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案(共11篇)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案 篇1
五、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
b.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c.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
教学难点:
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教具:气垫导轨、光电门(四只)、数字计时器(两只)、斜槽轨道、小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例举物体的运动:(多媒体动画)①火箭升高,②汽车停止,③小球运动
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速度改变有快有慢。2.观察障碍实验:两小球运动无法用肉眼观察区分谁的速度改变快。3.猜想与假设
4.实验测速:①介绍实验装置②介绍实验原理③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比较速度改变快慢的依据(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表意见)6.加速度概念得出。①文字语言描述加速度 ②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
③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加速度有方向,说明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和加速度正负的物理意义。
7.通过具体数据表格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8.通过例题分清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9.通过有趣的实例体会加速度的实际应用。
作业布置:
课后第3、4题。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质点的概念虽然抽象, 但由于学生有知觉思维为基础, 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加速度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 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 很难理解。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所以理解加速度a的过程, 就是要逐渐地去理解速度v, 速度的变化△v和速度的变化率△v/△t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提供物理现象→归纳出共同点→研究速度改变的快慢→然后建立加速度的概念→再巩固练习→以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这样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 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易为学生所接受, 具有探究性的特点;学生亲身体验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怎样理解和建立加速度的概念这一重点内容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先展示了一段赛车和飞机起动时的视频资料,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运动物体有速度, 物体速度有变化, 速度变化有快慢。再通过小实验让学生比较小车从倾角不同的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 给学生设置障碍, 然后在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为了体现真实性和可靠性,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现场采集数据。由于一节课只有40分钟, 必须要设计一个精度高、速度快的实验。可以借助位移传感器利用计算机快速测出瞬时速度 (时间很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即为瞬时速度) , 同时测出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 供学生分组研究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
本节课的难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突破呢?加速度方向的认识取决于对速度变化量△v的认识, 而速度的变化量对初学矢量的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第3节研究位置变化的过程, 用计算位移时位移的方向可能与坐标的正方向相同, 也可能与坐标的正方向相反, 但是位移△x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类比出速度的变化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 也可能与两个速度方向相反, 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
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性, 当a为正时速度增加, 当a为负时速度减小。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教师的讲解下对加速度的方向性已经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再通过例题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教师的教法就是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启发、实验探究, 逐步建立起加速度概念, 再通过小组活动和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加速度的方向性及v、△v及△v/△t饾之l��间的联系。学生的学法是通过观察视频和直观实验, 小组间讨论、猜想、归纳。然后通过对�]��实]�爳巌�]i���验�爳巌�]爳�i数]��i�g���据��]�g�]�进�行``p0鄺�分�X搃搃惁i3�lg鄻]@鄻�g析�]�i��i]�梚���抜得鄻@鄻�`0�i!��]i出梚��抜�搃�]]]��鄻��加速度的表达式。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充分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最后通过习题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 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单位, 理解加速度的方向。会用公式a=△v/△t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和典型例题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v、△v及△v/△t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能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v/△t的比值使学生了解物理推理过程,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
2. 难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录像中赛车和飞机运动的情况, 使学生从不同层面更加细致、准确地领会到物体运动及变化描述具有不同的层次性:运动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速度变化有快慢, 为逐步建立加速度概念做好准备。
2. 新课教学。
(1) 研究小车的速度变化快慢。
演示:教师将小车从不同倾角的斜面滑下, 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次小车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说明物理研究仅靠观察是不够的, 还要通过精确的数据来佐证。
实验:教师利用位移传感器现场采集数据, 并通过计算机测出小车在不同倾角的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和相应的时刻, 投影供学生研究。
研究:相邻学生分成小组, 设计方案, 分工合作, 自主添加栏目, 完成以下表格, 探究出倾角较大斜面上小车速度变化较快。
交流:师生、生生共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的方法 (控制变量) , 强调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更有普遍意义, 可以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2) 建立加速度概念。
物理意义:在物理中用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定义:加速度运动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加速度用a来表示, 即
单位: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 研究加速度方向。引导学生回顾教材第3节得和位移△x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类比知道a的方向总与△v的方向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速度变化实际上可以变换成我们熟悉的矢量加法, 即换成让学生讨论并作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中的方向。教师说明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 也可能与两个速度方向相反。
例题:已知汽车甲在5s内速度由10m/s增加到30m/s, 汽车乙在10s内速度由10m/s增加到40m/s, 汽车丙在5s内由40m/s减小到10m/s, 求甲、乙、丙车的加速度各是多少?哪一辆汽车的加速度较大?
引导学生分析加速度有负值,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反, 即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引导学生分析速度变化大, 加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变化与时间有关, 加速度反映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4) 加速度的应用: (1)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加速度有时大些好, 有时小些好。 (2) 播放刘翔跨栏、火车进站、汽车刹车、火箭升空等视频。 (3) 学生阅读课本:27页一些物体的加速度, 并说明某数据的含义。
3.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加速度的概念, 速度、速度变化和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
4. 布置作业:课本29页1、2题;预习课本最后部分: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五、教学反思
1. 从运动快慢到速度变化快慢的认知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个飞跃。本节课用赛车和飞机的视频来引入新课,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引导学生去思考, 使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情况的三个层次:速度→速度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接着, 设计两辆小车在不同倾角斜面上运动的对比分析, 借助位移传感器并通过计算机现场采集数据供学生自主研究。虽然学生对其原理不太清楚, 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不够严谨, 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通过这两个认知的过程, 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跨过了这个台阶, 说明了这种设计是正确的。由此可见, 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 分析学生认知水平, 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建立加速度概念的过程中,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用△v/△t的比值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把加速度看成是一个比值的符号, “加速度”只是一个符号的名称而已, 实现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生硬的概念形象化的目的。学生亲身经历了建立加速度概念的全过程, 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同时也渗透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育。
3. 对于教学难点, 采用了先讨论、后探究、再交流、最后讲解的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加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 对于加速度的方向的教学, 是让学生根据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来讨论加速度的矢量性;对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是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具体数据讨论分析来区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认同感。事实证明, 经过学生认同了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来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2、观察图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教材15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二、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们用公式快慢?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反应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速度计的表盘并练习读数。
2、指导学生观察18页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1、2题,讨论后回答。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只有当物,只能
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反思总结
1.本章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极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3.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案 篇4
“速度”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他们的理解往往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加速度”的.教学中,从“畅谈、类比、提升”的层次进行。
畅谈“速度达、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通过谈引发各个学簇的争辩,在争辩中会发现生活的日常理解与物理精确描述的差异,从而提炼精华,引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
类比“身高高、身高变化大、长得快”,加深“加速度的理解”。在类比中学生的例子会更精彩,使人有“意外收获”。
对于加速度,有的同学会望词生义,认为加速度就是增加速度,以为物体若有加速度,其速度一定增大。这种认识源于不理解加速度的真正含义。所以,提升2点:
提升1:加速度的“加”——“变”,即速度可增可减。关键是看“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两者同向加速运动,异向减速运动。
提升2:物体可以做加速度减小到加速运动和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通过例子和图像两种方法展示。
在整个展示中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引导他们从“定势的理解”到“理性的理解”,还得允许学生留有疑惑和不解。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入侵都会遇到抗体,只有他们融合才会产生“质”。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对加速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2.通过v-t图像理解加速度
【重点难点】 从v-t图像看加速度 【知识梳理】
从v-t图像看加速度,右图中a、b两个物体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为什么?
【典型例题】
1.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⑴物体在0s一8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⑵0-2s与5s一8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如图所示,实线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以知道()
A.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
B.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C.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当堂训练】
1.如图所示的是质点A、B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A.在t1 –t2 这段时间内,质点A比质点B速度增加的大,则aA>aB
B.质点的速度由v1 增加到v2 ,质点A比质点B所用的时间少,则 aA <aB C.在任一时刻,质点A的速度都比质点B的速度大
D.质点A和B同时从静止开始沿同一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3秒内和第5秒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3秒内和第5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5秒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7秒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3.如右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请回答:
⑴质点在图中各段的过程中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4s 内、8 – 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⑶ 质点在5 s 末的速度是多大?
4.小球V1 = 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 = 0.01s后以V2= 2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如右图所示),求: 小球在这0.01s内的平均加速度 ?
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的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7.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可知()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量
B.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C.加速度的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的大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又叫速度变化率
8.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求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女人月经的盛衰决定衰老速度快慢 篇6
女人月经的盛衰其实是个人体的衰老关系很密切的,中医理论上来看,月经指的是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出血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格外注意经期是否正常,而且月经的消失,也是意味着衰老的到来。
月经对女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月经是表达一个女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一个女人只要还是有经期的,那么就说明自己还是年轻的,一旦没有了或者是被摘掉了子宫的话,那么就说明自己真的是老了。
月经,就等于让女人的身体又多了一个排毒的通道,这是非常重要的,月经一旦不调,那么毒素就会在我们的身体内沉积,女人就会提前衰老了,甚至是还会引发多种妇科疾病。
女性经期出现哪些问题暗示会早衰?
1.经期颜色不正常
经血的颜色过于鲜红也是血热的表现,如果太红那么我们要注意给身体降火。如果颜色太深的话,那么应该是身体受寒所导致的,寒气在体内淤积,就容易产生内分泌失调,让人看起来比其他人还要衰老许多。
2.经血量过大
年轻女性多见的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这种情况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失调,经血量过大,或者是每次都多于八十毫升的话,那么大多是因为子宫内膜纤溶酶活性过高等情况引起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是子宫腺肌症等都会导致月经期经血量过大,并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痛经等, 某些血液疾病也会影响到凝血,并且还会出现月经失调以及月经量增多,这些疾病都会严重影响我们正常的身体健康,造成颜老色衰。
3.月经周期过长
月经不调,还是要注意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的,患者大多是会有停经或者是月经周期延长的情况,这种不规则的出血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月经失调,其实我们更是要注意的,真的出现宫外孕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是进行必要的措施,那么会对子宫造成严重伤害,导致早衰的发生。
月经周期正常是健康的象征,而且月经周期的各种症状反映了身体的各个环节的情况,一点点微小的变化,都是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的,小到子宫疾病,大到内分泌失调,都是会造成早衰的发生的,所以我们身体的很多健康情况我们都是可以从月经上看出来的。
本篇文章版权归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老了老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才会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其实一个人能否长寿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联系,只要在自己的一生当中打下夯实的基础,想要活到99岁都不是问题。下面小编就来教你如何才能长寿:
一生坚持13步 轻松活到九十九
20-30岁
1、常提醒自己不可放纵。年轻时养成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年老后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2、积极应对生活压力。面对压力时,不能靠暴饮暴食来缓解,最好通过有氧锻炼(如跑步和骑车)和瑜伽、冥想等方式减压。
3、培养对“变老”的积极观念。要对变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研究证据显示:对老龄化持有消极观念的人更容易受到心脏病和中风的侵袭。
4、保护听力。长时间处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相当于电吹风的音量),会对听力造成永久性损伤。
5、保持正常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积极锻炼将体质指数控制在22左右。
40-50岁
6、警惕体重悄然增长。步入中年,人体的能量需求减少,新陈代谢开始变慢,所以体重很难下降。在饮食方面,要限制对含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的摄入,研究显示这类食物很容易让人上瘾。
7、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从中年开始,肌肉的重量会逐渐减轻,力量训练有助于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8、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这两种营养元素都能促进骨骼健康。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每日应当补充1000毫克的钙质,女性应补充1200毫克,维生素D的每日补充量男女均为600国际单位。
60岁以上
9、每年一次眼科检查。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要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与老龄化相关的眼病发展缓慢,很容易被忽视。
10、防止跌倒。它是65岁以上老年人因为受伤而死亡的首要原因。老年人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预防措施,多进行平衡功能的练习,如打太极拳;对房间做一些实用的改造,如在淋浴间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
11、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如果感到每周2.5小时的体育锻炼量让自己有些吃不消,可以将它分割为10分钟一段的短时间练习,每天3次,每周5天锻炼即可。
12、积极防癌抗病。老年人应积极进行癌症筛查,如结肠镜检查;气候寒冷时进行免疫接种,如注射流感和肺炎疫苗。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教案有哪些 篇7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3.公式:a= ,单位:m/s2是速度的变化率.
4.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5.注意v,的区别和联系.大,而 不一定大,反之亦然.
◎例题评析
【例】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m/s,1S后速度大小为v2=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题中v0=4m/s,t=1s
当v2与v1同向时,得 =6m/s2 当v2与v1反向时,得 =-14m/s2
[点评]必须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v1、v2的方向.
【同步练习题】
1、运动快慢用 物理量来表示,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用 物理量来表示。
2、如图是质点运动的v—t图像。该质点在0~2s内的加速度是 1.5 m/s2,在2~4s内的加速度是 0 m/s2,在4~5s内的加速度是 -3 m/s2。
3、加速度大的物体就是 ( )
A、速度大的 B、速度变化大的
C、速度变化快的 D、速度变化量大的
E、速度变化率大的
4、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 )
A、速度方向相同 B、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C、速度方向相反 D、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反
5、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 ( )
A、运动方向相同 B、运动方向相反
C、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D、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反
物理加速度教案 篇8
(1)不限制实验原理
在讲本节课时,只讲清实验目的,至于实验原理由实验小组讨论决定,并按要求设计实验。讨论结果出现两种实验原理:①根据公式ΔS=aT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实验;②根据h=0.5gt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这两种方案均可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2)不规定实验步骤
进实验室要求不看课本,动手时只说明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事项,并不限定实验有几个步骤。结果巡视实验中发现,有的小组实验有五、六步,并设计了开放性的记录表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
(3)不统一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处理。巡视发现有的学生逐一算出每次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求平均值;有的学生先算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再采用v–t图像法处理。从而锻炼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4)不确定实验归纳
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打点计时器法进行实验:①纸带要竖直拉住,尽可能减小阻力;②先打开电源后松开纸带;③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④采用v-t图像法处理时,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点在直线上,其余的对称地分布在线的两侧;⑤为何测量得出的g值比标准值9.8m/s2略小。(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①水龙头离地的高度不能超过1m;②不能直接测量一滴水下落的时间,要测出n滴水下落的时间t,再根据T=t/n求出一滴水自由落体的时间。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 篇9
学情分析:小学数学及初中数学在速度学习及训练方面较多,而在单位换算及物理意义的构建上由于学科局限,较少涉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本节课是常规的概念课,对教师来说可能驾轻就熟,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将遇到学习物理以来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建立严谨的物理概念;第一次学习用严谨的方法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第一次学习复合单位及换算关系;第一次学习设计表格;第一次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第一次学习用规范的方法解决问题。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把本节课的重点作如下三个创新:一、把教材中用纸锥下落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改成观察图片。原因:1、静态的图片能突出观察重点,动态的实验很难具有复制性和重复性,不人为设置认知难度。2、图片用生活中常见的观众和裁判的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二、针对测纸锥速度活动中重在方法应用和器材使用方法的巩固,把重点放在需测物理量、器材选择和表格设计的思考上面,对实验结果略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重视解题规范。从学生的知识准备来看,课本中的例题用数学方法即可解决,因此重点在解题规范和规范中的物理意义。
本节内容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准备,还是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都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按以下程序展开。
首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快慢入手引入课题,降低认识难度,使学生具有亲切感。
然后,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路程和时间的比较引入速度概念。
接下来,按常规概念课的教学按定义、公式、单位、应用进行教学。其中应用部分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和一个例题分析。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会进行速度单位换算;3、会进行简单的表格设计:4、知道速度表、里程碑(牌)的含义。
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重点:速度的定义及理解,速度单位的换算
学法指导:实验、观察、讨论
器材准备:刻度尺,纸锥、秒表(或手表)
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指导观察书P108图5—17指导观察学案中的图片问:甲乙两位同学在各自的小区内跑步,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概念简要介绍单位时间介绍速度单位板演单位换算分析例2指导观察书P109图5—20指导观察速度表指导完成P110活动板演书P110例题指导完成例4指导阅读P110生活物理社会思考:猎豹怎样才能追上鹿说一说谁游得快,并说明怎样比较的读一读,写一写根据定义尝试写出速度公式学生练一练学生分析了解一些物体的速度说说你获得的信息思考、讨论、交流形成方案并实验完成例4阅读书P110生活物理社会创设问题情景,引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并思考其中的物理道理为导入速度作铺垫建立概念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了解复合单位的换算方法通过思辨理解速度定义巩固复合单位的换算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尝试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用简洁合理的方法记录活动数据、巩固仪器使用了解解题规范中的物理意义即时训练反馈情感态度价值观
板书设计:速度
一、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5、测量
作业:巩固练习
三、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采用静止图片观察及分析,较教材上设计的观察纸锥降低了难度,学生能够很快从观察图片中获得时间和路程及相关信息,很快切入主题。
二、重视单位换算的物理意义构建及训练,在课堂训练及课后练习中单位换算掌握较好,达到教学目标。
三、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在测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较多。由于该实验重在过程而结果不是重点,所以经过引导,学生能够针对活动过程中的困惑提出相关问题。
四、从解题规范来看,学生在课堂训练及课后练习中都能重视物理意义的构建及应用。
不足之处及改进:
一、由于选用静态图片代替教材上5·4活动,跟平行班比较,学生在速度概念建立及理解上略有欠缺。具体表现在学案中例2的分析上。
二、重视例题规范的教学,造成部分学生忽略物理意义,变成单纯的习题训练。
基于以上成功及不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物理教学的脉络逐渐清晰:
一、重视教材,利用好教材,尽最大努力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重视概念构建及理解。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篇10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是司南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向心加速度,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该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什么是向心力,知道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能分析一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习本章后面应用部分打下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探究万有引力定律和有关圆周运动相关知识作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条目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条目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该条目的要点是在理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概念的基础上,弄清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能分析一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本节内容是继平抛运动后,又一个变速运动的典型实例,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但又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学习该内容前,学生对变速运动概念已有较为全面的理解,知道什么是变速运动,懂得变速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以及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同时已有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经历。教学中可以尝试应用提出一些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抛体运动,对变速运动、曲线运动有一定了解。但对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学生还是普遍感到比较难学,而且受错误前概念的影响,难以建立正确的新概念。因此,可以利用高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特点,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学生需应用已有知识,积极思维,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获得概念、得出规律,以达到对知识深入理解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计理念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对学生来说虽然是新的概念,且概念本身较难,但学生已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如:知道变速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以及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会进行受力分析,并且多次经历了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思维的逻辑,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讨论后获得新的知识,即根据问题教学的有关理论展开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能力和交流、讨论的习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2、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公式的含义。
3、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过程与方法]
学会有关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明确地表述发现问题。
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圆周运动的神奇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所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交流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懂得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向心力的来源,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难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讲授法 归纳法
[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铝球、细绳、印泥、白纸
四、媒体和教具
多媒体课件、威士忌酒杯、乒乓球、自制环形挡板实验仪、自制水平转盘实验仪、自制向心力笔、向心力演示器。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
做“水流星”实验,并设下疑问:为什么盛水的杯子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水不从杯里洒出,甚至杯子在竖直面内运动到最高点时,杯口已经朝下,水也不会从杯里洒出来?
复习提问
⑴物体分别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F合与速度ν0存在什么关系?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前面我们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不断发生改变。速度方向变了,就存在一个速度改变量,有速度改变量,就有一个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加速度就有力。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有何特点?加速度有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先学习这些问题。
二、向心力及其方向
演示实验: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一根细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一枚图钉上。将图钉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用手指沿小球与图钉连线的垂直方向轻轻弹击小球,当绳子未伸直前,小球先做匀速直线运动。
用手指弹击小球,方向同上,加大弹击力量,使小球运动时细绳伸直。细绳伸直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问题讨论:1、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直线运动?
2绳绷紧后,小球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分析:小球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时,受到三个外力的作用,即重力G、桌面支持力N和绳子的拉力F,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F。绳子的拉力的方向呢?
很好。小球受到的拉力方向虽然时刻在改变,但它始终沿着绳子的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拉力是球拉绳子使绳子发生形变产生的,说明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有远离圆心的运动趋势。
显然,正是这个拉力使小球做圆周运动。
结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绳的拉力就是它的合力,这个拉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该问题情境中包含当前要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探究新知的动机。同时教学游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实例。引入起到了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又呼应之后教学,为向心力概念建立和向心力来源创设情境。】
那是不是只有弹力能使物体做圆周运动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这是一个蒙有毛巾的转盘,毛巾上放一个木块,现在我让木块随着转盘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请大家对木块受力分析。木块受到哪些力呢?
很好,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那这个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呢?
对了,是静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那静摩擦力方向呢?
对了,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我们学过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趋势相反,又从上面的实验得到启发,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远离圆心的运动趋势,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个运动趋势相反,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正是这个静摩擦力使木块做圆周运动。
或: 那是不是只有弹力能使物体做圆周运动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如图4-15。木块随着转盘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以人为研究对象,请大家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受到哪些力呢?
很好,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那这个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呢?
对了,是静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那静摩擦力方向呢?
对了,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我们学过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趋势相反,又从上面的实验得到启发,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远离圆心的运动趋势,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个运动趋势相反,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正是这个静摩擦力使木块做圆周运动。
我们再来看图4-16,链球运动员用力轮着链球做圆周运动,金属链与水平面并不平行,对链球进行受力分析,它受到哪些力呢?
链球受到重力,金属链对它的弹力,我们可以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那是什么力使链球做圆周运动呢?
很好,是重力与拉力的合力,还有没别的说法?我们将拉力和重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怎么样?哎,对了,也可以说是拉力的水平分力,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正是这个力使乒乓球做圆周运动。
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前面三个例子中小球、人、链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1.都做圆周运动。
2.都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
很好,他们都做圆周运动,都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样的力就叫做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的等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板书: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的等效力
定义中提到了向心力的方向,大家能把它找出来吗?
对了,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板书: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那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呢?
第一个例子中是弹力,第二个例子中是静摩擦力,第三个例子中是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或者说是支持力的水平分力。还有,我们以后学习的其他性质的力,比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也能使物体做圆周运动。可见,向心力是可以由这么多不同性质的力提供的,我们不能说向心力就是弹力,就是静摩擦力,它是按效果来命名的,所以向心力是一种等效力。
那么向心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呢?
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可见,向心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向心力不做功。
板书:3、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不做功
同学们要注意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向心力,而不是产生向心力。向心力是按效果来命名的,不是一种新的特殊性质的力。
举个例子:刚才做圆周运动的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一个向心力,这种说法对吗?很好,不对,因为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特殊性质的力,就是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了。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方向沿着切线方向,而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如果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如果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向心力并非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我们以后会继续学到这种情况。
讨论与交流:假设你坐在一辆车上周围没有其他乘客,也不靠在车厢上,当车子转弯时,你的向心里是从哪里来的?
上述三个典型实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三个问题情境,学生很直观地总结出向心力的定义及方向,教师再以此总结归纳结出知识框架。但要学生注意: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要受到向心力,不是会产生向心力。速度总是沿着切线方向,而向心力是指向圆心,它们总是垂直,即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它可能是由弹力、静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甚至是某个力的分力来提供,不要把向心力当作一个特殊性质的力。
过程分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三、科学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向心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猜想
引出学生探究实验:请每位学生用手牵着一个带绳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方向旋转,体验手的拉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
说明: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绳的长短、球的大小、转速的快慢对手拉力的大小的影响。
做圆周运动,学生感受向心力的大小。先体验得出定性的认识,即得出向心力的大小可能质量、半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等因素有关。
速度教案 篇11
一、从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一)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1小时
1、出示表格:
2、总结出:在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
(二)时间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138 双鸭山-哈尔滨 500千米 12小时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2小时
2、总结出:在时间相等的时候,谁的路程长,谁就快
(三)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火车
路程
时间 特快列车 320千米 2小时 普通列车 318千米 3小时
2、总结出:原来要比较快慢,比较速度最好的方法是比一比,他们在一个小时里走了多远,谁走的多,谁就快
(四)揭示课题:同学们,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以问题解决为切入口,以观点冲突为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使学生被问题深深吸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1、学生自己概括,自己总结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请你快速的写出下面的速度,并说一说表示什么?
(二)理解速度的意义
1、单位时间: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单位时间
2、总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一时,一分,一秒)内行使的路程,我们就把他叫做速度。【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重视学生对速度的体会,使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也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经历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1、出示例3,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线段图的讲解: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抽象出数学模型: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2、巩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3、开发学生潜能,总结出“速度=路程÷时间”和“时间=路程÷速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实例中,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提升】
四、全课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速度真奇妙,它吸引着人们去不断的探索、发现,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发现速度更多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强5分钟跑了600米,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3000米。()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
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四、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
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
现得最好?
现代化的超级集装箱船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节/小时=55公里/小时常规货轮的速度在15-20节之间=28公里-37公里/小时之间
走路 5Km/h 自行车 18Km/h 出租车 50Km/h(市区)公交车 30Km/h 普通火车 80Km/h 特快火车 120-140Km/h 民航飞机 螺旋桨式 450左右 喷气式飞机750至950 轮船江轮 20Km/h 轮船海轮 32Km/h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案】推荐阅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09-30
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11-24
速度跳绳教案07-06
6《向心加速度教案》06-26
向心加速度物理教案设计07-12
初中英语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教案09-20
加速度与速度的类比08-12
初二物理教案测量平均速度07-29