、阿氏评分、药物使用开始时间和药物性质、病情程度等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实施方法
1.2.1.1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小组, 由进行了PICC输液专科护士认证的专科护士担任组长, 4名工作5年以上, 具有中级职称并进行过静脉输液相关理论技能培训学习的层级护士组长担任成员。
1.2.1.2制定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及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培训方案。
1.2.1.3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成员每日对新生儿输液情况进行查房, 查房时间一般安排在8:30和15:30, 其余时间从事层级组长工作及参加危重患儿护理, 解决输液疑难病人的技术操作和指导护士工作。
1.2.1.4房内容与流程:8:30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成员带领责任护士至床旁逐一查看患者, 由责任护士阅读分管床位患者的输液治疗医嘱, 特别了解新输液患者的病情及输液医嘱, 必要时和主管医生沟通[1], 指导责任护士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输液工具、血管的部位, 导管维护方法、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15:30由责任护士汇报当天患者输液完成情况, 床旁查看患儿输液方式, 输液局部情况, 有无并发症发生, 穿刺成功率, 并对第2天静脉输液工作作出安排, 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听取患儿陪护对输液的满意度等。对个别输液疑难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制定护理措施。
1.2.1.5每月安排多媒体讲课一次, 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带动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1.2.1.6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成员对当天工作总结, 做好相关记录。
1.2.1.7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成员将有机会参加院外培训及交流, 及时了解输液治疗护理理论和技能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 围绕临床实际开展科研、新技术。
1.2.2 评价方法
1.2.2.1比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输液渗出、导管相关感染、静脉炎的发生例数, 护理干预效果。
1.2.2.2分别对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后100例输液的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非常满意”分值为10分, “满意”为9分, “一般”为8分, “不满意”为6分。
1.2.2.3比较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平均穿刺次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行t检验进行两组间数据比较,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后100例患儿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输液渗出、导管相关感染、静脉炎的发生例数进行比较, 观察组3例, 对照组12例,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较对照组减少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分别对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后100例输液的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 (9.69±0.31) , 对照组 (6.53±0.62)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增加了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分别对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后100例输液的患者中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平均穿刺次数进行比较, 观察组 (1.26±0.31) , 对照组 (2.68±0.42) , 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较对照组降低了5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 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课题[2]。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新生儿专科的护士培训, 只是纳入到了ICU专科护士培训中去。而新生儿是个特殊群体, 不同于儿童、成人、老人, 也与一般危急重症患者护理不同[3], 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新生儿专科护士将是发展的需要。在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实践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护士的作用, 为护士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在这过程中, 护士得到了锻炼, 不断的提升自己, 使护士整体输液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 降低了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同度。对年轻护士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护士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对我院新生儿科静脉输液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保障静脉输液安全及护士的职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产生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输液安全管理, 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患者满意度。方法:比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输液渗出、导管相关感染、静脉炎的发生例数。分别对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后100例输液的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非常满意”分值为10分, “满意”为9分, “一般”为8分, “不满意”为6分。比较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平均穿刺次数。结果: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前、后观察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平均穿刺次数、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成立输液安全层级护士小组, 降低了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同度。对我院新生儿科静脉输液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保障静脉输液安全及护士的职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产生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生儿,输液安全护士小组,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晨曦.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对病区输液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7) :9-11
[2]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82-953
【输液的安全建议】推荐阅读:
静脉输液的安全因素06-03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10-12
门诊输液中的安全管理11-11
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05-18
静脉输液安全问题12-04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07-01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08-22
输液的效率分析09-25
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08-24
临床输液反应的预防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