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的中国队

2024-09-19

加速度的中国队(共12篇)

加速度的中国队 篇1

100多年来, 奔驰品牌一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先驱者。作为首个将全线产品带入中国的豪华车品牌, 在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中, 始终保持增速最快的梅赛德斯——奔驰,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中国战略。为此奔驰重新考虑他们的经营战略即——坚持奔驰整体品牌年轻化营销策略, 调整步伐, 重装上阵。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大发展, 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的惨烈。从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看, 位于第一阵营中的汽车企业之间差距正在慢慢缩小。最新销售数据显示, 今年8月, 奔驰在中国大陆地区共交付旗下奔驰、smart、AMG以及迈巴赫汽车14 840辆。由此, 奔驰在2012年前8个月在华累计交付134 810辆, 同比增长9%。这样的业绩与竞争对手相比, 有差距拉大的趋势。因为奥迪在华前8个月累计销量261 548辆, 同比增长33.1%;而宝马与MINI的组合在中国前8个月的销量也达到了207 425辆, 同比增长30.5%。

落后就意味着要加快革新的步伐, 发力追赶。作为追赶者, 梅赛德斯——奔驰的跃升极为明显, 这与其丰富灵活的产品战略息息相关, 产品线是奔驰的传统优势, 可以说在豪华品牌里面奔驰的产品线是最宽的。早在2007年, 奔驰就发布了基于中国市场的“年轻奔驰”战略, 但直到宝马1系已经换代, 奥迪A3马上就能实现国产时, 奔驰年轻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奔驰全新B级轿车才姗姗来迟。随着B级系列的推出, 目前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形成了A级车、B级车、C级车、E级车、S级车这一覆盖低端到高端的全系布局。

年轻的车型不仅不会影响到高端车的销量, 反倒会加强销售, 因为中国客户的年龄要远远年轻于国外, 无论是S级车主、ML车主, 他们追求的共同点有很多, 比如说时尚、动感、运动性能等等, 这些看上去应该只是年轻人喜欢, 实际上不是, 他们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所以, 奔驰推年轻化车型, 实际上是增强整体品牌的年轻化、时尚化、运动化的特征。充分体现了目前奔驰品牌的变化, 更加年轻化, 这也符合中国整体汽车的发展趋势。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 随着“年轻奔驰”的其他车型陆续推出, 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都将同样地展现出一个统一的“年轻奔驰”的形象。奔驰方面称之为“新一代紧凑豪华车型系列”, 简称为NGCC。

作为汽车历史上最为经典的百年品牌之一, 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丰富的品牌内涵。随着今后“年轻奔驰”阵容的不断壮大, 奔驰品牌亦将形成更加多元、丰富的形象。汽车消费的逐渐成熟, 技术含量已经不足以影响某一款车型的市场占有率,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 越来越看重汽车品牌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从而获得更多超出汽车本身的精神满足。

加速度的中国队 篇2

毕业五年后,他再次来到泉州。天哪,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年不见,就变得陌生了。看,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成列的轿车,一切都“改头换面”了。这一次,他可费了不小的力气才找回泉州师范学院。

中国速度究竟有多快?人们难以想象。清朝末年,闭关自守,落后了西方一大截。抗战时,我方与敌军实力悬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文盲高达百分之八十,问题可真不少……

再看现在,现代化中国欣欣向荣,公路上车水马龙,交警在中央有序的指挥;人们骑着共享单车,到公园里聊天、玩耍;地面上到处是高楼大厦,而人们上下楼只需乘坐电梯;出远门,一下高铁、轮船、飞机,多么方便……连老外都禁不住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真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发达了!”

但中国进步与发展的过程,是不易的。是什么让深圳由小渔村变成大城市?是邓小平深思熟虑后采用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公路上奔跑着的卡车,是老一代汽车工人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没日没夜地靠双手生产出来的……

外国再也不能瞧不起中国了。外国能造的,中国也能造!中国日益强大,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迷上了中国武术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来中国教授英语的外籍教师也越来越多……

中国速度让我惊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看,享有盛誉的中华老字号在国外开业了;看,20xx年春节的法国巴黎,处处劲吹着中国风……

中国导航加速度 篇3

“导航产业的产业链条实在是太长了,它可以吸纳无数的相关企业进来,人人有份!”一位专家在导航论坛上感慨说。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导航产业的加速度增长,才刚刚开始。

只受想象限制的产业

在“2007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人人都是酬躇满志的劲头,北斗星通公司总经理赵耀升是最春风得意的一个,他笑容可掬地接受同行们的祝贺,他的公司今年8月上市,成为导航产业里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上市的公司,现在,这家企业是其他导航产业企业效仿的榜样。

“导航产业的发展只受人的想象力的限制。”好几位导航企业的负责人,都引用了这一句话。赵耀升找到了这句名言的现实依据:“人的活动中,80%与位置和时间有关,导航正是提供给人位置和时间的服务。”“位置和时间”,已经为北斗星通创造了惊人的成长速度,2004年后的3年,这家公司的利润以50%的速度增长。

北斗星通的快速扩张,得益于1999年获得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又称北斗一代)两块运营执照中的一块,作为应用分理单位,它最早占领中国导航市场的“大业务”。现在,北斗星通提供的导航服务,在渔船导航和港口物流等领域中应用。

但是,多数导航企业都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争夺汽车导航、手持导航的份额。2000年以后,特别是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车载、手持的导航设备,在中国迅速打开市场。中国已有超过100家导航品牌企业,但面对潜力无限的市场,每个企业都还是坚信导航产业的丰厚回报。确实,自2003年市场上推出便携导航设备时起,短短3年间,数十家企业的竞爭就让便携导航市场热闹起来。2003年中国手持便携式导航设备的销售量是2万台,2004年增加到7万台,2005年猛增到18万台。

人人有份

据业内人士预测,带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将在中国市场上掀起一波消费浪潮。移动和联通两大通信巨头早就在储备资源,争夺这一个新的领域。中国联通截止2005年底,手机定位导航用户已经有20万人,中国移动2006年宣布,在北京、天津、辽宁、湖北开展手机地图业务的试运行。据预测,2007年中国将销售140万台带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机,预计到2011年,这个数字将膨胀到1650万台。

消费者只看到导航终端产品市场迅猛增长的场面,事实上,导航产业的上游行业:电子地图厂商、导航软件供应商,同样风声水起。导航论坛的屏幕上,播放了一段彩色三维动态的画面:一条道路向前延伸,路面有人行道、信息提示牌、交通指挥灯,左右有树木、加油站,很像赛车电脑游戏的场景。但中国地图行业排名第一的高德软件公司展示的画面不是“游戏”,不久的将来,用户就可以使用这样的立体地图,通过地图,可以看到前方立交桥的全景,车主再也不用害怕在立交桥转盘上迷失方向了。

全国一共有11家单位具有制作地图的资质,行业从业人员近万。中国的导航地图信息已经覆盖31省、333地市、2858县市,除了台湾、香港、澳门三个地区以外,只缺少2个县的信息。导航地图包含了170多万公里公路里程,占全国公路里程的95%以上。

动态交通导航,是业界人士共同看好的发展方向。以后的用户,不会满足于看到前方的立交桥,他们还需要知道去立交桥的路径是否拥堵。但实现实时交通导航,不是导航企业自己可以做到的。现在,导航企业正在积极与搜集、发布城市交通信息的政府部门开展合作。

中国玉米种业的加速度 篇4

玉米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农作物, 年播种面积在3 667万hm2左右, 每年需要杂交玉米种子11亿kg。杂交制种的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 而杂交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品种的声誉, 高质量的种子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资料。

正如杂交水稻作为一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 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然而, 即便是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在全国推广种植时, 平均产量也不过500 kg/667 m2左右。其育种技术从三系配套到两系杂交, 再到超级稻育种,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育种和制种难关, 最终创造了1 026.7 kg/667 m2的新纪录。由此可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尖端技术对种子质量和作物产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

中国速度作文 篇5

我的故乡有一条臭水沟,这条臭水沟就从学校的门前经过,混浊的水从大石头上流过,当水留得急时,还会发出响声,臭味也不免飘荡在空气中。

叮零零――,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这是早读铃声,我坐在简陋的教室里,闻着一股从臭水沟飘来的臭味,心里总是静不下来,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连绵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谁叫这臭水沟是学校的“邻居呢?这股味道总是不由自主的搅乱了我的思路,让我无法专心上课。心想;要是能把臭水沟搬走,那该多好啊!突然,老师说了声,”认真听课我才恍过神来,碰上老师严肃的目光,原来老师是冲着我说的,这就是爸爸的童年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的臭水沟变成了湖,。轻快阅耳的早读铃声响起,我早已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传进人们的耳朵里,宽大的教室里,有50套崭新的课桌椅,大讲台,还有两个大黑板,黑板上方是投影屏幕,学校外边是繁华热闹的街,街道两旁的树排的整整齐齐的,枝繁叶茂的树像一把把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还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我能坐在这整洁而又干净的教室里读书,是多么的幸福啊!

斯柯达的“中国速度” 篇6

产品:谱系日趋完善

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全年实现销售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6%。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保持了新产品密集发布节奏,2014年相继推出Rapid Spaceback昕动、 New Octavia全新明锐以及Yeti野帝都会系列,2015年4月推出New Fabia全新晶锐,进一步完善了产品体系,年轻化、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也愈加明晰。

其中,于2014年4月推出的Rapid Spaceback昕动造型动感时尚,红色车身与潮酷黑色套件的经典搭配尤为抢眼,更拥有行旅车灵活实用的驾乘空间,并以诸多科技装备营造出舒适从容的驾乘体验,赢得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引领了国内汽车市场个性时尚的新风潮。截至2014年年底,昕动共实现销售16235辆,发展态势看好。

与此同时,Rapid家族的另一成员Rapid昕锐也展现了优异的成长性,凭借清新时尚的造型和全面均衡的性能表现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拥有超高人气,全年实现销售78246辆。2014年,Rapid家族两款车型共实现销售94481辆,成为中级车市场的佼佼者。

作为上海大众首款MQB平台车型,2014年5月越级上市的New Octavia全新明锐不仅拥有更具年轻时尚活力的造型设计,在动力操控、驾乘空间、科技装备等方面也均有全面提升,展现了A+级巅峰之作的卓越品质,自上市以来就赢得了业界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销量一路上扬,2014年, Octavia明锐车型销量达到117754辆,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高端中级车之一。

2015年4月升级而来的New Fabia全新晶锐品质实力全面提升,拥有时尚动感的造型设计、稳健舒适的动力操控、舒适便利的座舱享受和全方位的安全保护,为崇尚个性、乐享生活的年轻消费者带来“好看、好开、好用”的全方位快乐驾乘体验。

品牌:形象年轻时尚

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充完善,上海大众斯柯达年轻化、时尚化的品牌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近两年推出的Rapid昕锐、Superb速派、Yeti野帝、Rapid Spaceback昕动、New Octavia全新明锐等车型均采用了斯柯达品牌全新设计语言,充满年轻时尚活力;而于第12届广州车展上首度亮相中国的Vision C概念车则展现了斯柯达品牌更具表现力、充满动感与情感张力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营销举措方面,上海大众斯柯达敏锐感知80后成为主要用户、90后逐渐进入新车消费市场的新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创意营销举措增加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并借助社会化媒体达到海量传播的效果,让斯柯达品牌与年轻时尚人群的联系更为紧密。

New Octavia全新明锐推出“前行,只为更好”主题营销活动,将产品融入生活,契合年轻消费者不断挑战、渴望拥有更美好未来的心愿;Yeti野帝紧密结合“一起野,才兄弟”的宣传主题对兄弟情谊做跨界诠释,激发消费者勇于探索、热爱生活的精神;好看、好开、好用,三好小车New Fabia全新晶锐可谓精准把握住了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它的到来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斯柯达品牌在A0级车市的竞争力,也为百年品牌注入了更多时尚动感的青春活力。

服务:体系创新升级

在产品阵容和品牌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2014年,上海大众斯柯达在完善网络布局、优化服务举措上也持续发力、坚持创新,秉承“Human Touch真心呵护”的服务理念,依托成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专业、优质的服务为斯柯达车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截至2014年底,上海大众斯柯达已经在全国建立起510家营销服务网点,并陆续启用了简约时尚的新标准展厅,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创造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与此同时,上海大众斯柯达“大师之路”销售顾问大赛和服务技能大赛也持续开展,通过实战演练和技术比武持续提升经销商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在2014年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中,上海大众斯柯达位列售后服务满意度第二名;J.D.Power亚太公司2014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报告显示,上海大众斯柯达的满意度排名位列主流车细分市场第11名,与2013年相比跃升了10位,满意度提升迅猛。

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上海大众斯柯达实现终端销售71533辆,同比增长16.34%。自2007年推出首款战略车型以来,上海大众斯柯达累计销量已超过135万辆。近两年来,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以及品牌形象的日益年轻化时尚化,上海大众斯柯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拥有120年历史的百年品牌在中国正走向新的辉煌。

加速度的中国队 篇7

做好电商的“燃油灯”、“引路人”

如何让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农户转变思维方式, 聚焦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得拿出踏铁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 还必须将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呈现上来。这次中国农业联盟网农业电商会议启动仪式上, 工作人员演示了联盟网的操作流程, 即通过实现电脑、手机及微信平台的全覆盖, 一改从前多个流通环节的繁复局面, 打造一个厂家—服务站—用户的快速服务增值体系, 真正达到丰产、丰收的效果。

“农业电商什么时候启动, 介入的时间点很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专业服务作靠山, 没有从预防到治疗的有效措施作根基, 没有点对点咨询服务到病害防疫的建设作后盾, 没有精耕细作的有为实施作铺垫, 农业电子商务这条路就很难走下去。”中国农业联盟网、汇德源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永亮在启动仪式上这样讲到。

会议期间,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 这一模式“有奔头, 有希望”。众所周知, 无论是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思想转变率先启动, 还是线上线下合作实现共赢突破, 最后需要实现的均是经济利益的狂飙猛进。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角色定位, 也契合了人们内心的需要。山东茂施玉米肥料有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吴超告诉记者, 这次会议让他对电子商务平台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和更深切的体会, 但他认为适应这个过程得有个过渡时期, 欲速则不达。

“我们是一家实体店, 通过这次会议, 让我对电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快速整合各方资源, 还能够择优选取安全、有保障的产品, 这一点让我感到很踏实、很安心。我将力争做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燃油灯’、‘引路人’的角色, 把这次会议的宗旨和理念带回山东,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平台。”吴超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未来满含期待。同时, 他认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户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提供市场信息并成为传递市场导向、把握市场政策的重要阵地。据介绍, 联盟网正是站在农户、经销商的角度, 通过打造“农业产业化、产业信息化、信息服务化、服务富农化”的道路, 构建农业、农村、农产品、农户、农业物流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 从而帮助农户有效解决供求关系不平衡、信息不对等、质量安全不放心、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等问题。

一张蓝图干到底

任何农业平台的搭建, 只有脚踏实地贴近农户, 关注农户的切身利益, 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中国农业联盟网的推广服务团队正是如此, 他们走进基层乡镇, 给农户、经销商们送来了福音, 带来技术上的贴身指导, 帮助他们快速了解电子商务平台规程, 指导其尽快掌握网站功能及使用方法。据了解, 下一步他们将开展农户体验服务。会议结束之后, 记者发现, 有很多经销商及农户围绕着推广团队的工作人员, 提出了针对各自农产品、农资的生产情况, 该如何在网上开启销路、如何把握市场动向等问题, 服务人员一一进行了“把脉”。通过与推广人员的积极交流, 了解了网站的发展模式与参与方法, 农户及经销商们更坚定了走电子商务平台的信心。一位经销商表示, 看着好几家率先搭上电子商务顺风车的企业做得风生水起, 自己很心动, 也想通过改变传统经营理念, 优化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来自山东德州兰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乔峰告诉记者, 他会“一张蓝图干到底”, 但愿一切在诚信、共赢、合作的基础上搭建起来, 通过统一门店、统一管理进行系统划分。“我很期待这种一站式保姆贴身服务, 通过农产品的网上流转完成对接, 这将打破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 并对旧方式和旧体制造成不小的冲击。这既是一次商业机会, 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才是真正的让利于民。”乔峰认为虽然跨省参会颇费周章, 但是新理念迸发出更多的激情与活力, 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农业电商不仅可以推动农业信息化, 转变信息闭塞的局面, 还可以帮助农民把握市场走向, 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从而获得更多的受益保障。对于这一点, 中国农业联盟网原平市场的武经理感触最深, 最有发言权:“网上的农资产品不仅比市场上价格低, 而且产品质量有保障, 这要比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茫然无措、孤军奋战强得多。为了保证农户及经销商拿到手中的产品质量, 中国农业联盟网通过从经营资质的审核、产品质量的验证、流通环节的设卡等方面严密筛选, 让农户和经销商们真正放下心来。”电子商务平台带给他生活的影响和收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从2014年12月2日参加中国农业联盟举行的第一届电子商务推介会到现在的第三届, 不过是1年的时间, 他的公司已经完成从单兵作战到发展有6家分部的华丽转身。他掩饰不住“战绩”颇丰的内心喜悦, 兴奋地悄悄告诉记者:“以前好几个月才走1车肥, 不见出货量, 自从搭上电子商务平台这辆快车, 光年前的半个月, 就走了4车肥, 这简直就是从‘绿皮车’到‘高铁’么, 这就是信息时代的大提速。”兴奋之余, 武经理表示, 虽然现在这还是个新鲜事物, 也许在前进的过程中要经历一些坎坷和不顺, 但是随着技术的更新、制度的完善, 人们会逐渐意识到, 只有抓住电子商务平台带来的机遇, 未来才会长久。

怀仁县某种子肥料公司的负责人张更平告诉记者, 从前他认为电子商务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甚至电脑都很少触碰, 一方面他认为这仅是年轻人的玩物, 另一方面五十多岁且文化程度不高的他, 一直觉得掌握新鲜事物有点难度。通过这次会议, 改变了他对互联网的认识。“之所以抵触这个, 是因为我文化程度不高, 搞不懂什么是电子商务, 但是现在没有后顾之忧了, 因为通过‘一对一、点对点、手把手’技术指导, 让我们这些上了年纪且不懂电商知识的人与社会同步了, 用现在人的话说就是‘接地气’”, 张更平开玩笑地说。

加速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 篇8

20世纪70年代,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生严重经济“滞胀”与物价通胀, 凯恩斯主义政策失效。在这一背景下, 供应学派应运而生, 供应学派从供应入手, 从经济主体为重点, 以“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为基准, 主张通过改善与刺激供给来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认为, 放松管制, 市场调节, 减税减负, 创新驱动, 有效供给才是唯一出路。他们认为, 经济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合理供给及有效利用, 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供给的水平和能力, 光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美国里根总统时期就采纳了供应学派理论, 渡过了经济滞胀的鬼门关。

当下, 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我的认识是:

一、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实际情况, 我们强调靠消费、投资与进出口三驾马车, 即靠需求拉动, 确保了经济的高速与中高速增长, 2001至2014年均增长9.8%,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进入新常态, 究其原因, 有经济周期的原因, 有政府主动调控的原因, 更有经济自身粗放式发展, 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原因。所以对今后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作出调整, 对经济发展动力作出新的判断。

二、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消费,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很明显, 有效需求不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1至2014年均增长14.9%, 2014年只有12%。生产资料消售总额2001至2014年均增长14.76%, 2014年只有8.8%。基本建设投资2001至2014年均增长22.4%, 2014年只有14.9%。使实体经济很难受。有效需求不足, 在某种意义上, 反映的是供给出了问题, 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后过渡扩张, 造成一些产业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 需求在变, 特别是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商品与服务) , 但有效供给不足, 供给适应不了需求结构的变化。所以必须在供给侧发力。

三、供给的核心本质上就是一个生产函数, 是为生产企业提供资金、土地、劳动力、服务、管理、技术等要素, 确保为需求方的供给, 但实际情况是不少生产企业不能提供有效供给, 成了“僵尸企业”却占用了大量公共资源, 造成资源错配, 而使许多能提供有效供给的生产企业满足不了或是短缺生产要素, 造成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 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高成本与低效率。

所以, 从国民经济全局看,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及时, 也非常重要。物流业是服务业, 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 也是生活性服务业, 是为其它产业物流服务的供给方, 供给侧改革有非常大的指导与现实意义。在物流的需求与供给两端, 市场经济要求总量的基本平衡, 但在实际运作中, 有三个阶段, 一是需求短缺阶段。由于中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下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 物流外包比例很小, 使物流企业吃不饱。二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双不足阶段。三是物流供给结构性矛盾阶段。现在, 物流外包比例在上升, 物流服务个性化要求在增长, 物流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在推进, 但物流业本身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有效供给。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 都认为物流是瓶颈约束, 2013年, 中国制造业与流通业的物流费用率为8.4% (制造业9.1%, 流通业7.8%) , 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5%。中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近10年, 一直不低于16%, 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8%至1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2014年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排在28位。这些足以说明, 中国物流的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供给效率都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物流业供给侧的问题, 既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去分析, 更要从物流业本身去分析。中国物流业同样受到高税收成本约束, 高融资成本约束和高行政菅理成本约束。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物流企业得不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放松管制、合理税负势在必行。

加速度的中国队 篇9

这是自2004以来, 中国政府第一次将经济增长目标从8%降低。不再“保8”, 意味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开始从追求总量增长, 转移到由内需消费逐步取代出口, 通过经济逐渐减速, 调整其产业结构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了。

其实在去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已明定7%的经济增长目标值,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7.5%并不令人意外。只是比起2007年最高的13%, 2010年的10.4%及去年的9.2%, 大家也许不太习惯。

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

温家宝总理的这个重大宣示, 之所以再次引来全球这么大的震惊, 代表了多重涵义:即中国作为全世界的工厂, 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终于减速。从1978年邓小平提倡改革开放起, 中国大陆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GDP成长平均高达9.9%, 经济规模不但迅速超越法、英、德、日,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而且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 全球十大银行中有3家位于中国;福布斯公布世界五百强企业中, 大陆企业进榜已达61家;中国大陆的公路里程总长仅次于美国, 排名世界第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国;还有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 中国有3个;全球十大货柜码头, 中国就占了6个。

除了这些硬件建设, 中国对原材料的消费增长更是惊人。从2000年到2010年, 中国大陆进口的铁矿石增长了42.5倍, 铜矿石的进口增长16.5倍, 煤增长248倍, 而大陆本身的水泥生产量增长了219.5%, 钢铁增长396%, 铝增长441.8%。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工厂, 铁矿石的消耗从全球总量的14.4%增长到61.5%, 煤的消耗从0.3%到14.5%, 石油从6.3%到10.6%, 大豆的消费则从22.6%到58.5%。

中国大陆在原材料的消耗足以撼动全世界, 如今, 温家宝宣示中国不再“保8”, 表明以往全球原材料价格疯涨的“游戏”已经结束, 尽管中国大陆仍然会是最大原材料进口国, 但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如铜、镍、铅、锌等, 未来大涨恐不易。例如镍价在2007年曾创下每吨51 800美元的天价, 如今只有19 260美元;铅价最高曾达3 389美元, 如今是2 138美元;铜价最高时是10 891美元, 如今是8 445美元。

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工厂”, 对水泥、铁矿石等大宗物资需求表现在波罗的海 (BDI) 散装货轮运价上面, BDI指数在2008年最高曾涨到2793点;金融海啸后, 一度大跌到663点, 最近半年来又从2173点跌到647点, 表明散装航运业的大景气已成过往云烟;同时, 中国大陆公共建设大力投资的水泥、钢铁、玻璃等产业暴利的“甜蜜周期”也已成为过去。

过去30年来, 中国大陆就像一个百米跑的巨人, 经济高速扩张。如今跑累了, 总要喘一口气, 开始经济周期的调整, 这对全球乃至整个亚洲及台湾的未来经济形势无疑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

“调结构”新时代来临

永丰投信基金经理人卢正颖认为, 今年是大陆“十二五规划”正式实施的第二年, 调整经济体质, 培养内需消费、实现农村城镇化、取代加工出口和政府投资的角色, 本来就是中国政府的首要目标, 从去年GDP增长比重就能看出这一点。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高速的GDP成长来自三大支柱:一是由政府及民间投资所拉动;二是出口创造的GDP增长;三是中国内需消费所创造。但是, 去年大陆9.2%GDP增长率中, 三大引擎所占比重分别是:政府投资贡献5%, 内需消费贡献4.7%, 出口下滑年衰退0.5%。虽然政府投资仍是带动经济首要来源, 但有一个趋势清楚地摆在眼前:出口、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益正在递减, 贡献比2010年减少0.6%, 只有内需消费比上年大增0.9%。

由于中国大陆经济的外需比重已经明显下降, 被内需超越, “十二五规划”的施政策略可望持续推动这个趋势扩大成形。也就是说, 如果趋势不变, 到今年底, 中国大陆内需消费占GDP比重就可能正式超越政府投资, 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到2015年, 中国大陆消费金额占全球的比率更可能逼近30%, 取代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

近年, 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与投资的香港《信报》首席顾问曹仁超指出:任何经济体的高速增长都很难超过20年, 日本、香港、台湾都是如此, 中国也无法例外。降低经济增长率目标, 难免令市场心理有些“不太舒服”, 所以港股连续下跌3天来反映。但如今中国大陆人均收入3000元人民币, 已经比改革开放之初上升20倍, 当然不再需要一味追求高增长。他从长远观点分析, 中国摆脱旧思维, 主动降低市场预期, 反而是好事。

曹仁超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 日本受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面临衰退, 当时日本如同金融海啸后的中国, 也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与金融方案提振景气。尽管表面上维系GDP增长, 但因为政策过度宽松, 反而成为10年后泡沫经济引爆的原因。有此前车之鉴, 中国及时压低经济增长, 着手修正“4万亿元救市计划”所带来的房价上涨、地方债信等潜在问题, 也是为扫除未来的经济地雷提前做准备。

“因此, 2009年第三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紧缩货币时, 我就放心了, 收紧银根的代价, 本来就是减慢增长。”曹仁超进一步指出:“而且增长减缓下来, 劳工保障、环保等长期提倡的政策目标, 更有实行的空间, 可以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对环保相关指标的重视大为提高, 也能看出中国对经济增长态度的微妙转变。在这次施政报告中, 温家宝首次提出“监测空气”政策, 将以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试点。持续监测可吸入细悬浮微粒 (PM2.5) 浓度, 并在2015年时, 将该检查推广到所有重要城市施行, 这就是值得重视的改革。

由于大陆各地存在许多重污染产业, 生产缺乏效率、未经核准的中小型工厂又无法有效管理, 各都会区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每当天气转变, 不少都市就会饱受浓雾困扰。由此可见, 在年度施政报告明文列入PM2.5指标, 其实是中国政府整治过剩产能, 为制造业升级立下的第一条规范。未来, 所有产业势必得付出更多精力, 才能达成更高的环保要求, 这也是中国经济从追求“大量”转型至追求“品质”的具体写照。

至于降低GDP增长隐含的意义,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 过去10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 结果总是比目标值更高, 所以, 今年经济增长未必只有7.5%, 市场不必对此数字太过悲观。反倒是政府主动下调成长的态度, 显示出中国比以往更加务实, 在调整结构之余, 愿意容忍增长放缓。

正因如此, 在没有重大经济风险的情况下, 中国势必不再轻言出手, 类似4万亿方案的措施将不易再见到, 而过去10年GDP年增长达10.7%的平均值, 在未来10年内, 预期将下降为7%至8%。

2011年初来台演讲时, 陶冬就曾提出“刘易斯拐点”的论点, 当时他直言:“中国下一个5亿人的消费大军正在成形。”随着中国降低经济增长目标, 由基础建设带动的发展模式告终, 陶冬分析, 中国不再如以往消耗大量原材料, 过去10年原材料风起云涌的多头, 可能将画下休止符。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 台湾新光投信基金经理人李长升有一个生动比喻。他指出:现阶段中国大陆经济结构好比养一头乳牛, 最好能长期且不断地提供奶水;相较之下, 过去发展模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产出大量奶水, 但时间拉长, 很快地乳牛将会元气大伤, 最终影响产出。所以现在中国积极寻求转变, 就是要“调养乳牛体质”。

李长升进一步指出:“在房价持续调整的步伐下, 下调GDP预期是必然的结果, 不必刻意负面解读这个转变。”李长升强调, 温家宝已经明言, 今年房市调控政策将不会松手。在房价年增率连续6个月滑落之下, 经济增长不易与内需火车头脱钩, 所以经济相对降温, 其实应该正面看待。况且, 7.5%只是中国政府预设的保守目标, 即使最后大陆真的只达到7.5%的水准, 相信还是能在新兴国家中名列前茅, 且仍是全球低增长时代下最耀眼的明星。

台新投信基金经理人刘宇衡认为, 尽管今年2月大陆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 (CPI) 已经降至3.2%, 暗示物价压力稍减, 但温家宝提出全年的CPI为4%, 这个平均值能否达成, 比今年的经济增长标杆更值得关注。

刘宇衡提醒, 近期原油价格受波斯湾争端影响上扬, 若大陆未能有效控制、管理油价的上涨风险, 好不容易回稳的物价, 将再度受到通胀威胁。特别是内需仍未能全面接替出口对GDP的重要性时, 若出口余额快速下滑, 台湾岛内买气又跟着衰减, 对经济带来的冲击程度必须特别谨慎。

其实, 中国大陆今年将进出口金额增长定在10%, 已经透露玄机, 因为和去年相比, 10%连实际增长的一半都不到, 这说明中国应对欧债危机和不稳定的全球景气, 仍然十分小心。宁愿把增长幅度相对降低, 也不愿见到无法达标的窘境。

施罗德投信基金经理人李正和分析, 万一真的出现景气下滑的衰退情况, 中国政府也保留了一手政策牌, 可以随时出招。首先第一张牌就是宽松银根, 虽然年初调降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 被市场解读为政策松绑, 但存款准备金率仍在20.5%高档, 今年预计还有调降4次的空间。由于通胀压力暂告解除, 存款准备金率有机会下调至18.5%左右。届时, 贸币宽松带来的力道会逐渐显现。

再者,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出现偿还问题, 大陆同样有政策能够因应。由于大陆的财政收支保有一定空间, 可以解决潜在的地方债问题, 所以即便是最“糟糕”的7.5%增长, 反而可能是中国大陆另一轮转型与增长的开端。

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中国大陆不再“保8”, 对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无疑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要的影响就是过去10年展现出大牛市的国际原材料价格压力将获得缓解。过去一年 (至今年3月9日) , CRB (商品期货价格) 指数总计下趺了12%。而2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铁矿石会议, 与会专家多半认为, 国际铁矿石供给已经过剩, 并预测未来一至两年内, 铁矿石价格的跌幅可能高达30%以上。过去几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进口量往往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以上, 且时常和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供应商在价格谈判时出现争端, 如今风水轮流转, 像铁矿石这样的商品, 短期内很难再看到昔日的荣耀。

因此, 倘若在投资上和中国大陆经济连结, 也必须跟着其经济质变而转向。原材料价格回调, 受惠的自然是其下游产业, 包括:纺织下游的成衣、轮胎、食品及包装材料等。尤其是食品业, 因去年国际大宗物资价格节节高升, 导致康师傅、旺旺、统一中控去年发布财报时, 毛利率纷纷下滑, 造成股价出现大跌。不过今年这样的情况已经开始改观, 2月大陆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 降至3.2%, 让过去深受上游原料成本之苦的食品业恢复了生气。

例如:旺旺在3月6日公告去年财报, 全年营收29.47亿美元, 增加31%, 获利4.19亿美元, 年增长17%。其中, 市场最瞩目的毛利率则是34.8%, 虽然较前一年减少2.8个百分点, 但却超乎市场预期, 激励股价从港币7.52元直奔8.87元, 连续4天涨幅18%。而在台股交易的TDR, 3月13日也上涨到33.85元, 创下挂牌以来最高。

除了原材料价格下跌受惠外, 与大陆“十二五规划”相关的台湾产业也将搭上“顺风车”。永丰中国经济建设基金经理人卢正颖指出, “十二五”政策扶植的焦点锁定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预计2015年新兴产业规模将提高到GDP比重的8%, 5年内将获得10.8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换句话说, 未来10年的长期“结构性”投资机会皆聚焦于此, 台湾相关科技及传统产业均可能受惠, 例如与大陆有关的消费、节能环保及新能源等企业。

台新中国通基金经理人刘宇衡认为, 今年2月起, 大陆陆续推出“十二五”的细部纲领, 包括工业节能、电子信息制造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显示大陆即将摆脱过去以商品原材料为主要发展的模式, 取而代之的将是更为“精致的中国”, 从投资角度看, 宽频光缆、智能手机、网络通信、电子材料等产业, 都是台湾厂商有机会切入的领域。

另外像是LED照明, 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启动补助政策, 让LED产业的“甜蜜点”提早到来, 很多台湾厂商, 如:晶电、灿圆、广镓、隆达、光宏、艾笛森、东贝、亿光等, 具有领先的技术, 有望进一步分享大陆市场庞大的需求。

施罗德中国高收益债基金经理人李正和则强调, 在大陆民众收入所得增加后, 会开始注重休闲生活, 因此, 与大陆内需消费行业有关的台湾润泰新、润泰全、丽婴房、远东百货、全家便利、统一超商、益航、好乐迪, 以及自行车行业的巨大机械、美利达、利奇、日驰等企业, 都有机会分食“十二五规划”的商机。

例如:台湾润泰新和润泰全转投资高鑫零售 (即大润发超市) , 去年营收和获利分别为人民币680.9亿元和16亿元, 分别比上年度增长21%及55%, 显示台湾企业从大陆内需增长中获利可观。

随着中国大陆许多城市向大都市化发展, 类似水资源、资源回收产业将逐渐浮上台面。根据过去欧美发达国家经验,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时, 用水、垃圾处理、环保等, 一定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其背后隐蔽的商机十分可观。由于中国大陆开始注重环保, 投资环保回收的台湾昆鼎、金益鼎、佳龙等企业也开始获利。

此外, 中国大陆调整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的另一间接后果是, 东南亚一些国家因货币兑美元汇率较低, 工资又便宜, 因而更具有竞争优势, 可能会吸引台商从大陆撤离前去投资, 重拾20世纪90年代高增长状况。海

到2015年, 中国大陆消费金额占全球的比率更可能逼近30%, 取代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

未来, 所有产业势必得付出更多精力, 才能达成更高的环保要求, 这也是中国经济从追求“大量”转型至追求“品质”的具体写照。

经济增长不易与内需火车头脱钩, 所以经济相对降温, 其实应该正面看待。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篇10

中国一直致力于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失调的主要原因, 即以货币量为中间目标, 保持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果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总产出, 使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会产生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供给量超出产出, 是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 会造成通货紧缩, 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 经济运行日益货币化, 货币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回归分析, 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孙健, 辛然 (2002) 运用中国1980—2000年的数据, 以GDP/M2为指标揭示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这一现象, 并指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缩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李春红, 袁卫 (2002) 分析了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趋势, 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 同时在短期又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的特点。刘士宁, 徐长生 (2003) 运用1978—2000年的数据, 根据费雪方程计算出1878年到2000年V0、V1、V2均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V2的下降趋势相对突出。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 即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 同时金融发达程度的提高会加速货币流速。汪军红, 李治国 (2006) 通过实证分析, 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刘刚、尹涛 (2011) 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刘钥铭 (2011) 通过分析1985—2009年的数据, 得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从长期来看, 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且下降速度有趋缓的态势, 从经济货币化、利率、地区发展差异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3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分析

3.1 数据和模型的选取及计算

本文采用费雪方程式, 即MiVi=YP (i=1, 2) , 其中Vi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Mi为货币量, Y为流通中商品的数量, P为价格,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 由于费雪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本文选取狭义的货币M1代表货币量, 同时, 为了进一步反映货币的储蓄功能, 选取M2代表加入储蓄功能的货币量。分别用V1和V2表示。用GDP (国内生产总值) 表示YP, 即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从而本文计算货币流通速度的公式为:

undefined (i=1, 2)

Vi的变化率undefined

由中国统计年鉴可以得到M1, M2和GDP,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求得Vi及Vi的变化率。

3.2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

(1) 狭义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特点

中国狭义的货币流通速度即V1并非稳定不变, 几乎每年都在波动, 而且数值都不一样。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前其值处于1.7~2, 而从1999年的1.96到2007年的1.74, 可见在这个阶段,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平稳性。

从长期看,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稳中下降的趋势。从1990—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除了两次小幅度的上升外, 几乎都处在下降的趋势, 从数值上看, 从1990年的2.69下降到2010年的1.50, 下降幅度为44%。

经济危机前, 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危机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1995年,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达到2.53, 比1993年的2.17高出16.8%。1997年即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且下降幅度趋缓。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2008年为1.89, 相比2003年的1.61高出17%。在2008年货币流通速度为1.89, 之后2009年降低到1.55, 下降幅度为18%。之后可能进入下降趋缓的阶段。

(2) 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特点

首先, 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即V2也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数值都在变化, 但保持在1.2~0.5, 说明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相对的平稳性。

其次, 从长期看,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从1990—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几乎都处在下降的趋势, 从数值上看, 从1990年的1.22下降到2010年的0.55, 下降幅度为54%。但每年的变化率都保持在10%以内。

4 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述特点的分析

4.1 经济的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我国消费边际倾向总体呈现递减的趋势, 那么GDP的上升幅度就会有所下降, 其增长速度不如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快, 因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GDP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可见由于GDP增长率的下降, 货币流通速度也保持下降的趋势。

4.2 货币需求的上升导致货币流通速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首先, 我国货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使得货币需求量上升, 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以及包括投入和分配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货币来进行的比重和这个比重变化的趋势。通常用M2/GDP的值来衡量, 我国货币化程度逐渐加深。随着经济的货币化加深, 在交易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 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M1和M2逐渐变大, 货币流通速度V就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其次,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实际货币需求Md/P=L (Y, i) , 其中Md为货币需求, P为价格, Y为收入, i为利率, 并且根据已有研究表明, 实际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我国金融机构活期和定期存款利率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 因此货币需求就会增加, 导致货币流通速度V呈现下降的趋势。

最后, 中国储蓄率较高, 且储蓄方式较为单一。我国居民偏好储蓄, 且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储蓄而非其他资产, 致使M1和M2增大, 根据费雪方程式会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综上所述, 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储蓄率较高。所以根据费雪方程式,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

4.3 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与货币的流通速度

在经济危机之前, 经济一般处在繁荣阶段, 在繁荣阶段人们的交易活动增加, 那么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就会增加, 即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变大。而经济危机发生或危机刚刚过后, 经济不景气, 人们所需货币的周转次数就会减少, 即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

4.4 金融发展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速度减缓

随着我国金融现代化程度加强, 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出现,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电子交易系统, 加快货币之间的区域转换和时间转换, 使可生息的流动资产范围逐渐扩大, 持有这些货币的机会成本会加大, 那么人们就会将货币尽快从贮藏手段转化为支付手段, 加快货币交易, 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5 政策建议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说明我国产出增长速度相对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较慢, 经济中货币供应量超过需求, 致使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这反映出我国目前高通胀的现状, 不仅如此, 由于金融体制的问题致使货币不能有效的配置到实体经济中, 从而使我国货币下降趋势减缓。而收入的增加和支出习惯的改变也对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经济货币化、金融现代化等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因而从其他可操作的方面提出建议。

5.1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尚不完善, 普通居民投资渠道过少是提高储蓄率、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要完善投资市场, 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各种资产投资。从而使经济更好的发展。

5.2 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部分是以效率的损失为代价的

经济效益低下意味着高投入和低产出。不仅在生产领域存在这种低效率, 在货币流通领域同样如此。货币投入过多无法在市场上产生相应的有效货币流通, 较大的货币投入量对应较小的GDP, 造成流通速度下降。因而要控制货币发行量, 使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与货币需求相一致, 实现货币的有效流通。

5.3 加快金融体系改革

在温州资金出逃事件发生之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目前的金融体系不能将货币资金有效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而就中国目前而言, 在金融市场并不完善的阶段, 实体经济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源泉, 因而应该给予实业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 通过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地方政府的配合, 使企业顺利获得融资, 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 辛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探析[J].财经研究, 2002 (3) :39-43.

[2]李春红, 袁卫.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2 (11) :71-74.

[3]汪军红, 李治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之谜[J].财经研究, 2006 (9) :61-68.

[4]刘钥铭.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 (5) :68-72.

“时间加速器”的中国 篇11

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汽车需求的急剧扩大,去年生产规模已经跃为世界第四位。1998年本田先于丰田、日产,率先成立了合资企业(广州本田汽车),开始进行本地化生产。

本田公司的门胁轰二在中国工作了10年,从广州本田汽车建厂时起,就是该企业的掌门人。我们就中国巨变、汽车产业未来等采访了门胁。

《东洋经济》∶门胁先生是1993年就任本田(中国)公司总经理的,这10年中国有了哪些变化?

门胁∶日中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实现的,我1973年第一次去中国。邦交正常化以后,本田准备参加广州交易会,之前派我到中国看看。那会儿的广州街道可干净了,我从饭店的窗户向外望去,见一大早就有人在扫街道。

20年后我又去了广州。变化之大,令我感叹不已。这次正好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不久,到处都在搞建设,尘土飞扬,铺天盖地,“这怎么受得了!”我当时就是这么感觉的。不过到了2000年,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告终,广州开始搞环境方面的建设了。

《东洋经济》∶您在中国当了很长时间的总经理,对中国的急剧变化是怎么感受的?

门胁∶这种感触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国基本上没有使用黑白电视的时期,而现在液晶电视已很普及。中国的时间是按三级跳的形式走的。如果半年没有去中国,就有可能被那里的时间忘却,成为明日黄花。

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到地方出差,有些是半年以后才再次造访,结果常常是“唉,我来过这儿吗?”觉得有个地方在搞什么建设,过了一年再去一看,一个现代化的机场已经造好了。所以我觉得观察分析中国的人,一定要注意观察中国社会的动向,否则就会出错的。

奥运会是个关键

《东洋经济》∶这10年让中国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的关键时期在什么时候?

门胁∶要是从汽车行业上看的话,那在1997或1998年。当时朱基总理的改革有一点是,政府让人民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倒不是我们事先预见到了什么,正好本田当时要在中国本土生产汽车,时机非常的好。其实1995到1999年,中国的轿车需求量并没有上升多少,也就是60万辆左右。中国轿车的销售量在2000年才上去的。

2000年正是北京和悉尼争奥运会主办权的一年。为了奥运,北京建了机场,加强了交通设施的建设。人们都觉得2008年北京奥运将带来大量的交通建设,我认为是2000年。不过那次因为差了一票,北京没有拿到主办权,但这些设施留下来了,而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

日本是在1964年举办奥运会的,那以后的5年汽车市场扩大了4倍。韩国1988年举办奥运会,以后5年的汽车发展是增加了3倍。我觉得2000年就是中国办奥运之年,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应该增加5倍。现在你们去看看,中国市场的发展比5倍要大得多。本田计划在2005年生产5万辆轿车,但早在2001年就完成计划了,现在是一年有24万辆的产能。

《东洋经济》∶国产车的产量很小,外资汽车厂家唱主角后,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中国对此就一点都不着急吗?

门胁∶当然着急了。没有哪个国家在年销售量在200万以上的轿车市场中,会没有自己的国产车的,整个世界踏破铁鞋无觅处。所以说中国以一种非常奇异的形式在发展,他们当然要焦急了,无论如何也要有一些本国品牌的轿车。但另一方面,自己想干,却不能立即变成现实。现在借用外资企业的力量,将来是一定要发展自己品牌的。

这10年在中国政府中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人没有变动,他们是中国政府中最了解汽车产业实情的人。我有几次会见那些官员的机会,也和他们讨论过一些问题,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非常勤奋,处事沉稳。他们没有只思考该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而是在考虑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在考虑该如何建立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最近出台的中国新汽车产业政策,也把自主开发当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提了出来。

日中应以“不同”为前提进行合作

《东洋经济》∶门胁先生在比利时、美国、加拿大工作过,您觉得在中国做工作该注意什么呢?

门胁∶不仅在中国,本田在国外有不少业务。我们是在别人的院子里工作,这一点是不能忘的。尊敬别的国家,守法这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是去美国、欧洲,还是中国,应该用和对方一样的眼光看待事务。

历史上日本是从中国引进文化,然后把它日本化的。我们都使用汉字,文化上非常相近,搞得不少日本人认为中国的思考方式和日本人是一样的。

但是两国发展的历史并不一样。我总对日本职员说,不要认为我们都用汉字,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如果你认为两国是一样的,在碰到意外时就会感到不可思议。应该认为是不一样的,应该去发现我们之间的共同点,这是很重要的。

广本有5000多名职工,其中日本人有30来人。在这种状况下单纯用日本的方式来决定一切,显然是不适宜的。基本上要尊重他们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方案。但最重要的还是按中国方式去办。

《东洋经济》∶您认为今后中国汽车市场能发展到多大规模?

门胁∶一般认为2010年超过1000万辆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说其中轿车要占700万辆的话,不会有人听了会感到吃惊的。如果从经济发展的状况、从潜在需求上看,这个数字是不会错的。

但我个人认为不那么容易,最大的难题是能源。中国的汽油年年都在涨价,汽车多了环境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城市里交通堵塞,高速道路造了不少,中国公路的总公里数现在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二位,但还是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当然中国政府在考虑解决的方法,但汽车厂家也要考虑该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只有能拿出解决方案的厂家,才能最后生存下来。

中国的需求急剧增长后,也许会给世界能源的供求带来影响。每年增加1000万辆汽车的话,冷静地想一想这是十分可怕的。现在需要的是油耗少的汽车。也许节能车的普及在短时期内中国能超过日本。

《东洋经济》∶本田有计划把在中国生产的车出口到日本、美国吗?

门胁∶本田在中国有一个专供出口的四轮车生产据点。出口从欧洲做起,因为都是使用左方向盘。我们对中国生产的本田很有信心。我们说这是“本田生产”的,不管是在哪里生产的,都是本田的产品。而且我还觉得,手工生产的车说不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车。

说得更直率一点,机械手生产出来的车,常数能达到90分的话,绝对不能达到110分。但用人手工做出来的车,可以做成120分的,也能做成80分的。怎么才能把80分的车减少,让车都成为90分到120分的,这是在中国生产的一个主题。中国人聪明、有干劲,他们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但就是质量再好,欧洲人也很难马上接受中国产的汽车,你不能强迫让人家说好。在欧洲检查日本车的是德国人,我们让德国人来看了广州本田工厂,他们对一些小的地方提出了意见,但给他们的总的印象是“中国能做出这么好的汽车来”,他们了解了中国。今后如何让欧洲消费者了解中国本田,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工作。

《东洋经济》∶将来本田的高层中,有可能有中国人吗?

加速度的中国队 篇12

1 货币化假说

夏德仁( 1991) 从商品率的提高、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的不断增加以及货币功能的扩展三个方面来探讨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从而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过程导致了其货币流通速度的减缓。易纲( 1996) 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主要是经济货币化的结果,同时还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资产结构单一所致。耿中元( 2011) 等研究发现货币化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际GDP对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具有负向影响,符合货币是奢侈品的论断。利率、通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甚微。

2 产业结构说

汪军红、李治国( 2006) 认为 “货币化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除了经济规模和利率水平两个基本因素外,产业结构变动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李治国、唐国兴( 2005) 纳入市场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变动等因素,扩展了传统的货币流通速度模型。李治国、曾利飞( 2007) 基于不同产业货币需求比较,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部门比重的不断降低。

3 虚拟经济假说

刘骏民( 2000) 认为虚拟经济的活跃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伍超明( 2004) 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的 “两分法”,建立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方程,并对1993—2003 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文章使用股票市场交易总额代替虚拟经济规模计算了虚拟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实证结果发现虚拟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和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两者间的协调性较差,作者认为原因在于进出虚拟经济的资金出现大幅波动。田立中( 2007) 称证券市场的出现及发展并不会提升货币流通速度,相反,在实体经济没有增长的背景下,由于股票、债券的保证金作为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组成部分的交易特征,加快了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彭维湘、刘小武( 2011) 则认为季节调整后的现金流通速度的变动是引起股票市场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狭义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与股票市场之间并无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现金流通速度的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都是负向的,且解释能力不断增强,但并未成为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

4 收入差距扩大说

康志勇( 2007) 考察了中国不同收入群体的货币需求行为,验证了高收入群体的边际货币需求倾向远大于低收入群体,并通过实证发现收入差距指标对不同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二者在V0、V1 的层面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 而在V2 的层面上则呈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李建伟( 2009) 亦基于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从而货币需求沉淀,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5 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创新、制度因素

谢平、张怀清( 2007) 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较低的主要因素。孙建、辛然( 2002) 认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制度性紧缩。梁大鹏、齐中英( 2004) 采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创新度指标对中国1978—1998 年间三个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回归,得出中国金融创新与M0 和M1 的流通速度呈正相关,但与M2 的流通速度呈负相关的结论。张杰( 2006) 认为政府部门对银行体系的有效控制和居民部门对银行体系的高度依赖是导致中国M2 /GDP高于其他国家的金融制度基础; 曾利飞( 2006) 等从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角度来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创新( 金融机构的贷款占总资产比率) 能够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但影响不大;企业融资期限结构( 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率) 和第三产业短期贷款占短期贷款比率对狭义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赵留彦等( 2013) 从实体经济与金融资产两个部门考察了近年中国货币需求的变化,发现给定实际收入和利率,金融市场交易的活跃会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会随金融交易的活跃程度而反向变动,并且发现实体经济内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货币需求并无显著差异。

6 其他主要因素

一是利率。张晓群( 2004) 实证检验了中国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79—2001 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利率弹性很低,大多数年份的利率弹性都小于0,说明中国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极低。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利率管制导致的资金价格扭曲以及公众持币态度的敏感性较低。二是通货膨胀率。刘永盛( 2008) 从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波动假说入手,分析了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其认为,因为中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所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而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最大的是通货膨胀率。三是房地产因素。狄剑光、武康平( 2013) 研究发现货币对房地产变动的净溢出效应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重要变量,中国现阶段由于货币对房地产变动具有负溢出效应,因而货币和房地产冲击都能使货币流通速度呈现负的动态效应。四是外资的流入。唐国兴、徐剑刚( 2006) 分析了引进外资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的流入大大地促进了出口,使其增长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从而扩大了货币的需求; 同时,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的巨大顺差使中国货币当局的对外净资产迅速增加,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刚性,造成潜在的货币供给压力,使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货币需求成本低下,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五是未被观测经济系统的存在。徐蔼婷、李金昌( 2010) 基于区分货币需求的官方经济系统和未被观测经济系统( NOE系统) 的两系统模型的经验结果表明,如果忽视NOE系统的货币交易量,就会致使仅以官方经济系统货币交易量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整体偏低。

参考文献

[1]耿中元,惠小凤,朱东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5).

[2]汪军红,李治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之谜[J].财经研究,2006(9).

[3]李治国,唐国兴.中国流通速度下降的解释:基于实际收入和利率水平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模型[J].上海金融,2006(1).

[4]彭维湘,刘小武.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9).

[5]谢平,张怀清.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2/GDP[J].经济研究,2007(2).

[6]曾利飞,李治国,徐剑刚.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与货币流通速度[J].世界经济,2006(8).

[7]赵留彦,赵岩,陈瑛.金融交易与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3(4).

[8]徐蔼婷,李金昌.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变化规律[J].财贸经济,2010(10).

上一篇:输液质量下一篇:积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